时间:2023-05-30 09:11: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铀矿地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22-1
新疆萨瓦甫齐铀矿床地处库尔干山间盆地东端,是一个经历同生沉积-层间氧化-后期改造砂岩型铀矿。本文以矿床Ⅱ矿段,500米以浅地质勘查成果为依据,对矿床主要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找矿标志,以期为矿床深部及勘查找矿提供依据。
1区域地质概况
库尔干山间盆地南、北部边界分别受满苏尔塔格北坡断裂、克尔维亚布拉克~克其尔铁克里克断裂控制和博斯塔格南坡断裂、塔什库坦~阿克恰依苏河口断裂、库里瓦南坡断裂控制,长约58km,宽约2~4km,面积约176Km2;以震旦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为基底,先后叠覆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碎屑岩建造及第四系冲洪积物和冰碛物;构造演化经历了强拉张、弱伸展、隆升剥蚀、弱挤压构造及差异升降五个阶段;形成目前轴向近于东西、北部地层出露齐全且陡立、南部大部分地层缺失的单斜构造格局(图1)。
2矿区地质
2.1含矿岩系地质特征
矿区含矿地层为中下侏罗统铁米尔苏组,岩性按粒度可分为细砾岩、含砾粗砂岩、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具水平层理、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层理冲刷等构造,属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含铀含煤碎屑岩沉积。自老至新发育十二个煤层(线),其中M1、M9、M12三个煤层可采且沿走向、倾向延伸较稳定,为矿区主要标志层。
含矿地层根据岩性、岩相变化特征,可划分八个由泥(煤)-砂-泥小韵律互层结构形成的岩相旋回(A-Ⅰ~A-Ⅳ和B-Ⅰ~B-Ⅳ)。各岩相旋回厚度不等,介于3.5~87.3m之间,砂泥(煤)比一般介于0.5:1-4.4:1之间;岩相底部主要由分流河道微相的砂(砾)岩组成,顶部一般发育沼泽相、漫滩相的粉砂岩、泥岩或煤层(线)。矿区主、次要含矿旋回分别为B-Ⅱ、B-Ⅲ和B-Ⅰ、B-Ⅳ,最后为A-Ⅰ~A-Ⅳ。
2.2铀矿化层地质特征
萨瓦甫齐铀矿床共圈定十个铀矿(化)层(Ⅰ'~Ⅲ'和Ⅰ~Ⅶ)。其中,Ⅱ'、Ⅲ'、Ⅰ~Ⅶ属砂岩型铀矿(化)层,Ⅰ'、Ⅱ为泥岩型或煤岩型铀矿(化)层;各矿化层均位于M1与M12煤层之间砂体内或泥岩、煤层中,主矿化层仅分布于M9与M12煤层之间,受泥(煤)-砂-泥韵律结构控制。
各矿化层走向上不连续,形成若干铀矿(化)体,例如主矿化层Ⅳ圈定72个铀矿体,Ⅴ圈定50个铀矿体。铀矿(化)体成群成带出现,呈板状、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剖面上呈叠瓦状或侧列式分布,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层控特征明显。
2.3铀矿石质量特征及铀的赋存状态
萨瓦甫齐铀矿矿石自然类型以混合矿石为主,少量氧化矿石。岩性主要以含砾中-粗粒砂岩、细砾岩为主,次为中砂岩、细砂岩矿石,粉砂岩、泥岩和煤;具灰白、灰色、白色及黄色;以石英、岩屑为主,炭屑、长石次之,岩屑以石英岩、花岗岩、千枚岩、板岩、变质砂岩、中酸性火山岩多见等,显示物源丰富的特点;可见黄钾铁矾化、粘土化、黄铁矿化及褐铁矿化等蚀变。其中含矿砂体中与铀矿化相关的炭屑(有机炭)含量0.27%,全硫(含铁矿物)0.49%,粘土1.5%~26.5%,与铀含量呈正相关性。
矿石中铀主要以铀矿物(沥青铀矿)形式存在,吸附铀次之,含铀矿物少量。沥青铀矿和含铀矿物包裹于碎屑矿物颗粒内部及边缘或产于碎屑颗粒之间的杂基、胶结物中或存于裂隙脉体和脉状机质体内,交代粒间炭屑以炭质纤维假象存在(照片1)或与微粒状黄铁矿(集合体)(照片2)共生;吸附铀主要依靠有机质、(含铁)矿物、粘土、微晶石英及泥晶碳酸盐等物质的吸附作用,以卤化铀酰、碳酸铀酰等离子络合物的形式存在。
3找矿标志
萨瓦甫齐铀矿床层控特征明显,严格受盆地构造演化、岩性、岩相旋回、吸附物含量等条件制约。找矿标志突出:河流三角洲相分流河道段、稳定煤层间、岩性旋回底部具适中砂泥比砂体中、大量有机质、含铁矿物、粘土化集聚区均可作为矿区找矿标志。
关键词:同位素;相山;成岩年龄;矿化年龄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在成岩成矿年龄测定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最近几十年,同位素样品制备技术的改善和高精度质谱方法如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法(mc-icp-ms)、激光等离子质谱(la-icp-ms)、激光探针质谱、离子探针(sims)、热电离质谱法(tims)等的问世与发展,大大提高了同位素测试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使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相山铀矿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几十年来,众多学者从成岩成矿年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将从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角度,对相山铀矿田的研究做进一步的探讨。
1 研究区地质概况
相山矿田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交接部位的华南板块北缘,受相山大型火山塌陷盆地控制[1]。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于中国东南部火山侵入杂岩带北西侧,平面上呈椭圆形,东西长约26.5km,南北宽约15km,面积约309km2,构成一个大型火山塌陷盆地。基底为震旦纪浅变质岩系,东侧出露上三叠下侏罗统,西侧为白垩纪红层覆盖,盖层为上侏罗统打鼓顶组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陆源碎屑岩和鹅湖岭组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陆源碎屑岩[2]。矿区位于相山矿田内ne向邹石断裂带北段,为此,区内以ne向构造为主,火山塌陷构造表现形式为不同的火山岩岩性界面附近岩石破碎网状裂隙发育[3]。矿田内业已探明的铀矿床,在平面上以东西向矿床集中产于北部和西部,ew向基底构造与矿床集中区的空间产出相关联;火山盖层线、环构造分别或复合控制矿床定位,西部主要赋矿岩性为流纹英安岩(j3d)和碎斑熔岩(j3e),北部铀矿化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及其内外接触带[4]。
2 相山火山岩的成岩年龄
同位素定年技术在地质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相山铀矿田的火山岩成岩年龄做了大量的研究。刘家远等[5](1985)测得相山碎斑熔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7~163ma;陈迪云等[6](1993)采用全岩rb-sr等时线法测得相山火山杂岩第二亚旋回中碎斑熔岩年龄为140ma;陈小明等[7](1999)对相山边缘相碎斑熔岩及最晚阶段超浅成岩采用单颗粒锆石u-pb法(稀释法)测定了其形成年龄,分别为140.3ma和135.4ma。
以上研究人员所得年龄存在三个问题:第一,与”双旋回”[8,9]研究结果不相符合;第二,研究人员所测年龄相互之间不一致,如同样是流纹英安岩,张万良等与范洪海等所得年龄差距较大;第三,与基本的岩石岩相组合之间并不相符,从野外地质上流纹英安岩应属打鼓岭组(j3d),碎斑熔岩应属鹅湖岭组(j3e),分别属于火山旋回的第一和第二亚旋回,年代上应该为碎斑熔岩晚于流纹英安岩,但是实际测得年龄结果恰恰相反。近几年来,随着同位素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最先进的同位素定年手段被应用到研究中,对相山的同位素地质年代有了新的观点与结论。
何观生等[10](2009)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shrimp测定了相山火山杂岩第一亚旋回中的流纹英安斑岩的锆石u-pb年龄,并获得了一组很好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6.6±2.7ma,与范红海等[11]利用单颗粒锆石u-pb法(稀释法)测定的流纹英安斑岩年龄(136.0±2.6ma)一致。所以他们确定相山流纹英安斑岩的成岩年龄应该为136.6ma左右,并据此得出结论:相山火山杂岩中的流纹英安斑岩的形成时间为早白垩世。
此后,杨水源等[12](2010)采用shrimp,la-icp-ms和la-mc-icp-ms对相山地区早阶段的流纹英安岩和晚阶段的流纹英安斑岩进行了高精度的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及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流纹英安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5.1±1.7)ma,流纹英安斑岩的年龄为(134.8±1.1)ma,同样得出相山流纹英安岩与流纹英安斑岩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的结论。
3 成矿年龄
陈迪云等[6](1993)推测钠交代作用发生在120×106a左右,接着便是一次成矿作用,形成钠交代型铀矿化。相山矿田两
期主要的矿化分别发生在120×106a左右和100×106a左右。孙占学[13](2004)认为,矿田内主要矿化类型有碱交代型和萤石-水云母型两种。碱交代型铀矿化分布于矿田的东北部和北部,矿化年龄多集中于120ma左右。萤石-水云母型铀矿化主要分布在矿田西部、西北部,矿化年龄大多为100ma。
结论与展望
(1)相山流纹英安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5.1±1.7)ma,流纹英安斑岩的年龄为(134.8±1.1)ma,碎斑熔岩的年龄有待于用更加先进的质谱方法进行重新测定,有待于建立相山地区火山岩各段岩石的锆石shrimpu-pb年龄谱。交代型铀矿化年龄多集中于120ma左右。萤石-水云母型铀矿化年龄大多为100ma。
(2)随着同位素测年技术的不断改进,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实验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方法的不断诞生,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必将在未来的地质研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茂梅,邵飞,张鸿,何晓梅,高玉芝,肖光禄.相山西部河元背地区构造特征及深部找矿方向探讨.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1).36-42.
2. 周,毛玉锋,杨松,付湘,陈黎明,王顺生.江西省乐安县相山矿田荷上铀矿床蚀变特征及其意义.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1).1-9.
3. 邵飞,许健俊,何晓梅,何丹丹,刘春月.相山铀矿田山南矿区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3).223-229.
4. 邵飞,陈晓明,徐恒力,唐湘生,邹茂卿,胡茂梅,何晓梅.相山铀矿田成矿物质来源探讨.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1).39-44,80.
5. 刘家远.相山岩体——一个壳源花岗质浅成侵入火山杂岩体.1985(2).142-149.
6. 陈迪云,周文斌,周鲁民,吴伯林,谭敬华,孙占学.相山铀矿田同位素地质学特征.1993(04),370-377.
7. 陈小明,陆建军,刘昌实.赵连泽.王德滋.李惠民.桐庐、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1999(8),113-119.
8. 王传文.侯文尧.万国良.方锡珩.相山及邻区碎斑流纹岩的特征和成因.1982.3.
9. 吴仁贵,相山地区如意亭剖面火山建造特征.1999,22(3).201-208.
10. 何观生,戴民主,李建峰,曹寿孙,夏斌,许德如,李文铅,杨之青.相山流纹英安斑岩锆石shrimpu-pb年龄及地质意义.2009(02).299-303.
11. 范洪海,王德滋,沈渭洲,刘昌实,汪相,凌洪飞.江西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及中基性脉岩形成时代研究. 2005(01),86-91.
创业使命崇高
核工业二一六大队是一个专业从事铀矿勘查的综合性地勘单位,1963年8月成立于辽宁营口,1967年迁址于甘肃徽县,1984年进入新疆乌鲁木齐,从事新疆及周边地区铀矿及其他多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与资源评价工作。
铀是稀有的放射性金属元素,核裂变时能产生巨大能量,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又被形象地称为核电站的“粮食”,在核电大发展的今天,铀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国防建设和核电发展的需要,国内铀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当时在西方发达国家,寻找和开发地浸砂岩型铀矿已成为天然铀发展趋势。所谓地浸砂岩型铀矿是赋存于松散沉积砂岩中可以用原地浸出工艺开采的铀矿资源,一般产出于中新生代盆地,与传统的硬岩矿床相比,经济效益特别显著,环保意义尤为突出。我国是否存在该种类型的铀矿,能否找到该种类型的铀资源?
1990年,由核工业二一六大队牵头,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南京大学等国内研究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在无指导理论、无勘查技术、无规范标准的“三无”状态下,以伊犁盆地为突破口,踏上了寻找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探索之路。1991年,大队开始了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的第一钻。1995年,我国第一个地浸砂岩型铀矿普查报告问世,填补了国内铀矿勘查史上的空白。两年之后,我国第一个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探报告出炉。之后伊犁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成果频出。由核工业二一六大队主持完成的《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研究及资源评价》项目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实现了我国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首次重大突破,发现并提交了我国第一个万吨级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实现了我国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和勘查技术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铀矿勘查的多项空白,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铀矿成矿理论,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这一项目首次建立的适合我国地质特点的砂岩型铀矿勘查技术方法和技术标准体系,不仅填补了国内铀矿勘查的多项空白,而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该类型铀矿成矿理论。利用该成果在新疆吐哈盆地和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盆地实现了找矿重大突破,并落实了两个砂岩型铀矿床。
核工业二一六大队发现的我国第一个万吨级地浸砂岩型铀矿田是一个铀煤共生矿田,顺便向新疆提交煤炭资源量40余亿吨,包括钼、钍等伴生资源经济价值达3000多亿元。核工业二一六大队这一重大勘查成果,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铀资源保障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新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以伊犁盆地为重点开展铀矿找矿的同时,核工业二一六大队还对准噶尔和塔里木两大盆地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并取个可喜的成果。目前在准噶尔盆地工程控制的砂岩型铀资源量数千吨;在塔里木盆地巴什布拉克、柯坪、塔里克等多地发现砂岩型工业铀矿体,落实了3个矿产地。
创业成就辉煌
核地质勘查是整个核工业循环链的最前端,对整个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核电面临大好发展形势的今天,它更是保证核电又好又快又安全发展的关键。
按照核工业地质局的统一部署,在原核工业西北地质勘探局的组织指导下,1984年二一六大队进入新疆后,组织全队技术人员系统研究国际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跟踪勘查开发的最新进展,对核工业原五一九队1955年以来取得的铀地质工作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确定了“以库捷尔太为突破口,总体评价”的新疆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工作思路。
铀是自然界赋存较为广泛的元素之一,易被活化迁移。含氧地下水在向低压区流动时,携带着分散于砂层中的铀元素一起向前运移,遇到含有有机质的还原环境时就“呆”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氧化还原过渡带的铀越积越多,慢慢就形成了铀矿体。但真正找矿和确定成矿部位的难度却非常大。后来工作研究成果表明,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长度80余公里,但并非均有铀矿产出。具体勘查时,其他矿种成矿理论基本难以奏效,地表也没有物化探异常可依,唯一办法只能通过观看钻探岩心,再推测出氧化带前锋线的具置。
如何攻克这一难题?二一六大队等攻关创新联合体在全面分析盆地构造后,创造性地提出了在造山带中寻找相对稳定区的工作思路。吸收国外经验、坚持以我为主进行创新,终于在1997年收获了我国砂岩型铀矿勘查的第一个成果,库捷尔太矿床最终探明铀资源/储量达到大型规模。同时在这一创新思路的指导下,大队先后探明了扎吉斯坦、乌库尔其、蒙其古尔、洪海沟等一批地浸砂岩型铀矿。
为改变我国砂岩型铀矿勘查“三无”局面,在库捷尔太矿床勘查结束后,二一六大队及时进行了理论总结与提升,建立起了活动平衡的构造、稳定平缓的砂体、丰富的铀源、层间氧化带、地球化学障和适宜的古气候等“六位一体”的成矿模式。科研人员经过进一步丰富、完善,逐步建立了从成矿理论、预测理论到勘查方法技术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技术体系。
创新,让二一六大队不断收获找矿的喜悦:近年来在找矿新层位、新地区上有了新突破。在勘查层位上,在原来勘查的主要层位上部又有了新发现。在勘查区域上,在塔里木、准噶尔盆地均发现了新的工业矿体,实现了找矿突破,成为下步铀矿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据。在铀矿老矿点成果的扩大上,将白杨河矿床的铀资源量在原有基础上翻了一番,同时探明了其中的伴生铍,使其资源量规模达到超大型,使老矿点实现了“一矿变两矿”的蝶变。
近年来,核工业二一六大队在铀矿地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集中科技优势力量,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在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找矿模式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建立了我国陆相沉积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勘查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建立和完善了铀矿勘查技术标准体系。2000年以来,大队先后获得国家、省(部)、集团公司等科技成果奖44个。
创造赢得未来
填补我国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历史空白的工作艰巨而富有探索性,二一六大队地浸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勘查完全是从无到有的创新。大队边实践边总结,组织相关技术人员不断全面总结摸索勘查经验,先后编制了关于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评价的各类技术细则和工作要求,及时指导和规范了找矿工作。这些技术要求和工作细则,为编制我国第一份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规范奠定了基础,为随后我国该类铀矿的大规模勘查与区域评价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完成了我国有关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的理论引进和实践升华、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嬗变。
自此,伊犁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从资源量到产品,均进入到快速增长阶段。2003年,完成扎吉斯坦中型矿床勘探;2005年,探明了乌库尔其中型矿床;2009年和2012年,分两次提交蒙其古尔特大型矿床P0~P55线详查报告,目前正在开展P0线以西和P55线以东铀矿勘查;2015年,提交了洪海沟矿床K28~K35线详查报告,落实了洪海沟砂岩型、煤岩型双大型铀矿床。这些成果的取得,大大提升了国内核电发展的有资源保障能力。
Abstract: by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anium mineralization,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in Dehenglong region, I made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the uranium prospecting and metallogenic potential. The mine has good prospects.
关键词: 德恒隆;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找矿前景
Key words: Dehenglong region;geological background;geological conditions;prospecting of a mine
中图分类号:TD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4-0062-02
0 引言
德恒隆铀矿点位已青海省化隆县德恒隆1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南祁连陆块野马南山—化隆早古生代中晚期岩浆弧带东端,成矿区位于日月山—化隆加里东期镍、铜(铂)成矿带。根据我省铀矿三轮区划,属于南祁连铀成矿带之日月山—化隆铀成矿亚带,区内出露地层简单,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本文根据野外实地普查资料和室内研究成果,拟从成矿特征,控矿因素等方面对找矿前景进行分析。
1 地质背景
1.1 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古元古界托赖岩群(Pt1T),部分地段上覆古近系陆相碎屑岩盖层及第四系。
古元古界托赖岩群(Pt1T)以黑云母钾长片麻岩、黑云母二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为主,局部夹有黑云母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母石英片岩、含透闪石大理岩等,是本区铀成矿的铀源之一。
1.2 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按其走向可分为北西向、北北西向、北东向三组,以北北西向断裂为主,控制着地层的分布、岩浆侵入活动及矿产的形成与分布,这也是成矿、控矿的重要条件。
1.3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活动较强,主要为加里东期中酸性岩,受构造控制北西向展布,侵入先后次序依次为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黑云母闪长岩。主要分布在测区北部,是区内铀矿化的主要围岩。侵入体规模小,大多以岩脉、岩枝状产出。测区酸性岩浆活动具多阶段多期次的特点,有利于地层中初步富集的铀在岩浆中得到进一步富集。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化)体特征
区内的铀矿化主要有破碎蚀变岩型、伟晶岩型、淋积型、酸性热液充填型,以破碎蚀变岩型铀矿化为主,局部见有破碎蚀变岩型、淋积型的叠加。共圈出两个矿体M1、M3及三个矿化体M2、M4、M5。
M1矿体为破碎蚀变岩型,矿体长度大于50m,宽度40cm,产状大致与矿化带一致,走向北西—南东,倾向40°,倾角45°左右,见有大量鲜黄绿色、粉末状的钙铀云母,碳酸岩化强烈,见方解石细脉,绿泥石化发育。能谱仪测得U含量高,一般500×10-6,最高达1200×10-6。地表控制间距50m左右近垂直矿化带2处采集4件刻线样,宽40cm的矿体U品位达1000×10-6。
M2为破碎蚀变岩型铀矿化体,长度10m左右,宽度约60cm,矿化体走向北西,北东倾向,倾角约50°,见零星的鲜黄绿色、粉末状钙铀云母,碳酸岩化、绿泥石化发育。刻线样控制宽约40cm的矿化体U品位为200×10-6。
M3为热液充填型铀矿体,宽1m左右,长度大于20m,能谱仪测得最高U含量3000×10-6,平均1200—1900×10-6,见有大量的钙铀云母,碱交代强烈,红化、萤石化、硅化发育。矿体走向北北西,倾向北东,倾角近直立。围岩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
M4为破碎带型铀矿化体,矿化体断续长约30m,宽度不详,能谱仪测得U最高1100×10-6,采集3件刻线样,分析结果U含量最高400×10-6。见有较多的粉末状钙铀云母,红化(钾化、褐铁矿化)、萤石化、硅化、绿泥石化发育,围岩为破碎蚀变的伟晶岩、黑云母花岗岩。
M5为伟晶岩型铀矿化体,长30m左右,宽约50-80cm,能谱仪测得U含量200-500×10-6。围岩为角闪闪长岩,二者的接触部位角闪闪长岩片理发育,具强烈的绿泥石化,见有较多的团块状钙铀云母,能谱仪测得U含量400-750×10-6。伟晶岩裂隙中见有少量的粉末状钙铀云母,红化(钾化、褐铁矿化)、萤石化、硅化发育。
上述铀矿(化)体附近早期伟晶岩发育。闪长岩、伟晶岩受后期北西向断裂构造挤压,岩石具强烈糜棱岩化,碳酸岩化、硅化强烈,在二者的接触部位铀矿化发育,见有大量的钙铀云母。M1、M2地表局部见有破碎蚀变岩型、淋积型铀矿化的叠加,浅深部以破碎蚀变岩型为主。
2.2 矿石特征及类型
根据电子探针分析结果,热液型铀矿石的含铀矿物有原生沥青铀矿,次生的硅钙铀矿、钒钙铀矿、硅钾铀矿,其它金属矿物有赤铁矿、黄铁矿,脉石矿物有独居石、锆石、绿泥石、方解石、萤石等。镜下含铀矿物呈明亮的条带状、粉末状及团块状,脉石矿物呈灰—深灰色。
[关键词]铀矿床 水文地质 充水
[中图分类号]P641.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2-2
0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矿物质的需求量和开采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人们对矿物开采的安全和质量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铀矿开采之前,了解矿床水文地质情况特别是矿床充水状况对于提高铀矿的开采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铀矿床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就成为当前相关工作者研究的重点问题。
1铀矿床地质概况
在某铀矿床所在区域,主要露出的地层有寒武系和震旦系,都属于沉积岩系。该矿床由东向西展开,从北到南,低层由新变老,矿床与北部中心盆地呈现出一定的倾斜角度。地层的主要倾角为10°~30°,倾向为345°~20°,但在局部地段会有些变化,例如铀矿体产出部位相对较平缓,只有不到20°,而北部和西部地段倾角常常超过30°。铀矿床岩层倾向也不是一致的,而是处于变化之中,比如西面与东面的地层主要是倾向东,有的是倾向南东。
1.1断层
在铀矿床中有几条主要构造,包括F1,F6,F8三条北东向构造以及F2北西向构造。断层的存在使得矿床两侧出现一定的错动,并且还时常具有一定的升降变动,断层构造主要是由角砾构成的。铀矿床地质略图如图1所示。
1.2地貌以及地表水状况
矿床所在区域的气候比较湿润温暖,湿度中等,雨量比较大。一般来讲,降雨多集中在5月及其前后时间,每年的平均温度大概为15℃,降雨量大约在1200~2200mm之间,平均每年的降雨量为1541.5mm;蒸发量大约在1230~1240mm之间,年平均蒸发量为1353mm,平均气压在999×102Pa。
铀矿区内地表水系发育相当好,径流条件良好,主要的河流修水河为长江Ⅲ级水系,发源于湘鄂赣边界的幕阜山,最后汇流到鄱阳湖。在矿床北面由西向东径流,距矿床大约为1km,平水期流量70.5m3/s,水位标高98m;丰水期流量209.53m3/s,水位标高98.25m;最高洪水位107.90m,枯水期最低水位95.38m。另外与修水河有联系的次一级支流有东津水、西港水、杭口水,因离矿床较远,未进行观察工作。矿床内发育2条小溪流,保峰源小溪位于矿床西南侧,长约7km,源自于板山,流量6.52L/s;澡坑水库位于矿床东部,平均流量约4L/s,对未来矿床开采影响不大。
2铀矿床地下水类型
铀矿床地下水非常丰富,涉及的水系非常多,其中,比例比较大的有基岩风化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层间构造裂隙承压水、基岩风化裂隙水以及构造裂隙脉状水等。
2.1第四系孔隙水
这种水主要赋存在洪积、冲积、残积物以及坡积中。该含水层的组成物质主要是砂砾石和亚砂土等,厚度在1~12m之间,主要的水都是潜水,局部承受一定的压力。大气降水是该种水的主要补给水。该区域的富水存在两个等级,分别是强富水区和弱富水区。其中,弱富水区主要分布在高级接地以及沟谷低洼的地方,重碳酸钙型是主要的水质类型;而强富水区则主要分布在河漫滩、修水河河床以及两侧的阶地中。
2.2基岩风化裂隙水
该水系主要分布于修水河北侧古近系红色砂岩的表层及南侧观音堂组炭质泥岩的浅部,地形比较陡,具有较差的储水、持水能力,大气降水是主要的补给水,重碳酸钙型是重要的水质类型,其次是重碳酸钙镁型水。
2.3层间构造裂隙承压水
该种水系主要分布在向斜构造的两侧,主要分布在含有较多含炭硅质的泥岩中,层与层之间的破碎带发育相当突出,具有较好的富水性和透水性岩层,补给水主要是上部风化裂隙水和电气降水,排泄的形式是泉水形式。重碳酸硫酸钙镁以及重碳酸钙镁型水是主要的水质类型,矿化度在0.3g/L左右,而PH在5.1左右。
2.4层间构造溶洞裂隙承压水
该水系主要分布在修水河南面的陡山沱组硅质岩以及碎裂白云岩中,此外,硅质白云岩以及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中也含有这种水。在层间构造裂隙中有许多溶隙或是豆状小溶洞发育较高。富水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层间的破碎程度、构造规模岩溶发育程度以及胶结程度等。该水系的补水主要是上部裂隙水,富水非常不均匀。重碳酸钙镁型水是主要的水质类型,含量比较多的还有重碳酸硫酸钙镁型,矿化度在0.25g/L,PH在7.3左右。
2.5构造裂隙脉状水
矿区内断裂构造多为NE向压扭性断裂构造及次一级小构造,裂隙开启程度差,含水带延伸短,规模小,富水性很不均匀,与构造裂隙规模、胶结物、岩性成分有关。一般是硅质、白云质等坚硬脆性岩石中的裂隙富水性较泥质岩石中好。重碳酸硫酸钙镁型是主要的水质类型,含量同样很多的是重碳酸钙镁。矿化度较小,一般只在g/L左右,PH在7.0左右。
3铀矿床充水因素分析
通过对铀矿区内的河流进行实际的考察可以发现,该地的地表水位以及流量等主要受到大气降水的影响,而且水位变化受到季节的影响比较大。一般来讲,在夏季多雨的季节,其水位上升得非常高,水的流量也相对较大,而在冬季等雨水比较贫瘠的季节,其水位会下降很多,水的流量也比较小。每年的水位变化幅度大约为3.40m,而流量的变化幅度为705.8m3/s。
该区域的地下水主要以层状的形式分布,呈现出北低南高的状态,水力坡度为1.82%。值得注意的是,用水量以及地下水位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不大,而是只有在降雨20d左右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流量的增加以及水位上升的状况。每年的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大约为4.50m,钻孔用水量大约在2.50L/s,如果遇到的是枯水期,则其流量变化幅度为0.52L/s,而其水位变化幅度为4.32m。
一般情况下,都是地下水补给地表水的,但是在该区域,由于地质构造比较特殊,在某些地段,由于裂隙的存在,地表水能够直接渗入到地下,对地下水进行补给。通过对水文地质进行仔细的观察可以发现,在铀矿床深处,不同水力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下部含水层的水头要比上部含水层的水头高出很多,水头差大约在3米左右,在一些情况下,深部含水层中的水能够通过越流的方式给上部含水层补给水。此外在深部与上部之间,存在着较多的涌水孔,都实现了不同深部的水之间的流通。
在该铀矿床的区域分布之中,含水层与含铀层的实际分布是基本一致的。其中,铀矿体的赋存位置大都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下,F8东面的铀矿体的底板标高在51~60m,其平均高度为55m,该地段的含水层底板的标高在40~56m,其平均标高为47.8m;F8西面的铀矿体底板标高主要在31~80m,平均标高在40.2m,含水层的底板标高主要在12~21m之间,平均标高在15.56m。铀矿床的充水水源主要来自于层间构造溶洞的裂隙承压水和层间构造裂隙承压水,此外,构造脉状水也是矿床充水的主要水源。
关键词:MRAS软件;特征分析法;铀矿预测;衡山地区
0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传统的化石能源随着开采年限的增长其储量不断缩减,并且也带来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新能源的开发成了热点话题。而在这些新能源中,核能的利用日益突出,世界各国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核能发电,我国也不例外。
虽然人们不断重视铀矿的勘查,但是由于铀成矿环境等因素,世界已发现的主要铀储量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哈萨克斯坦等国家。而我国的铀资源相对贫乏,并且具有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区域复杂多样,铀成矿作用明显表现出多时代、多期次、多成因、多类型的特点[1]。因此铀矿勘探、储量预测也越来越重要。
基于GIS的区域矿产资源评价系统,简称MRAS(mineral resource assessment system),是建立在GIS平台上的以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产等多元地学空间数据库为基础,进行信息加工,提取能够指示和识别某种矿床存在和赋存规模的有用信息,进而达到快速、高效地进行区域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目的并指导找矿的计算机系统工具[2]。
1圈定远景靶区方法简介
GIS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及世界矿产资源评价的理想工具和手段,定位预测和定量预测是当前成矿预测研究的热点[3]。而MRAS软件,是一款专门面对地质工作开发的基于GIS的矿产资源定量评价软件。其适用于地质大调查矿产资源评价GIS分析,并为GIS矿产资源评价提供数据管理、方法模型与成果表达等。针对多元地学信息GIS评价数据处理和GIS空间数据库可视化技术特点,进行可视化多元地学信息GIS评价处理[4]。
MRAS预测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目前国土资源部主要推荐使用的为评价要素叠加法和综合信息地质单元法两种。本区研究则采用综合信息地质单元法中的特征分析法进行矿产资源预测。特征分析法是一种多元统计方法,该方法在金属矿床预测中的应用较多。它通过对研究区内已知单元的研究,查明地质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确定它们的找矿意义,从而建立起特定类型矿床的定量模式。预测时将预测对象的地质特征与模型对比,用它们的相似程度表示预测对象的成矿可能性,据此圈定出有利成矿的各级远景区[5]。主要步骤有成矿要素分析、成矿要素提取、成矿远景区初选及成矿远景区优选。
2MRAS在衡山地区铀矿资源预测中的应用
2.1衡山地区概况
衡山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湘桂断陷盆地江南台隆过渡带的祝融复式背斜部位,主要铀矿化位于南岳杂岩体西接触带,长寿街-双牌深大断裂带下盘,混合岩化广泛发育[6]。区内已发现有罗渡小型矿床,王冲、伴塘等矿点,矿化类型有淋积型、碱交代型、硅质热液脉型等。
2.2远景靶区初选
通过对地质以及物化摇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最后提取的要素包括主干断裂、构造交汇点、岩体接触界线、已知铀矿产地、相对地面伽玛(偏高场、增高场、异常场)、岩脉、碱交代岩、糜棱岩带等。我们选用其中比较主要的主干断裂、构造交汇点、岩体接触界线、已知铀矿产地、相对地面伽玛偏高场5种要素来进行初选。
初选的具体步骤如下:
1)分析各要素对成矿的影响程度,分别对岩体接触界线做300m缓冲、构造交汇点做500m缓冲、铀矿产地做200m缓冲、主干断裂做1500m缓冲。
2)新建工程打开矿床、矿点模型文件,添加5个预测要素,并生成300m×300m的网格单元,对5个预测要素分别求区的存在标志,然后进行原始变量购置。以模型所在网格为基础,把预测要素与其对比,并利用相似系数法检查各要素出现概率,最终确定要使用的要素。
3)用平方和法(矢量长度法)计算因素权重 ,得出标志权系数。如图1。
图1 各要素的标志权系数
平方和法的原理为:变量j与所有其它变量的匹配数构成了一个m维向量 (ej1,ej2,…,ejm)',该向量的长度
可作为变量j的权系数。
图2 初选的远景靶区
4)利用线性插值法计算每组数据的关联度平均值以及见矿概率,得出成矿概率图。由此得到色块图,同时在mapgis里打开色块图,根据成矿概率的高低把各色块的颜色按由红到蓝排列。并利用DTM分析生成等值线图。在等值线图里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到成矿概率的高低分布。结合色块图以及各种要素,圈定初级远景靶区14片,如图2所示。
2.3远景靶区优选
远景靶区优选的步骤与初选是一样的,但是优选是在初选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它使用的网格单元是初选圈好的远景靶区,即上述14片远景靶区。而优选的要素就要把全部的预测要素都用上,而且铀矿产地分为矿点矿化点和异常点两部分,地面相对伽玛也改用异常场。最后得出的结果如图3。
图3 衡山地区远景靶区示意图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最终得出A级远景靶区2片,即红色区,成矿概率为1;B级远景靶区3片,即绿色区,成矿概率都大于0.7小于1;三级远景靶区4片,即蓝色区,成矿概率都大于0.4小于0.7;黑色的四片为成矿概率过低而淘汰掉的区。
3结论
衡山地区铀矿的预测工作共圈定了A级远景靶区2片,B级远景靶区3片,C级远景靶区4片,一共9片成矿远景区。经与已知储量对比,衡山地区的成矿远景比较乐观。同时MRAS作为一款基于GIS平台开发的面对地质工作的定量评价软件,在铀矿预测方面尚不成熟,所以预测结果还须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张金带.中国铀资源的潜力与前景[J].中国核工业, 2008(2):18-22.
[2] 陈正辉,陈毓川,王登红.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示范研究-以南岭东段钨矿资源潜力评价为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3] 杨茂森,黎清华,张淑珍.GIS技术在山东胶东地区金矿预测中的应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3):52-22.
[4]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MRAS系统用户手册.2002.
[5] 赵鹏大.定量地学方法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 分量化探法; 铀矿; 勘查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诸广山岩体南东部,百顺矿田361大型矿床东面约3km,处于北东向牛澜断裂与大人山断裂夹持区。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以印支期花岗岩为主,燕山早、晚期花岗岩和脉岩较发育。断裂构造发育,北东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等多方向断裂形成构造网结,对铀成矿十分有利。北东向断裂是研究区主要的控矿和导矿断裂,近南北向断裂是主要的含矿断裂,近东西向断裂也是重要的含矿断裂(图1右下)。
2. 铀分量测量结果及其成果解释
2015年,在研究区按线距200m,点距20m设计4条取样线路(BS01~BS04),同步开展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及土壤氡气测量。测线方向150°,每条线路长600m,共取样124个样品。土壤样品经晾干、碾碎、过筛后装袋送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进行分析测试。
根据分析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圈定分量异常。土壤样品铀分量测量结果等值线图见图1[4](左下)。图1表明,研究区仅有1条规模较大的分量铀异常带(FU),异常呈条带状展布,总体北北东向,局部呈近南北向,受大人山断裂及F3、F4断裂控制,异常中心在F3与大人山断裂交汇处附近。
3. 土壤氡气测量及地面伽马能谱测量结果及其解释
土壤氡气测量及地面伽马能谱测量现场收集数据后,室内进行数据处理圈定异常。土壤氡气测量及地面伽马能谱测量结果等值线图(图1)。
图1表明,研究区伽马能谱铀偏高异常有3处,其中规模较大的仅1处。较大规模的异常晕圈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局部呈近南北向,受大人山断裂及F3、F4控制,异常中心在F3与大人山断裂交汇处附近,与分量铀异常晕位置、规模、形态基本一致,套合程度较好。地面伽马能谱钍、钾含量较低,基本没有异常,尤其是钍含量背景明显偏低。仅在研究区南东角出现一个有一定规模的钍偏高晕。钾偏高晕有2处,分别分布在研究区南东角和F3断裂与大人山断裂交汇处以西。钍、钾异常晕较吻合。
研究区土壤氡气浓度偏高异常有3处,其中规模较大的仅1处。较大规模的异常晕圈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局部呈近南北向,受大人山嗔鸭F3、F4控制,异常中心在F3与大人山断裂交汇处附近,与分量铀、能谱铀异常晕位置、规模、形态基本一致,套合程度较好。
4. 钻探工程验证
2016年,根据分量化探、土壤氡气和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异常的分布特征和地质情况,结合地质调查的发现和资料的综合整理成果,在研究区开展了钻探工程验证。共施工钻孔6个,其中4个工业矿孔、1个矿化孔,见矿具有品位高、厚度较大的特点,个别钻孔见到视厚度4.80m、品位0.343%的富厚矿体[5]。钻探成果表明,铀分量化探法在寨背地区进行找矿预测是有效可行的。
5. 结论
应用分量化探法对寨背地区进行了找矿预测,圈定的异常区经钻探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放射性方法结合,在花岗岩地区铀矿勘查是有效可行的。可初步建立研究区铀矿勘查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1)具有规模较大、连续性较好的铀分量异常区;(2)具有规模较大、连续性较好的土壤氡气浓度异常区;(3)具有规模较大、连续性较好的伽马能谱铀异常区,且能谱钍、钾含量低;(4)铀分量、土壤氡、伽马能谱铀异常套合较好,浓集中心较吻合;(5)异常区与有利成矿的断裂构造对应复合。
参考文献:
[1] 葛祥坤, 尹金双, 范光,等. 分量化探法在铀资源勘查中的应用[J]. 铀矿地质, 2013, 29(1):47-51.
[2] 尹金双, 唐良宝, 郭虹,等. 分量化探法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研究与应用[J]. 铀矿地质, 2004, 20(1):39-44.
[3] 葛祥坤, 尹金双, 庞雅庆,等. 分量化探法在粤北长排地区铀矿勘查中的研究与应用[J]. 铀矿地质, 2015(s1):344-349.
[4] 白建昌. 335铀钼矿床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探究[J]. 大科技, 2012(6):150-151.
关键词:矿床;地质;模型法
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于已发现矿床的大多数是在其形成后经过变化而保存下来的,因此矿床学研究应兼顾矿床的形成(成因)和矿床的变化、保存(产出)两个方面,以提高矿产预测的能力。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包括:(1)控制要素;(2)变化,改造的过程;(3)变化、改造的产物;(4)不同矿床类型的变化;(5)不同时-空域中矿床的变化;(6)矿床保存条件。研究成矿后变化的基本方法有:地质构造制图、地球化学分析和模拟实验,提出要研究和建立矿床的变化、改造模型;将矿床演变作为含矿区域地质历史的一个环节,将矿床个体变化研究与区域成矿系统演变相结合。矿床变化研究既有利于矿产预测和勘查,又可为改善矿区和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基础资料。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开采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的聚集地。包括地质的和经济的双重含义。矿床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但又与一般的岩石不同,它具有经济价值。矿床的概念随经济技术的发展而变化。19世纪时,含铜高于5%的铜矿床才有开采价值,随着科技进步和采矿加工成本的降低,含铜0.4%的铜矿床已被大量开采。
确定矿床的基本条件是:①有用元素或矿物的含量要达到最低可采品位,如铜的最低可采品位是0.4%,铁的最低可采品位一般是2.5%。②矿石工艺性质,包括有用组分的赋存状态。如铝在霞石和高岭石中含量较高,也可分离出来,但加工工艺复杂,成本很高,因此一般只从铝土矿中提取铝。③矿体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有用物质在岩石中是均匀分布,还是在局部集中(如矿脉),对于采矿难易和成本影响很大,因而也对确定矿床的最低可采品位有重要影响。④矿床规模。指可采矿石的储藏量。矿床规模大,矿山建设投资大,但经济效益很高。获得矿产品的全部部用,包括采矿、选矿、交通运输、设备、能源和水源供应,劳动工资等的开支,也决定着矿床的最低可采品位。上述条件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决定着一个矿床的经济价值。
矿床种类繁多,固体矿床分布最广,液态矿床有石油、热卤水和地下水,气态矿床有天然气,按成矿作用方式,矿床可分为内生矿床(内力地质作用生成)、外生矿床(外力地质作用生成)和变质矿床(变质作用生成)。按矿产性质和工业利用情况可分为金属矿床(如金矿床、钨矿床)、非金属矿床(如耐火粘土、萤石矿床)和能源矿床(如石油 、煤和天然气)。
指地壳中富集了有用矿物或组分,在质和量上目前已达到工业要求,并具备开采条件的部位。矿床中含有矿石,矿石是指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不可从中提取有用元素、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矿物集合体,矿石中常包括有用矿物(又名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两类矿物,有用矿物是指能提供有用元素(或组分)或本身可直接被利用的矿物,脉石矿物是指矿石中没有用处的那些矿物。随著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某种矿物集合体是否可作为矿石是可以变化的,相应地矿床的概念也是可变的。矿石中有用元素、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含量称为品位。金属矿石的品位是指其中有用金属元素或组分的含量;非金属矿石品位常指其中有用矿物或有用组分的含量。矿床周围的岩石叫做围岩,而提供矿床中成矿物质来源的岩石叫做母岩。
矿床的大小、形状及产出深度可以有相当大的变化,矿体的形状可以有不连续的脉状及凸镜状,不规则块状、筒状或胡萝卜状,裂隙网脉状、破碎岩石及沉积地层中的浸染体及沉积层状等。目前对矿床形成的确切深度或最大深度知道得还不多。金刚石晶体可能形成于几公里深的地方;硫化物矿物形成于几百至数千公尺深的范围内。许多矿床形成的深度可深达16公里。成矿的温度及压力变化范围很大,这取决于成矿的深度。由岩浆熔融体分异作用形成的岩浆分凝矿床在非常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形成。成矿时的压力一温度关系可能是复杂的。静水压力梯度取决于地下水的密度或含盐量,一般每加深30公尺增加3千克/平方公分(每加深100迟增加40-45磅/平方时)。在同样深度下,地静压力或岩石压力是静水压力的2~3倍。
共生次序是指在某个矿床内不同矿物形成的先后次序。在同一矿床内,随着成矿熔液温度,压力及化学成分的变化,在不同时间将产生不同矿物的沉淀。在不仅有一个热液活动期的成矿条件下,共生次序会进一步复杂化。根据对全世界许多热液矿床的研究,按照矿物的稳定性顺序,已确定了矿物沉积的一般顺序。与矿物共生次序有关的是矿床的分带现象。当成矿熔液沿著岩石中通道运动时,它们在温度、压力及化学成分上发生变化。结果在沉积过程中,随着距岩浆源距离的增加,可形成不同矿物的富集。这种分带现象是常见的,但是
在矿床中并不都出现。一般情况下,锡、钨及铋矿物比铜矿物更靠近岩浆源,而铅及锌矿物则远些,自然金、自然银和含金、银矿物则更远,而距岩浆源最远的是锑和汞矿物。
“矿床模型法”是一种经常用于成矿预测的科学方法。“取象比类”是属于东方科学思维的另一类科学方法,将它用于矿床研究。
矿床模型法深受应用条件制约。“从已知到未知”同是矿床模型法和取象比类的准则,但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前者是以物质组成为依据建立矿床模型,后者是将矿床作为一个整体,探索它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在我国用矿床模型法指导找铀矿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经历了由典型矿床模型、综合矿床模型,统计模型到成矿概念模型的进化,实现了物理模型向数学模型的转型。从方法论上它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与提高,但是它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未获得相应提高,其有效率十分有限,对指导我国找铀矿有实效的只有俄式砂岩型铀矿床模型,其它各类矿床模型在实践中都业绩不佳。其成败完垒决定于建模区与预测区地质背景的可比性。俄式砂岩型铀矿床模型在我国应用的成功,完垒是因为中亚与新疆两地的地质演化历史相似所致。
“矿床模型法”的尴尬。矿床模型是以典型矿床或同类矿床为原形建立起来的。国际上都以含矿主岩(除不整合脉型外)作为铀矿床分类的标准,我国现已发现的铀矿床分属四大(即花岗岩、火山岩、碳硅泥岩和砂岩)铀矿类型。然而,在华南常见到两种不同的铀矿类型混在一起不可分割(如上部为碳硅泥岩或火山岩或砂岩型深部为花岗岩型)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对现行铀矿床分类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它还波及到矿床模型法的通用性,使其处境十分尴尬!
【关键词】:铀矿床;蚀变分带;围岩蚀变
研究区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构造缝合线南缘的过渡位置,处于赣杭火山岩铀成矿带与大王山-于山花岗岩铀成矿带的交会部位[1]。研究区主要经历格林威尔期(晋宁期)、加里东期、海西印支造山期,燕山期处于NEE向的赣杭构造火山岩带南西端与NS向赣中南的花岗岩带交接地带,发生强烈有关构造-岩浆-成矿有利活动[1,2]。这种深大断裂构造活动与强烈火山-岩浆活动叠加交汇地带是研究区域特有的地质环境,产出以铀为主的多种金属与非金属的矿产资源。
本区断裂构造纵横交错,复杂多变,形式多样,各种方向的断裂都较发育。本区东部以SN向构造为主;北部以EW向和NE向构造为主,而西部断裂构造特别发育,以EW向和NE向为主,其次为NW向和SN向;南部以EW向和SN向为主。研究区构造对于成矿有重大的影响。
本矿床主要蚀变类型有:碱交代、红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萤石化、磷灰石化、碳酸盐化和硅化等。现将本矿床两种赋矿围岩蚀变类型发育特征分述如下:
(1)红化
红化是铀矿形成的一种特征性蚀变,几乎所有含铀的赋矿围岩都发育。本矿床的英安斑岩和碎斑熔岩中均存在明显的红化现象,在镜下明显可见红化蚀变是表现为岩石中除石英等透明矿物外,其余矿物中都会呈现出红色,颜色较为均匀。
(2)碱交代
碱交代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蚀变岩石中钾长石或钠长石的含量增加。本矿床的碱交代蚀变是以钠长石化为主;钠长石化特征是在原岩中钠长石交代钾长石为主,同时伴随着石英含量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发生去硅作用;岩石结构被破坏,钠长石交代了火山岩中的基质和晶屑。蚀变岩石若叠加红化,则显示红色及暗红色。
(3)绿泥石化
绿泥石化石是本矿床中最为普遍的一种蚀变,蚀变矿物组合为绿泥石、黄铁矿、方解石、赤铁矿、钛铀矿等。绿泥石整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呈黑云母假象的绿泥石,另外一种为岩裂隙分布的他形或放射状的脉状绿泥石。
(4)萤石化
在本矿床中与矿化密切相关的萤石呈紫黑色。萤石化的矿物组合为萤石、绿泥石、方解石、黄铁矿、赤铁矿、绢云母、石英、金属硫化物、磷灰石、钛铀矿等。萤石化是形成富矿的非常重要标志之一。
(5)黄铁矿化
黄铁矿化分为两期:早期黄铁矿化呈自形,有些呈大的团块状,与其他期次的蚀变叠加,与成铀矿密切相关,矿物组合为萤石、赤铁矿、方解石、绿泥石等;晚期黄铁矿化为细粒的他形,在岩石中分散分布,大部分生长在暗色矿物中,蚀变单一,矿物组合为方解石、石英等,与铀矿化无直接联系。
(6)磷灰石化
磷灰石化做为一种与富铀矿体密切相关的蚀变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本区铀矿田中磷的含量异常高,局部地段可达工业品位。
(7)碳酸盐化
本矿床碳酸盐化主要为方解石化。碳酸盐化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早期碳酸盐交代长石、黑云母、石英、基质等,晶形较好,发育双晶,同时可被晚期水云母和绿泥石矿物交代;晚期沿裂隙充填碳酸岩脉,但对前期铀矿化起破坏作用。
(8)绢云母化
绢云母呈细小的鳞片状,常伴有长石绢云母化析出的细晶石英脉,有些部位的绢云母化相当强烈。在基质或长石斑晶的绢云母化与早期绿泥石化的叠加部位,常出现矿化。
(9)硅化
主要为微晶石英产出,与碳酸盐化共生,对铀成矿起破坏作用。
围岩蚀变分带特征:
(1)矿化中心带特征
本铀矿床矿化中心带岩石为紫黑色,萤石化发育,形成铀-萤石型矿石;镜下研究表明,萤石呈出紫黑色、胶状隐晶质的特征;黄铁矿化化与萤石化伴生,紫黑色萤石化面积较大,几乎遍布在整个岩石薄片,而黄铁矿化呈不规则的团块状和粒状。
(2)近矿蚀变带特征
本矿床的近矿蚀变带,岩石呈现出发红的颜色,为红化,赤铁矿化侵染到围岩中的长石和基质中使岩石呈现出红色,一般来说围岩单纯发生红化的岩石铀的品位并不高,只有叠加了后期的其他蚀变,如绿泥石化、水云母化和萤石化等,岩石才能够形成较富的品位矿石。
(3)远矿蚀变带特征
本矿床远矿蚀变带的呈现出灰色,并在中部会出现红化带(赤铁矿化带),该红化带往往发育在裂隙附近,该矿化带范围较宽。远矿蚀变带也伴随有绿泥石化、碳酸盐化、水云母化、长石的泥化和赤铁矿化等。
结语
综上所述:
(1)本矿床蚀变发育,围岩蚀变的类型主要有:钠长石化、红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萤石化、黄铁矿化、磷灰石化、和硅化等。
(2)围岩蚀变带可分为三个:①矿化中心带,最主要的特征的发育为紫黑色萤石化;②近矿蚀变带,围岩呈现出“发红”的现象;③远矿蚀变带,岩石颜色一般为灰色,各种蚀变俊较弱。
【参考文献】
关键词:正长质混染岩;铀矿异常;蚀变;Ag;Mo;Pb;铀矿化特征
1.概况
1.1自然经济 矿区位于南宁市横县境内;交通方便;有丰富的水力电力资源;劳动力充足。
1.2 区域地质 该区位于马山复式岩体内(图1-1)。(1)地层:寒武系的含细砾长石石英砂岩,厚层粉砂岩夹页岩,含炭泥岩等;区内各种金属矿产如铜、铅、
锌、银、钼等与之密切相关,是主要铀源层之一。泥盆系莲花山组的紫红色细砂岩,含砾石英砂岩、薄层泥质粉砂岩。(2)岩浆岩:该区属马山岩体,岩体呈NE25°走向,长约15km,宽约7km,是一个从燕山早期到晚期的由酸性-中性(偏碱)-基性-超基性-中酸性岩浆演化而呈脉动式间断侵入或喷溢活动的产物,岩性分为正长岩、透辉岩、闪长岩、基性火山岩(玄武岩)、辉长辉绿岩、花岗斑岩、石英正长岩等。在岩体的中部、南部于岩体内有数处寒武系残留顶盖相,而有的残留顶盖相由于遭受岩浆活动的强烈影响,多次发生碱性热液交代作用而形成正长质混染岩,这种混染岩是区内铀成矿的主要岩性。(3)构造:矿区位于蒙村-木梓褶断区的南西端,灵山大断裂北东段就在蒙村-木梓褶断区经过。在灵山大断裂带的北西侧,存在一组走向北北东大致平行的压性冲、正断层,又称蒙村-木梓多字型断裂带,在该断裂带内又存在一组走向北西的张性、张扭性断裂与北东向断裂呈垂直相交,常形成格状构造窗。马山复岩体即发生在蒙村-木梓多字型断裂带之南西端,由北东走向的石人岭断层、木梓-蒙村断层及北西走向的云表-天桥岭断层所包围之间。这些断裂带是明显的控岩、控矿构造,多种金属矿化及铀矿化均与之有关。
2.矿区地质
2.1岩体及岩石 矿区岩石主要有闪长岩、透辉岩、正长岩、正长质混染岩及中性、中基性脉岩等(图2-1)。(1)闪长岩:出露于矿区南部和北部,侵入于正长岩中。岩石呈淡肉红色,中细粒或不等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正长石
为主,斜长石次之,暗色矿物含量高。该岩石蚀变强烈,暗色矿物绿泥石化、长石绢云母化明显。(2)透辉岩:矿区南东出露,属金石岩体一部分。岩石灰黑。岩体中心相由结晶粗大的透辉石组成,边缘相因白色斜长石含量增多而变为辉长-闪长透辉石岩。该岩体的中心相赋存有钛磁铁矿,目前已发展成为矿点。据区测资料,透辉岩与闪长岩是同期产物,属闪长岩分异的结果。(3)正长质混染岩:矿物以钾长石为主,少量斜长石、暗色矿物、石英;岩石与正长岩或闪长岩呈似层状接触;矿物呈不均质细粒,在野外发现似成层分布,镜下可辩认原岩层理痕迹;岩石蚀变以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较发育,蚀变均一,不具分带现象;在这套蚀变岩内,细粒正长岩脉及辉长岩脉非常发育;在构造通过的部位存在较高的爆裂值而正常的蚀变岩的爆裂值较低或无;岩石的地球物理场底数(含伽马、径迹、Po210)均比周围围岩高出2-4倍。该岩石与铀矿化有密切关系,集中分布在矿区的南部(图2-2)。
2.2构造 主要是断裂构造,规模不大。总的看来以一组NE向近乎平行多字型断裂与另一组NW向断裂相交构成矿区的构造骨架。NE向属于压扭,局部张扭性质;NW向属张或张扭性质;另外在混染岩体内亦存在一些层间滑动或破碎带。
F6:压扭性,长>200m,宽1-2m,切穿闪长岩、混染岩,断面呈舒缓波状,具水平擦痕,由碎裂岩、角闪岩、糜棱岩组成,构造两盘围岩破碎。岩石发育碳酸盐化、赤铁矿化、绿泥石化、钠长石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等。倾向320°,倾角60°。该构造内赋存工业铀矿体。
F8:压扭性,长>1000m,宽0.5-2m,切穿闪长岩、混染岩、透辉岩,断面呈舒缓波状,有两组方向的擦痕。构造岩为碎裂岩、角砾岩、角砾状碎裂岩、糜棱岩、断层泥等,构造上下盘围岩破碎,破碎范围约2-5m。岩石发育碳酸盐化、赤铁矿化、绿泥石化、钠长石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等。该构造内赋存较好的工业铀矿体。
2.3围岩蚀变及热液活动
2.3.1蚀变 主要有钾长石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钠长石化、硅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方铅矿等。其中碳酸盐化活动时间长,期次多,以细脉状、网脉状、穿插岩石或呈胶结物充填矿物颗粒之间或胶结构造角砾岩。绿泥石化多发生在构造破碎带中且常与黄铁矿脉共生。黄铁矿化在混染岩中非常明显强烈,呈结晶较好的星点状、不规则团块状、脉状、网脉状贯于构造破碎带内,它往往与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共生。赤铁矿化:以浸染状、脉状存在于构造带内,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的是一期暗红色或褐红色赤铁矿。
2.3.2热液活动 矿区热液活动明显并具多期多次特征,可分为三期五阶段:
(1)第一期:第一阶段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属中酸性热液;第二阶段转为碱质热液,强烈钾交代,碳酸盐、绿泥石断续生成,惰性铀矿化。
(2)第二期:碱交代-沥青铀矿-硫化物形成,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碱交代作用,构造破碎带内出现去硅化及热液中Fe、Mg、Ca、Na质的迁移或交代作用形成钠长石化、方解石化、赤铁矿化、绢云母化等,此时岩石中的惰性铀变活化铀;第二阶段发生沥青铀矿、黄铁矿等多金属化,为矿区主要矿化阶段。
(3)第三期:以碳酸盐化为主,伴随赤铁矿化。
[关键词]下庄矿田 磁法 焦坑地区
[中图分类号] P631.3+2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173-1
0引言
下庄矿田是南岭铀-多金属成矿带中的铀矿集区之一,它处于华夏古陆西缘及闽赣后加里东隆起西南缘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坳陷的复合部位。下庄矿田位于贵东岩体东部其地质构造在新生代经历印支-燕山运动早期强烈的构造挤压和大规格的岩浆活动之后,发生了陆壳伸展(k-e)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具有出露面积大,侵入期次多,演化不连续、岩性复杂等特点。区内主要岩性有酸性、中酸性花岗岩、基性、中基性岩脉,还有火山岩,次。火山岩。区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具有多期多阶段、多方向等特征[1]。
1岩石磁性特征
磁测区内岩石的磁性特征,是磁测资料地质推断解释重要前提和依据。根据磁测区出露的岩石及钻孔岩芯标本,及部分磁性参数测定,整理、统计结果(见表1)。
从部分岩石磁参数测定统计结果(表1),并结合磁测资料,初步得出如下初步认识:
(1)中酸性岩浆岩当其具有不同磁性时,可迭加在背景场上或产生低缓局部异常;当其侵入到泥质岩石中时,由于所形成的热液蚀变通常具有磁性,可以产生局部异常。利用该特点结合其他方法,用磁法圈定这一类隐伏岩体效果较明显。(2)中基性岩磁性一般较强,由它们引起的异常范围较小、强度梯度较大,多发育在断裂中,磁法可较好的圈定这类隐伏岩体。
2推理解释
4找矿靶区预测
4.1找矿靶区预测原则
(1)根据磁异常。磁场抬高一般与深部岩浆活动有关,而岩浆活动又是形成内生铀矿的必要条件。因此,①分布在背景磁场的局部异常及边缘往往与高侵位的小岩体有关,是今后找矿有利部位;②磁异常反映的断裂构造及其交汇部位和磁异常圈定的半隐伏、隐伏岩体及其接触带是今后找矿的有利部位。(2)岩浆岩及地层条件。下庄矿田地区铀成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成矿受北东东、北北东向含矿硅化断裂带与北西西向中基性岩墙控制,侵入的中基性岩属燕山晚期。因此,位于该种地质环境中的磁异常,可认为是找矿的信息。(3)构造条件。受断裂控制及其处于构造结合部位的磁异常,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4.2地面磁测找矿靶区
根据以上考虑。认为北西向断裂对成矿关系密切,已知矿点多数与北西向断裂有关,有的位于断裂交汇处,有的位于交汇处侵入岩周围,由于北西断裂与东西向断裂相互作用,形成的次级断裂给矿的赋存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磁测工作的基础上,依据区内主要局部异常,结合地质及岩石标本磁性结果,圈定隐伏岩体2个,据此初步划分出2个找矿有利地段。
5结论
通过对野外工作获得磁测数据和资料的全面分析,解释了工作区磁异常分布规律,分析了起因。工作按照设计任务书和磁测规范开展,质量可靠,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的主要认识:
(1)测区磁异常呈近北西西延展,磁异常面积、强度较大。
(2)位于具有正、负磁异常变化部位、反映磁源体埋藏较深特征的磁异常地段可能是铀成矿较为有利地点。
(3)在测区,具有一定规模的出露辉绿岩脉平面位置与磁异常相吻合,测区东部边缘异常等。因此,利用磁异常所圈定的隐伏磁源体是可靠的。
2.江西南部蔡坊盆地火山岩系层序与地质时代徐勋胜,巫建华,XUXun-sheng,WUJian-hua
3.云南中甸普朗斑岩铜矿成因探讨尹静,邱文龙,胡清华,YINJing,QIUWen-long,HUQing-hua
4.新余铁矿田铁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曾书明,周建廷,王学平,刘川,ZENGShu-ming,ZHOUJian-ting,WANGXue-ping,LIUChuan
5.南岭地区中-酸性花岗岩成矿专属性信息模型研究——以热液型铀矿、钨锡矿为例黄宏业,秦其明,HUANGHong-ye,QINQi-ming
6.柴达木盆地北缘逆冲构造与砂岩型铀矿的关系初析乔建学,赵希刚,刘林,陈秋,QIAOJian-xue,ZHAOXi-gang,LIULin,CHENQiu
7.豫西卢氏产铀伟晶岩地质特征及其找矿前景分析李靖辉,LIJing-hui
8.基于MapGIS综合找矿信息香炉山钨矿田钨矿资源预测刘勇,周贤旭,LIUYong,ZHOUXian-xu
9.基于DEM的大别山地区地貌特征研究程三友,李英杰,刘少峰,CHENGSan-you,LIYing-jie,LIUShao-feng
10.渤海西部河口潮间带区海水及沉积物中重金属研究张效龙,丁德文,徐家声,刘敦武,王慧艳,陶常飞,ZHANGXiao-long,DINGDe-wen,XUJia-sheng,LIUDun-WU,WANGHui-yan,TAOChang-fei
11.黑方台黄土塬区地面变形成因分析何维山,许琦,刘长春,HEWei-shan,XUQi,LIUChang-chun
12.离子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六种无机阴离子李文娟,陈井影,王志畅,LIWen-juan,CHENJing-ying,WANGZhi-chang
1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奥沙利铂注射液中奥沙利铂的含量和有关物质闫占宽,李语如,宋晓光,梁喜珍,YANZhan-kuan,LIYu-ru,SONGXiao-guang,LIANGXi-zhen
14.CAN总线通信接口设计张建文,冯林,李百余,ZHANGJian-wen,FENGLin,LIBai-yu
15.同伦摄动法在一类线性积微分方程初值问题中的应用阮周生,孙海,RUANZhou-sheng,SUNHai
1.中国大陆及邻区新生代以来的一种构造形式:右旋运动及效应邱瑞照,严光生,谭永杰,李文渊,祁世军,高鹏,周肃,陈秀法,王靓靓,陈正,元春华,韩九曦,冯艳芳,孙凯,QIURui-zhao,YANGuang-sheng,TANYong-jie,LIWen-yuan,QIShi-jun,GAOPeng,ZHOUSu,CHENXiu-fa,WANGLiang-liang,CHENZheng,YUANChun-hua,HANJiu-xi,FENGYan-fang,SUNKai
2.江西广丰早白垩世碱性橄榄玄武岩中单斜辉石矿物化学及其地质意义项媛馨,余达淦,巫建华,XIANGYuan-xin,YUDa-gan,WUJian-hua
3.江西南部余田群长英质火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冀春雨,巫建华,JIChun-yu,WUJian-hua
4.扬子与华夏地块拼接时代的再研究胡肇荣,HUZhao-rong
5.相空间重构克里格法的矿藏储量预测研究李长春,王祝文,孙刚,韩兆红,LIChang-chun,WANGZhu-wen,SUNGang,HANZhao-hong
6.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的区域构造控制骆丁,肖渊甫,湛龙,张林,LUODing,XIAOYuan-fu,ZHANLong,ZHANGLin
7.甘肃马泉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鲁挑建,姜启明,LUTiao-jian,JIANGQi-ming
8.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沙木罗组的发现及意义谢冰晶,程捷,黄传冠,XIEBing-jing,CHENGJie,HUANGChuan-guan
9.近直立铀矿体上土壤层中氡迁移模型的正演研究张叶,杨亚新,陈越,郑勇明,吴信民,ZHANGYe,YANGYa-xin,CHENYue,ZHENGYong-ming,WUXin-min
10.九岭山深埋长大隧道岩爆问题预测周龙茂,龚育龄,杨普济,叶腾飞,黎剑华,ZHOULong-mao,GONGYu-ling,YANGPu-ji,YETeng-fei,LiJian-hua
11.基于DTM的城市网格化管理部件数据的质量评价曾绍炳,周世健,洪中华,张明,ZENGShao-bing,ZHOUShi-jian,HONGZhong-hua,ZhangMing
1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作业流程研究赵俊羽,ZHAOJun-yu
13.超声波-芬顿法协同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梁喜珍,周跃明,王梅,LIANGXi-zhen,ZHOUYue-ming,WANGMei
14.模糊多属性群决策在铁路系统评价中的应用赵京梅,杨志辉,ZHAOJing-mei,YANGZhi-hui
15.数据挖掘中决策树分类算法的研究李如平,LIRu-ping
16.基于MATLAB和DspBuilder的电网信号FIR滤波器设计葛远香,胡开明,GEYuan-xiang,HUKai-ming
1.粤北下庄矿田东、西部"交点"型铀矿化差异分析张辉仁,王军,徐海文,杨坤光,ZHANGHui-ren,WANGJun,XUHai-wen,YANGKun-guang
2.α径迹蚀刻方法在砂岩型铀矿研究中的应用——以通辽地区砂岩铀矿为例徐喆,吴仁贵,蔡建芳,余达淦,宫文杰,宁君,XUZhe,WURen-gui,CAIJian-fang,YUDa-gan,GONGWen-jie,NINGJun
3.粤北九峰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尹征平,凌洪飞,黄国龙,沈渭洲,王磊,YINZheng-ping,LINGHong-fei,HUANGGuo-long,SHENWei-zhou,WANGLei
4.西天山乌孙山地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形成的构造背景程春华,张芳荣,余泉,楼法生,CHENGChun-hua,ZHANGFang-rong,YUQuan,LOUFa-sheng
5.南宁盆地Ⅲ级阶地——断层控制下的埋藏阶地严小敏,李细光,汪劲草,YANXiao-min,LIXi-guang,WANGJin-cao
6.相山西部河元背地区构造特征及深部找矿方向探讨胡茂梅,邵飞,张鸿,何晓梅,高玉芝,肖光禄,HUMao-mei,SHAOFei,ZHANGHong,HEXiao-mei,GAOYu-zhi,XIAOGuang-lu
7.基于混合像元分解的火星南极矿物制图研究王红,祝民强,WANGHong,ZHUMin-qiang
8.地图综合中线要素综合的不确定性分析朱煜峰,周世健,臧德彦,ZHUYu-feng,ZHOUShi-jian,ZANGDe-yan
9.应用改进的时空地理加权模型分析城市住宅价格变化张金牡,刘彪,吴波,詹锡兰,ZHANGJin-mu,LIUBiao,WUBo,ZHANXi-lan
10.权的确定方法在核电施工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探讨陈本富,郭先春,CHENBen-fu,GUOXian-chun
11.VRS技术工作原理及其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吴国荣,WUGuo-rong
12.九连环中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王莉,赵炜,何仰清,孙婷婷,WANGLi,ZHAOWei,HEYang-qing,SUNTing-ting
13.D293固相萃取分离/ICP-AES在线测定环境样品中铀徐晶晶,雷春华,花榕,刘淑娟,罗明标,XUJing-jing,LEIChun-hua,HUARong,LIUShu-juan,LUOMing-biao
14.碳纳米管酸氧化改性辛育东,刘晓东,XINYu-dong,LIUXiao-dong
15.基于巯基壳聚糖修饰电极对天然水体中溴离子的测定庄确真,白武,元慧玫,马建国,ZHUANGQue-zhen,BAIWu,YUANHui-mei,MAJian-guo
16.高温养护和粉煤灰掺量对外掺氧化镁混凝土膨胀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韦润锋,邓敏,莫立武,WEIRun-feng,DENGMin,MOLi-wu
17.激光快速成型系统中STL文件浏览器的设计与实现徐玮,贾宏伟,XUWei,JIAHong-wei
18.基于Zlib的图像差异压缩算法研究与实现陈钧,刘爱华,CHENJun,LIUAi-hua
19.基于MC34063的便携式仪器电源电路设计管小明,李跃忠,王晓娟,GUANXiao-ming,LIYue-zhong,WANGXiao-juan
1.基于SD模型的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水资源承载力初步研究冯绍元,陈绍军,霍再林,王凤新,郭阳茗,FENGShao-yuan,CHENShao-jun,HUOZai-lin,WANGFeng-xin,GUOYang-ming
2.VisualModflow在甘肃某矿区地下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庞国兴,李金轩,杨强,李晓磊,朱鹏,PANGGuo-xing,LIJin-xuan,YANGQiang,LIXiao-lei,ZHUPeng
3.沉积矿物学在古环境恢复中的应用进展宋友桂,SONGYou-gui
4.江西信江盆地演化及重要地质事件与证据李晓勇,LIXiao-yong
5.赣杭带早白垩世粗面岩锆石SHRIMPU-Pb年龄及其意义刘飞宇,巫建华,刘帅,LIUFei-yu,WUJian-hua,LIUShuai
6.小兴安岭鹤岗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闪长质包体特征及成因探讨李超,刘勇,蒋玉玲,赵寒冬,张昱,LIChao,LIUYong,JIANGYu-ling,ZHAOHan-dong,ZHANGYu
7.靖西三合铝土矿铝矿物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俞缙,李普涛,于航波,YUJin,LIPu-tao,YUHang-bo
8.岩质高边坡开挖优化及稳定性分析的复合方法沈金瑞,林杭,SHENJin-rui,LINHang
9.核事故早期烟羽的蒙特卡罗模拟闫政,杨亚新,张叶,郑勇明,杨兴,YANZheng,YANGYa-xin,ZHANGYe,ZHENGYong-ming,YANGXing
10.下庄矿田帽东地区铀矿找矿潜力分析曾文伟,黄宏坤,周连,冯志军,ZENGWen-wei,HUANGHong-kun,ZHOULian,FENGZhi-jun
11.相山火山盆地磁性结构分布特征马洪涛,黄临平,龙期华,MAHong-Tao,HUANGLin-ping,LONGQi-hua
12.固相吸附-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于涛,李建强,徐小龙,YUTao,LIJian-qiang,XUXiao-long
13.酸法地浸采铀中信息参数的判断及其应用雷奇峰,唐文杰,LEIQi-feng,TANGWen-jie
14.间接平差与矩阵QR分解鲁铁定,周世健,朱煜峰,张立亭,LUTie-ding,ZHOUShi-jian,ZHUYu-feng,ZHANGLi-ting
15.多尺度地图数据在Web服务中的组织与服务方法研究杨超,程朋根,陈静,YANGChao,CHENGPeng-gen,CHENJing
16.基于DDS和FPGA的数字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和实现黄乡生,杨占才,胡世文,HUANGXiang-sheng,YANGZhan-cai,HUShi-wen
17.基于ZigBee的LED节能街灯控制系统王海涛,朱兆优,WANGHai-tao,ZHUZhao-you
18.基于对偶理论的消费者行为选择问题研究张延飞,吴志强,ZHANGYan-fei,WUZhi-qiang
1.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罗汉洞组中的铀矿化与沉积相漆富成,刘武生,张字龙,李治兴,QIFu-cheng,LIUWu-sheng,ZHANGZi-long,LIZhi-xing
2.贵州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床硫同位素研究吴卫芳,潘家永,夏菲,陈益平,WUWei-fang,PANJia-yong,XIAFei,CHENYi-ping
3.诸广南部铀矿区碱交代岩特征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张爱,刘成东,余志灵,梁良,ZHANGAi,LIUCheng-dong,YUZhi-ling,LIANGLiang
4.西华山钨矿接替资源勘查区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初探谢明璜,王美君,沈浩,彭杰,陈瑞源,XIEMing-huang,WANGMei-jun,SHENHao,PENGJie,CHENRui-yuan
5.甘肃中川金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讨论谭洪波,TANHong-bo
6.柴西油泉子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物源方向与沉积体系研究易定红,袁剑英,裴明利,曹正林,赵凡,张丽萍,YIDing-hong,YUANJian-ying,PEIMing-li,CAOZheng-lin,ZHAOFan,ZHANGLi-ping
7.东濮凹陷马厂地区潜山构造与成藏特点梁富康,汪新文,于兴河,毛洪涛,魏雄辉,傅良同,LIANGFu-kang,WANGXin-wen,YUXing-he,MAHong-tao,WEIXiong-hui,FULiang-tong
8.河南大吴湾铜矿床地质特征姚利,张光伟,李靖辉,YAOLi,ZHANGGuang-wei,LIJing-hui
9.惠民凹陷临盘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梁正中,夏斌,陈永红,张竹林,LIANGZheng-zhong,XIABin,CHENYong-hong,ZHANGZhu-lin
10.基于SNIP算法扣除γ能谱本底的探讨及应用尹旺明,刘宏章,汤彬,YINWang-ming,LIUHong-zhang,TANGBin
11.柑桔皮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与纯化研究李芳清,孙荣,LIFang-qing,SUNRong
12.地下水微量元素与同位素特征对海水入侵和地下水起源的指示意义——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蒋方媛,韩绘芳,陈加红,王谊,JIANGFang-yuan,HANHui-fang,CHENJia-hong,WANGYi
13.江西地热控制因素研究郑乾墙,钟鸣,邓有平,ZHENGQian-qiang,ZHONGMing,DENGYou-ping
14.近30年巢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周广金,吴连喜,ZHOUGuang-jin,WULian-xi
15.基于误差方程常数项的变权迭代法在核电测量中的运用陈本富,郭先春,邹自力,CHENBen-fu,GUOXian-chun,ZOUZi-li
16.基于OpenGL曲面最短路径可视化的实现谭炳球,邓葵阳,李胜利,TANBing-qiu,DENGKui-yang,LISheng-li
17.基于GIS的校园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马燕明,阮见,MAYan-ming,RUANJian
18.基于SMS-2411校园固网短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阳红星,YANGHong-xing
19.光通信用10GHzCMOS八分频器设计邓文娟,雷鑑铭,朱兆优,DENGWen-juan,LEIJian-ming,ZHUZhao-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