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11: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李煜的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多年前,当我初次见到这首《虞美人》时,懵懂的我就已被它的忧伤所感染。而今,我又一次吟颂着它,不禁入情入境。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同李煜一起黯然神伤,彻夜难眠,是诗词将我牵向了他。
身为南唐六皇子的李煜,生而钟情于诗词书画,但命运却将他推向了皇位,一个放荡不羁的生命从此被束缚在明堂之中,两难。
若要说是命运对他的眷顾,而他却一心向往着文学,有人说李煜在位之时风花雪月,不理政事,可谁又会去品味他内心的悲痛。不要说他没有丰功伟业,是词人的灵魂囚禁在了宫殿之中;不要说他不及李杜,没有成千上万的诗篇,他又怎能弃江山而不顾;不要说他畏惧北宋,自贬为国主,谁曾设想,宋军南下后,江南会是怎样的生灵涂炭。
可是,历史没有设想,更不容设想。终究,笔尖难挑千秋国,摔碎了山河。李煜,成为了亡国之君——李后主。
自此,李煜的词尽是充满了无限愁丝,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恨意,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失落,也有“闲梦远,南国正清秋”的思乡,无不令人触目愁肠断。
这样一位词人,命运可能眷顾他,也可能抛弃他,可历史仍是无情的给我最真实的答案:被宋太宗投毒而死。
李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当我品读他的词,我会忧伤,可当我追忆他的时候,我会痛心。
李煜,他不完美的境遇,完美了他的诗词;不完美的命运,完美了他的心;不完美的人生,完美了他的魂,李煜!
郭?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对于李煜的评论,有人予以同情,有人指责他荒酒色、自亡其国。然而,作为词史上的李煜,确是五代词坛上一颗璀璨的巨星。他的词,今存虽不多,但其词感人力量之深,艺术成就之高,古今罕有,显示出永久的艺术魅力。
李煜词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直言坦率、真切动人
词是抒情的艺术,其最大感人之处,就在于它的抒情。一个成功的抒情诗人,他必定有一颗独一无二的心灵。李煜,就是这样一个抒写“真”性情的伟大诗人。
《浣溪沙》这首词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醉眼朦胧的君王,拈花赏舞,逸乐之情,毫不掩饰的展露出来了。只有李煜这样真性情的词人,才能把他的宫廷享乐生活如此真实、典型地昭示于人。
再如《菩萨蛮》,毫不隐晦,直言情事,把自己的密约,男女恋情,逼真动人的坦告于世。能如此抒写自己的情怀,李煜真是一个主观纯情的诗人。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李煜词,最感人处在于其真情流露、纯任性灵,不夸张、不掩饰,把自己的真实感受直言坦率地表现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永久的艺术魅力。
(二)忧愁深广、感慨遥深
试读李煜词总有一种深挚沉郁、令人难以承当的苦痛,特具感人魅力。在国势危艰面前,李后主实是欢少苦多,表面的繁华掩饰不住内心的沉痛。至于其失国后作,就更实突破花间题材,感慨今昔、身系家国,关涉宇宙人生,写尽人间的忧伤情感了。
如《阮郎归》就是后主的无奈、苦闷、彷徨、忧伤的心情的体现。那赏春饮宴、笙歌醉舞,只能是一种“忘忧”的表现,一种强颜欢笑罢。结尾两句,就从极平淡语中道出了一颗沉痛的心。
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就是指他的后期词作而言的。如《破阵子》、《虞美人》、《子夜歌》、《浪淘沙》等名作中,完全突破了一亡国之君的情怀,而是表达出了一个同类弱者、文人的精神世界,对人生命运的一种深沉思考。
(三)情景交融、意境深美
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意境的创造,其实就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的艺术。好的诗人,总能够做到景中有情、情中含景。李煜就是这样的一个好诗人,即景生情,融情于景,创造出含蓄蕴藉、深美闳约的艺术境界,使读者沉浸其中、深感其韵味无穷。
如《临江仙》同样以景物传情、蕴藉凄婉。“樱桃落尽”,喻写国之将危;“子规啼月”,暗寓杜宇失国。作者写景从室外到室内,从白天到夜晚,从所见到所闻,把金陵被围,国之将危的衷心哀情融于景中,化为杜鹃啼血。“凄凉景况曲曲绘出,”余味绵远,不忍卒读。
总之李煜以其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段,把自己的主观生命情调与客观景象交融互渗,营造出一个凄婉深美的艺术世界。
(四)善用赋体、工于白描
李煜词,无论写,写景物,或写内心隐痛,皆善用白描。不假雕饰,用最经济的笔墨,传神写意。
如写人物:“云一?,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长相思》),形容含怨的美人,光彩照人;“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斛珠》),虽品味不高,但歌女妖冶之情、逼真形象,描画精绝。
又如描述景致:“花明月暗笼轻雾”(《菩萨蛮》);“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渔父》)等,以白描的笔法写景言情,完全不用比兴寄托,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如“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重”(《子夜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相见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等,简洁的语言中,传达出无穷的失国之悲。用白描的手法为词,艺术造诣相当高。
(五)譬喻新颖、语出天然
李煜很善于就近取譬,用新颖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形神兼备、语浅意深,其词语言的魅力,于此可见一斑。
从总体看,李煜词的语言,雅俗得当、自然贴切,他用最明丽、最清浅的句子,表达出最深厚曲折的感情,却又自然天成,如:
“酒恶时拈花蕊嗅,沉檀轻注些儿个”,虽用俗语,却仍不失文人雅致。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东风吹水日衔出,春来长是闲”自然浑成,明白如画。
“乱头粗服、不掩国色”,不用香草美人的寄托,也无错彩镂金的藻饰,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真切、明白晓畅、清怡无华、流走如珠。
(六)雄奇幽怨、哀婉动人
后主失国后,被封为违命侯,忍受着人世间最难堪的俘虏生活,词风因之而大变,表现出“雄奇幽怨”的特点,气象广阔,气势沉雄,郁郁惆怅中有一种悲愤痛绝之意,不乏阴柔阳刚之美。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
如《破阵子》纵观全词,语奇境阔,气魄沉雄,直露豪放气象。
江南的柳丝,总是最纤细的。
江南的湖水,总是最灵动的。
江南的清风,总是最温柔的。
喜欢江南的微风抚柳,
喜欢江南的小桥流水,
喜欢江南的风花雪月,
江南的诗,唯美。
江南的词,绝美。
江南的曲,凄美。
烟雨空蒙的江南,飘着哀愁。
水光潋滟的江南,闪着欢悦。
晓风皎月的江南,絮着文静。
(二)
幽幽庭院青映悦,
漫园草若?,
亭台轩榭剞劂鹊,
池中水墨烟山欲水?`。
涓涓素泉旋??,
碎霏雨了却,
柔风纤丝媛扶乐,
犹珠碎玉絮风花雪月。
(三)
江南就是江南,李煜一生惆怅在江南的金陵中,繁华往昔,随着那一池春水向东,李煜吟《相见欢》、《虞美人》……明明知道“独立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可是,那是他的江南啊!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40-01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可见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古诗文教学。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课标实施后,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古诗词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但由于古诗词创作年代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远,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再加上古诗词语言凝练,内蕴丰富,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走出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描绘的意境,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获得乐趣,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1 注重诵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学习古诗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我国古代一直沿用这种教学方式,直到今天在古诗词教学中仍然是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诵读能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大意,深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并可以体会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意蕴。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大,教师也没能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从诵读中体会古诗词的文字美、韵律美、情感美,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任务中也忽视了诗词的诵读,只注重诗词的基础知识,只要能应付考试即可。可以说古诗词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学生掌握的只是词义的解释与答题的技巧,丧失了古诗词本应有的特色,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诵读古诗词。首先诵读要注重诗歌的平仄对仗与押韵,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诵读诗词,从而在诵读中体会诗歌音韵美感。其次诵读不只是发出声音,应是心、眼、鼻、耳的全身投入,教师可以播放适宜的音乐或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诗词意境画面,引导学生深入把握诗词韵味。再次诵读古诗词不能是简单的完成任务,在读的过程中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加入个性化的理解。如诵读一些忧伤的诗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自己的伤心事,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2 了解背景
古人云:“知人论世”。诗词创作与作者的写作背景有着密切关系,虽然文学常识并不是高考重点,但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对学习古诗词有着重要作用,这是诗词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古诗词教学中如何脱离作者的写作背景,只是就诗论诗很难深入理解诗词的内蕴的。作者的个人经历、成长背景都会在诗词中留下印记,这是我们理解古诗词意境的钥匙,能超越时空阻碍,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愁思,成为千古名句。李煜是南唐李后主,不擅朝政,但擅长绘画、音律,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南唐灭亡后李煜写作了这首《虞美人》,因此,惹怒了宋太宗而被处死。这首诗表达了李煜对故国的怀念,如果了解李煜的经历,就会加深对其中的愁苦理解。再如杜甫被尊为诗圣,不仅是因为他诗歌成绩高,更因为他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关注下层贫苦人民的生活。杜甫经历了盛唐转入衰落的过程,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目睹了百姓的苦难,再加上晚年生活的穷苦,他对贫苦人民的生活深有感触,他创作的“三吏、三别”都与百姓的悲惨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如果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必能更透彻的理解他的诗歌创作。
3 分析意象
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意象,诗人能通过意象传递情感。意象一词来源于西方批评理论,我国古诗词中的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也可以说意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很多诗人都有自己钟情的意象,经常出现在他们的诗词创作中,用来表达特殊的意义,因此,抓住这些意象对诗歌的理解有突破作用,如果教师不给学生介绍意象的意义,学生只局限于字面理解,就很难理解诗词的内涵。如“鸿雁”在古诗词中代指书信,因为鸿雁在秋季会南迁,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所以古人还用鸿雁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声声慢》中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寒蝉这个意象在古诗词中多表达凄凉之意,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啼鸣,唤起人们的情思。古诗词中杜鹃常与悲苦之事连在一起,如李白《蜀道难》中的“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杜鹃啼血猿哀鸣。”这里的杜鹃都是用来表达悲苦之事。
4 品味意境
司空图说诗词创作要做到“思与境偕”,说的就是意境。意境是由一系列意象营造出来的艺术境界,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交融的产物。简单来说,意境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高中语文教材中节选的诗词大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如何引导学生跨越时空限制,根据古诗词中的景物描绘、感情抒发或者事件叙述,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诗人创造的意境,是每一位高中教师必须深思的重要问题。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充分发挥想象力,描绘诗词表达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描绘想象诗词画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感受到了“大江东去”的宏伟气魄;有的感受到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磅礴气势,从而把握住整首诗词的意境,深入理解作者的豪放之情,真正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5 比较异同
古诗词教学中常用到比较法,把背景、风格、手法相同的诗词放在一起比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力和文学修养。比较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与《一剪梅》,可以让学生就两首词表达的愁思进行比较阅读。《一剪梅》描绘的是诗人早期生活中的相思之情,而《声声慢》是诗人后期作品,经历了国破家亡的诗人年老体衰,孤苦无依,比之前的苦更为厚重。比较相同题目的诗歌。如王安石、李清照、杜牧都写过以乌江亭为题的诗词,写的都是项羽,通过比较阅读能看出作者对项羽的不同评价。杜牧从用兵角度出发,批评项羽不能正确面对挫折;王安石从民心向背入手,认为项羽失败因为失去了民心;李清照从做人的气节入手,认为生死都要轰轰烈烈。通过比较能开启学生思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在不同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参考文献
其实在古代,也有很多撩妹高手哦……
南唐后主李煜,堪称撩妹界的独孤求败。他撩妹基本不需要借助任何道具,已经到了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李煜的老婆是大周后,原本夫妻俩的感情棒棒哒。可惜,大周后是娇花一样的女纸,动不动就生病。一次她病重,妹妹小周后进宫探病。小周后比她小14岁,美丽聪慧,能歌善舞。生性风流的李煜对她一见钟情。
李煜是这样撩妹的:一天,他悄悄地潜入小周后的房间,隔着门上的珠帘,偷窥犹如海棠春睡的小周后。看了一会儿,故意晃动一下珠帘,清脆的响声把小周后惊醒了。小周后一睁开眼睛,就看见英俊的姐夫正望着自己微笑,两眼“噼里啪啦”地放电,瞬间就被电得浑身麻酥酥的。
过了几天,李煜又给小周后发微信,约她晚上去画堂南边约会。李煜大叔阅人无数,非常了解小萝莉的心理。小周后从小备受宠爱,但是日子平平淡淡,少了几分刺激。SO,还有比和姐夫半夜更刺激的事儿吗?果然,小周后把姐姐完全抛在脑后,高高兴兴地赴约。因为担心会惊动姐姐,她还拎着金缕鞋,只穿着袜子跑出去和姐夫幽会。虽然李煜当皇帝很烂,但是撩妹的姿势真是高段!
西汉时期的司马相如也是一位撩妹高手。他的先天条件没有李煜好,既没有电眼还口吃,但是,他懂得扬长避短。喜欢上白富美卓文君后,他一句话没说,只是默默地演奏了一曲千古传唱的《凤求凰》。歌词很肉麻,大意是“哎呀我好喜欢你啊,一天见不着你,我就要发狂啦……”玩命地撩拨青年守寡的卓文君。效果跟大学生跑到女生宿舍楼下弹吉他差不多,泛滥的雄性荷尔蒙能随着音乐飘出十里地去!
女人本来就是听觉动物,哪扛得住这种大杀招!卓文君果然怦然心动,再隔着窗户偷偷看了一眼,咦,小伙子长得很帅嘛!赌了!果断跟司马相如私奔了。
与司马相如异曲同工的是春秋时代的隐士萧史。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公主是个文艺女青年,特别喜欢吹笙。老爹让她嫁入豪门,她死活不干,一心想找一个和自己有共同爱好的男人。
一天晚上,她正苦闷地吹笙,突然听见远方传来宛如天籁的洞箫声,听得她如痴如醉。之后一连好几天,她每次吹笙,都能听见美妙的箫声相和,顿时对吹箫的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哪天听不见箫声,她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秦穆公心里很不爽,哪个浑小子在撩拨我女儿?他赶紧派人循着箫声找,最后找到了萧史。
人还没露面,就能把妹纸撩得要死要活,萧史真是一个人才!特有意思的是,秦穆公对萧史说:“我是给女儿找伴侣。她喜欢吹笙,你只会吹箫,笙和箫不是一类乐器,所以,你跟我女儿不匹配哦!”听听,这理由还能再奇葩一点儿不?活脱脱的琼瑶剧桥段嘛―富家女爱上穷小子,固执老爹棒打鸳鸯。
事实证明,敢撩拨王侯的女儿,萧史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人家修仙,跟花千骨是同门。于是,画风突然变了,琼瑶剧成了仙侠剧:萧史拿出洞箫一吹,把凤凰神马的神兽全引来了!秦穆公被震傻,爽快地把女儿嫁给了萧史。后来,弄玉公主也跟着老公修仙了,两人至少爱了一万年。
还有一位很牛的撩妹高手,是唐代的诗人崔护。传说,有一年,他去踏青散心。溜达到一个村庄,邂逅了一个美貌的村姑。他用了一个比借书巧妙的撩妹手段―讨水喝。人家好歹是一个读书人,喝水肯定要坐着嘛,于是顺利地登堂入室;接过水碗自然要道谢啊,他又成功搭讪,聊了一些所有女人都感兴趣的话题,血型星座神马的,撩得姑娘面红耳赤。直到村姑她爹快回来了,他才告辞而去。
回家后,崔护对村姑念念不忘,但是两家门不当户不对的,结婚基本没戏,只能强忍。第二年,他又跑了过去,可惜村姑没在家。于是,崔护在人家墙壁上写了一首撩妹名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村姑是走亲访友去了,回家一看见崔护留下的诗,顿时悔恨交加!艾玛,居然把心上人给错过了!而且他还没留下手机号和微信!!郁闷得不吃不喝,气绝身亡。崔护用一首诗就把妹纸撩死了!!
【关键词】汉语 教学 李煜 诗词
一、对外汉语教学当中引入文化教学的意义
对外汉语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它的教学内容是汉语,它的教学对象是外国人,不是汉族人,也不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与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有某些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涉及中国文化教学,一方面能便于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良好的文化教学能促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正确认识,打破学生对中国文化片面的认识甚至误解;另一方面能通过文化教学,传播中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让外国学生喜欢上中国文化,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诗词歌赋,因此本文试图将诗词歌赋引入文化教学当中。
事实上,笔者个人一直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经过了五千年的检验,灿烂异常,其文化影响力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够比拟的,特别传统的诗歌成就,就显得更为高深,这些成就甚至引来了比如伏尔泰等世界文豪的关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是渗透在整个语言教学中,离开对外汉语语言教学来空谈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必不可少地要涉及中国文化教学,而文化教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语言教学,另一方面也都能够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以后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类似问题的进一步自学,从而有利于整个教学过程。
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涉及中国文化教学能够起到传播中华文化的巨大作用,具体来说,一方面能便于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良好的文化教学能促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正确认识,打破学生对中国文化片面的认识甚至误解;另一方面能通过文化教学,传播中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让外国学生喜欢上中国文化,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
二、李煜的词和现代全球语境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最为强势的是泛滥的欧美流行文化,在这种语境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国天下不再被关注,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儿女情长,特别是欧美留学生,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是在浪漫爱情的语境下成长起来的。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如果要是对他们讲中国文化的“天下为公”的理念,他们一定不能够接受这种价值,但是从爱情的角度去研究,这样就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
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和强烈的求知欲,这些都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所面临的学生,他们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可能是因为自己兴趣而学习汉语,有的可能是因为工作、生活的需要而学习汉语、还有的可能是自己不想学,但是应父母要求,被迫学习汉语。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对外汉语老师所要做的便是,让对汉语有兴趣的同学保持学习汉语的热情,而让那些对汉语没有多大兴趣或者甚至对学习汉语有抵触心理的同学尽量喜欢上汉语,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主动性。因而,这个时候,启发性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全世界的学生都喜欢看《泰塔尼克号》,这一点并不因为语言的不同而不同,今天“爱情”这一主题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的重要方面。
李煜的诗词在今天的语境读来,比流行音乐还具有魅力,他的词读起来具备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而且意境悠远,易于背诵,相比那些“之乎者也”的古典文学,留学生对于这类诗词应该更加感兴趣。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当中,始终坚持这样一个认识:对外汉语的教学不应该停留在“你吃了么”这样的教学方式上,事实上,这种对话方式只是停留在中国的底层人士,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文化精英阶层并不是使用这一交流,如果单纯在这些方面进行教学,不但不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而且对外汉语教学也不会提起外国人的兴趣,甚至留学生在互相调侃的过程中都会说“你吃了么?”,就好像我们今天都会说“hi”一样,毫无意义,今天的时代和过去不同,往往有人问我:“你吃了么”,我都会反问:“你请我吃么。”因此,笔者这里的设计就是从更深层的文化角度和更直观的全球文化语境为留学生设置情境,从而让学生找到汉语言的语言,体会汉语言的艺术美。
三、教学设计
(一)《浪淘沙》教学设计
本文以李煜的三首代表作制定了教学的案例设计。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
笔者要求学生首先会背诵这首诗,然后让学生通过查阅字典等方式,理解诗词大意,然后上网看一些相关评论,笔者知道留学生在国外进行初级教育时,都会排演一些话剧。笔者就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演出一组短剧,结果,很多学生都认为这是一幕典型的爱情悲剧,他们演出了恋人从相恋到离别的悲情之苦。
(二)《相见欢》教学设计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的魅力,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的节奏,将词填进去,然后进行对唱,以体会出深刻的情感。
结果很多学生都表示,这首词的意境甚至比《昨日重现》还要感人。学生们在进行歌曲演唱以后,开始深深地迷恋上了中国文化,他们甚至对于中国诗歌的写意手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要求我多给他们介绍几首相关的诗歌,我为了趁热打铁,就把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编写了进去,借以强调意境创作的重要性。不但让学生领悟了中国文化中的意象,而且还领悟到了这些诗人的高尚情怀。每个学生都要背诵几首意象方面的诗歌,他们对于汉语的领悟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三)《虞美人》的教学设计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之作,我要求学生在背诵之后,几个人为一组,写出一个《虞美人》的现代短剧的剧本,并且评出最优剧本,讨论之后给予奖励。
结果有一组韩国学生,将这个故事写成了一部穿越剧,他研究了当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写的是李后主和爱人双双自尽之后,约定千年以后重逢,然后当李后主转世之后,再回到顾地,已经是21世纪的今天,李后主成为了一个朝鲜人,他的爱人是一个韩国人,她因为喝了孟婆汤,已经忘了记他,最终是悲剧的爱情,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他们在改编当中,不仅加深了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同时还对于语言的表达有了更好地掌握,他们深刻地研究和反思中国文化,从而实现了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崔永华,杨寄洲.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3]李珠,姜丽萍.怎样教外国人汉语[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古词教学;激发兴趣;境界;仿作;情感
小学古词教学对于学生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文化素养的形成、语文能力的培养等诸多方面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一生受用无穷。但是对于像古词这类生涩难懂的作品,小学生一般不会主动欣赏和吟诵。那么如何营造一种浓郁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词的兴趣,让学生走进古词呢?下面粗浅的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走近作者,走进古词境界
小学生的认知十分感性,往往是喜欢某个人才会去喜欢他的作品。因此在教学古词前,我始终贯彻“要想读懂古词,必先走近词人”的学习理念。虽然古词比较难懂,但与词作者相关的思想情感、生平故事、民间传说本身就是一本百读不厌的百科全书。为此,我总是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词作者的各种信息,为他们阅读、理解、欣赏古词打下基础。这一做法,不仅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丰富了他们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李煜的《虞美人》前,我要求学生完成南唐后主李煜相关资料的查阅。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交流词作者李煜的有关资料,学生交流完毕后我组织讨论:李煜为何被后人评为“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学生能够读出:李煜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最终国破人被囚,被迫饮毒酒而死,这是他的人生悲剧。但他作为一个绝代才子、一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李煜给后人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传世佳作。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李煜的《虞美人》为什么会有如此之魅力?我出示了法国作家缪塞的一句名言“最美丽的诗歌是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血泪。”学生联系名言感悟到正是李煜那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所表现出来的缠绵悱恻的情感,犹如那一发不可收拾的滔滔江水,绵绵不绝,这正是他绝望的呼喊与悲泣心情的真实写照。然后我又满怀深情的说道:《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只要大家用心去读,就会为之沉醉、为之激荡。学生在这种情境中非常投入地学完了这首词。课间有的同学还在感叹李煜悲泣的一生,感慨他惊世的才华,更有的同学在感叹亡国之恨的同时,也想到我们要认真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学生们走近了词作者,了解了词作者,可以很容易进入作品的意境。
二、组织仿作,激发词意表达
和所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一样,古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教学中我不仅仅满足课文中的古词学习,更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为此,我开始尝试着让他们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词仿作。
应一位朋友所邀,尝试了一堂苏教版六年级课本中,李清照的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学完这首通俗易懂的词作后,我让学生们比照着仿作一首,学生们的情趣大增,习作中不乏生动有趣的佳作。
单张翔同学的习作是:“常记早晨下雾,模糊不见马路,心急晚到校,误闯红绿灯处,站住,站住,惊起一身冷汗。”
余一鸣写道:“常记晚上不睡,上课眼皮直闭,实在难以支撑,误入梦里深处。呼噜,呼噜,惊起笑声无数。”
最有趣的是俞锦涛同学的作品:“常记喝酒过度,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家,误入公园深处,呕吐,呕吐,惊起麻雀无数。”这首仿作生动地描述了他父亲的酒后醉态,并把公园里的一对对情侣比作鸳鸯,煞是生动有趣。
虽然同学们的仿作韵味不足、文笔稚嫩,但他们用心描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真情感悟,他们在仿作过程中增强了理解力、丰富了想象力、激发了创造力。
三、联动音乐,陶冶词调情感
古词原本就是配合音乐用来歌唱的新诗体,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古词歌”。它把现代音乐与古词优美的韵律完美的结合起来,更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古词的意境、风格以及思想感情,曲调优美、歌词动听。为此我采用了“学唱古词歌,在唱中学,在学中唱”的学习方法,并用实际行动带动、影响他们。岳飞《满江红》的悲壮,李煜《虞美人》的忧郁,李清照《月满西楼》的抒情,一首首充满现代韵律的古词歌深深感染了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唱古词中学古词,学生学的轻松学得愉悦记得长久,更让他们体验到了古词作者写作时的文学意境,使他们对古词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例如在学唱《明月几时有》后,同学们还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我问:这首词表面上看起来是作者与明月的对话,如果大家仔细寻味一下,你会发现这首词既有情趣,又有哲理,蕴涵着对人生的思考,你们能不能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学生在交流中谈到了作者对人生的执着,豪放而浪漫的性格,加深了对词作的感悟。
四、学以致用,渲染词性生命
“学以致用”,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基要理念,也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好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能力,让同学、家长、老师共同分享学习古词的乐趣,我在日常教学及课余生活中,经常性地组织“学古词,醇酿生命底色”的交流活动。在活动中,《清平・乐村居》被排成了一出活泼清新的话剧,《明月几时有》在中秋节那天被演绎成了优美的舞蹈;有的同学兴致盎然吟诵着自己的仿作,有的同学则泼墨挥毫用书法、国画来表现古词的意境。
读词,像是饮一杯飘着淡淡香味的碧螺春,初饮清淡无奇,细品,则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读词,像是看一处江南水乡淡雅的风景,雨丝朦胧,幽幽的雨巷浮着一柄油纸伞,水潺潺,雾蒙蒙,意味隽永。
读词,你会觉得日子慢了,日子此时打了个旋儿,顺着词句缓缓的滑落下去。
谪居宫墙内,月似吴钩,离愁满腹理不断,春意阑珊雨潺潺,朱颜可改?梧桐点滴泪,月下独愁,洒入肠化相思泪。黯然神伤,情未了,伊人何在?
这是我填给满腹离愁的李煜的词。
历经亡国之耻,目睹国破之辱,作为一个国君,他是失败的。但作为一个词人,他是伟大的。李煜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政治漩涡的挣扎,人生的痛苦抉择,满腹离愁的酸辛。
从相见欢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我懂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奈;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我懂了那是一种忍耐;从“雕楼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我懂了,那是一种沧桑;
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懂了,那是一种悲哀。
我明白,那是一个国君彻骨的沧桑,一个词人的沧桑,一个时代的沧桑。
读词,懂词,读懂李煜的离愁,才能在柔柔的诗词中陶醉。
素月寄孤舟,只影叹英雄,月如钩,一盏残酒,淡洒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滴泪,晚里自登楼,独恨锁眉头。恨无穷,雁渡寒潭,斜阳烟柳断肠处,流离苦,何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的。
从她的词中,我明白了一个满腹感伤的奇女子的坎坷: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
自她16岁踏进李家的那一刻,所有人希望她是一个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世乱,当她结束青州十年的安逸生活后,她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却总失归路。双溪的扁舟载起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在雁声断秋时,勤修《金石录》,重新认识了自我,点亮了一盏孤灯,蹒跚走过。读词,懂词。读懂易安的黄花,哀而不伤,韧而奋进,才能醉在词中。
结庐在人境,把酒采菊,牵黄擎苍叹世事。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东西,此意无穷,悠然归隐谁与同?一蓑烟雨走平生,斜阳正在。
这首词是我填给清高归隐的陶渊明的。
在诗词中,我看见了你戴月荷锄归,夕露沾湿的衣裳。你的从容洒脱,你的眼中 只有绿水泛清波。
在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波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你抛开了世俗的风尘,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读诗,懂诗,读懂陶潜的闲适愉悦,才能醉在诗中。
诗词空明的意趣、澄澈的意境,高洁的品性,使我陶醉。诗词意象无处不在的渗透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铸成了文学的血脉与灵魂。
读诗词,我陶醉在其中。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三阳学校
八三班
刘邦的诗就一首《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二十三个字却摹出了最雄浑的呐喊,其天子雄壮如海水湓溢,气势滔滔中又夹杂了无尽的沧桑感,可谓是高适和陈子昂刹那间自数百年后灵魂穿越而附体,寥寥数字就引得无数英雄尽折腰。刘邦的老对头项羽也有一首《垓下歌》的,但他眼界太小,始终盯着—个人的力量,外加一匹马一个女人,碰见胸怀四方张嘴就刮风的刘邦自然只能奈若何了。
同样的风,到了汉武帝那里骤缓,只能“秋风起兮白云飞……怀佳人兮不能忘”(《秋风歌》)了。可见诗歌的格局是受到胸襟影响的,能屈能伸的刘邦,其意境刚猛连刘彻都比不上。
其后数百年,文学的气魄能追上刘邦的只有曹操。当然,有着足够底蕴的曹操在文学上的高度是刘邦不能望其项背的,但曹操情感过于浓烈,浓烈到被诗情左右了政治,几十年拼搏,却被听小曲子的周瑜、写报告文学的诸葛亮给堵住了一统江山的梦想,只留下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挣扎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苍凉。
曹操最终没能做成皇帝,而W他之后最劲的皇帝当属唐宗宋祖,以及近来鼓吹各盛的康熙、乾隆两位爷了。
唐太宗是有诗的,“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豪气凛然,“山亭秋色满,岩牖凉风度”婉转如意;赵国乱也有诗,“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残星赶却月”直抒胸臆,
“席间杯酒销王气,汴水流年咽露盘”曲水流转。至于康熙的诗流于说理,意境全然比不上他在泰山留下的“果然”二字;而乾隆有诗十万,对所有的诗歌爱好者来说都是一个可笑而模糊的数字。
世人皆知,以诗词知名的皇帝当论李煜,再加上赵佶、孟袒。可惜李煜和赵佶最具意蕴的诗词是丢掉了冕旒之后写就的,不说也罢。倘若论皇帝中真正的诗情集大成者,当属朱元璋。
尽管相隔了将近两千年,朱元璋和刘邦却有着太多的共同之处——他们都是流氓无产者出身,未发迹前都以数字为名——刘季(也就是刘三)、朱重八,都在布衣登基后缔造了一个伟大的王朝,都有个很强悍的老婆,都有着很重的猜疑心和杀心,都有着一个短命的第一继承人……就连两人的老家都很近。
两人最不同的,就是朱元璋比刘邦多了一个和尚的职业,多写了几首诗。相比起刘邦的慷慨豪迈,朱元璋则多了一丝趣味,无论是打情骂俏还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这首《咏菊》是对造反前辈黄巢的致敬,气魄比“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宋江强多了。若是宋江不服,就送他一首《示僧》:“杀尽江南百万兵,腰前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汉,只顾哓哓问姓名。”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竿又如何。天边弯月是钓钩,称我江山有几多”,这一首打油诗《咏燕子矶》曾被安在徐文长、纪晓岚等人的脑袋上,但也只有朱洪武这等敢于造反的人才有胆子去称量江山。
当然朱元璋也不止爱打油,比如《登江苏金坛顾龙山》:
望西南隐隐神坛。
独跨征车,信步登山。
烟寺迂迂,云林郁郁,风竹珊珊。
一尘不染,浮生九还,
客中有僧舍三间,
他日偷闲,花鸟娱情,山水相看。
随心所欲的长短旬信笔由缰却也别致闲适。至于最有味道的,当属《拂晓行军诗》:
忙着征衣快着鞭,回头月挂柳梢边:
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辰犹在天。
茅店鸡声人过语,竹篱犬吠客惊眠;
等闲推出扶桑目,社稷山河在眼前。
俨然是辛弃疾重生。
抛开曹操,众位皇帝诗歌的气势,刘邦、朱元璋最大,李世民、赵国乱次之,赵佶和李煜其次,康熙乾隆再次,显然真正的诗情与文学修养正好成反比。
白丁做大诗,给我们留下的最大的结论,就是想做好诗就不要上学,当然前提是你能复个辟。
想复辟的是,他有一首《咏楼》:
楼小能容膝,
檐低老树齐。
开轩平北斗,
翻觉太行低。
作诗是需要才情的。不是所有的五言七言都是诗,也不是所有的长短句都能称为词。但是帝王作诗,天生有一种别人没有的气韵,他们不管是舌灿莲花还是舌绽春雷,总能赢得一片叫好。尤其是马上皇帝,他们浑身征尘,满面风霜,一转身吟哦顿挫,武夫转文俨然撞色,总能引来叫好声一片。
诗歌最盛的唐朝,有诗人高唱:“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就是这个道理。
正因如此,就连爱极了“土皇帝”座位的张宗昌自然也要附庸风雅,拿他一首最出名的《游泰山》来解解馋:
远看泰山黑糊糊,
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
1、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 晏殊《破阵子·春景》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王维《送别 》
4、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6、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7、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8、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9、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10、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 晏殊《玉楼春·春恨》
11、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 苏轼《蝶恋花·春景》
12、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 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
1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 杜甫《小至》
【关键词】李煜 梦词 真性情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189-01
李煜的一生极富戏剧性,是一出以喜剧开头,悲剧结束的,充满跌宕起伏的悲喜剧,他的词也是悲剧与喜剧合成的世界。…前期,李煜身为一国之君,他的词洋溢着喜剧性的欢快与轻松。词中多写绚丽多彩的宫廷生活,听歌看舞,宫娥佳人。后期,李煜身为阶下之囚,他再也感受不到欢乐,有的只是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以及对未来深深的幻灭与绝望,泪水浸泡着他的灵魂,悲剧性的绝望与悲鸣渗透在他的词作中,一改往日的轻松与欢快。他的梦在词中也呈现出前后的巨大差异。前期的梦,主要表现后主锦衣玉食、欢乐世界中的男欢女爱及由此引发的离愁别绪。
如:《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这首词真实生动地体现了李煜在金陵宫中的生活。词的上片主要写情郎初入少女居处,暗见少女睡态的情景。词的下片写少女醒后与情郎欢会调情的情景。李煜以欣赏的眼光描摹出少女昼寝的美丽仪态,也表现出情郎与少女相处甚深,对少女挚爱有加,充分展现了男主人公的情态和心理。
又如:“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谢新恩-樱花落尽》)
“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阮郎归·东风吹水》)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采桑子·事前春逐》)
“宴罢又成空,梦迷春雨中”(《菩萨蛮·铜簧脆韵》)
从词中“纱窗”“酒阑珊”“笙歌”“宴罢”等字眼及所描绘的场景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李煜所过的豪华奢侈享乐的宫廷生活。通过醉梦、迷梦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女子孤独思盼之情,用梦来衬托他云雨欢乐后的空虚与无聊。作为一国之君,李煜不仅仅拥有着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且任性而动,任意而为,随心所欲。如:“红日已高三丈透,今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歌儿,灯红酒绿,通宵狂欢,赏乐调情,被李煜真实的写出来,后主一味的沉浸在自己构筑的醉梦、迷梦之中,在温香软玉的富贵温柔乡中沉醉。
梦,作为人的一种精神现象,与人的心态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心不同,梦境就不同。公元975年,金陵失守,李煜肉袒出降,成了亡国之君,一代帝王顷刻间江山易主,妻妾不保,受尽了屈辱,尝尽了国破家亡之痛。亡国之后的李煜终日以泪洗面,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管是群芳盛开的春天,还是皓月当空的秋夜,他都无法排遣心头的创伤,大自然的一切变化都能引起他灵魂的震颤。草木凋零,四季轮回,他感叹时间的无情流逝,感慨生命的短暂与人生痛苦的悠长。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了亮色,没有了欢娱。李煜只有在梦中一遍又一遍的回忆昔日江南的热闹,一次又一次品味当年游乐的开心得意: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词以“多少恨”引起,先把梦醒后的无限悲愤倾泻而出,再追忆昨夜的梦境,“旧时游上苑”点明了这是李煜身为南唐国君时的情景,同时暗示着“今时”的不幸遭遇。“还似”意味着“梦游”故国,重温往日的欢乐,而梦中“车如流水马如龙”的欢乐热闹只不过反衬出现实的惨痛。重温旧梦一切已远,美好只能成为永远的回忆,梦醒后他不得不再次咀嚼从天堂到地狱的难以忍受的痛苦。也只有在梦里,他才能忘记了自己囚徒的身份,不顾一切地享受片刻的放松与欢愉。“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面对残酷的现实,李煜只能在梦中重温旧时的欢乐,往事不堪回首,然终究意难平,只有凭借梦境,在虚幻的镜像中聊以冲淡内心巨大的痛楚。只不过,梦,终究是短暂的、虚幻的;梦,代替不了现实的悲哀的生活,这昭示着现实人生的无奈与沉重,也更增添了词作的悲剧感,这使得李煜的词充满了巨大的感人的力量。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却沉溺于诗词而不可自拔,国家最终断送在他的手中。后主的一生就如同一场大梦,一个帝王顷刻间沦为阶下之囚,从人生的最高点到人生的最低点,巨大的落差势必使人感到人生如梦。“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只可怜“天叫心愿与身违”,回首往事“往事只堪哀”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昔日的无限风光与今日的不幸交织成的痛苦使他只能借助梦来表达自己无限的痛楚与辛酸。“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这一梦,改变了自晚唐五代以来隐晦曲折的诗风,梦中的真使李煜的词奏响了一个时代的最强音。
王国维认为“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叶嘉莹在评价李煜的词时也指出“至于南唐后主李煜则属于纯情之诗人的最好代表。这一类诗人的感情象滔滔滚滚的江水……以最任纵、最纯真的感情来反映一切遭遇”。无论是欢乐甜蜜的,还是痛苦凄怆的,抑或是苦闷孤独的,诗人都在“梦中”直言不讳的、坦诚的将内心自然真实的感受一一抒发出来,不矫揉不做作。梦,为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抒情场所与环境氛围。他可以在梦中随心所欲、全无节制、酣畅淋漓地抒发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在梦中彻彻底底地表现自我。词在李煜手中开始有了真实的生命,表达了真性情。他让人们明白,词不仅可以歌唱大众的情感,词照样可以吟唱自我的心声。
一、注重指导学生朗读
初中语文的古诗的句式比较整齐,词的结构比较固定。古诗词语言精炼,闪烁着美的光彩,蕴含着美的情趣,但古诗词是用古汉语写成的,与现代文字有一定的距离。这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少的初中学生来说,要掌握好古诗词的知识会有不少困难。但是不管古诗词如何难教,教师都要注重指导学生朗读,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熟读课文是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正音,提高阅读能力。古诗词距现在年长月久,诗词中有很多字的音和义与现在不大一样,例如苏轼写的《江城子》这首词中的“千骑卷平冈”的“骑”字,音jì,义:一人一马称一骑。又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字,音:cuī,义:疏落。这些音.义和现代不一样的字,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朗读时加以指点。
其次,古诗词的意蕴,很多并不在字句之中,往往在字句之外。让学生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头脑中再现古诗词所描绘的情景,正确把握作者的真实感情,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再次,很多古诗词节奏鲜明、押韵、讲究平仄,读起来婉转和谐。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二、注重抓住时代背景
教师讲古诗词,如果仅从字在面来分析,学生往往很难把握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真实情感。教师讲授古诗词,应先学习教材,认真钻研参考书,查找资料,熟悉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只有联系时代背景来分析全文,师生才能弄懂作者的真实感情和写作目的。例如授李煜所写的《相见欢》这篇课文,如果教师仅从字面上来分析,这首词是写一种比较深切的人生感受,是写离别的愁苦。如果不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课文,学生对李煜所写的“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就会感到难以理解。教师若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李煜身为南唐天子,降宋后,在北方被囚禁。他所受的痛苦、所尝的滋味,自然与常人不同,心头所涌起的感情不知是悔还是恨;欲说则无从说起,并且不知道对谁说,所以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能联系时代背景来分析课文,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领会古诗词所表达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在古诗词教学中,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三、注重扣准诗(词)眼来分析课文
所谓诗眼或词眼,是指一首诗(词)中统帅整首诗(词)的中心,最精练和传神的一句、一词或一个字。
既然诗(词)眼是诗词的中心点,又最精练和传神,那么扣准诗(词)眼分析课文,就容易掌握其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