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层管理者培训课程

中层管理者培训课程

时间:2023-05-30 09:12: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层管理者培训课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层管理者培训课程

第1篇

在企业中层管理者培训课程中,在培训公司经常看到执行力培训,团队建设,管理技能,预算管理等课程,但是很少会看到商务谈判这门课程。有人会说,谈判不就是沟通嘛,大家习惯用沟通来代替谈判,其实沟通与谈判是互通的,都是共同的决策过程。在现在的商务活动中,沟通多用于对内,部门之间,不同员工之间等;而谈判多用于对外,对外谈合同,谈合作等。即便如此,在中层的培训课程中,商务谈判也是缺失的。

其实在企业中缺少商务谈判是有原因的,对于企业高层来说,他们希望员工是听话的,能够按照高层意思去执行,而不是与高层“谈判”,其实这种思想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对外谈判,肯定需要为公司争取利益,商务谈判的培训有利于中层管理者掌握策略技巧,企业高层肯定同意;而对内谈判时,企业高层反而会担心中层学习了商务谈判培训课程以后,企业间会因为了解了更多的策略技巧,就会在内部“讨价还价”,其实不然。商务谈判培训的作用是让员工能够更加全面冷静的思考问题,更加顺畅地处理问题,更加有艺术性地解决问题。他们了解了商务谈判之后,会更加关注企业内部的运营,对上该如何沟通,对下该如何交流,部门之间如何更好的磨合流畅运转,因此,商务谈判可能会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内部扯皮,讨价还价),但主流是让公司的整体中层的沟通谈判能力提升,我想商务谈判这门课程绝对值得加入企业中层培训课程的。另外,我就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事实进行说明。

1、技术主管容易成为谈判对手的靶子

对外谈判中,特别是涉及到采购方面,多数是采购人员与公司生产技术人员一同参加。而坐在谈判桌上的生产主管与技术主管往往成为对手的“靶子”。为什么,因为生产主管与技术主管他们记忆能力强,逻辑能力强,对待一些问题,他们的头脑往往不会“转弯”。比如对方会试探性问:你们现在每个月产品下线量多少?公司的正常每月需求多少?你们的产品研发规划是什么样的?往往他们回答这些问题,都是心直口快,一下子把公司底牌泄露了。这也是为什么谈判对手往往会盯着研发生产技术主管,从中获取重要价值的信息。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公司所有对外部门都需要掌握商务谈判技能。

2、只有采购与销售人员掌握谈判能力就够了,其他人就不用了。

其实这个是误解了谈判的内容,很多人误解为对外谈判就是讨价还价,对内谈判就是沟通。其实这些是不全面的。对外谈判如果从讨价还价角度来考虑,那肯定首要培训的应该是采购与销售人员,但对外谈判往往不是那么简单。对外谈判涉及到产品策划,产品模具制造,产品试产,产品量产,产品推向市场,产品宣传,产品销售,产品物流,产品售后服务等,在企业价值链上任何一点的衔接上面,无不需要进行沟通。

产品策划的时候,研发部门需要与销售部门沟通,与商沟通;产品模具制造的时候,研发部门需要与上游供应商沟通,产品试产,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沟通……整个价值链上,企业不仅需要与外部商供应商沟通,还需要内部不同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因此,部门之间,特别是企业中层之间,如何脱离本位主义,实现内部沟通顺畅绝对是需要考验企业中层智慧的。

3、企业内部需要谈判沟通

作为企业的中层管理者,他们是公司的脊梁,对上要接受高层大脑的指令,对下要安排基层员工的执行,他们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没有他们的接收与发送指令,企业就无法正常运转。对上管理,需要明确了解高层的意图,将高层的思路转化为策略。对下管理,需要将策略进一步落实为可执行的动作,以方便制订公司组织架构及人员匹配。

另一方面,中层管理者还需要横向沟通,与不同部门主管进行谈判。有很多部门主管能够流畅的“自转”,但无法围着高层领导“公转”,部门之间的衔接沟通无法正常运转。正是这个原因,许多公司已经把商务谈判列出内部员工晋升的课程。尤其现在许多公司成为了跨地区跨国界公司,跨文化的沟通已经变成企业的家常便饭,因此,更加需要部门中层管理者学习商务谈判这门课程。

第2篇

明确三大支撑体系

基于内训课程体系能力要求的内训师队伍建设的三大支撑体系分别为内训课程开发体系、内训师培养体系及内训师管理体系。其中,内训课程开发系统包括:内训课程教学研究、体系规划、体系开发、体系管理、课程组织实施及课程评价反馈等模块;内训师培养体系包括内训师成长培养、角色认知、能力素质模型、六大关键能力及相应工具箱等几大模块;内训师管理体系则包括人员甄选、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激励等几大模块。

系统设计思路

笔者认为,对于尚未建立内训师队伍的电力企业,应着手先建立内训师培养体系,进而完成基础课程开发,再逐步建立内训师管理体系。从时间上看,基于内训课程体系能力要求的内训师队伍建设以三年规划为宜。以金湾发电公司为例,系统设计流程如下:

内训师培养体系

(1)人员分类定义。根据分析,金湾内训师队伍的最初构成由两类人员组成,其一是中层管理者,其二是核心骨干员工。中层管理者不仅是企业的中流砥柱,同时也是团队成长的教练,企业员工培训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更是每个管理者的职责,每个中层管理者都应该从技术管理走向教练管理,从而提升内部“传、帮、带”的能力,发挥好教练作用,成为传播企业文化、传授专业技能、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良好桥梁。核心骨干员工是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掌握了丰富的操作技能和现场管理经验,通过系统培训,将这些技能和经验开发成课程并进行分享,可以有效提升基层员工的整体操作水平,实现安全生产、节能增效的企业经营目的,同时,也保证了技能和经验的传承,对培养接班人意义重大。

(2)人员甄选。在尚未建立科学的能力素质模型评价前,我们定义了甄选规则,对于所有的中层管理者,要求必须纳入内训师培养体系中。除了前面人员分类定义中所讲到的中层管理者的定位,中层管理者还在企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此,领会上级意图及战略方向,清晰传递给下级执行,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内训师的培训增强了中层管理者对课程的开发认识,建立了体系概念,理顺了讲解流程,提高了表达能力,有效保证了上下之间的良好沟通。因此,公司定义所有的中层管理者都必须成为内训师并开发自己工作领域内的业务课程。对于核心骨干员工,甄选的程序分为部门推荐及公开报名两种,前者对每个部门的推荐人数做了规定,保证了参培人数,后者虽然没有限制,但总人数由人力资源部进行总体控制,将内训师培训人员数量控制在理想范围。同时,“核心员工”的定义,如对工作年限、业绩等进行初步的限定。

课程开发体系

(1)基础课程开发。基础课程的开发伴着初期内训师队伍的培训同时开展。初期内训师队伍,无论是中层管理者还是核心骨干员工,所开发的课程均为自己工作领域内最熟悉的,具有容易上手进行编写及演绎的特点,可以培养并建立内训师基本的自信心,稳定队伍初期成长建设。

(2)精品课程开发。精品课程开发是指内训师具备了良好的自主开发能力后,根据企业最新需求,以团队开发的形式,重新开发适应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新课程。因此,精品课程具有以下特点:高――该课程的内容设计、讲师水平、效果评估在金湾公司乃至粤电集团内都是“有高度、领先性”,值得在全系统内推广;广――该课程的授课对象应该覆盖于金湾公司或粤电集团在该领域内最广泛的员工,课程在该专业领域的通用性强,具有普及教育意义;专――该课程聚焦在解决特定领域、特定岗位的普遍性、反复性问题,理论扎实、知识点演绎能深入浅出,案例聚焦在本行业特性,案例素材来自于一线、展示手段视频化、角色扮演场景化、学习氛围生动化;不可复制性――该课程由于属于定制化开发,所以拥有独立知识版权,从法律意义上不可复制。

(3)课程e化。所有课程最终将通过内训师的不断演绎和修改,形成企业内部共同认可的精品课程,开发体系的终极目标是对精品课程进行企业内部认证,做到一门精品课程配置多名专业讲师,最后进行e化后上传至公司教育培训网。

内训师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包括甄选、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激励等几大模块,是构筑企业科学培训管理系统的关键,该体系的建立包括网络平台的搭建,做到需求随时受理、课程及时开发、素材同步积累、课件同时更新。在考核与激励环节,注重的是内训师综合实力的提升,通过在线评价,分析内训师潜在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有的放矢进行后续培养,形成良性循环,打造一支专业强、技能精、授业好的企业内训师队伍。

理念的应用

内部培训具有五大优势:可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及时性;可以更快地满足企业内部培训需求;能够针对员工存在的普遍问题自主开发培训课程,授课内容和案例更贴近企业实际情况,更容易为员工接受;内训师有更多的时间按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跟踪,从而提高培训质量;企业培训成本大大减少,经济效益显著。

实施情况

2012年底,公司针对中层管理者开展了初期内训师培训,培训从内训师角色认知、公众的表达魅力、培训实战技巧、灵活教学方法、PPT制作方法、课程开发技巧六大模块着手,分层分级地通过“培养―实践―辅导―修正―考核”几大阶段进行内训师培训。从反馈、跟踪及学员提交的课件质量来看,效果比较明显,学员普遍掌握了授课的基本流程及方法,具备了基本的课程开发能力。

2013年4月,针对进阶培训的工作顺利开展,此次进阶培训的重点定位是巩固与深化学习成果,增加实践训练机会,通过教练式辅导,开展专项课程开发、专项课程授课应用,让内训师能力指标在实践中应用与深化,使得“知行合一”,并产出集合“编导演”的“完整课件”,为公司的课程体系与内训师体系建设打下夯实的基础。

同时,拟定中层管理人员授课计划,开展授课水平演绎与初步鉴定。此次授课是内训师第一次走上讲台,因此,根据课程内容,创造较为轻松的授课环境及确定培训人员对象便显得格外重要。目前,中层管理人员已授课20余场,从授课现场、学员评价及问卷调查统计来看,讲师的表现可圈可点,顺利完成了第一次上台的演绎,培养了自信。作为组织部门,第一时间把学员评价及建议反馈给讲师,这对提供课件修改意见及提高授课水平至关重要。

2013年6月,基于核心员工的内训师培养同时展开,通过时间的合理安排,促进骨干员工的培训成果同步于中层管理者,建立企业第二支基于技能操作和基层管理的内训师队伍。在对核心员工进行定义后,采取的部门推荐和自愿报名方式显然是合适的,一方面保证了人员数量和质量,一方面又引入了积极主动的因素,激发了培训人员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根据计划,针对核心员工的培训,将分三阶段进行,6月完成核心员工内训师初级培训,接下来中级、高级内训师培训将相继开展,围绕的重点是根据专业组建团队开发精品课程。

第3篇

1.1爱迪公司培训体系的现状

爱迪公司成立于1996年,总部设在北京,是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在全国设有n家分公司,目前有400多名员工,主营业务是提供通信和网络行业硬件设备,并研发软件平台的建立,为各大专网和公众信息网用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主要的产品和服务包括:通信传输类产品、接入网产品和宽带网络产品、软件以及技术服务。近两年来,公司在发展多元化扩张战略,研发出远程教育平台系统并在北京昌平投资办学,发展教育。公司规模将越来越大,员工数量也日益增多,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爱迪公司目前的培训项目体系实际上就是课程体系,由公司人力资源部专门成立的培U}}夕睐负责规划和实施。在爱迪公司培训内容分为三大类:生产类,品质类,管理发展类。生产类中为各种设备的操作,维护,生产流程及标准;品质类为质量管理工具,如6-Siglna,150,5S管理等;管理发展类为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后勤管理,新员工发展等,管理类课程数量不多,且大多需要外部支持。培训内容体系多达几十门课程,培训专员不能全面精通这些课程,所以培训部仅负责管理培训流程,提供培训支持,比如安排场地、设备、时间等。如果课程由外部机构提供,则培训部负责审核外部公司的业务能力、信誉、价格与公司业务相关性。公司品质类和管理类培训内容长期由外部公司提供。关于内容体系,爱迪公司对员工的培训内容比较单一,还谈不上体系,只是有一些简单的课程设置,不能从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做系统规划和设置。

1.2爱迪公司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

结合该公司培训现状,从系统的培训体系构成环节来看,爱迪公司目前培训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缺乏完善的培训需求分析。

从该公司目前培训体系的运作可以看到,爱迪公司没有开展自上而下正式的培训需求分析活动。目前培训处不能从组织、工作和员工三个层面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对于培训需求各大要素缺乏足够分析。培训要素是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工作职能系统而具体的描述,它体现了部门职能工作和岗位之间的直接关系,并明确了岗位上的员工要完成本岗工作的基本具体项目,同时,这些具体项目也是培训工作的核心。大部分培训活动是常规且固定的,针对一些岗位操作和入职培训而展开。很多与生产、开发相关的专业性强的培训项目都是由各部门自行安排,事前也没有做需求调查,有也是流于形式,培训设计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严谨的科学规划,培训效果差。例如,通过调查,爱迪公司曾掀起6-Siglna培训的热潮,除了正规的“绿带”、“黑带”培训项目外,还有部门在自行进行6-Sigma的培训。由于没有进行需求分析,不加改动直接用原教材,致使部分员工难以接受,培训不但没有起到原有效果,反而挫伤了受训人员的积极性。还有比如综合管理方面的培训,也是市场上流行什么概念就培训什么,财务人员的非财务管理、非人力资源的人力资源管理、平衡记分卡、360度绩效考核、甚至“开创蓝海战略”的战略课程讲给中层听,等等这些与企业实际战略脱节的课程统统引进企业的同时,也造成了中层的无所适从。设计和完善培训体系下的培训需求分析在爱迪公司显的尤其重要。

第二,培训与战略脱节。

公司战略和企业文化决定了公司培训的目标方向与内容设定。爱迪公司培训体系在现行组织体制上与战略是脱节的,甚至一些培训项目设置与公司文化冲突,因而造成公司整体功能定位也缺乏依据,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战略上缺乏总部人力资源战略与人才竞争策略目标的指导;公司各层员工对培训未来的功能定位没有达成共识,从一定意义上讲,培训的目标是不清晰的。爱迪公司目前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有了一定的资源积累,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的二次创业,公司的战略和文化引导培训显的尤为重要。公司规模不大但结构很完善。通过培训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宣传,塑造企业形象,激发员工的敬业、奉献精神,推动员工行为的不断改善及对业务的精益求精,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热烈氛围;通过培训使战略分层分级的分解,提高公司的战略执行力;这些是公司目前培训的目标。爱迪公司实行技术领先的战略,通过整合最优秀的人才资源,搭建创新的机制与平台,旨在开发新的具有差异化的产品。公司目前的培训体系设计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战略与文化。以新员工入职培训来讲,只是例行一些常规的内容,不能把公司的文化、价值观和未来的蓝图、愿景很好地传达并使新员工接受,员工不能从感情上达到共鸣,甚至有些员工经过入职培训后就有了想离开公司的打算。根据公司战略,技术创新应该是公司得以发展和繁荣的核心能力,而在目前的培训中很少能体现对技术人员的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培训开发与执行能力不足。

爱迪公司目前的培训体系对培训项目开发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每年公司内部开发的培训项目数量较少,今年自主开发的课程只有:“工厂安全操作培训”。大量的时间只是在维持过去的培训项目和工序操作层面技术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和一些外部培训引入。二是培训项目开发种类单一,由于对顾客产品要求必须尽快跟进的现实,工序技术操作培训开发与更新较快,而企业管理,工程技术人员技能提升方面培训开发数目不足。三是公司内部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大多精于技术,授课能力较低,肚子里有东西讲不出来,知识共享性差,常常是有有专业知识但不能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公司培训项目开发和执行能力不足的原因是没有对专门的培训专员、培训师进行良好的能力建设,在理念上存在着只要懂得相关专业知识就可以执行培训工作。事实上缺少培训师应该具备的培训项目组织开发技术和授课能力就很难有效地开展培训工作,另外也没有有效的培训体系制度保障。‘

第四,培训成果转化差。

培训成果转化通过培训效果评估来初步体现,如果受训员工能将在培训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持续地应用到工作中去并能起到积极作用就是培训成果转化好的体现。培训效果的评估对于改善培训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评估工作通过收集受训者对培训课程的意见、受训者在接受培训后的业绩和态度的改善等相关信息来评价已经开展的培训活动,找出优点和分析原因,作为今后改善的依据。很显然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工作开展应依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受训者特点来有针对性实施,这样应该是有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和形式。在爱迪公司,培训效果评估活动流于形式,培训效果的评估形式单一,仅仅依靠一张很简单的“培训评估表”,表的内容由若干调查问题组成,由于受控于表格,是培训评估必须使用的,所以每次的培训活动结束后都使用同一份表格作为评估方式,而不是针对具体培训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估。在执行中的问题是很多员工并不重视培训评估,填写时态度不认真,随意性很大,更是有人图个方便,在培训还没有结束就填完培训评估表。对于收集的评估表也没有做认真的分析,培训效果评估不到位,培训成果转化很差。

2完善爱迪公司培训体系的措施

完善爱迪公司培训体系的关键措施是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系统的构建,这是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关键和重点,是承载整个培训体系运转的主体,没有高效的组织支持不能保证体系设计的成功,加上培训需求评估体系和培训项目开发设计才是一个完整的培训管理体系。培训管理体系要把原本相对独立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融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中,尤其要和晋升体系、薪酬体系相配合。

2.1建立高效的培训组织

爱迪公司目前与培训相关的工作由总部人力资源部的培训部和教育产业事业部来完成。在培训计划和内容上有时存在交叉和分工不明,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公司培训部门内部管理体制上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横向功能缺失。课程与教材开发以及师资管理等影响培训开发有效性的软肋没有得到组织上的支撑与保障;除管理类员工之外,对公司其他职类职种人员的培训管理职能缺乏明确的界定。二是纵向职责分工不清晰。公司人力资源培训部和教育事业部如何发挥资源整合与协调作用,指导各分公司和部门有序开展培训工作的具体职责分工不清晰。三是培训部现有人员的能力还无法胜任上述职能安排,无法基于职类开展教育培训的管理工作。

2.2建立培训需求评估体系

培训需求分析是决定整个培训是否有效的起点,需要人力资源各功能板块的有效支撑。培训需求分析要围绕培训要素展开,培训要素是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工职能系统而具体的描述,它体现了部门职能工作和岗位之间的直接关系,并明确了岗位上的员工要完成本岗工作的基本具体项目,同时,这些具体项目也是培训工作的核心,如图3所示。培训需求分析要按照爱迪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外部环境变化所要求的因素来做工作与任务层面、人员与绩效层面的分析,从应该做到什么和实际做到什么中找出差距,以培训来弥补。

第一,培训需求分析的依据。

爱迪公司培训必须立足于组织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各培训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织的需求主要来源于业务发展和业务策略;同时也要为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以达到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需要。爱迪公司培训需求分析的主要依据如下:

公司的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专家/管理干部需求计划、普通员工需求计划

市场竞争需要与核心竞争能力培养需要

公司年度经营目标

业绩和行为表现考核

流程、部门、职位运行状况和人员任职能力状况

第二,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

培训需求应遵循如图4所示的基本分析流程。具体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主要有重大事件分析法、绩效考核分析法、访谈法和问卷法四种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单独或混合应用。应用访谈法和问卷法调查培训需求时,注意要设计客观而非凭感觉回答的问题,同时,调查信息整理时要把握组织需求原则,剔除纯粹的个人培训需要。重大事件分析法:通过分析本年度关键绩效领域发生的重大不良事件,发现企业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从流程、制度、能力三方面分析事件发生原因,如果是能力不足的原因,则对症安排培训,尤其是关键岗位事件。绩效考核分析法:分析绩效不佳的问题所在、原因所在、责任部门和人员所在,针对性地提出流程能力改善计划和个人能力提升计划;分析员工行为表现,得出文化、制度、技能等方面的培训需求。访谈法:通过访谈各部门、各层级领导、业务骨干,了解业务实际运行状况和员工个人需求,从而筛选并分析出培训需求。问卷法:设计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调查流程、部门运作状况和员工职业发展信息,从而筛选培训需求。观察法:通过观察被培训对象的现场表现,了解其与期望标准的差距以确定培训需求。培训需求由人力资源培训部统一组织,各部门、事业部、分公司应大力支持与配合。培训需求分析形成的报告可以为培训课程的设计、开发或培训计划与组织提供初始输入与依据。

第三,培训效果评价与培训考核。

爱迪公司人力资源培训部通过培训效果评价提高培训效果,以决定是否需要更进一步接受培训、或改进培训工作方法。爱迪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必须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由学员填写《课程评估调查表》,征询受训人员对本次培训课程的安排、培训师进行评估,以利于以后工作。培训结束后学员应创造性地将在培训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在工作中应用。培训部将不定期的到各部门了解培训后学员行为的改变程度,将培训考核与员工绩效考核接轨。培训评估与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员在学习中遵守纪律、认真学习;评价本次培训的效果以便于改善培训工作;督促学员应用培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学员是培训考核活动中的被考核人,培训考核应该由员工的上司负责,人力资源培训部协助完成。培训部要定期对培训效果及要求进行检讨,并通过月/季度培训计划的实施加以修正。

2.3改善培训项目的开发设计

针对爱迪公司培训开发与执行能力不足的现实,完善培训体系要着力于培训项目开发、培训项目计划制定与培训课程、讲师队伍、培训实施及评估制度的建设。

培训项目的开发设计应该包括培训项目的计划制定、所采用的培训方式、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评估体系与培训信息系统等几部分组成。根据对爱迪公司培训现状的分析,完善培训体系设计应该以公司战略和文化为指导核心,结合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在充分做好培训需求分析的前提下设计分层级的培训课程体系,要针对公司的资源现状合理预算和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做好讲师队伍建设以及相应的培训效果评估工作。

第一,培训项目计划制定。

爱迪公司培训项目计划制定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层面上结合公司战略和文化、工作任务层面上分析培训需求,根据职类和职种确定谁需要培训?需要培训什么?从个人分析的层面,根据各职类和职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要求与个人实际技能水平的差距来确定培训需求。

第二,培训方式。

根据爱迪公司的实际状况,结合公司可投入的培训资源,可采用的培训方式有以下几种:在职培训,使受训者通过对熟练员工进行观察和提问来进行学习,观察要完整,同时有机会去实践并得到反馈;工作指导,分步骤的列出如何完成工作,培训者首先演示任务,然后让受训者一步步的执行任务,必要是予以纠正;封闭培训,由培训部聘请内部讲师或外部讲师进行的培训;外派培训,根据员工的岗位需要,参加外部培训机构、院校组织的培训,主要针对关键技术和管理岗位人员。

第三,课程体系开发与管理。

爱迪公司培训体系的作用在于提升公司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或加速公司目标实现的进程,作为其中一部分的课程体系理应为这一目标服务。而培训课程是依据培训内容确定的。建立培训课程体系要根据培训需求分析先确定差距,即找出公司的目标与现状的差距,然后把这些差距分解到部门和个人;再针对培训内容设置系统的、全面的、关联性强的课程体系。根据公司特点建立多层次的培训课程体系,并不定期的根据培训需求对课程体系及培训内容进行更新。应该分为:每一次职位的升迁都有不同的培训发展课程;不同管理职位就会有不同的学习需要,这就需要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管理技能培训课程例如:非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知识培训课程等;岗位基础培训学习工作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对专业性职能部门人员的培训与发展课程。课程体系是培训系统的核心,也是评价培训系统价值的标志之一。公司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课程体系设计的立足点为提升员工胜任愉快的职业能力;基于对各职层人员管理责任的描述,员工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业务管理能力、人员管理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三个方面;根据爱迪培训分析,设计完整的培训课程体系应分为新员工培训、员工培训、骨干培训与高级培训四个层级。新设计的课程体系主要涉及到公共课程以及与各职类职种工作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课程与相关技能课程;公共课程以人员管理和自我管理为基础,加上企业文化、岗位职责、产品知识、基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知识和英语等等。基础知识是指进入该职类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课程。专业知识以业务管理为核心,以职种和职级需要为基础设计,对培训按职别采取采取学分制的管理办法。

第四,讲师队伍的培养与管理体系。

爱迪公司培训体系的成功运作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培训师队伍。要不断培养内部讲师,建立外部讲师资料库。企业文化、制度类课程应该由内部培训讲师实施,外聘培训讲师主要是管理提升和技能提高课程实施,外派员工参加外部培训课程在于提高管理思维和理论高度,以更好指导实践。内外部讲师的选择、内部培训讲师的培训与考核、培训讲师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反馈都是体系应该明确的重要内容。公司各级管理者要成为内部讲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并承担讲师选拔、培养的责任。根据公司培训组织体制,讲师选拔流程如下:个人提出申请并附课程大纲,经过资格审定后要进行试讲并组织评审,之后要参加培训部组织的TTT培训;对外部引进讲师则需要组织评审。讲师的资格标准与职业生涯规划,要做从初级讲师到高级讲师的培养,从技术能手到高级专家的发展规划;做好讲师的报酬与激励工作,充分提高讲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企业送外的学历培训与其他外培项目主要面向师资队伍的培养,由师资承担外培成果的转化与传播责任。

第五,建立培训信息系统和培训评估体系。

建立培训信息系统和评估体系利于全面提升爱迪公司内部培训能力。培训信息系统应包括:培训需求信息;员工职业发展信息;培训计划信息;培训实施信息;培训课程信息:培训费用信息;培训师资信息;培训公司信息;培训协议、合同信息;培训效果评估信息等。除上述信息外,培训信息系统中还应包括竞争对手的培训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人才外流。目前爱迪培训信息系统模块主要应发挥的功能应该为:分类查询、批量处理、知识管理(存档与更新)与成本核算等。

2.4建立培训成果转化机制

针对爱迪公司培训成果转化差的现状,建立有效的培训成果转化机制是解决之道。培训成果转化就是要成功完成培训项目,爱迪受训者员工要有效且持续地将所学知识、技能以及由培训带来的态度改变应用到工作当中。公司的培训设计、.接受培训员工特征和工作环境都会影响学习、保存和转移和培训成果转化的效果。可以通过培训效果评价提高培训成果转化,以决定是否需要更进一步接受培训、或改进培训工作方法。获得最佳培训效果的关键在于知识、技能的转化。培训效果好坏的关键是持续不断的重复传播和应用。培训结束,学员应当制定培训内容转化为工作技能的措施,并利用专业知识改善工作的可能着眼点和可能程度,将培训内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持续不断地应用于工作实践,提升本人和促使提升同事的工作能力,最终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改善企业工作;培训学员应当将培训内容以分享会、研讨会、授课等方式传授给其他同事,传授范围应当包含:本部门同事、本系统相关人员、与本人工作流程接口的同事。培训内化的成果表现为员工工作能力提升、工作习惯形成、工作改善、业绩提升;培训内化工作由培训部组织,并指定专人督促,有必要的要进行考核。值得一提的是爱迪公司要着力培育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企业在培训方面的高投入,能否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不仅取决于员工的个人意识,还取决于员工所处的工作环境是否有利于培训成果转化。如果员工的培训成果不能转化,员工会有无用武之地的感觉,因此产生离职的想法,这样培训就是为他人做嫁衣了。阻碍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因素有:缺乏各部门管理者的支持;缺乏同事支持;工作本身的限制,如工作中经常面临时间紧迫、资金短缺、设备匾乏等现象,让受训员工难以应用新的技能等。培育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可运用培训成果转化的理论提高培训内容与工作的关联性,提高管理者支持程度,建立岗位轮换制度等。

3完善爱迪公司培训体系的配套措施

爱迪公司新培训体系的实施需要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和推动,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最关键的是要建立广泛的培训业务开展方式,转变人是“资源”的传统观念,从理念上、行动上重视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作用。

3.1高层对培训的重视

建立良好的培训认识主要是指,公司的最高层要从更本上认识到培训是公司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爱迪公司诸多经营管理问题解决的重要方法。高层前瞻的培训观念与资源支持力度以及中层对培训价值的进步认识是实施好培训体系的前提。提高各级领导对企业培训的重视程度,首先高层领导要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学习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要转变观念和意识。其次,高层要把这种学习理念传递给员工,使企业形成自发的学习氛围。从生产和品质管理提拔上来的高层管理者仍然每天淹没在大量的生产和品质管理的细节问题上,与工程师、技术员们摸爬滚打在一起。高层管理者对职能部门如何发挥作用知之甚少,因为他们认为不需要。公司一直靠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赢得客户,产品只要品质稳定就能赢得客户稳定的订单,这的确是事实,公司领导的一切关注的焦点均放在了生产与品质管理上。目前,培训部经理由其它部门经理兼任,不专业使得很多培训工作不能正常、充分的开展,这样就使得让培训为产品品质提高直接服务的设想不能落到实处。类似的问题也发生在人力资源部上,该部门由一个生产总监代为主管。所以培训业务的开展必须以全公司范围内的业务为对象,在成功的解决了操作工的技能问题后,工程技术人员的水平提高就迫在眉睫了。这是实现公司战略和解决经营中的主要障碍,在培训上的重要突破点。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各方面人员能力上的差异与培训上的需求,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公司的培训体系才能让培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所以要建立良好的培训体系的第一步就是让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对企业的培训职能有一个完整正确的认识,让他们接受相应的培训是一个必要的途径。目前,培训部正与国内著名大学的培训中心联系,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提供一系列的培训课程,让公司高层领导对培训建立正确认识。

3.2建立广泛的培训业务开展方式

广泛的培训业务开展方式可以分为横向方式和纵向方式。在不同的阶段,两种方式有不同的作用。纵向培训业务是指在公司内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的开展方式。这种方式应用在培训需求评估与培训效果评估。每年高层管理者订出公司战略目标后,就应由上至下的领导和开展培训需求评估工作,确定每个部门需要培训的课程,方式,所需要的资源。在每个培训项目结束后,部门领导应监督培训成果的应用,做出评估后向高层领导做出评估报告。纵向培训业务是培训的主体业务,体现了以战略目标和业绩为导向培训方法。它重在企业内上下级间的分工。横向培训业务指在培训项目的准备和实施阶段,部门间的相互协调与支持。爱迪目前的培训是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之上,没有把员工当成是能产生“剩余价值”的资本,与人力资本培训理论相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应将培训绩效纳入业绩考核指标,将各部门相关人员参与培训工作的成绩纳入考核范围,以推动相关人员重视培训和有效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同时,培训绩效和人员的培训信息进入资源管理系统,作为员工发展(加薪、晋升)的重要测评依据和手段,这样员工能看到培训对自身发展的价值,而且通过培训后业绩改善情况可以来判断员工的发展潜力,可以有效促进公司整体绩效,这样可以极大程度上保证公司各部门开展横向业务培训的自发性,各部门提供时间,信息,设备,人员上的支持,配合整个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广泛的培训业务开展方式的含义是指培训业务的开展不仅仅是培训部的业务,而是公司各层次各部门全体雇员的职责。建立广泛的培训业务开展方式的重点是爱迪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推行,让中层管理者知道并切实负担起培训的职责,同时也要让公司的每一位管理者接受培训,让他们有能力支持和配合培训业务的开展。例如,让管理者接受管理课程的培训,理解培训业务开展的重要性和方法;在他们的职责中加入支持培训的责任并做业绩考核。在爱迪公司,目前有不少的工程技术人员精于技术但讲授能力差,培训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让骨干的技术人员参加讲师技能培训,使他们除了精于业务以外,还能够顺利的担任培训师的工作。

3.3合理增加培训投入

培训业务的开展和持续改进需要一定的资源保障,而爱迪公司目前采取压缩培训费用支出的方式控制成本,与培训发展和管理改善是背道而弛的。培训很贵,不培训更贵,不培训会让企业付出更大的代价。培训投入能有效提高公司的无形资产价值,受到充分培训的员工有良好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热情,这种自发的热情对增进公司整体绩效是很重要的。目前公司的竞争环境激烈,潜在竞争者居多,而且产品和服务的可替代性极强,公司的主流文化是创新,其实爱迪公司必须也只有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才能实现公司战略目标。这些,都需要有创新型人才,而公司培训体系的完善正好弥补公司有效学习的不足,合理增加培训投入也是公司战略发展的要求。爱迪公司2005年费用支出仅在6-sigma项目上花费11万多人民币,其余的不足2万人民币,总额仅13万人民币。这大大低于一个高科技企业应有的比例。美国的安达信、通用汽车、联邦运输公司等企业每年投入的培训费用占员工工资的3%-5%,而普通的美国企业平均水平也能达到1%-2%,而爱迪公司的最大的竞争对手每年投入的培训费用占工资比例达3%,该公司去年占有市场份额在60%以上。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对培训的资源投入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目前培训费用只占员工工资总额的比例不足2%,所以建议公司在财务资源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将培训预算支出提高到3%的水平。这些经费一部分将用于培训室设备改善,另一部分主要用于雇员培训支出,主要是用于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这样可以提高技术攻关能力也为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打下基础,适当增加培训预算投入是应该的、紧迫的,教育终身化,工作培训学习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未来的企业也不再仅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而是负有相当的教育职能,负有为人的成长提供有利条件的新型机构。人的发展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让员工在培训学习中工作,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价值,这样爱迪公司才能有核心价值和核心竞争力。

第4篇

项目背景:

××纺织有限公司,港资纺织企业,几年来快速发展,成为了集团公司非常重要的生产基地。公司有将近5万名员工,规模非常庞大!成为当地市政府的纳税大户和龙头企业。××纺织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了整个纺织行业的产业链,从棉花种植、纺纱、印染、织造、成衣,覆盖了上下游所有的领域。

由于企业做培训工作时间长,具有很好的培训管理基础:企业的培训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培训管理人员素质较高,工作的主动性、进取性都比较强;企业培养了一批素质较好的内部培训师队伍,能结合员工需求和企业特点,经常开展培训课程;企业把培训管理与绩效管理结合起来,已建立了初步的培训考核制度。

但是,在培训评估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企业的培训工作仅有上级领导的单一方面支持,各级中层、基层管理人员对培训工作没有非常重视起来。

2、在培训课程的安排上,存在着部门间“大锅饭”平均分配现象。并没有根据企业阶段性的目标战略,在培训内容及受训者层次等安排上,向需求更迫切的部门、岗位和层级倾斜。

3、对培训的评估仅仅局限在课堂现场,没有进一步发挥受训者直接上级主管的作用,在培训后延伸辅导、监督、激励,把培训效果落实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提升工作绩效。

4、在培训效果对绩效改进的评估上,结合点不够明晰。对培训后,部门、员工的业绩提升无明确的衡量标准,培训的投入收益比也尚未衡量。

引入360度培训绩效评估:

根据上述的现状分析,我们提出解决方案的总体思路:建立360度培训绩效评估体系。从培训形式来划分,企业的培训有:长期脱产培训、轮岗培训、短期培训、工作中培训(主管、老员工在工作中的传、帮、带)等等。360度培训绩效评估体系,非常适用于企业中的各类短期培训,也就是目前该企业主要的实施培训形式。

360度,顾名思义,就是全方位地进行评估。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培训机构、企业培训管理部门、受训者直接主管、受训者本人等等,既是培训的参与者、被评估者,同时也是培训的评估者。360度培训绩效评估,就是对同一培训课程,多个角色进行评估,对同一评估对象,多个维度进行评估。多角色、多维度评估的结果,按不同的评估目的提取不同的要素、确定不同的权重,得出最终的培训绩效评估结果。

1、培训前期的评估

在培训前期,主要是针对受训者进行评估。首先,由培训组织管理者组织相关人员,对受训者的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估。然后,由受训者的直接上级主管,从受训者的工作业绩和综合表现中,针对受训者的绩效短板或受训者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提出培训建议。最后,综合了所有对受训者的评估,来制订企业培训规划,确定各阶段培训计划、目标、内容、师资、教材、场地等。

2、培训过程的评估

在培训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培训对象的参与状况、培训内容、培训进度和效果、培训组织人员的工作质量、培训的沟通协调机制、培训师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具体的评估项目包括:受训者的培训纪律、参与态度;培训的具体内容、培训强度、培训频率、培训时间;培训课堂的时间进度和资源投入进度、对内容的把握程度;培训课堂的组织、沟通、协调;培训师的素质、能力、现场表现等等。

做好培训过程评估,可以及时把握培训进程,及时检查培训组织管理者、培训师、受训者的工作、学习情况,排除不利于培训的一切消极因素,对不适用的内容或不称职的培训师及时调整,力保培训目标的实现。

3、培训后的评估

培训后的评估,主要是针对培训数量、培训质量、培训效益等方面系统地考察与评估。

培训数量包括:举办培训班次、参加培训人次、达到培训基本要求的人数比例、获得相应合格资格证书的人数比例、受训者满意/投诉比例等。

培训质量包括:受训者参加培训前后在知识、技能、能力、工作态度、业绩等方面是否得到提升。可采用考试、考察、访谈、情景模拟、抽样调查、关键事件法、适应性绩效评估法等方式进行。

第5篇

[关键词] 培训迁移 酒店业 培训内容 培训方法

一、概述

酒店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有计划的、系统的员工培训对提高员工素质尤为重要。但有调查显示,即便是在美国,每年的培训支出中,也只有不足10%为企业带来了效益,大部分培训只是使员工接受了新知识,却没能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这就涉及到一个培训迁移问题。

培训迁移即培训转移或培训成果转化,它是指:

受训员工在工作场所中利用已获得的技能,改善自己的工作行为,提高工作绩效。

受训员工持续并且有效的将培训中所获得的技术,知识和能力等成果应用于自己的实际中。

也就是说,员工将在培训中获取的知识,技能加以转化,并合理的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实现一个从培训投入――学习――应用――产生效益的良性过程。

二、酒店培训迁移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的得出源于对青岛、南京和天津三个城市的10家星级宾馆的问卷调查,之所以选择这三个城市,是因为这其中既包括旅游热点城市,又包括旅游温冷城市;既有沿海城市,又有内地城市,其酒店业的发展状况在我国酒店业中比较具有代表性。另外这10家酒店的选择也基本覆盖了我国现有的酒店形式:既有单体国有饭店,又有国际连锁酒店;既有由中国人管理的酒店,又有国外知名酒店品牌管理的中国酒店;既有高星级酒店,又有二三星级的酒店。

由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经过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后,通过对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有8个因素与酒店业培训迁移效果显著相关。他们分别是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目标设计、员工的自我动力、组织氛围、管理者的支持、培训师素质和培训的后继跟踪活动。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表示在α= 0.01水平下显著相关 *表示在α= 0.05水平下显著相关

三、提高酒店培训迁移效果的对策

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显示,有7个因素显著影响酒店培训迁移效度,即对于这些因素的改变将显著改变培训迁移效果。

1.设计合理、有效的培训内容

根据上面所提到的酒店培训中影响培训迁移效果的各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培训内容与迁移效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合理、有效的培训内容应同时满足:第一,饭店和员工的要求,即培训需求分析问题;第二,与员工的工作相关,即培训环境设计问题。

培训需求是员工的实际表现与酒店对员工的期望表现之间的差距。要得到合理的分析结果,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观察法。通过对日常经营管理和服务操作情况的实地考察,发现问题,寻找不足,确定培训需求。

(2)问卷调查法。问卷的内容涉及酒店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及对培训部开设培训课程建议的征询。

(3)面谈法。事先准备一些问题,在各部门主管的协助下组织一些员工,针对酒店培训的实际需要进行讨论,归纳出酒店现存及潜在的问题。另外,还可约见一些离职员工,从员工流失的原因下手,确定培训方式。

(4)会议调查法。由培训部组织各部门分管培训的主管和培训员定期召开会议,通过讨论,集中有关员工培训的要求和反映,从而分析和判断酒店的培训需求。

(5)工作表现评价法。培训部可以就员工在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工作态度三方面的表现进行考评,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不足表现进行分析来确定培训需求。

培训环境的设计应该最大限度的营造培训过程中任务、材料、设备及其他学习环境特点与实际工作环境特点的相似性。根据培训迁移的同因素理论,培训的迁移效果取决于这种相似性。因此,培训部门在设计培训内容时,应采取一切方法,使得培训项目所设计出的环境不仅与实际工作环境保持物理上的相似(能代表实际工作岗位的物理结构),而且与实际工作环境保持心理上的相似(即能够代表实际工作中的一切基本行为过程),确保项目的环境设计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培训迁移。

2.确定恰当的培训目标

在培训需求分析结束之后应该明确设定各培训课程的目标,为受训员工的培训提供一个方向。实践证明,当面对单目标时,学员表现出来的动力和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要远远高于当他们面对多个目标时。因为在单目标的情况下,学员的压力更小,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实践新技能、吸收新知识和自我激励,自我的积极暗示也比多目标时更强。

在培训课程一开始就应该向学员明确阐述本次培训的目标,并使他们了解到目标的达成能给他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哪些积极变化,如绩效提高、加薪、升职等。同时,在说明过程中应尽量采取具体、详细的字眼,从而使学员对培训目标更加明晰。

3.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方法

不同的培训方法尽管形式各不相同,但基本原理却是相同的,都要经过四个作用阶段:(1)利用培训课题引起学员注意;(2)运用适当的方法使学员了解培训内容;(3)运用技巧使学员对培训内容产生反应,进而接受并转化为潜在的行为意向;(4)让学员在实践中检验新行为,并加以巩固,以达到改善行为或态度的目的。这四个阶段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步都无法实现员工行为的改变,任何一步的效果不佳都会影响最终的迁移效果。因此,选择恰当的培训方法对培训效果极其重要。

在酒店这个环境下,可采取的培训方法很多,比如:讲授法有助于受训者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理论知识,这是培训迁移的基础;角色扮演法可以为受训者提供类似实践的机会;案例分析法有利于提高受训者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法则为受训者提供了“干中学,学中干”的机会;视听法可借助先进的电化设备使培训过程更生动、形象。在培训过程中可将多种方法配合使用,发挥其综合优势,更快更好的提高培训迁移效果。

4.选择优秀的培训师

对于培训效果的好坏,培训师水平的高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培训师可以大大提高受训者的学习速度和效率,相反,不合格的培训师不但不能帮助受训者,还会引起学员的厌倦或消极情绪,甚至会影响他们参加下次培训的积极性。因此,酒店在选择培训师时应慎重考虑。

通常情况下酒店培训师的来源有三种:

(1)聘请专职培训师。他们能带来全新的理念,提升培训档次,但应要求他们根据酒店,特别是本酒店的特点对其培训项目作适当调整,确保其有效性。

(2)从高校聘请来的兼职教师。他们一般具有较深的学科理论知识,且对本领域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非常关注。但由于他们很少有机会进入酒店工作现场,所以缺乏实践经验。

(3)来自本酒店的管理者。他们的优势是,对本酒店内部情况非常熟悉,教学易与实际相结合,针对性强。而且内部员工作培训师还可起到激励作用,为其他员工树立榜样。但这类培训师一般很忙,疏于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因此在选择培训师时,要根据本酒店的实际情况及培训课程的特征,优化教师比例,取长补短,以获得好的迁移效果。

5.提高受训员工的自我动力

培训员工的自身动力也是影响迁移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培训结束后,员工没有把学到的新东西用到相关工作中,此次培训就没有起到任何效果。要使员工自发产生培训迁移动机,按照动机理论,首先他必须具备迁移需要,其次是存在培训外在诱因。要让员工明确学习与满足个人需求密切相关。同时还可以运用一些强化措施,如对员工在培训迁移过程中的进步和成功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且奖励力度应与绩效挂钩。

6.建立学习型组织,培育良好的组织氛围

这里涉及影响酒店员工培训迁移效果的若干因素中的组织氛围和管理者支持这两个因素。

为员工营造一个学习的“场”,即一个持续性学习的氛围。在具有这样的学习氛围的酒店中,学习被视为工作的一部分,学习知识在酒店中是受到鼓励的,酒店为个人学习和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环境和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员工会自然而然的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影响,参与到学习中去。

另外,培育良好的转化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如管理者和同事的支持、技术的支持、运用技能的机会、及运用所学技能后产生的后果等。各级管理者的支持是提高管理效果必不可少的,他们的支持度越高,迁移效果越好。这里的管理者包括最高主管、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者。要获得管理者的支持,可考虑先对管理者培训,然后赋予他们培训下属的责任。现在很多外资酒店常采用这样的培训方式,且效果很好。同事支持主要指同样参加过培训的同事的支持,要让他们多沟通,互相借鉴迁移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处理困难的办法。技术支持需要酒店为受训员工提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所需的设备及相关服务。员工能有机会运用所学技能也是一个很好的转化氛围。因为一般情况下,所学知识如不及时应用,就会退化甚至完全丧失。主管可以有意识的分配给受训员工需要应用新技能的工作,以帮助他们巩固并转化所学知识。

7.加强培训后继跟踪活动

培训课程结束,受训员工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培训工作的终结。要想达到好的培训效果,还应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并实施一系列后继活动。

对培训成果的评估主要是考察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可通过对受训员工的跟踪考核来实现。可以以电话、书面表格或电子邮件等形式向其主管领导或同事进行调查,并参考其绩效的提高程度来判别培训效果。另外,持续不断的提醒、考核、监督和促进受训员工在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这一系列后继活动也将对提高培训迁移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

针对目前酒店行业中并不理想的培训迁移效果,本文深入分析了影响酒店业培训迁移效果的几个关键因素,并最终从培训内容设计、培训目标确定、培训方法选择、培训师的选择、提高员工自我动力、营造良好组织氛围(包括管理者支持)及加强后继跟踪等方面探讨了提高酒店业员工培训迁移效果的对策,通过这些对策,我们可以有效的提高酒店业的培训迁移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丽芬:企业提高迁移效率的策略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7

第6篇

一、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教师培训工作,紧密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能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研究制定海南省小学教师培训标准,分类培训、分层管理,抓住重点、倾斜农村,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创新模式、服务课堂,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科学、和谐、有效地实施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一)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促进教师加深对新时期教师职业特点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提升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幸福感,巩固专业思想,建立良好的工作心态,激发教师工作潜能,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

(二)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标准。依法培训、分层培训、科学施训,促进教师进一步明确专业发展台阶和目标要求,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自觉学习、提高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促进海南省小学骨干校长和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其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在海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培训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建立城乡联动、研训一体、共建共享的教师培训平台。改善农村教师的学习环境,创建良好的研训氛围,城乡教师能公平享受优质的继续教育资源,城乡教师培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均衡发展。

(五)继续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开展岗前和岗位培训,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工作及研究能力,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好、水平高、能力强的班主任队伍。

(六)继续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考试工作。至2013年底全省在职小学教师基本上通过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初级的考试认证,并在有条件地区逐步开展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和考试。

二、主要项目

(一)教师全员培训

海南省2009-2013年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将按照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分学科、分层次建立统一的培训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1.培训层次与对象

(1)新教师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准备上岗或上岗不足1年,以及尚未评聘职称的小学教师。

(2)初级培训。培训对象为小学二级职称(含二级以下职称)教师。

(3)中级培训。培训对象为小学一级职称的教师。

(4)高级培训。培训对象为小学高级职称(含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

2.培训标准

海南省新一轮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标准,是不同岗位小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和学科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培训内容包括如下七个模块:(1)思想品德修养;(2)教育教学理论;(3)学科知识与技能;(4)学科教学与研究;(5)教育科研能力;(6)教育技术能力;(7)班主任工作理论与方法。

3.培训课程

海南省新一轮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按学科、岗位设置不同的内容模块和培训课程,培训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大类。

(1)必修课。各培训层次的必修课,是相应岗位的教师必须参加培训学习的课程,课程培训的要求按学科培训标准规定。

(2)选修课。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培训对象的个性需求,由市县培训机构或学校选定的培训课程。

4.主要形式

海南省新一轮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采取基地脱产培训、远程网络培训、校本研训等培训方式。

5.有关要求与措施

(1)全省统一全员培训必修课程及教材,选修课程及教材由市县或学校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培训对象的需求自主选定。鼓励各市县、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有特色的培训课程,开展菜单式培训。

(2)省级培训机构应根据全员培训的需求认真做好市县级培训者、课程辅导教师的培训,提升培训者队伍的业务素质,保证全员培训的顺利实施和质量。

(3)各市县教师培训机构、学校要切实抓好校本研训的管理和专业引领工作,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专家引领、骨干辅导、同伴研讨等活动,以确保培训的实效性。

(二)教师专项培训

1.名师培养工程

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切实抓好新一轮各级骨干教师的提高培训。通过高级研修(网络研修)、课题研究(专题研究)、课堂教学展示、专业引领等形式,既充分发挥其骨干引领作用,又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2.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1)继续实施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教师脱产提高培训班,每年选拔160名优秀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参加为期一年的省级培训,培养当地学校的骨干力量和带头人。

(2)各市县培训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分批选派农村小学有培养前途的年青教师到城区先进学校跟班学习。

(3)省、市县培训机构加大对农村学校送训、送教活动的力度,支持农村学校教师完成全员培训学习任务,指导农村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校本培训的专业指导。

(4)鼓励和支持城区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与农村学校建立友好关系,通过“结对子”“手拉手”、跟岗实践、跟班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

(5)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小学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学科教师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与研究等区域教研的常规制度,定期开展区域教研活动,为当地农村学校的校本研训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

3.城乡教师同步课堂网络研修

本项目将立足于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放大传统的集体备课功能,在优秀教师率先上研究课的基础上,组织城乡学校教师在线观课,共同开展课例评析和研究,并组织专家进行专业引领,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获得高水平的专家引领,改善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城乡教育的和谐发展。

4.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重视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素养,继续实施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加强多媒体课件制作、信息网络技术的培训与应用,在完成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和考试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和考试。

5.班主任培训

结合实际情况,继续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通过开展提高培训、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培训活动,不断改进班主任工作方法,从整体上提高海南省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和班主任工作水平。同时,重视优秀班主任队伍建设,以建立和丰富班主任培训的优质资源。

6.薄弱学科教师培训

针对海南省部分小学学科(如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师人数少、专业不对口、优质培训资源不足、培训效益低等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这些薄弱学科的教师培训工作。

(1)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重视和加强研训资源的整合,通过学科教研、校本研训活动和发挥学科教研员的作用,促进这些薄弱学科的教师培训工作。

(2)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将定期开展薄弱学科教师培训活动,除省级培训对象外,同时面向市县级培训对象,分享优质资源,提高培训效益,为市县薄弱学科教师培训提供支持。

7.小学学科教研员培训

以乡镇中心学校学科教研员为培训对象开展教研员培训,加强海南省小学教研员队伍的建设和校本研训的专业引领工作,促进农村学校学科教研和教师培训工作。小学教研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48学时,其中脱产培训学习不少于24学时。

(三)教育干部培训

海南省小学教育干部培训包括小学校长培训和小学中层管理干部培训。其中,小学校长培训包括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骨干培训三个层次;小学中层管理干部培训主要针对小学教导主任、学科教研组长以及科组长(年级组长)等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类培训。

三、培训管理与考核

(一)海南省2009-2013年度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按照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海南省2009-2013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琼教师〔2009〕46号)的要求,在省教育厅统一领导下,实行全省统筹规划,分省、市(县)、学校三级组织和管理。

(二)以培训学时为依据、培训学分为杠杆,认真做好各类型培训项目的安排和管理工作。

全员培训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各市县应针对本地区的教育教学实际或教师的实际需求开展各种专项培训,并鼓励教师在完成全员培训任务的基础上参加学习。

按年度确定全员培训各个层次的培训对象,保证培训对象的相对稳定,以便做好培训管理。新教师完成规定的培训学时并取得合格证后,应继续参加初级培训;若教师在培训期间岗位职称发生变化,当年内应按原培训层次继续参加全员培训,第二年再由个人或学校向市县培训机构申报调整培训层次。

校本研训活动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组织,不要求分培训层次进行。

(三)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考核,按全员培训、专项培训、校本研训,由承办培训项目的机构负责。

1.全员培训课程的考核主要由市县培训机构负责(除省统一组织的远程网络培训课程外),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定期对全员培训必修课程进行统一抽查和质量检测。

2.教师专项培训的考核,由承办培训的机构根据项目培训方案自行组织。

3.校本研训活动的考核,由学校具体负责组织市县培训机构审核。

(四)继续实施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以培训学分为管理机制,继续完善海南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管理体系和学分年审制度。

(五)切实加强教师培训档案的管理,试行教师继续教育网上课程管理和学分登记、验证、审核制度,并逐步完成从纸质文本管理向电子文本远程管理的过渡。

四、保障措施

(一)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负责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本省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标准,做好必修课程的建设,选定或编写必修课教材,并指导各市县、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有特色的选修课程与培训教材,开展菜单式培训。

(二)加强培训者及培训管理者的培训。结合课程培训和管理的需要,举办专门的培训者或培训管理者培训班;加强教师培训机构专任教师的继续教育,要求每年参加脱产学习的时间不少于24学时;重视兼职培训者队伍的建设,充分利用省、市县学科教研员以及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建优秀的兼职培训者队伍。

(三)加强海南省教师培训专家资源库的建设。由省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针对培训课程的设置,在全省统一建立课程培训专家资源库,为培训力量薄弱、资源不足的市县提供师资支持,确保各项培训工作的实施,保证培训的质量。

(四)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平台的作用,创新教师培训模式,积极开展教师远程网络培训的实践和探索,以实现全面、大规模开展教师培训和区域教研,创建良好的研训氛围,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引领,促进城乡教师培训工作的均衡发展。

(五)坚持基地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海南省中小学校校本研训制度。同时,按照《海南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管理规定(试行)》(琼教师〔2007〕26号),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的作用,促进全省校本研训制度的全面推进。

第7篇

关键词:高校;科级干部;培训;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5-0251-02

高等学校肩负培养人才、知识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干部是高校办学理念的主要确定者,办学方针的执行者,建设发展的主导者和管理者,开展好高校干部的培训工作,提升其办学治校能力,对于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都具有重要意义[1]。高校科级干部是高校干部队伍中数量上的主体,以苏州大学为例,占65.1%,因此,认真分析高校科级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在培训理念、体制、模式上与时俱进,培养一支善经营、会管理的科级干部队伍,是做好高校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高校科级干部的特点、类型及教育培训需求分析

高校科级干部主要特点是人数多,年纪轻,类型多,是最基层的干部。他们是具体业务的操作者。以苏州大学为例,科级干部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机关部门科级干部

高校机关科级干部,作为学校机关的一个重要群体,肩负着重要责任,可以说学校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有机关某个或某些科室的参与,也就离不开科级干部的参与,机关干部的整体水平对学校的各项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尤其在具体工作的落实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作为机关科级干部,要有较强的大局观和执行力、娴熟的业务知识,一般需要有多年甚至多岗位的工作经验。因此,机关部门科级干部培训需求是要打造一支具备宽广的视野、精湛的业务技能、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的科级干部队伍。

(二)专职辅导员

十六号文件配套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所以辅导员是高校干部中具有干部和教师“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辅导咨询。因此,辅导员的培训需求是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创新思维灵活、思想潮流前卫;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备思政教育、就业指导、学业规划、心理辅导等基本职业能力的干部队伍。

(三)院系、科研教辅机构部门的科级干部

各院系、科研教辅机构一般设办公室主任、教务秘书、科研秘书、组织人事秘书等部分科级岗位,担负着办公室日常事务处理、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他们和学校机关部门机构对接,成为学院师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例如,教务秘书一般与学校教务部门对接,科研秘书一般与学校科研部门对接等。要做到学校的政策及时下达,学院师生的意见要及时反馈。他们的作用举足轻重,就拿科研秘书来说,众所周知,对于高校来说,科研已经成为决定其竞争发展的重要指标。出不了科研精品的高校,是缺乏竞争力的。科研要搞上去,管理必须跟上。一个学院科研活动开展得如何,是对该学院科研管理水平的检验。而在具体的科研管理实践中,院系科研秘书能否明确认识到自身工作的意义和角色定位,是做好科研管理的前提之一。因此,院系、科研教辅机构部门的科级干部的培训需求是培训一支沟通协调能力强,以师生为本的办公室行政管理、服务、协调、监督队伍。

二、高校科级干部培训现状

(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认为科级干部只需要培训基本业务知识,能完成工作任务就可以的观念在部分高校领导中依然存在,导致部分高校科职干部培训经费紧张、场地受限、人员配备不齐、教学资源紧缺等现象。长期以来科级干部形成了“只管埋头做事,无须抬头看路”的心态模式,导致科级干部认为工作是硬任务,培训是软任务,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需要”的现象。

(二)培训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

高校科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理论性较多,在实用性、实效性、针对性方面较为薄弱的现象。简单穿插到其他干部培训班、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等成为主要形式,缺少分组分类、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案例培训[2]。

(三)缺少监督评估和激励约束机制

和处级干部培训统一组织管理(一般由组织部负责)相比,高校科级干部培训一般由各自分管部门自行组织实施,培训效果参差不齐,缺少归口部门去监督评估和后续的跟踪管理,导致高校在科级干部培训、考核与使用上缺乏衔接性。对单位选调科级干部参加培训缺乏调控手段,对学员管理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干部教育培训与选拔任用缺乏有机结合,造成“学与不学一个样”的现象。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科级干部的教育培训路径选择

(一)创新理念、加强领导

高校干部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从工作实践上看,科级干部素质直接决定了基层工作水平;从发展角度来看,科级干部是高校事业的未来,其中相当一部分年富力强的科级干部也是中层干部的后备力量。这就要求学校主要领导干部和干部培训部门必须解放思想,从观念上重视科级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确立全员培训的目标,克服把科级培训作为间断的知识技能培训的短期行为,着眼于科级干部培训工作的经常化、长期化、系统化,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强化科级干部终身学习意识,使之树立深化学习、接受培训不单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自己应享有的权利的观念,努力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

(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解决“工学矛盾”

“工学矛盾”在高校科级干部培训中尤为突出。高校科级干部作为高校的基层力量,承担着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基本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采取全集中培训的方式,难以保证出勤率。采取分期、分主题,各部门根据需求,分批选送培训对象,集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等形式是解决“工学矛盾”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适当固定每期培训的时间段,各部门单位可以根据计划,适当调整参训人员的工作安排,做到脱产参加培训,保证培训质量。

(三)通识培训课程和专业培训课程相结合,提高教育培训针对性

培训课程的设置,以“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为原则,开展针对性培训。“缺什么,补什么”,要求我们努力把握学校发展对干部素质的基本要求,把它落实到具体的培训过程中;“需要什么,培训什么”,要求我们加强对科级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调查,根据不同类型科级干部的特点和成长规律,立足培训对象的需要,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理论、业务知识与岗位技能、现代知识培训,从而实现干部培训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因此,科级培训必须做到通识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才能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通识培训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技能、行为规范、公文写作等共性内容;专业培训必须结合科级干部工作岗位内容,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例如针对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培训等[3]。通识课程,主要有学校培训部门组织实施;专业培训课程主要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但是学校培训部门要负责监督管理,同时确保经费保障等。

(四)创新培训形式,增强培训效果

一是注重现场体验式培训。可以采取分组分类到不同岗位现场体验教学、案例分享等方式。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学习成果仅限于学识范围的智力层面。这教学法是以“杯与壶”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简而言之,听课者就像空杯子等着授课者从知识之源,也就是“壶”,将知识注入杯子里。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针对主题内容,学员不会被要求去检视他们自己的感觉、想法和领悟情形。他们可以保持个人完全的不自觉或对于主题内容引发自己或他人的情绪反应保持缄默。体验式培训致力于一个不同于说教式教学方式的学习训练,体验式培训拥有不同的质量与特质,在于它牵涉参与者本身是否准备好在各方面来投入整个学习过程,所以培训者是在以能动式的方法接受训练。

二是注重研究式培训。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研究式培训体现了以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研究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积极运用了案例、启发讨论、课题研究等多种方法,不断鼓励学员进行研究性学习,增强培训的吸引力,较好地满足培训学员的需求。以苏州大学为例,科级干部可以申报包括“党建研究”,“思政教育”等各类课题,引导科级干部研究破解工作中的实际难题。在培训过程中凝练学习成果,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反映出开展某项对策性或学术性的研究成果。

三是以赛促训。可以举办有针对性的比赛,在比赛中达到培训效果,例如,由教育部思政司主办、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承办的“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就是很好的以赛促训的形式。通过竞赛,重在引导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帮助辅导员强化职业意识,促进工作,增强科学性,提高时效性。

(五)完善科级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保障教育培训的长效性

学校必须完善科级干部教育培训的制度规范,形成培训质量评估、学习情况考核、干部激励约束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才能保障科级干部培训的长效性。通过组织学员座谈或发放教学效果评测表等方式,详细收集参训干部对于课程内容、授课教师、授课形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培训质量评估;把教育培训期间的学习态度、党性锻炼等真实情况记入个人培训档案,认真做好学习情况考核;在干部选拔考察中,必须把科级干部培训情况作为参考指标之一,形成激励约束机制。

综上所述,高校科级干部培训是一项重要又复杂的干部培训内容。高校应该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上重视科级干部培训管理工作,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有作为的高校干部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华,杨国梁.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

[2]陈萃光,陈莉华,盛新风,潘靖之.高校中层管理干部能力本位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3(5).

[3]张忠福.课程模式与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述评[J].陇东学院学报,2011(5).

收稿日期:2014-10-22

第8篇

每一家公司都离不开他们!也许只有6个人,也许是6,000个人。但不管数量多少,他们都拥有同样的名称:中层管理者。他们通常被人称为“粘合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管和基层员工之间的桥梁。不管是处于经济的繁荣期还是衰退期,他们都是负责执行公司战略,推行组织变革,并且推动基层员工积极参与公司建设的不可或缺的执行者。

但中层管理者也是一个难以扩展和保留的群体。据埃森哲公司2007年对全球中层管理者的调查,20%的中层管理者对其目前所服务的企业不满,并且有同等比例的中层管理者表示正在寻找新的工作。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自己缺乏发展前景。

《激情员工:通过满足员工关键需求而获利》一书的合著者戴维・西洛塔预测,中层经理将“再次承受相当大一部分目前经济状况所带来的痛苦”。

如果公司不能很好地对变革进行管理,他们将会面对一批“冷漠的”中层管理者,以及“低士气和低敬业度的恶性循环”。

缺乏发展机会

中层管理者在组织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将高管人员和公司其他员工密切联系在一起。西洛塔将中层管理者称为“将不同级别和不同部门的人员聚集在一起的粘合剂”。

“众多公司中层管理一级的人员流失率非常高,并因此无法有力地执行公司战略。”沃顿商学院负责高层管理教育的副院长托马斯・科里根说,“高管可以将所有的时间花在战略制定上,但如果没有人来执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除了战略执行的问题以外,对公司而言,中层经理流失所带来的成本也非常高。科里根指出,一家面临20%流失率的合伙制公司曾进行过计算,发现流失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公司合伙人的收益就能增加8万美元。“如何吸引、发展并保留中层管理者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一些公司在经历了惨痛的教训后才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

沃顿商学院高管教育学院的高级研究员、C4咨询公司的执行合伙人简・法伦称,在目前经济紧缩的形势下,出现了很多勒紧腰带的情况。众多公司不得不进行重组以缩减人员。但这并不是正确的战略。事实上,当公司企图使组织结构扁平化时,最终结果却并不如人意。

“这些中间级别的人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她说,“中层经理对战略和全局进行诠释和传达,使这些战略对基层员工来说,更易理解和适用。”与此同时,中层经理会注意到基层员工的需求,对客户交流和基层活动进行观察了解,并且将这些信息反馈给高管。此外,他们也是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之间的“缓冲带”。

既然中层管理者如此重要,为什么他们会觉得不满意并且想离开公司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发展机会,西洛塔说。“当公司缩减规模,他们通常会对中层管理者开刀。但即使公司只是发展停滞不前,中层管理者的发展机会也很有限。这对他们打击很大,尤其是那些处于30-40多岁的人。”

从外部引进新人的隐忧

从外部引进新人――而不是从公司内部提升老员工――也让中层经理感到非常失落。西洛塔认为,外部人员的工作经验通常并不比内部人员优秀,而且内部员工还对公司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当有新的管理者加入公司时,他或她经常会对现有的中层管理者持某种看法,这会给工作带来非常有害的影响。

另外,如果雇佣猎头公司从公司外找人填补高层职位,那就会传达出一种信息,即也许中层经理不宜继续待下去。科里根介绍说,有家公司过去一直从外部引入高管,这导致了比那些职务低一级的经理离职。而离职的人中。大部分都到了其他公司担任首席执行官或首席财务官。“那家公司拥有优秀的员工,他们清楚自己即使继续留在公司也永远没有机会担任首席执行官。我并不是说永远不要使用猎头公司,但是对于有些公司而言,猎头简直就像是他们的人力资源部门”。

不管他们是否立志成为首席执行官,中层经理会需要一个发展计划,能让他们进入另一个更高的级别,科里根补充说。“如果中层经理认识到自己有成长发展的机会,那么相比于那些将员工固定在某个职位,没有提升发展计划或者相关讨论的公司,他们会更愿意留任。有时,即使是平级调动也好,因为那样可以增加工作经验。”

现在,有众多的小型猎头公司致电中层管理者,企图诱使他们接受其他公司的职位。如果人们并没有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职业路径上,或者他不确定自己未来几年内是否还会留在这家公司,他们一般更容易被竞争对手所吸引。“人们很容易被这些电话所诱惑。”科里根说,“你不需要对工作非常不满意。也许工作就是普普通通,但当看到有新的职业机会可以为生活带来更好的平台,或者拥有更好的薪酬时,你也许就会动心。人们现在能更快速地对工作进行对比,并且变化的意愿也更加强烈。”

中层经理对工作不满意的其他主要原因还包括高管人员的事必躬亲,以及缺乏尊重等。西洛塔指出,“有时一个企业的领导效率非常低下,中层经理不愿待在由这种人管理的公司内。还有一种典型情况就是中层管理者没有任何权限,但却要承担所有的责任。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珍妮佛・穆勒指出,这些经理人必须在与上层领导打交道时游刃有余,并且还要能有效地对下属施加影响。“这项任务非常复杂,也容易让人遇到挫折,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通常并不是仅靠彼此间的关系就能做到。”

要在和上级、下级和平级相处之时做到游刃有余是一种情感管理上的挑战,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西格尔・巴萨德补充说,“当出现组织变革时,这点尤其值得注意。如果你是中层管理者,也许有些变革你无能为力,但你必须将这些变革传达给自己的下属,并且让他们感到受保护和尊重。可是你因为并未参与到变革的设计中,你也许会感觉到无所适从,但你仍然需要安慰、保护和鼓励自己的员工。”

实际上,中层管理者的身份通常被一分为二,因为他们需要担任传递的工作――倾听高层的话语,并且对基层人员作出回应。因此,当企业高层和他们交谈时,会发现战略思考是他们最没有时间进行的工作,由此会觉得不受赏识,并被人误解。

留住中层的诀窍

鉴于员工流失率所带来的高成本,以及中层经理在执行战略和变革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怎么来“做正确的事情”以帮助他们发展呢?

将个人发展计划与公司目标联系在一起,并且提供教育机会,这将在提高员工保持率上发挥重要作用。科里根说,“虽然众多公司并没有强大的教育体系,但他们可以送员工参加高管培训课程,提供市场、战略或财务方面的培训,从而增强他们作为中层管理者的技能。这也能让他们感觉到公司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能定期提供这些机会的公司会发现员工流失率在降低。”

但大部分公司并不愿承认自己忽视了中层管理者。这通常是因为高管人员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战略上,尤其是在面对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时。科里根表示,“高管将重点放在战略性行动上,这点我能理解,但他们需要注意不要将所有时间都花费在那些上面。他们必须在中层管理者的发展和保留上花一些时间。”

目前逐渐流行的一个解决方法是集体训练。“在这种训练中,包括学习如何做好一个中层管理者。”法伦说,“我们建议中层经理首先认识到作为中层管理者的动力和处境,然后不要企图自己能解决来自高层和基层的所有问题。我们建议他们与公司内同级别的同事碰面,相互交流来自高层和基层的信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并且获得更全面的观点。”

第9篇

“盈利”在运营平台上产生

作为一个以出版和发行数字阅读产品为经营核心的企业,中文在线一直都将“内容中心”看作是企业的管理枢纽。中文在线的“内容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网络原创平台,二是与出版社、知名作家合作。迄今为止,网络原创平台已拥有超过10万名驻站作者。在争取著名作家方面,中文在线采取“先授权,后传播”的方式,获得了余秋雨、莫言、张抗抗等2000多位知名作家的版权授权,把数字图书资源覆盖到更广阔的领域。此外,中文在线还通过与国内400余家出版机构合作,不断地扩大着在电子图书内容领域的优势。

中文在线内容中心设有专人负责,与作者或出版机构确定版权,对内容资源进行规范,并对获得的内容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加工。通过自主研发的资产管理平台,实现与财务对接、与销售渠道对接,以及与授权方对接的“三对接”。

除了拥有强大的内容中心来确保获取丰富的上游内容资源外,向下游各个业务渠道进行内容分发也是公司运营的一个核心。中文在线的销售线上拥有四大事业部:无线事业部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成为手机阅读运营合作伙伴和内容提供商,使其在手机阅读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经过多年积累,公司的互联网事业部已经建立起覆盖不同用户对象的、多层次的互联网阅读服务渠道,旗下拥有多个无线阅读网站,包括17K小说网、四月天小说网、爱看书网等;政府及公共事业部负责政府项目,如与教育体系挂钩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方面已经有了多年的积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另外,版权中心也对中文在线的销售线起着积极的作用,其主要经营的是版权的衍生服务,包括对资产平台管理的资源进一步授权改编成游戏、影视剧等等。

中文在线在十二年的发展过程中,探索出“精品化”的全媒体数字出版模式,业务覆盖互联网、数字图书馆、手机阅读等多个领域,并向纸质书、听书、影视剧、游戏、动漫改编延伸。从单一的“文字内容在多媒介、多渠道”转向“同一题材以多种形式在多维度、多领域产生价值”,打造精品阅读“全内容、全媒体、全渠道”完整产业链。

“培训”是最有价值的投入

从一个公司的长远来看,内部培养机制非常重要。在采访中,张帆副总裁说:“对于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企业来说,培训是最有价值的投入。”

中文在线建立了内部培训学院,在员工培训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则是与外部的专业机构合作,进行管理实战培训。对于普通员工的内部培训,是“有周期、有对象、有结业”的。去年,公司挑选出30多名有潜力的员工,为他们设置了为期半年的培训课程。这个课程绝不像一般的内训那样走走形式而已。中文在线的培训讲师,主要是公司高管和业务经理,也有外聘专家。每月安排一到两次培训课程,培训中不但要求学员要保证出勤,课程结束时还要对学员进行结业考评。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了培训的有效性。而培训成绩也会对学员将来的晋升产生影响。除了安排内训课程之外,中文在线还在公司内实行了导师制。高层管理者以一带一的形式,亲自指导一线业务主管,也就是中层下面有培养潜力的苗子,定期安排讨论和学习,进而提高能力。

对于一个成立仅十余年的企业来说,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除了全员的努力之外,选拔和培养一个卓越的高级管理层群体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中文在线采取了内部培养为主,辅之以外部空降的做法。在内部培养机制方面,张副总说,新员工招聘进来时的岗位未必是最适合的,公司设计了相对内部的流动性机制,并在内部选拔上采取跨部门竞聘的方式,空缺职位面向全公司招聘。此外,中文在线也吸引了许多业内的高级人才加盟,他们为中文在线带来了新的理念,为公司做出了很大贡献。

“技术”“管理”双上升通道

薪酬是撼动一个企业的杠杆,能否拥有一套完整且合理的薪酬体系对任何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企业确定薪酬时,除了对外要参考社会平均工资及行业平均工资,以确保企业的薪酬体系对外具有竞争力之外,对内还要顾及公司各级员工的感受,使其具有公平性。中文在线采取的是不同职级、层级与岗位挂钩的薪酬体系。专业技术人员级别与管理岗位级别是平行的,在确定薪酬待遇时,将他们的工资进行对比参考,这样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拿到很高的薪酬。但技术人员的薪酬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如果某个部门正在开发一种新产品,那么参与进来的研发人员的考核便会随着这个项目的进展而变化,这使得整个薪酬更加具有灵活性。

高层管理者的薪酬则更加侧重激励。虽然管理层的年平均薪酬并没有处在一个特别的高位线上,但是中文在线却在其他方面给予了激励。例如,对于在公司效力多年的元老级高层管理者,公司在股改之前就为他们设计了持有部分公司股份,对于新加盟的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的中层骨干,公司将在完成上市之后根据相关规定设计期权方案。

“请进来”的战略规划手段

中文在线去年开始聘请非常资深的战略规划专家为公司服务,与公司所有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沟通,主要讨论发展过程中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公司内部还成立了一个战略小组,这个战略小组并不是为了某个应急项目而临时成立的。其工作周期被规划为一年,在这一年里小组成员需不断地去思考公司将来应如何发展,进而配合战略专家共同制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公司的领导表示,战略小组逐渐地将以一个常态的模式存在于公司内部,从而形成一种机制。

中文在线在发展初期即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公司的管理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并不仅仅是为了吸收更多的资金或资源,而更重要的是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及价值观。一家公司如果只由一位股东做主,而其他股东只做看家的话,那对公司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只有广纳意见和建议,才能从众多战略发展方案中,慧眼识出最适合企业的那一个。

中文在线2000年成立于清华大学,在十二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创新,以“数字传承文明”为企业使命,开创了数字出版的全媒体出版概念,成为中文数字出版的领跑者。中文在线是如何创造出这样的价值的?如何成为这个企业的一员?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采访了中文在线的董事兼副总裁——张帆先生。

对话

《职业》:中文在线新一年度的人员发展计划是什么?

张 帆:2010年中文在线员工仅300多人,但去年这个数字骤升到500多,未来几年发展所需的各个岗位的人员基本到位。新一年度的招聘,主要以招聘管理培训生为主。

《职业》:目前招聘的职位有哪些类别和要求?

张 帆:目前招聘的管理培训生分为技术类和非技术类。技术类的管理培训生,一般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计算机相关专业,工作地点主要在北京、杭州、上海,发展目标是经过业务导向的培养及实践锻炼后,成为中文在线核心业务的技术开发骨干,未来成为负责独立项目的核心技术力量;非技术类的管理培训生,专业不限,历经一年的轮岗培养后,就职于中文在线内部管理职能类岗位,未来三年成为该岗位上的主管或经理。

《职业》:中文在线的发展远景是什么?

张 帆:我们前期主要是铺渠道,然后集中在某一个后台进行管理。例如,以教育分公司的中小学数字阅读为例,我们首先利用这个平台给每个学校建立一个网络图书馆,使每个学生或家长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网络书房,然后通过这个平台把资源密集起来,进而形成一个社区平台。这样一来后台的管理成本并不会增加很多。

《职业》:中文在线的内部晋升通道有哪些?

张 帆:中文在线定期举办内部竞聘,竞聘的最高职位是事业部副总经理岗位。

第10篇

【关键词】陕西长龙 培训体系 制度建设

当企业正处在发展时期,不仅仅在促进就业方面,还是在为企业创造利润的方面都是很强大的力量,而很多企业之所以在发展一段时间就缓慢进步,是企业在提升业绩的同时忽略了对员工的培训,陕西长龙是坐落在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豪盛花园。公司主营项目:建筑、房屋防水、防腐保温、建筑幕墙、化工石油设备管道安装、送变电、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工程的承办;室内外装饰装修;消防设施、机电设备的安装;新型建筑材料、化工产品(危险化学品除外)、办公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服务;机电设备、家用电器的销售;油气开采、钻井、测井、试油、大桥压裂工程的技术服务(专控除外);道路桥梁工程。公司在不断地发展的同时,给员工带来了很多的机遇,也带来了一些普遍的问题。一个公司要不断地发展,员工培训的是必不可少的。陕西长龙也设有了专门的培训部门,但只是流于表面作用,很多的时候只是走走形式,没有受到领导和部门相关人员的重视,公司的其他部门培训课程没有结合实际授课,员工更没有把培训运用到实践中,员工的业绩和综合能力没有得到跟培训之前的提升,而成为考核的负担,培训人员的资源浪费,员工和领导也没有得到重视。没有建立好员工培训的体系,所以针对陕西长龙员工存在的问题建设优化设计。

一、陕西长龙公司员工培训现状概述

(一)陕西长龙公司简介

陕西长龙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于2006年7月组建成立,于2009年与陕北矿业神木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股份制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位于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豪盛花园。

公司下设企业管理部(油井分部、建安分部)、经营财务部一级综合办公室,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6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人,中级工程师20人,二级建造师15人,技术员131人,会计师2人,助理会计师4人,公司员工总计达750人,经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支工作团队。公司施工资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防腐保温、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化工石油设备管道安装工程专业及水源井钻井乙级等施工资质。

(二)公司组织结构框架

陕西长龙建筑安装工程的组织结构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职能管理部,一部分是生产业务部。职能管理部主要负责公司的管理有:办公室:是处理公司事务。经营处:负责经营,包括财务、经济、合作事宜的管理。项目管理处:主要负责管理公司承包的各项项目相关事宜。科研处:负责开发新技术,解决施工科研投入等问题。人力资源处:主要负责调配各部门人力,合理安排人员进行有序的工作。

(三)公司人员结构现状

陕西长龙员工年龄的分布主要在22岁-60岁之间,其年龄分布图如下图1.1。年龄在22-35岁之间和50-60岁之间的员工占的比较大。22-35岁之间正是大学毕业热血青年的时候,进入企业的时间也不是很长,有很大的新鲜感,都没有社会经验,当然学习积极性是很高的;而50-60岁之间员工多数在公司已经带了很长时间,进入了职业生涯的最后,学习的积极性也不会跟年轻人相比较,对培训本身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偏见,所以要想提升着群人的积极性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公司员工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公司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知识培训,没有对培训员工三观的更新、行为以及态度改变充分发挥培训的优势。一些能力较强的员工,由于工作安排比较多,少了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培训,这是对员工的不公平,也是公司的一大损失。

培训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实质性。没有结合个人的发展来开展培训工作,有的员工刚好不需要这门技术的培训,另外一个迫切需要这门的技术员工却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培训机会,这不管是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对培训资源的一种浪费。这个问题的出现,与员工没有好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有关,所以培训之前必须做好职业生涯设计。

(2)公司没有规范的培训制度。没有培训制度的制约,就算有培训也得不到制度的保证。培训的每个步骤包括计划的制定、培训步骤实施、培训结果评估每个环节都应该得到制度的保障。也不会因为一些个人情况,培训计划就进行不下去。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规范的制度就不有一个好的环境最后也不会有好的培训结果。

在培训过程中监督与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培训资金使用方面上,造成财力的浪费,使用效率低下,有的甚至会出现贪污问题,这就是监管的重要性。在培训计划实践的过程中,管理学员从培训到结束培训的每个环节都是很重要的。要想建立出一套有效的培训体系并能很好的继续,只有对培训实施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才能使培训达到真正培训的目的。

(3)外聘讲师。讲师素质参差不齐,对公司的情况也不能了解,不能很好的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来授课;授课费用也不确定,无法准确预估成本,对公司的支出不能很好的预算;适用范围也不确定,适用于10人以上的培训组织人员的培训。

(二)公司员工培训中存在问题出现的原因

(1)公司体制的影响。企业员工对培训观念的认识不到位,认为自身的培训和企业的发展没有必要结合在一起,培训都是是无关紧要的。培训也没有合理的规划严重影响想到培训工作的开展。公司课程安排的不先进,培训的内容的时效性差,所以内容也很难应用到实践中。公司把培训的支出当成企业的成本,并不是给招来的员工进行培训投资而是一味的用高招聘成本来招有工作经验者。

(2)管理者观念问题。管理者观念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管理者认为培训不能马上见到效果,也就不能直接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通过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员工还不能把在培训中学习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工作中来,没有达到最终想要的结果。

第二,认为培训单纯的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大多是由基层工作又慢慢提拔上来的,对日常琐碎的事物管理的较多,与边际的部门交流沟通的较少。最重要的是对培训的认识不全面,只认为培训与自己部门无关。员工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一直都要依赖公司每个部门和每个层面的支持。

第三,多数员工把员工培训只是看成像是课堂教学一样的模式,认为上课、考证、拿证就可以了,但更本没有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能力。

(3)员工自身原因。建筑工程性员工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很大的一步恩原因是因为工员工流动性较大,没有安稳的心态也不能很好的融入公司。另一方面员工对培训有错误的认识,如认为培训浪费自己的时间浪费公司的成本,只是走形式不看过程,员工认为也没有自己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也看不到培训对自己未来发展有什么长期的影响。

三、陕西长龙公司员工培训体系的优化设计

(一)员工培训体系设计理念

(1)员工培训体系方案设计。公司尊重员工个性发展,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技能,达到服务企业利益,服务员工的理念。把为公司培养各种合格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作为重要的目标。

(2)员工培训计划制定。员工的培训涵盖的几个方面:员工的知识培训、员工的技能培训、员工的心态培训、员工的潜能培训、员工的思维培训。①员工的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员工对本职工作有了基本的了解并能完成工作,公司的基本战略、目标和规章制度等方面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方便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具有归属感。②员工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能完全掌握工作上的的技能,很好的处理人员相处的关系,具有处理人际的技能,也能进一步的培养和提升员工的潜能。③员工态度的培训。建立公司和员工的信任,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员工的态度对公司的绩效的影响很大。④培养员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发现问题诊断原因并且想出对策,做出相关的决策最后执行者集中素质的培养来建立员工的解决问题能力。

(二)员工培训制度的制定

(1)员工培训管理制度。根据公司不同时期对员工培训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并上报委员会同意;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的培训计划;编制培训意见书,并根据员工的表现制定管理制度;教材的制定;与各部门相协调制定不同层级的管理制度;安排培训师;把考核记录记在档案里;准备学员学习的培训证;对培训设备进行管理。

(2)员工培训服务制度。本制度只适用于陕西长龙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全体员工。为了达到公司最终的培训目标制定培训制度来规范员工行为。如签订协议后,员工有违约的行为要结合部门经理的意见;签署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3)员工培训出勤管理规定。本规定适用于陕西长龙建筑安装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全体员工。

严格按照出勤规定来管理公司员工,要明确的记录学员培训的考核情况。

员工培训出勤管理和员工培训记录资料的都是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保管记录,各个部门要做好与人力资源部想配合的准备。①请假制度:学员在培训期间不得随意的请假,如有公司的事情学员得填写请假条,并把请假条讲给人力资源处,如果不办理相应手续则按旷工处理,如果因为特殊情况无法办理请假者需向部门申请,并补办。学员进行培训期间,如果学员迟到早退达到三次就按照旷工半天计算,如果迟到早退达到三到六次者就安旷工一天计算,学员的全课程超过三分之一就得重新上。学员上课如果遇到公事或私事是需要办理请假手续,不请假者,按旷课计算。学员参加培训,必须在学员本人在培训签到表上亲笔签名否则按照旷课处理。严禁代签。②更改上课班次规定。在培训执行中,如果学员同时要参加两个课程的培训,学员应申请办理更改上课时间。如果出现上面的情况,学员要提前一个周末申请办理。更改完毕,学员与其他班的学员进行调整,双发达成共识上报部门领导同意最后在经过人力资源部。③统计培训记录。参与培训者必须亲自员工培训签到表上签到,表示已经参加课程。学习者严禁代签,如果被发现,严格要求代签者和代签人员双方都按旷课处理。培训学员的点名记录会登记在员工培训记录表上,为之后的考核做记录。并把这些信息记录保存在培训档案中。

(4)课程设计工作标准。①企业培训课程。经过培训管理者应得到以下成绩:能明确企业培训与企业发展目标及战略、人力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熟悉的认识培训的方法和模式,还有培训的文化、政策和流程。能掌握现代培训的技能和应用的方法并能引荐成功的培训案例。②企业培训课程效果。课程设计应使决策管理者经过受训后要达到以下的效果:能根据环境和行业的内外变化准确的拿捏培训计划决策。提高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和领导团队的的能力。通过培训技术管理人员要达到以下成绩:技术管理人员能通过技术预算来降低存货和货物的不合格率,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少工作时间的浪费,最后提高指导现场施工人员的熟练作业能力,能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设计,独立完成项目施工进度精度计划的编制,带领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施工提高管理人员在现场的控制能力。

财务人员进行培训需达到以下成绩:提高财务办公的效率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投资风险,健全严格的管理体制并要求严格执行。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需达到的成绩:对国家有关《劳动法规》有很清晰的了解,严格遵循国家有关劳动法规,使员工提高人类自愿管理的基本理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战略意识、招聘的技巧、培训组织设计的内容、管理制度设计方法等机体上的工作能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员工激励等方面的实战工作能力,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建设企业文化,加强能解决员工离职、劳动纠纷问题。企业文化与员工教育培训课程成绩:提高员工对企业的信心,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让员工实力的主人翁精神,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氛围,并提升企业整体社会工作形象,培养员工在做事方面积极的一面。

参考文献:

[1]维超.A公司员工培训的为题及对策[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

[2]徐芳.培训与开发及技术[M].北京:复旦大学,2009.

[3]谷泓.企业如何建立完善的培训系统[J].经济师,2010,(10).

[4]江茜.A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培训现代分析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2.

第11篇

一、培训对象:医院全体中层以上管理干部

二、培训内容

1.医院战略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竞争走势;国内外卫生和医疗改革前沿和热点问题;医院外部政策环境和医院内部组织结构与经营管理的战略性分析;卫生事业改革与医院发展战略定位;医院战略管理的艺术与实务等。使学员通过学习能够熟悉环境分析、规划过程、资源分配、组织结构、竞争对手分析以及定位等概念,对战略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了解中国医院所处的政策环境和外部竞争环境,应用战略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把握医院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关键点。

2.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院人力资源战略与竞争优势保持;医院人员招聘、人员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医院绩效考核与管理;医院薪酬设计与管理以及医院完善的激励机制的建立等。通过学习使学员认识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是提高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活力,认识到人力资源是医院最有价值的资产。

3.医院营销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服务营销的理论和观点演变;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医院营销战略规划与医院市场定位;医院市场营销策略;医疗服务产品设计与开发;医院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医患沟通技巧等。通过学习使学员熟悉基本营销理论,提高把握中国医疗市场的主观能动性,了解未来发展态势,具备进行营销规划和设计营销策略的能力。

4.医院财务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医院财务报表分析;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医院财务费用控制及其程序;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分析;医院财务分析及其前景预测;医院的收购与兼并;医疗行业的融资渠道;医院改制和医院资产评估等。通过学习使学员熟悉医院财务报表的内容,学会用财务数据来分析医院经营状况并指导决策。

5.医疗质量与医疗风险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医院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考核与评价;医疗费用控制评价;循证医学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医患沟通的风险防范和规避等。通过学习让学员熟悉和了解如何建立医院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医院医疗质量意识、进行医疗质量控制和费用控制,从而让学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树立全新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整体素质。

6.医院文化与医院形象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的文化的功能与作用;医院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医院文化和医院形象的管理;医院形象设计;医院品牌建设与管理;医院团队建设;学习型医院建设;医院变革和文化创新等。通过学习使学员认识到文化竞争是医院最高层次的竞争,培育医院文化将成为医院经营管理者的重任。

7.医院信息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经营能力分析与决策;医院信息系统的内容、作用与意义;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医院统计指标的分析与应用等。通过学习将使学员了解信息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战略地位,并对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实施提供实用工具。

8.医院后勤服务管理

内容主要包括后勤服务管理在医院运营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实施后勤服务管理;业务科室如何与后勤服务部门有效协调;后勤服务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等。通过学习将使学员认识到医院后勤服务在医疗服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学会一些具体的后勤管理方法。

9.医院管理创新

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管理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观念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等,将涉及到医院发展潜力、核心竞争力等概念。通过学习将提高医院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管理素质,强化预测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10.医院管理方法与艺术

内容主要包括中层管理干部角色定位与有效管理;科主任时间管理;科主任与院长、兄弟科室主任以及下属的沟通艺术;科主任的激励艺术等。通过学习将使科主任找准角色定位,利用科学加艺术的方法对科室实施高效管理。

三、培训课程

1.邀请专家来院讲座

(1)内容:《加强科室建设,打造优秀团队增强核心竞争力》

主讲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教授

(2)内容:《医院优质服务体系建设》

主讲人:新加坡服务培训咨询专家、

(3)内容:《如何当好科室主任》

主讲人:卫生部顾问、北京教授

第12篇

管理思想培训心得体会【一】

为了不断地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局人力资源部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主要学习了作为一个管理者如何管理和搞高自己的情商,也就是所说的eq。所谓情商管理实际上就是情感情绪管理。就是激发人的积极心理体验,控制人的不良情绪,以积极心态面对现实,从而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幸福指数、提升工作效率。情商是与智商相关的一个概念。智商决定一个人的聪明程度,情商决定一个人的处事能力。智商是先天决定为主、后天努力为辅,情商虽然也受先天制约,但后天可改变的空间很大。

在当今的社会,要做一个现代人,要做一个成功人士必须是:iq+eq+财商=100%成功,其中eq占了80%,可见情商的重要。什么是情商?情商就是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自理情绪与情感的能力。所以要提升自己的情商,首先要了解自己,并且在了解自己的同时还要理解别人,才能建立人脉,有一句话叫做:了解别人是聪明,了解自己是智慧。 有人专门做了调查分析,一个人成功20%靠智商,80%靠情商,也就是说,高情商的人有80%的把握成功。低eq的人主要表现有:第一,不要适应环境。第二,不能委曲求全,第二,顾全大局。而eq高手的技能是:能够尊重人理解人,能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能够有效地影响周围的人,能够客观理性地对待问题

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压力普遍增加,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通过培训,感觉到如何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既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又能了解他人的情绪,不断改善日益紧张的同事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作为一个管理者,如何管理或提高自己的情感情绪,也就是情商(eq),我有几点的体会:

1、 学会制怒、尊重他人

老话说怒伤肝、气伤脾,发怒不仅伤别人,也很伤自己。所以情绪控制的第一步就是制怒。制怒的作用意义谁都懂,就是做得不好。如果我们学会尊重别人,制怒就容易做到。我们对自己尊重的人是很少发怒的。作为一个管理者,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以理服人。

2、管理者要懂得情感情绪发生发展的规律

管理就是沟通和服务,这样的观点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沟通的重点就是把握员工心理、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因此管理人员懂得情感情绪发生发展的规律,无疑会给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便利,说如虎添翼也不过分。

情感是一种稳定的心理体验。情绪则是变动不定的心理感受。我们平时所说的爱恨情仇基本上属于情感范畴,喜怒哀乐则属于情绪范畴。一个相对稳定,一个如急风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过二者可以互相转换。经常令人产生愉悦情绪的人和物,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稳定的情感爱。经常产生令人生气的人和物,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恨。管理人员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员工来到企业总是产生愉悦的心情,尽量避免产生讨厌的心情,久而久之,企业的凝聚力就产生了。令人愉悦的事情,大家都愿意做,甚至会抢着做;令人讨厌的事情,谁都不愿意做。管理人员要做的就是让下属员工尽量对其工作和工作环境产生愉悦体验,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情感。

管理人员如果不能做到让员工开心,但至少要做到不惹员工生气。

3、管理者要懂得情绪控制方法

好情绪如春风,温暖人心;坏情绪如瘟疫,腐蚀心灵。情绪不好的人不仅对周围环境不满意,对自己也不满意。管理人员要做的就是激发员工好的心理体验,控制或疏导员工不良情绪。

我的管理理念中有一条“把微笑送给别人,把欢乐留给自己”。就是十年前针对少数干部整天绷着脸,让同事让众人心情压抑而提出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一位位居高层的财务总监。她可是美人来的,虽然年过半百,仍然风韵犹存。美中不足的就是漂亮的脸上很少对同事露出笑容(对领导例外),不仅如此,她要看不惯谁,她就指使手下去骂人。凡是有报销的人员没有不被她骂的。三年前,当我重回这家企业与人叙旧时,发现“美人”早被人用刀赶跑了,而这条口号在很多场合都被保留着。从这条口号的保留,使我感到员工对心灵上的需求和人格尊重是多少重视啊!管理人员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去伤害员工的感情!

4、与消极情绪斗争、把快乐定义为生活目标

大多数人感到负面情绪如影随形,积极情绪瞬间即逝。为什么反差如此之大呢?关键还是我们的世界观出了问题。一是我们从小所爱的教育,要求人们深藏不露、故作深沉,喜不形于色,否则就是浅薄、不成熟;二是职业政治,假话大话盛行,虚伪大行其道。过去讲“出门观天色,进门观脸色”,现在只剩下看领导眼色;三是人们设置了错误的人生目标,把名利当作了生活本身。要知道,说假话讲谎言,内心是极度恐惧的。为什么有人发明了测试仪呢?就是因为讲假话,人的生理现象也会发生极不正常的变化。不过可悲的是,听说测试仪在中国不是很灵,因为有的中国人讲假话已经成为习惯,这部分人只有在讲真话时心理才不正常。不要以为我讲笑话,他说真话心理害怕!害怕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

所以改变不良情绪,还得从改变世界观开始。我建议大家把快乐定义为生活的目标。我主张快乐工作、享受生活。再加上持续不断地与不良情绪作斗争,久而久之,你就会成为快乐俱乐部的一员。

要让员工心情舒畅,快乐工作,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管理人员首先要学会控制情绪。如果一个企业就是一家快乐俱乐部,那情景该有多么美妙管理。

管理思想培训心得体会【二】

作为一名刚刚上任不久的中层领导干部,在管理工作上,不仅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的摸索,总结,创新,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走出一条切合实际的、有效的管理路线,通过公司开展的两个星期的集中培训学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提高。

一、提高执行力方面

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个人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要素——个人能力和工作态度,能力是基础,态度是关键。一方面是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来增强自身素质,而更重要的是要端正工作态度。那么,如何树立积极正确的工作态度?我认为,关键是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要着眼于“严”,积极进取,增强责任意识。责任心和进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责任心强弱,决定执行力度的大小;进取心强弱,决定执行效果的好坏。

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认认真真、尽心尽力、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决不消极应付、敷衍塞责、推卸责任。养成认真负责、追求卓越的良好习惯。

二要着眼于“实”,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虽然每个人岗位可能平凡,分工各有不同,但只要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就能干出一番事业。好高骛远、作风漂浮,结果终究是一事无成。

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坚决克服夸夸其谈、评头论足的毛病。真正静下心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良好习惯。

三要着眼于“快”,只争朝夕,提高办事效率。“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弘扬“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坚决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

每项工作都要立足一个“早”字,落实一个“快”字,抓紧时机、加快节奏、提高效率。做任何事都要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时刻把握工作进度,做到争分夺秒,赶前不赶后,养成雷厉风行、干净利落的良好习惯。

二、 要有创新精神

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只有改革,才有活力;只有创新,才有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变化日趋迅猛的今天,创新和应变能力已成为推进发展的核心要素。

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具备较强的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坚决克服无所用心、生搬硬套的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执行指令。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 做好职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及思想教育工作

作为一名中层领导,我们要想办法提高员工的业务技术,帮助员工解决问题。

我们还有承担培训员工的责任,要向汽车教练那样,第一次上路时给予鼓励。当在纠正错误时,进行训练工作,帮助有潜能的员工充分体现自己的工作能力;当发生问题时、工作受到影响时,给予员工好的建议、支持和鼓励、进行双向讨论、甚至于把员工的工作上严重的失误公布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纠正错误,也能起到培训其他员工的作用;我们应培养员工的自主能力,才能让员工独立作业。

我们应时刻关心员工的工作情绪,当一个员工的情绪不好、信心不足和内心不安时会直接决定他的工作效率,易影响他人工作和安全。我们应及时与下属沟通,打开下属的心结,调动下属积极的心态。用我们的激情和热情来唤起下属的信心。

作为中层主管,我们应对下属的行为负责。下属的行为是否推动公司的发展,是否推动了部门的发展,是我们应该负责的问题,因此,应对下属进行合理的监控和纠正。公司有行为守则、流程和标准,我们要进行“细节管理”,做到时刻“纠偏”,对下属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才能让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我们必须根据部门的目标,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主动寻求与下属和其他部门的配合支持,来保障部门目标的实现。还有责任提出部门的发展方向和项目发展建议,只有我们做到了主动、积极、向上,我们的企业才会蓬勃发展。

在这世上没有一个完美的个人,但能有一个完美的团队。每个人都不同,我们要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建立一个优秀的团队。姜厂长曾组织我们观看执行力的讲座VCD,里面也提到团队的“狼性管理”即生存第一,永远的危机与斗争意识;规则第一,永远的服从与执行意识;团队第一,永远的合作与大局意识;忠诚第一,永远的牺牲与感恩意识。我们也要学习这种精神,这样我们的部门之间、同事之间在困难面前,就不会相互推卸责任。

我们不同于一般员工,我们的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般员工的职业行为,甚至关系到企业发展的程度。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遵规守纪、关注细节、讲究原则、以身作则,说到做到、自动自发,全力以赴,具有务实并且积极的态度。

做好表率,作为管理者,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他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很多人会认为是企业战略不正确、制度不健全、流程设计不科学的原因。其实我们关键的问题出在我们能不能做到上行下效,高效执行。因此,我们必须以身作则,说到做到,只有这样才能上行下效,我们的团队才是一支具有执行力的团队。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并会在整个团队当中制造消极悲观的气氛,带来我们不想见到的结果。

正人先正已,做事先做人,就如公司的准则: “要做产品,先做人品”。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通过表率的行为树立起在员工中的威望,就能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因此,我们应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和正确的责任观,建立与下属的正常的工作关系,在工作中给下属做好表率;以一种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

三、协调沟通,建设有战斗力的管理团队

一位富有发展潜质的中层管理者应表现出团队取向的工作风格,他们乐于协同作战,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他们是“领头雁”,是排球场上的“灵魂人物”;他们善于营造一种团队协作、平等沟通的文化氛围;他们坚信1+l不等于2,善于运用头脑风暴放大集体的智慧;他们以开放的心态欢迎批评、面对冲突,从来不放弃寻找最好的问题解决办法;他们彼此欣赏,鼓舞士气,关注团队成员的共同发展。

团队合作对中层管理者的最终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中层管理者首先应将自己定位为“服务人员”。在“团队创造企业价值”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更应该是一种“互相依赖的工作关系”:被管理者依赖管理者科学的领导和管理,创造个人绩效;管理者更依赖被管理者的竭诚工作,创造团队整体绩效。现代企业认可中层管理者的标准不再是您个人怎样而是你领导的团队怎样。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中层管理者就应该多为下属着想,多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即为下属多提供“服务”。因此,一个真正合格的中层管理者,首先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为下属提供服务的“服务人员”,而不是所谓的“领导”;其次是平衡公司和职工的期望。中层管理者是连接公司与职工的桥梁,需要平衡好公司和职工的期望。

如果成天发号施令,很少考虑职工的利益和感受,像老板派出的“监工”,或者只考虑自己和职工的利益得失,却全然不顾及公司的利益,这两种倾向都是非常不可取的。一个合格的中层管理者,应该对公司和职工“双向”负责。通过带领团队为公司创造绩效,在创造绩效的同时合理地为职工谋福利,这样的中层管理者,才能既得到公司的认可又得到下属的拥护。偏离任何一方的管理者都不是合格的中层管理者,也都很难成为长期的中层管理者,更难创造“一年好似一年”的绩效;

第三是采用“和缓”的交流方式。安排和检查下属的工作是中层管理者的职能之一,但我们需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我们知道,人都有一种被尊重的需要,作为下属,他们更有这种需要。有些管理者,习惯于采用命令的方式安排下属的工作,习惯于采用斥责的方式批评下属的工作,这都是非常有害的。作为中层管理者,工作中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尽量“淡化”上下级差别,采用“建议”或“商量”的口吻来安排工作一定会比“命令”更有效;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来指出下属的过失或不足一定会比“斥责”更管用。中层管理者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威信”会不会因为自己这种“和缓”的交流方式而变得“荡然无存”,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恰恰相反,你的下属只会越来越尊敬你。

第四是少考虑自己多考虑别人。作为中层管理者,需要有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要多替公司、兄弟团队和下属着想,少为一己之私利着想。当部门、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有冲突时,我们需要优先考虑公司的利益;当同级部门有困难时,我们需要主动地予以支持;当个人利益与下属利益有冲突时,我们需要优先考虑下属的利益。如果第一位考虑的就是自己的个人得失,这样的管理者不是称职的中层管理者,也不是“明智”的中层管理者。其实,作为中层管理者,我们除了“经济收入”外,还有居于综合能力的培养机会、人脉关系的建立机会,这是一般员工所没有的,而这些往往是我们获得更高“经济收入”的基础和保障。因此从这方面来讲,我们也有很大的“额外”收益。诚然,我们管理者也需要生存和生活,也希望获得与自己能力和奉献相匹配的个人收益,但这些不是通过你多为自己着想、多为自己争取获得的,是通过你的努力和奉献,被领导认可后获得的。

第五是正确对待领导、下属和自己。作为企业中层管理者,上有领导下有员工,我们需要正确地对待领导、下属和自己。我们需要“敬以向上”、“宽以对下”、“严以律己”。“敬以向上”是尊敬自己的领导,但不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宽以对下”是对自己的下属宽容,但不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严以律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但不是只讲奉献不要回报。“付出是快乐的,中层管理者需要多付出,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就会越多。“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我们都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内涵。用真情感动下属,用改变影响下属,用状态燃烧下属,用实力征服下属,用行动带动下属,用坚持赢得下属,这样,在任何环境中我们都会是一个优秀的中层管理者,所带领的团队也是一个优秀的团队、一个有战斗的团队。

管理思想培训心得体会【三】

4月1日公司组织了一次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使我不仅从理论上更深层次的学习了什么是管理,同时在思想上也受到了启发,从中更认识到作为管理人员,怎样站好自己的岗位,怎样协调好、培训好员工,让每个人都认清工作目标,知道该做什么,让每个人都高效地工作,让每个人都相互协作;让大家都有继续获得培养成长的机会,让大家都有为达成目标与实现自我的动力。作为主管能积极向上的带领团队一起朝着公司制定的目标努力奋斗,把各项工作做到最好是我们的职责。

管理人员要善于培养他人,包括自己,在培养下属的同时也是在培养自己,管理人员要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不要整天做跟保姆一样的工作。

伟策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韦老师讲到了在管理工作中,事前控制的重要性,以“扁鹊论医术”来举例: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