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员工福利管理

员工福利管理

时间:2023-05-30 09:12: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员工福利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员工福利管理

第1篇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110023)

[摘要]福利本质是一种补充性的报酬,是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激发工作积极性等为目的而支付的辅货币、实物或服务等分配方式。福利不仅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保障,也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志。电力企业福利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粗放式管理方式,但是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推进,以及从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员工激励来看,加强福利管理势在必行。本文探讨了电力企业加强福利管理的意义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

关键词 ]福利;福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福利来源于英语Welfare一词,是Well和fare意义的综合,本意是幸福、美满。根据美国学者赫茨伯格(Frederick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企业缺乏保健因素,会引起员工的不满,但保健因素并不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因素能增强员工工作满意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福利激励是薪酬激励的一项重要激励手段,它体现出企业对员工的了解与重视程度。它是企业对员工素质与企业未来的一个把握的体现,它直接影响到员工对企业的信赖与忠诚。企业人才的去与留都与企业实行的福利管理政策有着紧密联系。有效可行的福利管理政策能够帮助企业挽留高素质人才,促进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能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加强福利管理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电力企业加强福利管理的意义

1.1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规定的必然要求

2011年国资委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央企业规范职工福利项目管理,不得在福利费及其他成本费用中列支任何工资性项目。为贯彻落实国资委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收入分配管理,适应从“单一工资管理”向“全面薪酬管理”转变,因此根据新时期形势需求,电力企业应当加强福利管理,依法维护企业和员工利益。

1.2是深化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的内在要求

电力企业发展进入以集团化为重要特征、以集约化管理为重要举措的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根据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创新管理理念和方式,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福利体系,实现对公司全体员工的保障、激励、导向和增值作用。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对福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规范福利项目,明确列支渠道,建立统一的福利制度,逐步完善福利计划管控模式。

1.3是推进人本管理的客观需要

福利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薪酬激励的一种辅助手段,它体现出企业对员工的了解与重视程度。它直接影响到员工对企业的信赖感与忠诚度。员工对福利满意度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有效可行的福利管理体系能够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促进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能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是推进企业人本管理的客观需要。

因此,电力企业加强福利管理,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规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内在要求,是切实维护职工福利待遇、推动公司健康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依法从严治企、维护职工正常收入分配秩序的重点措施。

2当前电力企业福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福利管理体系滞后

企业是随着时展而不断变化的,这也就要求企业的福利政策能够随着企业的改革而有所创新,但现实情况却是电力企业的福利制度僵化,福利管理体系在近年没有太大变动,目前的福利项目虽然能保证员工的基本福利,却无法起到对员工很好的激励作用。伴随着我国的发展,我国劳动力构成有了很大变革,而且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收入层次的员工对福利体系的期望也各不相同,一成不变的福利体系就与员工的需求脱节,没有与员工需求相结合的福利体系也很难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

2.2福利制度缺乏激励性

福利管理依然采用平均分配的原则,目前的福利管理体系对各类员工没有很好的区别对待,实际操作过程中不灵活,致使各企业福利政策都形同虚设,作用不大。表面上,员工享受了福利待遇,实际上,由于企业同一政策,只是员工对企业福利的期望值不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就难以调动。

2.3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基础管理工作是开展各项业务的工作,由于历史形成的管理习惯,电力企业福利管理长期处于粗放式状态,福利基础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基础管理数据不健全,信息不准确,导致福利管理过程中存在不符合依法治企要求的风险。

2.4没有福利管理反馈体系

目前电力企业实行的福利体系中,没有建立一套很好的福利反馈机制。这就导致企业对于所实行的福利体系的效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把握,不清楚员工是否享受到了福利,员工是否愿意享受该福利,员工是否对其他福利项目更感兴趣等一系列问题。

3加强福利管理的改进措施

3.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应当把加强福利管理工作当作是公司长期的重点工作,公司上下要深刻认识加强福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对公司决策部署的认知力和执行力,将福利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与公司企业文化相结合,妥善处理好企业加强福利管理与维护广大职工福利待遇的关系,自觉增强做好福利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福利管理工作水平。

3.2构建福利管理体系

福利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员工切身利益的维护和公司健康长远的发展。因此应当构建科学合理、和谐有序、依法合规、完善统一的福利管理体系,实现对公司全体员工的保障、激励、导向和增值作用。

3.3探索多层次员工福利保障体系

进一步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多层次员工福利保障体系,完善对职工的激励机制。建立福利层次模型,让员工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根据模型,自由选择自己所期盼的福利项目,最大化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使福利管理与人本管理有机地结合,关注员工的需求。

3.4搭建员工福利实施反馈平台

目前福利管理中缺乏员工的参与,导致部分政策在推行时受阻,企业可以搭建员工福利实施反馈平台,用于监测企业福利政策实施情况,确保员工切实享受到企业福利所带来的益处。员工福利实施反馈平台提供了一个可供员工与企业相互交流的平台,改善员工与企业之间的不对等关系,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达到对员工的最大化激励。

3.5加强福利宣传沟通

在电力企业中,企业员工非常关心在企业中享有的福利待遇,但很多员工并不能真正理解福利待遇,然而不同的企业的福利待遇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在电力企业中应该开展福利宣传教育上作,经常向企业的员工公布一些有关福利的相关信息,通过宣传让员工知道福利的种类,以及福利的标准,同时努力营造出积极向上的企业员工福利的文化氛围。

3.6加强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推进福利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减少日常管理的工作量,提升基础管理水平,增强规范管理的科学性,实现福利的全过程管控。

4结 论

根据西方经济学“成本-效用”理论,福利管理的最佳状态是实现企业福利成本最低,员工效用最大化,加强福利管理是电力企业长期的工作,应当将福利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与公司企业文化相结合,妥善处理好加强福利管理与维护广大员工福利待遇的关系,自觉增强做好福利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福利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唐晓蓉.当前电力企业员工福利管理问题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4(10).

[2]王阳明,王玉婷.当前电力企业员工福利管理问题研究[J].科级创业家,2013(10).

第2篇

[关键词] 员工福利 薪酬管理 趋势

一、引言

员工福利作为企业提升员工满意度、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一种重要机制,既符合企业的利益,也满足员工的需求,同时亦可满足政府及社会对企业的期待。但是我们看到当下员工福利的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很多组织对其认识还不清晰。本文将通过描述员工福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员工福利计划制定的诸多因素,来对当下员工福利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企业在制定员工福利计划时,提供指引。

二、员工福利的发展中的问题

不同组织、学者,由于对福利的着眼点不同,因而在员工福利的内涵界定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西方学者中,加里德斯勒认为,员工福利包括健康和人寿保险、休假和保育设施,具体可以归纳为四类,一是补充性工资;二是保险福利;三是退休福利;四是员工服务福利。乔治T米尔科维奇在《薪酬管理》一书中界定员工福利为“总报酬的一部分,他不是按工作时间给付的,是支付给全体或一部分员工的报酬(如,寿险、养老金、工伤补偿、休假)”。

在我国,员工福利又被称为职工福利或机构福利,对其内涵的界定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广泛意义上的“福利”,它包括所有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公益性事业和所采取的措施均可称为福利。二是从雇员福利的角度,这其中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福利包含三个层次,政府提供的福利、企业的集体福利以及企业为雇员个人及其家庭所提供的个体福利;狭义的福利,又被称为职业福利,它是企业为满足劳动者的生活需要,在其工资收入以外,向员工本人及其家庭提供的货币、实物及一些服务形式。

总的来说:员工福利是企业基于雇佣关系,依据国家的强制性法令及相关规定,以企业自身的支付能力为依托,向员工所提供的、用以改善其本人和家庭生活质量的各种以非货币工资和延期支付形式为主的补充性报酬与服务。

1.企业和员工对福利缺乏清晰认识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在制定福利方案时,会产生三个主要的管理问题:(1)谁应该受保障或享受福利?(2)在一系列的福利项目中,员工可以有多少种选择?(3)福利的资金怎样筹集?这些问题常常使企业产生困惑。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实际上只是被动的制定福利方案,而对于这些福利方案存在的合理性、有效性,则往往认识不足。

从员工的角度来说,往往只知道提福利要求,但是并不清楚到底企业是否应当满足、能够满足自己这方面的要求。而且由于福利条款及其操作的复杂性,许多员工都只是到了生病、残疾、被解雇或者退休的时候,才真正开始对福利计划本身的规定感兴趣。大多数员工对企业所提供的福利的种类、期限以及使用范围都是模棱两可、一知半解的。此外,企业为员工提供福利到底要支付多大的成本,或者资产所享受的企业福利的价值到底有多大,绝大多数员工更是根本不清楚,或是不关心。

2.福利成本居高不下

福利的成本问题几乎是每一家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在美国,福利开支相当于员工直接薪酬的30%~40%。因此,福利开支对企业的人工成本影响非常大,许多企业都在千方百计的压缩福利成本和预算。许多企业都在用招聘临时工或者兼职员工的做法来减少福利的成本压力。在我国由于社会保障法制尚不健全,多企业采取虚报、瞒报工资的方法来减少自己所应缴纳的社会保障费,另一些企业则根本不缴纳社会保障费。但无论如何,福利成本对企业来说,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确实是一个很大经济压力。

3.福利的回报率低

前程无忧网200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的55%的HR认为自己所在企业的福利体系还是具有很强的效果,员工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从员工角度看,又超过一半(54%)的参与调查员工认为公司的福利体系对自己不并合适,没有体现自己的需要。只有15%的被调查认可公司现有的福利体系。 转贴于

许多企业感到自己在福利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代价,但是事实上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4.福利制度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

传统的福利制度大多是针对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家庭模式,而当前的社会发展已经导致这两者的变化。由于传统的福利制度相对固定和死板,对有些员工会出现福利项目重复的问题,而对另一些人则存在不足的问题,并且很难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福利需求。

此外员工福利管理中还存在着激励不足、员工福利计划制定与公司战略的结合度不高、没有注重员工福利竞争性的开发等问题。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提取,指明了未来改进的方向,同时也为其发展趋势的预测提供了一个基础。此外,为了更准确的对未来进行把握,有必要弄清楚影响员工福利计划制定的各个因素。

三、影响员工福利计划制定的因素

1.企业外部因素

首先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员工福利包括法定福利和企业福利因两个部分。而法定福利具有强制性,任何企业都必须遵守;其次是社会的物价水平,福利应该随着物价水平的波动,进行相应的浮动;再次是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劳动力价值的衡量;最后是竞争对手的福利状况,为了保证外部的公平性,企业也要根据外部对手的福利状况相应地对自己的福利计划做出调整。

2.企业内部因素

从企业内部来看,影响员工福利计划制定的因素主要有:首先是企业的发展阶段,一般来说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经营的重点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是不同的,因而包括福利在内的薪酬管理也是不同的;其次是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福利的成本问题,因此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制约着福利水平的确定,它是福利计划各项决策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员工个人的因素,这包括员工的福利需求、员工绩效以及工作年限等等。员工的需求会影响到福利内容的确定;员工绩效主要影响的是福利提供对象的确定;而工作年限往往影响员工个人的福利水平的确定。一般来说,工作年限越长的员工,企业提供的福利水平往往也越高。

3.员工福利的发展趋势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笔者结合了当下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员工福利未来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员工福利计划的设计极其重要,而且它应该和企业的目标相联系,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计划的设计问题也将在企业日程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同时负责员工福利的主管人员承担更重的责任。同时,技术的进步和业务外包业将使第三方管理越来越常见。由于专业化分工的原因,还会出现以设计员工福利计划、监督计划运营为职业的新兴专业人员。具体表现就是,福利由企业的“自给自足”向“商业团购”转变,福利的管理由“自我管理”转向“福利外包”。

(2)员工福利计划筹资效率将越来越重要。其管理成本和价值观现在已经成为员工福利计划管理的核心,将来更会如此。未来影响员工福利计划的因素很可能来自于法律环境的变化,如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立法的加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3)未来设计员工福利制度时,将会更加注意个计划之间的协调,使之更加人性化,以满足每个员工的不同需要,并以此来提高员工福利设计的效率。随着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各种富有弹性的员工补偿和福利计划将更加流行。但是,这种弹性制度是否能更好的提供经济保障,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4)作为企业,将越来越重视员工福利的激励作用。在保证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保障员工良好的生活的同时,员工福利与实际工作绩效之间的衔接越来越明显。如何发挥员工福利在提升员工绩效以及留住优秀员工方面的作用,将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现实中的表现就是,许多企业的员工福利由“职务福利”关注“激励最大化”,由简单地“提供保障”向发挥其“助推能力”的转变。

(5)除了上述变化以外,人们将依然承认雇主提供的福利(而非购买保险公司的产品)有其优点。由雇主提供的员工福利,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其天然的团体结构(该雇主的员工)和便捷的信息交流。而且,此类员工福利也更加有弹性,它可以很灵活的适应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员工福利计划在将来将更加普遍,以便不断适应税务政策、非税务法规的变化,适应员工、雇主和政府的要求。通过第三方,运用互联网使得员工福利可以全天候进行。当然,对于第三方是否可以“参与”到计划中,或将其视同为雇主,雇主或工会有权做出选择。

总之,今后在提供员工福利时,公共部门和企业、保险公司等会并肩作战,更好的合作、协调,同时减少福利的双重支付。同时企业会更加关注内外部环境,结合其战略目标来设计自己的福利体系。

参考文献:

[1] [美]加里德斯勒.(1999),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92页

[2][美]乔治T米尔科维奇.(2002),薪酬管理(第六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66,370

第3篇

关键词:员工福利;福利沟通;有效性

(一)导论

1、研究背景

现代社会发展中,企业已普遍采用企业福利形式为员工提供保障,并为企业自身打造良好的雇主品牌。员工福利对企业和员工来说都有利,对企业来说,深得人心的福利对稳定员工工作情绪、减少员工流动率等有独特的作用。另一方面,员工也可以从福利中获得税收优惠、集体购买优惠及平等和归属的需要。

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在福利管理方面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首先,企业和员工在对福利的认识上存在一些混乱。企业对应给予何种福利,员工对应享受何种福利,双方认识都很模糊。其次,福利成本和效用匹配不当。一方面,员工对企业所提供的福利越来越不满足。另一方面,企业的福利负担越来越严重,管理方面的麻烦也越来越多却没有明确的收益。最后,传统的福利制度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不能适应员工的差异需求。

员工福利本源于给员工的一种礼物,但现在则被看做所有员工拥有的一种权利,且已成为劳工法律诉讼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针对这种企业福利投入与员工满意度间的不一致,本文力求从福利沟通的角度来改善这一窘境。

2、研究意义

本研究从员工福利沟通的角度来诊断员工福利投入与产出中的不一致性,具有理论启迪和实践指导的双重意义。

一方面,目前学术领域在员工福利的研究方面着重于员工福利面临的问题、福利计划的形式等角度,而对福利沟通的重视度还不够。因此,本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界对福利沟通的重要性的关注。

另一方面,本研究选取福利沟通角度来系统论述,对解决企业实际面临的在员工福利管理中高投入与低满意度产出严重不一致的难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对企业改善其福利计划管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二)文献综述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我总结了员工福利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与成果如下:

1.员工福利的定义

西方国家对员工福利的研究比较早。主要从福利计划的角度来定义,例如美国商会认为员工福利计划是相对于直接津贴以外的任何形态的津贴。在我国,比较权威的定义有刘忻在《福利是否需要全部货币化》所述,员工福利是在相对稳定的货币工资以外,企业为改善企业员工及其家庭生活水平、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激发工作积极性等为目的而支付的辅货币、实物或服务等分配形式。

2.员工福利的功能和管理原则

一般学者在员工福利的功能上达成共识,认为企业员工福利能够吸引、保留和激励核心员工,有助于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满意度进而提高工作绩效。员工福利的基本管理原则有需要原则、生活原则、经济原则、配合原则、效益原则、公平原则、参与原则和守法的原则(李志军,2006)。

3.弹利计划

弹利计划能够很好地解决员工福利中的成本压力和制度僵化的缺陷,因此被广泛地研究。国外的弹利研究主要集中在弹利体系的介绍、优缺点分析、影响因素、对员工满意度的研究、趋势研究等方面。国内关于弹利的研究限于编译介绍国外的弹利和对其在国内的实用性的研究。

经过广大学者的努力,员工福利在定义、内容、形式和管理原则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但是国内外关于福利沟通的研究还极少,稀存的有刘秋月、揭筱纹(2007)的《福利沟通:连通员工心灵的桥梁》,国内外急需更多更系统的研究福利沟通的文献。

(三)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对员工福利和福利沟通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搜集、整理,通过分析企业在员工福利方面所面临的成本投入与员工满意度产出不一致的困境,引出福利沟通的必要性。进而重点论述福利沟通对保证企业福利计划的有效性的重要作用,最后系统性地介绍福利沟通的方式,以期对现实中的企业有所帮助。

(四)支撑理论

1.期望理论

弗罗姆的期望理论注重以下三种关系:努力与绩效,个人认为通过努力会带来一定绩效的可能:绩效与奖励,个人相信一定水平的绩效会带来所希望奖励结果的程度:奖励与个人目标,组织奖励对个人的吸引力。在员工福利计划中,企业让员工了解到了自己可以享受某种福利,并知道怎样做才可以享受到福利,而且这种福利就是自己想要的,员工福利才能达到提高组织绩效的最终目标。

2.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需要,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而只有满足个人所看重的需求才是有意义的,因此福利沟通在福利计划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3.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员工工作情绪的因素有两种: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当激励因素得以改善时,员工得到激励,工作效率提高:而改善保健因素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和对抗情绪,不能使其变得满意。因此在福利计划实施中应该注重福利沟通,让员工了解福利提供的内容和方式,使福利发挥激励因素的作用,防止其变成单纯的保健因素从而沦为员工心中的应得报酬。

4.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认为员工不仅关注自己得到的报酬,还会拿自己的所得和付出同他人比较。良好的福利沟通能够使福利的内部一致性为广大职工所知,塑造公平的企业文化。

(五)核心内容

1.福利沟通的必要性

员工福利要对员工的行为和绩效产生影响,就必须使员工认识到福利是全面报酬的一部分,让员工认识到福利的价值。但是很多企业的经验显示,即使企业为员工提供福利做出了很多努力,员工仍没有意识到组织到底提供了什么福利,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组织为此付出了多么高的成本。我国目前的福利管理面临着困境,而困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福利背后缺乏有效的福利沟通。

第一,企业和员工在对福利的认识上存在混乱。一方面企业不清楚什么样的福利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只是被动地制定福利方案,而对这些方案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实施效果却不是很清楚。另一方面,员工对企业所提供的福利的种类、期限和适用范围是模棱两可的,且他们根本不知道企业为此付出的成本是多少。根据期望理论,员工对自己是否该努力以及如何努力不清楚的话,绩效是难以提高的。因此,企业和员工之间缺乏有效的福利沟通导致企业苦恼,员工迷茫。

第二,福利的低回报性。许多企业感到自己在福利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和精力,但是却没有看到预想的结果,高福利并没有为企业带来高绩效和高忠诚度。因此员工福利在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下变成了单纯的保健因素,怎么都不够让员工满意。

第三,福利缺乏灵活性与针对性。僵化的福利体制是缺乏有效的福利沟通的后果。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只有满足员工所看重的福利才是有意义的,而没有沟通的福利计划带来的只是成本的沉没和员工的不满意。

第四,福利成本居高不下。随着消费水平、医疗保健等费用的日益增高,现代企业的福利成本越来越高。受成本限制,企业不可能靠增加福利来提升其福利的竞争性,博得员工的持续满意度。在福利预算的限制下,企业唯有不断提高福利沟通的有效性,让员工充分体会福利的价值。

员工福利的优厚性取决于员工对福利价值的认可程度,而有效的福利沟通是提升员工认可度的关键。我国企业现在面临的投入与员工满意度不一致的困境,把福利沟通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2.福利沟通的重要作用

如上海贝尔公司总裁谢贝尔所说,深得人心的福利比高薪更能有效地激励员工。而有效的福利沟通是深得人心的福利的实施的重要保证。福利沟通在企业福利计划中的作用如下:

(1)减少福利设计时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福利的性价比

福利沟通贯穿于福利计划的始终。在福利计划制定的初期,企业就让员工参与进来。员工可向企业表明自己的偏好。企业可向员工提供自己能提供的福利的咨询。通过双方信息的交流,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用最小成本为员工提供其最需要的福利。

(2)提升员工对企业福利的认可度,最大化企业福利的价值

芝加哥Aon咨询公司曾就员工对公司福利认可度做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有效的福利沟通比优厚的福利本身更为重要:其中,良好的福利沟通与员工认可度的联系系数为0.38,健康计划为0.22,员工养老金为0.26。由此可知,福利沟通对提升员工对福利的认可度作用不菲。企业通过福利沟通告诉员工他们享受到了哪些福利及所享受的福利的市场价值有多高。当员工真正认知了企业提供的福利,会加强对企业的长期归属感,使福利价值最大化,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3)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实现企业福利的最终目的

福利沟通可以向员工提供明确的福利信息,使得员工清楚地知道福利的类型、内容、对象及要求等。根据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员工会很关注企业的福利方案,在了解到企业提供的福利对自己有吸引力,而自己又可以通过努力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在达到标准后就会获得想要的激励时,便会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而这正是员工福利设计的最终目的。

(4)有助于传递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使企业福利计划顺利实施

福利沟通在提供给员工福利的详尽信息的同时,还传递给员工企业关心员工、重视沟通、管理透明化的价值观,营造一种和谐的大家庭氛围,增强员工对企业的情感性归属感,也有利于对外宣传企业的福利观,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

(5)保障企业福利提高员工的满意度,降低离职率的作用

著名咨询公司Watson?Wyatt曾关于健康福利的一项调查表明:仅提供优厚福利而缺乏有效沟通的企业,其优秀员工的流失率为17%:而相对福利支出较低但采取了有效沟通的企业,其优秀员工的流失率为12%;既提供优厚的福利又采取了有效沟通的企业,其优秀员工的流失率为8%。仅仅靠福利本身的优厚是无法留住优秀员工的。

3.福利沟通的方式

福利沟通的最终目是向员工充分展示企业福利的价值,增加员工对福利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这要求福利沟通为员工导向型,并且操作方式简单有效。

(1)编写福利手册,解释企业提供给员工的各项福利计划。

(2)定期向员工公布有关福利的消息。这些信息包括福利计划的实用范围和福利水平、福利价值及成本。

(3)建立网络化的福利管理系统,将一些福利政策制作成flash、PPT等多媒体形式,到公司内部网站上,还可以在网上建立福利分享平台,让员工感受到福利的无微不至。

(4)建立福利问题咨询办公室或咨询热线,帮助员工了解公司的福利政策和福利成本开支,并传递了企业关心员工的信号。

(5)设立福利分享茶话会、福利热线、福利意见箱等,提供员工反映意见的渠道。

(六)结论

企业福利是企业在获得税收优惠的同时吸引、保留和激励人才的法宝。而在具体的福利计划实施中,员工对优厚的福利满意度却不高,这种投入与产出的不一致性在于优厚的福利背后缺乏有效的福利沟通。

第4篇

一、加入员工福利计划是团体保险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和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员工福利计划成为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无疑将带来商业团体保险的再次繁荣。随着我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团体员工福利的需求日趋成熟,社会保障制度在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方面政策的支持日益明朗,以员工福利计划为主要经营方向的团体保险,将成为保险业新的业务增长点。目前,我国企业年金规模接近500亿元,加上以年金名义销售的保险产品有430亿元,企业年金成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支柱之一。我国企业年金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每年1000亿元左右。世界银行更为乐观地认为,到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总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在发达国家,企业为员工提供诸如退休金计划、团体人寿保险、医疗费用保险已经非常普及。团体保险几乎等同于员工福利计划,商业保险公司则是员工福利计划的主要提供者。

(一)保险业要发展员工福利计划。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员工福利计划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非工资收入福利的“一揽子”计划。它一般包括:(1)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2)企业出资的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人寿保险、意外及伤残保险等商业保险计划;(3)股权、期权计划;(4)住房、交通、教育培训、带薪休假等其他福利计划。保险业所要发展的员工福利计划,是指上述计划的第二类,就是寿险公司以团体保险的形式,为企业员工提供的养老、健康、伤残、死亡等风险保障计划。

(二)保险业发展员工福利计划的重要性。发展员工福利计划是保险业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可以减轻政府提供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等方面的压力,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个人三方的作用,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实现员工福利成本收益的最大化。“在员工福利计划中每投入1美元就能促进公司经济效益增长6美元”的观念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对保险业自身来讲,发展员工福利计划是做大做强的需要,有利于促进保险公司转变观念,以健康的市场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帮助企业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满足企业建立发展员工福利计划的人身保险需求;有利于保险业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有利于保险业创建品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保险业发展员工福利计划面临大好机遇。首先,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将逐步向市场取向转化,基本保障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逐步降低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等将实行市场化、商业化运作,这些都为发展企业自主的员工福利计划带来难得的机遇。其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率先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及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员工福利计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积极寻求员工福利计划市场化的解决方案。截至2002年底,我国城镇就业人员为24780万人。如果每个人的团体寿险、健康险及以意外险的保费支出为400元,那么在不包括企业年金等养老金福利的情况下业务容量就达1000亿元左右,发展员工福利计划的市场潜在空间非常巨大。

二、保险业发展员工福利计划措施

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发展员工福利计划面临两大困难:一是需求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亟待解决;二是寿险业将面临外部的竞争压力。保险业要把优势变胜势,成为主流供应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发展团体年金保险,需要政府和保险公司的共同努力。

(一)国家应给予政策支持

1、国家应给予税收优惠。国际经验表明,团体保险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大多数国家都对团体保险尤其是团体养老金业务在缴费、投资和领取等环节给予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主要的优惠有两方面:一是企业或员工用于设立福利计划的缴资可以抵减当期的税额;二是福利计划的参与者及其受益人所获得的给付可以延期纳税或不需纳税。例如,日本政府就于1962年修改了部分法人税法及所得税法,完善了有关退休年金的优惠税制,并创立了税制合格退休年金制度。之后,企业或开始采用企业年金制度,或从原来的“退休一次金”制度逐渐演化为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制度真正得到普及。到1965年,日本政府修改了厚生年金保险法,制定出台了厚生年金基金制度。此时,便相继出现了两种企业年金制度,即税制合格退休年金制度和厚生年金基金制度。这两种制度虽然在法律依据、监管、税制和批准条件等方面均不同,但都取得了顺利的发展。

保险公司承担着一般商业机构无法承担的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提供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减轻社会基本保障的负担,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国家应给予企业和保险公司税收优惠政策。如,允许企业年金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成本列支,并适时扩大列支比例;对企业通过寿险公司购买一年期寿险、意外险、健康险支付的保费允许在成本中列支;允许企业员工福利计划的个人缴费部分在个人所得税前列支;保险公司经营一年期团体保险业务享受减免营业税政策。

2、健全制度,标本兼治。促进团体保险发展,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治标”就是要继续加大监管力度,打击违规行为,杜绝不正当竞争,维护团体保险市场正常经营秩序。在市场行为监管方面,应注意:首先,严厉打击团体年金保险经营中的长险短做,为投保单位化公为私提供便利等违规行为;其次,严禁销售高预定利率保单;再次,要打击不计成本、随意改变承保责任等恶性竞争行为。“治本”就是要完善各项监管制度,稳步推进条款费率改革。加强对团体保险经营风险的分析工作,逐步建立完善团体保险精算制度,提高团体保险从业人员准入门槛。比如,对销售人员要按销售保障产品、企业年金或综合员工福利计划区分,建立相应的资格考试制度。团体保险条款费率改革势在必行,但应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之上。费率制定要公平合理,既要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又要保证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允许寿险公司对已报备团体保险产品进行灵活组合,打包出售。也可考虑选择在保险公司内控制度健全、从业人员素质较好的部分地区进行条款费率改革试点工作。

(二)保险公司积极参与

1、全面创新团体保险。保险公司要深入了解不同所有制、股权结构,不同行业、地区,不同规模、效益企业的需求,分析其需求层次与需求偏好,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促进团体保险全面创新。积极介入企业年金市场,开发适合需要的新型险种,促进团体保险发展;建立专业化销售团队,探索包括专业中介、兼业等多渠道销售方式;建立全方位、一体化、一站式、跟进式的客户服务体系,成为企业员工福利计划顾问。

第5篇

[关键词]福利满意度 因素 知觉 公平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发展与商业竞争的加剧,福利作为全面报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因为它常能“笼络人心”,有时甚至比高薪更能激励员工。然而在国内,企业的员工福利体系是企业体系中非常薄弱的环节之一,许多企业的员工福利体系非常的不健全,甚至不给员工提供福利。由此许多员工对所在企业存在着或强或弱的不满情绪,严重者可能由此而跳槽到其他福利好的企业。因此,员工福利计划的不健全越来越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软肋。

对于企业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建立一套完善的福利制度。而福利满意度作为员工对企业福利制度的一种感受和评价,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者及企业的关注。究其原因是由于员工的福利满意度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及企业的管理经营效果。加之国内企业逐步实行弹利计划,于是研究影响员工福利满意度的因素将是建立一套完善福利计划的前提。

二、员工福利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1.福利满意度的内涵界定

福利是企业全面报酬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利满意度则是用来衡量员工对企业福利的看法和评价, 满意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福利满意度高表示福利制度带给个人一种愉快或正面的情绪感触,反之表示消极或负面,严重者甚至由于对福利的不满影响到工作态度或产生离职倾向。因此,可以说福利满意度是一种组织福利被认知的程度,即员工对组织所制定的福利制度和措施的感受。

2.个人因素变项对福利满意度的影响

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状况、职位、工龄等,其中每一项因素都对福利满意度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而由于其每种因素的不同,员工对福利的重视程度、喜好度都各不相同。例如年长的员工可能更看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年轻的员工看重企业的培训、内部提升政策;女性员工则更看重产假等;已婚的员工看重孩子的教育计划等等。

3.个人知觉变项对福利满意度的影响

关于知觉的内涵,陈国权(2006)把知觉定义为“人对某个对象(如人、事物和环境等)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对其形成某种认识和判断的心理过程。”在企业制定福利计划时,福利决策的公平是员工最看重的知觉变项。福利决策公平是影响员工福利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根据组织公平理论,福利管理公平包括结果公平、程序公平、交往公平和分配公平。

(1)福利管理工作中的结果公平

员工从企业享受的福利水平通常是影响他们福利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根据美国学者亚当斯(Stacy Adams)的公平理论,员工会对自己与他人的得失之比进行比较,判断分配结果的公平性。员工比较的结果会直接影响他们对福利水平的满意度。如果员工认为自己的得失之比低于他人,就会感到不满;反之,他们就更可能会对企业的福利分配结果感到满意。

(2)福利管理工作中的程序公平

福利管理工作中的程序公平主要指企业福利决策过程是否公平。如果员工有机会表达自己对企业福利制度的看法,参与企业福利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就会显著提高他们对福利水平和福利制度的满意度。

(3)福利管理工作中的交往公平

福利管理工作中的交往公平是指管理人员在福利管理工作中与一般员工交往的公平性。员工通常不必经过管理人员审批,就可按照他们的工种、工龄、级别,或根据聘任合同获得大部分福利。然而,他们必须得到管理人员的同意,才可享受另一些福利。因此,在福利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对待员工的态度和方式也会影响员工对福利的满意度。

(4)福利管理工作中的分配公平

福利管理工作中的分配公平是指管理人员在对员工进行福利分配时是否公平。大部分国内企业大都采取所有员工的福利分配都一致的计划。这在某种程度上有效的避免了分配不公的问题。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福利分配计划必然不会产生较低的福利满意度,但也不会高。原因在于传统企业所提供的福利并非适用于每一个员工。员工只能被动接受,这种方法是达不到很好的激励效果。优秀的管理者们开始探索一种新的福利分配方式,那就是弹利计划。

4. 制度特征对福利满意度的影响

(1)福利计划的沟通对福利满意度的影响

员工福利要对员工的行为和绩效产生影响,就必须使员工认为福利是全面薪酬的一部分。但是很多企业的经验显示,即使企业做出了很多努力为员工提供福利,员工们都没有意识到组织到底提供了什么福利,或者是根本没有意识到组织为此付出了多么高额的代价成本。此外,虽然员工非常看重即得的福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企业所提供的每项福利计划都很满意。所以提高员工的福利满意度必须进行有效沟通。

(2)弹利的实施对福利满意度的影响

传统的固定式福利往往无法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从而削弱了福利实施的效果,也降低了员工的福利满意度。而弹利的实施则恰好解决了此问题,弹利正是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为他们提供福利菜单,使他们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福利计划。使得员工的福利满意度大大提高,同时对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等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3)福利给付速度对福利满意度的影响

福利给付速度要求企业与员工在充分沟通下,才可能尽快地对符合条件的员工提供福利,提高员工的福利满意度。

(4)福利监控对福利满意度的影响

首先,员工的福利需求调查应该是一项持续不断、经常进行的工作,而不能一劳永逸。再次,企业要吸引和留住员工,保持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了解其他组织所提供的福利水平。所以,企业只有对在福利领域所发生的上述变化进行有效的监控并随时做出调控,才能保证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令员工满意的福利项目,提高员工的福利满意度。

(5)福利占薪酬的比例对福利满意度的影响

由于福利是企业全面报酬的一部分,所以企业必须从成本与员工需要相结合的角度对企业的直接薪酬和福利状况进行总体上的分析和比较。一方面,根据员工的需要和偏好来进行福利决策,并且提高企业所提供福利的成本有效性,另一方面,一旦提供了某种福利项目,员工们所关注的就是福利水平而不是企业为提供这种福利所付出的成本。所以,根据成本和员工需求两种因素来选择福利项目的做法显然对员工和企业都是有利的。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影响到员工福利满意度的因素很多,大体包括个人因素变项、个人知觉变项以及制度特征。企业在制定福利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以上各种因素,才能使得所制定的福利计划既满足企业的利益又考虑了员工的需要。

在这其中,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做到提高员工的福利满意度:允许员工参与福利制度的设计,并使其充分了解福利制度;增加员工对分配公平性的知觉;将福利措施多与员工沟通,降低存在于员工期望与知觉间的距离;福利制度的提供要能使员工觉得其存在的必要性、福利实时性、承诺可靠性,因此可藉由良好的福利沟通来充分了解员工所需的福利项目与水平、福利成本占薪资的比例是否足够、福利的给付速度是否符合员工要求及员工知觉福利政策与执行是否一致性,以此来提升员工对福利制度的重视程度。

总之,健全员工福利制度的设计与执行,可以达到提升员工组织承诺、降低流动率及提高工作满足感之目标。

参考文献:

[1] Cole , Nina D , and Douglas H Flint, Perceptions of distributive and procedural justice in employee benefits : flexible versus traditional benefit plans [J].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 2004 , 19 (1) : 19 - 401

第6篇

论文摘要:福利满意度作为员工对企业福利制度和措施的一种感受和评价,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文章分析了福利满意度对企业员X_X-~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机理,并指出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提高员工福利满意度,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减少员工离职行为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问题的提出

美国学者LawrenceS.Kleiman}1999)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竞争优势关系模型中指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会导致以雇员为中心的结果,以雇员为中心的结果将引起以组织为中心的结果,进而影响到竞争优势。以雇员为中心的结果指的是员工的能力、动机以及与工作有关的态度。因此,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必须作用于组织内部员工,只有切实改善组织员工的心理、工作态度和行为,其政策和制度才能在为企业建立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上发挥作用。而员工福利就是影响其心理、工作态度和行为的一项重要的举措。

员工福利作为现代企业全面薪酬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思想,在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福利满意度则是用来衡量员工对企业福利的看法和评价,满意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cn。本文将探讨福利满意度对员工工作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机理,揭示企业福利与员工工态度及行为之间深层次的关系,通过调整企业福利制度和措施来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增强工作积极性,降低员工的离职率,使企业员工流动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2福利满意度与工作态度内涵界定

西方企业管理学界用福利满意度来衡量员工对福利的态度,用以观察员工对福利制度所持正向或负向的评价。Priced1972)把满意度作为社会里的成员对其组织所产生的一种情意导向,而积极的情意导向为满意,消极的情意导向为不满意。福利满意度高表示福利制度带给个人一种愉快或正面的情绪感触,反之表示消极或负面。困此,福利满意度是一种组织福利被认知的程度,即员工对组织所制定的福利制度和措施的感受。

态度(Attitude)是关于客观事物、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它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广义的态度由3部分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Bobbins,1993),工作态度是指员工持有的对自身工作的积极的和消极的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所表现的行为意向。本文所研究的工作态度包括了3个方面: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其中,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是员工对工作及组织情感评价,离职倾向则表示员工的行为意向。

3影响机理分析

福利满意度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及行为有多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倾向等方面。

3.1福利满意度对离职倾向的影响

Porter&Steers(1973)表示离职倾向是当员工经历了不满意以后的下一个退缩行为。Mobley(1978)等学者认为离职倾向是指工作者在一特定组织工作一段时间,经过一番考虑后,蓄意要离开组织,是工作不满意、离职念头、寻找其他工作倾向与找到其他工作可能性之总和的表现。

Wanous(1974)认为良好的薪酬福利制度能激励员工,降低员工的离职倾向。石璞t台湾](1991)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包括福利在内的劳动条件愈好,员工的工作满意与工作投人程度便愈高,而其寻找其他工作的意图和离职意愿则愈低。凌文轮、方俐洛等学者于19911992年期间,对11个城市,37家中日合资企业的中国员工进行了调查,发现中国员工对企业的评价比较低,尤其对工资福利待遇不满意,而且员工的离职倾向达到了52.6%,后来把员工的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分为8方面,其中,薪酬福利仍然是影响员工去流的关键性因素。在福利满意度是否对离职倾向产生直接影响的研究中,学者MargaretL.Williams(2002)等通过对美国3家制造企业的389名员工样本研究发现,福利满意度对离职倾向没有直接的影响,但福利满意度会通过工作满意间接地影响离职倾向[2]。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福利满意度对离职倾向不仅有直接的影响,而且还会通过工作满意度间接地影响离职倾向。

3.2福利满意度对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的影响

工作满意度是由个人的工作评估或工作经验所带给个人的一种愉快或正面的情绪感触。Locke(1976)在对工作满意度的要素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工作满意度包括了福利满意度这一要素。Jenkins&Lawler(1981)指出若企业对员工的薪酬福利管理妥当,则所获得的满足可以延伸到其他工作构面的满意度上,更进一步认为薪酬福利是最可能影响员工满意的源泉。Howard&LarryW(1999)用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探讨对福利满意度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员工有机会参与福利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就会显著提高他们对福利水平和福利制度的满意度,从而增强员工的工作投人和提高工作满意度。MargaretL.Williams(2002)等美国学者在构建福利满意度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模型中,把工作满意度作为福利满意度的结果变量,并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福利满意度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组织承诺是员工对自己所在企业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人,愿意承担作为企业的一员所涉及的各项责任和任务。组织承诺这个概念最早是由Becker(1960)提出来的,他认为员工对该组织“单方投人”的越多,就越不愿离开该组织,因为一旦离开,就会损失各种福利。美国学者Weathington(2000)研究指出,员工对自己所享受到的福利感到满意,会增加他们企业归属感和对管理人员的信任感。谭展,凌文轮(2001)进行一项关于员工组织承诺的开放式问卷调查显示,促使人们选择了这个组织,并致力于该组织,且不会跳槽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薪酬福利[[3]。企业通过福利向员工传达关心,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3.3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的关系

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是目前研究员工离职中最重要的两个中介因素。目前西方学界对于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谁能更好地预测离职行为还存在一定的争议。Porter&Steer(1974)与Angle&Perry(1981)等学者认为组织承诺在离职研究中是比工作满意度更重要的决定量。学者Farkas&Tet-rich(1989)和Mathieu(1991)则认为工作满意度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程度大于组织承诺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程度,这种观点是由于西方重视个人因素,认为雇佣关系被认为是理性和自愿的选择。许多研究者也认为不论是工作满意度还是组织承诺都不能完全解释、预测员工离职现象,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释、预测员工离职行为,并认为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二者都是影响员工离职的重要中介变量(Arnold&Feldman,1982;Price,1997;张勉,2002)。综上所述,我们将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作为衡量员工工作态度的重要变量,用离职行为衡量员工工作行为、考察福利满意度对工作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机理。我们借用西方学者Mobley的离职决策模型,认为在离职行为发生之前,福利满意度对离职倾向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作为中介变量在实际测量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见图1。

此外,员工对各类福利的重视程度和偏好程度不同,因此,福利对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也不同。Blau(2002)把企业福利分为两类:基本利和职业发展利,基本利是保健因素,职业发展利是激励因素。他并指出基本利有助于稳定员工队伍,防止员工流失;而职业发展利能增强员工的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结论与建议

了解福利满意度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行为的影响机理,是为了通过福利满意度这个重要变量对员工态度和行为有一个深层次的把握,从而增强员工的工作投入和控制员工的合理流动。因此,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措施时应当更多地关注员工的福利和需求,如果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掌握影响员工的工作心理、工作态度和行为的因素,就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创造企业持续的高绩效,为企业建立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笔者从福利满意度在我国的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方面提出如下建议:超级秘书网

第7篇

无论“八国集团”、“金砖国家”、“新钻11国”,还是任何一国的企业,其福利制度的设置,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共性是都以企业为本位而设计,福利的目标是要为本企业的发展服务,福利的主办者也是企业。在项目设置上,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法定福利部分,二是企业自主设置的福利部分。

自主部分最具地域性和传统,比如,美国比较注重退休和储蓄计划,日本比较重视住宅、娱乐设施,中国比较注重生活服务等。

美国的薪酬制度

美国的企业福利制度建设比较完善,包括企业依法建立、由政府管理和企业自愿建立两种情况,其中企业自愿建立的福利制度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美国企业庞大的福利制度中,政府依法管理的企业福利只是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的,目的之一是维护社会稳定,对每个企业来说都一样,是企业对社会的法定义务。根据美国的法律要求,法定福利主要有工伤事故补偿、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和停薪产假等。

美国不像其他国家,由国家提供全民医疗保险而导致企业的直接医疗保险负担较小,美国国家的部分则没有,完全由企业承担,这是一大特点。美国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和需要自主向职工提供的福利主要有退休金、人寿保险、医疗及有关费用的支付、带薪休闲、其他福利等。

企业设计企业福利的出发点,是从本企业的需要即利润最大化为核心来考虑的。这一点从美国企业福利的内容中可以看得比较清楚。当企业经过预测确认自己希望吸引何种类型的职工时,便给符合此种条件的职工设计提供一套相应的优惠福利,他们经常在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福利及市场上的“标准做法”基础上, 设计提供独特福利,以吸引或留住所需人才。

而美国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员工也会采取各种方式或技巧,同企业就有关福利待遇问题进行谈判。同时,企业员工福利与社会联系性强,大多数企业都把员工的退休金计划和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收入统一考虑,福利经费是来源于员工自己劳动创造的财富。由于美国社会福利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较高,其公民并非必须依靠企业内部福利才能生存,所以企业员工福利体系更多地是起补充作用,但是美国企业每年为职工福利所支付的费用,依然占到了总成本的38%。

欧洲:民富国穷

欧盟人口占世界9%,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25%,而福利开支却占世界50%。

高福利成了欧洲标志性符号,缓和了社会矛盾,被称为“社会稳定器”。自从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又使欧洲深陷“高福利、高失业、高债务和低增长”的泥潭,也让人们开始对高福利社会进行深入的反思。

在欧洲高福利社会中,国家作为绝大部分福利项目的提供者,承担主要责任,但是,近年来的经济增速放缓,劳动人口数量减少,国家承担员工福利已经成为大部分欧洲国家的负担,企业员工福利作为对政府和社会提供的社会保障的一种补充,越来越为企业员工所重视。

欧洲企业福利也分法定福利和由企业主动提供的两部分。

企业的法定福利,主要是指按照员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在各个国家,企业负担的社会保险费用有很大差异。企业福利负担占工资比例较大的国家有法国、德国、瑞典等,而作为福利国家典范的丹麦却只有12%。

另一方面,企业和员工的负担比例方面,各个国家也有很大的差异。法国、意大利、瑞典以及芬兰的企业负担高达80%;德国与欧洲外的美国、日本持平,基本上保持50%左右;而丹麦却不到10%。其普遍的特征是,社会保险费用负担占工资比例高的国家,企业的负担也较高(德国除外)。

在大多数欧洲国家,社会保险资金主要是由个人缴费、企业缴费以及国家税收补充三部分构成。然而其比重却大不相同,瑞典和法国主要是以企业缴费负担为主,分别是50%和60%左右;丹麦,企业和个人负担较轻,70%来源于税收;英国、德国虽然没有丹麦那么高,但是税收负担也达到了50%。

瑞典和法国的社会保障财源主要来自于企业缴费;丹麦、英国、德国主要来自于税收。

日本:建立“命运共同体”

与美国人一生中平均更换工作7次不同,日本的劳动制度是“终身雇佣”制,大学、高中、中专学校的应届毕业生,从十八至二十二三岁之间进入企业,只要这家企业不倒闭,就一直在其中工作下去。

这种长期劳动关系形成一种日本企业文化,认为企业是职工的终生依靠,个人的发展和成就同他所服务的企业紧密相联,职工是企业的“家庭成员”, 企业同职工是“命运共同体”,其劳资关系是相互协作的关系。所以,日本企业设立企业福利,带有浓厚的感彩,对职工进行“全面照顾”,对职工本人、职工家属、子女,统统给予福利待遇。

日本企业提供企业福利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职工对企业产生并持续维持较彻底的生活依附感和“命运共同体”认识,强化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归属感及对企业的忠诚度。

日本的企业福利项目也大体包括法定福利和法定外福利两个部分。法定福利主要包括健康保险、厚生年金保险、雇佣保险、工伤保险、儿童补贴基金、船员保险、劳动基本法法定补偿、残疾人雇佣资助金等,在企业福利中约占62. 2%;法定外福利主要包括住宅、医疗保健、生活困难补助、互助会、保险文化、体育、娱乐等,这方面的费用支出约占企业总福利费用支出的37. 8%。

不管企业规模大小,他们在法定福利项目方面差别不大,而在法定外福利方面,各企业之间特别是大企业同中小企业之间有较大差别。

部分亚洲国家及地区

新加坡在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方面的发展时间较长,体系较为健全。新加坡实行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该制度以自助为主,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其特征是政府不提供资助,除公共福利和文化设施外,费用由雇主和雇员负担。

企业员工福利项目大体包括法定福利(含养老金)和法定外福利两部分。法定福利主要包括健康保险、企业年金、雇佣保险、工商保险、劳动基本法法定补偿、残疾人雇佣资助金等;法定外福利主要包括住宅、医疗保健、生活困难补助、互助会、保险文化、体育、娱乐等。

我国台湾地区,法定福利包括加班费、资遣费、奖金、带薪休假、职业灾害补偿、退休金等;非法定福利包括劳工安全方面的安全设施、性别工作平等、职工福利金等,这些福利有效地减少了劳动者对薪资的依赖,留住了企业顶尖人才,强化了企业竞争力。

香港地区由于社会福利体系发展时间较长,有着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所以香港的企业除了提供类似于欧美国家的法定福利保障之外,近些年将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企业员工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员工为企业更好地创造财富;同时还提供健康保险计划、弹性休假、员工辅助计划、住房福利计划、教育辅助及培训计划等非法定福利。

中国企业在非洲陷入的福利陷阱

关于非洲企业福利制度研究目前未见,但是可从中国企业在非洲陷入的福利陷阱窥见一斑。随着国家推行企业“走出去”战略,大量中国企业走进非洲。非洲国家独立较晚,深受西方国家的影响,在劳工法上较为严格,独立之初大多便成为了国际劳工组织的会员国。

第8篇

关键词:福利满意度;工作态度;离职倾向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福利满意度对员工工作态度影响的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10月23日

一、引言

员工福利作为现代企业全面薪酬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思想,在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福利满意度则是用来衡量员工对企业福利的看法和评价,满意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本文将探讨福利满意度对员工工作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揭示企业福利与员工工作态度及行为之间深层次的关系,通过调整企业福利制度和措施来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增强工作积极性,降低员工的离职率,使企业员工流动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二、福利满意度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工作满意度是由个人的工作评估或工作经验所带给个人的一种愉快或正面的情绪感触。Locke(1976)在对工作满意度的要素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工作满意度包括了福利满意度这一要素。Jenkins&Lawler(1981)指出若企业对员工的薪酬福利管理妥当,则所获得的满足可以延伸到其他工作构面的满意度上,更进一步认为薪酬福利是最可能影响员工满意的源泉。Howard&Larry W(1999)用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探讨对福利满意度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员工有机会参与福利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就会显著提高他们对福利水平和福利制度的满意度,从而增强员工的工作投入和提高工作满意度。Margaret L.Williams(2002)等美国学者在构建福利满意度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模型中,把工作满意度作为福利满意度的结果变量,并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福利满意度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组织承诺是员工对自己所在企业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愿意承担作为企业的一员所涉及的各项责任和任务。组织承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Becker(1960)提出来的,他认为员工对该组织“单方投入”的越多,就越不愿意离开该组织,因为一旦离开,就会损失各种福利。美国学者Weathington(2000)研究指出,员工对自己所享受到的福利感到满意,就会增加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对管理人员的信任感。谭晟、凌文辁(2001)进行的一项关于员工组织承诺的开放式问卷调查显示,促使人们选择了这个组织,并致力于该组织,且不会跳槽的最重要因素是薪酬福利。企业通过福利向员工传达关心,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是目前研究员工离职中最重要的两个中介因素。目前,西方学界对于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谁能更好地预测离职行为还存在一定的争议。Porter&Steer(1974)与Angle&Perry(1981)等学者认为组织承诺在离职研究中是比工作满意度更重要的决定量。学者Farkas&Tet-rich(1989)和Mathieu(1991)则认为工作满意度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程度大于组织承诺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程度,这种观点是由于西方重视个人因素,认为雇佣关系被认为是理性和自愿的选择。许多研究者也认为不论是工作满意度还是组织承诺都不能完全解释、预测员工离职现象,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释、预测员工离职行为,并认为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二者都是影响员工离职的重要中介变量。

综上所述,我们将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等指标作为衡量员工工作态度的重要变量,用离职行为衡量员工工作行为、考察福利满意度对工作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机理。我们借用西方学者Mobley的离职决策模型,认为在离职行为发生之前,福利满意度对离职倾向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作为中介变量在实际测量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三、结束语

了解福利满意度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行为的影响机理,是为了通过福利满意度这个重要变量对员工态度和行为有一个深层次的把握,从而增强员工的工作投入和控制员工的合理流动。因此,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措施时应当更多地关注员工的福利和需求,如果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掌握影响员工的工作心理、工作态度和行为的因素,就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创造企业持续的高绩效,为企业建立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锐,凌文轻.工作投入研究的现状[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

第9篇

关键词:企业绩效福利激励问题分析解决措施

员工福利是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福利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以福利的形式提供给员工的报酬。员工福利是对员工生活的照顾,是组织为员工提供的除工资与奖金之外的一切物质待遇,是劳动的间接回报。企业采取福利薪酬,目标是使员工行为与企业行为保持高度一致,有效地将广大员工团结在一起,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那么如何强化薪酬福利的激励作用则需要我们多方位思考了。本文中笔者在析了企业绩效福利机制的理论基础后,对目前我国企业中福利激励中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福利理论基础

在企业的薪酬制度中,工作人员的工资一般都是以绩效工资为主,具体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首先,员工的实际贡献,二是国家对企业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三是企业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要求和程序对企业中苦、脏、累、险及其他特殊岗位工作人员以及因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不同造成的区域差异给予适当补偿。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企业绩效工资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根据国务院精神,在实施企业绩效工资制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规范化补贴和津贴,使其进一步与绩效工资相结合,严肃分配纪律;其次,企业要逐步建立完善的考勤考核制度,使企业的内部分配日趋完善,进一步提高公益服务水平。

二、企业绩效工资激励的现存问题

第一,在实际的考核中,许多企业缺乏标准化的考核制度,他们往往将领导的偏好作为考核标准,这就导致了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当领导出现岗位调动或者职位变换情况时,单位的考核制度往往也会出现变化。第二,考核方法往往只停留在定性的层面,缺乏细致的定量标准。尽管我们一直强调要重视企业人员工作考核过程中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但是定量测评往往在实际考核中被忽视。这就造成了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的情况,这就是因为缺乏量化的测评指标体系而形成的,单一地采用定性考核方法会给员工绩效考核成绩带来较大的随意性和片面性。第三,缺乏对考核结果的真实兑现。进行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员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实际工资联系起来有助于调动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但是,在实际绩效考核操作过程中,我们难免发现绩效考核的激励功能被淡化了,经分析发现,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一是对考核成绩优秀的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奖励力度;二是未能实现绩效考核成绩与工资分配的完善挂钩;三是对于绩效考核成绩较差或者工作不称职的工作人员缺乏到位的惩罚力度。

三、我国企业绩效工资激励的解决措施

(一)科学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的建立

要想建立合理科学的工资分配体系,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单位为员工付出的劳动所支付的基本现金报酬。这一薪酬的多少与岗位的劳动强度、责任大小、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学历资历等因素相关。二是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一种将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与其获得的薪酬直接挂钩的方式,绩效薪酬与员工的努力程度与劳动成果息息相关。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且在时间上既可以长期也可以短期,在规模上既可以与团队的业绩也可以与员工个人的业绩挂钩。三是成就薪酬,成就薪酬是指员工在为单位长时间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且为单位作出一定的贡献后,单位支付的报酬,一般以提高基本薪酬的形式支付。

(二)良好激励环境的营造

企业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也要与外界环境进行各种交流和互动,也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企业进行绩效工资评定就是为了激励制度的正常运作,因此我们必须营造良好的激励环境来为企业更好地实现激励功能创造条件。首先,重视发展,提高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应当始终将促进经济增长和效益提高作为首要任务,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完善企业的各项改革,为企业实现绩效工资激励创造有效的条件。其次,大力推进企业全员聘用制度的建立,营造健康的竞争氛围。企业全员聘用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创造科学设岗、竞争上岗的局面,进而有助于建立先进的能高能低、薪随岗变、岗易薪易的工资分配体制,进而推进企业向更加高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向发展。

(三)薪酬福利政策的正确导向

企业采取福利措施,目标是使员工行为与企业行为保持高度一致,有效地将广大员工团结在一起,群心群力,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福利从本质上讲又是一种补充性报酬,既然是报酬,那就是要根据职工的劳动进行合理的分配。因而,笔者认为,在企业中,人力部门要做好以下的几点内容:首先,员工福利与企业绩效挂钩;其次,劳动者的福利必须要考核好其工作所带来的贡献,以及其平时的日常表现。

(四)区分福利层次并且适时增减薪酬福利项目

首先要区分好福利层次:要按对企业贡献程度,将福利设定不同的等级层次。要规定什么样的福利属于保障利,是全体员工都应享有的;什么样的福利属于绩效利,只有工作绩效达到时才能享有,而且达到不同的绩效,享受不同的绩效福利。

其次,要在原有基础上适当的增加或者减少福利项目:企业绩效会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而有起落,企业的薪酬福利一定要及时地反映企业绩效的变化。如果企业绩效转好,应当适时地增加一些新的薪酬福利项目;如果企业绩效下降了,也要相应地暂时性裁减部分薪酬福利项目。通过薪酬福利变化让员工感知企业生存发展的变化,取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以此可以培养员工和企业生命息息相关的潜意识。

参考文献:

[1]徐国华, 杨东涛.制造企业的支持性人力资源实践, 柔性战略与公司绩效[J].管理世界, 2005, 5: 111-116

[2]Moreland R L, Myaskovsky L. Exploring the performance benefits of group training: Transactive memory or improved communication?[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2000, 82(1): 117-133

[3]Droitcour A D, Boric-Lubecke O, Lubecke V M, et al. Range correlation and I/Q performance benefits in single-chip silicon Doppler radars for noncontact cardiopulmonary monitoring[J].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IEEE Transactions on, 2004, 52(3): 838-848

第10篇

(一)物流企业薪酬及薪酬管理的含义

物流企业薪酬是指物流企业员工因被雇佣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有形服务和福利。物流企业薪酬的实质是一种公平的交易或交换关系,是员工在向单位让渡其劳动或劳务使用权后获得的报偿。

薪酬管理,是在组织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员工薪酬支付原则、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管理过程。薪酬管理要为实现薪酬管理目标服务,薪酬管理目标是基于人力资源战略设立的,而人力资源战略服从于企业发展战略。薪酬管理包括薪酬体系设计、薪酬日常管理两个方面。薪酬体系设计主要是薪酬水平设计、薪酬结构设计和薪酬构成设计;薪酬日常管理是由薪酬预算、薪酬支付、薪酬调整组成的循环,这个循环可以称之为薪酬成本管理循环。薪酬设计是薪酬管理最基础的工作,如果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等方面有问题,企业薪酬管理不可能取得预定目标。

(二)国内外物流企业薪酬管理情况概述

纵观国内外所有大小的物流企业,毫于疑问的发现,薪酬问题制约着大多数企业的发展。 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早已将薪酬管理看成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而我国物流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将薪酬管理或者企业内部收人分配问题当成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这种差异,再加上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系统发育不成熟,造成我国物流企业薪酬管理问题比较突出,导致人力资源重置成本的增加。人才的竞争是一个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它的核心在于人事制度的竞争,所以制定一套适应市场需要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薪酬体系势在必行。

二、目前物流企业薪酬存在的问题

(一)薪酬管理设计缺乏战略性思考

薪酬管理应该站在战略性角度上去思考。很多物流企业管理者在实践一开始就开始关心细节,反复讨论薪酬成本,差异性等。很少有物流企业管理者在薪酬设计时会真正思考“新的薪酬设计可以使我们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它是否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组织战略目的?”、“它是否能认可员工的贡献?”这无疑让薪酬设计落入到技术层面,而非战略层面,操作起来过于复杂。

(二)薪酬体系设计脱离岗位职责

目前很多物流企业的薪酬体系与岗位的贡献/价值没有联系上,推行等级工资制,一味地与行政级别,资历挂钩,缺乏对劳、技能、能力差别的定量分析,只注重职位对人的要求,而没有充分考虑知识、技能等方面因素,抑制了知识型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很多有贡献的员工由于升职名额有限,往往迟迟得不到升职的机会。这样,在相同职位上的员工尽管在绩效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却拿着几乎相同的报酬。这样不规范不科学的薪酬制度使员工薪酬的各种项目核算缺乏的科学依据和办法,员工很难通过薪酬制度来了解自己的大概收入情况,从而使得薪酬不但不具有竞争和激励性,更甚者会导致员工的流失,造成招才、留才困难的局面。

(三)薪酬体系内部制度不统一

很多物流企业在薪酬改革过程中的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薪酬制度,这些制度往往都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如提高基础员工工资、增加销售人员福利等。但这些制度并非全盘考虑,常与整个公司的薪酬体系制度脱钩,长年累积下来会直接导致公司薪酬体系混乱,导向制度分散化。

(四)盲目的员工薪资保密

有的物流企业执行的是严格的薪资保密政策,员工会签署薪资保密协议,并规定员工之间禁止讨论薪资的收入。但是,这种盲目的员工薪资保密不仅会让企业员工之间互相猜疑,更不能让企业的薪酬体系达到激励的效果。

(五)绩效考核体系与薪酬管理脱节

职位的价值、员工的技能或能力的高低以及外部劳动力市场的薪酬水平可决定一个员工基本薪酬的静态公平性,而将员工的实际贡献与其应得的报酬联系起来的动态公平性则需要绩效考核来执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企业管理要么考核体系不健全,只对部分人进行短期激励;要么考核指标不合理,绩效好的员工和绩效不好的员工在奖金分配这里成为最大的不公平。

(六)薪酬管理者忽视员工福利重要性

员工福利是一种间接薪酬形式的福利,在整个薪酬体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吸引、保留及激励员工,培养积极和谐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又可以满足员工不同需要。国内大部分企业对员工福利关心甚小,9成以上物流企业只有法定福利(五险一金)。而与之对比的国外企业在员工福利上却是绞尽脑汁:包场看电影,家人体验日,送生日礼物,出国旅游,灵活上班时间,带薪年假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动作,却能极大的增强企业的核心凝聚力。

三、物流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建立较为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制定健全科学的薪酬制度,是管理中的一项重大决策。因此,需要有一套完整而正规的程序来保证其质量:(1)确定物流企业薪酬的原则与策略。(2)进行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价 。(3)对市场薪酬调查。(4)确定薪酬水平(6)薪酬的实施与修正。

(二)以物流企业的岗位职责确定薪酬制度。

未来的薪酬体系,一定是要对劳动技能、劳动强度、责任、贡献等多个因素的不同纬度分析,确定最后的岗位薪酬。根据岗位职责,通过岗位匹配的薪酬设计才能真正做到内部公平性。

第11篇

俗话说有动力才有效率,对于员工酬薪即为工作动力。因此在单位中薪酬管理非常重要,好的酬薪管理可以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推动单位更好发展,提升单位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事实上很多单位并不重视薪酬管理,对于各单位发展形成隐形制约,使单位得不到很好地发展。针对酬薪管理,现在很多的单位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只是觉得你情我愿,支付酬劳,为我工作就可以了,甚至有的单位针对就现在的就业困难问题而故意压低酬薪,或是在正常工作时间外加班加点,故意让员工多工作,当廉价劳动力指使。在这样没有完整的酬薪管理下劳动人员的积极性不足,不能完全发挥出他们的工作能力。发现问题,完善管理体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单位所必须进行的。

1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现存问题

(一)员工福利缺乏可变性

员工福利发放在酬薪管理制度中,关乎着着每一个员工的利益,同时也是每一个员工最关注的。然而目前很多的单位就员工福利制度仍在延续着旧的分配模式,加班、住宅、医疗补贴等一些固定式福利惠通,缺乏可变性,没有人性化的体现。在整个福利管理制度中,呈现出一种古板,方格规矩式。在现在社会中,人们对于自身利益公平的重视,也就是个人经济待遇的重视,不再像以前一样有一份工作就非常好了,而是他们的机会有很多,在单位中因为福利待遇的原因完全可以辞职,寻求自己满意的工作待遇,而这可能就因为一点待遇不公使单位损失了一位优秀员工,使竞争对手多了一名优秀人才,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可能就意味着失败,被对手吞并。

(二)薪酬激励单一

酬薪激励是在原有的个人酬薪的基础上对员工进行的工作奖励,以此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单位带来更多利益。虽然有一些单位就酬薪激励问题做出了一些调整,但是调整并不彻底,缺乏科学指导,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在酬薪激励的人员考核过程中,不能因酬薪激励方式单一,名额少的原因,员工在考核过程中对考核作弊,没有了真实性,员工与员工之间因激励考核可能会发生矛盾,引起员工之间的不和谐。甚至有可能是领导的一言堂,领导在员工的考核中失去公允,造成员工心中不平,对领导心中存怨,整个单位中充满着不和谐的音符,单位的发展无从谈起,酬薪激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反而成为单位衰退的原因。因此,对于酬薪激励的管理应慎之又慎,重之又重。

(三)酬薪分配不公

薪酬分配是整个单位最重要的事,它的分配直接影响着员工在下一个季度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一些单位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针对员工的酬薪做出了一定的调整,针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考核,根据业绩对员工进行奖励,以此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单位的业绩考核不健全,考核的方式、标准等都只是一个形式,考核效果不尽人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只关注岗位,不结合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员工的实际业绩,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精力反而不在工作和如何给单位带来效益上,而是在如何去博得更高的岗位,积极性的调动方向错误,单位发展无从谈起。在考核中,考核业绩的弄虚作假,领导的不公,都将在员工的心中留下不和谐的符号,员工对于领导不在信任,对同事不在交心,对工作缺乏热情,单位进入萎靡不振的状态,单位自身受害其中。

2 加强酬薪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针对员工表现给予福利

员工分发福利,这是在每个单位中都基本上有的,有的是结合在酬薪支配上。单位酬薪资源分配制度中对于福利的分发很少有规定,大多数都是对整体员工进行统一发配,就在岗位高低上做出区分,对于相同岗位都是相同的福利。这样对于一些优秀员工显得有些不公,做得好与做得不好都是相同的待遇,对于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是非常不利的。单位应在分发福利前针对员工业绩,工作态度等进行综合考核,对优秀员工进行特别福利分发,对于不是很优秀的员工仍进行原有福利分发,这样既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于那些业绩不好的员工来说也有期望,不会心生不公,只会努力工作,希望在下次的福利分发中自己也能得到额外分发。单位员工的积极性,对工作的热情调动了起来,单位得以快速发展。因此,面对社会经济,单位有着一套自己的明确合理的福利待遇体制是非常必要的。

(二)针对员工特别表现给予多种奖励

单位对于员工的酬薪,决定着员工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一个单位的员工积极热情的投入工作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单位将迎来高速良好的发展。同时在单位中有一批员工是非常优秀的,往往在工作中有着特别突出的表现,他们不光非常优秀的完成了自己职责内的工作任务,有时为单位带来意想不到的利益或是各种提高单位工作效率的方式,使得单位能够轻松快速地完成某项工作。这种对单位做出巨大贡献,有着特别表现的人才单位应针对其才能做出奖励,鼓励员工的这种积极性,大肆宣传,来鼓舞整个单位员工积极的应用自身才能,做出创新,让员工看到单位对于每一位员工的表现都会有着特别的待遇,不会白做贡献。针对不同的表现给予不同的奖励,表现再小也会有奖励,积少成多,单位的发展将是稳步快速的。

(三)按劳分配实事求是

在单位中酬薪分配涉及面广,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单位的长远发展。然而事实上很多单位存在分配不公的现象,单位上下人心不齐,难以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酬薪管理制度。按劳分配实事求是,制定考核制度,达到公平公正的分配。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对员工的业绩,服务态度等进行综合考评,按考评情况对员工进行酬薪分配,能者多劳多得,保证每一位员工都能根据自己劳动所得获得合理报酬,避免单位因为酬薪分配不合理而造成人才流失。单位领导在考核中坚决秉持公正公平,为每一位员工切合实际的进行考核,杜绝弄虚作假,为整个单位肃清工作风气,端正员工考核态度,贯彻多劳多得的理念,使得员工之间存在工作竞争关系,但不存在嫉妒心态。单位上下团结齐心,互相竞争,充满对工作的热情,一心为自己工作为单位利益努力。

第12篇

二、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三、员工培训与开发

四、建立真正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五、制订对外具有竞争性,对内具有公平性的薪酬结构管理

六、完善员工福利与激励机制

七、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与运行

八、人员流动与劳资关系

九、公司日常工作及后勤的管理

一、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规范及管理制度、员工手册完成时限:20xx年12月至20xx年2月份起草各类管理制度,20xx年2月抽出一星期时间每天下午14:00召集各部门主管研究讨论,初稿订下来后,报总经理批准。春节放假开工时正式颁布。

二、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1、按人员配置及20xx年流动情况。分析评估各部门工作量,判断其人员缺失数量。

2、人才储备:为中层管理人员的补充做好准备。

1)在招聘过程中用人部门需要有明晰的用人需求:

通过评估确定招聘人员数量时,人事部需跟各部门进行深层次的沟通,确定应聘人员要求具备的素质、条件和潜质。

完成时限:20xx年12月至20xx年1月份,这段时间内可以单独抽出一天,召集各部门主管讨论确定。

2)招聘渠道与方式:网络招聘、现场招聘、内部招聘:

员工

具体实施时间:

根据各部门提交的人力需求汇总按公司实际人力需求情况决定。

三、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并根据各部门的培训需求及企业的整体需要建立培训计划,从基础的技能培训、质检培训、项目管理培训、团队合作培训、个人意识培训、新员工企业文化培训。

具体实施时间:

1、人事部与各部门沟通协助各部门编写20xx年度员工培训计划,计划20xx年三月份完成;

2、采用培训的形式:内部培训教材;网络培训;外聘讲师到企业授课;

3、计划培训内容:主要应重点培训企业文化与制度和岗位技能。

4、培训时间安排:内部培训时间由各部门及人事部沟通暂订每月一次培训。

四、建立真正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1、建立内部沟通机制。

建立沟通机制成败的关键是由三方构成的一个三角洲,这个三角洲的三方分别是总经理、人事部和员工部门经理。只有保证这个三角洲的稳定,才会有基本的保障。

2、通过每月举办一些中小型活动提高员工凝聚力具体实施时间:

此项工作纳入月度计划来做,但是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需全体员工积极加入到建立企业文化的工作中来,共同创造,让维隆的企业文化真正的活跃起来!

五、制订对外具有竞争性,对内具有公平性的薪酬结构1、薪酬制度的透明化

2、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方式首先要把员工作为公司经营的合作者,建立员工与公司同荣俱损的薪酬制度,然后加大员工福利和奖励的比例,使其有强烈的归属感!

3、建立对核心员工的薪酬考虑中长期薪酬方案。

具体实施时间: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员工认同并执行公司的薪酬制度,发现问题不断完善

六、员工福利与激励

1、员工福利为在公司工作满一年的员工购买社保,保障员工最基本的医疗及工伤待遇,制订年终奖制度等,让员工得到家人对公司的认同使员工有归属感。

2、计划制订激励政策:

季度优秀员工评选与表彰、年度优秀员工评选表彰、内部升迁和调薪调级制度建立、员工合理化建议(提案)奖、对部门设立年度团队精神奖、创意奖,建立内部竞争机制(如末位淘汰机制)等。

1)给员工一个发展的空间和提升的平台。

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鼓励员工竞争上岗。

对在本岗位已经有不俗表现、能力已超越本岗位要求的员工,但暂时又还没有更高一层级的岗位空缺时,对员工辅以平级轮岗,用新的岗位,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也让员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有效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为该员工能胜任更高层次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

首先,调查清楚同行及本工业区周边薪酬水平。制订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使公司在行业中有一定的竞争力。

具体实施时间自总经理认同核准后,人事部将制定各项福利激励制度,报审批通过后严格按照既定的目标、政策、制度进行落实。此项工作为持续性工作。并在运行后每个月度和季度内进行一次员工满意度调查。通过调查信息向公司反馈,根据调查结果和公司领导的答复对公司福利政策、激励制度再行调整和完善。

七、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与运行绩效考核工作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处罚未完成业务量和不尽职尽责的员工,而是有效激励员工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员工工作的个人意识和责任心,及时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调整改善,从而推进企业的发展。

20xx年,人事部将通过与各部门深层次沟通,协助各部门着手进行绩效评价体系的制定与完善,并持之以恒地监督贯彻和运行。

具体实施时间

1、20xx年1月~4月这段时间内力争与各部门深层次的详细沟通,协助各部门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最后归总形成维隆公司整体绩效考核评估系统。

2、主要工作内容:

根据制订的绩效考核大框架结合往年度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不足,对现行制度、相关使用表单进行修改,考核结果反馈与改进情况跟踪、考核结果与薪酬体系的链接等多方面进行修改,保证绩效考核工作的良性运行。

3、推行过程是一个贯穿全年的持续工作。人事部完成此项工作目标的标准就是保证建立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八、人员流动与劳资关系

1、对正常人员流动的采取适度原则适度的员工流动,是保持我司人员系统更替重要方式。流动率过小,会使公司得不到新鲜的血液,影响公司的活力。但是过度的流动,尤其是向外流动,对企业来说是很大损失。

2、具体实施内容为有效控制人员流动。

对人员招聘工作进行进一步规范管理。

严格审查预聘人员的资历,人事部还要及时地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做好员工思想工作,有效预防员工的不正常流动。并做好离职调查。

九、加强公司日常工作及后勤管理

1、员工:

《员工手册》初稿已完成,员工队伍正在建立中,计划在下年度十二月份整顿完毕。

2、宿舍:卫生和纪律的制度制订出台,公司人员要支持与配合,坚持执行。

3、食堂:相关食堂管理制度出台,尽力提高饭菜卫生、质量。根据就餐人数,定出一个标准,决定伙食费用的多少。同时根据厨房所用原料的市场行情,灵活调整。

4、规范清洁工工作职责,使厂区各个区域干净、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