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描写人物特点的作文

描写人物特点的作文

时间:2023-05-30 09:12:07

描写人物特点的作文

第1篇

76、工笔细描法

【特点】

工笔细描不进对人物的肖像进行细致入微、一丝不苟地刻画,不同只描绘大致的轮廓。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也要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突出重点,以形传神,不能面面俱到。在描写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时,要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格、性格的特点。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要对人物外貌进行细腻、具体的刻画,能使读者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人物的彩色照片。

77、画龙点睛法

【特点】

鲁迅说过:“要极省俭的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眼睛是会说话,会传神的心灵窗户。在人物肖像描写中,描写好眼睛可以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描写人物的眼睛,可以用细描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联想的方法,通过对眼睛的观察,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采用画龙点睛法描写人物的外貌,并不是说描写人物只能描写眼睛。这里含有抓住重点的意思,也就是说要把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东西写具体,把人物写活。

78、人物特写法

【特点】

特写是电影艺术的一种表现方法,是用极近的距离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其特别放大。人物特写法就是围绕人物的最显着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采用人物特写法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先抓住人物的最突出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个特点,把有关部分写具体。这样可以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79、动态速写法

【特点】

速写是绘画的一种方法,即一边观察,一边用简单的线条把人物的主要特点迅速勾画出来。动态速写法就是把人物动作过程中神态和表情的最主要的特点写下来。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求抓住人物动作过程中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一个镜头进行描述,好像是作者用照相机拍下的一张彩色照片。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时,既要用简笔勾勒出人物神态和表情的特点,还要适当地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

80、动静结合法

【特点】

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肖像既要写出人物静态时的身材、衣着、外貌,又要写出人物动态时的神情、姿态和气态。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时要注意围绕人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和动态,做到静态特点和动态特点的统一。描写人物动态时,要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来写。描写人物静态,可以从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等方面选择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地方来写。

81、展开想象法

【特点】

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的过去,进一步说明人物具有这些外貌、衣着、打扮的原因;也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未来,进一步塑造人物的形象。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注意合理地想象,即作者的想象要有依据。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信服。

82、比较描写法

【特点】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所以比较是反映人物特点的一种好方法。采用比较描写法,可以写出人物外貌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写出人物的神情、态度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这样可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注意客观地进行比较,不要故意贬其他人。

83、人物漫画法

【特点】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来达到尖锐的讽刺效果。在描写人物肖像时,有时对人物的某一特点进行夸第描写,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采用人物漫画法时,要注意夸攻得适当、合理,这样读者看了有真实感。人物漫画一般用于对人物的贬斥或讽刺。

84、自我介绍法

【特点】

要描写自己,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自我介绍时,就能做到实事求是描写自己,做到既不吹牛,也不自卑。要正确认识自己,还要知道别人怎样看自己,因此在平时要经常留心老师、父母、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议论。其次,描写自己要抓住自己的最主要特点写。要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回忆,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抓住最主要的写。

85、结合时代法

【特点】

时代不同,人物的外貌特点不同。例如清朝的男子,脑后都有一根长辫子;现代的男子一般是理西发或小平头。时代不同,人们的衣着打扮也不一样,旧社会的人穿着长袍、马褂;现代人穿中山装、甲克衫等等。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反映时代特色。人们生活的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一样,外貌、衣着、打扮也不一样。少数民族的打扮与汉族的打扮就大不一样。所以描写人物的肖像还要注意地域性。采用结合时代法描写人物肖像时,要把人物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外貌、衣着、打扮、形态描写出来。

86、步步深入法

【特点】

步步深入法是肖像描写中的一种动态描写,也就是要写出人物外貌的发展、变化。因此采用步步深入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注意前后联系,做到前后描写,同中有异。这样,文章才能前后连贯。步步深入法是在记叙人物活动时对人物的肖像进行描写,因此描写时要自然、恰当,不能使读者看了不协调的感觉。步步深入法是分成几次描写人物肖像的,而且每一次的描写均有变化,因此在描写外貌前,要对变化的原因作必要地说明。

87、连续动作法

【特点】

连续动作法一般用于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过程,如跳高、跳远、游泳、切菜、烧饭、钓鱼、挑水等。描写连续动作时,要按动作的顺序依次进行描写,这样文章才能通顺、连贯。其次描写连续动作,要注意准确地使用动词。

88、交替叙述法

【特点】

运用交替叙述法描写动作,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对一比赛,如乒乓球比赛、下棋、摔跤、打羽毛球等。另一种是描写人和动物的争斗,如打虎、捉蟋蟀、钓鱼等。采用交替叙述法描写双方的动作,首先要注意动作合拍,即防守一方的动作与进攻一方的动作对应。其次,要注意各自动作的连贯性,即每一方的动作都是连续的。

89、概括描写法

【特点】

连续动作法和交替叙述法一般是把人物的每一个动作过程都描写出来,而概括描写法则并不把每一个动作过程都描写出来,而是抓住动作的特点进行概括描写。采用概括描写法描写动作,要先对动作的全过程进行仔细观察,然后通过分析,总结出动作的特点,再进行描述。采用概括描写法描写比赛过程中的双方动作,要注意有总有分,有详有略。

90、天女散花法

【特点】

天女散花法是场面描写的一种方法。采用天女散花法描写人物活动场面中的动作,首先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即每一个人的动作都要与确定的中心有关。其次所选择的动作要有代表性。这样,全篇文章才能有整体感。采用天女散花法描写人物的动作,一般采用先总后分法。先介绍动作的起因,再分述不同人物的动作。

第2篇

91、动作分解法

【特点】

人物的一连串动作往往是一瞬间完成的。电影中,经常出现人物的慢动作,就是把人物的快动作慢慢地放映出来,使观众清晰地看到这种慢动作的方法。采用慢动作法来描写人物的动作,首先要仔细观察人物动作的全过程,然后对动作的过程进行分解,看看人物的动作是怎样完成的。最后一步一步写下来。采用动作分解法描写人物动作时,要注意对人物的细小动作进行描写。

92、独白法

【特点】

通常人们在激动、兴奋、得意、悲伤等心理状态下,虽然面前没有听话对象,有时也会说出话来。这些自言自语的话,有些是询问自己,有些是发议论等。总之,这些独白均表现出人物特定情势下的心态。采用独白法描写人物心理,要做到自我解剖,直叙心曲,展示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运用独白描写,首先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什么人说什么话。其次,要选准人物独白的时机,符合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

93、对话法

【特点】

语言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描写对话时首先要联系各人的思想感情、愿望,把说话人的心情、性格反映出来。其次要注意说话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不能所答非所问。此外要灵活运用提示语放在句首、句中、句尾以及省略提示语等四种描写语言的不同方式,使文章灵活多变。

94、直接描写法

【特点】

直接描写法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人物的心理。采用直接描写法描写人物心理时,要把想什么、怎样想,为什么这样想写出来,这样才能直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其次,要把人物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写出来,这样读者看了以后,才有真实感。

95、回忆想象法

【特点】

人们在痛苦的时候,往往会回忆美好的过去,盼望美好的日子重新回来。人们在困难的时候,也会回忆过去的苦难,激励自己奋勇前进。回忆想象法就是人物触景生情,激起对过去的回忆。采用回忆想象法描写心理活动时,首先要把人物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过去交代清楚,这样文章的心理描写,就显得合情合理。其次,回忆过去时,要把生活中的具体情节描述出来,使文章前后呼应。

96、梦境幻觉法

【特点】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和幻觉往往是现实的反映。我们在描写梦境和幻觉有现实的基础。文章中对梦境和幻觉的描写往往用来表现人物的理想或幻觉,因此描写梦境和幻觉时要写出人物的愿望和要求。梦境和幻觉往往有一定声面,所以描写梦境和幻觉时,要把场面具体地写出来。

97、一事写人法

【特点】

一事写人示是写人最基本的方法。采用一事写人法写人时首先要把事情的时间、地点、开始、经过、结果交代得清楚、明白。其次,要把事件的过程写得具体、完整。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要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这样,人物的思想品质就能得到充分表现。人物形象也就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就很深刻。

98、几事写人法

【特点】

通过几件事写人,作者所选择的几个事例,可以是一件事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全文连起来,表现一个人物几个方面的精神和品质;也可以几个事例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采用几事写人法写人时,首先要注意几件事的内容不能互相矛盾,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几件事中是和谐统一的。其次要注意尽量用不同的事情反映人物的性格的不同侧面,类似的事情应避免重复出现。此外,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交代与这几件事的有关内容,或对人物作概括介绍。第四写几件事时,可以按时间顺序;可以以某一事物为线索;也可以详写一件,略写几件;还可以按事情的分类排序。

99、对比写人法

【特点】

任何事物,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出高低、大小、好坏、多少。写人也是如此,通过对比可以反映出先进和落后、高尚与卑贱,优秀和不良。对比写人法有两种。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变化。另一种是一个人和另一个比,歌颂其中一个人或使另一个人受到教育。采用对比法写人时,要注意突出主要人的和主要问题,做到主次分明,切不可喧宾夺主。其次,对比时要合情合理,不能采取故意拔高或贬低的方法,把好的捧上天,把差的贬入地,使人不可信。此外要注意前后照应。

100、细节表现法

【特点】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作品的题材无论多有意义,主题思想多正确,如果没有真实感人的细节,就无法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运用细节表现法刻画人物,首先要找到真实的细节。细节不真实,人物就不真,作品就必然失败。其次还要注意细节的选择,要选择那些最具有特征的。最能表现作品主题的细节。否则,就应该毫不吝惜地舍弃。

第3篇

描写人物外貌是写人记事记叙文的写作基础功之一。小学生描写人物外貌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头一句脚一句没条理;二是抓不住外貌特征千人一面;三是表现不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品质。叶圣陶先生说:“实践证明,指导学生从描写顺序、人物外貌特征、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品质三个方面分析体会课文中的外貌描写片断,再把课文的外貌描写方法迁移运用到观察、描写和评改的实践中,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从描写顺序、人物外貌特征、人物精神面貌性格品质三个方面领悟外貌描写片断

指导学生学习外貌描写。我们的训练目标是使小学生能够留意学校、家庭、社会中许许多多有关的人,能抓住他们的外貌特征有顺序地描写下来,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品质。实现这个训练目标,需要教师进一步结合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外貌描写训练。小学语文课本为我们教学外貌描写提供了许多好范例:如《挑山工》里的挑山工,《老水牛爷爷》里的老水牛爷爷,《在艰苦的岁月里》的老红军和小红军,《丰碑》里的军需处长,《我的弟弟“小萝卜头”》里的小萝卜头,《少年闰土》里的闰土,《金色的鱼钩》里的老班长……课外书刊上也有许多描写人物外貌的片断。这些外貌描写片断在描写顺序、人物外貌特征,人物精神面貌性格品质三个方面各不相同。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这些外貌描写片断,使他们进一步提高对外貌描写的认识,也积累外貌描写的词汇。现以《倔强的小红军》为例说明。

教学《倔强的小红军》的第二课时里,我让学生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片段(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然后提出了三个思考题:1.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小红军外貌的?2.小红军的外貌有什么特征?3.小红军的外貌特征表现出他怎样的精神面貌和性格品质?

在三个问题的启示下,学生通过阅读思考, 懂得了课文描写小红军的外貌时,先从整体上写了年龄,又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了五官(包括脸、眼睛、嘴唇、鼻子),衣着,脚;懂得了小红军的外貌特征是:年龄“十一二岁”,脸“黄黄”“小”,眼睛“大”,嘴唇“薄”,鼻子“翘”,草鞋“破”,脚“又青又红”;懂得了小红军年幼又长期忍受饥饿和寒冷折磨身体极度虚弱,但“有点儿翘”的鼻子表现出他不把一切困难看在眼里,性格“倔强”。我订正学生的答案并填写了下面的表格:

在上述阅读分析的基础上,我又提问:学习了外貌描写片段,你认为在观察和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出以下几点,即:按顺序,抓特征,表现出精神面貌性格品质(板书)。这样引导学生从理解外貌描写片段的内容到分析总结外貌描写的方法,为下一步观察和描写人物外貌做好了铺垫。

二、把课文的外貌描写方法迁移运用到观察、习作、评改实践中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读写结合,将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外貌描写的方法运用到观察、习作、评改实践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里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抓特征,表现出精神面貌性格特征”的方法,观察班级中一个外貌特征和性格品质较为突出的同学,根据观察填写下面表格。然后我找两名学生说说他们的观察结果,让大家评议优点和缺点。

第二步,让学生写一段话描写同学的外貌。

第三步,启发学生对照“按顺序,抓特征,表现出精神面貌性格特征”标准自评自改,再组织他们在小组互评互改,然后誊抄出来交给我,最后我批改后做讲评。

第4篇

一、统观全篇,弄清人物身份

人物形象是复杂多样的,不同身份的人具有其与众不同的特征,作者也赋予其不同的情感。朱自清笔下的父亲是亲人,写作时作者就表现出对父亲的无限热爱和感激之情;鲁迅笔下的刘和珍是他的一名敢于斗争的学生,作者就表现了对刘和珍的赞扬和哀悼之情;梁实秋笔下的梁启超是他的老师,也是一代伟大的学者,作者就要表现对他的崇敬、赞美、欣赏之情。文中人物身份的不同,直接造成人物性格特征、思想品质的不同,人物具有怎样的身份,往往就具有与其身份相应的特征。因此,弄清人物的身份,对于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形象品质十分重要。

二、细究描写,明确人物性格

描写是写人散文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也是写活人物的关键所在。一般情况,这类散文中会出现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有时也会出现侧面描写、对比描写和细节描写。这些描写相互映衬,共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气质思想等,是研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面。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作者就巧妙地运用了这些描写方法,从而达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目的。

1.外貌描写。《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作者是这样描写梁任公的:“随后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宽下巴秃头顶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作者从形和神两方面表现了梁任公先生:“短小精悍宽下巴秃头顶”是形体描写,表现了梁任公精明强干、精神抖擞的学者风度;“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几个词是神态描写,表现了梁任公先生气度不凡、大家风范十足、满面生辉的学者气度。外貌描写是写人散文中很常见的一种描写方法,抓住它,就可以初步了解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思想品质及作者对其所持的态度情感。

2.语言描写。本文中人物的语言虽不多,但却精确地表现出人物的独特形象。“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这一句表白直接表现了梁任公诙谐幽默、谦虚谨慎、直爽自负的性格特征。还有他讲演时随口背的一些诗句,又表现出他作为学者知识渊博、博闻强记的特征。写人的散文中,语言描写大多不多,但都是点睛之处,细究这些,可以对人物形象了如指掌。

3.动作神态描写。本文的动作神态描写十分传神,“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一扫。”“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这此动作神态描写,无不表现出先生直爽率真、感情丰富、性情中人的大学者之风度,读后让人不由对先生产生一种敬慕之意。

4.侧面描写。在表现人物时,侧面描写大多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描写方法,在本文亦有重要表现作用。“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这些句子的出现,不光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让读者感到了梁任公先生讲演精采、光彩夺人、影响深远、风神气度与学识不同凡响的人格魅力,更让梁任公先生的形象变得丰满而高大。

5.对比描写。通过对比,可以让人物形象更突出。“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这些对比描写,表现了梁任公先生影响不凡、深得人心、在学术界地位至高的特征,不但反衬出梁任公高大的学者形象,也表现了作为学生对老师的偏爱之情。

三、分析事件,探究人物品质

第5篇

[教案一]

《沁园春・长沙》写作教学教案

写作目标:在完成诗词《沁园春・长沙》阅读教学之后,让学生对该词上片景物描写部分进行扩写训练,锻炼学生的想像和对景物描写的能力。

写作要求:根据诗词《沁园春・长沙》上片景物描写部分进行再现式扩写训练,要抓住景物特点,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性,并恰当地运用一定的描写方法。250字左右。

写作指导: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三句交待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气氛。

2、具体描写的景物。“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形绚丽的秋景图。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3、观察、描写景物的角度:由远及近,从上到下。

4、描写景物的方法:多角度、多侧面,定点换景法和移步换景法。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描写来选用适当的描写方法,做到详略得当,层次清楚。

[教案二]

《药》写作教学教案

写作目标:学习完鲁迅小说名篇《药》,根据夏瑜和红眼睛阿义的不同身份和思想性格,试写他们在牢里的一段对话。让学生进一步揣摩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运用一定的描写方法,进行情境式对话训练。

写作要求:根据夏瑜和红眼睛阿义的不同身份和思想性格,试写他们在牢里的一段对话。200字左右。

写作指导:师生再次回顾原文《药》第三部分相关内容,抓住夏瑜和红眼睛阿义对话内容要点,根据他们的不同身份和思想性格,进行再度开发,合理想像他们的对话情境,扩展对话内容,有重点地进行刻画与描写。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列出了该片断描写的写作提纲。

环境及地点:监狱

人物及其身份:夏瑜――资产阶级革命者

红眼睛阿义――看管犯人的牢头

性格特征:夏瑜――坚贞不渝,无所畏惧,宣传资产阶级革命,至死毫不动摇。

第6篇

1.人物细节描写

它包括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情态、心理等进行细腻而具体的描写。如海明威《老人与海》:

老头儿放下了钓丝,把它踩在脚底下,然后把鱼叉高高地举起来,举到不能再高的高度,同时使出全身的力气,比他刚才所聚集的更多的力气,把鱼叉扎进正好在那鳍后面的鱼腰里,那个胸鳍高高地挺在空中,高得齐着一个人的胸膛。他觉得鱼叉已经扎进鱼身上了,于是他靠在叉把上面,把鱼叉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推到里面去。

作者把笔墨集中在处于特定时空的鱼叉上,“举”“扎”“靠”“推”等动作构成精彩的特写镜头,使人从惊心动魄的搏斗中形象地体味到人的伟力、气魄和智慧。

2.景物细节描写

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动物、静物的细节描写。如鲁迅《故乡》: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

这一段景物描写极力渲染了农村萧条、荒寂的气氛,烘托了“我”当时的悲凉心情,暗示出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残酷统治下农村日益衰败的社会环境。

3.生活细节描写

包括场面、情节、事件的细节描写。如都德《最后一课》:

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寥寥几笔简单地交代自己的国土已被敌人占领。在法兰西绿草如茵的土地上,敌人在这里操练和践踏,大煞了这个法国东北部小镇幽美的风景。这个细节,向读者揭示“最后一课”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

细节描写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事物发展的环节、环境中的事物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之一,正如大海是由诸多细流汇聚成一样,细节有着非常强的力量,它可以变抽象为具象,使无形变有形。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就应对细节进行描写。细节描写的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肖像细描法

即对人物肖像进行细节描写。肖像主要是指人的容貌、神态、姿态、衣饰等方面。形神兼备的肖像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时代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

2.服饰细描法

即对人物的衣着进行仔细的描写。通过服饰描写看得出来这个人的职业特点,同时,也看得出来在职业特点之外的个性特征。

3.动态细描法

即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对人物的典型行动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方法。

4.语言细描法

即对人物的某一典型语言进行仔细描写。针对同一事物,不同身份地位,经历个性的人在传达自己的情意时候,语言各具千秋,各显个性,有的人是委婉含蓄,有的人则直露火暴。描写时,语言可以突出人物特征。

5.心理细描法

即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心理描写可以透露人物的心灵变幻,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交待人际关系情节发展趋向和反映生活本质,突出作品主题等作用。可用人物独白来展示心理,也可借梦境和幻觉来反映心理。

6.场景细描法

即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细致描写。也是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对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细致描写,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7.环境细描法

即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细致描写。环境的细致描绘或暗示人物命运,或衬托人物形象,或营造氛围,或渲染气氛。

细节描写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六点:

(1)细节描写要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达到以少胜多,一字传神的效果。

(2)细节描写要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3)细节描写必须真实。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真实是细节的生命,只有真实的细节才能准确地把人物的性格刻画出来,给人以真实感。

(4)细节描写必须典型。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细节描写要抓住典型细节,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突出文章中心的事进行描写。

(5)细节描写必须独特。所谓独特是指细节的与众不同。比如描写人物时,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而且要透过个性特征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第7篇

语文学习作文是关键,对初中生而言,写好比较复杂的记叙文是重点。写好记叙文关键是人和事,因此人物描写应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写好人物关键是让要写的“他”活起来,怎样才能让学生笔下的“他”活起来呢?

一、明确目标与重点

只有明确目标,抓住重点才能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标:1.学会仔细观察你身边的“他”。2.能通过细腻的描写再现熟悉的“他”。3.能在事件中展现个性鲜明的“他”。4.能深入全面的刻画与众不同的“他”。

重点把握:1.描写式刻画“他”,述外貌特征。2.评价式刻画“他”,说精神品质。3.事件式刻画“他”,点个性特点。4.综合式刻画“他”,呈鲜明形象。

二、知识累积

写作知识的积累,能使学生少走弯路。有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

要写好“他”,写活“他”,应把握如下内容。

1.描写人物的方法。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肖像、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2.描写人物的技法。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简笔勾勒与工笔描绘;对比刻画与环境映衬;细节描绘与漫画描摹等。

3.描写人物的角度。个体相与众生相;一人一事与一人多事;多事多人与多事一人;个人对比与个人群体对比等。

4.描写人物的名言。鲁迅:“白描”却并没有什么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老舍:人的外表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不可泛泛的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没有用的东西往往是人物的累赘。巴金:要写人,得接近人,关心人,了解人,而且爱人。果戈理: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叶圣陶:描写人物,假若只就人的共通之点来写,则只能保存人的类型,不能表现出某一个人。要表现出某一个人,须抓住他给予我们特殊的印象。

三、写作范围

初中生的生活阅历决定了取材范围。1、自我画像。多角度展示与众不同的“我”。2、亲人脸谱。感受至爱亲情。3、尊敬师长。高尚品质伴我成长。4、同学伙伴。友谊之花遍地开放。5社会人物。以小见大展示亮点。

四、综合指导、卓越思维

所谓写“他”,就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刻画,来表现其外貌特点、个性特征、思想情感等。写活“他”,不仅要画其形、描其神,更应铸其魂。写好“他”,应注重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展开细腻的描写刻画人物

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展开细腻的描写应注意以下三点。

描写要真实。我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必须是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是生活纪实,不是记流水帐,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选择与主题有关的典型事例,不可一写正面人物就是完美无缺,一写反面人物就是一无所是,应该辩证的描写人物的优点与缺点,给读者真实的感受。

描写要细腻。要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就要采用多种恰当的方法对人物进行细腻的描写:写外貌,肖像描写不是说把一个人,从眼睛写到鼻子,从鼻子写到嘴巴,从嘴巴写到耳朵,从耳朵写到头发,从脸写到身材。通常我们只是选取这个人的外表上一个最最鲜明的部分进行特写,比如说,写眼睛,鲁迅说要"画眼睛"。"画眼睛"是写人物肖像的关键。应力求写出人物的风度、气质和神韵;写动作,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其思想和性格的表现,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施耐庵要塑造武松的性格,就安排了一回"景阳岗武松打虎",全是写武松怎样"打",从行动上描写出武松谋略的机智和武艺的高强应精选动词,对其行动过程进行生动的描摹,在描写人物行动的时候,应该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如《背影》中过铁道买橘子的一系列细节描写;写心理,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应善于运用细腻的内心独白、梦境或幻境揭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如《雷电颂》;写语言,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的,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鲁迅先生指出:“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做到: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如《孔乙己》当中的孔乙己总是“之乎者也”,在文章当中描写一个农民说的道理,言语一般都是朴实的,如果你写得文绉绉的,显然就脱离了生活实际。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孔乙己说的话就处处表现出了他的酸腐气。应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语态,让个性化的语言充分展示人物性格特征。如《故乡》中的杨二嫂。

描写要抓住特点。可运用生动的细节对人物进行正面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可将不同人物或同一人物的不同方面进行对比,来抓住人物特征;也可利用其他人物的介绍、评价,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来呈现人物特征。

描写人物忌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忌千人一面,毫无个性的差异;忌主次不分,没有典型形象。

(二)搜寻典型的事件支撑人物

人物的个性需放在典型事件中加以展示,只有在典型事件的支撑下,才能窥知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搜寻典型事件的方法有:以小见大法,鲁迅的《一件小事》通过车夫送受伤老妇回家来表现其崇高品质,《最后一课》中以小弗朗士,镇上人的表现来写最后一课的不平常,表现阿尔萨斯人的爱国热情;以平见奇法,魏巍的《我的老师》选用七件平常事来突出老师的人格魅力;矛盾冲突法,张之路的《羚羊木雕》通过人物对羚羊木雕的不同态度来表现大人的自私;对比烘托法,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在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对比中鞭笞人性的冷漠;渲染铺陈法,鲁迅的《孔乙己》用众人对孔乙己的嘲笑鄙视来刻画其悲剧式命运;夸张漫画法,吴敬梓的《范进中举》用胡屠夫打婿治病扯衣褶皱等来活画其市侩嘴脸;结尾出奇法,欧亨利《麦琪的礼物》对夫妇互赠的礼物变成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来讴歌爱情的纯贞。

(三)勾画生活的环境烘托人物

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因此写人的记叙文常常需要对环境进行描写。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背景。环境有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分。环境可以为人物的个的。或渲染人物活动的气氛;或暗示人物心情;或烘托人物的性格。

环境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以实景衬实情。物定的社会环境造就特定的人物形象,如《故乡》中的闰土生活在“多子、饥荒、战争”的年代,因而是一个麻木、贫苦的形象。《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一家人前去哲尔赛岛旅行出发时对海上环境的描写,衬托了一家人的欢快心情,而回来时却恰好相反。特定的自然环境暗示特定的人物心情,如《羚羊木雕》中“月亮出来了,发出冷冷的光”来暗示“我”内心的沮丧。以实景衬反情。以乐景衬哀情,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富人家飘出的欢庆圣诞的乐曲来反衬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以哀景衬乐情,如《孔乙己》中以气候的恶劣来反衬人物悲惨。还可以以幻景衬实情,通过想像,幻觉来表达情感、感受。

第8篇

我们知道,在语文的各种考试中,现代文阅读也是必考试的题型之一,在做这方面的题型时需要注意些什么技巧呢?其实方法很简单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考试语文技巧现代文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说,诗歌等。

2.记叙文六要素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4.划分层次(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5.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6.怎样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设悬念;总领全文。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埋伏笔。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2.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3.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4.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5.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种类:按内容分(一)人物描写(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二)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2)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衬托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按描写方式分(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2)侧面烘托(间接描写)

16.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17.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18.写作手法及作用

常见的表现手法:联想、想像、以小见大、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1)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9.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格式: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的语境

(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20.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1.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22.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 承接上文; (2)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 承上启下(过渡);  (4) 为后文作铺垫

23.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形象生动地描写了——————

词(如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4.一句话中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1)原文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想一致,符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2)该词与上文……相对应。(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不能互换。如“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等

二、议论文阅读技巧㈠、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1.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

1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分论点 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Ⅰ标题;Ⅱ开篇;Ⅲ中间;Ⅳ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通过引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④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归结出中心论点;

(6)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㈡、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㈢、论证(怎样证明)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4)、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5)、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6)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合为举例论证。

(摆事实、事例论证)

作用:说理更具体、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典型事例论证什么论点,论证十分具体,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2.道理论证:作者引用的能证明论点的名人名言、为人们承认的理论,作者针对论点所做的分析等。

作用: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道理论证什么论点,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让人信服。

3.比喻论证法:简称喻证法,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作比喻证明观点。

作用:说理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答题思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进行论证,使论证生动形象,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

4.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论证论点。

对比的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

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答题思路:从什么和什么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突出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让读者有了深刻的印象。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一、体会文章表达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

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五)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等)。

二、修辞的作用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理解。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③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④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格式:加强语气,强调对+对象+特性的认识。

⑤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⑥反复:强调了……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三、概括段意和归纳中心

(一)归纳段意

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归纳中心

公式:

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七、论证方法的作用

1、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论证方法。

2、明确知识:

①例证法主要是增强说服力,通过一两个典型事例,可以使阐述的道理令人信服。 ②引证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实内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③正反对比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论证更为深刻。

④比喻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论证更为具体生动形象。

3、公式:

例证法: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

第9篇

1、肖像描写(外貌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5、神态描写:是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写,可以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从而突出人物性格。

6、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写出了人内心的喜怒哀乐和对人们美好,温馨生活的向往。

7、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铺下铺垫。也可分为风景描写、静态物与动态物体的描写。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0篇

[关键词]新闻;特写;注意事项

新闻特写是运用文学语言和手法,描绘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从而及时地、生动地、准确地再现有意义的真实的人物、事件、场景和气氛的一种体裁。也有人说它是“报告文学的样式之一”,还有人说它是“新闻体裁和文学体裁之间的一种边缘文学”。在观行报刊上常常见到它在“特写”、“新闻特写”及某些固定的特写栏目中出现,不在栏目里出现的,则一般加“侧记”、“目击记”、“纪实”、“纪行”等副标题出现。

新闻特写可按多种分法分成多种类型。如果以内容分,就有事件特写、人物特写、场面特写、景物特写、工作特写、杂记特写、旅游特写、问题特写、体育特写等等几种特写。新闻特写具有新闻特点,即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绝对的可靠性、很强的政策和感情的倾向性。新闻特写还具有独特的特写特点。它描绘的是现实生活中人物或事件的富有特征的某些片断;它对人物、事件片断的描绘不是一般地叙写,而是放大和再现,相当于屏幕上的近镜头;它不仅充分地运用描写的表现方法,而且恰到好处地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现方法;它既注重人物、事件的新闻时效性,也不放弃必要的联想,在联想中,往往阐发了作者的深刻的思想。遵循这些特点,我们就可以写新闻特写了,但要写好,还要掌握一些技巧。

写新闻特写,首先要捕捉生活中的特写镜头。怎样捕捉特写镜头呢?要注重现场观察,充分地占有材料,必须下到现场去,深入现场,在用眼睛观察的同时,还必须对所看到的事物进行认真的分析,选准特写镜头及镜头里的各项要素,指出反映事物本质的最富有特色的片断和特征。

写新闻特写要选择好写作角度。这里指的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以及选择文章的题材了。《普通写作学》里说过:“凡写远景、全景和概貌的,都不属于新闻特写。从捕捉的对象和选材的角度来看,它可以撇开一场球赛的全过程,专写某一球之争;它可以截取时间进程中的某一瞬,再现生活的一个侧面,吸引读者。”新闻特写的描写角度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角度的,甚至还可以是不停地灵活转换的。

写新闻特写要保证真实性。这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作者必须懂得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二是作者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必须养成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三是作者一定要做到从严要求自己,做到一知半解地不写,不成熟的题材不写,不以“想当然”代替事实,不浓缩时间和空间,不“越俎代疱,借口传音”,不滥用形容词和副词。

写新闻特写要准确地运用文学笔法。有五点应掌握。一是叙述要清楚简洁。就是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数字、背景、细节等要准确无误:用最简炼的语言来描绘事物和人物形象,不做无病之。二是描写要具体,并充分运用白描手法。三是不仅描写概貌,而要着重描绘细节。四是在描写过程中不仅要多用动词,还要巧用动词。五是要注意通过人物的语言来描述事物或塑造形象。

写新闻特写要注意安排结构。新闻特写的结构主要有圆柱型结构和戏剧型结构两种。圆柱型结构一般有导语、中间和结尾三部分,先摆出布景、然后叙述主题,最后概括要点。戏剧型结构一般没有导语,全文的主题是在文章的中间体现出来或由结尾来表达的。首先引起人们的兴趣,其次铺设情节,最后达到高潮。

其实,新闻特写的结构不仅这两种,它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完全取决于作者的个人特点,有的让情节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展开,有的则让情节自由展开,就像旅游者面前的曲曲折折道路一样,有的又与抒情诗相近。

第11篇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思路

(一)教学目标

本课以“深度汲取课本知识精华,深入培养学生写作方法”为教学目标,通过在教学中借助课文内容中人物描写的方法,为学生深入地剖析课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旨在培养学生学会刻画人物,避免写作中出现形式化、统一化的情况。

(二)教学思路

在课本内容研究深化的同时,充分汲取相应的课外知识内容补充进课堂是非常必要的。比如相关的名家作品及优秀的学生习作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以阅读引导写作,以阅读促进写作,使学生在阅读之中学会鉴赏,在鉴赏之中学会品味,达到学以致用,切实掌握人物写作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对学生来说,即使能够熟练掌握写作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旧可能出现诸多的困难。例如,学生作文中的人物性格单一,过于套路化等等。基于这类问题,教师首先应多指导学生进行生活观察,在生活中学会观摩人物,勤于练习,提升写作的水平。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最大化地借助多媒体技术,准备电教课件,为学生营造具象的视听环境,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高中作文案例教学的策略

(一)课堂导入

一个良好的课堂开端是取得优异课堂成效的根本所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的设置。可以采取提问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向学生发问:

猜猜他是谁?蒲扇大耳,长嘴贪吃,手持一柄九齿钉耙,身着一套黑蓝布衣?

学生在此描述下,很快就猜到答案――猪八戒。学生为何能够猜出答案与笔者的描述息息相关,因为笔者通过寥寥数语,形象地将人物主要的特征讲了出来。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的正是学生的此类语言描述能力。通过此类课件的导入,能良性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继而进入课堂实训阶段。

(二)教学过程及步骤

在作文案例教学中,教师对人物描写作指导,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1.人物肖像描写。肖像描写又称外貌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面貌、服饰及神态进行描绘,进而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写作手法。在指导学生进行肖像描写的时候,教师要详细为学生阐明重点,一定要善于把握人物所具有的外貌特征,刻画出独具一格的人物形象,切忌从众。笔者在《金岳霖先生》教学中,同学生一起鉴赏阅读并阐述分析了以下语段:

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一只的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

教师在鉴赏完毕后向学生提问:此章节的肖像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思考之后发言:这段描写很细致,且很幽默。

教师在学生讨论完毕后即可总结:此段人物描写并未从其面部特写出发,而是从其穿着打扮及肢体形态出发,通过另一切入点,准确地对人物进行了描写,这样一来既避免了从众的情况,又将人物的外貌做了很好的刻画,且突出了性格特点,对读者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总结完毕后,鼓励学生在之后的写作中,多运用此类肖像描法。

2.语言描写。对于语言描写,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关注人物讲话的背景及人物身份、年龄、个性等特征,以此提升对语言描写的驾驭能力。以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为例: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学生在读到这一段的时候,肯定会发现自己对最后一句极为熟悉,因为这一句话为重点名句,流传较广。因此,教师立刻在课堂中呼吁学生,认真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体会作者说出该段话的背景,以及语言的表达特点,这段文字属于何种句式,标点表示何种语气,以此使得学生学会借鉴运用。

3.人物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自身动作进行描述,凸显人物性格的写人手法。对于动作描写,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富有表现张力的动词彰显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刘鸿伏的《父亲》一文:

父亲忽然站住,用颤抖的手解开外衣钮扣,从贴肉的衬衣里撕开密密缝住的小口袋,那里藏着五十元钱,父亲抽出三十元,说:“崽,家里穷,这点钱你拿着莫饿坏肚子。”……父亲眼红红的,却一副要发脾气的样子。我爱父亲,也怕父亲,只好从那布满老茧的大手里接过二张薄薄的纸币,那是二十元,却仿佛接过一座山,沉甸甸的。

教师在学生讨论完毕后,可为学生进行课文分析:对父亲给儿子递钱这一细节的描写,形象地彰显了父爱如山的沉重感,通过对父亲动作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作者动作的想象。虽然文中没有提及作者的动作,但教师可以大胆创新,安排学生试着描写作者的动作,以此使得学生拓展思维想象空间,打破墨守陈规的写作局限。

4.心理描写。对于人物心理方面的写作,教师应当专注于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充分就人物的内心感情做出细腻刻画。教师应为学生讲解人在不同情况下所产生的不同情绪,同时为学生列举:喜、怒、哀、乐及怨恨、苦闷与嫉妒等不同情绪的写作案例,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感悟到心理描写的原则。例:

她心里总想让他明白,她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一个毫无用处的废物,但这里真的没有什么可分配给她做的。于是,她从内心祈求造物主赐予她非凡的力量,她借此一念咒语,就会出现奇迹,让帕勒达帕一看就会惊呼起来:“哎哟!我们的素有这么大的本领!我真的没有想到,小看了你!”

教师可以进行分析:这段心理描写,十分形象恰当地把主人公素芭幻想自己有非凡的力量可以帮到朋友,让身边人感到惊奇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出来。在写作中要培养学生学会依靠这类人物心理活动掺杂情景的形式,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提升写作的整体水平。

第12篇

1.复述课文,了解本文的情节特点,把握文章的主题。

2.学习本文富有特色的人物描写方法。

3.领悟本文景物描写的妙处。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运用各种方法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2.了解文章的情节特点,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意境之美和意蕴之深。

【教学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谁看过《小兵张嘎》这部故事片?我们大多数同学在影视作品中都看过,这是一个战争题材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白洋淀一带,讲述的是小英雄张嘎的英勇事迹。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白洋淀,去领略那里的风光,聆听发生在那里的老英雄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竹篙( ) 疟子( )

寒噤( ) 舀水( )

吆喝( ) 蹿出( )

疟疾( ) 仄歪( )

2.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 张皇失措 仄歪 转弯抹角

3.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回顾小说文体知识,包括小说的定义、小说的三要素、刻画人物的方法、小说的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

(提醒学生注意积累,可以让自己的赏析有理有据。)

2.朗读课文,注意文章的情节特点,能复述故事。

(找生复述,师生评议:一评内容是否完整;二评思路是否清晰;三评表述是否严谨;四评是否带有感情。)

3.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4.读完本文你有何感受?动笔写一写。(可以从文章内容、写作方法、作品思想等多个角度思考,注意抓住一个角度去写。)

5.交流感受,互相点评。

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请用“老头子是一个 的人,你看 ”的形式说说你对本文主人公的认识。(前一空归纳老头子的性格,后一空从文中找到相应的情节和语句来印证。)

2.总结文章描写老头子都用到了哪些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侧面描写。

3.文中提到“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哪些地方体现了他这一特点?你认为这是优点还是缺点?结合文中的具体情节加以分析。

4.文中还写到了两个女孩子大菱和二菱,他们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做简要分析。

(他们勇敢坚强、舍己为人、爱国、不怕困难。)

五、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益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章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描写了怎样的环境?

2.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用:渲染故事的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给作品增添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

结尾处烘托作用:这是老头子置敌人于死地时,“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所看到的美景,老人此刻正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之中,那鲜嫩的芦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会显得格外美丽。衬托出老英雄在痛打鬼子时内心萌发出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

3.总结环境描写方面的知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六、品味语言

默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你从“呆望”一词中感受到了什么?文中的哪些内容和这里的“阴森黑暗”形成了对比?)

2.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藏战火去了。(你从水鸟深夜飞动和歌声这一反常现象中读出了什么意思?)

3.半夜以后,小船又漂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联系课文第二段中敌人的两个“提防”揣摩句中“飘”字的表达效果。)

4.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如果让你用字来概括老头子的特征,你应当提取哪几个词语?)

5.他(老头子)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洒。(你认为这里的景物描写和当时打鬼子的场面一致吗?说说看法。)

七、课堂小结

从本课中你学到了什么?(提示学生总结本文描写人物和景物的方法,以及清新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八、课外阅读

小说《荷花淀》与课文《芦花荡》堪称姊妹篇,是最能代表孙犁小说独特风格的优秀作品。课下阅读《荷花淀》,领略“荷花淀派”作家孙犁作品的艺术魅力。

九、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