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12: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怎样教育好孩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编者按:早教市场越来越火,早教理论越来越多,各种说番热炒……你是否被“忽悠”得没了方向?也许此时,我们需要一种理性而冷静的声音。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尊重孩子、维护孩子权利的当代社会,这个说法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它帮助很多家长和老师改变了过去以批评为主、比较严厉的负面教育方式,转而采取以夸奖为主、比较温和的正面教育方式,对维护孩子身心与人格的健康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世界上既没有解决孩子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也没有任何时候都奏效的灵丹妙药,任何教育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也不例外。
因为家长和老师都明白批评和惩罚孩子有很多负面作用,再加上现代家庭养育的都是独生子女,成人一般不忍心批评和惩罚孩子,所以一些家庭和学校出现了家长溺爱甚至讨好孩子,老师不敢批评、不敢管理甚至放任孩子的倾向,导致孩子只愿意听好话、不接受逆耳忠言,只喜欢顺境成功、拒绝挫折失败的状况,这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都具有消极的影响,可见,好孩子也有夸不出来的时候。怎么办?很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为此深感困惑。2009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提到“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样,采用批评方式教育孩子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又得到了法律的支持与保护。
如此一来,是不是说夸不出好孩子,就应该“重操旧业”似地批评、惩罚孩子呢?其实不然,好孩子也不是批评出来的。这一规定只是恢复了表扬与批评作为两种常规教育方法本来应该具有的地位,问题并不是出在能不能使用表扬与批评的教育方法,而是出在怎样恰当使用这两种教育方法。
夸奖与批评并不必然会出现好孩子,也并不必然会出现坏孩子,关键在于夸奖与批评是否适度、适时、适宜。
适度的要领在于表扬是对孩子中肯的评价,不是随随便便赐给孩子的廉价物;批评是针对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他的人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要见孩子表现乖好的时候,就欣喜若狂,把孩子表扬得“一塌糊涂”,对孩子的缺点视而不见;也不要见孩子调皮恶搞的时候,就怒发冲冠,把孩子批评得“一塌糊涂”,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过度夸奖是对孩子说太多的“好”与“是”,以致孩子成了“顺风耳”,只愿意听赞美、逢迎和好听的话,结果听不进去否定和批评之言。
适时的要领在于孩子小时候与长大了对表扬与奖励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意识还不够独立、心智发展还很稚嫩,小小的表扬与批评就可能让他们“心潮澎湃”,他们尤其需要借助表扬建立自信,甚至需要“预支表扬”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所以家长的表扬有时超出了孩子的实际表现也会促进孩子的成长。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这种方式就渐渐不利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走向独立、现实与成熟了,他们需要逐步理解与接受逆耳的忠言既是一种批评,也是一种表扬,这便是家长和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信任与期望。
适宜的要领在于家长的夸奖就是孩子的行为标准,千万不要夸错了,否则,他会把错的当成对的,想改过来就得付出很多努力。如果孩子为了自己方便而干扰别人,家长觉得他聪明;如果孩子在争斗中过度还击,家长认为他赚了;如果孩子为了玩耍而损害公物,家长照样鼓励……那么,孩子心中的是非标准就会模糊、混淆甚至颠倒,这样无论如何也夸不出好孩子了。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和姐姐下一个很长很直的楼梯。下去的时候正好碰上了我四叔,给了我和姐姐一人一元钱,我和姐姐高兴得不得了。下午上学的时候,就买了一袋五角钱的“双胞胎”雪糕。放学回到家;妈妈问我们是不是买过雪糕,我和姐姐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妈妈说:“还嘴硬,人家卖雪糕的主人都告诉我了,还有,哪来的钱?”,我和姐姐见事不妙,只好说实话:“是买过雪糕,那钱是我四叔给的。”妈妈见我们说了实话,就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孩子,以后可千万不能再说谎了,说谎对人危害很大,你们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吧。就是因为放羊的小孩,不说实话,最后狼真的来了,因为大人被他骗过了两三次,不再相信他的话,不去救他,最终,小孩和他的羊都被狼吃了。如果你们现在不改,以后就是想改也来不及了。你们听懂了吗?”我和姐姐使劲点点头,说道:“我们听懂了。妈妈,您放心吧,我们以后再也不说谎了,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妈妈高兴地点点头,说;“好孩子,有你们这句话,妈妈就一百个放心了。”从那以后,我和姐姐就再也没有说过谎,做了诚实的好孩子。(详写说谎后妈妈对我们的耐心教育)
妈妈,感谢您,对我的教育,使我终身受益。也使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让我不要偏离正途,感谢您——妈妈,对我的教育。同时,愿你,愿我,愿大家,都能受到教育,知道怎样做人。
评语:
语重心长的教育正是爱的表现,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条理的叙述了自己和姐姐一次说谎后妈妈耐心教育的经过,并因此改掉了说谎的毛病,可见你是位很懂事,上进,孝顺的好孩子。
——期末考试作文
关键词:家庭; 方法; 信心; 自尊心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是他们成长的起点和摇篮。从教育这个角度看,家庭则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伴随着孩子一生的终身教育,其所特有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成长。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风气熏染下,有的家长重智轻德,重知轻能,对孩子过分溺爱或期望值过高,全然不顾孩子自身潜质和个性,更不重视对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有的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信奉“棒打出孝子”的陈旧观念,或采取“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放任态度,家庭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很大;也有的家长乐于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物欲,使孩子不懂得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缺少独立生存的思想准备和战胜艰难险阻的能力;还有些家长不重视自身品德修养,道德失范,缺乏诚信,给孩子带来恶劣影响。
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高尔基曾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但是善于教育孩子,这却需要才能和广博的生活知识。”语言有些刻薄,但道理很深刻。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呢?
(一)家长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子道,贵以专”,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还是终生老师,应当懂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此作为家长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着孩子,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上梁不正下梁歪”、“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相信大家对这些名言都很熟悉。是的,家长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情趣修养、行为规范都会直接影响着孩子。家长要努力学习家教知识,规范自己的言行,修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身素质,要具有无私、正直、勤劳、诚实、勇敢、献身、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的高尚品德,并据以影响子女,从家长风范、家庭风尚等方面,给孩子“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只有父母的言行规范了,孩子才有了第一部参考的教材,孩子可以仿着去实践、去生活。孩子有了好的品质,就一定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在此情况下,多多帮助孩子吸收知识,孩子将来就一定会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材。
二、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现在有的家长对孩子或者过分溺爱,百依百顺;或者无暇管教,放任自流;或者处处干涉,棍棒相加。望子成龙的热切期望与缺乏科学教育方法形成很大的矛盾,不“懂”孩子,却拼命“教育”孩子,结果事与愿违。因而,家长需要掌握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自己孩子个性特点,靠激发、引导促使孩子健康成长。为此,作为家长应了解自己的孩子,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也不要对孩子的成绩或错误不分青红皂白地肯定或否定,要从儿童的心理实际出发,即使你知道孩子做的事不对或者是成绩不好,我们也要帮他分析原因,找出错误所在,让孩子从心理上服气。我认为,在批评孩子之前,先表扬他好的一面, 然后再正面引导点拨、帮助其纠正缺点、毛病,这样采用多鼓励少批评的方式,才能激励孩子有勇气,有信心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有助于孩子自尊心的维护和自信心的培养。
三、培养孩子的意志,让孩子能够面对挫折
在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的同时,还应注意利用艰苦的环境磨练他们的意志、锻炼他们的体魄。因为在人的一生中,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我们都知道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要受到挫折,精神上的煎熬、体力方面的磨难都是挫折的不同形式。理想的受阻,追求的失败,艰苦的劳作,疾病缠身,让孩子承受这些适度的挫折,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使认识得以升华,也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古人说“吃一堑,长一智”,说的正是这一道理,孩子只有经受了磨炼才会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孩子不溺爱,不怕让孩子受委屈,不要让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经常带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以此来锻炼孩子的意志。在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同时也会注意孩子对遭受挫折的承受能力,避免孩子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引起负面影响。
四、 正确认识家庭、社会、学校的关系
在孩子的教育中,学校、社会、家庭三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家庭教育是关键,家长必须密切注意孩子社会,学校生活,给予正确的引导。有的家长在孩子上学后,认为孩子的多数时间都在学校,所以抱着孩子交给老师管的态度,自己做甩手掌柜,这是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一种漠视。孩子虽然大半年的时间都在学校上学,但在孩子教育中,尤其刚入学的孩子的教育,家长的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家长应该经常与班主任沟通,家长与班主任及时交换孩子的信息是不可或缺的,老师在帮助学生养成自己的责任感的这个过程中非常关键,通过和老师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心理情况,针对性的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同时,要让孩子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样不仅可能锻炼孩子的身体,而且能使孩子学到一些劳动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要允许孩子多交益友,因为益友可能成为孩子的伙伴、帮手或知音;要让孩子多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拓宽孩子的视野,学会人际交往与社会活动;要多与师长交流,总之,家长要配合学校教育,达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上海家庭教育研究所心理研究室主任 沈之菲
“宝宝真乖,真懂事!真是个好孩子。”“哎呀,谁家的坏孩子又闯祸了?”你家宝宝究竟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你是如何看的呢?是不是听话的孩子就人见人爱,调皮捣蛋的小家伙就会让大人觉得头疼呢?
PART 1《为了孩子》与新浪网亲子中心联合进行的网络调查数据
1.你觉得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吗?
A.不一定 77.54%
B.是 1 7.71%
C.否 4.75%
2.你觉得捣蛋的孩子是坏孩子吗?
A.不一定 80.71%
B.否 16.77%
C.是 2.52%
3。如果你家“乖宝宝”跟“皮宝宝”一起玩,你会怎么做?
A.让他们一起玩,提醒孩子小心别学坏 61.48%
B.无所谓 27.65%
C.阻止他们一起玩 10.87%
4.你认为,好孩子与坏孩子的评判标准是――
A.品德上――比如有无礼貌等 73.39%
B.行为上――比如乖(听话),皮(捣蛋) 11.88%
C.智力上――比如聪明,笨 6.27%
C.性格上――比如大大咧咧,斤斤计较 5.53%
D.其他 2.93%
5.如果别人说你家宝宝是坏孩子,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A.欺负别人 44.78%
B.没有礼貌 39.02%
C.违反纪律 36.5%
D.性格孤僻 10.37%
E.反应迟钝 2.02%
6.你认为社会上所应提倡的好孩子应该具备哪方面特质?
A.正义和宽容 52.27%
B.认真和服从 18%
C.勇敢和挑战 47.44%
D.独特和创造 43.05%
E.公正和质疑 27.93%
F.以上都可 49.68%
PART 2 爸妈眼中的好孩子和坏孩子
黄源峰妈妈 中学老师 (儿子4岁)
品德好是关键
我觉得小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关键看家长教育。除非他性格形成后,有了判断力,才有好坏之分,那就是品德问题。好的品德比如不乱扔垃圾,尊敬长辈,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就这么说吧,美德与礼仪,这是最基本的小孩教育。对小孩子的基本教育,一开始是德育,然后才是智育!遇到他没有做到的,我就指正,告诉他为什么这是不能做的,应该怎么做。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是,家长要自律。
就拿扔垃圾来讲,去公园扎营玩,吃完后的垃圾就要把它收集起来扔到垃圾箱。首先我们家长要做到。现在儿子看到别人乱扔,他就会说那人乱扔我也扔。那就应教育为什么这样是不对的,和他讲道理,他就明白了。别看这是小事.其实很难做好,自律很重要。不过,他挺懂道理的,一听就明白。他现在有时还会提醒我们不要乱扔。
我没有跟他谈一些名人小时候并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的情况,我觉得还是正面教育为好!孩子小嘛!生怕他不明白反而理解错误了,反面事例会混淆视听。
沈老师点评:这位家长不愧为教师,对孩子好坏的看法很有
见地。的确,孩子行为的好与坏主要在于家长讲理的水平,家长能够讲明道理,并且身教自律,多次提醒下,相信孩子会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这里家长的态度和身教可能比家长的大道理更有用,家长的正面亲切引导会使孩子将好的行为与家长的鼓励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内心产生做好为的愉悦感,所以混淆视听的反面教育还是少用为妙。
黄贝蓓妈妈 销售主任 (女儿5岁)
捣蛋的孩子是聪明而有思想的
我认为不同家长也许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个孩子在不同人眼里的评价也不一样。
在我看来,太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反而可能是问题孩子,太听话的孩子可能存在依赖性强,缺乏判断和主见、受挫力差等方面的问题。
而对“捣蛋的孩子是坏孩子”的说法我非常不赞成,我认为捣蛋的孩子是聪明、有思想和有主见、有创新力的孩子。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他长大后就有可能成为有影响力的杰出人才。
我比较注意引导孩子:
1、让他遇到事情先自己判断,尽量自己解决,不是原则问题不向家长请示汇报。我反对“不要与小朋友扯皮”、“你要让着小朋友”的说法。
2、对孩子“不听话”,尽量不发火或少发火。
3、培养孩子讲礼貌、有爱心、有好的学习习惯及活泼大方的性格。
有一次,幼儿园老师对我说“贝贝今天上课不听老师话,要她画画她不”。我问丫头原因,她说:“太简单了,画了几次了,不想画了”。听后,我认为她是个非常有性格和思想的孩子,我很为她骄傲,但对于她的理由我却不十分赞同。回家后,我先当面肯定她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我同时给她编了个故事,教育她“不应骄傲,只有多画几次才能提高,才会次比次画得好”。
沈老师点评:这位妈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人云亦云,是个善于思考、有引导能力、态度亲切的好妈妈。这位妈妈对捣蛋的孩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依我看,关键是要对什么是“捣蛋”行为做出鉴定。什么是捣蛋?只是与老师或家长的要求向左不一定是捣蛋行为,但是如果行为中伴随着脾气暴躁,情绪反应过于强烈,则需要对孩子的内在要求进行分析和重视,对急躁的脾气进行引导。还有,不能一概否定“太听话”的孩子,那些既听话,又有独立见解的孩子也多得是,这些孩子可能成熟得比较早。
陆泳成妈妈 幼儿园老师 (女儿5岁)
行为习惯好才是好
我觉得,这个“好”与“坏”是指行为习惯上的好与坏.很武断地说孩子“好”或是“坏”是不公平的。孩子如果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好”孩子应该是心理健康的,自信、大气且豁达的。
我女儿的个性有点闷,以前她还不懂得如何与小朋友交往,会和同伴发生争执。比如,有小朋友抢她的玩具,打她,她就默默地忍受,或叫喊、哭。后来,我给她讲泰迪熊的小故事(有关行为习惯和与人交往的),让她了解我们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向老师求助,还鼓励她自己想其他的好办法。
所以,我觉得妈妈应该把孩子的优势扩大化,把孩子的劣势缩小化。比如我女儿原来比较内向,需要加强与人沟通的能力。我就通过亲子时间(每天15~30分钟)了解孩子的心事,让孩子将自己的情感宣泄,帮助她了解快乐和不快乐该怎样面对,多创造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比如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参加亲子活动;同时还可带一些小礼物送给小朋友。这样,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和胆量。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好孩子,可能是家长没有很好地了解孩子,孩子“好”的优势没有得到发展。
沈老师点评:这位家长说得好: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好孩子,应该让孩子的优势充分发挥。这位家长通过亲子活动以及创造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来培养孩子的心理品质,也是值得其他家
长借鉴的。这位妈妈还提出了孩子应该心理健康,能思考到这一点非常好。不过,我想一个人达到心理的健康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每个孩子成熟程度不同,不能要求孩子一下子成为“圣人”,家长应以耐心而欣赏的态度促进孩子慢慢成长。
仇泽华爸爸 心理咨询师 (女儿5岁)
我用童话故事引导孩子
我认为好孩子应该拥有健康的人格。我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自己编了一个系列的童话故事《啦啦和来来》。每天,在孩子睡前给她讲,引导她成为“好”孩子。故事讲了有年多,效果非常好。一些朋友看到女儿的表现非常羡慕,纷纷打听我是如何教孩子的。
我编的童话的素材和情节主要来源于女儿和其他孩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和闪光点错用“坏”孩子(准确说是任性的孩子)和“好”孩子的两个形象表现出来。让孩子看到一个好榜样,通过童话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修正。其实,这两个孩子不能简单地用“好”与“坏”未定义,因为童话中的“啦啦”是一个本我多一点的孩子,“来来”是一个自我、超我多点的孩子。
我觉得给孩子讲故事是个互动的过程,让孩子参加这个过程,把故成一个游戏,让孩子置身童话中,自己想象故事的情节发展,领悟是非对错。
沈老师点评:用自编的童话故事来教育孩子,真是一个特别的爸爸,也是一个让很多孩子羡慕的爸爸,这样的爸爸不多见。而且这位爸爸还能够提出本我(按照自己的本能做事),自我(按照现实世界的原则做事)和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做事),真是一个有相当教育内涵的专家级爸爸了。相信爸爸的认真和用心,孩子是能够体会到的,这样的爸爸真应该成为其他“看不见的”、“实在忙”的爸爸的楷模。
PART 3 大家眼中的好孩子和坏孩子
吴晓 资深幼儿教师
我们现在好像没有“坏孩子”之称了。教学标准中的“好孩子”应该是能将老师或成人的话听懂。同时会将自己以往的经验用在必要的时候,会和朋友一起合作,当有问题时会忍耐,懂得谦让,会自己玩。
有时,班上会有捣蛋的孩子,我会分析他们捣蛋的原因。有的是习惯问题,有的是精力过剩,有的是孩子想引起他人注意,要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其实老师的威信是一门科学,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是朋友。我年轻的时候还觉得要用高压去吓他们,但现在我会用技巧赢他们,这是教育的魅力啦。
在我的概念中没有皮大王了,他们都是“好孩子”,而老师要善于和孩子“斗智斗勇”。
陈昌 资深幼儿教师
许多所谓的“坏”孩子,想用他们的行为引起老师或家长的注意,我们需要针对孩子的优势特长来帮助他。
我觉得标准是来自家长的,而批评孩子会给孩子不受尊重的感觉。在现代社会中,孩子要学会与人打交道,面对挫折要勇敢,并拥有自信、豁达的心境,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而家长也该有“吃小亏,赚大便宜”的想法,不过,也不是无原则地忍受,而是适当地做好自我保护。
我们知道,调皮的孩子,是自我约束力差的原因,老师可以这样的孩子安静地坐一会儿,冷处理。孩子能够自我反省,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有时,成人对孩子粗暴,会不利于孩子的情感发展。其实,孩子与家长的亲子关系是一种发泄形式。比如我们会在幼儿园里设置情感宣泄区,所以家长也要学会教孩子用友好的方式与人相处。
“好”“坏”纷说
好――
1 完成简单的日常生活、学习等,有良好的习惯,有创造性思维的就是好孩子。
2 孩子听话,也有个性,拥有活泼、勇敢、能干等品格,我觉得这样就是好孩子。
坏――
1 没有坏孩子,只有教育不好的“坏”父母。
2 捣蛋是好动的一种表现,不属于坏孩子。只有品德上的缺点,才会称之为坏。
好与坏――
1 听话只是一种性格,而不是好坏的评判标准。
2 我个人认为:懂事的孩子人见人爱。顽皮的孩子也讨人喜欢。孩子本身就是天真好奇的,那份童真就招人喜爱。
3 我认为,对于天生就好奇的孩子来讲,有时调皮、任性、好动或犯错误并不是什么坏事,没有失败哪有成功呢?但听话也并不是一定不好,如能听懂、听从别人的教导、道理的孩子也是优秀的。难道不是吗?
4 孩子是天真和纯洁的,没有好坏之分,所以不能用好坏评价孩子。
(以上出自网络调查和问卷采访)
PART 4 专家视点
人之初 性本善
我国古代的《三字经》开宗明义便这样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这是说,人刚生下来,天性就是善的。人的这种善性本来是差不多的,后来由于习染(环境、教育和实践)不同差别就渐渐大了。假如不及时教育,人的善性就会流失。而进行教育,难能可贵的是专心致志。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原始差异是微乎其微的,成年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和后天的环境(包括教育)和实践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古代《三字经》的观点是符合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规律的。
小孩子先天的本质都是好的,行为习惯虽有差异,但相去不远。因此,不要人为地把小孩子分成“好孩子”和“坏孩子”。过早地分为“好孩子”和“坏孩子”,难免带有主观臆断的成分;过早地下定论,对任何孩子的发展都没有好处。
孩子正处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确切地说是处于成长发展的初期。他们“心之未有所主”,行为方式还没有形成习惯,更没有形成品德,很不稳定,有很大的可塑性,极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不论是施加影响还是教育,很容易改变孩子的行为方式。
所谓的“好孩子”与“坏孩子”,那只是大人的主观印象而已。其实,大人“印象”中的好孩子,可能会做错事或坏事,“印象”中的坏孩子也会做好事或令人高兴的事。把小孩子分成“好”与“坏”,这是对孩子的评价绝对化,不论是对什么样的孩子来说,都会限制他们的成长发展。
值得高兴的是,调查中多数家长和教师对孩子“好”与“坏”的评价标准,是把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放在首位。评价标准本身就是一种导向。这种评价标准,无疑是正确的。要把孩子培养成好孩子,家长的人格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要把孩子培养什么样的人,家长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
赵忠心
没有坏孩子,只有好孩子
上述各位无论是妈妈还是爸爸,都很用心、很认真在当好父母的角色,所以备有特点,各有招数。哪种方法更好,这要按照孩子的个性特点,父母的实际情况而异,没有哪一种方法一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后来,我的泡沫被捅破。因为,在我的身边,出现了别的好孩子,别的比自己更好的好孩子。这才愕然发现,相比之下,自己的好跟他们的好简直是有天壤之别。
如果把好孩子比喻成有光环的洁白天使,那么坏孩子就是有尖尖耳朵和尖尖尾巴的小恶魔。
从好孩子演变成坏孩子的过程简单得有点出人意料,就像创世之初上帝的天使长路西法堕落成地域的撒旦一样顺利。第一次考试不及格,我站在门外哭了好久好久。心里忐忑不安,脑海里闪过爸妈失望至极的表情。那一刻,大概就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意识到,要想成为一个好孩子很容易,但是要一直保持好孩子的形象,却难乎其难。当坏孩子多容易啊。不做功课,上学迟到,放学不马上回家而是跟着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去踢球,晚上不睡觉,早上赖床。小小年纪的我,以为我是世界上最最坏的坏孩子了。
毫不惭愧,我再接再厉,因为我已经厌倦了当好孩子的生活。其实要当坏孩子比当好孩子更难。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你必须有勇气冒着被老师责骂的危险在课堂上睡觉;必须不怕考试不及格被父母批评;必须有勇气鹤立鸡群与同学们有所不同。
勇气,大概就是一个坏孩子的唯一筹码了。
从来不曾怀疑过自己是个坏孩子。好孩子的影子,就像被放在盛夏的烈日下炙烤一样,荡然无存。
老师们怎么看?那些坏老师……
对于好学生和坏学生,老师往往采取的是两种不同的态度。
在老师的眼中,好学生是他们的骄傲,是其他人学习的榜样,中等成绩的学生往往就只与他们相差一丁点,但是受到的待遇就远远不如好学生,难道坏学生和中等偏下的学生,老师就该不理睬他们,而一心一意的去栽培他们心目中的好学生吗?
在老师嘴巴里,往往会说“老师对你们每个人都公平。”但是在这种似两袖清风的话语后,老师的行动却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在上课时,一个好学生向一个坏学生借东西,被老师发现,那么,这个老师会点那个坏学生的名字然后说“你在干什么?你自己说话不要影响别人学习。”老师往往不会想到会是自己认为的好学生向别人借东西而说话,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在老师的眼里,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区别永远是:好学生是对的,而坏学生是错的。老师的偏爱在行动和言语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坏学生的辩驳永远在老师那里得不到公正的评判,难道坏学生就想一直都是老师眼中的坏学生吗?他们并不想成为永久的坏学生,就是老师不给他们机会。
"只有差老师 没有坏学生" 教师眼中的赏识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优点和才华,只是我们怎样去发现它。好的老师尽量发掘学生的点滴优点并加以放大,不好的老师总是对学生的弱点横加指责,而两种心态总能带给学生截然相反的结果。
累了,在我的小学班里我已经听腻了某某同学表现特别好,而且为了衬托这个学生刻苦努力,非说人家智商低,然后与班里几个学习不咋的但“智商”很高的学生比较,更加说明这位上课认真听讲,学习好的很。
我也听烦了老师说向某某班长学习,他上课全神贯注,从不跑神。这一点我是同意的,只是老师没搞清楚这位同学的对象是谁他上课并不是在注意听老师的话,而是在找今
现如今,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家长们最头疼的事情,家长们为此也是费尽心思。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好孩子,需要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作者|艾米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是的,当一个人养成了好习惯,其行为就会具有自觉性,并内化成一种根深蒂固的高尚品格,这种品格会贯穿于人的一生。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孩子制定作息时间表,每天按时休息,平时让孩子多做家务,给他们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独立完成。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独立思考,睡前在回顾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点,温故而知新。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孩子培养爱阅读的好习惯,从书中受益。
我们都知道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自身是很有好处的。
二、倾听孩子的心声
倾听孩子的心声,父母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很多父母不自觉的总是喜欢居高临下,用严肃的面孔来教育孩子,指出缺点和失误,这样的做法常常伤害了孩子,还疏远了亲子距离。父母教育孩子,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给孩子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三、多与老师沟通
家长和老师的有效沟通,是连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桥梁。家长积极与老师沟通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也能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足之处。
该把垃圾放到哪?
男男跟妈妈去姥姥家玩,姥姥高兴地给男男拿出了许多好吃的。有香蕉、橘子、栗子等等。男男高兴地在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吃起来。妈妈和姥姥在厨房忙着做饭,没料想男男竟然在客厅里扔了一地的果皮和栗子皮。
坏妈妈的做法:
妈妈一回到客厅,看到满地狼藉,立刻发起火来,冲着孩子大喊道;“你这孩子,怎么老是乱扔东西呢?果皮和粟子皮能随便扔在地上吗?那个果皮盒是干什么用的?快,把地上的东西收拾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去!听见没有?”男男在电视前正看得高兴,突然听妈妈这么一喊,吓一跳,愣愣地看了妈妈一眼,极不情愿地答应了一声,但眼睛还在电视屏幕上。过了一会儿,妈妈见男男不动。就一边骂一边上前把吃的东西收起来。男男一见没东西吃了,哇地一声哭起来。
好妈妈的做法:
妈妈平时在家就很注意室内卫生,在姥姥家看到男男扔了满地果皮。故意表现得很惊讶,对孩子说:“男男,你这是在玩什么呢?果皮大战吗?”孩子觉得好玩,就说:“是的,妈妈。”“来,妈妈帮你把这些‘败兵’果皮收到果皮盒里,那里才是它们应该呆的地方。好不好?”男男高兴地说:“好,妈妈我也来收拾。”于是男男把果皮一点点捡起来,放到果皮盒中。妈妈说:“真是好孩子,记着,以后不管吃什么东西,果皮都要放在果皮盒里,这才是好孩子的做法。妈妈和姥姥都喜欢好孩子。今天我们男男是好孩子呢,还是坏孩子呢?”“我是好孩子。我不乱扔垃圾了!”
专家点评:
对孩子的教育,不是遇到什么事都要用责怪的口气来“教育”,更不能用剥夺孩子喜欢的东西来惩罚,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首先自己要做到位,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不能忽视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时家长没注意的细节孩子却放在了心上,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应该记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用玩的方式教会孩子懂得规矩,孩子觉得很有趣,也就特别愿意跟家长合作了。
怎样做才是礼貌的孩子?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人来疯”只要家里来了人,他就高兴地开始闹,大人越说话,他就越喊妈妈帮他拿这个弄那个,使大人们无法正常谈话。在这种时候,我们来看看妈妈们的对待方法。
坏妈妈的做法:
明明妈的同事来家里做客,明明正在玩玩具,于是欢蹦乱跳地拿自己的玩具给阿姨看。妈妈说:“明明自己去玩,妈妈和阿姨说事儿。”“我不嘛,我要你们和我一块玩。”“不许闹,去一边玩去,不听话,妈妈生气啦。”“哼!我自己玩多没意思!”说完明明就躺在地上不起来了。妈妈生气了,一手拉起明明,一手照着明明的屁股打了两下:“让你这孩子不听话,没规矩!”这时孩子更是冤枉地哭闹起来,搅得大人们再也不能谈话了。
好妈妈的做法法:
妈妈把客人请到屋里坐下,明明高兴地把自己的玩具拿给阿姨看。妈妈见状说道:“明明是给阿姨看好玩儿的玩具吗?”“是。”明明答道。阿姨忙说:“明明的玩具真好玩。明明很聪明,会玩这么好的玩具啊!”明明又答:“是。”妈妈接着说:“是啊,我们明明很懂得规矩呢,知道阿姨要跟妈妈说话,所以他自己要玩好玩的玩具了。”明明:“不,我要跟阿姨一起玩。”妈妈:“可是,阿姨要跟妈妈说事情啊,怎么办呢?嗯,这样吧,阿姨先跟明明玩一会儿玩具,等妈妈把茶沏好了,明明再把阿姨还给妈妈,让妈妈跟阿姨说话,好吗?”明明还没来得及表态,妈妈紧接着又说:“明明最懂规矩了,在阿姨面前,更是礼貌,这样阿姨才喜欢明明,对吗?”明明为了在阿姨面前表现自己有礼貌,只好点点头。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更是家庭希望。现代的家庭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希望教育好孩子。那么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说文解字》告诉了我们教育的本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的本质如此简单、如此朴实。然而,施教活动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汇聚生活的点点滴滴。教育孩子,需要父母以身作则,发挥智慧,为孩子创造健康、自由,充满爱心的成长环境。
一、教——上所施下所效
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家庭的施教者要成为孩子的榜样,以达到“上行下效”的目的。
1.树立良好的榜样
孩子一出生,他心灵上这块土地是荒芜的,父母是这块土地的第一个播种者,你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因此朝夕相处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清晰可见的,父母的性格会直接影响孩子:父母很着急,天天有一个榜样在身边,孩子自然也容易着急;父母对孩子暴力,孩子也会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父母语言不文明,孩子也会使用不文明语言……孩子爸爸早上起床比较迟,上学就会有点匆忙,而现在路上开车不太守规则。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不太文明的语言。几次之后,孩子在碰到不顺心的事,也说不文明语言。当大人意识到这点,注意文明用语。过段时间,孩子的不文明语言也会销声匿迹。这就印证了一句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冷静对待孩子的问题
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方式也在加速,希望一切都要快。但教育孩子是慢活,是急不来的。尤其是孩子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的情况下,家长先要掌握好自己的情绪。先平静下来先不急、不躁,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然后再仔细思考教育的方式与方法,以及步骤。我孩子起先遇事很偏执,爱闹情绪,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次他同学来我们家玩,他们因为争玩具闹得很不愉快。孩子说话很难听,让同学滚,对方也不示弱两人对骂几句。同学走后,他还要追出去打人家,我一直拦住他。当时的我很生气,骂了他。并且说再这样打死他。儿子当时就说打死他,不活了。他的话让我意识到打骂解决不了问题。必须静下心来。第二天,等他情绪好时候,问他在学校跟谁玩得最好。等他讲出该同学后,再以平静的口气问为什么会出现昨天的事情。同学到家是客人,我们应该让他才对。同时我给他讲些如何和同学相处道理。在他能接受的情况下,问他该如何解决昨天的事。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说向同学道歉,而且去做了。之后表扬了他。后来虽说他时常会出现同样的毛病,但每次都能冷静处理,渐渐地,他不爱闹情绪了,出现事情会跟父母商量。
二、育——养子使作善也
1.养子先养心
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教育同时要注意一个“养”字。家庭教育重在养,而不在教。如果一个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养护,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天赋聪明就没有基础;智商再高,没有恰当的、相应的心态支撑,天赋很难发挥。我们先不讲如何来养孩子的心,先看看养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适不适合养孩子,或者如何达到养孩子的状态。作为父母,首先要把爱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其次,还要有一个从容、淡定、包容的心态,给孩子一个自主的空间。
现在孩子生活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心力的不足,心里面对生活热情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该如何应对,如何点燃孩子内心的生活热情?点燃孩子内心的生活热情需要一定的温度,需要一定的状态。如果家长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虑不安的,我们很难去点燃孩子生活的热情。因此,积极、乐观、豁达的性格与良好的世界观是为人父母教育孩子的前提条件。
2.给孩子创造自信的空间
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吗?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示弱才能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凡是站在孩子心口上说话的家长,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家庭教育是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事情,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给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孩子是会不断模仿学习的,最大的收获就是给孩子树立良好的三观,让孩子对学习生活等很多方面有个正确的认识不要偏激,让孩子有个好的身心。
当今社会,父母难当。我们这一代父母不是一般的父母,而是小皇帝的父母。多少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半生心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指望孩子成 龙成风。只要孩子将来出人头地,当父母的就脸面生辉,无尚自豪。但孩子怎样才能出人头地,也就给当父母的提出了一个怎样教育的问题。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把他送到学校接受教育,父母似乎省心了。当父母的只是鼓励孩子好好学习,认真听课,认真做作业等等。其实这只是对孩子学习文化知识 的一种苍白的说教。事实上孩子需要接受的不只是文化知识的教育,素质教育更不容忽视。教育孩子不只是学校的事,虽然文化知识教育,学校肯定是主角,但 在素质教育方面,应该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家庭怎样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这一方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予我们一个导向。书中介绍了许多家庭教 育的成功范例,范例中介绍的父母教育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教育孩子充满爱心,关爱他人,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给孩子 一个广阔的天空,让孩子自己走向成功。相比之下,我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自己认为,给孩子选择了一所好的学校,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 求,我们当父母的就称职了。在学习上平时对孩子要求严格点,除了学校的功课必须学好外,在家里要多看课外书。还有星期六参加英语补习班,星期天参 加写作辅导班等等,结果发现孩子的心理越来越压抑,动不动就发脾气,骂我们是不合格的家长。当发现问题时,回想起来,责任原来在于家长本身。当父 母的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不理解孩子的感受,平时指责多于夸奖。我孩子的学习成绩虽然不错,但妒忌心较强,性格倔强中又有点软弱,不敢面对挫折和失 败。这跟我们平时不注重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有关。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使我获益匪浅。书中有一个栏目父母课堂中的几句话值得借鉴--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 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不断学习 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为了防范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长期以来教师或是家长对孩子更多的是指出缺点和不足,对孩子的成绩一概不提或寥寥数语而不能中肯地表扬和激励他们使他们内心深处难免有种失落感。这时适度的赏识教育显得尤为珍贵河以帮助他们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增强自信心激发他们努力超越自我。已经有很多实验表明厂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几乎可以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教师的赏识会形成学生巨大的内在驱动力产生主动的学习积极性在不断地努力中体验一次次成功的喜悦。特别对于后进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心中极度渴望来自老师或者家长的些许鼓励,而此时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挖掘他们在某些方面的潜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通过赏识教育可以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氛围中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的教育氛围可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发展契机。要注意的是加果使用不当赏识教育同样也会有负面效应,比如会弱化部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责任感、上进心。赏识要恰到好处不能滥用、过度。在教育中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因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孩子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让孩子感觉到赏识的虚伪性,同时失去对实施赏识教育工作者的信任度。同样赏识不能过度这样会导致孩子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撅不振。
二、常见误区
1、赏识就不能批评或是惩罚孩子
赏识教育并不是要无限放大学生的优点,而无视孩子的缺点和错误,适时适度的批评教育以及合理地惩罚孩子的过失也是必需的。否则,以偏概全的做法池会适得其反。
2、赏识与批评矛盾
赏识并不排斥批评,关键是如何正确地批评即在不伤害学生人格自尊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认识具体的错误并加以纠正。赏识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如果对学生没有赏识的心态,即使是表扬也会让学生感觉是讽刺如果拥有了赏识的心态则自然会创造出千千万万种具体的赏识的方法,即使是批评学生也会认为是对自己关爱和赏识。
3、赏识仅仅就是表扬或是物质奖励
赏识教育就是要激励孩子们就是以正向激励为主告诉孩子怎样去做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所谓的正向激励是要把眼光集中在孩子的优点上学会发掘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学会彼此分享,而不仅仅是一味的表扬更不是纯粹的物质奖励。教育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到的蹲下身子专心倾听孩子说话尊重孩子弥会发现孩子身上散发着真、善、美。
4、好孩子需要赏识
赏识教育是面向所有孩子不仅仅是好学生。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
5、赏识孩子就是信任他们
1、孩子你让妈妈感到欣慰,这学期妈妈看到了你的进步,从以前回家就想玩,到现在回家就开始写作业,从各科不理想到老师对你的夸奖,妈妈为你骄傲!加油孩子!你是最棒的!
2、感谢各位老师的教育和指导,希望她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认真踏实,取得好成绩!
3、当我们展阅这张成绩单时,犹如看到了一幅本身只是一张白纸,而如今由各位优秀的老师用各自手中的画笔为这张白纸涂上了亮丽的色彩,构成了一幅充满希望色彩的油画,这将是她人生中最珍贵的作品!因为这是你们师生共创的!谢谢!谢谢各位老师为所有孩子付出的心血,作为家长将铭记在心,谢谢各位启蒙老师!
4、感谢老师们这学期对陈宇凡的教导和培养,为了提高陈宇凡的学习能力,老师们经常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希望在下学期的学习中,陈宇凡能有更好的表现。
5、你是一个懂事乖巧的好孩子,乐于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在这一学期中,你得到了几位老师的帮助,从而使成绩有所提高!妈妈感到很高兴,如果你能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多看书,我相信你会更棒的!
6、孩子在期末考试中比平常有所进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培养,老师是培养孩子成长的工程师,你们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孩子成长铺好了扎实的道路!
7、我们全家都惊讶地看着韩博这学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都没想到他可以变得这样懂事,也没有想到他的中文可以进步得这样快,更不知道他还有一些音乐和体育细胞,这是学校和老师们辛勤培育的结果。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们的辛勤工作,从韩博的变化可以证明学校的教育方法是成功的,老师们的工作都很棒。我们都很庆幸韩博有这样的机会到翰林小学学习,不只是学文化知识,同时也学习做个好孩子。同学、老师、学校对他的肯定更激励了他,挖掘了他的潜能,我想他会受益终身的,同时这也是我们全家回国的一大收获。谢谢!
8、宝贝,你升入小学已有半年了,在这半年里,你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你戴上了红领巾,你学会了许多汉字,还会说英语了,爸爸妈妈很开心,为你骄傲。爸爸妈妈希望你对自己的要求再高一点,作业的完成质量再高一点,做一个老师、同学、家长都喜欢的好孩子。
9、非常感谢老师对joy的帮助及教导,使她在德、智、体、美、劳上有全面的发展,也很快适应了苏教版的课程。望今后再接再厉,力争十佳小翰林!
10、翔翔喜欢上学,喜欢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作为家长我们很欣慰。希望翔翔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提高做作业的速度,继续保持好的品质,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帮助!
11、从开学到现在短短几个月时间,你各方面的进步是家长有目共睹的,平常爸爸妈妈都很忙,没有时间照顾你,这是我们觉得对你最亏欠的,能够有现在的成绩,这都离不开平日里老师们的辛勤培育!希望你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12、经过在校的一学期生活与学习,梁承旭同学从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到现在变得活泼、开朗、尊敬师长、团结友爱,这与各位老师的辛苦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相信下学期,我们一定会做得更棒!
13、在这半年来,很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帮助和关心,孩子各方面的优秀都离不开各位老师,希望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下学期表现得更加好!
【关键词】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时期,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不会自发而成,而是要靠家长教师共同长期从小进行培养教育。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普遍缺陷之一,就是幼儿期宠爱有加,缺乏必要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所以,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当前幼儿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在不断探索、累积过程中,初步总结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有效方法。
1. 营造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环境创设上,应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从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活动室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在活动室内专门设置了好孩子、好习惯的动态墙饰,让幼儿随时都能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在每个主题开始前,我们都发动幼儿、家长积极参与,从网上、从图书馆广泛搜集资料,然后把搜集到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布置到主题墙内。如中班主题:衣服叠整齐。我们把叠衣服的步骤图贴在主题墙内,孩子们一有时间,就围到主题墙前,讨论叠衣服的顺序,按图练习叠衣服的方法,在排一排、讲一讲、练一练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叠衣服的方法。
在室外环境创设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要求同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楼道内、各种设施旁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楼梯口、在草地里,我们会用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图片提醒幼儿上下楼梯不拥挤,要爱护花草树木等等。
2. 注重情感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能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得滚瓜烂熟,却没有自觉的行为和感受;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会随手乱扔果皮、杂物。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认识到,以往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时,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分享,却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内化和养成。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好孩子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挖掘,如小班主题:“分果果”,我在让幼儿懂得分享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幼儿体验“爱”、“关心”、“尊重”等情感资源,要求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送给爸爸、妈妈吃,观察爸爸、妈妈的反应和心情,入园后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强化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3. 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和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对幼儿来说,生活就是学习的教科书,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贯穿于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里,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习惯。如:幼儿在玩滑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简单的提醒、说教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现在,我们发现类似的问题后,都要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坏处?怎样做才会更好?怎样才叫排队?生活中那些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下楼梯、洗手、做操、上公共汽车等等。经过日常生活中不断的练习和强化,幼儿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强,从而养成了排队、不推挤的良好行为习惯。
4. 及时、正确地评价幼儿,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低,自我控制力差,各种是非观念尚未形成,因此,教师、家长的评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予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如:“你帮小妹妹搬椅子,真会关心人”;“小手洗得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等,会强烈的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面对幼儿的过失行为,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大家都喜欢讲卫生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把香蕉皮扔进垃圾箱”;“你不争抢玩具,小朋友才愿意和你玩”等,会使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教师和家长要积极、正确的运用好评价方式,让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不断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5. 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
观察、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幼儿把教师当作自己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礼貌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需要幼儿帮助时,真诚地说一个请字,得到幼儿关心时,衷心地道一声谢谢,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6. 家园合力,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也会对幼儿园教育产生抵消作用。因此,要不断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家长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视程度,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共同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