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内部审计功能

内部审计功能

时间:2023-05-30 09:12: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内部审计功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内部审计功能

第1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功能;拓展

审计的本质目标是确保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受托经济责任的内容和范围是不断发展的,作为确保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履行的审计在形式上也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内部审计领域,审计功能也从最初的“差错防弊”保护企业财产拓展到“经营审计”以及风险评估,其功能开始向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拓展。尤其是今后,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功能将在企业内部管理更广阔的范围内发挥,评价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需要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内部审计也从事后转到事前,从后台走向前台。

一、内部审计功能拓展的历程回顾

内部审计的发展不是自发的产生的,而是管理人员、内部审计人员以及审计学者们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受托经济责任的要求,不断追求和积极倡导的结果。内部审计的功能也随着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不断演变。其演变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报表监督,账簿及报表的查错防弊功能向制度监督主导转变,内控功能逐渐发挥,但仍以财务审计为主导。此阶段的内部审计模式一般是账簿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基本上都是围绕财务审计开展,审计的范围还主要是财务方面,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监督、签证功能。

第二阶段:绩效审计以及经营审计。随着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以及业务种类增多,企业管理层次逐步分解的同时也带来了管理中的舞弊行为逐渐增多,一般的财务审计难以适应防范和揭示这些舞弊的要求,内部审计需要更多的开展非财务审计方面的审计工作,即以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果性、效益性要求为核心的经营活动的绩效审计和深入到具体经营活动中的经营审计。

第三阶段:管理审计及各种多元化的增值服务审计。管理审计可以视做内部审计功能在经营审计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经营审计只对决策后的执行过程加以监控,而拓展到管理审计后,对决策本身的合理性或管理中权利的运用是否合适进行独立的、客观的检查和评价,即实现一定的咨询。不仅如此,事前或更高层次的审计参与拓展到了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以及公司治理过程中,其与计划、策略和风险的评估结合起来拓展出各种多元化的增值服务审计。

第四阶段:内部审计功能逐步回归,重新强调其认证的履行。随着内部审计功能的拓展,内部审计越来越过多地参与到企业的各个决策管理层面,过多的强调其多元化增值服务和咨询的发挥,反而忽略了审计传统的认证的监控作用的发挥,结果在内部控制不十分完善的情况下,内审人员把过多的精力分配在了其他业务拓展上,导致基本功能履行缺失,这样也就促使内部审计功能逐步走向回归,重新强调其认证的履行。

二、内部审计功能的拓展方向

内部审计的功能包括认证和咨询,两方面的功能都存在一定的拓展空间。当然,两方面功能虽互相不可替代,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兼容性。认证是内部审计传统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其拓展方向主要是其自身的拓展方向。而咨询实际就是单一认证向咨询功能的进一步延伸,其拓展方向也就是从认证到咨询的拓展方向。

1.传统内部审计认证自身的拓展方向:原有的传统内部审计认证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管理分权产生的管理层级间的受托经济责任,即从总经理以下各级管理人员间分权产生的受托经济责任。随着企业治理日益得到重视,企业内部的委托关系越来越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除经理及以下层级外,出现了股东大会――董事会――高管人员――各级管理者等类似受托经济责任链,此时内部审计的认证就需要适应这种经济责任链进行拓展,认证性审计也应当包括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董事会成员对股东大会承担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的认证性审计,即董事会业绩考核与审核。中间层次是保证高管人员对董事会承担的受托经济责任,最后一级才是自总经理一下的各级管理层级授权所产生的受托经济责任认证性审计,这一层级也应细分为很多具体职责。这样最终转化为内部审计功能在认证性上的拓展内容。

2.从认证到咨询的拓展方向:内部审计的咨询其实是将内部审计在认证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制度、管理和经营控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供咨询性建议。其功能拓展的方向应当是通过对以往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总结,对将来审计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预判,并提前堵住这些漏洞,将监督提前,起到事前约束、事中自我衡量和事后对照的系统化的经济控制功能。

三、内部审计功能拓展的具体体现

1.传统财务审计方面。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大规模集成系统的发展,财务信息认证已较少面对直接逐笔核对初始业务,因此当前内部审计对传统财务审计方面已经全面转向以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为主,同时注重对控制系统的认证,以及对特殊、异常事项或紧急事项的审核认证。

2.经营业务与绩效审计方面。在企业的多层次委托关系链中,经营业务和绩效的要求被不断地细化和分解,内部审计中的绩效审计和经营业务审计也就越来越承担了更加具体和细致的审计要求,此方面的功能也被进一步强化。

3.战略审计方面。战略审计的初衷是企业的运作或执行的程序、操作等是否满足企业组织的战略发展规划,但如果制定的战略一开始就偏离了企业所有者的要求,那么执行过程即使最完美,整个企业组织的受托经济责任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完成。这就促使内部审计开始从源头进行监控,对制定战略决策层次的人员和战略决策本身进行审核。这样,战略审计的对象开始直指企业的高管和董事会,相应的授权机制也随之开始建立。

4.风险管理审计方面。建立在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监控基础上的风险管理审计对内部审计衡量和监控企业风险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按照企业风险管理的框架,风险管理包含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这样,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审计的实施逐步都体现到了这八个环节当中,其监控也越来越走向全面。

参考文献:

[1]蔡春,车宣呈,陈孝等著.现代审计功能拓展论.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6.

第2篇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

内部审计是指“部门或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按照国家相关法规等标准,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其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2007)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以帮助实现组织目标”。

(二)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美国COSO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1992年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中,认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及监督五个因素,专门将监督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内部审计是企业为加强内部经济监督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天然的监督作用使其自然成为内部控制方式之一。1986年4月,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第十二届大会上发表的《总声明》,对内部控制作了权威性解释:“内部控制作为完整的财务和其他控制体系,包括组织结构、方法程序和内部审计。也有学者认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两个并行的管理制度,但是二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徐政旦,1986)。

(三)内部审计增值功能

郑新源(2009)把内部审计“增值”界定为:内部审计使公司治理效率得到提高,那么内部审计就存在增值效应。因此,公司治理层次上的内部审计增值效果就是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从而增加参与治理的各方的收益,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于志波(2015)认为,增值即内部审计应该为企业增加价值。内部审计虽然不参与生产和销售活动,但它可以通过保护公司资产、减少经营风险、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增加公司获利机会等活动来为公司增加价值、带来利益。更加注重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效率性、收益性;充分发挥每一分钱的价值。高文进,刘介星(2011)认为,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部门通过确认和咨询活动可以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并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企业管理层以及其他职能部门。

二、内部审计增值功能内容

(一)风险评估

梁江(2014)认为增值型内部审计在现阶段内部审计活动中有三大功能:一是在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中起到评价作用;二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目标、管理程序、投资过程及结果做出监督的作用,控制支出,使企业达到收益最大化;三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效建议与技术服务。黎仁华、欧阳琴(2008)认为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功能主要反应为三个功能:一是服务功能,即通过对被审计活动的分析和评仇向被审计单位提供改进工作的建议、咨询服务,帮助其有效地履行职责,提高工作质量;二是控制功能,内部审计作为控制系统中的再控制,能站在全局的角度来分析和考虑经营风险,并对整个业务运行及其经营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检查控制力度,实现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目标;三是评价功能,它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依据一定的设计标准对所检查的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以此来达到为组织机构增加价值的目的。

(二)内部监督

余榕(2013)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会计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监管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庄莹(2009)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料,通过考察财务报告质量(表现为年报补丁和盈余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外部监督机制等三个方面与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及其隶属情况的关系,检验了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有效性,发现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及独立性与财务报告质量和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表明内部审计有效地发挥了监督作用。

三、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途径

(一)改善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对于公司治理的影响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大部分研究都表明内部审计对于公司治理有积极的正面影响。陈宝,徐茂恩,冷晓萍,王鹏(2014)认为内部审计积极开展完善内部治理的服务活动,尽力提升公司治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公司价值增值。符寒峰(2005)认为内部审计人员应参与公司治理,并按照一定的审计程序,对企业的经营目标、决策程序、投资过程和投资结果等进行评价,以此说明公司治理的过程是否科学、有效,公司治理的结果是否尽如人意,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以推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帮助企业完成各项治理目标,实现价值增值,保证企业出资人能尽可能多地获得投资收益。

(二)改善报表质量

内部审计因其监督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规范企业的行为从而改善财务报告的质量。在此发面有诸多文献。时现(2003)发现内部审计师建立适当的方针政策,通过这种积极主动的在预防、确定和纠正虚假财务报表中的事前参与活动,来减少虚假财务报表的发生。chneiderandWilner(1990)发现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对于企业财务报告的违规具有抑制作用。Asare等(2008)发现内部审计师对管理层进行错报的动机很敏感,当他们发现管理层存在此动机时,就会增加工作时间。

四、总结

通过前人的研究可以发现,内部审计可以促进企业的优化,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对于国家而言,大量企业价值的提升可以增强国家的竞争力,促进国家发展;对于行业而言,优秀的企业竞争能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对于企业自身而言,自身价值的提升能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对于股东而言,企业价值的提升能为其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但是,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实现需要企业强有力的执行,再好的机制如果不执行也如同虚设。

参考文献:

[1]时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治理功能透视[J].审计研究,2003

[2]迟柏龙,刘静.内部审计外部化在我国中小企业推广问题分析[J].审计研究,2009

[3]王浩.浅谈如何实现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J].中国内部审计,2011

[4]曹伟,桂友泉.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研究,2002

[5]郑伟,徐萌萌,戚广武.内部审计质量与控制活动有效性研究――基于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耦合关系及沪市上市公司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4

第3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武钢集团;经济责任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1.065

0引言

监督职能作为内部审计的最基本职能,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采用特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营活动进行审核评价,以加强对本企业经营管理。但是,随着21世纪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个组织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不仅仅只局限于监督及评价的范围内,内部审计职能也在进一步的拓展,内部审计职能开始发生转型。内部审计不再只是把防止、检查并纠正错报放在首位,开始更多的关注如何改善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评价为管理当局提供咨询服务,加强风险管理,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本文拟用武汉钢铁集团为例,以其对经济责任的内部审计实例来分析内部审计如何使企业实现价值增值,为我国其他上市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1武钢集团对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1.1案例背景

武汉钢铁公司简称“武钢集团”,武钢现有三大主业,即钢铁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际贸易。武钢作为我国重要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武钢的内部审计也一直被行业内部称作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先锋,其内部审计职能为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武钢集团的内部审计包含多个方面,但我们只从经济责任审计这一方面来谈内部审计如何提升其企业价值。

1.2武钢着重强调任期内审计

武钢全面开展绩效审计,其动机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形成。我们从公司数据可以看出,武钢对全公司管理层和子公司经营者的离任审计率均达到100%。公司还计划将审计的范围扩大到部门机构管理人员,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将经济责任审计着力于任期内审计,这种任期内审计极大地提高了管理者履行其自身职责的自觉性,大大降低了管理者因个人私利或疏漏为企业带来的不必要的风险。任期内审计涉及到管理者的职位升降以及绩效考评,内部审计为企业员工的选拔、任用提供了依据,通过任期审计,及时的预防和控制了管理层侵害股东利益的行为。

1.3对武钢任期内审计的评价

我们不难发现内部审计为武钢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证,并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风险,并为企业带来了价值的增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应用成为了武钢立足于钢铁行业的一把利器。这一任期内审计也降低了管理者离任后的风险,使得管理者能够在内审的监督下不得不提高工作绩效,降低犯错误的意识和机会。

将离任审计转换为任期内审计,使管理者在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下,不断地提高工作绩效,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不断地努力,有效的克服了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矛盾,使得管理者能够更加尽职尽责的管理企业,避免了管理者为谋取其私人利益而损害公司所有者的利益,降低了因管理者操作不善等原因所造成的经营风险,并且对管理者进行定期审查,有利于监督和促进管理者的经营活动,使企业更加稳定的发展,为企业快速稳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而达到提升企业价值的目标。

2使内部审计发挥价值增值功能的相关建议

2.1改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应与其他职能部门处于平行地位,平行的地位有助于内部审计部门实施审计工作,主张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各部门的重要会议,切实了解各部门的迫切需求以及发展现状,内审人员可以从中帮助其他部门及时地解决或预防一些问题,使审计工作赢得其他部门的肯定与认同。

2.2明确内部审计的角色定位

价值增值型审计这一理念在我国提出的比较晚,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因此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内部审计人员,都应转变传统的内部审计观念,对内部审计重新定位,准确的角色定位能够促使内部审计有效地发挥其价值增值的职能。

2.3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

增值型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企业实现价值增值型审计的关键。内审部门应该不断深化审计人员后续培训和教育活动,增强内审人员对增值型审计工作理解,使得审计人员对审计职能从思想意识上得到转变

2.4提升内部审计的效益

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以效益为中心,内部审计所产生的效益包含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内部审计成本是保证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一些必要资源的投入。只有当内部审计效益大于内部审计成本时,内部审计才有存在的必要。因此节约审计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邹娟.增值型内部审计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1,(31):4344.

第4篇

关键词:价值增值;内部审计;功能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一、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的实现形式

一直以来,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都是采取索耶的说法:“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的服务形式从最开始的传统监督与评价,发展到今天的确认与咨询,无论是最开始的传统监督与评价,还是如今的确认与咨询,都是紧密联系内部审计价值增值这个目标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今天,关于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是这么说的: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存在的目的是在改善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的价值。从出现了确认与咨询这两种服务形式,可以看出,企业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环境变化,都受到了内部审计的积极响应,并且,咨询服务形式的出现,内部审计人员更是多了一重身份,从原始的“查账先生”,到现在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服务、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都涉及。为了能够与转变的角色相适应,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在新出现的两种服务形式之间寻求一个中间平衡的支点。

(一)关于“确认”

从《内部审计从业标准》中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可以看出,关于向企业提供有关内部风险管理服务、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涉及的独立评价,都由内部审计人员检查相关证据之后,才向企业提供的评价,这就是确认服务最主要的内容。传统的内部审计独立评价服务形式。经过发展和衍生,就变成如今的这种确认服务形式。相对于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及经营活动进行评价,如今的确认服务形式不再满足于内部控制领域,涉及的领域更加广,发展到现在,已经涉及到公司操作的各个方面,例如:关于公司治理体系的完善措施、公司经营风险的解决措施等这些方面的领域。

现代内部审计的确认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因素:1.开展确认服务的基本前提条件是:获取可靠、真实的证据对评价的内容进行确认;2.在执行确认服务之前,必须要先对确认的相关事项的标准进行详细的了解,并且确认;3.由于最终客户是决定着确认服务是否有价值的关键因素,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确认服务充分结束之后,一定要将确认的相关数据结果,及时向最终客户反馈。

一般来说,确认服务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财务审计内容;2.合规性审计内容;3.经营业绩审计内容;4.信息安全审计内容。

(二)关于“咨询”

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中的最新定义,可以看出,咨询服务是在传统的内部审计中的确认服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涉及的范围涵括了关于内部审计的服务形式,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或者内部审计部门为了使企业的价值以及企业的运营效率能够得到提升,而对客户提供相关的服务以及相关的建议,这些事项中,一般包括:参与质量管理、进行内部控制培训以及流程设计等。在传统的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最主要的服务就是根据在评价过程中发现企业内部的问题,根据问题向企业提供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建议,这种服务形式只是被作为一种辅助的工具,在进行服务的时候是消极被动的,对于企业的风险状况,几乎不会关注。但是,现代咨询服务一般都是主动积极进行服务的,在进行咨询服务的时候,一般都会关注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重大风险,密切关注企业的风险领域。现代咨询服务都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向企业提供有效的建议从而能够直接改善企业的运营状况。

二、如何提升我国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

(一)改善内部审计技术

由于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特殊产品,与其他的产品一样,如果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就必定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随着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的改革,传统的“差错防弊”功能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经营的要求,如果不及时对内部审计的观念进行更新、改进,把传统的内部审计转变为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内部审计职能,那么就无法很好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

现代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能是确认和咨询,内部审计人员在对企业进行评估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对企业的决策、方案以及计划等各种决策性决定进行可行性评价,同时还要对企业的经营效益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对存在于企业中阻碍企业经营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改进建议。另外,在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时候,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一定要对其有效性以及健全性进行严格的确认,并且要在关键位置建立一些完善并且有效的内部审计控制点。时刻以客户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在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贯穿上服务意识,调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需要。

(二)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要想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功能的价值增值,企业就必须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但是,由于我国现有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普遍不具备高素质,并且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非常差,对于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的实现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

因此,要想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企业内部就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首先,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那些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要根据他们的能力以及效率适当进行升职或者增加薪酬福利,促进内部审计人员努力提高自身工作素质;然后,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中建立一套完善的自我评价机制,用这套机制定期考核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综合素质,以及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表扬优秀工作人员,促使其他工作人员都能鞭策自己努力提升自我专业素质,从而拉动内部审计工作部门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最后,除了上述两点之外,企业还要在内部审计部门中建立一套严厉的奖惩制度,对于那些业务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那些综合素质低、业务能力不理想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惩罚,情节严重的,还要予以淘汰。

(三)进行内部审计业绩考核

内部审计部门要想对工作人员以及工作目标实行考核,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完善并且有效的业绩考核系统,在无形中引导审计人员朝着目标前进。一般来说,建立业绩考核系统,要引入一个考核系统,这个系统要以经济增加值为考核核心,并且在进行设置业绩考核指标的时候,对于那些高增值性审计业务的比例、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以及那些长期隐性价值的提高等这些方面,还有一些关于综合性、内涵性的指标,用来衡量审计工作满意度。以上这些,都是业绩考核系统应当包括的内容,通过建立这个系统,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的实现,不仅仅需要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高效率工作,同时还需要企业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建立严格、完善并且行之有效的,能够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快速进行的机制,只有企业管理层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互相合作,双管齐下,才能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推动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郭胜利.内部审计概念的发展[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03):21-22.

[2]刘常荣.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认识[J].财会月刊(会计版),2007(10):47-48.

[3]刘花兰.中美两国审计委员会[J].会计之友,2009(35):86-87.

第5篇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产生及其对内部审计发展的影响

增值,即为增加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即能为组织(机构)增加价值的内部审计。增值型内部审计并不是一种新的审计类型,它仅是内部审计功能拓展的表现。1999年IIA的年会对内部审计做出了新定义,肯定了内部审计的“增加价值”功能,强调了内部审计对组织的贡献,表明了内部审计以组织(机构)增加价值为目标,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在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中,风险管理居于中心地位,通过可控风险等方式实现创造更大价值的目标。内部审计的创造价值有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之分,以显性价值来说,内审人员通过收集资料,运用审计方法,查明和评估存在的风险,将相关价值信息传递给组织层的管理人员,只要减少的损失或创造的机会大于审计成本,内部审计就实现了增值;以隐性价值来说,无论内部审计是否发现问题,只要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独立存在,客观上就会对组织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产生威慑作用,使他们不得不积极主动地维持良好的内控秩序,以应对内部审计的监督检查,这种被动“自控”的行为客观上会刺激组织价值的增加,是一种潜在的间接价值(亦或称为“震慑价值”)。诚然,隐性价值的发挥要取决于显性价值的大小,如果审计师工作中严谨、公正,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能提出关键性的有效建议,则其潜在的隐性价值(威慑作用)就会放大。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大多都被看成一个成本中心,成为后台支出的耗费部门,现在应该将内部审计部门逐步转变为利润中心,既可以考量内部审计的成本耗费,还可以确认内部审计的取得成果,即为企业增加的价值。

二、内部审计增值性的功能定位与效用分析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组织目标是对商业银行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促进银行内部管理的完善和经营效益。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是一项保障和服务活动,即通过内部审计对管理部门的监督,促进对银行风险的控制,逐步地改变管理层和员工对内部审计“成本中心”的传统认识,确立内部审计作为增值性资源的地位。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和精神,内部审计应通过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系统地、规范地评价银行的治理、风险管理与控制过程,通过其特有的各种功能以及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供有价值的经营管理信息,间接地为银行经营增加价值,因此,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功能主要反映为分为功能、控制功能、评价功能三方面。

1.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服务功能

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表明,内部审计以监督(稽核)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以后,服务功能成为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服务功能主要是通过对被审计活动的分析和评价,向被审计单位提供改进工作的建议、咨询服务,帮助其有效地履行职责,提高工作质量。在商业银行中,内部审计的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商业银行各层次相关的经营活动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开展一系列包括顾问、建议、协调、流程设计和培训等工作,并将审计融入到银行业务运行的各个方面,进而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创造力与生命力。

2.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控制功能

在商业银行中,内部审计师的职责是运用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评估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包括评价风险管理过程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评价管理层选择的风险管理方式的适当性。评价风险管理业绩的基本方法是将期末的经营业绩数据与期初的计划进行比较,比较得出的差异可以解释为某种原因、变化的环境或业务运行过程状况,超越了先前的风险分析界限,相关的衡量和分解有助于管理层及时反应。在商业银行内部,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在内部控制的环境上,准确地识别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风险,根据这些风险采取适当的控制活动,并不断地对整个过程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控制。随着商业银行的普遍上市,商业银行的投资多元化与经营方式多样化,最高管理层不可能对经营状况进行经常性的直接检查监督,这时候内部审计作为控制系统中的再控制,能站在全局的角度来分析和考虑经营风险,并对整个业务运行及其经营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检查控制力度,实现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目标。

3.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评价功能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评价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所检查的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以此来达到为组织机构增加价值的目的。内部审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控制程序,它可以按照审计计划的安排进行经济监督和评价,通过系统地、规范地评价银行的治理、风险管理控制过程,为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和董事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经营管理信息。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熟悉银行内部的自身情况,全面了解商业银行的业务运行流程及其信息传输方式,通过内审的评价,可以有效地分析被审事项的经济效益,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意见,全面促进商业银行管理与经营业务的规范。

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增值价值的实现方式

增值型内部审计作为价值增值系统和银行的利润营运中心,主要通过给银行系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直接给组织增加价值。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减少组织损失;另一条是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其增值价值的实现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1.服务型增值的实现方式

服务型增值方式主要是包括签证和咨询两大服务内容,咨询服务主要通过对银行的组织治理、风险管理、控制程序等活动的分析评价,向银行内部机构提供改进建议与咨询服务,从而帮助银行内部成员有效地履行其职责,提高其工作质量的功能;鉴证服务主要通过审计行为保证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或治理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性,通过提供组织的运转效率实现内部的增值价值。依照《银行组织内部控制系统框架》原则及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特点,内部审计的作用是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培训、参与风险管理、实施质量保证措施、支持业务流程再造、经营流程改善、辅助战略规划等多个银行业务的经营方向。

2.控制型增值的实现方式

内部审计的控制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管理控制,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活动,衡量和评价其他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控制型增值方式主要是强调对风险管理的控制,内部审计在保证商业银行按所设定的目标经营,确保遵守银行内部的政策和持续监测作用。主要内容包括:系统评估控制环境,对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测试;评价管理层执行控制过程的有效性;对风险控制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执行审计委员会的欺诈分析和特别调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公司治理作用除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这些“硬控制”之外,还涉及到组织的“软控制”,也就是组织的“高层基调”。随着商业银行经营外部环境日益变化,银行组织的高层基调等“软”控制尤为重要。风险管理的实施要以遵循为基础,公司治理围绕着风险管理而展开,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增值功能、实现增值目标提供有效保障。

3.评价型增值的实现方式

内部审计的评价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所检查的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主要包括:决策、计划、方案的确定是否符合实际;各种活动是否依据授权并遵照既定的程序、标准进行;是否正在达到预期的效果、实现既定的目标;各种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和完整以及处理信息的方法是否恰当;资源是否正在经济地、有效地被使用等。商业银行的评价体系可以设定为制度建设评价、制度执行评价和制度保障评价三大部分。银行的制度建设评价属于内部控制健全性的评价范畴,主要评价银行制度建设是否健全,制定的经营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银行制度执行评价属于内部控制遵循性评价范畴,主要评价内部各部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及有效性;银行制度保障评价主要是对内部监管保障部门职能履行情况的评价。通过评价内部控制状况,衡量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程度和有效性,指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上的缺陷、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从而找出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将其改进建议报告给银行管理当局,督促内部机构落实,最终实现银行的价值增值。

第6篇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综合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存储技术等多项技术为一体的信息化系统,也是内部审计走向信息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但是,就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来分析,对风险控制不够全面,例如,数据丢失、篡改、被盗取等严重威胁到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另外,再加上内部审计信息化数据传输接口存在不统一现象,造成大多数据很难完成相互之间的转换,从而影响到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

2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功能不够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也迎来巨大的挑战。信息化建设也成为内部审计必须要完善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内部审计涉及到的岗位以及行业较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这样就会导致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出现差异,信息化建设平台的功能性不够全面,影响到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效率。

3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3.1制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理论体系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理论体系的标准性是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一种约束的方式,更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所在,通过以上的分析得知,现阶段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体系缺乏标准性,因此,要制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理论体系。首先,要掌握内部审计信息化实施的主要工作环节,再对各个环节运行的标准化体制进行建设,例如,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审计技术、审计过程、审计证据收集、系统后期的维护等。其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必须对系统自身提出一定的规范性要求,而且,要在建设以及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完善内部审计系统,当然,必须要在标准化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来完善的,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质量,同时能有效的减少建设资源的浪费。

3.2完善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

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数据主要以电子版数据为主,相比于传统纸张记录的数据来说,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资源,同时还便于查找和调用,但是,由于电子版数据具有可篡改、可删除、恢复难等特征,也使得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一定的风险,对内部审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要不断的完善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首先,要根据内部审计信息化应用的特点以及需求,对内部审计系统建立风险预警,同时要重视对系统中的重点业务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以及统一的管理。其次,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信息的预测和分析,一旦发现风险因素,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来规避风险,或是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再次,如果内部审计信息化应用到企业中之后,也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内部审计信息归入企业风险管理中,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同时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并对内部审计的流程进行不断的优化,将内部审计信息安全作为首要的审计工作。最后,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完善风险评价、风险管理以及风险监控等体系,可以充分应用到计算机先进技术,不断的提高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以及实践的安全性。

3.3加大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力度,完善信息化平台功能

由于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涉及面较广,为了避免出现功能不全面的现象,必须要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力度,不断的完善信息化平台的功能。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功能应向着综合化应用平台发展,不仅要注重内部审计的工作,更要做好内部审计业务的管理、外部查证、预警功能等,同时还要结合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具体应用情况,完善相应的功能,例如,网络办公自动化、审计业务、审计决策、审计业务管理、审计资源管理、审计数据综合分析等,在拓展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同时,将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向着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流程化的方向发展。另外,要建设人力、财力、物力、营销、供应、产品等多项数据综合调查分析功能,这样就可以通过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来实现对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有着重大的作用。

4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卫生系统;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为了推动现代化卫生系统信息水平的提高,必须要重视系统内部内部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研究,重视审计管理工作价值功能的不断增加爱。对于卫生系统来讲,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促进卫生系统的经济效益的实现,有利于实现卫生系统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卫生系统的长远发展。

一、国内卫生系统内部审计现状

1.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相关制度规范的完善和合理化,能够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基本保障,有利于增加其相应的价值功能。现阶段内部审计有关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标准仍然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审计程序方法,审计人员权利和义务的规定都不够明确,无法最大程度上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另外,内部审计部门仍然处于理论发展过程中,在制度条列建设以及人员岗位教育培训等环节存在一些问题。

2.在组织中的地位不明确

想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效率,首先要对其在卫生系统中的功能性与地位性进行明确。如果系统内部对于内部审计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度不够,那么整个部门所能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工作经费不足,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任用等没有话语权,制约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3.增值功能尚不明显

对于内部审计工作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系统功能的增值,现阶段的相关工作仍然处在防止错误弊端的层面,至于系统增值功能方面仍然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4.审计服务水平较低

内部审计作为组织控制的一部分,还没有深入到组织治理的层面,对管理层的控制不够到位。此外内部审计咨询服务开展的不够多,无法及时针对组织内部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有效实现增值目标。

二、卫生系统内部审计的优化实践

1.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人员职责

我国先后修订完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规范》、《内部审计岗位职责》以及《内部审计管理控制岗位职责》等制度,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内审制度体系并明确了内部审计负责人、内部审计项目组长、主审、审计人员等职责,做到以制度规范审计行为,以管理促进审计成效。

2.革新审计手段,加快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首先,必须要重视对实际工作的深入了解与认识,只有充分的认识了解才能够打造符合卫生系统需求的计算机审计软件系统,以此来取代传统的审计工作模式。其次,加大网络建设,提高系统内部审计网络化的整体水平,以便更好更快地实现信息数据的传递与共享,从而达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升效率的作用。

3.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直接影响其制度增值功能的实现。应建立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全市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并指定由卫生财会管理中心具体负责承担卫生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系统中心内部设立内审科,留出专职和兼职的工作岗位,安排专门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形成健全的三级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正常开展,从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为内部审计提供组织保障,拓展内部审计领域,激发审计工作对卫生系统发展的作用。具体的工作活动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财务收支的审核中,它的主要功能也不能只停留在监督管理层面。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要求卫生系统必须要进行内部调整,所以,为了更好地激发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潜能,有关审计人员必须要提高意识,扩大工作对象,制定新的工作目标,要借助不同形式的工作活动实现审计类型的多样化。例如:经济效益审计、内控制度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等等。借助这些形式来提高卫生系统内部,审计部门的功能性与权威性。

4.以风险导向审计趋势

从理论研究方面,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研究的关注已经减弱,目前主要的关注重点是如何进一步开展实际工作。在以后的卫生计生体系审计活动中,主要的研究趋势也会偏向风险防范方面。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式已经得到了国际相关领域的普遍认可。当代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活动促进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为此必须要综合考虑该种发展模式之下,风险评估模型以及信息资料中心的建设、相关制度规划的制定、具体流程与环节的确定、相关成果的使用等一系列问题从制度上予以保障。

5.积极探索构建内部审计新模式

一是服务审计局。为国家审计提供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上期国家审计问题的整改情况、开展内审以来发现问题的解决情况以及单位内控情况等,为国家审计制定审计方案、确定审计重点提供依据。二是服务主管局。为主管局提供下达给被审单位各项工作任务计划执行的情况,并对各项规章制度的遵守执行情况起确认作用。三是服务被审单位。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营运,帮助被审单位查找漏洞控制各种风险,这无疑是在被审单位自身业务防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道坚实的防控墙。近年来实现了内部审计工作从评价到参与,从查错防弊向内部控制评价。从事后向事前、事中,从就事论事向综合分析评价、提供咨询服务,根据审计结果实现从简单的数字结果转变为审计结果综合效果等五大转变。其次是转变审计方式。通过推行财务收支审计的计算机辅助审体现,借助经济合同审计活动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评估、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以及审计调查等,不断拓宽审计领域。最后是转变审计方法。通过探索新的内部审计模式来提升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效能。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卫生系统来讲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是不言可喻的,所以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和卫生系统,促进各地区卫生医疗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篇

根据价值链理论,企业各项基本职能都应是价值增值活动,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与发展取决于是否为企业增加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是现代内部审计的努力方向和发展目标。文章介绍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增值型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内部控制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的权威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目标已经由传统的“查错纠弊”转向“增加价值”,审计从业人员必须站在企业管理层的角度,着眼于发展战略和治理结构,持续为管理者、审计委员会等利益相关者提供重要的意见和建议。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特点

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内部审计的特点的基础上,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审计目标、资源协调、组织机构等方面不断创新。

(一)聚焦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传统内部审计以事后评价为主,更多倾向于纠错纠偏,没有将价值增值作为目标。而增值型内部审计将“增加价值”作为主要目标,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这样,内部审计将更好地融入企业价值链,其高质量的服务将越来越受到肯定。

(二)关注发现并解决问题查找出影响组织健康发展的问题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传统内部审计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形成审计报告,汇报给管理者并告知被审计对象,审计工作就此结束。相对于传统内部审计,增值型内部审计不但关注问题的发现,而且更加重视如何帮助被审计对象科学、有效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采用先进的审计策略1.以风险为导向。增值型内部审计强调与被审计对象共同识别和评价薄弱环节,坚持审计活动的风险为导向。一方面可以节约审计资源;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目标,避免因对风险的认识不足而被突发事件搞得措手不及。2.以程序为基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最终成果是管理程序的改进规范,不断提高程序的效率、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有管理程序得到完善,才能有效控制风险、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3.推行“参与式”审计。参与式审计是指让被审计人员参与审计过程,共同查找和解决存在问题,以调动被审计对象的积极性,争取理解和支持。此外,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对象共同提出的改善意见和建议,更易执行落地。

(四)审计业务内容和范围发生转变1.符合性审计比重降低。传统的内部审计以符合性审计工作为主,这种基础性审计工作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创新发展的要求。增值型审计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抽样审计、增强参与式审计等举措,提高符合性审计的效率,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增强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上。2.由发现型向预防型转变。传统内部审计对财务控制注重较多,多在事后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增值型内部审计倾向于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它侧重于对未来情况的预测,如预测环境风险,判断组织是否采取了适当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是否具有足够的适应变化的能力等。3.审计范围不断扩展。传统的内部审计重点关注财务领域的审查和评价,对业务领域的审计较为浅显。随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其审计范围也逐步扩展至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关键领域。

(五)强调与管理层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下,往往造成内部审计与管理层处于敌对状态,造成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审计建议的落实。增值型内部审计将“客观性”和“独立性”同时作为内部审计师的属性,在坚持客观审计的基础上,强调与管理层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期更好地组织目标。

二、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这一目标的有效达成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一)内部审计的增值理念未取得广泛认同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内部审计理念有待更新,与企业创新发展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更没有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尤其是董事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在重点业务领域所发挥的增值作用,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制约了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有效发挥。二是企业上下普遍对内部审计存在一定抵触心理,支持和配合力度不够。

(二)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审计要充分发挥价值增值的作用,就应确保内审机构拥有较高的组织地位和履职所必需的职权。企业内审机构应受董事会或下属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为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充分发挥奠定组织基础。在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中,有相当部分企业的内审机构在管理关系未能保持足够的独立性,甚至还存在与财务、纪检部门合署办公的情况,制约了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增值型内部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为企业各业务领域提供风险评价和专业咨询。这样的职能定位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全面性的要求,具备会计、税务、外汇、金融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熟识生产经营管理、信息技术、法律法规、资本市场等多学科知识,并且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相比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要求,我国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还需要较大幅度的提升。

(四)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落后内部审计要充分发挥增值功能,就要有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做支撑。由于传统审计较少运用风险评估技术、内部控制评审、计算机辅助审计、分析性测试等技术方法,导致内部审计未能准确确定企业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此外,传统审计多以事后审计为主,事前和事中审计较少开展,不利于企业从生产经营活动的前端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五)内审成果没有得到有效应用如果内部审计建议不能被采用,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就无从谈起了。由于种种原因,以往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缺乏科学认识,未能合理采纳内部审计意见和建议,使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被束之高阁。

三、加强我国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的策略建议

针对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策略建议,以期充分发挥我国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助于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纵观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是造成我国当前内部审计整体水平不高、增值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这个问题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建立健全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研究制定适合我国企业实际的《内部审计法》,及时修订相关规定和准则,为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规范。

(二)提高管理层对内部审计价值的认识内部审计要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价值贡献,就需要进一步科学调整内部审计定位,尽快由过去的查错防弊转变为企业发展提供增值服务的咨询顾问,以获取企业管理层及各方面的信任和支持。特别是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就难以发挥。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层要科学认识内部审计的价值,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促进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健全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保障机制1.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科学的管理关系应隶属于董事会或其下属的审计委员会管理。在业务上,内部审计机构接受董事会的指导监督;在行政上,接受企业管理层领导。这种管理关系可以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助于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做好工作;同时,能够与企业高层直接接触,有助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和尽快解决。2.促进内审人员素质提升。要保证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高效率、高质量,必须配备高素质的人员。要提高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一是把好“入口关”,通过外部招聘、内部选拔等方式,选拔优秀人才成为内部审计人员;二是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学习培训,促进内审从业人员素质持续提高。3.改进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加快由传统内部审计向增值型内部审计转变,就应采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增值目标。改进传统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强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二是改进审计方法,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三是创新审计策略,推广参与式审计。

(四)拓展内部审计业务领域要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必须突破传统审计的局限,拓宽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为企业提供高增值的内部审计。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已经探索出很多的成功实践,如杜邦公司开发的过程审计、专项调查、系统实施审查、改善经营过程、内部控制教育、内部控制评价、咨询和自我评价八个增值型内部审计产品;朗讯公司的经营程序审计、COSO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等,均在增加企业价值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内部审计的良好实践,开发适合我国企业的增值型内部审计产品。

参考文献

[1]毕秀玲,杨舒怡.增值型内部审计对我国内审人员素质的要求[J].会计之友,2015,(5).

[2]宗建岳.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职能发挥与目标实现[J].财会研究,2014,(8).

第9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质量 企业价值增值

通、安然等一系列舞弊事件的发生,对世人敲响了警钟,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企业越来越重视规避风险的重要性,单纯的外部审计已经不能应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机理,考察内部审计质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2012年浙江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内部审计部门规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部门审计贡献成果三方面来衡量内部审计的质量,以托宾Q作为企业价值的变量,检验内部审计质量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旨在用经验证据回答内部审计是否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关于内部审计增加企业价值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全面、深入。如Jeffrey(2008)、Dixon(2011)论述了内部审计的作用机理,说明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具有强大的咨询作用,对风险战略方面提供战略建议,企业价值因此而提高。Pual(2008)发现相比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公司,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公司发现舞弊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发现内部审计外包的公司比自身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公司发现舞弊的可能性更大,说明内部审计可以加强监督。Prawitt(2009)、Zwaan(2011)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内部审计人员高度参与、及时报告风险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减少非正常应计额。

目前国内学者对内部审计的研究与国外大体一致,大多集中在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增值功能的实现方法及途径上,田金玉、任志媛(2008)发现内部审计增值作用有两方面,其一是增加公司目标达成的可能性,其二是挖掘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加以改善,从而降低风险。楮孟宇、黄玮(2010)阐明了现代内部审计的进展与趋势,分析了内部审计的目标转向增值功能,实现增值的确认与咨询功能。郭慧(2010)通过研究发现,与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公司相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公司绩效要好的多,并且发现内部审计部门只有和管理层形成互动效应才能显著提升公司绩效,只靠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的力量不足以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蔡春、蔡利(2010)研究发现,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中,内部审计质量越高,公司价值的增值越明显,但当对所有上市公司进行研究时,该结论并未得到支持。

综上所述,通过对内部审计质量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不论是规范研究还是实证研究,国内外对于内部审计质量的研究都尚未成熟。研究内部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文献较多,关于内部审计质量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借鉴前人研究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各个指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内部审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关系。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内部审计定义指出,内部审计是通过应用系统的方法,评价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受托责任。在委托―受托关系建立以后,由于双方的利益并不一致,往往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会使得矛盾更加尖锐。那么,受托人怎样向委托人证明其已经履行职责,委托人如何才能确保受托人对委托人交付的任务完成情况?这就需要一个相对独立、客观和具有较高地位的部门担当监督和评价的组织角色,内部审计由此应运而生。内部审计的产生源于受托责任的出现,它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控制机制,在确保受托责任的履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外部受托责任中,内部审计发挥确认功能,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影响,协助董事会对外部股东履行受托责任,改善公司治理。在内部受托责任中,内部审计也发挥确认功能,对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将其反馈给公司治理层,降低成本。同时,内部审计还应发挥咨询功能,提供关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从而改善组织流程和控制环境,提高经营绩效,而内部审计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所控制的受托责任关系,决定其降低成本的程度,以及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产生的作用,从而最终影响企业价值。

一般而言,内部审计部门规模较大,会有较多的内部审计师审核各种与财务报告有关的文件,从而减少财务报表审计的范围。因此可以用内部审计部门规模来替代内部审计师对财务报告所作出的贡献。如果内部审计部门资源充足,则会有较强的能力来监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等相关方面,防范管理层偏差和抑制机会主义动机,从而提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这就需要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具有充足的人员,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务,发挥增值作用。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1:内部审计部门规模越大,企业价值越高。

无论是在传统的确认服务中,还是在咨询服务中,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专业素养、经验、道德品行显得尤为重要,且专业胜任能力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因素。内部审计对企业价值的增值作用往往依赖内部审计人员的经验、品行和专业能力,也就需要较多的具有财务、审计、管理、内部控制、工程、计算机等复合型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以提供足够的服务支持。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2: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越高,企业价值越大。

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的监督审查,对制度、管理和经营控制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或者直接指出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将这些作为内部审计的贡献成果,提供关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从而改善组织流程和控制环境,提高经营绩效,为企业创造价值。内部审计已成为解决问题的手段,这就体现了内部审计的管理咨询功能,通过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的查询,可以了解内部审计的建议成果,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了内部审计建议成果的企业,其价值越大。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由于2007年以来我国证监会对各上市公司开展了专项治理活动,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信息,这就提供了部分内部审计的信息,因此本文选取2012年浙江省242家上市公司的初步经验证据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保证数据更具有代表性,尽可能消除异常数据对实证结论的影响,本文剔除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剔除ST类上市公司,筛选后得到131家上市公司,占总样本的54.1%。本文解释变量的相关数据主要来自巨潮资讯网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上市公司年报,经手工录入整理并处理得到,其他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二)变量的选取及定义。

1.被解释变量。对企业价值的衡量多种多样,本文选取实证研究中较为常用的托宾Q指标,与其他财务指标相比,该指标不易被人为操纵,且操作上相对简单易行,记为TobinQ。

2.解释变量。(1)内部审计部门规模。该变量采用样本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的内部审计人数来衡量,用Size表示。(2)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有关于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包括资格证书、学历、职业道德等方面描述的,则认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取1,反之,没有相关描述取0,记为Institution。(3)内部审计的建议成果。该变量采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或者提出的制度、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建议来衡量,如果披露了这些方面的内容,则视为有内部审计的建议成果,取1,否则取0,记为Contribution。

3.控制变量。(1)企业规模。国内外在研究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时往往采用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这是因为规模大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规模效应,从而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一般以年末资产合计数作为企业规模来衡量,但由于资产数额较大,所以取其自然对数,记为Asset。(2)股权集中度。国外关于股权集中度与企业价值的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内在实证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三种:正相关、负相关、倒U型,这主要是由于研究背景、主题所选行业、数据量的不同所造成的。本文认为股权相对集中,大股东由于持有较大比例股份,更有动力监督管理层和参与企业的管理,因而更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本文的股权集中度(Share)以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来衡量。

(三)模型的建立。根据实证假设,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内部审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参考蔡春、蔡利(2010)的研究,建立了如下模型:

TobinQ=β0+β1Size+β2Institution+β3Contribution+β4Asset+β5Share+ε

(四)实证结果。

1.描述性统计。由表1可以发现,样本中TobinQ的平均值为1.23,企业价值个体存在较大差异,内部审计部门的规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差异很大。

2.Pearson相关性检验。从表2中可以看出TobinQ与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131,与内部审计部门规模的相关系数为0.333,说明企业价值与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和内部审计部门规模正相关,同时,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小,可以初i判断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从表3中可知调整R2为0.202,说明解释变量可以在20.2%的程度上解释因变量的变化,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回归结果中,Size的回归系数为0.245,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内部审计部门规模对企业价值有正面影响,与预期假设一致。解释变量Institution的回归系数为0.182,在10%水平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越高,企业价值越大,与预期理论分析一致。内部审计建议成果Contribution的Sig.为0.383,未能通过10%水平显著性检验,但是回归系数为0.109,说明其对企业价值有正面效应。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的Sig.为0.055,通过了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但是回归系数为负数,可能的原因为: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完善,企业规模的扩大不是遵循良性发展的趋势,存在盲目扩张的现象,在盲目扩张中不但未能为股东增加收益,反而带来管理效率的下滑,最终导致企业价值的降低。股权集中度Share的Sig.为0.001,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但是回归系数为负数,这可能与所选浙江省上市公司样本中大多数为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以及数据样本较小有关。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2012年浙江省13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研究了内部审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发现内部审计部门规模与企业价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内部审计部门合理配备适当的人员,可以更好地保证内部审计质量,从而提高企业价值,也符合预期理论分析,与国外研究成果相似。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与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胜任能力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以此增加企业的价值,因此,这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在配备会计、审计等专业人员的同时,应积极引入具备管理、风险、内控、计算机等复合型知识的专业人才,加强复合型人才应对现代企业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这也是本文较蔡春、蔡利的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内部审计部门建议成果与企业价值有正面效应,但是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建议成果的有效发挥需要在下一年度整改,由于2013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形式的改变无法得到相应的数据,因此无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这也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不完善,尚有许多亟待解决和改善的地方,一方面需要上市公司高层转变传统的内部审计观念,另一方面应对上市公司现有的内部审计体制、部门、人员等的设置进一步改善,从而提高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在实现企业价值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Jeffrey C.How Internal Audit Adds Strategic Value[J].Financial Executive,2008,(12).

2.Dixon G.,S. Singer.Unlocking the Strategic Value of Internal Audit:Three Steps to Transformation[J].Internal Auditing,2011,26(3).

3.Pual Coram,Colin Ferguson.Internal Audit,alternative Internal Audit structures,and the level of misappropriation of assets fraud[J].Accounting and Finance,2008,48(4).

4.Prawitt D. F.,J. L. Smith,D. A. Wood.Internal Audit Quality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84(4).

5.Zwaan L. D.,J. Stewart.Internal Audit involvement in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11,(6).

6.楮孟宇,黄玮.基于价值增值的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5).

第10篇

一、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缺陷

(一)学校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的影响 从机构设置来看,国内一些高职院校并没有设置完全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任务一般由学校财务、监察、纪检等机构承担。还有的学校,尽管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从业人员都是学校的内部职工,由学校统一管理,从学校领取薪酬,并服务于学校的统一领导。无论哪种模式,在制度设计上都缺乏独立性,增加了内部审计的风险:当审计结果对某些部门不利时,可能会受到相应的牵制,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就可能受到质疑。

(二)人才资源短缺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作为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审计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严格要求,既有专业素养方面的要求,也有道德素养、法律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但是,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业务起步较晚,多数从业人员并非审计、财务专业出身,很多是从其它部门(如纪检、监察)分流出来的,专业背景复杂,难以适应市场化条件下高职院校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对审计提出的苛刻要求。同时,国家财政、税收、会计制度不断更新,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及时掌握这些变化,及时更新知识。但多数时候,受资金供给等因素的影响,对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难以及时跟进,成为制约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功能的重要因素。

(三)审计方法与手段滞后的影响 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为履行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所采取的各种方法的总称。审计手段,则是审计方法的具体化,主要有传统手工审计和现代计算机审计两种。在审计方法上,与社会审计重视风险评估、统计抽样、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运用不同,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过于强调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审计,注重实质性测试,缺乏对分析性测试的重视;在审计手段上,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受审计队伍知识素养、年龄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尽管越来越多地使用到计算机等现代设施,但仍以手工现场审计为主,对记算机的运用局限于简单的数据汇总分析,缺乏对现代审计软件的深度运用,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势

(一)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势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实施内部审计外部化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突出表现在两个主要的方面:首先,管理层高度重视,为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外部化提供了便利。随着反腐倡廉的推进,以及对审计功能认知程度的加深,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外部化寄托了更多期待:一方面,为改进学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高职院校决策层期望通过制度创新,引入外部独立审计机构,建立客观、公正的审计秩序,强化对学校内部的管理;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外部化,也是教育管理部门强化对学校监督、管理的必然选择。正是由于学校决策层和教育管理部门的认可和支持,为高职院校实施内部审计外部化战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其次,传统的内部审计,重点审查经济行为的合法性,以保全国有资产,提高资金的安全性为主要目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传统的审计,越来越无法满足高职院校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强化风险管理的需要。同时,在市场化条件下,高职院校的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审计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对审计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时,仅仅依靠学校内部力量难以满足审计要求,需要引入外部力量,为学校审计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这也是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势所在。

(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外部化,就是将审计任务交给独立的外部咨询机构来完成,或者说由社会审计来(全部或部分)取代内部审计,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首先,独立的外部咨询机构聚集了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可以更好地满足审计的需要,提高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审计质量,越来越成为国家审计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规范我国企事业单位和政府行政机构行为、规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一支极其重要力量。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外部审计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提高审计质量,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审计功能;其次,与内部审计相比,外部咨询机构由于与被审计单位没有人事等方面的联系,理论上可以不受学校内部力量的干预和影响,可以在更加独立、公正的角度,严格按独立的审计准则、依法开展审计工作。因此,外部审计独立性更强,审计结果理论上更加客观、公正。再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为了满足招生规模不断扩张的需要,多数高职院校大兴土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对工程预算审计、招投标审计、项目风险审计等审计业务的巨大需求。但是,这种巨大的审计需求是阶段性的,随着高职院校大规模基础建设的降温,对审计的需求会相应地减少。针对审计需求的阶段性特征,高职院校直接大规模引进审计人员、大幅度配备审计设施并非明智选择。适当借助外部审计力量来满足审计需求的阶段性波动,则是缓解现阶段内部审计供给不足的理性选择。

三、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挑战

(一)外部审计机构忠诚度偏低的挑战 纵观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践,在引入外部审计力量时,可能存在外部审计机构责任意识不强、审计人员能力不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等诸多风险。高职院校引入外部审计的原因,主要是缓解内部审计人员不足、专业能力难以胜任审计任务的矛盾。但是,引入外部审计力量后,为保证审计的质量,又必须对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督,避免外部审计机构责任意识不强、忠诚度偏低可能带来的审计风险。如何控制审计寻租和审计共谋行为,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是高职院校实施内部审计外部化战略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和挑战。

(二)外部审计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挑战 内部审计外部化,就是引入外部力量开展审计工作。审计的主要目的,除了“纠错防弊”外,更多地要发挥管理咨询、风险评估等功能。但是,外部审计人员很难在短期内全面、深刻地把握学校发展的全局,审计主要根据学校提供的资料数据进行,大多局限于一般性的财务管理,也就难以在学校管理、风险控制方面提出有用、可行的对策建议,削弱了审计的功能。实践证明,一些学校在引入外部审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时,难以像内部审计人员那样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为学校的长远发展考虑,加上受权限、责任方面的限制,外部审计力量难以对学校的管理政策、人事配置、业务流程、风险控制、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发展规范等各个方面全面把握,也难以像内部审计人员那样具备全局意识,影响了审计意见、建议的可行性。可见,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是内部审计外部化所面临的又一个重要挑战。

(三)内部审计外部化可能导致管理依赖 外部审计内部化固然可以缓解内部审计力量不足、能力不强等问题,但也可能削弱内部审计的职能,使内部审计机构丧失主动性,甚至可能造成对外部审计的严重依赖:一方面,完善的内部审计,可以在高职院校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在监督、控制、纠正不良行为和违规操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指导功能是相互支持、互为一体的。引入外部审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可能破坏内部审计的系统性、整体性,进而影响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引入外部审计力量开展审计服务,可能使内部审计人员滋生依赖思想,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审计人员的学习培养,最终削弱内部审计的功能,导致对外部审计的严重依赖。

四、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对策

(一)合理配置内部和外部审计资源 高职院校在实施内部审计外部化过程中,不能将“内部审计外部化”简单理解为“审计业务的外包”,更应把内部审计外部化作为学习外部经验的绝佳机遇。既要引入外部审计力量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满足加强学校管理、强化风险控制、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目的,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审计的全过程,在协助、参与中学习借鉴。在引入外部力量时,要合理分工,优化内部和外部审计资源的配置,对于一些能够通过内部力量解决的问题,尽可能由内部审计来完成;对于学校内部审计做不好的工作,则由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合作完成;对于内部审计机构无法完成的审计任务,则外包给社会审计机构,并对外部审计行为、审计质量加以必要的监督。

(二)谨慎抉择是否引进外部审计服务 在是否引进外部审计服务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谨慎抉择:一方面,要做好引入外部审计的可行性分析、论证,主要是综合考虑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成本和收益,在比较、权衡的基础上做出理性的抉择;另一方面,是决定是否引入外部审计时,还要以能否提高审计质量作为重要的抉择依据:引入外部审计后,能否在节约学校资金、强化学校管理、加强风险控制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能否为学校的发展大局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如果内部审计无法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上发挥积极作用,则宁可选择内部审计。

(三)强化与外部审计的沟通与监督 为保障外部审计的质量,加强知识学习和经验借鉴,有必要在引入社会审计机构时,在合作协议中明确监督程序和方式,并委派专业人员负责联络沟通、跟踪监督,在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内、外部审计的协调,保障审计的系统性、完善性。此外,还要在合作协议中约定审计结果的误差标准,以及审计误差的责任划分及理赔义务等条款,以提高外部审计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第11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文化体系;企业增值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是顺应我国电力企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产物,并随着电力体制的变革而不断得到发展。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文化体系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长期的具体的审计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提炼,为全体内部审计人员J七有行为方式、共同信仰及价值观。内部审计文化的产生并不是一个完全自然的过程,要通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不懈努力与勤劳构建,通过长期内审工作人员大量的审计实践活动,对审计行为的认识逐步升华,更加理性的归纳提炼,并在新的实践中的得以验证,进而形成的特有审计目标、审计制度、审计理念、审计工作流程、审计工作模式及方法、审计人员的培养等多方面的审计文化体系。

内部审计文化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辐射功能、凝聚功能等。建立内部审计文化体系首先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明确审计工作发展方向。只有让内部审计文化在组织系统内发挥作用,才能深入人心,才能在企业内部生根发芽,才能实现内部审计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实现为企业增加价值的根本目标。

一、围绕发展战略确立审计目标,让其在内邵审计文化体系中发挥灵魂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应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明确审计工作目标,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不断创新审计理念、完善组织制度、改进审计方法、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审计质量,将审计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主线,确立“促进规范、防范风险、提升价值”的审计目标。围绕目标,实施审计业务,充分发挥审计目标在内部审计文化体系中的导向功能,促进培育“求真务实、增值服务”的内部审计文化,进而使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充满活力。

二、制度建设是内邵审计文化体系的保障

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在认真学习国家相关审计法规及国际上先进审计理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仃细研究,借鉴成功的思路,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内部审计相关制度,如《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实施细则》、《内部审计人员管理办法》等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并在今后的审计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要做到内审基木制度有刚性,执行力强;内审细则性制度程序化,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为深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是内部审计目标实现的根木保障。

1.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标准评价评价体系,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向标准化和程序化发展。

经济责任审计是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项目的重中之重,审计结果的真实有效以及审计结果的运用直接影响审计文化在组织内部的渗透;同时经济责任审计是所有审计项目里审计范围最广的审计,涵盖了经营成果真实性审计、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项目的方法和内容,所以建立一套适合电力企业基木建设管理与生产运营特点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是保障电力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顺利开展的前提。以资产负债真实性核实为重点,以建设资金来源及占用情况为主线,根据国家对基木建设管理要求,结合企业基木建设的特点以及对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标准,把基木建设过程管理中所采取的管理方法及取得的成果作为审计评价的重要内容,并逐步形成以遵守财经纪律和个人廉洁自律、内部控制健全有效、质量安全管理、建设期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以及与签定的年度目标责任状为主的评价体系,并制定了和该评价体系配套的考核指标。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善,促进电力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向标准化和程序化发展。

2.构建部分内部审计业务外部化的审计模式,建立社会审计机构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常态化管理模式。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实际和审计人员不足的现状,探索利用社会中介审计力量强化内部审计的审计模式,以达到降低审计成木,多办事,精干内审队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目前,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外包业务,仅限于对经济活动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项目,如工程结算审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业务等。在企业实施审计业务的中介泪L构同时履行“监督与服务”的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双重职责,并在审计业务合同中明确约定。与中介泪L构签定的咨询合同要明确约定其咨询成果文件为以反映审计发现问题和整改建议为主的“审计意见单”、“整改建议书”,和根据审计进度出具的“概算执行分析报告”、“工程结算审核报告”、“竣工决算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等,逐步形成“审计实施、分期报告、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的内部审计常态化管理模式。

三、以理念创新和工作成果实现内邵审计文化的凝聚力

内部审计必须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内部审计工作者是企业的“保健良医”,内部审计工作重在“预防”。在口常工作中,强化服务意识,将“用尊重与理解对待他人,用敬业与原则要求自己,用监督与服务引导工作,用质量和廉洁塑造形象”做为开展审计工作的座右铭,促使企业内部审计从传统的“查和纠”向“控和防”改变。审计人员将在审计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与各被审单位的财务及其他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分析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并督促其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整改;对于一些普遍存在并可能使企业的管理及发展存在潜在风险的问题,在审计报告中以审计建议的形式提出,并以审计专项汇报的形式提交企业最高决策层,真正做到寓监督于服务之中。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成果优质高效的运用,使审计就是服务、就是监督、就是爱护的内部审计理念深入人心,从而使听取审计的意见和建议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程序,内部审计文化使企业内部更具凝聚力。

第12篇

以2010年至201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赋值量化了内部审计水平,并采用会计指标衡量了企业绩效的高低,以此来检验内部审计水平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从而为内部审计水平功能有利于企业价值增值提供了经验数据。

[关键词]

内部审计;企业价值;上市公司

1引言

200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新版《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重新定义了内部审计,第一次提出了“增加组织价值”的概念。我国最新修订《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4版)中基本准则也提到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增加价值。迄今为止,国内外大量文献探讨了内部审计为公司带来价值增值的方法和途径,其中多以规范性研究为主,这说明了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在理论上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充分肯定。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是否得以发挥,尚无充分的经验证据,因此本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试图用经验证据回答内部审计是否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问题。

2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随着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企业价值增值功能也随之明显,王光远(2006)、刘国常和郭慧(2008)、沈维成(2011)、蔡春、蔡利、田秋蓉(2011)、孙双全(2012)、DouglasFPrawitt(2009)等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指标量化内部审计水平,均得出内部审计能够显著提高公司绩效的结论。但由于内部审计水平和企业绩效的衡量方法、选取样本的不同,程新生和张宜(2005)、耿建新(2006)等研究发现,内部审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发展较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结论。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内部审计水平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以期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来弥补前人研究的缺陷,并探索适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发展道路。因而提出假设:内部审计水平越高的企业,企业绩效越高,从而为内部审计功能有利于企业价值增值提供直接的经验证据。

3研究设计

3.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随着2004年中小企业板的推出和2009年创业板的正式启动,本着准确而谨慎的原则,本文选择2010年至2012年深交所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相关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公开披露,剔除金融保险行业公司财务数据的特殊性,一共获得2220个样本,并采用Stata12.0对本文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2内部审计水平的度量要完善内部审计,必须从公司治理结构入手,才能够使内部审计增加企业价值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本文采用独立董事占全部董事的比例、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范围、内部审计部门的隶属机构、内部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这4个指标来作为内部审计水平的替代变量,通过对这4个指标赋值加总来度量内部审计水平高低。第一,独董比例,用以反映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程新生等(2007)对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实证研究后发现,独立董事人数占总董事人数比例越高,其对企业财务质量控制效果越显著。因此本文选取公司独立董事占全部董事的比例数据来度量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以此作为内部审计水平高低的判断依据之一。第二,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范围,用以反映执行管理层对内审部门的支持程度。郭慧(2010)根据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把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划分为财务合规性审计、专项审计和内部控制系统评估与咨询三类。鉴于前人的研究文献,本文也采用这一划分标准,同时为了降低主观判断的影响及与其他指标保持一致,故本文将内审部门拥有上述三类职责的数目除以3得到的结果作为其赋值的标准。第三,内部审计部门的隶属机构,用以反映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内审部门在组织中形成两种隶属关系模式,由公司总经理或财务负责人分管的隶属于管理层,由监事长分管或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的隶属于治理层。隶属于治理层的关系模式可以使内审部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更易于发挥审计在管理控制中的作用。本文将隶属于治理层的赋值为1,若隶属于管理层的则赋值为0。第四,内部审计部门的胜任能力,用以反映内部审计制度的健全性。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够改善公司财务控制,因此一个企业内审部门的胜任能力,可以通过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内部审计制度公告来衡量,而一个有效率的内部审计部门将离不开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以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漏洞。如果在公告全文的上市公司制度中,当年有内部审计制度或者公告中有体现公司配备了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则当年及之后年份赋值为1,之前年份赋值为0。第五,内部审计水平的合成。本文通过四个指标来衡量内部审计水平的高低,具体由独董比例、内审部门的职责范围、内审部门的隶属机构、内审部门的胜任能力的赋值相加得到,记为IAQuality。若得到的数值越大,则表明该公司的内部审计水平越高。

3.3公司绩效高低的度量关于因变量公司绩效的衡量,常用的指标有托宾Q值、经济增加值EVA、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净利率ROA等。但托宾Q值要求成熟的、有效率的股票市场,而EVA鉴于其短期性和绝对性,因此在国内的实证研究文献中都不可取。ROE是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进行首次公开发行、配股和特别处理的考核指标,该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体现了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而总资产净利率ROA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体现出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这两者均能准确地反映股东权益资本所创造的收益,更符合国内股市行情,故本文选取ROA和ROE衡量公司的经营业绩,以此度量企业价值的高低。

3.4控制变量资产负债率是资本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本文选取LEV来控制公司的偿债能力对公司绩效高低的影响。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我们将其定义为Growth,预计与公司绩效正相关。处于成熟期的公司绩效会相对稳定,衰退期会有所下降,因此选取上市年限作为企业绩效的一个控制变量,定义为Age,但关于上市年限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则无法预计。

3.5检验模型我们的目的是检验内部审计质量与公司绩效是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此,我们分别以ROE和ROA指标为因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检验模型来考察内部审计水平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模型设定如下:ROA=α0+α1IAQuality+α2LEV+α3Growth+α4Age+ε1(1)ROE=β0+β1IAQuality+β2LEV+β3Growth+β4Age+ε2(2)

4实证结果与分析

4.1相关性分析从表1中看出,ROA和ROE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而ROA、ROE与内部审计水平在0.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与我们的假设相符。ROA、ROE与Growth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LEV和Age显著负相关,这可能是刚上市的公司,获利能力较高,对财务杠杆利用不够的缘故。同时,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大多数小于0.4,因此不存在显著地共线性关系,可直接用于回归模型。

4.2多元回归分析从表2中看出,ROA、ROE与IAQuality均在1%的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再次验证了我们提出的假设。此外,企业绩效指标与LEV在1%的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Growth在1%的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企业绩效指标与这两者关系是很密切的,选择两者作为控制变量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另外我们发现,ROA、ROE与Age关系均不显著,而在相关性分析中两者是相关的,这可能是由于我们选取的样本中近一半是来自处于创业期或者成长期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上市时间较短,而对线性回归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3稳健性检验分析为了提高结果的可靠度,本文将内审水平中4个指标的赋值之和通过取自然对数的方式并加入控制变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分析,最大程度地保证结果的真实可靠性,最终得出的结果与我们提出的假设相一致。

5研究结论及局限

本文以2010年至2012年深交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对内部审计水平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结果完全符合本文提出的假设。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内部审计水平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业绩,并为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提供了经验证据,这对引导我国中小上市公司完善内控制度、合理设置内审机构、恰当配备内部审计人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及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提供了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国常,郭慧.内部审计特征的影响因紊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中小企业板块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8(2):86-91.

[2]沈维成.论内部审计与企业价值[J].中国内部审计,2011(8):32-35.

[3]蔡春,蔡利,田秋蓉.内部审计功能与公司价值[J].中国会计评论,2011(9):283-300.

[4]孙双全.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增值效应[J].财会研究,2012(22):50-54.

[5]程新生,张宜.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5(1):70-74.

[6]耿建新,续芹,李跃然.内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沪市的研究证据[J].审计研究,2006(1):53-60.

[7]郭慧.内部审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J].财会月刊,2010(33):74-76.

[8]杨秀琨.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对企业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