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12: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黄河的主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A-0045-02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一)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浊浪排空”、“胆战心惊”、“惊涛骇浪”等词的意思。
(二)学习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品读重点语句,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初步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敢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能有感情地品味重点语句,体会黄河的壮美,初步领悟“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渲染情境,感受黄河壮美
(一)写课题,学生读,要读得有气势,读题质疑。
(二)你知道黄河吗?谁来说说你心中的黄河?
(三)多媒体出示画面,师描述: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她呈一个“几”字形。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因此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墨客赞颂过她。让我们吟诵这些令人荡气回肠的诗句(读王之涣的《凉州词》及刘禹锡的《浪滔沙》)。
【设计理念】通过画面及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话外音,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黄河的壮美,为学生学好课文作好铺垫。
(四)我国著名散文家袁鹰笔下的黄河是怎样的?你们看!
(播放第一自然段的配音、配乐及画面)
1.生自由读,读准“滚”“浊”的字音。
2.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黄河?
3.课件出示:( )的黄河,学生说出个人的见解:波浪滔天、茫茫、滚滚、山崩地裂、气势壮观……
【设计理念】读是阅读的基础,运用才是学习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越来越深地走进文本所描绘的境界,从而感悟语言文字并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
4.齐读第一段,这段的哪个词形容人的心情?结合生活体验,理解“胆战心惊”。
5.指导朗读,读出黄河磅礴的气势。
6.个人展示读,自我评价,同学评价。
过渡:黄河每日都这样奔腾不息,掀起万丈狂澜,它那磅礴的气势令人震惊,令人折服,又有谁敢做黄河的主人呢?
黄河奔腾在每个人的心中,这节课让我们走近黄河,走近黄河的主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一)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做记号。
(二)课件出示词语,检查把字词读准。
(三)借助画面、工具书及生活积累,理解“竹篙”、“如履平地”等词的意思。
(四)读了课文,你知道黄河的主人指谁?
(板书:艄公。老师提醒学生“舟”作部首时横变提,不出头)
(五)快速默读课文,艄公凭什么成为黄河的主人?用 划出。
课件出示全文中心句: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1.个人读。
2.质疑问难。
3.这是全文的中心句,齐读。
同学们,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让我们走进课文,与作家袁鹰一起来到滚滚的黄河边,去亲身感受黄河的主人――艄公,感受他的勇敢和智慧,感受他的镇静和机敏。
【设计理念】学生与文本自由对话,必然会有自己的收获。此处从中心入手,抓住文章主题让学生自读自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感悟情境,品味文本
(一)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是什么感觉?自由地朗读课文。把你有感想的地方划下来,可以写写你的感受。
(二)讨论交流。
(三)出示句子,品味句子:“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1.你感到作者当时是什么感受?
2.个人读,读出“胆战心惊”的感觉。
3.作者看到羊皮筏子是那么小那么轻,应该怎样读呢?
4.个人展示读,读出紧张、惊讶的语气。
5.生评议,师再评价:听了她的朗读,我好像看到羊皮筏子一会儿隐,一会儿现,一会儿冲上浪峰,一会儿甩下谷底。
(四)点击图: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让我们激动地读第四小节:“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五)出示第三小节。
1.作者初见羊皮筏子是那么新奇,没想到羊皮筏子上居然有人,作者感觉是那么惊讶,那么兴奋。女生读这一节。
2.学生体会“啊”的读法。
3.指导读好“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
(点击“还有”,提示读重些。数数时由慢到快,读出兴奋之感。)
4.发散思维:羊皮筏子只有二十斤,你我可以背上一两个,如果此时你在上面,你敢不敢?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侧重在朗读感悟,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老师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在读中去理解,在理解中去读,以读传情,以读悟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旨
(一)结合板书,再读中心句。
(二)渗透教育:只要我们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拼搏,不畏艰险,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事业的主人!
(三)再现画面,播放乐曲。
一、关注独特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教师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下,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准确把握语言的意蕴,具体包括准确地建立意象(是什么)、探索意义(为什么)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言语形式的特点。《黄河的主人》一文在表现手法上有其独到之处,即强烈对比、侧面衬托。
1.强烈对比。《黄河的主人》一文中,反复出现了强烈对比的表现手法,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黄河和艄公的对比。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通过短短两句话,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的就是呈现黄河和艄公两者在力量上的悬殊,将自然和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这两个词语,“透过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结合已有的经验,学生们仿佛看到了黄河的水流就像千万匹骏马在奔腾跳跃;仿佛看到了黄河波涛汹涌,掀起的巨浪拍打着堤岸,直冲向天空的壮观画面,而这就是“惊涛骇浪”。紧接着,立刻播放黄河之水奔流不息、直扑天宇的视频,加深对黄河的“险”的印象,引导学生感悟黄河的主人艄公就是用小小的筏子、不粗不细的竹竿,战胜了这惊涛骇浪,成为黄河的主人。文中的第一处对比深深地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中的同时,艄公的“勇”也印在了学生的心中。
(2)羊皮筏子与其载物的对比。在教学羊皮筏子时,扣住问题“这究竟是怎样的羊皮筏子”,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第二自然段的关键词“小”“轻”。“小”到什么程度?――“那是什么?”“轻到什么程度?”――“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羊皮筏子的特点了然于心。可是“那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抓住一系列的数字“十只、十二只、五位、一位、两只”进而引导学生将又小又轻的筏子和又多又重的人与货物进行对比,感受筏子体积是这样的小,可是其装载的人与货物却是如此之多,如此之重!如果没有惊人的胆量和过人的智慧,没有高超的撑筏技术,艄公是不敢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可见艄公果然了不起!
(3)旁观者和当事人的对比。看到这六个人乘着一张小小的羊皮筏子,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在惊涛骇浪中颠簸,岸上的“我”不禁提心吊胆。“我”提心吊胆的是羊皮筏子上乘客的安全,是这滚滚黄河水会不会把这羊皮筏子打翻,是小小的羊皮筏子能不能承受这么大的重量,是羊皮筏子会不会被这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滚滚黄河吞没……可是当事人呢?你瞧,“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羊皮筏子上的乘客谈笑风生,那从容的神情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对比之后我们不禁要问:乘客们何以如此放心,如此安然?那艄公凭什么赢得了乘客的信任?紧扣住第三处对比,艄公的形象显露无遗,深入人心。
(4)第一次的乘客与现在的乘客的对比。第一次坐羊皮筏子,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的。那为什么现在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却能做到神情从容,谈笑风生呢?通过对六、七两小节描写乘客的语句的朗读,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一处对比,感悟到坐过羊皮筏子的乘客们之所以能够做到现在的从容镇定,源于相信艄公高超的技艺,佩服他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品质,更坚信他有着一颗身系乘客安全的高度的责任心!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写作时所采用的强烈对比的表现手法,有助于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艄公,感受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2.侧面衬托。《黄河的主人》中,作为主要人物的艄公就是“红花”。为了突出这朵艳丽的红花,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一些“绿叶”,使得正面描写的艄公在侧面描写的衬托下显得更美。
(1)绿叶之一:黄河。仔细阅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九曲黄河在某些河段,真的是波浪滔天、气势惊人。在教学时,扣住这样的几个关键词句咀嚼品味:“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汹涌的激流,湍急,波浪滔滔,惊涛骇浪等”,理解词语,想象画面,指导朗读。学生在阅读中不难发现这所有的一切艰难险境,都是为了衬托出艄公的人物特点。
(2)绿叶之二:羊皮筏子。羊皮筏子作为艄公在黄河上的一个重要的道具,对黄河主人形象的衬托是非常重要的。羊皮筏子的特点是“小”。如此狭小的空间竟然能容纳六人之多,而且周围环境如此恶劣,同学们很快就对艄公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
(3)绿叶之三:皮筏上的乘客。坐在艄公的皮筏上,仍然能够谈笑风生,惊涛骇浪却能如履平地,真可谓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坐船的都如此,那撑船的如何不就不言自明了吗?艄公的形象再次得到深化。
(4)绿叶之四:旁观者――“我”。本文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感情变化线,那就是“我”的情感变化。从一开始的,看到黄河滚滚气势的“胆战心惊”,到看到羊皮筏子之后的“提心吊胆”,一直到最后对艄公的敬仰和赞颂。从作者的视角反衬出艄公的特点:沉着、大胆。
课文要介绍的是黄河的主人艄公,可是在文中只有两处直接写到,却将大量的篇幅都用来介绍黄河、黄河上的羊皮筏子以及羊皮筏子上的乘客,为什么要这样写?侧面衬托的表现手法显而易见。而以上四处绿叶,非常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把艄公这朵“红花”映衬得分外娇艳。通过衬托,艄公的形象更加鲜明了。
二、关注统领全文的文眼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那些明显体现文章情感的词句,比如采用各种修辞手法的词句,还要紧紧扣住“文眼”,即文章中那些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或脉络层次的关键词句,它往往是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结构的衔接点、主题的凝聚点、情感的升华点。它像一个人心灵的窗户,透过它可窥视文章全部内在气韵的律动,映照出整个作品的精神风貌。教学中,如果能紧扣“文眼”突破开去,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黄河的主人》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第八自然段中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他凭着智慧和勇敢、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因此在教学时,我便以此为切入点。
1.由“惊涛骇浪”到“黄河”。教学的一开始,引出“黄河的主人”即“艄公”,作者袁鹰对艄公有着这样一段承载着高度赞美的歌颂之词,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后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这句话中有个一词语是形容黄河的,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惊涛骇浪”。追问词语的意思以后学生一下子就知道了“惊涛骇浪”指的就是令人害怕的大风浪。打开书本,让学生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一小节是对黄河进行的描写,进而顺利地进入对黄河段落的学习。
2.由“如履平地”到“羊皮筏子”。扣住黄河的“万马奔腾”“浊浪排空”,引导学生感悟艄公就是在这惊涛骇浪中“如履平地”。出示字典上“履”的意思,除了“踩”的意思以外,“履”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鞋子”,立刻追问“如果说艄公在黄河上也有一双鞋子的话,那么他的这双鞋子指什么”,“羊皮筏子”在学生的口中呼之欲出,立刻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羊皮筏子的段落,学习亦是水到渠成。
在教学时,由这个揭示文章中心的重点句来总领全文,贯穿全文的教学,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气势,感受羊皮筏子又小又轻,感受又小又轻的羊皮筏子在滚滚黄河上载着重物贴着湍急的水面漂流的惊与险,从而感受艄公的勇敢、镇静和机敏。这样,对课文的赏析就不是零碎的,在一定程度上使课文有了整体性。
三、关注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
“结构”是一个不容小觑的要点,把握文章结构的特点,层层剖析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才能品味出文学作品的匠心独运、精妙构思。《黄河的主人》一文的作者袁鹰就像是一名高明的电影导演,“全景”――“远景”――“近景”――“特写”――“聚焦”,他用自己的文字一步一步为我们拍摄了一组组镜头,画面直观地呈现在了每一位读者的脑海中。
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滚滚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三个词,抓住了黄河的全景,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的眼球。紧接着随着镜头的推进,袁鹰选用了一个远镜头,扣住“远远望去”一词,让我们感受到在黄河这一远景的描写中羊皮筏子既小又轻的特点,“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扣住“定睛一瞧”,带领读者由远望转入近看。近景中的羊皮筏子带给读者的惊讶透过一个“啊”字,透过两个感叹号,透过“一、二、三、四、五、六”……一步一步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是啊,在澎湃的惊涛中,在怒号的狂澜里,载客渡人的,竟只是一只小小的羊皮筏子!惊讶之情溢于言表!仅仅描写远景和近景中的羊皮筏子作者还觉得不够,他还为读者捕捉到了羊皮筏子上的一个特写镜头。在这个特写的镜头中作者透过一系列的数字,让读者们在这一小一大、一轻一重的强烈的对比中,再次感受到了羊皮筏子在黄河中行驶的危险。最后袁鹰则是把镜头聚焦在了文中的人物身上:“我”的提心吊胆、艄公的沉着、乘客的从容深深地刻在读者的心里。于是就有了最后一节,作者对艄公发出的由衷敬仰与赞叹。在艄公形象的又一个特写镜头中,让读者再回黄河,重温艄公的形象,最后呼出自己的议论之笔、课文的点睛之笔――“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了黄河的主人。”在层层对比中,在反复的映衬中,一气呵成,完成了文章的写作,学生读完之后,顿觉酣畅淋漓,收获满满!
【关键词】动态开放;生成;语文新课堂
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放飞学生的思绪
案例:《黄河的主人》(苏教版课文)激情导入,谁来描述一下你眼中或心中的黄河?板读课题,设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学生智慧之门被打开了,各抒己见:“黄河的主人”指谁?他为什么被称为“黄河的主人”?他是怎样成为“黄河的主人”的?(课文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尝试解决。课文学习结束后,可引导学生给“黄河的主人”写一段话,或者说说“黄河的主人”还有谁?他们为什么也能被称为“黄河的主人”?新课程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要由学生提出,也要让学生尝试解决。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许多问题开始的。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而且学生提的问题更多,兴趣就更浓,注意力就更集中,思维就最活跃。上述案例中,教者创设了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并在读书中自行尝试解决问题,这些过程都是在自主学习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的思维敏捷,充满了灵性。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渗透人文的培育
案例:《珍贵的教科书》 指导学生体会课文中三处省略号的不同内容。师: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地喊:“指导员,指导员……”这里为什么用上省略号?说明什么?师:好半天,他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念叨着:“书……书……”这里又为什么用上省略号?说明什么?师:最后,指导员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这里一连用了三个省略号,又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语文是凝聚着情感的认识,语文的背后是人,是独白的情感世界,充满了人文的价值和人文的魅力。作为语文物质外壳的语言文字,浓缩了人生命的体验,人生命的情感,是人生追求的外显。因此,这一切都蕴含在教材的课文中,它不仅是指导学生立身的根本,也是立言的范本。因此,要立足课堂,引导学生发现、体验,调动学生自身的情感储备与作者的情感世界共振和共鸣,品尝语言文字所蕴藏着的生命意识律动,从而进一步地把对学生人文的培育贯穿在教学的始终,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洋溢着人文的色彩、散发人性之美。以上案例的教学,教者找准了对学生进行人文培育恰当定位的“准星”,抓住体会省略号不同用法与渗透人文教育这两者的“同构融注”,启发学生反复咀嚼,在认识省略号意义的同时,使他们从革命前辈为了保护书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事迹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彰显个性的异彩斑斓
案例:《三袋麦子》(国标本苏教版课文)课接近尾声,我安排了讨论:“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为什么?如果是你,会怎么做?你们想说什么,怎么说都可以。”话音刚落,下面就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一些想法之绝,令我们“大跌眼镜”,惊叹不已。现列举一二:想法1:我不完全赞成小猴的做法。因为它全把麦子种到地里去了,如果遇上虫灾水害的话,那不就全完了吗?如果是我,我会吃一半,种一半。(独特个性)想法2:我赞成小猪的做法。现在国家不是鼓励消费、扩大内需嘛!况且,放在家里,要是让老鼠知道了,那可就麻烦了。如果是我,我会把它做成各式各样的食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可以卖个好价钱,然后再做其他的事。(很有经济头脑,很有创见)想法3:我赞成小牛的做法。小牛非常节俭,它懂得如何过日子。如果是我,我会把一部分麦子留着吃,把另一部分麦子种进地里。这样,既不饿肚子,来年还有收获!(新意迭出)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语)正是有了如此独具个性的生命,才使我们的语文课焕发旺盛的生机与活力,语文的答案呈现出异彩的斑斓。我们都知道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而首先是生命体,教育就是要把个体精神同生命的发展主动权交给他们,为他们提供一方自主学习、挥洒个性的栖息地,搭建一个释放个性、激发智慧的舞台。所以,弘扬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应成为我们教学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归宿。上述案例,由于教者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的课堂气氛,铺设了求异创新的土壤,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被充分地激发起来,一个个独具智慧,而又不失现代经济思维的想法“喷薄而出”。
总之,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在深入理解新课程的实践中,狠抓课堂教学,努力构建动态开放与互动生成的语文课堂新秩序。
【参考文献】
[1]于进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学周刊》, 2012年12期
关键词 兴趣 欲望 内化 迁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097-01
只要在农村任过教的教师都知道U农村孩子进入学校学习语文、学习汉语言文字没有一个不感到吃力的,有的孩子甚至怕上语文课,让他们进行习作更是难上加难。他们大都生活在贫穷偏僻的乡村,往往三五家十来户为一个村落,各方面的条件根本无法与城镇的孩子相比,加上许多孩子的父母由于生活压力,常年在外打工,孩子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家庭教育少之又少,甚至根本得不到。这样致使教师教育教学上的任务十分繁重,而且教学质量也不理想。那么,农村小学语文课该如何上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在从事某种技术活动或学习活动时,如果对这种活动有浓厚兴趣,就可以使他更加积极地从事这种活动,并且推动这种活动进一步发展。作为老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习欲望,在语文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我在讲授《黄河的主人》一文时,一边让学生观察黄河的挂图一边口述:“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接着揭示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后,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1)黄河的主人是谁?(2)他是怎样成为黄河的主人的?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接着,我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稍加梳理确定了(1)“黄河的主人是谁?”(2)他是怎样成为黄河的主人的?两个自读目标,让学生去课文中寻找答案。顺利地过渡到自读课文,并在课堂内自始至终保持着“兴趣和欲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以读为本,强内化
以读为本,就是要给学生阅读以足够的时间。课堂上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切切实实地去读书,不走过场,把教师的讲、提问的时间压缩到适当的限度;还要不停变换形式,也就是把学生的自读、开火车读、齐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共读等多形式,与理解课文内容和领悟语言的表达形式的教学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即着眼于读的不同目的、不同作用,确定恰当的读的方式,并把这些读的方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在教学《伊索寓言》第二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1.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练习朗读课文。出示阅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寓言,抓住重点词语,读出你对人物的理解。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由练读。3.检查练读情况,相机指导。v1w《狐狸和葡萄》说说你对狐狸的看法,然后读一读。(2)《牧童和狼》指导读好两次“大叫”的不同情感。v3w《蝉和狐狸》对比《蝉和狐狸》和《狐狸和葡萄》,感受狐狸的形象,读出对角色的理解。(4)齐读三则寓言。这一环节,不仅使学生尝试多形式的读,而且以读代讲,寓讲于读,在读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以读促悟,归纳出伊索寓言的的特点,真正体现了新课标对“读”的要求,那就是“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培养语感”。可以这样说,以读为本是农村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是训练和培养农村学生语文能力的最佳途径。
三、读写结合,重迁移
从目前的课堂教学看,课堂上真正让学生动笔的不多。我们总说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其中,课堂教学低效的表现之一就是不太重视学生课堂上知识的内化。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理解课文内容,把书面的语言训练挤向课外,这样做,一方面教师无法及时指导、矫正;二是有“量”无“质”。因此,我认为语文课堂亟待调整教学结构,加强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特别是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
一、让亮点资源在智慧中闪光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主宰一切的局面,形成了师生多向互动的开放型课堂。在这个过程中,多种信息得到全方位的交流,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们不再去揣度教师期望的标准答案,而是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让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北风和小鱼》一课时,为了了解学生对北风的认识情况,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小朋友,你们认识北风吗?北风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回答:“北风很冷。”有的孩子回答:“北风会呼呼叫。”……这些孩子的回答都是直观而符合事实的。其中一位小朋友的回答却出人意料:“北风是白色的。”稍有一点自然常识的人都知道,北风原本是无色的,是看不见的,这个孩子认为北风是白色的,有的老师可能会说孩子回答得不对,而这位老师却认为孩子的回答非常富有诗意。她紧接着问道:“为什么呢?”那个孩子回答:“因为北风带来了冰霜,带来了雪花,当然是白色的了!”
由此可见,孩子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如果这位老师批评孩子回答错了,那将会把孩子的想象扼杀在摇篮里,但他抓住了一个绝佳的教学契机,通过恰当的引领,使智慧的火花在瞬间闪现,演绎出一段精彩的华章。
二、及时回应不同的声音
不同的声音是学生站在不同维度上的一种独特思考,也是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面对这些不同的声音,教师要做的不是“忽视”与“搪塞”,而是及时地“回应”与“疏导”,以激活学生积极而主动地思考。
三、机智地利用突发性事件
课堂上有时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敏感而富有实践智慧的老师会抓住这种契机,变偶发事件为教育良机,使偶发事件成为教学的生长点。
由于“课堂与课外的边界意识、消极效果意识和严格的纪律意识”的存在,突发性事件一向是不受教师欢迎的。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它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与其“死堵”不如“换位思考”,另辟蹊径,及时运用教学机智,将其转化成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有效利用。教师的实践智慧正是在“直面”这些教学事件时得以累积的,是对知识的超越,是一种教学机智。
四、将学生的错误演绎成美丽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对待学生的错误,简单粗暴地批评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通过分析、比较,帮助学生弄清错误的原因,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把尴尬化为一次新的学习机会。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的一段生命历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关注生命与发展,善待学生的错误,让“错误”成为一种服务于教学和学生发展的教育资源。在将学生的错误演绎成美丽的同时,我们将会成为学生心目中一位最美丽的教师,给他们留下愉快的回忆,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五、谨防课堂上的无效生成
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要讲求实效,要通过课堂生成资源的适度开发和利用,实现预设的教育目标,不要搞形式,赶时髦。
金堤上出生,金堤上成长。我是听着黄河、金堤河的故事长大的。
我的家乡在豫鲁交界处的黄河岸边,小小的村庄倚在金堤脚下。发源于黄河,并由金堤得名的河流——金堤河傍村而过。金堤河滋养着这方水土,也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数快乐。
如今,我虽然离开了家乡,但儿时在河边嬉戏时无忧无虑的快乐却总在心间萦绕不去。周末,推开手头的一切繁杂,踏上了通往家乡的路。
金堤河是黄河下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历史上由黄河迁徙、决泛而产生。据史料记载,东汉王景治理黄河时修筑了南北两堤,称为“金堤”。但是,金堤没能如人们所愿的那样固若金汤,后来黄河决堤改道,原来的南堤变成了河道北岸,沿着故道形成了一条新的河流,称为金堤河。
麦收已过,大片大片的田野放下了沉重的担子,显得恬淡而写意。村庄也恢复了平日里惯有的宁静,不再是“五月人倍忙”的景象。
河畔也是一片宁静,遍植的护堤白杨滤去了骄阳流火,明丽的阳光从浓密的树叶缝隙间洒下,折射成五彩光晕。林间,凉风习习,加上扑面而来的潮湿水气,一派清凉滋味。
这里本是祛暑纳凉的好去处,但是,人却很少。放眼望去,只有牧羊人吆着羊群,一边在林间慢慢前行,一边不时挥动手中的砍刀,砍下低处的白杨枝丫。不时,有羊儿的咩叫声传来,和着枝头蝉儿的鸣唱,不觉喧闹,反更显寂静。
身边的河水,也是静静地、几乎让人难以察觉地慢慢流淌,全然不见儿时记忆里喧闹的场景。
(二)
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夏日的金堤河是游戏的天堂。
放学后,假日里,三五成群的孩子赶着羊群在清凉的河边放牧。翠绿的树冠搭起的凉荫下,草儿鲜嫩碧绿,点点野花撒在其间,或热烈或安然地兀自绽放着美丽。
那时,我们似乎还不懂得欣赏这种自然的恬静之美。羊儿在河堤上悠闲地吃草,我们这些放羊的孩子就挽了裤腿在浅水的河滩摸河蚌、捉鱼虾,水性好的干脆游到深水处尽情地玩耍、嬉闹。玩累了就坐在一片草地之上海侃神聊,直到不远的村庄上空升起袅袅炊烟,直到村口响起母亲的一声声召唤……
汛期的金堤河更是令我们这些孩子惊惧而又向往。伴着狂风暴雨,黄褐色的河水铺天盖地呼啸而下,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在河面上打起一个个深深的漩涡,带着从上游挟裹来的石块、树木奔流而下,显示着恣肆的暴戾。
汛期过后,平静下来的河道里会有许多的鱼虾。但那时吃鱼虾的人却甚少,就连孩子们平时捉鱼捕虾更多的也是玩耍。有时候带了鱼虾回家,还要被大人们训斥,说是这些小小的东西也都是生命,伤害不得的,是作孽呀。
现在,恐怕已经没人这样说了,孩子们也不可能再徒手从河中捕捞到什么。曾经气势磅礴的金堤河早已失去往日的姿态,即使在汛期,也不再打着漩儿奔跑,不再咆哮弄潮。枯水季,河水更是安稳地归拢在河槽里,甚至几近断流。她曾经养育的一河的鱼虾、螺蚌也不见了踪影,只是河中还不时可见布着密密的网,城里菜市场小摊上也时常卖着瘦弱细小得可怜的“野生鱼”。
(三)
金堤河的改变总使我心中有一种隐隐的痛。但这些年来,改变的岂止一个金堤河?
曾经在冬季到过黄河,眼前的大片河滩沙地让我有些不敢相信,这就是黄河吗?
然而,这就是黄河,确确切切的黄河。
1952年,主席视察黄河。站在开封北郊柳园口高高的堤坝上,眺望滔滔奔流的黄河,他忧心忡忡地问:“黄河涨上天怎么办?”
“黄河涨上天怎么办?”如今,我们在汛期防汛的同时,更面临黄河断流的危机。
查阅过一些关于黄河的资料。据统计,黄河下游在1972年以前基本上没有出现过断流现象。但自1972~1996年的25年间,有19年出现河干断流,平均四年三断流。尤其是1987年以后,几乎连年出现断流,其断流时间不断提前、范围不断扩大,断流频次、历时不断增加。
金堤河作为黄河的支流,情况可想而知。虽然每到汛期,防汛都会成为沿河地方政府一项紧锣密鼓的中心工作,但现在我们更担忧的是水量的不断减少、水质的持续恶化。
(四)
沿着河岸前行,不觉走进了一个村庄。
街巷上,几乎看不到年轻人,只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树荫下乘凉,间或有几个幼小的孩童跑过,留下一片清冷。
这其实是现在农村很普遍的情景。和大多数的村庄一样,不仅年轻人纷纷去了城里打工,连孩子们也大多到镇上或县城的学校读书了。根据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大政策,原来的村办小学大多被合并。村子里大多只剩了老人和更小的娃娃。没有了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喧闹声,没有了悠远的上课、放学铃声,原本活泼的村庄愈发显得落寞。
这种场景不仅身边随处可见,媒体的新闻中也经常会有关于农村空巢现象的报道和评论,本也应该司空见惯了。但每每看到,我还是会有种莫名的心痛,就如面对日渐衰微的我们的“母亲河”。
也许,和无数大大小小的河流一样,金堤河的冷清不仅来自自然环境的变迁,还来自她们所哺育的儿女们生存状态的改变。面对都市的光怪陆离、璀璨辉煌,今天的乡村已经没有自信再肯定“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式的诗意世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了乡村,改变自身经济条件的同时也改变着古老乡村的命运。
不知不觉间,我们成了童年的回忆者,回忆着童年的美好,回忆着乡村的烟火,回忆着那无数的乡间河流率性奔淌的岁月……
(五)
走出村庄,眼前出乎意料地逐渐喧闹起来。大群大群的白鹅和鸭子,有的在河中戏水,有的在林间觅食,还有不知名的水鸟也来凑趣,不时地从河中草甸上起飞,掠过平静的水面,留下几圈涟漪。
我的到来惊扰了鸭鹅,也引出了林地里鸭棚的主人。
作为不速之客,我不免有些不安,但鸭棚的主人却表现出了真诚的热情。
养鸭人是近旁这个村庄的村民,他没有像别的年轻人一样去城里打工,而选择了留在家乡创业。他的鸭棚已经建成两年了,但并没有收到当初预想的效益。饲料在涨价,河水也因上游的一家造纸厂排放的污水受到了污染,河里的鱼虾日渐一日地少了,连水鸟们也逐渐飞离。
“原来鸟可多了,认不完。现在不行了,越来越少了。”说着这些话,养鸭人的眼睛里流露出难掩的落寞,“鱼也被呛死了不少,连两三斤重的大鱼都死了。你是从城里来的吧,能帮我们反映反映吗?再不管不行了,这河就要废了。”
养鸭人的话深深地刺痛了我。我是从这片土地走出去的,金堤河养育了我的祖祖辈辈,养育了我的父老乡亲,这里是我的记忆、我的根。
“前些天市里来人了,说要在沿河建湿地公园。真要能建成,这河就有救了。”养鸭人的话锋一转,眉目间也溢出了喜气。
“那你的鸭棚不得拆迁吗?”
“拆迁没关系呀,可以搬到旁边那条岔沟去,把水引过去。水面比这边小点儿,但只要水清,小点儿不怕。”
听着养鸭人的话,我不禁有些感动。和许许多多的河流一样,金堤河是两岸人民的母亲河。多少年来,她默默地滋养着两岸,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承载着人们的幸福与希望。河流的兴衰关系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命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原本清澈的母亲河黯然失色,逐渐失去往日的魅力。但所幸的是,我们逐渐认识了这些,并在努力地付诸行动。希望我们的母亲河能早日恢复以往的容颜、以往的雄姿。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碛口这颗璀璨的明珠终于赢得了众多文人墨客的赞赏。
坐在颠簸的汽车上,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终于,我可以亲身走进碛口,去体会,去感受……
碛口到了,车子在镇子外面的石板路上停下,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车门,跳了下来。放眼望去,是雄伟壮观的黄河。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仅仅是古碛口的三分之一,那更为辉煌的三分之二已经在上世纪末的一次洪灾中淹没在滔滔的黄河之中了。
大同碛
大同碛位于碛口镇以南一公里处,上游宽阔的河面到了这里逐渐缩小为三十多米宽。这里暗藏着一段断裂的河床,落差在十米以上,水流至此顿时湍急如万马奔腾,浪花飞卷,涡流旋转,涛声雷动,震耳欲聋,黄河中游的雄、险本色在这里可以一览无余,令人叹为观止。
大同碛在向世人展示人间奇观的同时,也给黄河船运带来了巨大的障碍,然而恰恰是这船运的不幸,给碛口镇带来了不尽的繁荣。明清时代,从宁夏、内蒙等地顺河而下满载货物的船只来到这里时,就不得不停船卸货,从碛口由陆路转到华北、中原一带。在当时没有铁路、公路也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这条运输线便成为连接大西北与华北的黄金通道。河岸上这些巨石上用来嵌入系船铁钩的蜂窝一样的孔穴便是当年船来船往的历史见证。
民居建筑群
财源滚滚的碛口富商们大兴土木,营建宅第。在碛口方圆十五里内有十多处颇具规模的民居建筑群。
碛口一带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貌极不完整,山高坡陡,几乎没有一块像样的平地。正是这样的地形特点,造就了碛口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这些建筑群依山就势,随形成趣,不求对称,富有变化,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与周围的环境十分和谐。
在李家山村,可以看到格式不同的土窑洞,这里曾住着东西两大财主。名画家吴冠中有一幅题为“山村窑洞”的速写画,画的就是碛口李家山村的窑洞,他把李家山村作为自己一生的三大发现之一。
高家坪和垣上村的两处民居建筑群在陡峭的山坡上,如同一幅悬挂着的壁画,有强烈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白家山的民居群起于山腰,直上山巅,雄峻挺拔,酷似高原上的宫殿。
西湾村民居群位于山脚之下,整个群落顺山势而上,由缓而急,宛如波涌浪卷,各种建筑疏密相间,搭配适宜,富有变化,宛如一首婉约深沉的交响曲。
这些建筑群中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制作都很精美,不仅显示出主人的富有,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每一座门檩都是雕刻艺术的集成。
这一对垂花,造型妩媚,灼灼怒放;这一双避邪,形体虽小,却虎虎生威。就连那门柱下的支石竟然也是一只龇牙咧嘴的小狮子。
一道道房檐,雕梁画栋。门窗的花样也变化无穷,同一院内绝无雷同。房屋两边的砖雕,有“麒麟送子”“连年有余”“松龄鹤寿”“梅芳竹翠”“刘海戏金蝉”“富贵不断头”等图案,造型优美,形象生动。
书法艺术品也随处可见,书写功力深厚,不乏神来之笔。在李家山一户李姓人家的门额上还悬有一幅民国大总统黎元洪“钦旌节孝”的题字,据说是为了表彰这家女主人的贞节和孝道的。
这些院落里的一石一木似乎都隐含着文化的意味,就连碾米用的碾石上竟然也雕刻着一幅精致的八卦图。
有一堵照壁上,奇怪的图形中隐含着一个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典故,看来主人的文化修养确实是不可低估的。
还有那一堵堵高耸的石墙,一排排的拴马桩,似乎都在诉说着当年的威严与荣耀。
然而那雕梁画栋上的玉米穗,阁楼上土炉子冒出的呛人的烟味儿,东倒西歪的门檩,又仿佛在告诉人们荣华富贵就像一场梦。
走进碛口古街,好像走进了历史,的确,古街巷饱含着历史的印迹与沧桑。街道是狭窄的,路面用石头砌成,已经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了,街道两边的石阶上是一个挨一个密不透风的店铺,房檐低矮,光线昏暗。门板上斑驳的红油漆,门楣上五花八门的字号,都在诉说着它昔日的繁荣。现在的小镇虽然看上去有些颓败、萧瑟,但却更凸显出它的古朴与厚重,满面风尘难以掩饰它曾经的辉煌与富足。小巷弯弯曲曲,深藏着不少故事,据说在1948年东渡黄河后就是从这里走到北京城的。
这里最使我留恋、最值得一提的要数黑龙庙了。这里的戏台大概是全国最特别的戏台,在这个台子上唱戏不用扩音设备,照样声音洪亮,“鱼龙出听”四个字大概就能说明它的音响效果。据说是戏台与戏台下的三个洞还有对面的卧虎山形成了一个可以产生共鸣效果的特殊音响。中央音乐学院的姜永兴教授说这个戏台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有同等的科学价值。
从黑龙庙鸟瞰黄河,远处是怒吼咆哮的大同碛,近处是平滑如镜的水面,夕阳西下之时,这种“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悠然意境着实耐人寻味。
碛口一带黄河滩的景观一如黄河水的富于变化,一面是绵绵的沙滩,是那样的开阔平坦,令人心旷神怡;另一面则是莽莽无际的戈壁滩。大同碛旁边的大滩,堪称是石头的盛会,这些石头都是河水暴涨时由上游冲击而来的,现在它们就像是正在养精蓄锐的千军万马,一旦河汛来临,就要裹挟万钧雷霆,以惊天动地、排山倒海之气势开赴前方。
我已深深被碛口镇独具特色的文化所吸引;被气势恢弘、大起大落的黄土高原的沟壑景观以及怒涛相击、惊骇鬼神的大同碛所震撼。
这山、这水、这人家,都独具风韵,无与伦比。随着碛口风景区的开发,我相信这个黄河古镇一定会重现风采,再铸辉煌。
好的导语能让学生思维聚集,能给学生启迪,提高思维积极性。好的导语能够营造合适的情境,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持续性的作用;好的导语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好的导语能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从而唤起他们探求未知的欲望......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法。
1 故事导入,激发想象
衡量一节课导入的好坏,主要看它是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小学生都爱听故事,用故事的形式导入能够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教师如果在课堂中根据学生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导入课文,这必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三顾茅庐》时,教师先讲了诸葛亮的鹅毛扇:学生对这个故事非常感兴趣,对里面的主人公诸葛亮有了强烈的探索欲,这时再进入文本教学,学生带着好奇感很快进入文本,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情感与知识的最佳状态。当然,导入的故事一定要跟课文有一定的联系,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动人的故事情节中过渡到课文中来,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 媒体导入,景真趣浓
通过观看优美的画面,赏听悦耳的音乐,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以音乐为例,教师使用音乐时合理恰当,学生在乐曲所营造的氛围中享受音乐、感受文本,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例如,教学《黄河的主人》时,先让学生欣赏一首有关黄河的歌曲《黄河船夫曲》,告诉学生有着这样一批人,他们凭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成为黄河的主人。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同时对这黄河的主人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是如何成为黄河的主人?这样的导入,让学生真正的“乐”学。
3 介绍作者导入,感悟心灵
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种介绍作者导入新课的做法还比较少。但是,了解作者却也是快速找到课文解读切入点的一种有效方法,正如孟子所说的“知人论世”。在了解作者的同时,对课文的整体基调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运用有关作者知识导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使他们对作者产生仰慕崇拜之情,有利于激励学生奋进,也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学习课文。 课堂的导入让学生先了解作者,了解他的身世际遇,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教学《番茄太阳》时,笔者首先介绍了作者的生平,让学生知道作者当时的生存状态,体会作者的心情。一个身有残疾的人面对社会已经失去信心,当她一再逃避时,一个有着灿烂笑脸的人出现了,她会给作者带来怎样的变化呢。学生在沉痛的心情下进入文本,一起去感悟作者多变的心,感悟小女孩的美好心灵。
4 设置悬念,刨根究底
好奇心是推动孩子求知的重要力量。少年儿童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在遇到矛盾,对问题产生悬念时,大脑便会出现特有的兴奋,于是他们会积极思考,千方百计地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巧妙设疑。语文教学重在“悟”字,在读书中悟,在对话中悟,在讨论交流时悟,在悉心思考时悟。学生既要感悟语言文字本身,又要感悟实实在在的文本,既要感悟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又要感悟文本的价值追求。因此,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一课时,可以抓住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这一研究主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人物对话,在思辨中感悟人物品质,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上课伊始,教师先出示课后练习第5题:讨论一下,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说说理由。然后明确本课的研究主题是“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最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找文中小女孩的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读懂人物语言。“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这是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以此研读文本,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学生目标明确,以最直接的方式进入文本研读。疑问让学生有了探究欲望,疑问让学生有了创新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疑则思,进而解疑”,学生逐渐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5 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地理位置:碛口古镇位于晋陕大峡谷中段,吕梁山西麓,山西省临县境内,黄河与湫水河交汇处。距离吕梁市约一个小时的路程,距高太原市约220公里。古镇位于吕梁山中的黄河岸边,与对岸的陕西吴堡县相对望,千年长相P守。
路线特色:
碛口素有“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誉,清末民初一度为联系华北地区与西北地区经济交往的重要枢纽和商埠。黄河在这里陡然变窄,形成一段布满暗礁的河道,大量的商船在这里要靠岸转运货物造就了碛口这个重要的晋商码头。一百年前这里是所有利用黄河货运的商人们的集合地。碛口黄河码头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开始就已经是晋商粮油贸易的重要集散地,碛口民谣中就有“包头一带产粮油,船筏天天往下流”的经典说法,足以想见当年碛口的繁盛。
古镇背靠卧虎山,面临黄河和湫水河,水陆交通便利。走西口曾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人类迁移活动之一,而山西临县的碛口古镇也正是见证“走西口”的活化石,晋商的兴盛造就了碛口,晋商衰落后的贫困与封闭保存了碛口。
碛,在当地人的说法里是指黄河上因地形的起伏而形成的一段段的激流浅滩,黄河的河水在这浅滩上浪花飞溅发出巨大的声响,激起雪碛般的浪花,成为一道景观。当地一些小伙子们,老船工们常常组成队伍,头上扎着白毛巾去冲碛,这在当地是一种壮举,一种冒险的冲刺,一种锻炼意志的极大挑战……
昔日碛口的繁荣为后人留下了五里长街碛口镇,西湾村,李家山,寨子山,白家山、高家平坦上等七处保存相对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这里深厚的黄河文化、悠远的商业历史,独特的风土人情,纯朴的民俗民风都是旅行的重要目标。
行程安排:
D1:太原―离石―碛口古镇
离石位于吕梁山腹地,是吕梁市所在地,太原至离石的班车,16:00以前,每隔半个小时一班,全程约四个小时,豪华大巴40元/人,依维柯37元/人,到达离石西客站,再转乘寓石至碛口的中巴车,每人五元,从离石西客站乘长途车出发,途中翻越并不高大的吕梁山,车程约一小时即到达40公里外三面靠山,一面临水的碛口古镇。太原也有直接发往碛口的班车,不过只有每天中午12:30一班车,要傍晚六点多才能到达。
下车的地方一般就在黄河边的大桥头,走进古镇,找一家可心的客栈先安顿下来,挎上相机和腰包轻松游碛口。古镇上的主要景点有古镇风韵,水旱码头、卧虎龙庙,黄河漂流,二碛冲浪、麒麟沙滩,黄河土林,红枣园林等地都是值得探访的。
碛口古镇不算太大,由三条主街道和与之垂直的11条小巷子组成,是清代吕梁山区传统建筑的典范。有意思的是古镇后街虽只有两百多米,却拐出了18道弯。漫步在古镇的街巷里,古老的黄河卵石铺成了街面。而那些古老的砖瓦构筑成了房舍,飘逸着一种古韵。房屋已斑驳失修,虽不致残破,但却风骨奇峻。有些当年曾是店铺的高墙大院,展示着这历史上曾经繁盛的商埠痕迹。
碛口的夜虽然安静,却也灯火阑珊,红灯悬于街畔,把古镇的夜照耀得那么安谧,祥和,充满诗意。到了放河灯的日子,黄河的夜流里,水面浮着成千上万用蜡烛点燃的河灯,从碛口上方的黄河边缘放入,这些灯摇摇摆摆,沿黄河顺流而下。夜幕里的河灯,放着柔和而又诱人的红光,在暗夜中静静地向下游飘去。
D2:碛口―黑龙庙―西湾村民居―冯家会土林―碛口
建于明代末年的黑龙庙位于古镇中心最高点的小山包上,庙中正殿供奉着黑龙爷,左殿供奉财神爷,右殿供奉着药王爷,正殿对面还有一座戏台,据说当年走西口的人们,每晚都会在此唱戏酬神,以祈求船只货物和人身的平安。登上黑龙庙,滚滚黄河水尽展眼底,如果是在冬季,经常还可以听见黄河凌汛的轰隆声。黑龙庙有个雍正年间修建的戏台,音响效果很好,唱戏时声闻数里,在黄河对岸也能听到,故有“山西唱戏陕西听”之说。黑龙庙是碛口商人唱“愿戏”的重要场所,香火一直非常兴旺。
由碛口古镇向北上行,步行约两公里绕到碛口的背面,就来到了明末清初随碛口水旱码头一并崛起的西湾村,西湾是单姓村,村里都姓陈,从村子的布局和房屋的结构上看,西湾村过去的人绝不是普通靠种田吃饭的人,它的气度,它的规模,它曾经有过的繁荣,绝非黄河沿岸的普通小村庄,西湾村的主体部分介于两座大山之间,整个村落中的民居宅院长约250米,宽约120米,占地约三万平方米,有三十度左右的斜坡,民居建筑群坐落其上,层层叠置,空间和平面布局丰富多彩。只要从城堡的南牌楼门进去,就可游遍这座城堡式的村落。
游览完西湾古民居,下午徒步前往距碛口五公里的冯家会土林。从西湾村走二十多分钟就能到达冯家会村,沿村西的一条小路往西,有一条自然形成的山沟。土林就在这条沟里。冯家会土林是黄土高原长期受雨水或山洪的冲刷而自然形成的一种奇特的地貌。形成大大小小的沟壑,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形态,而在有岩层的地方,岩层下面的土剥蚀得较慢,渐渐形成了各种柱状,柱顶上顶着一块石板,像是戴着“帽子”,很有意思。土林下方是一片枣林,临县本来就是枣乡,秋季是落枣的季节,成熟的枣子到处都是,是可以随便摘着吃的。
D2:碛口―二碛(大同碛)―高家塔村―黄河壁画―碛口
从古镇到黄河对岸沿河而下,去看看咆哮震天的二碛巨浪,碛在字典里意思是:浅水中的沙石,二碛古称“大同碛”,是由于原来宽达四五百米的河床骤然在这里缩成八十余米形成的,落差接近十米,水急浪高,船筏不易通过,也就成就了碛口的繁荣,碛口也因此而得名,建国后,国家为了便于通航,曾经炸过二碛,使二碛威风比原来减了许多,但依然浊浪排空,磅礴豪迈。
从这里上溯七公里,是高家塔村,那是1948年东渡黄河的登岸处,现在保存有1978年立的汉白玉纪念碑,上刻赵朴初题写的“东渡黄河登岸处”。再继续上行十余公里,就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百里黄廊――黄河天然水蚀浮雕了,也称为“黄河壁画”。这里是黄河水经过亿年冲刷,在两岸山脊上留下的奇妙“岩石画”。据说,“黄河壁画”是山西美院的一位老师,沿黄河写生时偶然发现的。当时他远远地拍了点图片,并没在意,回家将照片放大后才发现,这一块块岩石构成了奇妙的自然壁画,连呼是大自然赐予的礼物。到了“黄河壁画”,推荐你花200元租一艘快艇,就可以顺流而下,这时你惟一要做的就是举着相机,迅速捕捉沿途的壁画:仔细看上去,这些壁画的确相当神奇,无规律的沟壑和纵纹,远望很像一幅幅描绘人类起居耕作的连环画。
D4:碛口―响水圪垛―李家山民居―离石
李家山村离碛口镇约五公里路程。可以在镇上找三轮车或摩托车前往,当然,体力好的徒步一个多小时也就到了,不过要提前问好路线。
响水圪垛位于碛口到李家山村的山路上,是个“一目观三景”的好地方,一目观三景指既可清楚地看到碛口古镇“V”字形的全貌,又可远眺二碛巨浪,还可近观麒麟沙滩,站在响水圪垛,可听到涛声巨响,但往东面稍走几步,却涛声顿消,四周一片寂静,再走十几米,则涛声依旧,究竟是何原理至今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李家山村的古民居为明清时期的李氏家族所建,主要是依山而建的窑洞形式,恍惚有到了陕北的感觉。也许正是因为偏僻的地势,才使李家山村保存了比较完好的民居建筑和淳朴的民风。
如果想当天返回碛口,在李家山不可逗留过久,因为碛口返回寓石市区的中巴车最晚一班在14:00前发车,赶不上的话要想再找车走就比较麻烦,当然,最好可以在这里的农家住上一晚,第二天再返回碛口。
住宿
吕梁市区
石州宾馆
石州宾馆位于吕梁离石区建设北街1号,这里是离石区委区政府的惟一接待窗口,装修比较考究。标准间120元,电话:0358-8221302。
永华大厦
离石区建设北街的永华大厦,标准间也在120元上下,根据季节有所浮动。电话:3358-8233455,8233466。
剑阳宾馆
这是一家新开的私营旅馆,设施很新,干净卫生。标准间100元。电话:13935822944。
碛口古镇
黄河宾馆
黄河宾馆位于碛口西市尽头,双人间20~25元/人,三人间P5元/人;就餐10元/人。电话:0358-4466008。
碛口客栈
碛口客栈的标准间80元/间,普通间25元/床,位于碛口镇西市。电话 0358-4466188。
鑫源客栈
站在鑫源客栈的房子上面就能鸟瞰黄河。这里的主人很热心肠,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周边的旅游咨询。客栈位于碛口镇中市26号,窑洞内干净卫生,饮食也比较可口,一日三餐加住宿共50元/人,能接待四十人左右,电话:0368-4466059,13935881704。
碛口古镇宾馆
这里的老板刘顺是古镇有名的当地摄影师,开店的宗旨是“广交摄影人士,切磋摄影技术,宣传古镇历史,欣赏黄河美景”,可以向他咨询请教碛口摄影方面的问题。宾馆位于碛口镇外环路麒麟桥西,普通间15元/床。电话:0358-4466882。
李家山和西湾村均可宿子村民家中
李家山李建兴家,有土炕石窑一眼提供住宿,可宿二十个人左右,食宿10元/人,电话:0358-4451322。李银兰家,有土炕石窑多眼,可宿二十人左右,食宿10元/人,电话:0358-4451308。
饮食
与山西的其他地方一样,碛口的饮食以面食为主,街上的烧饼铺子散发出浓郁的饼香,现打,现烤,现卖,热腾腾、香喷喷,让人忍不住想尝一尝。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枣特别好吃,秋天去时,可以去老乡家摘点,尝尝鲜。据当地人介绍,你看见老乡家有枣树,可以直接上门“收枣”,就收个两三斤也没问题 收得更多当然也咸,价格要和老乡商量。
有秧歌唱道:“碛口有些好吃法,哨子碗脱刀刀划,红印印饼子撒芝麻,牛蹄蹄馍馍热油茶”。哨子碗脱是由养面精制而成,辅之以辣油,芝麻酱,老陈醋为作料,另加一勺哨子(由海带,粉条、黑豆等调制而成的料),吃起来黏而不绵,厚番适口,而红印印饼子以白面为主料,加一点油,盐,表层撒芝麻,盖有红印,象征吉祥,味道喷香。
这里还可以吃到黄河鲶鱼,灰黑色,无鳞,头扁口大,有两对须,肉味非常鲜美,没有土腥味儿,鱼鳔也滋补,还可以入药。
户外探险提示:
1.碛口镇每天有一辆中巴发往太原,当日往返,早上5: 30由碛口发车,中午12:30由太原市客运西站返回。单程约六个小时,票价50元。
2.碛口距吕梁市(离石)38公里,离石西客站每天有十多趟开往碛口的申巴和面的,行程约一个小时,多为山路,票价15元,如果包车前往约需一百元。碛口发离石的中巴车每日最早一班6:00发车,最晚一班14:00。
3.碛口古镇、黑龙庙等,目前都不收门票。
4.碛口街面上有不少做条编的,这些只不过是当地人日常生活的用具而已,但城里人是很难看到的。而那些鲜亮的铜器,发着黄灿灿的光韵,更是分外耀眼了。各种铜制品,与碛口的古韵非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喜欢的话,就买些回去吧。
5.古镇碛口紧挨着黄河,早晚温差特别大,注意随时增减衣服。
6.初次踏入碛口古镇,很容易会被盘错交织的街道搞糊涂,古镇里有旅游服务中心,虽然门脸很小,但可以在这里找个导游。介绍整个古镇收30元,介绍黄河壁画收50元。导游会告诉你:哪里是宋子文的火柴店,哪里是乔致庸进货时入住的客栈,哪里是来往的商人嬉戏游乐的烟雨巷……难得的是,那些青石板路,斑驳的砖墙都被完好地保留了原貌。敲开任意一户人家的大门,主人都会热心地告诉你,祖上是怎样发家致富的。
九转大肠
说到鲁菜,很多人会想到九转大肠。此菜是济南传统名菜,以猪大肠为原料,配以药材,红烧而成,味型咸甜酸辣香,成菜色泽红亮,大肠软嫩,肥而不腻,久食不厌。
相传清光绪年间济南县东巷北首有一处“九华楼”饭庄,老板杜九龄是个富甲一方的商人,一生信佛,非常崇拜佛家的“九九归一”之说。有一次,他到一个做肉食的朋友家去喝孩子的满月酒,酒后朋友回礼并额外送给他一挂猪下水。回到九华楼,杜九龄找来大厨于长宝,让他做个肥肠尝尝,于长宝回到厨房,左思右想反复试做,都不好吃,他又去肉铺买了一些大肠回来继续做,反复试制多次,终于做出了一道色、香、味、形俱佳的大肠菜。杜九龄听到消息,立刻赶了过来,见到盘中的猪大肠油亮金灿,夹起一块送入嘴中,连声称香极了,于是决定第二天宴请生意场上的朋友尝此菜并为之定名。次日,宾客们来到九华楼,店小二便张罗着先上一些别的菜,就在客人们翘首以待的时候,大肠上了桌。人们品尝过后,纷纷称赞好吃,但未知其名,席中一位杜九龄的老朋友深知杜九龄信佛,酷爱九字,提议就叫“九转大肠”,此提议得到认可。之后,此菜声名鹊起,传遍山东各地,成为名菜。
烧秦皇鱼骨
此菜是孔府的特色大菜之一,选用鱼骨、鳜鱼中段、鲜香菇、冬笋为原料,以烧法制成,味型咸鲜香。
据传,在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时,孔子的第九代孙孔鲥,将《尚书》、《论语》等经典书籍偷偷藏于孔府故宅夹墙内。到了西汉景帝三年(公元154年),皇帝刘启将其子刘馀封为鲁王。鲁王在治宫中,发现了孔鲥偷藏的这批经典书籍,重新加以保存,使当时被秦始皇几乎烧尽抄绝的史书和六经得以流传至今。这就是“鲁壁藏书”的故事。
明朝重修孔庙,在诗礼堂的后面单独建了一座“鲁壁”,落成之日,孔府大摆宴席庆祝。厨师用鳜鱼配合鱼骨做了一盘菜肴献到席上,为迎合“衍圣公”,就给此菜取名“烧秦皇鱼骨”,以表达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愤慨和对鲁壁的纪念。
“糖醋鲤鱼”与范蠡
济南北临黄河,盛产著名的“黄河鲤鱼”,用它烹制的“糖醋鲤鱼”极有特色:鱼头鱼尾高翘,显跳跃之势,寓意“鲤鱼跃龙门”。此菜糖醋汁酸甜可口,十分开胃。
黄河鲤鱼鲜美肥嫩,营养极为丰富,故有“黄河之鲤,肥美甲天下”之美名。《食疗本草》称:“将鲤鱼煮汤食,最有补益而利水。”至今黄河两岸广大地区,宴席必以鲤鱼为珍肴。
我国最早饲养鲤鱼的,传说是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的范蠡。勾践打败吴王之后,范蠡大夫谢绝了越王重用他的好意,不愿当权臣辅宰,却要过平民生活。他携西施泛舟五湖,离吴之后到了齐国。由于他善于经营,又得齐威王重礼相聘,从事渔业。他认为“养鲤鱼者,鲤不相食,易长,又贵也。”
有趣的是,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生了儿子后,鲁昭公以鲤相送,表示祝贺。孔子还给儿子取名“孔鲤”。那时山东的鲤鱼不仅是美味佳肴,而且还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请乾隆皇帝吃豆芽
孔府的豆芽名菜,始于乾隆,以后盛行不衰,一直是宫廷显贵们爱食的佳肴,清代食品专著中多有记载。《清稗类钞》中就有一说:“豆芽菜使空,以鸡丝、火腿满塞之,嘉庆时最盛行。”
相传乾隆皇帝的女儿下嫁平民,给孔子后代当媳妇,乾隆曾几次到孔府作客,光是用膳就让孔府上下煞费苦心。有一次乾隆又驾临孔府,于是孔府的厨师别出心裁,做了一款豆芽美馔。别看豆芽平常,可是经过掐头去尾,将绿豆芽梗掏空,用竹签向梗里面装鸡肉泥、火腿泥,酿成红白两种,清炒入盘,色形味香均属绝佳。不过,这可是很费工夫的菜品,就是两个熟练的厨师,也需做几个小时,方能端上餐桌。
后来,孔府豆芽菜从宫廷走到了民间,各地都效仿起来。不过,孔府名菜还是孔府制作的精品。为了长盛不衰,孔府专设了一个“掐豆芽”的劳动部门,称作“掐豆芽户”,这也算是中国饮食史上罕见的了。
宫爆鸡丁
传说清同治年间,清朝重臣丁宝桢被派到济南任山东巡抚,恰逢宦官安德海潜行出京,丁与皇帝密谋以违犯宫廷规矩为由杀掉这个慈禧太后的红人,但此时慈禧不杀的旨意也到了,于是丁上演了一个前殿接旨后殿杀人的戏而名扬天下。他不仅是个有胆有识的官吏,而且还是个著名的美食家,他在济南最爱吃的菜是这里的爆炒鸡丁,因为他被赐封为宫保,人们便把这道菜称为宫爆鸡丁,原来本是不放辣椒的,但为照顾丁宝桢是贵州人的习惯加上了红干椒沿用到今,因此这道菜颇有川鲁两大菜系相互结合的特色。
锅溻黄鱼
相传,福山有一女厨娘善煎黄花鱼,一次因主人催得紧,鱼没有煎熟,主人叫她重做一条,女厨娘想另做一条时间过长,主人又要发怒,于是在情急之中,将锅内添了些汤汁和调味品,将煎鱼放入锅内溻熟,汤汁将收干时盛出端上,主人一吃绵软香嫩,大加赞赏,问这叫什么做法,女厨娘根据烟台人叫干东西受潮为溻的意思便说,叫“锅溻黄鱼”,女厨娘不仅发明了一道名菜,同时也发明了“溻”这一烹调方法。
八仙过海闹罗汉
八仙过海闹罗汉是孔府喜庆寿宴时的第一道名菜。从汉初到清末,历代的许多皇亲临曲阜孔府祭祀孔子,其中乾隆皇帝就去过七次,至于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前往朝拜者更为众多,因而孔府设宴招待十分频繁。孔宴闻名四海,八仙过海闹罗汉,便是孔府名菜之一,它选料齐全,制作精细,口味丰富,盛器别致,该菜取用鱼翅、海参、鲍鱼、鱼骨、鱼肚、虾、鸡、芦笋、火腿等十几种原料为主,以鸡作为“罗汉”,其中八种主料为“八仙”,故名为八仙过海闹罗汉,此菜一上席随即开锣唱戏,一面品尝美味,一面听戏,十分热闹。
关 键 词:民族特色 时代气息 黄河颂
冼星海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著名的作曲家,他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塑造各种各样的音乐形象,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的作品。《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音乐创作中最突出、影响最广泛的一部代表作,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自始至终充满了动人心弦的力量和雄伟深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潮和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念。
一、热情激昂的音乐旋律
男声独唱歌曲《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乐章(主体乐章),曲调壮丽庄严,抒情优美;它以中国民间音调和五声调式为基础,与西洋大小调式自然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厚的民族特色。歌曲通过对黄河形象的描述和对黄河历史的回顾,歌颂了黄河孕育我们中华民族,创造灿烂文化和文明古国的博怀,是一首充满豪放激情和感情深厚的史诗性的颂歌。歌曲是按颂歌的体裁形式创作而成,整个乐章由A、B、C三个乐段构成。
前奏在主三和弦的分解中,奏出壮阔而又深切的主题,这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追溯。音乐徐徐展开,A段主题乐句由低向高陡然升起,4/4拍子非常自然地转入3/4拍子,从表现黄河的宏伟、宽广转入表现黄河之蜿蜒、逶迤。乐段中几乎每一个乐句都把旋律性很强的起伏音型与句末的延长音结合起来,表现出黄河滚滚奔流的壮美。这段音乐的旋律基础是自然大调缺下属音的六声音阶,在整个旋律轮廓中主三和弦的三个音占据着显眼的位置,但五声音阶的三列音或四列音(例如Di—Re—Mi—Sol;Mi—Re—Do—La等)的频繁出现,冲淡了一些旋律进行中所隐伏的和声功能的内涵;融合中国语言的声韵,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是“既有中国民族风格特点,又能表现新时代情感的颂歌旋律”。①
B段转入2/4拍子,稍快的进行曲节奏使音乐情绪更加激昂。感叹旋律句“啊,黄河!”两次变化出现,激情的甩腔既热情洋溢又亲切自然。这个段落的曲调基本上是从主题音调发展而来的,从“五千年的古国文化”的曲调中可以看出,其色彩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从第四乐句开始旋律发展呈向上趋势,曲调刚劲、奔放。在急促的三连音和后十六分音符后突然停下,以高昂的气势进入乐段。“在这里,为了表达一种肯定或着重的语气,或把句子的内部组织扩大、深延,而在一些分句的句尾多次地重复同一个音。例如在第二部分开头的赞叹声后,两个分句的尾腔都用了Sol,后三个分句的尾腔都用了La,这是一种夸张,一种强调,一种坚硬的力度,一种棱角性的旋律进行。”②
C段与B段连接紧凑,第一个乐句与B段尾句在同一音高上进行。C段转入3/4拍子与歌曲的开头遥相呼应。“啊,黄河!”的旋律曲调再度变化出现,这具有小调色彩的乐句,使音乐显得新颖动人。接下来速度逐渐加快,线条起伏,每乐句尾音逐级升高,音程四五度跳跃以及切分音、三连音的运用,如波浪向前涌动,最后乐句突然出现Mi—Re的七度大跳,停留在Di—Re—Mi三个最高音上。级进音调起伏不大,但显得高亢、辉煌。
二、雄浑豪迈的诗歌韵律
这首歌歌词明快雄健,节奏鲜明,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诗人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并借黄河歌颂我们民族,激励中华儿女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第一段内容层次比较分明,首句“高山之巅”较为突出(旋律跃于最高音),为俯望黄河、表现黄河挺拔和辽阔的气势做好了铺垫。诗人一开始便展示了主人公登高纵目的形象,既借以起兴,又为全篇意境的壮阔、热情和深沉确立了基调。“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从容亲切地描述了黄河的自然风貌;“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的诗句细腻地将“高山”之崛起,“滚滚”之回旋,“澎湃之伸展”,“掀起”之强劲,“婉转”之逶迤,“狂澜”“连环”之滔天的黄河风姿展现在我们面前。“在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诗人不是静止地描绘黄河景观,而是从大处落笔,将隐喻手法运用其中,以几个响亮有力的词一气贯通,将黄河一泻千里的壮美作了宏大的描绘,展示了古老黄河的磅礴雄浑,恢宏壮观。
第二段:“啊,黄河!”的赞语,三字一顿,词笔跌宕,道出了无限感慨。诗人以驰骋的想象,缅怀了祖国的光辉灿烂的历史:“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周围扮演!”这是深沉的感叹,概括的点染。诗人将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叙事性地描述了黄河千百年来历尽沧桑、百折不挠的苦难历程。“你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英雄的体魄,做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里诗人把黄河又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表现了它伟大坚强的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诗人由黄河的雄姿,追溯祖国的文化,由景物的铺写,进入对民族精神的颂扬,体现了歌词艺术的主题单一、纯情、内容丰富、生动的特性。
第三段诗人再次发出的赞叹:“啊,黄河!”比前两次更为激越、舒展。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形成和谐、工巧和纵横有力的结构。接下来歌词照应第一段的总写全景,再现了黄河的雄姿,“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在你的保育下发扬滋长。”诗人将黄河比喻成一个巨人,与前段“摇篮”相呼应,母亲的形象美感大大增强。诗人的感情在母亲形象的激励下达到顶点,表达出我们要做无愧于黄河的儿女、要像黄河那样具有伟大坚强的决心,以及要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念:“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化实为虚,使母亲之河的深厚、博大的情怀得到升华。
注释:
①乌析零《〈黄河大合唱〉是怎样诞生的》
②苏夏《〈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分析》
参考文献:
“吕梁水注千寻险,大泽龙归万古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与淳厚险绝的风光相得益彰,吕梁成为逐渐升温的旅游胜地。
吕梁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东部平川,是吕梁山地向汾河谷地的延伸;西部黄土沟壑,是吕梁山地向黄河峡谷的靠拢。吕梁旅游资源数量大,个性突出。自然景观优美,文物古迹景点甚多,革命纪念地和革命遗址也闻名中外,就东部的景点而言,唐代大将郭子仪、著名的酒都杏花村就在汾阳市内。唐代的武则天、今世的刘胡兰则出于文水县。
吕梁中部屹立着 “三晋第一名山”的“北武当”,以雄伟壮观、山势陡峭、奇岩怪石、形态神妙而著称;该区享有“三晋第一名山”的“北武当山”,也以雄伟壮观、山势陡峭、奇岩怪石、形态神妙而惊艳。“玄中寺”作为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和日本净土法门的祖庭,同样以其山石奇峭、幽净典雅而闻名中外。“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八个鸟类保护区之一,是黄土高原上不可多得的自然观鸟胜地。
“蔡家崖”纪念地、晋绥解放烈士陵园、、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等,一批重要纪念地,更有极高的学习、纪念价值。
吕梁西边的黄河一线,形成“天下第一弯”,镶嵌着碛口、三交等古渡头。秋风渐起时节,从柳林三交镇的军渡,乘汽艇沿河南下,稍不留神就过了石楼,宁静的母亲河在夹岸山峦间,展开一匹暖洋洋的金色绸缎。主人引客泊舟彼岸,那边已是陕北,绥德汉子和他的米脂婆姨,操着与东岸迥然不同的乡音,迎人进入“农家乐”,点燃乳色炊烟……
吕梁市旅游局以“英雄厚土.魅力吕梁”为主题,打造吕梁生态文化游、黄河黄土风情游、杏花酒都文化游、红色革命传统游四大特色品牌,规划“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五日游”旅游精品线路,要求纳入精品线路的景区景点,都必须具备完善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基础设施。建成参与式、体验型、养生型、游乐型、休闲型的特色旅游景区景点。
吕梁以旅游项目为载体,加快骨干景区、精品景区的建设力度,重点推进交城庞泉沟红柳湾漂流二期项目、果老峰水上乐园项目、交城山水村“金蟾湾”水上娱乐项目、文水县苍儿会生态旅游经济区项目;开工建设横泉水库旅游区,完善北武当山景区服务设施,提升卦山、玄中寺景区标准化建设水平。吕梁的风景名胜还包括黄河母亲旅游景区、香岩寺 、刘胡兰纪念馆 、则天庙 、西湾村 、碛口古镇 、柏洼山、卦山景区 、安国寺 、太符观 、贾家庄生态农业园、杏花村汾酒集团等景点。近年来,石楼县先后修复了留村、张家塔、西卫、四江、罗村5个路居地。东征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经典景区、扩大了石楼的对外知名度。
01吕梁文水苍儿会风光
02吕梁临县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