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教学实践

小学生教学实践

时间:2023-05-30 09:12: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教学实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教学实践

第1篇

主办:  山西省青少年报刊社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3-8795

CN:   14-1004/C

邮发代号: 22-33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小学生(教学实践)

第2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小学音乐教学 影响

现阶段,小学校对音乐课程教学给予高度重视,以期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然而,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如若教师不能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则难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根据相关教学实践表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对教育教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有关人员有必要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应用实践问题做深入研究。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概述

近年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得到提倡,并逐渐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有应用,旨在强调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进行节奏、旋律的练习、形体动作的训练等,并创设童谣、民歌、奏乐、舞蹈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成效的目的。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如若能够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加以有效利用,则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创新音乐学习方式,使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课堂学习活动中,与素质教育理念下音乐教学要求相适应。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音乐课堂教学有重要影响。首先,该教学方法能够适应小学生的特点,对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该教学方法,教师能够引导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教学知识,有助于激发小学生产生联想,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为音乐教学创造有利条件。其次,该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能够开拓儿童的想象力,并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可将音乐、舞蹈、动作、语言等因素相结合,可以调动小学生的感官神经和肢体,随音乐而舞动,有利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最后,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指导下,音乐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因而可促进音乐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教学实践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实践

现阶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加以有效运用,有必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赋予音乐课堂教学以更多的趣味性,而且对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和调动小学生学习热情发挥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集音频、视频于一体,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全部感官神经,为培养和提升小学生想象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可达到充实音乐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欣赏百鸟朝凤》过程中,为增强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程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百鸟叫声相融的音频进行播放,并配合唢呐乐器的图片、声音等,可提高教学效果。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实践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受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是良好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前提条件,只有在良好教学氛围条件下,才能解放小学生思想,对音乐教学活动奠定基础。例如,在《春光好》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座位按照半圆形进行布置,教师站在中间,不仅能够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而且可与小学生进行更多的肢体交流,同时还能鼓励小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景象”进行表达和叙述。基于此,小学生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根据已有认知进行语言表达,勾勒出一幅幅美不胜收的春光图。可见,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可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

(三)肢体语言和节拍的融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更加注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将音乐、动作、舞蹈、语言有机结合,以达到激发小学生创造能力和培养其想象力的目的。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若能够将小学生的肢体语言、节拍相融合,则有助于小学生加深学习的印象,并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小螺号》教学中,教师引导小学生利用肢体动作打出节拍,既感受节拍,又能增强小学生对节奏的体验。小学生通过将肢体语言和节拍相融合,能够更为深刻的感悟音乐、体验音乐,对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发挥重要作用。

(四)拓展小学生知识面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加以有效运用,而拓展小学生知识面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众所周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旨在将音乐、舞蹈等融为一体,因而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教学形式而开展教学活动,可增强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例如,在《小雨沙沙沙》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有着整体认知,并鼓励小学生尝试通过乐器进行演奏,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同样强调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使小学生感受二者节奏的差异性,或者利用歌谣《螃蟹歌》,使小学生深刻感悟音乐的文化底蕴,并对优秀传统文化有高度认同感。

四、结语

近年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对提高教学成效发挥重要作用。小学音乐教学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更高。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肢体语言和节拍的融合、拓展小学生知识面等方式而开展,在结合小学生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促进音乐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段晓霞.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2]郑丽梅.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钢琴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4.

[3]闫凤.浅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及教学建议[J].才智,2013,(16).

第3篇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题型中的重要题型,其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向来是众多数学教育者探究的教学课题之一。本文从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践取得教学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对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根据教育者自身存在的问题与教育对象(小学生)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教育者突破定式思维运用多种应用题解题方法和齐抓共管多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与综合分析能力以破解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以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问题;对策

1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分析

1.1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教学成果:

素质教育背景下,近年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一些数学教师开始探索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了一题多解的应用题解题方法、应用题解题方法比较选择法等成果,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1]

1.2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主要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应用题解题方法单一、部分学生理解能力较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将当前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归纳为教育者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教育对象(学生)存在问题两大类,来对其进行分析。第一,教育者自身存在的问题。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教育者,[2]这些教龄高的老教育者一方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了多种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方法体系,另一方面其思想又受多年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制约,致使其教学实践中缺乏积极性,[1]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这是由于教师长期从事教育行业而普遍产生的职业病。有些教龄较高的数学教育者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在给小学生讲解应用题的过程中往往会为了省事而只给小学生讲解一种解题方法,这既不是因为其教学能力不足,也不是因为其已有的应用太解题方法少,而是因为其在思想上的懈怠所产生的教学问题。此外,对于刚刚踏入教学岗位的新任小学数学教师,其满怀激情投入数学教学中,但由于其缺乏教学经验,很多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方法不够完善,其需要花费大量的备课时间去整理这些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没有丰富的解题教学经验必将会影响到学生选着解决应用题方法的简便、技巧性。第二,教育对象(小学生)存在的问题。数学应用题是一种数字、图形、文字相结合的题型,这就决定了小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看图、识字能力、句意理解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发现考试中有些小学生其他数学题型分值很高,但惟独在应用题这个题型的分值很低,究其原因发现这些小学生的语文水平稍差些。这说明学生自身的语文水平即阅读理解能力是影响其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原因。此外,数学应用题也是一种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题型。教育对象(小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的差别也是导致其解决应用题千差万别的原因。

2破解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2.1教育者突破定式思维运用多种应用题解题方法:

方法犹如工具,好的方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解题效果,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解决问题的速度与质量。那么,数学教育者在讲解应用题中所教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做题质量,乃至速度。简言之“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在通往罗马的众多道路中存在一条最为便捷的道路。[4]因此,那些新上岗的小学数学教育者要多向教龄高的教育者学习其教学经验,经常听其讲课。并且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需要发扬不怕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教学精神,需要在不断的比较探索中探究出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好的、简单适用的解题方法教授给小学生。并把“笨的解题方法”对“简便的解题方法”在比较的过程中均传授给小学生,既可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可教会其简单适用的解题方法。教龄较高的教育者要突破多年的定式教学思维的限制,相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充分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开展解决应用题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2.2齐抓共管多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与综合分析能力:

针对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稍差的小学生,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与小学生的家长及时沟通,为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以提高小学生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告知家长要注意增强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家长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喜好,选购其喜欢的阅读书,以增强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数学教育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多设置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引导小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多种要素解决分析问题。

3结语

本文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破解对策”的论述临近尾声,但在学术界与教育界对此课题的探究与教学实践并未就此结束。本文对“小学生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破解对策”这个实践课题的研究,由于作者的教学经验、研究水平等有限,本文对小学生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破解对策这个课题的研究或许缺乏深度,期待国内外从事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教育者及研究者,共同携手推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的探究及教学方法运用实践的推广,丰富小学数学教育者的应用题教学方法,教授给小学生多种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引导其在多种解题方法的比较中选择较简便的解题方法。

作者:董丹丹 单位:德惠市大房身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陈加怡.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1(35):170-170.

[2]高小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08.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方式;学习内容

长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很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教学方式老套、学习内容单一、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最终导致我国学生的能力低,限制了教学的发展,因此为了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要,具有竞争能力的学生,我国提出了教育体制改革,增加了课堂实践活动,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实践活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数学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点枯燥、教学方式古板,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1.教学方式老套

数学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小学数学的成败,关系到学生的成绩的好坏,影响到学生的能力高低,但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指导,对于基本知识点通过机械的讲解,灌输式的教育模式等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兴趣,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通过数据、图表等方式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毫无新意,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方式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视觉疲劳,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缓慢,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复习效率。

2.学习内容单一

通常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通过练习题来增加学生对公式的记忆,提高学生应用公式的能力,这种方式虽然有效,但是没有配套的其他方式和教学内容,单一的学习内容,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没有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3.教师只注重“讲”

数学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整节课教师都在讲解知识点,与学生互动交流较少,甚至没有交流,这就使得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无法判断教学的重点,因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成绩长期得不到提高,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复习方法,摒弃按部就班的复习模式。

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在小学学习中的地位

小学生活泼好动,传统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小学生的能力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要求小学数学教育中加强实践活动环节,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按照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生的数学教学内容要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为目标,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增加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小学生主动观察周围事物的积极性,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每个阶段都要设置和增加实践内容,在实践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样也能充分体现教育的价值,因此通过亲身的经历和体验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2.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形式

由于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学内容已经得到改变,与教育体制改革前相比,教学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和实验科学,因此教学方式也应随着变化,传统的灌输式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无法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组织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成为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数学难题被解决,与以往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前所未有的效果。

3.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

小学生的性格活泼,天生好动,因此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方式,单纯地记忆公式和套用公式的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符合学生的特点,因此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通过图像、图画等方式,动脑动手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实践活动能深化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技能,实践活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小学数学学习中实践学习的途径

小学数学的实践教学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是主体,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关系到实践活动的成败,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关系到小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学生理解能力的形成,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如何提高促进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民主互动气氛

数学课堂中逻辑严密,关联度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主要目的就是要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因此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要与教师的思路保持一致,不能出现分心的现象,否则对知识点只是一知半解,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对于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时讲解,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对于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活跃实践课堂气氛。

2.增加课堂实践活动

教师想要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中增加实践活动,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还要掌握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全面掌握学生的特点,教师才能进一步准确地判断学生是否具有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点拨,其次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践过程中,传统的教学课程,教师需要对小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特点,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长期以来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数学课堂是学生获取学习知识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教师对数学理论和公式的枯燥的讲解,因此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动手的方式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3.创新实践内容

按照新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根据知识、方法、情感进行考查,合理界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实践的内容,数学是一门比较灵活,实效性比较高的学科,因此小学数学实践的增加,不仅能够达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地培养和锻炼,实践活动作为教师学习中的重要形式与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强化自身能力和责任,实践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此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教师的反思与研究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模式始终没有改变,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对学生起到了主导作用,但是教师的知识来源比较单一,教师的知识和信息出现错误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近些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知识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弥补自身的不足,同时教师可以借此机会,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判断和捕捉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信息,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善于听取周围的意见,不断增加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经过这样的磨炼,教师可以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提高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受到社会关注,因此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数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考查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对数学理论的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增加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提高课堂中的民主互动气氛、增加实践活动、创新实践内容、强化教师的反思与研究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要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为主,提高学生的热情,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舞蹈;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7-0076-01

经济社会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音乐作为一种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和载体,对于人们素质文化素养的培养、历史文化内涵的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舞蹈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有着十分悠久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同时也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途径。通过舞蹈教学,学生可以掌握不同舞蹈形式、音乐知识,并且能够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小学生的想像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眼界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舞蹈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优化学生体形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塑造良好的体形,同时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因此,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贯彻舞蹈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1.舞蹈教学能够起到很强的教育作用。首先,小学生的舞蹈教学对于增强小学生的体质、强化小学生的体形有着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成长中的小学生更加体会到协调美,而且还能够增强小学生的新陈代谢、促进小学生身体的发育;其次小学生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锻炼小学生的自制力和意志品质,对于增强小学生的社交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舞蹈的学习可以帮助小学生塑造良好的性格,增强小学生的纪律概念和组织能力,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舞蹈的学习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帮助,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对于素质教育培养的号召。舞蹈的学习与体育、美术等课程都有着相同之处,因此舞蹈的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3.小学舞蹈教学是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程度的不断深入,对于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的舞蹈教学正是满足了培养学生性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

二、小学舞蹈教学的现状

在目前阶段,小学生的舞蹈教学主要有以下两种实现方式:

首先,通过录像课的形式呈现。在目前的小学生舞蹈教学实践中,受到教学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录像课作为小学舞蹈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实现途径。可以通过录像的形式充分的展现图像、背景音乐、民俗文化等,这些课件能够直观的反映舞蹈的背景文化。通常情况下,学生在观看完录像中的的场景后会由舞蹈老师指导进行排练,然而在此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生对于音乐旋律把握不够准确,舞蹈的动作也较生硬,因此,在整个的环节中对舞蹈的韵律的体会明显不足。

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呈现。在小学生的舞蹈教学中,较为常见的场景是舞蹈教师首先让学生聆听一段音乐,然后舞蹈教师将小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对舞蹈的呈现形式进行讨论,并且将讨论的结果汇报。这种教学方式可能学生在初期无法很好的把握住音律,甚至出现离谱的现象发生,然而公开课的形式对于调动小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能够充分的活跃课堂气氛。

三、改善小学舞蹈教学的对策

结合目前小学生舞蹈教学的现状和具体的小学生舞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针对性的“发现-感悟-创造”教育模式,其具体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通过多媒体手段调动小学生参与舞蹈教学的积极性,并且在此过程中发现小学生的兴趣所在。在以往的小学生舞蹈教学中,由于受到设备因素的限制,多采用单一的讲授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小学生参与舞蹈教学的积极性很难被充分调动起来,而且由于学生数量较多,教师难以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动作,这就导致了舞蹈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表现能力更强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小学生的舞蹈教学,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嵌入音乐、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对于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舞蹈教师还要在此过程中对小学生的兴趣点多加留意,以便在以后的课程设置中有所侧重,进一步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

二是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参与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生的舞蹈教学实践中,选择平等、互相尊重的授课模式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小学生的想像力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充分的引导学生去体验舞蹈带来的成就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舞蹈学习所到来的快乐,并且鼓励学生不断去接受新的挑战,努力培养学生参与舞蹈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丰富学生的创造力和节奏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激发小学生的想像力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舞蹈的学习,小学生可以学会将音乐、舞蹈、感情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并且通过肢体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小学生能够在掌握舞蹈学习基本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充分的展现自我内心表达出来的真实情感。在整个的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所学所想通过舞蹈的形式充分的表达出来,这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舞蹈学习的积极性方面至关重要。而且在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舞蹈的学习也会大有裨益。

四、结束语

“发现感悟创造”的小学生舞蹈教学模式能够充分的满足小学生舞蹈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于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小学生参与舞蹈教学的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特点;认识; 抗挫 ;实践;提升能力

小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于个人和社会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应当被学校和教师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强化小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认识

小学体育教师是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直接执行者,他们对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到其培养效果。我认为,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认识:

(一)体育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重要性

我在走访调查的周边的几所学校中发现,一半的体育老师认为利用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抗挫力有必要,但是很难实施。个别体育老师认为没有必要,认为小学生抗挫力弱是个社会问题,没有必要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培养。但也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力很有必要,而且刻不容缓,并且自己有过一定的思考和尝试,认为这样做完全可行。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小学体育老师都是认可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抗挫力的重要性的,但是程度不一,对于其可行性有一定的担忧,这也是缺少实践经验所造成的。

(二)体育教师加强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理论方面的学习

现在小学生抗挫力弱是个复杂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利用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要涉及很多的问题。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了解小学生抗挫力弱的主要原因,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够对自己的体育教学工作有一个合适的定位,才能够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不违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违背小学体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抗挫力。

二、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中国有句古语:“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告诉学生,挫折对任何人都是难以避免的,有挫折是正常的,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教会学生认识挫折同世界上的任何其他事物一样也具有双重性,成功当然是好事,但挫折未必就无益。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挫折并不可怕,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消除对挫折的畏惧感。

三、教会小学生面对挫折时的一些心理自我防御方法

对困难和失败进行合理的归因,每个小学生所能承受的困难和挫折也是程度不一的。当小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积极的寻找原因,如是否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是否是因为任务或目标太难,超出了自己目前的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或者仅仅是因为运气太差等等。不能一味的责备自己,沉浸在失败的阴影中和某种消极的情绪当中。要教会学生变挫折为向上的动力,要么增强努力,在措施上加大力度;要么改变策略再做尝试;要么降低行动目标或重新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要么以其它方面的成功来弥补某一方面的缺陷。毕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四、要用教学实践不间断的培养学生的抗挫力

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抗挫力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实践活动,所以体育教师要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强化对学生的抗挫教育。

(一)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困难和挫折,自觉地认识和体会,慢慢学习如何坚持,如何放弃,如何自我加压与自我平衡。如我校的一位老师在上体育课教学生跳山羊时,先把大家分成几个小组,试跳之前先问大家:这时你们最怕的是什么?想想如何面对和解决?通过议论,克服了畏难情绪,提高了学习兴趣。老师讲解示范后,先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随意练习,有些学生跳不过去就出现了气馁、急躁情绪。这时老师就组织大家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跳过去的经验,过不去的原因,研究顺利跳过的最佳方法。老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启发大家自觉认识到个人有了困难,必须靠别人帮助才能解决,要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克服困难,对待挫折。通过有针对性的不断练习,每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二)适当的组织体育竞赛

既然是竞赛,就必然有赢方有输方,如跳高比赛最终都得面临失败,其他项目必然有失败的一方。每个参加比赛活动的小学生都必须面对挑战,要想赢得比赛,就必须有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如果缺少了这种勇气,我们将很难从比赛中获得信心和成功的喜悦。所以说,体育比赛活动对小学生的抗挫力的培养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促进。如低年级的学生适合以一些强度低、趣味性强的合作项目为培养项目,例如:两人或多人绑腿短跑比赛,“抬花轿过河”等等。中、高年级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强度大的,有一定对抗性的团队合作项目作为培养活动。例如:篮球趣味对抗赛,拔河比赛。在比赛中让学生体验身体的对抗、疲劳,这本身就有利于学生意志力的提高。重要的是学生在比赛中的体验和感受对于小学生抗挫力的提高都是有直接帮助的。

五、重视培养学生抗挫力

对学生抗挫力的培养,要争取家长的支持,更要争取学校管理层的支持。只有学校管理层认识到培养学生抗挫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科教学的开展。学校加强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在体育学期教学计划中列入小学生抗挫力培养项目

培养学生的抗挫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养成过程。学校可以把培养学生的抗挫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各个学科的共同配合和努力中去实现这个目标。把培养小学生抗挫力列入体育学期教学计划中,引起体育教师乃至全体教师的足够重视,在各学科教师的相互配合、共同教育下,更好促进小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二)在教研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和研究

学校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相应的教研活动,利用教研活动这个平台,使广大体育教师对培养小学生抗挫力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如请一些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或是组织体育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讨,在不断的交流和总结中,提升体育教师培养小学生抗挫力的教学技能,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体育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

总之,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在如何提升小学生抗挫能力的提升方面应有一种活到老,学到老,探到老的精神,把新课改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真正融入到我们的点点滴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学生才能立足于社会,成为社会优秀人才,我们的教育目的也在此。

第7篇

小学语文作业数量过多,形式单一,机械重复,往往是抄写生字词,解词造句写作文,反复写写要求背诵课文的篇章或段落,甚至连课后一些供理解课文内容之用的思考题也让学生抄抄解答。 这种陈旧的作业设计和练习,虽然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弊是远远大于利的。

针对以上情况,改革作业结构、方式、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势在必行。

一、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1、提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这是基于语文作业设计的基础性上提出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因此,作业的效果不仅是体现在对于基础性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发展,进而为他们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2、注重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生活性

在作业的形式上下工夫,增加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让学生体验乐趣,感受成功。

3、注重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也作出了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语文作业设计的几个类型

经过教学实践,我设计了以下几种学生感兴趣的、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主的多元化作业类型。

(一)阅读与写作

1、模仿写作。借助范文指导小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

2、联想写作。要求小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合理推敲故事的发展趋向,这样形式的练笔,能够培养小学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把小学生的想象引向纵深。如《滥竽充数》结尾写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逃走,像这种滥竽充数的人逃跑后又会怎样呢?这就给小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对此,可让小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续写。

(二)课外阅读

新课标强调:培养小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拓展性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开阔小学生视野,帮助小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1、开展预习性的课外阅读。让小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探究性的阅读。这样既可以提供背景知识, 帮助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又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了阅读实践。

2、与课文内容结合开展课外阅读。这种阅读是在小学生学完课文后,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参与语言实践。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从小学生心理特点入手,将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言语表达需求,使小学生在阅读中产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欲,从而实现语言与精神共生的目的。

(三)体验探究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我经常设计做做类型的作业,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学生看重的并不仅仅是结果,更看重的是体验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从中悟到的创新学习的原理和科学的精神。

(四)再现情境

对于那些意境很美的课文,教师可以采取画图的办法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动手画一画,再现课文的情境,让学生从画图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色彩鲜艳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教师布置一些涂涂画画的作业,让学生在画中学,学中玩,无疑会有好效果。再现情境作业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充分运用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实际画图的能力,达到了身心互动、手脑并用的训练效果。

(五)进行表演

第8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家庭教育

十七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充分体现了当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明确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又是重中之重。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着眼于国家发展的未来,关注祖国的下一代,着力于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

1注重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

1.1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必然要求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和谐推进的坚实保障。树立生态文明观,培养生态文明意识,主要还是靠教育。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小学教育作为一个人接受整个学校教育的最初阶段,是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起点。因而,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小学生自身特点,营造节约环保氛围,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关乎千秋万代的伟大事业,而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并使之得以不断地延续和传承,就必需从娃娃抓起,着眼于发展的未来。培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一代,培养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一代。

1.2不断加强完善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丰富与拓展

小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有两个方面尤为重要,其一是启发性教育,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其二是德育、体育教育,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道德、善良的心灵和优雅的情操。

在启发性教育之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传递“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等一些朴素的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小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使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能从节水、节电等一些细节做起,不断增强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素质教育重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开展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教育,必将成为加强和完善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丰富与拓展。

2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2.1课堂教育——培养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主渠道

课堂是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之一。要在课堂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就要求在遵循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拓展教育途径,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不要试图引导他们理解很多大道理,记忆往往对他们帮助更大。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教师可以适时讲述一些与课文相关,有趣味性、故事性的环保事件,让他们记住这些有趣的故事,知道其中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在数学应用题的案例编制过程中,也可以融入一些日常生活中节约、环保的要素,如对不节约的生活习惯造成水、电浪费的量化等。

2.2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有效载体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要将课外活动作为培养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有效载体,通过课外活动,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和品德教育。实践已经证明,正确组织和吸引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兴趣、才能与特长。

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其一要求活动主题明确,其二要求活动形式丰富新颖。例如,新华社曾有过这样一则报道——“江苏扬州开展‘生态文明你我同行’系列活动,面向社会征集节能减排‘金点子’。扬州市中、小学生广泛参与,争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小卫士。”通过类似主题鲜明的课外活动,使他们懂得生活中要环保、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环保。

2.3家庭教育——培养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教学延伸

当前,小学生教育过程中存在“5+2=0”现象,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脱节,在学校里对小学生进行5天的系统教育,当小学生回到家后由于教育的不连续或滞后,经过周末两天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学校教育中产生的效果。所以,在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教育过程中,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与协调,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例如,可以尝试以“绿色家庭日”为主题,利用假期,组织学生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绿色环保活动。通过这样的平台,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3关于培养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思考

3.1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养成的习惯,塑造的价值观往往对其一生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加强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塑造和养成对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推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当前,社会对培养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学校家庭联动等诸多方面,并未结合加强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这一主题,有针对性地改革和转变。如何在全社会范围内重视和完善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超级秘书网

第9篇

关键词: 儿歌 小学语文教学 作用

儿歌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使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更好地体现语文课堂的艺术性,丰富小学生对事物的审美元素,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开展对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小学语文教学儿歌的含义和意义

与小学语文教学密切相关的儿歌,就是所谓的小学语文教学儿歌。它不仅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总结,而且利用活泼的歌唱形式展开。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起到分解知识重点难点,活跃课堂氛围等作用,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有助于教师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任务。

2.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作用

本节将从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展开论述,包括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小学生总结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记忆力;激发学生想象力,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活跃课堂气氛五个方面。

2.1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小学生精神世界。

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幻想的天性充分体现,一草一木、一花一鱼、一星一云都是蕴藏着无数秘密的宝藏,极易引起学生注意。小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决定了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毕竟,在大部分小学生眼中,音乐比语文有趣,儿歌比单纯的知识教学有趣。通过对儿歌的阅读甚至吟唱,小学生会对儿歌产生兴趣,进而对儿歌中存在的语文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在低年级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教育时,要加大儿歌的使用量。比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儿歌《稀奇歌》时,小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识字,而且能在儿歌的拟声韵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汉语拼音。这对于刚接触拼音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减小了对枯燥的知识的距离感,提起了对拼音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2.2帮助小学生总结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儿歌的运用可以起到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作用。语文源于生活,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加入儿歌知识,能够为小学生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的学习方法,促使小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方法的总结,争取能有一个更加深层次的提高。比如,汉语拼音在学习过程中的两个难点,一个是字母的书写,一个是字母的发音。字母儿歌中的“a,a,a,阿姨的a”可以帮助小学生通过儿歌提示“a”这个字母的发音;紧随其后的“一笔写成占中格”这句儿歌又能提示小学生在具体的拼音书写过程中,即在四线三格中的“a”的书写要求。通过这首儿歌,汉语拼音的发音和书写方法都能很好地总结在这充满韵律的歌词中。

2.3帮助学生记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记忆力。

低年级学生都是祖国可爱的花朵,心智没有完全发展成熟,记忆能力也没有得到完全开发,这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小学语文教学中儿歌运用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巩固、记忆知识,开发小学生的记忆潜能。比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汉语儿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音同形不同的汉字的教学。“有水才说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谊深”,三言两语就能帮助小学生分辨“清、请、睛、情”等形声字的写法和意思。通过儿歌的学习,辅以教师对儿歌的讲解,能为小学生带来更高质量的语文教学体验,减轻小学语文教师的负担。

2.4激发学生想象力,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抽象的语文知识形象化,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开发。同时,儿歌的学习是一个经验传递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情感表达方式和意志都会通过儿歌传递给小学生,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培养小学生的美好情感。比如,在拼音教学过程中,声母“b、p”的教学就可以运用这样一句儿歌概括:“b,b,b,玻璃的b,拉开天线听广播,p,p,p,泼水的p,小孩上坡p,p,p。”将“p,b”的发音形象具体化,促使小学生开发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广播”、“上坡”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清晰地记住二者的不同,避免对二者的混淆。儿歌中愉悦、美好的韵律,在教师的传授过程中能有效传达给小学生,丰富小学生精神世界,使小学语文知识不再枯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5活跃课堂气氛。

儿歌能够起到缓解小学生紧张的心理状态的作用。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使小学生已经分散的注意力在欣赏歌曲的短时间内重新归集起来,进而活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3.结语

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给予其更高的关注度和更清晰的阐释。本文对于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作用做了阐释,以期促使一线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高对儿歌教学的重视,将儿歌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应用于实践教学,为更多的小学生带去更良好的教学体验。

参考文献:

[1]裴娟.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神州(下旬刊),2012(2):95-96.

第10篇

关键词:直拼法;小学英语;构词法;寓教于乐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遍布各行各业,给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包括对我国的教育和语言所带来的改变。英语是国际通用的第一语言,在我国的教育和国际交流中也呈现蒸蒸日上的趋势。主要表现是家长会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教授一些简单的英语,如水果、动物、数字等;小学阶段,正式将英语纳入教学课程中;在初高中,乃至大学课程中,与语文、数学并列为三大主要的必修课目,这些都表示出了我国对英语教育的重视。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直拼法来提升英语的教学效果展开讨论。

一、直拼法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1.教育模式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不仅经济发展和现代化与国际接轨,我国的教育模式也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趋向于更加人性化、实用性教学育人,传统的应试教育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以实用性和趣味性为主,让小学生主动发挥自己的潜能,自主自发地进行学习。

2.汉语和英语的有机结合

汉语和英语作为全球的两大语言并非独立的个体,两者有很多必然的联系和共通之处。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对这些共同点进行有效的运用,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直拼法就是两者相结合的有力证明,用中国小学生所熟识的汉语拼音模式来学习比较陌生的英语,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之初放下心理负担,重拾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在当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任课老师的综合素质不高,很多都不是专业英语毕业的老师,没有受过专门的英语教学培训;小学生在此阶段正处于贪玩和叛逆的人生阶段,家长对于英语的学习也不是很重视。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效果不明显,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

三、直拼法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1.把握顺序

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任课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学习的顺序和节奏:以elephant译为大象为例,首先要用标准的发音让学生听清这个单词,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这个单词发音包括哪些,如有/ai/、/l/、/f/等,都能够与汉语的发音联系起来,最后结合所学的知识就可以拼出这个单词来。

2.举一反三

在学习很多由两个单词组成的单词,如bed-room,bath-room,living-room等,都是很有趣的单词,运用直拼法就能够很快的联想到类似的单词,并通过这种富有趣味的方式记忆下来。同时,还能够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更多的相似结构的单词,不仅能够教会小学生更多的单词,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比记忆一个单词更加具有教学意义。

3.寓教于乐

小学是学生最天真、最无忧无虑的阶段,他们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怀有好奇心,也正是贪玩的年纪。任课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将小学英语教学脱离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置于学生热衷的游戏当中。例如,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每人用英语单词(对单词的难度提出标准)给自己起一个名字,可以是动物如rabbit,蔬菜tomato等,接力的方式用英语喊到谁,谁站起来报出自己的英文名称。

传统的死记硬背学习英语的方法已经被时代所淘汰,英语教学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的眼前,更青春、更富有活力、更具有时代的特征。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构建路径

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好动、好玩的天性,该阶段的他们好奇心极强、探知兴趣浓厚。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结合实际,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实现体育教学娱乐性和知识性的高度结合,为构建高效小学体育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

运用多媒体辅助体育教学是一种直观、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而且能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不足。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媒体技术与体育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师往往因为教学方法简单,呆板,语言枯燥乏味,动作抽象,更有甚者,体育老师由于年龄、身体自身水平的局限,不能做或做不好示范,而使学生感到体育课索然无味,而电教手段在这方面就有着独特的功能,它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具体事物用形、声、色相结合的方法,使事物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去学习,去接受知识。

二、注重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学会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小学生兴趣,让学生们在兴趣的驱动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语境中,提高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关注度,进而调动他们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列队训练教学时,笔者向学生们问道:“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国庆大阅兵呢?有没有看过兵哥哥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天安门的画面呢?”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带入记忆中的特定环境下,并引导他们对队列行进进行模仿,让他们将自己幻想成军人正在参加阅兵,很快学生就进入了状态,开始精神饱满地投入训练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游戏参与,实现高效训练

可以说,孩子贪玩是天性使然,体育游戏作为重要的体育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教学参与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小学体育教师要注重小学生的游戏参与,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置游戏环节,让他们在游戏参与过程中强化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以确保小学体育教学的高质量。例如,在进行腿部力量训练时,笔者并没有完全理论性地为学生讲解要领,因为这种机械、枯燥的弹跳训练,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笔者组织了一个接力赛的游戏,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蛙跳接力,输掉比赛的小组要接受惩罚,每个人二十个俯卧撑,这样就将枯燥乏味的体育训练转化为娱乐性、参与性都较强的游戏,学生的体育热情被瞬间点燃,取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有时候,笔者还会设计一些其他参与性较强的游戏,包括投沙包比赛、跳格子比赛、多人袋鼠跳比赛、脚踏板比赛等,学生在游戏参与过程中,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而且达到了预期的体育训练效果。

四、注重动作示范,提高教学成效

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注重体育教学的规范性,通过自身的体育魅力实现优化教学的目标。小学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小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要以人格魅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用专业规范的动作吸引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如果教师的体育动作做得非常优雅规范,不仅会让小学生折服,而且会让学生产生模仿的意愿和冲动,并通过相关动作的完美完成增强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动作规范的学生进行示范,让他们获得成就感,这样的学习效果会非常好。例如,在进行“前滚翻”动作教学时,笔者先为学生们做标准的动作示范,并在示范过程中告诉学生基本要领和技巧。在学生自行训练之后,找出几个动作非常标准规范的学生为大家示范,并为他们配上有节奏的口哨,然后及时用“非常好”等鼓励性话语予以肯定,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此外,小学体育教师还要熟练掌握专业术语和提示口令,不断强化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使用精准的语言进行理论讲解,通过生动形象的表达达到教学最优化效果。例如,在进行排球学习时,笔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叉、夹、提、蹬”四大要领,在铅球学习时则要求他们掌握“转、蹬、挺、推”四字诀,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深刻体会这些字词的内涵,以提高教学成效,顺利构建小学体育高效教学课堂。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已成为广大小学体育教师的一大教学目标。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学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注重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要注重游戏参与,实现高效训练,同时还要注重动作示范,提高教学成效。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才能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才能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才能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兢兢.小学体育教育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才智,2014(27).

2.谷世春.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当代体育科技,2014(13).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歌唱教程作为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转变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发挥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努力打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小学音乐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学生和学校教学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一、对小学音乐(苏教版)歌唱教学模式的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目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体系的设置上,多以歌唱作品的学会程度、学生对乐器的熟练使用程度以及学生的演奏水平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肢体语言和声势语言,难以快速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结果。因此,转变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模式要坚持“听、看、读、唱”的四位一体教学法。

(1)听――小学音乐教学的根本保障。听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一切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听觉感知是实现小学生由对音乐的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过渡的重要媒介,因为小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对音乐的节奏、旋律、歌曲的调式会有初步的感知,因此加强小学音乐欣赏和试听是音乐教学前期准备工作中重要的步骤和环节。

(2)看――小学音乐审美提升的重要途径。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虽然重要程度不及其他三大模块,但是其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作用方面不容忽视。由于当前小学音乐教材的排版和设计有了较大的进步,不仅画面设计精美,而且图谱设计别出心裁,通过观察图谱可以准确地识别高低音、长短音,洞悉歌曲的旋律起伏,因此加强教材的观看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审美能力。

(3)读――小学音乐意境塑造的有效工具。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对语言精华的欣赏,更是对歌曲内涵和感情的宣泄和表达。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歌曲歌词的阅读和欣赏不仅能纠正小学生的咬字和发音,还能引导学生揣摩歌词的意境,体会歌词中蕴藏的浓厚情感,帮助学生定位歌词的语调,从而为音乐歌曲的教学创造先决条件。

(4)唱――小学音乐魅力展示的载体。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环节,在音乐歌曲演唱的过程中,不仅要投身于音乐旋律、唯美歌词所塑造的意境之中,还要能够做到吐字清晰;不仅要表达歌词所抒发的情感,还要在演唱的过程中加之肢体语言和声势语言;不仅要熟悉歌曲动听的旋律,还要把握歌词应该使用的语气和语调,才能将不同风格的歌曲完美的演绎出来。

二、加强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策略研究

(1)加强小学生音乐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是一群富有创造理念、好奇心强的群体,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调动小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教学体系内的歌曲教学完成后,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歌曲的旋律、歌词的创作以及伴奏乐器的选择,并对创作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化的节拍、节奏等问题给予一定的辅助,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2)积极开展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活动。音乐教学实践是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欣赏能力和驾驭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意境美的同时,还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亲身演唱体验,帮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掌握音乐技巧,感受音乐魅力。

(3)提升学生音乐鉴赏和审美水平。音乐鉴赏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还能在学生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发挥励志作用,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选取乐观、美好的曲目来感染、熏陶学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鉴赏艺术和审美能力。

(4)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融入肢体语言和声势语言。肢体语言和声势语言是音乐教学活动中较为特殊的一种语言形式,这两种语言形式的使用不仅有助于音乐歌曲感情抒发的表达,还能增加音乐歌曲表达的生动性和灵活性,因此加强音乐教学中肢体语言和声势语言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注入教学模式创新理念、提高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成才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吕三华.浅谈多媒体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整合[J].教育教学

论坛,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