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

时间:2023-05-30 09:12: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区块链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区块链技术

第1篇

【关键字】 Block Chain BitCoin Distributed Ledger POW

随着互联网业态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方便性都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是互信的交易仍然离不开第三方中介的协助。虽然第三方在大多数时候发挥了正面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成本和损耗。如何构建一个陌生参与者之间的互信系统,无疑是相当吸引人的。

一、区块链概述

区块链准确的说是一种去中心记账系统。它通过去中心化、分散的数据存储,以及成熟的加密、签名技术,保证了交易各方之间的互相信任。

它通过非对称加密、签名技术,保证了发起交易者是被验证过的合法交易者,保证了系统不会被外来者入侵和破坏。

它通过POW(Proof of work)技术保证了发起交易者本身不可能进行欺骗,保证了系统不会被从内部攻破。

二、区块链技术要点

1、去中心的记账系统。区块链系统里每个参与者都拥有全部账目。系统里的每一笔交易都会发送给每一个参与者,参与者会根据自己维护的数据决定接受还是拒绝这笔交易。

2、签名技术的作用。每一笔交易的发起方,都会用自己的密钥制作当前交易的签名,签名技术已应用了很多年,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可以确认签名者身份的技术。

3、POW (Proof of Work)。在签名技术保证了发起交易者身份的基础上,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怎么保证发起者自身的可信度,怎么保证发起者不会把一笔钱同时用来和两个不同的参与者交易?区块链利用POW技术保证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笔交易会被确认。任何想篡改或者操纵结果的企图都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三、区块链应用举例

让我们来看一个具体例子。从纽约汇10万美金到伦敦需要多少费用呢?答案是4000美金。需要多长时间呢,答案是3天。成本为何如此之高,难道不能像同事之间借100元钱那么容易吗?是什么造成了这么高的成本?

答案是信任。由于汇款的双方不存在信任关系,交易的过程必须有中介参与,甚至有很多中介参与。比如汇款方所在的银行、收款方所在的银行,甚至银行之间还会有第三方银行,用于保证两个银行参与者是可信的。

我们对于银行的信任,其实是基于我们认为他掌握了完整的台账。所以汇款方银行可以证明汇款者肯定拥有他要汇出的资金,而第三方银行确认汇款方银行拥有他要汇出的资金。这只是基于上述简单模型的一个简单分析。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远比这个复杂的多。正是由于这些账目的不透明,导致简单的交易链条变得相当复杂,交易的成本变得太大,在某种情况下甚至阻碍了交易本身。

现在我们有了区块链,交易双方完全信赖区块链提供的支持,交易便成了交易双方的直接联系。因此,前面提到的各种中介(在这里是银行),都变得不必要了。由于中间环节大幅减少,交易确认的过程变得简单,确认的速度也随之大大加快。如前述的例子,采用区块链技术,从纽约到伦敦的汇款在1个小时内就可以确认完成,所需费用不足现在费用的百分之一。

四、区块链的未来展望

区块链可能的应用远不止此。理论上,任何有价值的可以转移的资产、信息都可以用区块链来完成。

当今的世界,去中心化的发展如火如荼。在金融方面,有P2P、移动银行;在媒体方面,有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在共享经济方面,有滴滴、优步;在能源方面,有家庭太阳能发电等等。这些去中心化的交易亟需一个相匹配的支撑平台,需要一个可以保证交易安全性的互信协议,区块链便应运而生,承担起了这个历史重任。

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发展得风生水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入区块链行业,而且大家不仅仅希望参与技术的开发,更希望参与技术标准的制定。无论是美国的R3 CEV还是中国的ChinaLedger,这样的区块链技术联盟开始成为国内各行业巨头关注的重点。而这些中国巨头的表现,最终决定着未来中国在区块链行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获得多大的话语权。很多的中国企业已经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应用区块链的经验,比如阳光保险、赣州银行。

区块链技术提供了解决互联网互信问题的机制,使得未来交易的安全性、便捷性大大提高,并且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组织和管理的效率大有裨益。任何市场活动的参与者不得不对这个技术的用给予足够的认识。

第2篇

[关键词]区块链;比特币;应用

[DOI]10.13939/ki.zgsc.2016.32.088

从达沃斯论坛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听证会到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的未来应用越来越受到科技界以及金融界的关注,然而现在对于其潜在应用的讨论依然并不具体。文章将着重讨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现有开发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变化。

1 区块链技术概述

1.1 区块链技术的起源

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而比特币最早由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于2008年发表的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提出概念,该文提出了一种完全通过点对点技术实现的电子现金系统,它使得在线支付能够直接由一方发起并支付给另外一方,中间不需要通过任何的金融机构。虽然数字签名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双重支付的问题,但是仍然需要第三方的支持,中本聪在文中提出一种解决方案,使现金系统在点对点的环境下运行,并防止双重支付问题。该网络通过随机散列对全部交易加上时间戳,将它们合并入一个不断延伸的基于随机散列的工作量证明的链条作为交易记录,除非重新完成全部的工作量证明,形成的交易记录将不可更改。

紧接着在2009年,中本聪的理论就被投入了实践,1月9日,代号为1的区块与代号为0的被称为创世区块相连,标志着区块链的诞生。

1.2 区块链技术的定义

区块链技术是交易各方旨在提高安全、透明度和效率而共享的数据库系统。它从根本上讲是一种用来解决一些特殊问题而产生的优化的数据库技术。因为在此之前,数据库是被一些大型的组织,比如说金融机构或者是一些类似于SWIFT的国际性组织用来存储中央数据,支持交易以及计算,但是这些机构出于对技术和安全的考虑一般不会分享这些数据,并且会对与这些数据相关的服务收费。而区块链技术恰恰要打破这些传统。

从技术层面上,区块链是将具有跨多个位置或节点复制的数据库副本的数据库拆分成块(每个小块包含如卖方、 买方、 价格、 合同条款和其他相关交易细节),并将这些区块通过将一般交易信息以及各交易对象的数字签名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密,并向全网络广播进行核实,只有全网络的节点计算结果都相同才会证明该节点合法并被加入之前的区块链中,从而也就实现了两个及多个交易商之间的交易。

资料来源:高盛全球投资研究。

1.3 区块链技术的特性

1.3.1 安全性

区块链技术依赖于加密验证的方式来验证参与交易各方的身份。这将确保“虚假”的交易由于未经交易各方的同意而不能被添加到区块链中。每个新的交易在被添加进区块链之前都必须经过复杂的数学计算,这种被称为“哈希”的计算建立于交易数据的基础之上,而这些交易数据不仅包括新交易的相关信息,还有之前交易的结果,而这一特性保证了之前数据的不可修改性,因为一旦有人妄图修改之前的交易数据,这将会影响当前交易的哈希值而使得它与其他数据副本不匹配。

1.3.2 透明度

由于其本身的性质,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同时在多个节点进行维护和同步。此外,交易数据必须保持一致才能被添加到区块链中。这就意味着,这样的设计会使得多个交易方可以访问相同的数据,因此相较于将数据库放置在防火墙之后而不能够被放在组织之外查看的传统系统,可以说大大增强了透明度。

区块链技术本身的透明、安全性以及高效性使得其成为一个用来重塑由于被低效率所阻碍的商业模式的发展并促进能够建立于分布式市场及技术型的商业模式的出现的绝佳选择,它相对于之前的中心化模式占据优势。

1.3.3 高效率

从概念上讲,似乎要维持多个与区块链完全相同的数据副本并不会比维持一个中心化的数据库来得高效。然而在现实当中,许多缔约方却已经建立起包含同样的交易信息的重复数据信息。这是因为一旦与同一交易相关的数据发生了矛盾或不匹配,将会导致交易各方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手动核验和修改,这种错误的发生概率并不低而且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而像区块链这样的分布式数据库却有效避免了这种错误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了交易的效率。

2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最典型的应用自然是数字货币,其中最成功的是比特币,以及最近突然崛起的以太坊。但其实作为数字货币的底层基础,区块链技术已经引起金融领域的高度重视,包括高盛、摩根大通、汇丰银行、花旗银行、巴克莱银行、UBS、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纷纷与区块链公司进行合作研究,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市场的应用潜力,世界经济论坛更是大胆预测,到2027年世界GDP的10%将被储存在区块链上。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公证防伪、智能合约、物联网、身份验证、预测市场、资产交易、电子商务、社交通讯、文件存储、数据APL、银行结算等方面。本文将结合具体的实例探讨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潜在发展方向。

2.1 比特币

2.1.1 比特币的定义

比特币是建立在区块链基础之上的,它是一个分布式的点对点网络系统。因此,没有“中央”服务器,也没有中央控制点。比特币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之上完成交易,而正如上文提到的每一笔交易的处理都需要向全网广播,并由矿工完成计算、验证以及记录交易,新的比特币便作为激励机制发行给矿工,这也就是所谓的挖矿。理论上比特币网络中的任何参与者都可以成为潜在的矿工,用他们的电脑算力完成验证和记录,但是事实上目前比特币挖矿算力已经超过全球前十计算计算力之和的4倍,可见算力要求之高并不是轻易能实现。

比特币协议包括了内置算法,该算法可以调节网络中的挖矿功能。矿工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比特币网络中成功地记录一个区块交易的难度是在动态调整的,新比特币开采出的每四年,这项协议也会减半开采速率(因此2016年也会是第二次减速),并限制比特币的开采总量为一个固定值:2100万枚。其结果是,在流通中的比特币数量很容易根据预测曲线得出,将会在2140年达到该值。由于比特币的发行率是递减的,从长期来看,比特币是一种通货紧缩的货币。因此,通过超出预期发行率来“印刷”新比特币,造成通货膨胀是不可实现的。

2.1.2 比特币衍生品

(1)比特股。BTS是一种多态数字资产,这意味着它可以演化成多种不同形态的比特资产(Bit Assets)。比特资产的运作方式类似于比特币,但是一些优化和新的规则能够让比特股来支撑其价值。比特股除了拥有比特币的所有特性以外,还提供了一些新的特性使得持有比特股或者由比特股衍生的比特资产超过24小时后可以获取红利,这些红利来自于挖矿奖励和交易费用的一部分,会奖励给每个区块,并且以一种不增加网络负担的方式分发。比特股的开发可以说是比特币的开展,其通过其衍生出的资产可以与黄金、白银、美元以及其他资产先挂勾,然而其存在的价值一直颇受争议,尤其是在比特币市场现在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

(2)莱特币。litecoin是一个类似于比特币的P2P货币,预期产出8400万个LTC,刚好是比特币货币总量的4倍。可以说莱特币似乎扮演着比特币的辅币角色,但由于比特币自身的可分割性,莱特币的存在意义并不明显,不过莱特币在中国市场相当受欢迎。

(3)比特币期货。目前世界多家比特币交易平台都有推出比特币的期货产品。以国内交易所okcoin为例,其旗下一共有两种类型的合同,一种为10%的保证金比例,另一种则是5%的。与传统的期货合约不同的是由于比特币期货是24小时交易的,并没有开盘和收盘,所以自然也没有每日结算制度,okcoin的爆仓制度是在仓位盈亏比达到-90%时强行平仓。

2.1.3 比特币现状

不同国家对于比特币的态度相差巨大。支持的主要有德国、加拿大、法国、日本和芬兰。2013年德国成为首个承认比特币合法地位的国家,并允许比特币用于缴纳税款。世界首个比特币ATM机在加拿大的温哥华投入使用,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自贸区也有比特币提款机。反对的国家主要有巴西、泰国和俄罗斯,泰国更是全面禁止比特币。

中国近年对于比特币的态度也有微妙的转变,2013年12月出台的《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比特币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而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备与货币相同的法律地位。《通知》还禁止金融机构与支付机构开展关于比特币的业务。

当然在风险自担的前提下,投资者可以参与到比特币的交易中来,中国的比特币市场占据全球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了50%,国内有多家与比特币相关的交易平台和支付平台,例如okcoin、huobi和BTCC等。

2.2 证券业――以Linq为例

众所周知,纳斯达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交易所之一,但是它仍然注意到了区块链这种小众技术,预见该技术的创新性和优势会给传统金融市场带来挑战。因此纳斯达克有了试验该技术的想法,Linq平台是由纳斯达克内部技术开发人员与由纳斯达克内部的技术开发人员与区块链初创公司Chain共同合作创建的,开发过程中也得到了全球设计和创新公司 Ideo 的技术支持,平台旨在促进纳斯达克私人证券市场的股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转让和发售。

Linq平台为投资者和企业家提供了一个直观的用户体验。

股份发行人在登录Linq时,会找到一个配有可管理估值的仪表板,发行人还可以对每轮融资的发行股价以及提供股票期权的比例进行管理。股份的数字代表是可视化的,那些已花费的交易在时间轴上会“作废”,并变成灰色。用户还可以看到箭头,说明这些股份是如何进行转移和划分的。

Linq还力求通过数据分析,让企业家们更容易地深入了解他们的业务。例如,创业者可以点击交互式股权时间轴,显示发行给投资者的个人股权证明。有效的证明和废除的证明会以不同的可视展示效果,前者会显示包括如资产的ID以及每股的价格的信息。创业公司在使用该平台时,还可以查看证明的发行日期,查看最新或者最旧的证明,以及整体的股份所有权,向下单击则可以查看该公司拥有最多股份的持有者。在其他方面,创业公司还可以评估公司单一投资者的股份。投资者的详细资料例如交易ID,反过来,它也可以为投资者们提供透明度,跟踪一家创业公司的进程。

通过Nasdaq Linq私募的股票发行者享有一种“数字化”的所有权。通过网上交易,Linq极大地缩减了结算时间,并且交易双方在线完成发行和申购材料也能有效简化多余的文字工作。

除此之外,Linq还能进一步加速公开市场的交易结算。现在的股权交易市场标准结算时间为3天,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却能将效率提升到10分钟,这能让结算风险降低99%,从而有效降低资金成本和系统性风险。发行者因繁重的审批流程所面临的行政风险和负担也将大为减少。

当然纳斯达克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还未成熟,其区块链战略负责人认为较大规模的产品开发会在2017年,不过也足以看出区块链技术在证券行业的巨大潜力。

2.3 银行业――以R3CEV为例

近来R3可谓是风光无限,这家位于纽约的金融技术创业公司,专注于研究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技术解决方案,已经建立了一个由40多家国际银行机构组成的团体,目的是为了建立一种定制的基于以太坊的跨境区块链解决方案。R3联盟目前的成员已经包括的金融机构有:花旗银行、美国银行、高盛集团、摩根大通、瑞银集团、摩根史坦利投资公司,还有许多其他公司。

R3CEV目前正在研究至少8种不同的概念验证(PoCs),包括系统互操作性、支付、结算、贸易金融、企业债券、回购、互换和保险。这些概念验证将被用于分布式账本,有助于大范围简化交易程序并使交易监管更加容易。与传统支付体系相比,区块链支付清算为交易双方直接进行,不涉及中间机构,即使部分网络瘫痪也不影响整个系统运行。如果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一套通用的分布式银行间金融交易协议,为用户提供跨境、任意币种实时支付清算服务,则跨境支付将会变得便捷和成本低廉。SWIFT作为全球数万家银行的通信平台,已经被新兴崛起的区块链技术所威胁。不过R3大多数的技术开发还在试验阶段,是否会带来颠覆性的突破还并不能确定。

3 区块链技术面临的挑战

3.1 安全问题

一是区块链网络的安全性是建立在大量可信的计算节点基础上的,在发展大量可信节点之前确保不被攻击是其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二是合作方的信任问题,如果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一个新的领域,如小额跨行转账,即使几家银行合作建立私有区块链,也存在合作组织之间的信任问题。三是驱动大量公共计算资源参与问题,如果参与计算的节点数太少,将面临51%的节点很容易被攻克的问题。

除了网络安全,用户端的安全问题也不可忽视。以比特币为例,尽管比特币网络从未被破坏,但比特币钱包和比特币交易所被攻击的情况却屡见不鲜,最著名要数曾经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Mt.Gox破产事件。原因是比特币钱包的私钥是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与银行网银系统没有USBKey之前的软证书存储在本地一样,极易被黑客攻击窃取,即便将私钥存储于类似USBKey的硬件中,在本地也存在生成和传输的环节,所以如何保障用户的私钥安全将会是区块链技术急需攻克的一个技术难题。

3.2 监管问题

目前监管部门对于区块链的应用态度尚不明确,由于监管部门对区块链技术缺乏充分的认识和预期,法律和制度建立可能会滞后,从而导致与区块链相关的经济活动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和法律保护,无形中增大了市场主体的风险。

3.3 容量和时效性问题

比特币网络是目前最大的区块链网络,日均交易笔数约20万笔,总账容量50GB,其规模只相当于银行间转账交易的一个零头,在尚未经历大规模广播风暴的情况下,已经出现交易确认速度越来越缓慢的情况,大量未确认交易的堆积导致下一笔交易可能要10个小时以上才能确认。

此外,比特币钱包使用前要先下载总账,使用普通计算机下载需要几天时间。如果将比特币模式应用于金融领域或者其他大交易量的领域,系统压力和带宽占用将会耗费极大的资源。

3.4 区块链技术缺乏统一的标准

区块链技术下存在很多不同的体系,最著名的有区块链联盟R3、全球贸易分布式账本联盟PTDL、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等。关于建立区块链共同标准的问题,业内也正在努力解决。2016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收到正式请求,为区块链和数字分布式账簿技术开拓一个新的ISO标准。

4 区块链技术的前景

虽然区块链技术还不够稳定,但也无法忽视其带来的革命性变化,究其根源,区块链技术是中心化平台的克星,带来了分布式清算机制的拓展,进而可能推动分布式金融交易创新。它的拥趸者正在尝试利用这项新技术重构信用形成机制等金融基础设施,从而更深刻地影响和改变金融交易过程。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指出,自蒸汽机、电和计算机发明以来,我们又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革命,而区块链技术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银行业都为此兴奋不已。

5 结 论

区块链技术虽不成熟,但已经引起了金融领域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顶级金融机构和央行。对于区块链的开发利用可以说才刚刚开始,业内的标准和规范也需要进行统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已经开始向原有秩序发起挑战,机遇与风险并存,期待区块链进一步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曹磊.区块链,金融的另一种可能[J].首席财务官,2015(24):12-13.

[2]蔡钊.区块链技术及其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初探[J].中国金融电脑,2016(2):30-34.

[3]蒋润祥,魏长江.区块链的应用进展与价值探讨[J].甘肃金融,2016(2):19-21.

[4]袁勇,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481-494.

[5]王永利.区块链,下一代互联网金融革新技术[J].博鳌观察,2016(2):112-114.

[6]武文斌.银行交易区块链的原理、模式与建议[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159-160.

[7]杨东,潘锥.区块链带来金融与法律优化[J].中国金融,2016(8):25-26.

[8]林晓轩.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J].中国金融,2016(8):17-18.

[9]孙建钢.区块链技术发展前瞻[J].中国金融,2016(8):23-24.

第3篇

相比于互联网,被称之为人类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区块链技术正逐渐渗透于人类社会的各种应用场景。

区块链因作为数字货币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被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首先关注。有券商分析人士认为,数字化时代,区块链、认知计算和云计算这些技术,将会重塑金融业未来。

所谓区块链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分布式账本技术;通过运用加密以及网络安全的技术进行保证,保证数据不被篡改;不管是什么领域的数据,通过不断地添加和编辑可以了解历史数据信息。

在国内,我国的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领域早已跃跃欲试。中国邮储银行近日携手IBM,宣布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托管系统。系统上线以来大幅缩短业务环节60%以上。 埃森哲索菲研究院院长维亚勒。

浙商银行也正式上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移动数字汇票产品。招商银行也在2016年加入r3银行区块链联盟。

深圳已成立首个fintech数字货币联盟,有望率先试点数字货币。联盟成员涵盖平安集团、招商银行、微众银行、大成基金等国内外40多家知名金融机构。

区块链当前的现实应用情景如何?究竟可能带来怎样的行业前景?近日,《财经》记者专访了埃森哲索非亚・安蒂波利斯研究院的院长艾曼纽・维亚勒,埃森哲在三年前开始探索区块链技术相关应用。

据艾曼纽・维亚勒介绍,埃森哲近期调研发现,全球最大的10家投资银行中,8家获益于区块链技术,降低基础设施成本的幅度达30%,每年节省80亿至120亿美元成本。

“最终,区块链技术并不是要取代现有的所有的东西。”艾曼纽・维亚勒说,“区块链只是会和现有的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成为整个IT框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之前对区块链的讨论和炒作,到如今的理性思考,艾曼纽・维亚勒表示,现实中区块链已进入到实际应用的具体部署阶段,银行、医疗保健、政府……各行业已经在探讨究竟该如何搭建本行业的区块链。

随着区块链应用的逐渐落地,艾曼纽・维亚勒认为,应当搭建一套规范的法律框架。但这种法律框架不是针对区块链技术立法,而是依照行业、场景应用而建立,防止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套利。 带给世界信任

《财经》:很多人将区块链与互联网相比,称其为人类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互联网现在已经为人熟知,而区块链对很多人来说仍然很陌生。作为这个领域最前沿的研究者,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艾曼纽・维亚勒:区块链是一种基础性的技术,为很多潜在的新系统或者新事物奠定基础。如果想要应用区块链还需要其他技术的配合,比如加密、分布式的技术、点对点的技术。这些技术是比较复杂的,但是人们也不需要特别了解。就像我们使用邮件,我们只需要知道邮件是需要网络的,不管是有线还是无线,或者是4G。但是你不需要知道支持这个邮件功能的底层协议是什么,只要能上网就行了。

同样我们只需要知道,区块链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价值是什么就可以了,不需要知道支撑区块链的复杂的底层技术。

《财经》:作为研究学者,您觉得区块链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未来会产生什么样实质性的改变?

艾曼纽・维亚勒:对我来讲,在数字世界里,区块链技术是最有可能给没有信任的世界带来信任的技术,我认为它是信任的核心。在一些领域,如果不通过这样的技术,可能需要制定很多规则、监管政策来建立信任,而区块链技术本身就是可以带来信任的。

《财经》:这种信任什么时候才能普遍地实现?目前区块链在金融和医疗等领域有些应用,在其他领域还要等待多久?

艾曼纽・维亚勒:作为研究人员,我总是非常乐观的,有时可能过分乐观了。

技术本身进步是非常快的,只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可能进展较慢,尤其是大规模的应用。如果拿互联网来举例的话,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互联网被有限的人群使用,一直到90年代至2000年左右,互联网才被大规模推广。所以我们也可以预见区块链在未来5年内在某个行业大规模的应用,然后10年-15年或者更长时间后,可在物联网等领域大规模应用。好消息是,目前区块链的技术成熟度要比互联网刚出现时要好得多。

《财经》:能否举例介绍一下区块链技术在现实中的运用带来了哪些变革?

艾曼纽・维亚勒:比如埃森哲推出的智能电表,可以测量电力的消耗,之后将所有数据通过区块链进行传输。双方可以签署智能合同,当家庭用电的数值达到一定的阈值,会自动地按照规定的价格从供电机构买电。所以当用电值低于阈值的时候,系统会自动地被触发,把钱转给供电机构。

这个产品是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的数据不是通过人,而是通过传感器来采集的,而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安全地并且大批量地采集数据。这种通过传感器大规模地获取可信任的数据,可使市场概念更好地体现。也就是说,通过区块链所产生的信任,把个人和公司连接在一起。 推动数字货币

《财经》:区块链技术作为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引发了人们对数字货币的探讨,那么数字货币产生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潜在的风险又是什么?

艾曼纽・维亚勒:现在很多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国的央行都在关注数字货币。但这并不是要用数字货币来取代我们每天所用的纸币和硬币。而是要在国家层面设立一个新系统供公司之间、公共部门之间使用,保证公司、商业银行、央行等之间的交易可以数字化地进行,这样更高效。

现在的支付系统主要是通过信息平台来进行,这也是数字货币讨论的初衷。就是要实现每个国家的支付系统的统一化。可是它跟我们所说的比特币是不一样的,它不会对个人产生影响。说到潜在的风险,也就是央行可以起到的作用,就是在促进数字货币或者比特币的合法化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潜在的洗钱、资金非法转移的问题,所以要非常谨慎。我认为各国都应该有一个规范数字货币使用的法律框架。

在今后十年的发展中,我们要注意平衡数字货币和纸币、硬币之间的关系。

《财经》:从国际经验来看,其他国家有没有成熟的法律框架值得中国借鉴?

艾曼纽・维亚勒:我们和法律专家、技术合作伙伴的建议是,不应该针对区块链的具体技术制定法律框架,而是要针对具体技术的行业、场景应用来制定规则。据我们了解,各国也在考虑制定相关的法律框架。

具体到法国来说,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都没有特定法律框架的约束,而是沿用了现用的法律框架。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框架来防止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套利。不同国家之间、不同国家内部也可以进行这样的法律框架约束。 矛盾

《财经》: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在实际应用中,会不会与当前的货币和金融要求有所冲突?我们知道比特币引发的一个争议就是其对货币的挑战。

艾曼纽・维亚勒:从本质上讲,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分布式技术。可是如果我们讲到这个词,其本身就带有中央化的含义,所以二者之间是有矛盾的。所以央行在这之间可以发挥作用,制定一些政策来平衡中央化和分布式之间的矛盾。

《财经》:您对于央行要实现这种平衡有没有可提供的建议?

艾曼纽・维亚勒:我认为,央行应该像护卫者一样,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测,采取反洗钱、防止作假等措施。与此同时,央行也要保障分布式系统的运行。在过去几百年的历史里,人与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易一直在现实中进行。而现在我们要探讨的是虚拟的数字世界。我们既要沿用之前多年来的交易习惯,也要通过法律框架来防止欺诈等行为的发生。

第4篇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食品安全审计;信息化;框架构建

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依旧存在比较突出的隐患,食品安全风险的识别与防控具有复杂性、差异性等特点,食品安全治理仍存在比较大的难度。作为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食品安全审计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但在信息化技术水平、流程体系以及数据完备性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在数据获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独立性、安全性与匿名性等特点,利用其智能合约、共识机制、非对称加密、分布式账本等技术,可有效保障审计数据的质量与可追溯[1],同时还有助于风险的及时捕捉、人力资源的节省以及审计效果的提升等。因此,分析探讨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审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食品工业来说,审计与食品质量标准在食品安全的保障中起到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例如:评估管理系统,获得某些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的认证,评估场所和产品的条件,确认法律合规性等等[2]。审计应用于食品安全治理,最早是在西方国家产生的,由此也逐渐衍生出一项新领域的审计———食品安全审计。国内学者将食品安全审计界定为:“一套集成本审核分析、质量管理机制考察和企业产品质量状况核算评价为一体的科学方法”[3]。该领域的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大致开始于在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以后,并且集中在乳品行业,食品安全审计的具体实施也基本是由政府有关部门主持进行,且审计对象主要聚焦在大型企业[4]。目前,就我国已有的食品安全审计案例来看,还存在中小型企业审计不够到位、审计依据标准不够明确、审计数据不够安全可靠以及在专业审计人才与方法上存在欠缺等问题。因此,亟需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和应用。近几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学者们开展了其在许多领域和场景应用的研究。区块链在审计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相关的研究如: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实施审计框架[5-6]、区块链技术在企业联网审计中的应用[7-8]、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审计中的应用[9-11]以及区块链审计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等等[12-13]。在具体的审计模式探索中,毕秀玲等[14]提出要大力推进“审计智能+”的建设,在5G、区块链、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提高审计信息化的水平。传统审计过程中所面临成本、效率、质量、安全性等问题恰恰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有效解决[15]。房巧玲等[16]便提出了基于双链架构的混合审计模式,即智能审计程序与人工审计程序相结合的模式。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还尚未见有关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审计中应用的研究。基于此,文章首先根据区块链技术的工作原理与优势点,分三个层次构建起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审计中应用的逻辑框架。其次结合传统审计工作,通过技术代入,进一步阐述区块链技术下的食品安全审计工作的大致流程。最后,充分考虑当前区块链技术在运用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以及未来发展的展望。

1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审计中的应用逻辑

1.1区块链的工作原理

区块链是在一种基于分布式系统思想形成的网状结构,在这个网状结构中,信息存储上链主要有以下流程:当某个节点有新的数据信息录入,该节点将会把信息网络中的其他节点进行广播,其他节点在接收信息以后会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可靠性进行检验,检验无误后该信息将被储存在一个区块中,经过随机Hash算法得出Hash值,该过程可以视为一种单向的加密手段,不仅可以将复杂无章的数据信息转换为固定长度的字符代码,而且其破解的困难程度也保证了数据的不可篡改性。此时,全网将基于共识机制对该区块内数据进行审查,审查通过以后该区块将被正式存入区块链的主链中,相应的数据也将被打上时间戳标记,更新复制保存到每个节点里[17],如图1所示。

1.2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审计中应用的逻辑

区块链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在各个领域加速应用。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审计领域,这种模式被称为区块链审计。而在区块链审计的定义上,徐超等[18]提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在审计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而狭义上则包含了区块链审计和审计区块链这两种方式,二者的审计对象不同,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在区块链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基于信息系统对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进行测试,通过借助发挥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性,对各类业务执行自动化审计和持续审计等行为[19],具体包括:对数据的真实性、时效性以及可靠性进行审计;对系统设置、共识机制以及智能合约等进行审计;对区块链技术所涉及的系统节点等安全性进行审计[20]。事实上,区块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协议层、应用层和访问层,它们相互独立又不可分割,构成了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审计领域的运用逻辑,如图2所示。协议层(又称基础层)是基于共识机制展开运行的,通过共识机制来保障每个节点的数据是真实一致可靠的。在利用分布式数据存储、加密算法、网络编程以及时间戳等技术的基础上,对食品供应链上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各个企业的各类信息进行收集与记录,如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原料配比情况、添加剂的使用量情况,食品物流环节的负责方信息、车次时间以及冷链条件情况,食品交易过程中经销商情况以及流入消费者的时间地点等信息[21]。企业彼此间的信息验证以及共识算法记账使得审计需要的众多数据信息能够公开透明、不易篡改,也有助于扩大审计工作的覆盖面。对于应用层而言,智能合约的存在使得区块链在没有人工控制以及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能够按照网络编程出的代码进行自主运行,有助于明确执行标准,大大提高了审计的效率以及数据的收集分类等重复性工作,在预先设置的程序代码中,一旦触发相应的条件和标准,将会作出各类分析行为,这样一来,审计人员通过区块链技术就可以对食品质量安全实现实时监控、及时预测和灵活预警[22]。就访问层来看,无论是通过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端还是移动终端,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可编程性采用公钥与私钥授权的机制,能够实现数据的安全独立便捷获取。同时,时间戳技术有助于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使审计工作的的可靠性和便利性能够得到进一步优化。

1.3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审计中应用的优势

对于食品行业来说,信任机制的构建对于品牌形象的树立是十分关键的,而品牌形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甚至是行业的兴衰。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审计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可追溯将有助于信任的构建。而区块链技术在审计中运用的优势,将有效推动信任机制的形成。首先,去中心化的优势使得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上所有企业都可以分别作为一个节点,分布式数据储存技术的应用,使得众多企业在信息的记录和储存上互相监督、互相利用,具有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透明的优点。同时,每个审计项目由指定的审计组执行审计,每个审计组也相当于区块链的一个节点,若干个审计组节点组成分布式节点组织结构,相当于一个分布式账本。于是审计的范围变得更加广泛,所涉及的审计对象也更加的全面而具体,不需要非得围绕核心企业实施审计,解决了审计范围的局限性问题,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审计结果的质量。其次,交易可追溯性、数据透明性的优势使得信息在供应链上变得更加可靠、真实。在供应商的选择、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等等方面具有督促作用。例如,就已有的食品安全审计案例呈现的结果来看,存在如下问题:企业不能持续保持生产条件、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落实不到位、企业自身的检验能力不足、生产信息记录的不完整甚至伪造记录以及不合格品和变质食品的及时处置问题等。在区块链技术的帮助下追溯系统将会不断完善[23],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也会更加具有约束和威慑作用。在现实中,已有具体的应用案例,如2017年7月沃尔玛、京东、国际商业机器(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IBM)公司和清华大学共同组成了区块链联盟,在产品的地产、批号、生产厂家、到期日期以及运输细节等各种详细信息的获取上,可以实现从天数到秒数的速度提升,这将极大地提升审计实施的效率。最后,可编程性则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相比于传统审计中的人工操作,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会使得审计的流程更加严谨、更加快捷。食品安全审计过程中,涉及到的质量标准、规范等十分复杂,对于不同品类食品的特殊性质、不同添加剂的使用规定等所涉及的知识更加多样和复杂[24],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则可通过代码的编写,将有关审计标准、审计法规等进行定义,在区块链中实现数据信息的智能运行。在既定的规则和协议下,区块链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传递与存储,高安全性、高透明性使得审计效率大大提升。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Rubix平台就是通过将自动化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又能达到降低成本等作用[25]。同样,沃尔玛也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食品供应链管理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理想成效[26]。

2区块链技术下食品安全审计的流程

区块链技术下的食品安全审计流程是在传统审计流程的基础上,通过融入区块链技术,对审计流程进行重塑,保证审计大环节不变,即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以及审计报告阶段,但细节更加优化、效率更高,如图3所示。

2.1审计准备

在审计准备阶段需要先对审计信息和数据等进行预处理,通过数据的采集、传输与存储,利用区块链中各个节点所达成的共识机制,实现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与一致性。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被审计食品行业的相关标准、企业会计准则的选取情况、企业的性质以及监管环境等的了解,对相关获取信息进行更新记录,并利用时间戳技术,相当于会计记账中的连续编号机制,对新产生的区块做上时间标记,充分保证了数据在一定时间内是可追溯的、可验证的以及完整的。

2.2审计实施

在审计实施阶段,面对食品供应链本身的环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区块链应用平台会及时向各个节点的企业、账项往来银行以及其他关联方进行信息的检查与考证,并将结果进行实时反馈。在对某一生产、加工业务或者交易进行审查以后,将问题点进行汇总与分析。在审计过程中,同时需要伴随着数据清洗、数据挖掘、可视化操作、实时处理、风险识别与评估以及重要性水平的确定等技术支撑,也需要借助传感器、物联网、射频识别以及CPS/GPS等审计工具[21],因此,这将对专业人才的技术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

2.3审计报告

在传统审计流程的收尾阶段,需要对整个审计流程所记录的工作底稿以及证据信息进行整理与汇总,并出具最终的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而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下,审计人员通过对数据信息的系统建模进行智能化自主分析,并且能够做到对审计结果的实时记录、对被审计企业进行随时随地的监控,还可以根据审计主体的不同以及审计要求的变化,随时出具定制化的审计报告,大大提高了审计结果的质量以及需求度的满足程度。

3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审计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3.1技术问题

现阶段,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具体的个人,对于审计的水平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监督再到上市公司的财报结果公开,处处离不开审计的参与,审计也逐渐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作用,例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信息科技审计以及本文所探讨的食品安全审计等领域。在食品安全上,任何小的风险都不容忽视,这对于审计的执行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尽管区块链技术在效率和质量等方面对食品安全审计有着很大的帮助,但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区块链的复杂度也急速增加,无论是从硬件上还是软件上,对计算机的算法处理能力、存储能力以及硬件配置有着越来越严苛的要求。因此,进一步提高硬件的可靠性以及软件的适配性是技术层面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

3.2安全问题

区块链技术尽管有着Hash值非对称加密算法、时间戳等技术的支持,但安全性问题依旧是区块链技术在发展中不容小视的关键问题。随着黑客技术的不断进化,以往的51%攻击成本已经不再具有很强的约束性,这对于审计工作是一项不小的潜在威胁。在区块链共识机制的基础上,很多企业将自己的关键性信息乃至核心机密都进行了上链操作,而黑客的行为将会对企业们造成重大损失甚至致命冲击。这就说明不存在一劳永逸的保障,各项技术需要在不断的挑战和威胁中,始终保持高度的预警态势,在面对不法分子的各种花样攻击时,能够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这就需要相关信息技术人员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素质。

3.3监管问题

事实上,尽管区块链技术中的分布式数据储存技术使得数据的记录、存储与读取更加便捷、安全,但其却弱化了国家对于交易情况的监督,对于现有的监管体系具有一定的冲击。区块链技术还在逐渐发展走向成熟,在食品安全审计领域的应用也将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有关监管的法律法规仍需进一步的完善与明确,如果真的出现监管漏洞,那必然影响该技术的健康、稳定与向好发展。因此,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国家相关部门的法律与监管体系也要完善跟进,二者相辅相成,为技术作用的充分发挥保驾护航。

4结语

第5篇

一、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中应用的内涵和外延

(一)区块链技术是什么

通俗地说,区块链技术是一个公开的分布式账簿系统。它是一种类似链条状的虚拟系统,每一节链条之间都存在一个节点,上面是每一个参与交易者的信息,完整地储存着每一份公共账簿备份。不断增加的交易使得信息不断累积,新的信息数据将附加到已经存在的链条上,这样的一节一节的链条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区块链。也就是说,整个区块链上面记录着所有的交易信息。

(二)区块链技术的特点

一是去中心化。正如区块链的外貌一样,我们可以看到它是由一个一个区块链接组成的,各个链接是平等的,没有中心环节。因此,不存在中心化的管理缓解,每一区块、每一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它们共同维护着系统的良好运行。

二是开放性。区块链整个系统是对外开放的,在区块链中,除交易用户的私人信息可以被加密以外,所有的数据,都是公开的,我们可以在这里查找任何公开的信息。

三是自治性。区块链各个链条和节点都有协商一致的管理规范,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都能够在不需要任何人为干预下安全地交换数据。

四是信息不可篡改。信息一经添加至区块链中就会被永久的保存起来。任何人都无权修改,安全性能很高。

五是匿名性。由于区块链的各节点之间交换信息不需要相互信任,所以交易双方不需要公开其身份,具有较强的匿名性。

(三)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据调查,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大多数是传统的电子化,交易双方还必须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具体来说,特别是在我国这种信任本位的传统国家,商业模式还基于社会组织架构,双方产生交易的前提是要有一个信任制度体系,这种信任制度体系可以由政府监管部门,银行信用体系等机构来完成。如果没有这种信任制度,陌生的双方就无法进行交易。而区块链技术可以完全改变这种传统模式,正是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自治性等特点,它可以通过建立一套基于信任的电子算法,在各个区块链中建立“信任”制度,这样一来,交易双方无需信任制度就可以开展经济活动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实现最低价的价值转移,获取高额利润。可以说,区块链技术是人类社会信用史上的一次创造性革命,它极有可能重构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说,我行应紧跟时展潮流,在银行内部应用区块链技术,以促进我行的稳步发展,并形成充足的技术储备,使我行在未来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中占据主动地位,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从而能在未来的国际国内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标准制定中充分发挥我行的优势,促进我行的创新发展。

二、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紧跟发展趋势,把握国际动向

出于对数字货币潜在风险的担忧,我国的商业银行都很少采用区块链技术,很少有进行数字货币交易的银行,对数字货币背后的创新技术的研究也比较滞后,如今,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去中介化的新兴模式在中国迅速兴起,我行也应高度关注国际同行在该技术上的最新创新动向,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尽早加入研究、开发区块链产品的行列,形成符合我行特色的新“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

(二)组成研发实验室,加快研究速度

我行可以网罗国内外优秀人才,成立研发实验室,或积极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从我国国情出发,创新区块链技术应用空间,开发普惠平衡的金融产品。

(三)坚持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积极参加国家交流会议

我行不仅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人才,同时还要大力发挥我行的优势,形成具有我行特色的区块链技术应用空间。同时要积极参与制定国际区块链技术应用标准的制定,争取话语权,为区块链技术在我国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区块链技术;财务管理

1区块链到底为何物

现如今区块链(Blockchain)风起云涌的发展着,那么区块链是什么呢?有些国政府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报告中解释到:“区块链是数据库的一种。它持有很多记录,然后把这些记录全部放在区块链中,而不是简单地整理在纸上。通过使用加密签名的每个区块,可以链接到下一区块。人们使用区块链可以像使用账本一样,重要的是能够共同分享,还可以让符合权限的人查询。”简言之,区块链是集分布式记账、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等功能为一体的技术。区块链最大的特点是去中心化。鉴于使用分布式的核点计算和信息存储,任何节点的义务和权利都是同等的,没有中心决定节点的硬件或相关管理机构,整个大的系统是由具备维护功能的节点配合维护系统中的存储块。其次,区块链技术具有开放的功能。相关数据在区块链中是对所有参与者公开的,若想查找一些信息,参与者能够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再次,区块链技术具备自我控制的功能。协议及规范是基于共同商量以取得一致意见形成的,因此节点上的所有数据可以在去信任的环境中自如调换。从次,区块链技术具备不可篡改的功能。数据可以永久存储区块链中,除非有不小于51%的系统控制链上的节点,否则对单个节点更改是不起作用的。最后,区块链技术还具备匿名的功能。节点之间调换的顺序有着固定算法,所以交易双方不需要公开身份就能让彼此产生信任,这也无异于增强了企业信用。

2中小企业特征与现行财务管理模式的弊端

2.1中小企业的特征

2.1.1企业数量数不胜数,但规划出的实体场地小,地区差异较突出中小企业的数量数不胜数,不管在大城市还是农村都有分布,但对小规模的企业而言,人才、资金、物品等资源都很有限,所以竞争力相对大企业来说并不强。此外,中小企业经济动态数列水平会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地处中东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在工业总产值方面强于西部。2.1.2组织程度差,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相关领域里中小企业配合程度差,内部管理制度及管理结构尚待完善,大多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植和服务体系的建立都比较欠缺,加上本身资金不足,技术过时,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小企业适应能力较弱,由此面向国内市场的颇多。2.1.3生产灵活,劳动密集度高中小企业可以依据市场需求进行品种多样化、小批量生产,生产方式比较灵活。又因为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落后,所以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无疑充分利用了闲置的劳动力,在促进社会就业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2中小企业现行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2.2.1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由于我国担保体系尚不健全,融资制度和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的融资主体,融资方式主要分为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中小企业处于上升阶段时,急需大量资金,但企业现有规模和抵押的资产不成比例。此外,一些中小企业负债过多,经营风险大,信用观念淡薄,经营行为不规范,损害了中小企业的信用形象,从而使许多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其次,国家对大型企业设有专门的筹资机构,而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够,颁布的优惠政策较少,这也使很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2.2.2管理理念传统,机制不健全中小企业划出的实体规模小,这使财产所有者一人独揽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但由于管理者缺少相对应地财务管理理念,仅凭经验和感觉行事,很难做到真正地科学决策。财务管理这一工作在中小企业的管理中并非处于核心位置,与之相反地却是,在大型企业中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体现得很明确。并且在现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要想顺应时展,企业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应当具有一致性。然而中小企业仅把它作为一般管理机构,这无非制约了企业发展。2.2.3管理制度尚且不够完善,财务分析欠科学合理大多中小企业缺乏完好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严谨地遵从我国现行的《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制定合乎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员工在处理财务管理工作时无章可循,仅凭自己的经验操作。更有企业任人唯亲,财务岗位均由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员担任,职务间缺乏制衡,难以建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无法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并且在当今这个社会,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对财务分析的方法也不够科学,所以不能很好的把握企业运行状况。2.2.4财务控制薄弱在我国中小企业中,财务控制薄弱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首先,企业现金管理不严,导致资金闲置或短缺,大量资金未能参与生产周转,其用于投入到与生产无关的不动产的现象此起彼伏。其次,存货控制不规范,没经过细致地调查就进行生产,导致存货占用大量资金。最后,成本费用核算不严格,导致资金投入没有产生最大效益。2.2.5重数据、轻信息,出现信息孤岛中小企业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宏观市场经济环境,所以一般从外部引进通用的财务软件来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但这些软件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都不够高。同时,由于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高,不能熟练地操作这些财务软件,无法完全发挥这些软件的价值。此外,大量财务人员埋头于核算,财务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企业内外部衔接能力不强,使得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长期偏低。

3区块链技术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3.1区块链技术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风险的灵敏度

区块链可实时监控智能合约的状态,智能合约生成时,无需中介的参与自动执行,这样能够避免中小企业赊账给客户,资金却不能及时收回的情况。智能合约还可以通过整合大数据和预测分析来增加会计流程的智能。结合大数据,智能合约可以在被动式到预测式变革之上进行分层,以提高风险灵敏度,降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规范经营行为,增强信用意识和树立信用形象,从而使中小企业在银行中获得更多贷款良机,以解决资金短缺和融资难问题。

3.2区块链技术有利于健全中小企业体制机制,做到科学决策

区块链能够通过其独有的共识机制,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对交易的验证和确认。只要利益没有关联的节点能够实现共同的认识,我们就可以确定全网对此也能够达成共同认识。若中小企业应区块链技术于财务管理中,财务信息将会公之于众,一旦被外部人员发现信息存在问题,则对该企业产生不利影响。正因如此,应用其技术有利于督促中小企业完善体制机制,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宏观了解到其他企业的财务状况,使其做到真正的财务科学。

3.3区块链技术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大家共同维护一个分布式账本,所有的交易数据无法篡改。这原理就和微信群类似,群里记录的是聊天信息,聊天信息是不能篡改的,区块链也一样存在着“聊天信息”,不同的是这些信息在区块链的世界里称作“交易”。企业用区块链保存这些历史交易则不容易被篡改,所以应用该技术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之间相互制衡监督,更能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3.4区块链技术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财务控制力、降低资金运作成本

区块链可以实行点对点的交易,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能运行一个区块链节点,基本上没有使用限制,只要使用者下载一个关于区块链的网络客户端就能使用,区块链网络还可以统筹于点对点的价值转移清算与结算,保证了成本费用核算的准确性,增强了企业财务控制能力,同时它会不断运行,以此提高账本及时更新的效率。除此之外,有着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能直接进行点对点的支付,减少了银行这一中间环节的操作,节约手续费的同时也降低了资金运作成本。

3.5区块链技术运用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利于财务数据的更改

在区块链中,企业想要更改链中的数据几乎不可能。当企业在对财务数据进行搜集整理时,万一数据资料输送的地址不正确,对企业来说就会造成重大损失。原因是哈希值在每个区块中都有所不同,同时哈希值的输出会被之前的区块引用,这就会导致企业不能在区块链的中间调换区块,所以当输入错的财务数据,又没有及时发现时,会使公开的财务数据难以更改,不具有真实性。

3.6区块链技术难以做到信息监管平衡,不利于中小企业机密信息的保护

区块链由于通过节点自由选择中心和数据不能被篡改等特点,在很大程限上让信息透明公开,这在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是非常有利的,但对于企业而言,涉及行业机密的信息并不希望公开化,若使用该技术则容易被竞争对手获知相关信息,怎样保证相关信息不被泄露,正是区块链技术所需要完善的地方。

3.7区块链技术的延迟性,不利于中小企业时间成本的节省

区块链技术具有延迟性,原因在于交易时要被网络上大多数节点得知这一情况,中间大约需要花上十分钟,并且还要等大部分节点验证认同这笔交易后才算成功。所以中小企业把数据传输到区块链中会耗时很多,增加了时间成本。

参考文献

[1]唐文剑,吕雯,黄浩.区块链技术将如何重新定义世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章刘成,于琳琳.区块链技术对审计的影响[J].中国农业会计,2018,(1).

第7篇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应用

电子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尤其是在区块链技术中哈希算法、时间戳等多种技术的应用,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电子档案准确性的优化,同时降低档案被篡改的几率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被应用在实际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环节,其中区块链技术就是近几年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优化模式之一,合理的应用区块链技术不仅能够将现代技术中的分布式存储技术、识别技术等应用在实际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同时还能够推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发展,进而帮助高校获得更加有效的档案管理目标。

一、相关理论概述

1.区块链技术的概述

区块链技术是近几年比较常见的现代化数据分析技术,其本质就是一个能够进行现代化分析的数据库,在区块链技术中,转变了原有网络中必须存在中心节点的弊端,将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以平等的状态应用在系统中,从而通过各节点互相证明的方式实现保障数据信息准确性、安全性等目标。在区块链技术下,网络系统可以对所有经过节点的往来记录进行登记,从而保障这一技术中数据操作的可追溯性,从而在本质意义上提升系统管理过程中数据的安全、稳定。就区块链技术中的安全机制而言,通常情况下区块链技术中常见的安全机制大都表现为共识机制、去信任机制、防篡改机制、共同监管以及追溯机制等。这些机制的应用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保障系统中数据运行稳定性的原则,从而实现对数据真实性的提升。在区块链技术中通常会应用时间戳、哈希函数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密,从而确保数学在传递、使用过程中的相对稳定。比如,在通过哈希算法加密的环节而言,这一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随机的为数据购置数字签名,进而实现对数据的加密保护。与此同时,在进行哈希算法加密后,应用为数据加盖时间戳的方式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数据的二次加密,继而保障数据不会被二次篡改,从而完善原有的数据保护。

2.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概述及特点

高校电子档案管理是近几年高校管理改革中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一种新型档案管理模式,这一模式顺应了现阶段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背景,并将更多现代化的信息、数据处理技术与传统的高校档案管理融合在一起的一种高效、稳定的新型档案管理模式。就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而言,这一工作将原有高校运行中纸质的档案进行了改革,实现在一定程度上纸质到电子层面的转变,同时推动了现阶段高校档案管理的发展。通过以往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研究,笔者认为就这一环节的特征来说大都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首先,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具备一定的社会性。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这一特性的存在导致高校势必会与社会存在比较密切交集,高校将源于社会的学生,经由“打造”后在回馈给社会,同时高校研究的很多内容也服务于社会,这些都造成了高校电子档案的特异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际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次,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也具备一定的综合性,其档案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涉及了高校所拥有的产业资料、科研资料、人才资料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囊括了实际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教学方案等等,多属于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便是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具备较强的系统性特征,受高校运行模式的影响,高校运行中的载体、数量种类繁多,也正是这些种类繁多的内容促使高校电子档案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从而为后续高校运行中存在的各类型工作提供支持,推动我国现代化背景下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发展。最后,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也具备加强的通用性水平,这些电子档案的内容大都按照统一的教学周期、管理制度等予以记录,所以,可以认为这一内容具备较高的通用性水平。

二、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通过对区块链技术和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研究,笔者认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大都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合理的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实际高校电子档案的管理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其次,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一方面,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平衡原有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各不同组成部分的重要性,分散原有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攻击,进而提升实际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在区块链应用背景下,所有面向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攻击都将被记录、被追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保障。最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促使高校电子档案管理朝向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系改革的推进,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逐步的凸显出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从高校电子档案的生成环节入手,全面的覆盖到电子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将高校中有关档案管理的多个部门凝聚成一个电子档案管理的整体,从而优化后续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发展,解决以往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新时期开展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实际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而言,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有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的凸显了出来,就以往的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大都集中表现在学生档案管理和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两个方面:首先,就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环节,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普及程度的提升,很多高校的招生门槛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这种门槛的降低在根本上导致了高校学生数量的激增,从而最大程度上提升了档案管理的难度。与此同时,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相应的教职人员数量也会随之相应的提升,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际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效果。其次,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是目前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高校电子档案改革的推进,原有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然无法贴合时展对于电子档案管理的客观需求,如何在保障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传道、受业、解惑氛围的同时,保障学生们的档案信息安全就成为了现阶段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环节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高校电子档案专业管理人才的匮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际高校电子档案的开展效果。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电子技术的革新,高校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程度的转变,传统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已然无法在本质意义上满足时展对于高校电子档案的管理需求,从而限制了实际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顺利开展。

四、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纵观以往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而言,通常情况下传统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大都分为下述三个模块,即档案搜集模块、应用模块以及数据管理模块,这三个模块的相互协调才能够帮助高校更好的开展日常事物中的档案管理。下面笔者将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探究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应用:

1.区块链技术在档案搜集、整理中的应用

就目前高校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而言,通常情况下是通过定时、定点的方式将档案业务中集成的数据分享到相关档案管理系统中,虽然这种模式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强度,但是,在实际数据形成、传输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可能会对后续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埋下隐患,由此,在这一背景下,合理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就能够充分的让高校中的各个部门积极的参与到实际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来,从而以“分布式”的状态开展有关高校电子档案信息的等级,并将其电子档案的副本留存在每个区块中,从而实现优化原有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目标。首先,在区块链技术下,各个档案数据搜集站点在进行档案数据的搜集时都会在内容确定后,将该搜集的档案数据记录在区块链技术中,从而实现在源头上保护档案数据准确性的目标。其次,在这一信息搜集节点的档案信息,区块链技术会应用哈希函数的方式对节点数据进行保护、传输,以此实现保障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目标,避免在档案传输过程中出现纰漏,与此同时,在这一技术上搜集的数据,如果想要通过这一节点进行对数据进行修改,就需要获得其他网络节点的批准,从而最大程度上减轻了单一电子档案管理节点的安全压力,实现更大意义层面的电子档案保护目标。例如,在进行高校档案管理的环节,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原有高校档案的区块式管理,从而将各个职能部门单位的业务系统档案情况整合到整体的档案网络系统中,从而弥补以往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非法篡改档案内容的问题。与此同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高校财务档案的管理环节,也同样能够实现优化财务管理信息的目标,以此推动整体高校电子档案的管理进程。

2.区块链技术在档案应用中的应用

对于高校的电子档案管理而言,如何帮助电子档案提升原有的使用效率,才是未来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在过去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环节,传统的电子档案管理大都是通过账号、密码的方式进行使用者的身份验证的,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档案管理在应用过程中的相对安全,但是,其中在以往的使用过程中仍旧会为有心之人留有余地,同时也不便于校外合法工作者使用电子档案资料,由此,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首先,电子档案管理者们可以根据电子档案使用者的需求将电子档案系统划分为几个存在相互交叠的区域模块,以便后续不同的档案管理部门、校内非档案管理部门以及校外工作者们进行使用,一方面,保障校内的档案管理部门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原有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对于校内非档案管理部门或校外工作者们使用时,只需要通过简单的网上审核、申请、审批流程即可实现对后续电子档案的应用,从而提升原有高校电子档案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不同身份的电子档案使用者进行标记,便于电子档案使用监管,同时提升在电子档案使用环节的安全性。

3.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监督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还可以被应用在实际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监督环节,尤其是对于高校学生电子档案管理的环节,合理的应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及时的将使用者们所需要的数据反馈给管理人员,从而最大程度上保障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应用情况,避免在实际的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遗漏等问题,继而逐步的推动未来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在实际高校改革中的落实。除此之外,在完善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中落实的同时高校也应着眼于原有的档案管理人才进行培养,构建具备更强专业性、创新性的专业区块链电子档案管理人才,并为后续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例如,就这一环节,高校一方面应在选拔档案管理人才的阶段,侧重于选择档案管理专业毕业的、具备一定档案管理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新鲜血液参与到实际高校的档案管理过程中来,从而保障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落实;另一方面,则应针对原有的电子档案管理人才进行优化,通过定期组织有关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宣讲,让更多的档案管理者们重视到这一技术在实际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应用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第8篇

【关键词】区块链 比特币 数字货币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正在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重要影响,一些经济学家预测,数字货币有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主要的金融支付工具。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周小川行长指出需要密切关注区块链等技术发展对金融Ю吹挠跋臁S纱耍支撑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研发的关键技术――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引发多方关注,各方对区块链的关注程度甚至不亚于对数字货币本身。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已经从数字货币领域逐渐进到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在国内外正掀起一股研究和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热潮。

一、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内涵

作为支撑比特币的重要技术,区块链的概念最早由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提出。以比特币应用为例,区块链是指一串使用密码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结构,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过去十分钟内所有比特币交易的信息,以密码学方式保证信息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并生成下一个区块。

有学者(秦谊,2016)认为,区块链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基于计算机程序的公开的总账数据库。它的特点是数据库可以记录区块链上发生的所有交易信息,区块链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将其记录的交易信息更新至网络并保存,每个参与维护的节点都能复制获得一份按照时间顺序记录的完整数据库储存,这就构成了一个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的分布式数据库,这种数据库能够在无须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实现信息的直接交互,即人与人之间点对点式的交易和互动。

也有研究(穆启国,2016)认为,区块链是指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共同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这种数据库方案以涉及系统中的任意多个节点,把一段时期内系统包含的全部信息交流的相关数据,通过特殊的算法和密码方法计算并记录到一个数据区块(block)中,同时产生该数据区块的防伪识别码用于链接(chain)下个数据块及校验,系统的所有相关节点来共同验证交易信息记录是否为真,生成的数据区块不可篡改。实际上,区块链技术是一种类似于TCP/IP协议的互联网底层技术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它的出现有望实现互联网从信息传递向价值传递的突破。区块链技术最大的颠覆性在于信用的自我建立,数据存储、传输和证明的去中心化,采用分布式储存的数据区块替代目前的中心服务器,使全部数据信息都被记录并储存在云系统之上,无须第三方验证即可实现数据的自我证明,使得信用的建立成本大幅降低。比特币就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创造的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因此无须基于信用来实现货币的发行和交易。

对于数字货币的认识,有学者认为(王永红,2016),数字货币是“法定电子现金”,即由货币当局发行、存储于电子设备、具有现金特性的价值载体。数字货币区别于与银行账户相关联的电子货币,与价值完全由市场决定虚拟货币不同。同时,从数字货币体系建设的需求的角度来看,数字货币要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支付手段,必须具备区别于电子货币、虚拟货币的显著特点,包括安全性、可控匿名性、周期性、不可重复性、系统无关性,并且要在开放互联环境中达到很高的交易性能。谢平和石午光(2015)认为数字货币是基于密码学和网络点对点(Peer to Peer)技术,由计算机程序产生并在互联网上发行和流通的一种货币。

二、区块链应用于数字货币的优势

新货币经济学认为,货币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职能可以分离,比特币的应用可以被视为此观点的一次尝试。该理论提出,所有的经济活动在没有中央银行和法定货币的情形下一样存在,基础货币的记账和交换职能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媒介,前者仅为衡量价值的标准化的记账单位,可以同所有的经济交易之间建立起映射关系,而后者则是内生的,可以通过债权转让的方式实现交换。从更为长远的角度来看,比特币或许只是货币职能分离的一次大胆的实践,离诞生真正意义上能广泛流通的数字货币还有十分遥远。但是无论如何,基于数字货币的比较优势,创建一种成熟、稳定、可靠的数字货币体系是未来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方向。无疑,区块链技术为创立稳定可靠数字货币提供了技术基础,受到了各国央行的关注。

利用区块链技术发展数字货币具有明显的优势。有学者(蔡钊,2016)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数字货币去中心化信用和方便快捷地交易,使得其具有较高交易流通价值,并能够通过开发对冲性金融衍生品作为准超货币,从而保持相对稳定的价格。数字货币建立了货币背书下的数字货币交易信用,交易量越大,交易越频繁,数字货币交易信用就基础越发牢固。一旦在全球范围实现了区块链信用体系,数字货币自然会成为类黄金的全球通用支付信用,并可借此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使得货币变得十分安全。目前的中心化的金融系统容易遭受电脑黑客的攻击,安全成本高且难以防御。但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创立数字货币,它去中心化的特点能够实现全网络记账,有效预防故障与攻击。另外,区块链信息的时序记录、不可追溯和难以篡改的特点,使得货币防伪变得十分简单。这一防伪特性在与数字货币相关的票据、凭证应用上有更为广阔的前景,这使得金融诈骗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邓迪,2016)。

有学者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角度分析了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的优势(肖风,2016),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联盟链发行数字货币,这种联盟链是由几个中心化机构共同发起建立,兼具部分去中心化功能的同时让分布式网络节点得到控制的区块链。在这种区块链中,让所有参与金融机构的数据中心共同构建联盟链的分布式网络,单中心变成多中心,从而实现安全稳定运行。另外,零知识证明技术和共识机制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的信息保密,链条各节点网络通过账本网络共享机制确保达到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结合。这种设想一旦实现将十分有利于人民币有序、可控地实现国际化。同时,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外接端口将认可的全球金融机构接盟链,可实时监控人民币流动,并且可以节省人民币印刷和储存成本。最重要的是根据区块链技术实现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统一,实时结算、逐笔交割与无间断运行,初步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全球化人民币登记结算与支付清算网络,这将极大提高人民币结算、支付清算的效率,有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在反洗钱领域,区块链技术的作用突出。秦谊(2016)认为,借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各金融机构的交易都必须有客户提供电子身份信息(私钥)同银行掌握的公钥共同验证,并且与用户地址进行匹配,确保每笔交易都有完整的记录。在这种模式下,交易信息在各金融机构间实现透明共享,交易的所有环节都无法脱离监管机构的视线,黑钱将无法洗白。

但是,也有学者对区块链应用于货币创新有不同的看法。姜奇平(2016)从货币价值的角度分析,认为区块链在货币方面的应用只能是被设计为一般等价物的分布式系统,但如果未来货币的发展不再是一般等价物,那么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货币发展从贝壳到黄金再到纸币一样,只是货币在形式上的创新。而未来货币的流动性将必须在利用、使用、服务应用中体现价值,表现在更为具体的价值体现。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在比特币上,相当于设计了信息量机制,却没有设计信息流速机制。吴晓灵(2014)认为算法货币目前只是解决了货币信用问题,但尚无法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调节需要。在当前的情形下,其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能够通过互联网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价值传递。

三、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货币创新的实践:比特币

区块链技术最广泛也最为成功的应用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从中本聪开发出第一个创世区块开始,到比特币区块的诞生,再到比特币作为投资工具价格飞涨,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广受追捧,凸显了区块链技术及应用的广阔前景。英格兰银行的研究认为中央银行未来可以考虑发行流通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操作得当可以增强金融的稳定性。

对于比特币是否为数字货币的判断,Yermack(2013)的研究结论比较具有代表性。作者认为,比特币在履行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方面仍然面临重大挑战。在流通手段方面,比特币的流通范围小;从价值尺度看,比特币价格波动十分剧烈,因而尚不能视为具有稳定的价值尺度;从支付手段来看,比特币仍未被广泛接受。Forian et al.(2014)分析了比特币的货币和资产属性,认为持有者更多视比特币为一种投资和资产。因此,比特币从根本上来说仍不是货币。

不少学者肯定了比特币对于创新货币形式的重要作用,张春霞(2016)认为去中心化、非国家化是未来货币的发展方向之一。货币去中心化是指一种货币不通过中央银行等中心机构发行流通,交易过程不依赖银行或中央清算机构等第三方机构的协助。类比特币的非国家化能有效避免中心机构造成的货币多发,以及信用风险和人为因素导致的货币危机,从而根本上保证了币值的稳定与流通的自由。比特币去中心化、数量有限、完全匿名和交易便捷的特征,是目前区块链技术最为成功的应用。姜立文等(2013)认为比特币有效解决了在经济全球化下如何降低信息成本与交易费用的问题。交易可以实现全球同步,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有学者(闵敏和柳永明,2014)从货币价值与职能的角度分析认为,比特币本身不能度量商品的价值,在当前的比特币的交易中,衡量商品价值的因素依然是法定货币。现实中绝大多数可以使用比特币交易的实体店都同时使用法币和比特币标价,实际上是法币提供价值尺度,而比特币充当流通手段。从这个方面讲,比特币实现了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分离。而货币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分离,则价值尺度退化为记账单位,商品的价格就能充分反映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避免受到货币价值波动的影响。

许多外国学者从比特币的交易特征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Ron et al.(2013)通过跟踪分析比特币持有者的数量、账户变动、交易和储蓄特征,发现大多数的比特币从产生到现在,并没有参与流通,大多数的比特币被少数人集中。Smith(2014)对比特币的价格波动进行了分析,发现比特币同直接货币市场之间存在套利行为,同时比特币与其他货币的直接汇率波动更加明显。这些现象表明受比特币数量的稀缺性、升值预期和流通限制影响,比特币的持有者愿意选择持有而不是交易,价格波动也更为剧烈。

四、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货币面临的挑战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字货币创新具有安全性、匿名性、方便交易的天然优势。尽管如此,应用区块链技术创立一种广泛流通的数字货币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安全性仍是区块链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比特币遭黑客攻击失窃和被盗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字货币在技术面上尚未成熟。袁勇和王飞跃(2016)认为,虽然实际系统中为掌握全网51%算力所需的成本投入远超成功实施攻击后的收益,但受攻击的安全性威胁始终存在。另外,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机制也将随着数学、密码学和计算技术的发展而变的越来越脆弱,隐私保护也不是绝对的安全。

从法律上看,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货币受现有的国家制度的制约。益言(2016)认为,一方面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自治性淡化了国家和监管的概念,对现有的货币制度造成很大冲击。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对国家的货币发行权威构成严峻挑战,而且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果。监管部门对区块链技术缺乏充分的认识和预期,与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缺乏相关法规的保护,增加了市场主体的风险。

从监管上讲,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让中心化的政府对数字货币的监管变得非常困难。孙建钢(2016)认为,虚拟货币数字化的价值代表属性决定了其很难确定监管主体,去中心化的属性使原中心化的传统监管模式不再适合,跨国界市场参与及交易的属性更是增加了监管的复杂性,从而给各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

另外,陈一稀(2016)的观点比较独特。文章认为,区块链技术存在与传统货币银行学中相类似的“三元悖论”,即无法同时达到高效低能、去中心化和安全的三个要求,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同时,文章提出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技术从本质上来说不是去中心,而是换中心或是多中心。

随着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的强势崛起,新兴的区块链技术逐渐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热点研究课题。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信用、不可篡改和可编程等特点,使其在数字货币的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前景。目前,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字货币的研究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多数研究集中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对于数字货币创新的重要意义,与传统货币的比较优势,以及未来面临的安全、法律认可、政府监管的挑战,但都没有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同时,对于未来数字货币如何实现一般货币职能,构建数字货币与现有货币体系相融合的框架,以及如何实现数字货币广泛流通的分析和讨论不够充分。本文对有关区块链技术用于数字货币的创新做了粗浅的归纳,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有益的启发与借鉴。

参考文献

[1]穆启国.区块链技术调研报告之一:具有颠覆所有行业的可能性――区块链技术解析和应用场景畅想[J].川财研究,2016,1.

[2]谢平,石午光.数字加密货币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金融研究,2015,01:1-15.

[3]邓迪.数字货币的前奏[J].金融博[,2016,03:9-10.

[4]姜奇平.区块链与货币哲学的发展[J].互联网周刊,2016,04:70-71.

[5]陈一稀.区块链技术的“不可能三角”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研究[J].浙江金融,2016,02:17-20+66.

[6]肖风.从公有链到私有链:区块链回归现实[J].当代金融家,2016,Z1:35-37.

[7]秦谊.区块链冲击全球金融业[J].当代金融家,2016,Z1:43-46.

[8]王永红.数字货币技术实现框架构想[J].中国金融,2016,08:14-16.

[9]姜立文,胡h.比特币对传统货币理念的挑战[J].南方金融,2013,10:31-35+92.

[10] 吴晓灵.从信息网络到价值网络――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J].三亚・财经国际论坛,2014.

[11]Forian G.,Z.Kai,H.Martin and W.M.(2014).Christian.Bitcoin-asset or currency? Revealing users’ hidden intentions.The Twenty Second Europe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

[12]Ron D.and A.Shamir.(2013).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Full Bitcoin transaction Graph.Financial Cryptography and Data Security: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6-24.

[13]Smith J.(2014).An Analysis of Bitcoin Exchange Rates.SSRN Working Paper,No.2493797.

第9篇

关键词:博物馆;区块链技术;档案管理;创新思考

前言:在新时期,博物馆想要实现良好的建设和发展,便需要有一个有效的档案信息管理来支撑。博物馆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质量高低与否,能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及保护产生重要影响。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目前我国博物馆在档案信息 管理方面已经逐渐实现数字化,而且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博物馆档案信息泄露、档案信息过渡使用以及认证繁琐等不足之处依然明显,这些问题值得博物馆自身展开深思和探索。

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中运用区块链技术的重要价值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开始走入数字化时代,这对于传统纸质版的博物馆档案信息管理来说,属于一种跨越式的进步[1]。但是在博物馆档案信息实现数字化管理的同时,一系列不足之处以及问题也在日益 凸显。博物馆中的档案信息属于文物的重要载体,其具备着强烈的私密性,但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博物馆档案信息呈现出一种过渡分享的状态,这致使博物馆档案信息不断发生泄漏问题,其安全性和隐秘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同时由于博物馆档案信息的收集 渠道相对复杂,导致很多信息的收集并不够完整,再加上共识机制的缺乏使得这些庞杂的信息不断交织混杂,导致其认证方面极为困难,而目前博物馆档案信息的认证方式较为繁琐,使得用户无法获得良好体验,严重限制了博物馆社交功能的充分发挥。而将区块链技术 应用到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中便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现如今的区块链技术已经能够满足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现状,其具备的可追溯性以及信息不可篡改等特点,不但能够“追踪”由于博物馆档案信息过渡分享而产生的侵权行为,同时还能够在加密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博物馆档案信息 不被擅自篡改[2]。此外,区块链技术中的去中心化、自治性以及分布式记账等特点,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博物馆档案信息鉴定困难以及信息认证与筛选流程复杂的问题,可以构建出一个基于“地址”而不是“个人身份”的共识机制。 利用设置Time Stamp固化模块,可以打造一个智能化的认证服务程序,这个程序能够将认证材料给出的一段信息编辑到区块链中,同时设置Time Stamp使得这段信息能够被确认公开,实现可公开化查询,如此能够有效提升博物馆档案存储信息的智能化认证效率。除此之 外,区块链还具备去信任化以及智能合约等特点,这些特点能够使得博物馆档案信息实现有效的同步互验,从而保证各种不同信息能够自动化以及程序化地进行安全流转,同时还能够极为便捷轻松地查验一些不可篡改的博物馆档案信息。

区块链技术的博物馆档案管理创新思考分析

积极打造分布式博物馆档案信息存储模式

从博物馆当管理现状来看,多数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都依托于中心化网络,利用中心路由器等方式将档案信息展开有效储存[3]。而中心路由器主要是指具有两个以及多个网络位置的链路,我国博物馆档案管理系统一般都具 有多个网络位置链路,这些链路的主要特点便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在某个链路收到外来攻击时,博物馆整个档案管理系统中储存的档案信息都会受到攻击和破坏。而区块链技术自身具备去中心化的特点,这个特点能够使得博物馆档案管理系统摆脱对中心化网络的 依赖,让所有的档案信息能够以分布式的形态存储到各个不同的节点之中,而且每个节点都能够完整地将数据信息进行记录。由于节点数量多,并且彼此之间没有联系,所以当系统遭受黑客攻击时,只有被攻击节点中的信息能够丢失,而其他节点中的档案信息依然可以 完整无损的被保留下来,如此便可以有效改善传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不足之处。

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强博物馆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以及保密性

在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中运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加强档案信息的保密性以及安全性[4]。虽然区块链平台上所存储的交易信息具有公开性和透明性,不过账户身份信息却以非对称的形式展开了有效加密处理。在对称加密过程当 中,解密以及加密时所用到的密码属于同一套,因此,黑客如果攻克了加密密码随之解密密码也便可以轻易获取。而区块链中的非对称加密则为博物馆档案数据信息提供了一个更为安全可靠的加密方法,非对称加密利用的密钥呈现出一种不对称性,可以分为“私钥”和 “公钥”两种。私钥属于一种核心保密措施只能交给一方进行保密管理,坚决不能向外泄露,而公钥则能够发送给任何一个请求人。公钥和私钥两者之间如果有一个展开了加密,在解密的时候便需要另外一个钥匙才能够解开,从而为博物馆档案信息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安 全保障。

积极构建交易和认定的智能合约

博物馆在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博物馆中的研究人员将会面临更为繁琐的档案信息管理问题,而如何保证在博物馆发展建设过程中各项博物馆档案信息不再被过度的使用并且产权不受到侵犯,属于目前急需进行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博物馆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 运用区块链智能合约便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区块链智能合约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协议,其存在的价值是能够提供、执行以及验证合约,能够明显体现出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征。智能合约相对传统合约来说其优势在于能够在不依靠第三方存在的前提下,利用计算 机程序代码自动生成并且执行一种具有可追溯性、安全自动化以及不可逆转性的交易过程。

例如:在对不同国家馆际档案信息进行翻译时,在其中一方提出请求之后,另一方应在具体规定时间之内将任务完成。这个过程中,两方之间只需要构建一份智能合约即可,同时在合约当中要设定好各种服务事项以及要求明细等内容,当智能合约启动之后,便 会自动根据合约内容展开执行,这个过程中并不需要双反构建任何信任关系,而一旦出现违约问题时,智能合约可以自主规避违约方对另外一方所造成的损失。

结语:综上所述,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博物馆档案信息实现数字化管理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给予足够重视,积极运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甚至消除这些问题,从而 不断优化和加强博物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使得博物馆档案信息能够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不断推动我国博物馆向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熊鹃.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博物馆档案管理创新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9,(8):54-55,64.

[2]周子杰.区块链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场景探究[J].通讯世界,2020,27(4):103-104.

第10篇

区块链被认为是未来几十年产生最大影响的黑科技,它或将带领我们走进下一个互联网时代――价值互联网。因此,无论是在科技圈还是金融圈,区块链都是时下最热的技术宠儿。

技术水平

专利数量及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及企业技术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技术创新情况的指标。专利技术在技术发展及公司发展的初期及中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表1是国内外区块链专利数量情况,表2是我国区块链专利技术的具体分布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在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搜索的结果远远小于真实数量。美国银行、高盛、纳斯达克、AT&T、Verizon、DAH、埃森哲等都在积极申请相关区块链专利。据外媒报道,欧美国家申请专利数逐步增多,专利争夺战正在加剧。光美国银行一家,已申请及在筹备的区块链专利数量就已达60项。

应用层次

目前,从我国区块链的应用情况来看,区块链2.0仍是主体。

从区块链类型上面来看,未来几年中国的区块链的市场结构将从以“私有链为主,联盟链为辅”逐步向“私有链和联盟链并存”演进。国内区块链市场最有可能采用的发展模式是:在初级阶段,机构内部采用私有链来改造升级现有系统;技术成熟后,推广到行业应用,形成联盟链;而公有链由于效率低、监管难则难以被大规模应用。

因此,有研究机构预测,预计到2018年,私有链市场规模将占整体区块链市场规模的65.1%,联盟链则占32.8%;而到2020年,私有链市场规模将占整体区块链市场规模的51.1%,联盟链则占46.2%。

从区块链的应用层次来看,未来几年,中国的区块链市场结构将以“区块链2.0应用为主,区块链3.0应用为辅”。由于区块链1.0数字货币目前仍被央行和政府严格监管,预计未来政府也不会大规模发展数字货币,区块链2.0金融领域的金融交易和资产管理未来5年内应该是中国区块链市场最主流的应用场景。从发展时序上来看,区块链3.0的数据存储、数据鉴证、选举投票等应用场景目前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展成熟。

因此,预计到2018年,区块链2.0应用市场规模将占整体区块链市场规模的82.7%,区块链3.0应用则占15.2%;而到2020年,区块链2.0应用市场规模将占整体区块链市场规模的66.2%,区块链3.0应用则占31.1%。

市场规模

2015年我国区块链市场规模几乎为零,但是未来几年,随着国内资本对于区块链技术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区块链在国内的商业模式逐步成熟,我国的区块链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18年,我国区块链市场规模将达到0.81亿元,到2020年将达到5.12亿元,2016―2020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5.6%(如图1所示)。

国内区块链的应用探索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区块链技术发展大约落后于国外半年到一年左右。国内的区块链项目基本还处于研究设想、小范围试验阶段,少有成型的商业模式。大部分区块链应用只是浮于表面,真正能够实实在在有创新的应用很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也很少。区块链在应用层面仍然需要一定时间来进行技术演进和经验积累,未来还存在着更加广阔的想象和发展空间。

创业与投资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球范围内的区块链创业公司共有1175家,但这些企业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及中国等少数国家和地区。除数字货币交易、挖矿等区块链1.0公司外,目前全国共有区块链创业公司54家,其中北京27家,上海10家,杭州6家,深圳4家,江苏2家,江西2家,广州1家,重庆1家,其中主要的几家企业情况见表3。

投融资方面,目前,我国的区块链投资热潮甚至已经超过了当初的P2P热潮,成为中国最热门的投资话题之一。2015年,国内先后涌现了多家巨头公司开始布局区块链项目,全球十大区块链投资机构中中国占了三席:国内IDG资本、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和数贝投资。不仅仅是VC各大投资机构,区块链技术亦成了各大金融机构眼里的“新宠”。

2016年9月23日,国内区块链领域迄今为止获得金额最大的一笔A轮投资浮出水面。由万向控股与分布式资本共同斥资1.5亿元投资区块链初创企业钜真金融。目前,钜真金融正在联合国内多家金融机构自主研发区块链底层架构协议,以及F券全额交易及结算、区块链股权交易系统、物联网安全认证区块链等应用。表4为2016年我国区块链创业公司融资情况。

另外,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也已率先布局区块链技术。2016年,蚂蚁金服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支付宝的爱心捐赠品平台;百度战略投资Circle,其D轮融资由IDG、百度等6家公司共同投资6000万美元,同时双方达成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腾讯则联合多家机构发起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

一些上市公司也纷纷涉足区块链技术,并进行布局。表5为涉足区块链的部分国内上市公司情况。

区块链联盟

金融机构及金融创新公司是区块链技术发展与应用的主力。而目前,加入区块链联盟,是大多数金融机构及上市公司们探路区块链的第一步。

在国外,相关的联盟机构有大名鼎鼎的R3及超级账本,吸引了平安集团、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有远见卓识的国内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及创业公司的加入。

在国内,区块链技术也逐渐得到重视,央行、工信部及相关政府都在积极研究和行动中。央行在2016年年初将发行数字货币定为战略目标,而工信部则在2016年10月了第一份官方指导性文件,并首次提出了我国区块链标准化路径。

第11篇

然而在科技领域里,技术的更迭可能随时会让一个巨头倒下。曾经手机领域的霸主诺基亚因为没有跟上智能手机系统的潮流,从巅峰时期的 2000 亿欧元市值到最后落得被微软以 72 亿欧元收购。颠覆者 Apple 也不负众望,市值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成为全球最值钱的公司。

近些年来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有望重新构建人类的信任网络,并像互联网一样彻底改变人类社会活动的形态。虽然目前区块链领域的战火还未全面燃起,以 BAT 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巨头们也都加紧在版权、溯源、金融、硬件、底层技术等方面进行战略布局,以应对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冲击。

(图片来源:星球日报)

1

百度全方位发力

在 BAT 当中百度势微已是不争的事实,截止 9 月 18 日百度市值仅为 762.04 亿美元,而其竞争对手阿里巴巴为 4086.54 亿美元,腾讯为 4319 亿美元。实际上百度已经掉出了第一梯队,甚至有被京东、网易赶超的可能。

为此,作为百度的掌舵人李彦宏,大幅进行改革创新。除了 all in 人工智能,开发 PaddlePaddle、DuerOS 和 Apollo 等 AI 平台以及百度的自动驾驶,还对区块链领域进行了深度探索。

近日百度旗下北京鼎鹿中原科技公司注资 5000 万元成立了度链网络科技(海南)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网络包括区块链技术研发、技术转让及技术应用服务、网络游戏研发及运营、电子竞技游戏软件开发、咨询及销售等。

「度链落地,百度似有大力发展区块链业务之意,以转型为高科技公司来脱离现有搜素引擎——广告的传统营收模式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其实早在 2016 年,百度就开始低调布局区块链领域的应用。

(图片来源:区块链研习社)

布局区块链金融平台,是百度重要的战略之一。2017 年 5 月,百度金融同佰仟租赁、华能信托联合发行场外区块链技术支持的 ABS 项目。8 月 17 日,「百度-长安新生-天风 2017 年第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获得上交所批准通过,成为国内首家公募机构发行的 ABS。

ABS 全称是资产支持证券化,以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项目资产可以带来的预期收益为保证,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来募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

利用区块链技术保证金融资产的透明性,成为 ABS 市场的创新趋势。区块链与 ABS 的相结,有效保障了底层资产质量真实性,有助于解决交易各方的信任问题。

此外,百度也推出了自己的区块链开放平台 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用户可依据企业实际业务场景,对区块链各项目属性、模板和机制进行定制及灵活配置。成功应用于信贷、资产证券化、资产交易所等业务,实现资产的透明性和可溯源性。

在 C 端场景方面,百度此前推出了一款名为区块链宠物狗「莱茨狗。该项目是百度在区块链应用领域的全新尝试,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够保证每只莱茨狗的唯一性。莱次狗并不具备现金交易功能,未来用户可通过使用百度内部产品获得微积分。此外,用户必须通过百度钱包进行实名认证,这将增加用户与百度各线产品的粘性。

虽然如今百度全力布局区块链,已经拥有了云计算、智能合约、版权、底层网络、游戏 5 个方向的区块链产品,但对于想要依靠区块链技术翻身的百度来说还是不够的,需要有真正具有颠覆性的产品出现,就如同苹果手机一样真正改变世界。

2

阿里巴巴专注区块链+生活

作为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马云非常看好区块链技术。马云表示,区块链不是泡沫,但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不是用来炒作的,而是一个解决方案,解决数据和隐私安全的解决方案,为社会创造价值。

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产业媒体 IPRdaily 联合 incoPat 创新指数研究中心了「2017 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前 100 名)。报告显示,中国在区块链专利的增速远超过美国,领先全球。前 100 名中,中国入榜的企业占比 49%,其次为美国占比 33%;阿里巴巴以 49 件的总量排名第一。

阿里在区块链领域的布局,主要还是聚焦在区块链+生活领域。2016 年 7 月,蚂蚁金服将区块链技术首先应用于支付宝的爱心捐赠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可溯源性,有助于解决社会公益领域透明度和信任度的问题,让每一笔款项的具体去向都记录在区块链上。

此后的两年时间,阿里数次,先后与普华永道合作,打造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与江苏常州市合作开发基于医疗场景的区块链应用「医疗+区块链试点项目。通过菜鸟物流与天猫国际,宣布启用区块链技术跟踪、上传、查证进口商品的物流全链路信息。

此外,阿里早已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跨国转账业务上。2018 年 6 月 25 日下午,蚂蚁金服宣布,港版支付宝 AlipayHK,联合菲律宾电子钱包运营商 GCash,从即日起运用区块链技术提供中国香港与菲律宾之间的实时汇款服务。

蚂蚁金服在现场请来了一位来自菲律宾马尼拉的香港家政服务人员 Grace。她使用区块链技术完成了第一笔跨境汇款,耗时仅 3 秒,而在以前则需要 10 分钟到几天不等。

与 btc 、Ripple 这样加密货币区块链跨国转账形式不同,港版支付宝通与渣打银行进行安全合作,通过银行进行结算,再利用联盟链技术参与区块链记录,确保关键信息的安全性。同时,不需要任何代币,保证了资金的安全合规。

3

腾讯专注区块链+金融

在今年两会上,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表示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尤其是在数字化认证实物的唯一性方面。就像现实中的一个文件、一个票据等等,可以用区块链技术来保证它们不可被复制、不可被篡改。相比过去的传统 IT 技术,区块链在真正模拟现实社会中的单据、收据的唯一性上,是有划时代意义的。

目前腾讯的区块链团队归属腾讯金融科技事业线。腾讯在区块链方面的动作也主要集中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今年 8 月份,深圳基于腾讯区块链技术,在深圳国贸旋转餐厅开出全国首张区块链发票。这「宣告着深圳成为全国区块链电子发票的第一个试点城市,也意味着纳税服务正式开启区块链时代。

通过线上支付完成一笔交易后,该交易的数据信息就成为一张「发票。再利用区块链分布式存储技术,将个人、商户、公司、税务局统一联系起来。这样每个环节都是可追溯、信息不可篡改、数据不会丢失的。再通过微信自助申请开票、一键报销,发票信息将实时同步至企业和税局,并在线上拿到报销款,报销状态实时可查。

「区块链电子发票打通了发票申领、开票、报销、报税全流程。给消费者和商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好处,也优化了企业的发票报销流程,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此外,2016 年 5 月 31 日,腾讯就参与建立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深圳),2016 年 9 月底,微众银行与上海华瑞银行宣布共同开发了国内首个基于联盟型区块链技术的银行间联合贷款清算平台并上线试运行。

2017 年春节,开始内测的黄金红包已经开始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数字资产的并行记账。2017 年 6 月,中国银行与腾讯共同成立了「中国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腾讯加入加拿大区块链研究所。

在 2017 年的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云正式 BaaS。并表示这套解决方案,会结合腾讯在大数据、征信、身份认证、AI 和第三方支付等方面的能力,在智能合约、供应链金融与供应链管理、跨境支付/清算/审计等场景下提供区块链服务。

第12篇

根据Melanie Swan在其著作《区块链―新经济蓝图》一书中的划分,区块链的应用可从以下3个层次来分析:

区块链1.0是可编程货币,是与转账、汇款和数字化支付相关的密码学货币应用。

区块链2.0是可编程金融,是经济、市场和金融领域的区块链应用,例如股票、债券、期货、贷款、抵押、产权、智能财产和智能合约。

区块链3.0是可编程社会,是超越货币、金融和市场的应用,特别是在政府、健康、科学、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应用。

根据申万宏源的研究分析,目前,数字货币已经比较成熟,拥有较多用例。区块链2.0时代中,数字资产记录登记和金融领域的应用,例如去中心化交易,有较大概率成为后续最容易大范围落地的应用领域(如图1、图2所示)。

区块链1.0:可编程货币

通过这一层次的应用,区块链技术首先起到搅动金融市场的作用。大型金融机构诸如纽交所、高盛、芝交所、花旗、纳斯达克等都在过去的一年中进入了区块链领域。目前全球70多家机构已经加入了区块链联盟R3,其核心任务是进行区块链技术的概念验证和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同时,区块链在证券市场的潜力也引起了各大证券交易所的重视。在纳斯达克公布区块链平台Linq以后,欧洲证券市场的机构也纷纷跟进。

2015年11月17日,伦敦证券交易所、伦敦清算所、法国兴业银行、瑞银集团(UBS),以及欧洲清算中心(Euroclear)等机构联合成立了区块链集团,探索区块链技术如何改变证券交易的清算和结算方式。据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到2027年世界GDP的10%将被存储在区块链网络上。

这一层次应用的另一个影响是构建新型货币体系。数字货币不同于电子货币。当前,数字货币(digital money)尚没有统一定义,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认为数字货币是一种价值的数据表现形式,通过数据交易并发挥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及价值存储的功能,但它并不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法定货币,也没有政府当局为它提供担保,只能通过使用者间的协议来发挥上述功能。而电子货币是将法定货币数字化后以支撑法定货币的电子化交易,因此二者并不等同。目前数字货币的主流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体系可以解决传统货币体系的3大弊端。

第一,区块链体系由大家共同维护,不需专门消耗人力物力,去中心化结构使成本大幅降低,同时,数据的公开使得在其中做假账几乎不可能。

第二,区块链以数学算法为背书,其规则是建立在一个公开透明的数学算法之上,能够让不同政治文化背景的人群获得共识,实现跨区域互信。

第三,区块链系统中任一节点的损坏或者失去都会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具有极好的健壮性。

目前,区块链已被多家央行视为实现数字化货币的关键技术。英国央行2016年宣布将数字货币RSCoin代码并进行测试。这是一款完全基于央行的需求而设计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目前由伦敦大学学院(UCL)研发并进入了初步测试阶段。同时,荷兰央行正在致力于开发一种被称为“DNBCoin”的数字货币,韩国、俄罗斯央行也表示密切关注区块链技术。我国央行也在2016年年初表示将探索发行数字货币,并于12月15日完成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交易平台测试工作。

区块链2.0:可编程金融

除了构建货币体系之外,区块链在泛金融领域也有众多应用机会。基于区块链可编程的特点,人们尝试将智能合约添加到区块链系统中,形成可编程金融,其中以智能合约为代表。

智能合约的核心是利用程序算法替代人执行合同。这些合约需要自动化的资产、过程、系统的组合与相互协调。合约包含三个基本要素:要约、承诺、价值交换,并有效定义了新的应用形式,使得区块链从最初的货币体系拓展到金融的其他应用领域,包括在股权众筹、证券交易等领域开始逐渐有应用落地。传统金融机构也在大力研究区块链技术,以期与传统金融应用相结合。

股权众筹

区块链技术在股权众筹领域具备两大优势:第一,更加公开透明和真实可信,信息对投融资各方更加对称,记录难以篡改、伪造、删除;第二,促进股权流通和资源共享,股权转让和登记更安全便捷,众筹平台之间投资人和项目可共享。

股权登记管理 区块链独特的身份账户体系,可以作为电子凭证。现有非上市股权管理,通常情况下,需要通过人工处理纸质股权凭证、期权发放和可换票据。如果出现频繁的股权变更,股东名册的维护将变得烦琐,历史交易的维护和跟踪也变得困难。区块链技术将会对这一切进行数字化管理,使其变得更加高效和安全。区块链众筹股权登记,将充分利用区块链账本的安全透明、不可篡改、易于跟踪等特点,记录公司股权及其变更历史。

股权转让流通 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信用风险。传统的OTC场外股权交易,以交易双方的信用为基础,由交易双方自行承担信用风险,需要建立双边授信后才可进行交易,而交易平台集中承担了市场交易者的信用风险。应用区块链技术后,股权的所有权登记在区块链中,股权交易必须要所有者的私钥签名才能验证通过;交易确认后,股权的变更也会记录在区块链中,从而保障交易双方的利益。

众筹合约

区块链可确保合约履行中不被篡改。在股权众筹发起初期,由发起人、众筹平台、领投人、保荐人等多方共同签署一份众筹合约,来约定各自的责任与义务。这份合约可以变成智能合约的形式存入区块链中,由区块链确保合约履行中不得被篡改。

证券交易与发行

基于区块链的证券交易将大幅节省交易费用。以证券的交易结算为例,使用区块链系统,买方和卖方能够直接实现自动配对,并通过分布式的数字化登记系统自动实现结算和清算。由于录入区块的数据不可撤销且能在短时间内被拷贝到每个节点中,录入到区块链上的信息实际上产生了公示的效果,因此交易的发生和所有权的确认不会有任何争议。而在证券发行过程中,传统模式下公司想要IPO,需要有专门的审核流程并由投行机构进行承销。而如果采用区块链技术来实现这个过程,就不需要任何中央机构来运营和管理,交易过程完全公开透明,能够真正实现点对点的交易。

区块链3.0:可编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