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疾控文化

疾控文化

时间:2023-05-30 09:12: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疾控文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疾控文化

第1篇

关键词:疾控 安保文化 建设

疾控文化是卫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疾控机构及人员在从事疾控工作中,共同特的有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及行为规范[1]。疾控安全保卫文化(以下简称疾控安保文化)是疾控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脱胎于安全文化的理念。安全文化的首创者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对安全文化给出的定义是:“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对INSAG的定义进行了修正,认为:“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2]注重疾控安保文化建设是发展疾控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和谐疾控的历史必然。

1.疾控安保文化现状的分析

要加强疾控安保文化的建设,就必须对疾控安保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

1.1对疾控安保文化的认识不足。从INSAG和HSCASNI的定义可以看出,疾控安保文化是疾控机构和员工工作、生活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形成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它不仅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也是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这诸多的总和,织就了一张疾控安全之网。但是在目前,只要谈起安全保卫工作,都会把它归纳为人力、财力、技术设备和制度等等具象的方面。如果把安全保卫工作上升到“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总和”的文化层面[3],显然认识不足。

1.2疾控安保文化的地位不高。对疾控安保文化缺少必要的认识,决定了疾控安保文化在疾控机构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从安全保卫工作业务角度分析,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生产、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客观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发生的状态,它是事故发生的根源,因此,安全保卫工作首先要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然而,虽然人们经常把安全口号挂在嘴边,但侥幸心理、惰性心理、麻痹大意等现象依然存在。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一旦契合在一起,发生事故就不是偶然。由此可见,应当不断提高疾控安保文化在疾控机构管理体系中的地位。

1.3疾控安保文化建设的力度不大。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发现要确保安全,仅靠科技手段还达不到目的,需要运用管理手段补充。但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要想时时、事事、处处监督每一位员工是否遵章守纪,是完全不可能的,这就必然会带来安全保卫工作上的漏洞。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安全保卫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疾控安保文化建设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我们知道,疾控安保文化的本质是疾控员工在各项工作中创造的安全工作、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并且,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要与外化的安保科技、安保制度、安保设施设备、安保宣传教育、安保管理体系、安保理论知识等等融合在一起。从这个角度看,疾控安保文化还要进一步加大建设的力度。

2.加强疾控安保文化建设的几点构思

2.1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加强疾控安保文化建设的基础。安全保卫工作,无论放在何处,都是各级管理者的头等大事,是政治、是大局、是责任。因此,疾控机构的各级领导,都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更新管理观念,推动疾控安保文化的建设。一是树立“安全就是政治,安全就是发展,安全就是员工福利”疾控安保理念。二是确立“安保工作零起点,始终处于起跑线”的安保管理观,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三是自觉生成安保工作“如坐针毡、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坚持“安全问题想在前,安全工作做在前,隐患解决在事故前”的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把安保工作作为第一要务。只有这样,才能加强疾控安保文化建设。

2.2刚柔并济抓管理,体现疾控安保文化建设的精髓。任何一种管理制度都是文化的沉淀物,都要体现文化与人的和谐[4]。文化与人的和谐,要求管理制度要适应不同的人所处的社会文化形态,不能照搬硬套某些现有的制度。从刚性方面说,建立健全疾控安保制度是安全保卫工作的依据和准则,是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升华。规章制度制定是否科学,执行是否切实可行,反映出管理者的气魄和胆略。从柔性方面说,各级管理者在管理技巧上,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情感关怀进行各种思想和心理教育,进行柔性疏导。因此,制定切合疾控机构实际的各项管理制度,才能体现疾控安保文化建设的精髓。

2.3重视员工安保意识养成,促进疾控安保文化建设。疾控安保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众所周知,不安全因素与人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经常分析疾控员工的不安全心理,及时对疾控员工的不安全心理及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从安全意识和个人修养上加强员工的心理诱导。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疾控员工的安全修养,把安全意识和安保行为变成自觉。从而在疾控安保文化氛围不断渲染中,不断促进疾控安保文化建设。

2.4建立健全宣传培训体系,推动疾控安保文化建设。建设疾控安保文化的目的,是要让全体疾控员工都拥有正确的安保理念、自觉遵守安保制度,自觉形成符合安全要求的行为举止。我们知道,任何人的心理因素包括知觉、思维、情感、意志、动机、价值观、态度、能力、气质、性格等,都无一例外受到教育的影响。开展疾控安保文化建设,必须以提高疾控员工安保素质为关键。要坚持不懈的开展安保技能教育、岗位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术规程教育,以及关键装置、岗位、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检查教育、事故案例教育、法律法规和标准教育、反事故预案教育等。党政工团要齐抓共管,通过灵活多变的活动载体,开展疾控安保文化教育,形成安保文化的力场。

2.5蓄积高素质人才,繁荣疾控安保文化。安全保卫工作也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科学体系,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因此,一是要随着疾控事业的不断发展,营造科学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的良好环境,完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有意识地蓄积高素质人才。通过对疾控事业的远景瞻望,对人才储备进行战略性规划。只有蓄积了高素质的人才,才能繁荣疾控安保文化;二是重视那些富有实践经验,敬业精神强的人才。充分发挥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的管理、科研和一线人员的聪明才智,丰富疾控安保文化。三是要利用疾控机构的人才优势,培养和树立超前、预防、科学的安全风险意识、推广和应用安全科学技术和现代高新技术,以主动、科学、系统的方法,充实疾控安保文化。只有建立健全了疾控人才保障体系,才能不断繁荣发展疾控安保文化。

安全是疾控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良好的安全保障体系与措施,疾控事业发展是不可想象的。疾控安保文化是疾控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重要方面,它从较深的层次影响人的观念、道德、态度、情感和品行等,提高人们的安全素养,最终使每个人的自觉行为满足疾控机构安全运行、健康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研究疾控安保文化,推动疾控安保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当前搞好疾控机构安全保卫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张丽红.疾控文化管理浅析[J].管理观察,2011,(9)总第445期:151.

[2]毛海峰.论安全文化及其建设[EB/OL].(2011-9-23).

[3]熊 兵 王 龙.构建和谐企业之根――企业安全文化[EB/OL].(2010-2-4).

[4]谢茂拾.和谐的公共管理制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EB/OL].(2006-2-5).

第2篇

摘 要 新形势下,加强工会建设,促进疾控中心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能引导疾控中心员工日常行动、提高凝聚力、增强员工约束力、促进疾控中心形象宣传。为促进该目标实现,应该加强工会建设,积极采取有效对策:提高思想认识、对疾控中心的文化建设合理规划、注重提炼疾控中心的核心精神、加强日常工作中的文化建设,并完善疾控中心文化建设制度和文化体系。

关键词 新形势 工会建设 疾控中心 文化建设 核心精神

新时期,随着疾控中心的改革发展和面临的竞争愈演愈烈,为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疾控中心应该综合采取有效对策,更好约束和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让他们为中心的发展做出贡献。工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是疾控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但目前一些疾控中心对该项工作不重视,需要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发挥工会的作用,提高文化建设水平,进而为疾控中心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动力与保障。

一、加强工会建设,促进中心文化建设的意义

工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是疾控中心不可忽视的内容,对规范员工日常行为,凝聚员工力量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引导疾控中心广大员工的日常行动。疾控中心通过加强工会建设和文化建设,能有效约束和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心工会以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事深入开展中心文化教育,深化职工对中心文化建设的认识。并用所学的文化知识指导日常行为,通过努力更加适应疾控中心发展需要。进而有效投入疾控中心的各项工作当中,为疾控中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有利于提高疾控中心的凝聚力。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疾控中心通过加强工会建设和文化建设,能深化对中心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凝聚员工共识,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让每一位职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以及实现自我价值而形成的强大的激励动力,调动员工热情,让他们为疾控中心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同时,还可以增强员工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凝聚并融合疾控中心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增强员工的群体意识和中心的凝聚力。让广大员工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后,努力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业绩。

(三)能够增强疾控中心员工的约束力。加强工会建设和文化建设,能完善疾控中心的制度文化和行为规范,从而更为有效的约束中心员工的日常行为,让广大员工自觉接受文化的规范和约束。并在中心文化的规范和指导下,加强自我管理和控制,落实文化建设的各项要求,遵循共同规范,形成群体意识,努力做好疾控中心的每一项工作。另外还能促进员工加强自身修养,明确礼仪规范和要求,让广大员工更好适应疾控中心发展的需要。

(四)有利于促进疾控中心形象宣传并扩大影响力。工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是疾控中心的重要工作,对宣传中心形象,提高疾控中心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事实上,疾控中心的理念、员工形象、中心的环境、中心的信誉度和影响力等内容,都能通过文化开展宣传,让人真切感受到疾控中心文化的魅力,扩大疾控中心的影响力。以疾控中心文化建设为媒介,能增强广大员工对中心的信任,给广大公众以自信,进而有效宣传和提升疾控中心的形象,创建疾控中心文化品牌,促进其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

二、加强工会建设,促进中心文化建设的对策

加强工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对扩大疾控中心的影响力,宣传和提升中心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一些疾控中心对该项工作不重视,对疾控中心发展和形象提升产生不利影响。为加强工会建设,更好发挥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根据疾控中心具体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改进和完善对策。

(一)提高疾控中心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培育疾控精神。疾控中心在当前的环境下,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对工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将文化建设作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更好约束和规范员工的日常行动。相关领导要树立疾控中心发展的全新理念,将疾控中心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完善工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各项制度,并在资金、人员配备等方面采取支持措施。调动广大员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将文化建设与环境建设相结合,加强对荣誉室、图书馆的管理,让单位的荣誉和发展史对新员工进行传统教育,对老员工进行重温教育,激发全体员工奋发向上激情,树立品牌意识,大力好宣传先进,传递正能量,营造良好的文化宣传氛围,更好感化和熏陶员工的日常行动,让他们为疾控中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对疾控中心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进行合理规划。文化建设展示疾控中心的精神风貌,加强疾控中心工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推动中心发展,提高其影响力和竞争力。为此,应该结合实际需要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疾控中心文化建设的目标。并在制度、人员、资金等方面采取支撑措施,为疾控中心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增强疾控中心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为中心发展提供动力与支撑,促进疾控中心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三)注重提炼疾控中心的核心精神。疾控中心的精神反映员工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同时,疾控中心的精神风貌应该与时俱进,明确中心的宗旨、目标和原则。因此,疾控中心应该顺应时展要求,把疾控人的共同理想、共同追求、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凝聚成“求真、务实、和谐、发展、公正、科学、准确、有效”疾控精神,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培养员工竞争意识和发展理念。工会还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员工诉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作遇到的困难。构建员工和领导双向交流平台,增强其归属感与亲和力,让员工主动投入疾控中心的各项工作中,促进疾控中心取得更好更快发展。

(四)重视疾控中心日常工作中的文化建设。日常工作的文化建设是疾控中心文化建设的窗口,应该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贯彻和落实,打造个性化、与时俱进的日常工作文化。从而规范疾控中心各项工作,提高疾控中心员工的管理水平,促进疾控中心整体形象提升。发挥工会的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的作用,引导职工积极参与中心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职工的监督权、知情权和参与权,管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给员工以积极向上的感觉。重视疾控中心安全管理,注重文化宣传工作,开展“安全第一”等标语宣传活动,提高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五)完善疾控中心文化建设制度和文化体系。根据疾控中心工会建设和文化建设需要,完善文化制度,建立健全的疾控中心文化体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措施,明确相关工作人员职责,让工作人员掌握各项规范措施,促进自身综合技能提升。要关心员工的日常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包括文化知识抢答、技能竞赛、歌舞比赛、各类运动会等,构建和谐、轻松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促进疾控中心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健全疾控中心安全文化制度,构建完善的文化体系,将疾控中心文化建设融入文化制度中,规范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为疾控中心发展注入动力。

三、结语

对疾控中心来说,加强工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应该认识存在的不足,根据具体需要采取完善对策,从而提高疾控中心文化建设水平。更好约束和规范各项工作,凝聚员工力量,让他们为疾控中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提高疾控中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龙小伟.发挥工会工作优势,助推企业文化建设[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4(1).

[2] 崔珊珊.浅谈施工企业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J].经营管理者,2015(4).

[3] 赵宇明,于丽明.加强工会文化建设,不断发挥工会活力[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1).

第3篇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影响力正在迅速提升,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成为了目前最受大众欢迎的移动互联网交流平台之一。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稳定增长和平台服务的日趋完善,大众已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查阅信息,了解最新动态,实施有效沟通,开通微信公众号,构建属于疾控人的交流互动平台、品牌推广平台、产品营销平台和客户服务平台,目的在于更好地传播推送健康信息,拓宽服务群众渠道,服务百姓健康需求,展示疾控服务形象。

一、建设背景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和5G的应用,应用新技术、建设新媒体成为事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制高点。目前,微信成为国内最具传播力的手机用户终端和最具广泛性的信息重要平台,比其他渠道更快、更有个性,获得公众和网络舆论的认可度更高,在社会舆论格局中产生的杠杆效应更明显,网民对突发公共事件与社会热点话题的参与度高涨,由无数个圈子化部落联网合成的微信舆论场已逐步成形,在疾控事业改革发展的当前,亟待建立微信去发声,快步走向公共事务前台是形势必然。

二、建设的必要性

作为疾控体系建设和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的排头兵,需要加快确立本行业的权威、品牌地位,向社会提供专业、可信、周到的服务。通过建设服务号,占领行业制高点,提升专业影响力,增加敬业美誉度。

1、有助于抢占舆论阵地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分散化、多渠道传播成为一大趋势,为拓展传播空间和渠道,必须实现从传统单一媒介平台为主向立体化多功能平台的转型。建立微信公众号,是做好全媒体战略布局的尝试,有利于扩大疾控机构影响力,塑造公共卫生“威信”。

2、有助于扩大舆论影响

随着微信和朋友圈等人际关系圈的互通,微信成为最为重要的“手中的名片集装箱”“可移动的信息中心”“有价值的沟通工具”,并由此相互链接而形成无数个密集分布的圈子网络。建立微信公众号,对巩固拓展服务人群,提高疾控工作信息受众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3、有助于推进与民互动

由于微信可发送语音、文字、表情、图片、视频等各种信息,表现形式活泼多样,为人们的表达提供了多种方式。据统计,微信由于是点对点的传播,可以基本保证的消息至少有950以上的人会看,实际传播面更广。微信具有一对一的双向性、私密性的特点,可以进一步拉近网民距离,促发咨询愿望,互动性效果更好。

三、建设目标

1、工作展示:通过微信平台,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公众推送公共卫生信息、推广介绍服务项目、展示疾控体系建设成效。

2、品牌推广:通过微信的推送和转发,让疾控的品牌在特定人群和圈子得到快速传播,加深品牌传播的广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3、服务平台:活动组织、服务查询、客户投诉等功能的实现,开辟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服务平台,让服务内容更丰富,服务形式更新颖,服务途径更便捷。

4、自媒体渠道:微信公众号汇聚大量粉丝,成为重要的宣传渠道,对单位的卫生应急、健康宣传、项目营销等都有着积极意义。

四、建设规划

(一)内容设计

应用服务号的菜单功能,开设健康驿站、健康客、健康之家3个专区。

1、健康驿站:

本栏目主要介绍工作动态,包括五个子栏目:走近疾控、健康资讯、服务项目、健康文化、疾控荣誉。

走近疾控:及时宣传报道疾控中心在服务大局、奉献社会方面的典型事迹(通过文章或者微场景展示)。

健康资讯: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形式,用新闻报道和工作通知方式,对重要事件、重要工作进行记录和报道,结合健康主题日宣传健康科普知识。

服务项目:预防接种、健康管理等服务项目简介。

健康文化:通过图片与文字的形式,全方位展示和介绍健康郧阳的精神内涵、建设亮点等内容。

疾控荣誉:展示单位荣誉、员工荣誉以及来自媒体、社会大众的好评,树立发奋图强、再创辉煌的良好风貌。

2、健康客:

本栏目主要是打造微信客户服务平台,让客户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服务,包括三个子栏目:微活动,网上预约、体检查询。微活动通过策划各种在线活动,例如微信红包、大转盘、刮刮卡等,配合线下活动宣传,增加客户黏度,提升客户体验。

3、健康之家:

本栏目会员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可在公众平台一键咨询、投诉、进行活动报名等,微信后台把咨询投诉内容自动生成投诉处理单,分送到各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二)日常运营

1、内容更新:对走近疾控、健康资讯、健康文化、微活动、投诉建议等内容保持定期更新。

2、内容推送:结合疾控工作需要,合理利用每月4次的内容推送机会,向微信粉丝推送信息。

3、与公众号菜单设置同步,建立微站。客户在浏览时能看到更详细、完整的图文陈列页面,不受微信对资讯条数的限制。

4、适时开发趣味互动程序,支持举办各类公益、推广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将参与对象的微信号绑入客户管理。

5、互动管理:经常登陆,关注粉丝互动情况,对粉丝反应问题及时回复并跟进,引导话题,增强互动。

(三)项目推广

1、内部推广

通过单位内部职工关注,鼓励共同参与到微信建设中来。结合日常工作告知订阅服务号,引导她们对平台推出的服务内容、知识在“朋友圈”分享。

2、窗口推广

在中心各服务窗口显眼位置以及其他所有宣传物料上印制二维码,邀请服务对象关注微信资讯和服务。

3、活动推广

开展线上线下微信推广活动,以赠送小礼品等形式让更多人关注微信,利用平台趣味互动技术不断推出各类有奖活动,借以吸引用户参与。

第4篇

职业技能竞赛合作性首先体现在参赛选手的合作精神,目前竞赛项目选手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参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的业务人员常与疾控中心员工共同组队,故突出强调合作的理念。此外,各级比武增加了兄弟参赛疾控队伍之间的熟悉程度,增强了参赛队和上级疾控机构的联系,在竞赛和学习中加强了团结与合作。职业技能竞赛并非单纯知识和技能的叠加,更重要的在于参赛选手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竞赛选手综合素质是指选手的专业知识水平、职业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选手在完成竞赛训练和团队整个比赛任务过程中,其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的同时,其勾通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敬业态度等都能得到加强。

1.1展示性和普及性

通过疾控中心的“大比武”,充分展示了参赛单位和个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示了选手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展示了选手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媒体宣传,宣传了疾控系统职业技能竞赛本身,更宣传了整个卫生防病工作,普及卫生知识,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提升社会形象。例如2010年“湖北省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处置演练”得到了多家湖北新闻机构和驻汉中央媒体的高度关注,见报并通过网络转载,在公众面前普及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防治知识和疾控机构的防控手段,增强了公众战胜疫情的信心。

1.2评价性和导向性

职业技能竞赛的评价性能是指对参加竞赛选手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的评价,并对疾控中心的业务水平、综合实力进行诊断。导向性是指具有能够引导参与选手朝着竞赛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参赛单位根据竞赛目标、竞赛标准对参赛对象作出价值判断,各级疾控中心特别是基层疾控中心按竞赛目标和竞赛标准努力才有可能在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这些竞赛的目标、标准,对所有疾控中心尤其是参赛疾控中心无疑起到“指挥棒”的作用。“指挥棒”明确而有力地引导各级疾控在日常的工作中紧密围绕疾控工作的重点和热点。同时,导向性还包括对在职员工的继续学习的重要性的强调。

1.3继续医学教育性

继续医学教育是指医学学历教育毕业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连续性、全员性和终身性的医学教育,2012年湖北省的疾控练兵活动就是以最新版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为考察内容的以赛促教活动。疾控大比武作为疾控体系一项创新性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公平、公开的平台,以竞争性调动了各级疾控中心钻研业务工作的热情,锻炼了参赛员工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体现了各疾控中心的综合实力及精神风貌,激发了疾控队伍创先争优的动力,向社会展现了疾控队伍的社会存在价值,宣传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中心工作和卫生防病知识,有利于疾控系统的科学发展和社会的健康和谐。

2对当前大比武的思考

近年来疾控大比武场面上轰轰烈烈,但透过大比武的背后,需要关注比武对疾控业务工作带来了什么,对疾控中心业务人员带来了什么。随着疾控大比武不断趋向于规则的严格化、技能的高度化、竞争的激烈化,技能竞赛与物质利益、名誉地位等的结合也就变得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复杂。比武功能的发挥必然离不开卫生体制改革这个大环境,功能发挥好了必然会对疾控系统的改革发展尤其是基层疾控中心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必然会对疾控事业的发展带来副作用。

2.1重视“精英培养”忽视“全员训练”

各级疾控层面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把比武作为精英项目,表现重视“大赛竞技”,忽视“全员训练”的现象。疾控领导、竞赛管理部门只重参加技能竞赛的个别选手的强化训练,而不注重全单位员工的培训。例如每年的比武都将单位学历较高,能力较强的人员集中培训,应注重基层整体员工的训练和选拔。

2.2重视“大赛金牌”忽视“培养过程”

疾控中心在大比武上取得名次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标志着该疾控中心的业务水平和综合实力,是单位在社会上的“脸面”和中心领导的重要政绩。使得部分疾控中心及卫生行政部门过于重视竞赛的结果而忽视整个培养过程,在单位中出现“为赛而练,以赛代训”的现象。

2.3比武异化为“应赛”和对日常工作的影响

由于在职业技能竞赛中,多项赛事的赛程仅在1~2d内完成,选手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是竞赛结果评价的显性标准,选手的理论学习水平、综合职业素养、思想道德教育及文化基础教育很难在一项专业竞赛中全部体现。为了在职业技能竞赛上争金夺银,部分疾控中心将资源投入到仅有几个参赛选手的培训、竞赛上,这样的投入和产出是不成比例的。如此成绩的背后,一方面是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付出,另一方面是影响了本来人力资源就不足的基层疾控中心正常的工作秩序。如区(县)疾控中心取得较好成绩的参赛人员被选拔到地市组队参加省级比武,区级精英骨干脱岗参赛,将对区县疾控中心的日常业务造成影响甚至冲击。

3建议

第5篇

孝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孝感 432000

[摘要] 本文结合疾控中心后勤改革情况及疾控后勤管理成果,就目前疾控该如何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从后勤管理实践和理论上做了初步探索,并从后勤管理实践出发,提出后勤管理创新的思路和方式方法。

[

关键词 ] 后勤管理创新;疾控机构;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a)-0182-02

疾控中心后勤管理工作创新首先是思想和管理理念的创新,通过创新实现突破传统管理模式,把科学、高效、及时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加强制度建设,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以全新的工作理念为疾控工作服务。

1目前后勤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1.1技术薄弱,管理能力较低

近年来,疾控中心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的设备和设施逐渐登上舞台。许多专项、偏僻、狭窄的技术和工艺方法逐渐更新,原来旧的后勤服务模式,因各岗位技术含量差距较大,使用了很多文化水平层次参差不齐,存在着成本高,忙闲不相等的问题,导致后勤服务效率低下。传统人事体制和管理制度的局限性逐渐暴漏出来,具体表现为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技术水平高低不一,管理方法不能满足现代疾控工作等。另外由于传统观念的局限性,专业培训经费划拨不足,培训范围过于狭窄单一,也使得目前的人员和管理不能满足现代疾控工作的要求。而且多数后勤工作人员多属于工人编制,普遍学历较低,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管理能力和水平无法完全满足疾控岗位的需要。此外,多年的工作方法和习惯导致普遍的服务意识不强,这都是和现代疾控中心工作的精简、优质、高效、专业、规范要求相背离。

1.2缺乏有效的指挥与协调力

疾控卫生应急管理人员承担着应急指挥、协调、运转的职责,后勤管理中心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响应、处置工作的效率。目前疾控中心后勤部门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公室,因为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文化层级不均衡,或者其他科室兼职的,导致整体上应急工作质量不高。导致相应的业务管理及应急管理、质量控制质量不高,存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极大隐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后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及《突发事件应对法》缺乏理解和实用能力。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无法合理做到资源分配,难以形成有效的应对机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无法有效运转,上级和下级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缺乏统一调度,无法做到紧密合作,仅仅依靠行政领导的指挥调动,而不是依靠有效连贯的机制,导致对各种危机事件缺乏宏观性的总体考虑,从而在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处理单纯表现为撞击-反射式的被动反应模式。

1.3 职责不明,信息化管理手段不多

疾控中心信息化水平还处在初级的阶段,后勤信息化的应用还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受到传统管理观念、运行条件和员工能力水平的限制,无法建立内部统一的网络连接,未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利用,目前计算机还仅仅停留在打字机或电子帐本的低水平。疾控中心的后勤工作包含了基建、采购、安全、车辆、餐饮等多个方面,但目前的这些工作还基本无法做到计算机信息化集成管理,普遍工作效率较低。而且在目前的后勤工作中,管理与服务往往混淆不清,管理者同时承担着服务者的角色,职责不明确、权限不清晰,缺少相应的后勤工作监督与评价机制。

2疾控后勤管理创新成绩

随着社会化改革的不断发展,近十年来疾控后勤工作初步实现了突破传统管理模式,把科学、高效、及时体现到各项工作中,疾控后勤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疾控后勤服务质量逐步提高,疾控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基本实现了如下几点。

2.1网络信息化

后勤管理系统涉及多方面,后勤保障、物资流通、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与环节需要后勤人员管理、财务运行情况的监测等,因而具有明显的经营管理的特点,是一个复杂、细致、全面的服务体系。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来加强后勤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后勤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渠道和反馈渠道,建立高效快捷的信息通道。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大部分单位有一个局域网与因特网相连接,在单位和系统中应用计算机开展工作已成为现实,在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网络建设,能为开展信息化后勤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利用网络实施的后勤管理工作,可实现信息的双向沟通,更容易进行面对面的面对面交谈,提供有说服力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得到群众支持。例如在疫苗管理工作实施疫苗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疫苗温度监控系统的管理后,大大提高了后勤管理人员对生物制品的管理能力,保证疫苗质量的同时,方便快捷,减少了人力支出。

2.2提高了应急处理机制

疾控后勤保障工作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后勤管理工作包含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应急处理中心应做好储备物资定期清理,保养和维修,确保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处理及时、充分补充使工作及时完成。传染病日常的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是减少突发事件的工作基础。应当在工作中加强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并建立相应的数据监测网络,并定期对采集的疾控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以期尽早对突发事件作出评估、预判、预警和预处置。并以此对指导突发应急事件后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充实,强化专业骨干专题培训,鼓励低学历的工作人员和缺乏工作经验的年轻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培训,全面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建立后勤人员与专业公卫医生互派学习机制,使后勤管理工作者能掌握疾病控制与临床医学知识,应急工作机制逐步健全。疾控中心应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广泛采集来自网络、报刊、电视的疾控信息,为实际工作提供基础材料;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建立了有效的联动应急工作机制,使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更加规范有序。近年来,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手足口病等突发事件做好了处置救援工作。

2.3建立了疾控后勤管理的新型人事、分配制度

第6篇

方法:流行病学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2006~2012年库车县HIV/AIDS患者共711例,分布在全县范围,感染率为14/10万,感染途径以性接触(69.5%)和注射吸毒(26.7%)为主;以农民(32.4%)和城镇无业居民(28.4%)居多;HIV/AIDS患者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段。

结论:艾滋病疫情有回升趋势,应加大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力度,使艾滋病疫情呈低谷发展趋势,才能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与蔓延。

关键词:流行病学 调查 艾滋病 回顾性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99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57-01

库车是丝绸之路的要道,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城市,自1995年首次报告HIV感染者以来,至2012年底共报告HIV/AIDS患者1226例。国家对防治艾滋病工作的重视,艾滋病的干预项目和抗病毒治疗工作顺利开展,为探索我县艾滋病的流行趋势,进一步探讨艾滋病预防情况,从2006~2012年库车县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

库车县HIV/AIDS感染者和患者。

2 资料

资料来源2006~2012年由县疾控和县医疗机构及美沙酮治疗点提供资料。

3 方法

实验方法:试剂由英科新创和北京金豪公司提供,抗-HIV初筛均采用ELISA方法,抗-HIV初筛阳性反应血清再由新疆自治区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或阿克苏地区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

资料分析方法:由新疆自治区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和阿克苏地区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阳性患者711例,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就诊患者的主要疾病分布。在711例HIV/AIDS患者中,有275例患者住院治疗,单纯HIV感染形成AIDS住院治疗85例,合并结核的患者,71例,合并慢支、气管炎的41例,合并皮肤症状的44例,合并菌痢13例。合并盆腔炎、贫血的10例。合并乙型肝炎5例,HIV感染合并脑血管3例。合并弓形虫1例。合并恶性肿瘤1例。药物中毒1例。

4.2 发展流行趋势。2006~2012年累计报告HIV/AIDS患者711例,其中艾滋病毒感染者436例,艾滋病病人275例,已死亡68例。自1995年报告第1例后,2006~2007年报告60例,2008年90例,2009~2010年各165例,2011年186例,2012年210例,从2009年起报告例数呈快速上升趋势。

4.3 职业分布。711例HIV/AIDS患者中,其中农民占32.4%,城镇无业居民占28.4%,工人占7.3%,干部职工占2.4%,不详占29.5%,以农民和城镇无业居民居多。

4.4 年龄、性别分布。HIV/AIDS患者年龄大多集中分布在20~40岁年龄段,约占83.3%。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3岁。男323例,女388例,男女之比为0.8∶1。

4.5 感染途径。异性性传播感染HIV/AIDS为主要途径,占69.5%,其次为静脉吸毒传播占26.7%。2006~2008年经注射吸毒传播占感染者总数的72.8%,经性接触传播占13.1%;2009年经注射吸毒传播占感染者总数的42.9%,经性接触传播的占41.4%,2010年后经性接触传播途径明显增加。

4.6 文化程度及婚姻分布。711例HIV/AIDS患者中,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其中文盲占0.8%,小学占36.3%,初中占58.4%,高中或高中以上4.5%。已婚364例,占51.2%.未婚199例,占28%。离婚的148例,占20.8%。

4.7 哨点监测。2006~2012年,按照哨点监测方案要求,共监测性病门诊病人和VCT室检测及戒毒所吸毒人员2182人,发现HIV感染者711例。

5 讨论

5.1 经过进行回顾性统计资料分析,艾滋病在我县流行仍处于低感染阶段,感染率为14/10万,从2009年起报告例数呈快速上升趋势,2006~2012年报告的HIV/AIDS患者占总数的54.6%,与国家艾滋病疫情进入增长期情况一致,说明HIV在我县已呈现持续蔓延。我们推测库车县目前报告的HIV/AIDS患者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HIV感染者没有到VCT室咨询,大部分HIV感染者作为传染源而未被发现。

5.2 从感染途径分析,我县以经注射吸毒感染为主而转经性接触感染的比例逐年增加 [1]。

5.3 从人群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及婚姻分析,可以看出HIV/AIDS患者以青壮年为主,20~40岁占83.3%,他们正处于性活跃期,作为传染源极有可能传染给他人,对于HIV感染者中,HIV/AIDS患者女性多于男性;HIV/AIDS患者以农民和城镇无业居民为主,分别占32.4%、28.4%;HIV/AIDS患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4.7%,文化素质低,缺乏预防艾滋病防治知识,夫妻、性伴间性生活较少使用。

5.4 控制对策与建议。根据艾滋病发展趋势将来是预防艾滋病流行的关键时期,建议在全县范围内成立艾滋病防治基金会,从企业、民间、团体等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医疗救助、困难补助及补充艾滋病防治监测经费的不足。在对策上全县区域开展了针具交换和娱乐场所安全套推广工作,全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如果对艾滋病流行形势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将会失去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机遇,尽管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艾滋病流行的严峻形势相比,还远远不够,要在预防和治疗上抓住机遇,把重点放到预防上宣传上,增加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数量,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监测建设,性病门诊病人的HIV监测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尽可能多地发现HIV/AIDS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

第7篇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现状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属事业单位,相对企业来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起步较晚,而且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对其财务管理一直没有企业重视,存在不少问题有待改进。

(一)财务管理体系落后

疾控中心主要通过国家拨款的方式获取资金,但是国家对资金的使用只是通过预算工作进行管理,不仅导致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弱化,也会使疾控中心产生更强获取国家拨款的动机来促进自身的发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离不开财务管理体系的完整,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体系必须跟上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保持其对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其他部门的独立性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目前大部分疾病防控机构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依然沿袭落后的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仅仅靠其本身的几个财务人员进行草草的备案和管理,极度缺乏一整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体系,这种局面下很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部管理及外部的规划水平。

(二)财务管理认识不足

疾控中心是国家的事业单位,国家对卫生防疫等工作进行拨款的模式,会使疾控中心进行财务管理的活动比较简单化,此外财务管理的目标要求相对较低,对财务管理认识不够全面,最终导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里的财务管理流于形式,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现阶段,疾控中心的管理人员缺乏对财务管理方面的认识,且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入,很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管理经验,此外,疾病防控机构未从培养人才等方面,构建较为合理的管理制度。也没有根据机构未来的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未对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之后的发展做一个详细的规划和整理,无法促进疾控中心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

二、基于内控视角下如何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

综上,笔者已对疾控机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诸多问题,分别为:财务管理制度落后、财务管理认识不足,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疾控机构的有效发展,据此我们必须拿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改善,促进疾控机构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笔者将就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完善措施。

(一)完善疾控机构内控环境

疾控机构的日常管理各环节中到处都有内部控制的痕迹,良好的内控环境是完善的内控制度实现的基础前提。因此,疾控机构需要严格按照实际需要营造出一个优质的内部控制环境,通过内部控制环境的营造促使内控制度实现顺利的实施以及有效的实施。要促进疾病防控中心财务管理,就必须对疾控机构内控环境充分优化,首先,在文化建设方面,管理人员应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构建与交流,通过语言的沟通来产生情感共鸣,以此来促进共同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管理者应加大内部控制管理力度,可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帮助员工形成一定管理意识,促进整体意识及观念的有效提升。此外,疾控机构可以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制定出一系列配套奖惩制度,坚持全体人员一视同仁,奖优罚劣,将激励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单位工作人员对内控制度执行的热情以及相应的积极性。此外疾控中心财务管理部门应该树立全方面的科学化财务管理观念。全方面的科学化财务管理观念具体指的是指导疾控中心财务管理进行有效实践的合理价值观,这也是疾控中心思考财务管理问题的重要起点。

(二)项目经费使用的管控

合理加强对疾控中心资金的管理,才能对资金有效进行控制,最终实现最优化的资金使用率,进而使流动资金产生预期的效果。同时,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部门还应该科学地分配资金,使疾控中心的流动资金和非流动资金的比例适中,进而有效避免资金浪费。对于疾病防控机构而言,项目经费的使用是一项较大的开支,因此加强对项目经费管控力度,有利于疾病防控机构的正常运行。要对项目经费进行管理,应建立一个有效的内控管理条例,其条例的制定应充分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对机构各部门职责进行分工,项目经费内控部门将机构内部经费量予以考虑,并对立项工作提前部署,将内控部门与其他部门充分联系起来,确保项目信息的顺畅。此外,机构还应对加强内控管理力度,将反馈机制应用其中,通过管理小组进行集体决策,并将评价结果向具体人员反馈,以此促进内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执行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制度

不相容岗位指的是那些由同一个人担任非常容易出现错误行为以及舞弊行为的岗位,同时也非常容易掩盖工作人员错误行为以及舞弊行为的岗位。不相容岗位通常包括:出纳职务与收入、支出、费用的核算职务,与债权债务的核算职务,与稽核职务,与会计档案的保管职务等均属于不相容职务,应当予以分离。会计核算职务与相应的稽核检查职务属于不相容职务,应予分离。总分类账的登记职务与相关明细分类账的登记职务属于不相容职务,应当分离。

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以及构建阶段,疾控机构需要确定哪部分岗位满足不相容条件,之后有效规定疾控机构每个部门跟岗位职责权限实现不相离要求,为不相容岗位跟不相容职位之间可以实现进一步的互相监督以及互相制约,最后构成一个有机的制衡机制。其中,重要岗位的工作需要定期轮换,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轮换岗位的交接可以有效的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暴露出来,可以有效的强化监督力度,提高了监督的效率,同时提升了工作的质量以及水平。

(四)合理配置财务资金

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参与一个经济活动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自身经营中资源的各种消耗进行记录,并进行控制与规划,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经济活动交涉时能合理的进行资金的支配,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有限资源配置得到最大优化,最终达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济得到提高的作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职责以疾病防控为主,不以盈利为主,主要依靠国家拨款,因此疾控中心必须合理计划资金的使用、加强监督工作开展力度,以此实现提高自身服务水平的最终目的。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下,各大企事业单位均开始进行与时俱进的财务管理活动。因此,对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疾控中心应该积极鼓励单位里的骨干力量“走出去”,对同行业优秀单位进行实地调查、参观以及访问和各种学习活动,通过汲取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不断的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最终促进疾控中心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第8篇

一、档案室资源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疾病预防控制的档案室资源是疾控中心档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疾控中心档案收集完整的有效手段。疾控中心相对于其它单位而言,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发展,有相对长久的历史背景。多年来,疾控中心从基本建设中形成的自身档案,是从其它行业即使是书本都无法取得的。一些具有核心竞争力价值的显性知识和存于科技人员大脑中的隐性知识一旦形成档案后,对单位可持续性发展和自主创新就提供了可靠的保证[1]。因此,借助于疾病预防控制的档案室资源建设的特色化、信息化、数字化,运用先进的建设手段,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发挥档案在疾控中心运行的作用,就能提高疾控中心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建设疾控中心的档案资源,就是要与中心的核心业务相结合,并与中心各职能系统、各业务流程有机地紧密联系,形成高效协作和集成化的中心信息链,把档案的收集、积累工作贯穿于整个中心的工作流程,从而保证档案形成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保证各项档案收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使疾控中心的档案部门成为信息资源中心,为中心正常运行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资源。

二、档案室资源工程建设建设之我见

2.1全面化

全面加强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项业务建设,是我中心档案室档案工作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我中心档案室要继续推进档案法制建设,抓好档案立法工作,落实执法责任制;坚持做好档案考核工作,建设全面化的档案资源,推动我中心档案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按照档案馆“五位一体”的建设要求,全面推进档案室建设、档案信息建设、及公共服务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心档案工作,深入开展建设全面化档案资源;高度重视档案资源安全建设,确保档案全面、安全、万无一失。

2.2特色化

近年来,我中心在注重接收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进馆的同时,加强了对不同门类、不同载体档案的征集工作,单独建立突出的疾病预防控制成功的案例档案,利用档案信息,对比较特别的、新奇的疾病的预防控制手段方法进行保留、总结,建立特色的档案资源,让我中心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重大的、特色的疾病预防控制实例,使工作质量得到提高[2]。

2.3信息化

新时期提出大力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资源建设成为提高中心档案建设、管理水平的有效突破点,我们应及时推进建设的信息化,抓住这一契机,实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建设新模式。

首先,利用疾控中心信息平台,将传统的纸质文件转变为数字文件,延伸档案的利用范围。作为我中心档案的收集、整理者,应深刻体会到档案信息在中心目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档案信息不仅能对中心的战略决策起到沟通、参与作用,还能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协调,能有效保证中心的目标计划与具体执行是一致的,以调整资源配置,纠正目标偏差,使目标导向正规化,进而促进实现战略目标,提高管理绩效。其次,应该加大与我中心文秘部门的联系。文秘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先驱,要保证档案室资源的质量,就要保证文秘工作的质量。在现代化进程推动下,档案管理者应该学会利用CAD绘图技术以及办公OA系统,建设信息化档案,使电子文件有效的保存和利用[3]。但由于电子化信息很容易受到人为的删减损坏或病毒的侵害,因此我中心的档案工作者还应该联系中心的文秘部门对档案信息文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加密等安全措施,以促进实现全过程管理,保证档案的管理与利用。还有,领导与员工要上下支持,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内外互补。档案在我中心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我中心不能闭门造车,应该让领导把重视度转移到档案上,让我们档案工作者明白只有交流才能进步,提供给我们档案工作者交流的机会,加以借鉴其经验。同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各中心之间相互接触、反馈,共同为实现档案室资源建设信息化服务。

2.4数字化

加强我疾控中心档案室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这主要是对我中心的档案室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即把各种以传统的物理载体形式体现出来的疾病预防控制的档案信息数据,通过扫描、著录等方式全部转换为用磁盘、光盘等计算机的各类存储器存储的数字记录形式[3],初步完成中心档案室的档案信息建设向数字化转换的准备过程,这是档案资源建设数字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使传统档案室过渡到数字化档案室的前提。目前,我中心档案室一是要加快机读目录著录的进度。现在可以利用政通档案管理软件输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事等全宗的文件级、案卷级目录,并建立起档案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事等几大类信息资料的目录专题数据库,为查阅利用这些档案提供方便。二是建设档案资源原文、多媒体数据库。可以试图先扫描部分有较高利用率的文书档案,并上传部分照片档案,建立档案室珍贵文件档案的多媒体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同时,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事等重要资料刻成光盘,达到可全文件阅读并打印的要求。

第9篇

他是一名义务干预艾滋病工作的志愿者,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丝毫不遮掩自己同性恋者的身份,并吐露了他所在圈子所处的尴尬现状。

他就是河北省首个民间干预艾滋病义工组织――“向日葵工作组”(以下简称“向日葵”)的负责人林风。

圈内的生活和尴尬现状

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坚信自己的圈子,并按照圈子的规则生活。

然而,他们处在传统文化的包围下,又不得不苦苦挣扎。在主流人群看来,他们的全部“罪恶”在于:他们是男人,却不;她们是女人,却排斥男人。他们违背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常理,而选择爱自己的同性。

他们自我认可身份

5月,天气已暖,25岁的林风一身新潮打扮,肩挎女士随身包,和3个男孩走在石家庄的胜利北街上。

“我们刚才去点(同性恋聚集点)上发放安全套和艾滋病宣传册了。”这是记者赶到见面地点后,林风说的第一句话。

据了解,林风所说的点,目前在石家庄有大大小小十几个。这些点,有的在酒吧,有的在公园,还有的设在同性恋者暂住的出租屋内。

2005年7月30日,河北省首个民间干预艾滋病义工组织“向日葵”成立,志愿者林风和刘星承担起北京爱知行教育研究所(以下简称“爱知行”)每月免费邮寄的安全套和宣传品分发工作,至今在石家庄MSM(男男)社群中做了大量的防艾工作。截至今年5月,他们已免费发放安全套15000余个,宣传册10000本。

林风的栖息地以及“向日葵”办公场所,在一幢旧楼的七层、一套三室一厅的居民房里。他只占了其中一间,不足10平方米。两束很大的向日葵干花装点着他的办公桌。

一部“同志热线”电话不经意间响起,林风接完电话后说,是保定市一位圈内人打电话咨询艾滋病知识。他说,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电话也多了起来,有时候一天近20个,有咨询知识的,也有想加入志愿者行列的。

林风边整理着晚上未发放完的安全套,边发感慨:“自从‘向日葵’成立以来,由于缺乏经费,每次到点上发放安全套都得步行,累得要死。”

同性恋者生活在相对隐蔽的状态下,“向日葵”是怎样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开展防艾活动的呢?

林风给出的解释是:这些点就像自发的人才市场,只要是圈内的人,就会自发到点上去,领完宣传册和安全套,又各自消失在夜色中。“圈内人都是自我认可身份。”

政府很难干预圈子

“如果我们这个人群,有一天能站起来,肯定会是一片森林。然而,目前它还只能是片灌木丛,本能地掩藏自己,越深越好。”林风说。

据他了解,目前,石家庄市男同性恋者当中,约有半数人年龄在18岁~30岁之间,这个群体里不乏知识分子、学生、无业者等,身份可谓复杂。

林风从圈子里了解到,60%到70%的同性恋者会隐藏自己,他们偶尔在同性恋网站或聚集点出现,寻找中意的“伴侣”;30%的人因为他们的身份、地位的特殊性,可能会选择永远隐藏。

一位29岁的同性恋者杨杨(化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的婚姻是圈内人的一个缩影,“我的身份(同性恋)若不是在圈内是不会说的。否则亲人们肯定会受不了。也许到临死时,我会说出来吧。”

和杨杨的想法一样,由于社会和家庭的不理解,男同性恋者保密意识很强,即使是“圈里人”也只相互知道联系办法,至于家庭住址、工作单位都不会透露。

林风称,他能接触到的各地同性恋者至少有2000人左右,认识他的同性恋者也有1万人,鉴于对圈子的了解,他主动和河北省、石家庄等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联系和合作,在圈内开展艾滋病干预工作。

究竟河北同性恋圈内有多少人?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和艾滋病研究所(以下简称河北省疾控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同性恋人群的一些活动都是秘密的,河北省疾控中心很难介入艾滋病干预工作,因此,河北省疾控中心也未能掌握这个群体的具体情况。

而在2004年年底,卫生部曾经公布了一个估算数据:处于性活跃期的中国男同性恋者有500万至1000万人。但准确数字仍无法获知。

他们渴望生活空间不受打扰

林风和他的朋友,在石家庄市新华路开了一家主题为“关爱同性恋和抵御艾滋病”的酒吧,酒吧受到众多同性恋人群的欢迎。因为一直讳莫如深的同性恋人群有了倾吐心声的“园地”。

同性恋酒吧开在地下

酒吧掩藏在一个繁华的十字路口,对多数行人来说,那里永远在目光与想像之外。

酒吧位于地下室。一眼望去,它和普通的酒吧没什么区别。不同的是,每到周末,“向日葵”志愿者都会到场,免费发放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册和安全套。

酒吧里大多数是年轻人,个别的中年男人坐在远远的角落里,看着年轻人狂欢。

每到晚上10点,演出节目开始了,特色是反串,几位打扮得非常漂亮的“女孩”出场了,举手投足很有风情。如果不是别人介绍,真不知道这些漂亮“女孩”原来都是男孩扮演的。

“欢迎大家周末来到这里做客,这里是心灵交流的港湾。我们的主题是‘关爱同性恋和抵御艾滋病’。”

插换节目期间,主持人向大家宣传着艾滋病防治知识。

林风称,每次节目演出完后,都会有客人去吧台领一些免费的防艾物品。

他们渴望无扰的空间

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在大城市受过良好教育、相对活跃的男同性恋者中,30%到35%的人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9%到13%的人有过自杀行为,67%的人感到“非常孤独”。

由于他们常常受到歧视和缺乏良好的交往环境,有相当比例的同性恋者暴露身份后,会遭到异性恋者的侮辱、殴打和敲诈。

记者调查了解到,同性恋这个群体,一旦公开身份,承受的压力主要来自家庭。

林风自己作为一位同性恋者,有着亲身经历。他根本不敢告诉家人,遇到家人“逼问”为什么不找个女朋友结婚时,“除了找各种理由搪塞,没有更好的办法。”林风说,媒人曾给他介绍过一位女孩子,女孩对林风的印象比较好,希望能继续交往。家人多次催他和女孩子联系,但他每次都是答应下来,却不联系。

“实在有一天被家人逼着要成家,就找个‘拉拉’结婚,做有名无实的夫妻,彼此互不干涉。”林风说:“这就是我将来的婚姻归宿。”

和林风一起租住房子的几位“向日葵”志愿者,几乎表达了相同的心愿。“我们希望拥有一个不受人打扰的空间。我们甚至不需要理解,只要人们不要用歧视的目光看我们就行了。”

他们希望像向日葵一样生活

由于一直处于隐蔽和躲藏状态,同性恋者与主流人群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但他们渴望得到关心、宽容。

他们积极参与防艾

2001年4月,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首次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在理论上,同性恋者将不再被当做精神病人。

按说这对中国的同性恋者来说有点“划时代”的意味。然而现实并不能令人满意。

中国最早研究男男的学者童戈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今天,中国的同性恋者依然被人们普遍说成是“同性恋患者”,在国内临床病理学上,同性恋通常还是被划归为“性取向障碍”。

近些年,同性恋群体刚走出精神疾病的圈子,又进入了“存在心理问题”的“围城”。

林风说,目前,虽然同性是传播艾滋病的一种高危行为,但从这个群体来看,大家并非无动于衷,他们不但义务干预艾滋病,宣传防艾知识,而且也会自觉接受艾滋病检查。

“向日葵”渴望向阳开

“向日葵”成立至今已有一年多,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林风专门申请了健康热线电话。然而,经费问题一直是发展的绊脚石。

“要做事情就得需要费用,前不久,河北省疾控中心和‘向日葵’还合作了一个项目,项目开展中花了3000元钱还是我先垫的。”林风说。

记者了解到,对于“向日葵”的发展,河北省疾控中心没有专项经费支持。河北省疾控中心当时要在同性恋群体中开展一些项目,由于这个群体的隐蔽性,所以和林风有过合作。合作中,河北省疾控中心只能给“向日葵”提供一些项目经费支持。

林风说,2006年10月13日同性恋酒吧开业时,林风专门邀请到了河北省、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到场,对客人进行了艾滋病知识宣传。

林风认为,“向日葵”所开展的工作应该是得到河北省疾控中心的认可的。然而,河北省疾控中心负责人对此的解释是:“向日葵”是草根组织的性质,由于志愿者身份复杂,也没有明确的分工、监管,所以,疾控部门并没有认可,虽然酒吧开业的时候,省、市疾控中心有工作人员参加,但都是以个人名义参加的,不代表单位。

对于“向日葵”将来的发展,河北省疾控中心有关人士建议,“向日葵”若需要开展工作,可先向疾控中心报告,最后凭开展活动的票据报账。下一步,河北省疾控中心拟寻求第三方介入监管“向日葵”,解决好经费问题。

据了解,大连和青岛的“彩虹工作组”作为干预艾滋病的民间组织,一直搞得比较成功。

对此,多年从事艾滋病干预工作的北京“爱知行”教育项目负责人凯泉称,“向日葵”由于创建时间较短,机构设置、宣传效果方面仍需改进。

对话林风:我们的情感很迷茫

记者:你是怎么想到创建“向日葵”呢?

林风:在做“向日葵”志愿者以前,我是美发师,每次面对男顾客总是情有独钟。但那时,总是把内心世界封闭起来。后来,一位同性恋圈内的顾客看透我的内心世界,便介绍我加入了圈子。

通过一年多的接触,我发现大家和我一样,在情感和婚姻选择方面,都很迷茫。后来,我从同性恋网站上了解到,河北同性恋圈内也有艾滋病感染者,同性恋是公开的秘密,但圈子非常隐蔽也异常敏感,政府对这个圈子实行性病、艾滋病传播高危行为干预有很大困难。为了使圈内人“干净”,便成立了“向日葵”。

记者:你作为圈内人,又是干预艾滋病工作的志愿者,父母知道吗?

林风:这不是要我的命吗?(笑)毕竟他们现在还无法接受,等时机成熟后,再说也不迟。

记者:你认为什么时候才算是时机成熟?

林风:社会能接受同性恋者的时候。以现在的情况看,也许还要10年。

记者:考虑到将来要结婚吗?

林风:当然。找个“拉拉”成立一个家庭,互不干涉生活。想要孩子了,通过试管婴儿要一个。

记者:为什么不去找一位男朋友?如果找到男朋友做伴侣,靠什么来维系感情?

林风:在圈子里,我是公众人物,他们(男同性恋)怕出名,所以很难找到。假如能找到如意的男伴侣,要维持好感情,性是基础,没有了性,那两个人的感情也就破灭了。

第10篇

【关键词】结核病;医防合作;督导;管理

【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487-01

滨湖区处于经济发达地区,户籍人口约46万,每年流动人口近20万。而近年来而流动人口的结核病患病率占全区结核病人半数。为做好全区结核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的诊疗技术优势,使疾控机构更专注于结核病人及医院结防工作的督导管理,经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协调、监管,经过几年来运转,在结核病管理模式及医院与疾控中心的合作上积累了一些经验。

1 医防合作方法

1.1加强领导,建立结核病防治“三位一体”模式 疾控机构负责规划管理,医疗机构负责初筛转诊,定点医疗机构负责确诊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患者全程管理。在发现结核病人这个环节,医疗机构很有优势,对前来就诊的有咳嗽咳痰等疑似症状的患者,可以进行初筛。政府将指定部分定点医疗机构,让患者得到更完善的治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为辖区内的病人定期家访、宣教,督促病人及时就诊,落实督导服药。

1.2 制定并落实各部门相关职责

1.2.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防门诊职责协助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网络直报结核病病人的追踪工作,开展辖区内活动性结核病病人治疗管理督导工作,培训家庭督导员,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和免费政策的宣传工作。同时做好病人的督导服药工作,并及时将日常结防信息当日反馈到区疾控中心。

1.2.2区疾控中心职责按《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实施指南》的有关要求,组织各有关单位相关医生开展培训,每月召开结防医生工作例会,总结分析问题并培训有关知识。每月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全覆盖督导检查,协助并参与医疗机构结核病人的诊断工作

1.2.3区结核病定诊医疗机构职责成立本单位结核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诊断小组,制订工作制度和流程,组织实施自查和考核。确保完成上级指定的发现、治疗任务。负责对因症就诊和其他医疗机构转诊及追踪到位的结核病病人和疑似病人的定诊、治疗和督导管理,并及时正确填写“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卡”。

负责三本登记本(初诊病人登记本、肺结核病人登记本和实验室登记本)的登记工作。完成各类统计报表。开展疫情报告、结核病专报以及各定诊单位网络信息交流和互通工作。开展痰涂片检查和结核病痰培养工作,并做好痰涂片检查的室内和室间质控工作。保存肺结核病人病历、胸片,痰片和治疗管理卡,在病人疗程结束后做好资料归档整理工作。协助疾控中心开展辖区防痨医生的业务培训。

2 督导管理方法

2.1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肺结核病人全程用药对于确诊的肺结核病人,按国家标准制定化疗方案、填写相关资料,根据病人不同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心理素质,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健康宣教和指导,倡导国家、省市相关减免政策,发放《肺结核病人治疗须知》,与病人签订免费治疗协议书。督导医生每周进行督导1次,并做好随访记录。

2.2加强有效培训,提高三位一体的防痨网络管理质量一是加强对院内相关科室职能医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特别是医防合作知识的培训,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报告和转诊率;二是加强对结防医生每月例会的培训,形成院内周自查、月自查和区级联合督查的齐抓共管局面,同时提高了结核病防治新知识的应用和督导质量;三是加强对村医培训,做好疑似病人的转诊和病人的督导管理工作。

2.3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现代结防工作要求医务人员,尤其是结防专业人员不仅要掌握新对策,还要掌握现代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1]。要善于运用医学心理学去观察、分析和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宣教形式,如发宣传资料打电话、发短信及密切接触者筛查等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病人及家属的健康知识提高病人的顺从性以及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心,取得患者的支持与配合。

3 结果:

3.1 结核病治管情况 2009年-2011年,全区初诊病人共登记2396人,共发现结核病人1030人,其中新发涂阳病人1030人,复发涂阳79人,结核病人发现率特别是新发涂阳总体上呈逐年有所提高,全程免费服药病人数(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3.2 结核病管理率的情况针对“五率”相关要求,我区及时开展培训,落实相关措施,各率均达到卫生部考核要求。见表2。

4 经验及讨论

4.1"三位一体模式"的优势“三位一体”模式顺应了肺结核病人到综合医疗机构诊疗的就诊心理。大部分结核病患者首诊到综合医院就诊,他们更信任综合医院的医疗技术,设立定点医院可充分利用综合医院的设备、人力资源以及在群众中的知名度及信任度,顺应了病人的就诊心理。综合医院在治疗重症和并发症病人方面更有优势,病人可及时住院治疗,减少转院环节,争取治疗时间。结防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管理能力,有更多的精力管理和督导肺结核患者,提高了治愈率,同时有效规避了医疗风险。并且,由定点医院诊治结核病人,能减少大多数就诊病人的转诊环节,防止病人的丢失,从而提高病人发现率。

4.2 统一组织、协调监管、落实措施是关键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协调和监管卫生政部门在医防合作模式运作前必须反复动员、协调明确各部门职责,下发相关文件,落实经费并制定相关奖惩措施。疾控机构充当业务的牵头者,组织协调院内相关科室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和现场业务指导,加强沟通,落实例会,加强诊疗质控,相互合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3 健康教育推动了各项管理率的提高首先加强大众健康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宣传国家免费政策;其次加强对病人诊疗前和管理过程中的健康宣教,一方面让病人了解病情及查痰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使之体会到结核病政策带来的实惠,同时树立战胜病魔的决心。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结核病,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更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以《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实施指南》为蓝本,因地制宜开展结核病医防合作,探索医防合作新策略,有利于提高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整体水平,发挥了医疗机构和卫生防疫机构优势互补的作用,提高协作能力,加强了结核病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第11篇

通过对农村、社区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疾病、病态情况或损伤以及造成任何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的长期系统监测和分析,寻找差距和不足,进一步规范基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简称死因)信息收集、报告及管理体系建设。

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工作是疾病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在定期、系统地收集人群死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人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死因统计分析的指标可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评价当地居民健康的水平,确定不同时期疾病防治的重点及效果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又是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环境与疾病等科学研究的基础信息。

庄浪县死因监测工作自2011年开始,补录了2010年部分死亡个案信息,所以在业务和经验方面纰漏很多,作为最基层在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中其规范性、科学性及质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1 当前基层的基本现状是

1.1基层疾控机构和医疗卫生单位内部信息系统基础建设滞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产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工作的每一个细胞,越来越发挥着重大而特殊的作用。多少年的封建传统观念,决定了绝大多数人在临终时要到出生的老地方就寝正中。庄浪县现有的293个行政村卫生所目前在新农村合作医疗的促进下,有100个自己购买安装了计算机,开通了网络,仅占34.13%,但传染病疫情直报、死因监测网络未开通。18个乡镇卫生院网络信息化建设仍然较落后,没有专门的疾病监测计算机、电话以及打印机等配套设施。县疾控中心作为专业死因监测信息报告指导审核部门,缺少经费、电脑、打印机,网络速度也不能良性运转。这些基础建设的滞后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农村死因监测信息的收集、报告和管理工作的质量滞后。

1.2缺乏统一业务规划,信息整合能力不够

1.2.1卫生行政部门规划协调不力。《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登记工作规范(试行)》规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统一领导,协调公安、民政、统计部门组织、管理本辖区内的死因登记工作,并对工作的情况组织考核。对出现的重大疑难死因,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临床、预防等相关专业人员成立疑难死因诊断小组,做出正确的推断。但基层卫生部门对死因监测的业务工作过问的不多,组织、协调、考核缺乏统一长远规划,具体实施基本上落空,这就造成了基层卫生院、村卫生所不够重视此项工作。

1.2.2死因信息的整合能力欠缺。

300张死因监测报告卡片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信息完整、准确率只有10%(30/300),比如对女性特殊标注、年龄和职业的逻辑性、文化程度的界定,尤其是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第Ⅰ、Ⅱ部分的关系和直接死因与根本死因的逻辑推导等,符合程度很低,缺乏明显的整合能力和理论的逻辑思维模式。平均83.33%(25/300)的原始卡缺少根本死因的推断和ICD-10编码。

1.3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分头管理,条块分割,各行其是。庄浪县现有22所医疗卫生机构中,各级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安装不同平台,死因监测信息根本无法接轨和共享,其次是在管理模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系统管理发展不平衡,人为因素比例大,没有形成一致的全县病伤死亡原因监测报告管理工作模式。

1.4敏感信息网直报时效性差。各类疫情监测信息的报告均有时限性,死因监测信息报告规定乡镇网直报时限为1月内、县级7天内。根据300张死因报告卡统计符合规定时限要求的占62%,有些急性、特殊的死亡原因等敏感性信息也不能引起疫情人员的重视,报告的时限、质量比较差,38%的卡不符合时限要求。

1.5疾控机构内部信息管理组织与职能混乱。庄浪县疾控中心自2004年建立以来,随着政府和社会对信息量的不断需求和增加,内部信息管理组织与职能分工仍然没有达到科学合理设制,死因监测信息管理工作分配随意性大,科室分工协作缺乏明确性和规范性,不能与上级业务部门相统一,致使业务培训、下达上传等政令不通,业务水平生熟等弊端。

1.6有效地外部信息交流机制、社会信息收集、获取和利用不足。死因信息是居民、社区所有导致死亡的疾病、病态情况或损伤以及任何造成这种情况的事故和暴力情况,死亡只能通过“死亡医学证明书”在户籍、公安、殡葬等部门提供证明,同样地这些死因信息的收集就要涉及到民政等上述部门。实质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以上外部风险沟通交流、社会信息收集及利用方面很难做到高质量,年度约5-6‰的死亡率数据是较难实现的。

1.7质量控制的不严密性。死因监测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可比性要通过严格的考核指标、完善的制度体系、可行的经费保障机制、精心的技术指导才能逐期实现,缺少统一地质量控制机制和制度建设以及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基层,已经从技术层面滞后,因此较难保持保量完成该项目工作。

2 讨论

2.1庄浪县死因监测工作尽管时间不长,但此项目是社会关注、公众健康需求提升、政府职能细化的直接产物,如果没有行政部门的协调和组织领导,仅凭医疗卫生业务机构是很难完成的。

2.2政府协调、统一机制,尽快起用“死亡医学证明书”,让户籍、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形成联运的长效机制。利用10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乡村单位和疾控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死因监测信息收集和网直报。

2.3业务培训、督导和考核齐头并进、注重质量,切实可行地解决基层业务不精、资料欠规范、工作人员责任性较差的被动局面,让报告的信息真正具有科学性和实用价值,能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健康状况水平评估发挥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登记工作规范(试行)》2011年版

第12篇

摘 要 工会工作不能从日常行政和业务工作剥离开来,工会工作做得好不好,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职工凝聚力,设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拥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创造一种融合的文化,可以创造出无比巨大的凝聚力。

关键词 工会 文化建设

在社会发展初期,组织的领导方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和业务技能的建设,当社会文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发现,单位企业和职工之间、领导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都需要一根纽带来维持,这根纽带不是物质化的,而是思想上的共鸣,最常见的表现方式就是单位文化。

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不仅承担着维护国家、人民整体利益,对党负责的政治责任,也承担着维护职工权益的社会责任。工会工作不能从日常行政和业务工作剥离开来,工会工作做得好不好,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职工凝聚力,设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拥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创造一种融合的文化,可以创造出无比巨大的凝聚力。

一、文化建设有助于帮助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

文化是一种集体的精神和态度,是多数人意愿的集合。拥有集体文化的单位,一定会传达给职工特定的精神导向,这能够帮助职工明确的知道单位所需要的“主人翁”形象。以本单位为例,作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最主要的工作是预防疾病,在要求职工具备专业知识之外,还希望职工能以健康使者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这就需要职工身体力行主动开展体育运动、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在2014年中心文化落地以后,中心工会多以此为出发点开展的职工活动,如鼓励职工践行“日行一万步”的健康行为方式,从2015年开始,每月均有30%的职工达到这一目标,每周参加各类运动的职工数一年内上升了15%。

在各种文体活动的开班过程中让职工感受生活的乐趣,让职工除了工作外还能找到更多工作与生活的意义,从而在繁重的工作中找到动力去坚持,在身体素质和文化素养方面都得到提高[1]。职工自发接受了单位文化所带来的思想理念,态度上有了明显的转变,一方面加深了“我是疾控人”意识,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不经意地影响到周围的人,潜移默化的推广了健康理念;一方面对中心各类工作与活动更加关心,参与度增大,与单位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二、文化建设有助于职工在工作中体现单位核心价值观

工会的存在是为职工提供正确的思想导向的关键[2],文化是是一个单位的共同的价值理念,可以为我们明确方向和行为标准,并成为品牌,让社会了解,让社会尊重。当一个单位拥有了固定的集体文化,其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技术工作的发展一定会围绕这一圆心开展。以本单位为例,中心的业务工作都是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主旨的公共卫生工作,如传染病防控、慢性病管理、公共卫生监测、健康教育与促进等,中心文化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化成符号出现在任何地方,将碎片化的工作结合到一起,加深受众对疾控工作的印象。

根据中心文化主旨,2015年期间中心组织了不下50场健康科普进基层的讲座和活动,其中的“特殊人群关爱五访五送”成为当年全省疾控系统特色工作。“五访五送”的主旋律是梳理日常工作管理的结核病和艾滋病病人、重度慢性病人群、流动儿童家庭、美沙酮服药人员、麻风康复疗养人员五类人群,在疾病管理的同时给予适度的生活关怀,以公会为单位帮扶有需要的人员。公会除了维护职工利益,也是社会公益力量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将工会工作和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批人马两种功效,不仅很好地传达了健康防病工作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也在社会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更利于健康工作在基层开展。

三、文化建设有助于工会干部素质提升

文化是软实力,可以由内而外凝聚人心,赋予单位柔性力量。

工会干部是工会工作的一线人员,直接领导、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组织工会活动。工会干部素质的高低对广大职工群众在工会活动中的参与度、对工会组织的认可度、归属感等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当代工会工作中,工会干部需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灵活的统筹协调能力、强烈的服务意识和,还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化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升工会干部的素质,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来完成,还可以把他们塑造成集体文化的传播者,在帮助职工的同时完成自我学习提升。以本中心为例,中心鼓励职工践行健康行为,工会干部掌握了这一核心点,更容易在日常服务和活动中主动掌握职工日常健康锻炼的需求,服务职工。中心工会在2015年为职工新设了健身室,添置了健身设备,鼓励职工劳逸结合;组织开展每日万步走和职工拔河、投篮、趣味竞技比赛,丰富职工日常生活;举办了职工健康素养知识竞赛,夯实职工业务知识。这一系列活动都是中心文化建设投映在工作中的表现,让单位“活”起来,工会干部动起来,全体职工乐起来。

四、结语

在新形势发展下,事业单位也在不断发生转变,尤其是对基层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工会工作也成为当前事业单位发展中关注的重点。工会工作不能呆板不变,不能只是按照条款刻板行事,工会工作更应该从职工角度出发,想职工所想、供职工所需,从精神文明出发,以软文化带动硬技术的发展,做好职工的思想和心理建设,通过文化建设凝聚职工意识最终汇聚成一股绳,众人拾柴火焰高,万众一心推动事业单位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