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媒体技术

媒体技术

时间:2022-08-09 12:34: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媒体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媒体技术

第1篇

1流媒体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

流式传输的功能是对连续的声音和图像信息进行打包处理,然后传到网站服务器,供用户进行下载,其中用户可在多媒体文件下载结束前,进行播放多媒体文件。其主要原理是开始下载的部分内容会被缓冲在某一存储区域中,如果网络传输速度跟不上客户机播放时所需要的转换速度,此时音视频播放器会自动的将存储区域中的缓存部分文件进行调配,保证用户播放多媒体文件的连续性,也可保持良好的播放效果。流媒体不仅改进了互联网只表现静态文字和图片的缺点,还可以展示直观、灵活的视频课堂,以及可对大量的并发点播请求作做式处理,这一优势可在大规模点播环境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本系统中建立了流媒体教学视频播放系统。其中,流媒体资源配置系统主要由流媒体服务器、媒体编码压缩工具包、客户端播放器、传输网和流媒体传输协议这六部分构成。其中媒体编码压缩工具包主要是在创建、捕捉和编辑多媒体数据时进行启用,以获取流媒体数据格式;客户端播放器,主要是对流媒体文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播放和浏览,以实现学习的目的;传输协议包括RTP、RSVP等。采用流媒体技术之后,系统达到了以下目的:

1)数据压缩比高。流媒体所利用的压缩方式,将流信息添加到文件,这一处理不但可以提高数据压缩比,还可以把动画、音/视频等多媒体文件打包成若干个压缩包,以便客户端能够实时连续地接收来自服务器的压缩包。

2)可节省客户端的缓存及硬盘空间。流媒体技术的应用,用户可以在多媒体文件下载的同时,在客户端计算机进行多媒体的播放和观看,其中下载的内容只是暂存在缓存区,播放后即可进行释放,这样可以节省客户端的缓存及硬盘空间。

3)缩短了延时等待的时间。大大的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效率,减少了视频缓冲时间,使得网络视频教学播放的更为流畅。

4)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传输。流媒体技术应用一种实时传输协议,这一协议较好的解决流媒体数据传输问题,可以使媒体数据在网上快速有效的传输。针对.rm,.avi,.flv,.swf等格式的动画视频提供在线播放功能,能自动识别视频格式,选择对应的网页播放器,在带宽不足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同时在线的人数控制。相对于传统的下载后播放大幅度,流式传输减少了启动延时,且由于所有内容都被下载到缓存中,使得所需空间大大减少。目前,流式传输主要依靠以下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实时流式传输(RealtimeStreaming),二是顺序流式传输(ProgressiveStreaming)。如视频为实时广播,可以使用流式传输媒体服务器或者使用RTSP这样的专门设计的实时协议,如果使用HTTP传输,文件则是顺序流传输。

1)顺序流式传输顺序流式传输指的是顺序下载媒体文件,用户只能观看已下载部分却不能跳至未下载部分,由于HTTP协议本身存在限制,该传输方式亦不能根据带宽情况在传输期间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HTTP服务器可发送此类文件形式,所以该方式也称作HTTP流传输。

2)实时流式传输实时流式传输不同于顺序流式传输,它采用专门的流媒体服务器及传输协议,实时流媒体支持随机访问,可对观看内容快进和后退。特定流媒体服务器在实时流式传输中是必要的,如DarwinStreamingServer、HelixServer与WindowsMediaServer。这些服务器允许更多级别的控制媒体发送。特殊网络协议在实时流式传输中也是必要的,如:RTSP(RealtimeStreamingProtocol)或MMS。

2结语

系统实现的过程中采用实时流式传输,实时流式传输可以根据不同格式的视频,设置单独的视频服务器,对视频播放具有更多的控制。

作者:赵裕单位:95992部队

第2篇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practice of new media platform, this paper fully clarifies the general outline of the new media platform technology, discusses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interfaces of various aspects in detail.

关键词: 门户;产品;流媒体;CDN

Key words: portal;product;streaming media;CDN

中图分类号:TN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208-02

0 引言

新媒体平台技术不仅是业务的重要支撑,更是业务的灵魂主体。由于新媒体的高度互联网化,平台技术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产品和服务,这是一般技术平台所不具备的重要特征。一个成熟的互联网或新媒体服务,应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新媒体形态种类繁多,这里讨论限定为以视听体验为主的媒体形态。

1 总体架构

新媒体平台技术最简模型是:业务平台、传输通道和终端。业务平台实现三大功能:门户、产品和订购关系,形成客户购买服务的商业行为;传输通道由第三方运营商提供基础平台(互联网),服务商在此基础上构建内容分发网络(CDN)进行通道优化;最后通过客户端将业务平台的服务传递至最终用户。

2 业务平台

业务平台主要由门户、产品、订购关系组成。

2.1 门户 门户是用户使用服务的窗口,由展示层、门户管理和数据库三层架构支撑,载体是多种类型用户终端。展示层开发流程是:用户界面设计、视觉设计、Web前端开发。用户界面设计完成人机交互和操作逻辑;视觉设计完成平面渲染;Web前端开发基于标记语言(HTML、CSS)和脚本语言(JS)完成Web服务器前端代码的开发。

用户界面设计和视觉设计接口是:逻辑说明文档和线框图;视觉设计和Web前端开发的接口是PSD、JPEG文件;Web前端开发和门户管理的接口是API调用。

门户管理包括:门户内容管理、门户模板管理、门户展示管理、门户。门户内容管理负责门户内容的采集编辑;门户模板管理对可复用页进行分类整合;门户展示管理基于模板对展位布局进行调控;门户是门户页的物理节点,由服务器集群和均衡组成,也是分布式部署的根节点。由此有序下发到传输通道的门户CDN(也称Web CDN);门户管理涵盖所有终端,同时支持用户终端的交互转换。门户的终端匹配是浏览器。垂直搜索和智能推荐是优化门户的重要手段。依据大数据可以实现门户的个性化分组。优秀的门户设计目标是:高效和简便,使用户感觉不到门户的存在。这需要大量技术支撑。

2.2 产品 视听体验的媒体产品核心是直播和点播。主要由产品管理系统、素材数据库、音视频编码、流媒体、编辑生产、存储系统、版权管理等系列核心技术组成。

①产品管理系统由用户界面、产品管理、产品数据库支撑。用户界面是人机交互界面,与对外门户不同,采用简约工具软件风格。产品管理包括:素材库导入、产品内容管理、直播管理、点播管理、分发管理、上线管理。产品数据库是素材数据库的下游。从素材库提取消息到产品库,经过整理分类,生成规定格式的文件,有序下发到传输通道的点播文件CDN。②素材数据库也称媒体资源库,将不同来源的消息进行标注和结构化处理。对消息遵照标著录规则进行统一录入,着重记录消息的内容属性(摘要、主题词)和层次属性(节目、片段、场景、静帧);同时将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和结构化原始消息进行统一结构化处理。③音视频编码是信源压缩编码。由于数字化最高采样频率为定值,导致数字音视频必存在冗余。主导视频压缩编码格式是:MPEG.X和H.26X。由于面向对象编码方案仍存在技术障碍,而H.264网络友好协议的特征,使其成为目前主流视频编码格式,用以生成时移、回看、点播的音视频文件。④流媒体服务器和核心路由器组成直播流源。直播流利用组播协议发送至传输通道,减轻网络压力。流媒体技术是一个协议族,跨越、服务器和客户端。由于流文件随播即逝,起到了保护版权作用。⑤新媒体业务编辑生产要素是简捷和高效,日常大量任务是拆条、快编。MPEG.2是演播室友好的编码格式,而网络友好的H.264贯穿新媒体生产全业务流程,因此,应采用简化技术流程的H.264编码格式进行编辑生产。⑥传统存储系统按实体组成分为:硬盘接口、存储交换、存储体;按体系结构分为:DAS、NAS、SAN。硬盘接口有两大类:ATA接口、SCIS接口,包含串联和并联。由于并联互扰,串联效率高于并联。硬盘容错采用RAID技术(独立磁盘冗余阵列)。存储交换是将盘阵和主机网络化的交换协议,采用主流FC协议。存储体按成本由低到高分为:SATA硬盘、SAS硬盘、FC硬盘、固体硬盘等。在线存储一般采用成本高可靠性好的硬盘;近线和离线存储一般采用成本低容量大的硬盘。在存储体系结构中,DAS是原始硬盘的一种延伸,SAN是封闭的高成本存储网络,NAS是开放的廉价存储网络。云存储在传统存储系统的基础上做广泛延展,通过对所有计算、存储、网络的虚拟化,形成存储资源池,达到存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新媒体存储方案总体原则是:核心高可靠、边缘低成本、逐步向云存储过渡。⑦音视频产品版权管理采用数字水印技术,在不影响产品使用价值前提下,提取隐藏在载体中的信息,达到产品版权保护目的。

2.3 订购关系 订购关系主要由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组成。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按主体分为客户和商家两部分。客户包括:计费、支付、预存、结算、鉴权、认证、客户服务等;商家包括:营业、账务、产品和业务管理、决策支持等。计费是用户有偿消费记录,结算是用户支付记录,认证是合法性确认,鉴权是访问权力限定;营业是商家的进、销、存记录,账务是商家间贸易记录。系统提供两种被访问方式:用户直接访问和第三方间接访问。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技术平台采用三层架构,与Web开发可视化不同,BOSS业务逻辑繁杂,因此,逻辑清晰、可扩展性、大流量并发、稳定性是BOSS的重点。

3 传输通道

传输通道由直播流保障通道和基于运营商互联网的CDN共同组成。直播流保障通道是指:城域网和接入网扩容、路由组播协议、QoS保障等网络技术手段。由于数字视频码率较常规通信业务的大幅提高,城域网和接入网的节点和链路都要做相应扩容;路由组播协议部署在城域网的同时,在接入网中也尽可能的下沉,最大限度的接近用户终端,以减轻网络流量压力;QoS保障是在现实资源条件下用户与网络的约定,以期达到有限资源利用最大化。CDN分为门户CDN和点播CDN,两个CDN相互独立,门户CDN每户几十Kbps,点播CDN每户几Mbps。CDN节点的部署应根据区域用户实际活跃度有目标的逐步延伸。

4 终端

终端涉及平台、接入和切换。互联网终端平台是开放平台,如操作系统、浏览器、播放器等;接入主导趋势是:高质量同步产品接入优化通道的“私网”,可延时产品接入共享“公网”;利用无线局域网技术实现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之间自由切换。

5 安全

新媒体平台融于互联网技术体系,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中,安全保障难度极高。网络信息安全的热点长期集中在边界防护上。保密、保护和保障,在信息安全发展的不同阶段,思想和方法不断变化。目前主导方向是:依据可信计算的思想,防内为主,从主机加固开始,向外扩展直至边界。做真实系统的影子系统,按照等级保护的规范进行模拟测试,稳定后将安全策略移植到真实系统上。

参考文献:

[1]康彬.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研究――由麦奎尔的《受众分析》谈起[J].新闻知识,2011(01).

第3篇

数字媒体技术的核心在于“以科技为媒,以文化为体”,这项新兴技术不仅要求其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使用技能,更要求其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质,不仅要熟悉软硬件的应用和开发平台的使用,更要对于媒体艺术本身的内涵有深刻认识。在数字媒体技术爆炸式发展的今天,作为21世纪知识经济核心的数字媒体产业承载着高科技与人类智慧创意融合的新兴文化内核,已涵盖在线教育、电玩娱乐、通信服务、广播广告等多个领域。在我国,数字媒体技术还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期,很多方面有待规范,但市场潜力巨大。在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时,传统行业举步维艰,而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却逆势而上,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2008年,我国数字媒体产业产值达9,000亿人民币,2010年更是达到15,000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在这种突飞猛进的态势之下,数字媒体技术如要有更大的发展,必须突破现有的瓶颈——渠道和网络。不仅要在互联网状态下保持不断地深化延展,更要融入电信服务商和电视媒体。

2电视媒体中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未来的媒体传播将要依赖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依托于互联网网速的提高,网络访问速度的提高更是决定于三网融合的拟合度和兼容性。从目前来看,我国三网融合还处在探索阶段,技术壁垒已经不是决定性的问题,政策导向和推动将是今后发展的动力,这也将是三网融合技术的起始点。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即终端、内容、交互应用将进一步改变三网融合的格局,最终演化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融合。

2.1增强现实技术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跨界于虚拟与现实世界,将两个世界的信息一体化的新技术。其通过技术手段模拟仿真后,将虚拟的信息放置在现实,实现了一种超现实的感官。未来媒体发展的两个趋势是信息平台一体化和虚拟现实视界融合。而作为传统电视媒体要想跟上时代的节奏,不能只通过政策来防止终端的流失,而应通过改革来应对被互联网蚕食的市场份额。现如今,网络机顶盒风靡全国,它不仅拥有传统电视所具有的内容,更是实现了网络资源和交互式功能的集成。因此,很多的广电用户转而变相投奔了互联网资源。而作为电视媒体也正在积极发展高清机顶盒业务,这一技术既丰富了传播内容,也提高了画面质量。从电视内容上看,视觉增强技术有利于提高节目制作质量,在直播一些重大体育赛事时,可以通过视觉增强技术,实现多空间、多内容的交互叠加,以提高画面的丰富性和趣味性。由此不仅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回归电视媒体,同时对于电视广告的推广也具有重要意义。

2.2建立以需求为生产驱动的电视媒体系统

建立一个全方位交互式的电视媒体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它需要现有的电视网络突破地域和政策上的限制,更大程度的满足人们的差异化需求。以需求带动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快捷、完备的新闻资讯,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权威的指导。但这对于电视媒体来讲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以用户为中心的节目制作,其中必要的审查和监督机制的建立是系统的核心内容。只有在内容上得到保证,为用户过滤掉垃圾内容,才能保障用户享受到最方便、最周到的服务,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

2.3电视媒体传播载体的发展

从最初的单向电视节目的传播,到现如今交互式高清节目的出现,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改变人类思维方式的同时,也成为人类不断突破想象力极限的原动力。最初人们获得信息只能依靠电视和广播,而后就发展成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甚至是可穿戴设备。可以说这些终端设备的不断演变和发展,推动了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也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试想,若干年后,当你需要获得第一手的信息资讯时,可能带上眼镜,电视媒体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同时将触觉、嗅觉等不同的感官信息集合到智能可穿戴设备上,这将彻底颠覆原有的呈现模式。简言之,电视媒体下的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将使媒体内容和传播途径发生巨大改变,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与人们的生活也将更加紧密。

3电视媒体需要改进的问题

3.1需借鉴数字媒体的尖端技术

如借鉴数字媒体的服务与互动元素,改变以往的制作播出模式,增加互动点播模式,从终端点播的数据中分析其规律和偏好,将对今后节目制作的方法和广告的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应通过各种网络平台、移动终端平台,增加观众互动环节,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3.2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水平和行业洞察力

这就要求电视从业人员无论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还是节目的采编和采访渠道的手段等方面都应该有所提高。以热点话题的敏感性为切入点,不断延伸节目主题的深度和宽度,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揣摩其心理好奇点,进行内容最大限度的延展,增加观众的粘性。

3.3建立健全、完善的数字媒体与电视媒体的相关政策制度

随着数字媒体爆炸似发展,应尽快建立业内标准,这样既可以保证媒体发展的脚步,又可以保证其在一个合理合法的环境中公平竞争。

4结语

第4篇

1流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

现在,流媒体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朝阳产业。有专家预言,流媒体将成为未来因特网上应用的主流,实现沟通和传播的多向性,使传播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流媒体技术广泛用于新闻出版、证券、娱乐、电子商务、远程培训、视频会议、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方方面面,总结起来有三大应用。

1.1网络视频直播目前,流媒体技术作为第四代媒体技术中的一种,很多大型的新闻娱乐媒体,如中央电视台和一些地方电视台等,都在互联网上提供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节目,目前流媒体的视频直播应用突破了网络带宽的限制,实现了在低带宽的环境下的高质量影音传输,其中的智能流技术保证不同连接速率下的用户,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应用流媒体技术在网络上观看多媒体信息。

1.2远程教育Internet的使用开创了远程教育的里程碑,它促进了远程教育中的教学传递日趋现代化,这种教育形式能跨越校界、区界甚至国界。流媒体技术应用突破传统的远程教育以文本为主、没有声音和视频,解决了教学模式单

一、交互性差的问题。教学模式多样化体现在教师的在线直播授课和授课视频观看,学员可以由针对性的选择想要学习的章节和内容,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节省时间。此外,流媒体技术也使远程教育的交互从单向通信的方式,如通过Email、在线聊天、BBS等。采用流媒体技术,把流式视频、音频加入答疑系统将提高它的完整性和交互能力。流媒体的VOD技术还可以进行交互式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像Flash、Shockwave等技术就经常应用到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学习经验。大型企业可以利用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远程教育对员工进行培训。

1.3视频点播及电视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系统指互联网上或者其它数据网络上开展的一种交互式多媒体通信业务。视频会议系统与流媒体技术应用相结合,利用流媒体技术的良好的可访问性、可扩展性和对带宽的有效利用性,实现视频会议内容的广播和录播,并且由于流媒体终端播放软件大多是免费的,因此利用流媒体机制:点对点(unicast)、多址广播(Multicast)和广播(Broadcast)可以很好地满足视频会议的如上需求:首先可以使大量的授权流媒体用户参加到视频会议中,扩大了会议的规模和覆盖面;而且利用流媒体技术的记录功能,视频会议在召开完以后可以实时存储,流媒体用户就可以通过点播的方式来访问会议的内容。

流媒体进行PHP的通信,最常见的就是可视电话。只要两端都有一台接入Internet的电脑和一个摄像头,在世界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音视频通信。此外,大型企业可以利用基于流媒体的视频会议系统来组织跨地区的会议和讨论。

2流媒体技术的研究现状

目前,流媒体技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编码器(编码技术)、播放器(播放支持)和流服务器,三者缺一不可。在数据网络上传输流媒体,需要解决从音/视频源的编码/解码、存储,到网络端的媒体服务、媒体流传输,到用户端的播放一系列问题。

怎样使较好质量的流媒体实时播放,需要考虑媒体流传输的各个环节。其中,影响传输质量的三个最关键的因素是:编码和压缩的性能、媒体服务器的性能、媒体流传输的质量控制。

2.1编码及压缩:流媒体文件需要在网络上实时传输,因此必须考虑传输中数据丢失对解码质量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采用先进的编码技术,例如错误弹性编码(ErrorResilientEncoding):在编码中通过适当的控制使得发生数据丢失后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质量的影响。此外,媒体流的压缩/编码还需要考虑速率调节的能力,网络的拥塞状况是实时改变的,流媒体的编码应该最大限度适应网络速率的变化。

2.2服务器的性能提高:流媒体应用规模和范围的扩大,流媒体服务器的性能也成为制约流媒体服务扩展能力的重要因素。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包括CPU能力提高,I/O总线带宽和传输速度,存储带宽扩展等。

2.3媒体流传输的质量控制:由于流媒体传输对网络带宽、延迟、丢失率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提高流媒体系统的整体扩展性和降低单个服务器性能要求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此外还有流媒体技术研究还有流媒体传输协议和流媒体文件格式的兼容和压缩的研究上,流媒体在网络上传输需要合适的协议,TCP需要较多的开销,故不太适合传输实时数据,流媒体一般采用HTTP/TCP来传输控制信息,而用RTP/UDP来传输实时多媒体数据,流媒体中协议有三种:实时传输协议RTP与RTCP;实时流协议RTSP;资源预订协议RSVP。流媒体文件的格式主要有三类:RealSystem的RealMedia文件格式;微软高级流格式ASF简介;QuickTime电影(Movie)文件格式。针对流媒体传输协议的研究和文件格式的转换上也是当前研究的一个方向。

第5篇

现如今,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中,多媒体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影响,多媒体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此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加快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步伐。本文在对多媒体技术定义以及特点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字:

多媒体;技术;应用

前言:

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为信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它能够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其技术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因此,本文探究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1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及特点

1.1基本定义

多媒体技术,即以计算机为载体而进行人机交互作用,信息搜集、整合、加工、处理以及逻辑关系构建的技术。其中,媒体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另一方面是信息存储的载体。本文媒体主要是指信息传递载体,即在计算机平台中,将图片、文字、视频、动画、音频以及声音、影像等信息进行数位化处理,并将其置于交互作用的界面中,从而丰富计算机的功能。此技术不仅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而且能够创新信息的获取方式。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拓展电脑的应用领域、丰富电脑的功能优势,而且还能加快新型电子产品的发明的使用。

1.2主要特点

首先,交互性。电脑使用者能够在此技术的辅助下,及时的进行交流和沟通,这不仅能够丰富知识储备,而且能够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其次,集成性。由于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多种技术进行包含,并且最新的硬(软)件技术能够统一集成,进而此技术具有集成性特点。然后,无纸输出性。传统出版易受纸张局限,但是多媒体技术出版不仅能够打破这一限制,而且能够大量存储信息,信息快捷存储。最后,非循序性。即“超文本”功能下信息查询方式简单、查询时间较短,能够有效避免信息冗杂性这一不足。

2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2.1应用方向分析

2.1.1应用于现实生活

多媒体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较广,主要包括家庭、艺术、游戏、图书、建筑设计、档案以及通讯等方面。其中,多媒体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率较高,所以游戏爱好者与日俱增。此外,电子设备和手机产品也是多媒体技术的产物,它们的出现不仅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而且提高了部分企业者的商业利润。

2.1.2应用于教育领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素质教育受到了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关注,多媒体技术渗透到教育领域,是迎合新课改需要的表现。此技术不仅在教学情景设置方面,还是在教学资源丰富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远程教育还能打破传统教育教学中的时间和空间局限,进而有利于促进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友谊、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教育事业实现真正的变革。此外,多媒体设备走进课堂,学生在此技术特点及优势的影响下能够集中学习注意力,进而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2.2技术层面分析

2.2.1信息检索技术

使索引系统、信息检索系统、信息自动化获取、数据库以及可视化信息系统等成为应用现实。现如今,信息检索领域中,内容条件下的图像检索已成为相关工作者和工作单位的研究主题。此检索是在可视特征的基础上,具体包含运动、颜色、位置、大小、形状以及纹理等,在总图像库中查询出与被查询对象相似度极高的图像。此索引功能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检索优势、增强检索能力。

2.2.2信息交互技术

此交互技术指的是,借助动作、语音、视线、书写以及嗅觉等动作通道和人体感觉通道,在数据手套等新型传感技术和全息图像的基础上,通过非精确方式与多媒体技术进行交互作用,进而强化人机交互的协调性、优质性以及效率性。其中,多媒体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主要目标。

2.2.3数据压缩技术

此技术能够为文件储存、数据加工、数据保密、音频(视频)信号压缩、数据安全应用等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此技术还能在新型网络浪潮中,丰富、完善数据压缩理论,创新数据压缩技术方法,进而促进新型编码技术的形成。

2.2.4动画制作技术

在电脑模拟二维空间中,构建色彩丰富化、样式多元化、纹理清晰化、设计别样化的三维造型,同时,在合理灯光位置以光色的协调下,形成系统性、连续性的动态图像。

结论: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的实际特点和应用远远多于上述所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应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还会被赋予新的元素和内容,进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前景也会越来越好。因此,我国社会能够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逐渐提高。

作者:李艾哲 单位:四川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赵美琪.浅谈多媒体技术及其用[J].统计与咨询,2013,02:62

第6篇

[关键词]现实主义;多媒体;发展困境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289-01

现实主义艺术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和流派,迄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其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现实主义艺术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空前绝后令人炫目的巨大成就,托尔斯泰、司汤达、杜甫、矛盾……这些人像一座座不可逾越的高峰矗立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复活》、《红与黑》、《子夜》、《清明上河图》等艺术杰作更象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人类艺术史上发出熠熠光辉。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后,能够做到振聋发聩、妇孺皆知的经典现实主义艺术作品却屈指可数,现实主义似乎到了一个相对萧条的时期,而伴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二十世纪中后期开始出现的多媒体技术及衍生艺术作品却是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现实主义艺术的不景气与多媒体技术的勃勃生机形成了鲜明对比,现实主义艺术在当今多媒体时代面临了一定的发展困境。

一、现实主义艺术与多媒体技术的不同特点

所谓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名画家的生活》曾叙述了一些有趣的艺术史轶事:孔雀啄食贝那左尼画得太逼真的樱桃;乔托的老师用刷子驱赶乔托在一幅人物肖像上增添的苍蝇。这种现实主义概念雄霸人类艺术史近两千年,至今仍残留在日常生活中。现实主义主张艺术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现实本质和历史本质,真诚地表现艺术主观世界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在创作实践上,现实主义艺术是从现实世界而不是从空想世界中获取它的内容和形式;在表现手法上,现实主义艺术采用相对写实的手法来揭示社会生活的真理。

所谓多媒体,是指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等。概括起来它有信息载体多样性(指文字、文本、图形、图像、视频、语音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体)、交互性(通过各种媒体信息,使参与的各方都可以进行编辑、控制和传递)、协同性(多种媒体之间的协调以及时间、空间的协调是多媒体的关键技术之一)、实时性(在人的感官系统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多媒体交互,就好像面对面一样,图像和声音都是连续的)、集成性(多媒体技术是多种媒体的有机集成,它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视频、语音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体)的特点。

不难看出,现实主义艺术属于抽象的艺术流派范畴,而多媒体是形象的实用技术领域。

二、现实主义艺术与多媒体因各自不同的特点导致的矛盾差异和冲突

从现实主义艺术的特点不难看出,现实主义艺术从价值取向上来看是一种对自然现实的客观反映,通过对自然现实的客观真实的反映,从而实现其作为一种艺术的存在价值。无庸置疑的是现实主义艺术从起源到起发展的鼎盛时期,媒体传播技术都还处在一个相对简单的时代,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相对较慢,信息需求量和获取量都相对较少,从审美方式上也就更多的习惯于从静态的角度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和思考,能更从容的感悟艺术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容,从而达到作者与鉴赏者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共鸣的强度越大,共鸣的时间也长,该艺术作品的成就和价值也就越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日臻完善和发达,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思维习惯于过去也有了巨大改变,大家更多接受的是诸如《忐忑》、《阿凡达》等作品带来的审美愉悦,多媒体技术由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受众予最大量的信息,受众也能通过多媒体实现多个方位的互动,并能对各种信息进行任意的编辑或加工取舍等等,才会在我们今天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因此,由于艺术受众的变化,很多传统的艺术在今天的确已经丧失其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土壤。对于现实主义艺术流派来说,同样要面对艺术受众审美方式、审美情趣变化及多媒体所带来的各种冲击,这也就是现实主义艺术在今天多媒体时代所面临的发展困境。

第7篇

关键词:现代;技术;展示空间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推广,现代展览展示设计呈现出新的特点,如:以人为本、互动性、网络化、多媒体化、以及虚拟化等。观众的感受表现在是否对展示设计的合理性、参与性的认同而接受展示的诉求。目前新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集中表现为声光电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一、声光电技术与展示

高科技多媒体的声光电技术,是作为现代化博物馆、陈列馆在展示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辅助手段之一,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随着技能的提高与种类的多样化越来越起着拓宽陈列展示效果的作用。声光电是展示设计最基本的技术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受众的听觉、视觉等,使其多方位感受展示信息。声音的运用可以调节观众的情绪,使观众很快融入展示环境中。不同的音乐旋律、节奏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气氛。光的运用不仅可以营造五彩斑斓的艺术氛围,而且可以利用特殊的灯光器材完成特殊的效果,如利用激光成像灯产生的灯光图形、电脑灯的复杂变化控制、激光灯的绚丽光芒等,都为展示空间创意实现提供多种可能。在展示空间中利用激光成像灯生成的文字图形,比起传统文字更能吸引注意力,也增加了展示空间现代气息;还有在众多博物馆中所使用的自动控制系统,当观众接近展品时,灯光自动调节亮度,既节约能源也能有效控制光源的辐射对展品的侵害。电展示主要是利用电能来控制传动装置从而形成动态展示,方便观众参观,多方位地观察展品。这类自动装置,可以经过可行性设计,根据设计需要自由旋转、升降,使展品处于运动变化动态之中,形成多种展示效果。当今展示中的光电效果的制造已由最初的霓虹灯、塑管灯带和光导纤维技术的应用发展到了电子屏幕显示技术和声光同步的激光技术,这些技术无疑为设计师的创意扩展出更广阔的空间。譬如大屏幕显示屏技术是一种利用单个发光器件作单元组合而成的大面积矩阵视频显示系统,这种系统用于屏幕显示,不仅画面亮度高、对比度大,色彩鲜艳,而且和电视一样可显示动态画面和文字。

二、多媒体技术与展示

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展示,现代展示艺术设计中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即多媒体艺术形式。多媒体技术是利用电脑把文字、图形、影象、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数位化,并将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使电脑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并且将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和游戏机等技术融为一体,形成多媒体与观众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的互动环境,它极大的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法,符合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如世博会中,德国馆的能源球追随观众的手势、呼喊等行为,对应展现出不同的影像或音乐,这种多媒体交互界面综合体现出设计概念与观众意识的互动。多媒体技术有两个显著特点:首先是控制性,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并按人的要求以多种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目前流行的多媒体概念仍是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人的器官能直接感受和理解的多种信息形式;其次是交互性,交互性是多媒体应用有别于传统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播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从视觉传达的角度来看,电脑多媒体技术比较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动态的视频图像,当它与声音结合起来时,效果就更明显,产生了电影、电视;而这种形式与展示的场景或版面、模型和灯光等其他因素结合在一起,则产生了多媒体形式。要取得较好的视传效果,在进行影视展示设计时需注意影视幻灯与周围空间物象的明暗反差效应.以及整体环境的节奏和谐关系。综合运用这些媒体及接口技术来设计公共空间展示内容是多媒体展示的重要技术手段,如模拟《黄海战役》震撼影院的300多个座位就架设在一个船形的甲板上,甲板下面的液压装置可以随影片情节模拟真实海战情境振动。

三、多幕电影与组合录像

多幕电影最早是由捷克在1958年的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上推出的新形式,因其具有打破时空局限的较强表现力,很快得到普及和发展。在展示活动中,常见形式为球形全景式电影,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近几年应用较广泛的组合录像多以幕墙的形式由多个大屏幕投影式电视单元组成,具有分屏显示、画中画等多项特殊功能。电视屏幕能显示诸多视频信号、计算机信号,尤其适宜于高水准的图像展示。在高档展示空间、电视会议厅、可视图像信息处理环境等,均能产生极佳的展示效果。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各种虚拟成像技术代替了大量的实物展示,如城市起源厅——针对城市起源的研究,展厅运用了180度弧屏、PLC程序控制的自动演示展台、凹镜全息投影以及虚拟场景复原等技术展现了关于城市起源的东方“集市起源说”和西方“神的召集说”两个主题。

四、影像传媒技术

影像传媒技术同其他许多新技术、新材料一样,早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展示活动中。影像传媒技术的介入,使人们获取展示信息的方式产生了质的飞跃。影像传媒以其特有的效果,为展示艺术设计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与风采。影像传媒设备主要包括电脑、投影仪、影碟机、电视机触摸屏及激光技术、光导技术等现代科技设备,使用范围主要是演示厅、展示厅、洽谈间等场合。影像传媒设备的选择与设置首先由设计师提出方案,然后由电器工程师协助完成。影像传媒设备的配备使用应根据展示内容展示环境而定,为烘托展示气氛所选用的影像传媒内容要与展示环境、展示内容相协调。影像传媒技术使参观的过程成为一种时空体验,如利用投影互动,当观众踩着莫奈的睡莲,只要抬脚走过,脚下的睡莲就朵朵盛开。

五、虚拟现实技术与展示

所谓虚拟现实,就是把一个场景或一个物体的前后左右一览无余地展现到观者的眼前。现代好多科幻影片和神话剧都采用虚拟技术来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好多环境设计也采用虚拟技术来完成。随着数字影像技术和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用一个专用的播放软件在互联网上播放全景图像或展示一个产(物)品,也可以虚拟一个人在某个自然环境或场合中来环视现实生活的三维立体空间,用户通过使用鼠标和键盘控制观察景物的方向。虚拟现实是通过对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实时模拟和实时交互,利用计算机和其他相关仪器设备构造出酷似现实世界的一种仿真模拟。虚拟技术构造的世界并不是静态的,它可以对用户的指令(手势及其他动作命令等)做出相应反应。能真实地让参与者置身于一个“真实”的幻觉世界中,在虚拟环境中漫游,并可操作其中的“物体”。与传统计算机相比,虚拟现实系统具有临境性、交互性、想象性三个重要特征。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目前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虚拟场景、虚拟漫游和虚拟物体。虚拟场景就是人通过移动鼠标来模拟人眼的视角,可以足不出户就把虚拟环境中的很多细节一览无余地尽收眼底。虚拟漫游是把若干个虚拟场景中的景象通过电子地图或建筑方位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户可以一个空间或视角跳转到另一个空间或视角,就好像在一个大的地域范围内实现漫游一样。虚拟物体,就是对一个产(物)品进行360度全方位立体式的展示和观察。虚拟博物馆,虚拟文物场景就是在这种技术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新事物。通过高精度数码摄像机的帮助,观众可以得到绝对清晰、生动的展示。

参考文献

[1] 王川. 信息时代展示设计的位移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26)

第8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网络

引言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以下简称CMMB)标准于2006年由广电总局颁布,是一种通过卫星覆盖与地面覆盖网络相结合以实现对全国地区覆盖的技术体系。在手机、PDA、MP3、MP4播放器、数码相机以及笔记本电脑等七寸以下小屏幕、移动便携的手持类终端接收设备,随时随地接收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等业务的系统。CMMB是国家广电总局确立的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确定了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移动多媒体广播传输技术(简称StiMi),目标是建立覆盖全国的移动多媒体网络。

1、CMMB系统构成及原理

(1)系统构成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采用大功率卫星系统与地面同频增补网络相结合的技术体制,实现全国天地一体覆盖、全国漫游。它具体的工作过程是,将采用广播的方式发射电视信号。广播电视节目和数据业务内容通过节目集成平台,经过传输系统上传到卫星,再由卫星直接或通过地面增补转发网络,把节目传输到手机等便携式移动终端上,实现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全国覆盖[1]。

(2)主要原理

CMMB系统体系中的核心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iMi技术。它是由广播科学研究院研制,面向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卫星与地面覆盖相结合的广播信道传输技术。STiMi技术是面向移动多媒体广播的业务需求而专门设计的无线信道传输技术。TiMi技术充分考虑到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的特点,针对手持设备接收灵敏度要求高,移动性和电池供电的特点,采用了最先进的信道纠错编码(LDPC码)技术和OFDM调制技术,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支持高移动性,并且采用了时隙(time slot)节能技术来降低终端功耗,提高终端续航能力[2]。

2、CMMB广播网的特点

(1)支持移动接收。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的接收广播电视信息。

(2)传输方式是点对多点方式,发射节目与接收设备使用状况无关。以前用手机看电视,主要是通过手机上网(移动通信网)来看的,这样的话如果很多人同时上网,它的网速就慢,画面就不够流畅,我们广电总局用广播的方式来发射电视信号,是点对多点方式,发射节目与接收设备使用状况无关,不论有多少接收设备使用都与发射无关。因而,占用的信道资源与收看用户数量无关,不会出现“拥塞”现象。传输多套节目的技术成本低。

(3)节省频率资源。由于手机等便携终端设备为小屏幕,小尺寸,清晰显示图像所需要的像素少,低的传输速率即可满足小屏幕清晰流畅地收看,因此,在相同的频带宽度内,可以传输多套节目。

(4)移动多媒体广播满足人们对信息要求的多元化趋势。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的内容更加丰富,覆盖更加有效,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作为一种公益功能应用,能够增强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CMMB地面覆盖网络组网主要模式

CMMB地面覆盖网络组网主要有两种模式

(1)单发射台站:对于城区面积较小、楼宇密度较低、地势较平坦的地区,单个发射台站可完成基本覆盖要求。

(2)单频网:对于城区面积较大、单发射台站覆盖方式无法满足基本覆盖要求的地区,采用单频网(SFN)覆盖方式,即基于若干发射台站建成本地区单频网实现基本覆盖。

4、长春地区单频网概况

截止2010年7月长春市CMMB网络共建成由三个发射点组成的CMMB单频网:技术中心台、广电大厦、523台,DS-32频道(中心频率:666MHZ)发射。发射功率为1KW。

目前长春地区网络发射点以完成5个点覆盖,以基本覆盖长春市区四环以内。年内还将新补2个点使网络覆盖效果更好,届时达到7个点的工作。

长春为吉林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中国建成区面积和建成区人口第九大城市。中国特大城市之一。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截止2008年5月,长春六大主城区、四大开发区总人口487.6万(四环路以内)其中三环以内户籍人口368万。长春户籍总人口745.9万。包括外来和流动人口总人口接近千万。截止现在CMMB用户已有24万,只占长春市总人口的2.4%,他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市场前景还是很可观的。也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移动多媒体广播必将发展成为融合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的新兴大众媒体,成为党和政府沟通人民群众的新桥梁,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促进和谐文化建设的新阵地。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信息消费的多元化需求日趋明显,传统的模拟信号移动电视及模拟音频广播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大众的使用需求。作为广播电视的补充和延伸,新兴的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通过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网向各种便携式终端设备提供数字音视频和信息服务,大有替代传统无线广播的趋势,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9篇

我们说美术有三大社会功能,即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分别来看看现代媒体技术对传统绘画的冲击。

1?认识功能

认识功能是指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包括我们自己再内的整个宇宙。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交流更为简便,而电脑绘画无疑是与其完全适应的。它的色彩模式与网络传播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这比我们拍摄或者扫描传统绘画后再放到网络上要方便得多,而且也更便于我们更广泛的与世界交流。以日本著名的绘图网站Pixiv为例,它的更新量在三到四万左右①,另外还有欧美的deviantART,日更新量也在八万以上②。我们国内也有火神论坛,日访问量在40万以上③。如此大的信息量让我们更快、更好的认识到各个民族的文化及各国的流行趋势。使得各国的绘画爱好者通过电脑和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另外就如数字版的《清明上河图》那样,它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曾经听过制作方的一个讲座,他们现在的技术其实已经完全可以把《清明上河图》做成立体投影,让观众身临其境的走进去观赏,但是最后鉴于人流量的考虑而放弃了这个设定。不过即使这样,只要我们观看过的人都能深刻的体会到八九百年前人们的生活状况。实际上这个技术早就有人在不断的研究了,几年前,我就在网上下载到过一个关于埃及虚拟旅游的软件④。它把大量的埃及壁画做进了三维场景中,我们可以通过鼠标来控制前进后退和转向来观看你感兴趣的景点和艺术作品。原先我们如果不去实地观看的话很难了解到如此多的信息量,在静态的图片中也无法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进行观赏。

2?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是指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性和感受力。

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美术的门槛比原先降低了很多,这使得我们平时看到的作品良莠不齐,但是却也对美术的发展方向和形式提供了许多新的机遇。由于现在接触媒体技术的以年轻人居多,并且绝大多数的传统绘画艺术家出于版权等的考虑不愿意将自己的作品放在网络上随便传播,因此现今我们在网络媒体或其他媒体设备上看到的美术作品以漫画作品和商业插画居多。中国人有个传统的观念,那就是物以稀为贵,另外对于艺术家的评价有很多也是按照资历来,因此有很多人就会认为网络上泛滥的漫画或者路边的商业插画,和传统绘画比较起来都属于“上不了台面”的作品。但实际上这些数量众多的媒体作品中也不乏优秀之作,虽然他们与传统绘画作者的有感而发不同,更多的是带有一些商业性质,但是很多作者在作品中还是带有了很浓厚的个人特色,并没有完全被商业气息所湮没,作品同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甚至于会比传统绘画更具创意性。如果说现代艺术极大的影响和推动了我们的生活的话,那么各类媒体上的艺术作品与我们的生活则更加贴近。如果我们不去画展的话,传统绘画作品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而媒体类的绘画作品则随处可见。我们都知道审美能力的培养要靠多听,多看,而且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因此优秀的电脑绘画作品对我们的影响可能会更加巨大。当然电脑绘画和传统绘画并不是对立的,可以说电脑绘画的很多形式都是从传统绘画中发展过来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绘画甚至也可以模仿传统绘画的材料形式,并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演绎,让作品既具有现代媒体作品的传播优势又具有传统绘画的文化底蕴。比如二维绘图软件Painter,它就可以近乎完美的模拟传统绘画的材质,而三维软件Maya,3dsMax也可以渲染出国画的效果。除了《清明上河图》,年轻人比较喜欢的游戏《水浒传11》的片头和中央电视台的片头《品牌的力量》都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它们都兼具了审美功能和商业功能,是现代媒体技术与传统绘画的完美结合。

3?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指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与影响。

在这里我们把美术的教育分成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美术教育就是指我们平时的美术教学。传统的绘画教育采用的是老师画范画,学生看,然后学生画老师指点的方法。这种方式使得我们只能在小班中进行教学,大班教学往往兼顾不全。而我们如果可以采用在电脑绘画时通过屏幕录像软件把绘画的过程录制下来的方法,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大班的缺陷。甚至于有些软件直接就带有录像功能,如openCanvas,Painter。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录制好的文件发放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后进行复习。课上大量的时间可以用于对学生的单独指导。另外我们的这些绘画过程也可以传播到网上,甚至于用来出光碟,从而让更多的人能进行学习。我们在网上也能够下载到大量的国外绘画教程,很多都是通过这种技术。当然现在这种技术只限于电脑媒体技术,传统的美术教学最多只能通过摄像的方式录制下来,进而进行传播,录像的效果往往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改变,很多不是非常清晰。但是我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一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可以把我们现在的电脑数位板制作成水彩纸的形式,把数位笔做成毛笔的样子,在纸上通过感应点,把你所绘制的笔画输入到电脑中。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传统绘画教育的效率。

广义的美术教育则不光指教学,而是美术作品所传递出来的观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比如我们在看到有些绘画作品时会感到很轻松,而有些则会觉得很沉重。优秀传统绘画的教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审美能力,社会经历都有所不同,所以每个人受到的教育深度都是不同的。而大部分的电脑绘画相对来说不像传统艺术那样“个人化”,很多作品都要考虑作品的受众。比如现在很多的交通规则都会用漫画动画来表现,这种方式要比说教式的条文更能让观众接受,并且也能保证绝大部分的观众都够看懂,并且得到相同的教育。

以上这些都是媒体技术对观看或者学习者的好处,现在再来说说对于作画者本身的益处。以往我们的画家都喜欢在自己家中进行创作,或者难得出门进行采风写生,基本处于一个封闭的小环境。而现代媒体技术发展后,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画作发表到网络上,这样就能更好的与大众进行交流和回馈,也能够得到更多的机会。我们立刻就能了解到别人是否喜欢你的画作,别人认为你的画作有什么不足之处等等。这些回馈不一定都是正确的,需要你自己去进行判断。而且我们能够让更多的人来观赏你的作品,了解你的才能。当然在这里我们还需要解决一个作品保护的问题,网上盗图现象屡见不鲜,这还是需要我们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来增强网络的安全性。不过就这种交流形式而言,是原来的传统绘画,传统的画展所不具备的。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想说明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两种技术的完美融合,各取所长,共同发展。我们可以来设想一个在现代媒体技术支持下的传统绘画展:

4?画展宣传

传统的画展宣传通常是运用电视媒体、广播、平面广告等方式。随着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还可以采取网上宣传,手机宣传等。现在很多人都用起了智能手机,我们可以专门在手机上制作一个展览软件,搜集各地的展出信息。观众只需要点开软件,选择自己所在的省市就能看到关于近期的画展信息。

5?展出门票销售

传统的展览门票都是通过展馆购票或者网点销售来销售的,现在有的画展也会采取网上购票的形式。我想不久以后我们就可以直接通过手机购票,在购票的同时还可以下载交通路线图等信息。门票也不一定是纸质形式,以电子票务为主,体现出现代生活节能低碳的宗旨。

6?画展介绍及评价

我们可以在画展入口处放上电子屏对作品进行介绍。在画展出口处的电子屏则可以让观众进行评价。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画作,并留下自己的感想。我想这样要比传统的由评论家评论更具有广泛性。画家们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与观赏者进行对话,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然也可以像景区的导游器那样,每个看画展的人发一个导游器,画家可以把自己创作的初衷等想法录制到里面。观众也可以把自己的评论输入画展导游器。然后在出口处交还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及时把信息导入电脑。

7?画展的互动

传统画展是几乎没有互动的。除非画家本人能一直与观众进行交流,但是一两个画家几乎没有可能与所有参观者进行交流。所以我个人认为互动将会是传统画展需要突破的一个地方。比如前面提到的导游器系统就是一种互动的方式。另外我们还可以把画家的传统画作用现代媒体技术做成动态数字画。通过观众的点击触摸而出现一定的变化。还可以专门划出一小块区域进行立体投影的体验。虽然这些技术在现在看来成本过于高昂,个人画展很难承担。但是随着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制作成本将会大大的降低。

当然以上所有的设想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上,那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网络的发展使得知识产权的保护变得更加困难,这只能靠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来不断完善网络保护机制。

传统绘画想要发展必须要进行改革,个人认为和新媒体技术的融合是方法之一。传统绘画和电脑绘画不是对立的,也不会出现谁去代替谁的情况。它们最终将分属美术的不同领域,比如电脑绘画可以发挥它的特长,主要进行大范围教学,日常交流和商业之用。而传统绘画则作为一种绘画基础,具有收藏价值并肩负着历史传承的重任。

注释:

① 信息来自百度:?tp=0_11

② 信息来自百度:baike.省略/view/61922.htm

③ 信息来自百度: baike.省略/view/1573637.htm

④ 该软件的介绍网址:省略/

参考文献:

[1] 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5

[2] 视频学工控——触摸屏应用技术.程子华,阳胜峰.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6

第10篇

关键词:数据压缩;JPEG;MPEG;H.261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1-20332-02

1 引言

多媒体计算机的主要特性是能处理数字化的声音、图像以及视频信号。而数字化的声音、图像以及视频信号的数据量非常大,例如在VGA分辨率为640×480的256色彩色图像显示模式中,一帧画面所占的数据量约为300KB,如果采用NTSC制式标准视频30帧/S,则传输率约为26.4MB/S,一个双通道立体声激光唱盘(CD-A),采样频率为44.1kHz,采样精度为16位/样本,其1秒钟的音频数据量为1.41Mb。处理这样大的数据量单纯靠扩大存储容量、增加通讯干线的传输速率和数量是不现实的, 因此就出现了对多媒体信息数据进行压缩编码的技术。

2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1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的必要性

由于媒体元素种类繁多,构成复杂,即数字计算机所要处理、传输和存储等对象为数值、文字、语言、音乐、图形、动画、静态图像和电视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元素,并且使它们在模拟量和数字量之间进行自由转换,信息吞吐,存储和传输。数字化信息的数据量十分庞大,无疑给存储器的存储量、通信干线的信道传输率以及计算机的速度都增加了极大的压力。如果单纯靠扩大存储器容量,增加通信干线传输率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通过数据压缩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数据量,以压缩的形式存储和传输,既节约了存储空间,又提高了通信干线的传输效率,同时也使计算机得以实时处理音频、视频信息,保证播放出高质量的视频和音频节目。

2.2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的可能性

数据中间常存在一些多余成分,既冗余度。如在一份计算机文件中,某些符号会重复出现、某些符号比其他符号出现得更频繁、某些字符总是在各数据块中可预见的位置上出现等,这些冗余部分便可在数据编码中除去或减少。冗余度压缩是一个可逆过程,因此叫做无失真压缩,或称保持型编码。 数据中间尤其是相邻的数据之间,常存在着相关性。如图片中常常有色彩均匀的背影,电视信号的相邻两帧之间可能只有少量的变化影物是不同的,声音信号有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等等。因此,有可能利用某些变换来尽可能地去掉这些相关性。但这种变换有时会带来不可恢复的损失和误差,因此叫做不可逆压缩,或称有失真编码、摘压缩等。 此外,人们在欣赏音像节目时,由于耳、目对信号的时间变化和幅度变化的感受能力都有一定的极限,如人眼对影视节目有视觉暂留效应,故可将信号中感觉不出的分量压缩掉或“掩蔽掉”。数据冗余主要有时间冗余、空间冗余、结构冗余、知识冗余、视觉冗余、图像区域的相同性冗余、纹理的统计冗余等。由于数据冗余的存在,在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码时,可以将冗余信息去掉,保留相互独立的信息分量,使得数据压缩编码成为可能。

3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的分类

多媒体数据压缩方法根据不同的依据可产生不同的分类。

第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解码后数据是否能够完全无丢失地恢复原始数据,可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两种。(1)无损压缩,也称为可逆压缩、无失真编码等。工作原理为去除或减少冗余值,但这些被去除或减少的冗余值可以在解压缩时重新插入到数据中以恢复原始数据。典型算法有哈夫曼编码、香农-费诺编码、算术编码、游程编码等。(2)有损压缩,也称不可逆压缩。这种方法在压缩时减少了的数据信息是不能恢复的。在语音、图像和动态视频的压缩中,经常采用这类方法。它对自然景物的彩色图像压缩,压缩比可达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第二种分类方法是按具体编码算法来分,可分为预测编码、变换编码和统计编码三种。(1)预测编码(Predictive Coding)这种编码器记录与传输的不是样本的真实值,而是真实值与预测值之差。预测值由预编码图像信号的过去信息决定。由于时间、空间相关性,真实值与预测值的差值变化范围远远小于真实值的变化范围,因而可以采用较少的位数来表示。 (2)变换编码(Transform Coding)在变换编码中,由于对整幅图像进行变换的计算量太大,所以一般把原始图像分成许多个矩形区域,即子图像。对子图像独立进行变换。变换编码的主要思想是利用图像块内像素值之间的相关性,把图像变换到一组新的“基”上,使得能量集中到少数几个变换系数上,通过存储这些系数而达到压缩的目的。(3)统计编码。最常用的统计编码是哈夫曼编码,出现频率大的符号用较少的位数表示,而出现频率小的符号则用较多位数表示,编码效率主要取决于需要编码的符号出现的概率分布,越集中则压缩比越高。哈夫曼编码是一种无损压缩技术,在语音和图像编码中常常和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4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的技术标准

目前,国际广泛认可和应用的通用数据压缩编码标准主要有: JPEG、H.261、MPEG和DVI。

(1)JPEG标准

JPEG是一种基于DCT的静止图像压缩和解压缩算法,它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CCITT共同制定。它是把冗长的图像信号和其它类型的静止图像去掉,甚至可以减小到原图像的百分之一。JPEG压缩是有损压缩,它利用了人的视觉系统的特性,去掉了视觉冗余信息和数据本身的冗余信息。在压缩比为25:1的情况下,压缩后的图像与原始图像相比较,非图像专家难辨“真伪”。

(2)H.261标准

H.261由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通过的用于音频视频服务的视频编码解码器标准(也称为Px64标准),它主要使用两种类型的压缩:帧中的有损压缩(基于DCT)和帧间的无损压缩编码,并在此基础上使编码器采用带有运动估计的DCT和DPCM的混合方式。H.261与JPEG及MPEG标准间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关键区别是它是为动态使用设计的,并提供完全包含的组织和高水平的交互控制。

(3)MPEG标准

MPEG实际上是指一组由ITU和ISO制定的视频、音频、数据的压缩标准。它采用的是一种减少图像冗余信息的压缩算法,提供的压缩比可以高达200:1,同时,图像和音响的质量也非常高。MPEG版本主要有MPEG-1、MPEG-2、MPEG-3、MPEG-4和MPEG-7。

MPEG-1标准制定于1992年,是针对1.5Mbps以下数据传输率的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编码设计的国际标准。同时,它还被用于数字电话网络上的视频传输,如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视频点播(VOD)、教育网络等。

MPEG-2标准制定于1994年,是针对3~10Mbps的数据传输率制定的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编码的国际标准。它广泛用于数字电视及数字声音广播、数字图像与声音信号的传输、多媒体等领域。

MPEG-3最初为HDTV(高清晰电视广播)制定的编码和压缩标准,但由于MPEG-2的出色性能已能适用于HDTV,因此MPEG-3标准并未制定。

MPEG-4于1998年11月公布,它主要针对一定比特率下的视频、音频编码,更加注重多媒体系统的交互性和灵活性。

MPEG-7的应用范围很广泛,既可应用于存储,也可用于流式应用。未来它将会在教育、新闻、导游信息、娱乐、等各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4) DVI标准

DVI视频图像压缩算法的性能与MPEG-1相当,即图像质量可达到VHS的水平,压缩后的图像数据率约为1.5Mb/s。为了扩大DVI技术的应用,Intel公司后来又推出了DVI算法的软件解码算法,称为Indeo技术,它能将为压缩的数字视频文件压缩为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5 结语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现代多媒体通信技术正在向着信息化、高速化、智能化迅速发展。随着各个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各个系统的数据量越来越大,给数据的存储、传输以及有效、快速获取信息带来了严重的障碍。数据压缩的概念数据压缩就是用最少的数码来表示信号,以便能较快地传输各种信号,用现有的通信干线并行开通更多的多媒体业务,因此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沈丰.浅谈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05).

[2] 彭波,韦岗.多媒体技术MPEG系列标准新进展[J].广东通信技术,2000(09).

第11篇

提及多媒体很多人都会想到媒体,媒体我们简单的可以将其理解为信息传播的途径,信息传播的途径有多种,文字、声音,图片等都可以称为媒体,将这些媒体放到一起就构成多媒体,因而多媒体课程的特点就是内容比较多,比如静态图片的处理涉及到photoshop软件的应用和photoshop修改图片的方法、以及设计图片的方法等、对于视频的处理应用premiere软件,可以制作动态电子相册,动态的图片显示、视频处理、其中包括了特效的设计以及过渡设计等,对于多媒体的制作可以应用authorware软件,可以将动态视频,图片等都合成到一个多媒体作品中。同时对于多媒体课程而言还涉及到flash等其他动画作品的设计,由此可以看到,多媒体是一门包含内容比较多的课程,很多学生觉得,该课程内容杂乱,重点不够突出,内容相关性不大等,其实不然,多媒体课程是一门应用广泛的课程,开设该课程针对的是计算机类的各个不同的专业,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生而言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但是由于多媒体技术是一门内容相对比较分散的课程,因而学生在学习多媒体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存在对所学的东西无法使用的问题。本文就多媒体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给出了一些建议。

2 多媒体课程的特点

打开任意一本多媒体教材可以发现大部分教材都包括了photoshop软件的应用以及一些实例,flash软件以及一些应用,premiere或者其他一些视频制作软件以及实例设计,authorware软件以及实例设计,对于教材的设计本身是力求完善,将相关的内容都包含在内,但是对于一个学期而言要将教材中的内容全数讲完有些难度,同时对于该门课程而言课程的难度不好把握,若讲的太浅对于学生而言,实际应用时,用到时可能存在知识不够用的问题,如果将得过深又存在课时的冲突。

3 多媒体教学硬件以及软件应用

通过多媒体基本知识的了解,多媒体大体包括硬件的掌握以及应用,各种软件的熟练掌握以及应用。在硬件中常用的有数码照相机,数码照相机等,利用数码相机可以采集对于设计多媒体作品有用的图片素材,应用数码摄像机可以采集对设计多媒体作品有用的视频素材;常用的硬件设备还有扫描机,录音设备对,对于大家经常提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还包括了投影设备,大屏幕等。总而言之在多媒体领域我们可以认为硬件设备主要是起输入功能或者输出功能的;那么软件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主要包括的软件有以下几种:

3.1 photoshop软件的应用

Photoshop是一款常用的图片处理软件,是Adobe公司的重要的图像处理软件,经常被应用于图像处理,例如图片的大小修改、修复,抠图等的应用,同时还可以应用在一些专业的领域,例如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等。下图为Photoshop的一个简单的应用的实例,实例中左图人脸皮肤较为粗糙,右图应用Photoshop中的通道美化了人脸以后,皮肤变的光滑多了。

图1 Photoshop的一个简单的应用的实例

3.2 premiere软件的应用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广告的认识已经不再局限于静态,动态视频广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premiere是一款非常优秀的视频编辑和制作软件,能对视频、声音、动画、图片、文本进行编辑加工的软件。该软件可以对视频进行编辑,对视频进行剪辑,剪辑出对自己作品有用的视频片段,对视频片段进行美观的处理,例如提高画面的清晰程度、为画面增加一些特效,例如对于视频中可以增加视频特效以增加视频的美观和视觉效果,对于图片与图片之间可以设计视频切换效果以改善单调的过度效果。对于音频也可以增加声音的美感。

3.3 authorware软件的应用以及课件制作简介

1)Authorware软件简介

Authorware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应用Authorware可以将动画、音频、图片等合成到一个多媒体作品中,同时Authorware具有较好的交互设计功能,可以随意设计导航,因而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般来说就是将文本资料,声音,动画等合成到一个软件中,应用设计的软件可以对某门课程的讲解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这种辅助作用包括辅助教师的教学以及辅助学生的学习,比如在三维模型制作相关的这些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的问题是,三维空间学生难以理解,因而若果对于这种类型的课程应Authorware设计总框架以及交互,再应用视频制作软件模拟物体在三维空间的不同面的形状,那么物体的三维模型制作过程就简化很多,要制作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课件,仅仅用Authorware一个软件是不够的,一般情况下会Photoshop结合使用来开发课件。

2)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

对于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一般分为:① 确定教学目标。对于一个多媒体课件而言最终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制作这个多媒体课件,制作这个多媒体课件对教学的辅的表现,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借助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 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内一般而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同时要将课本中的内容丰富化、完整化。例如对于高职教学中的MAYA课程,教学中如果仅仅应用幻灯片教学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如果能结合制作过程的视频,结合物体三维模型的不同角度的显示效果的动态显示效果的动画效果。③ 设计创作脚本。脚本创作简单来说就是将创作的思路写出来,脚本文件一般包括教案或者其他文本素材,例如可以将powerpoint的章节内容导入到Authorware中,实现章节的编辑,同时又可以链接其他类型的文本文件作为辅助材料。④ 课件内容设计,对于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课件,一般会应用Photoshop以及其他动画软件来设计的,并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辅助教学功能的软件,在主要内容方面设计时应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合适的实际。内容应包括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还应包括一些辅的动画、视频、声音等文件。⑤ 修改。对于制作的课件,应反复演示,以求达到流畅的效果,同时对于在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应加以修改,以使得课件完整、流畅。

参考文献:

[1]周苏,多媒体技术,中国铁道出版社.

第12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教育教学 应用

正文: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念,用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多媒体以其先进独特的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并对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的说,在现在各科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如下几点作用:

一、调整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然而许多的教学内容通常本身较为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每位教师善于采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二、直观形象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景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讲到课本信息的智能化加工这一节,我提前下载了卡斯帕罗夫和“更深的蓝”比赛的新闻报道片段和人机大战的历史。在上课时通过大屏幕播放出来,提示出卡斯帕罗夫的对手其实是一个象棋大师和专家的群体。让学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机器虽然战胜了人类,但是没有我们,机器依然是机器,这样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加强学习重点,解决学习难点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加强重点,突破学习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直观,动静结合,声色具备,所以适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Flash 动画制作之二――计算机动画制作初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将原来静态的跑步姿态的图形加工为动态的跑步造型;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两种动画形式:形状动画和运动动画,从而让学生掌握住了两种动画形式分别用于何种情况。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当前存在的误区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实际意义,更能体现其优越性。计算机多媒体应用于我们的教学,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然而其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1.计算机多媒体始终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授课。计算机是一种作为一种工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媒体进步的产物,其先进性是相对的,局限性是绝对的,从这个角度理解计算机,才更合理和准确。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合理实现,应该是在正视计算机的媒体地位基础上的实现,其核心特征是“辅助”,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有些老师上课时,完全用多媒体上课,把所有的内容都通过计算机展现出来,只是照本宣科地把教案搬上银屏,忽视与传统教学的结合,表现为“放电影”教学,缺乏学生认知拓展和知识的迁移,变“人灌方式”为“电灌方式”,违背了教学原则。这是错误的行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就会与现代教育思想的人文精神相背离,就可能失败。

2.分析教学对象,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在一些地区,某一些学校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为了一场公开课,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方才磨出一个课件,而在平时教学中则敬而远之了。这种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用投影片和板书就完全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这样大材小用,忽视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时的辅原则,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3.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一定要适应特定教学对象。在课件的制作中,一些老师为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往往追求背景设计的华丽,标题文字飞入飞出、字体繁多、色彩丰富,有时还插入与教学不相关的动画或背景音乐,显然,这种装饰华丽的课件,不仅没有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反而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思维,冲淡了教学主题,事倍功半。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的途径获取知识,而不仅是利用华丽的外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课件的制作要符合教学的需求,充分考虑并选择学生的年龄阶段来选择素材。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时间加于实践和研究,不断提高,才能进一步服务于教学,而且多媒体教学是建立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上,对教学资源进行利用、开发、分析、管理和评价后用于教学的,缺少资源而谈多媒体教学的空话。这要靠教师本着改革创新精神坚持不懈地进行资源积累,正所谓“冰冷三尺非一日之寒”。总之,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才可以说是多媒体教学之精髓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