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12: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欧美妈妈和儿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儿子大学毕业,要创业,父母着急上火,希望儿子能有个稳定的饭碗,但怎么也拦不住,儿子要自己创业。于是,在儿子最难的时候,父母拿出了自己一生的积蓄和退休金、养老金,交给儿子。全世界最无私的父母大概就是中国父母了,只要自己有,只要孩子要,什么都愿意,全部都愿意。
儿子结婚成家,父母要求儿子不能住得离自己太远,怕住得离自己远了照应不方便,父母要求儿子必须住得离自己近,必须能常常见到,而且还要早点生个孩子,因为他们想抱孙子,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一家人守在一起,他们会说我们做父母的不图儿女给家做多大贡献,就指望你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问题是,这是儿女最大的心愿吗?如果这是儿女最大的心愿,那亲爱的父母,您的儿女是啃老族就是您培养的――您的儿子媳妇得把努力干活上进的时间都用来给您刷筷子洗碗捶后背揉肩啊!
这就是中国式父母,在儿子为难的时候,创业的时候,他们拿出了全部积蓄包括自己的养老金退休金。但是当儿子创业成功,他们又要儿子的回报――这个回报就是儿子余生的所有选择都要听取他们的意见。所以说,中国式父母,说无私吧,是天底下最无私的,但说自私吧,还真是自私。
很多人说,欧美国家的父母一般不会对孩子的工作婚姻尤其是家庭过多地干预和介入,为什么中国的父母不跟人家学学呢?亲啊,你怎么不说欧美国家的孩子18岁就打工赚钱了呢?咱中国的父母,多数在有了孩子以后就是为孩子活,这辈子所有的钱都花在了孩子身上。电视剧《妯娌三国时代》里有一段台词,媳妇不明白为什么婆婆总是要做自己老公的主,媳妇对老公说:“你是她儿子,又不是她老公,凭什么什么事都得她做主,听她的?”儿子回答:“她是我妈!”媳妇说:“是你妈就可以做咱们的主?”儿子说:“没我妈,我哪有今天?我挣的每一分钱都跟我妈有关!”媳妇反驳:“不对,你挣的每一分钱都跟我有关。咱们是夫妻,你挣的钱是夫妻共同财产,不是财产!”儿子立即反驳媳妇:“怎么不是我妈的财产啊?我妈把我养这么大,我就算是她的投资,那我花什么钱办什么事,是不是得跟股东打个招呼啊?”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和子女的关系。父母确实是儿女的最大投资人,但同时父母对子女的投资里又是夹杂着亲情的,你要以为还完钱就完事了你就是混蛋。父母把一生的积蓄给了你,让你创业,父母要的回报是什么呢?就是他怎么对你的,你也得怎么对他,他为你付出了所有,你也应该如此――所以你不能按照你的自由意志生活,你得尊重他的意志,否则,你就是不孝。
你说这种父母自私吗?因为自己老了,怕孤单,所以就绑架儿女的生活。你还真不能这么说,你结婚要买房,父母给你了没有?你创业需要本儿,父母全力支持了没有?你要父母的支持帮助的时候,人家无私的给了你,等他们跟你要点东西,你好意思说不?
于是中国式家庭就经常陷入爱与自由的矛盾――父母为了养育孩子培养孩子支持孩子牺牲了自己的自由,所以,你说孩子好意思像西方年轻人一样跟父母要独立要自由要自己生活的决定权吗?
从医生那里,我了解到许多母乳的好处:母乳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妈妈在外面接触到病菌,通过她的乳汁,孩子能得到免疫力。乳汁里的免疫球蛋白等物质都可以帮助孩子对抗各种感染。甚至有的孩子已经断奶好几年之后,身体里还能找到妈妈的免疫因子。
英国有相关统计,在因病夭折的婴儿中,母乳喂养的只占1/7。
在英国,我身边不管是来自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的朋友们几乎都喂母乳,每个妈妈都知道,母乳对婴儿的成长来说是配比合适、成分合适的最佳食品,所以英国的儿科医生也把它叫做“婴儿的全营养食品”。
我认识的一个妈妈让孩子吃母乳吃到了5周岁,在有的国家这非常正常。有人问她,“吃那么久,奶里还有营养吗?”她反问道:“再怎么样总比水有营养,比奶粉安全吧?”
不光在中国国内,缺乏安全感是全世界妈妈的通病。因为不单单中国的奶粉出过问题,实际上,奶粉安全是个全球性问题。但话说回来,现在欧美婴幼儿产品的安全标准很高。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欧洲市场可以看到新安怡牌喂养用品,但是看不到它的洗护产品;不过在中国国内的母婴店里就能看见这种品牌的洗护产品。那是因为国外对婴儿产品的标准更严格,尤其是在英国,这种洗护产品达不到安全标准,所以不允许上市;而中国的标准低,自然就允许上市了。
奶粉也一样。在国外,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对婴儿奶粉生产实行严格的质量监管。据我了解,欧美奶粉厂家的产品就算没有安全隐患,只要被发现不含其宣称含有的营养成分,哪怕只是因为某种不可控因素造成的营养流失,也必须马上召回。同样是奶粉安全事件,和国内相比不论严重程度上还是处理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别。
我的朋友菲碧在一家荷兰食品贸易公司驻华代表处工作,她也曾经想在国内荷兰奶粉品牌Nutri-lon。但打电话打到了该品牌市场部,得到的回复却是:“钱谁不想赚,我们也知道中国市场大,但是你们中国人造假的能力太强,我们不敢冒毁坏自己品牌的风险。”
因为该品牌听说中国国内有人高价回收他们的奶粉桶,然后放上自己的劣质奶粉冒充进口货。Nutri-lon说他们现在只能用不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加以澄清,一旦真的进入,几代人辛苦建起来的品牌可能就此毁掉。
在欧洲很多国家,政府都把婴儿配方奶粉当药物管理。英国政府规定,婴儿配方奶粉属于药品管制,必须通过当地卫生部门的检测,在德国也是如此。一位英国妈妈在自己的育儿博客上写到,为了选择适合宝宝的奶粉,她首先向各个厂家请求试饮奶粉样品,然后从中选择出最适合宝宝的奶粉。
就算在欧美国家,质量很好的主流品牌奶粉也不贵,不知道为什么到了国内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情况,像合生元之类的奶粉要卖到五六百元一罐,更别说我根本就没在法国见过这个品牌。
我租住的是一座三层小楼,房东名叫玛丽,是个寡妇,一个人带着儿子约翰尼生活。
一天,我到玛丽房间交房租,看到约翰尼正热火朝天地坐在电脑前玩射击游戏。玛丽好像对此并不反对,一边和我聊天,一边关注着“前线”的战况,及时为约翰尼颁布口头嘉奖令。在妈妈的鼓励下,小家伙越战越勇,捷报频传:“报告妈妈,我又过了一关!报告妈妈,我换装备了!”
就在这时,玛丽突然对儿子叫道:“约翰尼将军,请马上停止战斗!”约翰尼马上按下暂停键将游戏定格,扭过头来一脸迷茫地望着妈妈。我也十分不解,只见玛丽脸上毫无笑容,严肃地说:“刚才那架飞机,明明1枚导弹就能将它击落,你为什么要用3枚导弹?你知道1枚导弹的价格是多少?至少300万马克?你知道现在世界上还有多少人饿着肚子等待救济?你……”
约翰尼的脸涨得通红,可妈妈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思。我连忙说这只是游戏而已,不必那么认真。“打游戏也要节约子弹。”玛丽根本不买我的账,一直到约翰尼低头认错并且写下保证以后打游戏不再浪费时才善罢甘休。
正如台湾著名企业家喻世伟先生所说的那样,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父母为了培养和锻炼孩子,往往抓住孩子生活中的过失,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决不姑息和迁就,因为他们的教育针对性强,很少空谈大道理,所以往往更具实效。
细节二:爱心比金钱更重要
有段时间,约翰尼对中国的毛笔书法忽然产生了兴趣,天天求我教他写毛笔字。我自然不愿放过这个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于是欣然答应。这天下午我和玛丽带他到一家华人开的书店去买宣纸和毛笔,刚走到街头,就见到一位乞丐蹲在街角正对着约翰尼笑。约翰尼犹豫着掏出口袋里的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把买笔的钱送给这位叔叔。”还没等玛丽说话,我连忙抓住他的小手说:“别这样,约翰尼,这些人都是骗子。”约翰尼疑惑地望了我一眼,轻轻挣脱我的手,继续对母亲说:“妈妈……”还没等他说完,玛丽就微笑着鼓励道:“去吧,约翰尼,你让妈妈感到骄傲。”
望着孩子的背影,我忙将自己在国内的种种被骗经历告诉玛丽。玛丽一直很认真地听着我的话,等我说完了,她对我抱歉地一笑,说:“谢谢你的提醒,但我认为约翰尼的想法应该得到鼓励。正如你所说的那样,有很多乞丐好吃懒做,专门装出一副可怜相骗取大家的同情,可是如果我们禁止约翰尼这样做,他就会错误地认为人与人之间是自私和冷漠无情的,毕竟,爱心比金钱更重要。”
细节三:约翰尼的劳动节
每到星期六和星期天下午,约翰尼都要自己带着拖把、抹布等劳动工具在楼道打扫卫生,从不间断。在国内时经常听说欧美国家的很多孩子为了挣零花钱,常常为自己的父母或别人打工。我以为约翰尼也是如此,可一问才知道约翰尼这样做完全是义务劳动,这让我既惊讶又感到迷惑不解。顺便说一下,约翰尼左脚有点儿跛,平时空手上下楼都不大方便,拖着重重的劳动工具更是摇摇晃晃举步维艰,每次都累得面红耳赤气喘吁吁,让人于心不忍。可他偏偏拒绝任何人帮忙,生怕别人把他的“美差”抢走似的。天下哪有这么狠心的母亲,请一个清洁工不就完了吗,干吗非要这么为难自己的儿子呢?
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去找玛丽理论,谁知玛丽的一番话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作为母亲,她当然最明白儿子行动的不便和劳动的艰难,但决不能去帮他,否则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约翰尼因为脚跛,会失去很多优势,因此必须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百折不挠、不怕失败、不怕困难的精神。而且,打扫卫生的任务还是他自己主动申请的,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更可贵的是,约翰尼义务劳动既无老师命令也无家长要求,纯粹出于自愿,非但如此,还别出心裁地将周六周日作为自己的劳动节,可见是真正以劳动为乐,绝非心血来潮、沽名钓誉,而这得需要玛丽多少潜移默化的教育啊。
细节四:8:41
有一次玛丽和我约好礼拜六去市政厅广场玩,临出发时玛丽突然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请她帮忙查阅一些资料,然后再用传真发过去。没办法,玛丽只好请我带着约翰尼先走,说好8:40在市政厅广场东边第二个长椅处会合。
我带着约翰尼到广场后,一看已经是8:20了,心想查阅资料那么麻烦,玛丽肯定不能准时来了,于是便和约翰尼痛痛快快地到处游玩起来。过了一会儿,我看了一下表,8:40,回头向马路上望去,只见玛丽正一路小跑往这边赶。我心里好笑,干吗那么着急呢!这不正好嘛!这么想着,也领着约翰尼向第二个长椅走去。
这时玛丽也跑到了我们面前,只见她两腮通红,额头挂满了汗珠,气喘吁吁地对我们说:“上帝保佑,总算没迟到。”说完抬腕看了一下表,这一看不要紧,只听她“啊”地尖叫一声,我心里一惊,心想难道她有什么重要的事忘记了!正琢磨呢,就见玛丽深深地给我和约翰尼鞠了个躬,充满歉意地说:“真对不起,到底还是迟到了1分钟。”我看了一下表,分针刚刚移到8:41的位置,心想这有什么呀!不就1分钟嘛!于是就很随意地说:“没关系,1分钟而已。”可是玛丽并不放过自己,仿佛犯了什么天大的错误似的,连声向我们道歉,直到我假装要生气了才善休。
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的人数快速增长。有资料表明,这一数字每年正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北京、上海等地增幅更高达30%。而孩子从国际高中到国外读本科的费用,高达150万?200万元。
与以往只有富豪子弟才有机会出国读书的境况不同,如今,众多家境普通的孩子也加入出国留学的队伍中来。为了筹集孩子的学费,父母们卖房、卖车在所不惜!记者采访的一对父母,为尽快给儿子筹集留学资金,不惜铤而走险,一搏再搏,最后却落得家破人残……
儿子,爸妈供你读世界名校
“爸爸妈妈,我觉得自己的思维长了翅膀,有一飞冲天的感觉,这种感觉以前从未有过。我们老师说,照这样发展下去,我有考上世界名校的潜能呢!”邱贺东说出的这番话,令他的父亲邱震海和母亲赵艳容欣喜若狂。心中原本对孩子期待的小火花,迅速地变成燎原之势。
当夜,邱贺东睡得十分踏实,而他的父母却兴奋得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邱震海大喜过望地对妻子说:“我才初中毕业,儿子要是能考上世界名校,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啊!”“看把你美的!贺东这么有出息,咱俩得加把劲给他挣出国留学的钱。”“为了孩子再累也值得啊!”
那一刻,他们更坚定了自己选择的明智:没让孩子上普通高中,而是上了昂贵的国际学校!
两个月前,15岁的邱贺东拿到了中考录取通知书,他被省重点高中沈阳市第三中学录取了。这原本是好事,但邱震海赵艳容夫妇想得比较长远,觉得以儿子的成绩,最多也就是考上辽宁大学这样的一本,毕业后也只能找到月薪两三千元的工作,没多大发展。他们身边一些好友都准备让孩子出国留学,大家觉得从欧美大学毕业后,可以在国外找到好工作,即使回国,有外国文凭就业也吃香。
权衡一番,邱震海夫妇让儿子进了一家私立国际高中。放弃国内高考,参加相当于外国高考的SAT考试!国际高中一年的费用是16万元,3年高中加上读欧美大学的费用得150万?200万元。这将是一笔昂贵的投资,但邱震海觉得值得。
彼时,邱震海夫妇在沈阳经营着服装生意,年收入35万元左右,有一套128平方米的房子,每月还房贷2300元。他们觉得还是有一定的资本来供养孩子上学,哪怕会辛苦一点。天下父母都一样,自己再苦再累也要给孩子一个好未来。
而邱贺东也很向往留学生活,听说父母肯供他参加SAT考试,自然特别开心。
2009年9月1日,邱贺东满怀期待地走进了父母选的国际学校。第一天,放学回到家,贺东开心极了:“爸爸妈妈,在这个学校念书,太酷了!不死记硬背、不反复做题。老师讲课就为了启发我们思考,课堂上特别轻松愉快。还有那么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外教,真让人大开眼界!”
邱震海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笑着说:“为了你的前程和幸福,我和你妈拼了!”沉浸在兴奋之中的贺东没在意父亲的这句话,也没过多关注家里的经济实力。
邱震海夫妇着手规划,准备加大经营力度,用3年时间筹集到200万元。入学后,邱贺东频频被老师表扬,说他的创造性思维非常好,而这是考上世界名校的关键。
告别了枯燥的做题,在老师的鼓励下大量阅读,注重思考力和对事物的独特认识分析能力,这让邱贺东十分欣喜。所以,他才会动情地对父母说:“我觉得思维长了翅膀,想一飞冲天……”
出类拔萃的儿子,让邱震海充满自豪。他喜滋滋地想:邱家祖坟要冒青烟了。不过,他也知道,考上世界名校已是万难,想拿奖学金更是难上加难。
望子成龙的疯狂父母成了赌徒
为了尽快攒够钱,邱震海加大了经营步伐。
2010年3月底,邱震海拿着30万元去广州进货,这其中有10万元是月息一分利的高利贷。这种做法在商户中是比较常见的,进货时缺钱就借高利贷,称之为“拆借”。一般这种拆借都是10%至20%之间,再多一点儿压货风险就太大了。为多挣钱,邱振海甘冒风险。结果,此次他进货的眼光不错,除去还11万元的高利贷,净赚12万元。
赵艳容把手放在胸口,深呼吸道:“谢天谢地!这一个月,吓得我连觉都睡不好,这要是把货压手里,利滚利,可就完了。这下好了,看来老天爷也眷顾咱家贺东……”邱震海接下来准备策划一次大行动。他把沈阳的生意交给妻子,自己南下广州和上海看行情。因为北方夏天服装的流行趋势是紧跟南方的。
2010年5月中旬,邱震海拿着80万元准备南下进货,其中竟有50万元是高利贷。这样比例的高利贷,风险极大。可被挣大钱激励着,又对自己的眼光有把握,邱震海准备搏一次。他认为,这几年一直没发大财,就因为太保守了,没敢冒险。
赵艳容害怕极了:“震海,一旦看走眼,咱可还不起这么多高利贷呀!是有许多人胆大发大财了,可你也看到过,许多胆大的人都破产了……”可是,此刻的邱震海决心已定:“放心吧,我有预感,肯定能挣!”
邱震海搏的是他的预测和判断力。他认定这个夏天肯定会流行户外速干衫和速干裤。2010年6月初,进的货全部到手,邱震海夫妇等着火热的夏天来临,他们做着发财的梦。可是,这个夏天来得格外晚,到了6月中旬,人们还在穿春装,夏装自然无人问津,急得赵艳容满嘴都是泡。没挣到钱,也得还高利贷的利息。如果不还,就得利滚利!邱震海很镇定:“滚就滚吧,滚一个月没事。”
到了7月中旬,天气终于炎热起来,人们开始买夏装。邱震海相中的多个款式,在沈阳都没流行起来,甚至成本价都卖不出,只能低于成本抛售。
邱贺东一心扑在学业上,并不知道父母的境遇,期末考试他是班级的第四名。暑假期间,同学们又约他去国外旅游,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观,这些将来留学都用得上。邱震海夫妇咬牙拿出1万元交给儿子。
近日,辽宁省沈阳市一个富家子弟与书童的冲突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双方父母直到这时才明白,他们害了孩子……
做了书童,清贫少年忍气吞声
2010年7月中旬,沈阳市皇姑区的谭剑峰家热闹非凡,这个43岁的中年人沉浸在喜悦中。亲友邻里都来祝贺,因为他的儿子谭晓宇以高分考上了省重点高中。这个贫民小区里,只有儿子一个人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可是,这时,谭剑峰的妻子蔡萍却拉着儿子的手哭了:“都是妈妈不好,拖累了你。你本应进更好的学校。妈妈对不起你呀!”
原来,三年前,蔡萍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住院治疗了四个月,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下几万元的外债。待在家中休养,没了收入,只能靠丈夫一个人挣钱养家,还得供她常年吃药。丈夫是一名工人,月收入只有1500元。儿子读书特别用功,成绩非常好,可是,他们没有钱像别人那样给儿子上提高班。
令父母惊讶的是,2010年中考,晓宇竟考进了沈阳最好的省重点高中的自费分数线。没有请名师辅导,没进提高班,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考出这样的成绩,所有人都说是奇迹。
这所高中是全市著名的重点高中,每年都有大批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和欧美名牌大学。可是,晓宇把喜讯告诉父母时,看到父母低下头,他就什么都明白了,家里不可能拿出3万元钱。他离公费线只差2分,必须得交3万元。但他明白,这是不可能的。无奈之下,晓宇选择了下一个档次的省重点高中,这样就可以成为公费生了。他一个人跑到僻静处,放声大哭。他明白,自己的清华梦破碎了,在一般的省重点高中,考上名校都是奢望,考上清华大学更是不可能。
虽然儿子考上的是公费生,可谭剑峰夫妇早就打听明白了。重点高中学生的饭费、学习材料和校内补课一个月至少也得上千元。没有办法,谭剑峰搬运一天货物后,晚上还得摆摊修自行车;蔡萍拖着病体给一家个体商店编中国结、绣十字绣,常常累得手麻眼花。懂事的晓宇,中考结束后就到快餐厅打工,为的是减轻父母的压力。
2010年9月1日,谭晓宇走进了这所省重点高中的高一·六班。整个上午都过得非常愉快,因为他的入学成绩是这个班的最高分,是状元,所有老师都赞美并鼓励他。
午饭前,同学唐宏突然宣布,中午在食堂他已为全班同学定好加餐,他请客。周末,他请全班同学去大连鱼港吃海鲜。
唐宏是全班分数最低的学生,他的中考分数比自费录取线低了14分,是他父亲唐树清花30万元的“建校费”送他进来的。
49岁的唐树清原来也是个普通工人,靠着自己的打拼,成为服装批发业的大老板,拥有了千万家资。可是,他最羡慕有学问的知识分子,特别希望儿子能考上名牌大学。所以,他一直花大价钱请全市最好的名师给儿子补课辅导,可是效果并不好。
2010年10月中旬,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电视上一档社会热点节目中,唐树清听到了书童和伴读的字眼,觉得自己找到了让儿子有出息的救命稻草。
2010年11月初,唐树清找到儿子的班主任了解,又跑到社区了解,终于发现了一个最佳人选:谭晓宇。
唐树清约出谭晓宇,开门见山地提出交换条件:“吃住在我家,所有学习费用我包下,和我儿子一起听名师辅导。你母亲的医药费、住院费我全包。对你的要求就是,用你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感染帮助我儿子,让他的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
见谭晓宇沉默,唐树清知道他在犹豫,就挑最能触动他内心的话说:“你爸爸为了供你读书,白天扛一天的大包,晚上还得修车挣钱。你妈妈拖着病体打工挣钱……”
为父母着想,谭晓宇同意了。
谭剑峰夫妇一直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供儿子读完重点高中。儿子做了伴读书童,吃住都很好,还能听名师辅导,肯定对儿子有帮助……
2010年11月14日傍晚,谭晓宇搬进了唐家,开始了伴读书童的生活。
自尊自卑?两少年暗斗滋仇恨
早就听说过富人生活奢侈,亲眼所见还是让年仅15岁的谭晓宇大吃一惊。这是位于市中心位置的豪华花园别墅,唐家拥有300平方米的独体别墅,富丽堂皇得像座宫殿。安排给谭晓宇的房间就有30平方米,大床、大书柜、大书桌、电脑和各类学习用具一应俱全。谭晓宇忘记了这是寄人篱下,高兴得扑到大床上打起滚来。他做梦都想拥有这一切。
在宽大的客厅里,唐家召开家庭会议,保姆、护工、司机等全部到齐。唐树清说:“晓宇是我请来的,今后享受和我儿子一样的待遇,如有人敢不敬,我就开除他。”所有人都向谭晓宇讨好地点头微笑,并声明“请多关照”。唐树清转向儿子:“儿子,你让我好失望!从今天起,你要向晓宇学习,和学习有关的一切你都得听晓宇的……如果你再不争气,我肯定不客气!”他又转向晓宇:“不让你爸爸再那么辛苦了,我已通知他,到我的公司干保卫,月薪2400元!”
第二天早晨坐着奔驰来到学校,唐宏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嘲笑谭晓宇:“我爸爸给我请了个‘领导’,他一步登天了,和我一起坐奔驰来的。可别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他是陪读,是我爸爸花钱雇的……”
那一刻,谭晓宇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真想马上辞掉这个陪读的差事。可是,他不能,他不忍心父母为自己那么辛苦那么操劳,他下决心要为了父母忍气吞声。
唐宏继续嘲笑:“你是我爸爸花钱雇来的,是雇来的!你是我家的雇工,是我的陪读书童!弄清自己的身份!”
提起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我们都非常熟悉,他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指挥家,曾数次来过中国,在北京和上海都举办过个人钢琴音乐会,近些年又多次率世界著名交响乐团来国内演出。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冰岛籍前苏联钢琴家是20世纪录制专辑最多的钢琴家之一,录制了钢琴史上几乎所有的钢琴作品,有″键盘上的马拉松健将″的美誉,还曾获得过格莱美奖。20世纪70年代后他又走上指挥台,成为世界著名的指挥家。
与他同台演出的是他的长子沃夫卡・阿什肯纳齐,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的皇家北部音乐大学。作为一个室内乐的音乐家,沃夫卡・阿什肯纳齐的足迹遍及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他曾与欧美很多知名乐团和著名指挥家合作过,并参加过众多的国际音乐节,他现在是弗雷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
阿什肯纳齐早在2005年就公开宣布告别驰骋了五十余年的舞台,不再举行公开的钢琴演奏会了,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他喜爱的指挥生涯之中。但他并未中止对钢琴艺术的执著追求,七十多岁高龄每天仍然坚持练琴3―5个小时。在音乐史上,父子音乐家同台演奏的例子并不多,指挥家艾森巴赫父子算是引人注目的一对。老阿什从几年以前开始和儿子合作弹奏双钢琴,经过多年的练习与磨合,于2009年的8月推出了父子俩的第一张双钢琴CD专辑《德彪西、拉威尔双钢琴作品集》。这次他们父子来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巡演的目的,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我只想与沃夫卡以超强的默契让观众感受到最原始的音乐感动。”
音乐会开始的钟声鸣过,阿什肯纳齐父子缓缓走上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舞台,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父亲满头银发,精神矍铄;儿子沉稳庄重,神情盎然。他们演奏的第一支曲子是普朗克的《双钢琴奏鸣曲》,这首乐曲作于1918年,原为四手联弹奏鸣曲,后来改编成双钢琴作品,是一首经典之作。作为法国“六人团”的成员之一,普朗克的音乐很多地方呈现出新古典主义的特征。在这首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优美丰富的感情,带有自然音和旋律性、饰之以20世纪不协和性的曲调与和声。整首乐曲父子二人演奏得流畅而富于热情,而观众们则更多地把目光集中在老阿什的演奏上。
第二首曲子是斯克里亚宾的《a小调双钢琴幻想曲》。这首被称为“遗作”乐曲是作曲家作品中较少被演奏的一首,很多资料都没有记载。演奏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对于在俄国出生的钢琴家父子来说应该是拿手好戏。正像老阿什肯纳齐说的那样:“俄罗斯的音乐是在我们血液中流淌的,我相信这是最自然的演绎。”这首乐曲很多地方都是如同两个人对话一般,旋律优美,情感丰富。在国内我们经常接触的斯克里亚宾的钢琴音乐更多的是他的练习曲、前奏曲和钢琴奏鸣曲,这次听到阿什肯纳齐父子演奏他的双钢琴作品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深入地了解斯克里亚宾钢琴音乐的神韵。
第三首乐曲是鲍罗丁的《波罗维茨舞曲》,乐曲选自作曲家本人创作的歌剧《伊戈尔王》中的第二幕和第三幕中的部分音乐。这是一首我们非常熟悉的充满东方色彩的音乐,原本就十分迷人的旋律,经过沃夫卡・阿什肯纳齐的精心改编,更加增添了鲍罗丁这首乐曲的魅力。
纵观上半场的演出,感觉儿子在父亲的光环笼罩下略显拘谨,可能是因为罩在他头上的这个光环太绚丽了,而且父子二人在演奏技法上也有所不同,声音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还是有细微的差别。正像沃夫卡说的那样:“作为阿什肯纳齐的儿子,他的光环笼罩着我,也给我很大的压力,我超越不了父亲的声望。”的确,老阿什肯纳齐作为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杰出代表,承袭了俄罗斯学派的精华,他的演奏朴实无华,动作简洁松弛,声音扎实通透,表现力极为丰富。在上半场的演奏中能够看出他尽量地在控制自己的锋芒,但还是凸显大师的风采。
他们父子经过3年的练习与磨合,直至去年8月才正式推出了一张全法国作品的双钢琴CD专集。作为世界级钢琴大师的父亲从来没有给儿子上过课,他曾说过:“我没有刻意培养他,因为我太忙了。我从来没有给我的儿子上过钢琴课,也从来没有给过他任何压力。”无独有偶,老阿什肯纳齐的父亲也是一位钢琴家,同样也从未参与到儿子的早期音乐教育中,弗拉基米尔是在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开始的钢琴学习生涯,那时他只有8岁。
下半场首先演奏的是拉威尔的《鹅妈妈》组曲,作品创作于1911年,原本也是一首四手联弹曲。乐曲取材于法国的民间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由五首带标题的曲子组成。这部作品的旋律清新单纯,极富五声音阶风格,充满天真活泼的童趣。进入到下半场后沃尔夫逐渐开始发挥出自己的音乐才能,与父亲一道营造出拉威尔音乐的情绪和气氛,父子间“血浓于水”的感情从《鹅妈妈》的音乐故事中得到极致的展示,一时间人们真正体验到“默契”的双钢琴演奏所独具的艺术魅力。
下半场第二支曲子是德彪西的《林达拉哈》,这是德彪西为双钢琴创作的第一部作品。乐曲的名字来自阿尔罕布拉宫中一个阿拉伯风格的喷泉。该作品结构精巧,情绪细腻,旋律也极具东方风格,富有五声结构特点的旋律、加上色彩丰富的和声、极具特色的哈巴涅拉舞曲的节奏,充分体现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印象派风格,这首乐曲是双钢琴作品中的优秀代表。
音乐会安排的最后一首乐曲是拉威尔的《圆舞曲》(又名“舞之诗”)。乐曲作于1920年,最初是一首舞剧中的音乐。乐曲一开始充满施特劳斯圆舞曲的风味,后来就出现了刺耳的和弦,最后在不协和音响中结束。随着音乐情绪的变化,父子俩的演奏也进入了巅峰状态,这个时候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舞台上谁是父亲或儿子,忘记了大师与普通人,台上台下融合在一起,人们尽情享受双钢琴演奏带来的和谐美和听觉上的冲击,音乐厅沸腾了,在人们的掌声和欢呼声中阿什肯纳齐父子结束了他们中国巡演的首场演出。观众的热情感动了两位钢琴家,他们数次谢幕,并加演了一首德彪西改编的舒曼钢琴作品。
双钢琴曾是欧洲贵族所独享的独特演奏形式,尽管莫扎特、贝多芬和其他的作曲家曾经创作出一些优秀的双钢琴乐曲,但和钢琴独奏的浩瀚作品相比还是少之又少。这次阿什肯纳齐父子带来的双钢琴音乐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双钢琴艺术宝库的大门,使我们领略到双钢琴演奏的独特艺术魅力,相信也一定会促进我国双钢琴演奏与教学事业的发展。
滚石30年巡回演出时,一首《脱掉》是整场的,杜德伟边脱边舞边唱,脱得只剩小内裤。
玩世不恭的杜德伟从《脱掉》到“”组建家庭,直到50岁,他才知谁最珍贵。
“恋爱不要那么认真,不要那么紧张,现在社会这么多压力,念书的、自杀的、神经病的,我们应该把不快乐的事情都脱掉,把真实的自己呈现出来。”
杜德伟或许是第一个被允许在舞台上脱裤子的男歌手。许多人都曾因《脱掉》和《情人》而与杜德伟的音乐相逢。
这个被媒体称作“亚洲舞王”与“大众情人”的男人,“超前”曾是他的绝对代名词。他早在陶春椭芙苈字前就将HIP HOP与R&B玩溜了,也在韩星流行开来的20年前就率先提出了唱跳概念,大跳“骚气”劲舞。
如今,这个不羁的男人终于沉淀下来。从“妻奴”变“孩奴”,不变的是他仍旧在舞台上又唱又跳,“以前是不怕死的跳法,现在的舞蹈多了情感的内涵”―那是老婆、孩子给他的小确幸。
音乐是父母给他的礼物
生在音乐世家,杜德伟很难不爱上音乐。
杜德伟的父亲杜奥立曾是乐队鼓手,而他的母亲则是以一曲《给我一个吻》火遍海峡的歌手张露。
小时候,家里就经常会有各种排练。妈妈在家会听森进一、美空云雀;爸爸会听拉丁、爵士、欧美流行曲。妈妈还会带杜德伟一起去演出,他从小就感受到了后台的紧张和好玩的一面。后来在电视上看到迈克尔・杰克逊跳舞,他开始憧憬舞台。
杜德伟13岁的那年冬天,父亲杜奥立却毅然离开香港的家独自去台湾发展。
有着西班牙血统的杜奥立英俊潇洒,个性执著,是东南亚最有才华的鼓手。可自从与大歌星张露一见钟情并结婚生子后,杜奥立发现自己的人生轨迹悄然发生了改变。
工作狂妻子在刚刚生下杜德伟后,没有征求他的意见便飞赴日本学习日文歌曲,这一走便是两年。措手不及的杜奥立只得放下手中的工作,在家带孩子。
可是,他心中那个关于音乐的梦想一直煎熬着他。后来,40岁的杜奥立接到了一家台湾音乐制作公司制作唱片的邀请。那时,两个儿子已经长大,妻子的事业已稳。杜奥立觉得,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一生都将与音乐无缘了。
父亲走的那天,满天阴霾,还飘着冰冷的雨丝。母亲默不作声地躲在卧室里,哥哥杜德智拉着杜德伟的手拼命追赶那辆载着父亲的黄色出租车。突然,“扑通”一声,杜德伟跌倒了,顾不上流血的膝盖和一身的泥泞,他爬起来继续追,直到小车拐过山弯绝尘而去时,他和哥哥才绝望地站在马路中央伤心地哭了。
小小的杜德伟怎么也想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走?
杜德伟觉得,是父亲不要他,不要这个家了。原本乖巧内向的杜德伟变了,进入青春叛逆期的他开始逃课,梳古怪的发型,穿喇叭牛仔裤,还跟着街头的“古惑仔”玩摇滚乐。
孩子一直是杜奥立带大的,张露根本不知道怎么跟儿子沟通。无奈之下,她打电话向远在台湾的丈夫讨教。得知儿子又说谎又逃课,杜奥立恨不能立即飞回香港。
但冷静下来后,他意识到,音乐或许正是鹤拥男巳ぃ一阵欣喜涌上心头。他立即跑到音像店买来许多音乐大碟,包括刚刚在美国兴起的R&B曲风,并一股脑儿寄回香港。
高中时,杜德伟跟同学组建了乐队Sidewalk,那时TVB每年都有“业余歌唱天才比赛”,他们连续两年报名了合唱组。第一年就拿了第二名,而第一名是周华健。
23岁时,杜德伟参加了传说中的“新秀歌唱大赛”,只能唱一些斯文情歌。进了决赛,他叛逆地说要唱英文歌,TVB负责人说:“你要是拿了冠军我把头当凳子给你坐咯。”
后来他真的凭Lionel Richie的《Hello》拿了冠军。击败了同届的李克勤、苏永康、周慧敏和草蜢。很快,多家唱片公司纷纷向他招手,杜德伟决定加入香港演艺圈。
因为他们,他不相信爱情
香港歌手都不像杜德伟这么唱歌。
杜德伟一心想要唱跳,但香港市场封闭,唱片公司不许。直到第四张专辑里的《夜半一点钟》,他才如愿以偿跳了舞。但公司说,每次登台还要请4个Dancer,不划算。
后来滚石抛来橄榄枝,招揽他去台湾发展,他开始发国语唱片。但第一张国语专辑还是让他静静地、斯文地《谈情说爱》。直到有次过年去录节目,他自己带了4个舞者过去,表演唱跳,现场反应热烈,滚石才开始松动,觉得舞曲也许是个不错的尝试。
后来遇上音乐人小虫,令杜德伟的舞曲乃至R&B锦上添花。1992年的专辑《狂风》里的《拯救地球》,1993年的专辑《冒险游戏》里的《GO GO CAT》《我要的就是你》等非常撩骚。
杜德伟虽然不是主流歌手,但他的特点也相当鲜明,混血面孔,人又英俊,基本首批出货量都有十几万张。借此,他成为滚石不可多得的全能选手。
在文艺弥漫,生死情歌的滚石,他像一抹浓烈的油彩,闪耀着异样的颜色。
事业顺风顺水,家庭观念一向重的杜德伟觉得自己能挑起养家的重担了,他企盼父亲辞掉工作,回香港团聚。
没想到,他的好意被父亲一口回绝。很快,杜德伟听到了风言风语,说父亲在台湾有了情人。杜德伟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说在台湾工作,甚至过节也不回来,都是因为有了“小三”。
杜德伟在电话里质问父亲:“你这样做对得起妈妈吗?”电话那头长久的沉默让杜德伟更加气愤,他不等父亲解释,“啪”地一声挂了电话。
回到家,看着在厨房忙里忙外的母亲,杜德伟难过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掉泪。两天后,杜德伟收工回家,却发现风尘仆仆的父亲局促地坐在客厅沙发上。
原来,杜奥立主动向妻子坦白了自己的外遇。杜德伟一把揪起父亲的衣领:“你配做丈夫吗?这么多年来,你知道妈妈怎么过日子的吗?你马上离开这里,我和妈妈不想再见到你!”说完,杜德伟将父亲的行李箱扔到门外,关上了大门。
其实,由于夫妻分居多年,两人的感情早已走到尽头。
杜奥立在台湾工作的十多年,几乎将所有收入都寄给妻子用来养育两个儿子,但他又不得不承认自己情感上已出轨。作为名人,张露也常常在节目上露面。一次新加坡媒体来港采访时,她还面带笑容地说:“我感谢新加坡。因为在那儿,我认识了我可爱的丈夫。”
看到这一幕,杜德伟更恨父亲了―母亲竟还爱着那个自私的父亲。杜德伟打心眼儿里替母亲不值。此后,他不接父亲的电话,收到的礼物统统寄回。
带着对张露和儿子的愧疚,杜奥立无奈地结束了他的那段新恋情。杜德伟欣喜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没想到,母亲叹了口气说:“前半生是我耽搁了他,后半生他也做足了好父亲,正是为了你,你父亲才不肯离婚的。”
“可是爸爸背叛了你,你怎么能原谅他?”他不解。
母亲幽幽地说:“你还年轻,没经历过感情变故,以后你就会懂了。”
74岁的婚礼
2014年,“光棍节”当天,曾放言“不婚”的杜德伟和相差26岁的女友李晓冰在香港完婚。
如今再谈婚恋观,他坦言自己依旧是个“不会给自己很多计划的人”。以前被母亲几度催婚的他始终没有找到真爱,直到母亲离世后,他才找到那个“最正确”的人。
他觉得这份爱情是“妈妈冥冥之中帮他安排的”。妈妈的疼爱一直让杜德伟感到压力很大。儿子谈个恋爱,她总会吃醋,如果她喜欢那个女孩,还好一点;如果杜德伟找了她不喜欢的女孩,她会气死的。
对亲情过分依赖,却对爱情始终有恃无恐的杜德伟,其实是因为缺乏安全感。
1992年,杜德伟与吴君如相恋6年的感情无疾而终,报纸上全是“杜德伟移情某女模特,抛弃谐星吴君如”的报道。那段时间,年轻气盛的杜德伟不断惹事,负面新闻频频见报。
张露眼见儿子一天天消沉,急忙跟杜奥立联络。
后来,杜奥立给儿子讲了个道理,他拿出一圆一方两个玻璃杯,在里面倒满了水,意味深长地说:“水可以是一滴一滴的,也可以是惊涛骇浪的,它装在什么容器里就是什么容器的样子。爸爸希望你做人就像水一样,柔而不弱。”父亲的话就像一阵清凉的雨,浇灭了杜德伟炽烈燃烧的心火,他忽然安静了下来。
思忖着父亲的人生哲学,杜德伟彻夜难眠,与父亲相处的一幕幕在杜德伟脑海中回放:母亲越来越忙碌的时候,父亲无奈地辞掉工作在家照顾他们兄弟俩,只有在他们入睡后,父亲才有时间练练鼓;为了不干扰孩子们和邻居休息,父亲将架子鼓搬进了没有窗户、又潮又闷的储藏室,趁着夜色轻轻击打。
即使条件如此艰苦,父亲也没有放弃理想,像杯中水一样容忍和适应环境,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智慧?而自己,遇到一点情感上的挫折就自暴自弃。就在这一瞬间,他明白了父亲“抛家弃子”的苦衷。而经历了这次失败的恋爱,他也理解了两个不爱的人还强扭在一起,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
进入21世纪,唱片市场逐渐被网络音乐侵占。2004年发行《脱掉》之后,音乐上杜德伟没有新的想法,加之父母身体每况愈下,他决定休息调整一下,台湾、香港两头跑,想给他们尽可能多的陪伴。
2008年母亲张露去世之后,他把全部心思放在了父亲身上。为了让重病的父亲过得更快罚也为了让陪伴父亲近30年却不求名分的吉娜阿姨完成心愿,杜德伟下决心要为父亲和吉娜阿姨办一个温馨的、属于他们自己的婚礼。
2009年5月16日,在香港的一间小教堂里,杜德伟看到74岁的父亲和吉娜紧紧相握的双手时,他悄悄转过头擦去眼角的泪花……
初次见面 请多关照
母亲去世两年后,父亲也走了。杜德伟感觉自己一下子成熟了很多,“父母在的时候你还可以当一个小孩子,可是当只剩你一个人的时候,就觉得必须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起全部责任了。”
50岁结婚,54岁得子,虽然在外界看来有些晚,但杜德伟却认为“最适合不过”。“现在的我已经是个成熟稳重的男人,遇到任何事都能泰然处之,也更懂得如何去平衡家庭和事业。”
自从有了宝宝,这位酷炫歌手的SNS一夜画风突变:晒抱娃、晒喂奶、晒尿布,大声向世界宣告一个幸福奶爸的日常。
在孩子降生那天,杜德伟亲自参与了接生的过程,手足无措的他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留下了一个小遗憾:本来和医生说好要亲手剪脐带的他,还沉浸在激动中,脐带就被医生剪断了。“不甘心的爸爸”只好“假装它还没断”,从中间再“剪”了一下。
但这些小遗憾在见到儿子时显得微不足道,“当baby被清洗好抱在手上的时候,那个心情才是最神奇的,我永远不会忘了小孩刚生出来的味道。”
曾经的香港乐坛头号舞曲天王,华语乐坛R&B先驱,众望所归的大众情人,舞台上光芒万丈的亚洲舞王,如今又多了一个足够让他骄傲一生的身份―“不老潮爸”。
从得知妻子怀孕开始,杜德伟就开始全身心为baby的出生做准备,置办婴儿用品,为baby胎教,停工照顾妻儿,甚至早早地就为baby开始准备写歌。
周杰伦女儿小周周为老爸的新歌谱曲,杜德伟的《抱紧处理》也是儿子给了他会心一击的灵感。果然,暖心的情感才是音乐人才情贲张的最直接源泉。
《抱紧处理》第一稿歌词描绘了男子被美丽的女生吸引的桥段,已婚的杜德伟笑言:“没新意。”就在这时,杜德伟突然被儿子“抓住了手”,“那时我脑海中突然跳出了新歌里的一句歌词,‘是你是你偷偷把我锁在你手心,是你是你让我相信你是我的的唯一’”。
再听这首歌时,他既兴奋又幸福,“感觉这个歌就是写给自己儿子的!”
教育专家们认为,以应酬为名,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缺席的父亲越来越多了,这将直接导致大量“类单亲家庭”的出现。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由母亲来担当的家庭,母亲会因不堪重负,在教养方式上出现情绪化,而造成母子、母女之间的冲突和对立。直到子女已接近成年,为父者才会悲哀地发现,对于他给予的温情和关爱,在忽视中长大的子女回应的却是冷漠的背影。
父亲的缺位,让家里少了“缓冲器”,使“青春期”直面“更年期”,加剧了两代人的冲突(常宇飞,男,45岁,医药代表)
2000年,我从原来供职的医院离职后成了一名医药代表,几乎每个晚上都泡在酒桌上,家里的事自然就不像以前那么上心了。2005年11月,我12岁的女儿因为跟她妈妈闹别扭,第一次离家出走了;2006年10月,她第二次出走。这两次出走都闹得天翻地覆,她妈妈头发都急白了一半。第二次,我找回孩子后,气得掴了她一巴掌,没想到,这孩子脾气特犟,铁青着脸就往阳台上冲。要不是我妹夫拦得快,她可能当时就从楼上跳下去了。为了平息我们双方的情绪,我妹妹把孩子带到她家住了一个月。后来,妹妹找我和妻子郑重其事地谈了一次话。她说,13岁左右的女孩子正处于叛逆期,我妻子因为工作压力大,已提前出现更年期的迹象,脾气特别坏。而青春期的孩子遇到更年期的妈妈,本来就容易起冲突,加上我这个可以充当矛盾“缓冲器”的人长期在外喝酒应酬不着家,导致孩子的脾气越发乖张和叛逆。一般来说,青春期的女孩儿比较愿意与爸爸交流,而且,爸爸对其生活学习的建议,往往是提纲挈领式的,点到为止,孩子容易接受,而妈妈针对其成绩和排名的“碎碎念”,却常令孩子反感。
依照妹妹的建议,我想方设法推掉了一些应酬,保证一周至少有3个晚上回家吃饭。只要我在家,就鼓励妻子安排一些“自由活动”,如同学聚会、回家看望父母等,让她转换一下心境。而我则有意识地制造一些与女儿相处的“快乐时间”,如一起打羽毛球、看英文版电影等。一开始,我有意避开女儿厌烦的话题,如成绩、排名,而是与她交流学校、办公室发生的趣闻、笑话,等她真正在我面前敞开心扉后,我才对她的学业提出了忠告,这时,她就不再像从前那样抵触了。现在,通过我的居中调停,妻子和女儿之间的关系也缓和多了,学会了互相体谅。
我们应酬有的是机会,但错过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时期,可能会留下一辈子的遗憾(邹英军,男,43岁,公司经理)
自打3年前妻子上大夜班开始,孩子晚上基本上都由保姆照料。最初,我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保姆是我老家的一个表亲,至少是“家里人”,知根知底,而且对孩子照料得很周到。平时,我在外面朋友很多,天天喝完酒再去泡脚、蒸桑拿什么的,到家都十一二点了。后来,儿子升入4年级,功课越来越难了。有一次,他数学题不会,发短信向我“求援”,当时我正在那儿闹酒呢,没听着。结果,回家后保姆告诉我,孩子是哭累了才睡着的,临睡前还伤心地说我是“不合格爸爸,跟酒坛子比跟我亲”。还说他再也不理我了。我调出那条短信来看,题目有100多个字,儿子分成两条才发完,而且每条短信都发了四遍。我心里很惭愧。可以想象,儿子把题目一个字一个字地拼出来,对我寄予了多么大的希望,而我却让他陷入了无望的等待中。
此时,我想起了一位在酒桌上征战了多年的副总的经历。当他18岁的儿子飞往太平洋彼岸留学时,他隔着安检通道的玻璃窗望啊望,希望孩子能回头看他一眼,可孩子执拗地头也不回地走了。成年之后,他第一次失声痛哭,自责道:“我从未尽到一个父亲的职责,又怎能过多地要求孩子呢?时光不可逆,我失去了弥补过错的机会。”
看到蜷在沙发里熟睡的儿子,脸上仍有泪痕。我第一次扪心自问:那些以黄段子佐酒的生活,真的是我必需的吗?很多时候出去应酬,其实,我只是一个小小的陪客,并不是必不可少的签单人。我夜以继日地逗留在外,不过是想证明自己还“活络”、还“吃得开”,说到底,是男人的虚荣心在做怪。保姆只是解决了他的温饱,而他所需的亲情和安全感,保姆并不能给他。而儿子需要我的时间,也就那么短短的十几年。难道我还要重蹈这些“成功人士”的覆辙吗?
让孩子在“类单亲家庭”中长大,养成了负面性格,父母再后悔就晚了(李书梅,女,34岁,中学教师)
我姐常说:“我家闺女是我一手带大的,你姐夫连孩子上几年级都会搞错――男人养孩子可真容易啊。”明眼人一看便知,话里含着一股怨气。我姐为女儿牺牲的简直太多了,比如申请不加班、不上夜班,错失了许多晋升的机会。现在,她每年还要为竞争上岗和末位淘汰而犯愁。自己牺牲得多,对孩子的要求自然就比较苛刻,一不如她的意就唠叨个没完,弄得孩子跟她一搭话就火,没个好声色。有一次,孩子发现我姐上网偷看她的聊天记录,干脆偷了家里600元钱去见网友,并留下一张字条:“反正爸爸天天不着家,也没个家样儿。要是我看网友顺眼,我就跟他了。”我姐夫看了,急得一晚上打了上百个电话,到处寻找宝贝女儿。几天后,孩子木着一张脸回来了,死活不肯讲与网友见面的细节。我姐也不敢问,也不敢责备她,怕她又跑掉。我姐夫痛苦地说:“我每月在这丫头的银行卡上打1000元的零花钱,还运用一切关系准备让她出国留学,她这么做,不是往我心上戳刀子吗?”他说他感到很奇怪,女儿变得偏激又任性,倒像是单亲家庭养出来的孩子的脾气。”
听后,我反问他:“一年365天,孩子有300多天是我姐单独带她,怎能不像单亲孩子呢?孩子也许并不需要钱、不需要留学,她需要的是你每天拿出1小时来陪她,你做得到吗?”姐夫沉默了良久。他原以为把家交给姐姐,自己就可以全力去赚钱了,却不晓得,我姐为孩子牺牲了那么多,自然有一肚子怨气没处撒,只能把气撒在孩子身上,这致使孩子变得越来越逆反。如果管教孩子时,他们都在场,当一方有了偏激情绪,另一方就可以及时进行劝解和安抚,慢慢化解掉家庭矛盾,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公正”。
我觉得,人生中最重要的幸福,就是孩子的每个转型期我们都陪伴在他(她)的左右(毕小梅,女,39岁,广告策划人)
上星期,我的一个大客户打电话给我,提及她儿子的“没出息”、“不听话”,语带哽咽。原来,这对白手起家的夫妻有个18岁的宝贝儿子,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了,在填志愿时却与父母大唱反调。父母认为他在设计和策划方面天赋好,应读广告设计或营销管理专业,将来好接父母的班或去4A级的广告公司或策划公司任职。谁知,儿子坚持要念师范类的美术系,将来只想做个无压力的美术老师。“有寒暑假,平时按时下班,还可以与家人打球聊天,多好啊!”当父母指责他缺乏“远大志向”时,他振振有词地说:“你们一天到晚在外面,把我扔给外婆和保姆,你们对我尽过什么责任?有什么资格来对我说教?我去念师范,就是想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至少将来我的小孩儿不会没人陪,不会像我一样孤独!”
2010年7月的一天,沈阳市皇姑区的谭剑峰家热闹非凡,亲友邻里都来祝贺他的儿子谭晓宇以高分考上了省重点高中。这个贫民小区里,只有他一个人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可是,谭剑峰的妻子蔡萍却拉着儿子的手哭了: “都是妈妈不好,拖累了你。你应该进更好的学校呀!”
3年前,蔡萍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住院治疗四个月,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不说,还欠下几万元外债。丈夫谭剑峰在市场当工人,月收入只有1500元,她还得常年吃药,日子可想而知。
幸运的是,谭晓宇的成绩非常好,一举考取了辽宁省最好高中的自费生。这所高中每年都有大批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和欧美名牌大学。儿子的争气让父母很安慰,可是他们也犯愁,3万元的学费去哪儿等呢?谭晓宇不得不忍痛割爱,选择了一所低一档次重点学校的公费生。
即便如此,这个家庭的负担也不轻。谭剑峰打听到,儿子要就读的学校吃饭、学习材料和校内补课一个月至少也得上千元。没办法,谭剑峰白天搬运一天货物后,晚上还得摆摊修自行车;蔡萍拖着病体给一家个体商店编中国结,绣十字绣,晓宇中考结束后也到快餐厅打工。
9月,谭晓宇入校就读高一六班,整个上午他都过得非常愉快,因为他的入学成绩是这个班最高的,老师们都很欣赏他。
中午,同学唐宏在食堂请大家吃饭,宣布周末他再请全班同学去大连鱼港吃海鲜。不一会儿,谭晓宇的自豪就淹没在午餐的热浪中。
唐宏是全班分数最低的学生,距自费录取线还有14分的距离,是他父亲唐树清花了30万元“建校费”才送他进来的。
唐树清原来是个普通工人,靠辛苦打拼成为搞服装批发的大老板。他最羡慕有学问的知识分子,最希望儿子考上名牌大学。所以,他一直花大价钱请全市最好的名师给儿子辅导功课,可是效果并不太好。
2010年10月中旬,在一档社会热点电视节目中,唐树清听到了书童和伴读的字眼,他心下一动。迫不及待地,他找到儿子的班主任了解,又跑到社区调查,最终敲定一个最佳人选:谭晓宇。
唐树清约出谭晓宇,开门见山地提出: “吃住在我家,所有学习费用我掏,和我儿子一起听名师辅导,你母亲的医药费,住院费我全包。对你的要求就是,用你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感染帮助我儿子,让他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进步……
想到父母的辛苦,谭晓宇犹豫了一下还是同意了。
谭剑峰夫妇一直担心没有能力供儿子读完重点高中,现在有这样的好机会,自然举双手赞成。
2010年11月14日傍晚,谭晓宇搬进了唐家。自尊自卑?两少年暗斗生仇恨
早就听说过富人生活奢侈,但亲眼所见还是让年仅15岁的谭晓宇大吃一惊。这是座位于市中心位置的豪华花园别墅,富丽堂皇得像座宫殿。光给谭晓宇安排的房间就有30平,大床、大书柜、大书桌,电脑和各类学习用具也一应俱全。谭晓宇一时忘记了这是寄人篱下,高兴得扑到大床上打起滚来。他做梦都想拥有这一切啊。
在宽大的客厅里,唐家召开家庭会议,保姆、护工,司机全部到齐。唐树清说:“晓宇是我请来的,今后享受和我儿子一样的待遇,如有人敢不敬,我就开除他。”唐树清转向儿子,“儿子,你让我好失望!从今天起,你要向晓宇学习,和学习有关的一切你都得听晓宇的,如果你再不争气,我肯定不客气!“他又转向晓宇,”不让你爸爸再那么辛苦了。我已通知他,到我的公司干保卫月薪2400元!
第二天早晨,谭晓宇和唐宏起被司机送到学校,唐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嘲笑谭晓宇:“我爸爸给我请了个领导,他一步登天了,和我一起坐奔驰来的。可别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他是陪读,我爸爸花钱雇的。”
那一刻,谭晓宇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真想马上辞掉这个差事。可是,他不忍心父母为自己那么操劳,咬牙咽下了这口气。他告诉自己 “谭晓宇,你要好好学习,再考第一这就是你所能拥有的全部自尊!”
唐宏也来了劲儿,我好好学一个给你们看看,让你们瞧不起我!他最恨谭晓宇,在学校谭晓宇受尽追捧,人缘好得让人眼红,而他除了家庭富有,学习成绩根本让他抬不起头来。在家里,父亲也处处拿谭晓宇要求他,处处看他不顺眼。
2011年1月中旬期末考试,谭晓宇获得班级第一名,年级第九名,全年级有800多名学生。唐宏考了班级第四十二名,虽然仍属下游,但毕竟不是倒数第一了。
唐树清对谭晓宇的工作很满意,可他还是要责备儿子“晓宇睡得多晚你知道吗?多用功你知道吗?你为什么不能这么用功?你要是再没出息,我打死你。”
唐宏感觉脸皮活生生被父亲当众撕了下来,他恨极了谭晓宇,恨不能让他从地球上消失。同时他也在赌气:“好好学习给你们看看,再不让你瞧不起我,穷小子!”
4月初月考,谭晓宇仍是全班第一名、全年级上升到第七名,唐宏进步也很大,考了全班第三十四名。家长会上老师表扬唐宏进步快。唐宏很高兴也很解气。
可是,唐树清不满意,回到家又训儿子 “咱们测过智商,你的不比晓宇的低,为什么差这么多?不是晓宇不用心,我都看到了,还是你不用功。”
家长会第二天,同学宋小龙站在唐宏面前:“我爸爸在家长会上说:‘我的儿子比唐宏强多了,如果有钱把谭晓宇请回来,我儿子会考前十名!有钱人太欺负人了,有关部门应该管一管。”宋小龙模仿完父亲。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唐宏的心顿时沉入冰海,他自己吃苦学习,功劳全成了谭晓宇的,真是太窝火了。
听到同学们这样说,谭晓宇也很痛苦,好像自己成了件商品,谁出的价高自己就得归谁,无言的泪水悄然滑落。
两天后,仍然气愤难平的唐宏在同学面前变本加厉地嘲笑谭晓宇:知道什么叫穷人吗?我去爸爸的公司,那个家伙的爸爸在我爸爸面前始终低着头,并请求我关照他的儿子。穿的鞋呀都快掉底了。我现在才知道。穷掉底‘原来就是这么来的。这就是穷人,人穷志短。”
吃了“饺子大世界”,方知这饺子之吃,真有会与不会之别。仅举“情侣系列”为例,透过皮看得出馅的,那叫做“明明白白我的心”;一张皮子装俩肉刃子的,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个饺子连两个肚,分公馅母馅的,叫“比翼双飞鸳鸯鸟”,等等。老虎、熊猫、大象暂时除外,陆海空,亚非欧美,不怕没得卖,就怕你想不出。然而,饺子吃得到这份儿,还是算不上会。是从妈妈那儿,我才学会了吃饺子的真正味道。
对于吃,妈妈自己从没讲究过,依她看,一辈子的职责,就是给她的五个孩子五张嘴吃,让我们吃饱、吃胖、吃成大人。她最快乐的,就是守着看我们吃,看我们吃红了脸,吃出了汗,吃出呼噜声,吃个盆朝天碗朝地。
妈妈奔八十的人了,这一阵子,精神有些不济不跳扇子舞了,也不上早市逛了。妈身上掉下的第一块肉就是我,我一生下就是八斤。看妈妈那样,心里真不是滋味。没有别的法子,只会说:“妈,想吃什么?我去弄。”问到了第五回,妈说了:“要饺子。”我心中好得抚慰,忙跑“大世界”,蟹肉、山鸡、美国蛙,挑好的、贵的,一样一两,要了一斤。可是,妈咬几口,就撂了,“不咋样,不如咱自己家的馅。”
解说之后,心生怪怨,人老了,连吃饺子都跟不上形势。但还是买了鲜韭菜,称了瘦猪肉。
那是星期天,我兑水和面,妈妈翻出擀面杖、捣蒜缸,忙里忙外的,看她脸上的皱纹也有了舒展,面色开始泛活,话语渐渐多了。当爸爸把圆圆的剂子擀成皮子,妈妈将馅打进,熟练地一折一捏,一折一捏时,两个人的话进入了。
“困难那年,老大,就你。一口俩一口俩,吃没了,才问啥馅的。哈哈!面软了点……”
爸爸说:“不软,哪儿软。他三舅,那年,一下子造了五十,忘没?咱老二,管冻饺子,嘿,数到七十,不会数了,哭了。唉,一晃啊!”
从光复到,从披红的花牛大轱辘车到不听话的儿子得回奖状,从爸爸那回的肺癌是个误诊到还离三十三天上大学的孙子就能回家,真是意识流的经典。老俩口儿有了精神,有了神采,仿佛一下子年轻了许多。还像几十年前一样,拿沾面的手指头点脑门子数落我办事不稳。他们完全沉醉在回忆的幸福之中,我也跟到了色彩斑斓的童年:别把木头手枪,跺脚守卫着盖帘上站得规规矩矩的饺子;“磕头了”的小红灯笼,在布鞋的老虎头上一晃一晃……吃光了自己的饺子,又去要时,看着了妈妈碗里的团子……
至此我才醒悟,为什么妈妈非吃自己包的饺子,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说“好吃不如饺子”。触景生情,说的是情感的发生是需要借助背景的。正是因为包饺子费时费力,要求全家人配合协作,才造成了交流亲情的最好机会。对于久处饺子文化氛围的中国人,一包上饺子自然而然就梳理起若隐若现的情结,复习上欲行欲止的温馨。包饺子使表达变得无拘无束酣畅淋漓,饺子是交流亲情的重要载体,饺子是组合家的必需元素。
名人说:有时结果并不重要,可贵的是过程。吃是结果,包是过程,没有包这个过程,没有阖家围坐有说有笑的包,仅是吃,已经失去了许多美好。我们完全可以造出电脑控制的包饺子机,试想一下,这边扔进去牛羊、大虾和面粉,那边就可以吐出各式各样的热乎乎的饺子,我们张嘴接着就吃,人岂不成了包饺子机的下一道机器。不具有情感的机器吃饺子,自然没有味道。
案例 1
妈妈:李元
孩子:悠悠初二14岁
补习科目:英语
李元女儿悠悠暑假结束后,即将升入初三,为了让女儿能够顺利冲刺上一所重点高中,从今年3月起,李元去某教育机构为女儿物色了一名一对一家教。
由于之前也曾为女儿聘请过家教,结果女儿不喜欢,说自己完全听不进去这个家教的授课内容。不到一个月,李元就辞退了这位家教。
再次选择家教,李元更加用心。在某教育中介机构,听说可以根据孩子的条件来推荐合适的家教,于是,回去询问了女儿的意见过后,按照女儿开出的条件,3天后,中介机构为李元推荐了在成都某普通中学任教的英语老师。
根据李元的要求,授课地点在李元自己家中。每周末下午上课时,李元就会坐在客厅里,听一听书房里的授课内容。果然,这个新来的老师十分受女儿的喜欢。不过她发现,这位年轻的老师思维非常活跃,在讲英语课程时,常常会聊着聊着就和女儿讨论起了欧美明星或者电影。这不禁让李元开始担心:“这样上课会不会没有效果?”果然,今年期末考试成绩单,证明李元的担心是正确的。
悠悠班上一共44名同学,之前她的英语成绩一直排在全班15名左右,结果这次的期末成绩单上,赫然印着悠悠的英语成绩跌到了21名。开完期末家长会后,李元向女儿提出想要换掉这个英语家教的想法,结果遭到了女儿的强烈拒绝。
“所以现在没有办法,只有继续让这个家教来给女儿上课。”李元也曾向家教提出过,多讲一些课本知识,而不要讲过多花边新闻。孰料老师反倒搬出了“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这种道理来劝说李元,并向李元保证,成绩这种事情,要看长期效果,而不能单看一次的分数,让李元哑口无言。
“我也希望老师能多发散思维,给女儿讲一些课外知识。不过现在时间紧迫,必须要以课本知识为首。这个老师虽然让悠悠很中意,可是现在她成绩依然上不去啊!我们女儿没有时间来等待所谓‘厚积薄发’了!我不要什么兴趣培养,我要看成绩!”关于到底换不换家教,李元很纠结。
爸爸:胡志
孩子:小林高一16岁
补习科目:数学
儿子小林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今年年初,胡志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成都某教育机构,选择了一名成都市重点中学的数学老师来给儿子当一对一辅导老师。但仅仅半年的时间,胡志就辞退了这名老师。直到现在,一说起一对一辅导,胡志就会摇头:“别说了,我简直哑巴吃黄连了。”
让胡志觉得头疼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第一个是究竟实际教学时间有多少。本来该教育机构规定,一对一辅导老师必须在本机构所提供的教室里授课。但是由于这名老师恰好和胡志住的小区隔得很近,为了节省时间,两人约好,上课地点直接改在了老师家中,每次两小时,中途可休息10分钟,每小时130元。对此,该教育机构也没有提出异议。可是,让胡志头疼的事情发生了:老师不让家长来家里陪同孩子上课,理由是旧分散学生注意力。儿子小林虽然平时很听话,但是孩子的天性都贪玩,在老师家里上课,到底实际上课时间能有多少呢?终于有一天,胡志忍不住问了儿子:“你在老师那里上课,到底每天能上多久?”儿子的答案证实了胡志最初的担心。小林说,每次上课一段时间后,老师会提出让小林休息一下。可是这“一下”,少则15分钟,多则半小时。在小林休息时,老师就会在家里忙自己的事情,儿子反映,最过分的一次,是老师趁休息,在厨房准备晚饭,切切弄弄了半个钟头,小林自己忍不住喊老师出来上课了,老师连忙道歉,回到了课桌上,可是不到两分钟,老师说自己的鱼没有杀完,马上去杀了再回来,这一弄,又过去了十分钟。“你想想,我们一个小时交130元,平均一分钟多少钱?这个老师却耗着我们的时间和金钱,在厨房里面杀鱼!我们儿子自控能力不好,肯定愿意老师少讲课,自己好在一边玩,可是我们家长的钱,耗得起吗?!”听了儿子反映的情况后,胡志态度强硬地要求,要在老师家里守着上课,至此,第一个问题才得到解决。然而真正让胡志辞退这位老师的导火索,是第二个问题。
平时的测验中,小林的数学成绩一直游走于90多分的及格线边缘,是在班上的15名左右。按照教育中介机构的说法,胡志在交钱时,与这位老师签订了一分“保证书”,上面写着:“保证在XXX授课3个月后,能使学生小林的数学成绩提高到110分,否则退还40%学费。”本以为保证书在手,一切万无一失了。没想到,结果却让胡志哭笑不得。
上学期期中考试,正好也是老师一对一辅导3个月的时候。考试前,胡志和老师约好,以这次考试成绩作为验收标准。可是这次的结果让胡志感到无语。家长会上,数学老师说,本次期中考试的试题由市上统一出,难度比平时学校自制的考题低很多,所以大家平均成绩上去了。的确,这也表现在了小林的成绩单上:本次期中考试,小林考了112分,可是排名却倒退至了全班19名。“这不是明摆着我儿子成绩下滑了吗?”胡志准备以此来向辅导老师要求退还40%学费。可是辅导老师说:“保证书上写的成绩,我做到了,凭什么要退款?你们当初只认分数,现在我也只认分数!”
胡志只好自认倒霉,辞退了这个一对一老师。接下来,胡志又开始在网上查询,准备为儿子挑选一个好辅导学校,让儿子去上大课补习。
对质
不能答的都是机密
根据上文案例中,家长们提出的问题,以及记者在成都各大教育辅导机构外蹲点守候,收集到的家长质疑,记者整理出了最集中的几个问题,直接与教育机构对质。
Q=《成都女报》A=成都某教育机构咨询顾问
儿子自然满心欢喜,但让一个10岁不到的孩子独自外出,我这个当妈妈的却实在有些担心。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老公最后决定,干脆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去,也算是一次家庭度假,我心暗喜。
爱尔兰是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与英国隔海相望。很多中国游客在游历欧洲的时候常常会漏掉这个国家,而欧美人却非常喜欢把这里视作首选的度假胜地。
在去爱尔兰之前,我只知道那儿是“大河之舞”和GUINNNES黑啤的故乡,等到了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以后,我才发现,原来这里是一个如此多姿多彩的现代城市。老公在旅游局的窗口拿了一本免费的游览小册子,我们就开始按图索骥边找边看。
既然孩子是来读书的,当然首先要带他去“朝圣”一下都柏林的圣三一大学。这是一所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学校,当年与牛津、剑桥齐名。那座饱经风雨的图书馆,是爱尔兰规模最大也是最古老的研究型图书馆,馆内藏书425万册。在图书馆的地下室里,还珍藏着爱尔兰的国宝级文物――最早的《新约全书》手抄本。
对于普通游客而言,这里最吸引人的理由是因为电影《星球大战》是在此取景拍摄的。
都柏林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是那一扇扇风格各异的楼宇大门。漫步街头,你会惊讶地发现,居然找不到两扇相同的大门。尤其是每扇大门的颜色:红、黄。兰、白,黑,什么颜色醒目就用什么;什么颜色与四周的反差大就偏偏用什么。
张望威士忌
据说,世界上的第一瓶威士忌就诞生在爱尔兰。但只会闷头酿酒而不善营销的爱尔兰人尽管至今依然生产着最高品质的威士忌,但市场份额却远远小于自己的酿酒徒弟:英国与美国。爱尔兰人喜欢泡酒吧,而且一直有着不醉不归的习惯。入夜,华灯初上,市中心那条著名的酒吧街便开始热闹起来了,一家家风格迥异的酒吧已经做好了迎客的准备,敞开的窗口传出一阵阵爱尔兰民间音乐。人们三五成群一开开心心地在一个个酒吧里串进串出。那些在白日里略显古朴的街区此刻仿佛活了起来。可惜,爱尔兰的酒吧是不对未成年人开放的,我们带着孩子,只得遗憾地在门口张望。
大河之舞
我们去看传说中的“大河之舞”吧,这个踢踏舞表演团体真可以算得上是爱尔兰文化史上的一个世纪神话了。就因为在1994年欧洲歌唱大赛中短短七分钟的演出,意外地让封闭淬炼了上百年的爱尔兰踢踏舞撼动了全球电视机前的3亿观众。那磅礴的气势。那澎湃的动感就是爱尔兰踢踏舞的灵魂所在。
如今,数不清的国际邀约找上门来,他们每年也就是在七八月间才能够回到都柏林为家乡人民演出。我们来到都柏林Gaiety剧院门口,等候开场的观众已经是人山人海了。一打听,居然还有零星余票,太让我们兴奋了。尽管剩下的只有最贵的座位了,但55欧元的票价,相对于“大河之舞”在北京演出的1280元的票价,还是让我们觉得天上掉下了半个馅饼。
我们仨和几百只小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