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给予树教学反思

给予树教学反思

时间:2023-05-30 09:12: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给予树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给予树教学反思

第1篇

在农村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加班加时地学习,但教学效果并不是很显著,农村教学与城市的差距仍然很大。要缩短城乡差距,提高教学效果,进行教学改革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在硬件、软件和生源的素质方面,农村还是无法与城市相比,以“仿其道而行之”,可以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出学习和教学的反思,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如何正确地进行学习、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让学生树立反思意识

反思是改革的前提,是改革的动力,也是改革的催化剂。所谓反思,就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将来更好的发展。教师也要以身作则,时时进行自我反思,并与学生交流心得,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行下效,要求学生每天对自己进行多次反省,尤其针对学习进行反思。例如教《苏州园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赏析说明语言。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用自己的话总结中心思想。然而,在学生的反思中,教师常常会看到学生的疑惑,“虽然老师讲得很清晰,我也知道苏州园林是美的,可是它到底美在哪里呢?”学生没身临过苏州园林,又怎么会真正地了解园林的美呢?仅凭教师的讲述,即使是舌灿莲花,也很难让学生了解园林的艺术美。因此,教师做出教学反思:如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园林美呢?为了让学生获得清晰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图片,制作成幻灯片,通过动态的影像,让学生感受园林的艺术美。在准备图片前,教师还要突出园林的四个讲究和三个方面的美,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里所描述的景象,并通过语言描述,提高学生对画面的认识程度,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反思。课程结束后,进行课后反思;作业完成后,进行作业反思;考试结束后,进行试卷反思。通过反思这一过程,提高学生认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教师要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反思呢?

一是分组写反思,开展竞赛,看谁写得好。让每组学生按时汇总上交反思,由教师予以评定,以竞赛来激发学生进行有效反思。二是开展小组活动,进行反思。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开展一些反思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对反思工作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做得不好的学生,要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指导。三是师生互动,交流反思。教师还可以组织“周活动”,就是在一周内抽出时间让师生进行反思工作的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共同探讨教学改革,激发灵感的火花,让学生变得善学、乐学。

三、优化学习反思和教学反思

师生交流教学反思,可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实质上遵循了“从教学实践中来、到教学实践中去”的原则。教师反思每节课的得失成败,体现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中,从学生的反思了解其疑惑、见解,为上好下一节课打下基础,为改革教学提供前车之鉴。没有反思就没有改革,就如同自以为是的井底之蛙;没有反思就不能认识自我,突破自我,就如同生活在没有镜子的世界;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就如同只知埋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方向错了,竟全然不知。教师要优化自身的教学反思,使教法更科学,使教学设计更合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突出。学生要优化自身的学习反思,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改变学习的方法,总结学习的经验,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为突破学习的障碍。可见,学生优化反思的实质是逐渐学会学习,教师优化反思的实质是学情分析,以学定教。

总之,提高教学效果,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学技术与方法,更多的是教学反思,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反思,善于反思,在反思中实现自我教育。学习反思和教学反思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教学之路,尽管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我们还是要努力地实践和探索,通过让学生树立学习反思意识,引导他们进行有效反思,并要优化学习反思和教学反思,从而促进教学效果得到更大地提高。

第2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 教学行为 专业成长 音乐技能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考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反思犹如教师的自我对话,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

一、通过反思,更新理念

首先明确中职音乐教学以弹、唱、跳技能学习为主,教学更应该体现“以音乐为本,以情感体验为主”的审美性。

其次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它包涵两层意义:第一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第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其中“学生的学为本”是基础和前提,“学生的发展”是归宿和目的。音乐技能作为幼儿教师常用且必备的专业技能,从她们进校接受学习之初就将决定她们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为此,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应始终围绕这一终极目标进行。

第三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幼教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目标不是培养专业音乐人才,而是培养能胜任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教师,良好的职业能力是她们生存于社会的基础。因此,教师尤其要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以“实际运用能力”为基础,并以此构建符合幼儿园音乐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课程结构。

二、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策略实践

反思作为教师教学行为过程中的意识行为,可包涵教师与教材的对话,教师与教学方法的对话,教师与教学理念的对话等。在音乐教学中,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首先是教学设计的反思――我想教学生什么?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起点,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以及对方案实施后的预测与定位。教师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全盘预设课堂,做出缜密的预案。预设往往与现实的教学情境有着很大的差距,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每时每刻都有可能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当预设的教学计划和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出现某种偏差时,教学即会出现许多始料不及的意外。所以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流程要充分酝酿,通过反思及时修正教学行为,使教学设计渐趋完美。教学设计的反思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1)学情的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接受能力水平。(2)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会遇到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3)碰到这些问题时可以采取什么策略解决?如何进行调整教学计划?

其次是教学过程的反思――我如何教会学生?

教学过程是指由若干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由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双边互动的活动进程,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特定的教学目标;若干教学环节;师生互动的活动进程。教学过程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1、反思教学态度、行为

职高音乐课中,可以从“教学行为是否明确?”“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否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方面进行反思,以取得逐步提高的效果。

2、反思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是否凸显音乐的审美体验性?(2)是否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3)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技能习得?(4)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3、反思学习过程

教师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审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培养了什么能力?”“获得了什么技能?”“学生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

4、反思教学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的评价,就是以赏识、激励为主,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结果,更要关注掌握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体面地坐下去,对自己生命的价值、未来发展可能性更有信心。

再次是教学效果的反思――学生学会了吗?

虽然课堂教学过程稍纵即逝,但是还会留给我们许多值得回味的情景,比如成功的喜悦、失败的遗憾,还有值得进一步反思的诸多问题。反思教学效果就是把课堂上未及时发现的,学生在知识生成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教学效果的反思可以通过两种形式来完成:

1、教师写好教后录

当教师完成一节课后,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对该教案及教学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并记载下来,附写在教案后面的文字记载就是教后录。教后录可记录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材挖掘情况、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学法的指导情况及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等内容。

2、学生写好学后记

学后记是学生在每堂课的学习后,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真实、真诚地表达出来,与教师和同学共同交流、分享、探讨,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对话,也是一种自由开放、用心交流、新颖独特的双向教学信息反馈作业形式。学后记不仅让教师掌握教学的真实信息,也起着促进师生感情的催化作用。具体实践中,可以指导学生写如“我的收获“、“我的遗憾”、“ 我的愿望“等后记。

三、教学反思实践的收获

第3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文信息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批评地考查自我的主体行为及其行为的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否定、思索与调整,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

一、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意义

教学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教学反思并不是一般的回想教学情况,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案,使得教学方案更合理,教学反思对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一种健康的怀疑,并及时地把思想变成行动。

二、教学反思的途径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教学目标是影响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反思是否以总体课程目标为指导;反思是否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反思是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生为本,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适当调整教学目标。

2.对教与学的内容的反思

(1)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充分利用学习资源,使之符合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认知规律。以教学《School life》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入手,引入相应时间干什么,过渡到对知识点的学习。语言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当由近及远,由大到小,由简到繁,学生的学习应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2)反思是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及掌握情况以及突发事件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例如,我任教八年级的两个班级,在教学中,我原本准备用课件来呈现《Natural distaters》一文的Reading,让学生以视听的方式来感知地震的全过程,但上完一节课后电脑出现故障,我立即调整教学,利用学生头脑中对汶川和玉树地震的印象,以不同的语调及课文的教学挂图来呈现课文,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

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其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这也是新课标的精髓所在。

整个课堂是学生在开口说,而不是教师在干巴巴地讲授,尤其是教材的Reading部分,要求学生在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问答或T/F的练习。独立完成不了的可以小组进行讨论,锻炼他们用英文思考的能力,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牛津教材的补充练习中都有文章阅读题,并且都有相应的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还一定要学生多读,多背课文,让他们在背中去理解,去培养他们的语感。

三、反思后的调控

1.及时反馈课文信息

叶澜教授指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举手投足,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师的教法,对学生的理解等都直接作用于学生,影响着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应的,学生的注意力情况,学生的疲劳状态,学生间的知识差异等也反作用于教师,这两者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影响着课堂教学和学习效果。

因此,课后教师应该及时记录教学中的教学机智,及时对课堂活动效果进行反思,以帮助教师在日后备课和上课能对“师生”情况做更全面的把握。

2.及时反馈教学建议

课后,教师要静下心来,思考本课的得与失,对教材的把握,教法的设计,活动的设置是否有新的生长点或遗留点等。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学生的反馈写本堂课的“修改意见”,从而使自我反思达到一定的深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指出: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而教学反思正是这样的一种活动,它在整个教学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有利于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要写好教学反思,而且及时地写,坚持不懈地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纵横驰骋于英语教学的天地中。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科学认识摆正关系、创设环境积极参与探索提高

当前幼教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教师转变观念,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既要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保障幼儿的主体地位已逐渐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识。幼儿是否能主动发展是促进幼儿全面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本文你就如何发挥幼儿教师的主导性,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

一、科学认识幼儿的发展

作为保教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幼儿是保教活动的中心,是发展的主体。保教工作是幼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参与教育过程,以促进幼儿发展的活动,也就是说幼教工作者的教导不能代替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发展也决不是幼儿被动的接受。因此幼教工作者必须对幼儿是发展的主体给予足够的认识,在各项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充分考虑幼儿的主体性。

二、要正确处理幼儿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关系。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凡事要以幼儿的学为主,尊重幼儿的选择性、自主性。以幼儿为主,教给幼儿学习的方法。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思考方式,要培养幼儿的主要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毕竟,幼儿的年龄小,还处于幼儿期,不必像小学那样有繁重的作业,他们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是在为了步入小学的课堂所做的准备。如今的教育,不再注重教师的教,注重的是幼儿的学,所以,我们时刻要牢记:“给予鱼不如给予渔”的道理,使幼儿学会学习、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才最重要的。就如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注重人文的情感氛围,注意情感的诱发、投射和融入,而有效的提问则是会引起幼儿的思考,有了这一步的思考,幼儿才会探索,才会因自己找到答案而得到乐趣。

当然,树立幼儿主体性观念并不意味着教师退为二线成了旁观者,幼儿主体性的实现是要以教师的主导性为前提,要根据他们发展的特点引导、组织、安排幼儿科学地开展各种活动的。尽管幼儿教师已经在组织幼儿教育活动之前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等进行了各方面的准备,所组织的教育活动已经考虑了幼儿的个性特点,但是幼儿教师所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内容肯定不能被幼儿全部接受,幼儿会有选择的接受教师所教导的内容。但是没有教师的主导,幼儿的主体性就不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幼儿主体性教育的目的就是纸上谈兵无从着力无法实现。

由于幼儿各自不同的兴趣和不同的发展水平,他们所选择的教育内容甚至可能是教师所组织的教育活动之外的,教师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隐形教育影响。不同的孩子,他们选择或滤掉的那一部分内容是不相同的,这正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一个孩子的选择性也是不一样的。幼儿对不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经验水平和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则不予配合,常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无关语言和动作增加,甚至捣乱或攻击他人等。这种不予配合的表现,要引起我们老师的反思从而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包括改变自己不适宜的教育行为,进而更好地促进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促进幼儿的主体发展。否则教师不适当的反应和行为会阻碍幼儿的个性发展。

三、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幼儿发展

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幼儿园教师要把教育内容物化为孩子操作的环境和材料,切实从通过准备适当的环境和材料引发孩子的兴趣,要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比如在墙饰的布置上: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与区角设置和墙饰制作的积极性,影响着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应尽可能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己决定做什么,并把材料放置在方便幼儿取放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便于幼儿不断地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并引导孩子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孩子进行活动时不是让孩子自主地、充分地去探索和发现,过于“积极主动”地走到孩子面前去讲解和说明,急于把自己知道的结果早一点告诉孩子,以图让孩子快一点掌握。相当多的幼儿教师还是把供孩子的环境当作自己教的舞台,把供孩子操作的材料当作自己讲的道具。

四、积极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和幼儿共同成长

幼儿的学习活动,不仅仅需要教师的主导,更多的是需要教师也参与到其中,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以及教师的平易近人而不是神圣不可侵犯。幼儿在游戏中是学习游戏的玩法,锻炼了其自身的能力;教师在游戏中则是一名合作者,很多时候,会体验到不为人知的成长经历。在和幼儿相处的时间里,他们给了很多的启发,让教师可以运用在教学活动中或是再创设出一些可以再引发他们兴趣的区域游戏,其实教师是跟着他们一起成长起来的。

第5篇

关键词:新教材;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结合了生活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原则

在新教材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围绕着学生的个性发展,重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关爱的氛围下实现自我的发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当中,教师要遵从以下三项原则:第一,贴近性原则。新教材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必须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原则,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这种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教育方式将在启发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氛围的积极向上,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和健康的成长。第二,互动性原则。新教材有效教学的实质与核心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引领学生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智力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双丰收。第三,发展性原则。新教材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以高考为焦点的教育理念,真正认识到学生所需要的教育;要以开发、发展的姿态强化人的终身教育,塑造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能够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

在新教材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要在课堂中转变角色,坚持启发式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能够深入到实践当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可以采用两种教学模式。第一种是“生活―发现―践行”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要优化问题设计的结构,把握提问的最佳时机和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提问氛围;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感悟生活,因材施教,通过学生的交流探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要对学生的观点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指导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当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第二种是学生自主授课式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让学生自己订制课程及实施课程。具体的步骤分为:分组―选题―备课―授课―评价。分组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参与范围,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课程任务。分组可以由教师完成,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组建。教师为学生备置的选题要根据教学环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备课的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可以帮助各小组进行准备工作,分析所讲内容,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授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先让学生在讲台上讲授,然后再进行讨论、辩论。小组代表要根据任务要求进行授课,其他学生要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在授课结束之后,教师要根据各小组的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充分重视高中政治思想课程教学总结反思的过程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反思行为是自发地对其活动进行认知和评价,能够促使行为向更加理性和更高的水平上发展。”因此,在教学当中一定要重视反思的作用。教师和学生要把总结反思的过程当成学习的一个过程,总结出成功的经验,指出不足的地方并加以改进,真正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总结反思的过程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第一,学生先进行总结,然后进行分组讨论;第二,全班进行交流,小组代表发言;第三,教师进行总结,并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改进。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做好教学的反思,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多与其他老师或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切实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在新教材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生走上讲台,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学到了经验和知识,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使师生真正变为了一家人。

参考文献:

[1]胡焕章.新课标下高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分析[J].青春岁月,2013(16).

第6篇

初三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初三级英语教师 胡桂雄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级(1)班、(3)班的英语教学。由于教学经验颇浅,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本学期以来,本人遵守学校各项制度,按时上课、组织学生早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从各方面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听课,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及时反思教学,使教学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虚心学习。现对本学期以来的教学教育工作做以下总结,希望不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制定教学计划,使教学有序地进行。在新课程改革精神和新的教学理念的灌溉下,我依照教学大纲、教材、学生实际和教育教学规律,制定了学期教学计划,规划好阶段计划,课时计划。在此基础上,设计好每一堂课。 

    二、认真备课。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的体会是,上好一堂课难,但备好一堂课更难。在备课之前,必须对所有内容进行熟悉,参考多方面的资料,认真深入钻研教材,确定重点难点,同时,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教法,备教学手段,因此,本人在自身努力钻研教材和教法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搞好同年级老师的小组集体备课。 

    三、认真组织课堂教学。一堂课的四十五分钟,就是一个教师表演技能的阶段。上课时,本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原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有条理、清晰、准确、生动。使每堂课学生有所获,努力使学生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慧,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虚心请教其他教师。教师的教学过程即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此过程中,一旦心中有疑,必会请教于同行。由于自己是一个教坛新手,缺乏经验,所以有许许多多的东西都须向其他教师学习。认真做到每月听课两节,做好听课记录,取之所长,克服所短。并常常与其他教师交流,改进教学方法。 

    五、认真批改作业。坚持布置适量的作业,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布置作业时,坚持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形式多样化。以此同时,提倡学生写英语周记,坚持每两周检查一次。每周布置听写任务,对所学新单词、新短语、好句子进行听写。认真及时地批改作业、作文、周记及听写。并针对学生的作业作文情况,认真透彻地进行讲评,根据其情况不断改进教法。 

    六、认真反思教学。教学这一活动,没有反思的伴随就不会有进步。坚持每次授课后,认真回想,进行反思。记录其教法、做法及操作不大理想的地方,虚心请教前来听课的领导及教师,及时做改进。并根据班级情况,分组教学,使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学习。正所谓“有竞争才有动力”,坚持长期性评价原则,使学生在组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培养团结互助的学习精神。 

第7篇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助于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反思。幼专院校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加入到教学改革的行列中去,都要勇于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通过新的教育理念,增强反思意识,提高反思效果,从而加速自身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在幼专院校,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现状堪忧。幼师重视技能课轻视文化课,语文课也是学生认为最不重要的课。学生认为语文课从小学就学习,没有什么难学的,而且毕业后语文知识的用处不大,愿意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舞蹈、美术、音乐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好多学生在语文课上要么做手工,要么玩手机。很多语文教师上课积极性大大受挫,认为精心准备的课堂,认真听讲的很少,时间一长,多数语文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不愿意花费更多精力备课上课,认为只要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工作即可,没必要认真反思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意识淡薄,懒得查阅大量资料,懒得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反思都是在每学期交教案时草草补上,根本不会认真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不能坚持不懈地进行有效教学反思,就不能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就不能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无法形成个人教学实践智慧,自己的专业成长也受到极大限制,因此,幼专院校语文教师完善和改进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教学反思与幼师语文教学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认真地分析、探讨、反省、思考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或困难,使教学实践趋于合理,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我国著名学者张立昌认为,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他认为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批判地考察,及时肯定教学的成绩,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修正,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

我们认为,教学反思是语文教师从语文教育教学的理念、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语文教学效果等方面来研究自己的语文教学,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思考,从而改善教学策略,完善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活动过程。教学反思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理念上,有助于语文教师重新梳理自己的教育理念,再度思考自己的语文课堂是否以人为本,是否把素质教育和人格养成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学实践中,有助于语文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认真思考,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策略上,有助于语文教师选择符合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评价上,有助于语文教师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使其教学效果更好。可见,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学反思。语文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思考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思路,保证语文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激发语文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

学校领导要制定相关制度,加强语文课堂管理,让学生想上语文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语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只要上课学生认真听讲,语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自然会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提升,也会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应该制定严格的文化课堂管理制度,对于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严肃处理,给予适当处分,并与其学分挂钩。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语文教师教学积极性。

学校督导室应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定期对语文教师所使用的教学反思手段及反思水平进行评定,对于较好的教学反思策略,应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表扬,倡导全校教师向他们学习,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其教学反思的积极性,还能提高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二)学校各部门领导带头进行教学反思,增强语文教师的反思意识

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怎样,与学校领导者的管理息息相关。“创设一种鼓励公开揭示个人错误的氛围,关键是那些掌握象征性权利或掌握权利的人们做出自我揭示的典范。”这表明学校领导如果带头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反思教学的不足之处,愿意承认他们不是全能的,并请求教师们帮助他们了解一些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学校的老师也会以学校领导为榜样。在学校领导的影响下,语文教师都会效仿领导的揭短行为,积极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制定专家引领制度,帮助语文教师有效反思

很多语文教师虽然能够看到自己课堂上存在的不足之处,但大都没有接受过撰写教学反思方面的培训,不能真正了解教学反思,更不会写教学反思,希望进行教学反思时,得到专家指导与帮助。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引进一些教学反思方面的专家,针对语文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中遇到的迷茫与困惑,及时地加以培训指导,并教授一些反思的理念及有效的方法,帮助语文教师进行有效反思,使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深化。

(四)利用每周三的教师集体备课,大力开展集体反思活动

集体反思通常是同学和教师对某一问题,集体交流探讨,集体反思教学的活动。集体反思有利于语文教师形成不同的教学观,有利于语文教师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因为,教师个人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个人反思与“个人理解”会不够全面,如果有同教研室的同事参与集体讨论、共同分析教师教学实践的成功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并提出“多种意见”、“不同看法”,就可以促使语文教师借助大家的智慧,不断改正自己理解的偏颇,更好地进行深刻、全面的反思,从而克服个人惰性。语文教师以这些共同反思的成果为基础,重新设计和完善教学过程,会有很大收获。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自我反思的同时,要大力开展集体反思,多听听同事的建议,弥补自身教学的不足。集体备课是语文教师集体反思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帮助语文教师解疑答惑、提供问题解决的良好对策,强化反思效果。

所谓集体备课是指以教研室为单位,由备课组全体任课教师参加、备课组长组织实施的,事先制定好备课计划、针对同一主题进行集体讨论的集体活动。它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集体对教学中存在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更好地促进教学的一种备课方式。教育博客也是语文教师集体反思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自己的博客,然后就可以利用论坛发表和张贴个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看法,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其他语文教师可以针对问题谈论自己的经验,交流自己的解决策略。教育博客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交流平台,为语文教师交流反思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五)语文教师要多阅读教学反思的专业书籍,提高反思技能

语文教师能够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树立反思理念,要在教学之余,加强理论学习,阅读教学反思方面的专业书籍,学会反思方法。语文教师只有坚持读书学习,多与语文教育专家、教育理论对话,不断积累反思知识,还要勤于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读书的感悟,及时整理记录下来,并将反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科学合理的反思方法和策略,进行不断的反思训练,才能真正提升语文教师的反思技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语文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可以写教育日志,把自己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等记录下来,结合一定的理论,分析、回顾和研究自己的教育活动,提高反思技能。可以写教育叙事,即以讲故事的形式表达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改实践活动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阅读故事后,让读者能够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其叙事形式有故事、口述、日记、访谈、总结报告等。也可以写教后记,这是教学反思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是教师在每节课后把上课的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及时地记录下来,是一种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最好方法。写教后记一定要及时写,及时反馈,不断改进。等到学期末再补写教后记,毫无意义。

四、小结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语文教师成长的重要历程,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重视教学反思,学会反思的方法,不断增强反思技能,逐步提升教学水平,在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张菁.在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发展学校”中教师的反思[J].教育研究,2004,(8).

[3][美]StephenD.Brookfield著.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第8篇

一、现象例析

(一)有关学生主体性的迷失

【案例1】《旅行家树》(人教版修订教材第九册)

师:告诉老师有哪些旅行家树,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导)

生:都读好了。咱们来交流一下,用自己的话说。

生:旅行家树是顽强的树,它自力更生,不依靠别人。

师:你说的是它的生长环境,其他人还有什么想法呢?

生:我补充一下,你说要学习它的顽强拼搏精神,课文中哪些地方说到它的顽强拼搏?

师:这个问题等会儿讲,你还知道了哪些?

(老师用命令的语气,要求学生“告诉老师有哪些旅行家树,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里见不到影子。当学生真正用自己的话回答“旅行家树是顽强的树,它自力更生,不依靠别人”,老师不是顺学而导,引导学生领会旅行家树哪里顽强了,给了自己什么启示,而是仍然牵着学生按自己的思路走。)

【案例2】《肖伯纳和小女孩》(上海教材五册)

师:肖伯纳为什么喜欢小女孩?

生:聪明。

师:聪明灵活。

生:聪明伶俐。

师:是聪明灵活。

(老师追求的还是答案的唯一,没有给学生一点儿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教学,只能窒息学生自由的学习和思维的活跃,学生主体自然也被消解于无形。)

(二)有关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的缺失

【案例3】《威尼斯的小艇》(人教版修订教材第九册)

师:坐在威尼斯的小艇上,可以看到各种各式的石桥和大教堂,有说不完的情趣。请大家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同学们对威尼斯有了什么感觉?

生:威尼斯为什么那么多的水?

师:不是写威尼斯的美吗?为什么以小艇为题目?

生:威尼斯的美离不开小艇……

(显然,案例里的学生连威尼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水都还没有弄明白,老师却要他们体会课文怎么表达威尼斯的美。不了解威尼斯为什么水多,又怎么能理解小艇对威尼斯的意义,从而理解威尼斯的美?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哪怕还不明白威尼斯为什么那么多水的学生只是个别的,老师也是有责任让他明白的,在此基础上,才引导他们领会课文怎么表达威尼斯的美。)

【案例4】《一路花香》(苏版教材第七册)

师: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三个事物有什么印象?

生:好水罐非常骄傲,是一种自豪的骄傲。

师:(板书骄傲,提示“傲”的写法)对他的骄傲,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师:谁再说说其他角色?

生:破水罐很自卑。我认为他不应该自卑,他竟然不知道缺陷被利用了,让路旁开满了香花。我用一个词表达我的感受:“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师:他说到破水罐自卑,很惭愧。大家看“惭愧”两个字是竖心旁,说明和什么有关?

(学生表现了惊人的语言悟性和感受能力,认为“破水罐不应该自卑,缺陷也可以利用,“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对此,老师不应该漠视,顾左右而言它。给学生一点赞赏,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假如能顺势而导,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缺陷也是美,更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原因追寻

能参加全国阅读教学观摩会的老师,可以说是万里挑一,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实践都是比较深入并转化做得比较好的教师,否则他们不可能一步步走到最高级别的讲坛。但遗憾的是在观摩课教学中,却仍然出现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明显分离的现象,确实令人深思。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教师中有的人也出现理念与行为的明显分离?

根据缄默知识理论,我们认为,是教师缄默的传统教育知识中的消极因素导致了新理念与课堂教学行为的分离。

据研究,教师的教育知识,不仅包含用言语表达的部分,如他们学习的教育理论,他们在生活经历和教学工作中有意识总结积累起来的教育经验,而且包括他们通过无意识地内隐学习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缄默知识。在岗教师大都是在传统教育中长大和开始教学生涯的,在他们的的缄默的教育知识中,有传统教育知识的精华,比如教师的责任心,启发式的教学思想,文道统一等,也有消极因素,比如师道尊严,应试教育,或语文训练的唯工具性、语文教育的唯思想性等。

在做教师前,教师就积淀了大量的教育的缄默知识。学生时代的经历,对于知识、技能是什么,教育、教学是怎么一回事,教师干什么,学生怎么做,师生关系是怎么样的等问题,实际上已经有所体悟,即在教育知识上已有所积淀。只是在这些教育知识中,有些是可以表达出来的,有些自己还非常模糊甚至没意识到。师范教育对教育知识的系统学习,在教学岗位上深入的教学实践,无意识中也在强化着教师的缄默的教育知识,其中包括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至于比例因人而异。

缄默教育知识中的积极因素,为教师接受新课程理念和向教学行为的转化提供了很好的支持,而消极因素却成为主要障碍。如果原有的缄默教育知识中的消极成分没有得到澄清和批判,教师就有可能在意识层面接受新理念的同时,行为上却下意识地进行歪曲和抵制。比如,例1师道尊严的不自觉的体现,例2的对统一答案的下意识追求,都说明了缄默教育知识中的师道尊严、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它自动表现而老师浑然不觉;脱离学生实际的灌输式教学的根深蒂固则可以从例3例4找到例证。

三、对策研究

“缄默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知识类型,它支配着整个认知活动,很多情况下,缄默知识都是个体获得外显知识的向导和背景知识。”显然,教师头脑中的缄默教育知识由于先入为主,构成了他们的教育观念的底色。新课程理念,诸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和“语文课程应致力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理念,进入大脑的过程,不是一种机械的反应,而要经过教师本人的理解加工,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在学习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教师旧有的缄默教育知识中的消极因素可能会起干扰或障碍的作用,使他们想的说的是新理念,可是一表现在教学行为中,却有可能是旧理念的演绎。新课程理念要扎根,要比较顺利地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读书思考,比较彻底弄明白新课程理念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微格教学、强化符合新理念的教学行为;注重进行反思性教学,把新理念从显性知识逐步转化为缄默知识,使之能自动的转变为教学行为,并触动灵魂深处,把传统教育理念中的消极因素充分暴露出来,并加以清除。

(一)以微格教学刻意把新理念变为教学行为

符合新理念的教学行为,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必须经过刻意的培养。微格教学可以使教学行为的培养见效快而又不走样。下面以“语文素养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为例,谈谈怎么培养用微格教学培养符合新理念的教学行为。

1、明确新理念教学行为的操作要点

“语文素养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学生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靠自己独立活动(第一水平)解决不了,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达到的水平(第二水平)。“语文素养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行为范畴,包括“语文素养最近发展区”的确定,以及“语文素养最近发展区”教师怎么有效指导。

首先是“语文素养最近发展区”的确定。

可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确定,可以从试卷分析来确定,还可以是根据课堂观察即时确定。具体到一堂课来说,既要根据前两条来确定,主要还是要通过课堂观察学生的表现来确定学生的“语文素养最近发展区”。阅读教学的课堂,可以从检查学习情况、可以从对课文的初读感受,可以从对课文的质疑来确定。比如《语言的魅力》(北京版教材七册)(人教版七册课文题为《加了一句话》)的教学,老师可以通过几个问题与学生交流,从而确定现有发展区和推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问题1:课文写了什么?

问题2课文哪些是变,哪些是不变的?

问题3为什么加了几个字就有那么大的变化?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三个问题里面,前两个问题,旨在了解学生的“现在发展区”;第3道题则了解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什么加了几个字就有那么大的变化?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是学生感到模糊的,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提高认识。这就可能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后面教学的重点就放在第3道问题上,在学生的“语文素养最近发展区”展开。

其次是“语文素养最近发展区”教师怎么有效指导。

一是在学生学习产生障碍时给予适时有效的指导。比如,学生感到困惑、无助的时刻,或认知产生矛盾的时候,要给予提示性的指导,或提示思维方向,或提示学习方法、步骤;或在学生认知失误的时候,要给予警示性的指导,提醒学生意识到失误并予纠正。比如《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纸上”什么意思?”“那个聋哑青年是怎么画画的,使鱼游到了纸上?”“那个聋哑青年为什么能使鱼游到了纸上?”对学生的困惑,老师要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书思考,想象体验,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以及引导同学间的交流来解除学习中的困惑。

二是在学习顺利时要抓住学生的创新火花把学习引向深入。教学顺利时,学生的思维表现特别活跃,时有创新的火花闪现。老师要有职业的敏感,顺学而导,把学习引向深入。比如上述案例4的教学,学生从破水罐的意外收获认识到“缺陷也是美”,体现了创造思维。感悟“缺陷也是美”,显然不在老师的预设之内,但却是很好的即时的课程资源,应顺学而导:你还知道哪些事物因为缺陷而美?怎么变缺陷为美?还可适当拓展,补充课程资源,如纳维斯的因断臂而美,取长补短变缺陷为美等,让学生有新的收获。

2、用微格教学培养新理念教学行为

用微格教学培养新理念教学行为,目标要单一,内容要集中,要容易操作。关于通过课堂观察确定学生“语文素养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行为,可以作为一项内容专门训练。“语文素养最近发展区”教师有效指导教学行为,是一个很大的范畴,除了上面的分类,比如引导学生解惑或顺学而导,要专门训练外,还应该给予细化,分门别类加以训练。以阅读教学来说,就有如教学内容如何切入,学生朗读怎么指导,怎么指导整体感知,怎么指导细读,怎么指导合作学习等;具体到朗读教学,又可以细化为在想象体验中读、在创设的情境中读等。

用微格教学培养新课程教学行为,必须是教研组的有效组织和个人的自觉行动相结合。

首先是教研组的微格教学。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学技能,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在教研组里共同探讨。过程包括:

(1)组建微型课堂。微型课堂里,一个教师执教(被培训者),另安排一人操作录象设备,其他教师扮演学生角色(同时也是评价角色)。(2)进行角色扮演。在微型课堂上,执教老师讲一节课中的一部分,练习一两项教学行为,所用时间视行为的要求而定,一般为5-10分钟。在上微型课之前,执教教师要做一简短的说明,以便明确所训练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的思想。(3)准确记录。在进行角色扮演时,可用录音、录像等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实况记录,以便能及时准确地进行反馈。记录的方法是否必须使用摄录像设备要看培训所具备的条件而定,录音也很适用。没有以上设备条件也可用文字记录的方法,但不如录像录音反馈真实、准确、生动。(4)反馈与评价。能否对被培训者(执教教师,下同)的角色扮演过程给予准确、及时的反馈和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被培训者通过微格教学能否得到提高的关键。(5)重放录像。为了使被培训者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当角色扮演完成后要重放录像,让被培训者耳听目睹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与事先的设计相对照找出优势与不足,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有重点地重放录像,对于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帮助被培训者改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6)自我分析。执教教师在观看自己的角色扮演录像后,要进行自我分析,检查实践过程是否达到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是否掌握了所培训的教学行为以及是否存在其它教学行为问题,以明确改进方向。(7)讨论评价。被培训者、评价者都要从各自的立场来评价实践过程,总结出优点和所存在的问题,指出努力的方向。对微型课堂进行评价主要是依据新理念。准确把握新理念的精神,是做好评价,促进与新理念相符合的教学行为的生成的关键。

二是个体的微格教学实践。教研组组织的微格教学毕竟次数有限,大量的还是教师要根据微格教学的精神,自己在日常教学每堂课的某个教学环节,进行微格教学的实践,比如理解课文如何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细读揣摩,朗读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在想象体验中读,在创设的的情境中读等,每课根据课文特点有意识地实践一两个方面的教学行为,课后及时整理下来并进行分析。

(二)以反思性教学促进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1、增强反思性教学的责任心

责任心强的教师总会在问自己此种方法是否可行?为什么采用此方法?此方法对谁有利等?因此,教师要通过学习提高修养,不断增强反思性教学的责任心。

2、把反思聚焦到自己的教学行为

反思性教学包括课前、课中与课后的反思,不管哪个阶段的反思都要指向自己,剖析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背后的理念。

备课时的反思。教师在备课时,要着重思考:“教学内容是否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是否感兴趣”?“要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才能更好的促使学生对这些知识内容的学习?”“我以往在教学中遇到哪些问题,怎样避免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再次发生?”

课中的反思。一是可以从关注自己的情绪入手,二是要聚焦新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警惕缄默教育知识中的消极因素的自然流露。

关注自己的情绪。比如,在教学过程感到心情舒畅,很可能是教学特别顺手,可以顺学而教;而当教师莫名地感到烦躁,极可能是教学不顺利、学生学习遇到掌碍时的情绪骚动感染给了自己,此时,教师要及时反思:是教学内容出了问题,深了浅了或密度大了小了?抑或是教学方法出了问题?要针对问题所在,及时调整教学。

警惕缄默教育知识中的消极因素的自然流露。比如,教学中下意识地表现出对后进生的冷淡,或对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闪现漠然处之……此时,老师要敏感到自己的不正常的情绪,及时反思——新课程教学行为是这样的吗?我怎么会这样?及时端正自己的态度。对于缄默教育知识中的消极因素的冒头,老师要提高职业的敏感,一旦冒头,就要及时改正。

课后的反思。教师在课后从自己的感受、学生的感受、课堂教学录象或录音等方面收集有关课堂教学的信息,并依据一定的标准(比如学生能否回忆出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与教学情境,学生在课堂的时间感受是长还是短,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的学习是否产生了新的想法等),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作出评价。课后的反思,要特别深挖行为背后的因素,是什么理念在起作用?如何强化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作用?怎样才能抑制直至清除缄默教育知识中的消极因素的影响?

微格教学,能刻意地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持之以恒,符合新理念的教学行为就会到逐渐变为习惯,转化为缄默知识;反思性教学,可以强化符合新理念的教学行为,也可以消除不符合新理念的教学行为,持之以恒,缄默教育知识中积极因素会不断得到强化,而消极因素则会渐行消退。

在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改革热情,更需要文化理性,需要刻意地训练,更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反思性的教学,最终才能取得新课程“决战课堂”的胜利。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_研究呼唤教师决战课堂钟启泉《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2期

2、论教育隐性教育观念的更新王小棉《教育研究》2003年8期

第9篇

关键词 培养;发展;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数学课程四大目标之一,可见,培养、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呢?

一、问题呈现:变直白为留白,培养、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真正的数学学习是需要空间的,有了空间,才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留白,正是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这也是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前提。问题解决例题的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的例题往往是条件充分,问题唯一,题意直白,这样的例题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解答。对于这样的例题,如果教师能改变问题的呈现――设置“陷阱”,把例题中的部分信息“隐藏”起来,有意识地形成一些留白,对于学生问题意识地培养,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求被减数的问题” [1 ]时,可对教材问题情境的呈现作分步的处理。第一步呈现“已经摘了23个桃。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的问题情境,隐去“树上还剩下5个桃”的条件,放手让学生猜一猜,树上原来可能有多少个桃?为什么?第二步呈现完整的问题情境――已经摘了23个桃,树上还剩下5个桃。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通过改变问题情境地呈现,学生在猜测中,理解了要想解决树上原来究竟有多少个桃?还必须要知道“树上还剩下几个桃”的条件。这样,分步呈现,精心留白,开放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水到渠成地让学生理解了要解决一个问题一般需要知道两个相关联条件,发展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分析解答:单薄走向丰满,丰富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要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教师要着眼于学生问题解决的意识与能力的发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缄默知识”,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教师通过改变例题,一题多变地呈现例题,给学生提供丰富地实例进行观察和比较。学生在一题多变的例题学习中,不仅多角度地经历了问题解决的过程,同时也在不断地促进自身知识技能的重组,并将所获得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为找出更加合理、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可能。

例如,教学“喝牛奶中的数学问题”时, 当学生探究出“两次一共喝了多少杯牛奶?多少杯水?”后,可在原有例题的基础上作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依次解决以下三个问题:①第三次,兑满了热水,又喝了半杯,现在一共喝了多少杯牛奶?多少杯水?②第四次,兑满了热水,又喝了半杯,现在一共喝了多少杯牛奶?多少杯水?③第四次,兑满了热水,全部喝完,现在一共喝了多少杯牛奶?多少杯水?前面两个问题通过增加条件,让学生在对比中逐渐明白了解决问题的研究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逐渐理解了解决喝牛奶中的数学问题,要从关键的问题入手,逐渐发现了喝牛奶中的数学问题的规律,感悟到解决问题并不一定都要数形结合地思考,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用推理的方法帮助解决问题。第三个问题通过改变条件,让学生应用前面所学的变中找不变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通过一题多变,丰满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三、回顾反思:肤浅走向深刻,培养、发展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应用意识

反思意识,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内涵之一。纵观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几乎都有这一环节的设计,只是设计较为肤浅,有点走过场的形式。大都只是简单地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反思较为宽泛,学生基本只能从知识层面进行简单地回顾。怎样回顾反思才更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 展呢?

1.课堂教学呼唤“过程的真反思”

在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每个环节都注意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过程性地反思和质疑,不断完善学生问题解决的方法。

例如,“喝牛奶中的数学问题”过程反思环节的教学,当学习完教材的例题后,可引导学生反思三个问题:首先,想一想,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其次,解决这个例题,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最后,在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后,针对三种思考方法(第一种既考虑牛奶,又考虑水;第二种先考虑牛奶;第三种先考虑水)提出,三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你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通过这样及时有效的“真反思”,不但可以让学生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思考能力。

2.课堂教学需要“应用的真反思”

教师在全课的回顾反思环节中,要着眼于学生问题解决应用意识地培养,将例题中学到的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法回归到过去,找出过去应用的原型,在加深学生对策略与方法理解地同时,培养、发展学生问题解决的应用意识。

例如,当学习完“喝牛奶中的数学问题”后,对总结反思环节可作这样的安排:首先,让学生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这样,可通过对学生的自由回答,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和梳理。接着,引导学生再往前走一步,回顾这节课学习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过去的学习中,哪里用过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先回忆,教师再将自己整理的例子用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如《烙饼问题》一课,开始也是用数形结合地方法进行学习的,在数形直观中,让学生理解两张同时烙、三张同时交叉烙地最优烙法,在学生掌握两种最优烙法的基础上,利用已有地经验进行推理,推算出4-9张饼的最短时间。通过这样的总结反思,加强了学生知识间的纵向联系,连点成线,让学生在数学方法的学习中,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融入学生的经验长河,避免了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中“学时重要,学后不要”地现象,从而促进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能力;培养探析

反思能力,即以客观的态度对学习活动进行审视和调整的能力.本文所指的反思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自我监管,就是对认知的有意识的再认知.反思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教师应当在对反思能力有足够了解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方式加以引导,从而着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这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增强数学反思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改之下的数学教学,面对着教学广度扩展、教学内容深化和教学课时减少的对立冲突.在这种外部环境下,增强学生的反思能力,有利于学生提高时间利用率,从而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降低学生学习的身心负担.

(二)积累学习经验

如果学生缺乏反思能力,会出现基础知识不牢、同样的错误重复多次和知识缺乏系统的困境,在学习中投入时间、精力与获得的回报不成正比,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意义活动状况.反思能力的强化可以使学生积累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形成数学学习的自我机制,在学习中增强预见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减轻教师负担

学生通过锻炼反思能力,能够夯实基础知识,并强化知识的系统性.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必要的负担,使教师能够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掌握,而且能使教师对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更为明确的认识,在后续的教学中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二、反思能力锻炼的薄弱之处

(一)主管部门及学校未对反思能力培养予以足够重视

由于重视程度的不够,主管部门在政策制订上有所缺位,因而学校和教师没有获得规范机制对学校的教学给予高屋建瓴的指示.而学校在课程设置中,过于强调正向思维,对数学学习规律的掌握不够全面,使得学生错失了培养反思能力的最佳时机,这同样不利于学生思维与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在当下的教学模式中,无论是新课的讲授、习题的讲解、还是考试结束后的总结,是教师占据学习过程的主导地位.由于强调学习效果,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善的重要意义没有充分、透彻的认识.因而,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因而,学生的反思意识仍是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

(三)学生反思意识与实际情况的背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培养反思能力的对象.然而,在高强度的学习和巨大的压力之下,课程安排紧密,基本的课程学习已经使得学生的精力捉襟见肘,培养反思能力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有一部分学生往往已经忽视了反思能力的培养,一味地追求好的成绩,殊不知,培养反思能力并不会耽误学习时间、亦不会对成绩造成不良影响.反思能力是学生提升成绩、完善自我的有利武器.

三、培养反思能力的策略

反思能力对于高中数学学习意义十分重大,因而理当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加以改进:

(一)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加强政策建设

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在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中采取有效措施.首先,在课程大纲中,应该着力强调培养高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重大意义,引起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各方面在实际活动中对方针政策进行扎实的贯彻.其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中,应当确保数学科目教学时间的充足,避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并且给予学生一定的课余时间,使得学生精力有所保留,以便用于反思和总结.

(二)教师应当使得教学模式多样化

反思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同样也不能局限于单纯几种固有教学方法.因而,教师应当强化自身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广泛学习的意识,并且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完善学习知识、吸收知识和立足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力求教学方法更为灵活多样,以多种渠道锻炼学生的反思积极性.例如,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主体意识;实施研究式学习教学法,将学生组织成探究小组,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学生画结构图,使知识形成逻辑关系清晰完整的系统.

(三)学生加强自身反思能力培养的意识

反思能力的培养主体是学生,因此,首先应当使学生意识到培养反思能力的重要意义,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在学习中积极地去审视自身,提高学习效率,避免低效率的学习.其次,应当使学生认识到培养反思能力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是多方合力的结果,并主动地响应学校、教师的相应主张,从而达到自身反思能力提升的目的.

结 语

历代先贤都对反思能力加以强调,对于当今社会的学生而言,这种能力更是不可或缺的,这种能力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显得尤为关键.强化学生的反思能力,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是为了培养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社会化建设、终身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立新.高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4(2):104-104,105.

[2]张宇辉.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9):51-51.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观念的反思与实践

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深入领会新课改的要求,树立与时俱进的精神,反思传统教学观念的不足之处,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新课改中指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传递者,而应当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是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新课改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由封闭式教学转变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开放式教学,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掌握、

获取知识的能力远远比掌握知识本身更为重要,所以,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教育观念和发展观念。此外,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还要认识到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重要教育目标来设计教学计划,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形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思考、交流、讨论来获取新的知识,提高数学技能,帮助学生构建内容完整、条理清晰的知识体系,使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由此可见,教师应当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将课堂教学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教育中心位置,通过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教学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教学方法的反思与实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在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时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从教材内容出发,抓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这样有利于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1.问题情景教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创设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充分说明了问题情景教学法的重要性。由于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的动力,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法的优势,通过适当的点拨,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之后主动获取新知,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尤其对于高中数学概念、定理等教学内容而言,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在教师一步一步地启发、指导下,通过认真思考、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多媒体教学法

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理解和记忆。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通过图形、图像、动画等手段直观演示,使抽象、微观的事物得以具体、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

三、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反思与实践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扎实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结论本质,更要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关注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紧紧围绕数学思想方法这一中心,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从所要解决数学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探究问题中已知条件的隐含价值和使用方法,探寻解决问题的一种或多种思路,并结合已知条件的隐含价值和使用方法对所探寻的解题思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直至获取最佳解决方案。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针对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主动提出一个或多个首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运用所学数学概念、技能和结论本质的同时,体会数学问题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学生抽象概括、空间想象、运算求解、推理论证、数据处理等综合能力。

四、对教学评价的反思与实践

新课改背景下,大力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在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中,教师往往将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价依据,这种目光短浅的评价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没有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发展潜力提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因此,教师应借助新课改这一契机,对教学评价模式进行反思和实践,从重视结果评价转变为重视过程性评价,在全面收集和分析学生发展状况资料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发展变化构成整体认识。评价中要充分发挥激励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保护学生的探究欲望、自尊心和自信心,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参考文献:

[1]张季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J].新西部:下旬刊,2011(2).

[2]王云华.树立教学新理念,探索教学新方法: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1.

第12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反思能力培养;对策

一、反思能力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反思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有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很多中学的数学教师一味强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但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初中学生通常无法一次性就能掌握所学的新知识,这时必要的反思,重新回顾所学习的知识,在这个重新审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知识、强化解题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可见,反思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习惯,是对知识理解的一种升华。反思有助于构建全面的学习结构。反思是一个对知识再审查的过程;反思有助于探索蕴藏在基本的表层理论知识下的更加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有助于优化思维能力。反思是对自身学习、综合思维能力进行完善的有效途径。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对问题的全方面思考,会让思路更加开阔。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不足

1.对“反思教学”的认识不足

初中教学已经开始关注升学率,因此与小学相比,初中学校更容易偏向于应试教育,而数学是升学考试的主科之一,更是“提分”“保分”的对象,这就造成了对反思教学的漠视。有的教师裸地称“数学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打好基础,考好升学考试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反思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思维方式过于单调,生硬刻板地套用公式和模仿技巧,没有体现初中生应有的活力。从单方面说,这样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僵化,从长远来讲,导致了学生的思维活力被扼杀,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式陈旧落后

初中数学教学的课程设计是以讲授课本中的题、课后作业练习为主要方式,多数教师比较注重联系解题技巧去介绍、分析和评价某年的升学真题,而忽视了分析研究适合发展学生反思能力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当代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处于上升状态,但目前有许多数学教师并不知道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而作为学生,必须要懂得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而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反思能力更为重要。

三、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1.立足实际,创设培养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数学教师需创设有效的反思教学情境,即教师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营造一个积极、轻松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反思潜能的激发创造条件。同时,要加强对多媒体等新教育技术手段、教育方法的利用,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比如,可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编故事的方法向学生展示数学教学的内容,将学生置于问题之中,进行思维的挑战,在不断的思考中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情境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初中数学教学特点,数学教学中有些难以理解的内容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最终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愉悦情感。比如,在初中九年级中的“相似”一节中,为提高学生对多边形的认识水平,教师可设计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观察黑板外形与内形之间的区别、联系、观察是否相似。在学生观察与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提醒、指导工作,进而推动情境的深入,让学生动手画画、量量,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和其他学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动力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加强对学生反思能力培养方法的改进

(1)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梳理。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局限性,因此在遇到问题时难以正确表达,此时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他们提前预习,并在此过程中对进行认真的反思,知道自己真正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哪些知识还是盲区。实际课堂教学学习过程中,也应当不断地进行反思,对自己是否听懂、哪些是难点等问题进行全面的把握与反思,不断地改进教学和学习方法;在课程结束后,更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其中包括收获、不足,通过对问题的梳理,形成问题意识,提高其提问能力。

(2)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采取正确、高效的方法进行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梳理,最终形成一个知识树,即知识框架,对知识之间的关系有更清楚的认知。只有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教材进行把握,才能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也就是学会学习和学会反思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的方式。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时间、空间,对所学进行一定的反思和总结,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或者不足,为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提供重要的支持。在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要加强教师的引导,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真正地发挥评价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反思习惯的形成,提高反思的自觉性。

(4)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反思与相互反思活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反思能力培养,需要采用多种反思方法,首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采用相互反思,即组员与组员之间的反思;其次还要进行自我反思,即自我评价和自我提问,特别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进而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和鉴别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反思

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会很容易犯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该立刻给予否定,而应加强引导,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进而获得反思的对象信息,在不断的反思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改进方法,实现反思能力的提高。例如,同一平面内有四点,经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很多同学会得出四条,这是因为他们忽视了这四个点可以是在同一条直线上。在学生给出错误答案时,教师要先进行肯定,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点的位置关系,进而引导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得到真正的答案。

四、总结

初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靠教师的正确指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指导反思的技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善于探索的数学学习思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