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苛政猛于虎也

苛政猛于虎也

时间:2023-05-30 09:12: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苛政猛于虎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群言:“世风,下也。思之,痛也。”言激而烈,势之汹汹矣。呜呼,似群起之而随渺乎!

然,或闻之、听之、见之,皆驻。乜斜之色隐,避之恐不及。矧禁之止之?惟此,邪乎甚嚣。且窳劣之风愈烈矣!

世人不禁,国策无对。当此动荡之时,只寻乎利而忘乎于义,矧礼乎、德乎。戏谑风行曰:“笑贫不笑。”唯利是图,遑论他。脸隐也,德穷也,耻寡也。毫厘之微利,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屡闻之;寸尺之末功,亲情不亲、兄弟不认、朋友不复,频观之。惟叹:“人心不古。”

更有之,路拾己据、宿之逃费、食所窜亡之辈,充斥其间;甚者,随手而获、顺手牵羊、破牖排闼、攀高垂坠应缧绁之徒,亦混迹其中。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应对失措者众,进退失据者群。惶惶然而言世风矣。悲乎空叹!

《捕蛇者说》曰:“苛政猛于虎也。”民闻政而觳觫;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苛政民不知耻;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无德而乱徒多。

苛乎猛乎?耻乎廉乎?道乎德乎?猛药,亦当时,亦当用之,至治。次,佐道德,兼之,得延乎,晓耻而后为之!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十七日

第2篇

在遥远的东方,屹立着一位贤者,他就是孔子。他是一位历史的巨人,一位文化的巨人,一位思想的巨人。他的一言一行影响了世界2500年。

他是一位好学的学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的这一句古训感染了其后所有的学者。

自幼他便不耻下问,每事必问。为了丰富知识,他拜了各行各业的人为师,因此而精通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计算。他推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态度,主张“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感受“学而时习之”的快乐。教导弟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后人所传颂。

他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一改过去的教育方式,先后培养出3000多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教学相长,为后之教育界流传。

他是一位提倡“仁”的政治家。仁者爱人。“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他一方面要求统治者相互团结,另一方面要求统治者爱惜百姓。当他听说百姓宁愿被虎吃也不愿意被统治者剥削时,发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感慨。

他是一位“贤”的思想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他一句句富有哲理的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另一项贡献就是整理编订了《尚书》《诗经》《礼仪》《乐经》《周易》,后称五经。他还根据鲁国历史编成《春秋》一书,成为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他的言论被弟子编进《论语》,千古传诵。他开创了儒家文化,影响了其后封建社会的发展。

他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世界东方。

第3篇

2008年5月4日,郑州市,遇难16人;2008年7月10日,济源市,遇难11人;2008年8月01日,平禹市,遇难23人;2008年9月07日,禹州市,遇难18人;2008年9月13日,洛阳市,遇难10人;2008年9月21日,登封市,遇难37人;2010年3月15日,新密市,遇难25人;2010年3月31日,洛阳市,遇难46人;2010年6月21日,平顶山,遇难47人;2010年8月02日,郑州市,遇难16人;2010年10月16日,平顶山,遇难37人……

触目惊心,血淋淋的数字,每一个数字都曾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在倡导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煤矿企业的整改迫在眉睫。而矿难,虽不是唯一的诱因,确是现有行业状况最尖锐的矛盾体现。

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一、煤矿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是于国家、企业、私营矿主三方有利的行为

能源无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命脉,通过煤矿资源的整合和有效的企业兼并重组,于国,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其一,经济的发展要求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国是大的家,家是小的国。连年频发的矿难让无数个家庭毁于一旦。而矿难多发于业内小规模的企业中。有数据显示,百万吨的死亡比例,非法开采的小规模企业和规模型企业的比例是11∶1。更有无良矿主在灾难发生后逃之夭夭,避各种责任于不顾,造难者和受难者都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也是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对政府的监管和执行能力的可信任度也是一种损害。

其二,煤炭的不可再生性必定带来其稀缺性,而这一特点也使能源成为各个国家奋力力争的财富,因为它能扼住国民经济发展命脉,在发现占有现有资源的情况下能有效的开发利用也是能源处理问题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欧美发达国家,煤炭企业的能源回收率高达70%~80%,我国目前的资源回收率约为40%,而小煤矿更是只有15%。乱开滥采,无计划开发,对煤炭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其造成的社会消耗也是触目惊心的。把能源开采集中到有实力、有技术、安全有保障的规模性煤炭企业手中,对提高能源回收率和使用率无疑是有效的、可行的。

其三,作为国家,追求的是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不是GDP的暂时性漂亮的数字。2009年中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净进口达1亿吨,2010年上半年进口达8,000万吨。这也成为推高国际煤炭价格的重要因素。而煤炭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刺激了煤炭的开采。随着全国煤炭产量的大幅增长,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已加剧了矿区生态环境恶化,治理力度远落后于开采强度,又加重了环境破坏程度。煤炭开采的同时,煤炭生产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泥等伴生矿物也未能有效利用,只有集约化开采,把开采的主体集中化、规模化,才会最大可能的处理好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其达到一种均衡。

其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形成规模化企业,有利于国家基本政策的实施。种种数据显示,小煤矿的资源回收率只有大型煤矿的1/2不到,小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是大型煤矿的11倍之多。

其五,税收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煤炭企业作为重要的能源部门,在其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而不规范的小煤矿,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的不健全,致使大量税收流失。以煤矿大省山西省为例,最近两年山西煤炭实际产量在8亿吨左右,而每年的报表产量却只有6.5亿吨左右。仅此一项,全省每年流失税费百亿元以上。

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是对资源的再次分配,大型的成为兼并主体的煤炭企业无疑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其一,通过资源整合,有实力的大型煤炭企业将占有更多资源。大型煤炭企业,基础良好、设备齐全、技术先进、制度完善,通过引进资金和自筹资金,通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运作”,实行“一个矿区以一个主体开发为主”和就近适量的原则,通过采取企业并购、转让、联合重组、控股等多种方式进行兼并重组等,进一步扩大自身资源,提升产能规模,为长期发展建立良好的资源基础。业内人士认为,河南省煤炭资源已经进入枯竭期,近五年从煤炭产销历程来看,省内成熟矿井的扩产能力已经十分有限,现有矿井日益老化,开采成本增大等问题日益突出。现状资源的匮乏成为潜能型、规模型煤炭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而此次资源的再次分配,无疑再次把市场这块大蛋糕摆在了有实力的煤炭企业面前。

其二,实现攥紧拳头闯市场,争取行业话语权。煤炭工业主体太多、力量分散,难以形成整体竞争优势。整体煤炭工业“多、小、散、乱”的粗放发展格局和模式对于资源型行业的发展无疑是非常不利的。按照河南省政府对于这一轮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要求,河南将力争建成3个年产5,000万吨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骨干煤炭企业控制的煤炭资源量占全省煤炭资源量的85%以上,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75%以上,单个矿井生产规模不低于年产15万吨。同时,兼并重组主体企业在所兼并重组煤矿中所占股权比例不得低于51%。对于煤炭这种资源类企业而言,能源本身的唯一性决定了行业本身并无需过多的竞争主体,而应加大提高规模性产业的整体作业水平,减少恶性竞争,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保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真正体现能源产品唯一性和稀缺性的特质。

相对于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这一政策对国家以及煤炭大企业的种种益处,小矿主似乎成了利益的牺牲品,实则不然。

第一,以15万吨数字为例。政策规定,兼并重组的死活线是15万吨年产量,为什么在这个数字上画上一道线?事实上,经由业内人士核算,就像任何产出都是需要成本一样,煤炭也不例外,低于15万吨产品的小煤矿利润是非常有限的,在有限利润的前提下,设备投入必然受影响。因此,兼并行为实际上是为不具备长期发展能力的企业上了一把安全锁,为其提供技术设备人员等方面的投入,在确保少事故、无事故的前提下才能去计算利润。

第二,被兼并的小煤矿主的权益能否得到保障。以河南省为例,在兼并开始进,政府提供了大约30多家评估机构,可以由被兼并方选择认为可信任的机构进行资产评估,以保障小煤矿主的现有利益。而兼并完成之后,被兼并方可以通过联营并购以参股的方式获得收益,相对于风险投产来说,这种收益无疑更安全、更长久。

二、诸多益处无法掩盖工作中的诸多困难

第一,资金问题。河南省计划兼并466家小煤矿,而兼并的主体主要是业内的五大企业,兼并过程中需要投入的大量资金对于兼并方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困难。且不说许多小矿主漫天要价,就是双方真正坐下来洽谈评估之后所需要的资金链也是非常巨大的,数以亿计的巨额资金虽然政府九大职能部门都已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支持,但是很大一部分是需要兼并主体自身去筹集的,这个是摆在面前大家都看得到的数字。事实上,一些原本没有多少开采价值的小煤矿也得收下,也许收下不久就会被关闭,而更多的是一些原始投入不足的矿井,可能还要从头扩建,以达到安全生产,这些都是隐性的但确实存在的投入。

第二,在兼并过程中的问题。大规模的煤炭资源整合必然要以被整合煤矿关停为前提,只有关停之后,整合与被整合双方才能坐下来商谈整合事宜,也只有在关停基础上的整合才能切实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既要关停小煤矿又要保证整体产量这是其一。在兼并过程期间,已经被政府部门叫停的小煤矿偷着生产,因此也造成不少安全事故,被叫停的小煤矿责任已经被划归到兼并主体,这种行为也给兼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第4篇

一、古文一词多义现象的表现

一词多义现象在古今汉语中普遍存在,而古文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单音词上,因为古单音词多,一个词又往往有好几个意思。例如:古文的“策”就有三个义顼:1、竹制的鞭子(执策二临之);2、鞭打(策之不以其道);3、登记(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多义词的义项之间须有一定意义上的联系,否则就不是一词多义现象。如:“暴”可作“突然”(屠暴起)、“凶残”(诛暴秦)、“欺凌”(并皆暴犯百姓)讲,义词之间都有“突发性的致害”之义,其中的"暴"为一词多义。

二、文言文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要确切地说出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词义,最好的方法还是学会运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了解它们在古汉语中的词义,并且结合语境去判断它的含义,特别是要注意在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多作常用实词的积累、归纳工作。例,区别“见”在下面句子中的不同含义: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2、曹刿请见。3、路转溪头忽见。字典中“见”有五个义项,结合文章内容及上下文的语境分析判断,这三个“见”字的意义应有不所不同。第1句的“见”应用本义“看见”;第2句的“见”则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拜见、谒见”之意;第3句的“见”用的是第(5)义项“现、出现”、“见”在这里充当“现”的通假字。

三、文言文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常用虚词“之”、“于”、“其”、“而”、“为……所”、“乃”、“诸”等都有固定的几种用法。

之1、助词,的,用于偏正关系之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助词,用于主谓关系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虽我之死,有子存焉。)3、动词,到,去。(吾欲之南海,何如?)4、代词,他、她、它(们)。(虚见之……)5、这、此。(其以上松脂、蜡和纸类之类冒之)6、词义虚化,通常不译。(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于介词。1、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对象等,可译为“在、到、向、从、对”。(贫者语于富者日。)2、表示比较,相当“比”。(苛政猛于虎也。)3、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困于心)。

其语气词。表示推测、反问、期望或命令。(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其真无马邪?(难道)2、代词。

而 连词。表并列。(黑质而白章。)表顺承。(温故知新。)表转折。(学而不思则罔。)表修饰。(面山而居)表假设。(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为……所表被动的格式,可译为“被”。(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乃 1、副词。才(乃悟前狼假寐。)于是、就(乃指金于野。)竟、居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代词。你的、他的。(是芋视乃友也。)

第5篇

暴虎冯河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藏龙卧虎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鸱目虎吻

鸱:鹞鹰,一种猛禽;吻:嘴唇边。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初生牛犊不怕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春冰虎尾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大贤虎变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调虎离山

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恶虎不食子

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伤害亲近者。

饿虎饥鹰

比喻凶残贪婪。

饿虎扑食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饿虎之蹊

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放虎归山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放虎自卫

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利用坏人而自招灾祸。

风虎云龙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伏虎降龙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

官虎吏狼

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贪暴。

狐假虎威

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虎背熊腰

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虎不食儿

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虎斗龙争

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虎踞龙盘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虎口拔牙

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情。

虎口逃生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虎落平川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虎珀拾芥

琥珀摩擦后生电,能吸引细小的东西。比喻互相感应。

虎入羊群

老虎跑进羊群。比喻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砍杀。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

虎视眈眈

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虎头虎脑

形容壮健憨厚的样子(多指儿童)。

虎头蛇尾

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

虎头燕颔

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虎啸风生

啸:长鸣。猛虎长鸣,则大风四起。比喻英雄人物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并且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亦指豪杰奋起,大展宏图。

虎穴龙潭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画虎画皮难画骨

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

将门虎子

将门:世代为将的人家。比喻父辈有才能,子孙也身手不凡。也指后生子弟不辱门庭。

九牛二虎之力

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

开柙出虎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苛政猛于虎

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狼贪虎视

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狼吞虎咽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龙盘虎踞

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龙潭虎穴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龙骧虎视

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骑虎难下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驱羊攻虎

驱:赶。驱赶羊群去进攻老虎。形容以弱敌强,力量悬殊,必遭覆灭。

如虎添翼

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乳犊不怕虎

比喻年轻人没有畏惧,敢做敢为。

三人成虎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生龙活虎

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谈虎色变

色:脸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为虎作伥

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谚语

伴君如伴虎

老虎门下官难做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老虎的胡子谁敢摸?

老虎未吃人,样子赫杀人

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

老虎藏在洞里不显威风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老虎进了城,家家都闭门

好虎架不住狼群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猪给老虎拜年,有去而无归

苛政猛于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敢把皇帝拉下马则老虎也得掰掉牙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老虎尾巴挂扫帚,威风扫地

狼怕鞭,虎怕圈,狗怕低头捡大砖

虎入陷井,走投无路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

一山不容二虎

歇后语

老虎进村:没人敢理

老虎栽跟头:腰板挺硬

老虎戴辔头:没人敢去骑

老虎嘴边的胡须:谁敢去摸

老虎下山:来势凶猛

老虎上山:谁敢阻拦

老虎拧尾巴:发威

老虎打屁:闻都不敢闻

老虎死了发疹:不倒威

老虎跳舞:张牙舞爪

老虎上街:人人害怕

老虎长了翅膀:神了

老虎打哈欠:口气真大

老虎藏在洞里:威风不显

老虎走路:不要伴,独来独往

老虎进山洞:瞻前不顾后

老虎不吃素:专啃硬骨头

老虎不吃猪:世上没见

老虎捉蟋蟀:笨手笨脚

老虎吃骨头:好牙口

老虎吃樱桃:馋红了眼

老虎吃太阳:白张了嘴

老虎吃棒子:刁(叼)棍

老虎吃蝴蝶:想入非非(飞飞)

老虎爬树:不会那一套,荒唐

老虎吃羊:弱肉强食

老虎吃兔子:一口吞

老虎吃头羊羔:不吐骨头

老虎打架:不敢劝,没得劝

老虎鼻上插葱:凶相(象)

老虎窝里孩子哭:怪娘养的

老虎的儿子:别看他(它)小

表现老虎人面兽凡:假装人相的有

老虎戴玛尼珠:假充活佛(藏语)

老虎戴喇嘛帽:想着法子吃人

老虎当和尚:人面兽心

老虎背十字架:假装耶酥

老虎披着皮:装样(羊)

老虎吃草:装驴

老虎屁股上拔毛:断后

老虎尾巴挂炮竹:轰出去了

老虎阴山卧:躺下装死

老虎跳山涧:玄(悬)起来了

老上洞里菩萨堂:莫名其妙(奇庙); 谁人敢进(敬)

老虎进山神庙:老腐败(虎拜)

老虎进口袋:自己找死

老虎嘴里拔牙:冒险;凶多吉少

八虎闯幽州:死的死,丢的丢(比喻损失太大)

抱着老虎喊救命:自找死

被窝里喂虎:害人又害己

壁虎捕虫:不动声色

壁虎捕食:出其不意

壁虎子掀门帘:露一小手

扯着老虎尾巴:抖威风

扯着老虎尾巴喊救命:找死

窗户上画老虎:吓不了谁

打个喷嚏吓死虎:赶巧

大腿上画老虎:吓不了哪一个

带素珠的老虎:假念弥陀(比喻假装心善)

带崽的母老虎:分外凶

地头蛇,母老虎:不是好惹的

东山跑过驴,西山打过虎:见过点阵势

躲过了老虎,又撞上了野牛:个比一个凶(比喻灾祸一个比一个严重)

饿虎进宅:不怀好意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放虎归山:留下祸根(比喻留下了后患)

猴子骑老虎:下来完

虎头上捉虱子:找死(比喻自找倒霉)

虎嘴上拔毛:好大的胆子(比喻胆量大)

画上的老虎:谁怕你凶

画上的老虎:吃不了人

绝壁上的爬山虎:敢于攀高峰

拉着虎尾喊救命:自己找死(比喻自寻死路)

老虎不吃人:恶名在外(比喻有了坏名声就难以挽回)

老虎不嫌黄羊瘦:沾荤就行

老虎吃肉:亲自下山(比喻亲临占气场)

老虎出山遇见豹:一个比一个恶

老虎打哈欠:口气真大 老虎打架:没人劝

老虎打架:劝不得 老虎打瞌睡:难得的机会

老虎戴道土帽:假装出家人

老虎的儿子:别看他(它)小

老虎的尾巴:摸不得(比喻不能触犯)

老虎兜圈子:一回就够

老虎赶牛群:志在必得

老虎逛公园:谁敢拦

老虎和猪生的:又恶又蠢

老虎胡子:谁敢模

老虎进城:家家关门

第6篇

安全伴随你我他

老公:安——全,在唇齿的开合之间,是一个很轻易的说出来,却又很沉重的一个词。这个词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天开始,耳边不知重复了几千遍几万遍。“孩子,绕过前面的石子。”这是母亲在我蹒跚学步时的指点。“当心路上的汽车啊!”这是父亲在我骑车上学时身后的叮咛。“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是现在,我和同事们每天上班时恪守的信念,在人生的旅途上,安全伴我同行!安全伴随你我他。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安全都是如此的重要:它是通往你成功彼岸的独木桥,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你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去感受成功的快悦;它又是培育幸福的乐土,只有在安全这片沃土的培育下,幸福之花才能随时绽放在你的生命旅程;同时,安全更是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石,基石的稳固与否,将直接影响我们前进与发展的步伐。有一种基本的权利叫安全,拥有了安全,虽然不可能拥有一切,但没有安全就一定没有一切。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多一份自律,就多了一份安全的筹码;多一份警醒,就拥有了一张通往安全的绿卡。人类生存的几大要素莫过于此:健康是前提,物质是基础,精神是源泉,而安全,则是堡垒。一个让我们生命的状态时刻保持安全与平衡,让我们生存的环境时刻充满宁静与和谐的堡垒。它好比国旗护卫队的骁勇旗手,守护着一面神圣的敬仰。没有了安全,再健康的躯体也在劫难逃,再丰厚的物质也会变得一文不值,再丰沛的精神源泉也如无本之木。如此这般,人类的生产生活便如大敌当前,惶恐与不安充斥着脑际,人类的命运变得脆弱与多桀…………

每天,我们在半强制状态下学习一个一个足以令我们警醒一生的悲剧。可为什么,供我们学习的材料是那样的络绎不绝,那些悲剧中的主角,难道他们不曾学习过?他们难道就没有在一份又一份满含鲜血与泪水的事故材料中,听到过生命的警钟?

当淋漓的鲜血、渴望的眼神成为悄然的陨落,当空中快乐的飞翔成为永恒的别离,当有爱就有家的宁静被无情的剥蚀。我想问一句:“安全,你忽视了吗?,安全,是谁已经将你早早遗忘?古人云:苛政猛于虎,而此情此景,我却分明听到晴天霹雳一声怒吼:天灾无法抗拒,人祸天理难容!!!他们何其不幸,有多少生命已经无辜断送,而我们又何其有幸,历经无数血淋淋的教训之后,我们的政府、社会对“安全”这两个字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的实施,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内涵,体现了对生命这一基本人权的尊重。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生命不再重来,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大于天,让悲剧不再重演,让人生一路平安。我希望,从马路上传来的不是紧急的救护车声,而是来往车辆有节奏的喇叭声;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牢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活动主题,让世界每个角落都充满欢声笑语!让生命之花开得更艳,我也希望有一天,我们会惊喜的看到:安全意识在心中,安全教育在进行中,安全措施在落实中。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工作没有几及格,只有满分。让我们都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让安全从墙上,报刊上走下来,走进你我他的心中。

亲爱的朋友,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请让我们牢记:让安全伴随你我他,让幸福快乐进万家!!!

妻子:XX

20__.07.26

第7篇

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是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见考点,文言虚词数量虽然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发展变化快,所以在考试中的得分率一直很低。下面教给同学们一些揣摩文言虚词意义的方法与对策:

1 巧看搭配推词义

请看下面句子中的“以”字:

(1)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

(2)(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3)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例(1)中的“以”连接的都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故可以推断这里的“以”是连词,在这里是表示目的关系的连词;第(2)例中的“以”连接的是名词“客”,联系上下文来看,可以确定这里的“以”由介词转化为带有一定动词色彩的“率领”等意义;例(3)中的“以”所搭配的对象都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和后面的名词(或代词、名词性短语)构成短语修饰后面的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原因、时间等,这是介词的重要特征。因此,可以推知这两个“以”都是介词。

2 界定词性推词义

由于一些文言虚词的特定词义与其所属词性有一定关联,我们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很快搞清某些词语的意义。如有些文言虚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据上下文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用法肯定也不同。如:

(4)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5)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以”既可作实词,又可作虚词,要能分清虚实。第一句是说大将军李广根据敌我双方形势,认为此时如果带领百骑仓皇而逃的话,必致匈奴大军追杀而全军覆没,因此第一句中的“以”为实词,作“率领、带领”讲,而第二句中的“以”为介词“把”。显然,两者词性有别,一实一虚,如果我们能细心揣摩出这些虚词在这里的词性,那么,得到真实意义也就不难了。

3 妙借代入推词义

同学们都知道,在数学中有种方法叫“代入法”,这种方法所产生的奇妙的效果不言而喻,在解答文言文虚词意义时,如果用这种方法,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请看下面一则选择题: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过于荆,至江上。 苛政猛于虎也。

B 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C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宋何罪之有?

D 知不以利为利矣。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A 项中第二句考生熟知,“苛政”与“虎”之间存在比较关系,“于”相当于“比”,以此代入第一句中显然讲不通,事实上第一句中的“于”作“从”讲,由此排除该项。C项中的后一句“宋何罪之有”,其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是助词;如果将这里的“之”义代人前一句,显然讲不通,故可以推断这两个“之”词义不相同。D项中,第二句“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出自苏洵《六国论》,“以”作“因而、以致”解,以此代人第一句“知不以利为利矣”中显然也讲不通,可知该项也非正确答案。再看B项所涉及的两句,第二句“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出自课文《屈原列传》,“因”作“乘机”解,代人第一句中刚好符合上下文语境,由此答案不言自明。

答案:B

4 利用语境推词义

同学们都知道,特定的语境可以决定一个词语的特定意义与用法,这种用法也许打破常规,也许是同学们不曾见过的,但这种意义可能只切合此境。一般而言,需要判定的虚词上下文语境完整,语句的整体意义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可根据上下文来进行判断。请看:

(7)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8)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

(9)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上面几个例子中,我们只有利用全句的语境来进行推测,才可解决问题。如例(7)中“于”字的解释,只有在翻译全句的基础上,加以推测才会知道“于”的意义即“在”,介词。例(8)的语境是“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洛阳即当时的京邑,意思是说“现在你的侄子把他父亲葬在洛阳,这说明他是京都人呀”。由此推断该句中的“则”应为副词,表判断,起强调、确认作用,意为“是、就是”。再看例(9),出自课文《齐桓晋文之事》。齐宣王一见孟子就迫不及待地问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情,说明他有称霸的企图。而齐桓公、晋文公是靠武力而非仁爱称霸天下的,与儒家所倡导的“王道”相对立。所以崇尚王道的孟子轻轻将话题岔开:“无以,则王乎”“如果不得不说,那么还是说说王道的事吧”。此处,“则”为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那么”。

5 寻找特征推词义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或固定句式,它们之所以能固定下来,正是得到了虚词的帮助。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记住一些固定的文言句式,这里的虚词即其主要特征,可以帮助你快速解答词义。如:

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

见……于被动句

以……为……相当于“把……(当作)……”

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

唯……是“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与其……宁……相当于“与其……宁可……”

其……之谓也相当于“这大概……吧”

总之,以上只是推断文言文虚词用法及词义的一些技巧和方法,而要想在文言文阅读这一领域里“纵横驰骋”,还要有丰富的文化积淀与文词功底,但只要多看、多读、多思考,你就一定能掌握它们。

二、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答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路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集》)

1 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作《师说》以贻之

B 夫君子之行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慢则不能励精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2 请将画线的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8篇

【关键词】英语语法 文言文语法 相似性

对于文言文和英语的考查,无论是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还是翻译语段,无一不是源自于课内,几乎历年的考点设置,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可见,学好课本,巩固基础知识,是关键。那么,知识如何得到有效的巩固?如何做到迁移,转化成能力?归根结底,只有基础扎实,才能触类旁通。现比较两者的下面几个语法方面:一词多义的现象、状语后置现象、定语后置现象、双宾语现象、介词后置等。

一、一词多义的现象

就是一个(单)词有多个词性和多个词意。如:“之”:操蛇之神闻之――《愚公移山》前一个“之”助词,放在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意思是“的”;后一个“之”是代词,代愚公移山这件事。吾欲之南海――《为学》“之”动词,意思是“到,往”。奴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之”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可不译。之子于归《诗经・周南・桃夭》指示代词,这,此的意思。

而英语在一词多义上也有相似的语法点,也是英语单词的基本特征。如:fake〔名词〕冒牌货;伪造品;骗子〔动词〕伪造;伪装〔形容词〕假的;伪造的。like〔及物动词〕喜欢〔介词〕像;跟……一样〔名〕嗜好〔形容词〕相似的〔副词〕同样地〔连词〕好像;如同book〔名词〕书;册;卷〔及物动词〕登记;托运;控告;注册〔不及物动词〕订座。

二、状语后置现象

而在文言文里,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既状语放在谓语的后面,形成倒装句,我们把这种语法现象就叫状语后置。

例如:“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春秋》如果按照文言和英语的译法是:开一扇小门在大门边请晏子进去。这样直译就有点拗口了,而且语序不通。正确的语序应是:于大门之侧为小门而延晏子(在大门旁边开了一扇小门请晏子进去)。

“韩告急于齐”――《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这也是状语后置句。应为“韩于齐告急”(韩国向齐国告急求援)。在英语里也有部分副词修饰动词或短语时,也出现状语后置的现象位置也在谓语的后面。例子:

She runs so fast!(她跑得多快啊!)“多快(so fast)”作状语修饰“跑(runs)”。Tom returned home at 5o’clock precisely。(汤姆正5点回家)“precisely”修饰短语“5o’clock”。You should not work so hard,especially after you have been ill。(你不应该这样用功,特别是在你生病之后。)“especially”修饰after从句。英语和文言文在这个语法上是很相似的。状语就放在谓语得后面,属正常语序,而在现代汉语语法里就属于状语后置现象了。

三、定语后置现象

在文言文和英语的语法中,定语作修饰语放在中心词后面。例如:“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高”是形容词,用来修饰“庙堂”,应理解为“高高的庙堂”。再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应译为“遂率荷担之子孙三夫”。“荷担”作定语修饰“子孙三夫”,翻译为:于是率领子孙当中能挑担的三个人(上了山)。

英语的例子为:

The desks in the classroom are,but the desks outside are only。那么“in the classroom”就是介词短语作定语修饰“the desks”,翻译为“教室里的课桌”,“outside”也是作定语修饰“the desks”译为“教室外的课桌”。

四、双宾语现象

一个动词有时带两个宾语.双宾语中往往有一个宾语指人,另一个宾语指物。在文言文里,带双宾语的动词,常见的有“予、赐、遗(wèi)、教、语、告、问”等。

英语中带双宾语的动词一般是及物动词,常见的有“give、pass、offer、teach、show”。

五、介词后置现象

古代汉语中,介词“于”的后置现象较多。如“于”作介词时有三种用法。

(1)表处所、时间、对象。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韩非子》)

余将告于莅事者。(《捕蛇者说》)

(2)表比较。

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3)表被动。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 虚实篇》)

在英语中,介词后置(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是英语语法本身的句法。以上所列对应的用法如下。

(1)表处所、时间、对象。

There is a pair of shoes on the floor.

The movie will begin at 8:00 tomorrow morning.

Here is a gift for you.

(2)表比较。

This kind of watch is superior to any other kind in existence.

(3)表被动。

John was bitten by a snake in the bush.

英语和古代汉语的介词后置现象在语意上很一致。因为这一点词序的相同,并且又在这两种语言中都很常见,这两种语言互译,比用现代汉语要简单得多。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串讲法

所谓串讲法就是逐字逐句地进行讲解。使用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详细的解释,让学生先明白字词的意义,再弄明白一句话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之上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文言文时很不适应,因为文言文是古人的书面语言,一些词语的虚、实词用法,断句等和现代白话文有明显的不同,而且文言文中的典故、引用、省略比较多,学生又缺乏文言文方面的知识,学习起来感觉很吃力,如果直接将原文翻译成现代文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在学生刚开始学习文言文时必须向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因此教师采用串讲法能逐渐去理解文言文,从而引导学生适应文言文的学习,并逐渐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及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降低学习文言文的难度。

二、诵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在讲解前,先让学生多诵读文言文。虽然单纯依靠诵读,或让学生死记硬背来理解文章,并不是最好的方法,但是反复诵读却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来感知文章,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对文章进行理解,因此熟读文章会对学生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即使是诵读也要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样的诵读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前不能熟读文章,那么在理解时会有许多的妨碍,因此在学习前一定要让学生先将文章读熟。

三、导读法

所谓导读法就是老师用启发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改变一讲到底的方法,便于实现精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习惯。例如教学《捕蛇者说》一文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分析为什么“赋敛毒于蛇”、“苛政猛于虎”,通过分析问题,从而达到理解全文的目的。

四、提问法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文言文学习,已经储备了一些文言文知识了,也适应了文言文的学习。因此,对于一些内容比较浅易,文字障碍又不太大的文言文,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待学生学习结束后,教师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对于学生理解不透彻或者理解有偏差的地方进行指导、纠正,并让学生明白犯错的原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让学生掌握了知识。

五、练习法

针对一些内容简单,自学容易的文章,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自学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来让学生完成,可以是一些重点词句的解释,可以是对整篇文章的理解。练习题要抓住文章的关键。完成练习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补充、修正,并做必要的讲解,以巩固练习的成果,弥补学生自学的不足。运用练习法有利于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钻研课文。还可以在学生完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文章改写,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训练了写作。

六、答疑法

所谓答疑法就是让学生先进行自学,然后从课文中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问题可以是文章当中的字、词、句,也可以是篇章结构、思想内容等方面的问题,更可以是学生针对文章观点的理解与看法。针对单个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单独的解答,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或者是一些疑问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全班性的解答。如果一些重要的问题,学生都没有提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做解答。答疑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自学能力,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但是选择答疑法进行教学,教师必须对文章相当熟悉,而且要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同时教师要做好对学生所提出问题的归纳与总结。

第10篇

王小波

30岁的男人:世界大着呢,孩子小着呢,事情多着呢,钞票少着呢,别人笑着呢,老婆骂着呢,日子长着呢,俺正忙着呢。

――概括成一个字:难

很多时候人们以为,一个女人必须在女强人和贤妻良母两种角色当中二选一,我个人的体会则不一样。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一个人在职业上很优秀的话,她往往会把这种态度带回家。重要的不是你做什么,而是你的态度。二选一是个伪命题。

――刘瑜

女人只有在洗衣服时才不觉得自己衣服少。

――笑谈女人

两情相悦的感情不需要太漫长的时间来确认,而相偕到老需要的则不仅仅是彼此的真心。

――新浪微博

女人,不再爱一个男人时,便会无所顾忌地骗他。男人,不再爱一个女人时,才真会做到不再骗她。

――女人与男人的区别

夫妻对谈守则:不谈与双方无关的事;不谈和自己有关的事;不谈容易引起争议的事;保持对谈习惯,持之以恒。

――经验之谈

女人的自信不在于有多少男人对她表达好感,而在于有一个男人愿意赴汤蹈火地和她走完人生路。

――真正的自信

真正的爱人是教出来的,而不是你捡个大便宜、不劳而获等着从天上掉下来,你要教会他用怎样的方式来爱你。

――爱的方程式

谈情说爱的痛苦,在于终究要谈婚论嫁;谈婚论嫁的痛苦,在于不能再随便谈情说爱。

――网友

如果你没有时间和家人在一起,你就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男人。

――网友

博客辞典

驯服:强横者霸气者最喜欢的姿态,牛马与猪狗,是最典型的标本。

成功:赚得、捞得、抢得、贪得卓著成绩后的褒词。

出身:根源于古代门第观念,曾把贵贱作了一次颠倒。后来,从通过家庭察人,又改为用文凭量人了。

投降:黑社会称为反水,红社会称为背叛,无独立人格意志者,经常在依附于权与钱时,不以为耻的习性。

草民:民众的贱称。这种草根生命,却是大地沙漠化与精神荒漠化的天敌?

培养:用作感恩上司的形容词。现在多见于官员检讨书,语曰:辜负了党的培养。

权力:有节制,甚至限制在笼子里,便可行善,任其放肆便为恶。古人有“苛政猛于虎也”之说,这便是暴力吃人了。

贵族:正由形形赝品出来冒充的一种角色,例如学术贵族的大师没有了,冒出不少假冒者。

跑官:做官前必要的程序,任命制下跑人事主管部门,比选举制下跑手握选票的众多选民,容易多了。

失业:社会机体出现病灶的一种征兆,或称作正常与反常的测量仪。

鲜语鲜言

男人似白酒,越老越有味,前提是品质要好;女人似红酒,有浪漫有情调,但要注意保质期。

――好男人好女人都醉人

5岁:我给你报了少年宫;7岁:我给你报了奥数班;15岁:我给你报了重点中学;18岁: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23岁:我给你报考了公务员;32岁: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

――“中国式父母”以爱为名的包办人生

看不进书的时候,就照照镜子;看不进书的时候,就看看银行卡余额;看不进书的时候,就想想《新婚姻法》。

――一些女大学生励志新语

我没钱买房,但我这辈子能给你提供两间房的永久产权:一个叫左心房,一个叫右心房。

――浪漫的求婚语

在办公室,你可以得罪忙人,因为他没时间跟你计较;你千万别得罪闲人,因为他有时间跟你情感语录周旋。

――职场提醒

脸面,情面,场面。

――人生最难吃的“三碗面”

情感语录

高级的感情,最终形成精神和意识;低级的感情,只能沦为脾气和情绪。

――安妮宝贝

世界上没有不会做家务的男人,只有不愿做家务的丈夫。

――男人的心思

婚姻中我们敬佩两种人:一种是年轻时陪着男人过苦日子的女人,一种是年长时陪着原配过好日子的男人。

――前一种是爱的代价,后一种是婚姻的责任

在恋爱中,男人有着狐狸般精明的头脑,女人则有个熊一样傻得可爱的脑袋。

――恋爱中的男女

真正的婚姻不是生活一辈子不吵架,而是吵了架还能生活一辈子。

――过来人谈婚姻

没有任何一种爱情,值得以生命作为代价。一定要付出生命才能成全的爱情,绝不会是好的爱情。

――网友

什么是安全感?就是一个愿意主动在房产证上写上你名字的男人――你不怕他惦记着离婚,他也不怕你贪图房产。

――被房子考验的爱情

他会暗恋一朵白莲,热恋一支红玫瑰,但是他会选择一束康乃馨。

――男人的选择

在婚姻里,别把爱丢了;在爱里,别把自己丢了。

――网友

早回家的男人,讲故事给老婆听;晚回家的男人,编故事给老婆听。

――网友

女人啊,小时候有爸爸疼,长大了有老公疼,老了有儿子疼。男人啊,小时候听妈妈的话,长大了听老婆的话,老了听女儿的话。

――下辈子还做女人的原因

大部分单身男女为结婚烦恼,大部分已婚男女为怎样在婚姻之外找到一个逃避婚姻的地方又不被发现而烦恼。

――烦恼不同

在以失败而告终的婚姻里,有50%是因为忽视了双方的天然需求――男人天生需要尊重,女人天生需要爱。

第11篇

胡玫:90分吧。

《综艺》:现在梳理《孔子》的创作思路,你怎么看?

胡玫:我的创作手法,所谓新历史主义,就是尽可能还原当时的社会历史风貌,让人们回到春秋那个时代,感知那时候的生活。

编剧本的时候,我们就对史料的取舍很谨慎。用什么事件使孔子和现代人紧紧地走到一起,让现代人感觉到他?如果全篇讲他对礼仪的遵从,怎样讲学,有什么理想,会让现代人产生很大的隔膜,他到底要干什么,可能与现代的我们也没什么关系。

整部影片的道具,都是美工师、编剧和我,根据当时的图册、出土的文物、文字的记载和现实的情况来进行研究还原的。奚仲文老师要求也很高,比如南子身上那件蓝色孔雀袍,我们请了专业人士手工织了两周,她头上的装饰品都是天然绿松石,一颗颗、一条条编织起来的;春秋时代使用汲水器,而不是辘轳――辘轳在400年前才诞生;片头孔子的弟子们在吃饭,他们烧的炭火炉,吃饭用手抓……都是根据考证而来。

《综艺》:片头给了一个类似“桔槔”的汲水器以长时间的特写。

胡玫:那个有竹筒滴水的汲水器,是孔子的一个教学用具,为了告诉人们水满则溢的道理。

影片开头的所有呈现都是为整个片子“打底”,让人们仿佛回到2500年前……那个教具我拍了后觉得应该用上,最后决定用在片头。

《综艺》:方才你谈到剧本,据我所知《孔子》的剧本筹备得很艰辛。

胡玫:没错。现在编剧署名是陈汗、江奇涛、何燕江和我。

剧本的筹备,从2007年开始,前后有三年时间。祭孔大典之前还是60集的电视剧,后来被何燕江浓缩成电影的本子。当时的本子史料丰富,基本属实,但在电影有效的时长里完成则有点流水账的感觉,缺少电影的结构。所以我们把陈汉请来,让他在现有的扎实基础上,做电影结构的改造。陈汉还是从孔子三岁丧父、17岁丧母的思路开始写。剧本完成后就比较电影化了,但仍然不够精彩。

《综艺》:但最后电影呈现的故事是从孔子51岁开始的。

胡玫:这是后来融合了三个人的创作。为了《孔子》的剧本,我跟江奇涛打了半年的电话,希望他能介入创作。当时他在写《人间正道是沧桑》,说没有时间。后来这电视剧播出三个月了,《孔子》还有一个月就开拍了,我想他应该有时间了,所以2008年9月27日我跑去南京找他,把定稿拿给他。我说:“奇涛,咱们都是哥们,这是现代中国人第一部关于《孔子》的电影,你是不是该提提意见?”他看完之后,第二天早晨7点多来宾馆找我,告诉我这个电影这么拍死定了。他认为这个本子不是一部电影的故事,一定要“浓缩“。但‘孔子’一生那是多么传奇又丰富啊,怎么浓缩?虽然心里知道这个本子不行,但我不知该怎么办。后来我跟制片人谈,把江奇涛接到北京来,他写了20多天。第一稿完成:从孔子51岁担任中都宰一直到周游列国。在此基础上,我又把前面两位编剧请来,再进行创作,剧本才是现在这个面貌。

《综艺》:影片为什么选择了“隳三都”“子见南子”“陈蔡绝粮”这几个故事?

胡玫:我们认为这几个段落比较重要。大家只知道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但不知道他是政治家,而且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正是因为他失败了,所以他才去周游列国――这也为他成为一个思想家做了重要铺垫。孔子不是一个简单的教书匠,他有大同的理想,礼乐仁和的理想和全套的政治理想,他当时也希望在鲁国能够实施自己的理想。

《综艺》:有观众认为“隳三都”的笔墨有点过多?

胡玫:前面“隳三都”那一段,是鲜为人知的历史,带有解秘的性质。想把孔子隳三都的原因讲清楚,真的很难。所以难度和笔墨都放在那儿了。但正是因为这一段历史的丰富与复杂,到现在为止,影视作品大多忌讳触及这些。但是电影《孔子》设计的内容都是有根有据的,经得起推敲,没有史学家提出批评,因此,在事实确凿的基础上,我们再对故事进行取舍。一知半解的人会提出异议,我想我们不是教科书,电影做成教材也没有意义。

《综艺》:有些观众也质疑孔子的思想没有体现充分,没有描写他怎样成为圣人。而且整个片子略显摇摆,似乎一直在圣人与凡人之间纠结。

胡玫:《甘地》《耶稣受难记》等也是根据一些平凡的事去体现。我觉得要体现一个人物的伟大,其手法万千,但目前呈现的这些只能说是在电影里做点尝试。比如颜回的死,是想体现文化教育对于一个古代文人的价值所在。《孔子》这部电影的存在就是一个成功,从文化的角度来讲,人们想了解这个人,可能会来看这个电影。也许也会有人因为周润发的扮演而改变对孔子的印象。

《综艺》:你认为影片《孔子》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情怀?

胡玫:主要是“仁”,这是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概念。孔子从开始有自己的理想,到最后伸张“和而不同”的观念,他游历了各国,最后认为大家不一定要完全一致,但是要在不同条件下保持“和谐”――这对我们现代社会也很有价值。

《综艺》:创作上有什么遗憾么?

胡玫:首先我们都很认真地在做这件事情,主演也都做了大量功课。比如周润发在片子里弹古琴。刚进剧组时,他很排斥,那种乐器对他来说太陌生了。可是后来他研读了一些古书,跟一些专家交流后,知道了孔子是诗书礼乐无所不能,所以从那时起,他开始了古琴训练,以至于拍到陈蔡绝粮那场戏时,戏里的曲子都是他自己弹出来的。

至于遗憾,两个小时的片长,很多东西加不进去,导致很多段落缺少前言。比如我们拍了一段孔子走到费邑,看到一位老人家不堪重负,为了躲避苛捐杂税而到城外去住,宁愿孙子被老虎咬死也不回城里住。所以后面才有了孔子射箭时的那段话:“费邑是你的领地,但苛政猛于虎,你竟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前面那一段会占5~8分钟,剪掉了,但由于没有前面的铺垫,后面就显得有点突兀。

如果回头再拍,我可能会把“陈蔡绝粮”等地方再减一减,其实刚开始我很想减少这部分的呈现,但制片人觉得那是情感张扬的部分,能保留就保留。

《综艺》:截至目前,《孔子》的票房是多少?发了多少拷贝?

胡玫:我知道的数据是截止周日(1月31日)过了8000万元,一共有2500个(胶数合发)拷贝。

《综艺》:对于这个票房数字你满意吗?

胡玫:很好。无论什么类型、什么题材的片子,票房还是硬道理。虽然类型上来说,《孔子》是商业片,但他毕竟还是有点文艺的,商业因素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样的片子要让老百姓掏钱买票,也不容易。我们都捏了一把汗,不过现在看票房还可以,至少比我想的好。我一直没什么特别夸张的期待,一切听信自然。

《综艺》:有关《阿凡达》为《孔子》“让路”的传闻,你听说过吗?

胡玫:《阿凡达》太厉害了,很疯狂。让路传闻,我们确实不知情。当然,如果这个档期上映的不是《孔子》,也会有这种说法。我觉得《阿凡达》跟《孔子》没什么矛盾,前者满足观众对未来世界的想象,片子很精彩,大家喜欢看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孔子是我们的祖先,是我们的历史,愿意了解这些的人可以去了解,当然了,那些非常愤怒地要抵制,不看《孔子》的人,那就不看呗。我们对自己的影片尽力而为就好了。至少我们是很真诚地,好像是在某种精神感召下来做这件事的。

第12篇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杨村一中校园的“灯柱名言”中,孔子的言论尤为突出。孔子,古称“大成至圣文宣王”,也称“素王”,他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无冕之王。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其实,在学习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学者的教育专著的同时,我更喜欢读《论语》。我认为孔子是历史上最早最杰出的老师。这位伟大的老师做到了极致,被中国人尊称为“万世师表”。他的“班集体”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他的“班风”自然而然化成了我们民族的魂魄。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对教师而言,悟出“仁”的内涵,才是教学的大智慧。

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而达到“仁”的理想境界的根源在于主体的主动自觉。就此我想,归根结底,教育活动不仅仅是规范学生,而是使学生内心真正有追求。领会这点,还有件让我难忘的小事。2010届学生高二时,政治科检测有这样一道题“什么是政府的阳光工程?”有个叫李宇(化名)的学生这样答道:“阳光工程,就是阳光照射植物的叶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叶绿素,制造氧气。”另一道题要求写一个投资理财计划,他写:“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作为政治教师,我怒不可遏于是对他进行了一番教育:对待学问知之为知之,来不得半点虚假;对待老师要敬重,不可轻慢亵渎;对待考试要严肃、自律,怎能抱着游戏的态度?李宇听了我说的话后承认了错误,写了检讨,他的考卷被判了零分,还被拿到年级大会上展示,以儆效尤。我认为自己端正了他的学习态度、也同时整顿了考风考纪。这个事情过去后不久,有一天,早自习快上课的时候,李宇匆忙跑进办公室,交给我一沓钱,说:“老师,这是我早上在路上捡的七百元钱!旁边也没人,不知谁丢的,我就来交给您了!”说完就高高兴兴地跑了。我心中百感交集:君子慎独啊,这孩子有着洁白无暇的爱心、善心和正直之心,却在前不久被我百般说教、批评。教育应该是心灵的管理,不可仅止于行为的规范。之前我对待李宇品行的判断,太浅薄、太轻率了。我想,当年孔夫子发出“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感慨,也一定是像我一样充满了挥之不去的愧疚之情。

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我认为这是所有教育思想中最具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的德育理论。“泛爱众而亲仁。”孔子说,要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我们教师工作的本质是心的教育,其核心就是一个“爱”字。唯有尊重和爱,才能奏响学生心灵的华美乐章。如何做一个有“仁爱智慧”的好教师呢?

第一,要有爱心。孔子家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先问:“伤人乎?”却只字不提财产的损失。“有教无类”,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生命。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当学生因买早点排队而迟到的时候,如果我们也像孔子那样,首先想到的不是迟到而是孩子还没吃早点;当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而旷课、因为“失恋”而喝酒时,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违纪,而是他们内心的痛苦;当学生犯了上网吧、打牌、偷偷玩手机、打架等种种错误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们还是孩子……我们的学生一定能敏感体会到我们在教育、甚至惩戒他们时内心的微妙变化。把爱放在首位,教育才能产生神奇的塑造力量。只有在爱的前提下付出智慧和辛苦,才有可能成就真正的教育。

第二,要有耐心。有一次孔子去厨房,看到弟子正在用勺子盛汤,便怒斥道:“你怎么不等开饭就私自吃?”弟子回答说实际情况是锅里有个苍蝇他正准备舀出去。孔子感叹:“亲眼看到了都未必是真的,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急躁啊。”真的,有时候我们不能上来就批评那个上了课才擦黑板的学生,也许他根本不是值日生;也不能断言那个上课迟到了的学生一定是懒惰松散,也许他路上遇到了什么意外的情况;不要急着对你讲课时公然趴着的学生火冒三丈,也许他只是感冒发烧了而不是态度不端正;也别放弃那个总是跟你倔头倔脑顶嘴的学生,也许这正是他接纳你的一种方式呢……即便他真的做错了,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过,如果我们真的犯了急躁的错误,就更不要打肿脸充胖子,要闻过则喜,从善如流。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情况,教师都要冷静、理智、从容,一个情绪经常失控的人很难做好德育工作。宽容和耐心,才能造就学生健康人格。

第三,要有为人、处事的大智慧。春秋时鲁国有个规定,如果谁能从其他国家赎回为奴的鲁国人,就可以到国库中领取赎金。子贡赎了一个鲁国人后拒绝了国家给的钱。孔子知道这事后却批评他:你收回国家的赎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的赎金,别人再拿,就不如你高尚了,大多数不如你有钱的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同胞赎身了。可见,孔子有处事的大智慧,能考虑更多人的利益,有全局的观念。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只想到一己之德,也很难教出胸有大义的学生。在治班时,任何琐事的处理都不能“全其小惠”而伤及班内的规范、影响整体的秩序和规定,唯有以此言传身教,才是教学生为人、处事的大智慧。

第四,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孔子的学生冉求胆小怕事,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立刻去做;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之后再去做。每个学生的出身和生长环境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工作不能整齐划一地简单施教。有人需要引导,有人需要约束,有的工作需要春风化雨,有的则可以单刀直入。对待“问题学生”,更要针对不同的原因和“症候”,用我们的智慧和爱心时时捕捉教育契机、及时灵活地调整教育方向和措施,才能让每个人的性格都走顺性发展的道路,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地感受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师爱,找到自己进步的方向。

第五,要教育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孔子路过泰山,感慨“苛政猛于虎也”,可见,孔子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作为班主任,我时常刻意地引导我的学生了解和关心我们的国家、民众,认识到社会与个人的休戚相关,我的学生会因爱国情怀而激动得泪流满面,也会关注和冷静地思考国家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他们会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受难的同胞感同身受,也会对自己的父母、师友、社会充满感恩之情。他们既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与未来,也会将学校发展和班集体进步的责任担于双肩。我想,我们只有培养了学生的慈悲心态,使我们的学生从青少年时期就有社会责任感,有使命意识,有仁爱之心,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才能塑造高素质的学生队伍,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人才,这才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立足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