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梭罗名言

梭罗名言

时间:2023-05-30 09:12: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梭罗名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梭罗名言

第1篇

有道理就是“名言”?

大家都知道爱迪生那句:“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曾激励很多人,却也误导了不少人。不少人勤勤恳恳,最终却碌碌无为。毕竟,人生光靠“汗水”是远远不够的,天才的幸运还在于上帝给的那点“灵感”。不然,爱迪生后面不会说:“天才不过是一个经常能完成自己工作的聪明人而已。”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借保尔说过这样的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句让人刻骨铭心且倒背如流的名言,殊不知,后面紧跟的一句是:“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与前面的“崇高”相比,这一句岂不更实在?

名言被删减了,至少还是原话,可如果被篡改了,恐怕连名人自己也无可奈何。

“充满自信地沿着你梦想的方向前进!过你想象中的生活。”有人说这是梭罗说的,但《瓦尔登湖》中的原话是:“如果一个人自信地沿着他梦想的方向前进,努力去过他想象的生活,他将与成功不期而遇。”可见,梭罗说的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过上自己想象的生活,而是说如果努力将能够比我们通常以为的更接近它。

又如,“做你想做的,世界因你而变”,一般认为是甘地说的。而甘地说过的与之最接近的话是:“如果我们能够改变自己,就也能改变世界的趋势。当一个人改变他自己的本性时,世界对他的态度也改变了。”甘地告诉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但并没有说只要个人改变就足够了。

名人名言还有一种尴尬的遭遇,那就是被误解。例如,提到“识时务者为俊杰”,人们很容易想到的是那些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墙头草。可据《三国志》记载,司马徽告诉刘备:“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卧龙、凤雏是谁?就是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位才是俊杰。后来,“识时务者”是指那些认清形势、了解时代潮流者。可不知从何时起,意思全变了,人们却以讹传讹,不予理会。

最可笑的是,有的话明明不是名人名言,却冠在名人头上大行其道。如“认识你自己”,据说是苏格拉底的名言,实际上它只是镌刻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的神谕;“尽管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据说这是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的名言,但它并非伏尔泰所说,而是出自一部名为《伏尔泰的朋友》的剧本;“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一群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据说是美国前总统林肯的话,但至今也没有人查明它的出处;乔布斯去世后,他的话也满天飞,可哪句是真,哪句是假,谁能判断?除了乔布斯,盖茨、巴菲特、菲尔普斯等名人,也都是被广泛“代言”的对象。

“对于名人名言,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采取这样一种态度:自己觉得有道理就表示同意,觉得没什么道理,不管冠着谁的名字,仍然当它是胡说。”塞涅卡如是说。塞涅卡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呢?你穿越到古罗马去考究吧。

(林冬冬摘自《知识窗》)

第2篇

描写春天的英文句子

"April hath put a spirit of youth in everything." ——William Shakespeare

四月将勃勃生机注入万物。——莎士比亚

"In the spring time, the only pretty ring time, when birds do sing ... sweet lovers love the spring." ——William Shakespeare

在春天,在最美丽的结婚季节,鸟儿唱着...甜蜜的恋人喜欢春天。——莎士比亚

"Spring is when you feel like whistling even with a shoe full of slush." ——Doug Larson

所谓春天,就是即使鞋子灌满泥巴,仍然想吹口哨。——道格.拉森

"Spring is when life's alive in everything." -Christina Rossetti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英国女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

"An optimist is the human personification of spring." ——Susan J. Bissonette

乐观主义者是春天的化身。——苏珊.J.比索内特

"Spring is nature's way of saying, 'Let's party!'" ——Robin Williams

春天代表自然发话了:“嗨起来吧!”——罗宾·威廉斯

"Spring -- an experience in immortality." ——Henry D. Thoreau

春天是一种永生的经历。——亨利·D·梭罗

"You can cut all the flowers but you cannot keep Spring from coming" ——Pablo Neruda

你能砍掉所有的鲜花,但你不能阻止春天的到来。——巴勃罗·聂鲁达

第3篇

《西部学刊杂志》2014年第八期

一、生态整体主义的提倡

苇岸对梭罗的接受是直抵本质的,“梭罗的本质主要的不在其对‘返归自然’的倡导,而在其对‘人的完整性’的崇尚。梭罗到瓦尔登湖去,并非想去做永久返归自然的隐士,而仅是他崇尚人的完整性的表现之一。”在苇岸看来,“人的完整性”体现在他对待外界的态度:是否为了一个“目的”或“目标”,而漠视和牺牲其它。正是因为对梭罗精神的深刻理解,苇岸的长篇散文《大地上的事情》呈现出了中国散文的新质——“土地道德”(LandEthics)。“土地道德”由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利奥波特(他被人们称作20世纪的梭罗)首倡,是道德向人类生存环境包括土壤、水、物种、生态系统、植物和动物等的延伸,简言之,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中的一份子。苇岸用心地领略并思考着与他平等的一切众生的生命状态和生存方式:蚂蚁营巢的不同方式,日出与日落在时间和形态上的差别,麻雀在日出之前与之后叫声的不同,喜鹊和麻雀这两种留鸟各具特征的飞翔姿态……他在普通人早已程式化的视野之外竟然体察到了那么多本来存在但却一直为我们视而不见的每个个体的生命特征。

在他未完成的遗作《一九九八:二十四节气》中苇岸彻底摆脱了现代社会线性时间的束缚,通过观察古老农耕社会符合自然节律的二十四节气之间细微的嬗递和农事舒缓的变更,来体会大自然微妙的灵性和富于启示性的细节,带领读者去领略自然本身准确、奇妙和神秘的运行节奏,在喧嚣急促的现代社会中以他精美纯粹的文字让人去体会融入自然的完整性。比如立春:“外面很亮,甚至有些晃眼。阳光是银色的,但我能够察觉得出,光线正在隐隐向带有温度的谷色过渡。……它还带着冬天的色泽与外观(仿佛冬季仍在延伸),就像一个刚刚投诚的士兵仍穿着旧部褪色的军装。”而谷雨时节,“麦子拔节了,此时它们的高度大约为其整体的三分之一,在土地上呈现出了立体感,就像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开始显露出了男子天赋的挺拔体态。野兔能够隐身了,土地也像骄傲的父亲一样通过麦子感到了自己在向上延续。”与“弃绝于自然而进入数字化生存的人们”的生存时空相对照,简约、生动的《一九九八:二十四节气》虽只到谷雨就随着作者的离世戛然而止,但它却开启了人在自然这个整体中另一种更为本原的生存方式。除了苇岸之外,有“中国的梭罗”之称的刘亮程(虽然这一称呼并不恰当),在《风中的院门》《一个人的村庄》等散文集中,也以一种平等的、友爱的、审美的目光守护着新疆那个叫“黄沙梁”的人畜共居的村庄。这里的阳光雨露、花草虫鱼、颇通人性的驴、尽职尽忠的狗、执着的蚂蚁和蜣螂、默默死去的甲虫都以各种不同的生命形式自在质朴地存在着,进行着类似于人的生命体验。在《那些鸟会认人》中鸟俨然成了我的邻居之一,它们有脾气,有性格。“鸟跟我们吵过好几架,有点怕惹它们了”,其实是鸟误解了人的好意,当误解消除之后,院子里做窝的麻雀会随着“我”去割草、跟着大哥去打柴,而且“大哥装好柴后它们落到柴车上,四只并排站在一根柴火上,一直乘着牛车回到家”。就是那些偶尔路过的喜鹊或黄雀,飞累了落在树枝上歇脚时,也会象无所不知而又热心助人的巡逻官一样,高高在上善意地训我们几句:“那堆包米赶紧收进去,要下雨啦。”“镰刀用完了就挂到墙上,锨立在墙角,别满院子乱扔。”这样家常、亲切、和谐的场景在黄沙梁比比皆是。黄沙梁的世界因为有着生界万物的参与而变得博大和深远,作者的情感也因为有着大自然的浸润而格外细腻和敏锐。刘亮程凭借一种亲人般的关注恢复了我们和整个世界本来就存在着的血脉亲缘。

新生代散文家周晓枫是近年来致力于生态散文创作的新秀,从出手不凡的《它们》到《鸟群》《斑纹》《翅膀》等,其美轮美奂、流畅精致的文字堪称中国生态散文中的“美文”。如果说梭罗对于苇岸和刘亮程的影响主要是生态意义和生存态度上的,那么对于周晓枫来说,除此之外还另有一重美学上的启发意义。对于梭罗生态思想的重视使人们多少有些忽略他的散文的美质,譬如善用修辞、幽默风趣、意蕴深远等。周晓枫在对“它们”投之以平等、亲切的凝眸之际,酷爱修辞的她还赋予了文字飞翔的力量,将汉语的凝练、想象之美推向新的高度,其散文可以看作是对《瓦尔登湖》从思想到修辞的遥远呼应。且看她在《鸟群》中的几个片段“:鸟是神的拟态。人们想象中的天使,就是根据人与鸟的结合形象设计而出。……我对鸟抱有永久的惊奇,它们令我感慨于造物的精巧安排:啄木鸟每天在坚硬的树干上敲呀敲的,却不会得脑震荡;仙鹤穿着细黑的高筒靴子,不怕站在寒冷的雪地上;鹈鹕松驰的下嘴唇,松鸦严谨的八字胡;黑鹭的蝙蝠侠斗篷,企鹅的黑白晚礼服……除了风格迥异的鸣啭方式,它们还有各自独特的飞翔节奏,或高或低,或收或展:海鸥的圆舞,佛法僧的弧步,雨燕的华尔兹,大雁的集体舞……鸟优美地起伏身体,天空中充满生动的舞蹈。”

二、文明批判:对消费主义、技术主义的反思

“一所精美的房子又有何用,如果你没有一个可以容忍的摆放它的星球?”梭罗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在思考的问题在二十世纪末才真正进入中国人的视域。人们似乎是突然之间不得不面对一连串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土壤侵蚀,森林锐减,陆地沙漠化扩大,水资源污染和短缺,温室效应,酸雨污染,大气臭氧层遭到破坏,有毒化学物质扩散……人们发现在关注自己的衣食住行的同时也不得不去关注我们居住的地球、地球上的土地和环境。正是对生态危机的关注使梭罗在中国重新被发现并且持续地“热”了起来。据统计,自199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重版徐迟先生翻译的《瓦尔登湖》至今,国内已有六个不同的中文译本,另外还有英文的各种编选版本。数年来《瓦尔登湖》一直是各个书店摆在显眼位置的畅销书,其中的精彩片段也被陆续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和大学语文教材。《瓦尔登湖》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态整体主义的可能性,而且率先预见了以消费主义、技术主义为主导的现代文明的弊病。一方面现代人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使得人类能够轻易地大肆征服自然,另一方面现代文明最充分地激发了人的欲望,并使这种永无满足的欲望指向大自然,把大自然仅仅视为满足人的欲望的工具和资源。产生于19世纪末的消费主义(Consumerism)在二战之后逐渐在欧美各国成为主流价值倾向,它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所谓现代生活方式引发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消费主义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幸福观和价值观,更造成了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双重恶化。对那些只想到金钱的价值的农场主,梭罗不无愤慨地指出“:在他的田园上,没有一样东西是自由地生长的,他的田园没有生长五谷,他的牧场上没有开花,他的果树上也没有结果,都只生长了金钱;……在一个高度的文明底下,人的心和人的脑子变成了粪便似的肥料!”梭罗在那个时代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人类过着静静的绝望的生活”。

如果要摆脱这种为金钱奴役而带来的绝望,只有彻底抛弃旧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过一种简单而拥有丰富精神生活的生活,“我们必须学会再次醒来,并让自己保持清醒,不是靠机械的帮助,而是靠对黎明的无限期望。”梭罗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生活简朴、精神崇高”的生活方式为当时开始在精神和生态危机中沉沦的人类带来一股清新健康的空气,并为后人在文明的沙漠中保留了一小片荒野中的绿洲。然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发达国家不仅将消费品推向世界各地,更将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推向世界。“消费主义是到目前为止最强有力的意识形态——现在,地球上已经没有一个地方能够逃脱我们的良好生活愿望的魔法。”中国也不例外,“仿佛一夜之间,天下只剩下了金钱。对积累财富落伍的恐惧,对物质享受不尽的倾心,使生命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功能,一切追求都止于肉体。”宣称生活在梭罗“阴影”中的苇岸,对“大地上的事情”的热忱关爱毋宁说同时也是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喧嚣、污染、放纵和掠夺的坚决抵制。他从鹊巢高度的降低悲哀于“被电视文明物品俘获的乡下孩子,对田野的疏离”,从果实累累的大地上领悟到“土地最宜养育勤劳、厚道、朴实、所求有度的人”,为此,苇岸甚至有些极端地认为把人与土地维系在一起的前现代社会才是人类生长的健康环境,“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不光污毁了自然,显然也无益于人性”,“有一天,人类将回顾它在大地上生存失败的开端。它将发现是一七一二年,那一年瓦特的前驱,一个叫托马斯•纽科门的英格兰人,尝试为这个世界发明了第一台原始蒸汽机。”

对工业文明这种发自内心的悲哀的抵触,使苇岸在生活中也选择了一种堂吉诃德式的方式:他是个素食主义者,为了不增加地球的负担宁愿不要孩子……也许苇岸的生存方式与他对工业文明的批判是极端的,但他对现代文明的反思精神却能够警醒无数被物欲与消费蒙蔽了五官与心灵的读者,这也是一共只创作了17万字,英年早逝的苇岸越来越被更多人所喜爱的原因所在。创作了与《瓦尔登湖》同列为“绿色经典文库”的《伐木者,醒来》的徐刚,从9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生态散文的创作。几十年来,他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先后推出了《绿梦》、《中国风沙线》、《倾听大地》、《地球传》、《长江传》等一系列重要作品。他用社会学的调查方法,大量的真实数据直面中国土地荒漠化、江河与湿地、森林等生态问题,表现出鲜明的反对技术主义消费主义的倾向。“当我们从生态自然这些角度去考察这个世界时,不得不沮丧地发现:所有的技术进步都是暂时的,而由此带来的衰退和混乱却是持续的乃至无法挽回的。”“聪明绝顶的人们正在共同地、世界一体化地做着同一件蠢事:把追求物质财富当作人生至上的目标!”这个在崇明岛长大的农民的儿子,在这举世滔滔皆言利的年代,几十年如一日地为森林的茂盛、为江河的奔流,为地球的无恙,为家国的安宁而奔走呼告。其代表作《伐木者,醒来》以纪实文学的形式报导滥砍乱伐造成森林的锐减,以及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当今全球范围的诸多生态危机的原因,提纲絜领,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于森林和自然的认识,颠覆了传统观念,并深深影响了高层的决策。当时的林业部长说:“我们应该感谢徐刚,他在我们的背上猛击了一拳!让我们从睡梦中醒来。”自此,林业由以采伐木材为主开始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进行艰难地转变。

在随后的系列散文中,他一如既往地为云南被外国商人掠走的红豆杉而呐喊,为我国成为号称世界第一的木制铅笔生产大国而痛心,为福建尤溪35万亩竹林的繁盛永续而欣喜……他综合了国内外生态学、环境学、森林学、水利学、物种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材料和历史文献,以诗人的激情与以天下为己任的生态责任感熔铸出大气磅礴、独具一格的徐刚体生态报告文学,让更多的读者幡然醒悟: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活方式原来只是建立在人类的无知与自然资源无限的假设之上的一个谬误,如果继续下去,“林木伐尽,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同样以大视野、大境界侧重写生态环境的恶化,向人们发出生态预警的还有李存葆的《鲸殇》《大河遗梦》《霍山探泉》《绿色天书》《最后的野象谷》,女作家王英琦的《愿地球无恙》《甲戊年江淮奇旱记》等。生态散文作为一股方兴未艾的散文创作潮流,其审美意义与社会意义是并驾齐驱的,海德格尔曾有名言:诗人的本质就是还乡,如果说这家乡在过去还是充满诗意和想象的伊甸乐园,那么距离天堂更远了一步的现代人只要还拥有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草长莺飞的大地,就是最大的幸福了。梭罗早就说过——“说甚天堂!你侮辱大地”,为了我们地球人共同的家园,是到了抛弃无限度地物质性的消费主义伦理,重建新的生态伦理刻不容缓的时刻了。梭罗的《瓦尔登湖》在美国被誉为“绿色圣经”,在梭罗离世一百多年后的1985年它在《美国遗产》杂志上所列的“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中仍然高据榜首的位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本安静的书已经影响了全世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类文明的进程。与《瓦尔登湖》相比,国内已有的生态散文创作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上至今尚无能与《瓦尔登湖》相提并论的名作,我们依然生活在梭罗的“阴影”之中。随着更多的人生态责任感的觉醒,我们有理由期待着中国的生态散文创作逐渐走向成熟、精粹。

作者:王海燕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第4篇

1、不用香水的女人没有将来。——CocoChanel

2、穿上高跟鞋,你就变了。——ManoloBlahnik

3、风格首先是一种本能、直觉。——BillBlass

4、风格与流行之间的不同在于质量。——GiorgioArmani

5、服装和举止不能造就一个人,但他被造就成人时,服装和举止就会极大地改善他的外貌。——比彻

6、红色是悲伤的终极良药。——BillBlass

7、每一个人都嘲笑陈旧的时尚,却虔诚地追求新的时尚。——梭罗

8、牛仔裤象征着流行的民主。——GiorgioArmani

9、热情是美丽的秘密。没有热情的美丽是没有吸引力的。——ChristianDior

10、如果有疑问那就穿红色吧。——BillBlass

1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CocoChanel

12、时髦把低劣抬到了讨人喜欢的水平,继而把坏的和好的变得十分相像。——本特利

13、时髦仅仅只会引起流行病。——萧伯纳

14、时髦仅是试图在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中把艺术变成现实。——霍姆斯

15、时尚易逝,风格永存。——CocoChanel

16、时装和电影都是那种观众感受不到或者看不到光鲜表面背后的工作的行业。——TomFord

17、时装是建筑学,它跟比例有关。——CocoChanel

18、世界上也许有好些个威兹明斯特公爵(曾向CocoChanel求婚)但只有一个Chanel。——CocoChanel

19、所谓时尚就是目前的传统。传统都带有某种必要性,使人们非向它看齐不可。——歌德

20、为了创作出独特的东西,你的所有大脑神经必须集中在微小的细节上。——GiorgioArmani

21、我的梦想是把女性从天然的本来状态中拯救出来。——ChristianDior

22、我的设计中,有一半是有节制地发挥想象,有15%是完全疯狂的创意,剩下的则是为了面包和黄油的设计。——ManoloBlahnik

23、优雅不是那些刚刚从青年时代挣脱过来的人,而是那些已经掌握了自己的未来的人所拥有的特权。——CocoChanel

第5篇

其实,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更应关注的是,这个作文题要考的是什么,从学生的考试作文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学还有什么欠缺,我们语文老师还要做些什么。

从历年的高考佳作中,我们其实不难看出,他们一般都能创造性地写好一个点。

所谓“创造性”,就是要有“机智”,就是王蒙所说的“亏他想得出来”,这意味着咱们的高中学生要努力培养“创新意识”,构思落墨,都得有自己的东西,有比较鲜明的个性。具体说来,就是要有独到的形式、独到的见解、独到的材料。所谓“写好一个点”,就是用笔要集中,不要面面俱到,要以小见大,要用一颗露珠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

2011年江苏卷高考题目是“拒绝平庸”,下面以专家推荐的高考优秀作文“和尚指点画家”为例,具体阐述这个问题。

这位考生描写了一个画家“拒绝平庸”的过程。画家快50岁了,走到哪里都有人喊“大师”,自我感觉相当不错。可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的画作,虽然技巧很好,总感觉有点平庸,可又说不好到底缺了什么。他去求教一个老和尚。老和尚让他看屋外的油菜花,油菜花很美,画家情不自禁拿起画笔来,可是画完一看,还是不满意,摆脱不了平庸。老和尚说,你再闭上眼睛。画家闭上了眼睛,他听到了蜜蜂嗡嗡声,听到了虫鸣,听到了自然界的声音,他还听到了心里有一个声音在说快画出来!这时他再画,发现这次的画作非常完美!画家也终于知道自己缺少的是心,而且不仅画画如此,做人、做事也是如此。用心,才能超越平庸。

这篇文章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上的,这位考生编了一个故事,把要讲的道理寄托在一个故事中;二是内容上的,告诉我们“只有全身心地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到画中,才能拒绝平庸”。这篇文章的“写好一个点”表现在,文章所有的笔墨都紧紧围绕“只有全身心地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到画中,才能拒绝平庸”展开。

而满眼的平庸作文是怎样的呢?

一位参加作文阅卷的语文老师告诉记者,许多考生在论述“拒绝平庸”的主题时,思路很死板,论述也比较浅显。而李娜、刘伟、方仲永、史铁生、梭罗等都是考生点击频率最高的人物。“在我批阅的作文试卷中,动不动就提到李娜,让我一看到‘李娜’两字就索然无味。”另一位阅卷老师说,引用最多的名言是泰戈尔的“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也说明许多考生积累的知识并不多,看问题比较浅显。

为什么会这样的呢?

我们且不说这些作文的“创造性”,我们这里只说“写好一点”。有许多同学错把“拒绝平庸”作为主题,这样就只能说一些“公理”、“常理”、“大道理”,记叙一些不痛不痒的“人”和“事”,其实作文要求很明确: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我们的主题应该是如何拒绝平庸,拒绝平庸的办法很多,可以是像“和尚指点画家”中全身心的投入,也可以是困难中的坚守;可以是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也可以是在世俗的洪流中保持自己的棱角;可以是平凡中的执著,也可以是富贵时的恬淡;可以是成功时的淡定,也可以是失败时的自信……到底写哪一点,那就要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自定”、“自选”。如果没有明确写哪一点,那就只能面面俱到,泛泛而谈,也就只能“看问题比较浅显”。

确定了一个点,要集中地写好,还需要我们熟悉相关的材料,并且对材料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比如“和尚指点画家”,这位考生应该对画画比较熟悉,对画画的“形似”与“神似”有深入的思考。从网上推荐的另外几篇“拒绝平庸”的优秀作文来看,也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有的是写“爸爸平凡但不平庸”,有的是写演员对黄梅戏的爱,有的是对地铁“逼”走百龄大树的思考,有的是对宋人张孝洋锋芒毕露的赞叹,这些都是他们熟悉而又有自己思考的内容。而许多写李娜的人,对李娜又有多少深入的了解呢?如果你对李娜够熟悉,写出你深受感动或深受启发的李娜拒绝平庸的一二个细节,那阅卷老师怎么会“看到‘李娜’两字就索然无味”呢?而刘伟、方仲永、史铁生、梭罗等名字虽然很熟悉,但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有谁真正去探寻过呢?

第6篇

1、如果我坚持什么,就是用大炮也不能打倒我。——巴浦洛夫

2、人类的心理统统就是这样,而且,似乎永远是这样;愈是得不到手的东西,就愈是想得到它,而且在实现这一愿望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愈大,奋斗的意志就愈是坚强。——乔万尼奥里

3、切莫垂头丧气,即使失去了一切,你还握有未来。——奥丅斯卡·王尔德

4、不患不能柔,惟患不能刚;惟刚斯不惧,惟刚始有为。——罗学瓒

5、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6、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9、几个苍蝇咬几口,决不能羁留一匹英勇的奔马。——伏尔泰

10、意志薄弱的人不可能真诚。——拉罗什富科

11、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伏尔泰

12、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武者小路实笃

13、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梭罗

14、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普里尼

15、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双翅膀。——乔·贝利

16、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不可能有雄才大略。——巴尔扎克

17、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18、节食比绝食更难。饮食适量需要头脑清醒,而滴水不进只需死硬的意志。——荪多·麦克纳波

19、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20、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佚名

21、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贝弗里奇

22、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作出决定。——黑格尔

23、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24、永没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金斯莱

25、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26、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第7篇

生态文学将目光扩大到整个地球生物圈,让自然重新回到人类的阅读和生活体验,进一步确证生态的伦理,建立生态的价值体系。此刻,人的思维和认知必须要脱开“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方能获得对于生态的真正有意义的观察和理解。

生态伦理之一种,就是人考虑问题老是从人类的自我利益出发,或者从人类的发展、尊严和人的特殊于其它自然物的所谓“能力”出发,来权衡利弊,进行生态考虑。他们也提倡环境保护,打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幌子,不过潜在的立场还是首先为人类着想,将自然作为对立于人的“他者”。就像美国作家E・B・怀特所言:“我对人类感到悲观,因为它对于自己的利益太过于聪明。我们对待自然的办法是打击使之屈服。”这种理念在本质上与真正的生态伦理相违背。真的生态伦理,应该是“生命主义”的,它把大自然及动植物置于和人一样的平等地位来考量,每一种生命的存在都体现了造物主的美意,都有其不可剥夺的生存权利。人类只是地球庞大生物圈中的一员,人类不是处在中心的、发号施令的地位,人类担当不了创造、保护和救赎的职责,人类要做的,是克制和收敛自己“征服自然”的野心、欲望,不去侵扰其它生命的合法存在。这种生态伦理被称为是“大地的伦理”。

“大地伦理”的确立,需要人们从内心深处消除那些自以为是的观念和行为,树立一种谦卑的姿态,尊重造物主的法则,与世间万物达成和解。这不仅是爱心、责任和良知的问题,更是一个信仰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的内心里没有形成对于生态的生命主义信仰,那么,他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对动植物的态度,就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和有限的。有什么样的内心生态,就会有什么样的外界生态。世界上的恶,不义,非人道,破坏,攫取,剥夺,虐杀等等,难道不都是从人的内心里生出来的?我们有责任用美国哲学家约翰・麦克道威尔所谓的“内部经验”,去感触自然的痛苦,抚摸动植物的伤口,深入认知生物圈的共生关系,培养自己的内心生态的圆满境界。

对于文学而言,任务就更加重大。在中国古代文学里,我们尚且能看到“斧斤以时入山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的警句,能看到“池乃为鱼凿,林乃为禽栽”的人道风范,能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惊叹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怡然,能看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物我两忘之境界,何况今天,人类所面对的生态世界早已是充满危机,严重得不能再严重了。在国外,无论俄罗斯、北欧还是美国,优秀生态文学给我们的启示和净化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那些优秀文本的字里行间,都在尽量克制着人类的骄横与偏见,具备一颗“生态之心”。

其一,敬畏之心。

欧美生态文学深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对造物自然有一颗敬畏之心。在基督教神学里,世界万物包括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大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均为上帝所造,上帝才是自然的主人。人同样作为上帝的所造物,不是在自然之外,更不是居于自然生物圈之上,人同样“处在造物之中”。造物自然归上帝所有,因此,人就无权为所欲为地攫取自然、剥夺生命,相反,人对自然要有敬畏,小心遵守与上帝的立约,做好万物看护者的角色,并“只能通过使世界完美才能完善自身”。

这一思想根深蒂固地贯穿在欧美生态文学之中。我们看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普里什文的《鸟儿不惊的地方》《大自然的日历》,就会深切感觉到他们的“神灵启示下的文学”与我们国内那些喊着环保的文学有何不同。如果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宣教基督教“造物自然归谁所有”的同时,更多的是披露人类工业活动和化学物品对自然和生物链的严重戕害,以“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观点”开启了现代环境保护运动;那么,俄罗斯“伟大的牧神” 普里什文的文字,则更加渗透着一种天命意识,一种敬畏的气息。这位生活在苏联革命年代的农艺师,对你死我活的政治生活和意识形态一点都不感兴趣,他把大自然当作自己的避难所和老师,在俄罗斯广袤的平原和森林浆果、水滴的呼吸中,“激发起了对人类秘密的神圣敬仰”。

其二,对话之心。

人不光和人对话,人还要与自然对话。人与自然的对话体现了人处在“造物之中”的谦卑姿态,更是人的生命感觉向另一世界的诗意抒发,它会达到一种移情和通感,开启生态诗学的美妙门扉。甚至可以这样讲,不晓得与自然对话的人,不光写不好生态文学,连其他的文学也写不好。

海明威小说善于塑造“硬汉”形象,《老人与海》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圣地亚哥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故事,他的名言“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连同他梦见的金色沙滩上那个强有力的狮子,让无数读者受到鼓舞。不过,《老人与海》也可以从生态诗学的角度来解读。圣地亚哥是有一把硬骨头,饱经沧桑,性格却不服输,像渔船上的钓索一样结实坚韧。不过,他的出海捕鱼,绝不是为了要征服自然,要战天斗地与海洋过不去,而完全是为了养活自己,这跟羊要吃草、狼要吃肉一样,本质上属于不破坏生物圈的生态行为。而且我们发现,老人也将自己当作是这海洋生物链中谦卑的一员。他将海洋看做仁慈美丽的女性,“她给人或者不愿给人莫大的恩惠,如果她干出了任性或缺德的事儿来,那是因为她由不得自己。”他替海龟伤心,看到海面上的小燕鸥找不到食物,他就替鸟儿伤心,觉得“鸟儿的生活过得比我们的还要艰难”。老人和他的船被一条1500磅重、18英尺长的马林鱼在大海上拖着走了两天两夜,人跟鱼体力不断消耗,疲惫之极,在大海的夜空里抚慰他的,除了回忆往事,就是和那条企图搞垮他的庞然大鱼说话。他把兜圈子的鱼称为他的兄弟,沉着,惊人,崇高,是好样的,“你要把我害死啦,鱼啊。不过你有权利这样做。”不难看出,圣地亚哥是把海洋及其生物当作有知的生命来对待的,他理解它们的处境,尊重一条鱼作为鱼的“鱼格”、灵性及尊严。同样也因为一个渔夫的尊严,他必须捕获那条鱼。

其三,回归与和解之心。

第8篇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3、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4、没有书籍,就不能打赢思想之战,正如没有舰就不能打赢海战一样。——罗斯福

5、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8、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鲁宾斯坦

9、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礼记》

1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3、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1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6、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8、图书包含着整个生活……——巴尔扎克

1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0、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1、书的真正目的在于诱导头脑自己去思考——莫利

2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4、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5、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2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8、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29、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0、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

3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2、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兽性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高尔基

3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3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6、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阿尔考特

37、书籍——举世之宝——梭罗

3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3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40、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41、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4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4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4、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45、在我看来,最好的书是那些能够提供最丰富的思考材料的书——法朗士

4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7、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冈察洛夫

48、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4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50、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51、书……是我的奴隶,一定要服从我的意志——马克思

5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三国志》

5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54、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5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58、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59、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60、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

6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第9篇

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崖,荡漾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和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就要来临的拾遗的允诺;对牧牛人来说,是银行里赤字的坏兆头(指入不敷出);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然而,在这些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这个含义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只有这座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去听取一只狼的嗥叫。

不过,那些不能辨别其隐藏的含义的人也都知道这声呼唤的存在,因为在所有有狼的地区都能感到它,而且,正是它把有狼的地方与其他地方区别开来的。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即使看不到狼的踪迹,也听不到它的声音,它也是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的:深夜里一匹驮马的嘶鸣,滚动的岩石的嘎啦声,逃跑的鹿的砰砰声,云杉下道路的阴影。只有不堪教育的初学者才感觉不到狼是否存在,和认识不到山对狼有一种秘密的看法这一事实。

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自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开始的。当时我们正在一个高高的峭壁上吃午饭。峭壁下面,一条湍急的河蜿蜒流过。我们看见一只雌鹿──当时我们是这样认为──正在涉过这条急流,它的胸部淹没在白色的水中。当它爬上岸朝向我们,并摇晃着它的尾巴时,我们才发觉我们错了:这是一只狼。另外还有六只显然是正在发育的小狼也从柳树丛中跑了出来,它们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它们确确实实是一群就在我们的峭壁之下的空地上蠕动和互相碰撞着的狼。

在那个年代里,我们还从未听说过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那种事。在一秒钟之内,我们就把枪弹上了膛,而且兴奋的程度高于准确:怎样往一个陡峭的山坡下瞄准,总是不大清楚的。当我们的来复枪膛空了时,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进入到那无动于衷的静静的岩石中去。

当我们到达那只老狼的所在时,正好看见在它眼中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这时,我察觉到,而且以后一直是这样想,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是某种只有它和这座山才了解的东西。当时我很年轻,而且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期。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但是,在看到这垂死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自那以后,我亲眼看见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我看见过许多刚刚失去了狼的山的样子,看见南面的山坡由于新出现的弯弯曲曲的鹿径而变得皱皱巴巴。我看见所有可吃的灌木和树苗都被吃掉,先变成无用的东西,然后则死去。我看见每一棵可吃的、失去了叶子的树只有鞍角那么高。这样一座山看起来就好像什么人给了上帝一把大剪刀,并禁止了所有其他的活动。结果,那原来渴望着食物的鹿群的饿殍,和死去的艾蒿丛一起变成了白色,或者就在高于鹿头的部分还留有叶子的刺柏下腐烂掉。这些鹿是因其数目太多而死去的。

我现在想,正像当初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样,那一座山将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而且,大概就比较充分的理由来说,当一只被狼拖去的公鹿在两年或三年就可得到补替时,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复原。

牛群也是如此,清除了其牧场上的狼的牧牛人并未意识到,他取代了狼用以调整牛群数目以适应其牧场的工作。他不知道像山那样来思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去。

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鹿用轻快的四肢奋斗着,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药奋斗着,政治家用笔,而我们大家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所有这一切带来的都是同一种东西: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用这一点去衡量成就,全部是很好的,而且大概也是客观的思考所不可缺少的,不过,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也许,这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第10篇

1、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旧唐书

2、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礼记

3、礼貌比法律更强有力。——卡莱尔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5、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6、存在着一种出自内心的礼貌。它是变换了形式的爱心。由此产生出一种外部表现出来的最适宜的礼貌。——歌德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8、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9、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高尔基

10、君子诚之为贵。——礼记

11、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12、礼貌不费分文。——拉丁美洲

13、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14、对于对方的无礼的一种无言的非议和责备,而这种讥讽是使谁都会感受到不安的。——洛克

15、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约翰·洛克

16、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西班牙

17、利益,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爱默生

18、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马南

19、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20、礼貌是一种语言。它的规则与实行,主要要从观察,从那些有教养的人们举止上去学习。——洛克

21、礼貌对于人性,犹如热力之对于蜡。——Arthur Schopenhauer

22、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们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培根

23、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增强生活能力。——池田大作

24、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谢觉哉

25、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卢梭

26、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27、礼节礼貌是琐事中的善行。——小威廉·皮特

28、礼所以决嫌疑,定犹豫,别同异,明是非也。——吴兢

29、礼貌是人生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美洲

30、粗暴无礼,是内心虚弱的人用来使自己显得貌似强大的手段。——埃里克【美】

31、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德谟克利特

32、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33、无知的人总以为他所知道的事情很重要,应该见人就讲。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轻易炫耀他肚子里的学问的,他可以讲很多东西,但他认为还有许多东西是他讲不好的。——卢梭

3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5、礼貌出自内心,其根源是内在的,然而,如果礼貌的形式被取消,它的精神与实质亦随之消失。——约翰·霍尔

36、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37、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面上过于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培根

38、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史典》

39、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40、礼貌是聪明的事,无礼是愚蠢的的。——德国

4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42、礼貌之风为每一个人带来文明、温暖和愉快。——诺·文·皮尔

43、礼貌是博爱的花朵。——儒贝尔

44、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默生

45、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46、德必报,怨不仇。——赵谦

47、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恭则不侮。——论语

48、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叔本华

49、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50、礼貌之于人性如同热量之于蜡烛。——叔本华

51、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吉

52、乐以移风易俗,礼以安上化人。——唐·吴兢

53、一个人可能在他的礼貌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梭罗

54、客套话如隔着面纱接吻。——法国

55、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56、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57、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第11篇

1、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情就办得好一些。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2、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4、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5、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6、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7、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8、胜利是不会向我们走来的,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穆尔

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0、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歌德

11、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12、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B.富兰克林

1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5、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16、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8、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1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荀子

20、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2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22、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就的人,都努力去寻找他们想要的机会,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便自己创造机会。——萧伯纳

23、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24、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25、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26、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27、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C.C.科尔顿

28、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3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3、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3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5、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36、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37、不要为成功而努力,要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而努力。

38、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39、一个人可以失败很多次,但是只要他没有开始责怪旁人,他还不是一个失败者。

4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4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2、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4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44、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小塞涅卡

45、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6、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

47、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8、尽管失败和挫折等待着人们,一次次地夺走青春的容颜,但却给人生的前景增添了一份尊严,这是任何顺利的成功都不能做到的。

49、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50、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51、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52、失误是进取的代价。——歌德

53、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54、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55、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56、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塞涅卡

57、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5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9、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60、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61、混混噩噩的生活不值得过。

62、只有强者才懂得斗争;弱者甚至失败都不够资格,而是生来就是被征服的。——斯威特切尼

6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6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65、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象。——W.哈兹里特

66、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67、人生的奋斗目标决定你将成为怎样的人。

68、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69、一个人可以失败很多次,但是只要他没有开始责怪旁人,他还不是一个失败者。——巴勒斯

70、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71、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7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73、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74、强者能同命运的风暴抗争。——爱迪生

7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7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77、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78、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7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80、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8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8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83、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84、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85、尽管失败和挫折等待着人们,一次次地夺走青春的容颜,但却给人生的前景增添了一份尊严,这是任何顺利的成功都不能做到的。——梭罗

8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87、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8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第12篇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阐述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了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来学好语文,使乏味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观察自然,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学会做人,提高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同时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和运用语文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但审视我们的语文课程,我们会发现这门课程越来越依赖于间接的经验和虚拟的沟通,封闭于远离现实生活,脱离学生实际的可怕的“课程围城”里,首先,“虚拟的围城”在膨胀。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技术性媒体开拓了沟通的新的纬度,并且导致质的变化,虚拟的沟通愈益占支配的地位,这种人工的教学环境更复杂、更抽象、更技术化、更人工化。精致的虚拟环境造成了极度的生活远离。其次,“物化的围城”在幽闭。社会的急剧变化,往往使小学生游离于家庭和社区之间,孤立与人群之外,减少了直接的共同经验。他们一方面疏于同人们交际,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对话的要求。

面对这些情况,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显得更加重要。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我们清楚地懂得,知识的建构有赖于既有知识和直接经验的支撑。我们必须要对语文课程进行“生活化开发”,当下的语文课程愈来愈趋同于生活化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的生活化开发包括:语文教学情景氛围的生活化开发、语文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开发、语文课程教学技术的生活化开发、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的生活化开发、语文课程教学评价工具的生活化开发。要根据社会现实生活的需要,全方位地改革语文课程,面向生活,联系生活,理解生活,表达生活,服务生活,使得语文课程重返原生态,“回归自然生活”,能通过更多更有效的路径去培育未来的“现代人”。

细细体味语文课程标准,我认为在课程实施中可采用以下策略来实施语文课程的生活化开发:

1 整合生成流体课程资源。现实生活的综合性、多样性,要求我们在语文课程必须打破课程间的一堵堵墙,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与“友课程”间的协和资源,综合利用各科知识技能去学语文、用语文。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此,我们在进行语文课程的生活化开发时,设置了人文化语文课、艺术化语文课、科学化语文课、活动化语文课、语文化生活课。这样资源共享,丰富了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同时为学生今后的综合性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这种统合的思想,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论,使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2 个体生命自主言说,派纳认为,传统课程脱离了日常意义上的会话,学生是在参加他人的会话,利用他人的词汇服务于他人的目的。梭罗也认为,当我们只局限于书本中的时候,那就有危险了,因为这忘记掉另一种语文了,那是一切事物不用譬喻地直说出来的文字,唯有它最丰富。也最标准。根据这些名人名言所折射出的新课程理念,笔者认为,我们的语文新课程渴望回归生活,渴望进行生活化的二度开发,应该让语文课程成为个体生命自主言说的舞台。为此,我们可以设计出两条路径:一是构建弹性感悟的通道。在有如家的感觉的课堂上,让学生多一些弹性感悟的体验,多一些自主探究的历程。让学生真正开始自我生命的心理会话,用和自己精神同构共生的词汇进行自我的对话与演说。二是开辟直面生活的语文频道。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引入课程,将纯文本和生活文本加以链接。提供多种聚焦生活的自我言说栏目供学生选择,同时进行心理导向,激活自我言说的内部需要。我们可以利用晨间自由活动、综合性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让学生描述生活,评论生活,实话实说,自主言说。其频道主要有:生活事件、人物画廊、生物写真、景物扫描、心灵感悟、品评书报、影视观感、焦点透视。在活动中,教师当好主持人,做学生向生活进军的引路人,学生的目光就被引向了生活,都来关注生活,都成为嵌入生活的有心人。

3 顺兴练习语言实指体操。生活化开发后的作文课程是追求自由、追求自然的课程,是人本化的课程,是学生彰显个性,检视人性的过程,生活化开发后的作文更多的应该是“放胆文”,自由表达,没有任务的卷入,没有主题的先导,没有程序的监控,尽可能地随学生之心,遂学生之愿。我们应该让习作成为学生生命的积极需要,自由的精神家园,而不能造成情愫的封存,人格的扭曲,生命的戕害。在人文化的语文学习氛围中,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自由地表达出来。叶老教子作文之法的精髓大概也就是让孩子写自由作文、自然作文。生活化开发后的作文课程是追求真诚、追求个性的课程,它努力让学生在习作时写出自己生活的原生态,自己心灵的原生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为了对我的习作课程进行生活原生态的开发。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案:本性独白,写出一个真实的自我,倾吐心中的真情,展示自我的风采,奇思妙想,尽可以天马行空,异想天开,踏上未来的发明之旅,我行我素,该出手时就出手,充分地释放一下自己。

4 实现相似文本实质对话。在我们生活化的课程中,纯文本与相似生活实境是“链接”的、回流的。要对纯文本作生活化的开发,就必须推动相似文本间的对话,(1)纯文本与相似生活文本的对话。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纯文本反映的生活,尽可能地搜索与纯文本对应的生活原生文本或替代文本,建立起一一对应,反复回流的关系。比如学习了《梅花》就去观察其对应活性文本――“凌寒独自开”“为有暗香来”的梅花。对于一些因条件性课程资源缺乏而不能实地观察的生活文本,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当一回“人与生活”“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艺术”节目主持人。给投影、幻灯、录像、多媒体配音。进行替代性的文本对话。(2)生活文本与相似纯文本的对话。在开发生活文本的过程中,密切联系相似的纯文本,实现生活文本与纯文本的一一对应,从而完成文本间的对应回流。譬如,在观赏长江“百里苇海”时,就要引导学生从课程库中提取出和即时生活文本相似的纯文本――《只拣儿童多处行》《夜晚的实验》等。在利用人文化的资源的过程中,在和作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后,更好地欣赏生活的美。

5 介入解决语文生活问题。现在的语文课程很是需要“handson”。我们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生活中层出不穷的语文问题,或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最终各自得出“生活语文问题’的颇具个性创意的答案。例如,在校内写写请假条、借条、板报稿、广播稿、竞选演讲稿、慰问信,在家里写写书信、生日祝语;到社区里写写倡议书、招领启示……这样,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加深纯文本和生活文本间的“镜式”联系,深切体验到生活需要语文,用自己的所学去更好地更多地解决生活中的语文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