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12: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兄妹与父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05年3月15日,在山东海阳市小纪镇大刁家村胡成乐老人家里,胡家老两口的7个儿女,全都携家人前来参加家庭会议。会议由大儿子胡学云主持,中心议题是:父母不习惯在城里生活,如何照顾好父母在老家安度晚年。
在大刁家村,胡成乐老人一家是乡邻们羡慕的大家庭,7个儿女都在城里安了家,一家人相亲相爱,对长辈的孝道更是远近闻名。在胡成乐老人的堂屋正中,挂着这样一副对联:“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多年来,胡家秉持这样的家风,哺育出一代代孝心爱心兼备的儿孙。
身为七兄妹中的老大,胡学云是这个大家庭的核心人物,胡家子女被外人称颂的孝道,与他的榜样作用分不开。胡学云却说,父母对长辈的孝道和对子女的亲情,才是他们兄妹的人生榜样。
胡学云1943年出生,在他4岁那年,父亲被选为挑夫到前线给送给养,家中少了主要劳动力,日子过得很艰难。当时,爷爷跟着胡学云父亲一家生活,母亲对爷爷很孝顺,家里哪怕只熬一碗粥,也要倒给爷爷大半碗,剩下的分给胡学云和二弟胡学清。母亲对长辈的孝顺,对胡学云和弟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960年,胡学云和二弟在海阳四中读书,当时正值国内时期,农村家家食不果腹。为了让胡学云兄弟填饱肚子,父母把家里仅有的地瓜干、高粱面全都送到了学校,而他们自己则靠吃松树皮、花生壳度日。父母吃这些东西,大便下不来,又得了水肿病,浑身胀得像气球一般。看着父母痛苦不堪的样子,胡学云哭了,他下定决心:将来一定好好孝敬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胡学云和弟弟高中毕业后,相继进城就业。当时,胡学云每月工资不到30元,可他从第一个月发工资起,就每月都拿出一半交给父母,二弟也效仿他的做法。此后,胡家兄弟姊妹凡是参加工作的,每人每年至少把两个月的工资拿出来给父母。
转眼,父母到了花甲之年,勤劳惯了的他们仍不舍那几亩责任田。为了不让父母太过劳累,胡学云和弟弟妹妹们商议,每年夏收秋种时节,大家都要拿出3天时间,集体回家务农,帮助父母把地里的农活干完再走。于是,每到农忙时节,胡家七兄妹加上随行子女,足有二三十人在胡成乐老人田里忙活着,像是回到了大集体时代,引得乡亲们啧啧称赞:人家老胡家的孩子就是孝顺!
眼见得父母一天天老去,胡学云决定接老两口到城里享福。2004年下半年,胡学云和弟弟妹妹们排好班,轮流把爹娘接到各家照顾。胡学云原以为这样父母肯定会开心,但他没想到,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父母,根本无法适应城里的生活。
一次,胡学云到二弟家探望父母,母亲孙风云对他说:“城里干净是干净,可接不到地气,没有老家舒坦,各种生活设施也用着不习惯。”母亲的话让胡学云深感自责:当初自己和弟弟妹妹一厢情愿地把爹娘接到城里享福,没想到却给爹娘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孝顺老人当以顺为先,与其让老人在城里生活得别别扭扭,还不如顺从老人的意愿。父母想儿女了就到城里住,想老家了就回老家去住。
事后,胡学云把弟弟妹妹召集到一起,把父母在城里生活的不习惯以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大家都同意大哥的意见。于是,2005年3月15日,胡学云兄妹把父母送回了家,并商议如何在老家照顾父母,这才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七兄妹轮流回乡下老家陪伴父母,“孝敬笔记”见证细致入微侍奉父母的孝心
在征求了弟弟妹妹们的意见之后,胡学云决定实施轮值照顾父母制度。他亲自执笔,郑重地在第一个笔记本封面上写下“孝敬父母值班笔记”8个大字,还在首页写下这样一段话:“兄妹之间要团结和睦,不斤斤计较;相互谅解,互相支持,精心照顾好老人,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接下来,胡学云写下了七兄妹经商定的轮流值班制度:每人值班一周,每天都要记好《孝敬父母值班笔记》,内容包括父母一日三餐的菜单和主食,父母身体健康状况(如有头痛脑热,要写明具体时段用了哪些药、用药剂量等),每天为父母花了多少钱,跟父母的聊天内容等。
胡学云在值班制度意强调,值班期间无论父母如何发脾气,子女们都要笑脸相对。
制订轮流值班制度后的第一周,胡学云以身作则值第一个班。他从市里回到父母身边,尽心尽力地照顾老人。父母习惯早睡,每晚临睡前,他都要给父母烧水洗脚,还给父母做脚部按摩。人老了都爱回忆过往,每当父母跟他讲从前的事情,他总是认真听着,从没有不耐烦过。
胡学云回老家的第二天,正逢村里赶集,母亲说她想吃炸刀鱼,胡学云立刻去集上买了条刀鱼回家。可是,平时他在家只会做简单的饭菜,炸刀鱼之类有点技术含量的菜都由老伴做。于是,胡学云向邻居请教,终于做出了父母喜欢的那种味道,两位老人吃得非常开心。
吃完午饭,胡学云翻开笔记本,详细地记录下做炸刀鱼的经过。他想用自身经历提醒弟弟妹妹,在照顾父母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父母的要求,力求让老人吃得称心如意。
2008年11月初,胡学云的大妹妹胡学翠值班照顾父母,她听说镇上来了吕剧团,不禁想起小时候父母用地排车拉着他们兄妹去看戏的情景。为了找回当年父母拉着他们看戏的感觉,胡学翠特意从邻居家借来一辆废弃的地排车,找人修理了一下,然后在车厢里铺上被子,让父母偎在被窝里,自己拉着父母到镇上看戏。父母连看了两天大戏,非常开心。父母开心,胡学翠当然也很高兴。她在“孝敬笔记”里写道:“孝敬父母不能仅满足于让他们吃饱穿暖,还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2012年12月初,三弟胡学军轮值照顾父母。父母年逾九旬,身体日渐衰弱,胡学军格外小心。这天,母亲有了感冒症状,晚上睡觉前,胡学军给母亲吃了感冒药。半夜,胡学军被母亲剧烈的咳嗽声惊醒,赶紧披衣下床奔到母亲床边。他用手一摸母亲的额头有点烫,便急忙打电话请村里一位有车的乡亲,将母亲送到镇医院就医。经诊断,母亲患的是重感冒引发的心肺功能衰竭,幸亏送诊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孝心接力换来父母延年益寿,百万字“孝敬笔记”托起“最美家庭”
在大哥胡学云倾心倾力尽孝的模范行动感召下,弟弟妹妹在值班照顾父母、撰写孝敬笔记等事宜上,都认真勤勉,没有丝毫马虎。
2013年3月,胡学云的小妹胡学花为了照顾在北京上班的女儿,去了北京随女儿一起生活。她那一份孝敬父母的义务,只得转给哥哥姐姐分担。其他6兄妹都理解小妹的苦衷,没有丝毫怨言。
2014年除夕夜,正在老家值班照顾父母的胡学云,接到小妹胡学花从北京打来的电话。胡学花在电话里哽咽着说:“哥,刚才看春晚,听了《时间都去哪儿了》那首歌,我突然很想咱爹娘。爹娘都94岁了,再不抓紧尽孝就晚了,我决定过了年就回老家,和哥哥姐姐一起值班!”
小妹的话让胡学云流下了眼泪。父母平时对7个儿女都关心,小妹去北京这些日子,父母很是挂念她,经常问她的消息。如果父母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能充分享受到所有儿女的孝道,那是再好不过的。因此,胡学云对小妹的决定非常支持,并感谢她的做法。
2014年元宵节前,胡学花践诺回到了父母身边。元宵节那天晚上,她搀着父母的胳膊看烟火。当天深夜临睡前,胡学花在值班笔记上认真写下一行字:“2014年正月十五日,陪爹娘过元宵,在父母身边的感觉真好!”
在胡家兄妹看来,孝敬父母是一个自觉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笔记和措施只是一种形式,关键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94岁的父母身体依然硬朗,精神矍铄。胡家兄妹的团结一心,以及对父母的孝顺,赢得了村民们的赞誉。就连村干部调解村民家庭矛盾,也常拿胡家兄妹做比照。
时光如逝水。转眼间,胡家兄妹为父母写《孝敬父母值班笔记》已有10个年头了,笔记写了厚厚7大本,记叙的内容达百万字。
2014年5月2日,正在家中轮值照顾父母的胡学云,接到了烟台市妇联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告诉他,在烟台市“十佳文明家庭”的评选中,胡家不但以第一名的成绩入围,还被推荐参评山东省“最美家庭”,结果同样以高票入围,因此向他们全家表示热烈祝贺。
挂了电话,胡学云俯在有些耳背的母亲耳畔,大声地说:“娘,我们家的事不但在烟台市拿到‘文明家庭’第一名,还通过了山东省‘最美家庭’评选,这都是您教育得好啊!”
母亲一听,眉开眼笑地说:“这么多年,你们兄弟姊妹团结得好,对爹娘孝顺,三里五村谁不知道?政府表扬咱家是对的!”说完,母子俩都乐了。
一对兄妹与仙女的故事
从前,有一对兄妹,从小失去父母,父亲只留下了一栋房子和一些食物给他们。兄妹俩从小相依为命,经常被别人欺负,去帮别人干活,甚至有些人不给工钱,虽然兄妹俩的生活过得很贫穷,但他们兄妹俩的生活过得很幸福。
最后连天上的玉皇大帝也看不下去了,于是派了一位仙子下凡去帮那对兄妹。
那仙女变成一个老奶奶,像个乞丐似的,她看到远处正在与别的小朋友玩的兄妹二人,于是,她走了过去,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说:“小妹妹,你能让我在你家住一天晚上吗?”那个小女孩说:“不行不行,你身上又脏又臭。”说着便跑开了。她又向了几个孩子问了问,可是那些小孩子的回答跟小女孩一样。他走到那小兄妹那去,问:“小朋友,你能让我在你家住一天晚上吗?”兄妹俩回答道:“当然可以。”便带着老奶奶走回家去。过了一会儿,小男孩叫老奶奶去洗澡,老奶奶说:“你们先洗吧,我等会儿再洗。”又过了一会儿,兄妹俩都洗完了澡,便叫老奶奶去洗澡,老奶奶洗完澡后,再三嘱咐他们别把老奶奶的洗澡水倒掉。
第二天,兄妹俩刚起床,却发现老奶奶不见了,他们找了又找,还是没找到。最后,他们在浴室里看见老奶奶的洗澡水变成了一大盆的金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1、《以家人之名》里凌霄、贺子秋和李尖尖三个人不是亲兄妹。
2、该剧讲述了3个原生家庭有缺失的孩子组成了一个非血缘关系的家庭,兄妹三人在成长中彼此扶持,逐渐治愈了内心的伤,与过去的自己和解,成为了更好的人。
3、《以家人之名》是由丁梓光执导,谭松韵、宋威龙领衔主演,张新成特别出演,涂松岩、孙铱、何瑞贤、安戈等主演,张晞临、杨童舒友情出演的青春成长治愈剧。
4、三个没有血缘关系、在原生家庭遭遇过不同伤痛的孩子,机缘巧合下凑在一起成为了兄妹。大哥凌霄、二哥贺子秋、妹妹李尖尖在两个爸爸的抚养下相互扶持、共同成长。高中毕业后,两个哥哥回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一边是彼此认定相互珍惜的新家人,一边是无法选择但关系淡漠的亲生父母,他们在两个家庭中迷茫徘徊。五年后,哥哥们回到了新家人身边,三人终于团聚,但由于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问题仍如影随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三个人选择齐心协力,在经历了一番磨难后,他们终于勇敢地走出了过去阴影,让父母直面了自己的问题,也让彼此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来源:文章屋网 )
在本赛季东部首轮季后赛公牛队拿下抢七大战之后,球队内线悍将乔金·诺阿跑到了观众席,与一位身材曼妙的妙龄女郎深情拥抱。观众在看到这一幕之后一同为之鼓掌欢呼,可能不知情的人会以为这是诺阿的新女友?这位姑娘就是诺阿的妹妹,伊莲娜·诺阿。可能当两人站在一块的时候会给人一种美女与野兽的感觉,外表奇葩,举动张狂的诺阿怎么会是这样一位软妹子的哥哥呢,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诺阿的父亲是喀麦隆裔法国籍的网球运动员,而母亲则是1978年的瑞典小姐,上天完美的将父母的天赋分配给了诺阿和他的妹妹。哥哥继承了父亲的运动天赋,而妹妹则继承了母亲的清秀曼妙。凭借着来自父母的天赋,诺阿成为了NBA炙手可热的内线悍将,而伊莲娜则在法国做起了模特。之所以会让人觉得两个人根本与“兄妹”这个词无关其实不无道理,诺阿如果不张嘴的话应该还算是一个样貌俊俏的公子哥,可是张开嘴两颗门牙中间的大裂缝立刻让形象分大打折扣。再加上披散开的无厘头发式,就更与“帅”这个词渐行渐远了。应该这样说,诺阿不仅继承了父亲的运动天赋,连长相也基本得到了承袭。而伊莲娜则是典型的法国美女清秀脸,双眸闪亮动人,脸颊纤瘦,微微上翘的嘴唇性感而又不失俏皮,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与著名演员米拉·库妮丝十分相像。这种天堂与地狱的对比,自然让人惊讶。当然,其实这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如果是母亲的优柔妩媚被诺阿继承,那事情就太有意思了。一个长相夸张,身材魁梧,但是却总是兰花指、娇滴滴的诺阿,恐怕公牛队连擦地板的工作都不会交给他。当然,如果是伊莲娜继承了父亲的运动天赋,那也没什么不好,或许现在世界网坛又多了一个类似莎拉波娃一样的才貌双全的女选手。
虽然两个人长相迥异,但是在诺阿的心中,除了母亲就是这个妹妹最为重要了,在他四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分开之后,诺阿和妹妹一直和母亲生活,三人相依为命的日子让诺阿学会了什么叫做责任感,也让他充满了保护欲。虽然诺阿说他现在和父亲的关系很好,但是谁都知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所有的事情都是母亲做的。不过妹妹伊莲娜和哥哥却总是显得像个截然相反的对立面一般,“伊莲娜是我们家庭中最冷酷的人,她冷漠得令人称奇。”诺阿的母亲说,“乔金很懂得掩饰自己,但由于某种原因,她能找到她想去下个能成为这样的人。”所以,伊莲娜成为了一名模特,并且还在攻读国际关系专业。虽然在很多地方有所不同,但是兄妹之间的感情与联系不会因为一些小小相左而出现裂痕。多数时候,我们都能感觉到诺阿兄妹都是非常注重家庭观念的人,曾经他会因为处理家里的琐事而放弃球队的训练和比赛,当然,这些都与他们的母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我妈妈可能是我这一生中最能激励我的人。”诺阿说。这一点没有错,为了这一双儿女,诺阿的母亲放弃了很多,曾经的瑞典小姐,香奈儿超级模特,那个一直生活在公众眼皮底下的女人,突然间要学会隐姓埋名,自甘寂寞,如果没有绝对强大的勇气和内心,是根本办不到的。
两兄妹的母亲很会体贴自己的孩子,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对于自己粗线条的儿子,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大饱口福,“我得说,肉酱意大利面是他最喜爱的食物,”诺阿母亲自豪地说,“他喜欢吃我做的饭,而我也喜欢做饭,我们真是个不错的组合。”为了让儿子吃的开心,她会专门跑去全天然食品超市购买食材,然后为他的儿子和儿子的朋友们摆上一桌健康的午餐。
而对于女儿,这位坚强的母亲则更是得心应手,在逐渐了解了女儿的爱好已经对未来的打算之后,这位曾经的超级模特就自己当起了女儿的老师,无论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还是对于将来道路的指引与设想,她都做得非常出色。而且她时常告诉两个孩子,他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我总是告诉他,‘永远也别放弃,永—远—也别放弃。’这是我父亲告诉我的。我想这是我们俩的共同点。”她说,“你得对你正在做得事情保持一种信仰,而他们做到了。对我来说,这再美妙不过。”
他们的母亲是最了解他们的人,没错,伊莲娜与诺阿是个完全相反的个体,与哥哥经常成为媒体的焦点不同,虽然从事模特行业,但是伊莲娜并不是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当然,为自己的哥哥加油除外,在2011年欧洲锦标赛半决赛法国队对阵俄罗斯的比赛现场,就留下了伊莲娜的倩影。拥有双重国籍的诺阿代表法国队出场,伊莲娜和父亲一同来到现场助威,在看到法国队成功晋级之后,他们与全队进行了疯狂的庆祝。可能是因为小时候便与自己的父亲分开,所以在诺阿的心中难免会对父亲有很多隔阂,可是妹妹拉着父亲一同到现场给诺阿助威,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消除父子之间的隔阂,内敛的伊莲娜对于父亲和哥哥的爱表现得很含蓄,但是却更为实在。因为伊莲娜知道,虽然他们的父母已经不再相爱,但是亲情是无法割舍的,她愿意做父子之间的桥梁,可能与诺阿的粗线条不同,伊莲娜细腻的心思更希望家庭的完整性。
当然,我们不会奢望诺阿兄妹的父母还能破镜重圆,因为,在球场上你会看到年轻漂亮的妹妹为自己在场上拼杀的哥哥加油,当比赛胜利之后两人会拥抱共同庆祝,这已经足够温馨了。
我读懂了亲情
亲情如一本不可捉摸的书,需要你去细细阅读,仔细地去感悟。——题记
亲情.母爱
母爱似一缕阳光,让你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每当清晨,当你骑着自行车准备上学时,母亲的背影便跟随其后,当你骑得越来越远,她的脚步和目光也跟着一寸寸地挪,直到看不见你的背影才停住了脚步,而目光却回忆着刚才消失的一瞬间的背影。母爱的那一页,记满了生活中感人的点点滴滴,让我懂得了母爱的伟大。
亲情.父爱
父爱如一座大山,让你在疲惫不堪时心灵得以依靠。每当夜晚,当我在写作业时,那一道道难题便止住了我的思路,使我灰心丧气。一个高大的背影悄悄接近我,给了我光明——父亲指着那道题,头头是道地讲解起来,可我却一直听不懂,父亲没有生气,仍以微笑待我且耐心讲解。父亲的那一页,记录的语句十分不起眼,很平凡,却让我懂得了父爱的深沉。
亲情.兄妹情
兄妹是一棵大树,让你燥热不安的心绪得以驱散。当父母不在家,每当我受伤时,第一个赶来的便是姐姐,她犹如我的天使,每时每刻呵护着我。曾有一次,我在家中不幸弄伤了手,鲜血直流,而父母出远门了,我嚎啕大哭,恐惧与不安顿时笼罩在我心头。姐姐——这位天使驱散了我心头的恐惧与不安。她用手小心翼翼地扶我起来,并仔仔细细地观察伤情轻重,急忙拿来医药箱,轻轻地涂上止疼药,认真地帮我包扎。虽然十分疼痛,但此时此刻疼痛已被天使驱散。姐姐的那一页,记录了许许多多的关爱,让我懂得了那兄妹情的温馨。
亲情这本厚厚的书,满记录亲情的感人事迹。我深受感动,泪水化作一段段感悟:亲情是世间最伟大的爱。
1984年,李青出生在湖北枣阳郊区一个贫困家庭。母亲因患一种皮肤溃疡的怪病,长年卧病在床;而父亲又没有稳定的职业,在城里做些零活维持生计,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极为艰难。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懂事的李青高二刚读完,就辍学南下广州打工。经过一番奔波,她应聘到位于北京路的广百商城某化妆品专柜当收银员。
2003年年初,李青的哥哥李森从部队退伍后,也来到广州打工。因为有退伍证,加之李森长得高大魁梧,他轻易地在一家物业公司找到了一份保安员的工作。兄妹俩决定靠打工攒钱来彻底医治好母亲的病。
2003年4月1日,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打电话告诉李森,说母亲的皮肤病愈加严重了,而当地医院又查不出到底是患了什么病。母亲的病一直都紧揪着兄妹俩的心,为了给母亲看病,李森和妹妹特地来到广州市中山二院皮肤科向专家咨询。专家在问明病人病情后初步估计为刺激性皮肤溃疡。为了查出母亲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兄妹俩将母亲接到广州,经专家检查,母亲原来得了一种机体综合病症。这种病十分罕见,如不及时治疗,将有转化为皮肤癌的可能。但要治好该病,初步估计医药费大概得花10万元。10万元的医药费对于李青家来说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去哪里筹集到这笔昂贵的医药费呢?兄妹俩急得抱头痛哭。
2003年4月底,广百商城为了给节日增加快乐的气氛,拟在五一举办一场文娱活动,其中活体雕塑表演是活动的重头戏。然而临到五一时,与一家模特公司联系好的两位模特中,一位女模特突然变卦,不愿出场参加活动了。公司决定另找模特来替代,但尽管公司给的出场费不低,并没有模特愿意做活体雕塑。
五一很快就要到了,公司为找不到人做活体雕塑而大伤脑筋。自来到广州后,李青在一些公众场所见过活体雕塑的表演,知道做活体雕塑有点“贱”。前些时间,在海珠广场她就见到一个大学生为了展示行为艺术,做活体雕塑时,被一些人在身上摸来摸去,有受人歧视的感觉。这时,李青突然想到,如今公司正需要人做活体雕塑,我为何不去试一试呢?如果能以此为职业的话,那治好母亲的病就有希望了!当天她就向领导自我推荐,领导见李青有这样的勇气,愉快地答应让她试试。
活体雕塑的节目是一场因为误会而分手的情感剧。通常,做活体雕塑要求只能穿内衣,从未有过做活体雕塑经验的李青,脱去外衣后,在化装师面前显得十分紧张,还没化完装,她的脸上就开始冒汗了。好在通过化装,旁人已看不出她是近乎出演,这让她紧张的心稍稍平静下来。化装完毕,考虑到李青是第一次做活体雕塑,导演要求她与那位姓杨的男模特进行模拟排练。这出情感剧共有40分钟,在这40分钟以内,演员除了规定的几个动作外,必须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让观众感觉就像真的雕塑一般。对于初次做活体雕塑的李青来说,在40分钟内保持不变的姿势确实有难度,排练了整整一天,她才让导演满意。
到了五一,李青和杨先生开始面对观众做活体雕塑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不少观众对他们的造型发出惊呼声,也有大胆好事的人走上前来触摸两座“雕塑”。当一位男性观众去触摸李青的身子时,尽管旁边的保安及时阻止了这种行为,但李青还是流泪了!
好不容易熬完了40分钟,他们各自得到了500元钱的报酬。回到化装间卸妆时,杨先生对李青说:“你的意志力比我想像的还要坚强,很有表演天赋,很适合做活体雕塑。”李青笑着说:“我有点委屈,因为我觉得做活体雕塑有种受人歧视的感觉!”“不错,做这行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来面对世俗的压力。”杨先生说,“其实在国外,活体雕塑以其较高的可塑性和艺术观赏性具有较高的地位,并不存在歧视的成分。”
当天,李青就将她做活体雕塑的事告诉了哥哥李森,并向哥哥暗示了要做职业活体雕塑的愿望。当李森得知妹妹为了赚钱替母亲治病,竟做起了活体雕塑,他的心怎么也无法平静下来,然而当他想到母亲的病,却又沉默了。在了解到如今很多商家为了宣传企业文化和产品,会找模特来做活体雕塑的节目表演,而很多模特并不愿意从事这个职业后,李森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兄妹俩做活体雕塑赚钱来医治母亲的病!
大爱比天:在流言蜚语中艰难前行
做出这样的决定后,李氏兄妹各自辞职,租间房子和父母住下来后,联系上了杨先生。兄妹俩知道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行业,为了让母亲安心治病,他们向父母撒谎说各自找到了一份待遇相对较高的工作。
当杨先生得知李青和她的哥哥要做职业活体雕塑后,在佩服之余,多少感到有些惊讶。尽管他知道,兄妹俩是为了赚钱医治母亲的病才做出这样的决定,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谁敢将活体雕塑当成一份职业来看待。
刚好芳村花卉市场为了迎接各地的客商,要举办一场大型的狂欢活动。活动的负责人联系到杨先生所在的模特公司,要杨先生找几个模特去做活体雕塑表演。趁此机会,杨先生将李氏兄妹介绍过去。按组织者安排,李青和李森要穿上近乎的紧身肉色内衣,通过化装后,手拿鲜花站在花丛中,要求一个小时表情保持微笑。
表演开始后,兄妹俩就那样保持姿势不变地站在花丛中,机械地听身边的老板与客商交谈。其中有个客商对花丛中的两座雕塑产生了好奇,他用手触摸一下李青的胸部,惊呼道:“咦,这座雕塑身子软软的,暖暖的,妈呀,不会是一个大活人吧?”“你说得没错,她是真人!”老板笑着对客商说,“怎么样,够创意吧?”那位客商不相信,歪着头凑近李青,直到感觉到李青的呼吸,才相信所谓的雕塑原来是个大活人!这时,哥哥李森再也忍不住,拉上妹妹逃也似的离开了花丛。回到化装间卸妆后,他哭着对李青说:“妹,你不应该承受这样的羞辱,另外找一份工作吧,不要做活体雕塑了,好吗?”李青说:“哥,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你想过没有,如果我们不从事这个行业,想赚够那10万块钱,要等到什么时候啊!这个世界没有下贱的职业,只有下贱的人。就算不是为了医治母亲的病,我觉得从事这个职业也并不下贱,因为我们所表现的是一种雕塑文化。”
2003年6月初,当李森得知广州最著名的游乐场所―――世界大观要搞一个连续性的联欢活动后,主动与有关负责人取得了联系。正好主办方为了吸引游客,有意搞一个活体雕塑的节目,正为找不到模特而发愁呢,于是他们愉快地达成了合作协议。此次活动从6月10日到6月28日,李氏兄妹每天的出场费为600元。协议规定化装师由主办方聘请,雕塑节目可以由李氏兄妹策划,但必须一天出场两次,每次的时间不少于120分钟,每40分钟要保持一个纹丝不动的造型。这样的要求确实挺高,好在节目由李氏兄妹策划,这样他们就可以做一些相对保守的造型。
表演的第一天,李氏兄妹分别做了张飞和杨贵妃的造型。刚定型,好奇的游客就将两座雕塑围得水泄不通。“妈呀,活的!”“不是,你看手指一动都不动,肯定是假的!”“刚才明明动了一下。”“你眼花了,不信你摸摸看。”
围观者不停地议论着,“假的!”“真的!”当他们发现两座雕塑的眼睛一眨一眨的,才肯定了雕塑原来是活人!“看这两个人挺年轻的,为了钞票,做这个行当逗乐,也挺那个的!”“别这样说,也许人家有苦衷呢。没有困难,谁会做个僵尸一样的雕塑逗人乐呀!”““嗨,别说啦,怎么说人家也是在挣钱嘛,至少比在发廊做那事强吧……”游客的对话让兄妹俩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直想掉泪。
接下来的表演,李氏兄妹变换着不同的造型,尽量做到给观众造成视觉上最大程度的冲击,雕塑的表现力也做得惟妙惟肖。由于长时间站立,每一次表演,兄妹俩都累得腰酸腿痛。每次表演完回到宿舍后,他们都会暗暗掉泪。他们流泪并不是因为感到受到了羞辱,而是观众对他们行为的不理解。但一想到母亲的病因为医药费的及时到位而得以正常治疗,兄妹俩就觉得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和委屈是值得的!
别说长道短!兄妹俩在为爱演绎雕塑文化
2003年7月,某国产手机决定在广东省内各大中城市搞促销活动,为了给产品进行别开生面的宣传,商家联系好产品的展销场地后,想到了做活体雕塑。在得知广州有人做职业活体雕塑后,商家直接联系上了李森。
活动一共有五个人参加,其中有三位都是专业模特。李森的造型很简单,只需化装后站在台上,左手抓住一部手机,聚精会神地盯着,保持不变的姿势就可以。还可以根据现场观众的情绪随意变换姿势,比如,有观众不相信雕塑是活的,大胆去触摸时,他突然转身,把手机换到另一只手上,又一动不动了。而李青的造型相对要复杂一些,她与一位专业模特配合出演几秒的情感剧《向左走,向右走》。虽然只有几个简单的动作,但要想达到感染观众的效果,表演起来还是颇具难度的。好在出场前他们已经排练过,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失误。另外两个模特在迪斯科音乐的伴奏下模仿机器人走步,场面很有张力。几乎每到一个城市表演,五位活体雕塑的表现都会赢得无数观众的围观惊呼。
从事这个行业的时间长了,渐渐被一些需要搞宣传活动的商家熟知,兄妹俩的业务多了起来。单是2003年8月份,他们就赚了2万多元!
2003年9月的一天,李氏兄妹为一家内衣生产商表演活体雕塑。像这种展示内衣文化的活动通常都是由专业模特在T型台上表演,但这次商家别出心裁地采用雕塑的形式为内衣做广告宣传,希望能在宣传产品上有所创新。因为是内衣展示,李氏兄妹知道现场将会有很多不可想像的情况发生,为了成功接下这笔业务,兄妹俩决定:只要观众不做出太过偏激的行为,一些小动作可以忍受。果然,兄妹俩一出场,现场就有观众高声呼叫,看稀奇的观众们将两座“雕塑”围得水泄不通,其中有观众就雕塑的真假开始打赌,不相信雕塑是真的那个观众走近李青,猛地用手脱掉她的内裤,惊得李青大叫起来。幸好她对此早有防备,里面还穿了一条内裤。尽管场面出现暂时的骚乱,但兄妹俩的身上穿着商家的产品,的肌肤敷满厚厚的油彩,在炎炎烈日下,依然保持静止的姿势展示风情内衣,很好地完成了活体雕塑的表演。可以想像,他们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和多强的意志力啊!
到了2004年3月,李氏兄妹做活体雕塑已赚了近10万元钱!当母亲终于从老乡的口中明白自己的儿女在做让人指指点点、摸摸捏捏的行当时,心理上无法接受,哭着对儿女们说:“孩子啊,你们为了挣钱替我治病而做那样的事,我心里难受啊!”兄妹俩知道怎么跟母亲解释都难以解释清楚他们的行为是光明正大、问心无愧的,只好安慰母亲:“妈妈,您就安心治病吧,我们这样做,也是希望您的病能够早日康复啊……”老乡们知道李氏兄妹为救母亲而做活体雕塑后,都对兄妹的行为表示理解,他们纷纷来到医院探望、安慰李母,要她安心接受治疗,并羡慕地夸她养了一双有孝心的好儿女。
因为是职业活体雕塑,李氏兄妹渐渐被一些市民所熟悉,他们对活体雕塑有了一种理性认识,由最初的歧视变成了敬佩。一次在为一家酒店表演活体雕塑结束后,李氏兄妹还来不及卸妆,就有人走上前来,激动地对他们说:“你们的表演我看过好几次了,你们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代表广州市民感谢你们!以前不了解活体雕塑,对此有偏见,其实做活体雕塑是在传播雕塑文化。我真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啊!”
观众的肺腑之言感动得李氏兄妹流下了泪水。经历了多少委屈、多少歧视、多少心酸、多少苦累,终于有人能够理解他们的苦与怨了,他们能不感动得流下欣慰的泪水吗?尽管真正理解的人不是很多,但这也足以让李氏兄妹为自己的选择感到骄傲了。
1、《以家人之名》李尖尖和凌霄是情侣,两人在结局里在一起了。
2、《以家人之名》是由丁梓光执导,谭松韵、宋威龙领衔主演,张新成特别出演,涂松岩、孙铱、何瑞贤、安戈等主演,张晞临、杨童舒友情出演的青春成长治愈剧。
3、该剧讲述了3个原生家庭有缺失的孩子组成了一个非血缘关系的家庭,兄妹三人在成长中彼此扶持,逐渐治愈了内心的伤,与过去的自己和解,成为了更好的人。
4、剧情简介
三个没有血缘关系、在原生家庭遭遇过不同伤痛的孩子,机缘巧合下凑在一起成为了兄妹。大哥凌霄、二哥贺子秋、妹妹李尖尖在两个爸爸的抚养下相互扶持、共同成长。高中毕业后,两个哥哥回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一边是彼此认定相互珍惜的新家人,一边是无法选择但关系淡漠的亲生父母,他们在两个家庭中迷茫徘徊。五年后,哥哥们回到了新家人身边,三人终于团聚,但由于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问题仍如影随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三个人选择齐心协力,在经历了一番磨难后,他们终于勇敢地走出了过去阴影,让父母直面了自己的问题,也让彼此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来源:文章屋网 )
1、《以家人之名》是由丁梓光执导,谭松韵、宋威龙领衔主演,张新成特别出演,涂松岩、孙铱、何瑞贤、安戈等主演,张晞临、杨童舒友情出演的青春成长治愈剧。
2、该剧讲述了3个原生家庭有缺失的孩子组成了一个非血缘关系的家庭,兄妹三人在成长中彼此扶持,逐渐治愈了内心的伤,与过去的自己和解,成为了更好的人。
3、剧情简介
三个没有血缘关系、在原生家庭遭遇过不同伤痛的孩子,机缘巧合下凑在一起成为了兄妹。大哥凌霄(宋威龙饰)、二哥贺子秋(张新成饰)、妹妹李尖尖(谭松韵饰)在两个爸爸李海潮(涂松岩饰)和凌和平(张晞临饰)的抚养下相互扶持、共同成长。高中毕业后,两个哥哥回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一边是彼此认定相互珍惜的新家人,一边是无法选择但关系淡漠的亲生父母,他们在两个家庭中迷茫徘徊。九年后,哥哥们回到了新家人身边,三人终于团聚,但由于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问题仍如影随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三个人选择齐心协力,在经历了一番磨难后,他们终于勇敢地走出了过去阴影,让父母直面了自己的问题,也让彼此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来源:文章屋网 )
其实,原本六人。只是还有一个幼小的妹妹,在贫穷饥饿、无可奈何的岁月里,怀着对人世和亲人依依不舍的心酸,早早地离开了我们,带着眷恋,携着泪水,孤独地飞向了一个飘缈的世界。
我知道,多少年以后,她依然在美丽、温暖、如花的天堂,在为我们默默地祝福着,祈祷着,以她那灵动闪亮、脉脉如水的眸子,关注着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她甜甜的笑靥,让我永远记住了曾经的贫穷、无奈和忧伤!每每想起过去的往事,如烟的岁月定会在脑海里闪现,而我们生活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现代社会,却无法感知天堂里到底该是一番什么滋味!
【一】贫穷的记忆
记忆里,儿时的家乡,很穷,很穷。
环绕村庄的大山,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生气。就连山坡上的小草也矮得出奇,仿佛害怕离开大地母亲的怀抱,把仅有的一点温暖,紧紧地贴近贫瘠土地的胸膛。
三三两两的牛羊,在山坡上啃着地皮,偶尔一两声哞咩的叫声,听起来也是那么苍老,那么沧桑!
而田野里的鸡鸭鹅,寂寥地寻找着可以充饥的草粒儿,有时为了追逐一只飞起的蚂蚱,也可能摔几个跟头。
村子里根本没有像样的房子,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是用山里的石头抑或草坯磊起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居所,房子的四周再用石头或木棒围起来,造就了一个个院落。
房子里根本没有什么家具的,最多有一个乡下木匠打制的柜子。屋里四周的土墙,被煤油灯熏得黑漆漆的。好一点的人家,会在上面糊上些许不知从哪弄来的报纸,就算是最好的景致了。
而窗户上根本没有玻璃,只是用现在祭祀时才用的烧纸,糊在上面,用来遮挡些风雨。但山里风大,时不时地会把窗户纸吹破,那呼啦啦的响声,到了夜里很是渗人。
那景象怕是久居城市的人,一生一世都不可能见到。
居住在四面环山的小山沟里,每家每户分得的田地少得可怜,加之都是山坡地,贫瘠得很,每年辛辛苦苦种的庄稼,打下的粮食还不足以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
特别是到了年关,各家的老人们,看到膝下这些儿女一双双焦渴的眼神,一张张饥饿的嘴巴,脸上便多了些许愁苦的颜色和辛酸的味道。
在父母双亲的眼神里,懵懂无知的我们,已经看到了一种发自心底的无奈和哀愁。他们的目光分明在告诉我们:没有办法呀,谁让我们出生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大山里呢。怪只怪投错了娘胎,命里终究要经受苦难。
由于家里人口多,吃穿都成了父母的心病。从小,我们兄妹五人就没有穿过新衣服。都是父母穿过之后,到了非换不可的地步,才又改了又改,变成我们身上补丁叠补丁的旧服装。年龄大的穿过了,再改小一点,由年龄小的接着穿。
那时的夏天,我们根本不穿鞋子,因为害怕不小心把鞋子弄坏了,到时就没得穿了。每天,我们都是光着脚丫到处疯跑,即使是上学也一样。尽管山里遍地是尖尖的石头和各种荆棘的茬子,可我们因为已经习惯的缘故,在上面无论如何奔跑,都不会有所伤害!
也许,是贫穷给了我们厚厚硬硬的脚掌!
那时的冬天,我们根本不戴帽子,因为没有帽子可戴。每天都顶着冽冽的寒风,抑或迎着飘飞的大雪,在路上,在山里,肆意地追逐着童年的欢乐。
有时,脸上,手上,脚上,都冻得裂开了血口子,但没有一个人感到委屈!
也许,是贫穷给了我们坚忍的性格!
那时候,我们最盼望的就是过春节。因为到了春节,不管平时多么节俭,父母都会把平时积攒下来的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好东西,悉数地拿出来,让我们尽情感受一下年的味道。
还有就是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不管怎么贫穷,父母也会做一些好吃的东西招待客人。而客人吃剩下的饭菜,就是我们最奢侈的消费了!
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个远方亲戚,父母对他非常地热情,不但买来白面烙了十几张馅饼,而且还炒了四道菜。当亲戚吃饭的时候,我们兄妹五人就站在炕角边上,吞咽着口水馋得不行。看到盘子里的馅饼和菜越来越少,哥哥终于忍不住,不自觉地脱口而出:“妈呀,都快吃光了!”惹得亲戚满脸通红,不好意思地停下了碗筷,搞得父母也非常非常地尴尬。
现在想起来,当初贫穷的景象,真是一种痛。这种痛已经深深地渗入骨髓,在漫漫红尘里,让我们这些离家的游子,不敢有半点的忘怀!
【二】可爱的妹妹
就在这样一个贫穷的氛围里,生儿育女的传统,却依然在潦倒之中发扬着光大。
在我的记忆里,村里的每一户人家,少则三两个子女,多则四五个顽童。而最多的一家,一共十个儿女,九男一女。
在遥远的过去,遥远的乡村,多子多福的祈愿,一直是一个不老的话题。谁家要是生个一儿半女,那可是全村人都兴奋不已的大事。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我的父母也摆脱不了命运的羁绊。在生了我们五个儿女之后,母亲又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给我们生了一个可爱的小妹妹!
妹妹快出生的时候,我们这些哥哥姐姐们,一个个都兴奋不已,盼望着妹妹早日来到我们的身旁。因为,那时的我们还知道岁月到底有多么艰辛,只是希望妹妹快点降生,也好陪着我们一块玩耍。
妹妹出生后,由于母亲经年累月的操劳和没有食物可以补充营养,根本没有奶水可以喂养她。可妹妹也许天生就知道这种境况,从来没有因为吃不到奶而哭闹。最初的日子里,只要母亲把熬得稠一些的米汤,一小勺一小勺地喂到她的嘴中,她便会心满意足地吸吮着,很甜的感觉。
稍过了些日子,大概只有两三个月吧,母亲便把煮得烂熟的米饭,放到嘴里再嚼上一会儿,然后口对口地喂到妹妹嘴里,而妹妹竟然抿得有滋有味。有时,还会露出满意的笑!
可能是因为吃了乡村最原始的粮食,妹妹发育得居然很好。红晕的脸蛋儿,一天天饱满。大大的眼睛,处处都闪烁着灵动的光。胖胖的小手小脚,每天总是踢来踢去,仿佛要给这个尚未感知的世界,舞动出多彩的韵律!
我们兄妹五人都非常非常喜欢可爱的妹妹!
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围拢在妹妹的摇篮边,轻轻地摇一会儿,摸摸妹妹可爱的脸蛋,握握妹妹嫩嫩的小手,然后望着她那黑亮的大眼睛,逗她笑上一笑。
而妹妹也宛若知道我们对她的绵绵爱意,总是呀呀地不知道说着什么,偶尔还会发出咯咯的笑声。每每这时,我们兄妹五人定会高兴得无以言表。
每天放学回到家里,我们来不及放下书包,便会跑到妹妹的身边,看她一天来有什么变化。妹妹灵动的心思,也会随着我们的话语,来回地左顾右盼。谁的声音大一点,她的头便会侧向谁的一边。
有时候,我们都央求母亲,让我们抱一抱可爱的妹妹。大多数时候,母亲不会答应我们的乞求,她怕我们年龄小,抱不好妹妹,弄不好会摔着妹妹的。
可我们总是坚持,没有办法,母亲就把妹妹从摇篮上轻轻地抱下来,然后小心翼翼地送到我们的怀中,双手却始终不离左右。
等我们兄妹五人轮番把妹妹抱了一遍,亲了一遍,母亲才会在我们欣喜的目光中,重又把妹妹小心翼翼地放到摇篮里。
这样的情节多了,妹妹好像也离不开我们了。只要我们来到她的身边,她的小手便会伸出来。我们知道,她是想还让我们抱抱她,亲亲她!也许这就是一种血缘吧!
对于我来说,最喜欢的,就是抚摸妹妹娇嫩的脸蛋和小手小脚了。尤其是闻到妹妹身上散发出来的阵阵的乳香,真的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妹妹常常左顾右盼的大眼睛,总是撩拨着我们兄妹五人的神经。也许,这在冥冥之中,以神的无言,注定了一场辛酸的记忆!她是怕少看一眼,就会失去我们曾经的印记!
我的可爱的妹妹,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深深地爱着你!
【三】辛酸的眼泪
就这样,我可爱的妹妹,在一家人温暖的怀抱里,走过了六个月简简单单的行程。
有好几天的时间,妹妹好像不像以前那样爱笑了,脸色也有些黯然。偶尔,还会哭上几声。不知道什么原因,当时我就感觉,可能要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
果然,我可爱的妹妹,终究还是因为贫穷和闭塞,默默地离开了我们。
那是一个阴云密布的上午。因为是星期天,我们兄妹五人都在家里尽情地享受着无比的快乐。而如此的天气,也没有影响我们无忧无虑的心情。
可是,上午十点钟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妹妹突然放声大哭起来。要知道,她以前是很少哭的,除了异常饥饿的时候。但近几天偶尔的哭,大概是埋下了伏笔。尤其是这次,哭得很伤心,很悲痛,仿佛她幼小的灵魂,已经感知了一种莫名的黑暗。
父亲到离二十公里外的单位上班去了,家里只有母亲和我们兄妹几个。听到妹妹的哭声,我们和母亲都以为是妹妹饿了,根本没有往别处想。
母亲赶紧把妹妹抱在怀里,让我们帮助热了一点饭,想喂妹妹吃点东西。可妹妹的哭声越来越大,不但不吃,还异常地躲避着母亲伸过来的嘴巴。
母亲有些着急,摸了妹妹的额头,发现她发高烧了。
看见妹妹这样,我们兄妹五人都急得不行,围在母亲身边焦急地看着,但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可能是感冒了,母亲这样认为。她把妹妹放到摇篮里,用热水浸湿毛巾,在妹妹身上轻轻地擦拭着。而我们紧紧地握着妹妹的小手,不愿松开。
妹妹的哭声一直就没有停。而外面的大雨,也仿佛是妹妹滂沱的眼泪,肆意地流淌着,那声音听起来令人揪心。
妹妹一定是病了,我们都这么说。母亲望着窗外的大雨,也有些不知所措。父亲不在家里,而要去找五里八村唯一的一个乡村医生,要翻过两座大山。
母亲感到我们年龄都小,而且又下了这么大的雨,不放心让我们去找医生。
妹妹的哭声越来越大了。我和哥哥断然回绝了母亲的骂声,毅然顶着大雨,走向了通往乡村医生家里的山路。
那时,乡里的医院,医疗条件很差,根本没有办法帮助病人解除病痛。而且医院离我家里也有二十公里的路程,又没有电话可以联系,不管你怎么着急,只能望着贫穷的山路和村口发呆。
我和哥哥冒着大雨,深一脚浅一脚,一步一个跟头地找到那个唯一可以挽留妹妹的乡村医生,硬是把他从炕上拖下来,然后不容分说背起他的药箱,又一次跑入滂沱大雨之中。
可是,当我们一身泥水赶回家里的时候,刚刚迈进院门,就听到了屋里悲痛的哭声!
晚了!一切都晚了!当时,我和哥哥根本没有勇气跨进屋门。虽然我们的年龄不大,但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真的让我们迈不出脚步!
就这样,妹妹走了,走在风雨交加的午后。而我们这些为人父母、为人兄长的至亲至爱,却在贫穷的日子里,无力挽留妹妹多么眷恋尘世的脚步。那种欲哭无泪的感觉,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了,才会有更深更透的体悟。
如果不是因为贫穷,不是因为闭塞,如果当时的情形能在当下重演,也许,结局就是各一种结果。我那可爱的妹妹,定然灿烂在我们温暖的阳光里,尽情地领略生活的美好和令人流连的风景。
可是,有些事情真的无法挽回。在妹妹短暂的人生旅程中,不可能体味亲情的无奈和哀愁。就在我和哥哥请来医生的三个多小时时间里,妹妹究竟体验了多少病痛的折磨,究竟有多少感慨印在她伤心而又无助的记忆中,这,只有她一个人在天堂里默默地回味。
而我们这些活着的人,除了悲伤,还是悲伤!
妹妹走的时候,母亲没有哭,我想她的眼里,已经没有了泪水,有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忧伤!
而我们这些兄弟姐妹,一个个哭得天晕地暗。
我们知道,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妹妹,还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一抹剪不断理还乱的辛酸!
妹妹走了,走的匆忙,匆忙得来不及看我们最后一眼。
妹妹走了,走的凄凉,一张草席,卷走了她的全部梦想。
妹妹走了,走的无牵无挂,甚至连一张小小的用来遮挡风雨的木匣都没有。有的,只是用铁锹挖出的一个小小的坑,那里面,躺着无尽的悲伤。
贫穷的时代,终究要孕育贫穷的结局。这种结局,今天的我们,有时也不敢相信。可是,在那样一个年代,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随着“二孩时代”的来临,父母们遇到了新问题:面对两个孩子,如何把一碗水端平?首先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是敏锐的大宝,否则他们就不会大张旗鼓地反对小宝的到来。接下来,父母们就会感到问题越来越棘手了,因为小宝的恃宠和大宝的失宠肯定要引发争端,把家里弄得一地鸡毛。如何把一碗水端平,让大宝与小宝和平相处?著名亲子专家李一慢先生的家教故事或许能给我们启发。
女儿出生前,李一慢夫妇就开始引导3岁的儿子怎样做哥哥,比如让他负责胎教,对着妈妈的肚子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妹妹出生时,哥哥收到了一套垂涎已久的TOMY高架火车玩具。李一慢煞有介事地告诉儿子,这是妹妹给哥哥的见面礼。哥哥认为妹妹很够意思,但对吉凶未卜的未来仍有担心。李一慢给儿子读绘本《我当哥哥了》。听到主人公波力有过跟自己同样的担心,并且事实证明那纯属杞人忧天,哥哥的眉头舒展开来。
不过,摩擦总是难免的。哥哥精心搭建的积木城堡被妹妹轻而易举地证明是豆腐渣工程;哥哥安静地做作业,妹妹欢快地来捣乱;游戏玩输了,妹妹总要耍赖……哥哥忍无可忍,动手教训妹妹,妹妹则奋起反抗,毫不留情地咬伤哥哥。遇到这样的纠纷,李一慢主要是做儿子的思想工作,道理讲不通,就读绘本《跟屁虫》《输不起的莎莉》,让儿子通过别人的故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父母的引导下,哥哥越来越有男子汉的胸怀。比如,哥哥把读睡前故事的选择权让给妹妹;兄妹俩共同做家务,哥哥明明做得更多,却与妹妹平分报酬。每当遇到类似情况,李一慢总要大大夸奖儿子一番。
只让哥哥让着妹妹当然不能算端平了一碗水,为了公平公正,当女儿长大了一些,李一慢夫妇开始给兄妹俩立规矩,谁违反了规矩都不行。慢慢地,兄妹俩都有了规则意识,摩擦少了许多,即使有了摩擦,他们也会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
摩擦少了,亲密就多了。妹妹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本不情愿离开家,但有哥哥的陪伴就少了许多哭闹。有一天,妹妹提出奇葩要求,让哥哥到她班里上课,老师竟然同意了。妹妹信手涂鸦,让人莫名其妙,哥哥只看一眼就明白。李一慢感叹,只有亲密无间,才能心灵相通啊!哥哥上学了,要求放学自己回家,妹妹大声问:“要是哥哥走丢了怎么办?”关爱之情溢于言表。哥哥识字越碓蕉啵就经常给妹妹读绘本,在地球仪上辨认国家,一起听英语故事。等妹妹上了小学,哥哥就现身说法,教妹妹如何与同学相处。这时,妹妹总要庆幸一番:有个哥哥真好!
在李一慢看来,有了女儿,他和妻子对儿子的爱不仅没有减少,还让儿子懂得了分享和付出,这对于儿子来说也是一笔财富。在培育儿女的过程中,李一慢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成为著名的儿童阅读专家和亲子教育专家,可谓亲子携手成长的楷模。
李一慢的家教故事告诉我们,要端平一碗水,首先要对两个孩子付出同样的爱,不能顾此失彼;其次,做大宝的思想工作,光讲大道理于事无补,可以借助绘本,让大宝在故事中逐渐放下思想包袱;再次,对小宝不能一味纵容,要用家庭规则约束其行为,保护大宝的利益,也为两个孩子自己解决纠纷制订谈判依据;最后,家庭环境很重要,如果两个孩子每天沐浴在父母爱的阳光下,不仅摩擦会少,还能给家庭增添许多温馨的气氛。读者朋友,您还受到了哪些启发,欢迎来函参与讨论。
如今,立遗嘱的意义已不仅仅是分配身后的“物质财产”。“晒”家风家训,让“精神财产”得以传承,也成为许多老年人立遗嘱的另一个原因。
“这里有400个老人,但是真正立了遗嘱的没几个,老人年纪越大越怕谈论生死,更不要提立遗嘱这件事了。”昆明知青老年公寓院长段玲英说,立遗嘱是一个亲情伦理以及生命意识的观念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法律问题,“很多老人缺乏立遗嘱的意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往往是临终时才想起随便写一个。”昆明知青老年公寓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部分老年人对立遗嘱的看法。
观念悄然发生改变
2014年12月的一天,北京市西交民巷73号一栋米色的小楼前,一早就聚集了很多老人。老人们大多80岁上下,安静地坐在门前两条长凳上等候。
2013年3月21日,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共同发起主办、由北京市工商联信息化商会协办的公益项目――中华遗嘱库成立,凡年满六十周岁的老年人,填写申请表后,都可以在中华遗嘱库免费办理遗嘱的咨询、登记和保管。北京市西交民巷73号就是中华遗嘱库首个登记中心所在地。
自成立以来,中华遗嘱库就遭遇了“超负荷”运行,门口每天都有老人排队预约。由于遗嘱库每天的接待量有限,一些老人预约了一年多才成功订立了遗嘱。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立遗嘱常给人一种“不吉利”的感觉。但不知不觉中,这种观念已经在悄然发生改变,主动来订立遗嘱的老年人大多心态平和坦然。他们觉得,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产、表达自已的意愿、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是自己前来订立遗嘱的主要目的。
有效保护个人财产
遗嘱的首要功能是财产清单。通过订立遗嘱,可以将自己所有比较值钱的财产进行整理。这一点在侯耀文遗产争议案中显得特别突出。
2007年,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因病在家中去世,未留下任何遗嘱,于是一系列的案件陆续爆发:先是2009年2月,侯耀文的大女儿侯瓒将同父异母的妹妹到法院,希望法院调查父亲名下的财产,并进行分割。同年7月,在查到侯耀文百余万存款被提取、别墅物品被搬走之后,侯瓒姐妹俩作为原告,又将伯父侯耀华等4人告上法院,要求被告返还遗产。此外,还有某银行诉侯耀文两个女儿关于玫瑰园别墅借款的案件。此事经过数年的“折腾”,才最终以和解的方式解决了纠纷。而这些争议恰恰是从不知道侯耀文究竟有多少遗产开始的。
张蓉在杭州工作,父母在北京一直由保姆照顾。2011年,张蓉的父母相继去世。由于父母生前并未订立遗嘱,张蓉并不知道父母留下了多少遗产。由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早已离世,自己又是独生女,所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张蓉为父母遗产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可当张蓉拿着父母的身份证去银行查询存款时,却遭到了拒绝。银行称,查询存款必须由查询人提供存款凭证。如果继承人仅有被继承人的身份证件,没有存款凭证和账号密码,银行无法办理查询业务。
无奈之下,张蓉只好与表哥商量,找个由头提讼来解决银行存款查询问题。于是,表哥以对大姨夫妇生前扶养较多为由,表妹要求酌情分配给他部分遗产。进入诉讼程序后,张蓉申请法院查询父母名下财产。经查明,张蓉父母名下有36万余元存款、13万元基金以及2万美元外汇。该案最终以调解结案。对此,表哥表示打官司实属无奈,“只有进入诉讼程序,才能通过法院帮表妹继承遗产。”
北京东城区人民法院民六庭副庭长赵庆指出,在遗产信息不明的情况下,独生子女继承难问题已经在司法个案中显现出来。“公民财产日渐增多,且财产形式多样化、财产分布多元化。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已成主流家庭模式,子女如果不与父母同住,父母突发意外或疾病未来得及订立遗嘱或交代身后事等,就会导致作为唯一继承人的独生子女因不清楚父母遗产却又无法查明,而引发继承难题。”
所以,即使独生子女是唯一继承人,父母也应尽早订立遗嘱,通过办理继承公证,理清个人名下财产,以及确认继承人身份。
避免遗产分配纠纷
福州市的周甲、周乙、周丙、周丁4兄妹的父母于2001年和2006年先后去世。父亲在仓山区有一套老房子,去世前曾和周丁一家共同居住。2014年,周丁与仓山区房屋征收工程处签订了《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协议书》。协议约定,上述房屋货币补偿款31万多元,其中,提前搬迁奖励为6万元,租房补贴为2万元。
因为父亲没有留下遗嘱,4兄妹对房子补偿款的分配又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他们只得对簿公堂。共同原告周甲、周乙、周丙认为,他们和周丁同为已故父母财产的法定第一顺位继承人,应均等继承已故父母的遗产,而不应由周丁独占房子的补偿款。被告周丁则辩解称,该房产权虽归父亲所有,但该房已在20多年前的特大台风中倒塌。现列入危旧房改造项目范围被征收的诉争房,是他于1990年在原址上重建的,重建的事务和费用均由他和妻子承担。他家一直在该房居住、使用至房屋被征收时,所以被征收的房屋理应归他所有,而非父亲遗产。另外,即使诉争房是父亲的遗产,由于父亲自退休后就和自己一家一起生活,共同居住、使用诉争房,自己和妻子一直照顾父亲,直到其去世。自己尽了主要的赡养义务,也理应比其他兄妹多继承父亲的遗产。
仓山区法院经审理认为,诉争房属于原、被告父亲所有。周丁未提交证据证明原、被告就诉争房已经达成口头协议以及房子重建的费用,因而他的辩解意见不成立。诉争房在被拆迁前由周丁居住、使用,故提前搬迁奖励及租房补贴共计8万元应归他所有。该院按照法定继承原则,判令原被告4人平分扣除提前搬迁奖励和租房补贴之外的拆迁补偿款。
像周家这种由于生前未立遗嘱导致家庭纠纷甚至对簿公堂的案例并不鲜见。根据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的统计资料显示,从2007年起,该院受理的财产继承纠纷案件以每年100多件的数量逐年递增,2011年已经达到596件,占家庭纠纷的39%,成为最多发的家庭纠纷案件。据统计,在法院审理的继承纠纷中,因没有遗嘱而引发的高达73%。
因此,生前订立有效的遗嘱,能够避免身后发生遗产继承纠纷。
减少繁杂程序环节
曹先生家住北京,只有兄妹二人,父亲去世后留有一处70多平方米的房产。由于父亲没有立遗嘱,所以兄妹二人要得到这套房子只能靠法定继承。曹先生最先到公证处,被要求出具其祖父母的死亡证明,而因为年代久远,又经历了家族搬迁,这些证明无法提供。公证之路走不通,兄妹俩只能找个争夺房产发生纠纷的理由,请法院解决。
然而,他们仍然遇到了不少麻烦。首先,法院要求其证明他们的父亲只有他们这两个孩子,没有其他任何婚外子女。其次是处理家中其他亲戚继承权的问题。曹先生的母亲先于父亲去世,现在父亲去世后留下的房产实际是夫妻的共同遗产。但由于曹先生的姥姥比曹先生的母亲后去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姥姥有继承子女遗产的权利,虽然姥姥现在已经去世,但其子女仍然享有遗产继承权。曹先生有两个姨妈和一个舅舅,一个姨妈远在云南,已经九十岁高龄,无法将其接过来在法庭上出面,而法院又规定这三位继承人必须出席。最终,其中两位通情达理地放弃了继承权,而云南的姨妈也通过录制视频交付了证据材料。
这些因老年人未立遗嘱导致其去世之后子女在遗产继承中遇到周折和麻烦的案例,也使得一些健在的老年人逐渐意识到订立遗嘱的重要性。家住天津的刘淑兰夫妇直言,自己在2015年去中华遗嘱库天津分库立下遗嘱,就是考虑到自己过世后,可以给孩子省去开各种证明的麻烦。
家风家训留言后代
目前,我国老年人订立遗嘱,内容还主要体现在如何分配自己故去以后的“物质遗产”,对“精神遗产”的传承涉及较少。而中华遗嘱库在接待老人立遗嘱时,还专门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家风传承卡”,愿意给子女留言的可以填写,并可以与遗嘱一起保留在遗嘱库。
关老师在北京的一所大学教书。她立遗嘱时,就在家风传承卡上给自己的两个儿子留下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希望善的火炬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中华遗嘱库发起人陈凯认为,遗嘱的延展性很强,在更高级阶段能承载更多的东西。“纯粹从法律角度讲,遗嘱的主要功能还是分配财产。但站在社会人文的角度,它能起到的功能则太多了,它可以是家训,也可以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把几代人的若干份遗嘱放在一起,就会呈现出一棵家庭传承的大树……以前在农村有祠堂,在祠堂找得到自己的根,这个根对人来讲就是一个个名字。现在进入城市的人很难找到自己的根,把遗嘱库建设好以后,意味着进入城市的人可以找到自己的根。所以我们未来要建成三个库,一个是看得到的遗嘱库,第二个是数据库,第三个就是中国人家庭传承的精神‘祠堂’。”
汉森和格雷特纳这对兄妹,刚好听到父母的计划,哥哥对妹妹说:“你别担心,我有办法。”当天晚上,汉森蹑手蹑脚地溜进花园里,搜集起所有的小白石。
第二天早上,他的继母叫醒他们,说道:“今天天气真好,很适合野餐,我们到森林里去吧。”于是给了他们一人一片面包,全家人就一起到森林里去了。汉森口袋里装满了小石头,沿路?G石认路。
走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停了下来。樵夫开始生火,继母对他们说:“你们一定很累了,来这儿睡一会儿吧!”兄妹俩非常疲倦地睡着了,但是当他们再度醒过来的时候,父母亲已经不见了。
妹妹格雷特纳非常地着急,哭着说:“我们会死在这里的!”哥哥安慰妹妹:“跟我来!我有东西给你看。”于是,两个小孩终于靠着小白石认路回家了。樵夫非常高兴能再看到兄妹俩。但是他们的继母却非常不高兴地对先生说:“明天哪,带他们到森林里更远的地方,这一次一定要确定他们没有办法回家。”继母于是把房门给锁了。
两个小孩第二天又被带到森林中,但是这一次没有小白石了。汉森把面包撕成一片片的,沿路?G在路上,但是他没有注意到,面包都被小鸟吃光了。
跟上次一样,两个小孩被单独地留在森林里。汉森到处寻找面包的踪迹,但却找不到任何面包屑,这一次真的迷路了。
他们在森林中走了又走,发现了一个姜饼屋。屋顶都是葡萄干,墙壁铺满了巧克力脆片,窗上都是各种颜色的糖果。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老而丑的的妇人打开了门,对他们说:“进来啊,你们一定饿坏了。快进屋来,把这儿当成是自个儿的家。”
两个孩子忙着吃东西,竟然没有注意到这个老妇人其实是一个爱吃胖小孩的邪恶老巫婆。他们吃完饭后,老巫婆把汉森关进一个铁笼中,非常开心地跟他说:“我要把你喂得肥肥胖胖的。至于你嘛小姑娘,现在就去扫地!”
巫婆每天都喂汉森非常丰盛的食物,而格雷特纳只能吃剩菜剩饭。这一天,巫婆决定要吃了汉森,于是交代格雷特纳去把烤箱加热。当巫婆来查看烤箱是否够热的时候,格雷特纳一下子就把巫婆推进了烤箱,并且立刻锁上了烤箱的门。妹妹格雷特纳赶紧把汉森放出来。
汉森开心地说:“做得好,格雷特纳!我们赶快离开这里吧!”格雷特纳回答说:“等一下,我知道巫婆藏宝的地方。”于是,他们带着所有的食物跟宝藏,离开了姜饼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