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母亲小传

母亲小传

时间:2023-05-30 09:12: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母亲小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母亲小传

第1篇

1972年3月24日,随着一声婴啼,一个女孩出生了。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她给了我幸福与快乐,她就是我的母亲

虽然母亲相貌平平,放进人群中3秒钟便会找不到,但是在我心中,母亲只能用羽泉的《最美》来形容。我最喜欢母亲那深邃的可以和列夫·托尔斯泰相媲美的黑宝石般的眼睛。这只眼睛中包含着严厉 、慈祥以及关心,使人能透过眼睛看到母亲的心灵世界是怎样一番景象。

母亲小时侯家里很穷,虽然外婆外公很努力地工作,但在那个年代养活5口人实在不容易。经过生活的打磨,母亲变得很懂事,经常帮家里做事,还照顾弟弟。虽然生活地很艰难,但当母亲给我讲小时侯的事情时,总是乐呵呵的,就像看了一场不好笑也不悲伤的电影,没有什么可以值得耿耿于怀的。

当她想起她只接受了中专的教育时,总会告戒我说:"如果当时我有机会继续读书,就不用这样拼命干活收入又低了。现在你们的条件比我好多了,一定要努力学习!妈不要求你好出色,只要以后不要整天为生活而劳累就行了。”妈妈的话,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中。

在很多父母当中,我父母算是很开放的了,并不限制我的自由。由于从乡下搬到了城里,年龄也在增大,学习任务很重,没有了玩耍的空间与时间,父母为了让我能多接触大自然,还不辞辛劳地每星期陪我骑车出去欣赏大自然的景象。每次母亲出去时,总是把我护着,叫我靠边点,使我不受伤害。但她可否想过,她正处于危险当中?

亲爱的母亲,在世人的眼中,您是渺小的,但在儿子的心中您是至高无上的。在我的星空,您是一颗明亮的星星,永远照耀着我,永远都不会在漫漫的夜空中消失。来生我仍然愿意做您的儿子。

特别注明:有些句子是用的其他作文能手的大作里面的,但大部分都是我自己的。所以有被选中的大师们请不要见怪。.谢谢!还有,看了文章的朋友们能不能留下点回忆呢??评论一下下嘛。.如果觉得我写的好的,请帮我加加分。.如果觉得我写得不好的,请指出。..谢谢!!

第2篇

从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势力的纷争,到三国时期的曹操、刘备、孙权三国鼎峙,其间充满了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但最终还是以天下三分的局势取得了相对的平衡。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时局纷扰。割据一方的地方势力相互排挤,征战不休。汉室宗亲刘备虽心怀大志,却一直没找到实现抱负的行动方向。

刘备三顾茅庐,聘得军师诸葛亮。诸葛亮对刘备分析天下局势说:“从董卓专权乱政以来,豪杰之士纷纷乘机起兵称雄一方,而地跨州郡的割据势力更是数不胜数。曹操同袁绍相比,则是名望低微,兵力弱小,然而曹操终能战胜袁绍,由弱者变为强者,这不只是天时有利,也是曹操谋划正确的结果。如果曹操已经拥兵百万,并且挟制汉帝向诸侯发号施令,这是无法与他相抗衡的。”

他接着说:“孙权占有江东地区,统治已历时三代。那里地势险要,百姓归附,贤能之人都愿意辅佐他,这可以结为盟援,而不可以图谋他。荆州北有汉水、淝水作为屏障,南至海边有丰富资源可以利用,东连吴郡、会稽郡,西通巴蜀。这里是用兵的战略要地,但其占有者刘表却无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意资助给将军的吧!将军可有意于此吗?”

他接着分析:“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广大,是天然的富饶之地,汉高祖刘邦就是靠这里成就了帝王的霸业。现在,益州牧刘璋懦弱无能,张鲁又在北边与之作对,尽管这里人口众多、资源富庶,但因刘璋不知民众,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英明的君主。将军既是汉室的后代,又信义显扬四海,广交天下英雄,求贤若渴,倘若占据荆、益二州,控扼险要,西与诸族和睦为邻,南面扶绥边地人民,对外结盟孙权,对内修明政治。天下形势一旦发生变化,您可派遣一员大将率领荆州部队向南阳、洛阳地区进军,而将军则亲率益州之兵北出秦川,所过地区谁还不担着丰盛的酒食来迎接将军呢!若能如此,那么统一大业就指日可待,汉朝的霸业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听后,沉思良久,感慨地说:“孔明所言极是!”后来的实践,果然是按照诸葛亮的战略构想进行的。

诸葛亮根据对曹、刘、孙三方以及刘表等势力的政治、军事、经济、地理诸种条件的精辟分析,为刘备的生存和发展制定了“联孙抗曹”的总战略。为了实现这一战略计划,诸葛亮提出首先要向薄弱方向发展,夺取荆、益两州,以建立稳固基地,安抚西南各族;联合孙权,整顿内政,加强实力,待条件成熟后,从荆、益两路北伐曹操,夺取中原,统一全国。

显然,这是一个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稳健又富有进取精神的战略构想。刘备后来因条件所限,未能实现统一中原的计划,但他恰恰是依据诸葛亮“联孙抗曹”的战略谋划,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鼎立三足者之一。(摘自《破解鬼谷子的智慧》)

【赏析】

捭阖的本义是开合。捭就是拨动,阖就是闭藏。一开一合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是掌握事物的关键。纵横家以开合之道作为权变的根据,游说时用以拨动对方,即捭之,是为了让对方实力和计谋全部暴露出来,以便正确地估量和判断对方,了解实情,据以说而服之;有时要适当闭藏,即阖之,这是为进一步说服对方而施展的手段。由此看来,古人的智慧、经典的历史,都是我们宝贵的前车之鉴。

人物小传

鬼谷子晚年归隐云梦山,一则聚徒讲学,二则孝敬老母。一日,母亲把鬼谷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娘为你饱受人间疾苦,如今为娘两鬓斑白,风烛残年,娘无他求,我死后,只求你把我葬在九龙汇聚的地方。儿若想娘,就在我墓旁挖一口井,从井水中可以看到为娘的身影。”话刚说完,就谢世归天了。

鬼谷子悲痛不已,眼含热泪在九龙汇聚之处安葬了母亲。为早日再见慈母的尊容,便率弟子在母亲墓旁挖井不止。整整挖了九九八十一日,方才把井凿成,果然井水中映出了他母亲的容颜。朝看母亲十八九,暮观老母鬓如霜。从此鬼谷子朝朝暮暮都跑到井边瞻仰母亲的遗容。星移斗转,天长日久,鬼谷子又发现了此井的一个奥秘,根据井中的水位升降,可以洞察天气阴晴变化。井水上升,天阴有雨,井水下降,则无雨天晴,因此这口井又被称为“井中洞天”。此井是鬼谷子为怀念其母而凿,故曰“鬼谷井”。

第3篇

《为奴十二载》原著首版于1853年,原著作者所罗门·诺瑟普(Solomon Northup),是美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小人物。他是19世纪生活在纽约州、具有自由身份的黑人,但于1841年在华盛顿被奴隶贩子诱拐绑架至南方的种植园,沦为奴隶十二载。在一位白人木匠(影片中由布拉德皮特扮演)的帮助下,所罗门最终获救,之后他将这段经历写成回忆录,以《为奴十二载》为名出版,曾在美国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美国文学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作者就直言受到本书的影响。这本书最早由文心出版社出版,奥斯卡提名后,北京大学出版社把这本书视为“加紧件”,终于和获奖名单一同出炉。

《为奴十二载》拍成电影后,在美国社会再次产生巨大影响,同名书籍现在被提议用作美国高中教材,让年轻人也了解那段岁月,以及无数人为自由而付出的代价。

延伸阅读

《华尔街之狼》(电影珍藏版)

作者:乔丹·贝尔福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同名电影入围了五个提名却颗粒无收,莱昂纳多在丢失影帝后的绝望眼神,一切都太让人心痛了。据说这部电影是因为太过血腥被评委拒之门外,书中的描写有过之而无不及,看看这本书就知道,莱昂纳多有多努力!

《大亨小传》

作者: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同名图书,这本是尘封四十年,乔志高译本首次在中国内地出版,描写一个来自明尼苏达州的穷小子,一心追求纸醉金迷的“美国之梦”,到头来却陷入悲剧而不可自拔,遭到上流社会的冷落排挤。书中的人物在夜阑人静、曲终人尽之时,才蓦然醒悟:“风韵永远是独立存在的事物。”书中还配有林以亮1万字精彩导读和精装插图。

《起风了》

作者:堀辰雄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堀辰雄作为芥川龙之介的惟一弟子,承老师之风,并发挥自身所长,写出了别具风格与特色的私小说。以这部作品改编的宫崎骏动画,票房收入突破百亿日元,这是吉卜力工作室历年来第四部破100亿日元的剧场版动画。

书讯

戏剧百科全书

主编:杜定宇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英汉戏剧辞典》收词16000余条,并附有汉语索引13000余条,是一部兼具英汉、汉英双重功用的戏剧辞典。内容囊括戏剧美学、编剧技巧、表演导演、舞台美术与技巧、音乐歌舞、中国戏曲、滑稽、杂耍、木偶等门类。

让郭敬明都有紧迫感的人

作者:安东尼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彩虹书系”的新作《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Ⅲ:黄》是安东尼最新出版的温暖小文,他是郭敬明倾力打造的作者中最别具一格的。只要提起他,马上会想到“温暖”、“治愈”这样的词汇。他的粉丝多为90后,也有像周迅、张靓颖这样的大明星。2012年入围作家富豪排行榜让安东尼的人气进一步扩大到公众领域。据悉,早已有影视公司对安东尼的作品表示了兴趣,就其电影改编意向展开了洽谈。

袁岳教你如何折腾青春

作者:袁岳

第4篇

一、民俗文化的开创性

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Redfield)在1956年发表的《乡民社会与文化》(PeasantSocietyandCulture)一书中,提出了“大传统”和“小传统”这一对概念。所谓“大传统”是指一个社会里上层士绅、知识分子所创造和代表的文化,即精英文化;而“小传统”则是指一般社会大众,特别是乡民或俗民所代表的生活文化。[2]徐州市在进行城市审美文化建设的时候不仅重视传统的主流文化———两汉文化,同样关注民俗文化,下文将以彭祖饮食文化、徐州伏羊节为例进行分析。4000多年前,彭祖建大彭氏国,彭城因而得名。相传彭祖活了800岁,是中华饮食文化及养生文化的鼻祖,作为彭祖文化的栖息地,徐州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彭祖饮食文化、养生文化等遗产。彭祖的母亲是大漠的丁零族人,有食羊的习惯,可以认为彭城吃羊的习俗发端于五六千年前的彭祖,几乎与中华文明史同步。2002年7月11日中国(徐州)彭祖伏羊节正式命名。首届伏羊节是由罗广金先生创意策划、全面组织的,在中山饭店、彭城啤酒厂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有100余家饭店参与,徐州民俗学会、《彭城晚报》作为主办单位,《徐州日报》、《都市晨报》、徐州电视台给予了大力宣传,《新华日报》在2002年7月13日刊登了徐州伏羊节的报道,江苏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播放了徐州首届伏羊节的热烈场面,以后每年入伏之日举办伏羊节,成为徐州公认的民俗文化。

2005年,徐州市政府将此民俗活动纳入徐州饮食文化范畴;2008年,中国(徐州)彭祖伏羊节获“中国优秀节庆品牌”称号,被评为“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中国烹饪协会认定徐州为“中国伏羊美食之乡”,确定了徐州伏羊节在国内的唯一性和权威性。一年一度的伏羊节开始于入伏的第一天,持续时间为一个月。这一个月中徐州当地百姓集中在各个酒店、饭庄以及专门的羊肉馆、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有人曾经描述徐州伏羊节的场面:“徐州伏羊节极为喜庆,没到日子就开始张罗,置酒肉,添桌椅。白酒要高度的,啤酒论箱、论捆。满街红、黄的条幅,即使是平时不起眼的小餐馆也要用红纸黑墨写上相关的字样。平时生意就红火的羊肉馆甚至在门口搭起大篷,多放几张桌子,热闹情形如同乡下娶媳妇坐大席。”[3]众所周知,在严寒的冬天喝着热腾腾的羊肉汤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可徐州人偏偏选择在夏天,其目的就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达到以食养身的效果,因此徐州民间早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徐州的其它民俗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与发展,比如戏曲艺术中的柳琴戏、徐州琴书等,民间工艺中的徐州剪纸、徐州香包、丰县糖人贡、沛县封侯虎、汉王石刻、邳州木刻版画等,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徐州市在城市审美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强调传统主流文化的作用,同时也注重发展民俗文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余论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审美文化建设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发展城市审美文化,突出城市的文化内涵,弘扬城市的人文精神,是每个城市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建设城市审美文化,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做好城市传统主流文化与城市民俗文化的共同建构。所谓的城市传统主流文化主要是指在国家的大文化背景下,城市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情况,由城市政府推动和弘扬的一种主流文化,旨在凝聚城市民众的精神共识,为城市发展提供可靠的精神动力。如何做好城市主流文化的建设,笔者认为应做好如下几点:首先,明确城市的传统主流文化是什么。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发展历史以及在历史中积淀的特定文化内涵,城市在进行审美文化建设之前应该对自己的文化归属有定位,明确城市的文化精神内涵所指,这样才能把握住城市文化发展的大方向;其次,深入挖掘既定的主流文化内涵。在明确城市传统主流文化的基础上,每个城市应该深入挖掘传统主流文化的史实资料,比如徐州,在确定自身的主流文化为两汉文化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徐州的汉文化史实资料,先后发现汉代大小墓葬300多座,汉代兵马俑4000余件;再次,注重主流文化的宣传与弘扬。

城市的审美文化建设应该本着开放融合的精神,将自身的主流文化展现在大众面前,积极弘扬文化精神,使其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这样才能将城市的文化形象竖立在世人面前,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徐州市将已发现的汉代文化遗存开发为旅游景点,供游人参观,对城市的汉文化精神形象进行了很好的塑造和展示。城市的审美文化建设不仅需要以传统主流文化作为基础,更需要城市民俗文化作为支撑。所谓的城市民俗文化是指依附城市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民间文化。民俗文化同样担负着凝聚人心、感召民众和传承城市文明的社会责任。所以城市在建设审美文化的时候应该注重民俗文化的作用,将其与主流文化共同构建,发挥其在建设城市审美文化、弘扬城市审美文化精神、树立城市文化形象方面的作用。笔者认为,城市民俗文化的开创性建设应该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是发掘城市民俗文化。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民俗文化,且每一个城市的民俗文化是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有的民俗文化已被发掘并得到了很好的继承,有的则不被众人所知,处于消失灭绝的境地,因此,城市在进行民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掘各类民俗文化,争取做到没有遗漏;其次是要对已发掘的民俗文化进行很好的保护与传承。中国民俗文化的处境:虽然被发掘了,并被人们所认同了,但很少有人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与传承。因此,政府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鼓励民间艺人传承民俗文化,鼓励更多的人投身到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建设中,让民俗文化得以推广和流传,为城市的文化形象增光溢彩。

总之,不论是城市传统的主流文化,还是城市民俗文化,都是城市审美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在审美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共同构建,发挥其在城市审美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黄配配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第5篇

与老百姓相处汲取营养

萨日娜,在蒙古语里是山丹丹花的意思。她的父母都从事演艺工作,她从小在排练场成长,耳濡目染,所以考大学时选择了上海戏剧学院。当她提出这个想法后,父亲第一次与她进行了正式谈话,他说:“你做演员的条件不是最好的,至少你的外形条件不是最好的,你面前的道路将不会一帆风顺,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你才能够达到外形条件好的演员的那种高度。”

大学毕业后,萨日娜被分配到中华全国总工会话剧团。那一年她正好年满20岁,一个有着玫瑰色梦的年龄。她意气风发,想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北京的舞台上大施拳脚,在不远的未来,能够在演艺界崭露头角。

实习期结束后,萨日娜和7个同事一起被分配到大同矿务局下属的中央机械修造厂锻炼。在跟工人师傅们耳鬓厮磨在一起的零距离接触中,萨日娜更多地了解了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和工作状态,了解了普通人的努力和追求,熟悉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玩笑方式,知道了他们是怎么样过日子的。这样的生活体验对她来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充实和积累。

丈夫鼓励走出事业低谷

萨日娜和丈夫潘军是上海戏剧学院85级的同班同学,她最早开始注意“小白脸”潘军是从一次意外开始的。因为入学3个月,学校对新生进行2次体检,班里有三个学生被查出视力不合格面临退学,其中就有潘军。对于经历千辛万苦才开始明星梦的大一新生来说,这样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其他两名同学知道消息后就哭了,潘军的神情却依然镇定。这样的“纯爷们儿”表现一下子让萨日娜对他刮目相看,好感也就此萌生了。

通过接触,萨日娜进一步了解到,潘军11岁时就因参演电影《大刀记》,进了西影厂演员训练班。后来爱才的西影厂厂长吴天明亲自与校方交涉,潘军终于以旁听生身份留在了上海戏剧学院。这时,萨日娜悄悄站了出来,每次都邀请他一起配戏,做小品、演片段,而他们俩合作完成的作业,总是班里最优秀的。

毕业时,潘军拿到了全班最好专业成绩。为此,时任上戏院长的余秋雨亲自给国家教育部写信,为潘军申请到了正式学籍和毕业文凭。潘军毕业后被分配到总政治部话剧团,萨日娜也因成绩突出被分到全总话剧团。1990年,22岁的萨日娜和潘军在北京幸福地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

然而,潘军在部队迅速崭露头角,多次获得部队演出大奖,而萨日娜却自参加工作起便掉入了长久的沉寂。从1989年到1995年,漫长的6年当中,她一直无戏可演,屡屡有影视剧组来选演员,她却常常由于性格豪爽不够女人味、长相不漂亮等原因被刷掉。萨日娜只能把自己淹没在买菜、做饭、收拾屋子的日常琐事中。

1994年初的一天,萨日娜对丈夫说,有个朋友的公司正缺一个文秘,她想去应试。潘军听后,沉默良久,对萨日娜说:“我娶的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高材生!我的老婆不应该只会干些买菜、做饭、擦桌子的事,萨日娜,你一定要坚持,一定会遇到自己的机会的!”

丈夫的话对萨日娜触动很大。在潘军的激励下,她重新拿起了专业书。

结缘母亲角色

机会终于来了。1995年,为迎接世妇会在北京召开,组织拍摄了10部以中国优秀女性为主角的电视剧,萨日娜遇到了一个机会,出演一部主旋律电视剧《牛玉琴的树》。那年秋天,潘军接到萨日娜从上海打来的长途电话,让他次日到机场去接她。潘军很纳闷,妻子比一般男子还要独立自主,这回为啥要让他接呢?那天,萨日娜走出机场通道,给了丈夫一个长长的热吻。短短一周之内,萨日娜以《牛玉琴的树》获得当年飞天奖短剧一等奖,又以《情感的守望》获得了飞天奖最佳女演员奖,她想用这一浪漫方式和丈夫“庆祝”一下。

不久,电视剧《中国月亮》的导演也找到萨日娜,让她在剧中出演一位农村母亲。萨日娜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在这部戏中的出色表演,从此让她与“母亲”结下不解之缘。之后的10多年时间里,萨日娜成功地塑造了无数的母亲形象,她精湛的表演感动了许多观众。

母爱体验升华母亲角色

1999年12月,萨日娜可爱的女儿出生了,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长期演母亲的她真的做起了母亲。由于长期在外拍戏,一年到头很少有时间和女儿在一起,每当拍戏回来见到女儿时,又是亲吻、又是流泪,女儿见自己在妈妈心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位置,已开始耍娇、任性。为了做一名合格母亲,矫正女儿的毛病,萨日娜将她带到自己出生的呼伦贝尔草原,让她和草原上的孩子们同吃同住,一起生活,一起放牧。萨日娜想让女儿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她那样幸福。可小家伙不仅不买账,还向萨日娜抱怨:“他们的爸爸妈妈每天都可以陪着他们,可你们呢?我不要你们演戏,就要你们陪着我!”

痛定思痛后,萨日娜决定带着女儿拍戏。让女儿看看自己的母亲究竟是怎样辛苦工作的。2004年,萨日娜在青岛拍摄电视剧《大染坊》,由于染坊这一特殊场景需要蒸汽弥漫的效果,摄影棚内燃放着烟饼,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戴着口罩。出镜演员们常常呛得眼泪直流,还得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小家伙看到这一幕时,真的流泪了,天真地说:“妈妈,在幼儿园当老师比你们当演员好,你别拍戏了,去我们幼儿园当老师吧。”剧中饰演“沈远宜”的青年演员孙俪有一场跳海自杀的戏,时值初冬,海风异常干冷,剧组的全体人员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惟独孙俪为了表演,穿着薄薄的戏服在海水里浸泡了将近半个小时。当导演喊停时,她已经冻得说不出话来了……看着这一幕幕,初谙人事的小丫头拿着自己的棉衣就去送给“沈远宜”,在场的剧组人员被这一戏剧性的戏外戏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也就是从这一天起,她发现女儿开始懂事了,每当萨日娜拍完戏疲倦地回到家中时,她会乖巧地端杯水给妈妈。当朋友们夸萨日娜教女有方时,萨日娜却说:“我也从女儿身上学到了如何承担母亲的责任。”

母亲角色使她深刻体会到了母爱的深刻、无私与博大,也使她在演绎母亲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在她看来,只要心中有了母爱,动作、眼神就会自然流露,演员的心理就会和剧中人物心理契合在一起,就会用剧中人物的思想去思考。也正是由于这种深刻体会,使她在电视剧《闯关东》中扮演的“文他娘”的角色获得了巨大成功。她将一位豁达、豪爽、深明大义的女性的善良、坚韧、维系家庭的拳拳之心用自己的语言、形体表现得淋漓尽致,总导演张新建对她说,这是一个跨时代的小脚老太太,我不给你任何压力,读懂剧本后你要用心感悟。萨日娜知道导演对这一角色寄托着厚望、希冀,也深感这一角色的难度,在连读三遍剧本后发现剧中的“文他娘”不仅是一个典型的,有着中国传统观念的好妻子,好母亲,也是一个性格鲜明的好女人。要演好“文他娘”,首先必须把握好其人物性格。有着与大腕飙戏的劲头、旨在磨砺中提高自己的她,硬是把这部戏接了下来。从拿到剧本的那一刻起,萨日娜就开始了对“文他娘”这一角色的分析。她还为“文他娘”写了人物小传,分析“文他娘”成长的心路历程。用她自己话说就是:“人与自然抗争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只有了解人物的成长背景,才能更好地诠释人物。”

第6篇

10年的耕耘,10年的坚守,滨小立足民情,结合校情,开展活动,深入实践,把孝心教育打造成滨湖区AAA特色项目,于2014年被评为无锡市少先队活动品牌项目。滨小着力于把孝心教育打造成一个文化场,通过场的引力凝聚孝心思想,通过场的势能约束孝的行为,通过场的辐射激励孝心生成,通过场的影响形成孝心品质。

一、营造孝心教育文化场的生态基础

校园生态是物质文化的范畴,良好的孝心教育的生态环境具有感染力,并给人一种美感和归宿感。

1.环境熏陶,打造生态氛围

我们组织全校师生,搜集古今中外的孝心典范,进行有机的筛选,通过橱窗、板报、电子显示屏、红领巾电视、手抄报等宣传阵地,进行全方位的宣传造势。我们将评比产生的校园“亲亲小孝星”布置成学校的孝心墙,在校园的宣传橱窗里布置“亲亲孝心栏”,将孝心教育资料汇总,编印成《亲亲孝心报》。孝心坛、孝心墙、孝心橱窗、孝心电子触摸屏、午间播放的校歌《孝顺的娃娃顶呱呱》等,都让学生身处在浓郁的体现孝心文化的环境之中,在潜移默化中育人向孝。

2.课题引领,奠定生态基础

“小学孝心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是学校在2004年申报的一个国家级课题。我们将特色创建的立足点定位于“孝心―爱的回报”,把它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品味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大力加强孝心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孝心氛围,使学校的文化气息更加浓厚。

3.课程开发,完善生态系统

我们发动教师、学生及家长,集思广益,确定了近三十个主题,例如低年级的“让我试一试”“懂你”等,中年级的“菜篮子的爱”“让我照顾你一回”“善意的谎言”等,高年级的“我爱听妈妈的唠叨”“消除代沟”等,编印出我们的校本教材《孝心》教材。我们将孝心教育新编儿歌、新三字经以及从学生中搜集来的一些日常孝心做法整理编改,并添上生动的插图,印刷成校本《孝心行为手册》分发到全校学生手中,作为日常的孝心导行依据。

二、塑造孝心教育文化场的内涵品质

我们就把“孝心教育”扎根于传统与现代的土壤,使它更具价值;我们把孝心教育扎根于学校百年办学思想之中,使它更具内涵。

1.活动生成,丰富文化场内涵

三月孝心节是滨小传统节日,无锡日报也刊登了《这些年,他们年年都过孝心节》的专题报道。我们提倡星期日、老人节、父母生日为“孝敬日”,将孝心落实到行动上,提倡学生自己的生日为“敬母日”,并要求这一天为母亲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和长辈一块吃一顿团圆饭,倾听长一次长谈;尽自己所能帮长辈实现一个愿望;为长辈整理一本相册,讲一个爱老敬老的故事;与同学合作创作孝心宣传标语,编写孝敬歌;积极参与学校“孝心敬父母”征文比赛等活动。我们还开展 “孝心活动大家搞”系列活动,如“孝心故事大家讲”“孝心歌曲大家唱”“孝心主题大家画”“孝心剧大家演”“亲亲孝星大家评”等活动,使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孝心思想,践行孝心做法。

2.家校联系,提升文化场品质

我们还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宣传发动,开展“孝心教育大家谈”活动、孝心教育讲座、孝心亲子活动,这样家校联动,多方位、多角度地推进孝心教育,在学校、家庭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3.走进社会,辐射文化场范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父母、长辈的孝,关心他人更是“孝”的一种升华!我们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敬老院,走进空巢老人家中,寻找身边需要照顾的人,让他们把这份爱延续到他人身上。我们的做法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童心映晚霞,孝心暖夕阳”关爱空巢老人活动案例,获滨湖区德育工作创新案例评比一等奖。

三、升华孝心教育文化场的价值追求

我们的孝心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大力支持。2015年,滨湖区青少年show文化节之“‘孝’动心弦,蒙以养正”活动在滨小举行。《江南晚报》《滨湖通讯》《滨湖教育》《无锡日报》等媒体也作了相关专题报道。《阿福聊斋》的小主播也走进了我们的孝心教育。

然而,我们也在不断思考怎样才能升华孝心教育文化场的价值追求。我们觉得下阶段孝心教育必须向两头延伸,一头是向历史延伸,一头是向现实、社区延伸。我们设想探寻百年来我校师生中的感人的孝心典范和事迹,将其编成校本教材,同时要成立校史室,在校史室中开辟孝心一块内容,让孝心教育成为学校的主流文化。

第7篇

最近,著名诗人田禾先生把他新出版的诗集《野葵花》送给我,我阅读后,其中《梵・高与他的向日葵》我最喜欢,现抄录如下,我们一起来欣赏。

梵・高与他的向日葵

作者 田 禾

在阿姆斯特丹,梵・高的故乡

我看见一棵向日葵

开放得像太阳一样鲜艳

一棵向日葵,蓬勃旺盛的生命

向日葵盛开

春天显得很庞大

小小的荷兰,像浓缩在一幅画里

向日葵,从发芽到开花

生命里永远沾满泥土

顺着瘦弱的骨骼生长出来

在旷野里更低地俯下身子

表示对大地的一再谦卑

梵・高是这世上最富的穷人

他一生用苦难喂养艺术

向日葵撑着他整个生命

他画着一个个完整的向日葵

自己却只剩下破碎的身体

和破落的生活

而向日葵,对于梵・高

只是一个贫穷的句号

他弱不禁风的身体

让一棵向日葵支撑着

秸杆是他唯一的拐杖

让他拄着大地,向着太阳

仰望着天空

剥开一颗向日葵,剥出一粒

葵花籽儿,就剥出了

一个画家的灵魂

我是看过《向日葵》这幅油画的,也读过梵・高的小传,现在来读田禾这首《梵・高与他的向日葵》,感到诗人用最短的篇幅、最少的文字、最精确的语言、最充沛的感情,把梵・高这位世界著名的艺术大师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而且能深入他的灵魂,把他的一生。与他的祖国,与他的民族,与他的特殊性格,与他的苦难命运……丝丝入扣地、自自然然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可泣。可亲,可叹,可悲。叫人不忍。可又叫人震撼!

可不是么?“梵・高是世上最富的穷人/他一生用苦难喂养艺术……/自己却只剩下破碎的身体/和破落的生活/而向日葵,对于梵・高,只是个贫穷的句号”。事实的确如此,他一生创作了两千多幅作品,生前仅售出一件,还是他弟弟照顾他买的。他画了七幅《向日葵》,生前一幅都没卖出去。可他自杀逝世百年后,他的一幅室内静态的、十四朵《向日葵》,价值高达7200万马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贵的油画;另外,一幅《戈洽尔医生》的肖像画被拍卖到八千多万美元;一幅《鸢尾花》的油画也高达五千余万美元……而今画坛上,只要是梵・高的作品,艺术价值和经济价格均是拍卖市场上之冠! ,看到没有,生前他为人类艺术界呕心沥血,创作那么多脍炙人口的美术精品,却经常口袋空空,穷光蛋一个,想喝口畅快酒都不行,生活几乎把他逼疯,以至在一次争吵中他割掉自己的一只耳朵!可后世珍藏他的画的人,却因他的创作大发其财,均是百万、千万、亿万富翁。

惨么?真惨!在梵・高短短三十七年的人生旅途中,他当过店员、教师、传教士,最后,把生命全部献给了绘画!他很想成个家,这可能么?他还想建立一个艺术家团体,也仅仅是个美丽的梦!所以,诗人说――他的画,他的向日葵,“从发芽到开花/生命里永远沾满泥土”这泥土就是梵・高的血肉,是顺着梵・高瘦弱的骨骼生长出来的!而今,阿姆斯特丹田野的向日葵,“开放得像太阳一样鲜艳”,是“蓬勃旺盛的生命”,使“春天显得很庞大”!而荷兰,这美丽的国家,就“浓缩在一幅画里”,一幅梵・高执笔的向日葵的画里!

我常常感叹,不少大艺术家为什么生前那么穷困潦倒,不值一文,而过世后却身价百倍,直上九天。是不是人类的眼光,总要过一两个世纪才看得出真金哩!

我还看过梵・高画的田野里的向日葵,那黄黄的花,那黄色的背景,由细密颜色所描绘的大地、原野,呈光的辐射状,似乎天的力量,地的力量,花的力量均在此凝聚,马上就要暴发!让观看它的眼睛都要冒出火来。现在我想,这就是梵・高的激情、梵・高的动力――在透过画给人以精神!不仅仅是艺术精神,还是人格的升华。故我们的诗人在本诗的结尾说:“剥开一颗向日葵,剥出一粒/葵花籽儿/就剥出了/一个画家的灵魂”。这就是最穷最富又最有生命力的、梵・高的灵魂――是几个世纪才能培养出来的不朽的灵魂。诸君以为如何?

下面是我摘录的、大家这次寄给我的好诗句,请欣赏:

十月颂歌

十月金光辐射/十月累累硕果/长城内外高挂红灯/大江南北笑语欢歌/就连那些小花小草/也甜了笑脸甜了心窝/十月我们要把祝福和庆贺/献给我们共同的母亲/伟大的祖国(陕西宝鸡李琳)

人生

人生只有一次/看你怎样活/走对路/走错路/你自己选择//是碌碌无为/是热情似火/只有自己把握……//珍惜吧,朋友/人,还是要拼搏!(安徽涡阳刘怀建)

灯下

小时候在油灯下/妈妈总望着墙上那幅握枪的年画/我在旁边玩耍/她腮上却挂着泪花/怕触痛她心灵的伤口/我没敢问她哭啥//哥哥呀,你在哪?/现在我才知道――/你始终站在祖国的边防线上/用鲜血保护我们国家。(肖艳琴)

多少甜言蜜语/还在枕边流/多少气息/还在屋里弥留//心也变/人也走/屋依旧/人依旧……(云南大理周小荣)

思念

思念是忧伤/泪水会悄悄浸湿你的双眼/思念是幸福/总能盼到与亲人相见/思念是梦境/你会穿越时空回到从前/思念是诗篇/字行里流露出真诚的期盼。(山东烟台韩家明)

第8篇

陈琼,江苏省无锡市新区硕放实验小学语文教师。从教20年来,爱生如子,敬业奉献,成绩突出,被评为无锡市“爱生三走进”先进个人。她几十年如一日,长期关怀和帮助班里的贫困生、学困生,常利用节假日时间,穿行于社区街道及乡村小道,走进困难学生家庭,走进特殊儿童家庭。她的爱心感化了班里每一个顽劣的孩子,也感动了每一位学生家长。她长年资助困难学生家庭,累计捐款达一万元以上,所捐赠学习用品及衣物更是不计其数。

人如其名,她是一块陈年美玉,历久知性。她没有美丽的光环,也无夺目的奖杯。走在人群中,她太普通,普通的相貌,朴素的穿着,你可以叫她大姐,甚至是大婶。然而,金子爱埋藏在地底,真玉总深藏在岩心。和她相处的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其闪烁着的光芒——不耀眼,但足以吸引你细细欣赏。她就是我的同事——陈琼。

而我们却爱叫她老陈。其实老陈不老,今年刚刚四十。

老陈太淳

她不爱打扮,总是一头齐耳的短发,一身得体的深色衣裤,从未见过她穿过裙,也从未见过她施过粉。唯一的时尚元素或许就是脚下的一双高跟鞋了。她的皮肤白皙,五官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她的眼睛,刚满四十的年纪却有一双大大的眼袋,据说是年轻时动过眼部手术留下的。但正是这双眼睛里时常投射出纯真和善的光芒,让人如沐春风般温暖。无论是熟识的还是初次相见的,总能见到老陈一脸的微笑,不做作,不夸张,传递给你的就是一份亲切和友善。

休息日会在大街上遇到她。她总是步履匆匆,忙着为家人买菜做饭,照顾年迈的公婆,操持一家的事务。即使这样,她还是会热情地邀请你去她家坐坐。

老陈淳厚源于她太大气。台湾女作家简媜说:“看到一个大气的人,好比行走于莽莽野草之地,忽然撞见一棵森森大树,当下的喜悦,是带着感动的。不独在烈日之下找到一处凉荫,可以憩息;也在微风习习中,聆听了千叶万叶相互的交谈。”与老陈相处,你的心态会平和,你的言语会谦恭,你的心灵会愈加澄澈。在办公室,只要她带了吃的,她总会与我们分享,当送完最后一块蛋糕时,她会高兴地说:“嗬,正好!”其实她忘了给自己留一块。凡同事要求她做一件事的话,她总是爽快地答应,唯恐自己为大家做得太少。我有幸与她同一天值日,每次刚进办公室,她早已把地砖拖得纤尘不染,当我满含歉意地想要再做点什么,老陈总是一把抢过去,幽默地说:“我来一样一样的!”至于那些复印之类的杂事,她也是乐于包揽。要是哪天你稍微帮了她一点,她定会笑容可掬地再三道谢,客气得让你觉得受不了。

一个大气的人在竞逐名利、不择手段获取利益的社会风潮里,她总有分寸。每逢评先进、优秀之类,她不爱争先,可样样先进。即使她谦虚地把机会和名额让给别人,可我们内心里早已把她认定为我们的一面旗帜。如同她的网名——蓝天白云,那种高远,那方纯净,那宠辱不惊的气度,令我的眼前骤然一亮……

老陈太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老陈就是这样一个真人。在同事面前,她是大姐;在学生面前,她耐心、细致、真心真意地对待每一个孩童,她就是一个时而严厉时而慈爱的母亲。总能在办公室见到她埋头备课的身影;总能在课余时间见到她与学生促膝谈心;更令人费解的是,她与家长可以谈上半天:教室里,办公桌前,有时是在走廊里,总看到老陈半弯着腰,带着微笑,那娓娓道来的节奏,那侃侃而谈的是学生的每一个细节……我想,此刻,她不仅仅作为一名教师在与家长交谈,更是同为母亲这个角色的一份心灵的交流。每每见到这样的身影,我的内心总是惭愧,自己何曾如此关注每一个学子诸多的细节呢?难怪与家长交流起来,总是那么几句无关痛痒的老生常谈了。

喜欢这么一句话——“为人师者,若匮乏童心,便将失去真心;如失却真心,则无法俯察体味一颗颗纯真无邪的童心在怦然律动,更无法与学生稚嫩的心灵产生共鸣。”老陈常常与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玩笑,与他们游戏,与他们一起排演“白云黑土”,她成为了学生的开心果和忘忧草。她的课堂语言幽默,情感投入,总是夸张地去表扬每一位学生,以致听课的老师都会被她打动,因而学生都喜欢她,学起来也更带劲了。在班级工作中,她事无巨细,班级常规检查她的班级第一,文娱表演、作文、写字、体育比赛她的班级还是名列前茅。她,既有严师的雷厉风行,又有慈母的春风化雨。多年以来,她经常会收到早已毕业了许多年的学生寄来的信件和贺卡,在信中依旧会感情炽热地叫她“妈妈”,常常令人心生“妒意”和敬意。

经常见到她的学生的文章发表于各种各样的杂志,这源于她夜晚的辛勤劳作。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晚上写写文章,看看书,是用来打发时间的。”可是我却想起了这样一句颁奖词——“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

老陈的爱太深

第9篇

《城南旧事》叙述了小姑娘林英子从6到13岁的在北京城南的胡同里发生的五个故事: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城南旧事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1《城南旧事》是我读过的一本最让人难忘的好书。它就像一支让人走向辉煌道路的路标,开启了我心灵的大门。它就像一缕金灿的光芒,指向了胜利的前方。一个“旧”字,就让我知道了它的含义:老屋的瓦片;大河边垂首的杨柳;树下的枯叶;店门上的老招牌;围墙边摆放的破酒坛;还有死胡同前的一口枯井。

这本书的作者是让我深受启发的林海英阿姨,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在林海音阿姨的笔下,读着就仿佛身临其境:冻阳下的骆驼队,惠安馆的疯丫头秀贞,还有住在死胡同的好朋友妞儿。和英子朝夕相伴如同第二个母亲的宋妈以及最后的肺病而去世的父母。不管是人还是物,都能与可爱、阳光、活泼调皮的小孩子林海音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城南旧事》还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地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在“旧事”中,英子的眼中一切都似乎是美好的。比如说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在别人眼里秀贞是一个疯疯癫癫的孩子,而在英子眼里,秀贞只是一个普通而又特别的孩子,只有她愿意和她结为朋友。这种情谊是多么难得可贵啊!如果在“旧事”里面我是秀贞的话,那我该有多温暖啊!最后秀贞遇“天使降临”—母子终于重逢。

读到最后,我不禁潸然泪下。小小的英子竟能为了友谊把钻石表盒里的发光刺眼的金手镯送给了秀贞。怪不得英子的童年是精彩的,是因为她从小就懂得友谊;因为他有纯洁心灵,所以童年才幸福。这才是真正的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这本书我推荐给大家,希望你们有时间能够阅读,并体会其中情感。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2每个人都会经历童年,童年时光是最令人留恋的,或是棉花糖般的甜蜜,或是咖啡般的苦涩,我相信每个人对它都是有独特见解的。今天,我要介绍一下,《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的童年。

她喜欢和好朋友妞儿一起玩耍。虽然对八珍梅爱不释手,但也不忘与妞儿分享,她很大方;她分不清海与天,也不知道好人与坏人的区别,她甚至知道了那个和她有着约定的神秘人是个小偷后,还怕他被抓,为他担心,她很纯真。

她毕业了,他的爸爸也逝世了,就在那一天,她想要撑起这个家,她要照顾好弟弟妹妹,因为她知道,她已经长大了,她很有担当。看过这本书的人应该都知道,我这里所说的“她”也就是作者林海音的小时候,或者说是这本书的主人公——英子。

或许,《城南旧事》就是作者为了怀恋儿时的时光而下笔的。这本书里的文字透露着淡淡的忧伤,英子的朋友一个个离她而去了,命运让她亲眼看到了这些,却让她阻止不了,我想,英子的心情也是非常无奈和忧伤的。这本书共有五章,每一章都写得那么朴实,那么生动,使我身临其境,好似穿越到每个画面里了。

在我的印象中,有一幕最让人感动:英子发现妞儿是秀贞的女儿,秀贞与妞儿相认了,她激动地拉起妞儿,直把她往怀里搂。失散了这么多年的母女俩,如今终于在一起了。看到这儿,我不禁热泪盈眶,心想:“可怜的妞儿,你终于找到你的妈妈了,我无法体会没有父母的感觉是多么孤独难受,但我知道,那种感觉,是令人绝望的。”

童年过去了,也表示着我们已经跨出人生的第一步了,应该对有些事情抱有自己独特的观点,面对一些不好的事情,我们也不能过于悲观,英子的爸爸去世了,但她却如此沉着,没有一直在悲伤中徘徊。

因为她不爱自己的爸爸吗?不,肯定不是的,她的爸爸走了她应该比其他人更难过,但她却表现了冷静。所以说,我们不能过于悲观。《城南旧事》让我学会了很多,也让我懂得了冷静,感谢这本书,也推荐大家阅读。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3坚强、懂事、勇敢。我读了《城南旧事》后,为这样的一位小女孩——林海音而感到骄傲!

《城南旧事》这本书叙述了林海音童年时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

读完这本书后,我真的为林海音感到悲伤:她在十二岁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人世,而且一直陪伴她很多年的、和她已经有了深厚感情的、她弟弟的奶妈回去老家了。刚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认为她一定会承受不住如此大的压力。但后来我静下心来想时,发现我自己想错了。是啊,因为当厨子老高告诉她这个噩耗时,她没有不知所措地大哭,而是听从了老高的话,去医院安慰妈妈,这不是一个只有十二岁的小女孩能做到的事情。我佩服她,佩服她的坚强和懂事。

我佩服她,佩服她的勇敢。

当时林海音住的那一条小巷的人们都瞧不起“惠安馆”的那个姑娘,并都认为她是个疯子,每次经过“惠安馆”的时候还都要远远地避开她。但林海音不同,她不怕那个被人们认为的所谓的“疯子”,而且对她非常感兴趣,还每天早上都跑去“惠安馆”和她交谈。结果林海音不仅发现姑娘不是疯子,而且还帮姑娘找回了她的孩子,让姑娘下半辈子有幸福的生活。所以就是因为林海音的勇敢,导致最后没有产生悲剧。

你可能很奇怪,为什么林海音会这么坚强、懂事、勇敢呢?是因为想要别人夸奖她吗?不是。是因为要妈妈给她奖励吗?不是。那是什么?是因为她长大了,再也不是小孩子了。她要帮助妈妈做事,要学会生活,不能处处都要依赖别人。所以,首先,她要学会坚强、要学会懂事、要学会勇敢,但她没有让我们失望,这三点她都学会了,也做到了。

她坚强不屈、敢作敢为的精神值得让我们学习,她是我们的榜样。让我们像她一样,寻找真正的自己吧!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4在暑假里,包老师在新华书店里买了两本书,让我们在暑假里看完。一本是《森林报》,还有一本是《城南旧事》。我可爱看了,特别是《城南旧事》,写出了童年许多有趣的事情。

这本书是林海音阿姨写的。描写出了要珍惜童年的时间,所以她以写日记的方法,回忆了她童年时光。像她写的散文集有:《窗》、《两地》、《做客美国》……等;短片小说有:《烛心》、《婚姻的故事》;长篇小说有:《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有:《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这一些都是林海音小传、专集,除了写书以外,海音阿姨还写过许多文学评论,见于台湾报刊。其中海音阿姨的《窃读记》被选入小学五年级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被选入了初中课文。

翻到目录,看看只有6章几章故事,可页码不小哦!看出海音阿姨很爱写作文,才能成为一个有名的作家。不过,主要人物还是有的。海音阿姨(英子)、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好朋友妞儿、爸爸,兰姨娘……在第1章英子阿姨认识了一位长得漂亮,又说她是疯子的姑娘,英子天天路过那儿和宋妈买菜,几天后就和秀贞姑娘结成了好朋友。秀贞有个失散的孩子叫小桂子,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却原来是妞儿!于是,秀贞带着妞儿再去寻失散的夫君。命苦的秀贞在中途不幸客死,见不到最爱的人……在这之前英子也已经离开了那个生活的胡同。

这是一本经典的童年故事小说,回忆往事是多么的开心,那么的天真无邪。海音阿姨写了一段诗: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让我们的一生都充满着快乐的童年,纯真的童心!!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5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城南旧事》,书里的那一幕幕至今仍然在我的脑海中勾勒着,让我难以忘怀……这本书,使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故事中的快乐、幸福、悲伤、离别、无助。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全书透过小女孩英子稚嫩的双眸,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所感发的感触。

文章中的主人公英子,聪明善良。别人都认为秀贞是疯子,没人跟她讲话,唯独英子对她表示了友善,并和她成了朋友。为了帮助妞儿和秀贞找她们的亲人,英子偷偷拿出了妈妈的金镯子。在第二章《我们看海去》中那个蹲在大槐树底下的男人为了供弟弟完成学业,供养母亲,而自己要冒着危险去做贼,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小偷,但这在英子看来他可不是坏人,反而和他成了朋友。这不是她善良的本性又是什么呢!英子常说自己分不清好人坏人,其实她是用自己的标准在衡量着世间的人。蓝姨娘尽管可爱,讨英子的喜欢,可当她发现兰姨娘和爸爸手拉手,而挺着大肚子的妈妈正在灶台便炒菜时,她心里难过,为妈妈不平,可又不知如何表达,最终,聪明的英子通过牵线搭桥,促成了兰姨娘和德先叔的婚事,却把爸爸蒙在了鼓里,读到这里,我不能不佩服英子小小年纪居然有这么多的心眼。真是个小机灵鬼呀。于是,我便再也忘不了那个扑闪着大眼睛的小姑娘——英子!

书中还写了英子儿时可爱的童真看法,描写自己的生活。父亲中年早逝令她一日之间长大成人,再也不是小孩子了。母亲28岁做了寡妇,她为母亲痛心,母亲是爱她的,没有回天津,不想让孩子们吃苦,令我不由得而同得想起了我妈妈对我的爱与呵护。相比之下,虽然我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但是英子的童年却过得十分精彩。她的童年是戏剧化的,但是却是很真实、纯朴。英子的看法是不同的,那么的纯真、无邪。使我感动,她会用善心对待每一个人,不管是好人坏人,在她看来,每个人都是相同的,这种难得的想法、美妙的意境使人不忍心打破。

第10篇

《现代汉语词典》里,“生存”的定义是:(人或生物)保存生命(跟“死亡”相对)。这是生存的最低层次、最基本的含义。人的生存还包括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等发展性活动。维持个人与社会乃至全人类以及自然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这是最高层次的生存。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摸索,试图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开展以“生存”为主题的课内外活动,来“演绎”语文学科的生存教育。

一、精心设计生存话题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合作升华情感

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生存话题的文章来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品味生存。笔者在教授《我与地坛》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对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叙述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结合高中学生对生命的意义与生存的价值及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的态度与表现,开始深入思考这一现实,通过史铁生的人生经历来让学生明白:苦难增加了生命的厚度,赋予生命凝重悲壮的色彩。人,就应当在这冰冷而又燃烧着的有限世界中带有伤痛去生活。痛苦,有时是证明我们活着的惟一方式。痛,并快乐地活着。……总之,给学生一点关于生命痛苦的哲学观点,给他们自以为痛苦的高中生活提供一点理论基础,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生存。

我们可利用教材上精心设计的“练习与思考”等具有启发性和可操作性的思维活动或实践活动,发动学生讨论、阅读、想象、思考、评价、解释、欣赏等,引导学生亲自观察、收集资料、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通过生活这一层面的发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激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还可以开展课堂辩论会、竞猜、小品或课本剧改编表演、演讲、当一节课的老师等活动来激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如笔者在上高四册中国古代小说这一单元时,在征求学生意见后,由科代表牵头,让他们自行组合,每组人数控制在3-8人,各组自主选择一节课,小组集体备课,推出一人上台授课。在这期间,他们不仅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竞争,更学会了合作,深刻体会到了合作的成功和乐趣,并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学生们进一步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也体验到了当教师的艰辛,从而更懂得了关心、理解和尊重。

当然,在激励学生竞争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矫正他们不良的竞争心理,帮助他们学会正当竞争,增强挫的心理耐力。 二、精心设计以“生存”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课,加深学生对生存以及人生的理解

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生活的课堂和语文的课堂结合起来。美国教育学家华特科勒斯涅克说:“语文的外延几乎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要走出封闭课堂,就要尽可能多地走向多姿多彩的生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活动起来。我们应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以“生存”为主题,精心组织、设计语文活动课,引导、激励学生去探究、体验前人的生存,在感悟和反思中内化生成自己的生存理念。如可结合每册写作部分的教学内容,组织他们撰写相关的小论文,如从屈原投江到文天祥“誓死指南”看生死,以及搜集整理资料写有关文学家的人物小传等,来深入探讨为人处世之道。从杜十娘跳江自杀到祥林嫂饥饿恐惧而死来看中国妇女的生存状况。

三、开展以生存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生存理念,提升能力

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以生存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了解身边文化人物的生存状况以借鉴其经验,对学生来讲更亲切,也更容易产生共鸣。为此,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考察和调查活动,拜访当地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探寻先人和他人的生存之道,从他们身上汲取生存智慧,在借鉴和反思中逐渐构建起自己的生存模式。我们可结合现在学校都很重视的研究性学习来进行。一是开展社会调查,写成调查报告。

第11篇

关键词:文言文;实词;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0-0100-01

“考试大纲”中规定,高中文言文教学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就启示我们:150左右个实词是教学范围,结合语境是必要条件。随着高考题型的变化,文言文所占的分值有增无减,除了9分的选择题型,还有后面10分的文言翻译成为教学的重点。

一、留意字形,推断实词

古今汉语有很大的差别,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单靠积累记忆很难熟练掌握,时间一长,就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中国方块字本身就是表意的,80%以上的形声字决定了我们可以观形察意。如“示”字旁代表祈福,“忄”代表与心理活动有关的动作,“歹”字旁与死亡有关。诸如此类,留意字形,就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推断词义,并作出判断。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项脊轩志》一文的教学中,我们讲到“旧时栏J,亦遂增胜”一句。学生对“J”这个字不太理解,我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个字的偏旁,同时根据语感“栏J”是一个词,两个字应该意思接近,于是大家得出了一致的意见,“J”亦为栏杆的意思。再有“余扃ǘ居”一句,也是理解的难点。“扃ā币淮嗜绾卫斫猓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表示“一个人”,有的说是“独自”,有的说是“安静的”。听到学生们的争论,我适时提醒大家,观察两个字的偏旁,一个为“户”一个为“片”,于是学生们认为这两个字应该是名词,但因为放到“居”的前面,所以应该是词类活用。到此,学生们的推测已经成功了一半。“扃”为“门”,“ā蔽“窗”,再结合上下文,表达作者安静居住,专心读书,应该翻译为“关闭门窗居住”。看似难解的文字,只要学生用心,就可以推断出含义。如曾经学过的“樯橹灰飞烟灭”中的“樯橹”二字等,观形推意,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就可以推断出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当然,这个方法适用于偏旁含义比较好把握的汉字。

二、结合语境,推断实词

语境就是句子构成的特定环境。实际上,我们对每一个实词的推断都不是凭空进行的,结合语境是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可以在上下文中,推断出实词的含义、词性、用法等,让“猜测”的准确率大幅度提高。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高考实词选择题型。如2006年广东卷文言文阅读《杜环小传》中,理解“母如其言,附舟诣谭”中的“诣”字。单看字形,言字旁与说话有关,说不通。通过上下文的语境,“谭”指的是上文提到的“安庆太守谭敬”,因此“诣”为动词;而下文提到谭敬没有接纳、收留他的母亲,致使其母受困,最后推断出“诣”字为到、去的含义。在苏教版必修五中《陈情表》一文的教学,“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这一句表达的是前后在任官员对于“我”的重视。“举”很好理解,组词为“举荐”,那“察”又如何理解呢?只要抓住语境,再结合结构对应的方法,学生们马上推论出意义为“考察后予以推荐”与“举”字意思相似。再如必修三中《鸿门宴》的教学,我们遇见了“沛公起如厕”这句话。学生们依据当时的危机情形,马上得出“如厕”即为“上厕所”,“如”为动词。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一句中的“私”是理解的难点。联系上下文,邹忌发现自己并不如别人说的是“第一美男子”,他不如城北徐公美,于是他开始思考妻子、小妾、客人说谎的原因。其中他的结发妻子认为丈夫伟岸的原因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缘故,那么学生们认为“私”就是有私心,就是偏袒、偏爱。在文言文实词教学中,我们应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要一味告知,唯有如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出来,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三、巧用迁移,推断实词

很多课外阅读中的实词早就在课本中学到过,如果能灵活迁移,也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推断出阅读材料中实词的含义。文言文新课的学习同样可以运用迁移的方法。根据以往所学内容,学生要学会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实词学习也会事半功倍。在《赤壁赋》教学中,“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当中“狼藉”一词的理解是难点。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想到之前学过的成语――“声名狼藉”,从而推出此处亦为“杂乱的样子”。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何厌之有”“厌”字理解是重点,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含义“讨厌”带入的话,根本说不通。根据我的提示,学生们与“贪得无厌”进行了比较,最后我们得出该字的含义为“满足”。文言文的学习本就注重积累,可以从已学过的课文、成语等中进行巧妙迁移,便于推断实词的含义。

四、借助语法,推断实词

文言文虽然有特殊句式的存在,但很多时候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相差无几。句子通常也为“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的顺序结构,因此在实词含义推断中,我们可以根据先看某个实词所处的位置,而后推出该词的句子成分,最后推论出它的词性和词义。利用语法推断实词含义,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一词多义的难题,实用而便捷。

五、结束语

总之,在文言文实词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实词的含义,从而感悟实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第12篇

“您好!是来接孩子的吗?这边走。”东方爱婴的工作人员把《新财经》记者当成了来接孩子的家长。顺着工作人员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个装点得花花绿绿的教室,一群宝宝正在家长的陪同下与老师一起做着游戏。从另外一个房间传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朗诵声,循声望去,几个年轻妈妈正在认真地朗诵诗文。

这里是有别于一般幼儿园的早教中心,来这里的孩子平均年龄在3岁以下。创始人贾军被誉为中国早教第一人,四十不到,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十年前,她还是一名高薪白领,在知名投资基金IDG担任项目经理。从投资领域到早教行业,贾军如何完成这样的跨越?她给记者的答复是:“源于一次偶然的谈话。”

创业源于一次谈话

1997年,贾军的一个朋友刚生完孩子,她去探望。没承想,一见面,朋友就絮絮叨叨地跟她抱怨个没完,说带孩子是何等辛苦。对此,贾军很难理解,因为自己还没有孩子,而且她一直觉得带孩子应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她想到了去美国出差时看到的一个场景:在美国社区的“父母中心”,孩子和家长一起拿着铲子、勺子,肆意地玩面粉,扑得到处都是,孩子投入,家长开心,欢笑声不绝于耳。这对贾军触动很大。经过打听,她得知这是专门为0~3岁的幼儿设置的早教课程。

回到北京,贾军试图寻找类似的早教机构。经过多方打听,她终于找到一家。辗转几个巷子,她推开一扇门,昏黄的灯光下坐着两位中年妇女,穿着白大褂,旁边放着几部老式电话机。“你的孩子怎么了?”她们问。贾军坐下之后开始“咨询”。“那是一个面向0~6岁孩子的早教咨询机构,主要针对部分有心理疾病的孩子,与国外的早教机构相去甚远。”贾军回忆说。

与朋友聊天后,贾军开始琢磨,“应该有一个机构,给新手妈妈提供指导,让孩子得到早期教育。”早教市场在欧美很多年前就已经形成,而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贾军想弥补这个空白。

1998年,贾军决定辞职。她拿出所有积蓄,并从亲戚朋友处筹借,凑得50万元启动资金,在北京奥体中心开起了内地第一家早教机构,取名“东方爱婴”。

因为没有蓝本可供参照,贾军只有自己找专家,编教材。她通过种种渠道找到了中科院院士,婴幼儿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请他们加盟编写教材。在开业之前,贾军花了半年多时间做准备工作。

儿子做免费形象代言

开业之初,东方爱婴只招来27个孩子,都是免费体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亲戚朋友的孩子。看着空空荡荡的200平方米大教室,贾军很失落。

冷静下来之后,她开始分析原因。在中国内地父母的眼里,0~3岁的孩子,话还说不好,路也走不稳,读早教班没有什么意义,再说孩子到4岁就上幼儿园了。贾军意识到,真正的挑战不是经营一个早教机构,而是要改变人们的认知习惯。早教中心究竟能为宝宝及家长做什么?这些问题困扰着家长,也困扰着贾军自己。

贾军从产品设计上找原因。当时东方爱婴的核心宣传理念是:花365元钱成为东方爱婴会员,即每天花1元钱,就可以享受东方爱婴一年的专业育儿咨询服务。按照这样的表述,东方爱婴提供的仅仅是知识性的咨询服务,家长们买本书看就行,没有必要找东方爱婴,钱花得还少。于是,贾军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改变了课程设计中缺少互动的状况,引入PAT(父母作为启蒙老师)概念,并结合本土孩子的特点,提出了中国的PAT计划。其核心内容是,由一个强大的专业团体设计出若干课程,由家长陪着孩子每周来上一次课,家长在陪宝宝上课的同时,也学会了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的方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启蒙老师,进而可以在家里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

在推广方面,贾军想过做广告,但无奈兜里的钱越来越少,支付不起高额广告费。就在这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孩子的到来解决了贾军的难题,后来成为东方爱婴免费的形象代言人。

经历了长达半年的亏损和困顿,东方爱婴终于迎来了转机。1999年9月,东方爱婴与中国教育电视手举办了“模特宝宝电视大赛”。通过这次活动,家长们认识了东方爱婴,认识了早教的作用。“电视模特宝宝大赛之后,很多家长打电话来咨询。不到一星期,我们就招了276个孩子,所有的班都满了。”

局面就此打开,据贾军介绍,到目前为止,东方爱婴在全国已经拥有220家早教中心,其中70%是由家长加盟的。与此同时,早教行业开始走上发展快车道。据记者了解,红黄蓝、美国的“金宝贝”等一批早教机构迅速发展,而且还有一批资本摩拳擦掌准备进入。对此,贾军认为,现在不是拼得你死我活的时候,而是应该合力将市场做大,“这个行业太需要竞争了。只有竞争,才能使市场做得更大,才能加速发展。”

首笔融资年内完成,投资人不是IDG

据贾军估算,中国早教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行业的毛利率约为60%,净利率为30%。“蛋糕” 如此诱人,贾军自然不愿放手,她的计划是,“2008年,我们要做到500家早教中心,60%以上是直营。”如此大规模扩张将使东方爱婴资金链受到严峻考验。

贾军告诉记者,东方爱婴至今没有风险投资介入。这让记者很意外,拥有IDG从业经历的她应该是资本运作高手。她不是没想过,作为内地第一家早教机构,东方爱婴也不乏投资公司追逐,但她有着难以排解的困惑,“钱在账上趴着是不可以的,给你了,你就得用,还必须用到实处。”投资公司给企业带来资金的同时,也会给贾军带来巨大压力。况且,“我要天天接洽投资公司,那我别的什么都干不了了。”在做好准备之前,贾军不准备接受。

贾军一直认为,只有好的人才加入,东方爱婴才能不断发展,上市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阶段,并不是一个终极目标。2006年9月,新东方正式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这促使贾军开始考虑东方爱婴的长远发展问题,资金保证是企业长久的根本。

她开始频繁接触投资人,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据贾军透露,她已经找着了心仪的“对象”,东方爱婴第一笔融资预计在今年完成。“是不是您的老东家IDG?”记者猜测。“不是IDG。我在IDG学到了一些管理、资本运作等技能,但并没有把IDG的资金吸引到我的企业。”贾军否认了记者的猜测,但她拒绝透露具体投资人。

采访最后,贾军谈到了自己的一双儿女,眼里充满了柔情。她告诉记者,女儿今年1岁,儿子今年7岁,而东方爱婴将满10岁……

贾军小传

・1987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英文专业。毕业之后,第一份工作是给区里的工业副书记当秘书。贾军认为,当时最大的收获,是培养了细致的工作习惯和与人打交道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她对数字的敏感。

・1993年,贾军来到了海南,在那里成为了一名公务员。很快,贾军开始对海南的工作不满足了。

・1994年,她来到北京,自费攻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的在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