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13: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康乐以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意思: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出自:南朝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释义: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康乐县;民族地区;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089—03
康乐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端,东临临洮县、南接渭源县和卓尼县、西靠和政县、北连广河县。全县管辖5镇10乡,国土总面积1083平方公里,总人口25.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4.35%。有回、汉、东乡等九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56.4%,汉族占43.6%,该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十一五”期间,全县教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坚持“巩固提高‘两基’,提升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上好学、教好书、管好校、治好教”为目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全县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一、康乐县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教育机构及其基本建设情况
截止到“十一五”末,康乐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7所,其中独立高中1所,独立初中12所,完全中学2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六年制小学129所,教学点39个,幼儿园13所,农民技术培训学校20所。寄宿制学校21所,寄宿生7 260人。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4.29万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2.83万人,初中1.13万人,高中0.34万人;职校在校学生679人,中职生与普高生的比例为1:4.9。适龄儿童入学率97.89%,比全国(99.7%)低1.81个百分点;初中入学率96.36%,比全国(98.7%)低2.34个百分点;高中入学率为87.1%,比全国(87.5%)低0.4个百分点[1]。①
“十一五”期间,康乐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不重视教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不重视教育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不重视教育的家长是不合格的家长”的思想,制定了《关于全面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实施的教育基本建设项目有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建设项目、灾后重建项目、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总投入资金11 754.35万元,总建筑面积约12万多平方米,共排除学校危房94 986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学校128所,使学校安全性明显提高;建成了21所寄宿制学校,有效解决了无条件寄宿、学生校外住宿和县镇中小学班额过大的问题;为全县部分中小学配置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和卫星接收系统;完成部分学校校园硬化、绿化,新修校门、围墙、厕所等配套设施。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康乐县现有省级骨干教师11人,州级骨干教师26人;省级青年教学能手3人,州级青年教学能手3人;省州级“十佳校长”3人,州级“十佳教师”4人;特级教师1人,省级“园丁奖”37人,州级“园丁奖”27人。现有教职工2 786人(公办2 388人,义务支教398人),其中小学教师1 662人(公办1 301人,义务支教361人),幼儿园教师67人(公办65人,义务支教2人),高中教师326人(公办322人,招聘4人),初中教师644人(公办613人,义务支教31人),职校42人,教研室45人。其中专任教师2 217人,占职工总数的80.94%。幼儿园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53人,占总数的70.67%。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5%,比全国(99.52%)低1.02个百分点;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93.7%,比全国(98.65%)低4.95个百分点;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64.9%,比全国(94.81%)低29.91个百分点。小学生师比为21.9∶1(全国17.70∶1),初中生师比为18.03∶1(全国14.98∶1),高中生师比为12.5∶1(全国15.99∶1)[1]。①
(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情况
为推进全县教育教学改革,康乐县采取了多种改革举措。如:全面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健全课改工作领导机制;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各学段《教学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大力开展参与式教学;通过开展“备课年”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这些有效有力的改革举措,促使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升。从小学毕业会考情况看,2006年合格率为30.1%,2010年上升到53.2%,提高了23.1个百分点;初中毕业会考率,2006年合格率为6.53%,2010年上升到12.18%,提高了5.65个百分点。但从总体情况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任务依然艰巨。从近年来的高考情况看,自2007年以来,普通高考上线人数为3 661人,其中本科上线人数1 401人,专科上线人数2 260人。2010年康乐县普通高考参考人数达1 666人,上线人数达1 363人,重点本科上线人数达30人,二本线以上人数达125人,录取人数达908人,本科录取率达33.2%,均为历年之最。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丹阳秣陵(今属江苏南京)人。历经南朝宋、齐、梁三代,宋末为诸王侍读,入齐除奉朝请,齐武帝永明十年拜表解职,栖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梁武帝时屡聘不就。一生著述甚丰,传世者有《真诰》《登真隐诀》《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补阙肘后百一方》《周氏冥通记》《养性延命录》《古今刀剑录》等。
陶弘景是齐梁时期道教上清派创始人,曾与梁武帝来往密切,时称“山中宰相”。他不仅以道教宗师名垂青史,且参与了当时的文学创作。明代汪士贤《汉魏六朝二十名家集》及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均为他设有专集,可见其文学必有特异之处。
南朝时齐梁道士陶弘景,生于宋孝建三年(456年)三月三十日,他不仅是著名的道教学者,道教上清派尊奉的第九代宗师,而且许多贡献在于科技和文化领域。
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他不但精通医药学,而且对摄生颐养很有研究。除了《养性延命录》外,他还著有《神农本草经集注》,其中《养性延命录》是一部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养生学专著。
由对《答谢中书书》文章的欣赏,还可以引出如下一些名词术语,以深化我们对文章的品读欣赏:
“小品”: 散文品种之一;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具有描写、议论、抒情、叙事的多重功能,偏重于即兴抒写一时的感想、片断的见闻和点滴的体会,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
“尺幅千里”: 一尺长的画幅,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比喻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却很多。
“模山范水”:用文字或图画描绘山水景物;模山范水是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诗情画意”: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情趣,也指风景优美、耐人寻味,就像诗画里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相映成趣”:映,对照,映衬。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骈散结合”: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散句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仙风道骨”:骨,气概。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还有“虚实相生”“动静相宜”“一唱三叹”“ 寄情山水”等,都是我们应该理解且能熟练运用的。
再比如对《答谢中书书》的译说,我们可以引出多种说法。有简单明了的译说:
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早晨,雾将散未散时,猿鸟啼鸣;夕阳西下,鱼儿竞相跃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但自从谢灵运后,已不再有能欣赏这奇山妙水的人了。
有生动流畅的译说: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青。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有想象丰富的译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美曾经引起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俊俏的山直直耸立,有白云轻绕;俊美的水清澈见底,有鱼儿嬉戏。溪水两岸的石壁更是美妙绝伦:绿树、青草、翠竹、红花、蓝天、白云……四时不同、景色各异,五彩缤纷、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特别是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四季常青,生机盎然。清晨,猿鸟的鸣叫声穿越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傍晚,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跳跃。这里真是人间的天堂!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这奇妙的景观了。
这些,其实都是我们的教学资源,都能够在教学之中“为我所用”。
《答谢中书书》的教学,笔者有如下思考。教学创意:线索式思路。所谓“线索式思路”,就是以某一种阅读活动贯穿课文教学的始终,使这种阅读活动成为教学的线索。如下面的教学思路中,每一个教学步骤中都有“朗读”,“朗读”就是教学的线索。在已经有背景铺垫基础上的教学思路:
教学步骤之一:朗读,自读自讲
全班同学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同桌之间朗读课文。此次的朗读活动为“感知性朗读”。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梳理学生提问的内容,进行解答:
俱备:齐备,全有; 俱:全,都。晓:清晨。歇:消散。 颓:下坠。未复:不再。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同学们根据课文注释和教师的解说,各自译说课文。译说课文的重点,是准确地解说文中最后一个句子: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这奇妙的景观了。或,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山妙水的人了。
教学步骤之二:朗读,趣味练习
同学们再朗读。要求读出课文的三个层次。此次的朗读为“分析式朗读”,既朗读,又通过朗读锻炼了分析能力。
趣味练习一:将课文“变形”为三个部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趣味练:将课文的某一个地方的句号改为分号,将课文某一个地方的句号改为感叹号。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根据趣味练再进行朗读。
教学步骤三:朗读,选句欣赏
同学们朗读,要求读出陶醉感;同学们朗读,要求读出赞叹感。此次的朗读为“体味式朗读”,为“演读”。同学们进行“美句欣赏”,即欣赏文中的写景美句。
师生对话内容主要有: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此句从仰视与俯视的角度写山写水,句式对偶,音韵铿锵。前四个字写山之高,后四个字写水之清。一个“入”字,写出了山峰高耸于云间;一个“见”字,写出了水的清澈亮丽。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写远眺所见所感。这是写空间,绘色彩;描写了两岸山岩陡峭、色彩斑斓、交相辉映的绚烂画面。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平视所见所感。这里既写空间,又写时间;描写了树林青翠、篁竹深绿,不论春夏秋冬都是满山秀色的画面。
以上是“壮丽”的景色、“宏观”的景色,写四季之中的美好景色。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里是写“细节”,写“微观”景色,写一日之内的美好景色。作者扣住最能表现景色特征的时间――早晚来描绘。在旭日东升、晨雾将散的一片寂静中,山林中呈现一片猿鸟争鸣的欢腾景象。“乱”字写出了猿鸟争鸣的喧闹景象,“竞”字写出鱼儿争先恐后跃出水面的场景。一早一晚,一静一动,一空中一水面,一鸣一跃,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立体流动画面。
浓得化不开的情谊
谢剑兰女士出生在广东,在香港长大。旺角,是她和家人落脚的第一站。二十多岁的时候,她搬迁到了美孚新邨,生活至今。谢剑兰女士对於美孚新邨的感情超过了出生的地方,甚至超过了她来港居住的第一站——旺角。以至於在之後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之服务,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甘之如饴。
美孚新邨可以说是香港最早的大型私人屋苑,共有上百座楼宇,为全球楼宇数目最多的住宅项目。这是谢剑兰女士十分熟悉的地方,美孚新邨浓鬰得化不开的人情味总是让她感到温暖,她感慨地说;“这里很和谐,大家像亲人一样相处。”她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生活环境,喜欢这里的一点一滴。谢剑兰女士在这里生活,並在这里经营了一家时装店,服务於这里的居民。
谢剑兰女士喜欢与这里的居民打交道,在她心中,他们不仅仅是她的顾客,更多的成分是朋友,彼此间,一来二往,不久便熟络了。大家挑选着自己喜欢的衣服,不时地聊着天,说说家常,聊聊时尚,心一点点地靠近。
谢剑兰女士虽然开店做生意,但置放於谢剑兰女士心中重要位置的都是服务居民,为这里的居民带来便利。她真诚地说:“做生意,不可否认要赚钱,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多交朋友。”话语中不失真诚,真者最美。这里的居民也喜欢谢剑兰女士,或许是因为她的热情,或许是因为她的真诚,或许是因为她的平易近人。连谢剑兰女士自己也说:“在这里做生意,最大的收穫不是赚到了多少钱,而是结识到了很多好朋友。”这些朋友,让她在这里居住的三十多年来,满心欢愉。
十数年的服务,热情如初
古人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里亲如一家的感情,让谢剑兰女士有了参与社团,和热衷於服务的热心人士一起服务於这里的居民的想法。从十多年前开始,她便踏上了服务的历程。同行的还有梁李英兰女士、曾自香女士等热心人士。
2004年,香港美孚妇女会成立,谢剑兰女士正是其中的一员。自2006年起,她便开始出任香港美孚妇女会主席一职,並担任至今。梁李英兰女士出任首席名誉会长,曾自香女士担任名誉会长。“香港美孚妇女会”单从社团名字便可轻易知道这是一个由女性组成的服务团体。她们聚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比如如何照顾家人,如何教育孩子,谢剑兰女士说:“我们大家聚在一起,常会探讨怎麽将菜做得既美味又健康。”她们柔软的心里装着的是一家人的健康,心里满满的都是关怀和爱。这些看似生活小爱,卻总让人有一种十分亲切,十分美好而又温馨的感觉,那是家的感觉,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在谢剑兰女士看来:“只有家庭和谐了,社区才能和谐。”
其实大多数时候,她们聚在一起商讨的是怎样服务於社区居民,美孚妇女会的成员在服务的过程中,除了服务者本该具备的无私、真诚之外,更多了一份女性的柔美,善解人意,温柔体贴、细心等特点,这些特点让包括谢剑兰女士、梁李英兰女士、曾自香女士等在内的美孚妇女会成员更得人心。
自2004年成立的香港美孚妇女会所举办的活动都受到了坊众热烈欢迎,成立时间虽然还不足十年,然其声名早已远播,其影响力也不容小觑。美孚妇女会分工协作,彼此支持,一团和气,投入其中,她们感到亲切,快乐,愿意与姐妹们一起发挥着各自的才能与潛能,在空閒时间里,用自己广阔的人脈关係,在一次次的服务活动中提升个人的价值,将各自的心得传递至每一个家庭。
她们与五邑妇女海内外联谊会、江门妇女联谊会等团体合作,开展活动,交流妇女社团的经验和做法,促进两地间妇女的发展与合作。她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举办粤曲欣赏会、健康医疗讲座、书法兴趣班、书法展览、中医义诊、节庆嘉年华等,除单独举办活动外,谢剑兰女士还与美孚新邨其他社团合作,联合举办诸如“社区文化大使计划”等活动,鼓励义工,参与服务。如此一来,既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又促进了区内各团体之间的团结合作与优势互补,欢乐共融。
社区安定,社区和谐,彼此真诚相待,互相关怀,大家安居乐业,是谢剑兰女士最渴望看到的场景,可喜的是,她们做到了。於其中,有谢剑兰女士、梁李英兰女士、曾自香女士等人不可磨灭的功绩。
谢剑兰女士的孩子从小便在国外求学,懂事的孩子为她省下了不少心,也让她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服务工作之中,她身兼诸多社会公职,除了美孚妇女会主席以外,还有美孚商业总会主席、美青体育康乐联会会长、美孚曼克顿之友社会长、深水埗西分区副主席等,她的生活、生意围绕美孚展开,她的服务生涯亦是如此。虽为女性,对服务工作的那片赤诚和劲头不减男性半分。美孚商户多不胜数,为了给这里创造更好的营商的环境,谢剑兰女士常参加各种活动,如商会的活动,向各商业精英寻求一些生意经,努力促进共赢,促进社区的发展。
曾自香女士以奉献为乐,事业之外,她服务的脚步从未停止,一直以来,她只问付出,不求回报。对於自己的家乡——梅州,她捐资助学、铺路架桥,她为村里的老人购买社保,让老人老有所养;她出资为家乡植树,绿化环境;她投入数十万资金用作家乡扶贫济困慈善事业,部分用於公益事业,部分用作教育基金。为家乡,曾自香女士前後捐资数百万元,为家乡的发展,她建言献策,为家乡居民的福祉,她倾尽一片心力。她的善行义举让家乡的人们铭记於心。她说:“只要家乡有需要,只要力所能及,都会积极参与。”
对於一直生活着的美孚地区,曾自香女士亦饱含真情。她与友人一起为这里的独居老人提供服务,亲自践行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诺言。她的想法很简单,只是希望尽己所能,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她坚信,施比受更有福。以博爱的胸怀,谱写着爱的讚歌。
梁李英兰女士积极为美孚妇女会各项活动出钱出力,並联繫亲朋好友参与其中,其夫梁先生亦十分支持她的工作,对美孚妇女会贡献颇多。他们以各种方式为这里的居民的平凡生活带来了知识和乐趣。同时梁李英兰女士还参加了江门市妇联,她说:“内地的妇女组织和香港的有些不同,香港的妇女会都是一些热心人士出钱出力,策划並组织一些活动,而内地的妇女团体有政府的支持和赞助。”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保护;传承
“花儿”作为多民族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部民歌乃至中国民歌中的标志性的口承文艺形式,是最富有艺术欣赏价值、学术研究价值的民歌之一,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其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花儿”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4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等9个民族之中,地域之广,民族之多,在中外民歌中是极为罕见的。尤其是,这9个民族,既有信仰儒、释、道的汉族,又有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裕固族、蒙古族、土族,还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这些民族中,大部分民族有他们本民族的语言,藏族、蒙古族还有自己的文字,但这些民族语言不同、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的民族都无一例外地用汉语来演唱“花儿”,体现了一种民族亲和、兼容共存的内在精神。
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花儿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三大类。其中“洮岷花儿”以甘肃南部为主,分布在岷县、宕昌、临潭、康乐、渭源、漳县、卓尼等7个县。“洮岷花儿”又有两大分支:一是北路派,以莲花山为中心;一是南路派,以二郎山为中心。本文即以莲花山“花儿”的主要传唱地区之一的甘肃省临潭县为调研对象,分析当地“花儿”文化的传承现状以及旅游业的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的保护之间的互动关系。
1、莲花山“花儿”的价值
莲花山“花儿”(即洮州花儿)是以莲花山地区的汉族为主,在藏族(吐蕃)参与下,揉合了吐蕃的“踏歌”及汉族碾场、进山的劳动号子“牛拉拉”、“烟雾拉”等多种民间文艺样式,在长期渐进演化过程中逐步成熟、定型,并传唱在洮河中上游地区汉、藏、回、土等各族群众中的一种山歌(汪鸿明,丁作枢,2002)。
1.1 历史文化价值
莲花山位于甘肃西南部,洮河中游,西倾山与岷山山系衔接处,距省城兰州165公里,四境与康乐、临潭、临洮、卓尼、渭源等5县相邻,主峰海拔3578米。夏、商、周时,这里曾是古羌族活动的中心地带;后来,随着政权的更替,汉族、鲜卑、羯、氐、匈奴、羌等族分别在这一带活动过,有的还建立过政权。莲花山是一座名山,据1997年的《临潭县志》称:“莲花山山势险峻,风景优美,自南北朝以来先后建有富丽堂皇、雄伟壮丽的寺庙,如大佛殿、玉皇阁等大小建筑20多处”(临潭县志编委会,1997)。8世纪,印度高僧、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师莲花生曾来莲花山举行“加持”“镇地仪轨”。从此,“朝山的汉族和藏族的人们难以数计,山峰被称为自然形成的汉式塑造的文殊菩萨的宝剑(智观巴・贡却乎丹巴饶吉,1989)。”莲花山成为享誉雪域高原的宝刹灵山。到清嘉庆年间,全山已有大小庵观寺院51处(汪鸿明,丁作枢,2002)。
莲花山是莲花山“花儿”的滥觞地,莲花山“花儿”是甘肃境内最古老的民歌之一。据考查,它起源于唐末宋初的吐蕃“踏歌”,现在莲花山地区的汉族人民中有一部分是历史上汉化了的吐蕃人。吐蕃“踏歌”在章法旬式和直叙其事的表达手法上,基本上与现在的莲花山“花儿”相一致。清乾隆年问陇上诗人吴镇在其诗作《我忆临洮好十首》之九中有“石船藏古寺,玉井泻峰头”、“花儿饶比兴,番女亦风流”之句都是描述莲花山地区的情景。吐蕃族是藏族的先民,他们长于比、兴手法在民歌中的运用,这也正是莲花山“花儿”所体现的艺术特色。后来,莲花山“花儿”汲取汉族农歌碾场号子“牛拉拉”、进山号子“烟雾拉”等的音乐调式,明初江南移民的迁来洮州,带来了吴地民歌民谣以及吴地的民俗风情,大大扩大了莲花山“花儿”的演唱内容,丰富了演唱词语,使莲花山“花儿”逐步走向成熟。
从古至今,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用“花儿”这种民歌表达他们对自然、对生产、对生活、对自己的种种认识和情感,“花儿”也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将每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化、经济、地理、宗教、心理以其特有的方式沉淀下来,通过人们世世代代传唱,为我们留下了了解和研究古代历史的百科全书。“花儿”之名就是在莲花山特殊环境、宏大的歌会活动、浓厚的“花儿”人文思想加上种种美丽传说的参与作用下,经过人们长期的口头提炼和筛选而得名的。如此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花儿”文化,为民俗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众多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2 社会价值
莲花山“花儿”传唱在北达康乐、临洮,东达渭源、岷县,南达卓尼,西达夏河的广大地区,与当地群众水融,唱“花儿”,“朝莲花山”是全民的活动。当地群众自从能记忆、会说话起,进山打柴、下地撒籽、上山放羊都耳濡目染,“花儿”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等长大成人,个个都自然而然地成了唱把式。遍布莲花山附近各地县的大小“花儿”会场多达119个,朝山人数多达100多万人次。莲花山“花儿”的核心地区临潭县19个乡(镇)有“花儿”会场52个,康乐县4个乡有12个“花儿”会,临洮7个乡有24个“花儿”会(汪鸿明,丁作枢,2002)。像这样盛大的“花儿”会场面,堪称世界之最。从另一个角度讲,莲花山“花儿”歌词语言质朴、泼辣、细腻、诙谐、生动,题材包罗万象,有爱情、自然景色、天文气候、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也有鞭挞丑陋现象等,由于内容丰富,包含社会哲理深刻,吸引了无数文学、艺术的采风者;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又吸引了省内外、国内外的大量游客。优美动听的莲花山“花儿”和震撼人心的“花儿”会场面已成为甘肃省的一个驰名品牌。
1.3 艺术价值
莲花山“花儿”不但从歌词结构韵律等方面表现出极强的口头程式,而且形成了在中外民歌中罕见的独特的表现形式,它具有《诗经》赋、比、兴的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的表现风格,又具有《楚辞》所开创的浪漫主义精神,并运用了夸张、联想、顶针、回环、对仗等多种修辞手法。莲花山“花儿”的衬词、衬句和尾声不但是独具一格的,而且都有一定的讲究。由于莲花山是一座石头山,山势高峻,道路陡峭,大部分古建筑都建在悬崖峭壁之上或依石崖而建。因基石狭窄,紫宵宫、转阁楼等观、寺、院均为“一转三”建筑,因此莲花山“花儿”常以“一转三(山)的莲花山”作 为每段的起韵定调之句;尾声――“花呀,两莲叶儿”,符合格律要求,使每首“花儿”的演唱自成一体,充满了美的形象和想象。莲花山“花儿”因地理人文、民俗风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唱腔唱法又有许多差别,按地域又可分作北路“花儿”、东路“花儿”、南路“花儿”、西路“花儿”,以及吐蕃“花儿”,各路“花儿”都有自己独特的曲调,如“扎刀令”、“三闪令”、“羊沙令”等,这些曲调以高亢悠扬为主,也不乏轻松愉快、委婉细腻的曲令,这些曲调有些是受明初江淮移民的影响,更多则是在洮岷地区多民族的音乐土壤中生长起来的,都有着自己的旋律特点和音乐特点。莲花山“花儿”的作者都是地道的农民,但他们在自编自唱中却有不同寻常的创造和发明,体现了特有的民间艺术价值。
2、莲花山“花儿”目前的存活状况
“花儿”是“张口就来,闭口即无”的民间口头文艺,“花儿”会是民间自发的以演唱“花儿”为主的歌节。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莲花山“花儿”和“花儿”会也遭遇了无法回避的困境:部分古老的“花儿”因来不及抢救已消失;有影响的歌手大都年事已高;年轻人忙于外出打工挣钱不再热心于“花儿”的系统传承,传承链条已残缺不全;“花儿”会的空间日趋狭小,规模也日趋式微;与此同时,一些走了样的洋“花儿”正以其强势的传媒手段由城镇向乡村浸染,长此以往,我们将再也听不到原汁原味的传统“花儿”,看不到民俗意义上的“花儿”会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一步是摸清家底,旅游开发的首要前提也是搞清资源的赋存状况。为了准确把握“花儿”的民间存活现状,笔者于2010年7月中旬在莲花山“花儿”的传唱核心地区之一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冶力关镇进行了为期10天的调研,针对当地居民对“花儿”的认知程度、喜好程度、传承现状、保护措施、发展趋势等五个方面问题,采用抽样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展开。一方面,向当地居民及各类从业人员发放调查问卷300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84份,有效率为94.66%);另一方面,为弥补问卷信息深度的不足,开展访谈20余例,以了解被访者的心理动态,提高问卷的信度。
被调研的当地居民主要集中在中、青年人群;文化程度多为高中及中专以下。高学历人群主要由青年群体构成,而中老年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这也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现状相一致。民族构成方面,以汉族居多。从职业构成来看,各行各业均有。当地居民中大部分仍在家务农,还有一部分从事农家乐经营,并参与当地旅游产品的加工与外销。
本次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在当地居民中目前的存活状况及今后的发展趋势。问卷的设计总体上参照了遗产研究领域相关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并结合临潭县实际情况。考虑到问卷的发放对象当地居民整体文化水平相对偏低,且调查时间是当地的旅游旺季,居民答卷时间有限,所以问卷以直接的、简朴的语言作表述,内容主要涉及本研究一些基本问题,莲花山“花儿”在当地居民中的传承状况、当地居民对“花儿”的认知程度、喜好程度、普及程度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的态度等。
调查问卷主体部分采用李克特(Liket)五点量表法。在可供选择的答案中,笔者采用了五种等级排列方法,目的是了解答卷人对各问题的赞同程度。统计时,一方面,把“完全同意/非常喜欢/非常了解/很擅长”、“同意/喜欢/了解/擅长”归人“肯定”类;把“不同意/不喜欢/不了解/不擅长”、“完全不同意/根本不喜欢/根本不了解/根本不擅长”归入“否定”类,以便于分析汇总。另一方面,“完全同意/非常喜欢/非常了解/很擅长”计5分,依次排序,“完全不同意/根本不喜欢/根本不了解/根本不擅长”计1分,计算出每一道题的加总平均值,此为答卷人对该问题的评分值。3分以上为肯定,3分以下为否定,得分越高,表明答卷人对该问题的肯定越强。评分数并不是与肯定、否定的比率相对应,而是与答卷人对该问题的肯(否)定程度相对应。因此,可以更直接地反映当地居民对该问题的态度。
2.1 关于当地居民对莲花山“花儿”的认知状况分析
莲花山“花儿”作为西北“花儿”的重要一脉,有着深远的文化历史。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当地五成以上的居民都认为,“花儿”这项当地最具特色的文化艺术,传承的时间至少有八百至一千年左右。花儿的曲调,多以“令”称之。在令字前又冠以地名(如《河州令》、《门源令》)、族名(如《土族令》、《撒拉令》)、花名(如《白牡丹令》、《金盏“花儿令”》)及其他名(如《大眼睛令》、《朵马儿令》)。每一令有一个大体相同的旋律轮廓。在实际演唱时,歌者可即兴发挥。就音乐个性而言,莲花山“花儿”的曲令一般有浓厚的叙述性,从唱词的体裁来看,分为“本子花儿”(亦称“整花儿”)和“草花儿”(亦称“散花儿”)。前者指反映历史传说故事内容的长篇;后者指专唱爱情等内容的短歌。
由表2表3可知,莲花山“花儿”的传承状况不容乐观。从统计结果来看,对“花儿”文化了解的人数仅有41.9%,其余受访者不了解与莲花山“花儿”有关的历史沿革及故事传说和曲调等。对“花儿”艺术不了解和根本不了解的占到受访者总数的38%,已超过受访人群的三分之一。对于西北民间艺术“花儿”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事实,58%的当地居民一无所知。未来五年内若不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预计当地居民对“花儿”的认知度还会持续降低。
2.2 关于当地居民对莲花山“花儿”喜好程度分析
如果说,歌手是舞台的主角,那么听众就是这个舞台的主体。听众是舞台存在的意义之所在。令笔者感到欣喜的是,近半数的当地群众依然对“花儿”情有独钟,还有许多当地群众追捧“花儿”,“花儿”仍然是当地群众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这说明“花儿”有很深的群众基础,其存续的精神力量依然强大。
从调查中反映出:近半数的当地居民接受和认可这项民间演唱艺术,与之前的文化水平、年龄数据对比,这一群体趋于中老龄人群;仍有20%的受访者不喜欢“花儿”,实际访谈中,基本可以总结出这个群体的两种倾向:一是对民族原生态音乐不敏感;二是对现今大众耳熟能详的通俗音乐的极度崇尚。另外还有少数人对“花儿”这种民间音乐甚至从未听过,这主要集中于当地的青少年。
2.3 关于当地居民对莲花山“花儿”普及程度分析
莲花山“花儿会”是每年一度的地方重要节会之一,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均举行盛大庙会。初一、初二为朝山进香、祈福禳灾之日;初三、初四则在山下大唱“花儿”;初五,“花儿”会移到景古乡的王家沟门;初六移至临洮县境内的紫松山。每年都有当地的优秀独唱歌手演唱最新创作的“花儿”曲目,他们被统称为“花儿”把式。在当地,“花儿”把式被公认为“花儿”艺术的真正传承者。在此次社会实践中,笔者深入农舍田间,与12位“花儿”把式及其传人进行了交流,通过访谈、调研、提问、录音等多种形式详细了解了洮州“花儿”在当地民间传承的真实情况。
莲花山“花儿”以创作的即兴性、韵律的固定性、语言的乡土性为其最大特点, 俗称“野花”;因具有独特性、民俗性、依存性、程序性、群体性、娱乐性和通俗性等特征,又被国内外学者誉为“西北之魂”、“西北的百科全书”。“花儿”是一种生活化的艺术。大部分“花儿”把式都是在劳作、放牧期间跟随大人学唱,从而熟悉并掌握曲调和唱法,而后即兴编词进行传唱。目前洮岷地区“花儿”传承的中坚力量,大多年龄都在41岁到75岁之间(见图1),而他们当中大部分不识字,文化程度偏低(见图2)。他们成长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家庭生活困难,没有机会读书,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锻炼成长为“花儿”歌手。相对而言,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出生的当地青年大都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而校园文艺和流行歌曲等新兴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着“花儿”对年轻一代的熏陶。访谈中了解和调查统计数据表明,现在演唱“花儿”者越来越少,尤其是青少年甚至中年人也已很少有人唱“花儿”,当地居民中不会唱“花儿”的人所占比例竞达76.7%。绝大部分受访者不懂洮岷“花儿”曲调,擅长演唱花儿的“花儿”把式只占当地居民的1.11%。原来是“会说话就会唱花儿”.现在“花儿”把式难觅。
2.4 关于莲花山“花儿”传承状况分析
2.4.1 莲花山“花儿”的主要传承方式
第一是口头传承。口头传承是人类表达文化的根本形式。莲花山“花儿”从其产生以来,一直是以口传方式绵延,从这一代传到下一代。直到现在,口头传承也是莲花山“花儿”的主要传承方式。“程式化的创编和表达方式,是我国民歌乃至世界民歌的一大传统”(赵宗福,2006),比如相近甚至相同的句子、相同结构的句式、比兴稳定的意象,在同一种民歌的不同诗篇中反复出现,这是因为民间歌手们在口头文化的传统熏染下,对这些祖辈相传的句子、句式和特指的比兴意象不但非常熟悉,而且运用自如,在现实的创作演唱中,根据需要即兴记忆和拼装,生成出新的作品,编唱成功的新作品,似新似旧,自然地继承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传递了固有的思想观念和审美取向,同时又有使人耳目一新的表达意境。
第二是文本传承。20世纪以来,不断有陇上学者收集记录着莲花山“花儿”,民国时期就有张亚雄先生编的《花儿集》(1940)、唐剑虹的《甘肃民歌选》(1953),都以文本的形式收录了大量的洮州“花儿”。自1982年在兰州召开首届“花儿”学术讨论会到今天,“花儿”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代表性的学术专著有宁文焕的《洮州花儿散论》(1992),雪犁的《莲花山情歌》(1984),康乐县文化馆《莲花山(1-5)》(1981-1985),雪犁、柯杨《西北花儿精选》(1987),张国元《山乡情歌》(1994),临潭县莲花诗社《莲花山花儿》(1997),汪鸿明、丁作枢的《莲花山与莲花山花儿》(2002),临潭县文化体育旅游局《洮州花儿集锦》(2005)等。这些著作,或以视野开阔、方法新颖而见长;或以微观探讨、深挖本源而称著;或以扎实的田野调查凸显特色;或以搜罗详实的史料而展现风采。其中,部分著作运用国际上流行的音乐人类学、帕里一洛德诗学理论和表演理论等对“花儿”这种民间文化现象进行了探讨,说明已有了与国际对话的良好开端。
第三是民俗传承――“花儿”会,“花儿”会是从民间传统庙会民俗中分离出来又逐步取代了庙会,成为当地民间“花儿”演唱的必须形式。在洮州地区,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是一年一度的莲花山“花儿”会。届时,临潭、卓尼、康乐、临夏、临洮、和政、渭源、岷县、兰州等地的数万游客到此游山赏景,此间歌手云集,歌声如潮,此起彼伏,昼夜不休。从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歌手们打着凉伞,摇着彩扇,由善于编词的“串班长”牵头,组成三人以上的演唱班子,用领唱、独唱、齐唱等形式相互赛唱,形式别致,场面宏大,令人叹为观止。
2.4.2 莲花山“花儿”传承面临的问题
“花儿”作为一种山歌,回荡在高山峡谷之间经久不衰,有对苍茫、险恶自然环境的描述,也有彪悍、孤独人格精神的再现。我们能感受到整个空间系统所展示的文化律动感和沧桑感。但“花儿”传承到今天却遇到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第一,生存环境加速恶化。整个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时候,农村不可避免地向城市化靠近,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均发生变化,从而对民族民间文化带来强烈冲击。近年来,莲花山“花儿”会传统内容失落,商业性的“花儿”大赛及其市面上大量的音像制品,使得作为民间口传文化的“花儿”丧失了原本的意义,失去了它的活态特色。同时,“花儿”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原因之一是“花儿”是民众表达情感、表达知识、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而今天人们可以用来表达的方式和途径多样化,电视以及网络的普及、流行歌曲的盛行,这些都对“花儿”的传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第二,演唱主体瓦解分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花儿”歌手,尤其年轻歌手寥寥无几,令人担忧。笔者进行调研时了解到,当地很多年轻人认为,“花儿”不好听、太土、太俗,登不了大雅之堂,甚至认为,唱“花儿”会被看作没有文化。有部分年轻人表示,自己爱听“花儿”,但是不会去唱,他们更倾心于新潮文化。而年纪稍长的部分歌手将主要精力全部放到了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上,对“花儿”的演唱只作为一种闲暇之余的业余爱好,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去发扬。为数不多的一些有影响的“花儿”把式大多年事已高。可以说,“花儿”已陷入后继乏人的窘境。
关键词: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11
1 基本概况
马铃薯是临夏州第2大作物,2015年全州马铃薯播种面积4.61万hm2,占粮播面积32.1%。种植区域主要包括东乡县、永靖县、广河县、积石山县、临夏县、康乐县、和政县等县的山旱区和沿积石山、太子山麓一带的二阴山区的125个乡镇,其中东乡种植面积1.77万hm2,永靖1.08万hm2,积石山0.65万hm2,临夏县0.34万hm2,康乐0.28万hm2,广河0.23万hm2,和政0.25万hm2。主栽品种有陇薯3、6、10号、庄薯3号、青薯9号、民薯2号等淀粉专用型品种,少量有冀张薯8号、早大白等早熟菜用型品种种植。
临夏回族自治州自2008年开始实施马铃薯全覆盖工程,逐步建立起马铃薯脱毒种扩繁体系,有东乡县马铃薯脱毒中心、永靖县金大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个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基地,年生产原原种1200万粒,生产原种200万kg。全州现有马铃薯脱毒种生产基地0.5万hm2,年可生产一级种1.5万t,二级种13万t,可为大田生产提供质量达标、数量充足的脱毒种。有东乡友谊、东达、永靖万佛、积石山惠岭、广河香月、康乐绿色食品等马铃薯脱毒种生产合作社12家,年可收供脱毒种薯1.2万t,脱毒种薯除供本州生产中用外,还向青海互助、乐都、四川阿坝州、兰州永登、河西等处外调;有积石山甘肃威宝、广河雪峰、永靖盛鑫、康乐陇中等大中型鲜薯加工企业4家,年可加工马铃薯42万t,生产淀粉8.4万t;东乡友谊、高门等鲜薯经销合作社年经销25万t以上,销往上海、广州、夏门等地。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脱毒种、全膜覆盖、膜侧种植、药剂拌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随着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专业化生产模式的推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马铃薯产业已成为我州农民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和扶贫产业。
2 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前景
2.1 自然资源优势
临夏州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土壤多为黄壤土和黑麻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钾元素,适宜马铃薯块茎膨大。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500~2800h,夏季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降水量虽少(300~500mm),但多集中于7―9月份,降水与马铃薯的需水规律相吻合,极适宜于马铃薯生产。
2.2 技术优势
临夏州马铃薯生产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已形成技术先进的脱毒种薯生产繁育体系,有脱毒中心2处,具有1200万粒原原种的生产能力;有一、二级种薯扩繁地0.5万hm2;有种薯储存库13座,贮藏能力达到1.3万t。全州种子系统有专业技术人员95名,其中高级农艺师11名,农艺师64名。
2.3 产品优势
临夏州马铃薯因独特的自然条件而表现为块大、整齐、干物质含量高、表皮光滑、无污染,退化轻、病虫害少,质量上乘,产区集中、贮藏条件好、贮放周期长,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50多万t优质鲜薯调往外地。陇薯3号、陇薯7号、民薯2号等一批高产优质的淀粉加工型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为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十分丰富的原料,临夏农科院培育的临薯16、17号必将为临夏马铃薯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4 食用鲜薯市场前景良好
调查资料表明,临夏州鲜薯有3大走向,以东乡汪集友谊经销合作社为代表的企业,将周边鲜薯贩运到东南沿海市场;以永靖万佛马铃薯协会为代表的企业,将周边鲜薯贩运到青海、市场;本地加工食用。随着人们对马铃薯营养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马铃薯消费量必将不断增加,如能进一步提高商品薯质量,马铃薯商品薯市场前景将更为良好。
2.5 加工原料薯市场前景广阔
马铃薯作为加工原料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和淀粉及深加工,其加工产品成倍增值。同时,由于马铃薯块茎全营养的特点,其加工产品深受国际、国内市场欢迎,特别是马铃薯休闲食品,消费市场极为广阔。近年来,临夏州马铃薯加工业迅速发展,州内一批企业先后投资建设淀粉加工企业,马铃薯加工原料薯需求量急剧增加,据粗略估算,目前州内马铃薯加工能力已达60万t以上。此外,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马铃薯作为综合加工和深加工原料市场也将十分巨大。
2.6 马铃薯增产潜力较大
在正常年份临夏州马铃薯每667m2产在1600kg,如果马铃薯亩产平均要达到3000kg,单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按目前4.6万hm2计算,产量可达207万t。按1.4元/kg计,产值可达30亿元。如延长产业链条,加工增值一倍,产业产值可达60亿。
3 存在的问题
3.1 种薯质量检测问题
临夏州现有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站3个,由省财政投资各类仪器135万元。由于缺乏培训资金,技术人员系统培训、专业培训跟不上,监管检测技术水平较低。
3.2 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抗风险能力差
由于企业与农户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利益联接机制,企业没有稳定的原料基地,农户没有稳定的产品销路,使产业链条十分脆弱,抗风险能力差,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3.3 加工专用薯品种单一,集约化经营程度低
目前,临夏州种植品种主要为淀粉加工型,品种单一,集约化经营程度差,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程度低,商品率不高,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未形成相对稳定、均衡生产的产业化基地。
4 发展马铃薯产业几点想法
4.1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扩繁体系
马铃薯是临夏州第2大粮食作物之一,对实现全省66.67万hm2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工程意义重大,在网棚建设、原原种生产、一二级扩繁、储存库建设、检测人员培训、提高种薯质量等方面还需加大力度,通过技术人才培训,使扩繁体系建设具有坚实的知识基础。
4.2 加强交流合作,引进和推广适宜当地种植的新品种
东乡、永靖县马铃薯脱毒繁育中心在脱毒快繁推广陇薯系列品种的同时,加强与省州育种单位的交流合作,更多的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或加工专用型品种,并对其进行脱毒、快繁、推广,解决因品种单一问题,实现品种多元化的合理布局,大力推广陇薯系列品种,同时对临薯14、15、16、17号等品种进行脱毒、快繁、推广。
4.3 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主推马铃薯全程机械化
东乡山大沟深,气候冷凉,县内少有工业污染,是理想的绿色、无公害基地建设的理想区域,积极探索推广不同生态区域的高产栽培模式,在主产区建立标准化丰产栽培示范区,大力推广机械化垄作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加强对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害的综合防控,提高单产水平。支持农户和企业购置马铃薯深松、播种和收获等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主产区机械化作业率要提高到45%以上。
4.4 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争创知名品牌
按供给侧改革的要求,要把扶持马铃薯种薯生产合作社、销售合作社作为重点工作之一, 努力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发挥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织生产、推广技术、提供信息以及开拓市场方面的作用,促进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在不断扩大现有品牌市场地位的基础上,加大对“东乡马铃薯”品牌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在省内外市场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生产基地、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认证和监管;加工、营销企业要改进产品包装,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打造“东乡马铃薯”市场品牌。
习旧了落木萧萧的深秋肃景,饱识了叶红南北,寒菊傲霜的寒秋韵色,但是去“唏嘘”“谈笑”它帷幕下真诚而神趣横溢的本色之时……而冬却又在沉寂当我们正准备要中赶来了,虽没有粉妆银雪前呼后拥,但是空气中真的寒了一分,丛峻之中多了丝丝晶莹少的则是枯乏~无味,在初冬的笔下没有浓妆淡沫,但就是在这寂寞的冬中我们这些异乡儿啊却隐隐感受到了一丝温暖,他仿佛来自遥远,但却又是近在咫尺,那是万千游子“望月而思”的地方啊——家乡。
我的故乡在远方啊,烟雨朦胧,如同我那扯不断思乡之情。望着帘外如绫烟雨,习惯了在老人膝下听着他们“落叶归根”的玄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啊,他们不断撩动着我思乡的心,一次次的冲动被压制,但一次次的冲动又继续的出现,我知道那是故乡对我的呼唤……离家五六载了,心中承载了太多的辛酸,那沉?的思绪似乎只有故乡那块坚实的土地才能承载啊。“兴时看月,暮时朝;月明通尽,乡渺渺”。多少异乡人儿因月而思,多少文人雅客因月而欣,坐看明月诗一首,月下共酌把言欢……月传承了世间的思乡之心,思乡之情啊。人生几何?浮云何意?仿佛只有人们心灵中最纯真的地方才是家乡美景,家乡一切的安魂之处,在子夜你最为的寂寞之时照明你异乡迷途的心……!
家乡纵使远在天际,但却又是近在咫尺!无疑时光的飞逝,人生事处的变化万千,我还是会努力的驾奴着对家乡的爱,对于在家乡生活的每一份美好的记忆,不让他驶出我人生的干线。家乡的爱在心头,我对家乡的爱无疑而猜,家乡的虫鱼草木都见证我对她的爱……故乡的柏,挺俊。形如虬龙,高大葱绿,浑身散发着美而雅的芬芳,却又不失稳重,不少一丝青春。家乡的水,带着古朴的乡韵,浸着故乡黄土地的坚韧与不屈,沉着和朴实深深的铸进我的血和肉,灵与魂,从那一刻,我和故乡的灵魂相系相连……
名山大川,小桥流水,可悦人目;蝉吟虫唱,风雨之声,可愉人耳……!乡之美,何而弃其阳光,少其木林……诗云;“古之山水,何是明丽?答曰;山不乏木,水不乏鱼。”
是啊,山少了树美吗?水缺了鱼灵吗?我家乡的山水,夏时的山葱郁满目,到了秋也依旧是不乏其绿啊。“粼波泛壁”,当然少不了“沉鳞竟跃”了,儿时泛波捉鱼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啊。儿时家乡的生活虽说比不上陶弘景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但人生生活的朴实无暇也就绰绰有余了……
如今的我才知家乡美魅力,不过也算为时不晚……我还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爱他,想想在外为了家乡,为了祖国而在人生浪头奋斗的弄潮儿啊,我佩服你们,佩服你们的勇毅,佩服你们为家乡而披荆斩棘的精神,你们那坚实的背影将同咱们家乡的一切种植在我这火热的胸腔,有朝一日我必然让他们发出勇敢芽孢,开出咱们家乡美好的明天……
家乡我永远爱你,我将在自己人生道路上刻下你雄浑的传奇……刻下我与你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
彭州一中实验学校初二:康辉
厅的气氛上要做好相应的布置。
餐台。在餐桌上摆一瓶色泽鲜艳的插花或盆花,如月季、杜鹃、米兰等。其艳丽的色彩,清馥的香昧,可使人的大脑处于悠然之境,并能增加消费者的食欲。
音响。餐厅定的音响效果能够产生独特的气氛,在餐厅中布置山水小景,山石滴泉叮咚声响使人如同漫步泉边溪畔。餐厅播放一些行云流水的背景轻音乐,如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等.都能使餐饮消费者的就餐心情变得格外舒畅。
灯光。餐厅灯光的强弱与光色的照射,对餐饮消费者的就餐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的餐厅光色,既可以激发消费欲望,又可以使消费者乐于在视觉舒适的餐厅环境中就餐。
色调。不同的色彩能引起餐饮消费者的不同联想意境,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餐厅的色彩如果调配得当,醒目宜人,对餐饮消费者和餐厅服务员的情绪调节、预防冲突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布局。餐厅的整体氛围是消费者产生愉悦的就餐心理的又一重要因素。如果其布局能根据餐厅主题和餐饮市场定位的消费者心理进行设计,必将受到顾客的青睐。
2、劳动节餐厅的服务。促销活动中人的因素是很重要
的,它体现了一个餐厅的态度,人们消费更喜欢服务周到人性化的地方。所以在促销之前,要做好人员的基本服务培训,促销特色培训,态度意识的培训等等,这样可以让促销活动更好的发挥它的效果。
3、劳动节餐厅的食品促销。餐厅里食品的促销方法有很多。
菜式。劳很多商家会推出相应的套餐,推出相应的菜式,以供消费者选择。
制作。让消费者参与到整个制作过程中,更能满足消费者的成就感与体验的欲望。
观赏。在消费者面前进行食品的制作,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也为餐厅增加无形招牌。
价格。通过价格来吸引消费者,这也是商家常用的方法,太要拿捏到位,不要降低价格的同时也降低了餐厅的品牌。
赠品。提供一些节日相关的赠品可以拉动一定的消费者。比如说提前预订可以得到赠品,消费在多少金额之上可以得到一些赠品。赠品要与自己餐厅的品牌风格相应。
促销活动策划方案参考一:
团圆五·一黄金周促销活动即将开始
为了更好的酬谢各位宾客对我店的厚爱“5·1”黄金周期间特推出促销活动!另外,我店餐饮部自五月起推出“偷得浮生半日闲,团圆假日吃天然”为主题的蘑菇宴,欢迎您咨询品尝!
促销活动策划方案参考二:
XX饭店五一黄金周促销活动
春天已经来临,带上您的家人来体验老北京的皇城风范!
北京市XX饭店将为您和您的家人提供完美、精致的服务!
入住商务客房,享用丰盛的自助早餐,免费使用酒店的室内
游泳池和健身设备齐全的健身中心。
1.五一假期特惠价格
房价每晚人民币478元
我们将为您提供精选商务间,完美的服务,店内的健身中心。
本项优惠有效期由2007年4月28日至2007年5月7日
以上报价均需另加收15%服务费
2.五一假期特惠包价预订 点击进入在线预订…
房价每晚由人民币588元起
A 人民币588元每天包含单人咖啡厅自助早餐、免费宽带上网
B 人民币688元每天包含双人咖啡厅自助早餐、免费宽带上网
C 人民币738元每天包含单人咖啡厅自助早餐、单人丰盛的咖啡厅自助晚餐、免费宽带上网
D 人民币988元每天包含双人咖啡厅自助早餐、双人丰盛的咖啡厅自助晚餐、免费宽带上网
本项优惠有效期由2007年4月28日至2007年5月7日 以上报价均需另加收15%服务费
促销活动策划方案参考三:
XX饭店官府菜餐厅国庆免15%服务费
活动时间:4月29日至5月10日
位于王府井大街的台湾饭店官府菜餐厅,推出精品套餐4款,并有礼品赠送。9月29日至10月10日期间用餐可免15%服务费。
促销活动策划方案参考四:
某中西餐厅五一路店3周年欢乐庆!
【活动主题】:“打折优惠天天有,告知一声齐拥有” 返现悬赏招募进行中
【参与方式】:1、告知商家本条促销信息的来源页面
2、参与商家返现促销优惠活动。
3、享受商家推出促销优惠项目。
【活动时间】:本活动仅限2010-5——1有效
【注意
事项】:1、通过本信息预约无需任何费用,即可享受各项优惠活动。
2、消费时请提前一天电话预约,活动有效期限继续生效。
3、联系服务提供商时,请一定要说明是从海峡促销网看到的。
促销活动策划方案参考五:
加勒比海西餐厅国庆节促销
活动时间:十一黄金周期间
加勒比海西餐厅在十一黄金周期间举办西班牙美食推广周,推出包括汤、沙拉、特色小吃、主菜和甜点等30 种菜品的西班牙风味美食自助午餐。每位78元,需要预订。
促销活动策划方案参考六:
XX餐厅国庆节期间优惠促销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2月23日
XX餐厅在国庆节期间举办二周年店庆活动,自即日起至12月23日,每天11:00-16:00六折优惠,17:00-22:00的第一桌客人将将享受单人名单优惠。
促销活动策划方案参考七:
活动主题:入住远望楼宾馆,欢度美好假期
活动日期:2008年4月30日-5月3日
北京XXX宾馆为了感谢客户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在五一期间推出了“五一”黄金周优惠活动
客房优惠:
普通标准间 促销价:¥298元/间夜(净价)
商务标准间 促销价:¥380元/间夜(赠送双人早餐)
商务大床房 促销价:¥460元/间夜(赠送双人早餐)
在餐饮方面:
1、推出不同价位的经济“节日家庭套餐”,以特色菜、家常菜为主
三人用:¥288元/套(1凉、4热、2点心、1拼盘、远望酸奶/人)
六人用:¥488元/套(6凉、8热、4点心、1拼盘、远望酸奶 /人)
八人用:¥588元/套(6凉、9热、4点心、1拼盘、远望酸奶/人)
2、零点客人将享受折优惠(不含酒水),同时赠送“远望酸奶”。
在康乐方面:
1、 凭房卡到康乐部每日可免费享受以下项目中任意一项活动
2、 营业时间:15:00-23:00
室内游泳(1小时)
美国宾士域保龄球(1局)
落袋式台球(1小时)
乒乓球(1小时)
健身(1小时)
关键词:定边;荒漠草原;蝗虫群落;多样性
蝗虫是世界农、林、牧业生产的一类重要害虫[1-2],长期以来,科技工作者为探索蝗虫的生物学特性,寻求蝗灾的防治对策,对蝗虫进行了许多深入研究,其中,康乐等[3,4 ]、贺达汉等[5-7]、黄春梅等[8]、金翠霞等[9]、李亚妮等 [10]和常罡等[11]学者先后对草原蝗虫群落及其物种多样性都作过大量研究,但定边地区的同类研究报道很少。
2011年6月29日,陕西定边县植保植检站进行病虫普查,在红柳沟镇王窑村的草地上发现大面积土蝗(笨蝗、短星翅蝗、黑背蝗、尖翅蝗等),多数蝗蝻处于1~2 龄期,平均虫口密度为18 头/m2,最高密度为45 头/m2,并且正在向农田扩散,发生面积达2000 hm2。由于发现及时,采取得力措施,未能酿成更大灾害。
2012年7~8 月,在陕西定边县海子梁乡的张罗坑村、十家庄和敖包疙瘩几个村子对蝗虫物种多样性做了调查,期望加深对该区域蝗虫群落的认识,为今后防灾减灾提供技术资料。
1 调查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定边县地处陕西省西北角、榆林市最西端,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地带[12],地理位置N 36°49′~37°53′,E 107°15′~108°22′。东和东南与陕西省靖边县、吴旗县相连,南和西南与甘肃省华池县、环县相接,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毗邻,北和东北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相邻,居陕、甘、宁、蒙4省区交界位置。境内土地总面积69.20×104 hm2,有两大地貌类型即南部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2.78%;北部风沙滩区,占47.22%。海拔1 303~1 907 m。
境内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向中温带干旱气候过渡地带。春多风、夏干旱、秋阴雨、冬严寒,日照充足,风沙频繁,雨季迟且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平均气温7.9 ℃,1月平均气温-8.8 ℃ ,7 月平均气温22.4 ℃,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7.7 ℃,极端最低温度-27.7 ℃,年均日照2 743.3 h,年均降水量316.9 mm,平均无霜期141 d,绝对无霜期110 d ;自然灾害频繁,以干旱、风沙和霜冻影响最大。
全县天然草地29.23×104 hm2,人工草地6.33×104 hm2。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占全县总面积51.40%。草地主要为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间有少量沙地、荒滩地。除少数荒滩地植被较茂密外,大部分草地植被盖度
1.2 方法
分别以农田、平沙地荒漠草原和半流动半固定沙丘荒漠草原为调查样地(即栖息地类型或蝗虫群落),用罗马数字依次编号为群落Ⅰ、群落Ⅱ和群落Ⅲ,每一样地面积不小于100 hm2。
自2009年7月5日~7月30日,每间隔5 d进行调查1 次,共调查6 次,每次调查1 d,每天早晨8∶00~11∶00、下午3∶00~6∶00各调查1次。每次调查分3 组各样地同时进行 [12-14] 。
用昆虫取样框100 cm×100 cm×30 cm抽样15 次,逐样方收集蝗虫标本,并带回室内检索,按样地(群落)统计样方数、种类和数量。统计过程中剔除个体数为零的样本。
调查蝗虫种类和数量组成,通过数理统计与分析,测算各蝗虫群落种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对调查区域蝗虫的生物多样性作出综合评价。
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计算。
1.3 采用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及数据处理
1.3.1 a多样性计算方法[15]
2.1 区系组成
海子梁乡蝗虫由3个基本群落组成,农田蝗虫群落(Ⅰ)、平沙地荒漠草原蝗虫群落(Ⅱ)和半流动半固定沙丘荒漠草原蝗虫群落(Ⅲ)。比较3个蝗虫群落的种类组成可以看出区系组成的主要特点(表2)。
(1)群落I比群落Ⅱ和群落Ⅲ的科、属、种数都多,而群落Ⅱ又比群落Ⅲ的科、属、种数多,说明该县荒漠区域的农田是蝗虫的栖息地。
(2)3个群落中蝗虫共有种比例比较小,其中,Ⅰ、Ⅱ两群落间共有6种,共有种占群落Ⅰ总种数的42.86%,占群落Ⅱ总种数的75.0%;Ⅰ、Ⅲ两群落间有2个共有种,占群落Ⅰ和群落Ⅲ总种数的14.29%和33.3%;Ⅱ、Ⅲ 两群落有3个共有种,分别占群落Ⅱ和群落Ⅲ总种数的37.5%和50%。据此,可见当地3个蝗虫群落彼此间差异性较大。
(3)3个群落的优势种各不相同,其中,群落Ⅰ的优势种有轮纹异痂蝗和大垫尖翅蝗,群落Ⅱ的优势种有黄胫小车蝗和黑翅皱蝗,群落Ⅲ的优势种有中华蚱蜢和短星翅蝗。
(4)以单种属和寡种属为主是3个群落组成的共同特征。
(5)斑翅蝗科和网翅蝗科是各群落的优势类群。
2.2 各群落蝗虫种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分析
2.2.1 α多样性指数
依据前述α多样性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如图1。
3个蝗虫群落种的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含S、D和H′)的排序趋势完全相同, 即群落Ⅰ>群落Ⅱ>群落Ⅲ(图1)。试验表明,在相对意义上,农田蝗虫群落种类组成最丰富,分布最均匀,多样性最高;其次是平沙地荒漠草原蝗虫群落;半流动半固定沙丘荒漠草原蝗虫群落4项指标最低。
2.2.2 β多样性指数
依据前述β多样性计算式计算结果(表3)。
β多样性测定结果表明,(1)在定边北部荒漠草原区域的生境被物种隔离的程度较大,这是因为蝗虫种类组成与寄主植物有紧密的关联性,蝗虫种类组成的差异代表了植物种类组成差异,而植物种类组成的差异又反映了各项生境条件综合影响的差异;(2)β多样性指数反映该区域生境多样性较低;(3)β多样性与α 多样性一起构成了该区域总体多样性及荒漠草原地段的生物异质性特点。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对定边北部荒漠草原蝗虫群落多样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都比较高。α多样性指数比较高说明3个蝗虫群落的种类组成相对比较丰富,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相对比较稳定;β多样性比较高说明各蝗虫群落的生境相似性比较低,尤以农田与半流动半固定沙丘之间差异最大。这是因为这两个生境是当地两个极端生境的代表[17-18]。
从种的丰富度、均匀度及多样性看,农田无疑是当地蝗虫的最适栖息地,说明农田有可能是某些蝗虫的储备地,具有储存、保留和发源地的作用,当条件适宜时蝗虫灾害突发的机率也比较高[19-20]。因此,为有效预防蝗灾发生,在耕作方式上有必要采取一些对应的预防措施。
在Shannon指数中,只有当Pi>1时,种i才可能在大小为n的样本中出现[21,22]。因此,我们实际观察到的蝗虫种数有可能低估了真实的蝗虫种数S,因为即使抽取相当大的样本,稀有种也常常不会在其中出现。据此,估计研究区域草地蝗虫实际种数应不少于19种,因此有必要再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2 结论
(1)定边县北部荒漠草原蝗虫区系由7科、15属、19种组成,其中,农田蝗虫群落有7科、13属、14种,平沙地荒漠草原蝗虫群落有5科、7属、8种,半流动半固定沙丘荒漠草原蝗虫群落有有4科、5属、6种。斑翅蝗科和网翅蝗科是各群落的优势类群,单种属和寡种属多是各群落组成的共同特点。
(2)α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证明,3个蝗虫群落种的丰富度、均匀度及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相同,即农田蝗虫群落>平沙地荒漠草原蝗虫群落>半流动半固定沙丘荒漠草原蝗虫群落。
(3)β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证明,3个群落生境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
参考文献:
[1] 柳小妮,蒋文兰,刘晓静,等.夏河甘加草原草地蝗虫优势种的确定及混合种群密度高峰值模型研究[J].草原与草坪,2007(4):33-38.
[2] 郑哲民,许文贤.陕西蝗虫[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20-340.
[3] 康乐.放牧干扰下的蝗虫植物相互作用关系[J].生态学报,1995,15(3):182-189.
[4] 康乐,张爱国,毛文华,等.内蒙古锡林河滩地蝗虫群落变化的梯度分析[C].青年生态学者论丛, 1991:231-239.
[5] 贺达汉,郑哲民.不同沙化地段蝗虫与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的数值分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7,3(1):6-12.
[6] 贺达汉.荒漠草原蝗虫群落特征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1-142.
[7] 贺达汉,郑哲民,顾栋.荒漠草原蝗虫群落空间格局的研究[J].生态学报,1997,17(6):660-665.
[8] 黄春梅,杨龙龙.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环境变化对蝗虫区系成分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生物多样性,1998,6(2):122-131.
[9] 金翠霞,吴亚.群落多样性测定及其应用的探讨[J].昆虫学报,1981,24(1):28-33.
[10] 李亚妮,王文强,廉振民,等.陕西延安北洛河流域蝗虫群落多样性研究[J].四川动物,2008,27(6):1027-1034.
[11] 常罡,廉振民,蒋国芳,等.黄土高原洛河流域蝗虫群落排序及环境因素分析[J].昆虫知识,2006,43(1):41-46.
[12] 焦婷,赵生国,祁娟,等.放牧强度对温性荒漠草原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2(5):22-25.
[13] 武晓梅,张夏刚,苏军虎,等.山西省晋西7~8月草地蝗虫种的多样性及丰富度研究[J].草原与草坪,2013,33(1):34-39.
[14] 王俊梅,豆卫,冯今,等.草原蝗虫为害对高寒草原生物量影响的研究[J].草原与草坪,2010,30(5):59-62.
[15] 马克平.生物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Ⅰ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下)[J].生物多样性,1994,2(4):231-239.
[16] 马克平.生物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Ⅱβ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上)[J].生物多样性,1995,3(1):38-43.
[17] 刘缠民.陕西北部蝗虫群落多样性及生境片断化对其的影响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0:44-68.
[18] 王文强,张道川,李新江,等.陕北高原蝗虫资源调查及区系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3):54-59.
[19] 白义,周自翔,许升全.基于GIS的陕西蝗虫地理分布及区划分析[J].动物学研究,2005(5):145-149.
[20] 邢飞,高文财,于艳萍,等.东北地区蝗虫多样性研究[D].长春: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66-72.
根据调研安排,现将**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情况汇报如下:
一、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情况
**是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甘肃58个贫困县之一,也是甘肃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针对南部山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际,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举全县之力实施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新堡、干城、横梁3个乡镇实施整乡搬迁,对黑松驿、定宁、古丰等8个乡镇的58个完全干旱山区行政村实行整村组搬迁,新开发土地18万多亩,沿省道316线两侧集中规划建设12个移民新村和绿洲小城镇,累计搬迁安置贫困群众1.53万户6.24万人,县域内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得到显著优化,走出了一条高深山区贫困群众易地搬迁脱贫致富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二、安置住房项目建设和分配入住情况
2011年以来,全县累计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4个(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点11个),建成房屋16997套,安置农户16958户,人口68979人(建档立卡户13167户54906人,非建档立卡户3717户14073人)。其中:“十三五”期间共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6个(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点11个),共建成房屋9227套(绿洲小城镇4790套,黄花滩康乐新村、富民新村、兴民新村、富源新村2678套,黄羊川镇、黑松驿镇、古丰镇、十八里堡乡、西靖镇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点1759套),安置农户9227户34849人(建档立卡户6689户26113人,非建档立卡户2538户8736人。)
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由发改部门立项,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办理用地报批、征地供地手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办理规划许可、竣工验收等手续,安置点工程建设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安置住房的数量、分布、土地性质、土地取得方式等具体情况如下:
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共建设安置点13个,建成住房15583套。分别为:爱民新村747套,立民新村589套,富民新村1379套,为民新村926套,圆梦新村1000套,阳光新村1035套,感恩新村918套,富康新村335套,惠民新村768套,兴民新村1259套,康乐新村779套,富源新村1058套,绿洲小城镇4790套(小户型792套)。绿洲小城镇土地属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其他12个安置点土地均为国有土地,以划拨方式取得,其中圆梦新村、阳光新村、感恩新村、富康新村3288套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富康新村335套房屋属商铺,尚未进行移民安置。
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点:共建设安置点11个,建成住房1759套。分别为:黄羊川镇一棵树村50套,菜子口村116套,周家庄村25套,石门山村131套,马圈滩村185套;古丰镇古丰村211套,西山堡村490套;黑松驿镇黑松驿村249套;十八里堡乡曹家台村71套,东庙儿沟村181套;西靖镇七墩台村50套。土地均为即有集体建设用地。
三、安置住房手续办理情况
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和绿洲小城镇13个集中安置点中,圆梦新村、阳光新村、感恩新村3个公共租赁住房安置点2953套住房规划、用地审批、竣工验收手续均齐全;绿洲小城镇4790套安置住房规划、用地审批、规划手续齐全,已完成62幢1476套的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剩余安置住房正在进行竣工验收。上述4个安置点共有住房7743套,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总套数的45.56%。其他安置点因位于规划区外,未办理规划手续,竣工验收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和住建部门进行工程质量鉴定后,出具了《**农村住房危险性定性鉴定报告》或《住房安全等级认定(鉴定)表》,用地审批手续齐全,共7495套,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总套数的44.1%。11个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点安置住房1759套,土地属即有集体建设用地,规划手续、竣工验收手续齐全,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总套数的10.35%。
其中:**“十三五”期间共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6个(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点11个),共建成房屋9227套。具体为:绿洲小城镇安置住房4790套,规划、用地审批手续齐全,已完成62幢1476套的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剩余住房正在进行竣工验收,占51.91%。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康乐新村、富民新村、兴民新村、富源新村新建安置住房2678套,位于规划区外,未办理规划手续,竣工验收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和住建部门进行工程质量鉴定后,出具了《**农村住房危险性定性鉴定报告》或《住房安全等级认定(鉴定)表》,用地审批手续齐全,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总套数的29.02%。黄羊川镇菜子口村等11个行政村内就近新建安置住房1759套,土地属即有集体建设用地,规划手续、竣工验收手续均齐全,占19.06%。
四、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情况
我县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自2015年开始,在黄羊川镇先行开展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17年全面铺开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工作。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开展确权登记,招标金额874.92万元,已支付532.04万元,支付率60.81%。目前已全面完成70995宗农村不动权籍调查工作,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完成权籍调查16997宗(“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完成4437宗)。绿洲小城镇162幢3998套楼房已完成楼盘落宗,正在进行楼盘首次登记。
为切实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稳得住”和“后顾之忧”,我县严格落实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通知》精神,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积极稳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不动产登记工作。一是明确责任分工。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住建、财政、林草等部门分管领导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领导小组,建立易地扶贫搬迁登记发证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先后2次组织召开全县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推进会,结合实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明确各方职责,推动责任落实,为确权登记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等新媒体和出动宣传车、张贴宣传标语、发放《给群众的一封信》、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宅基地、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目标和政策法规,在移民区重点宣传实施异地搬迁的相关政策和《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百问百答》,争取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累计向移民区群众发放宣传资料2万多份,悬挂横幅38幅,张贴发证通告200多张,向各村组微信群发送信息300多条,召开各类会议20多场次,使确权登记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程序和所需资料做到了家喻户晓。三是坚持试点先行。坚持“依法依规、房地一体”“应登尽登、能发尽发”的原则,充分利用乡镇、村组底子清、情况明的优势,发挥乡镇的主体责任,在各移民乡镇设立不动产便民服务点,正在多方筹措资金架设专网、配备硬件设备、培训业务人员,确定1个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或新型农村社区先行开展登记发证试点工作,熟练掌握和总结登记发证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解决办法和措施,为全面铺开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登记发证积累工作经验,培养登记队伍,夯实工作基础。2019年11月19日,全省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颁证仪式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举行,现场为李应川等10户村民代表颁发了《不动产权证书》。四是主动下沉服务。为方便群众办证,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组成“心连心办证工作组”,利用节假日时间,携带笔记本电脑、打印机、高拍仪、复印机,到移民村现场进行拍照,对群众提交的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房屋和土地权属来源材料提供免费复印,指导填写表格,咨询解答疑惑,受理群众不动产登记申请。针对老、弱、病、残等无法到社区当面申请的群众,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一对一进行办理。自工作开展以来,已累计上门服务100余次,为1000多户移民群众发放了不动产权证,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五是分类办理登记。对手续完备的安置住房,及时进行登记发证;对因规划许可、用地审批、竣工验收等手续不完善导致不能登记的,主动加强与发改、扶贫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认真摸清情况,梳理问题清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采取联合会审方式,努力完善相关手续;对缺少竣工验收材料的,依据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出具的《**农村住房危险性定性鉴定报告》或住建部门出具的《住房安全等级认定(鉴定)表》,办理登记发证;对产权比例一时难以明晰的,在不动产证书附记栏注明“该不动产权属易地扶贫搬迁保障性住房,产权比例以县政府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为准”,先行办理登记;对在行政村内即有集体建设用地上就近安置的,由所在农民集体或村委会对宅基地使用权人、面积、四至范围等进行确认,公告15个工作日无异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予以确权,房产登记依据已办理的规划手续和竣工验收资料,为住户及时办理不动产登记,做到应发尽发。
截至目前,除1537套兜底户安置住房外,全县应登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15421套。其中:具备登记发证条件的5437套,占应登记任务35.26 %;暂无法登记的9984套,占应登记任务64.72%,主要为公共租赁住房2953套,缺少竣工验收住房3314套,同步搬迁非建档立卡户住房3717套。已登记颁发不动产权证书1133本,占具备登记发证条件任务的20.84%。其中:“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7890套,具备登记发证条件的2038套,占应登记任务25.83%;暂无法登记的5852套,占应登记任务74.17%,主要为尚未竣工验收的3314套,同步搬迁安置的2538套。已登记663套,占具备登记发证条件任务的32.53%。
五、存在的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量大面广,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涉及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发证工作总体进展缓慢,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一是由于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整合了多项资金进行建设,搬迁安置方式较为复杂,村组之间存在差异,难以集中统一办理。如4、5、6号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属公共租赁住房项目,根据《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百问百答》要求,需回购后向移民搬迁户颁发产权证书,但回购资金筹措困难,导致无法及时向农户登记发证。二是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安置点住房大部分属统规联建,各安置点内户型面积基本一致,整乡整村搬迁后移民群众已实际搬迁入住,但部分建档立卡户安置住房面积超出控制标准25%或每户超过20平方米,“十三五”期间同步搬迁安置的非建档立卡户每户仅交纳了1万元房款,后期产权分割、户型置换、改造住房结构及补缴房款等工作存在难度,致使登记发证难以推进。三是部分搬迁安置户因住房资金未交纳清,仅交纳了部分房款,存在经济纠纷,无法申请登记;同村同时搬迁安置户因“十二五”和“十三五”政策存在差异,缴纳的房款数额不同,群众意见较大。四是黄花滩易地扶贫搬迁12个安置点和绿洲小城镇安置点群众原宅基地属集体土地,而现搬迁安置住房占用的土地属国有土地,向搬迁安置住户颁发的不动产权证书为国有住宅用地,将不利于下一步集体资产折股量算等“三变”改革。五是我县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涉及7.1万宗,易地扶贫搬迁涉及2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农户1.69万户,6.9万人,量大面广,加之农村不动产权属来源证明材料严重缺失,各类矛盾纠纷较多,需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投入,而我县属国家深度贫困县,年初刚刚脱贫摘帽,登记发证所需经费严重不足,乡镇和各部门的工作重心集中在脱贫攻坚和产业扶贫,加之移民区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收入,安置点内多为老弱病残或锁门户,仅靠县不动产登记中心10名干部开展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困难重重。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恳请上级部门在政策、经费方面给予协调支持。
六、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调研座谈会和冷局长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按期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任务,让搬迁群众早日吃上定心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确保问题及时解决。积极向县委、政府汇报,争取上级支持,建立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登记发证联席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一月一调度,听取各乡镇工作进展汇报,及时协调研究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登记发证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矛盾,确保做到应发尽发,合法合规,切实维护搬迁群众的合法利益。
二是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充分认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落实国家和省、市安排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定信心,不等不靠,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上下联动、群策群力、加快工作进度,充分发挥村、组干部的作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做到相互支持、相互补台,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一、南山旅游产业概况
南山集团是中国企业500强的村企合一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现拥有 20余个居民区,近60家企业,形成了以工业、金融、航空、房地产、高新技术产业、教育、旅游、老年健康养生为主,多产业并举发展的格局。
南山旅游是南山集团产业之一,位于山东龙口市,由南山集团在深入挖掘传统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以原历史遗存为主体,尊重历史、高起点、高定位的指导思想,对原有历史建筑进行恢复扩建而成,是一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国家5A级旅游胜地。整个景区分为宗教文化园、历史文化园、主题公园和东海旅游度假区四大部分。景区集古今之博采,融中华之文明,现已形成集景区观光、休闲度假、星级酒店群、高端商务、会展服务、高尔夫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产业体系,并以她独特的魅力勾画出一幅“福寿南山,养心天堂”的人间美景。
二、南山旅游人文景观现状分析
南山旅游产业发展设计中不但依靠优越的自然旅游资源,同时设计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成为是全国闻名旅游人文景观游览圣地。
(一)南山宗教文化人文景观
南山庙会。南山庙会历史悠久,起源于晋代的升天观。近年来,南山旅游以旅游景区为依托,恢复了卢山地区古老的庙会习俗。自2004年以来在每年的四月份已举办了九届南山庙会,前来赶会的游客逐年增加,形成了南山旅游固定的人文景观特色。
楹联文化。在南山旅游景区内,各类建筑上共计挂有楹联290副,其中南山禅寺等佛教区域内有楹联91副,集中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楹联艺术的风采和魅力。形成了欣赏楹联艺术,探索佛教内涵,踏寻古代文化的重要静态人文景观圣地。
大型法会。南山禅寺自2003年9月首堂水陆法会至今,已启建了近二十堂水陆道场,来自各地信众参与者络绎不绝。每一次法会信众都能欢喜赞叹,以身体会到国兴即教兴,爱教更爱国的真正含义。南山禅寺又多次结合大型佛事活动对信教居士进行集中培训,宣传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正知正见的佛教仪规等。
慈善公益活动。南山禅寺以发扬佛教慈悲喜舍的优良传统,服务社会,投身慈善公益活动,以佛教特殊的祈福仪式献寿礼,长寿糕等活动。先后举行祈福消业活动并发慈悲心集资帮助重症病人、学校和汶川灾区,构成了宗教公益活动一特殊人文景观。
(二)南山历史文化人文景观
民族表演。在历史文化园除了以不同风格的中国主要朝代建筑群、大量的历史资料与实物等静态景观展现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大势大略、重大事件和代表人物外,还融入表现各历史文化、吉祥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市井文化的民族表演等动态人文景观。全面展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是炎黄子孙领略历史演进,汇集风云人物,感悟中华文明的必由之地。
国际长寿文化节。祈求健康长寿、幸福人生的美好愿望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逐渐演化出丰富而多元的福寿文化。有道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南山旅游打造福寿文化为主题,于2001年开始,在每年的重阳节隆重举办国际长寿文化节,弘扬尊老敬老美德,至今已连续举办十三届,成为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特色。
南山大院民俗村。民俗文化村以展示老黄县、南山村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建筑、民俗用品、农耕用具、生活场景等为主,辅以胶东农耕文明、农耕产品展示,村内建有老黄县特色饮食餐饮区和胶东民俗物品制作、销售商品街,具有浓重的农家文化和地方文化气息,是地域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探索地。
(三)南山娱乐文化人文景观
高尔夫球会赛事。南山高尔夫球会是南山旅游组成部分,每年在此举办各类大型高尔夫赛事达20余项,其中代表亚洲最高级别水平的高尔夫球赛事-南山·中国大师赛已举办3届。参赛、观赛成为南山高尔夫旅游人文景观代表。
高尔夫体验。南山丹岭高尔夫俱乐部建设的高尔夫球国家队训练基地——中高协南山国际训练中心。球会拥有六座练习场,各项练习设备配套完善,充分满足了不同水平球手练习和娱乐需求。南山国际高尔夫球会形成了集旅游、休闲、商务、度假、打球于一体的高尔夫休闲旅游人文景观胜地。
康乐宫。南山康乐宫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室内综合游艺场所,总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设计了以风味餐厅、中西餐厅、酒吧、游艺厅、保龄球馆、健身房、桑拿洗浴、儿童乐园、商场等,集游乐、休闲、健身、餐饮、购物于一体人文景观。
欢乐谷游乐场。欢乐峡谷是南山旅游景区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建有马术俱乐部、宠物园、欢乐岛、观音岛、菩提岛、瀑布广场、南山大院等项目。 设计了以体验式、参与式娱乐项目为主,各种惊险与刺激,休闲、特色娱乐、健身等人文景观。
(四)东海海滨文化人文景观
赶码头。每天下午,港栾码头就会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渔民们忙着把刚刚从海里捕捞出来的各种海鲜分类出售,游客和商贩们争相采购新鲜海货,忙碌中透着和谐,热闹中透着祥和,是胶东渔民和人民生活习俗的真实人文景观图画。
海钓。东海旅游度假区紧靠渤海,水域广阔,饵料充足,鱼产种类众多。日出,黄昏,码头边岸上垂钓或乘船到海中水深处垂钓构成为东海海滨旅游人文景观之一。
捉螃蟹。东海旅游度假区海岸大小的石缝中更是螃蟹的寄生之地,因此在石滩上可尽情体味捉蟹的海趣。
另外在海滨广场欣赏或参与胶东大秧歌,品尝各类海鲜,游客的篝火晚会等构成了休闲、饮食、娱乐各种形式人文景观。
三、南山旅游人文景观设计可借鉴性分析
纵观南山旅游产业人文景观设计现状,南山旅游在开发和设计人文景观取得了成功案例。对山东乃至全国旅游业人文景观设计具有可借鉴性。
(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和谐并存
“人文景观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上人类活动的产物,它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地理环境,离开这一基础,人文景观便无立足之地”。p5旅游景观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共同构成的,人文景观的设计,应体现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南山旅游人文景观在设计中将庐山、滨海自然山水作为环境景观设计元素导入旅游景观规划,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同时根据自然景观的需要挖掘庐山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和滨海文化的内涵,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并存,做到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即使是景区、景点的命名也宜蕴涵景观特色,使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的有机融汇,和谐配合,合理布局。
(二)区域历史文化为载体
在开发设计旅游人文景观中,“认真研究当地历史的沿革、地址变迁、文化古迹,分析历史文化遗产,有选择地对一定范围,一定数量的历史建筑采取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p8
“旅游文化是人文景观的灵魂。如何充分挖掘出人文景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一个景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76南山旅游产业在开发设计人文景观设计中,挖掘当地晋、唐、宋、元、明、清代宗教遗迹,打造佛教、道教、儒教的文化精华,以历史文化为经、吉祥文化为纬,起于远古止于清朝打造目前国内唯一一座历史文化景观;以区域人类生活习俗和时尚运动为载体,打造地域特色滨海民俗文化和娱乐文化。在历史和区域文化这一载体下开发和设计南山旅游人文景观取得了成功范例。
(三)层次丰富的多元化形态人文景观融合
人文景观包括的范围广,涉及面宽,类型多样。内容上包括历史古迹、古典园林、宗教文化、民俗风情、文学与艺术、城镇与产业观光等类型。从表现上包括静态的、动态的、显性的、隐形的、现代的、原始的等多种形态。
南山旅游人文景观设计开发中,充分把握了多种人文景观相结合表现形式。发挥了建筑、楹联、雕塑、绘画和实物陈列等静态文化景观,又注重高尔夫运动、民族表演、文艺演出等灵活、可变的动态人文景观设计;在大量的显性人文景观设计同时注重导游讲解、民间传说、音效、气味等特定氛围营造的隐形人文景观;既运用现代科技和设施设计符合年轻一代的歌舞、晚会、娱乐、购物等人文景观,还保留了原生态的庙会、赶码头等人文景观。多种形式文景观设计虚实结合,相辅相成,共同表现了南山旅游人文景观文化内涵。
(四)深度挖掘地域特色
鲁迅先生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根植于文化的土壤,景观才独具魅力,景观创造才有永恒的生命力。”p59
钱锺书《围城》写方鸿渐初访苏文纨,在苏家见到“沈子培所写屏条”:“花气薰人欲破禅”。形容说:“‘人’字的捺脚活像北平老妈子缠的小脚。”所说的“沈子培”,便是近代大书家沈曾植。钱先生带有戏谑的形容,当然不过是玩笑,不代表其对沈的严肃评价,所以不能认真。钱先生的“非圣”之语,在其他学术著作里,也不一而足,何况是在写小说?哪些是玩笑,哪些是认真话,是应该仔细分辨的。
沈曾植当然不仅为大书家,同时,他还是光宣诗坛的大诗人,而尤其重要的,则是在近百年的学术史上,他还是一位学术大师。他读书的博淹,是王国维也极为称道的。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有一段论说,甚为流传,云:“世之言学者,……顾莫不推嘉兴沈先生,以为亭林、东原、竹汀者俦也。先生少年固已尽通国初及乾嘉诸家之说,中年治辽金元三史,治四裔地理,又为道咸以降之学,然一秉先正成法,无或逾越。其于人心世道之污隆,政事之利病,必穷其原委,似国初诸老。其视经史为独立之学,而益探其奥窔,拓其区宇,不让乾嘉诸先生。至于综览百家,旁及二氏,一以治经史之法治之,则又为自来学者所未及。”把他和顾炎武、戴震、钱大昕相提并论。(樊增祥《乙菴先生七十寿序》云:“其为学也,精于卢抱经,博于钱晓徵,密于孙季逑,深于洪稚存,书翰之妙,超于包安吴,纵横之气,醇于魏默深,以言乎学问,吾不如也。”可与王说参。)但是,我必须老实承认,虽然于其诗,我也许可勉强置喙,但是于其书法及学术,我是“连附和的资格都没有”。沈曾植的研究者,也是目前最有资格说话的学人,则是许全胜博士。他所撰写的《沈曾植年谱长编》,无可怀疑,不仅是目前搜罗沈氏资料最宏富的著作,而且,也该是历来的年谱类著述中最佳作之一,因而,我也可以断言其必为一部传世之作。
沈曾植极其博雅的学问,在当时即受到学人的景仰,不仅前所引王国维极度礼赞,即与其同时的如同样以博雅自负的文廷式、康有为,或后来更加博雅的钱锺书,都对其读书之博表示心服的。不仅于此,当时外国学人来中国,亦多有造访沈氏、相与谈学者,如哲学家俄人Keyserling伯爵,即是其一(见辜鸿铭《硕儒沈子培先生行略》)。所以,在沈氏的身后,闻风而起的后生学者,如钱仲联、王蘧常等,即已着手研究其人。王蘧常的《沈寐叟年谱》,于沈氏的生平考证,有较多的贡献。不过,王谱“宥于闻见,简略特甚,不能尽显其平生”(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自序》),所以,许君遂起而重作,其所搜得的沈氏材料,较之王谱,以篇幅论,早已十倍而有馀!葛洪《抱朴子》云:“后作胜于前事。”学术研究,“亦如积薪,后来居上”,良非虚语。
为说明许谱所搜材料之富,我可随举一二例,以为其证。如所周知,沈曾植乃光宣间大诗人,其早年有所谓“三元说”,即所谓“诗莫盛于‘三元’,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祐”,其说乃与陈衍合创,见载于《石遗室诗话》。后又有自创的“三关说”,乃是借禅说诗,以为“诗有元祐、元和、元嘉三关”,“但著意通第三关,自有解脱月在”;又云:“元嘉关如何通法?但将右军兰亭诗与康乐山水诗,打併一气读。刘彦和言:‘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须知以来书意、笔、色三语判之,山水即是色,庄老即是意;色即是境,意即是智;色即是事,意即是理;笔则空、假、中三谛之中,亦即徧计、依他、圆成三性之圆成实性也。康乐总山水庄老之大成,开其先支道林。此秘密平生未尝为人道,为公激发,不觉忍俊不禁,勿为外人道,又添多少公案也。”其说见于《与金蓉镜书》中。但此《书》的文本,一般人所见,不过是钱仲联《梦苕庵诗话》所节引,又钱仲联辑《沈曾植未刊遗文》(载《学术集林》,据金氏《滮湖遗老集》卷首),或郭绍虞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四册(所据为未刊本《海日楼文集》卷上,题作《与金潜庐太守论诗书》)。沈书的手稿,似未有亲见者。而许谱第469-70页所引,即据其于上海博物馆所得沈手迹,重新校录,并补出论古韵一节,可称此《书》的最善之本。此《书》为近代诗学的重要文献,虽由钱仲联徵引在前,然至许谱之出,人间始获睹其真面。
当然,搜辑材料宏富,尚不足以尽许书之长,因为,据钱锺书先生妙语:学问分两种:一种头脑做的;一种屁股做的,譬如编引得。自然,穷览烟海,需要结实的屁股,但是,考证撰述,却非缜密的头脑不可。“天圆地方”(范文澜语),这两样长处,许君是全都具备的。同时,许君的旧学很深,不仅为同侪所罕有,亦老辈之勍敌。如不欲逐页细读,节省目力,可以翻看此书自序,但看许君的两首七律,便足窥其旧学之一斑。而尤能体现其学识的,则是此书的“发凡”。传统的学人,看一本著述的好坏,最便捷的办法,是看其“发凡”。所以,清人章学诚才会说:“吾于史学,盖有天授,自信发凡起例,多为后学开山。”(《家书》二)只是,“发凡”之重要,非陋儒所能知,亦人所易忽者。凡“发凡”不通之人,其著述之不通,也是不言而喻的。许谱之“发凡”,能识其大,与时人之所著相较,故不啻天壤。而其编排之谨严,考证之精审,更不待论。
我自己于许君书最感兴趣的,是其中所载近人的轶事,以及附带录入的诗文评。我昔于清代学人稍有兴趣,又平日所治为集部之学,故遂有此偏好,并非谓其仅此可观,其实许谱如建章宫殿,千门万户,读之者,尽可以自取所需。其中沈氏与康有为的交往,我尤为有兴趣。康氏博雅,前已言及,但他较之沈氏,是不免瞠乎其后的,所以,他在初见沈氏时,就据说是这样的:“康有为之初至京师也,气焰张甚,迨见先生论学,虽机锋百出,而无一足与先生抗。先生曰:‘嘻!子再读二十年书,与吾谈可耳。’康乃不敢作跋扈态。”(唐文治《茹经堂文集三编》卷五《沈子培先生年谱序》)这固是后学所记,或许不免夸张,未可全信。按据《年谱》所载,沈、康之定交,在光绪十四年(1888),时沈三十九岁,康三十一岁。次年七月,康有与沈一长书,论学,开头云:“昨得书,并审仆气质之偏,而启之以中和。”是沈于康确有所批评。后即云:“吾子之学,体则博大兼举,论则研析入微,往往以一二语下判词,便中窾窍,却非识抱奇特,好学深思,不能及此。……诚一时寡俦也。但文理密察多而发强刚毅少,论说多而负荷少。积之既习,便成老氏之学,不为人先,因物自然,随而不倡,见事太智,藏身甚巧,在己亦忘之矣。得无禀气近是耶?”所谓箭锋相拄,也是反唇相讥,不客气的了。尽管如此,于沈氏的博学,仍表示心服。而前所引的唐序,印证以此书,似尚非大过。后来,沈论及康,颇有贬斥语,见于著述书札。如其《护德瓶斋客语》云:“道希言及糠[即指康]曰:‘此伧耳,何能为?’予曰:‘世界益低,人才益瘁,仆至今日乃不敢藐视一人。’道希徵其故,曰:‘此禅家所谓草贼也,草贼终须大败,第不知须费几多棒喝。仆老矣,且去国以后,理乱罕闻,政恐意气褊激,诸公未免将为此人鼓动耳。’”(《年谱》第201页引)又文廷式《芸阁丛谈》:“六月二十四日,得沈子培刑部书,云:‘糠孽[借耶律文正诋邱长春语,隐康字]大名,遂满宇宙;南城谈士,卷舌无声。假留我辈数人,何至令渠跳梁至此?自仆观之,今之骂糠者,皆张糠之焰者也。……世事非变法不可为。而变法之机,为此君卤莽灭裂,中生变阻。’”(《年谱》第205页引,参见第211页引《与黄绍箕书》。)竟将变法之败,归于康一人。不过,变法失败后,康逃往国外,及归,仍与沈有往还。1914年冬,康有请沈吃饭一札,云:“后日七时,请美、德领宴集,望公惠然。彼俗不同,望公稍整冠美服,[胶青刷鬓,乃中土笑少年者,西人则皆然,每夕食必剃须理发。昔张文襄以不剃须及食烟遍地,大为所攻笑。]不患人指也。”数语颇令人失笑。沈一向号“皇甫书”,不修边幅,所谓“敝帽欹徐整,深衣绝屡缝。外形从躐蹋,自哂托龙钟”(陈曾寿《乙老六十九岁生日祝词》),康故有此数语。
我另一特别感兴趣的,是有关沈氏的诗学,尤其沈对前代诗人的评价。据《年谱》所载,沈早年,与袁昶往还最密,论诗亦最所合。谱中所引录较多的,是为《袁昶日记》,足窥沈氏的诗学思想。袁氏日记,我以前为研究袁诗,曾翻阅一过,但未及注意沈说,而许谱已尽数录出。即沈氏的论学之语,亦时见于《日记》中。这都是极可宝贵的材料。如《袁昶日记》云:“至子培、子封斋中。培老言:黄涪翁文积理深,读之使人性气厚。酝酿独到处,文品在长公之右。翁覃溪评黄诗如岭南大榕树,叶落粪其根,子茁还抽干,渗漉融结,灵液浸灌,生气往来不息,其行文亦然。第微嫌六经义理与禅理杂糅,此赵滏水所以欲界画分编为内外稿也。”(《年谱》第155页引)此评黄庭坚诗,识解极高,而沈诗,又是从学黄入手的,故所说尤亲切。今人辑《黄庭坚资料汇编》,于沈说,祇采及《海日楼题跋》一节,是寻常跋语,并非诗评。同前又云:“方望溪评东涧之文:其秽在骨。子培云:东涧之造词,信流美华赡矣,然句中无真气贯注。《东林点将录》品以浪子之目,其心迹终不可信。”(《年谱》第147页引)此评钱谦益诗,亦中其肯綮,与陈衍之评钱,可以把臂,而今人辑《清诗纪事》,于沈说,祇采及跋《投笔集》一节,无关痛痒,并可谓鸡肋之文。自然,谱中之所录,远不止此。沈自撰的日记,亦嘉言绪论,所在多有,如《恪守庐日录》云:“覃溪诗句,律逼似萚翁,神趣不如耳。钱从杜出,变化于学杜诸家;翁学钱,而不能溯钱变格之原,则唐临晋帖而已。”(《年谱》第132页引)此比较钱载、翁方纲,而尊钱抑翁,略近《谈艺录》之说,卓识可知。其又有论学语,如:“学力深,能专精数书,乃得扎老营以为安宅。以后耕猎所得,积渐灌输,老营内根愈深、柢愈固,然后群籍之菁英,乃能为吾所有。否则如流寇野略,虽日破一城,亦不为吾有,故必用功深者,收名乃远。”(《年谱》第123-4页引)真有味之言。昔论学,主读书、看书,宜分别为之,云:“看者如攻城拓地,读者如守土防隘。”(《家书》)此主“专精”之说,近于曾说“守土”,亦黄侃所谓“扎硬寨、打死仗”之意,人多知沈氏博览,而不知其有此语,亦所谓耳学难凭也。
最后,当说一下作者许君。我第一次见到许君,已是六年前的事情了,那是在上海的一个旧书店里。那一次见面几乎掐架。其时,我偶至书店闲逛,见架上一部《刘赜小学著作二种》,正要取览,许君却走过来,大言:此书,非君所能读的。(其实,这话也没错,我于小学,一向也未用功。)我因妻子在旁,勉强忍住不悦,只说了一句:“他也不过是黄季刚的弟子。”悻悻而去。印象中,此人故是狂者。后来才知,许君实是性情中人,并且也很虚心,而偶露锋芒,正所不免。据刘劭《人物志》所云,人气质可分两种:一为“玄虑”,一为“明白”。前者是为“沈潜”,后者是为“高明”。而“沈潜柔克”,“高明刚克”,也是古人的明训。我以为许君“明白”之士,却非“不耐沈潜”,所用功夫,反近“沈潜柔克”,所以在不数年中,便撰成如此一部大著,而且远过前贤,臻于力学传世的境地,是极可令人佩服的。近七十年来,自沈氏一代师儒凋零,传统之学迄未再振,而闻风而起、拾其坠绪,我想世必有其人。夜读许君书竟,辄识数语,亦一时感慨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