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有核细胞计数

有核细胞计数

时间:2023-05-30 09:13: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有核细胞计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有核细胞计数

第1篇

【关键词】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胸腹水;有核细胞计数

胸腹水有核细胞计数是实验室常规检验的重要部分,对临床医生鉴别诊断渗出液和漏出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院使用XE-5000计数胸腹水有核细胞1524例,现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1年5月――2013年2月我院住院患者胸腹水标本1524例,采集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专用试管内。

1.2 仪器和试剂 XE-5000配套试剂及质控品;日本Olympus显微镜;改良牛鲍细胞计数板;冰醋酸溶液。

1.3 方法

1.3.1 精密度 XE-5000(仪器法)和镜检法计数胸腹水有核细胞,标本采集在2 h内完成。仪器计数法,在每次检测标本前,先运行空白检测,确保DIFF 通道中白细胞计数为零,才开始测定,方法与测定血液标本相同,结果在工作屏中读取。镜检法计数胸腹水有核细胞,用附着少许冰醋酸的微量吸管吸取混匀的标本,待红细胞完全溶解后,滴入改良牛鲍细胞计数板中,按白细胞计数有核细胞数。手工镜检法与仪器法的一致性,选取3个浓度区间内经回归分析评判:低浓度(0-100)x106/L;中浓度(0-5000)x106/L,高浓度(101-5000)x106/L。

1.3.2 准确度 选取3个浓度区间,用XE-5000仪器法和手工显微镜法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

1.3.3 应用SPSS forW indow s 11.0进行配对 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仪器法和手工镜检法计数有核细胞胸腹水的 见表1。

2.2 仪器法和手工镜检法计数胸腹水有核细胞的准确度 见表2。

3 讨 论

传统有核细胞计数法是应用改良牛鲍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经红细胞溶解后计数的白细胞数。该方法繁锁,易受操作人员水平限制,重复性较差等缺点,很大程度上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的实用性,但仍不失为金标准[1]随着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应用核酸荧光染色技术和激光流式细胞技术双方法检测白细胞总数的XE-5000应用,满足于临床医师鉴别诊断漏出液及渗出液[2]。对早期白血病筛选,病毒或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仪器法与手工镜检法计数胸腹水有核细胞的比较见表1,批内精密度结果良好,在整个胸腹水有核细胞的高、中、低浓度区间内,仪器法检测结果与手工镜检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仪器XE-5000 DIFF通道对胸腹水有核细胞计数与手工镜检法较一致。

由于胸腹水通常有核细胞数量常低于普通血液标本,在检测时常会受到各种干扰,以往单纯应用电阻抗法类型的血液细胞分析仪,要精确计数胸腹水有核细胞和分类还不够理想。本实验室采用XE-5000 DIFF通道来计数胸腹水有核细胞,因为DIFF通道是采用含大分子有机酸的特殊溶血素和聚次甲基荧光染料,根据细胞内容物复杂程度,酸碱特性和荧光强度的差异对白细胞进行分类.应用光学法直接计数经荧光染料着色的有核细胞,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干扰因素,使最终的细胞计数和分类准确,结果可信度高[3]。

综上分析,XE-5000 DIFF通道用于胸腹水有核细胞计数,特别适宜胸腹水中有核细胞浓度范围(101-5000)x106 /L准确率达98.6%,范围>5000 x106 /L次之,准确率98.1%,而范围(0-100)x106 /L临床上是少见的非炎症性漏出液标本,准确率96.1%,故此使用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胸腹水有核细胞,具有准确性较高,精密度好,操作简单方便,快速高效等优点,值得实验室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Nationa l Comm ittee for C lin ica l Laboratory Standards.Re ference leukocy te(WBC)d ifferentia l count(proportiona l)and evalua tion of instrum ental m ethods[S].H 20-A,NCCLS,1992.

第2篇

关键词:白细胞分类计数;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16-01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把血液制成薄血涂片,按照形态特征分类计数白细胞,得出相对比值(百分率),以观察数量、形态和质量的变化,对疾病有辅助诊断意义[1]。

1标本来源

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及健康体检者50例,其男27例,女23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63岁。

2 计数方法

2.1手工法白细胞分类计数

2.1.1标本采集 可使用毛细血管采血法所取的样本或静脉血EDTA・K2抗凝样本。

2.1.2试剂 瑞氏染液。

2.1.3操作 将血液滴加在洁净的玻片上,用推片将其推成薄血涂片。自然干燥后用蜡笔在血涂片两头划线以防染液溢出,然后将血涂片平放在染色架上。加瑞氏染液于血涂片上,使之覆盖整个血涂片,固定0.5~1min。滴加等量的缓冲液与染液混匀,染色5~10min。用清水冲去染液,待自然干燥后或用吸水纸吸干即可镜检。

2.1.4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0.01~0.05(1%~5%)分叶核0.50~0.70(50%~70%)。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嗜碱性粒细胞0~0.01(0%~1%)。淋巴细胞0.20~0.40(20%~40%)。单核细胞0.03~0.08(3%~8%)。

2.2血细胞仪三分群法白细胞分类计数

2.2.1标本采集 静脉血EDTA・K2抗凝样本1~2ml。

2.2.2试剂操作 根据仪器不同使用其配套试剂。按仪器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

2.2.3参考值 仪器的报告方式为小细胞、中间细胞及大细胞。小-细胞代表淋巴细胞,中间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胸及在病理情况下出现的原始及幼稚细胞,大细胞代表中性分叶核以及杆状核和晚幼粒细胞[2]。小细胞群(1.0~3.3)×109/L。中间细胞群(0.2~0.,7)×109/L。大细胞群 (1.8~6.4)×109/L。

2.3血细胞仪五分类法白细胞分类计数

2.3.1标本采集 静脉血EDTA・K2抗凝样本1~2ml。

2.3.2试剂方法 根据仪器不同使用其配套试剂。操作按仪器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

2.3.3参考值 五分类法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报告方式同手工法,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故参考范围如手工法白细胞分类。虽然仪器法白细胞五分类采用了多种技术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但由于仪器是依靠细胞的各种物理化学特性来进行细胞分类,与手工方法利用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不同,故在各种病理情况下准确性不如手工方法。手工方法仍然是白细胞分类计数的金标准。

3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意义

3.1中性粒细胞 具有吞噬和激活补体功能,能吞噬细菌和组织细胞碎片,激活的补体成分(C3a、C5a、C567)具有粒细胞趋化作用。

3.1.1增多 ①反应性增多 见于:a.感染,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特别是化脓性细菌全身性或严重局部感染如败血症、肺炎、脑膜炎、阑尾炎、急性肾盂炎或肾盂肾炎、丹毒、蜂窝组织炎等。b.炎症,化学性如腐蚀性或刺激性化学品损伤、急性胰腺炎、化学性腹膜炎;免疫性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脉管炎等。c.急性中毒,化学品或药物中毒,自身代谢性中毒如尿毒症、酮症酸中毒或乳酸性酸中毒。d.急性失血,尤以内脏出血如肝、脾、宫外孕破裂出血;1~2小时开始升高,2~5小时达高峰。e.组织损伤或坏死,如心、肺、肾、脑等脏器梗死,肌肉挫伤、大手术后。f.排异反应。g.恶性肿瘤,尤其合并感染、坏死或骨髓转移时。②肿瘤性增多 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白血病特别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3.1.2减少 ①感染 某些病毒或杆菌感染如流感、伤寒、副伤寒、布鲁菌病,机体反应性降低时的严重感染。②造血功能障碍 缺乏造血组织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乏造血原料如巨幼细胞性贫血。③骨髓病 非白血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肿瘤骨转移、苯中毒、辐射损伤。④破坏过多 自身抗体如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症等。⑤药物 多种抗肿瘤药物、氯霉素、头孢菌素、磺胺类、奎诺酮类、万古霉素、磺脲类、氨基比林、非那西汀、保太松、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类、氯丙嗪、奎宁等药物使用。⑥特发性粒细胞减少症、Felty综合征。

3.2嗜酸性粒细胞 与过敏反应密切相关,受嗜酸细胞趋化因子调节,吞噬免疫复合物和异体蛋白。

3.2.1增多 ①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荨麻疹、药物过敏反应。②寄生虫病,尤其是肠道外感染如华支睾吸虫、血吸虫、肺吸虫、丝虫、包囊虫病。③某些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④肿瘤性疾病,如肿瘤转移坏死时、肺癌、恶性淋巴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⑤内分泌疾病,如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⑥酸细胞浸润性疾病,如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伴有肺浸润的嗜酸细胞增多症如L0f. fler综合征、嗜酸细胞性肺炎、热带嗜酸细胞增多症以及嗜酸细胞性心内膜炎、嗜酸细胞性肉芽肿等。⑦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猩红热、传染病恢复期。⑧某些结缔组织病,如皮肌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

3.2.2减少 见于急性严重感染如伤寒、肺炎、败血症,各种急性应激如创伤、大手术后,皮质醇增多症或皮质激素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3.3嗜碱性粒细胞 表面有IgE的Fc受体,与IgE结合即被致敏,再受相应抗原攻击时发生颗粒释放反应,颗粒含有组胺、慢反应物、肝素、嗜酸细胞趋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

3.3.1增多 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也见于慢性溶血、脾切除术后、淋巴瘤、骨髓转移癌、铅中毒、过敏反应。

3.3.2减少 未见有临床意义。

3.4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合成和释放淋巴因子,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3.4.1增多 ①生理性增多,6岁前儿童期伴随免疫功能成熟过程。②感染,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细菌感染如百日咳、结核病、布鲁菌病;螺旋体感染如梅毒。病毒感染可见胞体大、核不规则、胞浆丰富或泡沫样的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增多有时也见于药物过敏、血液透析或体外循环。③急性传染病恢复期。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异反应前。⑤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3.4.2减少 主要见于皮质醇或烷化剂治疗,辐射损伤、免疫缺陷综合征、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

3.5单核细胞 吞噬细胞,具有吞噬细菌、清除坏死细胞和异物、向T细胞传递免疫信息功能。

3.5.1增多 ①病毒、立克次体感染,如麻疹、水痘、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斑疹伤寒。②慢性细菌、螺旋体或寄生虫感染,如结核病、麻风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BE)、梅毒、疟疾、黑热病等。③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恢复期。④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单核细胞白血病。

3.5.2减少 未见有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武汉: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32-133,137-138.

第3篇

【关键词】

结核病;白细胞分类计数;手工法;仪器法;对比分析;临床价值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mparisive analysis in TB patients deferential leukocyte count by microscope and machine method

ZHOU Yan-jun, LI Ping-fa, WANG Pe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Weihui 453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microscope method in deferential leukocyte count of TB patients by comparing results detected by microscope and machine method.Methods 200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detected blood cell deferential count by microscope and machine method.Results The correlation of two methods was good(r>0.920) and microscope method had superiority over machine method in middle cell ratial(especially in monocyte and eosinophil),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clear(P

【Key words】

Tuberculosis; Deferential leukocyte count;Microscope method;Machine method;Comparisive analysis;Clinical value

目前,全球大约1/3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每年新发病例900万,每年约300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WHO已把结核病与AIDS、疟疾一起列为人类的最主要杀手[1]。临床以肺结核最为常见,而结核病患者血常规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越来越被引起重视。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来重视显微镜法在临床工作中的使用,继而将白细胞分类计数作为临床诊治结核病的重要参考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结核内科住院患者200例。男103例,女97例,年龄20~70岁,平均48.74岁;其中Ⅱ型结核19例,Ⅲ型结核152例,单纯结核性胸膜炎29例。

1.2 仪器与试剂 日本产Sysmex 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和质控液、双目显微镜(日本 OLYMPUS CH20)、瑞氏染色液(按照[2]《全国临检操作规程》第3版要求配制)。

1.3 方法 仪器法:将EDTA-K2抗凝血充分混匀10次左右后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于1 h内测试,测试前需进行空白计数,同时检测质控标本。手工法:充分混匀血常规管,用微量吸管吸取10 μl血制成头、体、尾分明的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显微镜镜检,结果由细胞计数器生成。白细胞分类计数和

正常参考范围参照相关文献[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P

2 结果

2.1 分类计数 200例血常规白细胞,以百分比率表示。两种方法相比,三种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良好(r>0.920)。见表1。

2.2 在中间细胞比率方面,手工法优于仪器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单核细胞具有较强的吞噬功能,能吞噬结核分枝杆菌、原虫、真菌、EB病毒等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时,单核细胞表现为增多,常见于严重的浸润性和粟粒性肺结核;嗜酸性粒细胞也是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传染病、血液病及大面积烧伤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4],多见于疾病恢复期,本研究结果与以上所述符合。

白细胞的分类计数是血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其结果的准确性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至关重要作用。普遍使用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快速、高效、重复性好,但它不具备识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态的能力[5],只能作为一种过筛手段,不能完全替代显微镜对血细胞的识别和分类检查[6-7]。通过镜检不仅能对血细胞数量进行评估,还能观察血细胞大小、形态、有无幼稚细胞及染色等情况,使结果保质保量,是临床实验室的最佳选择。本研究中,两种方法相关性好(r>0.920),仪器法快速、简便,做好质控,保养好仪器,工作效率必将大大提高。但Sysmex 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三分群归类仪器,中间细胞比率所指模糊,表2的结果能说明这一点;手工法复核可将中间细胞比率明细,还可弥补仪器的随机误差。可学习相关复检标准[8-9]。

本研究收集的标本来自初治的结核病患者(结果不受抗痨药物影响),发现此人群单纯性单核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偶见嗜碱性粒细胞增高,导致中间细胞比率增高,显微镜复检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数据辅助诊断;结合患者资料鉴别诊断,避免误诊;用药期间观察血常规白细胞数及分类变化来监测病情进展或好转,成为临床诊治结核病的重要参考指标。

最后,作为检验部门,应重视手工法显微镜镜检的作用,把好质控关;对于结核科医生,应重视白细胞分类计数在临床用药中的指导作用,除了关注白细胞总数外,其分类有时候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倪语星,尚红.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41.

[2]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3-124.

[3]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133-135.

[4] 王波,赖明,熊元等. CELL-DYN3700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的评价.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6):143-144.

[5] 刘立军.三分类血细胞自动计数复检标准探讨.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5):3610.

[6] 刘艳红,李艳.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自细胞不分类样本使用Bayerl20血细胞分析仪再分析及镜检分类结果的相关性.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9,24(6):88-89.

[7] 邓元秀.血细胞分析仪与人工镜检对白细胞分类结果评价分析.医学检验与临床,2007,18(1):79.

第4篇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

摘 要 在对小鼠进行反复多次化疗的同时给予扶正升白膏穴位涂敷,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提示:穴敷扶正升白膏不仅能在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时使用,而且可以在化疗的同时使用,以防止白细胞下降太快或减少过多,其机制是以保护骨髓造血细胞,减轻骨髓有核细胞的损失为基础的。本法尚能减轻脾脏和胸腺的萎缩,因此可减轻化疗对免疫器官的伤害,从而为穴涂扶正升白膏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主题词 化疗反应/穴位疗法 白细胞减少/穴位疗法 胸腺/药物作用 脾/药物作用 穴位贴敷法

我们通过对化疗后白细胞下降患者和对环磷酰胺(CY)大剂量(150 mg/kg)一次腹腔注射造成白细胞减少的小鼠应用自制的扶正升白膏穴敷,均收到显著的扶正升白效果,且证明治疗机理是相近的。那么能否在化疗的同时采用穴涂扶正升白膏,以预防白细胞下降过多或减轻化疗药物对免疫器官的损伤呢?为此我们又观察了该疗法对反复多次化疗小鼠造血及免疫系统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选择及分组

选用普通级雄性昆明种(KM)小鼠,体重为20±1 g,笼养3天适应环境后,临时标记后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由高到低排序,删除两级小鼠保留24只,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A、B两组,每组12只,随机确定A为CY加穴敷扶正升白膏(治疗)组,B为CY对照组。

1.2 治疗处理及模型制备

(1)对各组小鼠用推子剃除背部"大椎"和脊柱两侧"膈俞"至"肾俞"处的鼠毛。

(2)按60 mg/kg的剂量于第1,3,5,7,10天对每只小鼠腹腔注射CY 1次。CY用生理盐水配制成5 mg/ml。

(3)从第1次注CY后立刻开始,每天上午8点,在A组小鼠剃毛处的"大椎"、"膈俞"、"脾俞"、"胃俞"、"肾俞"等处,涂敷扶正升白膏(人参、当归、丁香、肉桂、冰片等药物研极细末,姜汁调糊),B组在相同部位涂敷淀粉糊,下午2点将药膏擦去,连续11次。

1.3 检测指标及方法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各组小鼠从分组开始,每天在涂敷前,固定专人割尾静脉采血20 μl,加入0.38 ml的白细胞稀释液中,摇匀,静置3 min,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连续12次。

(2)*"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各组小鼠于第12天测白细胞分类计数。

(3)*"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各组小鼠于第12天摘眼球放血处死后,取一根股骨用4号注射针头吸取3%醋酸溶液10 ml冲洗股骨内全部有核细胞于溶液内,继用显微镜计数全骨腔内有核细胞总数。

(4)*"骨髓细胞分类计数:各组小鼠于第12天处死后,用胸骨镊压挤出骨髓,沾一小滴鼠血清混匀,作骨髓涂片,经甲醇固定,用瑞氏染色分类计数。

(5)*"脾脏系数:第12天小鼠称重处死后,摘取脾脏,即刻称重并计算脾脏系数(脾重/体重=mg/g)。

(6)*"胸腺系数:第12天小鼠称重处死后,摘取胸腺,即刻称重并计算胸腺系数(胸腺重/体重=mg/g)。

2 结果及分析

2.1 小鼠多次化疗期间穴敷扶正升白膏对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影响(见表1)

表1数据显示,A、B两组在同一时间进行白细胞计数差异比较,治疗组白细胞下降较少,与对照组相比除第5天和第10天差异不太显著(P>0.05)外,其余各天均有显著(P

2.2 小鼠多次化疗期间穴敷扶正升白膏对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白细胞分类计数经t检验,均为P>0.05,提示各类白细胞没有差异。参照正常组动物白细胞的分类,发现反复多次化疗中性粒系百分比相应增多,淋巴相对减少,治疗组仅稍优于对照组。

2.3 小鼠多次化疗期间涂敷扶正升白膏对股骨髓有核细胞总数及骨髓细胞分类的影响(见表3)

表3所示为最后一次注CY的第3天检测的数据,根据文献[1],动态的分析骨髓细胞注CY后的变化,此时骨髓细胞尚未大量增生,治疗组骨髓有核细胞较对照组多(P

2.4 小鼠多次化疗期间涂敷扶正升白膏对脾脏和胸腺系统的影响(见表4)

脾脏系数,治疗组>对照组(P

胸腺系数,同样呈现治疗组>对照组(P

3 讨论

临床上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在白细胞减少的同时,多表现为脾肾两虚、气血双亏的临床症状。我们根据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主藏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等理论,拟调理脾胃,补肾填髓,益气生血,扶正固本的治疗原则,选用脾俞、胃俞、足三里以调理脾胃,和胃止呕,使脾胃功能强健,水谷精微化源充足,气血得以补益;取肾俞温肾益肾,补骨生髓,以利精血之化生;取血会膈俞,以补血和血;取督脉与六阳经之交会穴大椎宣通诸阳经气,增强机体功能。扶正升白膏由人参、当归、丁香、肉桂、冰片等药物组成,诸药合用可达补益气血,温补脾肾,透达经络之目的。

本研究结果提示:①穴敷扶正升白膏不仅能在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时使用,而且可以在化疗的同时使用,从而起到防止化疗时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太快或减少过多的作用。②本方法的升白或减轻白细胞下降的机制是以保护骨髓造血细胞,减轻骨髓有核细胞的损失为基础的。③化疗的同时使用本法能够减轻脾脏和胸腺的萎缩,因此可以减轻化疗对免疫器官的伤害。

该结果佐证了临床研究的结论,说明穴敷扶正升白膏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患者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4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注射用核糖核酸;恩替卡韦;乙肝肝硬化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7.135

乙肝肝硬化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之一, 主要是由于机体受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肝功能受损所致, 该病若不及时治疗, 易使患者病情恶化, 发展为肝衰竭或肝癌, 极大程度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 2]。本院对乙肝肝硬化患者实施注射用核糖核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 报告如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住院治疗的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实验组男18例、女12例, 年龄最小36岁、最大67岁, 平均年龄(48.12±7.15)岁;16例患者为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 14例患者为HBeAg阴性。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 年龄最小35岁、最大66岁, 平均年龄(48.25±7.32)岁;17例患者为HBeAg阳性, 13例患者为HBeAg阴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注射用核糖核酸治疗, 主要遵循医生要求给予患者100~300 mg注射用核糖核酸(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2020007, 规格:50 mg), 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 1次/d;实验组患者在注射用核糖核酸的基础上实施恩替卡韦治疗, 注射用核糖核酸的治疗方法参照对照组患者, 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0.5 mg恩替卡韦(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0019, 规格:0.5 mg), 口服, 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8周, 在治疗的过程中均不使用降酶、利胆药物。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 ALT、TBIL、ALB及PT改善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愈:患者不存在上腹部疼痛、纳差、乏力、尿黄及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 生命体征指标恢复正常, 实验室检查显示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显效: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生命体征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实验室检查显示各项指标显著改善;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指标较治疗前有所缓解, 实验室检查显示各项指标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或出现加剧现象。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8例无效, 3例有效, 12例显效, 7例治愈, 总有效率为73.33%;实验组2例无效, 5例有效, 14例显效, 9例治愈, 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ALT、TBIL、ALB及PT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ALT、TBIL、ALB及PT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ALT、TBIL、ALB以及PT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纳差、乏力、尿黄及肝脾肿大等, 临床常将肝硬化分为代偿期以及失代偿期, 当机体病情发展为失代偿期时, 体内的乙肝病毒易出现大量复制现象, 导致机体出现肝功能受损、门静脉高压、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4]。

目前, 临床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主要对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有研究证实, 抗病毒治疗可显著增加HBV-DNA 阴转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为分析注射用核糖核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 对该类患者实施注射用核糖核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注射用核糖核酸属于临床较为常用的肝炎辅助药物之一, 该药物可有效增加机体细胞的免疫力, 促进肝细胞合成蛋白质, 降低ALT的含量;恩替卡韦属于核苷类似物之一, 该药物可显著抑制HBV发生复制, 达到抗纤维化的效果, 且该药物具有起效迅速、变异率低以及耐药性低等优势, 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 控制病情发展。

对此次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知, 对照组8例无效, 3例有效, 12例显效, 7例治愈, 总有效率为73.33%;实验组2例无效, 5例有效, 14例显效, 9例治愈, 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ALT、TBIL、ALB以及PT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注射用核糖核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可有效缓解乏力、纳差、上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 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 值得各医疗机构推广采纳。

参考文献

[1] 姬恒伟, 李旭东, 贾秋龙, 等. 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36):113-114.

[2] 张凤英. 恩替卡韦联合腹水浓缩回输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22):121-122.

[3] 宋海玲. 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不规范停用恩替卡韦复发后再次恩替卡韦治疗的效果.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 20(6):606-609.

[4] 毕玉珍.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对比分析. 海峡药学, 2015, 27(12):182-184.

第6篇

[关键词] 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差异

[中图分类号] R446.11;R197.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1-0072-02

三分类和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实验室的普遍使用,大大提高了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和效率。但是随着临床标本量的日益增多,许多基层医院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三分类和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在一家临床实验室同时使用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就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BC-3000和日本希森美康医用有限公司生产的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及其参数MPV、PDW、PCT差异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血小板计数正常组300例,均为2012年4~5月门诊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54例,女146例,年龄22~60岁。血小板计数异常组133例,其中增高组28例,男12例,女16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肺内感染4例,急性失血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4例,脾亢切除术后2例,血栓性疾病5例,恶性肿瘤3例,外科手术3例),年龄5~73岁,均为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血小板计数减低组105例,男52例,女53例(再障9例,白血病化疗者29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例,肝硬化27例,DIC 2例,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MDS 5例,脾亢4例,服用阿司匹林引起血小板减少6例,流行性出血热3例,不明原因血小板减低者3例),年龄6~81岁,均为我院2011年5月~2012年7月门诊及住院患者。

1.2 仪器与试剂

日本希森美康医用有限公司生产的Sysmex XT-2000i型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简称XT-2000i),配套试剂及质控品由Sysmex公司提供。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BC-3000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简称BC-3000),配套试剂及质控品由迈瑞公司提供。

1.3 实验方法

测定前对Sysmex XT-2000i及迈瑞BC-3000两种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日常保养及维护,使仪器空白值及各项参数达到规定要求。血小板正常及异常组标本均为EDTA-K2抗凝血2 mL,质控品恢复室温。将标本和质控品充分混匀,但要避免因剧烈震荡或混匀时间过长造成溶血或产生气泡,使血小板及其参数计数产生误差。室内质控要求血小板计数每次均在控。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1.5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迈瑞BC-30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的四组结果和采用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的四组结果相比,血小板正常组PLT及MPV、PDW、PCT四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 0.05),见表1。血小板增多组的PLT、MPV、PDW、PCT四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 < 0.05),见表2。血小板减少组的PLT、MPV和PDW有显著差异(PLT,P < 0.05;MPV和PDW,P < 0.01),PCT无显著差异(P > 0.05),见表3。

3 讨论

血小板计数是临床反映患者止血与血栓疾病的一种常用指标,也是MPV、PDW、PCT等可靠性的基础。对于同一份标本,不同仪器对血小板计数存在差异,常影响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估。

对正常组的研究发现,当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基本正常时,血小板和红细胞共同通过计数阈,血小板的大小分布能清楚地与红细胞区分开来。迈瑞BC-3000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电阻抗原理。当浮在导电溶液中的粒子通过计数孔时,可引起瞬间电流强度发生变化,相应脉冲随即发生改变进行计数。它把2~30 fL范围的细胞规定为血小板,而将25~250 fL范围的细胞规定为红细胞。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电阻抗结合流式细胞激光技术法进行血小板测定。因此迈瑞BC-3000和Sysmex XT-2000i两种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正常体积范围内血小板,结果无差异(P > 0.05)。

对异常组的研究发现,由于疾病引起血小板数量增多或减少,迈瑞BC-3000血细胞分析仪计数PLT、MPV、PDW、PCT与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存在差异。有文献报道,影响仪器法计数血小板的主要因素不是血小板数量本身,而是其体积的异常改变,作为血小板体积参数PDW和MPV用于提示血小板的改变更为合理和可信[1]。在病理情况下,异常体积血小板增多。当骨髓造血功能不良甚至衰竭、血小板生成障碍时,血液中多为小型血小板,故不仅血小板数量持续下降,其MPV也减低;当外因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多、骨髓造血旺盛或成熟障碍时,大血小板相对增多,MPV增大,一些疾病如MDS和ITP,血小板甚至有巨型变。血小板数量和体积的改变是PCT改变的前提。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抗体作用巨核细胞,导致巨核细胞发育受损,血小板成熟障碍,血小板体积分布不均。除了这些病理性血小板的改变,疾病本身引起的红细胞体积变小、溶血、血小板聚集、白细胞碎片等也影响血小板检测,表现为PDW的增大。

迈瑞BC-3000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电阻抗原理,电阻抗法计数血小板最主要的局限性是不能除外标本中体积和血小板相类似颗粒的干扰,这些颗粒主要包括白细胞碎片、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脂类与蛋白的聚集体等。由于检测血小板与红细胞在一个检测系统,当红细胞体积偏小时,即被误认为是血小板,从而使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2,3]。也就是说,当血小板与红细胞计数域有重叠时,会影响血小板计数[4]。随着标本放置时间延长或标本溶血,红白细胞破坏形成碎片,也影响血小板计数。由于红细胞破坏后形成2.0 fL左右碎片,容易被误认为血小板,使血小板及其参数计数假性升高,这种情况在新生儿较多见[5]。此外,在三分类血小板体积分布图上,2~3 fL粒子过高时,除血小板体积偏小及红细胞碎片外,还常有灰尘、冷凝球蛋白、乳糜颗粒等杂物引起。血小板体积异常增大、血小板聚集时,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常将这些大颗粒作为红细胞计数,使血小板计数假性减低。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鞘流系统使被检测的细胞单个、中间、正面通过检测部位,避免细胞重叠、偏位。荧光染料对PLT内部核酸物质进行染色。染色血小板通过激光流式通道时,被激光照射,产生前向散射光,侧向散射光,侧向荧光[6]。利用散射光和侧向荧光进行血小板计数,使特异性和重复性得到提高。检测到血小板体积分布异常或血小板计数非常低时,仪器便自动采用光学血小板计数,可以排除大血小板,小红细胞,白细胞碎片及血小板聚集时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7]。特别是在决定严重血小板减少症(PLT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于大批量的门诊健康体检者样本的检测,可以选用试剂成本相对低廉的BC-3000血细胞计数仪测定。对于BC-3000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板结果异常的样本,需用XT-2000血细胞计数仪进行复核,以保证同一实验室的测定结果具有一致性,避免给临床诊断及治疗造成困惑,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

[1] 曹晓玲. 血小板检测电阻法和激光法的比较[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1):1383-1384.

[2] 郭玉娥,赵洪泉,赵志明.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152-153.

[3] 施艳.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分析[J]. 广西医学,2006,28(8):1265-1266.

[4] 周艺,陈春兰,冯文安,等. 血细胞分析仪中MCV、RDW对PLT计数的影响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7):1735-1736,1739.

[5] 边红放. 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 医疗装备,2011,24(3):56.

[6] 凌励,周道银,惠小阳,等. 激光染色法与电阻抗法检测血小板方法的比较[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10):717-718.

第7篇

儿童的WBC计数高于成人水平。如新生儿初期可高达(15~20)×109/L,生后1周约为12×109/L,6个月至2周岁时约为(10~12)×109/L,此后逐渐下降至成人水平(4.0~10)×109/L。对各类WBC进行百分率分类,主要为淋巴细胞(lymphocyte,LY)、单核细胞(monocyte,MONO)以及各类粒细胞,如嗜中性粒细胞,常简称为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s,BA)等,均以该细胞所占WBC计数的百分率(%)显示。此外,目前某些仪器可显示“中间细胞(MO)”,是由于该仪器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区分NE和LY以外的白细胞,例如EO、BA、MONO等,故将上述细胞归在一起以MO表示。如MO明显增高或临床需求,可由人工方法予以明确分类。为WBC计数与各分类WBC所占百分率之乘积(WBC总数×各类WBC百分率)。因绝对计数可更为客观地反映该类细胞的实际数量,故较百分率(%)更具有参考价值。各类WBC百分率分类法仅仅是显示各系细胞的相对比例。如在某一系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时,其在WBC总数中所占百分率将会相应提升。届时,其他几系的细胞数量即使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也会因在WBC总数中所占比例下降而百分率下降。因此,在分析WBC分类结果时,更需要认真参考各类WBC的绝对计数变化。NE绝对计数(actualneutrophilscount,ANC)的正常值范围约为(2.0~5.0)×109/L,部分健康人也可在(1.5~2.0)×109/L。由于婴幼儿处于淋巴系统发育旺盛阶段,LY绝对计数可明显增多,即使ANC无明显变化,LY也会占有较高百分率。所以,儿童期存在如表3所见大致变化规律。

在感染中毒、急性失血或溶血等,可出现WBC计数增高;多数病毒感染、再障等造血功能不全性疾病,以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可导致WBC计数降低;但上述现象,多数是由于NE变化所致。白血病和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多可导致WBC计数增高,外周血中可出现白血病细胞。在儿科临床解读血常规报告中的WBC及其分类时,可注意下列几个方面:①在参考各类WBC变化时,当以细胞绝对计数为主,百分率为辅,尤其是ANC。②熟悉上述儿童期各年龄段,NE和LY百分率变化规律,不能参照化验报告单上的成人标准值范围。③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占一般儿科门急诊病例90%左右。化脓性细菌感染多导ANC增高,病毒感染常导致ANC降低。但是,在急性病毒感染初期,处于高热等机体应激状态时,也常可伴有ANC暂时性增高,需要借助临床表现与其他辅助检查(如C反应蛋白等)予以鉴别。此外,某些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等)、严重感染脓毒症时,也可出现ANC降低。④病毒感染之后,可有相当一段时间ANC处于较低水平,此时诊断各类粒细胞减少症需相当慎重。可耐心定期随访,如有可能见到以往ANC处于基本正常水平的化验结果报告单,则基本上能够除外家族性和遗传性粒细胞减少症。

Plt计数的参考值范围为(100~300)×109/L。目前多数检测仪器常可同时显示与Plt体积大小相关的多项指标,如Plt体积分布宽度、平均Plt体积(MPV)、大Plt百分率等。然而只有在罹患某些Plt相关疾病时,Plt体积变化方具有较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如Plt减少伴有MPV和大Plt比例增高,多提示为Plt破坏过多,多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如Plt减少伴有MPV降低,多提示造血功能不全或衰竭,如再障和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Wiskott-Aldrichsyndrome,WAS)等。因此,上述有关Plt体积参数,在一般儿科非血液疾病的诊治中,参考意义比较有限。Plt明显下降,常提示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系统疾病,如ITP、再障和白血病等。但在ITP时,多仅以血小板一系下降较为明显。除非伴有严重出血或同时有营养性贫血,一般并无RBC和HB下降,急性ITP还可出现ANC增高。但再障患儿多存在ANC、RBC和HB降低。而急性白血病患儿,可出现贫血、WBC增高,以及原始或幼稚细胞等。某些病毒感染,也可导致Plt暂时性下降,但通常Plt下降程度和持续时间有限。如Plt持续低于正常值范围,需要警惕血液病的可能,并进行必要的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ITP、再障和白血病等疾病。根据上述疾病的诊断标准,均需要进行骨髓检查[3,4]。

特殊化验指标及临床意义

1网织红细胞(Ret)。Ret是从骨髓中释放到血循环中的比较新鲜的红细胞,其数量和在RBC中所占百分率,可以间接反映骨髓中红系造血程度和能力,对于各类贫血症的初步病因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凡存在导致骨髓造血功能降低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肾性贫血或严重营养性贫血,可出现Ret降低。而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的各类溶血性贫血或在严重出血之后,诱发骨髓中红系代偿增生,或在营养性贫血给予相关营养制剂补充治疗之后(如缺铁性贫血给予有效铁剂治疗),可见Ret明显增高。正常情况下,Ret百分率占RBC的0.5%~1.5%;Ret绝对计数(ARC)为(20~60)×109/L。ARC较Ret百分率(%)更具有参考价值,但常需要医师根据RBC计数×Ret百分率获得检测结果。Ret并非血常规检查中的常规项目,如有临床需求,可在化验血常规之前提出检测要求,一并采集血标本进行检测。

2有核红细胞。有核红细胞为Ret更为早期的细胞,多数是在红系造血功能极度旺盛阶段,即将成熟的幼稚红细胞尚未消除细胞核,即被释放到外周血中,多见于急性溶血性贫血。

3异形淋巴细胞。异形淋巴细胞(异淋)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使正常成熟淋巴细胞发生原始或幼稚细胞化,并出现相应的形态学改变。镜下可见细胞和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浆颜色加深,出现空泡等。异淋多见于病毒感染或药物影响,尤其是EB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诊断依据之一。异淋与白血病时外周血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的性质完全不同,前者是在特殊情况下的淋巴细胞“返祖现象”,而后者是由于淋巴细胞恶性变,细胞成熟障碍,始终处于原始或幼稚阶段,并极度增殖,凋亡滞缓。两者在形态学上也有明显差异可资鉴别,故一般化验报告中会有明确区分。

4幼稚或原始细胞。白血病患儿因骨髓中恶性血细胞极度增殖,并逐渐释放到外周血中,故外周血原始细胞增多,是白血病的重要诊断依据。但由于受到外周血检测的技术条件限制,经常难以区分原始细胞的性质,无法判定究竟来源于淋巴系统或髓系系统(粒细胞、单核细胞等)。但粒系各阶段幼稚细胞在形态学上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如果检测结果能够比较明确的显示为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或秆状核细胞,且较成熟的细胞百分率逐级高于前期细胞(无成熟障碍),则常可见于感染等导致粒细胞系统明显增殖时,而不一定提示为白血病。

血常规解读常见问题与对策

1信息量大易致疏漏。血常规报告单上的项目和数据较多,在各种疾病诊断过程中,观察化验结果的重点各异,容易导致某些重要数据的遗漏。如在重点关注某一系血细胞时,忽略其他二系的情况,尤其是在患儿感染发热期间,常易在关注WBC及其分类时,遗漏可能同时存在的红细胞系和血小板系的异常变化,而导致误诊或漏诊。

2仪器正常值范围预设缺陷。各类常用仪器测定后所打印的血常规化验报告单上,各项指标所显示的正常值范围,均为成人标准。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血细胞各项数据的正常范围将随年龄增长而改变。如果检测数据处于该患儿年龄段的正常水平,但已超过仪器预设正常值范围,报告单上仍会出现“显示异常”的符号,易致临床误导。

3仪器型号与结果差异。不同型号的检测仪器间的正常值范围可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对比两种不同型号仪器的检测结果时,需要在同时参考该两种仪器的正常值范围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分析判断,而不是将两者的数据直接进行对比。

4血细胞计数生理波动易被忽视。正常人的血细胞计数存在昼夜生理变化现象,尤其是ANC容易受到躯体活动、精神紧张或应急状态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短期内明显上升。因此,在发现ANC增高而诊断感染时,需要除外可能导致ANC增高的其他因素。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值,也会受到饮水、进食和排尿等可导致体液量、血液浓缩或稀释等变化的因素影响,而产生检测结果的变化。

第8篇

【目的】观察健脾养荣片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NIH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健脾养荣片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4、8、16g·kg-1·d-1),鲨肝醇组(剂量为0.055g·kg-1·d-1),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各10只,分别按设计剂量灌胃给药,在第5天时用环磷酰胺200mg/kg腹腔注射复制小鼠免疫低下模型,至第9天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碳粒廓清实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脾指数和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健脾养荣片中、高剂量组和鲨肝醇组小鼠白细胞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健脾养荣片中剂量组白细胞数与鲨肝醇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健脾养荣片中、高剂量组廓清指数K显著升高(P<0.05),经校正后,其校正廓清指数a值比较,健脾养荣片中剂量组高于模型组(P<0.01)。健脾养荣片中剂量组骨髓有核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显著高于健脾养荣片低剂量组和鲨肝醇组(P<0.05)。健脾养荣片中剂量组和鲨肝醇组的脾指数显著升高(P<0.05);健脾养荣片中、高剂量组和鲨肝醇组均能拮抗环磷酰胺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健脾养荣片能增强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升高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

【关键词】 健脾养荣片/药理学 白细胞减少/中药疗法 白细胞减少/免疫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健脾养荣片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根据许鑫梅教授多年临床经验方研制而成的治疗脾胃气血亏虚证的中成药,对白细胞减少症有良好的疗效[1]。本研究观察了健脾养荣片对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NIH小鼠,6~8周龄,雌雄各半,体质量18~22g,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粤检证字第0025458号。

1.2 药品

环磷酰胺注射剂由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6306),每瓶200g,用蒸馏水溶解,稀释成10mg/mL;鲨肝醇片由广东市桥制药厂(番禺)生产(批号:051209),用蒸馏水溶解,稀释成2.75mg/mL;健脾养荣片水煎剂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购得饮片,用蒸馏水水煎浓缩,配制成浓度0.20、0.40、0.80g/mL;中华墨汁由北京一得阁制,使用时先高速离心去其下层液,再低速离心去其上清液,将中层液用生理盐水配成浓度为250g/L的墨汁;RPMI1640培养基为Gibco公司产品;脂多糖(LPS)、T细胞丝裂源刀豆蛋白A(ConA)、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MTT)均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

1.3 仪器

722分光光度计由上海仪器分析二厂生产;CX21奥林巴斯光学显微镜由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

1.4 造模[2]、分组给药

NIH小鼠60只,在动物房适应饲养3d后,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健脾养荣片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4、8、16g·kg-1·d-1),鲨肝醇组(剂量为0.055g·kg-1·d-1),每组各10只。正常组按常规方法喂养,其他组小鼠均灌胃给予相应药液4d,于第5天腹腔注射0.2g/kg环磷酰胺1次,然后继续灌胃给药4d。

1.5 小鼠血白细胞计数

各组于实验第1天(给药前)、第5天、末次给药(第9天)后1h分别于眼眶静脉丛取血测定白细胞。每次取血20μL,吹入盛有0.38mL白细胞稀释液的试管中,摇匀,将盖玻片放在白细胞计数板正中,充液,静置2~3min,计数白细胞,数4角大方格的白细胞总数,×50即为白细胞数/mm3,再×106即转换成标准单位×109·L-1。

1.6 小鼠碳粒廓清试验[3]157

于末次给药后1h尾静脉注入250g/L中华墨汁10mL/kg,于注射后1、5min用吸管分别从眼球后静脉丛取血20μL,溶于1g/LNa2CO32mL溶液中摇匀,置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75nm下比色,测定光密度(D)。将小鼠颈椎脱臼处死,称取体质量,取出小鼠肝脏、脾脏,分别称肝脾质量。按下列公式计算廓清指数K或校正廓清指数a:K=(LogD1-LogD2)/(t2-t1);a=3K×mbody/(m肝+m脾)

其中,D1、D2为不同时间所取血的光密度;t2-t1为取2份血样的时间差。

1.7 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5]253

于末次给药后1h,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剥离股骨,取右肢股骨,用体积分数3%的醋酸10mL冲出骨髓内细胞,在血细胞计数板上计数4个大方格的细胞数,所得数×2.5×104,即为一根股骨中的骨髓有核细胞数。

1.8 小鼠脾指数实验、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小鼠活杀后,分别取出各组小鼠的脾脏,用扭力天平称质量,所得值×100/体质量为脾指数(I脾)。取出脾脏后,无菌制成脾细胞悬液,并配制成5×106/mL,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100μL,再分别加入完全RPMI1640+ConA(5μg/mL)溶液或LPS(20μg/mL)溶液各100μL,置孵箱中培养72h,终止培养前4h掺入MMT,20μL/孔,培养终止时,先轻轻吸出上清,每孔再加入100μL细胞裂解液,过夜培养以充分溶解MMT,最后于酶标仪570nm处测D值。

1.9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小鼠白细胞计数

表1结果显示,第1天和第5天时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9天经环磷酰胺处理后,模型组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健脾养荣片中、高剂量组和鲨肝醇组小鼠白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而健脾养荣片低剂量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健脾养荣片中、高剂量组和鲨肝醇组白细胞计数与健脾养荣片低剂量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健脾养荣片中剂量组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鲨肝醇组(P<0.05)。

2.2 各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脾指数比较

表2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脾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健脾养荣片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1),且高于健脾养荣片低剂量组与鲨肝醇组(P<0.05),但健脾养荣片高剂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健脾养荣片中剂量组和鲨肝醇组脾指数均高于模型组(P<0.05),健脾养荣片低、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健脾养荣片中、高剂量组和鲨肝醇组脾指数均高于健脾养荣片低剂量组(P<0.05)。

表1 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较(略)

Table 1 Comparison of peripheral WBC count in mice of different groups

统计方法:方差分析;①P<0.01,与正常组比较;②P<0.01,与模型组比较;③P<0.05,与鲨肝醇组比较;④P<0.01,与健脾养荣片低剂量组比较

表2 各组小鼠脾指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比较(略)

Table 2 Comparison of spleen index and bone marrow nucleated cell count in different groups

统计方法:方差分析;①P<0.01,与正常组比较;②P<0.05,③P<0.01,与模型组比较;④P<0.05,与鲨肝醇组比较;⑤P<0.05,与健脾养荣片低剂量组比较

2.3 各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表3结果表明,环磷酰胺可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对ConA和LPS增殖的反应,而鲨肝醇组和健脾养荣片中、高剂量均能显著拮抗环磷酰胺的抑制作用(P<0.01),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表3 各组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略)

Table 3 Comparison of proliferative reaction of spleen lymphocytes in different groups

统计方法:方差分析;①P<0.01,与正常组比较;②P<0.01,与模型组比较;③P<0.05,与健脾养荣片低剂量组比较

2.4 小鼠碳粒廓清试验

表4结果表明,健脾养荣片中、高剂量组和鲨肝醇组与模型组及健脾养荣片低剂量组比较,碳粒廓清指数K显著升高(均P<0.05),碳粒廓清指数经校正为校正指数a值后,健脾养荣片中剂量组a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

表4 小鼠碳廓清指数K和校正廓清指数a值比较(略)

Table 4 Comparison of carbon clearance index K and corrected carbon clearance value

统计方法:方差分析;①P<0.05,与正常组比较;②P<0.05,③P<0.01,与模型组比较;④P<0.05,与健脾养荣片低剂量组比较

3 讨论

肿瘤的放、化疗治疗对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有严重的抑制不良反应,甚至可以出现因不能耐受放、化疗毒副作用而不得不终止治疗情况,有时这些毒副作用直接成为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4]。近年来,运用中药配合放、化疗综合治疗肿瘤在临床上已取得明显的效果[5],而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的中药种类非常丰富,依据中医药理论组成的复方对临床常见的白细胞减少和免疫功能低下有确切的疗效[6]。中医认为,白细胞减少和免疫功能低下多属"虚劳"之气血虚范畴。为气血虚弱,不能濡养全身所致的一组证候。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脾旺则气血充盈,故健脾可以生气血,所以说脾为后天之本。健脾养荣片即是以健脾益气方药为主组成的,主要由人参、白术、绞股蓝等组成,共奏健脾养胃、益气生血之功。有研究表明[7],运用健脾养荣片治疗气血两虚之白细胞减少症,效果与鲨肝醇片相似。

环磷酰胺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化疗药物,对增殖周期中各期血细胞均有杀灭作用,但对GO期细胞的作用较弱[8]。注入小鼠腹腔后在其有杀灭细胞活力的4h内很快将骨髓中处于增殖池的各种血细胞杀灭或部分杀灭(取决于环磷酰胺的剂量),而对于处于GO期的血细胞或非增殖池(或称成熟储备池)血细胞作用较弱。小鼠注入环磷酰胺后4~96h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依靠骨髓非增殖池白细胞血液释放得以维持,由于增殖池向成熟池补充能力下降,外周血白细胞象无源之水越来越少,经4d降低至最低,到第5天时,小鼠的免疫状态就开始有所恢复[9],故本实验选择在第5天时造模,再用药4d的给药方案,观察在免疫功能最低时小鼠的免疫能力和白细胞等情况。

器官相对质量的变化在免疫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如研究结果与其他免疫指标所得结果(如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相平行,则该结果更为可靠,常供药物初筛实验时用[3]722。从本实验结果来看,健脾养荣片中、高剂量组均能预防白细胞减少,加强白细胞中吞噬细胞功能,能刺激骨髓造血,促进骨髓有核细胞的增生,增强造血功能,增强小鼠脾脏指数和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从而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罗日永,许鑫梅,邝卫红.健脾养荣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32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1999,31(11):14.

[2]赵喜新,阎杜海,王和平,等.环磷酰胺引致的小鼠白细胞减少模型及动力学分析[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8,18(1):12.

[3]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杨冬梅,贾敏,周玲玲,等.芪枣颗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0):1136.

[5]邱凤娣.肿瘤放化疗中运用中医药的体会[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8(6):38.

[6]李展,曹丽,罗崇念.升血汤对环磷酰胺模型小鼠免疫和造血功能的影响[J].中药材,2005,28(9):812.

[7]杨晓军,邝卫红,熊文生.健脾养荣片治疗气血两虚型白细胞减少症12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11(1):47.

第9篇

[关键词] 贫血;骨髓象;粒细胞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39-01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是临床最常见的贫血之一。它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主要是由于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其二者作为辅酶DNA的合成。常见于偏食者、营养不良者、妊娠孕妇、婴幼儿及慢性胃肠疾患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贫血程度可不等。典型病例为大细胞性贫血,血片中红细胞有典型的大小不均,以大细胞为主,并可有一定数量的巨红细胞。含有足量的血红蛋白,中心浅染区不明显甚至消失。异形红细胞以椭圆形大红细胞较多,嗜多色性及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增多。可见Howell-Joll’s小体,偶见Cabot’s环及有核红细胞[1]。部分成熟粒细胞分叶多,细胞计数可有血小板减少。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显著,粒红比值低于正常,粒系细胞比例相对减少,各阶段细胞皆可巨变,尤以晚幼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较为突出[1]。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一女性患者,58岁,因近数月来头晕乏力、食欲不振、中度贫血貌,来本院就诊。查体:无肝、脾、淋巴结肿大,其它无异常表现。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HB):72g/l,血小板(PLT)计数:70×109/L,白细胞(WBC)计数:3.8×109/L。

1.2 方法 细胞形态学分析。按照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抽取患者骨髓穿刺液和外周血进行涂片和常规瑞士染色,并进行细胞计数和形态学分类。外周血涂片:红细胞大小不均、形态不规则,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较多(5叶)。骨髓穿刺检查:低倍镜下观察,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为明显活跃,M/E=2.2/1,红细胞系统与粒细胞系统增生均明显活跃。油镜下分类200个有核细胞,红细胞系统:早幼红细胞2.0%,中幼红细胞14.0%,晚幼红细胞15.0%,仅见少数晚幼红细胞巨样变。粒细胞系统:中幼粒细胞8.0%,晚幼粒细胞9.5%,杆状核粒细胞23.0%,多数中、晚幼粒细胞体积增大,少数杆状核粒细胞巨样变,嗜酸细胞5.5%,巨核细胞3个,全片血小板少见。

2 分析与诊断报告

2.1 分析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骨髓形态学分析时一般认为红细胞系统以中、晚幼红细胞,粒细胞系统以晚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生成和巨样变为主,而此病例中红细胞系统和杆状核粒细胞巨样改变不大,而中幼粒、晚幼粒细胞的生成和巨样改变却较为明显。中、晚幼粒细胞比值升高,体积增大均较明显(+〖KG-*3〗-〖KG-*3〗+〖KG-*3〗+),形态无恶性改变。同时观察嗜酸性粒细胞比值升高(这也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红细胞系统形态体积改变不明显,仅有少数晚幼红细胞巨样变(+〖KG-*3〗-〖KG-*3〗+〖KG-*3〗+),外周血涂片中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较多。此贫血病例骨髓象分析时若仅侧重于红细胞系统的改变而诊断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并不典型,但综合观察粒细胞系统的分类及形态改变,以及外周血红细胞特征和患者基本情况,最终判断为粒细胞系统增生巨样变为主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2 诊断报告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一周后追踪调查,患者经维生素B12、叶酸治疗,血红蛋白(HB)增长为110g/l,贫血症状明显改善,10天后患者痊愈出院。

在贫血的骨髓形态学检查中,要综合判断,找到最主要的改变特征,方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3 讨 论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早期以累及红细胞系统及粒细胞系统的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细胞为主,但此病例中红细胞系统巨样改变不明显,杆状核粒细胞巨样变比例较少,而中幼粒、晚幼粒细胞的巨样改变显著。因此该病例考虑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恢复期阶段。

第10篇

【关键词】 骨髓活检;组织病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1.018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value of bone marrow biopsy histopathology in diagnosis of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ethods There were 52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52 healthy people as control group. They all received bone marrow biopsy and bone marrow smear. Comparison was made on mast cells and megakaryocyte count in unit area to analyze and observe cell development form and bone marrow hyperplasia degree.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ll higher count of mast cells and megakaryocyte in unit area as (21.84±0.52) and (17.52±0.69) cells/mm2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Bone marrow biopsy; Histopathology;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无效造血合并一种或多种骨髓病态发育性改变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肿瘤即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主要表现为病态发育的血细胞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改变及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的异质性疾病。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细胞检查是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金标准” [2]。本文探讨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5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 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9例, 女23例, 年龄17~76岁, 平均年龄(48.2±10.5)岁, 18例难治性贫血, 16例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 13例难治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5例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对照组男25例, 女27例, 年龄21~73岁, 平均年龄(45.7±10.6)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在髂后上棘用一步法抽取骨髓涂片和活检组织进行检查。骨髓涂片采用细胞内外铁染色和Wrigh染色分析细胞形态;骨髓活检的组织标本先用Bouin固定, 脱水后采用塑料包埋进行薄切片的苏木素-伊红染色。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单位面积内的肥大细胞和巨核细胞计数, 分析观察组细胞发育形态、骨髓增生程度。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肥大细胞和巨核细胞计数比较 观察组单位面积内肥大细胞和巨核细胞计数(21.84±0.52)、(17.52±0.69)个/mm2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2. 2 观察组患者的基本情况 观察组细胞发育形态均有不同程度异常表现, 形态异常率为100.00%。24例(46.15%)患者的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增生程度相符;21例(40.38%)患者的骨髓活检增生程度高于骨髓涂片;7例(13.46%)患者的骨髓涂片高于骨髓活检。

3 讨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血液系统的高度异质性疾病, 常见于老年人群, 发病机制非常复杂[3], 患者常因老年病症状而掩盖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不适症状, 极易误诊、漏诊。临床上主要以骨髓的血细胞异常发育形态和有无原始细胞、原始细胞数量作为诊断、分型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标准[4-6]。因为骨髓中的原始细胞呈定位紊乱和聚集成簇的现象, 在进行骨髓穿刺片时容易因为骨髓纤维化、取材范围局限、穿刺稀释、原始细胞呈集丛或集簇分布等因素而影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实际骨髓病变情况, 增加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诊断难度。以往的骨髓活检均以脱钙后的石蜡切片进行检测, 但此种方式收集的检查标本中的造血细胞因收缩明显无法准确判断各类细胞的实际形态, 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骨髓涂片细胞及塑胶切片的联合检查是克隆性血液疾病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是复杂诊断技术的重要起点, 因为塑胶切片对巨幼红细胞、淋巴系细胞、粒系和单核系前体细胞均可以准确识别, 如患者因合并纤维化而引起取材失败也可通过一步法的双标本取材塑胶切片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经过骨髓活检塑胶包埋就可以做出准确的疾病诊断和细胞分型[7, 8]。

本次研究发现, 观察组单位面积内肥大细胞和巨核细胞计数(21.84±0.52)、(17.52±0.69)个/mm2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46.15%)患者的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增生程度相符;21例(40.38%)患者的骨髓活检增生程度高于骨髓涂片;7例(13.46%)患者的骨髓涂片高于骨髓活检。说明骨髓活检对于骨髓增生程度的检查敏感度较骨髓涂片检查更高。

总之, 通过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的联合检查, 提高了诊断准确率, 避免误诊漏诊, 准确的诊断结果有利于提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傅强, 杨山虹, 张秀明. 骨髓活检组织检查中应用的分子诊断技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19):2665-2667.

[2] 黄蓉飞, 江亮, 龙小艺, 等. 改良混合脱钙液在骨髓活检组织中的应用.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4, 9(6):719-721.

[3] 浦杰, 陈真, 石军, 等. 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重庆医学, 2014, 29(3):257-259.

[4] 栾春来, 孟君霞, 何孜岩, 等. 促红素与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疗效分析. 中外医疗, 2015(4):104-105.

[5] 浦权. 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1, 24(6):633-634.

[6] 李艳平, 周凡, 郭步云, 等. 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27):6628-6629.

[7] 石军, 浦权. 骨髓活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0, 6(1):38-40.

第11篇

关键词:人参蛋白;小鼠;辐射损伤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er的干燥根。大量研究显示,人参单味药及复方药均具有明显的抗辐射作用[1],但目前研究大多针对人参皂苷及多糖类,认为皂苷与多糖是人参抗辐射作用的主要成分[2~6],对于蛋白类成分抗辐射研究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观察人参蛋白对辐射小鼠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人参蛋白的抗辐射作用奠定基础。

1材料与仪器

1.1药物5年生人参购自吉林靖宇县,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sengC.A.Mey.的干燥根。人参蛋白样品为本实验室制备,经Bradford蛋白含量试剂盒法测定蛋白含量为80%。

1.2动物

由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ICR小鼠,雄性,体质量18~22g。动物质量合格证号:10-1023。

1.3仪器与试剂

贝克曼-库尔特5分类血球计数仪,Backman公司;XS-212-201双目光学显微镜,Jnoec公司;UVmini-124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Shimadzu公司;SOD试剂盒、MDA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

2方法

2.1动物分组

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辐射对照组,人参蛋白高剂量组(1mg/g)及人参蛋白低剂量组(0.5mg/g)。各组均为灌胃给药,1ml/次,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7d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实施一次性60Co-γ射线全身照射,照射剂量为2Gy。

2.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照射后24h尾静脉采血20μl,加入到0.38ml2%HAc溶液中,充分混匀,加入血球计数板中,在显微镜下读取白细胞(WBC)个数。

2.3骨髓细胞微核计数

照射后24h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取胸骨,用止血钳挤出骨髓液与玻片一端的小牛血清混匀,常规涂片。涂片自然干燥后放入甲醇中固定5~10min。将固定好的涂片放入Giemsa应用液中,染色10~15min。立即用蒸馏水冲洗,晾干,镜检。选择细胞完整、分散均匀、着色适当的区域,在油镜下观察。以有核细胞形态完好作为判断制片优劣的标准。

2.4红细胞SOD活性及肝脏MDA含量测定

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后,立即眼球取血并剥取肝脏。全血经生理盐水冲洗,冷双蒸水混合、95%乙醇振荡、三氯甲烷抽提制备SOD抽提液,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测定SOD活力。肝组织经生理盐水冲洗,磷酸盐缓冲液匀浆制成5%组织匀浆液,取上清按照试剂盒说明测定MDA含量。

2.5脏体指数计算照射24h后,分别对各受试小鼠进行称重。小鼠处死后分别取出胸腺和脾脏称量,计算胸腺、脾脏的脏体指数比。

2.6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以±s表示,组间差异按Poisson分布进行t检验。

3结果

3.1人参蛋白对辐射小鼠血液白细胞数及骨髓细胞微核数的影响

显微镜下读取计数板中白细胞个数,计算计数池中4个大方格中白细胞总数:白细胞数(109/L)=4个大方格中白细胞总数/4×稀释倍数×107;每只动物计数1000个嗜多染红细胞,计算骨髓细胞微核率,以千分率表示。结果见表1。表1人参蛋白对白细胞数及骨髓微核数的影响(略)

由表1可见,辐射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WBC数明显降低,微核率明显升高,说明造模成功。人参蛋白组较辐射对照组小鼠WBC数明显增多,微核率明显降低,说明人参蛋白可对抗辐射所致白细胞数降低及微核数升高。

3.2人参蛋白对辐射小鼠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按照试剂盒方法分别测定红细胞SOD活性及肝脏MDA含量,并按照试剂盒所示公式进行计算。结果见表2。表2人参蛋白对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略)

由表2可见,辐射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说明造模成功。人参蛋白组与辐射对照组比较,SOD活性明显升高,且成一定量效关系,说明人参蛋白可对抗辐射所致SOD活性降低;MDA含量虽无明显变化但有降低趋势,且成一定量效关系,说明人参蛋白可能具有抑制小鼠MDA含量升高的作用。

3.3人参蛋白对辐射小鼠胸腺及脾脏指数的影响

小鼠处死后称取胸腺、脾脏重量,并与处死前当天小鼠体质量进行比较,计算脏体系数比。结果见表3。表3人参蛋白对胸腺及脾脏指数的影响(略)

由表3可见,辐射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胸腺及脾脏指数明显降低,说明造模成功。人参蛋白组与辐射对照组比较,胸腺指数及高剂量脾脏指数明显升高,说明人参蛋白可对抗辐射所致胸腺及脾脏指数降低,且成一定量效关系。

综上,给予人参蛋白能有效预防γ射线照射引起的小鼠白细胞数减少、骨髓微核数增加、红细胞SOD活性降低及胸腺、脾脏指数降低,对MDA含量升高虽无明显抑制作用,但有一定抑制趋势。

4讨论

辐射对生物体的危害较大,可以直接作用于DNA、蛋白质及酶类,使分子变性、细胞结构破坏;也可以作用于机体内水分子,使其产生大量的具有强氧化性能的自由基,致使机体代谢紊乱,引起免疫、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变[7]。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骨髓细胞微核数增高、血或组织中SOD活性降低等均为一次性全身γ射线照射引起辐射损伤的主要表现。白细胞又称白血球,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帮助身体抵抗传染病以及外来的东西,白细胞急剧减少可引起血液病等多种免疫性疾病。微核是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没有进入细胞核而留在细胞质中的染色体或片段,它在末期以后,单独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由于比核小得多故称微核。微核的多少直接反映染色体的损伤程度,也间接代表机体受辐射损伤的状况。另外,正常组织受到辐射后,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后者作用于生物膜引起脂质过氧化,造成生物膜功能和代谢的改变。SOD作为机体组织主要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酶,其活力的高低可间接反映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MDA是脂质过氧化的主要产物,其含量高低反映机体的自由基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8]。

本实验中人参蛋白能明显抑制受照小鼠的白细胞数减少、微核数增多、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说明人参蛋白对辐射损伤小鼠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人参蛋白提高使受照小鼠的胸腺、脾脏指数增加,反映了人参蛋白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综上,我们认为,人参蛋白具有有效防治辐射对机体损伤的作用,且认为人参蛋白的抗辐射作用可能与其增强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作用密切相关。对于人参蛋白的其他作用机理,我们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参考文献】

[1]邬蓉,高守红,辛海量.人参抗辐射损伤研究概况[J].药学实践杂志,2007,25(6):364.

[2]姜建华,张学进,王育丽.人参皂苷对60Co照射小鼠不良反应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11):682.

[3]IvanovaT,HanY,SonHJ,eta1.AntimutageniceffectofpolysaccharideginsanextractedfromPanaxginseng[J].FoodChemToxieol,2006,44(4):517.

[4]金光辉,刘树铮,刘扬,等.人参组甙对紫外线辐射致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2,22(6):420.

[5]刘丽波,孙晓玲,张海英,等.人参三醇组苷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辐射的防护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2002,28(2):l38.

[6]李校坤,林灼锋,黄亚东,等.人参三醇组甙抗辐射作用的研究[J].中药材,2002,25(11):805.

第12篇

【关键词】 乳腺癌;Ki-67蛋白;病理核分裂像计数;淋巴结转移;ER;PR;HER-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近年来研究发现 , 已知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 (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均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Ki67的发现 , 被认为是能够有效评估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标志物。本科针对 Ki-67与乳腺癌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学指标(ER、PR、HER-2)之间的关系开展了研究 ,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1年 1月至 2013年 3月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标本 300例, 均为女性, 患者年龄 32~81岁 , 平均 (44.9±3.7)岁。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组织学确诊乳腺癌 , 且术前未经过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 94例, 无转移者 206例。

1. 2 病理核分裂像计数评价标准 所有病理组织的核分裂像计数参照 Bloom-Richardson系统的 Nottingham改良方案 , 计算出在乳腺组织细胞生长活跃密集区域随机挑选 20个高倍视野 (×400), 计算每 10个高倍视野 (10HPF)中的细胞核分裂像数 , 0~1个 /10HPF:1分;2~3个 /10HPF:2分;>3个/HPF:3分 , 分数越高 , 表示癌细胞恶性程度越高[1]。本研究中, 1分有13例, 为低度恶性组;2分有188例, 为中度恶性组;3分有 99例, 为高度恶性组。

1. 3 Ki-67、ER、PR和 HER-2测定方法 所有乳腺癌病理学指标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测定:石蜡包埋组织块切片后脱蜡至水 , DAB染色后用苏木精复染 , 封固采用中性树胶。阴性对照采用 PBS缓冲液替代一抗。Ki-67蛋白的测定采用相对定量法 , 选取阳性信号最强区域 (×400)计数 200个肿瘤细胞中阳性细胞数目 , 同时计算阳性细胞占200个细胞比例。ER和 PR阳性:癌细胞核阳性细胞 >1%;HER-2阳性:浸润性癌细胞膜强阳性细胞 >30%[1]。其中ER阳性组192例, 阴性组108例;PR阳性组162例, 阴性组 138例;HER-2阳性组 60例, 阴性组 240例。

1. 4 实验试剂和仪器 所有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剂及Ki-67、ER、PR和 HER-2的一抗、二抗均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 5 统计学方法 SPSS 13.0软件分析 ,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 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2 结果

2. 1 Ki-67蛋白表达与病理组织的核分裂像计数关系 Ki-67蛋白表达与病理组织的核分裂像计数关系, 见表1。

2. 2 Ki-67蛋白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 Ki-67蛋白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 见表2。

3 讨论

3. 1 Ki-67蛋白与乳腺癌组织学的相关性 Ki-67抗原只与增生细胞核反应 , 无组织特异性 , 在各类恶性肿瘤组织中 , Ki-67的表达都远高于正常组织 , 可以由此有效评估细胞增殖水平。早在 1983年 , Ki-67就因其仅和增生的细胞核反应 , 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的特点 , 成为了病理科免疫组化染色的常用增殖细胞免疫标记之一[2]。已有较多研究显示:Ki-67的表达和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级和临床分期 , 包括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 , Ki-67在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上皮细胞纤维腺瘤中的表达水平远远低于乳腺癌细胞 , 阳性率

3. 2 Ki-67蛋白与ER、PR、HER-2乳腺癌病理学指标的关系 雌、孕激素与乳腺癌发病与转归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 , ER和 PR阳性的乳腺癌分化程度高、恶性度较低、淋巴结转移慢、预后较好 , 这可能与ER、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对于内分泌治疗较ER、PR阴性患者更加敏感有关[3]。且目前多数研究认为 Ki-67蛋白的表达和 ER及 PR呈负相关 , ER、PR表达阴性者的 Ki-67指数显著高于阳性者, 这与 Ki-67蛋白表达水平较高的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是一致的[4]。

HER-2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中的一员 , 定位于17号染色体长臂 2区 1带 , 平时静止状态时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当遭到激活时 , 具备肿瘤转化的特性 , 其过量表达提示乳腺癌恶性程度高 , 对于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差 , 生存期较短 , 预后不佳 , 被认为是预测乳腺癌预后重要的生物学因子。多数研究显示 HER-2表达与 Ki-67呈正相关 , 提示可以利用它们作为预测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疗效的重要敏感性指标。具体为:HER-2蛋白和 Ki67蛋白表达下降越明显 , 则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就越肯定[5]。

在作者对于 Ki-67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的研究中 ,发现① Ki-67蛋白在病理组织分型趋向恶性、淋巴结存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组织中表达更高 ,说明 Ki-67可以用于乳腺癌患者的疾病评估和预后分析;② Ki-67与ER、PR呈负相关 , 与 HER-2呈正相关 , 提示 Ki-67可以和 ER、PR、HER-2共同作为乳腺癌临床病理学指标来预测患者对于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疗效 ,为患者术后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邢家亮 . Ki-67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山东大学 , 2012.

[2] 刘毅 , 张洪兰 , 陈昊 , 等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Ki-67、ER、Her-2和 p53的影响及意义 .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 2012, 4(6): 348-351.

[3] 吴秀平 ,杜毅力 ,曹永政 ,等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参数与乳腺癌腋

窝淋巴结转移及 Ki-67表达的相关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 2012, 28(5):921-92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