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13: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行路难其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通:馐;直 通: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碧 一作: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注释
⑴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玉盘:精美的食具。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⑶投箸:丢下筷子。箸(zhù):筷子。不能食:咽不下。茫然:无所适从。
⑷太行:太行山。
⑸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忽复:忽然又。
⑹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安:哪里。
1、《行路难》其二开头“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与《行路难》其一完全不同。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而这一首诗用了很多典故,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
2、这首《行路难》表现了李白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顿中仍然想有所作为的积极用世的热情,他向往象燕昭王和乐毅等人那样的风云际会,希望有“输肝剖胆效英才”的机缘。篇末的“行路难,归去来”,只是一种愤激之词,只是比较具体地指要离开长安,而不等于要消极避世,并且也不排斥在此同时他还抱有它日东山再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
(来源:文章屋网 )
弄清学案导学的含义就首先体会“导”字的意义,新华字典上解释由①带领,引导②,教育,启发③传送等三种含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所谓导学就是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学习,传送的式一种学习方法,而不是直接“授之以鱼”的教学。而学案二字是区别以教案的提法,学案在设计之初就是秉持这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的目标。学案的设计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特点,以及初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征而编写,甚至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学案的编写。
二、学案导学在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老师要发挥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这一基本原则不能偏离,否则容易出现面面俱到,而面面皆生的现象。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设定学习情景引导学生主动选择方法,完成学习任务。[1]
把握这一原则性后,要重点关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模式的载体学案的设计,教师以学案为指向,学生用学案展开学习。所以,学案的设计必须精心,经过反复论证后才能应用。另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随机应变,根据不同的学习进度深度,适时的引导学生,达到高效的学习。[2]
除此之外,教师要不断进行反思,分析,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教学做出调整,同时监督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不断强化和巩固。例如学习《行路难》其一这首古诗,学案中主要将古诗的知识点划分为基础知识,问答题,简答题等形式。基础知识需要学生了解作者及其生平事迹,重要的作品,古诗的创作背景,背诵古诗等。此外,如果有要学生对古诗有深入的了解,就需要尝试对古诗进行鉴赏,可以有以下几个问题。⑴这首古诗的诗眼是哪个词?(2)哪几句诗写出行路难的程度?这样样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其次,是问答题的考察,主要是通过简答题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思考。例如:(1)面对行路上的难,作者是怎样面对的?用自己的话概括。(2)《行路难》中的“路”是指我们平时走的路吗,如果不是,请说出具体指什么?最后是简答题,问答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1)作者通过《行路难》这首古诗主要想表达什么?(2)《行路难》这首古诗和我们以前学的李白的其他古诗有什么异同点,试举例说明?(3)《行路难》中的难指的是什么难,结合创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通过学案的导学,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把握住学习的方向和主要内容,而不至于面面俱到,面面俱差。使教学目标更清晰,学生主体性更加突出,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既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又是各个学科学习必须使用的“梯子”。所以在基础教学中,语文教学的基石地位不言而喻,不申自明。可以适当在学案上加入其他学科的知识成分,比如在学习《论语》选段的时候,导学案中就可以加入春秋战国相关历史探究,比如可以设问(1)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文明的情况是什么?(2)春秋战国时期选官用官制度的了解?这两个问题一是民生,一是政治,通过学生自己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索,更能深刻的理解孔子思想学说出现的背景与意义。再者,为了更深的探索,可以增加类似,儒家学说在各个朝代的发现与具体应用的交流会甚至可以是小型辩论会。在老师的主导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明白思想主张与具体实践之间的关系。这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更能培养学生一中方法论的意识,这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都会起到推动作用。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意义
1.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教师的要求将更加严格,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要求更高。要想完成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以往那种“金山读霸”的授课模式不再适用,教师要博采众长,成为一个全面的教学引导者。根据每次上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得涉猎更多的相关专业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学案的导学目的发挥到最佳效果。初中的学生正处于一个自我矛盾的成熟期,这不仅体现在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上,也体现在每一个个体身上。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习惯各不相同,这就造成他们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不同,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自主学习过程出现的情况问题就会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如此便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仅提高了教??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发展。
2 .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培养的学生发散思维
1、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未销。出自唐代张谓的《早梅》
译文:并不知道临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仍然未消融。
2、千山鸟飞绝,万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译文: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来源:文章屋网 )
1、这篇文章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据析此诗写于李白离开长安之时,其心中充满了苦闷、悲伤、茫然、抑郁。爱酒的李白在此时拿起酒杯却停下、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配件四顾心却茫然。
2、紧接着正面写出欲渡黄河时冰雪塞川、将登太行时大雪漫天。然后运用了吕尚、伊尹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信心。想到他们在仕途上也不顺利但最终却大有作为,增添了自己的信心。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前路艰难,不知方向,但总有一天会长风破浪,挂起云帆,横渡沧海。
3、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坚定信念,对未来充满信心。此诗既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悲愤郁闷,又写出了在仕途上的郁郁不得志,但最终仍是充满信心,相信未来。这样的乐观精神、坚定信念值得我们学习。
(来源:文章屋网 )
【摘 要】生活在唐帝国空前繁荣强盛却又潜伏着滋长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代,以及自幼接受的儒释道各家教育,使得李白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复杂性。素被人们称为“谪仙”的李白,思想中的些许消极避世成分,掩盖不了他“功成身退”的主导思想,他的落脚点,在于“功”,不在于“退”。
【关键词】李白;消极避世;积极入世
生活在唐帝国空前繁荣强盛却又潜伏着滋长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代,以及自幼接受的儒释道各家教育,使得李白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儒家的“兼善天下”的思想,使他有“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的抱负,并且认为“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二首其一)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同时,他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儒家的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想容,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了起来,这就是他在诗文中再三重复着的“功成身退”,这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但狂放自信如他,也有不如意的时候。国家的强大,鼓舞他向往功名事业的雄心;政治的危机,更激发了他拯物济世的热望。他在许多诗歌里借历史人物表达了他的政治抱负,他甚至幻想过一种君臣之间互相礼让尊敬的平等关系。当他意识到这种想法不现实时,他又极力称赞那些功成身退的清高人物。在受吴筠推荐,唐玄宗下诏征服长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人的喜悦时可以想见得,当真治理向破灭时,“吾噫出西京”的绝望心情是沉重的。“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书情题蔡舍人雄》),离开长安再次开始漫游生活。从他的经历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不愿出世的,可以说,入仕报国才是他的本心,他是有雄心壮志的,或许他在某个不顺义的时刻会像我们常人那样发一下牢骚,但他也会马上笔峰一转附一句充满自信与希望的诗句以挣正气,传递给人一种正能量。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梦境的自由美好,加强了他对现实中权贵的憎恶和反抗,求仙神话是神往的,但是他也明白这种生活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排遣忧愁的手段,有人把这首诗归入消极避世一列,在我看来是极不合适的。“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他也只是在不得已的时候只能寄情山水罢了,他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把这种悲愤痛苦难以排遣的心情,抒发到了极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首诗起落无际,断续无端。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好像整个人生只有驾着扁舟遨游江湖一条出路。是人在坎坷仕途上的茫然失路的强烈痛苦在《行路难》中表现的非常直白,“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似乎是对自己迷茫前途的一种无奈的呐喊,但是,这种苦闷却在结尾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消失殆尽。在《梁甫吟》中“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暝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悲愤声中充满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直到诗的结尾,他一直高扬着胜利的信心“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臬兀当安之!”
李白一千多年来被人们称为“谪仙”“诗仙”,但是他到底还是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其中心思想更完全是在从政而不在隐逸求仙。有时他思想前后矛盾,在《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公墩》中说“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在《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中却说“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从这种矛盾中可看出他的确是“好神仙非幕其轻举,将不可求之事求之。欲耗壮心,遣余年也。”可见其隐逸是在求仕之心不成时,打发时间的无奈之举。孔子说:“天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玄宗天宝年间,正是唐由有道向无道转变的过渡时期,天才诗人李白此时该隐还是该现呢?是要贫且贱呢还是富且贵呢?这种矛盾纠结在他心里,最后通过痛饮,以一首《将进酒》发泄出来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死给人一种及时行乐的庸俗思想,然则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信心转眼代替消极悲叹,将消极思想一扫而光。
消极避世绝非李白本意,或是一时无奈之举,他的诗作中,更多地还是展示在他的报国爱民方面。李白对国家强大统一非常关怀,他像盛唐边塞诗人一样,对保卫祖国边疆的热血战士做过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之一写到“五月天山雪,天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用“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塞下曲》其六)鼓舞前方士气,用“玉关殊未入,莫长嗟”(《塞下曲》其五)安慰后方家属,无不体现其爱国精神。安史之乱面对国家的危难“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永王东巡歌》),被捕入狱后,“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这种全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以国事为重,不以己悲却以国事忧的博怀,堪舆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宁苦身以利人”的大无私的爱国爱民精神相媲美。
总之,单说李白的思想是消极避世的,是一种片面的说法,我们从他的诗歌中,不仅有看到他失意落寞时悲吟,更多的是他狂放不羁恣意潇洒的处世之道和乐观向上爱国欲救国的人生态度,再有,就是他的隐逸求仙的外表下留露出的对人民的同情,对误国害民的乱臣贼子的痛恨之情。
【参考文献】
[1]游国恩.中国古代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 李白 饮酒诗 性格特征
李白一生没离开过酒,也没离开过诗。所以离开诗谈他的酒,与离开酒谈他的诗都是不得要领的。
酒能醉人,亦能娱人,使人获得身心的愉悦,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酒的特殊功能有助于文人们发挥创造性,对激发他们的激情和灵感有很大的作用。王蒙在《文人与酒》中就赞道:“有酒方能意识流,人间天上任遨游。神州大地多琼液,大块文章乐未休。”
可见,饮酒对诗人来说,不但不会妨碍作诗,反而会增加作诗的激情。在昂扬的激情中,诗人作的诗会更好。李白正是如此,杜甫曾用两句诗概括李白的一生:“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但这一点还不足以说明李白酒名显赫的原因。历来诗酒兼擅者大有人在,杜甫就是其中一例。有人考察杜甫喝酒比李白还凶,但历代歌咏杜甫的诗很少写他的酒,也没有关于他喝酒的故事流传。再如阮籍可连醉六十日,陶渊明诗不离酒,都是酒诗大家,相比之下,人们对李白的酒诗颇感兴趣。关键既不在于他酒喝得多,又不在于他诗写得好,而在于他的饮酒诗中体现出一种令人喜欢的性格特征。
一、“我醉欲眠卿且去”——与友纵情、真挚、率真的性格
李白歌咏友谊的诗大都写得率真、自然,有浓厚的人情味,这是诗人情不自禁的内心流露,是诗人坦荡胸襟的写照。诗的格调高昂、乐观地表现了诗人重友情、与友交往不拘小节、肝胆相照的性格特征,我想这是人们喜爱诗人的原因之一。能体现这一性格的诗,当推《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此诗透露出一股清雅之气,使人顿生清风过耳、白云荡胸之慨。“一杯一杯复一杯”,不依声侓,重在达意。酒逢知己,心无纤尘,一杯接一杯,喝得酣畅,喝得痴迷,虽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出此时的真挚情意,然而酒中蕴含着诗人要表达的一切,也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醉则醉矣,诗人却说:“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诗人脱口而出的这两句使我们想起另一位酒缘很深超迈不群的真隐士——陶潜。《宋书·隐逸传》记载:“潜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扶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没,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在诗里,李白是恰逢其情也好,化用典故也罢,都表现了一位狂士的真性情,与友人的真感情。古往今来,人人都喜欢与己肝胆相照、不为小事而忧的朋友相交。真诚、坦率是朋友间契合的基础,契合又是朋友之间感情的升华。李白的酒诗中能表达出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诗句很多,如“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金陵酒肆话别》),“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劝君下箸一餐饱,醉着金鞭上马归”(《酬中都小吏》)。
综上所述,李白诗中表现出来的重友情、坦率、真挚、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是人们喜欢李白酒诗的重要方面。
二、饮酒与任侠
提起“侠”字,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那些武艺高强、身怀绝技、专爱打抱不平、除强助弱、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客们。而作为文弱书生,“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居然身怀绝技,行侠仗义,听起来不十分令人相信,然而诗人确实写了大量的侠士豪客的诗。如“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殇劝候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于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侠客行》
这首诗充分表现出李白的侠义精神。古代游侠或儒侠,有的与君主谈笑天下,有的在民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社会生活的参与者或干预者,是社会政治的维护者和民间正义的匡扶者,李白对这样的侠义倾心赞赏。“将炙啖朱亥,持殇劝候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此四句赞美了朱亥、候赢(战国时的侠客)两人重义气、守承诺,视“五岳倒为轻”的侠义风范;表现了诗人对勇猛无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侠客生活的神往。
李白酒诗中能反映其“任侠”精神的诗句还有很多。如“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结客少年场行》);“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少年行》之一);“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赠崔侍御》)等诗句。诗人在《与韩荆州书》中说:“自幼好任侠,有四方之志,年十五而修剑术,二十而怀纵横之策,欲遍干诸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虽身长不满七尺,而雄心万丈,所至尚意气,重然诺,轻财好施,常为人急而不敢自为,尝游扬州时,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从诗人的自述观之,那好剑的热情里积淀着多少侠客情肠,那乐善好施、存交重义的行为又包含着多少侠客风范。“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正是李白内心独白的真实写照,从中可以看出李白对任侠的态度和实践。
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高傲、自负的性格
杜甫诗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安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这首诗不仅说明了李白诗与酒的关系,而且体现了诗人那“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高傲、自负的性格。
李白少年时博览群书,遍观百家学识,因此他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但他不想走一般人所走的道路——科举。当唐代广大士子埋头苦读,准备考取状元一鸣惊人时,或从军塞外,准备凭借军功一飞冲天时,李白却选择了“终南捷径”,即隐而求仕。他不屑芸芸举子的常规之路,他要走一条与众不同,更让人震惊、更让人羡慕的成功之路。
果不其然,天宝元年(742),唐玄宗亲自下诏,昭李白进京。李白二十五岁去蜀远游,经十七年的遍访名士以激扬声价,屡屡投书显达以抬高身价,就是为了这以布衣而致卿相的一天。这一天真的来了,诗人怎能不喜上眉梢、喜出望外、喜不自禁呢?其《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正是他这种喜不自胜的心情的真实流露:“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若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烹鸡酌酒,这是欢庆喜讯的序幕;高歌起舞,这是欢庆喜讯的;仰天大笑,这是多么高傲的神态;岂是蓬蒿,这是多么自负的心态。
在诗人看来,君王下诏之时,亦是他一显身手之日。所以他要刻不容缓地抓住机遇,赶快著鞭跨马以尽早去游说万乘。全诗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嬉笑雀跃的儿女、高歌起舞的诗人、游说万乘的雄心、仰天大笑的情态,构成了一种欢乐的声情和豪放的气势,淋漓痛快地表达了诗人的狂喜心情。
然而好景不长,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李白被“赐金还乡”,结束了他梦寐以求的朝士生活。大鹏展翅的政治抱负没有实现,只好告别,开始他另一轮的漫游。仕途失意,漂泊天涯的傲世奇才,在“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的同时,发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同上)的千古绝唱,激发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相信人一定有机会施展才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是诗人蔑视权贵、自信、轻财的惊人之语,充分表现诗人恃才傲物,决心驱使一切而不为一切所驱使的孤傲、自负的性格。
四、高谈满四坐,一日倾千觞——体现豪饮、狂放的性格
李白经历了一般人很难经历的由大喜到大悲,由充满希望到彻底失望的巨大感情变化。这种痛苦的人生经历溶进了李白的酒诗中,后人把李白这种狂饮说成李白狂放性格所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诗人已在自己的诗中坦白地表露出来。如“大笑同一醉,取乐平生年”(《叙赠江阴宰陆调》);“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举杯向天笑,天迥照永愿”(《独酌清溪石上昭夷》),“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身后”(《笑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等。这些诗中的李白完全是放浪形骸的形象。
在《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诗人高歌“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这里既有李白潜意识里对大醉六十日智拒司马昭与其联姻的赞叹,更有一醉不醒、粪土王侯的傲岸狂放。可谓酒中得豪气,足以轻王侯。让人想见李白其人开放浪漫、潇洒、狂放的动人风采,这都是诗人受人喜爱的重要原因。
五、“举杯消愁愁更愁”中的“愁”
在李白的后期作品里,酒诗中常有“愁”出现。如“人生达命岂睱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以上所述,每句诗都离不开“愁”字,那么“愁”又由何而生呢?只有弄懂“愁”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深刻理解酒诗中“愁”的真正含义。
天宝元年,诗人怀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激情应诏入朝,以为从此可以陈力就列,没想到只做了个供奉翰林,坐冷板凳不说,还要受一些人的冷嘲热讽。满腔的政治热情化为冰雪,从而体会到人生的严酷。仕途的艰险令其经常发出抑郁不得志的感慨,表现出对社会的不满和失望,然而仍怀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精神。诗人于天宝三年(744)离开长安时,写的《行路难》其一最能体现这种思想:“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的前四句通过夸张、对比等手段表现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李白辞别帝京,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金樽、玉盘、美酒、珍馐,该是多么丰盛的筵席。但“一日须倾三百杯”的李白,此刻却无心喝酒,他放下酒杯,撂下筷子,拔剑四顾,出路在哪里呢?这些外部表情正突出其内心心理的失衡。“停、拔、投、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传神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激烈情绪,它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对比。对美酒佳肴夸张得越充分,则越能反衬出诗人愤懑的强烈。然而执著的政治抱负却使他“忽复乘舟梦日边”,即使他身在山林,心仍在朝廷。“行路难”的反复呼号,“多歧路,今安在”的不理解,充分表现了诗人内心矛盾的无法排遣。诗人虽对社会现实不满,然而又不愿弃世,这种矛盾的心态是诗人在酒诗中流露出“愁”字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李白后期酒诗中的“愁”是由于诗人政治失意、郁郁不得志,然而又积极用世,抱有强烈的“兼济天下”的愿望却又无法实现。诗人只有借酒消愁,精神上才能得到暂时的解脱。因此,只有正确理解李白酒诗中蕴含的思想矛盾性,才能准确把握酒诗中的“愁”字,才能真正体会诗中表现诗人的性格特点。
李白的性格特征在饮酒诗中得到充分体现,这是人们欣赏李白酒诗的真正原因。在欣赏李白酒诗时,要注意诗人个性变化原因及过程。前期作品引人注意的是诗人热情天真、狂放不羁的性格,以及他那种豪放飘逸和大胆想象的艺术风格。在令人窒息的封建社会中,这种个性风格具有批判现实意义。后期作品最大变化是出现了忧愤深广的感情基调,这是因为李白在政治上受到严重挫折、齐天壮志得不到实现的表现。它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完全符合唐代社会“山雨欲来”的时代气氛。思想感情的变化反映在艺术风格上,便出现了纵横变幻、惝恍莫测的诗风。
李白是盛唐的娇子,是空前的盛唐文化哺育了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具魅力的大诗人。李白在盛唐的美酒里流连,也在盛唐的美酒里挥洒着多样的性情,更在盛唐的美酒里得到了永生。
参考文献:
[1]张式铭.李白杜甫诗全集(整理).北京燕山出版社.
筷子,古称“箸” 或“筋”。它结构简单,方便灵活,能拨能挑能搛能挟,蕴藏着各显特色的民族文化,可谓中国国粹,被西方学者誉为“东方的文明”。
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史记・宋微子世家》也有“纣始有象箸”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已使用象牙筷子了。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
古代,许多文人雅士喜欢赞咏筷子,给我们留下了众多妙趣横生的咏筷诗文。据二十四史《魏书》记载,有这样一则谜语诗:“眠则俱眠,起则俱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这首谜语诗活灵活现地从一个侧面刻画出了筷子的使用特点,并使其人格化了。
我国清代著名文人、美食家袁枚的筷子诗读来又是另一番风味。他写道:“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诗人以筷喻人,意味深长。这其中既有怜悯、同情之意,又对世人为追逐名利而送往迎来、失去自我的可笑作了深刻的讽刺。
明代文人程良规的《咏竹箸》却为筷子唱了一首“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歌。诗云:“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诗歌用拟人化的笔调歌颂了筷子乐于先尝苦,再让他人享用,毫不吝惜劳累的品德。
唐代诗人李白《行路难・其一》“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之诗句,则是借用筷子,表达出他因受权贵谗毁,丢掉“供奉翰林”之职而落魄离京时食不下咽的苦闷抑郁心情。
民间还流传着一则关于筷子诗的掌故。刘伯温去拜见朱元璋时,正赶上朱元璋在吃饭。这位正急于求贤的皇帝灵机一动,立即以筷子命题,让刘伯温咏诗一首,以观其志。刘伯温见朱元璋当时用的是一双湘妃竹制的筷子,就吟咏道:“一对湘竹并玉肩,二妃曾洒泪痕斑。”此时朱元璋已经面露不屑之色,但刘伯温随即续咏道:“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留侯一借间。”诗中巧妙地隐含了张良“借箸”劝汉高祖不要分六国的典故和自己的远大抱负,终于博得了朱元璋的赏识。
当然,最让我心动和钦佩不已的是司马相如的《咏箸诗》:“少小青青老来黄,每结同心配成双。莫道此中滋味好,甘苦来时要共尝。”穷小子司马相如同富家小姐卓文君私订终身时,俩人的定情信物就是筷子。一双筷子,如同身边的爱人或是知己,相爱相知相濡以沫,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不论甘甜苦涩都一起承担和品味,一生中需要我们品味的,不只是食物,还有人生本身。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秋水》和《论毅力》都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
A.层递 B.正反对比 C.顶真 D.比喻
2.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引用了《尚书》中的一句话来揭示后唐庄宗亡国的原因,这句话是 ( )
A.满招损,谦得益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3.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提出“砥砺德行”,在这之中蕴含的思想是 ( )
A.以德服人 B.以德治校 C.以德开课 D.看重行为
4.《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 ( )
A.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情感” B.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 C.宇宙和谐之奥秘 D.作者的哲学观点
5.《咬文嚼字》中,运用心理学“套板反应”原理来说明的道理是 ( )
A.文字的运用决不可粗枝大叶 B.文学的文字更注重联想意义 C.斟酌文字实际是调整思想感情 D.文字的运用一定要有创造精神
6.在((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第三次“弹铗而歌”的原因是 ( )
A.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B.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C.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D.长铗归来乎!食无肉。
7.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南霁云“抽矢射佛寺浮图”的原因是 ( )
A.贺兰进明不肯出师相救 B.南霁云想显示箭法高超 C.上面藏有敌军将领 D.当时正在比试射箭
8.作者在《种树郭橐驼传》这篇文章中采用了类比的方法,即 ( )
A.用种树类比治民 B.用捕鱼类比治民 C.用种树类比吃饭 D.用打仗类比治民
9.散文《香市》表达中心思想所采用的写作方法是通过 ( )
A.香市今昔盛衰对比 B.新旧农民的对比 C.香市今昔盛衰类比 D.新旧农民的类比
10.《纪念傅雷>中贯穿作者所回忆的几件事的中心线索是 ( )
A.傅雷的翻译工作 B.傅雷的三次发怒 C.傅雷的撒手西归 D.傅雷的人格价值
11.((都江堰》描绘都江堰水流壮观景象的主要象征寓意是 ( )
A.宁静的生活 B.壮丽的驯顺 C.喧嚣的生命 D.强烈的震撼
12.《蒹葭>这首诗中追寻者的心情主要是 ( )
A.执着惆怅 B.欣喜雀跃 C.忧伤痛苦 D.平静自然
13.下列属于田园诗的是 ( )
A.《蒹葭》 B.《早雁》 C.《饮酒》(其五) D.《陌上桑》
14.诗歌《行路难》(其一)中,属于借典型行为举止抒情的是 (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雷满山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5.以良辰美景抒写痛苦之情的诗词是 ( )
A.《早雁》 B.《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C.《湘夫人》 D.《声声慢)》(寻寻觅觅)
16.《一句话》中“火山爆发”的隐喻意义是 ( )
A.蕴藏着巨大革命力量的民众 B.民众中压抑不住的革命情绪 C.民众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D.民众革命运动的巨大声威
17.从日常生活看,《雨巷》所抒写的是( )
A.对丁香姑娘的追寻与失落 B.对恋人的追寻与失落 C.对革命事业的追寻与失落 D.对美好理想的追寻与失落
18.《宝黛吵架>与((红楼梦》其他章节的差别是 ( )
A.以行为来刻画人物性格和情节B.以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和情节C.采用了直接心理描写方法D.引用了大量古典诗词来增添文章意境
19.小说《哦,香雪》中,香雪为了换取铅笔盒跳上火车,最后独行三十里回家,下面对香雪暗夜独行的心理刻画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兴奋,没有恐惧 B.既有兴奋,也有恐惧C.没有兴奋,只有恐惧 D.既无兴奋,也无恐惧
1、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
3、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玉楼春》晏殊
4、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联》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
6、对酒已成千里客,望山空寄西乡心。——卢纶
7、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扬子江》
10、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1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1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1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14、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秦观《虞美人》
1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1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17、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18、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秦观
19、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离思》
20、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
2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
22、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曾几
2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24、凭杖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苏轼《蝶恋花》
25、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
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7、一行写入相思传。--《塞鸿秋》
2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柳永》
29、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30、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求凰 琴歌》
3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
32、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
3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其二》
3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35、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更漏子》
36、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3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
38、莫道弦歌愁远滴,青山明月不曾空。 ——王昌龄
39、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卜算子》
40、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41、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
42、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43、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纳兰性德《虞美人》
44、只身千里客,孤枕一灯秋。 ——陆游
45、独思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4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47、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48、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49、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鹧鸪天》
50、长相思,在长安。--《长相思·其一》
51、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遣悲怀三首其三》
52、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吟咏唱和》
5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
54、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叶梦得
55、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怨》
56、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求凰·琴歌》
5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5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
5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60、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纳兰性德《清平乐》
61、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62、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63、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
6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
65、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
66、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67、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杂说送张琥》
68、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69、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一剪梅》
70、又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纳兰性德《蝶恋花》
71、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
7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7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74、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蝶恋花》
7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76、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7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78、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79、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8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81、岂不尔思,远莫致之。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诗经*卫风》
82、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汉乐府》
8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
8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85、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竹枝词四首其二》
8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
87、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清平调词》
8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89、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
9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
关键词:古诗文;诵读;感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62-01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
初中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古文经典。从先秦诸子到唐宋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虽只是浩瀚的文学海洋的点滴,却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如何让学生喝了这一瓢而喜爱那浩瀚的大海?如何让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悲壮激扬的佳句时,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如何拉近古人与今人的距离,更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我觉得首先得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
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呢?
1.正音听读,读得文通字顺
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做到如朱熹先生说的: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其熟读的目的就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能读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如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它的读音、意义、用法都不相同。例如“间”,《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读“jiān”,“一会儿”。而《口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读“jiàn”,有“夹杂”的意思。又如通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通“悦”;“河曲智叟亡以应”的“亡”通“无”。文言文中多有生僻字、多音多义字、又间有通假字,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词,诵读时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同时很自然就掌握其含义,把文章读得文通字顺。
2.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表明:直接的兴趣产生于被感知事物自身的趣味性和新异性。成片的文字符号,空洞的说教,抽象的讲析,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育效果不佳。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听课造成的废劳和紧张。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中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3.鉴别句读,疏通词句
诵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古文的句式有其独特之处,一句话,在哪停顿,往往会影响句子的意思。如果读错句读,就不能正确理解句意,甚至会曲解文意。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句读?我们一是把不同的句读标示出来,让学生对比判断;二是通过录音范读,掌握正确的句读。如《狼》“其一犬坐于前”,先标出不同的停顿方式:“其一犬/坐于前”“其一/犬坐于前”。为什么读后者?我让学生读课下注解,原来“犬”的意思是"像狗一样",是修饰“坐”的。这类情况还有不少,须在诵读时,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清句读,才能疏通句意,理解文意。
4.通过古诗词传唱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在班级的各项工作中,班干部无疑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由于机会有限,只有少数同学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无疑是培养文艺骨干的好时机,无论是古诗文素养还是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在一次次的表演中、一次次的合作与古诗文朗诵中得以锻炼和培养。如全校组织的“纪念反法西斯六十周年”朗读比赛,从组织声部到指导演唱,从合唱指挥到钢琴伴奏,都由学生自己组织完成。听到台下阵阵的掌声,看到老师和孩子们自豪的神情,我们深深地感到,氛围的营造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环境的创设对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所带来的提高。
5.突破诗词语言层面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很有道理,但是如果我们读一首诗反复读了一百零一遍仍不解其意就说明古人说错了吗?当然不是。引导学生读诗应当把握方法,比如读李商隐的有些诗恐怕就是读一千遍也未必能理解诗歌。只能说反反复复诵读诗歌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必然条件。就诗的语言而言凝练,富有节奏和韵律,读来琅琅上口。在语文课上让学生大声读书是语文课的必然,然而读古诗词更是必然中的必然。无论是窦桂梅老师的课还是余映潮老师的课都会看见学生反复读书。
(巩义市第三中等专业学校河南巩义451200)
我国文学史上许多杰出的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令人一见难忘的艺术风格。就一位作家在当时所引起的轰动效果而言,李白的震慑力无人能及。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飘然思不群。”王安石用李白的两句诗比李诗的风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严羽说他“飘逸”,苏轼说他“飘逸绝尘”,苏辙说他“骏发豪放”,现代有人说他“飘逸、奔放、雄奇、壮丽”……李白的诗歌无论是山水诗、闺怨诗或是边塞诗,都写得很精彩,他以自己天才的艺术创造力,形成了飘逸、豪放、雄壮的艺术风格,开拓了诗歌的艺术境界,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艺术个性是独一无二的。
一、鲜明的个性,时代的强音
李白是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具有洒脱不羁的气质、傲岸不屈的性格;又是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不是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诗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他的诗歌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发出的时代的强音。他的诗歌部分是抒情诗,在这些诗中,诗人不是冷静地表现生活,而是侧重抒发强烈的、鲜明的独创性。他在批判政治黑暗时,愤怒地斥责“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古风》其五十一);在批判安史之乱时,他又沉痛地呼喊:“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表达了他强烈的愤怒。他在书写理想时总是十分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其一);在表达追求自由的心情时更是十分狂放:“何时腾风云,搏击串所能?”(《赠新平沙年》)“大鹏一旦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都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傲岸不屈的精神。
上述种种炽热感情的抒发,使李白诗歌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表现出鲜明的傲岸不屈的个性特征,体现了李白诗歌“壮浪纵恣,摆去拘束”(元稹语)、以气夺人的特色。李白正因为如此,他的情感的宣泄,从不顾及理性的规范,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任凭激情随着笔端流淌。
二、丰富的想象,豪迈的情怀
李白诗歌还善于运用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来描写形象、抒发感情。他有时借助梦境仙界,捕捉超现实的意象,创造出美丽的理想世界,抒写自己鄙弃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助梦境描写了天鸡高唱、海日升空、熊咆龙吟、霓衣风马等现实意象,渲染了仙界的瑰丽和美好,映衬了现实的污浊和黑暗,表现了崇高的理想。有的诗他借助神话传说驰骋想象,大胆夸张,贯以奔放的气势,描写雄伟神奇的山川形象,寄托自己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蜀道难》就是这样的诗篇,这首诗一开头就融汇历史传说和远古神话于一炉,运用夸张手法,着力渲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雄放基调,接着突出描写蜀道的艰难险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破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诗中“六龙回日”的神话,黄鹤难飞的夸张,“扪参历井”的想象,多种手法跌互使用,融为一体,层层渲染山势高危,层层映衬蜀道艰险,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气势雄伟的蜀道山水图,寄托了诗人对壮丽河山的赞叹之情和对现实政治的某种隐忧。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以及拟人的手法,也是李白抒写炽热感情所常见的艺术手法。有时既用夸张又用比喻,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都是夸张、比喻的名句。有时他又把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结合起来,写自己强烈的心潮激荡:“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京》),把思念长安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神奇别致而又形象贴切;“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寄东鲁二稚子》),思念子女的骨肉之情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愁心可寄,已是大胆的夸张,寄予明月,更是奇特的想象,对友人的思念便在诗中得到了最好的表达。
三、澎湃的激情,浪漫主义风格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采用浪漫主义手法,语言清新,不加雕饰,特别是对七古和七绝这两种诗体贡献最大,被后人誉为“诗仙”。盛唐诗歌的气韵、情韵、神韵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李白的歌行体完全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固定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随心所欲而变化莫测的境界,充分体现出盛唐诗歌的神韵来。就是写比较小的场面,他也能立足眼底,想到天外。李白的七绝以山水诗歌和送别诗为多,在这些诗中,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无论写景言情,都有种一气流贯的俊秀和爽朗,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中山问答》。李白的七言古诗充分展示了李白狂放自信的个性特征和豪放飘逸的诗歌风貌,也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骨气端翔、壮大奇伟、蓬勃向上的阳刚之美。这些诗篇以其纯真的情趣,感召着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没了的人性,并因此而获得永久的魅力。
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是不可重复的,却不是唯一的,就像我们既赞美松柏的挺拔又欣赏牡丹的富丽,既神往于水仙的淡雅又向往于玫瑰的鲜艳一样,我们赞美我国诗歌史上杰出诗人们的各种风格,赞美百花竞艳,更欣赏李白的诗作给人的飘逸、豪迈的感觉。 一个作家能通过某一体裁充分显示其创作个性,就带来了这种文体的风格,就能扬长避短、形成优势,正如“善舞剑”的应该有“剑风”、“善舞刀”的应该有“刀风”一样,读诗与读小说的感受是截然有别的。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正是通过诗歌这种体裁造就了其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