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23-05-30 09:13: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第1篇

一、注重集体教研的作用。

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作用,特别注重了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

在此次活动中,就突出显示了集体教研的作用。第一天,教师先讲课,下午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对本节课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第二天,再由授课教师上改进课,避免了一些在第一天授课时出现的问题,效果比较明显。从中不难看出,集体教研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教学环境。

三节课中都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宽城二小黄艳云老师制作的《解决问题》一课的课件,更具有代表性。每一次演示都能为学生理解、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指导。每一步设计的都是那么入情入理,可见,教师在课前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来设计和制作这个多媒体课件。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学手段更新颖,课堂气氛更活跃。多媒体教学开展的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大大提高。更形象、直观的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课后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

此次活动中,就注重了授课教师的课后反思,市教研室刘再平老师对今后教师的课后教学反思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从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出发,既要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又要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并对具体问题阐述解决的办法。

我校在进行校本教研活动中,虽然也都让教师进行反思,但对于反思的内容并没有详细的要求,今后我们在进行校本教研活动时,也要对教师提出具体要求。提升教师自身水平、优化课堂教学。

四、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更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宽诚一小听的这三节数学课,都能做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效果都很好,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如:我区选送的逸夫实验小学曹继敏老师讲的三年级的《解决问题》一课,利用学校举行的集体舞表演方阵队列引出新知,再加上教师语言的引导,很快就使学生进入了角色,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再如:宽诚一小的耿丽娜老师为了能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原有的教材进行了修改,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进行教学引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另外,三位教师在习题设计上也注重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我区的曹继敏老师习题设计有梯度,有层次,都在有意识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宽诚一小的耿丽娜老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给自己家设计地板。宽诚二小的黄艳云老师利用学生经常用的稿纸,演绎了本节课的解决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些都是教师在有意识地在引导学生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加了此次活动,使我们感到豁然开朗,发现了我校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我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五、今后我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努力方向。

1、进一步加强集体教研的力度。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力争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能成为全体教师进步的阶梯。

2、加强课后反思,使课后反思成为教师积累经验的平台。记录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记录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记录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来看,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将这些独具一格的解法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记录教学再设计,每节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及时修订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教学。牢固树立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的宗旨,把联系生活实际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考核的重要标准。

在今后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将发扬此次校本教研活动中的成功做法,汲取成功经验,不断改进。使集体教研经常化,校本教研制度化。

第2篇

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年青教师,我们将以教学环节为切入点,规范课堂教学,使教学管理精细化、制度化,从而推动学校整体工作,进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局的精神,加强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以教师为主体,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注重教研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以教学常规为着眼点,把教师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以及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实现教师间的合作研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校本教研的形式:

教研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大教研:即学科教研,指全校同学科所有教师集中教研。

2.中教研:即年级教研,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间集中教研。

3.小教研:即个人钻研教材、教法和课程标准等。

三、校本教研的内容:

1、加强“五个研究”。

即课标、教材、考纲、课堂环节、学生五个环节。

2、加强对“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四、校本教研的准则:

从工作中的小问题入手,解决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小问题。

五、校本教研的环节:

1.调研:教研组长了解情况收集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小”问题。

2.计划:根据收集内容教研组长确定每次教研的主题。

3.备题:各位教师根据教研主题准备材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研讨:集中研讨,各抒已见,交流想法,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决议。

5.执行:教师将决议付诸于实际教学,检验其合理性。

6.反馈:教研组长收集执行结果,形成总结性材料。

六、校本教研的分工细责:

(一)教导处:

1.制定学校教研制度。

2.指导管理教师的教研,检查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交流情况。

3.组织好各教研组教研成果的汇总、统计工作。

4.向校长、副校长提供教学导向性意见、总结,推广好的教法与经验。

(二)教研组长:

1.根据教学实际确定好本组教研任务,做好组内职责分工、任务布置工作,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

2.及时总结、反思、交流、推广教研成果与教学经验。

3.组织每次教研都要有依据、有主题、有记录、有措施、有成果。

(三)教师:

1.反思自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敢于提出共同研讨。

2.认真参加教研组活动,态度端正,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3.积极实践教研成果,并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

七、校本教研的保障措施

1.每次教研活动时,教导处负责检查教研情况,包括参加人数、活动内容、主持人、起止时间等。

2.检查实行点面结合的方式,教导处负责全面检查记录,学校领导深入到各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

3.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者,按旷课一节处理。

4.成立教研活动评比小组,评选优秀教研组。

5.学期末展示各教研组研究成果,优秀材料及时推荐,先进方法及时推广。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的教学工作继续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教师队伍建设为基本点,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我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加强师徳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继续打造合格、过硬的教师队伍,把它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组织教师们集中学习,培养教师具有奉献的意识,创新的意识,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建设读书文化,开展“让读书成为习惯”的主题读书活动。让学校以真正养成师生多读书的好习惯为出发点,积极倡导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博览群书,做到与书为伴,与书对话,与书同行,促进教师知识和专业发展走向社会化、生活化与现实化。

三、抓好常规教学工作。

学校领导组要认真研究本学期的具体工作,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建立健全各项责任制度。每节课要求教师提前一分钟进教室。学校要确保开齐课,上好课,防止重语数,轻技能现象的发生。要求教师在进课堂时必须认真备课,保证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一学期要对教师备课集中检查三次,要求写教师写教学反思。要对作业批改进行不定期检查,要求各班作业都按照我乡作业规范化要求来写,做到整洁、工整、错题有订正。在班级管理方面,要求各班每周召开一次班会,召开一次队会,两周办一次板报,并且做好各项记录(班会记录、队会记录、好人好事记录、作业批改记录、家访记录、自习辅导记录、政治学习记录、培优补差记录等)定期检查,并纳入学校责任管理制度。

四、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研水平。

﹙一﹚建构学习平台,促进专业成长 。

1.加大教育理论学习,促进专业成长。我校结合建设书香校园活动,掀起读书热潮,特别是开展教师读书活动,网上学习与网下学习相结合,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既能及时了解教改动态信息,开阔视野,又能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积极搞好校内的校本培训,在校内开展名师视频学习和校内公开课交流活动。同时还有针对性的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听课观摩活动。在这一学期里,我校赵春仙老师到上海学习了普通话,孔玉兰老师、杨昀瑞、金孟吞等老师都参与了州、市级组织的活动,学习了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在校内教研活动中,要求语数教研组长,每学期初制定好该组教研计划,写好教研活动记录,学期末做好教研工作总结。我校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组织教师学习专家讲座,优秀示范课等,和校内听课间周进行。本学期教导主任及其他班子听课不少于30节,其余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

3. 通过教研,提高教师的素质。 本学期作课的教师,均在各方面展示了自己的高素质。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教态亲切、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范读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学语言流畅,板书美观工整、新颖,教态大方,驾驭课堂能力强。部分教师设计制作的课件很好,运用自如。

﹙二﹚抓好校本教研,促进教学实践 。

第4篇

关键词:网络教研;校本教研;教研方式;虚拟教研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1017402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S[2013]GHBZ065)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俞翠山(1976-),男,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刘新兵(1988-),男,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方向为信息化教学设计。

0 引言

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随着博客、微信等社会性软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学习与研究活动转移到网络上。同时,许多学校管理者也意识到,通过网络开展学校教研活动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种利用网络技术构建的教研活动称为网络教研,又称虚拟教研。当前,传统校本教研仍是解决学校教育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学校教育管理者需要探究网络教研与校本教研的优势,使网络教研作为传统校本教研的有力补充,共同促进教研活动的发展。

1 网络教研与校本教研优势分析

1.1 网络教研优势

要探知网络教研的优势就要分析网络教研的要素。周元春(2004)在总结了人们对虚拟教研的定义后,提出虚拟教研具有以下要点:首先,虚拟教研,指的是一种教研活动;其次,强调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构建的虚拟环境;再次,强调多种类型人员的参与,包括教学研究者、教研员、教师以及学生,但主体是教师;第四,强调活动的跨时空性、跨地域性,其本质在于这种教研活动的开放性[1]。结合当前网络的实践经验分析可知,网络教研具有以下优势:

(1) 教研活动多主体性。

常规教研中往往是专业研究人员作为教研的主导者,与教师的交流以单向为主。教师在教研中的不平等地位亟需演进为以教师为主,包括同伴、专业人员之间的多主体、多向交流、讨论和分享。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研究注入了新元素,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铺设了一条“视听—交互—距离”三维空间综合效益最优的技术线路[2]。

(2)教研活动移动性与异步性。

信息技术使网络教研突破了时空限制,让参与者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与学习。教师只要具备计算机和上网条件,便可以参与本学校、本地区开展的教研活动,还可以根据需要和兴趣参与到其它学校和地区的教研活动中去。教师可以随时自发展开讨论,还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研讨,没有时空束缚,并且由于教研的整个过程通常能够以图文方式得以保存,教师可随时了解研讨的进展,有利于教师在研讨之后进行二次学习和思考[3]。

(3)教研资源开放性。

优秀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过程是教研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资源。网络教研中可根据参与者的认可,方便、快捷地使这些资源在教研空间中。教师可以围绕这些资源展开讨论,结合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实践经验发表对资源的看法。视频技术的运用更可以将课堂或教研现场般进网络,实现实践性问题的研讨。

1.2 校本教研优势

(1)目的性强。

校本教研的理念是:“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4]。”校本教研旨在以研究促发展,是结合工作促发展的教育行动研究。校本教研以解决学校自身发展问题为出发点,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具体的教研活动,实时监控与调整,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研目标。

(2)情感交流密切。

校本教研以学校教师为主,参与者已经建立起较为稳定的关系,对对方的个人能力与性格特征较为熟悉。面对面交流渗入真实的情感交流更能加深对教研问题深入、细致的理解,这是网络教研无可替代的。

(3)组织性强。

科学的组织管理是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保证。校本教研由学校管理人员或教研组长组织,实现有效的组织管理。管理者和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具有明确的目标、任务。管理人员全程关注、干预教研活动,保证教研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1.3 优势互补的意义

网络教研与校本教研有着不同的环境限制,二者无法替代。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支持,发挥学校管理层的作用,合理安排教研活动,能够实现网上与现实互动、教师灵活安排的教研形式,创建教师愿教研、会教研的良好氛围。利用网络教研资源平台、专家引领支持,以及方便快捷的交流条件,不仅能够提高教研的效率,还对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信息素养,以及学校的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尤其对欠发达地区的学校而言,运用网络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补充,可以有效缓解教师能力的地区不平衡。

2 网络教研与校本教研优势互补制约因素

(1)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信息技术在教学教研中的普及不到10年,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普便较低且差别较大。网络教研需要教师较强的信息意识与信息技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无论从学生还是个人专业发展来说,都要提高个人的信息素养。只有养成自觉获取信息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保证网络教研的顺利开展。

(2)教研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教研制度实施的内容包括实施方案和各项具体制度。网络教研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校管理者对网络教研管理缺少实践经验,没有建立起符合网络教研与校本教研结合开展的活动制度、考核制度、评价制度和保障制度,不能为学校网络教研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3)教研资源开发能力不足。

开发网络教研资源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正处于从硬件环境建设向软件资源建设的转变防段,学校缺少精通网络技术与教育技术的专业人员,管理网络教研资源对中小学校来说难度较大。探索教研资源开发新途径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新问题。

3 网络教研与校本教研优势互补策略

两种教研形式各有优缺点,应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建立网络教研与校本教研相结合的新型教研模式,将两者的不足屏蔽,优势互相结合。

(1)合理组织,加强管理。

开展网络教研与校本教研优势互补下的新教研,首先要解决教研组织管理的问题。将校本教研的强管理引入到网络教研中,使网络教研的开放与校本教研的集中结合起来,使网络教研也在教研管理的范围之内。充分运用激励方法,对跨学科网上评课、网上教学反思、主题课跟进、网上论坛交流等教研行为及成果进行记录和激励。

(2)专家引领,突出实效。

邀请教育专家参与学校教研活动。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教育专家可远程同步或异步参与教研过程。目前,中小学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关注教育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需要与教育专家进行交流。专家参与可以提高校本教研的深度与效率,使教研更具科学性与前瞻性。

(3)校校合作,共建共享。

教研活动中引入校际合作,扩大教研参与者的范围,让外校的成功经验指导本校解决教育教研问题。与外校进行教研资源的共建共享,创建依托网络环境的校际教研共同体。

(4)合理运用教研媒体。

教研过程中相关的交流媒体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化时代媒体的生成更加方便。教师应主动创建教研过程中的文字、图片、影音媒体,记录教研过程,也可以将课堂或教研实录放在网上共同研讨。

(5),相互补充。

网络教研与校本教研各有其优势及不足。网络教研对当前教研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不能片面地追求网络教研,而应该将两种教研的优势进行互补,采用的策略,促进教研目标的实现。

4 结语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开展教学和教研是时代的选择。应该针对不同的教研条件与目标,有计划地融合两种教研方法,使教研实践在信息化道路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周元春.中小学虚拟教研活动的特点_功能与组织管理方式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

[2] 国光明,孙秀梅.利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商业眼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5152.

第5篇

XX年--2009学年第一学期 

以校为本,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校本教研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有效形式。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教研专业人员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离经验,在多媒体教学上,学校更是大力推广,做课件、用课件,用好课件的思路在教学中广泛使用,效果显著。学校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离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在学校领导的大力督促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显著的效果。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研究的兴趣,增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的意识,使教师能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教学的优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计划方案,并由专人负责,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监督。  

    1.   我校本期的校本教研采取教师自主学习,课题研究,集中探讨,教学反思,教学论坛,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  

    2.   加强理论学习。  

    校本教研是教师自身发展内存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之一,教师是直接的受益者,教师的积极主动的个性化教研就来源于校本教研,教师要学习前沿教育理论,掌握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注重学科整合,教师个人要积极投身到校本教研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我校把组织教师进行业务理论学习的工作放在首位,制定方案,确定专题,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学习形式,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本教研中我们在学习中做到了“四个结合”,即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结合,课改实验区的优质课堂实录与本校的课堂教学应用结合;课后反思与校本教研经验交流结合;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业务能力考核结合。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理论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每周教研时间充分利用我校的教学资源,每位教师都会制作多媒体课件,都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把自己制作的或他人优质课件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后反思进行经验交流,通过校本教研解决教学疑难困惑,使学习、应用、反思、交流提高融为一体。  

    3.   重视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反思,对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优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校非常重视这一环节,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反思的记录。(1)记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2)记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3)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4)记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来看,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将这些独具一格的解法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5)记教学再设计,每节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及时修订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学校适时进行经验交流,真正使教学反思成为提高自己业务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并将反思列入教师考评。  

    4、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教学  

    学校为了提高教师课件制作的水平,每学期举行两次优秀课件评比活动——“绿叶杯”教学大赛和校本全员教学拉练活动,对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本校教师的多媒体课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为了满足教师上多媒体课的需求,学校同时开放一个多媒体教室。  

   随着多媒体课的开展,教师从中体会到这种方式的优点:课堂容量大,教学方式新,表达思想的方式多元化,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每节多媒体课都是一节优质课,课堂质量大大提高。校本教研在包组领导的组织下研究教学中的教法、学法,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听、评课,吸取经验,找出不足,然后修改,为以后讲课打基础。   共2页,当前第1页1

   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的校本教研有了方向,思路也清晰了,以学生为本,结合教学理论,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集体教研总结反思教学中的得失,应用于今后的教学中。  

    5.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理论水平  

    本学年,我校充分利用培训资源,多渠道进行教师培训。我校曾多次请进修校辅导员来我校对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业务理论培训。充分利用校本教研进行课堂教学培训,新课改经验交流等,学校为各科教师提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拓宽任课教师的知识面,学校加强检查和督促,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师业务水平测试,考试结果记入教师新课改及业务能力档案,并纳入教师全期考评。这样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  

    6.   强化校本教研管理  

    我校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制订了详细的校本教研考评办法,建立开展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把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情况作为对教师教学常规考评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本学期,我校加强了校本教研工作的领导,重质量,重过程,讲实效,不搞形式。领导组的成员分工明确,校长负责全校的管理工作,教导主任负责组织领导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分年级教学要求等。对平时积累的材料和研修的足迹,进行及时归档,健全档案管理。  

   我校结合实际,购置了相关的图书、音像资料,有大量的优秀课例供教师学习,促进了教师课堂课改的力度

,为校本教研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保证了校本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每周教研活动的具体情况都要进行记录,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认真做好每次教研记录,教导处工作人员加强对人员的点名,保证按时出勤,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对出勤情况都有详细记录,对听课记录及时检查,对评课表述课表及时整理,使校本教研工作不断改进,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  

7、加强基本功训练 

本学期,我校加强了粉笔字和普通话的训练。每周写一板黑板字,主要写古诗,一则练字,一则加强古诗的积累,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又通过师生朗读比赛,大力推广普通话。 

.在新的学年里,我们要继承上学年校本教研中的成功做法,汲取成功经验,不断改进。使集体备课经常化,校本教研制度化。在备课上,采用同科集体办公,集体备课的方法,每一节都要集体研究,把教学中的困惑解决在集体备课中,把教学中疑难问题以表格的形式拿到教研组去研究,通过研究,制订出解决问题办法和措施,使问题得到解决。  

第6篇

1.校本教研认识不充分

教师对校本教研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通过访谈发现,有些英语教师认为平时教学任务较重,备课、撰写教案、批改作业、应付各项检查等,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反思教学、参与课题研究、投入校本教研活动等;也有些英语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对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不大,没能从主观上重视校本教研。

2.校本教研“供需”不对口

不管学校开展哪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其目标都应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但从校本教研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校本教研活动并没有迎合教师真正的需求。学校英语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之前,没有充分地对教师的校本教研需求进行调研,没能了解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来规划针对性的校本教研内容,而仅仅关注的是对校本研修活动的参与度以及后期的科研成果。

3.校本教研缺乏合作

合作类的校本教研活动少,任务部署类的校本教研活动多。大多数学校英语教研组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中,缺乏可以促进教师合作的教研活动,未能很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更多的是邀请专家、学者给教师举办讲座,讲座的主题也是由专家、学者拟定,缺乏针对性指导。还有一些校本研修活动为了迎合地市级课题需求,强制性地将课题任务部署给教师,这都难以达成校本教研应有的效果。

4.校本教研评价不到位

当下,对学科教研组的评价都会与教研成果结合在一起,然而并不是所有学校都会专门针对校本教研进行考核与奖励。此外,评价方式重视对结果的评价与激励,忽视教师的日常教研投入。这样的导向会造成教师重视公开课,轻视家常课;重视学科成绩,轻视学生素质培养;重视科研结果,忽视科研过程的势态。同时,学校对于校本教研的评价缺乏制度建设,校本教研的过程与质量得不到有效的衡量,无法很好地体现对教师参与度、研究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激励评价,缺乏发展性的评价。

二、小学英语校本教研该走向哪里?

目的地一:反思性校本培训模式

反思性培训是指通过校本培训课程的实施,指导教师针对薄弱的语言素养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并对实践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用以指导后续语言实践。在后续语言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再通过校本培训模式帮助教师强化语言结构,提升语言能力,循环往复,不断促进。

目的地二:反思性校本教研模式

反思性校本教研是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通过主题式教研、网络式教研等,开展互助型教研。以课例分析、教学专题研讨为载体,以个体反思、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为途径,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培养教师反思教学的习惯、改进反思教学的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个体的反思,实现教师间集体智慧的分享,促进教研组的整体教学技能的提升。

1.主题式教研。

主题式教研是指围绕一个教学主题进行阶段式的校本研修,围绕主题内容进行集中、深度的研修,可跨时半个至一个学期。

聚焦问题通过小组或整个教研组的教研形式开展。无论哪种形式的主题教研,都需要围绕主题定内容,定形式,并制订具体的教研方案,保障实施。实施步骤可以分为:研讨立题、实验矫正、汇总提炼。教师对教学中比较困惑的教学专题或难点进行梳理归纳,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某个阶段教学研讨的主题,根据该研讨主题进行有组织、有规划的理论学习、研讨活动与教学实验,引导教师进行过程性反思,并运用反思结果来调节教学行为,继而针对实验活动进行汇总,提炼出针对该主题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2.网络式教研。

网络式教研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使研修活动成为随时随地都能按需进行的非固定式的教研形式。

网络教研平台不仅可以发表区域教研的官方信息和先进的教研信息,一线教师也可以即时进行互动教研,问“需”于教师,问“求”于教研部门。常见的网络教研平台有QQ群组、网络论坛、教研博客、教研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各个网络平台都可以推送教研信息、教学策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微课程、优秀微视频等,还可以聚焦教学疑难问题,教师之间进行教研互动讨论。这样的网络式交流,为教师提供了灵活与机动的教研方式,教师们可利用闲暇,自行安排时间学习和交流。

目的地三:规范制度化的校本教

研评价模式

规范制度化的校本教研评价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实施过程、教研成果,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建立规范制度化的评价办法,其目的是通过考核手段来促进校本教研的健康发展。教师是校本教研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客体,教师参与评价教学研究的积极性直接决定了校本教研评价的深度和广度。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考评制度,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评价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校本教研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学校的教学发展。

三、小学英语校本教研该做什么?

策略一:完善制度,搭建校本教研平台

建立合理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保障,有助于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营造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1.实行教研组长负责制。

为了完善监督管理,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教研组实行教研组长负责制,确定教研组长为校本教研活动的第一负责人。围绕每学期的校本教研活动,教研组应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与反思。同时,设立由全体组员共同实施的管理模式,创建把教学、研究、培训结合起来的教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模式,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使校本教研取得应有的成效。

2.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为使教师能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的质量,教研组应有规定的集体备课的时间段,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活动,并在教研组内开展相关专题研讨。教师之间对单元整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教学建议,力求使教学设计更完善、更科学。活动结束后,教师根据讨论的结果,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反思,形成对教学内容的最佳设计。

策略二:同伴互助,构建学习型校本教研机制

同伴互助指在两个及以上的教师之间,以专业发展为指向,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的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实施校本教研强调教师间的同伴互助,可以在教师集体中形成教学思想、模式、方法的交流,弥补教师个体学习的局限性,实现专业切磋、经验分享、师资队伍的共同成长。同伴互助有以下形式:

1.沙龙会谈。

在校本教研中,教研组通过组织教学沙龙活动,促使教师深度会谈,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同事进行深层次研讨,实现教研经验的共享。教师可以畅谈教学教研的心得、感想与困惑,分享他人的收获、体会与经验。每次沙龙时,教研组确定活动主题,教研组成员就平时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讨。

2.一课多研。

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研组可以通过三个环节开展一课多研:自我设计实践――同伴互助提升――反思加工实践。(见图3)由一名教师独立备课、上课,教研组成员听课、评课,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提出相关的教学意见,授课教师反思、总结后,改进教学方式与环节,再次进行课堂展示,教研组成员再次听课、评课。这种“一课多研”的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以听课、评课、教学反思为主要途径,能够切实提高教师个人素质,提升教学质量,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策略三:专家辐射,提升校本教研水平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专家指导的形式有教学理论讲座、教学专业座谈、学术专题研讨等。对于小学英语教师而言,邀请专家开展与教学有关的报告、讲座等是小学英语教师接受前沿教学资讯的有效形式。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引领课题论证与成果鉴定。对于课题相关主题的理论研究、申报、调研、数据分析等一系列课题活动,专家的分析、判断、建议与引领能够有效地推动课题式教研活动。此外,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都是学校教育的宝贵资源,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柱,学校除了充分发挥他们在本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外,还应依托这些优秀教师的优势,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以推动整体师资队伍的发展。

策略四:网络教研,拓宽校本教研途径

网络教研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与安排,随时随地参与教研活动;其次,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实现自主教研,以参与者或组织者的双重身份,灵活开展个性化教研活动。

教师通过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各种网络平台,实现网上集体备课、评课,一改以往教学研讨中单纯的即时性效应,使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教学实践的各个过程,如教材分析、重难点处理、教学设计、课后点评等。这样的在线交流作为自主式主题研讨和互动式课例分析的补充,能够帮助教师实时地开展互动交流,促进教师及时反思、总结教学心得,是培养教师形成教学反思习惯的良好途径。

策略五:课题引领,推进校本教研深度

学校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大力推动校本教研工作,激活英语传统教研,秉承“以常规教研为基础,科研课题为依托,有效课堂为重点,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的教研特色,从知识理论的整体引领、教学实践平台的搭建、个体反思与集体智慧的交流以及使教研顺利开展的各项制度保障等多方面着手,将英语教学研究引向深入且有效的创改思路。每一位教师依据学校的科研工作长远规划,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与目标。教研组应定时召开课题研究专题会议,聘请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做培训指导,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推进校本教研深入发展。

策略六:自我反思,提升校本教研品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充分说明了自我反思对于教师发展的作用。这里的反思是指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期对教学目标、方式等进行及时调整与完善。

第7篇

一、教育博客成了教师欢迎的一种校本教研模式

校本教研是发展主体(学校教师)的校本,而不是物理空间(校园围墙)的校本。教育博客拓展了校本教研发展主体自主发展的空间,有利于激发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博客作为网络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甚至是教育理念。教育博客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利用互联网的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记录教师与学生个人成长的轨迹。其在学校校本教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区域教育博客的规划设计,整合壮大教育博客队伍,形成教育教学合力,实现智慧资源共享,建设教师的学习实践共同体,构建师生网上工作、学习的家园,把教育博客建成教师广泛参与的教学研究的平台,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教师自主学习、专业发展、同济互助的平台,成为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和素质教育发展的论坛。实践证明,基于博客创建动态、开放、互动、共享的网络教研、校本教研新模式,是教研工作新的生长点和突破口。

随着农村学校信息化环境的改善及接入互联网学校的增多,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受到越来越多农村学校及其教师们的青睐。农村小学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的主要优势:一是经济投入少,易于实现。教师只要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在提供博客服务的网站(如新浪、 网易、搜狐等)免费注册申请即可拥有自己的博客空间,并相应地加入自己喜欢的博客圈,掌握必要的操作方法,就可直接参与到网络教研活动中来,交流经验,分享成果。整个过程“多快好省”,教师只需要支付一定的网络流量费用,不再需要支付其他任何费用,经济投入很少。教师家庭若拥有接入互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得到更多学习、交流、沟通和提升的机会。 二是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组织者方便组织,易于实施;教师无须坐在一起,无须轮流发言,只需短暂的时间便可写上几句;不受场合约束,教师的表达更自信;没有倾听发言的即时性局限,阅读更加随意;教师可以灵活安排时间、地点。这种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的教研模式,能有力促进教研活动决策者、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与参与者的多元对话, 有效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三是思考更加充分,交流畅所欲言。在常规教研活动中,教师由于受时间限制,思考不够充分,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往往较为肤浅、片面。但在网上,面对博客,对于一个问题(或者教学案例),教师可以充分地思考,将比较成熟的想法与其他人交流,使得问题的探讨、研究更加深入。同时,在常规教研活动中,教师常常碍于情面,出于人际关系等的考虑,往往真正要说的话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严重影响教研效果。 但在网络上, 异时异地交流减少了教师面对面交谈时的心理压力, 而且在博客教研中, 教师可以匿名或使用昵称,发言顾虑少,更能够发表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想法。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把自己真实的想法陈述出来,并得到多位教师的指导。这样的教研模式有助于形成民主、合作的教研氛围,实现有效的专业引领,使教师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四是交流研讨范围广,教研富有成效。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不受年级组、教研组、所授学科以及区域因素等的限制,有兴趣的教师都可以通过博客及博客圈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见解, 参与交流研讨。 同时也可以欢迎校内外教师评说,可以有专家的点评,可以集中各地的专家与一线教师的教育思想,可以相互借鉴教研的方法与经验。相信这种大范围的交流研讨,将会使得教研活动更加富有成效。

二、教育博客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传统的教研活动受活动时空、活动群体的局限,不可能有很多教师参与,不利于团队集体智慧的交互和共享。建立在博客平台上的学科教研、主题活动,增强了教研人员、学者专家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使传统的教研活动变成了常态的、过程性的、及时的沟通与共享。伴随课程改革的深化,如何吸纳、引导全体教师参与研讨交流是教研走向校本的标志,也是教研走向校本的瓶颈,博客恰好提供了一个能为广大教师接受的便捷的技术平台,提升了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也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瓶颈,为教研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日常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学习资料、教学资源、网上资源链接等上传到博客,博客成为教师个人的知识、资源仓储地,日积月累,教研博客上汇集了大量原创的、收藏的优质教学资源。同时,在教研员组织与管理下,经常性策划举办集体备课,开展教学设计、课题研究、教育叙事、教学论文等教研、科研或展评活动,在整个网络教研平台上形成了一个动态实用的教学资源系统。教育博客是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教育教学情感的共鸣,教育教学智慧的共创,教育教学思想的共振。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能使教师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的过程中,促进教师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网络资源的共享与循环利用,教师能力的优势互补,网络上的多元化、相互式交流,使参加网络教研的教师在经营共同交流平台的同时拥有了个性发展的自我空间。

教育博客相当于教师的网络日记、个人主页,是教师把教育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教学论文、心灵感受、生活感悟等诸方面的内容,以网络发表的方式进行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的便捷平台。教育博客方便了教师的交流学习,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研已经成为教师获取知识技能、共享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经验、提升自我素养的重要手段。教育博客为 教师们搭建起了一个资源丰富、便利快捷的网上教研平台,营造了一种广泛参与、互相支持、畅所欲言的教研氛围。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能够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教育博客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

博客是一个书写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群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更是一个深化思考的过程,有助于教师逐渐养成思考与研究的习惯。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博客站点与国内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直接对话,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同行的建议。教师在进行知识梳理、实践思考的同时,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在与外界交往的过程中开阔视野,促进自身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从而获得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博客中可以开设教研动态、语文天地、数学天地、英语天地、音体美天地、教育随笔、家长学校、班主任工作、信息技术专栏……学校通过教育博客群里的各学科教研专栏,宣传学科课程标准,报道学科教研活动,展示、共享教研活动过程与方法、教学论文、案例、课件、优质课等教研成果,并且不断更新。 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通过教研专栏向本学科的教师提供学科教研计划,报道本学科的教研活动,与同学科教师一同分析教材、教学内容,探讨破解教学难点的方法,并定期提出研究专题,每位教师可针对网络教研的主题,将自己的想法、疑问提出来,与同行一起进行交流、讨论,也可以将自己好的实践经验传到教育论坛上,共享教学收获,共同提高教研能力。学校及时链接教育专家和教研员等人的博客及网站,向教师推荐一些优秀教育案例,为教师们拓宽学习空间,共享优势资源。教师们经常在博客群里与专家进行交流,提出自己的教学困惑,获得专家的支持与帮助,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由于教育博客具备 “、分享、交流”的功能,它可以让教师把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周围的群体交流心得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中的教师们课后需要进行教学反思,可以借助教育博客这些特点,通过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的博客站点与他们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与名家大师的交流。在这种不断交流的过程当中,多了教师的独立思考,多了研究型教师团队的思想碰撞,更多了碰撞后产生的新观点、新智慧、新知识、新积淀、新资源,就推动了教师自身的进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教育博客记录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历程,让他们在反思与随笔中时时审视自己的心灵;在博客平台上书写自己的教育故事,随手写下自己的教学心得,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在进行知识梳理、实践思考的同时,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回头看看自己写过的教育日志,我们会发现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和有用的经验蕴藏在其中,发现自己进步了许多,这真是一笔宝贵的个人知识财富。

第8篇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各种教学活动的促进,教师成长的主阵地就在于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为老师们的发展成长服务的。而要切实搞好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参与的热情,关键在于:一、正确看待校长和教师的关系;二、引导教师做实校本教研;三、改变培训方式,注重自主学习。可见,教师的需求层次逐步提高并趋向多元化的同时,其精神需求逐步成为主导需求。

【关键词】

教师成长 校本培训 激励机制 教师培养 主阵地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关注教师成长,各级领导也通过组织培训等各种途径来帮助和促进教师的成长。近两年顶岗教师的快速成长又使教师成长走出了一条新路。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明白: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各种教学活动的促进,教师成长的主阵地就在于校本培训。要切实搞好校本培训工作,需要照顾各学科教师的不同需求,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热情,还要注意培训的方式方法。结合我们学校多年来的培训经验,我在此做如下几点重要提示。

视角一:正确看待校长和教师的关系

课改的核心是实现教育的人性化。“教师是学校建设的生命主体,是学校管理的合作者”。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老师们的同事朋友,校长要牢固树立培养教师、关心教师、指导教师,使教师在教学中茁壮成长的意识,并时刻关注教师的需求和感受,营造同事互助、师生融融的和谐环境。在开展教研活动前,我总是要先征求老师们的意见,学校的相关规定和决策也和老师们一些商讨,大家共同表决。学校管理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和合理化。工作之余,我经常和老师们聊天谈心,更多的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与需求,在工作上做出的决定也越来越贴近老师的心声。在此基础上做出的校本教研就有了更坚实的群众基础,自然也就是老师们人人参与教研,个个乐干教研。

视角二: 引导教师做实校本教研

学校要发展,教师要成长,这些都应落实在校本教研中。守住脚本教研这块主阵地,还需要具体落实到以下两点:

首先、要落实教研常规制,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以教研促发展,坚持每两周举行一次教研活动,上课老师会同备课组提前一周做好预案,交教研组长和分管领导学习。提倡上课时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公开课后各备课组对该课进行合议,对某一教学亮点或不足点形成共识,备课组长指定一人进行全组交流。交流活动后,上课老师提交优秀教案,各备课组提交书面评课稿。创新听课记录,要求教师将平时听课记录记在学校统一发放的笔记本上。要将课的流程与自己的评价记载下来,不拘形式,讲究实效。尽量做到格式规范(有目录、听课时间、地点、班级、课题、执教教师、教学流程、用不同颜色区分流程与自己的见解),并保证各备课组内每位老师全期完成听课不少于15节。精心撰写教案:可以采用备课本备课与教本上备课相结合的形式,必须有纸质教案,青年教师应备详案。上完课后及时写上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实效。注重自主命题作业,在教学活动中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作业心理,做到恰到好处地布置作业,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作业,对于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抓好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发现教学能人,要注重从学校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本学期教导处将安排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培训,通过学习,使我校中青年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运用于课堂教学。教研活动中,坚持示范与竞技相结合的原则,为教师成长搭建专业平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要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将自己的教学心得分享给学校广大年轻教师,而年轻教师借鉴优秀教学能手的教学经验,快速使自己成长壮大。在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开设讲座和示范课的同时,我们学校还开展教学比武活动,将老师们的学习与实战演练相结合,不仅进步更快,也使学习心得更加巩固。

视角三:改变培训方式 ,注重自主学习

在校本培训中,要将教师看作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充分认识到他们的主动性、灵活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情感性。要将“以教师为本”作为整个教研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根本目的,培训方式则根据教师的不同需求而灵活设置,改变以往单一的名师讲学制度。灵活多样地开设教研活动,不仅仅激发了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师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做”,更能够有针对性的开设教研活动,做到老师们缺什么、补什么。我们学校还经常将教研活动办成交流会的形式,让老师们自由交流、有问有答,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得到学习和提高。

视角四: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激励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师的成长中一样举足轻重。为此,学校管理一定要赏罚分明、公平公正,才能使老师们学习有动力,成长更有力。在对老师们进行奖励时,要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避免单纯物质奖励,以免落入俗套,甚至使老师们产生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盲目参加并不适合自己的教研培训。在激励过程中,把对老师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科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仅使老师们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更使老师们在思想上得到进步,更加热爱和喜欢教学事业,更加热爱学生和学校,自然也就从心里更加积极地追求发展与进步。

与物质激励相比,我们更加注重情感的因素。教师心情顺畅了,学校氛围也就更和谐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更融洽了,老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学校更加团结健康。总之,教师的激励制度从以往单纯的薪酬增长发展到与思想、文化并列的多元化激发,满足了老师们多样化的需求,解决了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而重新建立起来的老师们强大的组织归属感,使学校管理更加轻松民主,教师们的自身发展与学校的发展齐头并进,和谐健康。

说到底,校本培训是为老师们的发展成长服务的。在与学校全体教师一起实践努力中,我们的校本培训不仅起到了其应有的作用,更是为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我们学校工作的特色和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教研活动也更加的鲜活起来。

【参考文献】

【1】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 【D】. 华南师范大学,2003

第9篇

一、健全校本教研培训网络和管理制度,脚踏实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1、校本教研管理规范化:

(1)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建立了以园长为站长,副园长全面负责的幼儿园校本培训管理网络,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同时建立以教科研相互融合、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纵横交错的培训网络,保证校本培训工作的畅通。

(2)重新制定和建立了有利于教师主体性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教研制度是校本教研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合并后,我们在吸收两个幼儿园优势的基础上,以教师为本,重新制定了校本教研四级制度(一级:园长、副园长、园教研室、教科室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二级: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三级:年级组(长)、学科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四级: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2、校本教研管理质量化:

(1)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计划的质量管理,遵循“加强针对性、强调互动性、注重实效性”的原则。在活动中不断反思、及时调整,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

(2)重视幼儿园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的规范建设,注重良好组风建设。定期召开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学科组会议,统一认识。要求各部教研组与年级组、学科组要以解决教师实际问题,扎扎实实开展教研工作为己任,不搞花架子,不走场子,切实提高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活动的成效。同时,园领导加强了对各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活动的指导与检查,重视活动的过程,并通过相互的观摩、学习、研讨,切实提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的能力,使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同时重视对校本教研活动的调研,了解教师的想法与困惑,寻找问题、为下一步更好的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提供了依据。

(3)引进竞争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我们为激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把竞争机制引进到教研活动中来,尝试在学年结束时根据教师参加活动情况与成绩,评选园优秀教研组(年级组),教研组积极分子,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教研活动中开展提高教师教育技能的竞赛活动,如教师建构技能比赛、演讲比赛、青年教师基本功比武等,教师积极性高,参与踊跃,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二、改革传统校本教研模式,浓化校本教研氛围。

1、校本教研活动内容专题化:

每学期初,我们根据本学期教学研究重点和当前教育研究热点问题,为每位教师提供若干专题,引导教师从自身特点和幼儿园整体的幼教改革两个角度确立研究专题,鼓励教师大胆进行实践和探索,并注重学、做、写相结合。学,学理论、学经验。做,重操作、重实践。写,学心得、写认识。这样形成对教育理念的“收支的平衡”,使每位教师的能力和理论素质呈螺旋式的上升态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校本教研活动创新化:

(1)理论学习方式创新化:

为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打破以往教研组长“一言堂“的做法,注重采取多种激励的学习方式,让每位教师参与到教研活动之中。如在理论学习中,教研组事先将学习资料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并提出若干思考问题,然后集体学习、交流、讲座并在教研园地中展示教师学习心得,对有独到见解的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并通过有效的形式,如菜单式自主学习、五分钟教研论坛、读书交流会、骨干教师讲座互动等形式培养教师从想说到敢说、到会说、能说,深化了教研氛围。

(2)活动内容、过程的创新:

在改革传统学习方法的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校本教研活动内容与过程的创新,做到了四个结合,即:专家讲授与现场指导相结合、自我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外出学习与园内相互观摩研讨相结合、学历进修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重实践、重研讨、重反思,从多种角度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帮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每次外出学习的教师都有任务,需要填写学习反馈单,一边学习一边反思,并以小组商讨共同汇报的形式在学习后回园向全体教师进行传达、汇报最新的教育信息,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加强与外界的信息沟通,如通过英特网查找信息、找资料、寻找研究的合作伙伴。

(3)活动方式的创新:

①以游戏为载体,促进教师快乐学习。

②开展参与式培训,促进教师主动学习

③积极开展区内园际合作教研,拓宽校本教研培训方式。

三、多方位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1、立足实际,积极开展岗位培训。

幼儿园的岗位培训每年有计划、每学期有重点;同时注重面向每一位教师,分层培训,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不断提高;并针对不同的内容和主题派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不同特长的教师参加外出培训学习,不断给老师们输入新信息;重视教师的实践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通过个案追踪、教学微格研究、案例分析等形式把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以及表现出来的消极面作为研讨的起点和切入点,组织教师研究幼儿动的学习过程,把握师生互动的内涵,引导教师去思考一些问题,直接面对一些矛盾,不断建构自己的新认识。

2、教科研与师训相结合。

科研要走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必须让每个教师提高独立的、主体的科研能力。我们坚持“以自我探求为主、专家辅导为辅”的科研指导形式。通过指导者与教师之间、教师同伴之间的“聊”,提炼出有价值的课题;通过指导者与教师之间、教师同伴之间的“问”,提升了自我的研究水平;通过课题与课题新建构理念的互“借”,努力形成研究群体的坚强牢固的合力。同时,我们也寻求到了这样一条教科研轨道:从实践反思中继承与发展,从继承发展中开拓创新,从开拓创新中再实践反思,这样的循环可保证我园的可持续性发展。

3、建立双向互动的带教模式。

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转变以往拜师学教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提出“一个明确、二个分明、三个要求”。“一个明确”即带教目的明确。“二个分明”即师徒职责分明、奖惩分明。“三个要求”即要求定期签订带教协议、制定计划,定期开展有实效的活动,完善过程记录,注重反思和积累,写好总结;要求在思想上,师傅要为徒弟做出榜样,做到言传身教;要求在业务上,师徒定期互相听课,探讨与保教业务有关的问题,并进行小结和汇报活动,以此来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真正提高。同时,认真分析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有效地发挥和提高不同层次教师的潜能。

4、进一步完善教师个人成长档案。

在教师个人收集、整理、编辑的基础上,努力展现教师个人的特色,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在全区起了一个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并通过研讨、交流进一步思考了教师成长档案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我们认为教师成长档案不应该停留在简单的资料叠加,而是应该通过档案去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从而使档案真正为教师所用。

四、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研促教。

1、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使教师主动参“研”。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我园领导坚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尊重、了解并鼓励每位教师,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中,园领导始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教师共同研讨,虚心听取教师意见,及时鼓励和肯定教师的创见,为教师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指导教师开展研讨,使教师在轻松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增强了对“研”的兴趣。

2、立足教师实际,注重解决教师实际问题,努力以“研”促教。

观念的更新需要扎实地扎根于实践。我园把校本教研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上,注重结合本园实际及当前幼教改革动态与《纲要》精神,从教师教育、教学及一日保教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入手,积极开展研讨,寻找教育策略。

3、以幼儿园探索性主题活动为突破口,以科研为契机,使教师勤于钻“研”,善于钻“研”。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逐渐从“学习知识”向“学会学习”转移,我们也把目光从研究教材转向研究幼儿,我们积极寻找契机,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吴庆麟教授联系,进行合作研究。同时作为区《纲要》试点园。我们结合《纲要》实施中的困惑,把幼儿园探索性主题活动作为实施的突破口,试图缩短新《纲要》精神与教师现有观念之间的落差,关注幼儿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差异性和可持续性,努力改革教育学的方式,促进幼儿主动、生动地学习。在课程结构上,探索和研究生成性和预成性的关系;在指导策略上,研究和探索顺应与推动的关系;在组织形式上,研究和探索集体与小组、个别的关系,使教师在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方面有新的突破。

第10篇

一、反思交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1 教研行为自主化。一是制度上保证,即学校在保障语文、数学、综合科的研究活动时间外,还要求教研活动做到“五个有,包括有主题、有课例、有说课、有中心评课发言、有活动记录。二是组织上到位。教研组和年级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中坚力量和基本组织。重视教研组的建设,根据学校实际划分学科教研组,明确各教研组长的职责,每学期开展特色教研组评比,加强对教研组的指导与考评。三是行为上跟进。实行教研活动点名制度。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主动与同事交流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这样,广大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变成“主动研究”,学校教研氛围会逐渐得到增强。

2 教研主题专题化。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要求事先定好计划、确立研究主题,并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即要求学校各级教研活动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要与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二是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即根据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开展教研活动。培训什么研究什么。

3 教研形式多样化。从教研性质上可以细分为注重操作的参与式研讨、同课异构的比较式研讨(师徒上对比课)、自我申报的沙龙式研讨、提高层次的课题式研讨、诸多学科的交叉式研讨(音美合科教学研讨)、多年级多反馈的交流式研讨,等等。

二、专业引领――搭建教师学习锻炼的平台

没有专业引领的研究活动。教师的研究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或者至少耗费比较多的时间:没有锻炼的机会,教师的各种技能不会迅速形成。除了教师个人的学习钻研之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给教师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

1 校内。一是采用新老挂钩师徒结对的方式,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二是成立校学科指导组,校长任学科指导组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下设学科指导小组,成员由各级名师和骨干教师组成,全面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和课题研究工作。三是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要求学科指导组成员每周听课,定期开展汇报或交流教学情况活动,形成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四是自身品牌课题来引领。品牌课题是指以学校名义整体规划,代表学校研究水平的课题。

2 校外。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政策上要给予倾斜。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二是经常开展校际联谊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锻炼的舞台,让他们在一些大型研讨会上展露风采等。请进来,学校经常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引领新课程航标。

3 活动。学校积极承办各类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目的是为全体教师主动参与各项活动,聆听各位专家们的报告,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与理论素养创造便利条件。

三、分级研训――创建富有针对性的梯级研训模式

学校教师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面是青年教师。进入“发展型”校本培训模式的培训。对其侧重进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第二个层面是中老年教师,重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观念更新。即“教学革新型”校本培训模式;第三个层面是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教学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则要求其向科研型发展,进入第三级“高原突破型”校本培训模式。

1 发展型培训模式。着力点在于青年教师培训。以青年教师培训带动全体教师。这项活动主要开展对青年教师教学锤炼活动。

2 教学革新型培训模式。着眼于中老年教师,对这一层面教师的培训,重在新课程理论的学习,让他们更新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为关键话题,让他们既留住传统教学的经典。又能与时俱进,有所更新。

第11篇

一、校本教研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的实践意义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生源较差,实施新课程以来,老师们想方设法,加班加点努力教学,并积极学习外地的先进理念和教学经验,在教学方法和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虽有一定效果,但仍不理想。然而通过校本教研的研究,在抓好集体备课、观课议课、考练研讨等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要求,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品尝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数学能力得到了根本提升,大面积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同时,教师也在优势互补、合作交流中提升了自身能力,促进了专业成长。

二、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校本教研实践中,我们构建了“学习――交流――行动研究”的校本研训模式。立足于教师参与学习、交流和实践,开辟具体的载体或平台,以问题攻关为主方向,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来源于实践,服务于教学,以此引导尝试行动研究,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实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学生成绩有了大幅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学校的品位得到了提升。

三、校本教研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课堂是教育的生命线,在校本研究的过程中,考虑到了数学学科的特点,我们提出“有模式不唯模式”,要求每位老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探究具有自己特点的教学模式。

根据我校学生普遍基础差,自学能力差的现实,构建了高效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定教”。在课堂上要求“三讲三不讲”即重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讲易漏点;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要求“三布置三不布置”,即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发现规律和总结方法的作业,布置拓宽视野、引导探究、提升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不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并且要及时矫正、反馈。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关注学生参与度,锻炼并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目前,课题组已经开发了新授课型、试卷讲评课型、复习课型等多个不同课型的模式。这样的教学不同于传统,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老师有针对性的教,学生有目的性的学,两相结合,相得益彰。教师也在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实施生本教学、激发课堂活力、提高学生成绩的过程中得到了最大满足。

四、校本教研是优化教研制度的有效途径

为了有序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建章立制是必要的。为此,我们在校本教研中,在制度保障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引导教师自我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调整做法,不断提高自律素质。结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建立了一整套校本教研评价体系。主要有以下方面:

1.集体备课、集体观课、考练测评制度

为了保证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结合学校备课、观课、测评的要求,我们制定了《集体备课、观课、议课制度》《考练测评制度》。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并实行二次备课,即提前一周针对下周要讲课例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以解决课例目标要求、重点难点、概念及公式的内涵与外延、典型例题、教学方式方法等;第二次即课前说课,解决课堂教学的具体细节问题,通过两次备课提前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在集体观课中要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课堂容量是否适当等,这些在课后议课环节都要一一对照考核。在考练测评上,要求教师无论是周练、月考、期中期末模拟试卷的命制,每题都要说明命题意图、考查方向,针对学生答题情况,考后要写出试题分析,为下一步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教师的评价与成长记录制度

自查反思与相互促进是教师评价与成长记录我们管理工作中的核心。评价主体注重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及学生、家长参与评价;评价内容不仅涉及教学常规,还向课堂教学、师德拓展;评价期限除平时评价以外,还对学期、学年进行评价并记录入档。为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我们制定了《常规工作要求》《常规自查工作要求》等制度,配备相应的评价工具如:《专业发展评价表》《课堂教学观课评价表》《课堂教学议课评价表》。建立成长档案袋。主要包括专业成长、教学科研、我的成果几大部分。收集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个性化有价值的过程性材料,以帮助教师更条理地看到自己的工作历程。“自查反思”式的管理体系的建立,强调了教师参与、主动反思;强调交流与沟通,以利共同发展;强调真实、客观。反映教师个人与学校的自我反思与工作调整,从而引导教师自律,促进教师成长,实现了教师的自身价值。

3.重视青蓝工程,培养教学骨干

学校发展的真正支撑是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给学校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为此我们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使他们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培养了多名市级、县级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凸显了教师在学校的影响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树立了学校名师地位,不仅肯定了教师,促进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也营造了一种氛围,带动着其他教师的成长。

第12篇

 按照学校校本教研的实施方案和学科组教研专题,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工作重点

1、制度校本教研计划,做好校本专题研究的研究工作。

2.积极开展参与各项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研水平。

3. 积极关注课堂教学,捕捉教学中的新问题,提高校本教研中问题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4.进行专题实验教学,尝试运用校本教研的经验,备好课,上好课,加强教学反思,写好案例分析,及时总结经验。

5、指导新教师的课堂公开教学。

三、具体工作要点

1、学习理论知识(课程标准,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个性化备课经验)等教育教学刊物,努力提高提高自已的业务水平

2、结合校本教研专题,关注课堂教学,捕捉教学中的有价值的问题,认真做好问题单的记录与交流。

3、边学习、边讨论,边研究,边运用,积极参与各学科的教学公开及评课工作,汲取经验,并运用教研组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来指导自已的教学。

4、积极参与qq群的讨论工作。

5、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及时把握课堂教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