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13: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疗患者的护理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肺癌患者 化疗期间 饮食护理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化疗已成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肺部肿瘤对化疗药物比较敏感,化疗成为治疗效果较好的一种治疗方案。在肺癌的化疗中,食物调节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尤为重要。现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2010年收治肺癌化疗患者105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55例,年龄26~68岁;着重饮食护理组50例,年龄29~7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种类、性别、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均无显著差异。
方法:常规护理组,在化疗期间,护士常规进行必要的饮食宣传教育,有需求及不适时,再针对患者个体进行饮食护理。着重饮食护理组,从患者诊断明确入院后,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均行饮食宣教及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费用进行比较,见表1。
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饮食护理
⑴饮食原则:化疗前应以营养全面、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油腻、烧烤、腌制食物,平时进食定时定量、合理营养为原则。化疗时饮食可改为软食或半流质饮食为主。化疗后,宜选择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⑵护理措施:①关心患者的进食情况:从入院时就开始评估,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提供喜爱的食物,鼓励患者少食多餐,并增加每天的总摄入量。②化疗药物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可以吃些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的食物,对于食欲不振者可辅以开胃食物,长期营养摄入障碍时,可考虑用胃肠外营养输入法来改善患者的状况,还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可减轻化疗反应,增加食欲的对症治疗的中药。③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每天多漱口,在恶心、呕吐后,更应及时漱口,若有溃疡存在,可在漱口液中加利多卡因或局部涂擦利多卡因,减轻疼痛,减少体力消耗,以利于患者进食。④对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的管理:每天护士对化疗患者进行饮食、大小便、化疗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轻重程度、使用化疗药物天数、患者主诉及家属的支持系统等情况进行评估,并向医师反馈,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同时也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饮食知识,取得配合,为患者提供适合的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使其配合化疗,防止中断化疗。
⑶饮食护理的注意事项:首先化疗期间需家属陪护,应注意不要吃得太多,不要吃饭时喝饮料,吃喝要慢慢进行,慢慢咀嚼食物,以助于消化,不要吃甜的、油炸的或脂肪多的食物,不吃过冷或过硬的食物,避免接触使患者恶心的气味,饭后坐在椅子上休息,但至少饭后2小时才能躺下,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适当的运动对于康复也很重要。
结 果
经过14天的住院治疗护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治疗费用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饮食护理在肺癌患者化疗中显得尤为重要:在住院患者中,大多数肺癌患者需要化疗,化疗是一种特殊的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化疗效果的好坏,依赖于患者、家属、医生、护士的共同努力。每一个疗程之间与下一个疗程之间,身心状态的恢复,成为了坚持化疗的关键,而身心状态的恢复,更需要饮食的调整,所以饮食护理在肺癌患者化疗中显得尤为重要。协助患者在疾病状态下,提高自我行为能力,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对控制疾病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主动全面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并给予满足:因患者对癌症知识的需求存在着差异,所以护士应仔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文化程度、生理习惯、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经济状况,对癌症及化疗知识的掌握程度,确定护理要解决的问题,制定护理计划,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及沟通。激发患者治疗的信心,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
护士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详细的饮食宣教:可以通过饮食护理计划逐步实施,护士成为患者饮食指导的主体,肺癌患者需不断调节饮食结构,在不同的化疗阶段,饮食宣教是不同的,需要护士更多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提供疾病知识和帮助等,可以制作简单的饮食计划卡,放于患者床头柜上,家属即可遵照执行,把化疗期间的饮食调整到最佳状态,利于机体身心状态的全面恢复。
参考文献
1 丁翠敏,金普乐.肺癌现代非手术治疗.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70-373.
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 OM)是指以口腔黏膜红斑或溃疡为表现的口腔黏膜上皮组织的炎症和溃疡反应。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极为常见, 据相关报道, 在化疗患者中口腔黏膜炎的发病率为70%~90%[1], 常导致患者进食、言语和睡眠困难, 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严重影响患者对原发病治疗计划的依从性。本研究将整体护理应用于肿瘤患者口腔黏膜炎的预防与护理中, 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本科住院化疗的患者76例, 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8例, 其中男20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63.40 ±9.02)岁, 采用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38例, 其中男24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62.70±8.05)岁, 在常规口腔护理基础上应用口腔整体护理措施。两组患者收入研究前均无口腔疾病或口腔溃疡,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化疗前做好口腔健康宣教, 予口腔护理液3次/d, 20 ml/次, 含漱3~5 min常规护理, 并合理饮食, 防止口腔损伤;对于已发生口腔黏膜炎, 疼痛明显者, 予口含小冰块缓解疼痛和口干, 或遵医嘱予进食前在生理盐水中加入2%利多卡因漱口。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措施, 化疗前及治疗时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 对于已发生OM者, 根据OM发生机制针对不同的OM阶段给予及时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 以7 d为1个疗程, 治疗护理3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每天按口腔黏膜评估标准(OAG)进行评估, 制定OAG评估量表, 评估条目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化疗方案、口腔pH值、疼痛情况、针对性治疗及护理措施、化疗反应、口腔溃疡情况等[2]。
1. 3 观察评价指标 按口腔黏膜OAG进行评估, 每天观察记录患者口腔卫生情况、治疗护理干预措施、OAG评估分级和OM持续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 P
2 结果
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及口腔黏膜炎严重程度, 见表1。
3 讨论
3. 1 确定危险因素 首先需要护理人员对接受化疗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 包括与患者相关、与化疗相关的危险因素[2]。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有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和酗酒等。女性、年龄高于50岁的中老年人OM发生率高, 吸烟和酗酒也是OM的危险因素;化疗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接受抗代谢药物如氟尿嘧啶(5-FU)、依托泊苷、甲氨蝶呤等药物治疗。通过对危险因素的评估, 调整护理工作, 使护理工作具有目的性、重点性和计划性, 从而为具体护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3. 2 预防OM的发生 包括患者在接受化疗前积极处理口腔疾患, 指导患者养成早晚刷牙习惯, 注意选用软毛牙刷, 饭后漱口, 避免食用刺激性强和坚硬的食物, 饮食均衡, 保证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本研究应用整体护理措施效果可观, 观察组OM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预防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发生中的运用,降低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 将100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循环管理护理组(PDCA组)和常规化疗护理组(常规组);PDCA组从化疗前1天至该化疗周期结束后7天采用循环管理。结果 PDCA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比常规组低(P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化疗 静脉炎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PDCA circular administration in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phlebitis caused by chemotherapeutic drugs.Methods 100 cases of chemotherapy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2 groups: PDCA group and routine group; from 1 day before chemotherapy to 7 days after chemotherapy ended, circular administration was performed in PDCA group.Results The occurrence of phlebitis in PDCA group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routine group (P
KEYWORDS PDCA circular administration chemotherapy
phlebitis
PDCA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戴明环”。它是一套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它反映了开展任何活动都必须遵循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的一套工作程序,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符合逻辑的工作程序,PDCA循环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可以收到理想效果。我科从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对100例乳腺癌术后静脉化疗患者采用PDCA循环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1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年龄25~69岁,100例均为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准备接受第1周期静脉化疗50例,第2周期化疗的50例。100例患者均用同一方案化疗:氟脲嘧啶、环磷酰胺、表阿霉素。分组: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循环管理组(PDCA组)50例,常规化疗护理管理组(常规组)50例,两组患者中第1周期与第2周期化疗所占的例数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1.2.1 PDCA组
50例,从化疗前一天起至该化疗周期结束后7d采用PDCA循环管理。计划阶段(P):化疗前1d,由责任护士和协助护士对患者的全身状况、局部静脉状况进行评估,确定穿刺部位;责任护士进行化疗知识教育,重点让患者掌握静脉炎的体征和自觉症状,并当场评价患者对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尤其是对静脉炎的认知,对未认知的问题重复教育;实施阶段(D):化疗当天,责任护士或协助护士再次向患者进行化疗知识教育,执行患者的血管穿刺及遵医嘱静脉应用化疗药物;检查阶段(C):化疗当天及化疗结束后7d,采用三级监控网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检查工作;由执行该患者化疗的护士和责任护士负责巡视化疗注射部位的情况,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发生红肿,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责任护士与下一班护士进行床边交班,交给下一班观察;护士长进行第三级监控,对化疗患者进行护理查房,检查穿刺部位的选择是否正确,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凡发现静脉炎,根据患者所用化疗药物的性质给予及时处理;总结处理阶段(A):化疗当天至化疗结束第7d,评价静脉炎的处理效果,分析原因,把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作为推动下一循环的动力和根据。
1.2.2 常规组
50例,采用常规化疗护理。化疗当天,由责任护士进行化疗知识宣教,责任护士或协助护士执行患者的血管穿刺及遵医嘱静脉应用化疗药物,责任护士负责巡视与下一班护士进行床边交班,发现静脉炎根据药物性质给予及时处理。
2 结 果
2.1 静脉炎的判定标准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1] 。
2.2 结果
PDCA组患者化疗后发生静脉炎1例,占2%;常规组发生静脉炎8例,占16%;两组比较P
3 讨 论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静脉化疗是癌症化疗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多数抗癌药物[2]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正常组织细胞也受到损害。化疗药物性静脉炎[3]是临床静脉输注药物引起的严重损伤,不但给患者造成痛苦,增加患者对化疗的恐惧心理,而且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也影响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甚至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因此,预防和降低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成为了护理人员和患者的迫切希望。目前临床上对化疗患者大多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而常规护理管理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及时的分析反馈,容易发生静脉炎,使癌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
PDCA是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以上4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PDCA循环管理只被部分护理管理者运用在一般的管理工作中,而未被临床护理人员广泛运用于各项护理管理工作,我们将PDCA循环管理运用在化疗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中,有效地预防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发生,使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降低,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运用PDCA循环管理,具有责任到位,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重视反馈和分析的意义,起到总结经验,提高护理人员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作用,更适合广大护理人员运用于各项护理活动中。
参考文献
[1]甘兰君,梅祖懿,林菊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
【关键词】 白血病;口腔护理;口腔黏膜炎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极易发生口腔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影响进食,甚至导致全身感染,威胁生命。我科收治白血病患者98例,采用程序性护理模式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8例均为2004年10月~2006年10月住院化疗的白血病患者,男65例,女33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岁。其中急性白血病52例,慢性白血病46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血象、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化疗指征明确。
1.2 方法
1.2.1 日常的清洁护理 (1)选用软毛牙刷,每日早、晚各1次刷牙。每餐前、后要选用1∶2000洗必泰漱口,以每2h 1次为宜。(2)必要时用棉签或棉球蘸生理盐水或苏打水在口腔内容易积存污物下擦拭。清洁舌腭时,不要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3)口有义齿者应取下义齿放在清水杯中保存,禁用热水浸泡。(4)禁止化疗患者抽烟,鼓励咀嚼,促进细胞活动,促进唾液分泌。昏迷患者不能张口,用开口器撑开口腔,器具要每用1次清洁1次。操作者操作前、后要洗手。用的棉球不可过湿,且要经过高压灭菌。(5)测试口腔pH值选用合适的溶液。中性者选用1∶5000呋喃西林液,偏酸者选用2%碳酸氢钠治疗或0.3%双氧水,偏碱者选用2%硼酸溶液。(6)对所有病例事先采集口腔细菌进行培养并做药物敏感试验,针对性应用2%苏打水或朵贝尔液漱口,预防口腔黏膜炎的发生。
1.2.2 感染时的护理 (1)交替使用双氧水、洗必泰和制霉菌素护理口腔感染疗效甚佳。(2)口腔溃疡:①口腔出血:齿龈渗血者使用无菌棉球或明胶海绵局部压迫止血,或用2%碘甘油涂于齿龈边缘处,有消炎止痛和止血作用。肾上腺素稀释液、云南白药和大黄止血膜对口腔出血均有效。口腔黏膜及舌部有多个血泡者,口腔护理动作应轻柔,使用棉签时其尖端不可暴露于棉球外或缠上纱布,以冰水浸湿可有助于控制出血,用冰水和冰盐水漱口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严重出血者若血小板较低及时输入血小板悬液。②破溃表浅用锡美散、冰硼酸水2次/d。③破溃深者用75%酒精清洁溃疡周围皮肤后,用生理盐水清洁溃疡部位,有坏死结痂者先用金霉素软膏涂局部,痂皮软化后清除,创面涂1%~2%龙胆紫或用1∶5000呋喃西林纱条湿敷2~3次/d。
2 结果
98例白血病患者中有83例完成整个护理计划,15例因不适合含漱液的口感或难以配合而终止。83例完成整个护理计划的患者中有口腔黏膜炎12例;口腔溃疡9例,其中3例为新发生溃疡,9例口腔溃疡中有6例愈合,3例好转,余62例患者未发生口腔黏膜异常改变。
3 讨论
3.1 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机制
(1)强烈的化疗可加重白血病患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缺陷;化疗可使感染发生更加频繁和严重,持续时间也更长[1]。
(2)细胞毒药物易导致口腔的生理屏障受损,引起口腔炎、舌炎、咽炎,原有的致病菌可通过上述创面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
(3)化疗药物对黏膜上皮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通过抑制DNA合成而影响细胞再生、成熟和修复过程,引起口腔黏膜溃疡。
(4)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常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造成口腔局部感染。
(5)化疗后由于胃肠道毒副作用使患者饮水、进食减少,口腔内寄生的正常菌群大量繁殖,口腔自洁作用减弱,产生吲哚、硫氢基、胺类等破坏口腔内环境,导致口腔黏膜受损而形成溃疡。
(6)由于大量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使口腔正常菌群受抑,某些致病菌、真菌异常繁殖,引起口腔溃疡感染。
(7)有研究证实早期口腔溃疡与单纯性疱疹病毒I型有关,为机体内潜伏病菌被激活所致[2]。
(8)初诊白血病患者及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常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加之饮水进食少,口腔寄生的正常菌群大量繁殖,口腔自洁作用减弱,产生吲哚、硫氢基及胺类等引起口臭,破坏口腔内环境,导致口腔黏膜受损而形成口腔溃疡。
3.2 口腔黏膜炎的主要表现 白血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主要表现为溃疡和感染,口腔pH值与菌群种类有关。当pH升高时易出现细菌感染,当pH值降低时易出现真菌感染,其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菌和白色念珠菌。刘小娅监测54例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菌、肺炎科雷伯菌、鲍曼不动菌为主[3]。溃疡可发生在舌尖部、舌边缘、两侧颊黏膜、上腭齿龈、口唇内侧、咽部等,常与药物种类有关。长春新碱致口腔溃疡常在上腭;柔红霉素和安丫啶所致溃疡则分别在颊部和齿龈、咽部。大剂量应用抗代谢化疗药时,患者常在第3~5天开始出现口腔黏膜充血、水肿以致溃疡、疼痛加剧。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是发生口腔感染的关键因素。
3.3 口腔护理的措施 口腔护理在预防和治疗口腔黏膜炎或溃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以预防为主要目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充分调动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强调护理过程中应该观察和处理的重点,护患双方协调一致,使口腔护理更具有目的性。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常规可用口泰及生理盐水加过氧化氢溶液在清晨、饭前、饭后、睡前漱口。化疗期间,由于患者药物反应比较明显,恶心、呕吐,进食明显减少应加强口腔护理。(1)每日予5%的碳酸氢钠,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交替漱口,每次含漱3~5min,嘱患者使药液充分与舌下、颊部和咽部接触,充分发挥药液的作用。(2)国外报道蒸馏水漱口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5]。(3)冷开水漱口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所致的口腔炎。(4)急性白血病患者在诱导期和巩固强化疗期用口泰进行口腔喷雾可有效地预防口腔感染。在使用广谱抗生素第3天起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早晚各1次进行口腔护理,创造口腔碱性环境,抑制真菌的生长,对预防口腔真菌感染有一定的作用。必要时可加用二性霉素B溶液漱口。患者饮食选用质软、少纤维、忌辛辣、忌油炸之食,进食时嘱患者细嚼慢咽,每两周行口腔黏膜细菌、真菌检测。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口腔情况,重视口腔早期变化,指导患者识别和预防并发症,如有无红肿、出血、炎症、溃疡、真菌感染等要积极给予相应处置。
3.4 口腔的程序性护理 对于白血病患者口腔的程序性护理显示了其重要性,常规口腔护理目的性不强,往往流于形式,使护患双方均怀疑其有效性。笔者应用程序性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充分调动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强调护理过程中应该观察和处理的重点,护患双方协调一致,使口腔护理更具有目的性、连贯性和空间性。本组98例患者实行程序性护理取得显著的疗效,口腔黏膜炎发生少,愈合快。9例口腔溃疡患者应用特别配制的含漱液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明显促进了炎症、溃疡的愈合。
参考文献
1 王红艳,王蓓,张丽.化疗所致口腔炎的护理及其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7):323.
2 武惠丽,张启云,周雪平.肿瘤患者化疗后并发口腔黏膜炎的治疗护理现状.现代肿瘤医学,2006,14(3):381.
3 刘小娅.白血病患者口腔感染及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0):25.
4 郭辉,廖玉梅.白血病口腔护理措施的探讨.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101.
【关键词】肿瘤患者 化疗 血管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181-02
广泛转移的晚期肿瘤病人失去手术的机会,而化疗可控制肿瘤的发展,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但是,化疗药物的毒性强,治疗周期长,对血管有很强的刺激,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出现化疗药物外渗,导致局部组织坏死,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化疗期间,患者血管的护理就显得相当重要。总结我院近5年的化疗患者的血管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于2005年至今,对642例肿瘤患者进行化疗。其中男427例,女215例。年龄28~83岁,平均47.6岁。其中肺癌133例,乳腺癌94例,食管癌80例,胃癌66例,肝癌55例,结肠癌100例,膀胱癌40例,肾癌14例,卵巢癌38例,恶性淋巴癌22例。常用化疗药物:氟尿嘧啶、环磷酰胺、丝裂霉素、长春新碱、表阿霉素、顺铂、紫杉醇等。
2结果
642例患者中,有3例发生静脉炎或化疗药物渗漏,经治疗后无1例发生组织坏死,而且,由于护患配合默契,患者化疗均顺利完成。
3 护理
3.1 化疗前的静脉护理
3.1.1一般护理 化疗前护士要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状态,用亲切、准确的语言,祛除患者恐慌、紧张心理和对化疗的畏惧感,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化疗的作用和必要性,让患者从心理上顺利接受化疗,对治疗充满信心。叮嘱患者在化疗时,尽量减少躯体移动,注意输液肢体的活动,避免注射针头移位,输液的肢体勿被压迫,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物外渗。指导患者自我观察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有无滴速明显减慢现象,以尽早发现化疗药物外渗[1]。
3.1.2 选择静脉血管 应尽量避开腕部、肘部等关节部位,选择手背、前臂,血管弹性好,无静脉窦、无硬结的血管,严禁随意穿刺,破坏血管。尽量避开肌腱、韧带走行的方向。同时,应有计划地调换血管,尽量不在同一穿刺点上反复穿刺。对于预计外周浅静脉不能完成化疗时,应考虑深静脉置管,减少对外周静脉的损伤,防止药物渗漏。
3.1.3 护士的选择应当选用接受过专业培训、责任心强的护士,能够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的相关知识及化疗的注意事项,化疗护士应相对固定,有利于熟悉病人的血管特点,熟练操作,以保证病人血管的长期使用。[2]
3.2 化疗中的静脉护理
熟练掌握化疗药物性能、给药浓度及顺序,高浓度、大剂量冲击给药时可导致静脉炎、反复静脉注射可导致血栓性静脉炎[3],故化疗药物推注时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20ml药液至少3min以上或用5ml/min的速度注入,每注射3~4ml应回抽1次,检查有无回血,避免血管在短时间内受强刺激而出现损害,联合使用化疗药物时应先输入刺激性小再输入刺激性大的药物。增强观察力度,每15~30min巡视患者1次,检查注射部位有无回血及外渗现象。对于发泡性药物要专人床边守护,密切观察至用药完毕。化疗药物注射时应先用0.9%盐水做穿刺,确保无渗漏时,再加入或注射化疗药物。静脉冲入化疗药物时,由于药物浓度大,刺激性强,应边推边抽回血,并观察局部血管反应,防止药物渗漏。化疗药物注射完后,常规用0.9%盐水快速冲入3~5分钟,减少局部静脉中残留的化疗药物,减轻对局部静脉的刺激。避免24小时内在被穿刺过的静脉穿刺点下方穿刺,以免化疗药物从前一次穿刺点外渗。
3.3 化疗后的静脉护理
化疗完毕应先拔出针头,再立即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避免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并嘱患者抬高肢体,避免直接拔针时针头所残余的药液对局部血管处皮下组织的刺激,使静脉回流增快。在化疗后要连续3~5天跟踪观察病人注射部位的颜色、肿胀大小、疼痛反应,避免产生迟发性效应性坏死[3]。化疗后出现静脉炎反应的,应用50%硫酸镁局部热敷每日2次,或进行理疗。化疗药物一旦发生外渗,要保持镇静,立即停止输注,保留注射针头,回抽残留药物以3~5ml为宜,消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局部常用0.5%的利多卡因5~10ml加氟美松5mg环形封闭或150u/ml的透明质酸酶环形封闭,24h内冰敷。抬高患肢,24h后改位热敷。对于丝裂霉素、争光霉素外渗可用10%的硫代硫酸钠4ml皮下注射解毒,它可使药物迅速碱化,而阿霉素、长春新碱外渗可用8.4%碳酸氢钠5ml皮下注射解毒,它能起化学沉淀失活的作用,并加用氟美松4mg/ml以消炎。如发生坏死形成溃疡时,可用京万红烫伤药膏涂敷患处,每日换药一次[4]。
4 讨论
总之,实施整体系统的血管护理,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机械性刺激。系统的化疗前教育,能够促进病人密切配合。合理选择血管,有计划的应用,能够相对减少化疗药物对局部静脉的刺激时间,有利于血管的恢复。在实施化疗中,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护理好肿瘤病人的血管,能够预防和减少静脉炎和药物外渗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曹亚红,魏娟,等.股静脉穿刺置管用于肿瘤化疗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9.
[2]毕丽云.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手册.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355.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肿瘤患者; 化疗; 静脉炎
doi:10.14033/ki.cfmr.2016.34.0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4-0098-03
应用抗肿瘤药物进行化学治疗是综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化疗性静脉炎发生,引起局部血管疼痛、红肿,或静脉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炎性反应,是化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有50%~80%的化疗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给患者生理、心理方面带来痛苦,同时也影响了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1]。因此,探讨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尤为重要[2]。本文对于肿瘤患者化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6年9月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二十六区实施化疗的肿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33~75岁,平均(61.45±12.09)岁,包括:食道癌、支气管肺癌、胃肠道肿瘤、乳腺癌、肝癌、腹壁间质瘤、胰腺癌、喉癌等;所用化疗药物包括长春新碱、多西他赛、环磷酰胺、顺铂、奥沙利铂等。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病因构成、应用化疗药物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一般预防静脉炎护理,选用粗大静脉,沿静脉远端注射,每次化疗交替使用血管,避免反复穿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化疗前后生理盐水冲管,注射化疗药物时注射部位肢体制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下列护理干预。
1.2.1 做好健康宣教 化疗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重点讲解所用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反应,保护血管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不要私自调节滴速,避免药物过快滴入而刺激血管内膜。并给予心理疏导,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并积极配合化疗。
1.2.2 建立系统静脉使用计划进行静脉保护 选择血管从远到近,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进行穿刺,避开靠近关节、肌腱的血管,避开皮肤有瘢痕、红肿、溃破或有手术伤口等部位,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化疗当天由科室高年资化疗护士对患者进行静脉评估,选择合适血管进行穿刺并妥善固定,输注化疗药物前,先让患者排空大、小便,以免化疗时排便使肢体活动造成血管内膜受损,对于恶病质患者长期用药,血管充盈差,要建议颈内静脉或者是锁骨下静脉进行穿刺、PICC导管应用。
1.2.3 引路注射及化疗后冲洗 化疗前应用生理盐水50~100 ml冲洗输液管路,结束后再用适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减少化疗药物在穿刺部位血管壁堆积;在输入不同种类的化疗药物时,做好输液管路的冲洗,冲去管腔内残余的药物,避免两种化疗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损伤血管内膜。
1.2.4 正确给药 严格掌握化疗药物的使用说明,调整化疗药物的浓度及pH值;输液时化疗药物速度不宜过快、浓度不宜过高,以降低对血管的刺激;在药液配制过程中,做到现配现用,避免久置,药液发生污染,以及药物性质改变[3]。
1.2.5 定时巡视 化疗过程中加强巡视和监控,如有输液部位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输液,按药液外渗处理。调整化疗药物滴速,以保证液体输注畅通,在静脉化疗前及过程中应帮助患者采用舒适,并要避免肢体突然性移动[4];室内温度较低时可在穿刺肢体下放置热水袋等以促进穿刺部位血液循环,同时要留意有无出现红肿、麻、酸、痛等。
1.2.6 严格交接班 化疗日责任护士在晨会中详细介绍需外周静脉穿刺给药患者的治疗方案、化疗药物、补液顺序,做到当日上班者人人了解,当日上班的护理人员均可能是治疗方案实施^程中的参与者。
1.2.7 出院指导及随访 患者出院前,反复告诉患者及家属一旦化疗局部皮肤出现红斑、红疹等异常要及时就医,切忌抓挠;出院当天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提问,对不熟悉的内容反复宣教;出院3 d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回访。
1.3 观察指标
(1)化疗性静脉炎分级标准:静脉炎Ⅰ级即患者输液部位皮肤发红,且伴或不伴疼痛。静脉炎Ⅱ级即患者输液部位有疼痛且伴皮肤发红,可有水肿。静脉炎Ⅲ级即患者输液部位有疼痛,且伴皮肤发红,可有水肿,同时有静脉呈条索状,可触及结节[5]。(2)发生静脉炎以后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00%(Ⅰ级2例、Ⅱ级2例、Ⅲ级0例),低于对照组的20.00%(Ⅰ级4例、Ⅱ级4例、Ⅲ级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恶性肿瘤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重大的威胁,其治疗也往往会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严重的创伤,目前化疗是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其疗效已经得到肯定,但是也有着一定的副作用,其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化疗性静脉炎[6],是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最常见的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通常由于化疗药物对穿刺血管内膜造成严重刺激引起,临床上表现为穿刺部位及穿刺血管处有疼痛、红斑、烧灼感、肿胀等[7],严重患者可出现血管硬化、色素沉着、血管堵塞甚至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化疗的进行和患者的生活质量[8]。
本文观察组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尤其是对初次化疗患者,在做好其心理准备的同时,应当对其讲解化疗过程、注意事项等,消除陌生感所造成的恐慌、紧张,让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患者观察静脉外渗发生的意识[9]。进行静脉输液前,先由高年资化疗护士对患者血管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避免了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化疗药物作为一类特殊药物,其输注有着特殊要求,除选择合适外,每次输注化疗药物前,要使用生理盐水冲管,用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穿刺处周围皮肤的变化,若患者主诉穿刺周围疼痛,并更换穿刺部位,有助于减少药物外渗的发生[10]。结果显示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00%(Ⅰ级2例、Ⅱ级2例、Ⅲ级0例),低于对照组的20.00%(Ⅰ级4例、Ⅱ级4例、Ⅲ级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肿瘤患者化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减少静脉炎、降低静脉炎程度、缩短静脉炎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11]。
参考文献
[1]周凌珊.预防性护理对化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影响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6,14(2):73-74.
[2]王银.血液科化疗药物外渗导致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9):77-79.
[3]孙巧枝,陈长英,李爱敏,等.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治疗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521-524.
[4]张雪燕,周乐山.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护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2):3502-3504.
[5]程予波.目标性护理在减少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61-62.
[6]靳英辉,赵晨,甘惠,等.化疗性静脉炎护理干预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6,31(4):85-86.
[7]何燕燕.两种方法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3):229-230.
[8]韩容芬,贺婷,钟玉超,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5,21(29):90-91.
[9]胡仙华.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治及护理新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4):314-317.
[10]丛树玲.3种方法外敷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4,28(9):3417-3418.
【关键词】 静脉输液小组 护理风险管理 规范化 标准化 职称论文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寻求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医疗风险无处不在,输液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占有很大的比例。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多种输液工具如留置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锁骨下置管,输液港等新技术在临床上已得到普遍应用。大部分护理人员却对多种输液工具的适应症掌握不全面,操作不规范,对各种药物的用药途径不了解,造成输液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原有的护理管理模式以远远不能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成立静脉输液小组势在必行,其目的是加强输液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的防范意识,提高输液质量,使输液治疗程序化、规范化,发现并解决临床输液中的疑难问题,做到预防为主,减少输液风险发生率。
1方法和步骤
1.1静脉输液小组的人员构成 小组成员共14名,组长由护理部副主任担任,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专职护士长担任副组长,科室护士长担任小组成员,均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1.2培训方法 由护理部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静脉输液小组成员进行护理风险防范意识的教育,了解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静脉治疗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的培训考核,内容包括相关静脉输液的基础知识;各种药物的PH值、渗透压、配伍禁忌;应用化疗药物的注意事项;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静脉留置针的规范使用;PICC置管、维护及并发症的处理;CVC的日常维护;各种敷贴的选择及应用。安排小组成员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定期邀请专家到院授课等多种形式,提高小组成员的专业知识。
制定明确的静脉输液小组职责:负责全院静脉输液队伍的管理建设,制定并完善静脉治疗相关流程、操作标准及相关准入制度,建立静脉输液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组织医院疑难静脉输液病历讨论,对院内院外疑难静脉输液病历进行护理会诊,解决临床静脉输液中的疑难问题,定期进行质量监督检查,通过以上措施做到预防输液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事件,降低护理风险。
1.3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份在我院肿瘤科住院的47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化疗,而且为初次行第一疗程的化疗,多次化疗者排除,无静脉输液小组参与;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份患者534例作为试验组,所有患者均行化疗,而且为初次行第一疗程的化疗,多次化疗者排除,由静脉输液小组进行输液管理。观察接受化疗药物的病人输液途径的变化,静脉炎,输液外渗发生情况。
1.4另外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份在我院肿瘤科住院的10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ICC进行化疗,无静脉输液小组参与;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份患者78例作为试验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ICC进行化疗,由静脉输液小组进行输液管理。将两者进行比较,观察PICC留置情况。
2结果
2.1普通化疗患者输液途径比较,结果发现由静脉输液小组对输液进行管理,输液途径可采用技术性高,留置时间长的输液方式,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静脉输液小组成立前后化疗药物输液途径比较
输液途径 对照组 占总人数% 试验组 占总人数%
CVC 10 2.1 36 6.7
PICC 105 22.2 234 43.8
留置针 126 26.7 183 34.3
钢针 231 48.9 81 15.2
合计 472 99.9 534 100
2.2普通化疗患者静脉炎、输液外渗发生率比较,结果发现由静脉输液小组对输液进行管理,静脉炎、药物外渗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静脉输液小组成立前后静脉炎、药物外渗发生率比较
组别 静脉炎、药物外渗例数 占总人数百分比(%)
对照组 125 26.65
试验组 65 12.32
2.3 PICC情况比较:将采用PICC行化疗的患者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由静脉输液小组进行管理的试验组PICC的留置时间明显延长,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组别 导管平均留置时间d 非计划性拔管例数 占总数百分比(%)
对照组 126±8 8 7.69
试验组 212±26 6 2.56
3讨论
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护理工作内容之一,目前各级医院普遍存在静脉输液多,工作量大,因静脉输液引起医疗纠纷增加的现象[1]。有报道显示,静脉输液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治疗环节[2]。本试验结果显示,输液小组成立前,输液质量差,输液并发症多,考虑原因为输液小组成立前护理人员输液知识相对缺乏,操作不规范,特殊药物的给药途径不了解,出现静脉炎、药物外渗,甚至局部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有 研究指出,静脉输液小组可参与改善脑出血病人的预后情况[3]。本研究显示,静脉输液小组成立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既往研究相符,主要因为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输液工具的优缺点及高度危险药物的药理特征,正确评估患者的治疗、给药、输液工具的选择是否合理,专职护理人员进行PICC置管,对护理过程中的更换敷料、输液局部和整体情况的观察、导管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识别早期并发症,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规避不必要的护理风险。通过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上报,对治疗过程中疑难问题、护理难点及时与静脉输液小组成员进行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使我院静脉输液治疗的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静脉输液小组的建立,明确了小组的管理职责, 提高临床静脉输液的品质和内涵,给临床提供了专业性指导和支持,使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逐步提高,全院静脉输液操作达到高度的统一和规范,输液途径选择的安全系数明显提高,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下降,是确保静脉输液安全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蔡德芳,桂鸿斌,李江涛.静脉输液引发纠纷相关因素分析与对
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03, 3(2): 31
【关键词】护理评估;化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30-02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在发达国家及我国工业大城市,发病率居恶性肿瘤首位[1]。目前治疗的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药物化疗和放射治疗。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的一种治疗方式,它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对原发灶、转移灶和亚临床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化疗药物在抑制和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的正常组织细胞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在化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评估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是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化疗的重要环节,同时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纠纷发生。我科对2008年3月至2012年5月住院的126例肺癌患者进行了全面有效的护理评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3月~2012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126肺癌患者,男87例,女9例。其中鳞癌86例,腺癌20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0例。所有病例均为术后2~4周患者,病理检查证实为肺癌;年龄33~84岁,平均51.3岁。治疗方法:小细胞未分化癌给予EP(足叶乙甙+顺铂)方案,非小细胞癌给予长春瑞滨(盖诺)加卡铂或顺铂方案,化疗剂量按标准剂量给予。21天为1个疗程,一般为4-6个疗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护士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包括心理文化因素评估、口腔评估、经济能力评估、营养状况及消化系统评估、静脉情况评估其他脏器功能评估及各项检查结果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护理。
1.3护理评估及相应护理措施
1.3.1文化心理评估:心理及文化因素对癌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及对治疗接受配合程度。所以护士首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肿瘤化疗的接受程度,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化疗的目的、意义、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来缓解症状,从心理上接受化疗,引导患者正视现实,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防止病人出现化疗不良反应而产生负性情绪 。
1.3.2口腔评估:口腔黏膜上基底细胞每7-14天分化更新1次,因此化疗常是口腔黏膜受到损害[2]。应每天仔细评估患者口腔黏膜的完整性,嘱患者发生口腔炎或口腔糜烂不用惊慌,每天应多饮水,以减少药物对口腔黏膜的毒性刺激,如有口腔炎发生可给予雷夫诺尔和双氧水交替漱口,也可以在局部喷西瓜霜喷剂或涂口腔溃疡散。加强对口腔的护理,刷牙时动作轻柔,避免使用牙刷刷牙,应用棉签清洁牙齿。
1.3.3消化道评估:肿瘤患者化疗早期往往出现消化道反应,主要原因是化疗药物作用刺激所致,如顺铂、表阿霉素作用较强,紫杉醇、环磷酰胺、依托泊苷作用中等[3]。此时应注意饮食的护理,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温度适中,温度过高可以加重呕吐,过冷可刺激胃出现痉挛和腹胀而引起呕吐,禁食坚硬(如蚕豆、瓜子类)及辛辣食品。任何坚硬或刺激性食物均易损害口腔及消化道黏膜。少食多餐,减少消化道的刺激。对出现腹泻和便秘的患者应酌情给予药物处理。
1.3.4静脉的评估:所有化疗药物对静脉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和损伤,常见为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变细,甚至血管阻塞,药物外渗引起的局部组织坏死溃烂临床上也经常出现。工作中应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应有计划地使用静脉,避免在一条静脉上反复穿刺,穿刺点应选择由末梢开始,从细小静脉到大静脉,由远心端到近心端,两侧肢体交替穿刺;使用化疗药物前用生理盐水2ml冲洗针头并回吸少量血液以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再应用化疗药物。药液外漏的处理:化疗药物一旦漏出血管外,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毒性作用。用2%~4%碳酸氢钠冷敷或冰敷,以灭活外渗液。六神丸30粒研末加适量蜂蜜,调成糊状,敷于患外,采用暴露方法,每日2次,或洗必泰湿敷,一般能在2天内有效或治愈。若无特异性解毒剂可采用2%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5ml混合液作局部环形注射,同时抬高患肢。
1.3.5经济能力的评估:化疗是一项长期的治疗过程,在化疗前应评估患者的经济能力,评估患者是否有足够的经济承受能力,以确保完成整个化疗过程。
2 结果
经过全面的化疗评估后,同时给予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对化疗的信心明显增强,配合治疗及护理的能力提高,本组全部126例患者均完成了既定化疗方案。
3 讨论
化疗即应用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巨大的治疗费用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及疾病本身长期化疗所带来的躯体不适,均引起病人不良情绪反应。因此对于这些病人要多给予关心和同情,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使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全面的护理评估可以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生理及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护理,在护患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机制,有效的调动了患者主动参与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住院适应能力和配合治疗能力[4],保证了患者化疗的顺利进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惠兰,耿玉琴.肿瘤护理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81.
[2] 薛燕.肿瘤患者围化疗期的综合护理[J].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2,01(25): 68-69.
[关键词] 化疗病人; 观察;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7-54-02
化疗药物大多毒性较强,对血管损伤大、患者反应重、用药要求较为严格。如穿刺不当及用药不规范,均可引起药液外渗或出现静脉炎症状,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痛苦。作为护理人员掌握化疗药物的特性,如何与患者沟通,正确应用化疗药物是确保疗效的关键。观察穿刺部位,发现外渗及时处理,对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毒性反应症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病人顺利完成化疗计划。
1 帮助患者尽快解除心理障碍
化疗患者大多由于备受疾病的折磨,加之恐惧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情绪焦虑,25%的住院患者伴有抑郁,甚至高达70%[1]。因此,化疗前护士对不同年龄、性格、地位的病人应一视同仁、公正公平,取得病人的信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病人良好的心理暗示,用成功的案例帮助病人克服对疾病和化疗药物的恐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主动配合坚持全程治疗。
2 设专人陪护,提高护理质量
化疗患者化疗中,固定专人护理,负责穿刺、用药,及时巡回、观察输液速度及患者的情况,尽快发现和处理患者出现的异常反应。更重要的是护士能与患者面对面的交谈,消除患者对化疗的恐惧心理及紧张情绪,使患者在心理上有舒适感和安全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念,有利于护士和患者的沟通和了解,亦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对于血管不好的患者专人陪护容易掌握穿刺部位,专心地选择所使用的血管,发挥穿刺技巧,做到一次穿刺成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病人的痛苦和静脉炎的发生。
3 临床观察与护理
3.1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护理
大部分化疗药物都有强烈的局部刺激性,一旦外渗可引起周围组织的损伤,出现水肿、疼痛等副作用,严重时还会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溃疡及功能障碍[2]。预防措施:首先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对血管刺激性较小的化疗药物如5-氟尿嘧啶,由远端向近端、由背向内,左右臂交替使用,选择弹性良好的静脉;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化疗药物,如长春瑞滨、阿霉素,宜选择大血管,如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和头静脉等弹性较好的血管;对血管较隐蔽、需多次化疗的,可考虑行深部静脉置管(PICC)减少患者的痛苦[3]。不宜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下肢静脉容易形成血栓,故不宜给药。根据用药要求和静脉血管情况选用合适的针头,穿刺时先输入0.9%生理盐水250mL或5%葡萄糖250mL,确保穿刺成功后方可给化疗药物,拔针前也要用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快速冲管,拔针后用无菌棉球紧压穿刺部位,同时抬高穿刺肢体,以避免血液反流,防止针眼局部瘀血,以利于再行穿刺。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发现药液外渗时应立即停药,抽回血后拔针;在无菌操作下用30mL注射器抽取0.9%生理盐水20mL+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换7#针头进行局部封闭、冰敷,使局部血管收缩,减缓药物的扩散,稀释残余化疗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缓解疼痛。
3.2 胃肠道反应及护理
化疗的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大多数患者在用药后3~4h出现。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给予下列护理措施:①严格执行医嘱,给予止吐及保护胃粘膜的药物。②化疗期间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以减轻药物对消化道粘膜的刺激,并有利于毒素的排出。③注意营养的补充,给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④对反应重的患者除给予止吐剂外,还可适当给予镇静剂、针灸等。
3.3 骨髓抑制及护理
化疗患者应密切观察骨髓抑制现象,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应每周至少查血象一次。如患者乏力、白细胞低于4×109/L、血小板低于80×1010/L应暂停化疗,适当给予升白细胞、血小板的药物,并嘱患者防止感染。白细胞低于1×109/L、血小板低于25×1010/L以下者,应将患者保护隔离,防止患者感染,并采取预防并发症的措施:①患者住单间,病房内空气清新、床铺整洁、环境良好。护理人员护理患者时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用0.25%84消毒液泡手,严格无菌操作,谢绝探视人员,绝对禁止患者与传染源接触,防止交叉感染。②预防呼吸道感染,病房每日用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地面用0.5%84消毒液喷洒消毒。③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齿槽或鼻出血等。病室内温度18℃~20℃,湿度50%~60%,肌注后用无菌棉球紧压针眼3~5min,严防利器损伤患者的皮肤,严防外伤。
3.4 口腔黏膜及皮肤的护理
大剂量化疗时常引起严重的口腔炎、口腔溃疡、头发脱落,患者常精神苦闷不能坚持。化疗期间除嘱患者大量饮水减轻粘膜刺激外,应叮嘱患者每日饭后刷牙,牙刷毛要软,刷牙动作要轻,并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如有口腔溃疡应用1.5%双氧水含漱,涂冰硼散、龙胆紫等。必要时做咽拭子培养和药敏试验;如合并真菌感染,可用制霉菌素20U溶于生理盐水中含漱。给予清淡富营养无刺激性半流软食。因口腔疼痛而致进食困难者,给予2%普鲁卡因含漱,止痛后再进食。对于脱发者,应让患者了解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化疗结束后头发还可再生,戴假发还原自我形象,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由于抗肿瘤药物缺乏选择性抑制肿瘤的作用,在出现疗效的同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因此在化疗过程中要熟悉各种抗肿瘤药物的作用、用法、毒副反应及用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作为护理人员对化疗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药物毒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正确应用化疗药物,以确保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唐云南,高敏英,彭清英,等. 不同病种癌症病人焦虑及抑郁状态调查分析及相关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78-479.
[2] 王宝慧. 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J].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6,18(1):68.
关键词:品管圈;肿瘤;化疗药物;依从性
1962年日本石川馨博士创造了品管圈活动,也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Quality Control Circle)。QC源于基层,产生于班组,是在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服务的员工,围绕单位的方针目标或现场存在的问题而组织开展活动的小组。由于化疗药物在杀死和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有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等,给肿瘤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治疗效果和化疗方案的完成,肿瘤患者了解化疗药物相关知识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用药安全和治疗依从性[1]。2014年6月成立了品管圈,开展了“提高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的课题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12月住院的肿瘤化疗患者96例为对照组,男48例,女48例,年龄22~71岁,平均(49.56±3.62)岁,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原发病:肺癌35例,胃癌23例,乳腺癌21例,肠癌17例,文化程度:初中21例,初中以下18例,高中34例,高中以上23例;选取2015年1~6月住院的肿瘤化疗患者128例为观察组,男76例,女52例,年龄25~74岁,平均(51.26±2.64)岁,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原发病:肺癌51例,胃癌25例,乳腺癌24例,肠癌28例,文化程度:初中34例,初中以下28例,高中36例,高中以上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种、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两组肿瘤化疗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化疗药物知识的普及,包括化疗方案、化疗药物名称、药物的作用和毒副作用、用药途径和时间、不良反应的预防。整个化疗周期都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
1.2.2品管圈组成 护士长任圈长,统筹计划,制定培训并组织活动。选取5名护士(从事肿瘤护理工作5年以上)和科室医疗组2人组成品管圈活动组,协助圈长制定实施方案,执行具体的护理计划,并对患者的意见总结分析和进行效果评价。会议30 min/次以上,每个月1~2次活动。
1.2.2.1主题选定及选题理由 通过小组成员的脑力激荡,并按照医院安全目标管理的方向,结合患者需求最后以“提高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为此次活动主题。肿瘤患者对化疗相关信息的缺乏,加上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下降,极易出现焦虑、无助、抑郁甚至恐惧和绝望,这些都直接影响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有些患者甚至终止治疗 。经过调查并进行数据收集发现,2014年6~12月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效率为82.6%,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85.4%。
1.2.2.2分析原因 从人、物、法、环境四个方面对肿瘤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分析,确定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知晓率低的主要因素:患者本身受到年龄、生活方式、文化程度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对化疗药物的认知障碍;护士自身对化疗药物知识缺乏;护士独立收集资料进行药物指导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④受传统思想影响的患者对护士宣教内容不信任,护患沟通缺乏足够的时间支持;⑤医护合作对患者进行沟通和指导未实现个体化。
1.2.2.3设定目标 依据目前情况、改善的重点及圈能力方面,将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率由活动前82.6%提高到92.6%,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活动前的85.4%提高到95%。
1.2.2.4对策制定 制定对护理人员进行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计划,并进行相应的考核。每个月组织一次讲课,普及化疗药物的相关知识,制定手册,让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健康宣教;每个月组织患者进行公休座谈会,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给患者发放有关化疗知识的健康教育单,帮助患者减轻使用化疗药物后的副反应,帮助患者克服问题,提高治疗依从性;医护合作,共同参与,增加患者的信任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3评价指标 记录QCC活动后半年我科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率、治疗依从性与QCC活动前的情况做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化疗方案、化疗药物名称、药物的作用和毒副作用、用药途径和时间、不良反应的预防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比 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无形成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大大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提高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责任心,专科知识掌握的更加全面,对患者的护理更加细致,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不仅使护士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同时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能够进行更加合理的健康宣教,这让护理过程具有针对性[2]。提高了肿瘤化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圈员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强化了护理群体,加强了护患和医护之间的交流,协作与配合。团结的护理团队,良好的护患关系及合作的医护关系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健康教育 乳腺癌 化疗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2(c)-087-02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提示,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化疗作为治疗乳腺癌的四大手段之一[2],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全身性治疗措施,化疗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扩散或转移,甚至可以达到治愈的疗效[1]。然而,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给机体带来一些不良反应[3],出现一系列心理和生理问题。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将6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采用“CAF”方案化疗的患者进行实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30例,均为女性;Ⅱ期19例,Ⅲ期6例,Ⅳ期5例;年龄24~48岁;术后3~4周;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及以上16例。对照组30例,均为女性;Ⅱ期18例,Ⅲ期7例,Ⅳ期5例;年龄23~47岁;术后3~4周;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及以上17例。两组患者心、肺、肝、肾功能均正常,均采用“CAF”方案[4],两组病倒一般资料及临床治疗方案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入院时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接待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及同病室病友,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术后伤口愈合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对疾病的认识、心理状态及社会文化状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健康教育计划,明确健康教育目标、措施及评价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建立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保证6 h以上的有效睡眠,合理营养,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安排参加病房的集体活动等,让患者尽快适应病房环境。
1.2.2 化疗前健康教育首次化疗患者往往因为对化疗知识缺乏而出现焦虑、恐惧心理[4],患者担心之一是胃肠道反应,担心之二是脱发,担心之三是化疗药物外渗致局部组织坏死。故化疗前责任护士对患者入院后的心理状态及身体状况再次评估,与患者交流,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化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如何应对。指导患者化疗期间合理饮食,安排患者化疗前1~2 h进餐,饮食宜少量多餐,不宜食过饱及过油腻食物,以减少胃肠道反应的发生。乳癌患者术后体形改变已经给患者沉重的心理打击,化疗引起的脱发又加重患者自我形象紊乱。此时应体谅患者内心感受,指导患者化疗前最好剪短发,避免头发过长梳理时牵拉加重毛囊损伤。教会患者洗头的方法:选择中性洗发液并用指腹轻轻揉擦头皮,避免用指甲抓挠头皮。协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假发或帽子,告知患者脱发并不可怕,化疗结束1~2个月可即长出新发,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化疗药物外渗致组织坏死,是造成患者心理恐惧的又一问题。化疗前告知患者并非所有化疗药物外渗均会引起组织坏死,“CAF”方案中只有阿霉素是发疱剂,外渗可致组织坏死,告诉患者用阿霉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预防外渗的措施,减轻患者恐惧心理。
1.2.3 化疗过程中的健康教育化疗过程中责任护士不断评估患者的身体、心理状况,每日记录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次数、睡眠时间、睡眠质量、饮食量、有无口腔溃疡及腹泻等情况,指导并协助患者每日保证6 h以上的睡眠,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2 500 ml左右,每日饭后及睡前用软毛刷牙,朵贝尔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如出现口腔溃疡创面用2%利多卡因喷雾后涂以锡类散,并指导患者进软食,避免过硬、过粗、过热、辛辣食物。胃肠道反应是患者自述最严重且最忧虑的化疗副作用,可导致营养不良而影响化疗效果,故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消除房间异味,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并在化疗前半小时按医嘱应用止吐药物,用药过程中,多与患者交谈,给予心理支持。恶心严重者指导其做深呼吸,采用听音乐、看电视等方法分散注意力,减轻不适,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减少饮食量,给予静脉营养,防止营养失调及水电解质紊乱。应用阿霉素过程中,护士要加强巡视,指导患者及时说出异常感觉,一旦药液外渗,立即停止输液,用5%碳酸氢钠加地塞米松局部封闭,并给予心理安慰,缓解紧张情绪。用药前评估血管条件,勿在患侧上肢输液,对周围静脉条件不好的患者,可行“PICC”,以保证用药安全。
1.2.4 化疗后健康教育患者经过全程化疗,已身心疲惫,此时护士要肯定患者取得的成绩,指导其注意休息、营养,化疗常会导致体内白细胞下降、抵抗力降低,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少去公共场所,预防感染,指导患者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根据体力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疲劳。
1.2.5 出院前健康教育化疗患者出院前根据病情指导患者饮食、休息、活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指导患者增加营养,坚持患肢功能锻炼,勿在患侧上肢输液或测血压;按时服药,放置PICC导管患者要指导患者管侧肢体避免用力,保持局部皮肤清洁,每周来院换药和冲洗导管1~2次;说明复诊及再次化疗时间,鼓励患者参加社区活动,增强自信心。
1.3 统计学处理
两组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消化道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 1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一般状况评估(例)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化疗能够遏制肿瘤的发展,但化疗所致的脱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常让患者望而生畏,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实验证明,这些负性情绪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直接影响疾病预后[5-6]。系统性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建立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患者对化疗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同时,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营养,积极的心态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增强疗效,降低毒性反应[1],故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体现护理价值。
[参考文献]
[1]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3-674.
[2]Staradub VL, Morrowm, Modepid. Rauical mastectomy with knife technique [J]. Arch sury,2002,137(1):105-110.
[3]王哲海.肿病化疗不良反应与对策[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
[4]张磊晶,安钢辉,徐华.肿瘤患者伴发抑郁.焦虑症状的临床治疗[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7):482.
[5]公连花,张颖.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90-91.
[6]陈红梅,周凤英.乳腺癌患者术后静脉化疗时静脉的防护[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6):804-805.
【关键词】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78-02
在组织学上,恶性肿瘤分为上皮性的癌,非上皮性的肉瘤和血液癌,恶性肿瘤或破坏患者的组织、器官等功能,导致患者因器官坏死出血引发感染,最后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最佳治疗方式,,化疗药物抑制、杀死肿瘤细胞,但是不良反应很大,常引起恶心、呕吐、脱发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重者甚至停药,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初次收治的88例患者,均符合恶性肿瘤诊断标准[2].本组88例,男55例,女33例,年龄38~78岁;肺癌29例,乳腺癌18例,结肠癌20例,胃癌15例,胰腺癌6例;都对其实施了全面护理,观察预期目标,收到良好效果。
2 护理
2.1 饮食护理
2.1.1 化疗前:患者在进行化疗前,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或家属,饮食要清淡,且不可暴饮暴食,少量多餐,避免因食物囤积在胃部,而导致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反应[3]。病房内要注意清洁,不可有刺激性的气味,禁酒禁烟。
2.1.2 化疗后:食欲不振:可以根据患者平时的饮食习惯,制作一些患者喜欢的,且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引起患者的食欲;也可以让患者在饮食前做一些活动,增强患者食欲。恶心呕吐:是化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该为其准备易消化、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饭后立即让患者躺下,避免出现食物反流。胃部不适:对于出现胃部不适的患者,最好食用炖蒸食物,禁止食用辛辣、甜腻的食品。也可以让患者多食用参柿饼粥,因为人参大补,柿饼可以润肺养胃,可以增强患者的食欲。
2.2 心里护理
责任护士在化疗前应根据患者的职业、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等评估患者的心理需求,主动热情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取得患者信任,消除其心理压力。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4]。
2.3 骨髓抑制的护理
最常见的是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应做好保护性隔离,保持病房空气清新,进行各项操作时,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骨髓抑制病人极易出现口腔溃疡和糜烂,应做好口腔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血象变化,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等。
2.4 睡眠护理
要加强对病人睡眠质量的关注和评估,及时了解病人的睡眠情况,尽量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社会需要,提高睡眠质量。对睡眠问题进行正确评估可以促进有效护理措施的实施[5]。化疗副反应大,常导致睡眠障碍,而睡觉障碍又可以加剧化疗的副反应,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对化疗副反应的观察,选择适宜的化疗观察评估工具,对病人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6],以促进病人的康复。保持病区安静,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减少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
2.5 预防便秘的措施
患者宜食用清淡、味鲜、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多食蔬菜、粗粮等含纤维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芹菜等和芝麻、蜂蜜等具有通便作用的水果和饮料,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可按摩患者腹部促进肠蠕动,患者按摩前排空小便,放松腹肌,按摩者立于患者的左侧,沿着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方向,反复推展按摩,此外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制定排便计划,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7],并进行合理运动,以改善肠管血液循环,有利于大便的排出。
2.6 安全护理
肿瘤化疗患者意外跌倒的风险值较高,因此要加强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安全防护教育。包括提醒患者遵循安全防护“三部曲”教会患者在行走过程中如何掌握安全跌倒,呼叫铃的正确使用,安全着装,离床活动及特殊药物使用时注意事项,合理摆放床旁物品等。当班责任护士应经常了解患者对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指导,从而减少意外跌倒的发生。
3 讨论
化疗即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在治疗中,普遍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不适感。肿瘤患者由于信息缺乏,使得患者焦虑、抑郁、无助、对未来不确定感增加、加上化疗出现的不良反应,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形态改变,加重了患者恐惧、绝望等情绪,这些负性情绪直接影响化疗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化疗的全过程中都应做好各方面护理。
参考文献
[1]黄文娟.化疗病人消化系统症状的观察及饮食护理[J]护理研究,2012,20(2):487-488.
[2]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855.
[3]许炎姝,时红梅.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消化系统反应的饮食护理J.华夏医学,2011,15(1):99-100.
[4]颜鸿芳.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肿瘤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9):2372-2373.
[5]Capenter JS,Eam JL,Ridner SH,et al.Investigation in Dyssomnia Patient of Breast Carcinoma(J).Oncol Nurs Forum,2004,31(3):59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