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成语故事读后感

成语故事读后感

时间:2023-05-30 09:13: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成语故事读后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成语故事读后感

第1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1

  暑假里,我看了许多书,其中《成语故事》这一本书深深地吸引着我,它是由一个个典故组成的,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精彩的小故事。印象比较深的有《迷途知返》、《守株待兔》……

  《迷途知返》这个故事讲的是:在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联合攻打袁术,袁术败走扬州割据一方。这时汉朝已将土崩瓦解,袁术看到这种形势欲乘机称帝,于是他极力拉拢好友陈珪,然而陈珪反对袁术称帝,并劝他说:迷了路只要知道返回还可以避免灾祸,但是袁术不听劝告,最终自食恶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这样才能不犯更大的错误。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种庄稼的人看见了一只兔子在树桩上撞死了,他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一只兔子。(读后感 )然后他就每天在树桩旁边等,庄稼也不管了。最后兔子没再出现,禾苗也都枯萎了,他也饿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好吃懒做,要靠自己的劳动,不能坐等天下掉馅饼,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会有收获。

  与此同时,我也很佩服先人的聪明才智,能够想出这么多典故来。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受益良多。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2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几本书,有《爱的教育》,《贝丝的快乐农场》,《父亲的城》,其中还有我最爱看的《中国成语故事》。

  虽然,书还没看完,但是从已经看过的故事中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如;“半途而废中”的乐羊子,在贤惠妻子的劝告下,做到了路不拾遗,明白了一块布要一寸一寸,一尺一尺才能织起来,如果剪断,那从前的时间就白白浪费了,读书学习也是这样,需要日积月累,才能成功,如果半途而废,和剪断这块布有何不同呢。而我有时候就听不进老师和爸妈的劝告,没有耐心,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常常受到老师和爸妈的批评。

  还有,“程门立雪”中的杨时,为了继续求学,放弃做官,千里迢迢冒着大雪去拜访老师,正巧遇到老师在睡觉,他就恭恭敬敬的站在门外等候,直到老师醒来,但他已成了雪人。杨时这种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和他相比我是那么的渺小。

  看看我,经常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在讲课,而我在东张西望,做小动作,不认真听,既对老师不尊敬,又没学到知识。最后还得受老师和家长批评;夏天,爸妈怕我学习热,于是就把空调打开,而我却在里面玩,想想真是太不应该了。

  看这本书,同时也让我领略到了“曹冲称象”里的曹冲的机智;“愚公移山”里的愚公的恒心……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更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一个成语故事:《叶公好龙》。

  这个故事主要讲: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叶公。叶公非常喜欢龙,又因为他生活在富贵家庭中,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上等的,所以他的衣服上、帽子上、鞋子上、家里的柱子上、被子上、枕头上……家里上上下下的东西,都刺有龙的图案。一转眼,五年过去了。这五年里,叶公一家平平安安,生活地非常幸福。可是,叶公一家并不知道: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公一家既然这么喜欢我,那见到真龙……岂不是更喜欢了吗?好!就这么决定了,我明天下凡去见一见那个名叫叶公的人!第二天,真龙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透过窗户看到了正在呼呼大睡的叶公,叶公也被这如此巨大的呼吸声吵醒了,一看,两眼直冒金心,吓晕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只是表面上喜欢某样东西,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某样东西,所以小朋友千万不要学叶公哦!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4   

  我利用今年的寒假读完了《成语故事》,他是我有增长了一些知识。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悬梁刺股》这个故事。它诉说了战国时的苏秦。苏秦年轻时,目不识丁,无所作为,连家人都看不起他,常受到别人的嘲笑、讥讽。他为了有所成就,便开始发奋学习。俗话说“少年时学习,像刚出升的太阳;中年时学习,像中午的太阳;老年时学习,像燃烧的蜡烛。”苏秦无时不刻不在学习,就连家人熟睡时,他还在挑灯夜读。苏秦还找来了一把锥子。每当困了的时候,就用锥子猛刺大腿,让疼痛驱除疲倦,继续看书。

  哈哈哈......刚才我也用了一个成语-------目不识丁呢!那就来说说“目不识丁”的故事吧。

第2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1

  我想,许多人都看过《成语故事》吧!《成语故事》里有着丰富的知识和道理等着我们去学习,比如说《拔苗助长》,它告诉我们不能不顾事物发展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比如《百步穿杨》,它告诉我们不能骄傲自大。还比如说《井底之蛙》,它告诉我们不能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盲目自大。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囊萤夜读》,这个故事中的车胤因为刻苦读书,努力学习,之后成为了有名的大问学家。回想起此刻的我们,真是惭愧不已!我们有良好的环境,却要在大人的监督下才看书、读书,尽管这样,我们读书时还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女生,爱打扮,心思全在穿的、吃的上面。男生,爱打架,整天玩,大人怎样教也教不会。富裕点的孩子那个不要,这个不要,娇气得不得了,你说和车胤比我们相差多少?所以,我以后必须要向车胤学习,做个勤奋好学的人。

  自从读了《成语故事》之后我深有感触,不禁对文中的诗人、文学家肃然起敬。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2

  暑假,我看了《成语故事》这本书,学到了许多的知识。

  《成语故事365》精选了三百六十五条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较强,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成语故事,并配以生动风趣的连环彩图,使图文互为照应。

  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讲以前有一个名叫匡衡的少年,非常好学,很爱读书,但他家里很穷买不起书,于是他只好去别人家里借书,但那个有书的大户要匡衡帮他干活才肯借书给他,还限制他白天干活晚上才能看书。于是夜晚,匡衡就拿着书在黑暗的房里看起书来,但没光怎么看呢?他想出个点子在别人家的墙壁上凿一个小小的洞,这样光就可以照进来了就能看书了。从此每天晚上他就这样看书。匡衡发奋读书勇于进取的精神很值得我去学习。我们现在拥有那么好的学习环境一定要好好珍惜努力学习。

  这个故事诉说了战国时的苏秦目不识丁,无所作为,受到别人的嘲笑,他为了有所成就便开始发奋学习。每当困了就用锥子猛刺大腿,让疼痛驱除疲倦继续读书。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很敬佩他坚强的毅力。想想我平时做事总是三天打鱼两天嗮网。

  看着《成语故事365》,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道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推介给每一个同学都去看一下。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3

  《成语故事》是我们小学六年级时学校的一本课外书,虽是本课外书,但绝不比语文教科书逊色,内容不仅十分有趣,而且能学到许多成语。

  在这本书中,每个成语都有一个小故事,并且其语言十分通俗易懂。不像《成语字典》里那样深奥,让人摸不着头绪。就拿“老马识途”来说吧!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天渐渐地暗下来了,刺骨的寒风吹得士兵们瑟瑟发抖,像点火取暖,可是带去的火种,早已被风吹灭了。好不容易把队伍聚拢在一起,挨到天亮,查看人马,已零散不全了,而且,个个士气沮丧,情绪低落。管仲觉得在这样下去,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急忙传令,赶紧寻找出路,可是走来走去,总是走不出迷路,大家都慌张恐惧到了极点”这短短的一段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齐军的处地,几乎陷入了绝境中。

  还有,在“自食其果”中:“这是丘浚手里正好拿着一根拐杖,一气之下,就在和尚头上重重地敲打了几下,说道:‘照你这么说,打你就是爱你,不打你倒是不爱你了,所以我只好打你了,请你原谅吧!’”这段话中的每一个字都充分体现出了那和尚的自作自受。

  再来便是故事下方的出处和释义了。有些类似于词典中的出处,是古文,如果你对古文兴趣的话,可以多留意一下这部分。释义则是整个故事的精华,也就是成语的意思。这一处的内容十分容易让人读懂,并且捉住了整个成语的中心思想。不至于跟字典似的,让人不愿意看,即使看了也不一定完全明白。

  总而言之,《成语故事》是小学生学习和记成语的好帮手,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不能算是一本书了,它是我们小学生在学习上的一位亲密战友,若是没了它,学习成语便成了一件极其枯燥的事情。在这里,请大家允许我说一句话:成语故事的确是一本好书,如果你是小学生的话,那么绝对值得你一看!喜不喜欢,你看了以后便知道了。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4

  读了《中华成语故事》,我再一次被汉语的奇妙所震撼,为它的魅力折服。成语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辟的词语或短句。它是我国语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为,每个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典故,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通过这一个个的成语故事,我们不仅理解了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

  有一个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人合奏吹竽,所以派人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只吹竽乐队,并受到了优厚的待遇。有个叫南郭的人根本不会吹竽,但也混了进去。每次合奏吹竽的时候都只是做做样子。齐宣王去世后,他儿子齐湣王偏喜欢听乐师们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听说后十分害怕,赶紧溜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它是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同时,我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弄虚作假,靠侥幸取胜。没有真才实学,最终是站不住脚的。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学管乐时的情形。有一次,滥竽充数的故事再次上演,而我就是故事的主角。管乐课学了新曲子,老师让我们回家多练练,我也没在意,只练了一遍,心想到时候做做样子就行了。

第3篇

《愚公移山》读后感范文1   今天我和妈妈读了一个愚公移山的成语故事。

  故事故事中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有两座大山正好挡住他家门口的去路,全家人白走许多冤枉路。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愚公对大家说一定要把这两座大山给移开。几个儿子都说行。

  第二天开工了,全家人男的开山,女的送饭,忙了一上午。邻村有个叫智叟的先生见了笑呵呵地说:”我看你就算了吧,何年何月才能把这两座大山移开?“

  愚公听后说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成功。智叟听后走开了。

  这件事感动了天帝,天帝忙派神仙把这两座大山搬到别处去了。愚公的精神感动了我,使我有了战胜任何困难的决心。

《愚公移山》读后感范文2   相信许多人都读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吧!

  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时候,有位叫愚公的老人,他已九十多岁了。他们村的出路被两座大山挡住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难。愚公想把大山搬到别处去。第二天,他们一家就开始干,四面八方的邻居都来帮忙。愚公挖山不止的消息感动了玉皇大帝,于是,玉皇大帝就派来了两个大力神把大山搬走了。愚公都那么大年龄了,还坚持不懈的挖山,令我十分佩服。

  和愚公比起来我真是太惭愧了。那次弹琴老师给我布置的家作是弹会《可爱的蓝精灵》,我回家后,反复的弹着那个乐曲,可就是有几个音符会弹错,弹了好几遍听着还是有弹错的音符。弹的不耐烦了,我就开始乱弹,发出了刺耳的声音。

  读了《愚公移山》这篇神话故事后,我知道了,做事情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去做,那就一定能把那件事给做好。我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把《可爱的蓝精灵》弹会。

《愚公移山》读后感范文3   今天,我读了《愚公移山》这个成语故事。

  这个故事讲了古代一位年近九十名叫愚公的老人,因为家门口有两座大山挡着,令一家人出入很不方便。

  于是,愚公动员全家人要把这两座大山搬掉。就这样,愚公和他的子孙勤勤恳恳地开始挖山。有个叫智叟的老头却嘲笑愚公太傻,认为凭愚公的年纪和力气是不可能挖平两座大山的。愚公却说:“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山又不会长高,还怕搬不掉吗?”后来,愚公的诚意和精神感动了天帝,天帝派了两个神仙背走了那两座大山。

  愚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有恒心,做事不能半途而废,想想我自己在学习上有时遇到不会做的难题就不想做了,只挑自己会做的题目做。遇到难题就退缩,这样是不对的,要像愚公一样,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努力战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愚公移山》读后感范文4   以前我成天缠着爸爸妈妈给我讲故事,他们有时候会不耐烦。现在我上了小学我会认字了,可以自己读故事了,真开心呀。

  今天我读了《愚公移山》的故事,讲的是: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他的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每次出门都要翻山越岭,很麻烦,于是决定把大山移走。有个叫智叟的老人,看见愚公一家在挖山,就嘲笑道:就凭你们几人的力量,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挖平两座大山。“愚公不以为然地说:我死后有我儿子,我儿子死后有我孙子,而山不会增加,肯定可以挖平的。”智叟听了很惭愧。

第4篇

日月如梭,转眼间,盼望已久的暑假终于又如期而至了。怎样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呢?高尔基说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即将步入三年级的我打算,在这个暑假里读许多许多的课外书,来提高我的作文水平。下面是我的读书计划:

一、读书有选择。图书馆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课外书,让我们眼花缭乱。有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特别是名着。书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二、读书有计划。每天至少要看一个小时的课外书,这样就可以培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当然,读书时要坐端正,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心灵的窗户——眼睛。

三、读书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我们要用心去读,用心去悟。吸取书中丰富的营养。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精彩语段,妙词佳句,反复诵读,熟记在心。每天和爸爸妈妈分享读书的快乐,交流一下读后感吧!

四、看书时做好读书笔记,归类摘抄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在书上做批录第,同时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另外,还得多看些工具书,比如,成语词典、新华字典、俗语大全、谚语、格言警句等。

书可以把我们带进知识王国,让我们乐此不疲。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第5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氛围;阅读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分学段明确规定各学段的课外积累要求,包括背诵优秀诗文的篇数、课外阅读的总量。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多读书、多积累?本人作了一些探讨:

一、读书氛围的营造

1.营造良好的学校读书氛围

我在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读书角,图书来源于学校图书馆、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还可以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

2.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

二、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我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每次的阅读课上,我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激发学生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做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我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学生的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三、课外阅读的指导运用

博览,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

1.精心选择读物

选择教材要求课外阅读书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订阅少儿刊报杂志、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借阅。在博览中做好选读、精读、速读、摘录批注。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画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3.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我开展了“词句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等活动。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专门开辟了“读书”专栏,设有“采蜜集”“知识角”等小栏目。

4.强化积累背诵

我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积累的经典好词好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等能够背诵以便灵活运用。

5.运用积累语言,增加写作密度

第6篇

语文素养代表着一种更广阔的教育视野,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件全方位、长期的教育工作,首先教师要自我审视在过往的语文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是否已过时不能适应满足新一代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教师需要思考研究,跳出思维的局限性,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只有教师自身拥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吸收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对语文素养有更深刻的理解,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影响和教导下快速全面成长,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一、重视习惯培养,奠定语文素养培养的基础

一切好的学习效果皆离不开好的学习习惯,语文素养的形成绝不会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而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一点一滴的语文基础学习慢慢培养起来的,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在学校和家庭中要建立科学的学习计划,从多方面进行语文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让语文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慢慢会从被动到主动接触语文知识,快乐在语文世界中畅游,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能得到飞速的提高。在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中,教师可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设计安排符合学生趣味的语文训练,例如,在新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后,让学生进行成语故事背景查找,找出与成语故事的历史背景及相关延伸知识,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在自主延伸学习中更多地了解不同的文化知识,为语文素养的最终形成添砖加瓦。

二、进行阅读训练,扩展知识面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感悟生活。大量的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文字理解能力,还能学习作品中各种文字、语句修辞手法的应用,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模仿能力强的时期,学生能在不断阅读中从模仿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全面提升语文技能。同时,阅读优秀的作品能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小学高年级学生同时处于接受能力强、对外界实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立意深刻、价值观相同对学生有正面影响的文学经典作品。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有效阅读,尽最大可能吸收到作品的精华,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师可引导学生做阅读笔记,写读后感,摘抄美词佳句,从这些优秀文学作品中启发,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进行写作训练,提高语文技能运用能力

学生在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吸收更多的语文知识后,可通过写作来验证所学,把积累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写作最能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运用文字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进行创作,同时教师要教授给学生基本的写作技巧,帮助学生在写作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创新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处于个性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还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那一套,学生很容易对语文学习感到厌倦、疲劳,要想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就要研究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将知识内容渗透进来,使学生主动学习,把知识内容理解得更透彻。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影视资料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圆明园遭受破坏前后的变化,在视觉震撼中直击学生的心灵,学生的情绪也在旁白声情并茂的讲解中越来越高涨,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也吸收到了更多的历史知识,为自身语文素养的储存再添一笔。

总之,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是终身学习、终生发展,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究、创新,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逐步提高。

第7篇

【关键词】口语训练 口语教学 口语交际 拓展知识

无论时代怎样发展,社会怎样变迁,口语交际能力都是人类不能被取代的原始沟通能力之一,如果在社会大形势下对人才的要求只重视写而忽视说,那么对人才的培养是极不利的。如何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将是初中语文教学者近几年来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教学的地位

教育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将口语交际训练纳入到了中小学语文的教材当中,但是,许多学校或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并不重视口语训练,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更多的时候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其实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人实情,个别指导,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做到言之无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口语交际训练不再是简单的听话、说话练习,更多的是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换,把学生转变成为口语训练的主体,让学生学会倾听,并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表现出与他人沟通的能力,通过口语训练,令学生走入社会时不再惧怕开口说话,能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口语交际实际上是人与人沟通情感时的一座桥梁,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口语训练过程当中,不仅彼此交换了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能相互提高辩论能力,发展合作精神,增加自己的应变能力。因此,与写作能力训练一样,口语交际训练是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必不可少一部分。

二、口语教学的开展

(一)在课堂中加强学生口语训练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场持久战,不是一次两次训练就能达到目的,要把训练始终贯穿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材每个单元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之外,教师也要有自己的口语训练方法。首先,可以在每次语文课开始的前五分钟,按顺序叫一名同学上台讲述最新掌握的成语故事,同时还要告诉大家这个成语故事可以用到什么情境中去,这样一个学期讲下来,班级中的每一个同学都能上台三到四次,这种五分钟成语教学法效果极好,能够让班级无论性格内向还是外向的同学没有心理压力,都拥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还可以从中相互交流,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其次,每篇课文教学内容结束之后,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在脑中构思此篇课文的学后感,并且以随机的形式提问,让学生畅所欲言。这种即刻构思法,与“新课标”中提倡让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相互吻合。不仅能让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还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喜欢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口语训练

只依靠课堂教学中的口语教学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训练量还是不够的,还可以在课余生活多组织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边玩边学效果更好。首先,可以把一个班分为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同学轮换着作为被采访的对象,让其他同学以记者身份对其进行采访,采访大致方向是学习、课余爱好等内容,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互相交流了学习经验。其次,教师也可以就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提出正反两个观点,然后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各持一个观点,每方每次选出不同的四位辩手进行辩护,辩论现场硝烟四起,学生状态十分踊跃。利用辩论赛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不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种方法让学生变成了“乐知者”,让学生敢于说、踊跃说,很好的达到了口语交际训练的教学目的。

(三)开展口语教学遇到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开展口语训练的时候,怎样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再新颖,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是不可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的。首先,在口语训练教学刚刚开始的时候,不是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过多交流,尽管他们内心的想法可能十分丰富,但可能还处在腼腆、恐惧的状态下不敢表达出来,钱梦龙曾说: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让怯懦的人勇敢,让无能的人有能,让无知的人有知。在学生讲成语故事或陈述读后感的时候,恰当地指引方向,多用鼓励性、赞美性的语言,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口语训练活动结束的时候,教师要把活动小组的胜负评选出来,并且评选的结果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得出,胜的一方指出其优点,让其他同学借鉴学习,负的一方指出其缺点,但同时也提出改进方法并且给予鼓励,这样活动结束后,每个同学都会认真准备,争取在下一次活动中表现得更好。

三、结语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很多家长及老师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学生能记住多少课本上的知识,却忽略了学生在社会中与人沟通的能力,忽视了口语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可以说语文教育是最贴近生活的教育,在教育学生用文字表达现实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让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好读书”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学生只有产生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1.巧用故事悬念诱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教师说要讲故事,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嘎然收声:“后面的更精彩,想知道结果,自己借书看吧。”《木偶奇遇记》、《一千零一夜》……学生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的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善用环境氛围激兴趣。有意识地把学生带进图书馆、阅览室参观,任他们随意翻看,感受课外书的吸引力,感受书迷专心致志读书的精神,感受那浓浓的读书氛围,从而激发阅读愿望。在教室中建立读书角,让学生将自己认为优秀的课外读物带到班里,做完作业后经常聚在这里看书,看完后交流、讨论,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也加强了同学间的知识交流。学生在家的时间最多,家庭是学生阅读的重要场所,因此建议家长建立家庭书架,让它成为学校课外阅读的重要延伸,鼓励学生节约下零用钱,经常为自己的书架添本书。

3.勤用活动促兴趣。小学生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为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爱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笔者在班中成立了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开展小组阅读竞赛活动,同时在班内开展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精心推荐,让学生“读好书”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不深,原有的知识也不太多,所以在课外书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很容易被不良因素所干扰。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根据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笔者精心选择了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推荐给学生:一是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二是寓言,如《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三是故事,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四是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五是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六是当代文学作品,主要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一本好书,以它的健康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让学生在教师精心推荐的书目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书阅读,“和高尚的人谈话”,与优秀的人物为伍,置身历代伟人之间,闻其声,观其行,见其人,与他们情感交融,悲喜与共。

三、授以方法,让学生把“书读好”

很多小学生书读得并不少,阅读能力却未见提高,究其原因大多是阅读方法不对,往往只是一味追求惊险、离奇的故事情节,一门心思看“热闹”。结果是书读了不少,收效却不大。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导”字上下功夫,“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

1.指导精读。所谓精读法,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咬文嚼字的阅读方法。元人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2.指导速读。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第9篇

关键词:自然延伸;必要补充;以身作则;挖掘资源;确定目标;引领成就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它使课内知识得以迁移到课外去。犹太人世代传言:书本是甜的。对孩子们而言,能够从小就体味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也许就是社会、学校与家长所共同给予他们的最好的童年礼物。但在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时,还存在一些困惑。

一、指导学生阅读时存在的困惑

1.功利性

有些家长怕孩子的学业受到影响,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持限制态度,即除了与学习有关的一些辅导丛书和极少的几部名著以外,一般的课外书都被列入禁读“黑名单”。有些家长过于急功近利,将课外阅读与提高写作能力过分联系在一起,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机械识记写作方法、好词好句,要背诵诸如成语、谚语、名言之类可能有利于考试的内容。

2.局限性

现在课外阅读正面临一种尴尬的局面――老师推荐的经典名著学生不爱看,而老师禁止或反对的卡通反而成了学生的最爱。趣味性、故事性强的吸引人,而诗歌、散文、知识类图书却没有多少市场。学生的阅读面不广,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叮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

二、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快乐地进行课外阅读

教师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快乐地进行课外阅读呢?只有让学生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才能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读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以身作则,以情感染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师要注意在情感上感染学生,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才能使他们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员学生把自己喜爱的有益读物存放到班级的图书角里来,让大家一有空闲便相互传阅、仔细阅读,同时还应组织大家上学校阅览室阅览,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材料和时间来进行阅读。俗话说:“家有梧桐树,还怕引不来金凤凰。”一定会有成效。

2.激发意识,挖掘资源

高尔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学生或顺手拈来就读,或为猎奇而读,甚至读一些不健康的读物,这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读书意识,有计划地帮助学生挖掘资源,选择适合他们阅读水平,对于他们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课外读物。

推荐课外书籍应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可以推荐一些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等;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推荐一些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历史故事、科普读物等。当然,教师还可以结合讲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学了课文《草船借箭》,可以向学生说明故事在《三国演义》第几回,再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了课文《装满昆虫的口袋》,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些课文上没有的情节,再推荐学生去看原著;学了《惊弓之鸟》,可以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3.尊重学生,确定目标

尊重学生,帮助学生确定课外阅读的目标,使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导兴趣,提示方法。

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择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在指导过程中,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写读书笔记等,并且要求学生勤于运用,及时地、不断地把阅读中的精彩片断、重要信息和切身体会记录下来,引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4.强化习惯,引领成就

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组织朗诵会、故事会、办读书小报等活动,检查学生课外活动情况,还可以把课外阅读与学校的各种活动相结合,如,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目标、有动力。

第10篇

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众所周知,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还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1.“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

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在活动中磨炼阅读品质。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 “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磨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第11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基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058-01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语文教学要达到新课标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我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阅读课上,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适当安排一定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1、选读法。2、精读法。3、速读法。4、摘录批注法。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开展各类读书活动,还可以举办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给予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要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得以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的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如何选择、积累有益信息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第12篇

1,从讲故事中学习经常给儿童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不但能够诱发儿童的求知欲,使儿童从听故事中吸取大量的知识,而且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注意力,丰富其想象,开扩眼界。我在教他们识字之前,首先给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结合故事内容教他们识字,他们学得津津有味。为了扩大知识面,我常给他们讲一些动、植物和成语故事,这样电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词汇。

2,从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学习 我经常利用节假日带孩子们上街、到郊外去,接触社会和大自然,从中认识许多他们未接触过的事物,同时教孩子学习有关的词语和生字。在这些学习中,我尤其注意启发他们的形象思维,培养想象能力。例如夏季,我利用户外纳凉的机会,每隔几天,让孩子观察并描绘一次月亮变化的情况。第一次他们说:“月亮弯弯、细细的,象根眉毛似的。”第二次说;“月亮长胖了一点,象把镰刀似的。”第三次说:“月亮越来越胖了,象个元宝似的。”第四次看到时说:“月亮变成个大圆盘了。”这样,不但提高了表达能力,而且还丰富了想象、培养了美感。

3,做游戏中学习我经常教他们做的游戏有以下几种:

(1)挂字板。根据四、五岁儿童学习处于感知阶段的特点,应由具体到抽象地识字,我把家庭各种用具的名称写在一个个纸板上,先把纸板挂在相应的家具上。然后,叫孩子一个个摘下来,再对号入座地挂上去,还可以让孩子比比谁挂得对。这样每天一次,几天就能使孩子认识了这些字和词。

(2)猜字谜。四、五岁儿童的无意注意力(即被吸引的注意)已发展得比较好,但有意注意力(即自觉注意)还处在形成阶段,为了培养自觉注意力,我注意把一些有趣的猜字谜语收集起来给孩子们猜,同时教他们认字。如:一个锅里炒三个豆子,蹦出来两个就是个“心”字,王大姐头上插着两朵花就是“美”字等等。

(8)打词牌。我把“老虎”吃“鸡”一“鸡”吃“虫子”一“虫子”蛀“杠子”一“杠子”打“老虎”之类的游戏名词写在一个个纸牌上,一式两套。让两个孩子各拿一套做打牌游戏,谁胜了就把战胜对方的名词记在本子上。同时,我还收集了一些有趣的歇后语,将歇后语的两部分分别写在两个纸牌上,组成一套纸牌。一个孩子打出前半个歇后语的词牌后,另一个孩子必须准确地打出这个歇后语对应部分的词牌对答,答对了为赢,答错了为输。

(4)找朋友。根据汉语一词多义的特点,举行找同义词朋友的比赛。例如我提出“光亮”这个词,孩子们很快为它找出了“光线”、“光芒”、“光彩”三个朋友。找到朋友之后,我又要他们把这些词安摊到最恰当的“工作岗位”上去。让它们发挥各自的作用。如我问;“写太阳透过云层射出的光用哪个词?”答:“光线。”问:“太阳在黑云里四散射出的光用那个词?”答:“光芒。”问:“写云彩因阳光的照射而产生光的华彩,用那个词?”答:“光彩。”这样就使他们学会了恰当地运用这些词语。

(5)单字“发芽”。任选一个单字作为中心,让孩子在周围广泛组成词语,象种子发芽似的。这种游戏可以一式儿份,让几个儿童进行组词比赛。谁在规定的时间内组词最广泛、准确,就是优胜者。例如有一次:我给了一个“花”字,让两个孩子比赛,结果男孩得胜,共组成了如下十六个词语。

(6)扩词垒塔。例如有一次我用“山”这个词给两个孩子进行垒字比赛,结果十分钟内有个孩子垒出了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