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

时间:2023-05-30 09:13: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通信网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通信网络

第1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协作通信;动态协作;QoS;基站

中图分类号:TK22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040-01

协作通信概述

协作通信技术利用网络中闲置的天线资源作为信源的中继(Relay)协助转发信息, 通过不同天线传输相同的数据达到空间分集的目的,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是继MIMO(多输入多输出)多天线技术之后无线通信领域内又一前沿研究课题。协作通信技术对通信节点的天线数目没有要求,而是通过搜集网络中的闲置天线,形成分布式虚拟天线阵列(Virtual MIMO)协作传输数据,因此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研究表明,在网络能量归一化的情况下,协作通信系统的性能明显优于直接传输的系统性能。协作通信技术将成为未来移动通信和无线局域网的关键技术之一,也因为如此,它被 IEEE 802.16 等标准作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之一。

近年来,为了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容量、QoS(服务质量),蜂窝小区的覆盖半径不断减小。越来越多的微微小区导致基站数量迅猛增加,整个通信系统的部署成本、维护成本也大大增加。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协作通信技术应用到移动通信系统中。

CoMP的相关问题探讨

对于上行CoMP 而言,用户终端(MS)所发送出去的上行信号可以有多个基站进行接收,而且用户终端无需明确的了解所发送出去的信号在基站处的实际接收与处理过程,只需要知道与上行信号有着密切联系的下行信令是怎么给提供出去的。

(一)CoMP 的类型

对于频率复用因子等于1的多小区系统中,小区间干扰很难以消除,所以对于这类小区系统,小区吞吐量以及边缘用户吞吐量想要实现进一步的提高就非常困难。CoMP 技术对小区间干扰的有效消除主要是通过基站之间必要信息的共享来实现的,这里可以根据基站之间是否共享了用户的数据信息,将该技术分为两大类,即联合传输/处理以及协调调度/波束赋形。

1、联合传输/处理方式

所谓联合传输/处理方式, 就是指协作工作的多个基站共同对用户的数据执行预处理操作,以消除基站之间的干扰。我们可以将协作工作的基站统称为协作簇,它们之间不仅仅需要共享信道内的所有信息,同时还需要对用户的数据信息实现共享。也可以说,对于一个或者多个用户而言,是由整个协作簇来服务的。

2、协作调度/波束赋形方式

所谓协作调度/波束赋形方式,就是指整个协作簇通过协作实现对系统资源的可靠有效分配,通过这些操作来尽量减少小区边缘用户对于资源时/频上的相互冲突。这种方式与上一种方式的区别就在于,它不需要协作簇内共享用户的数据信息,只需要共享信道信息。也可以说,对于一个用户中断而言,只有一个基站为其服务。

(二)CoMP协作簇的选择方式

CoMP协作簇的选择一共有三种不同的方式 ,即静态协作 、动态协作以及半动态协作。

静态协作

所谓静态协作,是指在固有准则的基础之上,选择固定的几个基站进行协作。通常情况下,都是选择干扰较大的基站,这样做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可以快速有效的消除外来强干扰。静态协作方式实现起来较为简单,但该方式最大的缺点就在于对处于不同位置的用户终端,不一定可以实现干扰的有效消除。这是因为处于同一基站中的所有用户终端,多对应的协作簇是一样的,所以相互之间的公平性很难以保证。此外,该方式下用户终端是不可以移动的,因为一旦用户终端移动,就会造成最强干扰源的移动。总之,该方式的动态调节能力较差。

动态协作

是指主服务基站可以按照用户终端所反馈回来的干扰源信号,来有选择性的分配服务于该用户终端的协作簇。该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对于处于同一基站中的不同用户端而言,所对应的的协作簇可以不相同,所以这种设置可以最大程度的消除小区间干扰。但该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实现起来成本较高,而且较复杂。

半动态协作

所谓半动态协作,是说用户终端可以动态的选择进入协作的基站。该方式的实现需要预先确定一个较大的协作集,用户终端选择在协作集中选择基站,而且所选择的基站的数目一定控制在协作集大小范围之内。这种方式是目前3GPP中讨论较多的一种写作方式,因为它相对于以上两种协作方式而言,实现起来较为简单,且适应性较强。

协作通信方式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一)协作通信在一般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蜂窝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 QoS,将小区再分裂成微微小区,在微微小区的中央部署基站,基站通过有线或者微波与核心相连。在微微小区的通信范围内,基站与多个移动台相连。通信之前,基站先通过控制信道分配资源并告知移动台,移动台通过其分配资源进行通信。

在蜂窝移动通信中应用协作通信时,在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基站与移动台是直接相连的,直接通过基站进行通信。在中继站的覆盖范围内,移动台的通信通过协作与其邻近的基站构成一个典型的多跳链路来完成。中继站与基站的覆盖范围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重叠。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协作通信中,不单单可以是中继站来协助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通信,基站间、中继站间、移动台间都可以相互协作来进行通信。这取决于系统设计是偏重提高技术指标还是偏重控制协作所付出的成本。

将协作通信引入移动通信系统,基站与多个中继站相连、中继站点与多个移动台相连,基站控制整个小区的资源分配,中继站则通过一定的功能函数来控制具体的资源分布。中继站可以采取放大转发模式(amplify and forward),中继站接收来自基站在特定频率、特定时隙的消息,再随后进行一个放大转发。这样,中继站能够扩大基站的覆盖范围。

中继站也可以采取解码转发模式 (decode and for-ward),在这种模式下, 中继站先解码基站发送的消息,然后再重新进行一个调制或者纠错编码等,将信息转发出去。这样,中继站能够提高系统的QoS。中继站也可以采取压缩转发模式(compress andforward),中继站将接收到的消息,进行压缩量化,将量化的消息进行转发,在这种模式下,协作通信能提高系统的速率。

(二)协作通信在应急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协作通信能够提高网络的健壮性,并且在基站瘫痪的情况下也能进行部分通信。

在应急通信中,当某个小区的基站因故障宕机后,其覆盖范围内的 MS就不能进行通信,而如果部署了协作通信系统,当基站因故障宕机时,小区内的用户相互通信可以通过 RS, 这个时候 RS 就相当于一个功能进行精简了的基站, 当小区内的用户要与小区外的用户进行通信时,可以通过多跳 RS进行通信,或者通过多跳的 RS 与基站进行通信。但这种通信的容量比较有限,只能通过优先级进行控制,保证优先级高的通信,对于优先级比较低的,只能丢弃。

像地震这样的特殊情况,当基站大面积因故障而坏掉时,可以通过 RS 来保证与灾区能够进行重要的通信。采用协作通信的系统,能够保证外界与灾区一定容量、一定质量的通信,能够在抗震救灾的初期获得重要的信息,保证重要信息的畅通。在一种理想的情况下, 可以让普通的移动终端充当RS的角色,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 网络)。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可以不需要特定的RS,通过邻近可用的MS进行多跳的通信。

结语

综上,协作式多点传输技术是 LTE-Advanced 系统的关键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小区间干扰,实现小区通信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将协作通信技术写入下一代移动通信标准中,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课题,其中还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这也是当今学术界和工业界为数不多的几个研究热点之一。

参考文献

第2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信网络是确保信号稳定传播的关键,人们通过通信网络可以获取相关信息,准确了解市场动态。因此,通信网络的发展可以更好的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通信网络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通信网络的稳定性。有效的优化手段可以提高通信网络的安全性,使其更好的为人们服务,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

一、通信网络的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此通信网络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和无线技术等先进的技术中,多媒体的应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其实现了传输速度的提高,同时确保了服务的质量。近些年,移动网络技术的提出和应用,实现了人与人的便利沟通。移动通信消除了有线通信的束缚,使通信方式更加灵活。通信网络中信息的传输和管理,是保证通信网络发展的关键。光通信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通信传输技术,其以光纤、节点、光缆、熔接技术和传输系统为主,改善了传统线路的弊端,保证了信息传输的速度。

二、通信网络的优化与安全对策

1、提高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通信网络想要得到良好的发展,优秀的技术人员是基础。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决定通信网络质量的关键。在通信网络优化时,首先要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专业知识是确保技术人员能够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只有具备高水平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通信网络的问题和故障,并在第一时间提出解决的方案。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以缩短故障的处理时间,提高通信网络优化的效率。同时,技术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经验,可以监测通信网络的状态,分析故障发生原因,制定故障处理措施。技术人员要通过经验对故障原因进行归类和分析,对于优化措施也要进行分类,以满足今后维护时的需要,提高通信网络维护效率。

2、分析通信网络的整体状况。通信网络优化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较多,网络规划、工程管理、检修与维护等工作都会涉及。因此,技术人员必须将工作具体化,进行科学细分。做好通信网络的性能分析和数据统计,并对于相关的技术参数进行验证,以保证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特别是无线网络,其结构更加复杂,优化的程序也比较多,其更加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技术人员要制定合理的优化方案,以保证整个通信网络的运行。网络优化要遵循OMC-R的相关规范,同事对整个通信质量进行测评。

3、完善通信网络的系统性能。网络信息优化过程中的重点在于话务数据的分析,对基站的结构参数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目前最重要的技术是蜂窝技术,利用这一技术来确保通讯数据的搜集均衡性。尤其是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达,通讯业务超载也十分常见的现象。根据需求,可适当的提升这一区域所对应的标准数值,缩小覆盖范围,提高通讯准确性。但当通讯总量小时,可采取相反的办法降低其相对应的标准数值来扩大信号的覆盖范围,提升4G等网络的应用空间。但调节参数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以防止由于数据而出现盲区,影响系统的整体通讯质量。在基站的选择上,要确保其合理性,当基站的设置远离话务中心时,可以对基站进行适当的搬迁,总之要保证话务中心的通讯信号保持良好。相反,则需要适当的扩展新的基站,另外还可以使用双频网络做法来确保区域所对应的话务容量,确保信号的稳定。

4、加强通信网络的抗干扰能力。直放站干扰是基站网络干扰的主要方式,并且直放站的干扰对于通讯网络往往造成较大的影响。其原理主要是由于空间中过大的噪音以及直放站的噪音接收放大处理以后,还需要通过上行链路将信息传回到基站,这样当基站接收到信息后,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如信息失准等。在设计过程中还存在一部分的私自改装现象,由于其性能和结构与基本要求不符,因此很可能对原基站的信号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根据需求对其进行优化,在网络通讯使用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排查,对其展开有针对性的处理。目前,可借助频谱天线来进行定位,来实现对低噪音的数据的有效分析,从而降低不良因素对于系统的干扰。

三、总结

通信网络是确保通信质量的关键,其稳定运行是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重要保证。因此,对于通信网络的优化至关重要,其可以降低通信网络工程成本,提高检修的效率和通信网络的安全性,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第3篇

【关键词】 移动通信网络 网络运行 促进策略

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移动通信事业取得了快速、综合的发展。移动网络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在大幅度提升。然而,相对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量增加,其需求客户的数量以及需求量多在成倍增长。客户数量的巨幅增长,使得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面临着巨大的供求压力。同时,其亦是迎来了巨大的潜在商业利润。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的进一步优化,将会大幅度加大通信质量,进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客户的服务质量。

一、无线网络优化概述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网络亦是发生了众多变化。国内的移动通信系统已经进入了全面、飞速的发展时代。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已经开始使用无线网络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很多问题。无线网络的优化对于移动通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移动通信的运营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网络维护工作的重点就是不断的优化移动通信网络,进而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所谓的网络优化就是要对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于性能、运行表现进行详细的记录,通过彻底的分析后进行相关参数的调整,不断的改善无线网络,进而优化网络系统。最终使网络系统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服务。所谓的高质量就是强信号、掉话率比较低、覆盖面积较大、通话音质较好。网络优化主要指的是通过各种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的方法对网络系统进行分析,发现网络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然后不断的进行配置和参数的相应调整,进而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移动通信网络运营现状

当前,我国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中,主要包含了三种制式,第一种是WCDMA制式,其是GSM升级后形成的;第二种制式是CDMA2000,是CDMA的升级制式;第三种是TD-SCDMA制式。其中,WCDMA制式在移动通信网络当中的应用效果最好,随着其网络的不断优化,系统的稳定性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内主要研发的专业优化软件,例如,CDMA、FOR以及FORGSM等,这些软件在运用的过程中,都需要人工进行干预,而且,相关的价值经验数据明显有待完善。

目前,4G 通信会使我们可以更加自由自在的沟通信息,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4G 通信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应该是它具有比 3G快得多的无线通信速度。3G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 2Mbps,而 4G 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 10Mbps 至 20Mbps,甚至最高可以达到每秒高达 100Mbps 速度传输无线信息。在需要传送海量数据时,4G通信可以迅速完成,不需要用户长时间等待。为了取得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通信营运商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进通信网络的带宽。

三、移动通信网络更新、完善

当前,国内移动通信网络管理过程当中,对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工作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网络的合理规划、数据的有效管理以及专题数据信息分析等。其中,性能分析为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关键所在。

3.1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查询速度加强

移动通信网络中,为了能够确保海量信息需求状况下数据导入的高效性,提高同网管数据模板的协调性,查询时间最小的力度为十五分钟,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查询速度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所以,在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的优化过程中,需要对系统中的数据资源汇总时间不断降低,以便于提高系统的查询时间。通过对客户需求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对时间协调内容深入把握,从而找寻相关的优化方法。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可扩展性,在移动通信网络使用过程中,系统的性能分析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严重影响,以至于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常常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因此,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的优化当中,要不断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度,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周边设备对通信系统的不必要影响。

3.2界面不断优化

在提升软件便捷性与实用性的基础上,要通过优化界面的设置,来实现无线网络优化的目的。要不断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在目前的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性能分析系统里面,出现设备不完整而造成异常问题产生的情况,例如所选取的查询条件顺序存在差异时,查询的结果出现不同。因此,为了优化这一问题,需要在进行软件构架设计的时候,通过严格、科学的检测,对这些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处理,以此来提升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的稳定性。

3.3不断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系统覆盖率

当前,我国进行移动通信网络服务时,小区的覆盖率多少是系统服务能力的重要评价标准。当小区的覆盖率不能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相关单位需要对小区内的移动通信无线网络进行系统优化,以便于更好的满足小区内用户的应用需要。在移动通信系统的优化过程中,分析人员首先要对小区内的通信系统数据信息以及需求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在确保各个小区能够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对系统内分系统的干扰度进行降低。无论是系统的建设时期,还是网络系统的优化时期,蜂窝覆盖预测都是不能够省略地,否则,将会对客户的实际需求无法全面掌握,进而影响到运营时段的客户服务质量以及系统的运营成本。如果系统的投入过多,供应的服务量会超出客户需求量,以至于导致系统的运营成本增加。如果投入过少,运营阶段就不能充分满足系统的服务需求,影响到整体的服务效果。因此,在实际的系统配置以及优化过程当中,要对系统的蜂窝覆盖进行全面、高效的预测,以便于更好地实现供需平衡以及系统的战略发展。

3.4室内信号分布系统合理设置、使用

在使用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的时候,会存在掉话、没有信号等一些问题。所以,为了解决这些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质量问题,可以使用室内信号分布系统,来提升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对一些较为特殊的区域,例如:超高层建筑、高速公路等,可以使用微蜂窝等技术,来加大对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的覆盖和优化质量。

四、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方向

4.1目标实现全面化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过程中,确保网络的高性价比是最为基本的要求。其更是3G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优化的最终发展目标。所以,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前提就是要满足覆盖率以及容量需求,并且,在这些前提条件实现的基础上,对建设成本进行优化,以便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商的实际效益。尽管当前移动通信网络在不断地优化中,但是,网络业务类型不统一以及网络技术要求偏高等问题仍是存在。因此,在优化的过程中,应该将系统的运营质量作为优化的重要方向。

4.2执行日常化

网络规划工作在网络发展高峰时段的发展重点是网络建设。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对网络的运营质量提高了更多、更高的服务要求。为了更优质地满足运营商以及客户的服务需求,需要对网络进行不断优化,而且,优化工作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以展现。其实,日常的优化工作主要体现于:网络日常维护工作的改进以及完善等。其中,提高用户的投诉处理效率以及提高性能指标的实用效果等都是日常优化的重要内容。网络优化的时间一定要做到及时,一旦发现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进行掌握,分析产生的原因,并研究相应的优化措施,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产生。

五、结论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迅猛发展,相关行业的发展日益深化。但是,随着需求量的不断提高,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客户的实际通信服务需求,如果不能及时地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系统优化,不仅影响到实际的服务质量,甚至影响到相关产业的良好发展。文章结合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探索相应的优化策略。

参 考 文 献

[1] 张同须. 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探讨[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1(06)

[2] 王鸿艳. 浅议WCDMA无线网络的优化管理[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35)

[3] 王爱军. 浅谈WCDMA与GSM网络规划比较[J]. 机械管理开发. 2010(06)

[4] 杨骅,王鹏. 关注网规网优 打造精品TD-SCDMA[J]. 移动通信. 2008(10)

[5] 吴进海,李轶男,周彦彪. GSM移动通信网络优化[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

[6] Ian F. Akyildiz,David M. Gutierrez-Estevez,Elias Chavarria Reyes. The evolution to 4G cellular systems: LTE-Advanced[J]. Physical Communication . 2010 (4)

第4篇

1.1移动通信网络要求要有高质量的网络维护

因为移动通信网络的结构较为复杂,在组网的过程中,网络中的部分关键网元处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因而对它的高维护质量的要求就是由于其重要程度而决定的。通过简单的概率就可以得出,在其它的条件都不变动的情况下,增加维护的设备量,也会增加设备本身可能出现的故障次数。虽然,因为不断增加的新技术应用及不断提高的制造工艺水平,也不断提高了设备总体的无故障时间。可是一些设备的单元盘,因为其光元器件本身对温度极度敏感的特性,而使得更大及更远距离的传输容量往往会缩短光元器件的使用周期,并使网络系统设备本身的故障次数增加,所以移动通信网络要求要有高质量的网络维护。

1.2不能有效保证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线路的质量

移动通信网络全部传输线路中也包括自建的传输线路,而且自建传输线路的维护管理工作往往是由外包的线路公司所负责的,代维公司的能力、代维公司的管理水平以及线路本身的质量等因素对于传输线路的质量控制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出租单位的维护能力、重视程度以及线路本身的情况等,则完全决定了租用传输线路质量,因而不能有效保证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线路的质量。

1.3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虽然在移动通信运营企业中拥有较多的整体素质高、技术水平又好的无线与交换专业人员,可是在传输维护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就相对较少,而且现在有的维护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是由原电信企业改制而剥离过来的,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一些新的维护方式与维护技术。

二、加强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的主要方向分析

2.1将网络规划的合理性提高

通常情况下,网络的可维护性与网络的可用性是体现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合理性的主要方式,因而一定要尽可能的使网络的可维护性与可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所以,对网络进行定期的网络分析就是移动通信网络预防性维护管理的基本要求,从而对网络中存在的故障及早的进行确定与掌握,使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与高效性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工作的加强极其重要。

2.2将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线路设备的维护管理水平有效提高

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线路中,自建传输线路的设备维护管理工作往往是由外包的线路维护公司所承担的,所以要处理好其中的一系列问题与相关规范制度,将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线路设备的维护管理水平有效提高,是加强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2.3确保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工作制度化的及时实现

将运行状态的网络作为分析的对象是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基本要求,由此,能够将造成网络运行障碍的影响因素准确的查明,同时调整移动通信网络的动态性与系统性,从而优化网络资源的配置,并维持网络运行的最佳状态,最终使移动通行网络的服务水平有效的提高。

2.4将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有效提高

如今是科技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新技术与新设备的更新周期所花费的时间逐渐缩短,且其推广的速度逐渐加快,因而滞后的技术与旧设备就要及时进行淘汰。如果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及专业技术水平不到位,就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加强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队伍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加强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3.1合理创建网络,将预防性维护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合理的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创建与规划,可以将网络可用性与可维护性最大程度的考虑到。除此之外,还要将移动通信网络预防性维护管理工作做好,对移动通信网络开展定期的网络性分析,使网络故障中的一些问题及时被发现,从而使网络安全与高效的运行得到有效的保证。可以以维护的基本需求为主要依据,科学创建并将配件库配备好,及时更换与维修那些有故障的线缆、单元盘以及元器件等维护用料,将传输网络受到设备故障的影响有效的降低。

3.2做好传输线路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线路中,自建传输线路的设备维护管理工作往往是由外包的线路维护公司所承担的,那么在传输线路维护初期就要落实传输线路维护段落与设备产权等问题,与此同时也要落实传输线路维护单位的管理与考核工作等,从而使传输线路预防性维护质量的控制力度有效的提高。除此之外,一定要保证加强对线路出租单位的监督力度,使线路整体质量的控制力度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也保证移动通信线路中存在的故障能得到及时的修复。

3.3实现移动通信网络分析的制度化

对运转中的网络开展分析就是对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对网络运行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因素进行寻找,积极调整网络的系统性与动态性,使移动通信网络运转的最佳状态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使网络资源配置方面的最大值能够真正的实现,并将更优质的通信服务提供给广大客户。尤其是针对目前不断扩大的GSM网络的规模,就应当不断增加宏基站密度的建设力度,有效实现室外移动通信网络基本无缝覆盖。

3.4推广EGSM频率

在应急通信中,应急通信车是非常必要的设备,因为应急通信车能够将应急通信的容量有效的提高。可是,新基站的配置一定会使基站分布的密集度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移动通话的质量。通过大量的技术论证与现场分析数据证明,在应急通讯车中应用EGSM频点,能够使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行质量被大大的提高。

3.5建立综合素质高、实干性强的移动通信维护管理队伍

随着如今新科技与新技术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由于要更新旧的设备,因而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经常会有新的设备加入。所以,移动通信运营企业应该定期多组织网络维护管理人员开展一专多能的培训与训练,使维护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高与维护管理人员缺乏等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并有针对性的采取多种方式来强化培训技术人员,逐步将培训的等级进行提升。同时,应当将足够的经费投入到引进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方面,从而使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队伍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通信网络;运行;维护

中图分类号:TP2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096-01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通信网络产业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目前,国内的通信网络系统覆盖地域广大,设备复杂、多样,针对各种特定类型的设备,大多数的网管系统已经实现了使用专用的接口协议。虽然通信行业发展如此迅猛,通信网络市场前景总体看好,但是随着新业务、新设备的不断引进,通信网络运行与维护的工作变的日益繁重,无疑给通信工作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另外,在目前通信网络的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规范和完善,如服务价格及服务标准没有科学依据进行进统一,对服务中产生的纠纷及一些非理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投诉机制,缺少有效的交流、沟通平台等。正因为如此,新形势下探讨通信网络的运行与维护是必不可少的。

二、国内通信网络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通信网络维护的对象主要是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和通信运营商。对于通信设备制造厂商,代维业务主要为销售配套服务。其在服务时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散性、间断性,并且服务的数量和地域也随销售的不同而不相同。通信运营商的服务一般具有集中性、延续性等特点,并且,其业务量响度比较稳定,但是直接来自通信运营商的年业务量增长相对缓慢。在通信网络维护的外包服务市场方面,除了网管、核心网仍然采取各运营商得技术人员维护外,大部分设备已经实现了社会化代维。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开始越来越多的专注基于价值链环节的核心业务水平,并通过各种方法尽可能的控制运营成本,以期最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越来越重视增强核心竞争力、降低成本,而目前的外包服务市场正逐渐的迎合这种要求,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三、通信网络运行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通信网络市场前景总体看好,但其运行与维护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各通信网络运营商在质量要求、考核方面缺少行业内统一的标准,各自随意制定自己的参照。在价格的确定、服务标准、服务内容上缺少相应的统一指导,出现定价随意、差异大等问题,使得代维单位维护质量增加风险、管理成本加大。由于通信网络维护中涵盖的专业较多,但各专业接口部分的界限却不是很清晰,从而往往造成责任不明确,成为网络事故发生的潜在隐患。在通信网络的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规范和完善,如服务价格及服务标准没有科学依据进行进统一,对服务中产生的纠纷及一些非理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投诉机制,缺少有效的交流、沟通平台等。

四、推进通信网络维护健康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网络交换系统优化

首先,要合理分配中继电路、信令的负荷。在网络结构上可采用两种路由选择方式:第一种为负荷分担,即每个路由都承担网络负荷。这样,当某一路由出现故障时,负荷可全部转移至另一路由。经实践应用证明,负荷分担是比较合理与科学的。第二种是主次选择,即把某一路由作为主路由,另一个作为备份。这样,当主路由出现故障时,备份路就会承担全部负荷。其次,健全交换系统的数据库。交换系统数据的制作、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任何一处的遗漏、错误都会引起不可估计的网络问题。交换系统数据的制作一定要规范、准确、完整。最后,要合理采用中继选线方式。对于中继的选线方式,选用主控选择法,以使电路更加合理、可靠的工作。

(二)加强网络中节点的平衡性

在通信网络的初期设计中,常常会出现光缆所通过的中继器、路由、节点等设备过于集中的现象,这样会导致网络设备的平衡性比较差。如果对于同一个节点,其传输的数据较多,该节点会由于超负荷传输而造成节点处及相关线路的堵塞,进而导致传输线路不畅,会严重影响网络业务的传输效率。另一方面,如果对于同一节点,其传输数据较少,甚至该节点不传输数据,就应该考虑该节点是否需要存在,以免造成网络资源浪费的现象。所以,对通信网络中各节点、中继器、路由等需要进行整体性的分析,找出其中的关键节点,对关键节点的作用和安全要予以重视,及时发现关键环节的薄弱点,从而有效的避免通信网络传输中的中断、干扰,使关键节点达到高质量性、高密度性。

(三)使用网络恢复与保护技术

通信网络在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作用下极易发生故障。增强通信网络生存性能,降低链路失效作用对通信网络的影响是提高通信网维护力度的有效措施。通信网络的生存机制主要包括恢复和保护。恢复是指当网络出现失效问题后,可以动态寻找可用资源,并且选用选路的方式能够绕过失效部件;保护机制是通过预先规划的冗余容量作为备用系统,节点或传输线路发生故障时,受故障影响的主系统可以迅速切换到备用系统上。在通信系统的不同层面上,如业务层、链路层等可以同时启动恢复与保护两种机制。

(四)加强政府对通信网络的管理

通信网络的运行与维护已经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其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职责。具有监管功能的政府有关部门,无论从行业的利益出发、从国家的利益出发、还是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都有责任加强网络运行与维护的监管力度。第一,政府有关部门需要结合通信网络运行维护的最新发展,准确把握我国通信网络管理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以便能够更好的制定出相关政策。第二,推进通信网络运行与维护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监督运营商健遵守网络运行与维护的制度要求。对于关系到用户利益、互联互通、网络安全等重点监管方面,要组织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并监督企业严格实施。第三,建立国家整体网络运行安全机制,实施重大通信事故报告制度,督促企业落实通信事故应急预案,全面提高在突况下通信网络的保障能力。

(五)注重统计技术的应用

通信网络要向用户提供可靠、安全、迅速的电信网络服务,必须以优质的运行维护为保证。目前,国内的通信网络系统覆盖地域广大,设备复杂、多样,针对各种特定类型的设备,大多数的网管系统已经实现了使用专用的接口协议。如何提高网络服务品质和运行维护工作效率,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已成为众多运营商关心的问题。其中统计分析是网络运行维护过程中的采用的重要手段,它是网络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基础。通信网络运行质量统计分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系统服务质量监测和评估。第二,检验网络优化和工程建设的效果。第三,及时发现系统隐患,提高故障处理效率。第四,为网络优化和规划提供充分的依据。

(六)要建设维护管理队伍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建设精干的维护管理队伍对于通信网络实现良好的运行与维护变的越来越重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运营商需要积极进行技术人员一专多能的训练与探索,同时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对维护技术人员的培训,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从设备至技能的升级。另外,需要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培养一批专业的技术专家,并有计划地在社会上招聘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充实维护队伍。

五、结束语

总之,随着现代通信网络的迅猛发展,通信网络的规模在变的越来越大,结构也变的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新要求下,我们要勇于打破固有的运行、维护模式,建立科学、高效的运管模式,从而实现高水平的网络运行、维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现代化管理体制,为通信网络良好的运行与维护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6篇

    1无线通信网络优化

    无线通信是一种利用可以自由在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信号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无线通信主要包括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两类。微波通信是利用无线电波的一种通信,而卫星通信则是将卫星当作中继站,通过对地面上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球站或是移动体来建立微波通信联系。无线通信网络优化就是指在网络投入运行或是进行较大改动时,只需要对基站设备和小区参数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改,就能使无线通信网络达到覆盖均匀,干扰减少的目的,给用户提供最佳的通信质量。

    2无线通信网络优化意义

    由于无线方式具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而这些因素对无线通信网络都有很大的影响,其性能的优劣是用户通信质量好与差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当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电波传播不稳定定、基站设备有变动、用户对话务需求及服务质量要求增加等的情况下需要网络优化;还有当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不均匀、语音质量差、掉话、接入失败、信道拥塞等故障时更需要网络优化。只有对无线通信网络进行了不断的网络优化后,才能减少呼叫连通时间,减少通话掉线次数,提高通话质量,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这不仅为用户提高了服务质量,同时也为通信事业带来了显着和长远的经济效益。

    3无线通信网络优化步骤

    无线通信网络优化是一项持续性长的系统工程,无线通信网络优化主要有三个步骤:采集数据、分析性能、实施和测试优化方案。采集数据是指对网络设计目标、网络总体运行和其工程情况的系统数据进行采集,其目的是对网络性能和质量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分析。采集数据的方法有话务数据采集和路测数据采集两种。其中,话务数据采集主要有网络接入性能数据、信道接通率、可用率、拥塞率、掉线率、话务转换成功率、话统报告图表等。路测数据采集则是指通过路测设备对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转换、质量现状等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分析性能是指通过上面的两种数据采集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以便制定网络优化方案。对采集的数据主要从干扰、掉话、转换、话务均衡四个方面来分析通信网络性能。无线通信网络一般发生的故障有:接入失败、切换失败、掉话、高错误帧率。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可以知道导致这些故障的原因有哪些。造成接入失败的原因通常有:覆盖盲区、接入参数设置不正确、功率控制不足、主叫或被叫接入时间过长、导频污染、交换机接续时间过长等;造成切换失败的因素有覆盖效果不理想、干扰多、资源分配不当、领区参数设置不正确等;导致掉话的故障则可能是:覆盖盲区、硬件故障、交换链路失败、搜索窗长度设置不正确、深度衰落、阴影衰落、其他网络干扰等;而引起高误帧率的故障原因有:前向/反向业务信道差、前向/反向链路功控问题、导频污染、导频信号差等。另外,在对关于通话干扰的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得知GSM系统正是一个干扰受限的系统。干扰使得错误率增加,进一步降低语音通话的质量。最后,在对无线网络的性能分析完成后,就要实施和测试优化方案。实施的优化方案主要包括了覆盖优化、设备优化、硬件系统优化、话务量优化、干扰信号分析、网络结构优化、无线参数优化、容量优化及领区优化等。实施优化方案后必须重新对无线网络进行测试,测试的重点是对无线网络中的覆盖、接入、干扰、掉话、容量等的测试。实施和测试无线通信网络优化方案是一个长期不断循环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循环过程中,才能对网络环境不断的优化,使无线通信网络质量不断提高,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从而进一步提高通信事业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随着高科技术产品的逐渐增多,其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提高网络的质量已成为成功的关键,从而无线通信网络的优化也成为了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只有坚持长久地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保障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前景,才能保证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第7篇

一、移动通信网络IP技术的应用发展现状

移动网络IP化的核心就在于将移动语音与信令承载于IP承载网络之上,这其中就包括了移动核心网路承载与控制分离、软交换设备的引入。从所涉及范围角度讲,移动通信网络IP化可以应用于网络的应用层面、承载层面、接入层面、核心网层面和维护管理层面,所以IP化改造应该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应用建设过程。

在新时代,移动通信的网络IP化改造是一种必然,因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演变,如果要保持网络业务的高继承性与稳定性,就必须强化对骨干承载网的建设。所以在2007年,国内移动通信运营商已经基本完成了对IP骨干承载网络的建设部分,并在2009年建设了以IP化软交换技术为主的3G核心网络。此时在3G网络建设的过程中,无线数据业务已经实现了对IP网络的承载。2013年,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4G业务正式开启,对网络的IP化改造也已经逐步走向成熟。

在未来,通信网络的发展与演变也会与IP技术所紧密相关,甚至整个移动通信网络都会向全IP模式发展,对技术的引进与网络架构的实现将逐渐从承载网转为边际网、从互联网逐渐转化为电信网、从TDM逐渐转化为以软交换为主的扁平化网络体系,而数据业务也会朝着全业务应用方向发展。所以说,IP化改造将使得网络技术应用超出互联网领域本身,并逐步渗透到移动通信网络领域的各个层面,逐步成为未来4G网络的主力核心架构与统一公共承载模式,即未来移动通信网络必然成为全IP通信网络[1]。

二、IP化改造的意义与总体原则分析

(一)IP化改造的意义

IP化改造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必然条件,它所提供的各种业务必然会为未来开放型的网络奠定技术基础,使得整个国家网络系统更加趋于综合、多元化发展。因此,IP化改造后的网络必然支持更多类型的通信业务,例如以宏观范畴为主的公用和专用VPN业务、基于移动业务特性的固定业务、多媒体业务等等。甚至包括许多实时及非实时、单播及组播业务。因此基于这些不断扩增的多媒体业务及数据业务,移动通信行业必然需要扩大自身的数据流量,将来自于不同网络的资源整合优化起来,形成一套以分组式网络技术为主的新网络环境,进而提升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业务服务支持的能力,同时也节约更多网络运营成本。

基于需求角度,IP化改造后的移动通信网络不但要能够支持传统通信网络以及分组网络业务之间的相互融通,也要支持诸如传统ATM、SDH和FR业务技术,并在网络结构上实现业务与控制的相互分离以及控制与承载的相互分离,成为能够具有真正独立性、灵活性的网络,所以本文总结了IP化改造的几点现实意义。

首先,下一代网络将具有极强的可运营性和可管理性,它能够为网络运营商提供一套较为方便和操作型更强的管理模式,例如对于用户、网元设备、网络资源、各项业务的管理等等。

其次,它会具有承载多业务的能力,将业务竞争范围扩大,并希望在网络中提供对更多业务的承载能力,从而降低基础网络建设所带来的高指标开销及运维成本。

再次,IP改造后的移动通信网络会为城市提供更高稳定性、高可用性的网络,从而保证网络业务的运营可靠性。届时,网络延时、延时抖动、丢包等状况也都会变成既可控又可预测的。

最后,从网络运营安全保障角度来看,改造后的移动通信网络将能够提供从端到端的安全,并能够具备一定的恶意攻击防御能力。而网络设备的抗攻击、用户业务保护与非法用户业务盗用防范也会变得更加专业化、高效化,所以IP化改造后的网络将更加安全,这也是它改造的现实意义所在。

(二)IP化改造的总体性原则

1.网络稳定性原则

虽然要进行大规模的网络IP化改造,但其前提也一定要以不影响现有网络运行环境为基础条件,对所进行的IP化改造设备实施较为严格的升级改造方案并考虑与其对应的风险,并设计与其对应的规避方案,最终目的即保证网络的长期稳定性。

2.业务继承性原则

IP化在改造过程中也必须考虑对现网中某些业务的继承性,绝对不能以降低网络质量和降低现网业务用户体验为代价,要在改造之前就考虑好对承载业务、电信业务、智能业务以及增值业务等等业务项目的考察,保证它们在IP化改造后的业务继承效能。

3.分类实施原则

由于IP化改造涉及对移动语音网的改造,所以为了确保全程全网实施,应该按照地区级别进行分类分区域性的网络化改造实施工作,尤其是重视对无线网络A接口、Gb、lu-Cs等接口的改造工作,并按照实际需求来进行分区域改造。

4.善用IP承载网原则

要遵循“近入IP、远出IP”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IP承载网功能,将话务业务就近入IP网络之内,并在远端落地晚出IP网络,实现下一代网络组织的扁平化发展趋势[2]。

三、移动通信网络IP化改造的范围及流程

(一)移动通信网络IP化改造的范围

我国移动通信网络IP化改造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网络的全IP化,所以它所涉及的改造范围包括了基于Mc、Nb、Nc等接口的CS域,基于Gi、Gp、Gn等接口的PS域,以及lur、Gb、lu-cs、Abis的无线接口,另外还包括了基于MAP/CAP的信令网。(图1)

(二)改造流程

依照我国移动通信未来网络IP化改造的基本理念来看,IP化的改造流程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步骤1:实现全网范围的移动语音网IP化,将具有Nb、Nc接口的设备改造为带有MSC、TMSC所能达到的功能的设备。

步骤2:根据地区需求来实施对IP化改造的无线接入。需要根据需求来引入诸如Pool容灾技术来改造lu-Cs、Gb等端口,并同样将设备改造为涉及MSC、BSC、RNC端口的设备类型。

步骤3:根据发展成果来对网络IP化改造实施各项业务要求及信令,确保无线网络的全面IP化。例如结合标准协议来建设IP网络,并致力于对端口及业务平台接口的改造。另外在移动语音网方面也要实现IP化改造。

四、IP化改造后的注意问题及网络安全防范建议

(一)IP化改造后的注意问题

IP化改造后,由于软交换系统会引入大量数据及IT设备,并通过主系统及相关技术来完成对网络的基本架构和TDM制式转换,因此在网络IP化的改造建设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在组网规划、设备维护、网络优化、技术支撑以及网络问题安全方面的变革挑战,甚至在生产及管理环节都会遇到问题。因此在如此状况下,移动通信网络在IP化改造后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故障定位复杂且解决过程漫长

IP化改造后的网络组网将趋于复杂化,所以一旦出现问题也将很难进行故障定位,问题解决时间也相对漫长。比如某省在网络维护过程中就遇到过通信不畅、信号中断等问题。但在网络人员对相关硬件、系统参数进行排查后却没有发现问题,所以为了快速恢复用户业务,就不得不重装系统,才使得业务恢复正常。但从设备维护成本角度看,这种故障排查及处理方式是有欠妥当的,不值得借鉴。因此故障定位难且难于维护是IP化改造后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不可预见因素多

由于采用了分离式架构,所以软交换网络系统在承载疏通IP相关信息时就很容易出现意外,比如某省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就造成了路面塌方,使得地下光缆被压断。类似于这样的不可预见影响因素还有许多,他们都直接影响了移动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营。

3.网络故障级联性大

上文提到,IP化改造后网络将趋于技术与结构上的复杂化,因此它的故障级联性也会相应增大。这也是因为IP化网络是一级关联一级的结构,所以只要任何一级出现故障,那么就会使得整个网络陷入瘫痪状态,形成连锁效应。比如某省移动网络的SGSN的MFS网元出现负荷过高,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并且不断向上一级网元发送错误信息包,又引起了上一级网元的拥塞,造成更大范围的网络故障。故如何防止故障范围影响的扩大也是保证网络质量的一个关键点。

(二)IP网络安全防范建议

1.强化集中维护体系

IP化网络改造以后,集约、精确、高效管理将成为全IP网络化管理的必然需求。基于设备数量不断增加、设备容量与网络规模变大的考虑,应该采用现代化技术提升管理体系的运维水平,以“集中控制、维护、管理、少局所、大容量、少人力、精管理”为改革思路,强化集中维护体系。比如说在网络运维作业中处理好企业信息化OA系统中所存在的关联性关系,将数据统计、与信息交流作为办公流程自动化与知识管理自动化的结合点,做好电子信息流的定制工作,确保网络资源的集中化管理质量。

2.做好质量评估

以交换设备运行质量为标准,建立良好的设备评估机制,将设备管理、维护与监控一体化,并实现标准流程模式。本文认为,基于软交换网络运行模式,应该实现IP化改造后网络的4个标准化,即故障处理标准化、实时监控标准化、日常维护标准化和质量评估标准化。

3.实现三网联动机制

按照IP化改造后核心网络的网络架构演进趋势,再基于上层业务需要与下层承载层QOS保证来确保各专业之间传统交换网络与耦合度、传输网络之间的紧密关系。由于IP承载网在专业传输特点上的差异性,并没有建立基于共同语言的沟通关系,所以应该基于先进网络管理手段建立三网联动机制,确保网络的高质量。其联动内容就应该包含了以承载网、割接、调整、故障处理和测试为主的信息共享机制;以承载网定期网络性能、链路符合等通报模式和提高AR-CE、CR-AR各个链路峰值带宽利用率为主的工程实施策略;还有以承接网网络资源表格统计与资源共享、系统和端口关联建立关系更新技术、故障快速定位排查处理为主的资源关联模式。保证对新网络系统的深度维护机制与精细化管理[3]。

第8篇

[关键词]油田通信;网络架构;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N91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069-01

油田通信专用网格伴随着油田勘探和开发的形成和发展、生产和施工,为油田生产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获得了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随着网络规模增长,高科技通信技术广泛应用,其业务能力得到提高。目前,可以提供一个固定的声音对于油田生产和职工生活,DDN专线、企业网络、互联网接入、宽带接入、卫星通信、无线通信、集群单向无线寻呼,和其他业务,字段信息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在国内电信市场的前提下逐渐开放,打破电信市场的垄断结构是有形的。然而,培育竞争机制,在中国电信行业的发展应该建立在整个社会的电信市场资源,充分利用良好的私人网络资源,即长期以来大量的闲置进入电信市场私人网络资源合理和有效的。油田通信专用网络面临着重大挑战。

1.油田通信网络的优势

1.1 覆盖区域广

油田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在石油领域的工作环境,它会显示两个突出特点。首先是该油田的覆盖面积,因为工作关系到很多细节,开发复杂的过程,所以油本身占地面积不应低估,LED直接到相应的通信网络必须能够实现油全覆盖。在同一时间,另一方面,是区域油工作经常不连续的领域,这使得虚拟专用网络广泛应用在组织领域。通过适当的安全协议,在公共数据网络建立虚拟企业专用网络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离散分布的沟通问题,尤其是安全和可靠的性能优势。

1.2 需求庞杂

相对于其他组织的信息传输网络,为信息传输油环境更加复杂的需求。由于大量石油组织本身的特征,作为信息传输网络通常需要考虑数据传输中的组织工作和生活两方面的需求,因此一方面向外部的恶意攻击和网络固有的弊端做好预防工作,另一方面也需要有效的划分内部的需求和对工作和生活的两个隔离以确保安全的需求。同时,虽然油田环境与社会需要的数据需求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而油田的工作环境,其中涉及的数据显示出独特的特性千差万别。这不仅包括传统的视频会议和流媒体传输的要求,但由于数字油田的工作过程,从而为实时数据传输的大量需求,数据不仅是整个油田工作的效率有关,但也密切相关的安全特性和现场工作。

1.3 网络形成复杂

在组织环境领域的通信网络,它的复杂性是由其形成历史。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数据传输的需求必然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以及相应的相进一步扩展到满足的一个独特的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通信网络应用主体的需要。长期以来,各种需要并行,和相应的通信技术也提出了相关的并行特性。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加剧,甚至数据通信环境中的油反应。随着时间的发展,虽然多个数据网络最终将形成一个统一的全面的网络,而是形成了网络集成的整个过程中,各种数据的不一致性和困难的同步功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油田通信网格组成

2.1 软、硬件控制

有关统计显示,从外部公共网络的安全风险,有超过70%的软件和硬件,用于局域网的缺陷和攻击行为。对于这个问题,两个方面做的是软件层面的更新和补丁安装是完美的,和硬件参数设置的修改。通常的安全攻击的两种主要方式,一是通过软件漏洞在局域网的相关系统的入侵行为的实施,第二是对局域网内部控制网络相关的硬件使用默认参数。如果我们能加强管理的两个方面对油田健康通讯网络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将增加,在软件平台的工作重点,及时更新病毒库更新补丁,更新和默认参数和权限等硬件特性的变化。

2.2身份管理

在油田在工作环境中,大量的数据破坏和安全问题的操作不当是来自员工和用户的数据,针对这些问题,应通过保护数据识别控制方法。专为各种信息和数据的不同访问身份的人员使用和访问,并对相应的访问级别对应的是不够的,在信息、查看或修改数据的不同领域的关键。这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数据安全的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在油田信息系统。

2.3合理冗余

在不同信息的传输和存储环境,数据安全水平有一个办法使电路损坏的问题都解决了。也可以采取主线电缆的方式,通过电缆电路解决问题。加强集中治疗失败和多级差分相位协调模式运行的保障,从而提高整体的维护能力,促进了配电自动化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3.油田通信专网发展战略

在固定电话业务的策略:固定电话服务的整合是在油田通信网络通信的主要支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特别是中国移动通讯和中国联通手机用户对许多石油网络,固定电话服务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同时,石油单位继续降低成本,减少沟通成本切割机,因为在一个下降趋势的固定电话通信业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开拓新业务,提高技术水平,提供优质的服务。综合服务措施,合理的收费标准的确立,努力扩大市场,在固定电话业务趋于饱和,发展周边地区和经营之路为重点,并会吸引一些本地电话。对。在电话市场开发互联网商业通信公司已经饱和,互联网业务的蓬勃发展,提供媒体服务,在替代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的油田通信。

各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通信实现重大转变策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外部收益,通过外部信息通信建设市场的扩大,实现持续和稳定发展多种业务通信。加强信息化建设团队沟通的整合,提高综合素质,以满足国外通信建设市场的需求。加强个人项目核算,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单个项目的收入水平。

总结:

综上所述,油田通信网络架构的优化设计,除了能及时传递油田生产、管理信息外,还能实现油田生产、管理的最大效益化。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设计油田通信网络架构时,充分结合油田的实际状况,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其进行规划、设计,确保通信网络的时效性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冯玉敏,李文斌,王爱民,等.华北油田三网融合演进思路与实践[J].有线电视技术,2011(12).

[2]张志刚.油田通信的业务发展和无线网络建设[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06).

第9篇

(1)拒绝服务攻击

服务器是整个专用网络的核心支撑之一,不仅运行着多种保障专用通信网络正常运行的网络管理服务与系统,还存储了大量的网络共享信息资源。这就使得拒绝服务攻击成为针对服务器的网络威胁之一。使用必要的安全防范技术,降低或消除网络中拒绝服务攻击出现的概率对于确保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2)病毒

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爆发迅猛、数据或系统破坏力大等特点,一旦专用通信网络中出现病毒,不仅会影响到整个网络内用户的网络使用,还有可能造成网络内信息资源的严重破坏。使用多种病毒检测与防治技术来增强网络用户和网络节点的安全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二、专用通信网络资源信息管理体系建设

通信网络的畅通与稳定,需要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着手,建立可控的信息安全体系结构和完善的网络管理体系。

(1)技术体系建设

专用通信网络可以分为物理层、系统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等几个层面,每一层均具有其结构和功能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可以采用适当的安全防护技术来保障网络内信息的安全。物理层涉及的主要内容为保障各硬件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防灾防干扰能力,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建立线路或设备备份机制,确保出现设备故障时可以及时切换服务设备,如为核心设备提供不间断电源保障等;提升和进一步完善网络设备的运营环境,如及时查看和调整网络机房内的温湿度等。

系统层涉及的主要内容为保护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做好访问控制管理,及时修复系统漏洞;另一方面要做好系统的安全配置。网络层涉及的主要内容为网络信息的安全,如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与保密性控制、网络层用户身份认证等。应用层涉及的主要内容为网络用户信息资源使用安全防护。如用户终端系统的安全防护、基于网络数据的应用控制以及用户数据传输安全性和可靠性控制等。

(2)管理体系建设

提升专用网络资源信息管理效果除了建立技术防护体系外,关键在于增强网络信息安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管理制度等方面。

1.确保信息资源的安全与完整,这需要通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来规范网络用户的行为,规范各项信息业务的操作与使用。制度是一切管理的基础。如建立网络保障制度、病毒防治制度、网络使用规范、数据信息安全保密制度等。

2.强化网络管理与组织体系,明确安全队伍中各人员的工作职能,做好通信网络管理知识培训,确保网络信息资源安全相关工作的稳健开展。

3.规范网络使用规程,将安全、保密以及规范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环节。如电子设备入网管理、存储功能设备的网络资源读取管理、外来数据传输操作规程、UPS电源的操作规范等。

4.完善应急预案。设置场景模拟突发状况并针对该状况进行应急演练可以有效评估与总结现有网络资源信息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调整和完善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应急措施,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组织人员恢复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降低或避免损失。

第10篇

栅格通信网络是未来各类信息系统的基础,受通信网络技术的影响和推动明显,一般来说具有即插即用、随遇接入、按需服务、融合互通等特征。作为完成栅格化网络业务信息有序传输与承载的网络传送层技术,直接决定栅格通信网络的功能和性能。未来各类信息系统的通信网络应该采用的传送层承载技术,成为了在构建未来的综合信息系统时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

2 当前通信网络传送技术的主要问题

当前典型的通信网络传送技术体制有3类,即电路交换STM技术、信元交换ATM技术、无连接分组IP技术。

(1)STM技术的问题

以话音等窄带业务为主的应用仍占据着显著地位,未来各类信息系统仍然离不开话音业务。STM网络传送技术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网络自成体系种类单一,多业务支持困难;STM网络技术早已不再发展。

(2)ATM技术的问题

ATM技术试图从根本上解决电路交换技术存在的业务单一、“三网合一”等当时网络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从理论上来说,ATM能够解决综合业务支持、服务质量保证、安全保证等很多问题。但是由于ATM的协议复杂、设备价格昂贵、速率与效率均不高、无针对性应用等缺陷,使ATM应用十分有限,只能以PVC的方式作IP网络的链路传送被应用于网络的核心层。ATM传送技术主要问题有:虽然有较好的QoS保证机制,但是由于仅作透明的链路传输作用,效果大打折扣;当前基于ATM的网络系统,由于与IP之间其实是一种两层网络,需要分别对ATM和IP网络进行维护,导致维护复杂、效率低下。

(3)IP技术的主要问题

目前,不仅是基于纯数据应用的网络在采用IP技术,各种面向实时应用的网络也在向全面采用IP技术发展,即整个通信业界均希望采用IP技术一统未来的所有网络。而IP技术的设计初衷是仅针对非实时数据应用,假设用户均是可信任的。因此,各种不同特性的实时业务、高可靠性业务均在IP上承载后,就显露出了IP技术诸多问题,例如:IP网络基于无连接本质,其无法保证实时业务、特殊应用业务等的QoS;IP网络的安全性问题是除Qos保证问题外的另一个重大问题,只能是“补丁式”的部分解决;IP网络本身强调自组织、少管理,导致了整个网络基本处于不可控制、无法管理的情况:IP网络的业务应用与网络传输与承载是完全分离的,无法相互感知,导致应用与网络脱节,网络无法为应用提供传送保证等。

3 未来栅格通信网络传送层技术特征

以NGN技术为代表的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明确提出了基于分组技术的网络承载层技术是未来网络传送技术的最基本特征。但是在应该采用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还是应该采用无连接的分组交换等方面,还未有统一的共识,仍然在不断的发展研究之中。

结合未来栅格化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等,我们认为未来栅格通信网络传送层技术应该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支持面向无连接的和有连接的多种客户业务类型;

(2)至少在有连接模式下需要支持绝对的QoS保证;

(3)与现有的无连接和有连接网络能够互通与共存;

(4)支持任意的网络拓扑,并能够实现带宽、拓扑、用户数、业务数的任意扩展;

(5)保证内部的控制与管理平面完全免受外来的攻击,并保证在极端压力网络也是安全和稳定的;

(6)提供管理层面安全,以防止非法用户接入到控制与管理层面;

(7)提供区分紧急(时延小)或重要(生存性强)业务的能力;

(8)支持不依赖于控制与管理功能的用户面的故障检测与处理(OAM);

(9)支持通道协调或连接的建立与拆除机制,不论OAM是否激活;

(10)保证在故障恢复期间的最大流量持续能力。

4 未来栅格通信网络传送层技术的具体设想

(1)网络传送方式的应用设想

现有各种网络从传送体制上来讲,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面向连接的网络体制,另一类是面向无连接的网络体制。比如PSTN网络、ATM网络,以及更早的帧中继网络就是典型面向连接的网络,而面向无连接的网络也就是目前占据网络统治地位的IP网络。

未来栅格化信息系统需要具有支持实时、非实时等综台业务的能力,而未来的通信网络传送技术将要提供一种统一的通信平台,以利于对综合业务的支持。现有的网络技术体制在设计时主要是面向某一类通信业务,如基于STM的PSTN网络针对话音等实时业务,采用完全的面向连接;IP网络设计用于非实时的数据业务,完全采用了面向无连接的方式,均按照自己的需求采用了各自极端的网络传送方式:有连接或无连接。

因此,我们认为未来的栅格通信网络传送技术应该是:

①能够同时支持有连接和无连接的网络传送方式,且可以在一个层次(如新型的链路传送技术)上统一;

②有连接传送方式高质量地保证实时或重要业务的QoS服务;

③无连接传送方式高效率地提供快速服务,降低网络的复杂度;

④能够根据不同的业务或应用,可由业务或应用开发者灵活选择相应的有连接或无连接传送方式,并提供统一的接口服务等。

(2)网络安全与传送网之间的关系设想

当前,各网络的通信与安全防护机制之间以完全独立的形式发展和存在,即是一种叠加的安全保证方式。在实现两种技术体制的协调、统一工作中,需要增加更多的“补丁”数、开发量、维护量。在实现这种安全能力的过程中,又因为两种或多种体制上的独立发展,给高效、可信的安全保证带来了相当程度的抵消影响,降低了网络的安全性能。

在越来越强调安全的未来栅格通信网络中,应该重新审视网络安全与网络通信之间的关系,宜采用集成式、一体化的安全实现方式来构建未来的栅格化通信网络,使安全融入通信、通信本身就包含安全能力。

具体来说,为了获得集成式的网络安全能力,未来的通信传送网络应该支持:

①网络实体之间的安全认证流程可以与网络通信连接的维护一体化;

②网络通信安全参数的协商(如密钥)融入通信控制协议或通信流之中;

③整体安全能力的获得不仅仅在端系统上,网络本身也应该提供更多的集中式的安全处理等。

(3)应用与网络传送之间的感知能力设想

IP技术体制之所以能够迅速的广泛普及,例如国际互联网,是同其采用的业务与网络“分离”的思想密不可分的。这可以使网络应用的开发者不需要对网络的技术体制、传送方式等有深入了解,就能够开发出基本满足自己需要的应用。NGN技术体系中进一步沿用了这种业务与网络“分离”的思想,并加以细化,又提出了“业务与控制分离,控制与承载分离”的设想。但是,也正是这种分离的思想,导致了现在的网络出现各类严重问题。

因此,未来栅格网络中支持的“分离”应该是一种有某种“联系”的有限分离,这些“联系”主要应该体现在:

①应用层可以感知网络的当前使用情况,以确定该如何应用网络;

②网络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多种业务种类提供适宜的差异化服务:

③业务应用层与网络之间可能采用新的中间层次或中间件――如网络与业务感知与粘合层,以保证应用与网络的协调、统一、高效等。

(4)传送与业务的“分离”关系设想

栅格化网络的应用开发与扩展需要一定的灵活性,但并不需要网络的最终使用者也具有随意的应用开发能力,同时也带来较多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在构建未来的栅格通信网络的体系时,不应简单的应用电路交换技术或IP技术体制的业务支持方式。在未来栅格通信网中,可以采用的一种应用与网络之间的“分离”方式的设想 。

在未来栅格通信网络中应区分网络所面向的用户种类,不同用户种类有不同的接口使用权限。具体来说,有两类用户,一类是网络业务使用者,只能使用具体应用,不具有自开发能力。另一类是给网络业务使用者提供应用业务的用户,可以是网络建设与运营单位。设想要在网络体系结构中提供接口屏蔽功能层(如应用开发层),以有效区分不同用户,而应用开发层与网络传送层之间的接口仅向通过资质认证的相关研发团体公布,这将会带来明显好处:既保持了网络开放性与灵活性,又对保证网络的安全性提供支持。

5 结束语

在研究未来栅格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与技术体制时,有两种方法或途径,一种是采用沿用现有技术体系,进行改进和修补式的研究;另一种是探索完全新型的通信网络体系结构与技术机制,而这两种研究思路在网络转型发展的今天,都是应该受到重视且可行的。本文所提的几点技术设想还仅是一种概念式的研究,仍需要未来的继续深入研究,不过这些概念是完全能够应用于上述两种研究思路之中的。

参考文献

[1]ITu―T Y.2601建议书,Fundamental Chal・acteristics and equirements 0f Future Packet Based Networks[EB/0L,],2007.

[2]ITu―T Y.2611建议书,High level architecture 0f future packet based networks,2007.

第11篇

【关键词】 高速通信 网络 全光通信网 三网融合

智能处理与通信相结合,通信网将提供包括个人通信在内的各种高级通信业务。为了完成自动翻译、位置登录、号码变换、对用户跟踪和用户身份验证等操作。访问数据库的频度急剧增加。由此可见,必须导入智能网(IN)以实现高级业务的接续控制。本文基于这一背景,对高速通信网络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这一分析对于通信网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高速通信网络关键技术

1.1 通信网的宽带化

实践表明,要想使通信网宽带化,可通过异步转移模式(简称ATM)与光交换方式来实现。不管所采用的技术是什么,都需要对容量较大的光通信系统进行开发,同时光纤化用户的网络。

(1)异步转移模式。作为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模式,异步转移模式可适应的业务速率范围较为广泛,从不足几千比特至几百兆比特。(2)光交换方式。光纤通信已被广泛的应用于通信网中,如:光交换和光传输同时进行的全光交换网技术,也就是深入导入光交换技术。光交换网可将通信网和广播网两者结合在一起。除了可实现强大的通信网功能,还可提供数量不少于三百的高清晰度电视(简称HDTV)频道。而无线方式的电视广播网能提供的频道不超过十个。但光交换网存在许多技术难点,现在还处于研究的初期阶段,不过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过不了多久应该会得到应用。

1.2 光纤传输线路和全光通信网

由于网络具有较为灵活、稳定以及可靠等特点,全光网被认为是光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高峰,它由三个部分组成:核心传输网、接入网以及区域网。专家称,光网络也就是光层网络,它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光纤、光放大器、WDM设备、光插分复用器、光交叉连接设备、网络监测系统、网管系统、网络保护与恢复系统等。目前,还未真正实现所谓的全光网。

1.3 三网融合技术

三网融合指的是通过对三大网络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即电信网、有线电视网以及计算机网,可实现结合了语音、数据以及图像等多媒体的通信。

作为一种广义说法,三网融合目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将三大网络整合为了一个整体,而只是高层应用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技术、网络、业务、应用、经营以及管制与政策等多个方面,具体来说,技术、应用、管制与政策方面已慢慢统一,网络方面可实现相互通信和无缝覆盖,业务方面可相互融合,在经营方面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以实现服务的多样化与个性化。

成熟的数字化技术是三网融合技术的基础,也就是通过将语音、数据以及图像等信息编码为零和1的比特流以实现传输与交换;TCP/IP协议的广泛应用,点对点以及点对多点的相互联通只有独立IP地址方可实现,这样,多个基于IP的业务才可在多个网络之间相互连通;对于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唯有光通信技术可满足信息快速传输以及传输质量的要求,该项技术还可大大降低传输成本。

1.4 三网融合的接入网技术

容量较大且快速的同步数字系列光纤通信系统与波分复用密集技术越来越成熟,已达到现在高速宽带通信的要求,而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异步转移模式交换技术也有助于宽带综合业务的交换。在光纤/同轴电缆混合拓扑网络应用于宽带接入网络后,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用户所享受到的电话、数据以及图像等业务只需一个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网便可实现。这项技术已越来越成熟,不仅可提供电话及模拟广播电视等业务,还有窄带ISDN业务、高速数据通信业务、数字视频点播以及其他高速信息业务,由于具有较大的带宽,传输问题已得以解决。就算进入了数字电视年代,混合光纤同轴电缆宽带多媒体接入网依然可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各光结点所覆盖的用户量降低,业务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更强,由于具有足够的带宽资源、高速的数据及数字电视业务、经济适用等特点,其优势十分明显。

另外,混合光纤同轴电缆不只是将同轴电缆替换为光纤,还添加了新的TOP结构,也就是节点结构,将该结构应用于网络中,所有小区的交换服务很容易就可实现。三网融合并非只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是一种基于IP的新型电信网络,包括多项应用,如:视频点播、IP电话、远程教育与医疗、交互式游戏、电子商务等。

参 考 文 献

[1] 王蒙,娄国伟,王慧君. 4G通信网络关键技术讨论与研究[J]. 福建电脑,2007,07:38-39+58

第12篇

关键词:3G;网络安全;安全体系

中图分类号:TN929.5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讯行业已经跨入3G(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时代。2009年1月,工信部为我国三大通信公司发放了3G牌照,随后中国联通公司迅速开通了WCDMA网络3G服务。中国联通通过宣传“沃”品牌,主攻家庭用户,特别是美国苹果公司和中国联通达成三年的合作协议,为中国联通吸引了许多手机高端用户,使中国联通的3G用户呈爆炸式增长。新技术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安全性挑战。3G系统除了提供传统的语音通信业务外,还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还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电子贸易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移动网络的IP化、终端趋智能化、带宽变大,使得手机功能越来越接近电脑的功能,这就将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诸如病毒攻击、垃圾邮件、隐私泄露等安全隐患引入到移动通信网络中来,这就使得3G系统的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化。目前对于移动通信安全方面的讨论逐渐成为热点,国内外研究人员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例如安全目标、安全评价、威胁防范、认证技术、加密算法、密钥管理等,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3G系统的安全分析

1.1 信息泄露,个人私密信息存在泄露风险。3G终端的智能化,使得用户通过手机可以进行原来在电脑上进行的应用操作,因此智能手机上可存储用户个人的大量秘密信息,如银行账户信息、交易记录、个人资料等私密信息,当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接入3G网络时,这些信息存在着被黑客进行窃取的危险。

1.2 病毒泛滥。随着3G智能手机的普及,针对手机的病毒与恶意软件也日益增多,而用户对于手机病毒的防范意识却还很薄弱,同时因功能限制,智能手机的病毒防护措施也未能像电脑那样完善,这就给了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1.3 服务攻击。通过物理手段或协议干扰用户的数据,令用户数据无法在链路上正确传输,或通过使网络服务过载耗尽网络资源,达到使合法用户无法访问的目的。

1.4 不良信息传播。通过3G智能手机进行黄色信息等非法信息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2 3G系统安全体系结构

针对上述安全威胁,建立3G通信网络的安全体系结构,从传输层、服务层、应用层进行安全防范。

在3G系统的安全体系中,定义了5个安全特征组,网络接入安全、网络域安全、用户域安全、应用域安全、安全的可知性和可配置性等,涉及传输层、服务层和应用层,同时也涉及移动用户、服务网和归属环境。每一安全特征组用以对抗某些威胁和攻击,实现3G系统的某些安全目标,具体如下:传输层主要是网络的接入安全,保护用户安全的接入3G通信网络,防止来自无线链路的攻击。对移动用户的身份进行保密,包括无法窃听用户身份、无法获取用户位置、无法侦测用户数据等,网络接入安全是安全应用3G通信网络的关键。服务层主要对用户安全与网络安全提供保护。用户安全保证用户在接入3G网络时,USIM与用户间进行认证,经授权后才可以接入网络,这就保证了合法用户进入通信网络。网络安全进行网络实体间的消息认证,并通过密钥分配,实现对数据的加密及数据源的认证,确保核心网络实体间能够安全的交换数据。应用层主要对USIM程序和用户的安全信息进行保护,通过检测确认、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保护等,确保3G通信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另外,3G网络的安全配置能力定义了用户可知的网络安全特性,并可判断服务是否已安全服务作为基础,接受或拒绝服务。

3 3G系统的安全策略

3.1 技术层面。对设备层的安全加固。当今移动互联网的设备层有:数据库、操作系统、网元设备等,其中网元设备指移动互联网中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其他的内容层设备,对这些设备自身进行安全加固的加固准则是ACL保护、4 A设置等;对操作系统宜进行补丁管理、最小化安装和安装防病毒软件等安全加固对策;数据库的安全加固,现在大多是利用众多的安全备份原则,进而确保数据库的安全可靠。

加强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标准制定。在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当中,还有如下不足:安全机制缺失、网络域对病毒等异常流量的监控不足或者缺乏终端安全机制和网络设备安全机制等。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密码管理办法规定和已有密码算法,制定相关安全标准,并相应地引入移动互联网安全机制,包括AKA认证和空口加密等机制。同时,引入网络域安全机制。安全域边缘特别是接外网的节点应综合部署具有入侵检测、用户认证、数据加密的安全网关,以起到安全隔离作用。另外,我国目前缺乏移动互联网内容安全方面的技术标准,需要加大对移动互联网内容安全方面的标准制定。

增强和改进3G系统继承于2G系统的安全元素。3G的安全将建立在第二代系统的安全之上,在GSM和其他第二代系统内已经证明是必要的和加强的安全元素应当被3G的安全所采纳;3G的安全要确定和校正第二代系统中的实时的和已认识到的缺点;3G的安全要提供新的安全特征,并保护3G提供的新的业务。这些改进包括对身份验证系统改进、认证方法的改进、数据保密性的改进、数据完整性的改进等。

3.2 管理层面。首先是建立健全通讯网络管理机制,将责任问责制度推广到其中来,对网站的运营商和服务供应商做好登记和备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网络安全问题的管理。其次是建立3G高速通讯系统的安全模型:OSI模型和TCP/IP模型是主要适用于计算机网络的模型,而通讯系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因此,大力推广IP技术和Adhoc技术才是实现3G网络高效、安全的主要方式。还有就是完善3G安全运行的保障体系,包括地面服务器,网络服务器,服务协议硬件配置,网络覆盖,结构规划等都能够有序的运作。

4 结束语

3G通信业务已成为目前通信行业发展的主流,它给通讯行业带来新的商机,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通讯体验,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进行3G通信系统的安全性研究,保证其快速、安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帆.某省联通公司3G竞争战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0(04).

[2]王慧敏.浅谈3G通信网络的安全问题[J].科技信息,2010(25).

[3]张海清.浅述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信息通信,2012(02).

[4]孔祥浩.关于3G通信网络安全问题的探讨[J].电脑与电信,2010(01).

[5]张海清.浅述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信息通信,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