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14: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生总结与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摘要: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指导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策略是:增强时间意识,制仃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教育大辞典》指明,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具有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扩大、巩固和加深课内所学知识,增强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多处对课外阅读要求作过描述:“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但目前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天津教科院的调查显示:(1)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小学生喜欢课外1阅读的占45.5%,初中生占27.7%,高中生占17.7%,有8.2%的中小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课外书的状态;(2)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有80%的学生每个月课外阅读数量不超过2本书;(3)普遍对阅读二三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感到十分吃力,感觉费劲、费时,有的情节描写还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陶本一、曹建召的全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受学习压力、家庭作业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三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差异并不明显。每周阅读1至2个小时的学生,河北有40%,宁夏有34%,上海有44% o《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为:三年时间读260万字,每学期是40万字,每天的阅读量应是2300字,这得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每周的阅读时间必须保证3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阅读任务。2007年《广州日报》对广州市的6所中学进行了学生阅读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4.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可取代,但在现实中只有7.6%的学生每夭阅读课外书时间“至少1小时”;77.8%的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
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谓时间管理,就是指合理安排和规划阅读时间,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阅读效益。笔者的做法与经验是:增强时间意识,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一、“只要你愿挤.时间总还是有的”—增强时间意识
“我们每天上课、做作业、预习复习都来不及,哪里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这是许多学生的心声。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现在的学生主要把时间与精力集中在与考试直接相关的课程教材和教辅材料上。学生的“正业”就是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阅读课外书,开展与课外阅读的活动,不但没有时间去做,而且被看成是“不务正业”,会冲击正常的学科学习。在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高度认识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引经据典、讲故事、说道理等方式将重视课外阅读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然后,引导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中想方设法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阅读。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你肯不肯去挤。
二、“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计划是课外阅读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时间管理“10/90”定律告诉我们:若你在事前花10%的时间做规划,工作开始后就可节省90%的时间。教师指导初由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教师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初中生的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等因素,紧密配合课内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统筹安排,制定一份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这份计划可以包括阅读目标、阅读书目、进度安排、阅读地点、阅读方式的选择以及阅读效果的预想等。阅读计划一般在每学年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如某位八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计划如下:
三、“一个行动胜过一千打纲领”—将计划付诸行动
将计划付诸行动是管理好时间的关键环节。制订了计划,如果不执行,就是一纸空话,正如列宁所说:“一个行动胜过一干打纲领。”许多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喜欢阅读,相反他们可能有美好的计划,甚至有具体的打算。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学业的压力、父母的看法、人际关系问题等等,预先的计划渐渐“缩水”了,后来就干脆没了行动。由此看来,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重点在于如何有效监督执行。我的做法是:
一是指导学生将计划细分为一个个具体的步骤。如上面这位学生的阅读计划比较宏观、笼统,操作性不强,真正实施起来有难度。我指导学生进一步制订出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二是让学生记录下时间。即每次阅读开始和结束时要求学生在课本适当地方分别写下具体时间,如12点30分、12点48分。让学生通过前后对照,清楚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指导学生适当做笔记。“不动笔墨不看书”,事先教给学生做笔记的方法,让他在阅读时在书本上划画符号,做做批注,写写看法。这不仅有助于积累知识、促进思考、提升能力,也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自我监督教育能力的方法。四是让学生请他人(老师、同学或家长)帮忙监督提醒。
在中学课程教学系统中,生物教学占有重要位置,可以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正好符合了我国倡导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实际提高而生物课程中的实验室课程部分既作为初中生物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又是提高初中生物学习效果的条件,实验室教学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能够直接、生动地体现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寓教于乐,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教学创新所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在既定的教学任务和计划下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安排好生物实验课程,合理地开展实验教学,真正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综合化发展
一、当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HTK]1用多媒体与黑板代替实验教学
现阶段,有许多初中生物老师没有意识到生物实验课程的重要程度,这与国内长久以来应试教育体制有关,教师们往往会只注重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完成程度,同时由于课业任务繁多,不少教师采取削减生物实验课程的办法,有的还利用其他非实验形式取代实验教学,一些要求学生们实际操作的课程都变成了老师示范或者看实验视频,进而僵化了教学实践,降低了学生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导致整体生物教学效果不佳
[HTK]2实验教学过程程式化、形式化
目前,有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还处于较为僵化的模式当中,实验课程徒具其表,走形式的现象严重,进行实验时,教师为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通常将所有正确的实验步骤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一一演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循规蹈矩进行实际操作,因此,学生们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课本的正确答案和结果整个实验过程没有师生互动,学生也不用自己去思考、提问,实验结果虽然令教师满意,学生们却只是走走形式,有的都不明白为何要按这样的步骤进行这种保险的实验方式并未让学生得到锻炼让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走向程式化,完全歪曲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HTK]3实验教学重点不突出
为方便教学,迅速提升学习成绩,教师们通常在实验结束,把考试预计要考的知识编辑成册,给学生们复习,这样一来,不仅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还会给学生带来包袱,渐渐让学生出现抵制的心态,这必将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实验教学同时,大部分教师对于实验的结果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仅仅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结果,造成了学生不能理解实验内容,即使是考试能得高分,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并没有得到提高,仍旧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
二、改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措施
[HTK]1加速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进程
改革教学理念,既是加速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素质化发展进程的有效方式,也是也是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方式在改革教学理念中,普遍强调学生技术与智力发展,注重发掘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实际情况,合理正确地促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进步,增强学生的生物修养比如,可以在“动物的运行与行为”这节课程中,利用小组教学形式,建议小组学生在课外观察飞行类(麻雀)、游泳(蝌蚪)类、爬行类(壁虎)动物的行为方式、觅食活动、防御活动状态,获得观察记录,教师可以让小组间展开比赛活动,这样不但检验了学习效果,增强了实验趣味,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积极求索生物知识,进入早期的科学探索的素质,从而为学生自身建立起一种满意的生物实验学习方式
[HTK]2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学习热情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体系复杂多样,其项目种类繁多,任务较重,教师应该充分为学生提供主动展现的机会,对学生的建议加以重视和理解,扭转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被动局面,让学生主动学习例如“生物的生殖与发育”这节课里,教师应该让学生们参与和观察实例,安排学生养蚕,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蚕的生长特点,记录各个时期的变化,这样就开拓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视角,让生物实验教学生机勃勃,学生们卓有兴致地参与进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HTK]3强化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标 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
1 引言
语文素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也是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通过语文素养的培养,可有效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故在初中生教学中,提高汉语文教学的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把他们塑造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储备的综合性人才。
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有效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周庆元认为,语文学习兴趣是学生爱好并积极认识与掌握语文的倾向。随着新课标的逐步贯彻执行,如何改变传统语文课堂的沉闷气氛,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之一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研究学者的重视。
2 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现状
虽然我国很早就开始推行新课标,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在逐步深化,但我国教育评价标准大多仍是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这种以应试为目的,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很难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需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表现出一下问题:
语文教学目标单一,教学的目标仅仅是中考。教师教授语文知识多是背诵记忆的标准答案,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得到锻炼,无法体会语文的人文性,更不会对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有所裨益。
教学内容教条化,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将语文知识划分为多个考点、重点,学生只是机械的重复训练。海量的语文知识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难以掌握。
教学过程模式单一,从小学开始,语文教学的模式基本上包括复习旧课,预习新课,词句讲解,练习巩固和布置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满足各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现象,如学生自选学习内容,自主学习等,由于过度弱化教师的作用,也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思维混乱,无法达到提升学生语文鉴赏品味和素养的目的。有些教师重视“精神培养”,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课文内容和基础知识走马观花,这种忽视语文的工具也削弱了语文的使用价值。
3 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有学者将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划分为四个阶段,无趣阶段-有趣阶段-乐趣阶段-志趣阶段。这四个阶段也是初中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的一种发展态势,对不同阶段、类型的学习兴趣,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表现有:
(1)在上述的学习语文的四个阶段中,学生往往会产生厌恶、迷茫、功用性、吸引和愉悦感等多个感觉,这些情绪状态都会影响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女生比男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厚。由于初中的女生的情感更加丰富,女生的心理成熟度、记忆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社交能力也较强,故女生往往对文学的诉求更强烈,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大。
(3)各年级学习兴趣不一。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各异,各年级的语文学习兴趣表现也不相同。初一学生刚脱离小学阶段,其在语文知识的听说读写方面具有一定的水平,但语文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初一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初中教材中的名家名篇、故事哲理等选文,表现出愉悦感、吸引感一般高于初三学生。而初三学生面对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和语文考试失利往往加重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厌恶感和无助感,他们更重视语文的实用性。
4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措施
(1)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课文的时候,教师应精心设计语文课的开头,如故事导入法、典故导入法、音乐导入法、创设情境打入发等等。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可激发初中生的求职欲望,如在教导诗词的时候,可以教学生咏唱诗词,也可用音乐伴奏,感情充沛地进行朗诵。然后再来讲解诗词,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设情景,对话模式。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老师在课堂上可多采用课堂对话的方式灵活教学。如围绕课文主题分组辩论,或组织小品表演,或利用复述课文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全面理解文章思想、评价人物、口语实践等能力。
(3)改进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总结语文的学习规律和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有计划有层次的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进而获得成就感,激发深层次的语文学习兴趣。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应注意教学设计的难易度和评价方式,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4)情感交流,朗诵指导。为了是学生体会语文的课文的意境和学习乐趣,首先,教师应对语文充满了热情和兴趣,教师由心而发的喜爱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语言可以影响学生心灵,可提高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注重教课内容的条理性和趣味性。语文老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保证正确的读音和停顿,传神流畅的朗读。
(5)合理运用多媒体。现代语文教学技术十分注重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可满足图像、文本、动画和声乐等不同感官需求,增强语文课堂的吸引力。在45分钟的课堂中,应选择恰当的时机使用多媒体。在课前、课中、课后灵活选择不同的多媒体介质,带动课堂的气氛。但不能滥用多媒体,越俎代庖,如课堂时间教师不上课,放映与课文无关联的电影,这样无益于语文教学。
5总结
学习兴趣是动机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改变初中生学习语文课的厌恶感和迷茫感,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语文课堂效率,教师应重视总结归纳教学策略,积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乐趣。只有初中生对语文产生了学习乐趣,才能不畏困苦,主动战胜学习中的困难,积极提升语文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夯实鉴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素环.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素质教育[J].价值工程
[2]杨永琴.如何激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3]黄方兰.浅谈初中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激发[J].新课程(教研版)
关键词:初中;古文教学;阅读能力;三部曲;目标;精读;泛读
1前言
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是学生建立完整语文学习素养的基本技能,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应该在初中古文教学中突出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学生心目中建立培养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发展的价值体系和目标体系,强化初中古文教学的精读过程,搞好初中古文的泛读教学,依据初中生古文学习规律和文学能力形成规律,更有效地形成高品质的初中语文教学体系,指导实际的语文课堂实际,加速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的形成、积累和发展进程,为学生系统、全面的语文能力、技能形成夯实基础。
2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阶段
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客观的阶段性和具体的过程性,提升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提高初中古文教学质量需要尊重学生学习、技能形成、能力发展的规律。在初中古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内容展示、方法优化、鼓励激发学生的古文阅读和学习意愿,并通过课堂和教学形成学生初步的古文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应用各种方法激励学生主动进行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的学习、发展和提升,通过对经典古文的精致讲解和分析发展出学生古文阅读的深层次能力和技能。在精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大量古文篇目的引入扩大初中生古文阅读的范围,满足学生古文阅读能力发展的需要,形成学生差异化能力和技能发展的基础,通过广泛的古文阅读形成具有可扩展、可提升的高层次语文技能和能力。
3培养和提升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的三部曲
3.1第一部曲――建立初中生古文阅读的基本认知
初中生对古文既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存在思想上的障碍。由于古文在时间的维度上历经了流传、迁移和变更,导致学生在阅读古文、学习古文教材、涉猎古文材料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果处理不好学生阅读技能形成、阅读意愿发展、古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那么肯定会导致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不足或发展不良。因此,在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培养与发展的进程中首先要建立起正确的认知和基本心理基础,教师要通过多层次呈现和多维度展示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和古文学的魅力,形成初中生对古文阅读的稳定、连续、积极认知,将初中生从古文学习和阅读的“旁观者”地位转化为“行为人”,利用各种方式增加初中生与古文的接触机会,使学生能够主动接受古文学和古文材料,化解他们的为难心理,以学生竞争意识、自我发展作为切入点,形成对古文学习和阅读的主动意识,为初中生古文教学创设主动的、积极的心绪空间,进一步拉近初中古文学习中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情绪、行为和意志的良好架构。
3.2第二部曲――做好初中经典古文的精读
吹尽黄沙始见金,初中生古文阅读必须把握经典篇目的阅读,这是抓住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形成、发展和培养的关键,在课内精读经典古文教材和内容可以有效把握古文中7大文学现象――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固定短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短语,这些既是古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节点,一般在初中阶段学生共接触213个实词、28个古文虚词中、32个特殊句式、8个固定短语、8种类型的词类活用、9种特殊句式、42各固定短语。这些文学现象的呈现往往集中在经典篇目之中,例如《醉翁亭记》中“之”的用法,《爱莲说》中的实词,只有做好经典古文的精读,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现象和规律,建立起学生古文阅读技能的基础,为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提供坚实可靠的平台。在精度古文过程中要结合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的形成特点,根据古文教学规律进行科学统筹和合理安排,要在背景资料介绍上下功夫,缩短经典古文篇目与初中生认知范围的距离,拉近学生和古文的关系,突出精读的内容,使初中生能够高效率地学习,进而发展与提升初中生古文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水平。
3.3第三部曲――强化初中古文泛读的教学
泛读是初中生在基本具备古文阅读能力基础上,对自我语言技能发展的进一步扩展,是语言习得、越迁和发展的又一重点环节。教师在初中古文教学中应该有目标地创设学生阅读的环境,扩展学生古文学习的空间,提供给学生差异化的古文阅读素材,使学生广泛、全面、系统地接触到古文材料,发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总结的能力,进行全面性、系统性地阅读,使古文教学的关系更加优化,学生在主动的条件下接受古文材料、分析古文信息、形成古文阅读能力,教师将古文学习的主体地位全面交付学生,自己成为古文泛读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在古文学习和语言能力迁移的关键时期进行引导,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展现中华古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挖掘古文材料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在形成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的同时,有效提升古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把握语言转换的关键路径与核心能力,主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的变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巩固古文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为构建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初中语文课堂提供教学上、方法上、内容上的基础。
5结语
对初中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反思我们不难得出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目标明确,精读夯实基础,泛读扩大能力的三个阶段,语文教师要在三个阶段中采取有针对性地策略和方法,针对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展开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的调整与重建,针对性地开展初中古文教学,建立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目标,通过扎实、细致、全面的古文教学和指导,提升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三把金钥匙[J].魏杰.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3)
[2]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浅探[J].赵大柱,薛薇.双语学习.2017(11)
[3]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J].江秀玲.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1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现状
1.1忽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很少会主动考虑在课堂上给学生来创建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主动学习,也鲜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而设计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的教师.其实,在初中物理实验课程中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学生将所获取的知识进行主动的积累、分析、对比、归纳、总结才能够得出表面现象之下隐藏的本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最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探究能力.平时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会给学生一些提示,甚至会将实验结果直接告知学生,这种被动方式对学生学习实验十分不利.例如,教师演示操作一个关于弹性钢片被弯曲的物理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小钢球不会随着塑料片飞出去,弹性钢片被弯曲.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小钢球与塑料片都具有惯性,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已经全部完成了有关力学知识的学习.然而在观察这一实验的时候只看到塑料片飞出去,小球静止不动,对于弹性钢片是否发生变化的情况完全忽略.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总是给学生提示,当不给提示的时候学生就不知道要做什么了.当塑料片飞出去的时候,学生也没有分析为什么塑料片会飞出去,因此塑料片是受到了力的作用,力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种实验教学方式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仅只是会照本宣科,没有真正领悟到实验的本质与力的真正作用.
1.2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十分随意,没有相应的规则来进行行为规范,教师也没有明确指出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做到哪些注意点,导致学生只会记忆最后的实验过程,死记硬背,达不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选择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然后将这三者的中心都调整到一个相同的高度.进而根据实验要求改变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观察光屏上像的大小,倒正的变化.学生所要观察的现象其实在实验之前都是制定的,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观察到.如果仔细观察像,会发现像点很亮,其边缘有阴暗区,但是学生根本就没有仔细观察,也没有探究意识,不把实验现象当做一回事.可见,教师在操作实验前就把实验的目的与实验所要观察到的现象阐述清楚,虽然表面上看上去教学目标明确,但是却严重阻碍了学生观察能力与探索能力的提升.学生在观察实验的时候就是奔着实验结果去的,过程对很多学生来说根本不重要.
2探索精神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2.1融入探索精神,使实验更逼真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初中生探索精神的首要步骤就弱化老师在教学中的权利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真实存在.例如,初中物理老师在讲解《物质的形态和变化》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实验,现在让初中生观察沸腾现象,老师不要再像以往那样,把实验的全部内容都进行演示一遍,再让初中生展开模仿式的练习,而只是把主要实验应当注意的部分向初中生讲解后,便让初中生展开自主实验、自行观察以及自主研究,老师会发现即使初中生没有完全达到实验目标的要求,但是表现出了良好的迹象.准备阶段,初中生依据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准备了实验用品,并且依据实验示意,展开了实验前的装置.由于没有老师在实验前过多的讲解,初中生在布置实验过程中,通过运用旧知识,知道了烧杯应该怎么使用以及酒精灯的正确用法等等.有的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错误时,小组中的其他学生还及时的进行指导和帮助.在实验阶段,初中生依据教材中的引导,将酒精灯点燃,并且对烧杯中水的变化以及温度计度数的变化进行细心观察,并且将其记录下来.在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初中生观察到水经过不断加热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声音的变化以及气泡的变化等等.初中生还根据自己记录下的情况,知道了水加热后的情况,并且得出当水温达到100℃时,温度便不会变化的结论.在交流总结阶段中,老师可以指导初中生展开实验的交流,将实验中错误的地方进行相互纠正,让学生掌握水的吸热规律.
2.2融入探索精神,使实验更有趣
初中物理老师在讲解《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过程中,初中生依据实验步骤以及操作方式展开了积极的实验,初中生依据教材的引导,选择了毫米刻度尺以及一块规则的模板,开始了实验.当初中生拿出刻度尺展开一次测量后,并且将数据记录下,在这个时候初中生会认为已经完成了实验,但又不知道下一步应当如何做时,初中物理老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展开了测量,而且用的方法不一样,有的同学将0作为起点进行测量,有的同学用尺子中的整数作为起点,但是只是测量一次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吗?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初中生在听到老师的疑问后,有的学生会进行思考,有的学生会翻阅教材,有的学生会再次展开测量.在此之后,学生们会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学生们会慢慢得出采用多次实验取平均值避免误差等结论.最后老师引导初中生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让其掌握正确控制误差.之后,老师还可以问学生:“现在想要测量一枚一元钱硬币的周长,同学们觉得应当怎么样测量最准确?”学生们又进入了思考和讨论中.从中不难发现,将探索精神融入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的兴趣,使得实验更加有趣.
2.3融入探索精神,使实验更自然
即将开始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为了让整个实习工作更加顺利地、目标明确地进行,我已经有计划地完成一些准备工作,现将这些工作总结如下。
大三我们音乐教育专业的老师和学院安排了我们到广雅中学,华师附中,五羊小学,奥尔夫教育法培训班等见习,让我们提前了解老师这个教育平台的工作。广雅中学的学生音乐素质比较高,接受能力也强,所以老师所教的内容会适当加深一点。而且每节课都很精彩。华师附中的听课,又让我了解一些初中这一环节的情况。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是衔接的关系,但毕竟是不同的两阶段,年龄不同,还有思想的转变。相对高中生来说,这些初中生要活跃一些,课堂气氛也活跃,没有高中生那么沉闷。对偶像的崇拜也热衷,明显一些,高中生就内敛多了。知识接受程度而言:初中生简单一些,普通学生(非专业的学生)没有什么音乐基础,只要点到为止,讲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就够了,讲得太深,太复杂,学生不懂,很容易让学生失去了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或学生在课堂上干些与音乐无关的,那音乐课就失去它的意义了。高中生相对来说,有了初中音乐知识作为基础,更注重创作,老师只是引导作用,但初中生就要老师的带领,而且老师的领导也比较重要。五羊小学也是另一阶段的学生,小学生一般都比较天真活泼,什么都敢尝试,求知欲很强,主要就是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奥尔夫教学法就是比以上三个阶段更早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历也会分几个小阶段,整个来说就根据孩子情况拟定教法,让孩子在轻松的情况下学习,不会是一种很硬的教与学的方式,即是玩中学。无论是那个阶段的学生,都要以生为本,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在学到课本知识之余,主要是感受音乐。
每次见习下来每个同学都要写见习心得,提醒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的感想,从而有什么启发,为接下来的实习做好准备。
还有教师师范技能方面的努力。粉笔字和普通话的训练。在上个学期末,我们学院以每个班级的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进行微格试讲,从研读教材到编写教案,最后是课堂试讲,由小组成员进行点评,老师个别指导。整个微格试讲训练穿插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的微格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试讲训练结束后,每人上交一份试讲视频作为评分作业。上个学期实习选校结束后,我们随即投入到实习队的准备工作中去,与实习学校取得联系,确定实习教材,明确整个实习流程,拟定实习前准备工作的计划。
期间我到母校进行了见习工作。带了音乐主修生,声乐,视唱,乐理等专业课。让学生巩固知识的方式方法。此外,还向老师们请教了教学问题,要求我扣紧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整个见习过程让我受益匪浅,为接下来的具体实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材、教案上的准备。针对实习踩点反馈的实际情况,对实习学校的初中高中的音乐教材做了一些了解,初步进行了相关的教学设计以及活动方案设计等准备。由于反馈回来的信息太少以及不确定,只能准备一小点。
以上是我在大三和暑假期间针对教育实习做的准备工作,自己收获了很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通过这些准备工作的进行,也发现了自己在好些方面的欠缺,所以计划在实习之前的冲刺阶段做更大的努力,查缺补漏,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实习的到来。
一、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特点
初中生作为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期,有其特殊性;同时由于初中生安全关系整个社会千家万户,具有复杂性;因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所以安全教育具有长期性[2]。
1.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特殊性
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具有其特殊性,首先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初中生的年龄段大约是12~15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此时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他们具有强烈的“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渴望受到尊重,是初中生在个性发展中独立性增长的突出表现。其次是教育内容的特殊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接触网络的年龄越来越小,初中生大多已经熟练掌握上网冲浪的技能,由于其心智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从而沉迷于网络,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真假,因此,培育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形成文明的上网行为习惯更是成为了教育的重中之重。
2.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复杂性
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增加了网络安全教育的复杂性。在信息化时代,学生需要自觉遵守文明上网的规范,充分利用网络开放的学习资源提升自身素质,主动抵制和屏蔽不良信息,学会辨别是与非的能力。学校应当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和教师应通过级会、班会、宣传板等多种形式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文明上网。家庭需要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上网行为的榜样,理解和配合学校对孩子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增加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社会应该承担网络安全教育应有的责任,校园周边严禁网吧的经营,网吧严禁未成年人入内,互联网形成绿色文明的网络环境,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3.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长期性
由于网络已经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每一天都会接受到大量的网络信息,危险时刻都会发生,因此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常抓不懈,一刻也不能放松。网络安全教育必须贯穿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是教育者长期的教育内容,需要预防性和补救性教育相结合,其中预防性教育更需要大力提倡和加强,而不总是等出现网络消极事件后再紧急补救进行教育,应多以正面的积极事例作为教育的样本,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的发展,对网络上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还不是十分完善,作为教育者应该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融入日常的教育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当中强化文明上网的意识和行为。
二、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施途径
1.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常规化
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把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化教育当中。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把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排上课表,并确保授课时数。把防网吧危害作为安全教育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根据不同年级确定安全教育的内容[3]。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和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按照要求,予以贯彻落实。教师在教学当中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因地因时制宜地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2.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多样化
学校在实施网络安全教育时,需要考虑到初中生热爱新奇、喜好体验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途径从不同角度开展教育内容,以提高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增强效果。在学生教育方面,除充分利用校会、班会、广播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之外,还可以采用电影放映、网络安全讲座、图片文字宣传、现场模拟体验、安全情景剧、安全知识问答、正面事迹报告和现身说法等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组合,大力推进初中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在家庭和社会教育方面,改变以往教师在校内教育的单一形式,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定期请家长和社会共建单位代表参加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工作座谈会[3]。讨论研究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集大家智慧,取众人之长,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3.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化
开展安全教学活动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要采用能收到实效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3]。学校可以针对一个或多个主题相应地设计出网络安全的主题活动,如情景剧扮演、班级板报宣传、知识讲座、网络安全征文比赛、“安全小卫士”评比等,把网络安全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初中生喜闻乐见的体验式活动中去,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全面提高网络安全教育的效果。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建设符合网络安全教育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促进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提高抵御不良网络诱惑的能力。
4.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社会化
网络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教育责任。学校应充分利用日常学校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网络安全的意识,同时还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向家长传授各种事故发生的特点和预防、逃生的知识,使家长能够根据子女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给子女传授各种安全知识。家长要注意对子女开展情境化训练,在生活中指导子女科学使用网络[4]。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公安、治安、信息安全等部门的合作,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最好能聘请有关人员担任网络安全的校外辅导员,共同承担网络安全教育的责任,协助学校制定出网络安全的应急预案及相关纪律规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国教育报,2007-03-01.
[2] 陈慧萍.中小学安全教育机制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性教学;教学方式
一、当前的物理教学方式分析
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单一传授,学生被迫接受。在这种模式中,初中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被死板的教学内容束缚,很难在物理学习方面取得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将教学任务建立在单纯的课本之上,对教学的内容没有较大的变动。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导致许多初中生对初中物理失去兴趣,甚至出现厌烦现象。除此之外,学生在课堂中缺少实践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二、实验探究性教学的涵义
实验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的方式不断进行探究和改进。物理实验研究性探究将学生对知识的主观认识和学生的思想方式作为教学的基本点,将初中生放在主导地位,注重教学和实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物理性教学主要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通过实践对物理世界进行探索和发现,培养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初中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物理实验研究性教学方式已经逐渐成为教育课改的一项重要措施,已经开始贯穿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三、实施物理实验研究性教学的方法
1.创建情景引导教学
初中生的思维较简单,仍处于一定的发展阶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初中生创建一定的教学情景。这种教学情境要建立在初中生可以理解的范围中,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系统化,由已知向未知过渡,借助先前大的经验材料帮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在学习物理中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时,教师就可以从自然界中的冰雪融化、雾气消散、衣服变干等常规的现象创建一定的情景,由这些情景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创建情景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对学生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
2.建立系统完成教学
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教学系统,从情景出发,将课本作为基础,实验作为砖石,开拓教学新思路。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将研究性教学方式作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为研究主体,实现教学发展。建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的完整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性体系,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些环节当中,完成教学计划。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对初中生进行鼓舞,激发学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将上述的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准确地选择教学方案,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
3.设计实验辅导教学
在初中物理实验研究性教学中,教师要对实验部分进行相关的设计。教师要对初中生提供相应的资料和实验条件,实现对教学的辅助。教师要对学生在实验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善,帮助学生完成相关的实验研究。在这些基础上,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合理进行实验研究,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大胆的假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设计实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地分析,对教学实验中要使用的材料进行准备,将教学研究结果进行总结。设计整体的实验思路,将这些思路转化到学生的实验研究中,确保学生在后续的自主实验中有大体的实验方向,顺利完成实验。
4.自主实验拓展教学
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在完成整体的实验设计之后,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自主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更多的知识。例如在电路中电流表的使用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首先,让学生对电路中电流表使用实验的过程进行设计,根据相关电流表的操作要求完成实验研究,对结果进行猜想。其次,对电路中电流表实验中的器材进行准备,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连接。最后,观察实验现象,将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此实验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指导,防止出现电流表损坏的现象。学生在上述教学实验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知识和实验紧紧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材上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同样引导了学生了解实验原理,教会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过程,使学生学到许多课本之外的东西,丰富了教学。
5.归纳整理完善教学
关键词: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形成;应对措施
尽管我们不应将学习成绩作为对学生能力进行衡量的唯一标准,但学习毫无疑问是考核学生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初中阶段,有许多学生智力条件并不差,但学习成绩始终得不到提升。这主要是由于其在小学阶段就未能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在升入初中后,因知识的复杂化和课程数量的增加,导致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成为许多初中教师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解读
总的来看,初中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会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学习习惯缺乏计划性;(2)未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3)因学习环境的问题而未能养成较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4)缺乏充分运用工具书辅助课外阅读的习惯;(5)不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总结,很少在课堂中做笔记;(6)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7)无法独立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较为懒散;(8)未能形成在学习中进行思考的习惯。
二、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形成原因探讨
1.教师与学校
由于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思想相对不稳定,做事很难做到持之以恒,往往会受到来自外部的思想影响,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监督力度不足,就很难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效果。此外,许多家长和教师的思想仍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将学生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只顾提升学生成绩,却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将M一步导致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欠缺。
2.家庭
近年来,初中生的父母工作越来越繁忙,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日常生活是由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负责照料的,而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较差,在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上均有较大的欠缺,再加上隔代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亲疏远近问题,监护人只将对学生的管理理解为“吃得饱、穿得暖、不出现意外”,却很少过问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很难解决学习问题,很可能会在学习压力下出现怠惰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逃学情况的发生。
3.学生自身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初中生都是家中的“独苗”,在生活中得到了全家人的溺爱,也形成了不爱吃苦、不爱劳动、不爱动手的不良习惯。若学生将懒散、任性的情绪带到学校,就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应对措施
要想使学生真正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从其刚升入初中时就开始着手培养,这有利于课程的学习,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应对初中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1.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指导
要想取得一定的学习成果,就必须首先从学习方法上下手。所谓的学习方法是指教师运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选择、运用和掌握学习方式,并实现学习成绩与学习效果的提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无疑是主体,教学活动的优劣则直接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因此,教师必须尽早教会学生独立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学生也要主动学习,掌握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多种基本学习模式。
2.约束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
由于初中生仍处在青春期,缺少对各类诱惑的判断力和抵制力,很难约束自己长期进行某一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制订相应的学习制度来对学生进行约束,帮助学生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应高度重视对校规校纪的执行力度,对各类学习活动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从而使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得到杜绝,进而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
3.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
很多初中生所具有的不良习惯在小学就已经养成了,要想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对其旧有的不良习惯进行矫
正。在每年秋季新生入学时,教师都应将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作为重要的教学工作来展开,从而为学生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还应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毫无疑问,想要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离不开学生严格的自我要求、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晓之以理、循循善诱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初中阶段的教育工作而言,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重中之重。广大初中教师只有对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教育工作全面展开,进而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初中生:心理课
青少年期既是个人性格形成、人格完善、个人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又是一个生理和心理都经历着巨大变化的特殊转折期。自我认同的危机、依赖与独立的矛盾、接受与拒绝的冲突都是青少年时期存在的问题。此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论是立足于发展性层面还是治疗性层面,都意义非凡。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逐渐兴起的、能有效解决学生个人发展问题的心理教育形式,刚好符合学校班级制的客观特点,不仅能使参与者在团体互动的条件下,通过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交流,促进自我探索和自我发展,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规则和技能。而且还能帮助整个团队(班集体)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合作能力。
我在学校从事初中生心理课教学实践,通过对全班学生的书面调查发现:90%的学生都一致期望在心理育课上能多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多一些交流和讨论,以便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以及形成健康的心理。目前,上海市初中生心理课一般在预备年级或初一开设,目前的心理课教学,虽然也融人了一些游戏和活动,但常常流于形式或者一阵热闹过后留不下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我认为,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课教学现状,将团体心理辅导运用到初中生心理课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
在游戏和活动中感受、体验、分享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体,在团体中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成长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目的。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初中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笔者认为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主要可以选择以下四大板块。
一是自我完善篇。主要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等相关内容,具体可以选择“认识我自己”、“自我保护”、“控制自己的行为”、“责任心培养”、“应对挫折”等主题。
二是人际关系篇。主要包括如何掌握沟通技巧、如何更好地与人进行交往方面的内容,具体可以选择“了解他人”、“宽容待人”、“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合作”、“男女生交往”等主题。
三是情绪情感篇。主要包括如何更好地了解情绪情感,更好地调控自我情绪、培养美好情感的内容,具体可以选择“认识和掌控情绪”、“合理宣泄情绪”、“自信心训练”、“学会分享”、“学会感恩”、“珍爱生命”等主题。
四是学习认知篇。主要包括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应对于学习相关的一些普遍问题,具体可以选择“了解和提高注意力”、“学会记忆”、“培养创造性思维”、“学习策略”、“应对学习(考试)焦虑”等主题。
对于以上这些主题内容,心理课教师(辅导者)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因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始终是团体心理辅导需要关注的重点。
二、初中生F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环节
严格来说。团体心理辅导全过程大致都要经历五个阶段,即团体的创始阶段、过渡阶段、规范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而每一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一般可以 分成开始、中间和结束三个部分。针对初中生常规课堂时间只有40分钟的现状。在实际运用中,每次团体心理辅导可以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预热。这一环节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活动开始前的热身活动,一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达到活跃气氛、营造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或揭示主题的目的。常见的一些热身游戏包括“大风吹”、“松鼠和大树”、“解手链”、“传话筒”等,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以保证接下来主题活动的充分进行。
2.主题活动体验。根据每次不同的目标和主题内容,可以设计1~2个全体学生参与的游戏或活动。如“自我意识”这一主题内容常见的活动有“价值拍卖”、“背后留言”等。也可以借鉴一些班会活动形式自行创设一些适合青少年的主题活动。在这一环节中,尽量鼓励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
3.交流与分享。在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了活动的基础上,辅导者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敞开心扉,交流活动的心得体会。这是一个开放和分享的环节,辅导者可以事先从活动中提炼几个讨论主题,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分享;也可以让学生先围绕活动自由展开讨论,最后辅导者进行总结。无论采取什么形式,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学生说、教师听。例如在“生命线”这一主题活动中,学生完成活动后,辅导者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过去的事情对你现在或未来有什么影响?现在的事情是不是和未来的理想 有联系?对比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没有需要调整和改变的地方?
第二和第三个环节是团体的核心活动,两者之间有时候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点,常常是交叉进行的。
4.评价。团体心理辅导的结束阶段一般都要进行总体效果评估,通过一些相关量表和测验,评估学生是否在相关方面得到发展。每一次活动结束后。辅导者可以给予学生一定评价。通过评价,可以总结该次团体活动,激励学生期待下一次的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评价可以是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也可以是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分类可谓五花八门,归纳起来适用于初中生心理课上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纸笔练习。纸笔练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特别设计的练习用纸,学生用书写的方式完成全部练习,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例如“生命线”这一活动就是利用了纸笔练习,要求学生在一根“生命线”上划分出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首先回忆过去最痛苦、难忘和快乐的事情并写在纸上,然后思考最近三个月要做的事情,按“重要且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两个维度分别写出三件事情,最后设想一下未来,按照“我20岁、30岁、40岁”等不同年龄阶段写出自己计划要实现的事情。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指由学生通过扮演日常生活问题情境中的角色,真实表达情绪和内心感受,是引导学生进行换位 思考、提高移情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形式。例如,在“认识和掌控情绪”这一主题活动中,通过情境剧表演,让学生真实体验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从而能宣泄和应对消极情绪。
3.行为训练。行为训练就是通过特定的练习。学习并强化适应行为或者纠正并消除不适应行为,这是一种有效促进学生成长的方法。例如在“自信心训练”这一主题活动中,通过“说出你的优点”这一练习形式,给每个学生一个再次认识自己的机会,学会发现和欣赏自己的优点,可以重塑或增强自信心。
4.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也是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坦诚的、深入的团体讨论达到交流思想意见、合作解决问题的目的。几乎每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都可以运用到这一方法。例如在交流与分享这一环节中,其实主要就是使用了小组讨论这一方法。
5. 娱乐游戏。娱乐游戏常在预热环节使用,这一方法主要是通过一些有趣的集体游戏,达到活跃团体气氛、调动学生情绪、增进学生之间互动的目的。除了预热环节常用的热身游戏,在主题活动中也常常使用游戏的方式。例如在“学会合作”这一主题活动中,采取“拼图游戏”、“踩报纸”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懂得合作的意义和策略。
6.媒介应用。媒介应用就是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物,如道具、磁带、录像、幻灯片等,达到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的目的。这一方法是其他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的有效补充,运用时注意适可而止。例如在“应对挫折”这一主题活动中,通过经典幻灯片“胡萝卜、鸡蛋和咖啡豆”的演示,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了三种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
此外,团体心理辅导一般要求参加人数在10~20人为宜,最多不要超过25 人,但一个自然班有时候人数多达40人以上,这时可以利用分组来解决这一矛盾,同时分组也有利于开展小组讨论和进行小组评价。一般可以随机分成每小组 4~6人,也可以根据活动需要将小组合并成大组。或者按性别、特质等进行分组。学生最好按小组围坐成圈并面向辅导者,便于营造课堂轻松氛围以及_展活动和 交流。辅导者还可以给每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取一个有意思的名称,如“用好我的耳朵”、“我的地盘我做主”、“果汁分你一半”等,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开展心理课或团体心理辅导小组,但很多活动的开展都缺乏计划性与连续性,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在不同阶段心理培养的需求与应该达到的任务目标,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或心理课没能充分发挥其效果。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急需专业与实操的指导,同时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需要专业性团体心理辅导书籍、活动道具、活动光盘等的支持。在此笔者推荐京师博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包,它的设计以人际沟通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团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总结归纳各个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主题,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心理课堂、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配备了相应的团体辅导活动手册、活动光盘,为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提供硬件支持。团体心理辅导具有操作性强、可变性大的特点,配套光盘能够更直观地授予心理老师以渔,帮助老师更好地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技巧。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即无传统的纸笔作业,也不需要期末考试,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体验者,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秩序维护者,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和自由,收获了成长和发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当然,团体心理辅导也存在一定局限,由于在团体情境中难以照顾到个体差异。对于一些自我封闭、人际交往焦虑过高的个体,通过团体辅导形式难以收到期望的效果。所以,辅之以个别辅导和咨询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樊富珉.清华出版社,2003.12
2、《积极心理学》 彼德森.群言出版社,2016.6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物科技活动;探究
一、问题提出
初中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又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其课程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技活动是结合课堂教学,运用生物学知识,组织学生设计开展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创造性活动。生物科技活动在学校的开展,既可以给学生实践机会,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实现塑造人格、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当今世界各国把科技教育问题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如美国的科技教育改革及《2061计划》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了巨大震动,美国“2061计划”以发展美国人的科学素质为目标,培养适应2061年发展水平的公民素质为目标,使其基础教育居于世界前列。
目前我国进行的中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也十分强调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综合能力,但与国外比较起来是远远不够的。从科技活动现状调查来看,我国的生物科技活动无论从质量、普及程度和场地设备条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对于象我校这样的乡镇学校,生物科技活动的开展,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活动的深度与广度都是远远不足的,科技活动虽然在科学教育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却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很难取得真正的实效;还远远不能适应新世纪教学的要求。
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能开展生物科技活动。这是值得每一个初中生物老师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说明。
二、初中生物科技活动的方法与内容
根据科技活动特点与新课标要求,开展初中生物科技活动的方法主要有:探究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与收集资料分析法等。
探究实验法的过程一般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讨论并制定实验计划、实施实验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利用它可以观察动植物人个体或群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命史;观察生命在相同条件与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发育以及生理生化变化规律与活动现象;调查法也是生物科技活动常用的方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如实记录,最后是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收集资料分析法是把有关研究内容的现状、专著、论文、资料搜集起来加以研究分析的综合论述,能对某一生命科学问题提供全面的知识。以上的方法既可单独进行又可综合运用。而初中毕业生生物学科学业考试大纲所要求考查的实验有28个,其中探究实验9个,观察实验7个,调查4个,属收集资料分析3个与其它的有5个,其中I(模仿)要求的有10个,II(独立操作)要求的有18个。如表1:
三、初中生物科技活动的实践探究
近几年来,开展了一些生物科技活动,如植物标本的制作、细胞以及生物模型的制作、调查学校植物的种类及分布、学生的饮食情况调查和传染病对相关资料收集等等,通过这些生物科技活动虽激发了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了学生设计方案、收集资料信息,记录统计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等科学研究的能力,但并没有有意识地紧扣考试大纲的实验要求,未能做到物尽其用,以致更好地发挥生物科技活动对学业成绩提高方面的作用。总结这些年的生物科技活动实践经验,结合考试大纲实验考查要求,显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确定研究课题
确定研究课题是初中生物科技活动的第一步,也是极重要的一步。在这一步中,既要紧扣考试大纲,又要激发学生对生物科技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
因此,教师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具体的做法是对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创设问题情境,确定研究课题。如准备一些稻谷、大米、米饭与碘液,介绍米饭的来源与米饭作为食物在人体中的作用后,取少量米饭加入少量蒸馏水于试管中并搅拌均匀,后加入少许碘液,这时学生会一直很专注地看着老师的实验操作,直至最后的颜色变化,这会让初中的学生感到很神奇,此刻趁机设问:什么物质与碘液混合时,会发生如此的颜色变化?这种物质是怎样来的?米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在人的口腔内会发生变化,为什么?等问题。将知识的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挖掘知识的固有趣味,激发学生提问题并巧妙地加以引导,于是顺理成章地确定生物科技活动研究的课题:1、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2、探究食物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甚至还可联系出:种子萌发的营养来源与条件;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等等。
(二)根据活动内容,构建知识网络
根据新课标与初中毕业生生物学科学业考试大纲所要求,初中生必须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理解不够,而生物科技活动的过程则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训练平台。
例如在上述课题中,学生可构建如下知识网络:1、米饭来源于大米,大米来源于水稻的种子,水稻的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时能量的来源,能源物质位于哪里?其它种子呢?2、米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淀粉在人体内的消化与利用,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等。3、米饭能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能量的产生以及来源过程。4、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等等,如图1所示。
通过一系列的生物科技活动,帮助学生构建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图1 知识网络
(三)评价活动过程,培养综合能力
初中生物科技活动更注重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及活动方案的实施,而与课标和考纲要求相吻合,其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考纲中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所涉及的方法与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生物科技活动的一般过程可概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制订合理的活动步骤;进行有效实践,依靠实验获取资料,结果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科学结论。针对探究过程进行有效科学的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是要针对活动过程制订具体的评价标准,对学生活动过程表现进行评分,如表2所示。
当然,在此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具体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科学取样,取样的代表性是收集材料的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应随机取样,以保证科研结果的科学严谨;学会设置对照实验,对数据的记录、整理、处理和分析,引导学生设计表格、曲线,能为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铺设桥梁,获得设计表格整理数据的方法;帮助学生通过归纳和演绎判断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使学生从具体、个别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一般的原理等等,能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开展初中生物科技活动应注意事项
首先要精心制订活动计划;再就是要根据学生能力梯度和实际合理设计与执行活动方案;
其次是认真指导活动的进行,放手让学生操作,真正地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
要适时进行评价与奖励,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落实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业成绩,同时又要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能动自主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自身生物科学素养,以适应学生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结论
开展初中生物科技活动的探究,对学生有很重要的意义。生物科技活动能提高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运用能力、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美)国家研究理事会著,戢守志等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
3.黄祖荫编.中学生物科技活动资料[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8).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思想陈旧,创新意识淡薄
部分教师不思进取,放松了学习,教学观念落后,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差,穿新鞋走老路,机械训练,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2.应试教育的阴影作祟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教师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
3.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
现在的评价考核,将评优晋级与学生考试分数挂钩,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唯分数是从;课堂教学面面俱到,知识教得死,生怕哪个内客没讲到,学生考试时丢分。面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此,我校语文教师作了初步的探索,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新模式。其主要环节是:创境激情――引疑自究――启思自悟――导训自结。即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参与自主学习目标的制定;通过组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促进学生自评自结,整合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
二、怎样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理念的引领,为学生打开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大门,而要真正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与尝试。
1.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对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有着极强的影响。要优化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本位”观,并把这种观念注入日常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教学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尽量由学生自主提出,规律尽量由学生自主发现。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并结合语文教学的总体状况,布置各学期的学习任务,并且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引导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策略,推动学生逐步转向自主学习。
2.传授有效自学方法所谓自学,就是“自己运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因此,自学的关键在于掌握学习的有效方法。每个学生因为性格和习惯不同,在学习方法上也是千差万别的,甚至是对立的。每个学生只有在多种尝试之后,才能摸索和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有效驾驭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初中学生进行语文自学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较为复杂,难以一一列举,但大体上较为常用和有效的几种却也不难总结。
(1)预习的方法。预习在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预习,学生们可以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提前有所准备,最主要的是心理准备,让他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中去。学生们需要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当然,预习不只是把次日的课文内容从前到后翻阅一遍,而是有一定方法和规律可循的。例如,全局法和重点法,可以先对新内容进行全局式概览,了解大致内容之后再加以重点学习。
(2)学会记笔记。语文课程内容较为复杂,而且量大,需要学生对日常学习到的语文知识点进行自我总结和积累,做笔记就是一种积累和整理语文学习资料的有效方法。
(3)强化课外阅读。语文课程的学习不应当局限在课堂之上和课本之中,毕竟只有拓宽了自己的阅读面和知识面,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3.提供自主学习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要做到七个“让”:即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4.制订学生自主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