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

时间:2023-05-30 09:14:06

教师专业成长

第1篇

关键词:教师;教案;专业成长

收稿日期:2007―11―28

作者简介:牛震乾(1980―),男,甘肃省会宁人,甘肃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的研究。

教案是指教师以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的实施方案。它既可以是教师的一种授课方案,也应是教师成长的“档案袋”,通过教案教师可以积累教学案例,反思教学中的困惑和不足,综合分析解决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其专业发展。

教案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为广大教师熟悉,但由于传统的教学过程过于机械化、模式化,加之教案逐渐成为常规管理的手段和评价教师日常工作的一种参照,教案与教师的教学生活正逐渐脱离,许多教师一提起教案便有很多意见和抱怨。面对此种状况,重新审视教案与教师的关系,理解教案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案:伴教师步入教学之路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过研究,并提出各自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其中福勒和布朗(Fuller&Brown)关于教师关注阶段的研究颇具代表性。他们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个阶段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他们时刻关心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怎样看我?领导是否觉得得不错,等等。一般来说,师范生和新教师比老教师更关心这类问题。第二个阶段是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生存时,他们将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成绩。在这一阶段,教师所关注的内容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他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一般来说,在职教师比师范生更关心这一类问题。第三个阶段是关注学生阶段。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将进入第三阶段――关注学生的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求,教学材料可能适合学生学习,也可能不适合学生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在成长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需要,这些需要将会影响他们的课堂行为和教学行为。

从以上福勒和布朗关于教师关注阶段的研究可以看出,教师职前教育只是为其以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一个专业知识以及教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具备了“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而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学会“教”――这一教师必需的能力之一,则是在学校的实践教学中通过就业经验逐步获得的。国内外学者关于专家型与新手教师的研究发现:①新手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中常常是盲目而不科学的。主要表现在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难点和关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不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不重视向学生传授策略性知识,只注重向学生传授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而专家型教师则能依据自己丰富而高度组织化了的实践知识来设计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能巧妙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效地组织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认知活动过程之中,同时能利用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关的教学法知识,向学生阐明概念并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

可以看到,刚入职的教师在教学初期并不能将自己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具体的教学情景结合起来,很少能灵活地运用教学策略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行为进行调整,他们更注重自己的某个具体教学行为是否成功,却忽视了对学生反应的思考。一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这样说道:“现在的教学中较高一点的要求就是为了把知识向学生交代清楚,其他东西很少去体会。”在这种情况下,教案能帮助新手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蓝图用“文本”形式表现出来,对新手教师而言写出较为详细的教案有利于理清思路、沉着应对,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感,找到一种方向感、自信心和安全感。这样做符合他们在教学初期的实际需要,教案能帮助新教师在工作初期克服因适应工作环境而带来的盲目和慌乱,给他们以胜任教学工作的自信,从而能顺利地步入自己的教学之路。

二、教案:教师专业成长的“档案袋”

教师工作是一种专业工作,所谓专业工作即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条件,教师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和专业自。那么,教案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首先,教师研制教案时对课堂教学进行预先设计促进了教学工作的科学性。教学活动是一种科学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总是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展开。在上课之前,教师必须要对具体的教学目标、学生知识能力的初始状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作一全面的考察。这种全面的考察必将反映在教师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因此,教案的研制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对自己组织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从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到对实施过程的检验再到最后对教案的评价修改,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过程。应当指出的是,这一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教案,要把教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自己体会到的一些新的想法充实到教案中来,修正不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逐步使自己的教学成为一个较科学的活动过程。这样,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教案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不仅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教师更应该成为研究者”是伴随着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入的最响亮的口号之一。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背景下,作为教学工作主体的教师只有不断研究自己的教学工作,才有可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促进自身的发展。教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是课堂教学进行的一种理想化的设计文本。但是,实际的教学情景中存在着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这些不可预知的因素有时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解决的,有时在课堂上解决不了,需要在课后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教案能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自己的教案为“载体”,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最后在课堂上对行动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通过教案研究自己的日常教学,不仅有利于单个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更适合同一类问题的系统分析和解决。

第三,教案还可以促进教师形成自觉的反思意识和良好的反思能力。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其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也是现代教师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曾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教师善于从经验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那些心照不宣和不言而喻的个人信念、预先设定,往往潜藏在历史深处,日常教学中处处依托之,往往习以为常,不再追问,成为思维的盲点”。②教师对反思自己教学的一个重要层面是反思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探索新的突破口。“反思不是一种没有着落的口号”,而需要依托一定的反思材料,反思的结果也需要凝成一定的“物化形式”。写教学后记是教师的一种课后反思活动,把教案作为一种反思文本符合教学后记及时性、验证性的特点要求。因此,大多数教案都在后面附有“教后感”或“教后反思”部分。而这一栏该写什么、怎样写,又有什么作用?笔者曾对101名甘肃省省级骨干教师进行了关于教案问题的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101名老师中,有42位老师觉得写“教学后记”只是“应付一下检查而已,没什么可写的”,占到接受调查教师总数的将近41%。其实,“教后记”是教师积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的凭据,对于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就认为:“我们的教学工作,犹如永不休止地登陟高山群峰,写'教后'则好似一位古代诗人描写其登山感受所言:一登一陟一回顾。一登一陟,站得高,眼前境界就开阔起来:一回顾,看到自己艰辛走过来的路就分外亲切,信心倍增,抖擞精神攀登更高的山峰”。③“教后记”的写法不拘一格,通过广大教师的总结和作者自己的体悟,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写“教后记”的内容和方法:

1.记载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原有计划的变更情况、知识传授的效果如何等内容。

2.记载教法情况。记录这堂课中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教学步骤所作调整的原因,以便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后的教学。

3.记载学法指导情况。教师着重对学生预习、自学、阅读、总结、思维训练的指导方法进行记载,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记载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及处理情况。

5.记载自己通过施教所获的体悟。记录自己在教学中最满意的地方在何处,还有什么不足,从实践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课堂管理(课堂秩序的制定与执行、问题行为管理等)与辅助教学行为(动机的激发、师生交流、强化、教师期望的表达等)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在教学中对某个问题又有什么新的体会,这些切身体验能不能与更广泛的教学理论联系起来等。

总之,写“教后记”的方法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可以是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其他几方面的。但在记载上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重视教学的成功之处,又要找到教学中的失误,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和业务素质,优化课堂教学,并能给教案一个精彩的结尾。

最后,教案是教师教学风格的文字载体。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总是带有鲜明的个性。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④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一般而言,具有个性的教学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层次的领悟。对教材的理解,一般有四个阶段,即“懂、通、透、化”。教师只有对教材的理解达到“化”境,才会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把握,做到教师就是教材,教师就是学生认识的对象。其次是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的个性化,必将落实在富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上,而这种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势必体现在教师的教案之中。教案是“教师综合考虑、备课备人结果的文字概括,集中地体现了教师教学的设计思路、方法技巧和艺术风格”。⑤教案要形成并体现出教师的教学个性,要求教师从个人对教学内容独特的理解出发,根据教学的科学原理,推断出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最佳的学习方式,并以此为基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过程。如有的教学内容适合于学生自主式学习,教师就应该设计出“自主式”教学过程;有的教学内容适合于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就应该设计出“合作式”教学过程。

所以,教师研制教案一方面是为了加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另一方面也应该是积累资料,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教案并不单纯是教师写在教案本上的那个书面计划,教案的研制是教师根据自身的价值取向、知识水平、个性差异来重组和改造、增减课程内容,“活化”教材的过程。这其中包含了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对学生特点的把握,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探索,辛勤劳作的过程。

对教师尤其对骨干教师而言,教案对其专业成长起一种助推的作用。有了教案,教师可以较为自信地走进课堂,同时设计教案也可使他们了解、熟悉教学活动的过程和基本要素,直至最后能依据自己丰富而高度组织化了的实践知识来设计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

注释:

①肖川.论中小学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与培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55~58.

②柳夕浪.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学制度的反思和重建[J].教育研究,2002,(1),80~83.

第2篇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措施一、以教研组活动为主阵地,培养教师的成长热情

教学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这个中心任务不能只靠教务处的任务传达来完成。教研组是完成专业学科教学任务的组织实施者,完成教学任务则是教研组的工作中心。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组织,因此,新课程改革中,要促进教师进行专业化成长,教研组就是活动的主阵地。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教师的成长热情。开展教研活动,必须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让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有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切实开展活动,让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人。教研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理论学习、教学沙龙、专题研修等,在这些活动中只有让教师们参与其中,亲历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收到实效。一个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扎实与否,体现在老师参与的热情度上。当然,行政领导也应深入到各个教研组,一起参与讨论研究,对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学公开课、评课进行指导和监督,以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3、有评比总结,让教师看到进步与成功。教研组的活动中,教师对理论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这时就应当让他们看到进步的足迹,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评比等等,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肯定,也将会成为教师成长的永远动力。

4、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部分老师的成长,不能代表着全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大部分老师在教育事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才能代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非常重视知识型、学习型教师的培养,把学习培训的机会让给一线教师,让成功的教师带领落伍的教师,让进步的教师带动安于现状的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开展校际间结对子帮扶活动,开展随堂听课、磨课等,千方百计促进教师的整体进步。

二、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培养教师的创新探索精神

对教师而言,课题研究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形势的发展探索教育过程规律性、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以达到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运用的目的,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明显。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中,要求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务处实施课题监控,要求参加人员做好期中小结,做好成果收集的研究记录,并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实验效果进行层次性、差异性评价与分析,课题研究结束,研究人提出结题申请,由课题领导小组进行结题验收,评出等级。对于好的课题,在校级推广并推荐申报上一级课题研究。

1、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角色转变

教育的飞速发展,给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有效的经验行为,还要有理性的思考,应能解释、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完善教育实践,不断交流自己的见解。教师既不能依赖习惯和经验工作,又不能等待研究者提供新成果。每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名教师都是科学研究队伍中的成员。教师要成为批判的、系统的考察自己实践的研究者,从而更好的理解自己的教学和改善自己的实践。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角色转变,深刻认识到只有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专家型的教师才能成为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适应者。

2、教科研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认识

教科研培训在我们学校已经形成了一种工作制度,深受许多教师的喜爱,教科研培训主要是由学校科研、教学骨干和部分成长较快的年青教师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实施新课改中所存在的问题,积累的经验在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上,依照一定的主题向老师们作了汇报,这样能引起其他教师的共鸣,产生比较好的培训效果,同时对汇报教师也是一次锻炼和提高。

通过课题培训,所有的老师都觉得自己成长较快,虽然很苦,但苦中有乐,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具备了广泛的专业知识,知道如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能主动地改革教育,对同事也产生专业取向的影响力,都感觉到通过教科研培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化知识。

3、立足校级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校级课题的研究是我校积极开展群众性教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课题研究来自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也可以说它是用现代教育理论来科学地规范教学行为的一种研究,即理性地对待教育、教学,克服随意性,从而不断完善、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科研结合,在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依赖于教育科研和教师的教研能力,提高教研科研能力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以此达到以教研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一个工作十年的教师也许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他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而已,无法从经验中通过反思、对比理论指导实践,因为没有反思这样的经验只能是狭隘的经验,所以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更应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不受限制。

1、通过学写教育教学案例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质。教育教学案例来自日常的教育实践活动,这种实践贴近教师工作,涉及的领域宽,发生的事例多,是教师撰写教育案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撰写教育教学案例的过程,是重新认识教育教学事实的过程,也是反思、研究、总结、提高的过程。正如胡教授所说的: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带着行动的结果来,带着新的方案走„„要写好教育教学案例,需要把教育教学案例涉及到的问题披露出来,深入分析研究,取得清晰的认识,较好地解决某个问题。因此,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在提高教师教育研究能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2、坚持写教育教学小故事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鼓励教师多挖掘身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闪光点和困惑点加以研究,积累经验,写成小论文或者教育教学日记,学校开展“我的教学故事”、“我的教育故事”征文活动,鼓励大家去写,从中体验到一种充满了趣味、满足、惊喜和骄傲的感觉。

3、尝试撰写教科研论文帮助我们提高。教师在经过长期研究积累后,有了第一手研究资料,要把它编成科研成果,需要经过思维加工和文字加工过程,是个再创造过程,这个过程有实践成果的累积,有教研反思的积累,还有理论知识的支撑。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出高质量的科研论文,但长期的思考总结对自己的专业成长绝对是有好处的。

总之,教师专业成长是个坚持不懈的锻炼过程,只有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去,那就不要怀疑自己是否能成长进步,因为,有耕耘必然会迎来收获的季节。

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措施针对我校教师实际情况,能够起专业引领作用的教师少而不足,切实采取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成为我校所有工作的重点。因此,我们立足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坚持以校为本的培训理念,强化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一、贯彻理念,形成自我成长的意识

1.提出“一年适应,三年合格,五年骨干,”专业成长设想。

2.建立教师业务成长档案

为每位教师建立档案袋。将教师的课例、反思、教学设计、听课报告以及参加培训情况等能够记录自己专业成长的资料,全部归案。以此来促进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便于以后更好的发展。

3.制定三年自我发展规划和学期发展规划

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要求教师就自身专业不足,提出建设性的发展方向,并制定具可操作性的措施,以此提升教学业务水平。每学年教学处就教师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

二、创设文化氛围,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养

1、倡导教师多读书,勤学习。读书学习是教师“学高”的直接途径。可以读一些教育理论,也可以是和本学科相关的专业书籍,还可以是文化典籍,更可以和学生“同读一本书”。

2、有意识地形成我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

1.专家引领。请各学科权威(外请或校内)就教师关注的教学问题进行指导。

2.以教研组、为常态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提升业务水平。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互帮互带;教学研讨,求同存异,促进交流;上研究课,同课异构,激发潜能;

3.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加强四步探究教学法的研究,这学期以课堂教学设计为主,掀起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高潮。

4、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研究课堂教学设计。

四、分层培训

1.青年教师培训

为进一步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在各个方面提供舞台,帮助青年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是一项重要工作,它是促使青年教师更好地熟悉教育教学工作、履行岗位职责,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而进行的继续教育。是我校教师专业成长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青年教师培训分为三个环节:师徒帮带;实践锻炼;考核验收。以师徒帮带为常态的培训形式,以课堂教学为培训内容,加上一些专题性讲座,提高教学的规范性和教师的理论水平,组织开展评优课、展示课,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专业答辩,师德演讲等活动,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2.骨干教师培训

我校共有市级骨干2人,校骨干5人,他们是我校教学的中坚力量,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领跑人。所以,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专家引领: 以讲座等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教学业务指导。 专家示范: 以公开研究课的形式,展示他们在教学上的优势,激励其他教师效仿学习。

师徒帮带: 帮带青年教师是骨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求帮带之前有协议,帮带过程有记录,帮带结束有总结。

外出学习: 学习和培训是教师精神上的福利。对骨干教师而言,更需要外出学习,及时充电。但学习后,必须要有对同组教师的反馈汇报。

五、形成发展性评价

在教师学习、培训过程中及时评价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体措施为了打造一支符合二期课改要求,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教师队伍,学校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条件、搭设舞台、提供机会、营造氛围,特制定以下具体措施以保障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提升。

一、 师德

1、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教师对学校文化、学校精神的内涵作深层次的理解,并努力将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2、学校组织开展师德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评选、宣讲、展示等形式弘扬师德风范良好的教师,提升我校教师整体的师德素养。

3、创建学习型班组、教研组,在创建过程中求得教师个人、团队的双重发展,每一年评比一次。

二、 学识

1、鼓励教师参加本科或硕士课程班进修。

2、为教师订阅《读者》《人民教育》杂志。每学期进行读书沙龙活动。

三、 能力

1、形成校级骨干教师、校级后备骨干教师的梯队,每两年进行申报、评选、考核。骨干教师(含后备)能在本学科或本教研组中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团队中老师共同成长。

2、有机会尽可能多的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级的教学观摩活动。

3、不放弃市、区级组织的各项教学比赛活动,对于参赛老师,不管是否获奖,设立参与奖。学校或者所在团队积极帮助该教师出谋划策,体现团队智慧。

4、学校每学年组织校级教学比赛,鼓励教师在比赛中提高教学能力。

5、积极争取机会,多与教研员沟通,请区教研员来校听课指导,让老师在区一级层面能够进行公开教学。

6、聘请资深退休教师带教骨干教师,来校听课,指导学校中青年教师。

7、每年进行一次教学案例或论文的评选,学校编写案例或论文集,并鼓励教师参与区评奖及向杂志投稿。

8、为个别岗位的教师提供到齐一小学轮岗学习的机会。

9、积极参与学校的项目管理,成为管理者或参与者,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管理、研究各方面的能力,学校定期对各项目进行考核。

10、 督促教师认真按计划完成师资培训工作,评选校本培训积极分子。 11、 学校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进行中期及末期的考核,对于完成规划较好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 个性品质

1、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升育人能力:心理辅导能力、与家长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等。

第3篇

一、“现身说法”树榜样

我校教科室每学期都会不固定地邀请一些本地区周边学校的一些“名师”(在某方面成长较快的),如课堂教学能手、科研领军人物、读书先进典型、班主任优秀代表等,来为我校全体教师进行“现身说法”,讲述他们的成长过程。因为是本地区周边学校的一些“名师”,大家大多也都认识,他们的成长经历往往很容易触动教师,他们感觉教育教学中的“专家”或“名师”,离自己并不是遥不可及,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也完全可以在教育教学上有所作为,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专业成长意识。

每次邀请“名师”“现身说法”之后,我们会把教师聚集在一起,让大家畅谈听后的收获和感受,或者有针对性地写一写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哪一点最触动你,这样,首先在教师心中树立学习的榜样,并且这个榜样近在眼前。有了榜样的激发,很多教师开始反思自己的成长道路,思考自己该如何在教育这条大道中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二、“专项指导”求方法

教师有了专业成长的意识,这时他们依然是很茫然的,如何让自己真正成长起来?很多时候他们渴望有人能够为他们指点迷津,尤其是在一些专项上有人能够为他们做具体的指导。

每个学期,一些教育主管部门都会开展各级各类的优质课评比、论文评比、课题申报等活动,这些是为教师做“专项指导”的最好切口,作为学校教科室的主要负责人,一定要善于抓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比如,论文评比,绝不是学校教科室负责人仅仅将通知文件下发给教师,让教师自己去写,该交的时候通知教师交上来就可以了,这样往往也很容易使教科室的工作陷入被动:要么交上来的论文寥寥无几,要么交上来的论文质量不高。面对这些评比,每次教科室都能邀请相关人士有针对性地为教师做“专项指导”,比如个人课题如何进行选题,课题方案从哪几个方面撰写,如何撰写读书心得等。这样的“专项指导”是很多教师求之若渴的。

我校教科室每学期都会针对各级各类的评比活动开展“专项指导”,每次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参与积极性高,获奖比例大。教师也在这样一项项具体的“专项指导”中快速成长起来。

三、“意外惊喜”鼓干劲

给力教师专业发展,很重要的促进措施是让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收获或得到成功的体验,他们付出了,收获了,一次次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探寻到自我价值并不断得到肯定,必将更好地激发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每个学期,教师交到学校教科室的论文、读书心得之类的文章都很多,教科室负责人除了从这些文章中择优上报参加论文评比等活动之外,不妨继续从中选优,或者有些文章稍加润色,修改修改,然后帮教师投寄出去。

忽然有一天,教师们收到来自某个教育报刊社的“意外惊喜”,才知道原来是学校教科室负责人将其文章投寄出去,原来自己的文章也可以变成铅字印出来,那份惊喜无以言表,由专业成长带来的自豪感和小小的成就感从心底油然而生,从而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再次加足了油,鼓足了劲。

第4篇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工作是繁忙的,又是细致、琐碎而要深入其中,这样才更利于个人成长。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教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历为我提供了审视自我及教师职业的诸多视角。但是由于平时只顾忙于繁琐的教育教学工作,而忽略了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经验进行系统的梳理。所以,工作起来还达不到游刃有余。现在有必要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体会进行总结反思,在科研型教师的路上步子迈更快一些。

一、教师专业化思想方面修炼三养

从古至今人们给予教师太多的美称:园丁、人梯、蜡烛、教师灵魂的工程师,这些赞誉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那就是做教师要追求卓越,要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用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用道德、人格、学识、情操、理想、信念和形象去影响学生。否则,误人子弟,教师要修炼“三养”,就是:

1.教师的拥有教养

一个人的教养与家庭教育和成长的环境有很大关系,礼貌待人,心胸豁达,遵守公共规范,尊老爱幼看起来是小,反映了积极的对己对人的态度,教师平时不但要正派真诚,同时不媚不阿,光明磊落。

2.教师拥有的修养

修养指个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能力等方面深度和广度,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培养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如政治修养、文学修养。讲究修养,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乃真大丈夫也”是教师应有为人品德,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崇拜的文豪坡“一蓑风雨任凭生,料峭寒风吹酒醒”旷达人生态度。王进喜带领大庆工人“石油工人一声豪,地球也要抖三抖”坚毅和顽强品格。这是我国古人也经常议论的,著名的唯物主义者荀况也说:“修养而不贰,则天地不能祸”等,都强调了修养的重要性。作为教师,修养主要表现为热爱并忠诚教育事业,关心学生身心成长,并为之努力奋斗,达到一定的境界。

3.教师拥有的涵养

涵养是教养.修养在平日里的表现,可以分为人文涵养、知识涵养、行为涵养一个又一个具体细节的表现足以显示一个人教养和修养的深度。作为教师特别要注重自己的行为素养外在表现为,衣冠的得体,容颜的端庄,谈吐的雅俗,目光的专注,言语的高低,步履的轻重,站如松等等,无一不透发出一个人素养的高下。因为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在关注着你,在评价着你,在传播着你,还模仿你的言行。

二、过硬专业素质

1.时代在飞速发展.教育理念在日月更新。多看一些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从中汲取营养,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理论视野,为处理教学实际问题提高理论依据。从网络中学习,向名师学习、向专家学习,拓展知识,提升专业理论,积累实践经验,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学相长,要变“一桶水”为“长流水”,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我们教学技巧。

2.专业教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对政治学科教学体系的认识和掌握。尤其是我们现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过程实施、教学环节等诸多方面都与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学习既能掌握本学科的传统理论,又能站在学科的前沿,对本学科的发展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 在处理教材和运用教学技巧上得心应手。

3.向其他教师学习,掌握教材处理技巧,准确把握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掌控能力。多听课,各个年级,各种课型,各种风格的课,借鉴他人的长处,通过运用、反思、内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1.班主任:我深刻认识到,当班主任不仅是教师职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当班主任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还可以及时反馈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与各方面的沟通交流能力。

2.还要带过一两轮高三,才能够对本学科的学科体系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才能够更加清楚各部分知识在学科中的位置和重要性;只有经历过高三的磨练,才能够提高自己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只有经过几轮高三的锻炼,才能循序渐进的优化自己的专业知识组合。

3.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就是课题,积极主动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能力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我跟着科组的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如何进行教育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O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这不仅有利于我专业化的发展,同时对我评职称创造条件。

四、遵纪守法方面

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教研活动、校本培训。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不落下每天的本职工作,对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工作中,尊领敬导、团结同事,对人真诚,能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每一项任务。

做为一名老师很平凡,三尺讲台却引多少人用毕生精力去守护她,我们也感到教鞭沉重,教学之海中艺无此境。

第5篇

第一步 明确自我发展目标,实现角色转变

明确作为课改背景下新型教师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同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实现从"教书匠"到"研究型"教师的角色转变。

1.加强理论学习,多阅读本专业的书籍,比如《初中教学设计》、《历史课程标准》、《慕课理论与实践》以及其他有关的书籍,力争每天至少抽空半小时的时间来丰富自身的理论水平及时做好笔记和摘抄等等。

2.听课,我觉得是自己进步最快的途径。要多听课,学习他人的教学长处。不但在现实中多听课,而且也可以在网络上多听课,我现在已经注册了多个公开课网络的账号,计划多听课以更快的提升自己。

3.课堂实践。课堂是教师实践的最好舞台,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同时也要积极争取上公开课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

4.经常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坚持反思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也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渴求新知。

5 .坚持学习。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习,不学习就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形势,就适应不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就驾驭不了生成性的课堂。坚持钻研教材,阅读参考书,读专业报刊杂志,学习各种文件。让学习成为一种内需。第一步,我需要不断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使理论服务于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第二步 加强教育技能培养,提高班级管理能力,强化自我修炼,走创新之路。

1.学科课堂技能是立足讲台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向成为研究型教师方向努力,要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得到最优化,切实打造"效率课堂".

2.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提高班级管理能力。

3教学方面: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池水,也许一池水也是不够的,因为学生对知识渴望是永无止境的。而更关键在自己的一池水怎么教给学生,是硬灌给学生,还是有技巧的让学生去自己喝下去?这需要自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并把新课程理念付诸于实践,比如说怎么结合实际应用翻转课堂的理论。

第三步 教学相长,教研并进,形成新课改理念下的自我教学特色加强教育科研能力重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在教研与科研的实践中,发展自己,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与反思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强化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将学科知识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来整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重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具有熟练地教育教学技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反思能力,并能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具体实施方案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信念。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习,不学习就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形势,就适应不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就驾驭不了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坚持钻研教材,读专业报刊杂志、学习各种教学理论,让学习成为一种内需。

2、制作个人专题档案。记录整理个人成长的足迹。

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认真思考并虚心学习。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训活动,利用每学期开一到两节公开课的机会汇报概念教学和习题教学的科研成果。

3、立足课堂,勇于课堂实践,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课堂是老师实践的最好舞台,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从身边有经验的教师中请教,从名优教师中汲取,勇于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4、学会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反思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可以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坚持每天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找出不足,积极客观地面对,辨证的看待问题,创新工作,把反思的成果落实在具体的事件中,并形成书面笔记。

5、借助于网络,大批量学习,快速提升。

第6篇

教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孩子的引路人,每一位教师的付出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的成长。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教师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教师专业成长自我评价范文一:我是某某小学的一名人民教师,任职以来我用一直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以下是我对自己工作所做的自我鉴定。

一、师德表现

关心集体,以校为家。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学校安排,人际关系融洽。本学年度全勤。

关心、热爱学生,做孩子们的好朋友。记得曾经有人对我们说过:“虽然你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他们的能力水平高低不等,但在家长的眼中他们却是唯一的,是完美的,我们不要在心里就给孩子划分出等级,那样做对孩子是不公平的。说我们教师这个职业神圣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完全是良心活,没有办法去准确地衡量!”我认同这个人的话,所以我用爱心浇灌稚嫩的花朵,课堂上严格要求,课下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朋友,一年的努力换来的是孩子们开心的笑脸。

二、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把工作带到家里。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教师个人发展自我评价3、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不会写字就手把手地教,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辅导。

4、作业

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三、德育工作

德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

1、爱就是关怀。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2、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3、爱就是责任。

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四、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为了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5、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6、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我是一个对集体充满了热情的人,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是我的工作作风,助人为乐是我的快乐之本,只要是对学校对大家有好处的事情我都会不计较个人得失,把他完成好。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以上是我对我的工作所做的自我鉴定,我相信我能用我的爱与热情把祖国明天的花朵培育得更璀璨。

教师专业成长自我评价范文二:不知不觉一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在这一年里,我在院领导、部门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在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上。本人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在专业知识、工作能力上。我不怕麻烦,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熟悉了学院的工作,明确了工作的程序、方向,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为了学院工作的顺利进行及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我还积极配合其他同事做好工作。

在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本人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在工作质量成绩、效益和贡献方面。本人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学院及部门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虽说是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在新的一年里,我将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为学院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教师专业成长自我评价范文三:转眼间,从20XX年8月份参加工作至今已近一年,.经过这一年的努力工作和不断学习,我获益良多。在这里我对这一年来的收获和感悟进行总结。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服从组织的安排,这一年来我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形成自身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党员心得交流活动,这使我的思想素质更加成熟。

这一年来,我很注意自身的师德,努力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我知道教师的言传身授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我时时提醒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中学生面前总是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管在课堂里还是在课外我都努力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课堂上我阳光地面对学生,用积极进取的精神带动学生,在课外我努力与学生做朋友,用心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爱。我做的一切就是希望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而作为一名新老师,在如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很快的年代,自身的学识相当重要,一天不学习,就会落后一截,自工作以来,我仍然不断学习,丝毫不敢松懈。继续学习成为我工作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不仅积极参见学校校本培训,还参加新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研讨会。尽管刚刚走上岗位,出国留学网工作中的活动与任务让我颇感压力,但只要一有空闲时间,我便挤时间出来学习和语文教学相关的方法以及班主任工作方法,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这一年里,我努力扩展自身的知识面,阅读了很多教育名家的书籍,并订阅了《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和《班主任之友》杂志,经过仔细研读,自感收获很多。当然,这一些是远远不够的,学海无涯,在下一年里,还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是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进行积累和总结。

当教师快一年了,虽然教学方法还不是很成熟,但我已在教学中学到了很多。在这一年里,我担任高一年级(8班和11班)语文教学工作,同时担任高一年级11班的班主任,工作充实而不乏挑战。尽管教学和管理任务非常沉重,但两者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锻炼。不经过实践,怎能学到真实的本领,这一年里,我认真地向老教师们学习,经常去听课,学习他们的教学长处以弥补自身不足,我经常思考语文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让每一堂课里充满着活力,由于我讲课生动形象,在20XX—20XX年上学期里,我很荣幸地参加了阳春市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并夺得了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我的课也得到了领导以及学生的一致好评。

我也在不断开拓创新,我也明白自身的学识不代表教学的好坏,教学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也是注重技巧的工作,于是我常常想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来研究。我积极参与每次的教研活动,吸取前辈的教训和专家的指导,总结出自己的想法。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心理,让每个学生得到关爱。我们班纪律和精神面貌都位居年级前列,一年来,高一11班成为高一年级里获得流动红旗最多的班级。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学生家长以及同事都对我的班级管理工作给予了好评。

经过一年的工作与学习,我自感收获颇丰但还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我去提高。比如,我的教学设计能力还有待提高,管理方面,有些事情时还过于急躁,需要有更多的耐心。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经过磨练和学习,我会改善自己的不足,越做越好。

第7篇

成长性需要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一个概念,从这一理念出发审视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现状,可以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

一、成长性需要

(一)基本需要

指个体不可缺少的普遍的生理和社会需求。它不是某一社会文化所特有的,而是人类共同具有的。包括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所指的七层的底下四层,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

(二)成长需要

指由个体自身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趋向所激励的需要。它是在低层次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的高层次的心理需要,故又称之为超越性需要。包括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所指的七层的上面三层,即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认为,一个自我实现者的基本需要如果得到了满足,不再被基本需要驱动,那么,他就会被高级的需求驱动――成长性需要。

成长性需要同基本需要有很大差异。马斯洛说,基本需要是肯定可以达到厌烦的程度,但你绝不会厌烦成长,永远不会。

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成长性价值的内在需求,我们的高级需求和动机是有生物学基础的,即每个人都有对美、真理、政治等高级价值的本能需求。缺乏存在性价值如同缺少维生素一样也会导致疾病。如果这种成长性需要被剥夺或受伤害,就会引起情感上的问题。

二、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点话题,其核心内涵有三个方面:(一)价值观引领下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精神的不断重构与塑造,这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定向;(二)基于广泛学习的专业和非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三)反思学校日常生活基础上的教育智慧的不断提升,这是教师走向卓越和优异的催化剂。

教师的素质事关国家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教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实现教育目标,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振兴国家、民族的根本保证。没有现代化思想、知识、方法武装起来的教师队伍,谈教育的理想与目标是一句空话。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因此,有人说:改变教师是改变一所学校的唯一途径。同时,教师专业化成长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时代要求,没有与时俱进、与日俱新的自我发展就必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适应不了现代化教育的要求。

三、成长性需求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启示

正如前文所说,如果人们这种成长性需求被剥夺或受伤害,就会引起情感上的问题,出现超越性疾病。笔者认为,就教师这一职业而言,成长性需求缺失会导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等问题。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进行了“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有86%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教师中有超过60%的人对工作不像他们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么热心和投入,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或者抱着一种“应付”的心态在工作,有时甚至还会出现不关心教学质量与成效,不关心学生成长的情况。这一问题已成为阻碍教师专业化成长,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从成长性需要的视角来讨论教师专业成长的实现途径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

(一)自我反思应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看,我们的高级需求和动机也是有生物学基础的。也就是说,成长性需求也是人的一种本能需求,所以强调教师成长中应激发教师的内在生命价值和生命活力,使其把教育活动当作一种事业,一种境界加以追求。

自我反思应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职业中所作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反思帮助教师把经验和理论联结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

正如叶澜教授在1997年提出必须看到“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个体生命质量的意义”,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之外,还要“育己”,把教师对创造的追求和实现,视为“教师职业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源泉”,“新世纪教师”,应该是具有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建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

如前所言,马斯洛认为成长性需求是一种本能需求,但这种本能需求的概念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成长就不需要帮助。如同我们细致而周到地满足生理上的需求一样,教师周围的环境也应有意识地为教师提供成长性需求。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环境如果缺少真、善、美的成长性价值,教师会产生超越性疾病。所以我们强调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应是自我反思与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二)同伴互助是教师专业化成长不可或缺的力量

同伴互助是指教师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商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相互学习、互动与合作。同伴互助尤其要强调的是教师集体内部的专业争论。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言。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没有不同的思想,一个人说了大家都认为好,这不是一个学校的幸运,而是一种灾难。”

同伴互助也是指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它关键在于教师之间要有非常真诚的人际关系,大家彼此信任、互相视为心灵伙伴,这是一种趋向真、善、美的对话。

(三)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力支持

专业引领是指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与帮助。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从教师角度讲,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这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

专业研究人员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对教学实践高度关注的情感、积极主动的帮助,可以为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认知、善美、自我实现等成长性需求的满足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支持。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关系。只有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之间的整合,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第8篇

关键词:职业倦怠;教师;消解

一、教师职业倦怠及其表现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个词语。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据有关研究,凡是需要长期与人密切接触、打交道的行业,如教师、医生、警察等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问题。

辽宁省1999年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有时失眠健忘、情绪不定、内心焦虑、行为偏执、对己对人要求比较苛刻等;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表现为经常有上述症状;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另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有86%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这两个调查不一定精确,但至少表明了一种令人忧虑的趋势。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通常表现为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可表现为生理、心理多种症状。

生理上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可能出现头疼、胸痛、腹胀、内分泌失调、睡眠障碍,工作效率降低,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极易产生疲累感,甚至出现机能性工作障碍。

心理则表现情绪不稳定,易焦虑和抑郁。如果教师不及时疏导或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情绪归因不当,则很可能会产生更深层次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有的教师开始失去自信和控制感,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降低,从而产生了内疚感并开始自责。有些教师则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及教学上的失败归于学生、家长或领导,变得易激怒、好发脾气,对外界持敌视、抱怨的态度。通常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都是交叠在一起的,而且不断地发生变化,如有些教师时而感到愧疚,时而感到愤怒。倦怠情况严重者,就是心理障碍了,有可能发展成忧郁症,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灰蒙蒙的,都是没有生气的,都是悲凉、凄惨,没有意思的。抑郁症患者易染上酗酒等恶习,甚至自杀。

二、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一)个体及职业因素

1 工作负担过重,工作时间过长。教师职业和其他职业不同的一点就是工作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其他职业在8小时工作时间之外,一般都不再从事和工作有关的事情。但教师除了在上班时间要进行紧张忙碌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还有大量的工作只有在下班以后才有时间去做,如查阅参考资料、培优补差、家访、对学生的个别教育、科研,等等。而且,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以及持续不断的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还必须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学习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教育教学理论的新发展。“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许多中小学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不少教师在心理上和情绪上处于极度疲劳和衰竭的状态。而这种疲劳和衰竭状态正是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典型症状。

2 教师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当个体面对种种冲突情境而又被期望做出角色行为时,角色冲突就会出现。这时,如果个体不能妥善调和这种不和谐,压力就会随之产生。而角色模糊则是指个体由于对其职业的权力、义务、责任等缺乏清晰的、一致的认识而感到对工作无法胜任。这种角色定位模糊也易导致压力的产生。在工作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家长的人;既是班级的管理者,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等,他们扮演着多重角色,而且随着学校功能的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教师所要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重化,而这些角色行为有时是相互矛盾的。因此,教师在工作中常常面对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的情境,这使得他们不可避免地感到心力交瘁。

3 教师职业的高重复性。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相比,教师的工作是一个重复性更大的工作。虽然面对的学生会不同,但是教学的内容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对于压力较大的教师,很难安排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教学,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感受不到新意,很容易使教师感到枯燥乏味,没有成就感。今天是昨天的重复。明天是今天的翻版,这种体验很容易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

4 教师个体的人格特质、年龄特征、婚姻状况、家庭负担、性别、职称等也会对职业倦怠产生影响。

(二)学校因素

1 人际关系紧张。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其中的组织氛围不仅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效率,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情绪状态。如果成员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尊重、互相支持,教师就会获得安全感、自尊感和归属感,就会觉得工作轻松愉快,工作积极性就高。反之,如果领导实行家长作风,教师被排除在学校决策之外,或者教师之间明争暗斗,处处防范,教师就会感列紧张、压抑、烦躁、郁闷。这种体验迁移到工作中,就会导致教师压力增大,容易诱发倦怠。

2 不合理的评价机制。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但在实际工作中,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随处可见。这在教育教学的评价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分数、升学率依然是评价教师工作好坏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尺度。并且评价的结果与奖金、荣誉、评职称、续聘等直接挂钩。分数如同紧箍咒一样,迫使教师围绕着它来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成为追逐分数的机器而失去了教育教学的自主和自由,原本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变碍呆板、单调、枯燥、乏味,这严重地削弱了教师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不合理的评价机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导致学校人际关系紧张的直接根源。

3 学生品行和学习问题。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特的个性,而且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尽管教师总是竭尽全力使得学生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但学生的思想、行为往往不是教师所能够控制的。学生中的矛盾、不良行为、厌学情绪以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是教师每天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价值多元化和追求个性

化的今天,学生中出现的品行问题更是层出不穷。“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是许多教师的共同感慨。所有这些往往使教师感到厌倦和疲惫不堪。

(三)社会因素

1 社会期望过高。教师不但承担着传递人类千百年来所积累的人类文明成果的重任,而且承担着为国家的建设培养合格的各级各类人才的重任,因此。其所承受的社会期望也就较高。在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进一步得到强化,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就相应的不断提升,要求近乎苛刻,迫使教师向着“完人”的方向努力。从而使他们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承担的职责和风险远远超过社会其他行业。当学校和教师没有能够实现社会的期望,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指责的目光投向教师,认为教师无能或失职时,教师的压力更是倍增。这时他们所体验到的不仅是工作的劳累,更有不被理解、有付出而无回报的辛酸,教师的成就感因此而降低或缺失。如果这种状况长期不得缓解,倦怠心理自然产生。

2 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从客观上说。教师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决定了教师应当拥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近些年来,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但从总体上来看,与劳动性质和强度相当的其他行业相比,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依然偏低,特别是实施绩效工资的方案迟迟没有落实,同时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高。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大大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产生职业倦怠自然是早晚的事。

三、消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如何消解教师的职业倦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就需要个体、学校、社会等各方面采取和谐一致的措施。

(一)教师个体是消解职业倦怠的主体

1 确立合理的职业期待。教师应该认识到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教师职业具有高尚的社会意义,但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要一味强调专业的自主性和培养国家栋梁的社会责任感,不要因为自己的现状与预期目标相差太远而产生幻灭感。因为教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承认教育并不是万能的,不要把原本是学生自身、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都强加于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要适度。有些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如果学生达到了自己的要求就满面笑容、沾沾自喜;如果学生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或考试不理想。便认为是自己的过错而沮丧失望、丧失自信心。实际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缺点过失是正常的,而且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学生接受教育的途径呈多元化趋势,学生身上的优缺点来自许多因素,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而同喜同悲,致使自己情绪枯竭。

2 正确认识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教师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提高成功的可能性,而不至于目标脱离实际,以至于因为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经受挫折。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与他人的境遇差别不要盲目比较。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年代,成败得失、此起彼伏,是常有的事,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常心,有时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有时要退一步;有时也要学会放弃。保持心理的平衡与自在,在此基础上悦纳自己,增加自信,不断取得成功,就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

3 掌握一定的缓解压力的措施。职业倦怠是由于工作压力长期未能得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因此,教师应主动掌握一些有效释放压力的措施。教师应乐于与人交往,广交朋友,这样在郁闷沮丧时,就可向朋友倾诉并寻求支持,及时释压,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教师还应培养广泛的兴趣,多参加各种业余活动,做到劳逸结合,放松自己,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压能力。此外,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等也能够有效缓解压力,必要时还可以求助于心理医生。

(二)学校组织是消解职业倦怠的关键

1 改善学校管理方式。学校各级领导要施行开放的民主的管理方式,尊重教师,给予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进行决策的权力和机会。应多关心教师,多和教师交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和工作困难,满足教师物质和精神上需求,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应多开展群众性的文娱活动,为教师间的情感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劳逸结合和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教师的情感宣泄,使各种消极情绪得以及时化解。

2 改革教师及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的评价方式既人为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压力,而且也抑制了教师工作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应破除分数论英雄的陈旧体制,建立着眼于提升学生素质的教学评价机制;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以发展性评价取代终结性评价,既看到教师的过去和现在。更要面向教师的未来,为教师的不断成长创造条件和机会。切实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考核等,给教师尽可能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使教师拥有更多的专业自和更大的自由度,为教师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使教师的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3 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满足教师自我价值提升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老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通过教科研活动,引导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自主实践活动,让教师在经验中学习,在行动中研究,在反思中成长。这不仅可以满足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而且不断接触新知识、新理论有助于增强教师工作的动力,预防倦怠感的产生。

(三)社会环境是消解职业倦怠的基础

第9篇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都需要相应的变革,变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实践活动的反思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反思是重构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回想自己已是有十年教学经历的小学教师,其教学经验并不怎么,更何谈丰富呢?

教师是创新教育过程主要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教师在思想上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认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特别是对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地位、作用及自身的特点等方面心中有数,才能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时做到有的放矢。

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

一、让学生体验自己成功的喜悦

挫折感是学习的最大障碍,只有成功的体验,才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有各自的潜能,学生探索学习的价值取向,需要环境,特别是人际氛围的支撑,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都能动脑、动口、动手,体验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兴趣”不是学习的先决条件而是学习的产物,是良好教学的必然产物,它来自取得成功的满足。实践证明,学习上的成功,能够满足学生成就动机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强烈的、新的内动力,给新知识学习带来兴趣和动力。这种动力将使学生不畏劳苦,不断向新的目标前进。因此,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尝试与探索,体验成功。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和鼓励每一位学生进步,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成功。人人都有不同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对学困生要特别关注学习上对他们“多鼓励、低起点,教方法、快反馈”更多给学生创设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不能采取谩骂、指责、挖苦等方式对待学生。同时,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经过努力达到“最高点”,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如对优生则应注意:“加餐”,解决“吃不饱”的问题。比如增加选学内容的学习,充分利用课后的星号题,思考题,扩大知识面,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习兴趣逐步升华,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二、重视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组织者,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也就是我们今天提借倡的参与或教学方法。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让书把儿童的童年涂得五彩缤纷,把每个孩子引进书籍的世界,培养他们对书的酷爱,在孩子的心理播上读书习惯的种子,需要有耐心和恒心,孩子的心里是块神奇的土地,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灵活采取方法,鼓励孩子支持每天读书十分钟,并将这一行为支持下去,时间长了,自然就形成了习惯,让书里的文章教育孩子,每当孩子捧起书时,就捧起了伟大的思想,每当孩子翻动书时,就是在翻动一个精神的海洋,读书成为一种精神食粮,成为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种习惯为童年的生命注入营养,不断激励他,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读书为儿童的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促进了儿童健康成长。

三、抓好组内讨论,全班交流,做好总结评价

组内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过程,必须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要注意让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发表自己的意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讨论完之后,也要让每个学生都知道组内在讨论什么,达成了怎样的共识,如何代表小组去发表意见,做小组代表的机会也应尽量公平些,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全班交流,也可称为组际交流,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表意见,作为全班评议的对象,同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对某个小组的意见提出赞成或反对的看法,讨论迸出了思维的火花,使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达到高潮。

总结评价是小组合作的现实环节,合作学习强调的是集体的成就,每个学生对集体的成就都负有重要责任。总结评价主要由教师来完成,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来完成,好的总结评价可以收到积极的激励作用,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四、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10篇

一、教育科研使教师成为问题型教师

“教师的工作就是研究的过程”,也只有如此,才能使教师的工作处于研究状态。因此,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才是真正适合教师研究的教科研项目。

1.教科研沙龙――教师教科研的项目基地

沙龙是一种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自由的、非正式讨论与交流的形式。教科研沙龙中,教师可以说出自己的困惑,以求解;也可以说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预见,以求证;还可以说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研究进展,以求深入。

“教学百问”沙龙,让年轻的教师、年长的教师、有经验的教师、有理论的教师都坐在一起,提出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由于环境的宽松,教师们可以各抒己见。“年轻的问题”可能是新问题,也可能从属于“年老的问题”。当问题集中起来时,问题可以在其他问题中受到启发,问题也可能包含于已解决的问题之中而被解决,问题还可能与问题发生碰撞,这种引发问题的形式本身就是研究者之间的对话,是一种研究。同时,也会有人因为问题而开展研究,这就形成了教科研项目,或者说教科研课题的“立项”。它们源于实际,也符合研究者的意愿。

2.教师论坛――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阶梯

“问题即课题”,问题自产生起,课题就诞生了,研究也就开始了。如果带着问题进行工作,那么教师每天所面临的真实教育情景就是教师最本真的研究过程。“教师论坛”是促进教师从感性的教学活动向理性的分析发展、从材料的研究和数据的获取向系统化方向发展、从实践向理论发展的催化剂。在“教师论坛”里,面对其他教师,自己的观点要接受冲击、挑战,必须要经过充分的分析、归纳、整理和理论思考,才能得以肯定和推广。因为,论坛源于“问题”,它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论坛的主讲人讲自己突破问题的方式和对问题的思考,论坛的听众侧重于寻找解决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方案。他们通过自由讨论、平等对话,在活动中将大的问题细化或随着问题的解决引发更深入的问题,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二、教育科研使教师成为学习型的教师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在今日便开始塑造,这就对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要求。“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场域就在于在学科知识化的基础上使教师实现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这就决定了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必须是学习型的教师。基本的教科研理论、扎实的学科功底,以及相关的教科研前沿都不能不学。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校本研修、专家讲座、名师引领……都是在教科研旗帜下,有助于教师朝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学习方式。

1.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主成长的教科研场所

“校本研修”是以“以校为本”、“教师即研究者”和“提高专业修养”为核心内容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它给教师提出的最切实的要求便是用学习来成就自己的专业成长,用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学素养。其中,“教师即研究者”是对教师的重新定位,需要教师忠于学生真实的时代背景和心理,通过对现实社会教育因素、学生心理、学生的认知基础及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学习,进行综合研究,进而能使自己的工作处在研究之中,也能引领学生正确的求知、诚信地做人。而“提高专业素养”则反应的是“校本研修”中,教师学习的真实价值取向――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和理论素养水平。它反映的是,教师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某种特定教学、教研任务,而是通过校本研修将学习――素养――专业成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师人生规划”和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便成了校本研修的主流形式。通过“教师人生规划”的专题研修活动,组织教师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学生的特点,与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结合起来,自主规划设计个性化的专业成长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

2.专业引领――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范式的学习形式

中小学教科研是围绕自己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而展开的,但开展研究的主体是学校的教师,他们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必须借助专业引领。因为专业的引领不仅可以使教师找到自己需要的理论,能了解到教科研最新的发展动态,同时还可以完成实践性教学经验的提升。专家的引领和骨干教师的引领正好符合参加教科研的一线教师在这两方面的学习需求和实践需求。

首先,专家引领为教师的理论学习指明了正确方向。专业人员是指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有专门研究和深刻实践的人员。与一线的教师相比,他们有较系统的理论知识,有较宽厚的教育教学实践功底,有宽阔的教育教学观察视野,他们往往能站得高、看得远;他们有较新的理论与经验,能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居高临下,能让教师开阔视野,有耳目一新之感,为教师提供将新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可操作性建议。

其次,骨干教师的课堂引领是教师实践学习的最好阵地。骨干教师是中小学教师群体中具有带头、示范、核心作用的那些教师。他们会走进学习者的课堂,依据他们丰富的经验,分析上课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教材与学生的融合程度、处理课堂时所贯穿的理论线索与实践主线及它们的和谐程度,并能针对性的指出问题,让上课教师能充分的从评述中学习到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进行理论引导,也能使学习者找到最符合自己实际的理论学习方向。

三、教科研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

“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针对基础教育的现状,就是“要使教师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承担起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担,必须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促进教师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研究型教师要对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就必须具备分析和研究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他们应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除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外,还要能够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针对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善于把研究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把握一定的规律,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求得教育教学的实践效率。

第11篇

[关键词]网络教研;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1-0092-03

[作者简介]牟觉怀(1968―),女,广西玉林市人,本科,广西柳州市北站路小学,小学高级。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信息和话语权,教师形成了独学无友、默默无闻、单凭个体经验进行学习和教学的工作状态。这样的工作状态不仅极大地束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在信息化时代,我们现有的教研形式已经滞后。通过网络教研,丰富和拓展日常主题教研的内容与途径,有效促进教师逐渐形成自主、互助、和谐、创新发展的新型研究模式,整体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成就教师的成长,是我们今天需要研究的重要话题。

网络教研的实践价值是省时、有效、快捷、畅通。教师有问题,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教师及时沟通,反映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和其他教师、研究人员、教学专家等进行交流,互通情况,研究问题;网络教研不强求即时研讨,可以发邮件,定时或不定时、不定主题地在网上跟帖对话,而不管主题的大小、时间的长短、人数的多少;可以在上班时进行,也可以下班后进行;可以在办公室、电脑室进行,也可以在家里或在网吧进行。不受人数、时间、空间、内容、方式的限制,更容易取得实效。

网络教研可直接地、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发展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它利用的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能够自我完善的网络交流平台。在这个网络研讨过程中,教师专业化水平会得到提高,教师的压力可以得到缓解,教学质量有可能得到大幅度提高,这最终会促进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网络教研形式的变革给教师成长带来的变化使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了自主、互助、和谐、创新发展的新型模式。

[HTH]一、网络教研改变了教师备课的手段和方法,拓展了教师成长的宽度[HT]

传统的备课是把教学课本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地拓宽,对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而且日益多元化。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备课形式、方法和手段与传统备课相比有了质的变革:第一,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上网查找资料,实现学生教师共同备课;第二,课本不再是备课的唯一资源,网上资源与课本共同成为备课的主要资源;第三,备课的重点不是备教师如何教,而是备学生如何学。

[HTH]二、网络教研资源的共享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度[HT]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们备课、上课都是独立的,相互之间很少交流,教学资源从不共享,这使教师们在备课上花的时间多,效率低。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合理利用众人的智慧,优化课堂教学,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学中,教研组实行集体备课,即共同制订教案,共同查找资料,共同制作CAI等,然后把它存放于某一文件夹中,上课时教师共享资源,既节省了教师备课、查资料的时间,又吸取了各位教师的上课优点,使每一堂课上得更精彩、更高效。

[HTH]三、网络教研丰富了教师间交流的方式,增加了教师与专家对话的概率[HT]

进行网络研究,网络中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对比自己的见解,老师们应用网络来进行交流,一切变得更简单。在网络环境下教师间的交流方式丰富多样,可以直接面对面地讨论交谈,可以在网上通过BBS聊天交流,可以通过发电子邮件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发帖子的形式交流。交流形式可以是一对一的交流,也可以是一对多人交流,或是多人对多人的讨论。教师的沟通还可以跨时空、跨距离进行。专家引领网络更是给了教师与专家交流的空间和机会。

[HTH]四、网络教研增强了研究的实效,加大了团队研修、专家引领的力度[HT]

我们的主题研讨有以下几个步骤:1.集体备课:执教老师先与小组成员集体备课,然后将本组研究的主题和上课的教学设计发到网上,其他组老师自行备课后再集思广益,把年级组意见在网络上进行课前教研交流活动。2.上课、听课:执教老师向全体老师展示主题教研课。3.评课:上课老师在网上发出自己的课后反思,老师们自行思考,教研组集中意见后开始评课交流,网络上有专家指导。整个研究的时限变长,使网络教研更有效、更有深度和宽度,拓宽了教学探讨的思路,评课也会变得轻松、愉悦。

比如,我们有一节数学复习研讨课《常见的量》。先集体备课,执教老师先与小组成员集体备课,然后将本组研究的主题和上课教学设计发到网上,其他组老师自行备课后再集思广益,把年级组意见在网络上进行课前教研交流活动。上课、听课后进行分组讨论评课,专家网上点评引路。根据大家的评课意见,二次上课,围绕着本次研讨的主题完善新的教学方案,大家再次进行网上讨论评议,专家引领进一步的思考。

整个网络研讨活动学习气氛浓烈,大家争相发言。除了对授课老师的课进行研讨交流外,很多老师还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运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大多数教师的发言切中要害,而且还提出了一些令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向同行和专家进行请教。几位专家的点评引领更是点石成金,使大家顿觉拨云见日、茅塞顿开。教师参加的面广,研讨的程度深,大家的收获很大。本次研讨活动的收获还在于:大家认识了网络研讨这种研讨方式,感受了远程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魅力,个人的教学活动进入了一个体系中,融入了一个群体中。这对教师的成长和课堂质量的提高,无疑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HTH]五、网络教研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HT]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接触网络,对网络有了更深的了解,并更熟练地掌握了网络操作的基本技能,提高了自身的网络操作水平。如实验前我校15个教师中只有3个会操作电脑、使用网络,实验后每位教师都能独当一面,熟练掌握网络操作技能。

搭建网络平台拓宽了校本教研的途径。网络教研变形式单一为形式多样,改变了原来集中教研的形式,使教研形式更加有利于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网络教研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改变了原来大多数教师被动参与、只有少数教师承担研讨任务的局面,给每位老师更多的参与权、发言权、主动权;网络教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思想共享、全员参与,让更多的老师受益。如实验前我们每次开展教研活动都要占用两节课的时间,一节听课一节评课,评课时老师们大多不愿说话,更不会面对面地指出授课老师存在的不足,一次教研活动下来既浪费时间,又收益不大。然而,网络教研大大改变了这种局面,听完教研课后,老师们可以及时回到办公室畅所欲言地回帖,使授课者得到更多的收益。

几年来,我们选摘大量有关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文章供教师学习参考,组织开展大量的实践研讨课,供教师评析研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的研究实践,促使教师增强研究课堂教学的意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教师们自觉学习理论,自觉参与实践,学会了听课、评课,学会了一边实践研究,一边积累经验。这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与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积极撰写教学心得、教学随笔、教学论文。

教师人人参加听课、评课研讨,个个动笔撰写课题实验研究论文、课题实验案例,这些已成为他们自身成长的需求。不少教师感慨道:“课堂因有效而亮丽。课题研究是个大熔炉,它把我们炼成了钢,把我们的课堂炼成了玉,把我们的学生炼成了金。”网络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缩短了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周期,不少教师在网络教研中脱颖而出,成为学生、家长喜爱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德,肖正德.网络教研的价值、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07(2).

第12篇

我的一位朋友到某中学任校长,这所学校是个三流学校,生源都是别的学校选剩的,学生无心向学,教师无心教学,可谓“军心涣散”。

我的这位朋友对老师们说:有这样一个人,他出生于法国一个贫困的家庭,十几岁便去了一家咖啡馆打工。老板、店员、顾客歧视他。他发誓要成为全法国公众景仰的人。从此,他每天早晨五点起来,进行长跑锻炼。后来,他报名参加了法国田径冠军赛取得好成绩,被选中参加奥运会。在接下来的三届奥运会中,他先后夺得万米比赛的亚军、五千米比赛亚军和马拉松比赛的冠军。他就是法国著名长跑运动员阿兰·米穆。

此时,我们学校的教师不正像成名前的阿兰·米穆,我们不甘心做没有尊严的教师,然而面对一群无心向学的学生,我们真的无能为力了吗?我们真的甘心了吗?我们这样的学校,教师就真的不能过一种有尊严的职业生活吗?我们是不是可以先改变自己,进而改变学生?阿兰·米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尊严是靠实力赢得的。教师的尊严是靠教书育人的专业水平赢得的。我们若能把别校不愿教的学生教好,那才能证明我们比别校的老师专业。那么,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提升自己专业水平开始,不断努力,一年、二年、三年五年,直到我们比别校的教师更加专业,那时我们就能令学生、家长、同行及社会肃然起敬,我们就能过上一种专业有尊严的教师生活。

朋友的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话很是触动了一部分心有不甘的教师的内心,唤醒了他们对教师尊严的渴望……

后来,朋友深有感触地说,在教师专业成长这件事上,校长不能强来,不能让教师感觉“被成长”,要因势利导,善打攻心战,从心理上激发起教师专业成长的强烈欲望。

心理不积极健康,心态就会出问题;心态不好,就会影响教育教学,自然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时不时会听说某教师上课眼中只有教材教参,只有分数,唯独没有学生,对学生的情感需要很冷漠,视而不见,喜怒无常,对学生体罚、变相体罚……时不时会听说某老师偏执,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时不时会听说某老师恃才傲物,狂妄自大,安于现状……时不时听说某某老师职业倦怠,心灰意冷,得过且过……

这些负面的情绪折射出有的教师存在消极心理,甚至是不健康的心理。这样的教师很难让学生亲近,并且会有意无意地把消极心态传染给学生及周围人。

然而,有些校长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中,往往忽视了“心理”因素。笔者曾与几位校长谈到教师的专业成长,他们均是侃侃而谈,一位说:“要加强校本研究,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要加强读书学习,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要多上公开课,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要写教育博客,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要勤于教学反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纠偏仪。”一位说:“要搭建专业成长平台,引导教师们自主学习、同行互助,学校以专题讲座、结对子、邀请进修校的教研员到校做现场指导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多开展专题研讨、网络研讨等活动,鼓励教师自我反思。”一位说:“教师要专业成长,就要有勇气‘死’在公开课中,要有情趣‘活’在家常课中,要有想法‘长’在教科研中。”

这几位校长注重于“学、研、思”,这本无可厚非,然而,人之所以为人,皆因人是有感情有思维的,“感”“情”“思”皆从“心”也,忽视了“心”之内因,“学、研、思”等皆可能低效、无效,甚至负效。

有一位笔者很敬重的校长,他急切地想强力促进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于是苦心学习、钻研,最后探索出一套高效课堂的模式。第一年选了几个教师来尝试,感觉效果很好。第二年就大面积铺开,学校50%以上的教师必须按照他的这一套模式上高效课堂课。然而,一些老师不能理解,认为高效是教学要追求的终极目标,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学有法无定法,为何非得按照你的那一套模式才能让课堂高效?心里没接受,不认同必然导致抵触,甚至对抗。这位校长本觉得自己一片好心来帮助教师们专业成长,教师们却不领情;教师们却感觉自己是“被成长”了,也觉得很委屈。

可见,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要解困于“学、研、思”,还要解困于“心”。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强按牛头不喝水”,“心不甘”则“要我学、研、思”我也“不学、研、思”。只有“心甘”,才会“情愿”,只有情愿才会乐此不疲。“心甘”则“我要学、研、思”、“我愿提升”、“我乐专业成长”,夜以继日、孜孜以求。

有这样一位老师,她现执教于一所农村小学,看她洋溢着朝气和自信的外表,一脸灿烂的阳光,不用问就知道是80年后新生代教师。

在下午作专题报告时,她讲了一番让我感受至深的话。她说,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都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要突破这个樊篱,需要我们直面挑战。这个观念就是看我们用何种心态去面对。“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我想,心理健康的教师都如她吧,心中充满阳光,充满对教育的热爱,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记得于丹教授曾讲过,中国人造字挺好玩的,好事从心起,坏事也从心起,思想都是从心起。“感恩”两个字,都是有心;一个人做错了事,人要知道惭愧,惭愧都是“心”旁的;人一旦有了什么不高兴的事,说人烦闷,“闷”字写得多象形啊,就是把一个心搁门里,关上门,人就闷住了,这个门只有自己打得开,别人只能起一个辅助作用。

所有的负面情绪会有一个密码。忧伤的“忧”是“心”旁,迷惑的“惑”是“心”字底,恐惧的“惧”又是“心”旁,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负面情绪,唯一能击垮你的途径就是通过你的心。哪位教师的心认了它,哪位教师就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