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学案例评价意见

教学案例评价意见

时间:2023-05-30 09:14: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案例评价意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案例评价意见

第1篇

【论文摘要】目前对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尚无清晰明确的定义和区分,不利于研究的开展和写作的规范。本文从目的意义、定义内涵、基本要素、共同点和不同之处等方面,对近年来受到教育界推崇的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进行了较深入的辨析,对教师在撰写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教育研究者愈来愈强烈地认识到,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既不同于哲学,也不同于自然科学,那种满足于理论思辨,或以经典自然科学为标准的研究方法难于把握复杂的教育现象。在此背景下,质的研究方法逐渐在教育研究中得以提倡,教学案例、教育叙事研究等质的研究方法得到教育研究者的广泛认同,它的最大意义在于真正能使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分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的状况,从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探讨与挖掘那些很难用理论推导或实验数据来概括与抽象的内涵、意义与深层规律。它重视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人的心理与情感活动的研究,重视行动与反思,反对不切实际的空谈,主张“一例胜千言”,提供“样板”与“范例”,提倡移植与借鉴,强调理论要来自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与修正,只有在真实情境下能够应用的理论才是有价值的。这也就是当前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越来越受到推崇的原因。

目前对于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都没有十分严格的界定,大多数教师甚至教育技术工作者都不知道两者的准确定义和区别。笔者通过百度搜索检索到含“教育叙事”关键词的网页160,000条,以“教学案例”为关键词的网页919,000条,以“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为关键词的网页16,900条;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从1979至2006年,以“教学案例”为关键词的论文1940篇,以“教育叙事”为关键词的论文168篇。通过对内容的初步分析,笔者发现存在三种情况:一种是不加区别、混为一谈;一种是自说自话、大同小异;第三种是有所区别、但未进行系统比较。笔者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都属于同一类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即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但又各有侧重;教学案例与广义的教育叙事中的一种类型——教学叙事比较接近。为写作和研究方便起见,应加以区别和规范。本文将就两者的异同之处进行辨析,以供广大教师参考并就教于方家。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案例一词译自英语“Case”,原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案例应有如下几个特征:案例是一个故事(事例)的讲述;案例要有完整的情境和背景、情节和冲突、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案例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情感、态度、动机、需要等;案例要有隐含的思想,案例描述的是实践者的所思所想所为,都是具体的甚至细小的行为,但这些行为的背后都隐含着某种思想、信念和理论,等待读者去解读、品味和分享。案例如果没有这种思想,只是一个平淡而肤浅的故事,就没有教育意义。

根据理查特(Ricahert,A.E.,1991)的定义:“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1]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学案例实际上包含了“教”与“学”两方面实践的记录,它既是“教”的案例,也是“学”的案例。

在教学案例所记录的教学情境故事中,包含了某些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方法。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因此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至关重要。

从Internet网上搜索发现,“教学案例”一词还常常被用作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的统称,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是指那些符合教学要求、能够引起分析和思考、达到教学目的的故事性材料,如生活中具体的事例、病人的病情介绍、刑事案件的案情等,可以称之为“用于教学的案例”,这与本文所指的专门描写教学过程的“教学案例”是不同的。当然,描写教学过程的教学案例也可以作为案例教学的材料。

二、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叙事,就是“讲故事”,原本是文学(特别是小说)的要素之一,它所获得的是具体的事实性知识,而不是抽象的真理性知识,因此它长期以来被“科学的研究方法”所排斥。但是,后现代主义对“叙事”给予了新的解释和强调,将之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之中。波尔克霍恩(Polkinghorne,1988)将叙事界定为人们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得意义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几位课程学者将叙事研究作为教师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从而出现了教育叙事研究。简单地说,教育叙事就是“讲一个教育方面的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是在“讲教育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对故事进行感悟和反思,来研究教育问题。抽象一点来说,教育叙事研究,就是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2,3]。

目前关于教育叙事的分类很多,也很不统一。比如有将教育叙事分为“真实的教育叙事”和“虚构的教育叙事”的;有将教育叙事分为“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的;有分为“调查的教育叙事、行动的教育叙事、虚构的教育叙事”的;还有分为“大叙事、小叙事”的。

三、教学案例的基本要素

1. 教学背景

教学背景包括教学的基础、条件、学情等方面的情况。教学基础指前一个教学活动所完成的教学任务(如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及形成的能力),新的教学任务是在怎样的知识、技能、能力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条件主要是指教学设备和教学技术;学情是指学生的基本学习状态,如班级学生的总体状况、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风气等。

2. 教学过程

即教学实录。它忠实地记录整个教学活动的细节,包括显性的教学行为和结果,还包括一些隐性的教学行为,即教师、学生的情感活动以及学生的思维反应等。后者是我们经常忽略的地方,比如,学生对某一教学结果作出会心的微笑反应,这样的面部表情流露是瞬间的,但却包含许多学习信息,可能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课堂教学往往是具有某种结构的,应真实地记录结构以及结构内的内容细节。

3. 教师反思

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任教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出的自我评价性介绍。可以由教师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行为、结果、方法等,也可以由案例设计者提出有关问题,任教教师就这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反思反映了任教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认识水平,是案例分析的重要对象。一些研究者还主张,教师反思中还应提出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4. 学生反馈

这是目前大多数教学案例所缺少、而笔者特意强调的内容。它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通过师生交谈、问卷调查、学生学习心得体会等形式,所收集的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认识与评价。从中可以得出大量的反映学习者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的信息,对研究教学过程、改进教学设计、提高学习质量非常必要。

四、教学叙事研究的基本要素

1. 故事背景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但不必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特别原因和条件。

2. 情境描述

每个教育叙事都必须有一个鲜明问题或矛盾。不能杜撰,但可以对实际情节进行选择,凸现焦点。要有细节的描写,描写要生动、引人入胜。一般采取叙议结合,即先描述后分析,或夹叙夹议。

3. 问题解决结果或效果

问题或矛盾解决后的情形.可以用一句或几句简单的话进行描述。

4. 反思或评析

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多角度地进行审视、深思、探究与评价,对教学教育行为的成功与失败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分析。评析是从观察者的角度对他人的教学叙事进行的分析和思考。

五、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的异同

1.相同点

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都具有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如自然情境性、自身工具性、情节性和反思性等。

(1)自然情境性

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都是教师从教育实践出发,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学过程出发,从自然教育情境出发所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显著特征在于“实”,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实事、实情、实境和实际过程所作的记录、观察和探究,从而获得对事实或事件的解释性意见。教师平时要善于捕捉这些教育教学故事的“源文件”,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教学事件才有特定的意义。

(2)自身工具性

大多数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直接融入并成为主体的研究,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他(她)通过自身长期在教育教学的实际生活体验中,在与对象的直接互动与实际交往中,发生了各种生活故事和教育教学事件,对这些事件,教师(或学生、参与者)们通过观察、分析、反思,而获得一些见解或解释性的意见,这就是行动者自身作为主体并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动研究。 一些描写他人的教育教学故事或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虚构作品如教育小说、教育电影等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3)情节性

案例和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通常有与所叙述的教育教学事件相关的具体人物、冲突和事件发展等情节。每个案例或叙事都包含一个或多个的“意外事件”或冲突,冲突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在的。

(4)反思性

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离开了反思,教学案例和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失去了它的目的和意义。

2.相异点

(1)目的不同

教学案例是一种在先进教育理论与实际教学活动之间的“中间状态”,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样本”和“范例”,它通过对在先进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进行观察与反思,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发挥“桥梁”作用,使专家“倡导的理论”(espoused theories)真正成为教师“采用的理论”(theories-in-use),目的在于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理论。而教育叙事研究则不拘泥于某种具体的理论,更强调回归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事件中,通过观察与反思归纳出解释性的见解与结论。

(2)有无主题

姜瑛俐认为:教学案例要有主题,而教育叙事研究可以只有问题没有主题。主题是案例所要反映的核心理念和观点,是案例的灵魂和精髓,问题是案例主题的支脉。写案例首先要考虑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如是说明如何转变后进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学生思维, 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主题像一条主线把案例故事串起来。案例主题要有指导意义,能引起大家对教育教学中带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的关注,并能促使这些问题解决,不能只局限于个别情景或特殊问题[4]。

(3)方法不同

教育叙事研究采用的是“从实践到解释性见解”的自下而上的归纳法,而教学案例既有自下而上的归纳法,又有自上而下的演绎法,采用的是“理论-实践-修正理论”的途径。教育叙事更强调故事的自然情境性,一般没有事先的安排与设计,主要是事后的感悟与反思;而教学案例事先往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事后要有系统的教师反思与学生反馈,带有较浓厚的“研究”的味道,是一种“有血有肉”的理论。

(4)范围不同

教育叙事的内容一般比教学案例要更加宽泛,可以涉及教育教学领域的方方面面。教育叙事所叙之事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事件,这些看似平淡的教育故事蕴含了丰富的内涵,教育叙事研究正是要多角度、多维度地去体会、去挖掘这些教育故事的内涵,因而其所获得的信息具有丰富性与情境性,但它不能用作评价标准,不可作为推论的前提或基础。相比之下,教学案例一般局限在具体教学的范围,由于有事先的设计与一定的条件控制,因而更有典型性与代表性。

(5)文体与结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对文体的要求不太严格,也没有比较明确的格式与规范,只要具有某些基本要素就行了。教学案例虽然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格式与规范,但相对教育叙事来说,还是要严格一些,结构要求越完整越好。教育叙事更强调可读性、故事性,而教学案例虽也要求有可读性,但更强调逻辑性、规范性。例如,对背景的描述,教育叙事侧重于时间、地点、人物与场景,而教学案例则侧重于描述教学的基础、条件、学情等方面的情况;反思方面,教育叙事研究侧重于感悟,教学案例则强调理性分析,而且还要提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写作手法上,教育叙事常采取夹叙夹议,教学案例则大多是先叙述再集中分析。

总之,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报告虽比较相近,但仍有多方面区别,研究者不可不细加辨析。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中小学管理,2003(9):11-13

第2篇

关键词:职业中学 计算机基础 课程改革

一、前言

职业中学承担的是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的重任,必须注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校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改革包括对应知应会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和考试办法等几方面的改革,它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企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培养上。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中学进行计算机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和任务。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职业中学所有专业的必修课,如何让这门课程适应目前学生的现状及社会的需求,我在本文提出对课程改革的几点浅显意见,与同行商榷。

二、目前现状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职业中学所有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职业中学学生,特别是占大部分比例的农村学生,一是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资源匮乏,没有开设信息课,二是追求升学率,学生大部分没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灵活性不高,传统的评价考核办法。因此,我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三、课程改革的措施

1.应知应会目标

对职业中学学生,应以实用知识为主,重点是培养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知应会目标如下:

①系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

②熟练掌握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

③熟练掌握在Internet上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④培养良好的信息安全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预防计算机犯罪。

⑤掌握利用计算机收发电子邮件,利用Internet进行主动学习,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计算机基础。

2.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调整

计算机应用基础内容的改革必须从“应用”这个角度出发,来规划教学大纲。在满足计算机基本知识的传授及实践操作的基础上还应强调当前计算机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的最新发展,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最大的满足。

教师可根据本校机房设备实际、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编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有教学案例的教材、讲义或实验指导书,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首先本着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为前提,以各行各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例作为教学案例,其次通过这些来自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组织相关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教师通过精心的挑选,对每一案例明确提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多种操作手法,而且知识点尽量覆盖教学内容操作技能要求,以“案例”带动知识点贯穿整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也就容易接受这些知识点。

3.教学方法的改革

①强化上机操作

学生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力,必须在应用中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采用投影仪,按知识点来组织教学。利用实用性较强,内容丰富的教学案例,使教学效果直观生动,课堂传授的信息量大。教师重点讲计算机“能做什么”,明确指出学生应该会做教学案例题。提供尽可能多的上机时间,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轻松愉快地学习。

②优化教学环境

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必然会出现有的学生收获少(吃不饱),有的学生跟不上(吃不了)的情况,影响教学效果。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后,教师可利用监控功能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课程进展,并利用教学网络的辅导功能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实现个别化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很容易将现代计算机及应用的最新发展告诉学生,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在给学生以知识教育的同时给学生以素质教育。

③制作教学案例课件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案例制作课件,使教学更具直观性,深入浅出,将原来抽象、复杂叙述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④课程结构模块化

所谓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就是把教育内容编排成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单元。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也可以是操作单元,还可以是一个情境模拟单元。同一模块既可以供一个专业使用,也可以供几个专业共用;学生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学不同的模块,也可以对模块做增减。这里要指出的是模块操作单元,即实践性环节,放在何时进行值得研究与探讨。可以把先学习、后模拟实习的做法改为边学习、边模拟实习,即理论授课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的做法。这种边学习、边模拟实习的做法,既可以确保实践技能课的顺利进行,也可以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

四、评价和考试办法的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评价和考试应取消笔试,考试内容全部在计算机上完成。可采用“按模块分阶段”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试办法。充分利用计算机考试系统,按知识点的结构模块,分阶段考试,通过第一阶段过关考试者才可申请第二阶段的考试。这样,学生在一个学习阶段应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确保学生对每个模块的熟练掌握。这样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就会有明显提高,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论

通过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和视野。通过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搭建一个知识平台,利用计算机工具让学生在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春燕.办公自动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3篇

一、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促使政治教师把大量的现实问题引入课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共同探讨、解决,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在案例的学习中走进生活,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把深奥难懂的理论问题形象化、具体化,降低了难度,加深了理解。

让学生在收集、整理材料,讨论和共同解决问题中,逐渐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中,积极地合作交流,提高学生互助写作的能力。一般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实际把学生分为实力大致相当的几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共同收集资料,分析和讨论,在不断的磨合过程中互相促进学习。如果小组各个成员能够高效且合理地组织在一起,就能够更容易发现更多的问题,得出更新的、更深刻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这样,学生在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就培养了团队精神。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一般地,案例教学有四个实施步骤:

1.围绕教学重、难点精心选择和设置案例。案例的选择是进行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案例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案例要是最典型、最具说服力的,是学生关注和较为熟悉的。

2.提前一周左右将案例发放给学生。为了确保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要提前把案例发给学生准备材料,当然在这一步骤实施之前要提前把学生分组,让小组成员充分收集、分析、整理材料。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案例组织课堂讨论。一周后,每个小组都收集到了一定的材料,对案例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这时候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组织课堂讨论,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陈述每个小组的意见,有效地进行全班讨论。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围绕案例积极主动地发言,把讨论引向正确认识的轨道上来。

4.科学地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要全面,促进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案例教学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奖励积极主动参与案例探究并取得较好成绩的小组,对表现不充分的小组加以鼓励和引导,争取下次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下面以第七册“做自立自强的人”选择的教学案例为例来做一下具体说明。

【案例】一位女学生考上了某著名大学,父母把她送到学校,帮她登记报到,买好饭菜票,在宿舍帮她挂好蚊帐,铺好被子,整理好柜子。临走时,父母千叮嘱,万交代,女儿拉着妈妈的手哭了。果然,妈妈刚离校,麻烦事就来了。傍晚,女学生到学校的浴室去洗澡,等全身淋湿后,才突然想起没带洗涤用品和替换的衣服(平时都是由妈妈事先替她放置好的)。她既不知道怎么洗下去,又想不出擦干身子的办法,只好在浴室里嚎啕大哭。

【案例问题】如何成为自立的人。

【分组】全班分为9组,每组5人,每组选组长一名。

【准备阶段】教师提前一周把案例发给学生,学生小组成员分配任务,采用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共同收集材料,并把收集的材料加以整理、分析和讨论,得出比较统一的意见,然后写成调查报告或汇报,以便于课堂讨论。

【时间】一周。

【课堂讨论】围绕“如何成为自立的人”展开课堂讨论,教师从中加以引导,激发学生参与其中,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记录和分析各小组的意见和建议,全班交流学习。

【课堂评价】教师针对小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认识到:要成为一个自立的人,首先要有自己动手的意识,不依赖别人,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完成。

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概念 问题 运用

基于案例教学的优点,目前国家正大力提倡将其应用于各学科教学当中。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国家提出的要求,极力倡导案例教学这类具有很大优势的教学方法,开展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一、案例教学的基本概念

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对一个个具体生物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增长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教师根据新课标内设的对生物教学的要求等等,设计恰当的、具体的案例来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比如说调查、思考、分析、讨论、表达等等,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概念性和原理性知识,以求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产生良好效果,同时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的初中生物教学都是以教师根据教材与教学大纲来进行集中式授课为主要教学方式。大多数的教师都认为教材知识是个“标本”,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普通教学方式就是以教材为出发点,以教师灌输为中心,以学生为“容器”的一种方式。在课堂上,学生基本上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自然也就很难看到学生的灵气与活力。不过现在,随着课标的修改,有部分教师正在努力对这种以讲代导、以灌代启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对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逐渐加以利用。虽然生物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课堂的开放度依旧较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等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无论如何,教师还是没有走出引导学生朝预先设计好的标准答案里钻,变相地将教学参考答案及教师个人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的怪圈,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独特体验与独到见解,令其无法学会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

1 教学案例的选编。案例教学的准备包括学生的学习准备,以及教师的施教准备,而教师的施教准备主要以选编良好的教学案例为重。一个好的案例是决定整堂课质量好坏的条件之一,因此,案例最好要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只有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的案例,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分析。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去参与社会调查,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精心地选编那些高质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而实质上案例教学就是由教师和学生借助分析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从中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式。

2 对教学案例的运用。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当中,只有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很好地组织与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讨论,才能达到它的效果。

(1)讨论基本要求的提出。案例是丰富多彩的,它并非一成不变的。这样的性质就决定了讨论不同的案例要有不同的要求,而对教师来说,一些基本要求的提出是必然的,也就是说要由教师设定一些底线,学生必须在这些范围内活动。比如说学生必须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要能够在平和的气氛中展开辩论等等。

(2)教师要创设一个轻松、民主、和谐的讨论氛围。一个良好的氛围,能让学生放开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对于社会现实性问题,教师不应该回避,要勇于面对。

(3)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很关键。在现实当中,讨论之大忌,比如少数学生包场或大家针锋相对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在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而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对学生进行点拨,即使学生的思考与回答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教师也切忌发号施令,进行指责、批评。否则会影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对问题的深入讨论造成影响。

3 改变传统生物教学案例的总结和评价方式。一般情况下,传统教学模式中都是由教师来完成对案例的总结与评价。但是笔者认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总结。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评价,反而更能够激励学生继续努力,积极参与讨论,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有主人翁的感觉。而教师对学生分析案例的情况只进行浅显的点评,让他们对此案例有个印象,有个认识,然后能够对教师的点评进行深入的探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通过联想、拓展,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乃至知识的升华,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横向、纵向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实例

1 提供现实中的生物教学案例。动物虽然没有思维,但它们有时为了完成某种行为,会不惜以自身的生命为代价。

材料一:大雁迁徙途中,一般体弱或患病的“孤雁”做“站岗放哨”的工作。敌害来临时,它们就会利用各种方式发出警报,让其他雁尽快作出御敌准备或逃生,而自己则成为敌害的食物。

材料二:成群的羊在山中遇到危险,面对悬崖峭壁无法逾越的时候,他们当中那些老弱病残的羊往往会让自己成为其他羊的跳板,使它们能够获救。

材料三:在蜜蜂界,雄蜂长大后与雌蜂以后不久便逐渐死去。

2 对具体生物教学案例进行讨论分析。问题1:材料一中,孤雁“放哨”对其他雁有什么意义?问题2:材料二中,羊利用自身作为跳板的意义是什么?问题3:材料三中,雄蜂为交尾而牺牲的意义是什么?

第5篇

一、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案例的收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收集较为充足的案例资源是开展公共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一个基本前提。从实际情况来看,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则有三种来源渠道:一是中外学者为公共管理教学编辑出版的案例教材;二是教师收集整理媒体报道的公共管理领域发生的重大典型事件;三是教师深入实际对相关事件进行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素材,再通过对素材的加工整理,编辑成为教学案例[2]。通过已有案例教材获取所需案例是一种较为便捷省时的途径。编辑出版的案例教材许多取材于公共管理实践中曾经发生的重要事件,这些案例的优势在于其典型性、代表性与通用性,因此用起来比较省事。但另一方面,此类来源的案例缺点也很明显,主要表现为:其一,选入教材的案例在注重典型性的同时往往很难兼顾时效性,过分依赖此类案例不利于案例教学创新;其二,教材式案例的模式与体例往往都较为单一、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与变通性,无法适应公共管理类课程快速发展的要求。实际上,经典案例的运用也是有其限度的,否则,“老生常谈”,不仅学生感到乏味,教师也会感到没趣。公共管理课程教学案例更多是通过第二种渠道获得。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这成为新时代开展案例教学的一大优势。公共管理类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当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及时关注各类新闻资讯,尤其关注公共管理领域发生的重大实践,并及时记录、下载、整理和归档相关信息,建立起技术化、制度化水平较高的公共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作为案例来源的第三种渠道,对相关事件进行调查研究无疑更具时效性与针对性。而且,在很多时候学生甚至可以和教师一起参与相关案例的搜集与整理,更有利于培养的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同时也能加深教师与学生双方对相关事件的认识程度。尽管优势明显,但实际上高校教师还是较少使用这一途径获取案例,原因是:首先,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工作普遍繁忙,闲暇时间较为有限,因此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进行调研走访;其次,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领域发生的事件信息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再加之政府部门对于外界的调研、采访、报道等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尤其是一些负面的消息),致使此类通道受阻。

二、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案例的选择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流程的第二个环节,它在整个案例教学流程中地位举足轻重。一个恰当的案例可以先入为主,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由此引致案例讨论的深入化。相反如果案例选择不当,则可能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共鸣,也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致使学生参与热情递减和讨论无法引向深入,最终使案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那么,究竟怎样的案例才是恰当的?或者如何才能选择恰到好处的案例呢?我们认为,首先,案例的选择必须围绕案例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师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因此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所有教学活动包括案例的选择,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唯此,才能做到针对重点、有的放矢,从而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其次,案例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案例教学在做好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还要因人施教,教授不同课程,选择的案例也应当有所区分。一般说来,公共基础性课程在选择案例时可不必过分拘泥于具体的管理领域,其侧重点在于基础理论的强化,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在案例选择时必须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特点,确保案例的针对性。此外,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案例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通常,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可选择一些知识点相对单一、理论相对浅显的案例,而高年级的教学则可以考虑一些综合性较强、理论覆盖面广的案例,以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再次,案例的选择还应当注意案例自身的时效性。即所选案例应尽可能为新近发生事件,以紧跟快速发展的管理实践。一个发生久远的案例,往往无法有效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更为主要的是,由于公共管理实践的快速变迁,这些案例往往会脱离了其发生初始时的具体情境,导致其解释力滞后甚至失效。

三、公共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

选择好案例以后就进入了案例教学的实施阶段。案例实施自身又是一个“子流程”,它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其一,案例教学实施前的准备。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为案例教学教案的编写。案例教学教案的编写具有一般课堂教学教案的编写的共同特性,例如都必须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等要件,教师仍然起着主导性作用等。同时,案例教学教案的编写也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例如教学目标更侧重于学生参与意识与实践能力的锻炼,教学手段更偏好对多媒体的使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多体现以及课堂氛围更加宽松、活泼等。其二,案例教学的预演。在正式上课前,这一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有些教师自认为案例准备比较齐全,案例选择比较恰当且备课认真充分,因此往往忽视这一环节,常常导致在正式案例教学时手忙脚乱甚至出现纰漏,例如所需案例不能及时调出或者调出案例并非所需,甚至出现多媒体音视频资料不能正常放音或放映,致使案例教学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对于案例教学来说细心永远是不过分的。其三,案例教学的正式实施。这一过程又包括教师介绍、学生讨论以及案例总结等几个步骤。首先,教师在介绍案例时应尽量保持客观,只需把案例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等原原本本地介绍给学生即可,避免较早对案例作出自己的评价或判断。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教师提前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很可能会直接干扰到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考路径,甚至导致学生为保持与老师一致而压制了自己的想法。其次,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当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即教师应当以“导演”而非“演员”的角色出现。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淡化自己的权威主体特征,视学生为案例教学的当然主体,把“舞台”真正交给他们,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踊跃讨论。当然,教师权威地位的淡化并不意味着教师对案例教学掌控力的弱化。相反,教师必须在全局上对教学节奏、发展趋势等作出有效的调控,以确保案例讨论不会偏离案例本身和案例教学的目标。教师在案例教学结束时,应当对案例教学的过程特别是学生的讨论进行全面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客观的点评,点评以肯定成绩为主,但也要适当指出问题的所在。

四、公共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评估与反馈

案例教学得以实施并不意味着整个案例教学流程的结束,其评估与反馈同样重要。案例教学成果如何,取得哪些成绩,存在哪些不足,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案例教学的过程与结果作全面评估。案例教学的评估涉及到案例准备是否充分,案例选择是否恰当,案例教学的实施是否顺畅以及案例教学结果是否满意等几个方面。其中案例教学效果是否满意一项应当综合考虑两个层面:一是根据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来衡量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小型测验加以检验,这种测验可以采取口头的问答形式也可以是书面的习题解答形式;二是根据学生的参与状况来衡量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出席率、积极性、参与态度以及问题讨论程度等几个方面。案例教学评估的意见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自我评估。每次案例教学课程结束后,教师都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及时对本次教学加以总结,有条件者可以考虑用录像机把整个课堂教学录下来,下课后仔细观摩,找出可能问题并积极分析原因,以期在下一次教学活动中加以改善。二是学生的反馈评估。学生作为案例教学重要和主要参与者,直接参与了案例教学的实施,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他们必然深有体会。三是同事的参照评估。教师可以在案例选择、教案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与担任同类专业课教学的同事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也可以邀请他们亲临自己的案例教学课堂现场进行听课,课后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或者自己去同事的案例教学课堂听课,以期取长补短。此外,案例教学评估的意见必须反馈到前几个流程,由此循环往复,不断提升公共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成效。本文所述案例流程设计只是实施案例教学应当具备的基本形式,而不是一种必须遵循的固定模式。当然,不管流程形式怎样变化,流程设计必须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这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我们提出案例教学流程化的目的在于,尽可能避免或克服我国高校公共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中的一些主观性与随意性,推动我国的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不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与可持续化。

第6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目的明确、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广泛青睐。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剖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相关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实施教学案例的意义

案例教学作为精品课程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无疑应服务并体现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加强案例教学研究,对该精品课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案例教学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分析来促进学习,最突出的优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充当人力资源决策者的角色,面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运用所掌握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案例讨论,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利于教学目的与教学行为的紧密结合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案例教学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基本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是通过案例教学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人力资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时,应首先明确案例教学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精心选择案例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手段和实施方式。

3、有利于培养有效的思维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一般描述的是现实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或某种假想的情形,它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情况诊断、决策研究,或是二者结合。案例教学法可使学生在吸收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有效的思维方式。此外,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在增强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和处理模糊性的能力的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4、有利于实现针对性与综合性的统一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应与理论教学内容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和组织,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讨论和分析评价,以便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知识点在知识点案例的基础上,提高案例难度,组织分析综合案例,以便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知识点案例是为了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理解、掌握和初步运用;综合案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最终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二、《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案例选择原则

一个好的案例叙述明确、真实有趣、可读性强,同时,案例中要呈现出问题与困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对案例的兴趣与参与,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与反应,唤起学生的自我经验,引起讨论,促使学生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从而不仅可以知其然,而且可以知其所以然。在《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其中的教学案例也必须是“精品”,教师必须下大功夫精心选择。

1、典型性原则

人力资源教学案例应能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特性和普遍规律,学生通过该类案例的学习,有助于其学习迁移,使之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针对性原则

凡是选取的案例必须与教学理论知识相吻合,充分体现人力资源管理在理论、实务与政策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继续提升自身清晰的专业理念、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专业判断水准。

3、实践性原则

教学案例应符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的人力资源教学案例。

4、时效性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管理理论不断更新,人们的管理实践也不断发展,所以在选取案例时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过时、陈旧的案例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也达不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

5、综合性原则

即精选的案例既具有基本性和基础性的人力资源知识,又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要让学生有讨论和思考的余地,教学案例不应该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对案例中每个问题通过分析、归纳所得出的结论永远只能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三、《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案例教学组织实施

《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案例教学组织,涉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两个方面,而如何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则要通过教学组织实施过程来体现。

1、选择教学案例

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搞好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首要环节。一般而言,适用的案例应是教师自己能把握的、易为学生所接受的、同时也是质量上乘的案例。案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而不应该拘泥于一种或几种形式。一些短小精悍的案例,形式上可能不完美,但由于具备了优秀案例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特点,因而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个人阅读与分析

这是一个基础环节,是学生熟悉案例、理解消化案例所提供信息的过程,是调动以往相关知识和经验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这个基础打不牢,就会影响到整个案例教学的效果。在这个环节,重点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案例提供的情节内容和相关的背景资料,掌握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影响的。关键是培养他们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分析信息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归纳和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学生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主导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策划备选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培养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能力。

3、分组讨论与合作性学习

分组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案例分析小组,每小组规模以6人左右为合适。选好小组长,并指定一人做好案例讨论记录。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组内成员各抒己见,充分表达各自的想法和意见。每个学生因为个人价值观、偏爱或对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认识的不同,可能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看法。这个阶段必须充分展开,教师也不能置身事外,而应该到各小组走走、听听、看看。有的小组可能比较沉闷,教师应给子适当的启发与提示,避免“冷场”;有的小组可能被一种意见约束了大家的思考,教师应点拨开拓大家的思路;有的小组讨论得积极而又热烈,教师就不要打扰他们。总之,教师应根据各小组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

4、课堂交流

全班课堂交流是案例教学的。首先,案例分析小组所有成员走上讲台,对本小组的案例分析结果进行陈述,并接受和回答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和质疑。可以选出代表对分析结果进行讲解,小组其他同学可作补充;也可以组内每一成员各陈述其中一部分内容,让每一学生都能得到演讲的锻炼机会。在这个阶段,会有学生之间不同意见和观点的相互争论。特别是在各组学生充当不同角色时,争论的程度还可能更加激烈。由于学生的理论素养或语言表达方面的欠缺,教师要及时准确地归纳各小组的观点。有时,教师要有意突出各小组观点矛盾冲突之处,使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不断加强。这时全体学生的情绪都非常高昂,学习的参与度和专注程度很高,常常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体验式教学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和难得,充分激发了他们蕴涵的潜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来思考同一问题的思维习惯,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延伸与教学评价

讨论结束后教师都会要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但关键的是把握好总结的分寸。一些教师的通常做法是对全班的观点进行简单概括后就将案例的答案或结局交给学生,这种仅仅交代一个简单结果的做法是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的,容易使学生形成惯性思维,难以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的思维,这是违背案例教学法的宗旨的。教师的总结应是着重讲清理由,评析学生每一种观点或结论的独到之处和尚存在的缺陷,鼓励这种独到之处,也承认和尊重存在的缺陷。教师的总结还应该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反思从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得到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是否通过案例学习启发和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如何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加以应用,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三个层次的改变和提高。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和反馈,以利巩固或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四、《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案例教学手段综合运用

1、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例如,建立并完善多媒体电教演示教学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和多媒体校园电视教学系统,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学生不易疲劳,以新颖的视觉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师提出挑战,要求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操作、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计算机知识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2、利用互联网资源教学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主动传导和学生的被动吸收为主,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的原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样培养的学生在今天是很难适应时展的。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充实了人们的大脑,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互联网提供的知识信息,是一个教师远远不及的。互联网提供的信息资源促使教育教学内容与教法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它鼓励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学生高阶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借助网络,教师和学生不仅可以获取大量丰富的案例资源,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这一迅捷的平台,将案例的分析讨论通过网上交流的方式进行。

3、组织实地考察、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当前,大多数高校将专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等方面,而对实践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环境,并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应尽可能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搜集第一手资料,自己编写案例并进行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五、《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高校相关部门应予以充分重视和支持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身是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而目前的教育体系又决定了该专业生源不具备企业实践背景。因此,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从保证教育质量、保证专业建设的角度出发,应予以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资源支持。

2、着力解决教学经费问题

案例教学的实施,无论是聘请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还是由学生到实际工作地进行调查,还是教材的设计都涉及教学经费问题,如果经费不足,必将成为教学瓶颈,影响教学的正常实施。因此,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重点课程,需要教学经费的有力保证。

3、积极组建授课教师队伍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对教师所具备的素质要求相当高。首先,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对问题的分析彻底、深刻;其次,教师必须熟悉案例教学的规律,掌握多样的教学技巧;再次,教师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保证对学生的指导是有效的。

4、充分利用教学辅助手段

案例的情景教学,要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幻灯片、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由于当前的案例教学的教材一般仅限于文字教材,影响了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必要时,教师可自行制作相关的电化教学教材,但这对教师的技能要求较高,并大大增加教师工作的难度。

参考文献:

[1]陈树文.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2).

[2]史宝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5).

第7篇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案例;应用

一、案例式互动教学的方法与程序

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具体运行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各具特色,各有不同。比较成熟的方式有主题探讨式、问题归纳式、典型案例式、情景创设式、多维思辨式等。典型案例式即案例式互动教学,就是运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将精选的教学案例资料预先交给学生,由学生在搜集学习相关知识后尝试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在课堂上的研讨、辩论,并由教师对重点、热点做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

案例式互动教学一般遵循以下程序组织实施:(1)知识准备。案例式互动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的知识讲解不再是教学的重心。但是,为确保教学效果,案例分析前,教师首先要简明扼要地讲授或者以其他方式提供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2)案例简介。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按照授课的内容和进度确定相应的案例,对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对分析评价的要求进行必要的简明介绍,以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和评价案例;(3)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旨在说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措施。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来剖析案例,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同意见相互辩论,形成热烈的讨论气氛。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和主题;(4)案例分析。学生在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价时,不要去猜测教师的思路、评价结论,或实际做法,不要照搬所谓权威性的分析评价结论,应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评价案例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5)教师归纳总结,阐明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要找出讨论中有代表性的观点、看法,并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认识,纠正错误、片面或模糊的认识。教师还可以提出进一步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互动式教学对案例选择的要求

案例式互动教学的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印象深刻、气氛活跃,但为了使案例式互动教学能够满足理论性学习系统性的要求,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能够以案例为平台实现师生教学的互动,对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有一定的要求。

(一)案例应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互动的实质是一种对话,是针对某一话题进行民主平等地交流、合作、竞争、共享,而非一方对另一方的征服、改造和占有。因此,互动式教学不是散乱、无序的互动,而是一种结构化的互动。通常所选择的案例应该针对某一主题,创设相应的情境,设计核心的关键话题或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或竞争的态度和方式,引领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建构自己的意见与理解。在案例中应设置“设问”、“提问”、“研讨协商”、“总结评价”、“点拨深化迁移”等节点,这些节点就是互动结构化的关键,也是互动式教学案例的内容和方式。

(二)案例要有一定的典型性。互动式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应该都是前人的经典之作、经验之作。通过这些案例可以使学生从初步认识典型案例,扩展到分析和评估一般的案例,进而学会解决身边存在的各类问题,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从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实务活动中,分门别类地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构成案例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掌握典型案例的要求和特点,提高学习效果。 转贴于

(三)案例应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依据互动式教学的需要,在案例的编写过程中,教师应做到精心整理、精炼概括,去粗存精,选编出具有实用性的案例,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案例的设计应针对具体培养目标围绕学生需要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法规来组织,以加深学生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选编的案例要将适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融会于具体实例之中,或者明确地指出案例剖析所运用的理论和方法及准则,以便于学生掌握并善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对实务工作的各种复杂情况进行科学、系统的论证,从而有效地演绎出复杂实务问题的处理程序与措施。

(四)案例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互动式教学中用到的案例应具备的现实意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条件,已掌握的知识,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设计难度适宜的案例。没有难度,学生会没有兴趣;难度太大,学生又容易丧失信心,这些都无法在教学中顺利地开展互动;另一方面案例要考虑实用性,案例设计尽量与学生未来学习或工作密切相关,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遇到此类问题时,借鉴该案例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或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案例在互动式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在互动式教学中的作用体现为: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跟随课程的内容与进度,选取相关的教学案例,贯穿案例教学与讨论,通过对每一案例相关问题的科学设计,运用课堂自由发言、小组分析讨论、书面作业分析、教师提炼引导等多种形式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同学的内在思考和参与积极性。采用案例式互动教学的具体方法是:以课堂讨论方法为主,以情境教学方法为辅;在课堂讨论方法的运用中,又以问题评审型和分析决策型为主,这两种方法,一种是逆向思维,对已经给出的问题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出反思与评判;另一种则是正向思维,由学生针对案例提供的情境自行提出决策方案。其中,分析决策型方法为最主要和最普遍,即不给出方案,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提出自己的决策方案。在运用案例进行互动式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互动教学中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互动式教学要发挥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和最大的发挥空间。特别是要强调,案例分析可以没有标准答案,可以与教师持不同意见。所有问题都可以各抒己见,可以辩论,但必须阐明相关理由。正是要通过这样充分的案例讨论、学生的广泛参与和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的自主思维,使所有同学获得对课程理论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并学会在管理工作实践中的有效运用。

(二)精心选择案例中适合互动的节点。“提出或发现问题”是案例式互动教学得以开展的条件和基础。为确保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教师课前必须立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互动问题。一是要选择大部分学生熟悉、关注度比较高的热点问题进行互动,以利于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一些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案例,案例材料和互动问题还可以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预先做好准备;二是要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使选择的互动问题具有重点价值,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生成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注意抓住学生容易生疑的知识点设计互动问题。对于疑点,学生往往比较敏感,围绕疑点问题开展互动,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换来学生心态的开放和创造力的激活。

(三)发挥好课内和课外两个信息平台的作用。学校的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既在课内教学的知识海洋中遨游,又注意培养学生关注课外知识、关注与社会大课堂里的信息的习惯,从而使学生不断扩大信息量,增加实践机会,真正从深度、广度和效度上巩固和拓宽知识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弥补课内教学的不足。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促进课内外知识的互动,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案例式互动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保障。

(四)做好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在一门课程的互动教学中,一般至少要展示20个左右的案例,供同学们进行课堂讨论,可能有一些案例还属于综合性案例,涉及各个章节,各种理论。为了组织好课堂的案例讨论,在案例教学前师生双方都要做充分的准备,教师要精心准备案例,学生要预先熟悉案例并准备相应资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展示案例或其他相关资料,师生、学生之间还要进行激烈的讨论。这些活动往往都离不开必要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案例式互动教学中,既要充分运用文字教材提供的综合案例,还要利用网络、VCD教学光盘、录像带、PPT电子教学课件等多媒体手段,将主要教学内容和体系展示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和课程理论,并进行案例的推理和联想。

第8篇

关键词: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5-0227-02

一、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过程

1.案例引入

所谓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者疑难情景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教学案例从来源上讲,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自己编写的案例,另一类是他人编写的案例。对于第一类案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概念、理论、原理的需要,在占有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的基础上撰写。在内容的选择上应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并能够为学生所理解。对于形式的选择上,也应力求多样、灵活和实用,既可以是问题待定型、方案待决型,也可以是说明型、练习型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形式、学时,选择适用的案例进行教学。

2.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有效地组织案例教学,应针对每次的议题规定若干讨论题。讨论题的确定既要结合案例的内容,又要体现本次课程的主题,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通过案例学习达到深入理解理论的目的。一般而言,案例讨论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学生个人课前预习准备阶段,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到两周,就要把案例材料发给学员。让学员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其次,小组交流讨论阶段,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不是要为了就案例事主所处形势和建议取得一致意见,而是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促使每个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最后总结出小组讨论的结果,并选出表达比较清楚的学生进行小组意见的汇总。最后,是课堂讨论阶段,在课堂上,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30分钟以内。老师会根据案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引导讨论的进程。

3.概括总结

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小结讨论的成果,老师可以针对每位同学在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讲评,对其精彩的发言予以鼓励,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概念及理论错误进行讲解,并通过案例,给出分析的思路或者学习的结论。

二、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现状

案例教学在国外已实行多年,在西方国家已成为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一种主流方法,如哈佛商学院所有的课程中,约90%的课程中的90%以上的内容必须采用案例教学。当前在国内,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列入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尤其是在工商管理类高校已经开始广泛运用。但是总体来说,目前国内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主要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内容选择的适应性较差

由于管理水平的限制,过去的案例多是根据国外公司的情况总结出来的。受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的影响,这些案例或国外的管理模式很难被我们的学生深入理解。而国内由于各个高校财经管理类专业之专业取向的差异,教学中对案例的选择事实上处在一种“各取所需”的状态,加之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转轨经济的特殊性日益突出,可作为教学案例的本土企业的发展难于预计,典型性案例的选择更是余地有限。

2.案例教学比例不尽合理

当前在我国高校中,对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重视的程度远远高于对财经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现在单科课程教学上,财经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基本在1/3以下,与国外著名商学院相比,国内高校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远远不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哈佛商学院为例,除了两门课以外,其他课程都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占教学时间的比例高达90%,对于30个学时的课程,一般只有2学时的理论讲授,其余28个学时均用于案例教学。

3.案例教学组织过程的自发性特征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在,从案例的选择开始,到案例教学的准备、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各个环节,基本上是主讲教师一个人表演的“独幕剧”,主讲教师集编剧、导演、主要演员等角色于一身。因此,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主讲教师的教学经验成为根本的决定条件,很难看到科学的、稳定的、制度性的支撑因素。

4.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的可比性差

由于缺乏系统理论研究和具体方法的指导,案例教学的效果究竟如何,目前还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水平。在教学中,各个高校即使十分重视案例教学的运用,也没有拿出一套客观公正的考核指标体系,对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行相对科学的评价。

三、进一步搞好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思考

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是一个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过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教师对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引导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是案例讨论、分析、学习的参与者和主体。

1.培养管理类课程主讲教师的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素养

教师的理论素养不仅包括对管理类课程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包括案例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是否为主讲教师所掌握。有关调查数据表明:国内高校从事管理类课程教学的教师中,90%以上是从校门到校门,经济实体的工作经历极度缺乏。因此,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加快管理类课程主讲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一方面,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尤其是源于企业、政府等组织的实际需要的课题)、带学生进行生产实习等方式,迫使主讲教师首先完成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加强管理类教师的校内教研活动,针对案例教学的过程和效果进行集体研究、探讨,在共同学习中提升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知程度。

2.精选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案例

选编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案例供学生讨论、分析,才有可能搞好案例教学,因此,必须下大工夫精心选择管理专业的教学案例。首先,选取的案例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凡是选取的案例,必须与教学理论知识相吻合,要针对这些知识的难点、重点,否则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其次,选取案例一定要注意时效性,管理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管理理论不断更新,人们的管理实践也不断发展,所以,在选取案例时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选取和现实相接近的案例。因为过时的、陈旧的案例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最后,选取案例要注意案例本土化,不要过多运用国外的案例。因为国外案例背景情况学生难以深刻理解,往往讨论、分析不能切中要害,而且过多讨论国外案例,不分析本国案例,不利于学生了解国情和深刻理解并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因此,案例本土化应该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是分析材料、揭示问题、寻找答案的执行者。由于传统教育体制的原因,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失落已久,他们已经习惯被动地聆听和接受,案例教学法――这种自学为主的方式,归还了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相当多的学生反而无所适从。所以,一方面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要让他们知道怎样学习案例,怎样为案例课题做准备,为解决这些问题应掌握哪些知识,以便学生认准自己的角色,真正站到自己应该站的位置,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活动的事中和事后,如何给予学生积极、中肯、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评价,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4.改进教学研究,尽快出台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案例教学方法体系

与国外相比,国内案例教学理论研究的系统成果并不多。作为管理类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法之一,案例教学的心理学、教育学支撑理论研究,案例教学的原则、步骤、方法的研究,案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研究等方面,缺乏统一的科学的规范。特别是由于缺乏对案例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对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计划课时的分配,各高校对财经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活动也难以作出相对合理的划分,对案例教学效果的制度性保障就减弱了。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7):36-41.

第9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德育课 实施程序 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法是指为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选定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讨,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得出各自不同的结论,并加以比较、评估和选优,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在德育课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既是德育课教育教学的方法改革,也是德育课本身发展创新的重要课题,既有利于提升德育课的课堂效果,又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一、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程序

1.教师选取、展示案例

案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德育课的案例可以来自课内德育教材及教参中的案例,也可以来自课外,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关注新闻媒体,进行案例精选与积累。无论选择什么案例,教师都要研读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学情,首先做到案例要有针对性。选择的案例要紧扣教学内容,既有利于突出重点,又有利于突破难点,恰当的案例对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二是要有真实性。选择真实的事件作为案例,既能显示教学的严谨性,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要有时效性。把当前的时事热点作为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既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四是要有典型性。案例要贴近学生生活,选择学生身边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典型案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得案例的展示既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堂。教师可以在课前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或通过QQ群、微信群,设置学案,学生在学习群中讨论学习,教师实时答疑。也可在课堂中将选好的案例以讲故事、场景模拟、小品表演或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教师提问、学生交流讨论案例

这是德育课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案例的选择运用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量身定做”“精心打造”的案例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教师既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针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通过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不同观点,达成一致意见,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表观点,也可以集体讨论,个人竞争发言。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做到有的放矢,问题要精练、具有层次性;要考虑学生认知的差异性,统筹兼顾,保证所有学生得到发展。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讨案例中复杂的、深层次的、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学生的互动参与,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如何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尤其是思想上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通过彼此尊重、倾听和沟通,激发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促进共同进步。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把案例的内容与相关的理论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启发引导工作,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积极地思考、大胆地交流,即使学生的讨论有所偏差,教师也不要立即给予评价,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我更正,这样既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研讨氛围,又能锻炼学生的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既能加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自主探究、团队合作、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3.师生总结、点评案例

学生讨论后,教师要做出总结,给予恰当的评价。教师要有驾驭案例的能力,要把控学生的讨论,要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与知识的运用上去,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师的总结评价很重要。要注意:第一,总结教学中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特别要明确指出案例在教学中的作用(突出重点还是突破难点)、学生应该树立的思想观点和深入思考之处;第二,对学生交流表现做出总结,对学生独到的见解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中有代表性的看法,教师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对于学生讨论的不足之处要指出来,给予点拨和指导,对小组协作能力予以肯定和指正,以利于团队更好的发展;第三,对课堂时效进行总结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及各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心中有数,总结评价使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其更好地参与下一次案例讨论。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防止“案”“理”脱节

教学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应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德育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不能只关注案例本身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提炼与应用。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备课的真功夫,又要有驾驭案例、掌控课堂的能力,将“案”与“理”完美结合,融为一体。

2. 讨论时间的控制

在教学中,讨论环节的“预设”往往与“实作”有所差距。学生较多,观点不一而且容易跑题,还有可能因为找不到正确答案而争论不休,这就要求教师在时间上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控制好讨论时间,掌控好课堂教学。例如可以限定每个小组讨论和总结的时间,并适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

3.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运用

案例的展示方式形式多样,不再是教师单一的口述讲解。多媒体在优化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等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微课、教学平台、微信群、QQ群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为德育案例教学提供了平台与技术支撑,更好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4.教学主体的把控

一名优秀的德育教师在备课环节除了备教材、教法,还要备学情,不同班级学情不同,同一班级不同学生实际情况也不相同,这就要求德育教师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即使使用案例教学法,不同班级教学案例的设置也应有所不同,同一班级案例的问题设置也应难易兼顾。

总之,在德育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果,达成教学目标。但是,案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身体力行去积极探讨、不断总结,才能彰显其特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余永龙.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应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杨建培.对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1).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新课程实施 案例教学

1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最初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郎代尔于1870年提出的,后经过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经美国迅速传播至世界各地,这种教学方法被公认为是符合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被引入我国。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以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为宗旨,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运用具体、生动的典型案例,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在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网络的重新构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其通过自己的思考或研习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

2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2.1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通过呈现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勇于思考。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从特定的情境出发,在充分掌握信息的条件下,对各种案例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锻炼了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也更趋灵活和更具深刻性,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2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通常把一些真实的典型事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去作出反应,从而也就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在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接触并处理到各种各样实际问题的机会,使学生了解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全过程,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实践能力。

2.3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案例教学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学生们为了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就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3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可行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授传给学生,再附以实例加以阐述,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器。案例教学则是先提供一定的情景,把一定的教学内容概括成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析、研究,通过教师的释疑、剖析,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建立相应的学科概念。再经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内容。中学生物课实行案例教学的可能性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中学生物学的内容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大部分是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以问题探究为载体的案例教学容易从生活中提炼成案例,促进学科知识的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中学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具有应用价值的课程。在以实验、实践为先导的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理论性的课题探究,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又能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

4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

案例教学法有很多特点,如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实践性,学习主体性,等等。在实施中,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4.1案例引入

在生物课教学案例的选择问题上,很多教师所选用的多是自己编写的教学案例或是参考前人经过验证的教学成果。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在做前一步工作的时候,应着重添加一些自身的感受和认知在里面,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对后一种,教师应该对原材料进行新思路的构思和编辑,真正使资料活用起来。

4.2案例讨论

典型的案例讨论一般总是与下列问题的探讨联系在一起的: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哪些信息至关重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做出决策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应制定怎样的实施计划?什么时候将计划付诸行动以及如何付诸?如何进行整体评价?问题又一般与上述问题中的1、3、5、6联系起来考虑的。同时,许多学生喜欢在一开始就讲出自己的决定,所以课堂讨论不一定按1-8的序列展开。讨论可分4个不同阶段:①开始;②讨论疑难问题;③提供备择方案;④讨论如何实施。

4.3概括总结

这个阶段属于过渡阶段,它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给参与者以鼓舞。

5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5.1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案例的内容、操作过程,具体要求等均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如在学习“关注全球性生态问题”时,要求学生通过对关于酸雨形成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了解酸雨形成的背景、酸雨对人类有何影响、如何防止酸雨形成等。案例的设计和相关问题的讨论都要围绕着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一教学目标展开的。

5.2案例的选择要有启发性

教学案例本身既不是纯理论性的内容,又不是简单的事例,而是包含有一些需要思考的内容和问题。案例中的典型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定的问题而设立的。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去体验,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寻求真谛,找出问题的本质所在,从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解决的方法,由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的选择要有启发性,越能诱人深思,越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的教学案例,教学效果就越好。

第1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应用研究 案例选取 组织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085-02

高职法律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实践型、技能型和职业型法律人才,在教育形式、教学方法上应与普通高校法学专业有所不同,应更注重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法律专业的教学应积极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的教育对象和培养目标的教育形式与方法。近年来,各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案例教学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库的编写和案例教学的实施问题。

一、案例的选取

收集大量的教学案例,并进行科学筛选,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基础条件。一般来说,教师要注意到不同的案例形式,然后再从中选出与教学目标相应的案例来。对于高职法律专业案例教学来说,应从以下几点出发才能做到精选案例:

1.典型性和真实性

典型案例最能反映相关法律关系的内容和形式,而相关法律规范的适用则更能反映案例实事和法律规范的对应关系。对典型案例的理解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与原理、法律适用的方法和原则等。而真实的案例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2.疑难性

除了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以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外,所选案例应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疑难主要是指在案例的定性、法律关系的性质、法律的适用、法律责任的承担等方面存在着分歧意见。重大的案件不一定是疑难的案件,即使是情节简单的案件,也可能出现多种结论性意见。而各种意见、方案及理由均应提供出来,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避免采用单一化、模式化的僵硬思维方式。

3.针对性和浓缩性

教学案例的针对性能够强化教学行为的目的性,同时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加以学习并适时和适当地深入分析研究。教学案例的浓缩性能够使师生在剔除了无效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开展教学和学习。

4.贴近性

所谓“贴近性”是指案例选题要尽量普通化,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案例能否吸引学生,主要是看学生对案例的内容和题材是否感兴趣。就法律案件本身而言,由于法律纠纷中往往存在着学生比较模糊、需要填补空白的法律知识,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陌生、厌倦感,因此案例素材必须是受学生欢迎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可视听性

“可视听性”是指选取的案例是否好看、是否好听,是否能吸引学生。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图文并茂、声形并举的现代教学手段深受学生欢迎。在案例教学中要运用音像资料等一切有效教学手段去表现事实,揭示实质。

6.思想性

在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强案例的思想性和内容的深刻性。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在搜集、选取、编写案例的过程中,立意要高,挖掘要深,案件事实及处理做到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法理之中。选取的案件要体现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统一性、和谐性。

此外,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法律是不可能包罗万象或一成不变的,法律疏漏在所难免。一些案件的处理在现行法律上可能难以找到合理的法律依据,将这类案例适当地引入教学中,通过法理的分析找到对案件的最佳解决方案,这将进一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正确理解。

同时,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分析研究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新经验,教师要加强与司法、政府、人大、政协、媒体、企业等部门的联系,多方搜集他们处理、经历、登载、报道的案件,依据上诉提出的各项要求精心选取案例。

二、案例教学应处理好的关系

1.收集、整理、改造与自编的关系

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有目的的收集国内外案例,经过深入细致地加工、改造和整理,在课堂上使用,这是案例教学初期的主要案例来源。同时,要综合各种媒体信息和典型材料自编一部分有一定容量、质量较高的案例,条件成熟时可到相关部门进行深入调查,直接编写案例,在使用中加以完善和充实。

2.案例与教学内容衔接的关系

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有着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约束,而具体的案例具有法律适用的特定性,因此进行案例教学时不强求每一项教学内容均采用案例教学。采用什么案例,何时引入案例,在何种程度上使用案例,要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准则进行选择。

3.案例本身的复杂程度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关系

要针对教学对象考虑案例的难度水平,考虑学生是否能够在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上加以接受。提供的案例过于复杂,超出学生接受水平,教学效果不好,也影响教学进度;案例过于简单,答案直白或显而易见又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决定着案例教学的成败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要科学设计案例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案例教学过程环节因人而异、因案而异,一般来说,案例教学过程应包含以下三个基本环节:

1.案例教学的准备阶段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都要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教师的准备工作包括:①仔细地通读相关教学案例,在关键处作出指示,找出案件中关键性问题;②思考在课堂讨论中分析案例的顺序;③判断是否只存在一种分析序列,是否可以认同其他的序列。如果只有一种序列,即可以此组织教学;如果不只是一种,就有必要征询学生的看法;④评估一下在课堂讨论中是否会出现一种观点占上风的情况,或者是否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如果是一边倒,就要想办法扭转,自己扮演与学生的观点相对立的角色。如果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学生不能引起讨论,就要从案例中的某些材料出发激活学生的思维;⑤从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中评估、思考学生对于某个特定的案例能够解决到什么程度。如果案例对学生来说过于复杂,就要准备对学生适当引导。

学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对案例库中将进行讨论的案例进行预习,并能够提出问题。学生准备案例学致有两种不同的情形:①个人分析;②小组讨论。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要求学生选择不同的方式或将二者结合起来。

2.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的实施阶段是案例教学的最关键阶段,也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工作。对于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而言,该阶段也是对其所实施的案例教学的重要考评阶段。学生之所以接受案例教学也主要是因为其教学的实施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呆板、僵化及不能使学生积极有效地投入其中的弊端。教师组织教学能力和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在案例教学的实施阶段展露无遗。

在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的基础上,教师按照自己的设计先要把有关的基本知识透彻地讲授给学生,然后由教师围绕所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要包括知识的重点、关键点、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应用知识,之后进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分组讨论阶段,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各组要互相交流,发表本组成员对案例的看法,从而将需掌握的知识内容消化吸收。教师要充当组织者兼主持人的角色,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活泼和有趣的课堂环境,更多地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见解,予以正确引导。最后由教师作出讲评,布置新的案例。讲评不但是巩固既得知识的过程,在案例教学中更是进行反馈纠偏的过程。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开拓他们的视野,逐步克服其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努力加强学生各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加快成长步伐,满足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3.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可以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为了更好地评定案例教学的质量,建议教师在课后可以写一些对案例的评论,这样做既可评定案例的适宜程度,也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材料。这种反思包括:案例讨论实际花费的时间与最初计划的时间之间的出入;案例对教学目标的哪些方面反映得较好,哪些方面反映得不好;案例作业怎样布置才能更好一些?一些至关重要的观点是否可以从案例中引导出来?教师对教学所做的评论,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档案。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税务会计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指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讨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并加以分析比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在税务会计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辅助其他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经过长期教学探索,对案例教学法在税务会计中的应用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税务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程序

(一)案例教学的准备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一个设计者,主要不是讲授,关健在于启发、引导,主要的工作有:

1.选择恰当的案例。选择或编写案例要围绕着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案例的难易程度应与有关知识相联系,并符合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在讲到增值税里的“增值额”的含义时,列举了这样一个案例(假设只考虑原材料成本,不考虑生产中其他支出)。农民种了棉花,将棉花卖给织布商,织布商又把布料卖给印染商,先后经过五道工序,最后,制成衣服并销售出去。各生产者购买、销售的数字假设如下(单位:元):

生产者

购买

销售

增值额

农民

80

200

120

织布商

200

300

100

印染商

300

360

60

服装生产商

360

600

240

服装销售商

600

750

150

合计

1540

2210

670

从表中不难看出,服装生产商向印染商支付了360元,然后按照600元将服装卖给了销售商。每一个阶段,增值额是企业(生产者)销售额与生产中物质要素的购买额之间的差额。织布商为购买棉花支付了200元,按照300元销售,他的增值额是100元。通过案例,学生对“增值额”的含义有了深刻理解。

2.案例的编选。在税务会计教学过程中,案例不是教材例题的重复,而是更完整的典型事例。案例的内容选择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税务会计教学案例应具有的特点:⑴适应性。所选案例应使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教师自己能够把握知识点。⑵启发性。教学案例设计的问题应显而不露,留待学生去挖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⑶针对性。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具有对已有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涵盖性,以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⑷生动性。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开展深入讨论。选编案例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主要有:一是到税务部门进行社会调查,搜集身边的现实案例;二是在相应的报刊杂志中撷取;三是根据相关资料,创设一定的情景,进行编辑组合成新的案例。案例选编要符合税收法令及会计核算要求,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3.拟定思考题或讨论题。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确定必要的思考题。思考题要具有启发性、诱导性和可讨论性。例如,在讲“混合行为”计算应纳增值税时,列举了某装潢材料批发销售公司,2006年度批发销售装潢材料500万元。公司于2006年初组建了一个非独立核算的10人装潢队,至2006年底,实现“包清工”装潢收入80万元,并分别进行了会计核算。请学生思考,对装潢队取得的装潢收入是缴纳增值税,还是缴纳营业税?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认为该公司从事的包工包料装潢业务,既涉及装潢材料(货物)又涉及装潢劳务(建筑业的非增值税应税劳务),应该是一种“混合销售行为”,而非“兼营行为”;该公司从事的“包清工”装潢业务,则应属于一种“兼营行为”。 对于思考题或讨论题案例,分析时应提倡另辟蹊径,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案例教学法的组织

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讨论、是争论,在讨论和争论中提高专业技能。

1.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组织形式。案例教学过程中,一般要分组讨论,通过充分的交换意见,每个小组形成统一的认识,然后派代表发言;也可以通过充分的讨论后,允许每个学生发表见解;模拟角色演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小组的分配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随机组合,各种形式交替使用,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灵活选用。

2.案例教学法的使用。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在课程讲授前、讲授中或讲授后的任何一个环节使用。讲授前的使用,其目的一般是通过描述型案例,推导出一个结论,即要讲授的理论知识。这样在接触理论知识之前,先使学生产生了兴趣,有了感性认识,有利于教学双边活动的进行。讲授中的案例使用,既可以验证理论的合理性,也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讲授后的案例使用,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理解,尤其是应用能力的重要步骤。

3、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在这一程序,教师的任务是组织与引导。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设法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教师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若学生之间观点不一致,可使其展开讨论;若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可采取故意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自觉加以修正。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观点,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进行操作。学生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掌握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的能力。

4、案例讨论后的总结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总结并不是说出某个案例的标准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不足与成功之处,而且需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进行登记。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税务会计是以现行税法和会计制度为准绳,介绍各个税种的基本内容、应纳税款的计算及会计处理方法。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按照章节内容,每章编选了一至五个教学案例,并制成课件供教学使用。例如,在讲到发票的使用和保管的重要性时,列举了某家具厂在发票使用上的舞弊行为,该厂系小规模纳税人,2007年4月16日,该厂厂长到主管税务机关递交了一份当日上午丢失一本普通发票的报告,并在当地报纸上公开声明作废。对此,主管税务机关未发表任何意见,也未做任何处理。2007年12月初,主管税务机关在对另一纳税单位进行检查时,发现有一张购货发票是该厂开出的,对照发票号码,证实是该厂声明作废的发票。经主管税务机关反复核对证实,该厂2007年4-11月,经营的多笔生意都是用“丢失发票”开出的,开出的总金额为30万元,均未申报交纳增值税。要求学生指出对上述行为属什么行为?按税法规定如何处理?又如在讲消费税时,列举某化妆品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6年6月业务:(1)发给特约经销商某规格化妆品30箱,出厂价(不含税,下同)3400元/箱,另外收取包装费和优质费每箱234元。厂家为经销商开具了30箱化妆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但该经销商当月未支付货款及价外费用,厂家遂作为委托代销(经销商尚未提供代销清单)进行账务处理。(2)将同型号化妆品5箱作为福利发放给本厂职工,企业按成本价计入应付福利费。(3)将同型号化妆品4箱销售给非本厂附设的某美容院,每箱销售价3400元/箱,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4)将同型号化妆品10箱送本厂附设的美容院使用。(5)月末该企业根据以上情况计算缴纳消费税如下:应纳消费税额=4×3400×30%=4080(元)。经过分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最后统一认识:⑴没有收到代销货物清单不应开具相应的专用发票。⑵开具了30箱化妆品的专用发票就应按发票金额确认销售额,计算销项税额。⑶包装费和优质费应并入销售额计算纳税。⑷发放职工福利的化妆品应视同销售计算税额。⑸供本厂附设美容院使用的化妆品应视同销售计算税额。

在税务会计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课堂变成了双边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而对于教师来说,不论是选择案例,描述案例,还是引导学生讨论、探索问题,都是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在这教学情景中,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案例中不同角色的立场、观点,找出其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之道,紧扣教学主题内容。

?三、税务会计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教法的关系

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讲授教学,教师对一门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在税务会计教学中,利用讲授法,让学生掌握税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为案例教学打好理论基础。课堂讲授应当是诱导启发式的,应该与问题讨论、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只有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的教学手段很多,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业务实习、进行税务会计模拟实训、进行必要的测验和考试等,这些教学手段也是不可缺少的。

(三)正确把握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