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望庐山瀑布李白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时间:2023-05-30 09:14:07

望庐山瀑布李白

第1篇

关键词: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李白;苏轼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唐诗起源于魏晋以来文风的不断转变发展,繁荣得益于统治者对诗才的偏爱。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精华,蜚声四海,映照古今,其内容之广泛,体裁之多样,艺术之精湛,都是历代无法与之相比的。宋词则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而山水文化,又是人们以自然山水为素材而创造的精神成果。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自身的过程中辟出的一片壮丽天地,亦是构成中华民族形象的重要精神支柱。这其中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

唐朝诗仙李白就从庐山的一个视角写下了一首气势磅礴的山水诗《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一首画面壮观,气势恢宏的山水诗歌。描写的是庐山瀑布。庐山雄伟峭拔的香炉峰,在日光照耀下,紫气蒸腾,烟雾缭绕,远看瀑布像一条白链高挂在前边江面上。这首七绝,描写庐山瀑布的总体阵容。首句写阳光灿烂、紫烟缭绕的香炉峰,算是铺设背景,诗人在庐山香炉峰下,远远地观赏这里的风景。他先从上面的香炉峰看起,“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的光辉照射在香炉峰上,“香炉”中在升起紫色的烟雾是香炉峰下有瀑布,水气蒸腾,混入云气,透着日光,反映出紫红色,远望过去,在形似香炉的高峰上盘旋缭绕的就是紫色的烟云了。香炉冒烟是极为平常的事物,诗人借它来描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观,并为下句做好铺垫;“遥看瀑布挂前川”,写瀑布从山顶直垂下来,就像悬挂在山前河道的上空一样,远远望去,一条瀑布挂在前面的水面上。这里最传神的是一个“挂”字。瀑布原本是从山壁上突然倾泻而下的水,远远看起来就像是悬挂着的布,所以叫瀑布。作者用“挂”字形容它从上而下,非常形象。

第三、四两句进一步描写瀑布,“飞流直下”,写瀑布从高高的山壁上笔直地奔泻而下的迅疾情况。“三千尺”是一个夸张数字,它和上面提到的“挂流三百丈”一样都是夸大地形容瀑布从陡峭的山壁的极高处飞流而下的气势。最后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说让人怀疑那是银河从极高的天空降落下来了。银河本是晴朗的夜晚环绕天空的银白色光带,它既很壮观,又富于神秘的美,是大自然的一种天象奇观,用银河比喻瀑布,显示出瀑布银光闪闪,气势磅礴的壮丽奇观,真是别出心裁的联想。诗人在运用这个比喻时,不取“像”“似”之类的字,而用一个“疑”字,故意说它若真若假,却更强调了两者相似的逼真程度。“飞流直下”,写瀑布的水流迅猛如飞,一泻到底;“三千尺”,夸张地说香炉峰高,瀑布水长;“银河落九天”,用天河落地的奇特想象,比喻瀑布的壮丽形象和雄伟气势,读起来仿佛看见那银白耀眼的光泽,听到那惊心动魄的轰响。从“遥看”到“疑是”,由见景而生情,使人感受到诗人欣赏瀑布时的兴奋和喜悦,这首山水小诗,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深深地激发着人们对庐山风光的向往和祖国山河的热爱;而庐山瀑布,它的形象也随同这首诗,宛如天上皎洁明亮的银河,在作者眼前闪闪发光,永不消逝。

这首绝句是在天宝十五年,李白被流放夜郎时写的。当时李白因其妻思弟心切,欲上豫章看望弟弟,遂离开宣城,到距豫章很近的庐山隐居。庐山乃天下名山,景色秀丽无双,李白观察多日,爱之深切,思官场纷争无数,他体会到了从天子近臣到江湖文人这两种社会角色之间的巨大差异,也饱尝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世态炎凉,但是李白却丝毫没有向世俗低头,更不会趋炎附势,他在酒中求道,山里作乐,落得逍遥自在,尽管内心的孤寂一直像影子一样,寸步不离,但念天下大好山河充满了浪漫、洒脱与活力,使得他可以抛开朝堂,怡情山水!其中写下不少诗篇赞美庐山美景。《望庐山瀑布》便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像力,有比喻,有夸张,显示出庐山瀑布奇丽雄伟的独特风姿,也反映了李白这位大诗人胸襟开阔、超群出俗的精神面貌。面对着这样壮丽的瀑布,诗人画家常常要为它吟诗作画。但在旧社会里,由于时代的局限,纵如李白的豪放,在这大自然的杰作面前也只能发出“壮哉造化功”的感叹,乃至产生了“永愿辞人间”的念头。李白一生非常喜爱庐山的风景,从他的“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望庐山瀑布》之一)等诗句可以看到他晚年曾经有过退隐庐山的念头。

同样饱受宦海沉浮的宋代大文豪――苏轼。他的一首《题西林壁》,不仅仅是一首山水诗歌,也表达出来作者本人身陷囹圄,坎坷不平的仕途寓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在这里,诗人透过云雾的迷纱打算直接探认庐山本体。你看,他从横里看观察,所得到的印象是道道山岭;再从侧面端详,则是座座奇峰。无论是从远处望,近处看,还是高处俯视,低处仰观,所见景象全然不同。然而苏轼并没有象其他诗人那样仅仅止于惊叹和迷惘,而是进一步地思索:人们所看到的万千异态毕竟是局部景致,而并非庐山的本来面目。原因就在于游人未能超然庐山之外统观全貌,一味山间留连,“见木不见林”,自然难见其本象。

结尾二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难道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吗?小而言之,我们研讨某个问题时,不是也有因为钻牛角尖而陷入困境的吗?我们从事某项工作时,不是有时也由于纠缠一些枝节而难以自拔吗?大而言之,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不是常常也有限于某一局部或某一方面的偏见而未能着眼于全局,把握不住客观事物本质吗?…… 这一切不都是由于当事者“身在此山中”,因而“不得庐山真面目”这种种人生境遇与游人看山不得其法何其相似啊!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首小诗激起人们多少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远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诗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顺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地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意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第2篇

选人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望庐山瀑布》,是一曲瑰丽的瀑布之歌,李白之歌。我一向喜欢李白,喜欢他的飘逸,他的洒脱,他的浪漫,他的那一份书生意气。执教他的诗歌总会多几分用心,也总有心中层云荡尽、神清气爽之感。《望庐山瀑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李白的气韵。

一、“紫色”的浪漫

“日照香炉生紫烟”,灿烂阳光下的香炉峰,紫色的云雾缭绕。紫色,神秘高贵,与李白的气质遥相呼应。不光是“日照香炉生紫烟”,他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也是紫烟。虽然众多资料都说“生紫烟’'是因为阳光的折射,但是我不以为然。或许李白只是为了凸显庐山瀑布的九天银河高贵之气,而让它在香炉峰紫色的云雾中破空而来,平添了无限的气韵,你看,带有“紫”的成语“紫气东来”。谁来?圣人老子骑青牛而来。还有“黄旗紫盖”,旧为皇帝出世的征兆。“魏紫姚黄”泛指名贵的花卉。“清都紫微”,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一个“紫”,便与仙,与尊贵粘上了挥之不去的渊源。李白用“紫”,绝不是偶然为之,是心中的超凡脱俗化为了神韵,自然而为之。

二、“遥”见气势。“挂”传神韵

“遥看瀑布挂前川”,在哪里看?远看!唯远观方得瀑布之神韵,个中奥妙李白知道。不似我等之辈,不近观,总觉得不真切。个中奥妙不知,距离才能让我们的想象驰骋天上人间,气势才会阔大辽远。而―个“挂”字,更显随意又恰切,传达给你的就是庐山瀑布展现在你面前的那直立的、落差很大的意象,静止中充满恢弘的动感。

三、“三千尺”的气势

“飞流直下三千尺”,何谓“飞流直下”?速度极快,笔直而下,一泻千里。激流跌落之处如人喊马嘶、倒海翻江,雷霆万钧之力激起冲天云雾,泻入深潭产生“喷雪奔雷”的壮观景象,真正是“无鼓之雷霆”。“三千尺”,当真有三千尺?虚指而已,想象而至。其实,在李白的想象中,三千尺算什么呢?他还有“白发三千丈”、“天台四万八千丈”、“桃花潭水深千尺”、“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李白一直是这样的独一无二。

四、“九天银河”的想象

“疑是银河落九天”,三千尺的无声惊雷,让李白如仙如醉,恍惚觉得是九天银河坠落人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想象啊!大胆、雄伟、夸张、美妙、壮丽、神奇,怎么描绘都不为过!而作为一代诗仙、酒仙、剑仙,李白甚至“欲上青天揽明月”。这样的潇洒,这样与生俱来的浪漫,这一个“疑”字的壮阔恍惚。我们体味的便只有赞叹,只有望尘莫及了。“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这是想象的精髓,司空图的这句话恰似为李白而写。难怪,苏轼容不得徐凝再写庐山瀑布,李白之后再无瀑。一介凡夫俗子,怎能越?

有一种浪漫,僭越千年光阴,让李白依旧丰神俊秀地立于庐山瀑布,对瀑布,对李白,我们都只有仰望了。

第3篇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大气磅礴的著名诗作,诗中夸张的语言风格,独特的诗歌意象,充满魅力的想象力,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绝美的瀑布图。如何让学生发挥想象,批文入情,与文中的景物同呼吸,达到心中见景,景中有情的境界,这是课堂教学的难点所在。

为此我预设了四步走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步步探究,深入诗歌之中,突破难点,达到情境共融。

一、读诗文,想象瀑布之美

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要求,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想象能力,发展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究其实质,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与文本的情境有机勾连,才能够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望庐山瀑布》诗歌中,有对瀑布的细致描摹,有声音也有形状,为了让学生从古诗中体会到瀑布的美,我从想象入手,创设氛围:

师: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在这一句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太阳照着香炉峰,香炉峰上金光闪烁,就好像升起了袅袅的紫烟。

生:一道瀑布就挂在香炉峰的峰顶。

生:我看到了阳光下的香炉峰,还有紫色的云烟,还有一道瀑布从峰顶垂下来。

师:那道瀑布从香炉峰顶垂挂下来,那是什么样的?

我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在缥缈的音乐声中,学生静静地读诗文,感受“日照香炉”那升腾的紫色云烟,感受那一道“瀑布挂前川”的景象,想象那将是一道非常明亮的白链子,垂挂下来,气势磅礴。也有学生想象那将是飞泻而下的白练,溅起无数水花,腾起很高的浪花。那种景色无比壮观美丽。

学生通过想象,抓住了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日照”“紫烟”“挂前川”的特点,感受到了瀑布动态的美丽,仿佛能够看到李白就站在瀑布那里,静静地感受那瀑布带给自己的内心冲击。在想象中,学生距离古诗越来越近,领悟古诗的意境也会逐渐迫近,此刻,学生只有一个词语来概括:人间仙境。

二、听声响,感受瀑布之韵

在《望庐山瀑布》的课文插图中,李白静静地伫立在庐山脚下,凝视着面前那一道飞流而下的瀑布。我让学生根据插图,再来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感受那一道飞流的声响。

师:(播放瀑布的音频课件)仔细听,瀑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生:像千军万马在奔腾咆哮。

生:声音震耳欲聋。

生:到处都是轰隆的声音,似乎什么都没有了,只有轰隆的瀑布声。

学生静听我播放的瀑布的声音,再结合课文插图,根据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脑海中会有瀑布的雄壮的形状――“飞流”,仿佛是从天而降,飞泻而下,说明气势非常之大。三千尺呢?是真的有三千尺吗?并非如此,在古诗里这只是一个虚指,代表瀑布的落差之大,由此可知声响将会有多大。如果说在第一个环节里学生想象感受到了瀑布仙境一般的美,那么在第二个环节里,学生则听到了瀑布天籁一般的声响,感受到了瀑布飞流而下的声韵。那种磅礴的气势不但美,而且有声,透过古诗的文字,学生充分领会到了瀑布的美与韵。

三、嚼文字,触摸瀑布之形

李白的诗作夸张浪漫,融情与景,写作手法诗意盎然。如何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写作手法,我并没有刻意引导,而是抓住诗作中李白对瀑布特征的描述,来进行感受:

师:李白就站在这庐山脚下,感受这一道瀑布,我们静静地读读古诗,看看瀑布有什么特点?

生:我感觉到瀑布很急。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飞流直下,这个飞流,还有直下,都说明山势很陡峭,瀑布流下来的速度很快。

学生抓住飞流、直下两个字眼,感受瀑布的流量之大,流水之急,山势陡峭,仿佛在三千尺的高空落下了银河。那么在李白的眼中,到底是否真的有三千尺?答案是否定的。古诗写作往往会运用夸张的写作手法,来渲染和表现飞流的迅速和急迫,表现那种雄壮的气势和巨大的声响。在李白看来,那种气势就好像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

学生透过诗文的关键字眼,感受到瀑布的形,由此有了对瀑布可感的直观印象。我再次让学生通过朗诵,读出瀑布的气势来,效果就很快出来了。

四、赏画作,品鉴瀑布之神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从画作的角度,来品鉴瀑布的神韵。根据课文的插图以及学生收集的庐山的瀑布的画作,进行品鉴。

师:你看哪一幅画作最符合你心目中的瀑布?请抒发你的感叹。

生:这瀑布真的仿佛是天上的仙境,我真想进入仙境,看看那天堂一般的美景。

生:这瀑布多么雄壮美丽!我多么渴望看到它啊!

师:既然大家如此欣赏这瀑布的美景,那么就放声来借用李白的诗句来朗诵它的美吧!

生:用充满憧憬和赞美的感情朗诵《望庐山瀑布》。

第4篇

第一次上庐山,那是几年前的事了。这一次放弃登顶,转车迂回星子岩,觅李白的足迹,循似歌的水声,去望庐山瀑布。当地人说,早年李白来到星子,也是缘这条羊肠小道去望庐山瀑布的。但由于崖壁陡峭,危岩嶙峋,山路逼仄,爬至无路可爬之处仓促一望,便悻然而返了。人道事有“半途而废”,诗仙果然常人所不能及,反而留下了千古传唱的绝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也正是我千里迢迢来寻的一g心事所在。

如果说所有景点都看完需要1900元门票的庐山是一只庞大章鱼的话,眼前兀立的“秀峰”就是它一条强健的腿脚。瀑布就像一个神秘莫测的谜,藏在山岬里、密林中诱惑着我。

我随着游人在已修葺了石级的古道上盘旋而上。满眼的绿浪中有G乃的金风流盼,仿佛情人暗送的秋波,舒舒爽爽,直沁心脾。而比风儿唱得更有劲道的是流水。水随溪转,溪顺山势。由于溪道宽窄、落差及石罅大小疏密各不相同,水流的状态与混响也千变万化。时而潺潺,如香妃梦呓;时而汩汩,如貂蝉送吻;时而淙淙,如嫦娥啜泣。偶尔,它们从千山万壑汇聚一处,訇然作响如一曲雄浑的大协奏;蓦然,又如一镞音符,顷刻间散作纤纤细流各奔东西。于是就有私语声、窃笑声、调情声、丝竹琴瑟声、风停雨驻云歇天籁声,不绝于耳,此消彼长,滋心怡志……

思绪伴着水声跌宕激扬,猛抬头,庐山瀑布已在斜对面一壁齐刷刷悬崖上若隐若现,如一泊皎洁寒凉的光束,在蓝天白云之下、红花绿树之间晃动,颤颤闪闪,摇曳生姿,着意渲染的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风情、神韵与况味。

于是脚下生烟,劳顿俱无,不一会就攀上了望瀑亭。只见一挂碧水紧挨着崖壁倏然而下,宽不足丈,厚不盈尺,高则须仰视似直达天顶。瀑水仿佛被驯化了一般,服服帖帖,薄薄嫩嫩,软软滑滑,悠悠如一缕轻纱垂下,孑孑似一脉孤烟升起,悄无声息,安谧静默,悠e恬适。没有黄果树瀑布的恢泓气魄,也没有镜泊湖瀑布的波澜壮阔,更没有黄河壶口瀑布飞珠溅玉、粉身碎骨的轰鸣呐喊,李白望过的庐山瀑布,就这样在我眼前轻俏地淌下,缓慢地流去,依依不舍地走远,甚至没有溅起一星耀眼的浪花,没有荡起一丝记忆的涟漪……

没有遗憾与失落,刚才还躁动不安的心,仿佛也被瀑布漫过了一般清凉而宁馨。我仿佛也被感染了、感动着,被水与生俱来的灵敏、灵活与灵性,被水独具一格的柔软、坚韧与含蓄。我就想,生活中我们固然需要“飞流直下三千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张扬与豪迈,不是更需要“潭影空人心”、“独钓寒江雪”的落寞与隐忍吗?

第5篇

山路弯弯,高高低低,我们走在去三叠泉的路上,望不到头的石阶似乎一直延伸到天际走也走不尽.我们弯着腰,低着头吃力地往下走.走到半山腰,突然,一道白光从眼前掠过,只见一条瀑布象长长的白链,从山顶上垂下来."瀑布"我惊地叫喊着,加快脚步往下跑.

不过一会儿,我们爬到了山脚.放眼一看,庐山峰峦雄伟,怪石嶙峋,在风的吹拂下,像一条银色的光带挂在半山腰."哗哗"几声巨响,让大家回味无穷,庐山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看不见它在流动;庐山的水真甜啊,甜得像吃了西瓜一样;庐山的水真蓝啊,仿佛是天空的白云.它那么鲜明,只有自然才能有这样伟大的力量,我不由得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诗中的佳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真是像走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虽然庐山上人山人海,但是使许多游客留连忘返,好像转100次都不烦一样!

壮丽的庐山瀑布像一首动听的歌,又像一幅壮丽的画,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永久的回荡!

第6篇

(20091203周记)改写版《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改写:

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来到了庐山爬山,到了庐山当然是要看香炉峰大瀑布的了,我早就听说了香炉峰瀑布的大名了。古人还传说,这香炉峰瀑布是从九重天上落下来的。

我来到了那里一看,香炉峰上雾气满天,但在阳光的照射下,使雾气看上去好象变成了紫色的烟雾,而那瀑布看起来则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急急的水流从天而降,飞快地奔泻下来,势不可当,声音震耳欲聋,往上看,只能看见云、雾气、但却看不见顶,大概是被云给遮住了,真让人觉得,那从天而降的瀑布是银河从九重天(天的最高一层)上掉落下来的呢!

这真是一副美景,山顶有紫烟周绕,山上树木繁茂,山间有瀑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真是一副独具一格的山水画,使看的人如入仙境一般。我就灵感大发,因此,我把我看到的壮丽景色,作成一首诗写了下来,这就是《望庐山瀑布》。

第7篇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大文豪苏轼对没有看到庐山真正面目的遗憾,而今年暑假,我就揭开了遮盖庐山真正面目的神秘面纱。

我们坐车登上庐山,盘山公路像一条巨龙,蜿蜒在连绵起伏的山群之中。登上庐山,只见四周绿树成荫、遮天蔽日,树林中时不时传出一阵阵蝉鸣,越发显得幽静。这里的山路十分曲折,不时峰回路转,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奔波,突然,我发现前面灯火通明,小房子挨挨挤挤。啊,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牯岭镇。

牯岭镇是建在庐山山顶上的一座小镇,这里超市、电影院、商场应有尽有。可是,这儿与我想象中的庐山完全不一样,我想象的庐山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没有高楼,没有汽车,只有自然的美。而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城市,车水马龙、灯火通明,不禁让我有几分失望。

第二天,我们便去看著名的庐山瀑布。还没走到三叠泉,就已经听到它的声音:“哗啦啦,哗啦啦。”走过去一看,哇,真壮观啊!只见三叠泉瀑布就像一个大茶壶,从大峡谷的裂缝之中喷涌而出,流到峡谷里。而峡谷又连绵起伏,像一个弯弯曲曲的滑梯,“滑梯”中间又有几个“断口”,一共形成三个瀑布,所以称为“三叠泉”。这神奇的三叠泉,一叠更比一叠长,叠叠相连,奇妙无比。而在这三叠瀑布中,最漂亮的要数第三叠了,泉水飞流而下,分开时像晨雾,连在一起时像雪花。突然,在灿烂的阳光中,瀑布的水雾中若隐若现地出现了一道彩虹,真是美不胜收,让人赞叹不已。

就在那一刻,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对啊,李白看到的与我看到的是不是一样的呢?或许三叠泉被时间所打磨,没有以前壮观了吧,或许诗人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并非那么壮观吧。

庐山啊庐山,你真美丽!虽然你没有泰山的雄伟,没有黄山的秀丽,没有云台山的绮丽,但你的沉稳、古朴让我铭记在心,让我流连忘返。

点评:

第一次游庐山,真实记录了自己的游踪和体验。蜿蜒的盘山公路风景,初到牯岭镇的轻微失望,三叠泉的壮观美丽,对李白诗句的思考……这些共同构成了一次难忘的旅行。游记就该这么写哦。

第8篇

"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其实,此时东方已晓多时,只是人在云雾缭绕的山道上看不到那初升的太阳罢了。早晨的庐山空气有些凉意,湿度很大。穿行在蜿蜒起伏的山间小道,不一会儿便全身湿透了。有汗水,也有雾水。行进在这梦幻般的景色之中,除了惊奇与兴奋,劳累与辛苦等早就置之度外了。

轰轰隆隆,前面隐隐传来声声闷雷,又像是嗡嗡的牛吼。空谷作响,不绝于耳。连滚带爬地攀到山顶高处,举目望去方恍然大悟:大瀑布,庐山大瀑布!这瀑布顶天立地,那银炼般的大水涌出于山顶云端,恰似从天而降,带着水雾倾泻而下,落入绿色的深潭,溅起几丈高的雪浪花,发出雷鸣般的巨响,犹如滚滚铁流,又似千军万马,雷霆万钧,惊天动地。看到这奇绝壮阔的巨瀑,寻访者一时都哑然失语,一个个极力仰头观望,那口张得大大的。

"日下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原先以为这是李白的醉话,此时此景,方信李太白真乃仙人也!太白一生虽仕途不畅,然煮酒赋诗寄情山水,倒也的确逍遥自在。这庐山瀑布翻云覆水,狂荡不羁,嬉笑怒骂,随心所欲,活脱脱一个太白诗仙!活脱脱一个原生态的大我!回归自然,这才是人生的至境。

大瀑布前有一绝壁,仰望见有软梯自壁顶垂下。顶上有一亭,人说那便是含鄱亭。看着峭楞楞的绝壁,湿漉漉黑乎乎的崖石,心里有几分怵。从这儿攀登是需要勇气,更需要实力的。终于放弃了发狂,循规蹈矩,绕道而行。几经周折方攀上崖顶。登临含鄱亭,只见眼前一片开阔,远山在层云中时隐时现,云雾在山脚下翻滚着,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这庐山便把脚重重地插入了海底。太阳在云卷后面闪闪烁烁,群峰在天地之间偶露峥嵘。表象是云,看着像海,见的是云海。其实在云海封锁的大幕下,实实在在的却是鄱阳湖。鄱阳湖长什么样儿?有多深?有多大?这个神神秘秘的庐山,愣是把一个光明磊落的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搞得神神秘秘。明明人在湖边,能听见涛声,却偏偏看不到水!大自然也真会捉弄人啊!也好,这正可发挥自己无比丰富的想象力。想啥是啥,爱啥是啥,随我!

含鄱口对面有一峰,登峰造极处有观景台,东望也可观赏鄱阳湖云海。而回头北望,遥见群峰相连,山顶可见白云环绕。一会儿云开日出,峰峦叠翠,风景尽收眼底。绿的树,青的山,蓝的天,白的云,一幅透着仙气的山水画。阳光下再细看那连绵的山峰,有一组蜿蜒起伏的峰顶构成一幅特殊的图案,那轮廓还的确有点像伟人毛泽东。原来,上天早就把庐山打上了毛泽东的烙印!在毛主席的地方谁人又能撼动他老人家的权威呢!挑战者还真的有些点儿不清呀!

庐山之上,打上毛主席烙印的还真不少,只是大多被这里的山民圈占了。他们在那些显要的地方,摆张形似毛主席当年坐过的藤椅做道具,坐地收钱,大有山大王的风范。这的确大煞风景!可这又能咋样?当今的世界,即使毛老人家再世也只能徒呼奈何!因为当今的人民只认识在钞票上的毛主席,不认识钞票之外的毛主席。

庐山,多雾,多云,多瀑布,多水,在青山绿水间最终都归结到了鄱阳湖。鄱阳湖才是庐山的精华所在。

下山时,已经云收雾散。

出山时,那个燥热的太阳又与人相伴了。

路过电站水库,这儿是电影《庐山恋》的故事发源地。今天,这儿静悄悄的,树木一动不动,水面无波无痕。这景象有些沉闷,有些呆板。庐山还在,溪水长流,只是《庐山恋》已成绝唱,早已物是人非了。

忽然想起明朱元璋关于庐山的一首诗,这个朱皇帝人品不怎么的,可那诗中的意境还真的不错:

" 匡庐之巅有深谷,金仙弟子岩为屋;

第9篇

我们的祖国有大好河山,许多美丽的景色,我恨不得一天把祖国游遍。在这个暑假我就准备去不知有多少诗人赞咏过得庐山。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庐山游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庐山游心得体会1早就听说庐山风景优美,我很想去玩玩。今年暑假,爸妈带我去了庐山。

八月一日一大早,我们就从家里出发了,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来到了庐山脚下。导游说:“我们马上就要进入盘山公路了,请大家坐好。”进入盘山公路,旅游车像蛇一样绕来绕去,我们的身体就像不倒翁一样,一会儿倒向这边,一会儿倒向那边,难受极了。晃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目的地——庐山老别墅。我们参观了六座别墅,其中,我最喜欢赛珍珠的别墅。赛珍珠是着名的作家,她是第一个将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翻译成英文的人。她给这部书取的英文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我觉得这个名字非常贴近《水浒传》的内容。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她一样的大作家。看守别墅,我们便去吃午饭了。

吃过饭,我们便来到了锦绣谷,映入眼帘的是满山郁郁葱葱的树木,遮蔽着山路上透不进一丝太阳。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兔子,有的像马,还有的像蛇……。顺着台阶往下走,我们来到了一个别断崖边,导游对我们说:“这个断崖还有一个故事呢!相传明朝初期,陈友谅追杀朱元璋,朱元璋逃到这里,眼看无路可逃了,心想:“我命休矣。”谁知,他的白龙马突然纵身一跃,就从这边飞到悬崖的那边去了,陈友谅的追兵只好在悬崖这边干瞪眼。如今,这石头上还留有四个马蹄印呢。”听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朱元璋的马太了不起了,在危急时刻,它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主人。

出了锦绣谷,我们坐缆车来到了石门涧。顺阒台阶往下走,我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石头,很像一个人伸出食指指向东南方,导游告诉我,那块石头就是有名的“仙人指路”。接着往下走,我们来到了“天然壁画”。导游讲画里面有四种动物,我们就好奇地仔细寻找起来。我先找到了一只老虎和一条龙,然后看见在龙的尾巴上有一只兔子,可是我们怎么也找不到最后那种动物。导游提醒我们:“你们看看这整幅画像什么?”我们认真观察起来,过了一会,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乌龟。”看着壁画,我想“大自然真奇妙,能塑造出这么惟妙惟肖的画。”

走出石门涧就到了庐山脚下的停车场,我们乘上了返回南昌的汽车,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秀丽文明的庐山。

庐山游心得体会2俗话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的家乡江西的庐山西海,没有的洞庭湖的浩瀚迂回,没有滇池的绮丽迷人,却有种“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的独特风韵……

经过一路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庐山西海。只见青山环绕,湖水浩淼,涟漪潋滟。犹如皇冠上的明珠,镶嵌在满园春色中。随着阵阵山风吹来,水面泛起涟漪,犹如跳动的音符,恰似波动的琴弦,飞舞着,跳动着,咏唱着。是梵高的油画吗?还是贝多芬的交响曲?远远望去,庐山西海望不到边,真可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谁能想到,这平静的湖面下有一座迷失的古城?谁又能想到,这湖面下还有多少风尘的传说?我们来到湖边,租了一艘小船,准备去湖心感受“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韵味。湖面上水波不兴,船像在一面玻璃上滑行。粼粼水波,像丝绸上的细纹,光滑湛蓝。往远处望,颜色一点深似一点,渐渐地变成了深碧。仰望天空,云片悠然地在移动,低视湖心,另有一个天,云影在徘徊。两岸的峰峦倒立在湖里,一色青青,情意谴络的伴送着游人。细细的看着水中的倒影,只见映出芳草白云,也映出古道长亭。这不仅让我联想到许多传说中的场景。两旁的青山,勾勒出庐山西海的轮廓,使人浮想翩翩……

到了晚上,夕阳西下,被霞光笼罩着的太阳与水中的太阳相映成趣。虽然太阳已经落山了,但它的光却从云层下反射过来,红光反照到湖面上,湖面像燃烧起来似的,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原来的颜色,都被淹没在红光里了。我置身其中,仿佛是被感染了,心中充斥激动,也许由于这里景色太美,我都不想离去,只到傍晚,我仍感受得到,我的心灵,仍在某个角落里,飘荡,翱翔……

庐山游心得体会3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去了庐山。

我们乘着旅游车,沿着银蛇般的盘山公路向上奔驰。到山顶了,哇,好美呀!朝着对面望去,一座座山峰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绿衣仙女,盘绕在半山腰的迷雾就好像是他们的纱巾。导游向我们介绍:对面的那座山就是五老峰。为什么给它命名为五老峰呢?因为从远处看山顶的样子就像是---侧躺过来脸的样。我仔细一瞧,嘿,还真不假,凸出的额头,凹下的眉心骨,高挑的鼻子,上片薄下片厚的嘴巴,真是惟妙惟肖!

欣赏完美丽的五老峰,我们又去了被诗仙李白赞颂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三叠泉瀑布。在去看瀑布的路上虽然要经过一千多阶石阶,但是有美丽的景色相伴,就不觉得那么累了。石路旁的小溪清澈见底,五颜六色的鹅卵石浸在水里,为小溪增添了活力。快到谷底了,“哗哗”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周围弥漫着丝丝凉意。再走近一百个石阶,终于能见到瀑布啦!只见那瀑布从几百米高的高山顶上泄下来,共分三叠,怪不得叫三叠泉瀑布呢!这三叠瀑布就像是三头狮子,他们怒吼着,奔驰着,冲刺着,一头比一头疯,一头比一头狂,一头比一头野。从下往上看,瀑布就是在一匹巨大的纺织机上纺出的薄纱;又好像是大山姑娘的绸带。从高处泄下来的水打在潭水面上,激起了一朵朵美丽的水花。走到潭边,就像在淅沥沥的小雨里。我轻轻用手捧了一点水洗洗脸。啊,真凉爽呀!顿时,酷夏的炎热被潭水“攻击”得烟消云散,一股清凉的气息迎面而来,清新的空气里掺杂着自然的芳香,令人心旷神怡。

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庐山瀑布,我们又来到被---赞为“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险峰和仙人洞,还欣赏了景色宜人的花径……

啊!庐山,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我爱它。

庐山游心得体会4下了火车,我们乘上汽车进入了环山公路,这里的路可真是山路十八弯啊。

眼看着汽车里地面越来越高,渐渐地已经看不清山脚了,偷偷瞥一眼,哇!好高啊。但马上便收回了余光(实在高得吓人,不敢看了),终于,到了目的地,大家放好行李,开始了第一个景点之旅。

导游小陈着喇叭喊到“好了,大家听我说,接下来我们首先要去三叠泉,这可是庐山的著名景点哦!但是要到三叠泉可是很辛苦的啊,要走几千节阶梯,你们愿意走吗?”“走”大家毫不犹豫,当然这是意料中的事。

大家开始了“长途跋涉”,一开始,每个人都是如此得精神奕奕,兴致勃勃,但是还未走完三分之一的路程,个个都哭爹喊娘的,“脆弱”地感觉风一吹就倒,我见到路边有卖拐杖的,立马喊道“有救星啦”,马上二话不说,买下了一根拐杖,可真有效,在它的帮助下,我顺利地走完了所有阶梯。

据小陈说:叠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落差共155米,极为壮观,撼人魂魄。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一叠直垂,水从20多米的巅萁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直入潭中。“上级如飘雪拖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站在第三叠抬头仰望,三叠泉抛珠溅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又如百副冰绡,抖腾长空,万斛明珠,九天飞洒。如果是暮春初夏多雨季节,飞瀑如发怒的玉龙,冲破青天,凌空飞下,雷声轰鸣,令人叹为观之。

匡庐瀑布,首推三叠,故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但三叠泉却长期隐藏荒山深壑,隐居在它上源屏风叠的李白,讲学在它下流白鹿洞的朱熹都没发现它,直到南宋时期才被人发现。

“果真名不虚传啊,百闻不如一见,真壮观啊!”望着眼前这如诗如画的美景,我不禁感叹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这句诗虽然不是形容三叠泉的,但是借用它来形容三叠泉,也毫不逊色。泉水飞溅下来,水滴溅到我的身上,如此清凉,它洗去了我全身的疲惫,又恢复了精神焕发的面貌。现在,我可是真正算是“庐山客”了

庐山游心得体会5呜——”,对于从未乘过火车的我来说,这次陌生的火车之旅如此亲切,火车的车鸣声又是如此的悦耳。

我站立不安的在候车室痴痴地望着“属于”我们的那辆火车的大驾光临。看着分针慢慢的走着,似乎有些不耐烦了。

“请上海到海口K516的乘客快到入口处,准备上车”一听到这个消息,我便拖起所有的行李,边喊边跑“火车来了,火车来了”

终于上了火车,首先找到属于我的“个人空间”,放下手中的行李,开始观察起我所在的火车:橙色是火车外观的颜色,我们所在的是卧式硬座火车,我在3号车厢的中铺(这个位置我很满意),我坐在窗口,望着窗外的美景。

“妹妹,妹妹,快来看啊,有牛哎,你的属相哎!”我笑着朝妹妹喊(脸上的笑略带着嘲讽之意),可是,马上被反驳了“姐,你说羊笨不笨啊,那么好的环境也不过来生活,嘿嘿,真笨”“恩”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应声已经脱嘴而出,后悔地又朝窗外看去。

暮色已经将临,太阳将西边染红,慢慢地离开了,留下了美丽的晚霞。

渐渐地,月亮悄悄地来到了人间,为我们洒下了一片幽静的月光。

静静地卧在床头,火车开动着,像摇篮似的,将我们这些乘客安放入摇篮中,而火车的车鸣声作为摇篮曲,大家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清晨,一缕温暖的阳光射入我的眼睛,我迷迷糊糊地从睡梦中醒来“哇,好漂亮啊!”

看见都面还未露出脸的太阳早已把朝霞染得红彤彤的,天空露出鱼肚白的半片天,五彩千变万化着,朝霞有红渐渐地变成橙色,与火车同色,时间慢慢地过去,橙色缓缓褪去,换来的是紫色,紧接着便是天空的颜色:天蓝色

“多美的染色程序啊!”心中不禁感慨……

“乘客们请注意,还有10分钟,就到汉口了,请汉口下站的乘客们拿好行李,准备下车!”听到广播员说到站的声音,暗示着我们的火车之旅即将结束。

第10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古诗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01

信息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创造愉悦的环境,增强古诗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开拓学生学习古诗的思路,从而大大提高教学古诗的效率和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充分利用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拓展教学中的语言通道,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以《望庐山瀑布》为例,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瀑布磅礴雄伟的气势呢?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观看录像,观摩庐山瀑布的图片。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

2 ;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情境,化难为易,理解诗意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能变得具体可见。

例如,古诗《望庐山瀑布》中涉及的许多事物是大多数学生未曾见过的,教学时如果只出示书上那仅有的插图,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尤其是一些从未看过瀑布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再现庐山“真面目”,把学生带进庐山瀑布的真实情境中,是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于是,笔者在设计多媒体课时,选择若干个相互连接、前后呼应的镜头,把瀑布的远景、近景、全景交替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图像。让他们从整体上初步体会图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诗句的联系,激起学习古诗的兴趣。

3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朗读,领悟意境,体会古诗节奏美

古诗具有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信息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押韵合辙,节奏鲜明,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教师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例如,在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时,笔者先请学生观看庐山瀑布的影片,让学生形象感知瀑布壮丽景象,从瀑布跌入山谷发出的巨响中,感受到瀑布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紧接着再播放韵律悦耳的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通过配乐录音示范,使学生很快明白第一句中的“生”字应读重、读慢,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升腾的情景。第三句中“飞流直下”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因此读此句吐字要强劲、响亮,而“三千尺”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音可以适当拖长,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该重读,以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在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学生很快就读出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4 ;运用信息技术,加大密度,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前,根据教案精心设计教学课件能极大地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在短时间内使学生看到清晰的画面、逼真的影片,从而赢得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笔者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然后播放瀑布奔流的视频;最后,笔者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情况下,笔者又向学生推荐了李白其他作品和有关介绍庐山风光的诗词、相关网站,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5 ;运用信息技术,启发想象,促进表达

古诗的语言精炼,概括性强,加之所描写的景物离我们现在的时间较长,学生难以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意境。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能使抽象的诗句形象化。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在观察、欣赏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欣赏美,走进我国古代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体味古代诗人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第11篇

提高二(11)班李嘉豪

快乐旅行

秋高气爽,金秋十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不正是外出旅游的好时光吗?在这收获的季节里不正是和大家一起共同分享这美好的季节吗?但爸妈又说没有时间出去玩,这让我大失所望。

可我一到教室,老师就说:“在这美好的时光里,让我们去旅游吧!”这一下子,又让我来劲了。刚一上飞机我就想:这一次是去台湾、马来西亚、马达加斯加、香港?正在我遐想时,我们来到一个巨大的瀑布,灾就是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所写诗赞美过的庐山大瀑布。这美丽又无比壮观的大瀑布果然名不虚传,一座雄壮的大山被这庐山大瀑布切割成了两半,从下往上看那白花花的水落到湖里,真是如烟,如雾,如尘,这水仿佛是从天而降,然后一泻千里来到这儿。

不一会儿我们又来到了一个沙漠远处的沙山,似乎上面全都是金子一般。这让我惊叹不已。这就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正有一群人路过此地。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水乡,这原来就是东方威尼斯——周庄。这里的每家都挂着灯笼,好像在等待他们的家人。

我们在这里徘徊不如说是在诗里徘徊。

老师点评:

嘉豪,庐山瀑布在你笔下多美呀!你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它别样的美。如果能把后两个景点也介绍介绍一定会更棒的。

第12篇

庐山之旅

星期五晚上,我门坐着姑姑家的小汽车去九江的庐山旅游,我在车上想着:“李白写过一首诗《望庐山瀑布》,一定要去看看是不是与李白写得一样美。”

几个小时过去,我们来到了庐山山脚下,找了一家宾馆住下。星期六一早,我们坐着车沿着山路去庐山的最高峰。在山路上往下看那是:云雾迷蒙、奇峰罗列,一片绿色……可称得上是人间仙境。我们在路上买了庐山园门票开着汽车来到停车的地方,便请了一位导游,我们跟着导游来到最高峰。我们在那买了缆车票坐着缆车从庐山的最高峰溜到了庐山之中。下了缆车后,一辆小车来了把我们送到了瀑布那儿,那可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啊!我忍不住赞叹起来;我们还在庐山的含鄱口看见了鄱阳湖;接着我们游玩了庐山的仙人洞、锦绣谷、三宝树、芦林湖、庐山会议旧址、庐山博物馆等景点。

那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庐山博物馆记载着主席说得话:“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次日,我们又坐着姑姑家的汽车满载而归。

四(1)班: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