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14: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望庐山瀑布李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歌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望庐山瀑布课后反思,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望庐山瀑布课后反思范文1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这节课我做的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一、把三四两句诗给分开品析了。回家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二、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以至“联类比照,感悟诗风”这环节匆匆带过,原来预设时自认为的亮点就这样以遗憾告终,写字教学也无法进行,作业也忘布置了。真是有“虎头蛇尾”之感。
望庐山瀑布课后反思范文2《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二年级的学生学习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课前我先让学生看有关庐山风景的视频,再通过谈话引导学生知道我们的大诗人李白也去过庐山,看到了这么美的风景,而且还把他看到的写成了一首诗,诗名就叫《望庐山瀑布》。
二、读诵课文
1、了解李白,先生讲,再帮忙补充。
2、了解李白的其它古诗。
3、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
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习,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找朋友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4、理解古诗
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 “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总结
反思:古诗学生比较难理解,于是我就借助多媒体进行《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上完课后,感想颇多:
1、材料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提前一周开始通过各种方法收集资料。瀑布图片网上很多,但是能准确切题、合乎心意的却甚少。从关键字“望庐山瀑布”到“瀑布”,从自己认真查找资料到求助朋友,所有能寻求帮助的途径都用上了。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浏览的图片就有几百张。最后才在这几百张中选取了8张。视频资料也是如此。庐山瀑布的视频有很多,但是我要求的视频资料是——既要表现出庐山瀑布的气势恢宏,又要有能震撼人心的瀑布声。寻找资料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但艰辛过后的收获却让我感觉一次比一次甜蜜,一次比一次兴奋。
2、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对于所有课来说,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刚开始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些急于求成。在试讲时我利用多媒体上的课,几位听课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宝贵意见,再就是在理解诗意上引导的还不够透彻,我发现自己不应该让教学来体现多媒体的功用,而应该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所以我在教学的重心不应该在多媒体上,而应该在教学的有效性上。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又调整和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3、我在讲授《望庐山瀑布》一诗时,导入部分先是使用了多媒体来介绍庐山的风景,接着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录像,让学生对庐山瀑布有一个直观印象,并使学生心灵得到震撼。
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读—诵”这4个步骤学习课文。在第一个读中,学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决了生字,还给生字找了一些课外的朋友。低年级古诗教学重在入情入境地计,而要读得入情入境,只能从图片、录像上感受,或是联系生活实际,在老师的情境语言中读。我也寻找了大量的资源引导学生读,《望庐山瀑布》一诗中的名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带着孩子们看了课件高山瀑布的景象,让他们感受到了“飞流直下”的感觉、领略了“三千尺”的高度和寓意,就有个别学生感言,真的“像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 但是最终还是没能达到预设的效果,反思自己,发现:只有放慢语速,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领略作者当时的心情,读起古诗来才会更有味道。在枯燥的课文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向导,有了教师正确的指引,学生的思维大门就会打开,一切看似疑难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望庐山瀑布课后反思范文3《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深入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这条明线和初步感受诗人豪放、夸张、洒脱的诗风这条暗线相结合,让这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鲁迅先生说过:“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顿时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在教师启发的情感体验下谈谈: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必将争先发言。教师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我先紧扣词句品意境,让学生自由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紫烟:则可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悟出那是香炉峰上的水气蒸腾而上,在太阳光映照下,显示出迷人的颜色。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精湛的语言艺术,指导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做得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
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
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本来设计的学生练字也无法进行,总觉得结束得太匆忙。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的发言没做到中肯的、带鼓励性的评价。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大气磅礴的著名诗作,诗中夸张的语言风格,独特的诗歌意象,充满魅力的想象力,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绝美的瀑布图。如何让学生发挥想象,批文入情,与文中的景物同呼吸,达到心中见景,景中有情的境界,这是课堂教学的难点所在。
为此我预设了四步走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步步探究,深入诗歌之中,突破难点,达到情境共融。
一、读诗文,想象瀑布之美
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要求,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想象能力,发展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究其实质,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与文本的情境有机勾连,才能够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望庐山瀑布》诗歌中,有对瀑布的细致描摹,有声音也有形状,为了让学生从古诗中体会到瀑布的美,我从想象入手,创设氛围:
师: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在这一句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太阳照着香炉峰,香炉峰上金光闪烁,就好像升起了袅袅的紫烟。
生:一道瀑布就挂在香炉峰的峰顶。
生:我看到了阳光下的香炉峰,还有紫色的云烟,还有一道瀑布从峰顶垂下来。
师:那道瀑布从香炉峰顶垂挂下来,那是什么样的?
我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在缥缈的音乐声中,学生静静地读诗文,感受“日照香炉”那升腾的紫色云烟,感受那一道“瀑布挂前川”的景象,想象那将是一道非常明亮的白链子,垂挂下来,气势磅礴。也有学生想象那将是飞泻而下的白练,溅起无数水花,腾起很高的浪花。那种景色无比壮观美丽。
学生通过想象,抓住了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日照”“紫烟”“挂前川”的特点,感受到了瀑布动态的美丽,仿佛能够看到李白就站在瀑布那里,静静地感受那瀑布带给自己的内心冲击。在想象中,学生距离古诗越来越近,领悟古诗的意境也会逐渐迫近,此刻,学生只有一个词语来概括:人间仙境。
二、听声响,感受瀑布之韵
在《望庐山瀑布》的课文插图中,李白静静地伫立在庐山脚下,凝视着面前那一道飞流而下的瀑布。我让学生根据插图,再来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感受那一道飞流的声响。
师:(播放瀑布的音频课件)仔细听,瀑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生:像千军万马在奔腾咆哮。
生:声音震耳欲聋。
生:到处都是轰隆的声音,似乎什么都没有了,只有轰隆的瀑布声。
学生静听我播放的瀑布的声音,再结合课文插图,根据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脑海中会有瀑布的雄壮的形状――“飞流”,仿佛是从天而降,飞泻而下,说明气势非常之大。三千尺呢?是真的有三千尺吗?并非如此,在古诗里这只是一个虚指,代表瀑布的落差之大,由此可知声响将会有多大。如果说在第一个环节里学生想象感受到了瀑布仙境一般的美,那么在第二个环节里,学生则听到了瀑布天籁一般的声响,感受到了瀑布飞流而下的声韵。那种磅礴的气势不但美,而且有声,透过古诗的文字,学生充分领会到了瀑布的美与韵。
三、嚼文字,触摸瀑布之形
李白的诗作夸张浪漫,融情与景,写作手法诗意盎然。如何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写作手法,我并没有刻意引导,而是抓住诗作中李白对瀑布特征的描述,来进行感受:
师:李白就站在这庐山脚下,感受这一道瀑布,我们静静地读读古诗,看看瀑布有什么特点?
生:我感觉到瀑布很急。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飞流直下,这个飞流,还有直下,都说明山势很陡峭,瀑布流下来的速度很快。
学生抓住飞流、直下两个字眼,感受瀑布的流量之大,流水之急,山势陡峭,仿佛在三千尺的高空落下了银河。那么在李白的眼中,到底是否真的有三千尺?答案是否定的。古诗写作往往会运用夸张的写作手法,来渲染和表现飞流的迅速和急迫,表现那种雄壮的气势和巨大的声响。在李白看来,那种气势就好像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
学生透过诗文的关键字眼,感受到瀑布的形,由此有了对瀑布可感的直观印象。我再次让学生通过朗诵,读出瀑布的气势来,效果就很快出来了。
四、赏画作,品鉴瀑布之神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从画作的角度,来品鉴瀑布的神韵。根据课文的插图以及学生收集的庐山的瀑布的画作,进行品鉴。
师:你看哪一幅画作最符合你心目中的瀑布?请抒发你的感叹。
生:这瀑布真的仿佛是天上的仙境,我真想进入仙境,看看那天堂一般的美景。
生:这瀑布多么雄壮美丽!我多么渴望看到它啊!
师:既然大家如此欣赏这瀑布的美景,那么就放声来借用李白的诗句来朗诵它的美吧!
生:用充满憧憬和赞美的感情朗诵《望庐山瀑布》。
关键词:古诗;对比;教学法
像李白的《静夜诗》、孟浩然的《春晓》、张继的《枫桥夜泊》这样的诗,非常浅显,又非常有韵味,千百年来一直家喻户晓。但要说清它们的好处,是相当难的。通过比较就能品鉴出它们的美感和诗味。
这三首诗,都是用白描手法,写得自然流畅,好像随手拈来一般。《春晓》叙述了春天早晨醒来时,一瞬间的所闻所感;《静夜思》叙述旅人在外,面对宁谧的夜,皎洁的月,引起的思乡情绪;《枫桥夜泊》叙述了旅人在外难以捉摸的愁绪。论构思,它们都没有刻意求巧、求奇,平平道来;论想象力,三首诗都说不上飞动、大胆、丰富;论语言,三首诗都没有华文丽辞,没有色彩浓艳的句子,它们的语言平白如话,浅易好懂;论气魄,并不宏大。像这样的诗,靠什么成为千古名篇呢?
放在一起比较就容易明白,它们靠写一种能引起人们理解和共鸣的情绪而流传千古。李白的《静夜思》写出了一种不凡的情绪,把月光与思乡联系到一起,这是一种艺术发现,在教学中把这样的诗句放在一起比较,如:“每逢佳节倍思亲”“独怜幽草涧边生”等。像这类诗,既可为稚子呤唱,也可为久居他乡的老翁玩味,只是因为生活经历不同、年龄不同、心境不同,在理解上有深有浅,有此有彼而已。这些诗从生活中提炼出某种情绪,这种情绪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共鸣性,能够深深地打动许多人的心。通过相互比较,学生容易鉴别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品味出它们共同的美感、独有的魅力。
在教学李白《望庐山瀑布》时,精选几首写庐山瀑布的优秀古诗来比较。如:
唐代徐凝的《庐山瀑布》“虚空落泉千仞雪,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明朝李梦阳的《开先寺》“瀑布半天上,飞响入人间。莫言此潭小,摇动匡庐山。”
清朝高凤翰的《石梁飞瀑》“悬溜曾看是玉虹,香炉峰下驾天风。到今心眼留余响,才一开图欲耳聋。”
描绘瀑布的古诗有很多。这几首写瀑布的诗各有特色,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各处的瀑布,特征是相似的:一是形,银水从青山上垂挂下来,如白雪、如素练、如银河;二是声,撼山动地,如鼓、如潮。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注重写瀑布的形,它用夸张的、浪漫手法,使得后来者很难再出新意。如果再从正面来写瀑布的“形、声”是无法超过李白的。唐代诗人徐凝的《庐山瀑布》从另一角度,写出了庐山瀑布的新意,把生动飞跃的瀑布写成静止的东西,“一条界破青山色”逼真地写出了庐山瀑布的新意,把生动飞跃的瀑布写出了远视的感觉。明代诗人李梦阳的《开先寺》又有所不同,他注重写瀑布的“声”和瀑布造成的深潭,写得极有气势,“莫言此潭小,摇动匡庐山”。诗人从另一个侧面描写了瀑布的威力。从潭中倒影的动荡来写,的确是匠心别具,想象丰富。高凤翰的《石梁飞瀑》借观画来写飞瀑,更具匠心,以致画卷刚打开,瀑布声便充耳欲聋了,这种想象,前人没有想到过,高凤翰想到了,写出来了,便有清新意。
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同样写瀑布的诗,为何各有自己的物色?只因为他们的角度、构想不同。启发学生自由联想,说说自己心中的瀑布。同一题材在作文时要有不同的角度和构想,不要人云亦云,要从新的视角去挖掘、开拓、想象,这样才有创新,写出的文章才会新颖别致,才能改变作文时题无可写、文无新意的毛病。
1、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疑的意思:让人怀疑着。
2、出处:《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
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诗歌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途径 探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2-0060-02
作者简介:张宏(1973―),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江苏如皋市安定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该怎么教?笔者以为,寻找并厘清古诗的脉络,可以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得更为轻松。结合当前有效教学的语境,笔者现将一些思考与实践结果形成文字,以期与小学语文教学同行在古诗教学方面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一、扣题眼
一般来说,古诗都是有题目的(以“无题”为题的古诗暂不在阐述之列,但事实上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此类古诗在题目选择与确定方面大有文章可做)。而题目往往就是一首诗的“眼睛”,我们暂且称之为题眼,通过这一题眼,我们往往可以窥得一首诗的大概意思。因此,古诗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题眼。
比如在《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教学中,笔者设计首先不让学生去读诗,而是让先让学生来研究题目。
师:同学们见过山吗?
生:见过。(多数,因为笔者所处地区是有山的。)
生:没见过。
师:没见过也没关系,在电视和其他媒体上我们都看过,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在大脑中构思一座山。
师:大家看见过瀑布吗?
生:没有。(大多数。)
师:是没见过真瀑布吧,那种人工造的瀑布见过吗?
生:见过。
师:好,见过山和瀑布的同学,下面的任务会简单一些。没有见过的也不用担心,我相信凭着大家的想象力,一定可以完成这样的任务。我们的任务就是:假如我们生活在古代,在你面前有座山,山上流下一个很大的瀑布,面对此情此景,你会用诗来描述它吗?
(学生陷入思考当中。)
思考:尽管“望庐山瀑布”这一题目并没有给出庐山瀑布的具体情形,但我们认为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去思考、想象这一情形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只有围绕着“瀑布”这一关键词,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才会更为深刻。
二、重复读
重复读通常容易被理解为死记硬背,但对于古诗教学而言,我们认为重复是必须的。因为古诗教学与其他内容的教学不同,很多内容只有在不断的阅读中才能被感悟。这种感悟的结果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但如果不读,这些感受就出不来,这种情况下的古诗学习才真正容易沦为死记硬背。笔者以为,我国传统教育中强调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正在于此。
师:好!大家现在就来读读我们课本上第66页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大家还记得我们读课文时要注意哪些地方吗?
生:先要把不认识的生字找出来,把不理解的生词找出来。
师:说得很对!还有吗?特别是对于古诗学习而言。
生:古诗中会有些字的意思与现在不一样,因
此读的时候要注意……
师:好。那大家开始读诗吧。
(学生读诗的时候,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尤其是注意学生的断句情况与流利程度。)
师:好,经过刚才的朗读,大家有什么问题和感受呢?
生1:老师,我第一句就没读懂。日照香炉生紫烟――山上怎么会有香炉呢?而且怎么会冒出紫色的烟呢?
师:嗯,这个问题问得好。还有吗?
生2:遥看瀑布挂前川――“川”是什么意思啊?
生(插嘴):山呗,瀑布流下来时,像挂在山上一样。
生3:三千尺是多高啊?这座山怎么这么高?
师:古代一米等于三尺,三千尺大概一千米吧。(笔者故意顺着学生的问题回答。)
生:这么高啊,那这个瀑布可大了。
生(插嘴):老师,这里会不会有问题啊,这么高的山上流下的水,早就成不了瀑布了吧。而且我听说李白这人好吹牛,恐怕这山没有那么高。(学生哄堂大笑,这个学生是教师的孩子,知识相对丰富。)
通过这种重复读,学生可以初步感知诗中的一些描述,对于一些问题也会理解得比较深刻。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最后一位学生提出的“这么高的山上流下来的水不会形成瀑布”的说法中蕴藏着将来要学的物理知识,此时如果加以渗透,还可以给学生埋下点科学素养的种子。至于这位学生所说的“李白好吹牛”,其实也是引入“浪漫主义写作手法”的一个契机。
三、研诗句
一首古诗的真正含义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情形中,还是要通过“研”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我们认为研诗句是古诗教学中的核心部分。
师:古诗写作有严格的字数要求,如果多一字或少一字,那诗句就不成其为诗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古诗写作中约定俗成地生成了一种手法,那就是往往可以用一个简略的词语来代表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诗里的香炉并不是真正的香炉,而是指庐山西北的一座山峰,因为这座山峰的样子很像香炉,人们就叫它香炉峰,简称为香炉。所以……
生:原来照的是香炉峰啊,这就很好理解了。紫烟是太阳光照射到水上的结果吧?
师:判断正确。至于川,是河流的意思,名山大川嘛,有名的山和很大的河流。
师:刚才我注意到有人说李白很爱吹牛。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山说有三千尺,瀑布说成是银河……
师:读诗的时候,要有诗意。你们用一种写实的心理去读诗,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什么是诗意呢?我们都知道李白是位大诗人,被喻为……
生:诗仙。
师:对。李白的诗以浪漫见称,夸张是李白诗的风格,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我们现在身临庐山,望庐山瀑布如同银河落九天的情形,会是一种什么感觉?(要求学生凝神静气,不说话,只想象。)
(学生沉浸在想象当中,去感受诗的意境。)
学生读诗,极少会立即沉浸到诗意当中去,更多是在一种写实的状态下去对诗进行有声地读,而非感悟。面对这种情形,过多地强迫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因此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去逐步引导,让他们一步步走上“正途”。笔者以为,对诗意的领略,全凭心境,境由心生,而教师教古诗时的主要作用,就是引生入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今天李白乘坐时光飞船来到我们家做客。我热情的款待了李白。李白看到那在马路上奔驰的汽车,就问我;“那马路上跑的又快又大的甲壳虫是什么呀?”“那是汽车。”一会儿我打开电视准备和李白一起看家有儿女。李白又问我:“为什么一个小盒子里可以装下好几个人?”我答到:“这是我们的高科技电视。”“你看,现在的汽车、电视等像你说的高科技都有了,一切都在变好。想当年我去庐山看瀑布。景色十分漂亮,现在肯定更美了。你快带我去。”刚开始我还不想带李白去,可禁不住他的一再请求,只好答应了。
我和李白坐在“甲壳虫”的身上准备去江西省九江市南部的庐山西北部的高峰。李白来到这,一时惊呆了。眼前只是臭水一汪,垃圾一堆,臭气熏天。庐山瀑布以前那壮丽的景象已经云啸魂散了。李白又作了一首诗。题目:又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内容: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臭熏天。飞流直下变汪水,疑是银河散九天。听完李白的吟诗我惭愧的低下了头。
之后,李白又想起了白帝城,想到自己在船上悠闲地样子,四周传来猿猴的叫声,心情是多么的高兴。李白又让我带他去白帝城。还未到达白帝城,就味到了一股很浓很浓的血腥味,还有一阵阵的惨叫声在空中回荡。李白疑惑的问我:“你们国家和别的国家打起来了吗?”我没有说话。车继续向前开着,一会儿的工夫就到达了白帝城。一眼望去,黑水黄山,再也没有以前的灵气了。水面还不是的漂来一堆又一堆的垃圾。那惨叫声是由动物发出来的,那是因为人大量地捕杀动物使它们失去了亲人和同伴。
李白看到这番景象失望极了,沉默不语。我有陪李白转了很多地方,可没有一个可以让李白感觉到以前那种静、奇、美的特点。
傍晚时分,天空中的月亮出来了,我与李白坐在小船上对酒吟诗,借酒消愁。李白看见河里有一个月亮。他说:“月亮还是那么美,那么的圆,那么的亮。人们改变了山,改变了树,但没有改变月亮。也许有一天,我可能连月亮也看不见了。今天就让我去拥抱一下这珍贵的月亮吧!”说着,他投入江中去拥抱那美丽的月亮了。李白抱着“月亮”狂笑着:“我终于找到了世界上最美的东西了,是月亮,是月亮……一个大浪头向李白扑去,李白沉入了江底……
这场梦把我惊醒了:躺在床上,喘着粗气,回想刚才梦中所发生的一切事。看看月亮,想着李白那狂笑声,心中充满了凄凉与恐惧。第二天早上,我来到学校写下了:生态保护,警钟长鸣。这几个大字。
人人都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可有几个人真的去把保护环境当成自己的责任了?作为21世纪的主人。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让那充满希望的阳光,照亮明天的未来!
瀛海镇第一中心小学六年级:靳玉
在这秋高气爽的10月份,我们一家去了美丽的庐山秀峰。没当我读到望庐山瀑布时我就想去看看了,现在,我的心愿终于满足了!
我在庐山秀峰山脚下向上望,秋天的天空,很蓝,很蓝。蓝得迷人,蓝得透彻。秋的天空,就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没有浮云的点缀。这时一阵秋风,秋风抚摸着我,我闭起眼睛静静地陶醉其中。我从庐山秋风的山脚下兴奋地向上爬了一会儿,我就到了一个小亭子,我向左看去,我看到了山岩上的一个碧绿的大水潭,在水潭的水面上有一些金黄的、火红的枫叶,这时,一片火红的枫叶轻轻地落在我的手上,我抬起头,火红的枫叶仿佛在向我打招呼和微笑,我对枫树笑了笑,轻轻地说了声谢谢,我继续往上爬去,发现了一条美丽的小路,小路的两旁种满了桂花和,我深吸一口气,香气在我身边绕着圈,我感觉心旷神怡。
我和爸爸妈妈继续向着山顶爬去,我好想去看庐山瀑布啊!我一边看两旁的风景一边爬山。过了一会儿,我终于看到了庐山瀑布!瀑布真像李白所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水哗哗地流淌着,水里还有小鱼儿在游来游去,它们好像在水里向我招招手。秋天的阳光洒在我脸上,我感觉好温暖、好幸福!
我爱秋天的庐山秀峰!
五年级:snow2004
今天要去庐山玩,我特别兴奋,这让我想起了许多关于庐山的诗:苏轼的《题西林壁》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
我们乘坐汽车上了路,汽车沿着盘山公路行驶,一进庐山风景区,就看到了数不清的深林树木,青松、翠竹、水杉,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汽车绕着长长的环山道行进,无数大大小小的山峰呈现在眼底,一路走我一边抬头看,只见山顶上飘着云,好象山在云彩上面似的,我不知道哪座山是庐山的主峰,也分不清东西南北,真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到了游览区,我们先来到含鄱口。这里的风可真大呀!有许多人都穿着简易雨衣和长外套还冻得浑身打颤,我们一家因为没有准备都只穿着薄薄的夏天衣服,真有些受不了。在含鄱口我看到了对面的五老峰,只见在云雾中,有五座山峰时隐时现,真象一位仰卧的老人头。我们看过五老峰后,就直奔三叠泉。
三叠泉就是李白诗中的庐山瀑布,有人说“不到三叠泉,不是庐山客”。听说前天刚下过一场大雨,瀑布很大,就更应该去看看了。
沿着石头铺成的小路,听着哗哗的溪流声,向三叠泉走去。走了大约二三里路,开始下台阶,大概要下一千多级台阶才能看到三叠泉,望着看不到头的一级级台阶,我有点发愁了,要不是妈妈用“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话来鼓励我,我真不想走了。
终于,我们到了。啊!瀑布真壮观,它从高高的山崖的缺口处,飞泻而下,经过了两处平地,把瀑布分成了三层。对面的山崖上被满天飞舞的“小珍珠”打得湿漉漉的,我站在瀑布附近,听着水流的轰鸣,任凭飞溅的水珠落在身上、脸上,静静地享受着这种美景,我都不知道用什么来比喻它了,只能借用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了!
瀑布下面有个潭子,水涨出了潭面,碧绿的潭水顺流而下,让人觉得舒服。
看完了三叠泉,我们又游览了仙人洞,说实话,这次的游历我一生难忘。
1、嫡仙人指的是李白,诗人初到长安造访贺知章,贺知章以《蜀道难》示,看后赞叹不已,此后称李白为“谪仙”。
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3、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来源:文章屋网 )
1、疑是银河落九天疑的意思是怀疑。
2、原文
《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来源:文章屋网 )
1、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2、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来源:文章屋网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701年至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