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0 02:20: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投资经济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文献[13-15]中旅游投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方面作了一定的探讨,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旅游投资经济影响基本体现在以下几个基本方面:第一,可以有效增加目的地的游客数量。借助旅游投资,旅游地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环境可以得到有效地改善,从而极大地加速区域人才、物资、信息的流动,提升旅游地的可进入性,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增加旅游地对游客的吸引力,从而增加旅游地的游客数量。第二,发展旅游业,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尤其对旅游资源高禀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旅游投资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提升区域城镇化水平,有效促进社会剩余劳动力向旅游业及相关产业转移,提高全社会就业率。第三,旅游投资直接增加了全社会的经济需求,一方面增加旅游产业各个部门如饭店、景区、旅行社、交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旅游相关产业如建筑业、金融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等的配套发展,从而提高当地的GDP。
2旅游投资经济影响SD模型构建
根据上述系统分析,适当引入其他相关变量,可建立旅游投资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图1所示。
3实证研究
文章以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其旅游投资行为的经济影响。根据《旅游卫星账户:建议的方法框架》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以及自治区的实际,文章确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环境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娱乐业6个行业作为自治区旅游特定行业,以这6个行业的投资总和作为旅游投资。模型仿真步长为一年。
3.1模型检验
文章选取模型中的三个积累变量GDP、就业人口与游客数量进行历史检验,检验的起始时间为1999年~2008年,共10年。选取的建模工具是系统动力学建模软件VENSIM。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从仿真结果与历史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GDP仿真值与历史值绝对相对误差的均值为1.52%,标准差为1.3%;就业人口仿真值与历史值绝对相对误差的均值为0.41%,标准差为0.33%;游客数量仿真值与历史值的绝对相对误差的均值为2.57%,标准差为2.2%。因此,从历史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度较高,可以代表现实系统的运行状况。
3.2积累变量模拟输出
在未改变任何参数的情况下进行仿真模拟,得出GDP、就业人口与游客数量等三个积累变量的模拟曲线,如图2的run所示。仿真时间从1999年~2030年。由模拟结果可知,在已有的旅游投资条件下,到2030年,自治区GDP值约为3431.89亿元,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0.3%;就业人口288.96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62%;游客数量达到2050.75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约为7.15%。通过仿真结果,自治区2030年旅游收入将达到410.15亿元,旅游收入增加值143.55亿元,占GDP总量的4.18%。模拟结果与当前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较为吻合,并且与《自治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的预测大体相同。
3.3决策分析
利用建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改变旅游投资比例,分析旅游投资对自治区GDP、就业人口与游客数量的贡献,如图2所示。图2中,run表示未作任何参数改变的模拟结果,run1表示旅游投资比例降低5%的模拟结果,run2表示旅游投资比例增加5%的模拟结果。从run到run1,随着旅游投资比例的下降,GDP、就业人口以及入藏游客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GDP的模拟数值在2030年由3431.89亿元减少到3190.26亿元,减少了7.04%;就业人口的模拟数值由288.967万人减少到236.13万人,减少了18.28%;游客数量的模拟数值由2050.75万人次减少到1842.64万人次,减少了15.02%。从run到run2,随着旅游投资比例的增加,GDP、就业人口与入藏游客数量都有所上升。GDP的模拟数值在2030年由3431.89亿元增加到3845.24亿元,增加了12.04%;就业人口的模拟数值由288.967万人增加到315.04万人,增加了9.02%;游客数量的模拟数值由2050.75万人次增加到2397.41万人次,增加了16.9%。由此,文章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加大对旅游及其相关行业的投资,重点发展旅游事业可以使得经济继续维持高速平稳的发展,并且对扩大就业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二,通过追加旅游业投资,可以极大地增加的旅游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第三,随着人口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岗位的供需矛盾慢慢凸显出来,闲置劳动力的增加无论对经济还是社会的稳定都有着负面的影响,而通过加大旅游投资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来带动就业的增加,是一个十分现实可行的战略决策。
4结语
论文关键词:台州对外贸易,区域经济增长
一、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也显而易见,它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外贸易不仅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工艺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使我国的产业向纵深层次发展,而且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同国内消费和投资一起支撑了我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对外贸易优势经济论文,其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深刻的烙下了对外贸易的烙印,对外贸易对这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同时也对其区域内的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研究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对于认清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发展重心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
关于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相关实证研究,其中刘方等在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数据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对外贸易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张灿亭、江凌基于江苏省1885-2004年的相关数据证实了,从长期来看,对外贸易尤其进出口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即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具有同向性;梁碧波等人对通过对广东省1987-200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也得出对外贸易对广东经济的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外,李伟等对浙江省的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论文开题报告。
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贸易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主要体现为对外贸易带来区域规模经济效应、产业集聚资本的形成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从理论的层面上来看经济论文,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正相关关系,为了深刻的分析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关系,本文以浙江沿海地区台州1994年—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出口贸易数据为依据,通过一定的统计分析揭示对外贸易对台州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从总体上来看,台州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总额从1994年的2.4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70亿美元(表1),远远高于GDP的年均增长速度,而且进出口与GDP的变化趋势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另外,从反映区域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关系的重要指标——外贸依存度来分析,对外贸易在台州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现总体上升趋势,这一情况在台州外贸依存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表2)。
台州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说明了台州经济增长中对外贸易的贡献和份额不断提升,同时也说明台州经济增长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不断加深。从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历史来看,外贸依存度提高的过程也往往是一国或地区经济起飞和快速发展的过程经济论文,随着经济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则其外贸依存度也将趋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呈现一定正相关关系,为了佐证这种相关关系,以及探讨对外贸易指标对区域经济或者GDP的增长有着怎样一种关系,本文通过计量方法做进一步的回归分析与相关性检验,来论证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区域经济的增长是否与对外贸易存在着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
表1 台州市1994—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出口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进出口总额
出口额
进口额
1994
270.08
2.4496
2.0314
0.4182
1995
380.04
3.2591
2.7778
0.4813
1996
445.79
4.0111
3.2857
0.7254
1997
466.97
4.6636
3.5757
1.0879
1998
505.42
4.7337
3.7969
0.9368
1999
550.62
6.5932
4.9001
1.6931
2000
613.31
11.4436
8.6877
2.7559
2001
680.8
15.4277
11.7860
3.6417
2002
782.85
21.9125
18.0240
3.8885
2003
908.87
32.8806
26.5072
6.3734
2004
1076.48
47.8862
37.9895
9.8967
2005
1251.77
63.5301
51.9553
11.5748
2006
1463.31
84.3174
70.3475
13.9699
2007
1721.84
110.9292
93.6472
17.2820
2008
1965.27
138.1114
117.6443
20.4671
2009
2025.47
120.3152
100.6683
19.6469
2010
2415.12
170.0189
信息产业经济论文3400字(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产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研究论文
摘要:信息产业可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该研究使用“一带一路”16个国家投入产出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并通过产业关联作用影响本国和其它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建议各国积极参与“信息丝绸之路”建设,进而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区域的经济繁荣。
关键词:信息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经济影响信息产业
信息化对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一带一路”建设同样重要。在我国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提出了“信息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并将其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部分。
“信息絲绸之路”和“网上丝绸之路”建设需要信息产业的支撑,这也为各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研究信息产业对“一带一路”各国产业经济的影响,可以让各国看到信息产业对本国和他国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各国积极参与“信息丝绸之路”和“网上丝绸之路”建设,进而使“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一、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移动电话等的普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信息产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得以体现,最直观的就是信息产业产值及其与GDP的关系。
本文使用WIOD投入产出表(世界范围的投入产出表,WorldInputOutputData)数据进行分析。该投入产出表有“一带一路”16个国家,包括了部分OECD国家和金砖国家,其中包括“一带一路”区域内面积大、人口多、经济好的主要国家。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可以计算出信息产业产值、信息产业产值占国内总产值比重、信息产业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等信息(如表1所示)。
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最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产业增加值对国民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上。各国信息产业在2000年—2014年间对GDP的直接贡献率平均为2.4%—6%,平均直接贡献率为4.6%。由于各国信息产业发展情况不同,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差距较大(如图1所示)。例如,印尼的电信业贡献最大,印度以及中东欧国家的IT服务业贡献最大且信息产业总体贡献也较大,中国的IT制造业贡献最大。图1信息产业细分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总结这些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律发现,各个细分产业的表现有所不同。电信业会逐渐成熟并有衰退趋势,IT服务业属于发展空间较大的产业,IT制造业能够维持较强的生命力。从各国2000年到2014年间各细分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出中的占比排名变化,或者从产业联动效应分析中,都可以发现这一规律。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各个国家信息产业的不同地位,也可以了解不同细分产业当前所处的阶段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二、信息产业对本国产业的影响
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信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带动了国民经济各国产业部门的发展,进而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根据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影响力指标反映信息产业对其后向关联部门的拉动效应(对其他产业产品的需求),以及感应度指标反映对其前向关联部门的推动作用(产品提供给其他产业),考察各细分产业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动力机制及其动态变化。为了同时反映细分产业部门的影响力和感应度,下面以感应度为横坐标、影响力为纵坐标作图,以均值(1,1)为坐标原点分为四个象限,气泡大小代表产值占比。
在多数国家,发展电信业对推动国民经济有重要作用(如图2所示)。多数国家电信业的影响力小于1而感应度大于1,说明电信业对本国其它产业的拉动不算大,但推动力不小。电信业务普及程度越高,电信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大。在电信业产值占比较大的国家(气泡较大),电信业对其它产业的推动作用更明显;而在中国以及互联网普及率较低的印度和印尼,电信业的产业联动作用都不大。互联网普及率已经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的国家,电信业对本国各产业的推动力在减弱(箭头走势主要是向左)。图2电信业的联动作用变化示意图总体上看,IT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关联作用不太大(影响力和感应度多数小于1),而且,很多国家的这一作用还在减弱(箭头走向左下方)。对于主要为西方发达国家提供IT服务的部分东欧国家和印度,虽然IT服务业的比重在下降(气泡变小),但其影响力却略有增加(箭头走向左上方),说明较小的IT服务业同样可以撬动经济增长。印度虽然互联网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但该国已经将IT服务业特别是软件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较快。相比之下,中国IT服务业部门的产出占比较低,在56个产业部门中仅排名37位,对其他产业的联动作用也明显下降(如图3所示)。图3IT服务业的联动作用变化示意图IT制造业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推动和拉动作用都非常大(影响力和感应度都处于交叉点右上方),但其作用在减弱(很多国家的箭头走向左下方)。多数国家IT制造业产业规模变化不大,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国家,IT制造业比重上升较为明显(如图4所示)。图4IT制造业的联动作用变化示意图三、信息产业对其它国家的产业影响
“一带一路”强调国际合作,“信息丝绸之路”建设也需要沿线国家共同建设,各国信息产业发展不仅对于本国经济有促进,对于“一带一路”区域整体经济也有重要推动作用。依据16国的国家间投入产出表,算出各国各个产业部门的国际影响力系数、国际感应度系数,可以了解信息产业在国际产业合作中对其他国家产业发展的联动作用。下面作图对比互联网各细分产业的对国内和国外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如图5所示)。图5信息产业的联动作用对比图多数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对本国的影响更大。从图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国家的国内关联都位于第一象限,国外关联都位于第三象限,多数国家信息产业对国内的关联作用明显大于其对国外的关联作用。
IT制造业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相对较大。在各产业的国外联动中,IT制造业的国际产业链比较发达,需要较多的国外产业提供中间产品,所以其对国外产业的影响力明显高于其他两个产业。另外,产业的国外关联度较高的国家,基本上都是本国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国家。这可以侧面说明,一国如果自身互联网发展水平不高,该国的信息产业不容易“走出去”。
一个重要的发现是中国在国际合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如果说各国更为利己,则中国既有利己,又有明显利他。图中,中国的IT制造业是个特例,其国外关联度位于第二象限,且其对国外的推动作用还大于对国內的推动作用。当然,中国在推动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拉动了本国的经济增长(IT制造业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力远超于对国外产业的影响力)。
四、结论和建议
使用“一带一路”16个国家投入产出表数据分析,发现信息产业已经发展为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并通过产业关联作用影响本国和其它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对于这16个国家,信息产业产值占国内总产出的平均比重从2000年的3.6%增长到2014年的4.7%,对GDP的直接贡献率为4.6%;2014年,信息产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需求,会拉动本国国民经济增加1.25—2.39的总产出;国民经济各个经济部门平均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需求,要求信息产业供给1.25—2.29个单位的产出量。“信息丝绸之路”的建设运营在带动各国国内信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带动其它国家的产业发展,形成国家间产业的关联效应。除了中国的IT制造业之外,俄罗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也都在国际产业合作中获得不少收益,尤其对周边国家发展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
可见,各国发展信息产业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区域是未来世界新增网民的重要来源地,建设“信息丝绸之路”有影响全球信息产业未来格局的战略性意义。对于各国信息产业,无论是提高国内信息化水平,还是在整个“一带一路”区域推动互联网经济发展,都是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这不仅有利于本国信息产业争取有利的竞争地位,也有助于促进本国和区域整体经济增长。因此,各国应积极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区域走向繁荣。
信息产业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基于投入产出的安徽省信息产业经济效应论文
运用投入产出理论,将信息产业细分为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以安徽省2007年和201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为例,揭示了信息產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并对安徽省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由此揭示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前言
信息化已经成为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诸多行业部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交错关联。国内不少学者对信息产业的关联效应作了相应研究,例如徐丽梅指出我国信息产业是中间投入型产业,对上下游产业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推动力;盖建华认为信息制造业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力很强,但整个信息技术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比较低;周敏认为浙江省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具有不同程度的依赖,但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对信息产业的推动作用还比较小。
目前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认识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并为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信息产业以及促进国内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现有的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应用我国或者某一个地区的单独一张投入产出表,这并不能看出信息产业的关联效应动态变化情况。安徽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首个新型城镇化试点省份,其信息产业经济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如何?基于以上分析考虑,本文基于最新的安徽省201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以及安徽省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对安徽省信息产业经济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进行动态比较分析。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选取
1.投入产出分析说明。投入产出分析法是利用投入产出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再生产各环节之间数量依存关系进行分析的经济数量方法,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是:中间需求+最终需求=总需求(总产出),中间投入+初始投入(增加值)=总投入,总需求=总投入。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工具是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投入与产出的数据表,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是:中间需求+最终需求=总需求(总产出),中间投入+初始投入(增加值)=总投入,总需求=总投入。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指标有:
(1)直接消耗系数也称作投入系数,计划公式为,其中,是部门生产中消耗的第部门产品的数量,是部门的总投入。直接消耗系数越大,说明部门对部门的依赖程度越大。
(2)影响力系数。影响力系数越大,说明该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越大。大于1,说明产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小于1,说明产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等于1,说明产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等同于社会平均水平。
(3)感应度系数,感应度系数越大,说明该产业受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大。某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大于或者小于1,说明该部门的感应程度在全部部门中位于平均水平以上或者以下。
2.数据来源和结构调整。我国或者某地区的投入产出表每逢尾数是7和2的年份编制一次,本文所需基础数据来源于安徽省2007年以及2012年投入产出表中的42部门表。根据2007年投入产出表与2012年投入产出表,结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中对信息产业的表述,本文将信息产业分为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其中信息制造业主要是指“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主要是指“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研究需要,本文将2007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调整为包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剔除信息制造业)、信息制造业、第三产业(剔除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的5×5部门的投入产出表。
三、实证分析
1.信息产业发展状况。为了了解安徽省信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我们利用调整后的2张投入产出表分别计算出各产业部门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整体而言,安徽省信息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少,远远落后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且信息产业2012年的比重比2007年有所减少,说明安徽省信息产业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还较低,从信息产业内部来看,2012年信息制造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7年有显著增加,反映出信息制造业发展相对较好。
2.产业关联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是指经济系统中各部门间的关联关系,其衡量指标主要有直接消耗系数。通过计算安徽省5部门各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信息制造业对第二产业、信息制造业自身以及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都大于0.1,说明信息制造业每增加1万元的总产出,需要第二产业、信息制造业本身以及第三产业各投入1000元以上,反应了信息制造业对第二产业、信息制造业自身、第三产业的依赖度较强。信息制造业对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2007年和2012年均为0,说明信息制造业对第一产业的发展没有起到任何拉动作用,且这种状况没有得到改善。(2)信息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都大于0.1,说明信息服务业每增加1万元的总产出,需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各投入1000元以上,信息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依赖程度较大。信息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度较强,这主要是因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对为其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上游产业的拉动能力较强,但是2012年的系数要小于2007年的系数,反映出信息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这种情况应该得到重视。信息服务业对剔除自身的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较大,说明部门内部产业性质相近、相互关联度大的特征,这有利于服务业内部集聚经济的形成和生产效率的提升,且2012年的系数要高于2007年的系数,说明信息服务业对其它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在增强。以上主要分析了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对其它产业的依赖程度,下面分析其它产业对信息制造和信息服务的依赖程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都低于0.01,且2012年的直接消耗系数都要比2007年有所减少,反映出这些产业对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直接关联度和依存度本就较低,且依赖程度还在减弱,尤其是第一产业对信息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均不大于0.001,第一产业每增加1万元的总产出,需要信息产业投入不高于10元,反映出安徽省农业对信息化的需求较低,安徽省农业信息化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3.产业波及效应。产业波及效应指某一产业发生变化后,會引起其直接相关产业的变化,并且这些相关产业部门的变化又会导致与其直接相关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变化,依次传递下去。反应产业波及效应的具体测度指标有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1)通过计算各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可知2007年、2012年信息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分别为1.2670、1.2351,信息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都高于1,说明信息制造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信息制造业对国民经济有较大影响,加大对信息制造的投资,将促使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信息服务业无论是2007年还是2012年的影响力系数都小于1,但2012年的影响力系数要高于2007年系数,说明信息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有所增加,其对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影响、辐射能力在逐步提高。(2)信息制造业、信息服务业2007年和2012年的感应度系数都低于1,说明信息产业还没有成为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且和2007年相比,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2012年的感应度系数有所减少,这说明其它产业的发展对信息制造和信息服务的需求在减少,但也反映出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受其它产业的制约作用有所减少,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独立性在逐步提高。
四、结论和政策性建议
房地产经济论文范文一:低碳经济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越来越严重能源危机使我国开始加快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而房地产行业一直是高污染行业,所有,为了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低碳经济的发现愈发的重要。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消除资产泡沫,增加就业几率,低碳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绿色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低碳经济在房地产方面的展开,离不开国家支持和房地产行业内部对其的关注,当然社会整体对于低碳消费观念的认可,也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必要因素。
一、我国房地产行业走低碳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提高能源效率以及减少废气污染的排放是低碳发展道路的主要目标,所以,我们首先要确保,使用的原料必须是无污染,无毒。而在生产建材企业也需要符合建筑行业的地毯发展需求,才能让他们的产品对社会接纳。所以说,房地产行业的低碳发展,最为关键的是可以推动该行业的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促进下游实施。而低碳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以降低资源的减少浪费,以得到更高质量的生活,节能减排,也是抑制气候变暖的最要措施。
二、低碳经济对我国房地产经济产生的影响
1.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不利影响。
1.1致使房地产的开发成本增加。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需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低碳经济,需要花更多的钱去开发新技术、新设施,同时更昂贵、更高效地利用能源来代替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的能源,实际上是一种更为昂贵的行为。因此,低碳经济将增加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成本。
1.2低碳经济会在短期内制约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建设模式所采用的共同特点是高耗能,短期内很难改变这一特点。例如,在能源和技术上,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适当的变化。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并没有脱离能源的支持,而能源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使我国房地产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情况下,如果失去了低能量支撑,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在短期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制约。
2.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有利影响。
2.1调整了房地产行业内部结构。目前,中国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投机,有些人不明白房地产市场开发商只是盲目炒高房价,房地产和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使消费者太过重视的位置和价格的房子,并忽略了内部质量和舒适的房子。因此,低碳建筑的发展,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的情况,因此,从长远来看,低碳经济,有利于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内部结构调整。
2.2能够促进房地产行业长期的健康发展。目前,在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中,房地产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类似于股票市场,繁荣背面可能是泡沫,房价的不断提高,势必会给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带来危机。房地产行业的低碳经济发展,会使房地产开发商用比较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房地产业发展,更加注重对建筑品质以及质量的提升,而不是只顾经济利益。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2.3能有效实现房地产的节能减排和建筑的智能化。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在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上使用的是非常巨大的能源消耗,低碳经济的要求,房地产行业是致力于建设低碳,智能,时间长,建筑节能减排和智能化是中国建筑行业的重点。和低碳经济将导致房地产行业积极引进和应用低碳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施工的能耗,从而实现低能耗和智能发展的未来架构。
三、在房地产经济中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措施
1.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政府应加强对环境的关注。政府应加大研究,逐步建立低碳建筑和碳排放量低碳指标;应跳出单体建设思维,站在区域和城市发展的角度对建设计划的设计,应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对低碳技术的商人提供一定的奖励,并对缺乏节能减排和对商家给予严厉处罚;政府还可以改革税收政策,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减免一定的税收费用等等。不仅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也有利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2.提高房地产公司的重视。
房地产公司,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除了赚钱,他们更应该关注全球的生态平衡,关注社会的未来发展,他们理应更多的去了解低碳文化,低碳住宅和绿色建筑。关于房地产的开发,除了使用新的低碳环保材料,例如铝合金材料,生态纳米石材,双层玻璃幕墙,也要有着全新的低碳环境建设技术,提高对于新材料,新能源的使用率,例如外墙外保温技术属于低碳环保技术。在这方面西方国家已经有所发展,我们也可以对此加以借鉴。另一方面,住房产业化、工业化生产方法应用于建设,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质量,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3.提高开发技术水准,合理地规划户型布局。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基本采用了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开发商更注重经济效益的结果,而忽视了低碳经济的要求和买房子的消费需求的实际情况。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都加大面积住宅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房地产开发单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质量,做好户型的规划布局工作。
4.积极推广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
很多房地产在我国的建设,对于玻璃有着大面积的使用,目的也是为了采光的更充分性,但是这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由于玻璃本身的物理特性,使得它的导热性能非常好,所以,往往天气一热,室内的温度就会特别高,为了保持室内温度恒定,人们往往会使用空调降温,在某些方面来说,这也是间接的增加了电能消耗。有关于这方面问题的解决,我国房地产商,可以适当的使用新型玻璃,譬如,隔热辐射玻璃,它能在为住户提供一样采光需求的同事,还能隔绝因为室外光线照射二导致的房间温度过高的问题,从而减少在因选择空调降温时的电力资源浪费问题。此外,在住宅区更多的去种植绿色植物,提高绿化覆盖率也是一种不错的节能手段,它在美化周围环境的同时,也能吸收一些有害气体,让周围的空气变得更清新,特别是在夏天,树荫的阴凉也会为燥热的夏天带来些许凉意。
5.积极倡导低碳消费。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房地产行业应该对低碳经济发展有着清楚的认识,同时,对于其的发展,应该有着更大的,更积极的宣传推广,让消费者更深刻地对低碳建筑的认识,对于低碳环保的认识。虽然由于技术以及材料的限制,低碳建筑价格会普遍的概予同类型的普通建筑,但在未来,随着技术的革新,有关低碳建筑的价格自然也会随着降下来的首先,要保持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发展低碳经济是十分重要的。低碳经济是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的方面,房地产行业应大力发展有利方面,加强现有的优化和改进的缺点,并应采取有效措施,使低碳经济概念发展成房地产经济,为自身在社会和经济上的利益找到一个平衡点,争取在低碳经济时代里寻求长久的经济、环境共赢,为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房地产经济论文范文二:房地产经济发展下市场经济论文
1.房地产经济和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市场经济是房地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势头非常好,在市场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但是这种快速发展的势头存在着很多不良的因素,如果不及时的遏制住,很可能会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是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能够和谐发展,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产生消极影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控制好房地产商品的价格
过高的房地产商品价格如果不实时的控制,使其无限的发展下去,非常容易出现经济泡沫,而使整个市场经济陷入瘫痪状态,从国外的历史经验中我们也可以总结出这一点。控制控制好房地产商品的价格并不说一定要强制性将房产价格降下去,价值决定价格,市场应该按照房地产商品的价值却制定相应的价格,真正的实现供需平衡,而如果价格已经远远的超出了价值,这种不良的现象,终有一天会使房地产陷入绝境。房地产价格过高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矛盾,国家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来缓解矛盾,其中利用价值以及价格规律来进行调节是主要的措施。价值与价格的合理才能实现供需之间的平衡,进而使房地产市场处于稳步发展的状态中。
1.2做好金融监督
无论是哪一行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都应该做好金融监督工作,以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之所以会出现价格虚高的现象,主要就是金融监督工作不到位,有很多的房地产企业自身并不具备开发大规模房地产的实力,但是通过向银行借贷等方式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这种行为非常容易引起银行坏账现象,很多的开发商开发出来的房地产价格过高,无人问津,银行贷款也就无法按时归还,因此政府与银行都应该做好金融监督工作,全方位的了解房地产企业的各个信息,尤其是偿还能力,加强控制力度,并且对银行贷款行为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使资金更加隔离的配置,从房地产行业逐渐的流向其他有更有希望的产业中,也使整个市场经济繁荣发展起来,而不是过度集中在某一产业中。为了达到金融监督的目的,政府以及银行都应该对自身的很多业务进行改进创新,在改进传统的存贷模式的同时,还要引入更多的没有任何问题的资产,尽可能的降低高风险贷款的比例,从而实现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
1.3尽快实现房地产经济转型
目前房地产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并没有完全的靠拢,甚至有些脱离市场经济的发展走向,因此政府在各方面上鼓励房地产企业实现经济转型,实现低碳环保,不再只是考虑经济效益问题。政府可以利用杠杆经济原理来对房地产企业进行有效的调整。杠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支持鼓励更多的房地产企业投资智能建筑,在开发的过程中给予更多的优惠,这样参与智能化建筑的开发的开发商就会越来越多,进而改变这种房地产开发商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对购买低碳环保的住宅的用户实行优惠,进而扩大购买人数,购买人数的增多,又会促进开发商开发智能化的环保的建筑,进而完全的实现了房地产经济的转型,也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高级经济师职称论文范文一:新时期的中国经济师
一、要把产业升级作为新世纪初的主要任务
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之一,是全面买方市场开始出现。从生产资料到消费资料,从城镇市场到农村市场,99%以上的产品都处于供大于求或供求平衡状态。工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加工工业开工率一般只有6%左右。技术和资金密集性产品大量依赖进口,而出口产品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农村市场适销对路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在品种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特别是近一两年来,市场需求不振,物价连续数月出现负增长,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实质上是产业升级滞后于消费和生产发展要求的集中体现。这一新阶段的特征之二是,我国初级产品产量虽已居于世界前列,但由于产业技术落后,造成生产过程中能源、原材料消耗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低。如一次能源、水泥、钢铁、粮食、棉花、油料、肉类产品等产量已居于世界前列,发电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国内生产总值只有近1万亿美元,排在世界第7位。我们用同样的能源、原材料消耗,生产出来的价值量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我国吨钢耗是164公斤标准煤,而世界先进水平只需要80公斤;我国每吨氧化铝综合能耗为1700公斤标准煤,而国外先进水平只需要650公;我国每生产1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相当于187公斤石油,而日本只需要13公斤,德国18公斤;我国12种主要原料的物耗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只有12.7%,远低于发达国家的30%以上的水平。产业低度化对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严重制约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认真贯彻十五大提出的加速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为主向集约型为主的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是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战略性任务,也是中国经济师肩头的重任。
二、要有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新经济理念
据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估计,在2010年左右信息科学中的软件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将全面超过传统产业。知识经济正在叩击我们的大门,它将对经济建设方式和理念产生重大影响。有关研究预见,将主要体现以下十五个方面:
1、知识生产要素的相对作用最大。知识经济正在使生产力结构由物质要素主导型向智力要素主导型转变,知识已经是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等更重要的生产要素。
2、第四产业将成为社会支柱产业。知识经济社会的产业结构类型四、三、二、一型,第四产业主要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保的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软科学)技术所形成的产业群是支柱产业。
3、第四产业部门的利润率高。工业经济时代使第一产业的利润大大降低,而知识经济的来临,又使利润正在向体现知识经济时代主导技术的第四产业部门转移。
4、基础设施的构成变化。现在我们讲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能源和通信三个部分。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把知识的生产、传播、运用各个环节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
5、知识创新和运用将是经济优势。工业经济时代,资源、交通、资本、劳动力价格是竞争力的关键。而在知识时代,知识创新与运用能力的强弱、知识总量的多少和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则成为经济实体综合经营力强弱以及是否有经济优势的关键。
6、知识经济时代的垄断概念不同。知识经济中的垄断一般不会带来生产和技术的停滞,也不会阻碍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影响消费者的利益。
7、经济增长点将发生新变化。知识经济的发展,是导致全球经济由总量问题变成结构问题的重要原因;未来经济增长点将主要出现在反映人类消费热点转化的高新技术产业部门。
8、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主要依靠的是智力资源,具有丰富性、可再生性,存在收益递增趋势,这会大大缓解经济运行的周期波动,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所以能够实
现可持续发展。
9、知识经营成为制胜之道。知识经济是企业由资本经营转向知识经营的一大飞跃。知识经营是创造、使用、保存、提升并转让知识和智力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10、中小企业受青睐。随着知识经济出现,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靠的不是自然资源,而是人力资本。在这个技术背景下,一改企业规模越大越好的概念,企业规模小同样也有优势,一是灵活,易发挥积极性;二是企业综合效益与每个员工利益关系更密切,有利经营。
11、电子商务成为发展方向。继PC之后,因特网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一场崭新的信息技术革命,随之而来的电子商务代表未来商务的发展方向,跟不上这一潮流,就会失去参与竞争的机会。
12、科教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工业社会相比,已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潜在生产力变成现实生产力,科技、教育由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变为经济发展的内在有机组成部分。
13、社会财富分配要素变化。知识经济社会分配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知识要素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中占最大比例,而不再是资本、资源等要素,掌握和运用知识的人是这个社会最富裕的人。1997年美国前六位富豪中的五位信息业人士,就是预示。
14、将面对结构性的失业问题。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将面临结构性失业问题,即一方面新的第四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智力型劳动力,供需缺口日益拉大;但另一方面传统经济部门不可能吸纳更多的体力型劳动力。
15、将创立新的管理模式。知识经济生产的主要是知识产品,其生产存在分散化、非标准化的趋势,主要是小批量、多品种、多样化的生产,这样,我们的管理就应该着眼于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建立以激励为主的柔性管理模式。知识经营把体现人的素质和智力等人力资源的主要环节即信息、技术、市场、预测、经营策略和战略等,敏捷、快速地统一起来,使企业得以在激烈竞争中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常言道,天气变了要增减衣服,对象变了要改变方式。面对知识经济将对经济建设方式和观念产业的重大影响,我们中国经济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经济理念。
三、要适应新世纪企业管理目标的新特点
本世纪以来西方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模式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并形成了现代管理的六大学派。这些管理科学的理论是需要认真去学习并且在实践中运用的,而现在有人认为,谁当了厂长(经理)或车间主任,他就自然懂管理了。其实,管理者的知识结构要求很高,不但要有专业的深度,还要有知识的广度。单懂你那一行专业,搞化工的就只懂化工,那就不一定能搞好管理。要了解有关各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对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全面了解,能够站在社会、经济等等各个方面看问题,不能只埋头看你这一个企业。另外,还要有远见。成思危教授说,管理者的知识结构是四维结构三维空间,再加一维,就是时间维。所以,面向21世纪的管理者,学习任务很重。在我们国家来说,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面临着一个必须重新学习的过程,不仅要认真树立一种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的管理思想,还需要认真地学习管理科学。新世纪的到来,从个人电脑到因特网的广泛使用,怎么样才能够对知识进行更好更有效地搜集、过滤、提炼和传播。这是21世纪企业管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我们面临的,往往是大量的没有过滤的信息,这样,我们的管理者就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了。订了很多报纸、杂志,实际上一天看不了多少。如果再上网的话,在网上随便一呆,就是两三个小时!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需要能够有一套对知识信息的精炼和过滤的办法,只有这样才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把最需要的知识拿到手。另外,还需要知道你可以到什么地方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这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非常重要。从国内屡屡爆发的价格大战看,不少企业管理者以为价格就是竞争力。其实这个理解是远远不够的。竞争力应该包含价格竞争力和非价格竞争力。而非价格竞争力,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竞争力,是指质量、交货期和售后服务。广义的竞争力,还应该包括根据用户的需要灵活调整产品的能力和研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概称为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培训,管理的创新靠实践,这几个环节缺一不可。成思危教授指出:一个高中毕业生如果直接学管理,他是学不懂的,容易走火入魔,以为他学的那套管理理论能用之四海而皆准。一旦真正到了企业里工作,他就会碰许多钉子。
美国有许多MBA就是这样。我本人也是MBA。拿到MBA,只能说明他对于管理学理论知识懂得了,但是真正的到了企业里行不行,还很难说。所以学管理的学生不仅一定要高素质。最好事前还要有两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效果才有可能比较好一些。由于管理面对的不是一次又一次可以设定完全相同条件的实验环境。而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着的组织的内外环境。因而没有可以一次又一次重复验证的一成不变的规律可循。所以它又含有特定的艺术成份。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可循,不是因为自身的缺陷,而是不存在一次又一次完全相同的实验环境条件可以证明存在,因而似乎是决策因人而异,显出艺术性;第二,管理对同一决策对象而言,决策本身既包含有实验意义,又具有实施价值,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可以重新再来的机会,因而显现出决策者对机遇的把握;第三,管理者的三项重要资源:决策能力、用人和运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均是因决策者个人而异的,更多的体现为一种艺术;第四,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非优秀的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一定能管好一个企业,因而,不仅要求科学严谨而且要求艺术。在21世纪科学技术、社会和各种思想都有了很大进步的情况下,企业管理的目标,除了强调企业本身利益的最大化以外,还要强调用户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这是21世纪管理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社会效益三者有机联系、紧密结合为一个系统工程。而我国的改革和发展需要从体制、结构、管理等各个方面推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是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21世纪的管理,在管理目标、管理对象和内容上,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精神上,都会有新的变化。因此,面对新世纪的中国经济师,有必要很好地研究探讨和尽快适应这些新变化。
高级经济师职称论文范文二:经济师论文语言连贯性分析
一、加强语气的前后呼应,使上下文衔接
句子之间,除了内容的连贯以外,还要注意语气的呼应。语句之间缺乏条理性,主要是思维逻辑方面的问题,语气的前后呼应,则主要在于语言技巧。在经济论文写作中,加强语气的呼应,使上下文衔接的办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恰当运用衔接性的语言。衔接性的语言,以连词为主,还包括某些代词(这里、这样、那样等)、副词(显然、诚然、其实、同时等)和某些固定词组(实践证明、显而易见、由此看来、总而言之等),此外,还有一些承接性的习惯用语,如在这里、所谓是指、这就是说之类。这些词语许多就是复句中所用的关联词语,也有一些是只用在句群之间的。衔接性语言具有两种功能:其一是表明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二是使语句前后衔接。因此,缺少了必要的衔接性语言,语气就不连贯。例如下面这段话:作为经营和运用货币信用杠杆的职能机构,①要适应市场经济对信用高度集中的要求。②要适应市场机制要求灵活运用信用,人民银行应在这两方面发挥其调节作用和纽带作用。③不论社会制度如何,货币信用的高度统一集中,已成为当代一切国家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信用活动都已为该国中央银行加以有效的驾驭。我国社会主义银行当然更应如此。这段话的意思是清楚的,句子的排列顺序也没有什么问题,但读起来却不大通畅,总觉得疙里疙瘩。如果我们在①、②和③处分别添上既、又和事实上,读起来就通畅多了。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并不一定都要用关联词语来体现,不用关联词语而让读者去体会这种关系的叫做意合。在口头表达中,意合的现象比较多,书面表达就比较少,这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可以用意合方式的却过多地使用了关联词,也会影响语气的通畅。第二,利用代词称呼。为了在语气上呼应,除了运用衔接性词语外,还可以利用代词作呼应。因为代词和它先前所代的词语有一种自然呼应的关系,所以当我们读到代词的时候,会很自然地把它和前面的所称代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文气衔接,上下贯通。请看下面这段话:在银根放松时,由于贷款利率偏低,加之软约束又没有得到硬化,企业进入资金市场的热情往往并不高,它们通过种种手段最终常常能得到贷款。这显然不利于资金市场的发展。这段话里用了它们、这等代词。通过这些代词的前后呼应,使我们读起来觉得既流畅又简捷,连贯感也非常强。如果把这些代词统统换成它们所指代的词语,行文会显得口罗嗦,自然语气的连贯就更谈不上了。代词除了称代的作用外,还起着关联词语的作用。在所有的代词中,那么、这样的衔接作用更为明显,写作的时候,它们往往是我们行文的助手。
二、应避免语言穿插过多,回复过大的现象
要想经济论文的语言通畅,就要使论述的各要点之间保持连续性。有的人喜欢说绕圈子话,从一点扯开,说了半天才回到本题上来,这样的语言当然是不会连贯的。例如下面一段话:所谓另一种汇价出现的问题,是由于管理不善所造成。从非贸易收汇来看,一些人主要认为,非贸易收入外汇后,一部分换成人民币,另一部分换成外汇券,而这些外汇券在黑市上兑换人民币,黑市交易在目前情况下还不能够完全取缔,但是国家曾明文规定,外汇券兑换外币必须凭外币兑换外汇券的兑换证明,与国家规定的汇价不一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且不谈黑市交易的法律性质问题,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外汇券的购买力高于同等额度的人民币的购买力,使用外汇券能够买到较为便宜的商品和劳务。作者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却绕了一个很大的弯子,这样当然令读者感到吃力。在论证中,先退一步说的情况也是有的,但是穿插过多,回复太大,阐述同一论题的语句之间的间隔过远,就会造成上下文的脱节。上段话中前一部分画横线的语句应该移到下文适当的地方,后边画横线的可以删去,也可以用括号括起来。只有这样,文章的脉络才清楚,语言才连贯。经济论文的上下文之间应该有明确的逻辑联系,这种联系如若受到破坏,语言的连贯性也随之受到破坏。上面那段话多少反映了口头表达时即兴思维的特点。口头表达时对语言衔接的要求比较低,而且带有即兴的性质,说话人往往爱从一点生发开去,绕了一大圈才回到本题。如果我们完全按照自己说话的习惯来写作,就很容易出现这类毛病。
1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1.1 企业战略管理实施的基础条件之一
企业实施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和计划管理均是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是子系统的管理。这些单独的管理难以有效地聚合力量,整合资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以协调供应链、价值链与作业链间的诸多关系为基础,从战略角度明确方向,有利于企业贯彻执行战略方正,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
1.2 必要的监督与考核平台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合理的平台,使得企业的出资人能够对企业进行有效合理的监督,从而使得出资人和企业各自履行应有的职责,有利于出资人和企业对相关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与奖惩。
1.3 促进企业加强基础管理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及时有效地发觉管理与执行中的相关漏动,进而对现金安排、消耗标准制定等一系列基础性的工作进行改进。
1.4 协调分权管理和集权控制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的协调企业分权管理和集权控制,能够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建立预警机制。这有利于明确企业的资金、利润、业务量以及成本费用等责任,有利于企业挖掘资源潜力,有利于协同效益、精细生产与流程再造等目标的实现。
2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2.1 预算的明确指导缺乏
目前,企业的预算管理缺乏战略性指导,存在着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目标的问题,导致企业的短期预算指标和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相冲突,预算的各期编制没有良好的衔接性,月份、季度也年度预算对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贡献不大,预算管理的预期效果难以实现。
2.2 市场应变能力弱
目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往往不注重市场调研预测的价值,导致企业的预算指标和外部环境相冲突,预算体系不被市场接受,又因为预算指标的弹性不足,导致全面预算管理的市场应变能力较弱,难以在多变的市场中推行。
2.3 预算和实践不符
部分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多根据以为活动或历史指标进行确定,没能够有效地对未来的管理经营活动进行评估,导致预算指标的客观性缺失,无法作为评价考核员工的标准。
2.4 缺乏整合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着没能够将生产预算、销售预算、成本费用以及现金收支预算进行有效整合的问题。组织经营的相关阶段没有能够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有些企业只重视现金支持或成本费用的预算控制;有些企业中重视销售预算,缺乏成本预算意识。
2.5 缺乏考核激励机制
在通过预算标准对责任人或责任单位进行考核时,考核方往往会带有个人感情,带着有色眼睛进行考核,被考核方强调客观原因而忽视主观原因。预算考核没有形成有效的考核奖惩机制,缺乏相关措施,导致评价考核的形式化。
3 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措施3.1 采用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
企业全面预算编制应当采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系统编制方法。企业管理者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与各个部门的分目标;各个部门在以一级管理一级原则来制定预算方案,并呈报给各个车间;各个车间以本部门的预算方案为依据制定车间预算方案,并城堡给预算委员会;预算委员会对各个部门的预算方案进行审查,再与各个部门沟通,进行综合,进而凝定总体的企业预算方案;最后将预算方案反馈给各个部门进行意见征求。再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上下综合的反复调整以最终形成预算,再有企业决策层审批,形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方案,由各个部门执行。
3.2 明确预算管理内容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当将成本费用与营业收入作为重点。成本费用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在营业收入固定的情况下,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控制期间费用与制造成本也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方面,能够将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很好地反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中枢环节是营业收入预算,其在市场调研预测和预算期经营活动的计划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营业收入是否能够合理的预算直接影响这全面预算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协调运行的保障是现金流量预算,其对全面预算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当重视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应当以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为原则。
3.3 建立预算管理责任制
企业应当建立各个部门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制。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增强竞争力、加强经营管理与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所以,企业应当将全面预算管理当作企业内部加强基础管理的首要工作,应当建立相关的预算管理机构,明确预算管理的责任人,进而加强部门管理,明确各方责任,对具体的预算工作措施进行落实。
3.4 预算管理中的四个相结合
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中应当注重四个相结合:第一,预算管理与现金收支管理相结合。企业预算控制的基础是成本控制,核心是现金流量控制。对现金流量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及时地回笼收入项目的资金和合理地支出相关费用;现金收支的两条线管理要严格控制,发挥内部财务结算的相关功能,注重集中资金的运用权利,使得资金形成合力,财务风险降低,进而满足企业投资、建设与生产等资金利用的需求,充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第二,预算管理与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利润作为企业的中心目标是预算管理的重心,只有对目标成本管理进行深化,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当制定扭亏增效、降低成本的目标规划与相关措施,依靠全体员工与科技引进降低成本,严格控制成本费用,保证完成企业的利润目标。第三,预算的控制与管理制度相结合。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以企业目标为中心而展开,在全面预算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贯彻经营策略。企业的管理应当以企业的预算为前提进行,注重发挥预算控制的约束力。经过确定后的企业预算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约束。企业各个部门应当严格执行预算方案,一切活动都应当围绕着预算。各个执行机构应当以预算的要求为指针,按照预算的相关原则编制月、季滚动预算,建立资金调度会、预算执行分析会等相关的例会制度。企业根据预算方案重点进行成本管理与资金管理,并进行跟踪与严格控制,及时地监督与反应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在必要时,可以使用一定的约束手段,将企业的经营管理各项活动都纳入到严格执行预算的轨道中来,从而形成全方位、全员预算管理的局面。第四,预算和企业员工利益结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全体员工参与、全程跟踪、全面覆盖的系统工程,要保证全面预算的各个指标能够全面完成就必须有相关的考核制度,各个责任人或责任部门考核预算执行结果和实施绩效。企业可以采用年度清算、季度兑现和月度考核的办法,严格执行考核的奖惩措施。企业应当把预算的执行和企业员工经济利益相结合,做到奖惩分明,促进企业员工和企业之间形成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共同体,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3.5 充分考虑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
部分企业在进行预算的考核时,只把相关的财务指标纳入到考核体系当中,而不把非财务指标纳入到考核体系当中,仅仅把非财务指标当作否决指标。然而,财务指标并不能够全面地反应出预算的情况,应当将相关的非财务指标加以一定的权数纳入到考核体系当中,进而提高考核体系的合理性。
3.6 严格执行考核结果
计划经济管理论文3200字(一):新形势下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经济管理目标初探论文
摘要:伴隨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在深入发展,节约用水办公室经济管理对于目标管理也非常看重,因为目标制定对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论文通过结合经济发展情况和办公室的特点,在促进办公室经济管理的形式下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经济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节约用水办公室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很大的重要性,因此,加强改革力度非常重要。对于办公室来说经济管理是重要方面,必须结合其他方面的因素例如经济形势和行业的发展倾向,科学合理的对其目标进行制定,保障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经济管理
第一,其性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赢利性为主的企业办公,主要以盈利和公司发展为主要目的。另一种是是非盈利性的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办公室,其主要目的则是为广大群众进行服务,提高国家职能,因此事业办公室包含了教育、管理、文化等多个方面,其中产生的费用均由国家拨款,因此其财政收入主要是国家,具有较强依赖性。因此这样会降低工作人员的效率和积极性,并且财政支出会给国家带来压力。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也进行相应改变,竞争成为了市场主要形式,所以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工作宗旨应该是更好的为民众谋福利,这样才能保障我国公共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新型经济管理方式。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对的管理目标在公益事业方面需求增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需要加大对办公室的发展力度来满足公益事业方面的需求。因此对于非盈利性质办公室的经济管理需要在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1)非盈利性质办公室是否应该以绩效为主。发达国家的这种办公室一般会将收支平衡作为第一位进行考虑,收入绩效才是其次,也有成本最小化,但是在这些选择中,不论哪个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收益最大。因此西方国家选择这种管理目标更能够实现合理的资源分配。(2)盈利性质的办公室则是应该以绩效成绩考虑为主,除了考虑收支平衡问题以外还需要考虑吧用人成本和管理成本等问题,尽可能的对成本管理投出费用降低,实现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收益的最大化,对其资源配置进行合理考虑,这都是盈利性办公室需要考虑的问题所在。
二、是关于绩效问题还是净收入的问题
第一,绩效能够根据办公室的管理目标的特点来实现所想要达到的效果。非盈利性办公室除了重视其本身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还要保证净收入问题。因此,非盈利性办公室以绩效最大化为管理目标更符合现状。而我国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财政拨款由原来大多依靠政府到现在资金来源渠道多样,财政收入、各界捐款、融资都是属于渠道范围。同时该类型办公室还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对其资金筹集方式好坏考虑,分析不同情况下可能会发生的优缺点和情况,选择合理妥善的融资渠道,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经济管理目标就是应该在较低风险下来得到融资支持。
第二,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需要对资金进行合理利用,实现资金合理配置是当前的根本经济管理目标。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投资包括很多类型,比如投资股权长短、资产的固定型等问题都属于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但是随着经济的强劲发展我国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规模不断壮大,实力也在增强,投资项目增多,办公室的工作实力和效率也在增大,利用科研成果进行投资成果显著。但是谈到投资问题不可避免的产生投资成败问题。所以,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需要本着低风险低成本的投资原则进行,以获得收益。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涉及的是关于资金投放使用问题。不仅是指其所购得的资产还包括股权交易等。而随着该行业发展脚步的增快,在运营中所产生的所设资金会增加。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经济管理目标不仅能够为其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对于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为此如何实现投资的管理效率化成为了面对的一个重大难题。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必须能够明确其经济管理目标并且制定相关政策,在保证风险和成本的前提下保证办公室能获得巨大效益。
第三,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成本管理是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就以前来讲,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对资金主要采用收支管理,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成本起到控制作用,但是随着时间增长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因此所谓的经济成本管理也无法实现。同时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工作环境和具体业务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不再只是局限于资金管理,而是以绩效经济为主多劳多得,实现绩效增加。同时计划节用水办公室需要对成本管理进行强化工作,因为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绩效成绩。但是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成本核算体系,但是改革不断的深入改变,并且逐步向市场改变,这个问题迟早会得到解决。作为我国的医疗教育缴费方,必须增强自己的消费意识,对节约用水办公室等收费的合理水平了解和及时关注,同时学校和医院等都进行了下一步的改革。公众的舆论监督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因此节约用水办公室必须对活动采取的成本和费用确认,了解出现的问题所在和内容,方便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来降低成本,提好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当前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中绩效对于市场经济来说概念较新并且应用广泛。因此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特点并且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形成一份完整合理但是考核体系,这个体系之中除了要进行成本的合理预算,还要搜集其中的数据和根本内容,确保核算体系中结果的准确性问题。对于核算体系需要保证严谨的态度,该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减少开支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进一步发挥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智能要求。促进其积极有效的可持续发展[1]。
第四,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分配目标受其性质影响,由于其属于非营利性机构,因此进行工作分配时只需要考虑对工作人员的工资分配合理,不需要过多考虑效益成本问题。国外的经济管理对性质为非盈利性组织的定义为:第一是投资者不能抱有投资回报的心态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二是不能够进行经济管理时对利润分配像其他企业一样,并且该性质的组织没有所有者权益类似问题的发生。由于对于经济管理分配方面的利润分配问题这种性质的组织并没有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因此并不能为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来提高相关的建议和借鉴。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经济管理分配主要是对其办公室成员和内部人员的收入进行合理分配,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管理。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合理方案,及时了解各部门成员的收入情况问题并进行分配,实施合理的分配措施。同时经济管理要想起到合理的效果还必须对其考核内容和次数进行科学制定,方案要求内容合理才能起到相应效果。但是对于考核管理问题如果次数过多不仅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也会给考核工作带来压力和一系列的相应问题。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为了从根本上实现经济管理的合理目标,就应该建立相应的合作分配机制,从根本上实现其目标所在,同时还需要对其工作人员的成绩进行综合考核,增强他们的自主积极性实行按劳分配的考核制度,保证分配目标的公正合理性,这样员工不仅能在工作中不断的提高自己,而且还能对于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有着巨大作用[2]。
综上所述,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经济管理问题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来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计划节约用水经济要想实现目标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合理规划,在改变自身的前提下结合经济发展形势对其发展目标进行合理规划,来提高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其办公室的绩效问题,使得计划节约用水去办公室的发展不仅适应经济发展形式的要求还能够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计划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经济管理合作社制定相应的计划目标论文
【摘要】社员没有凝聚力社员大部分是农民,单纯朴实,他们的眼光往往都着重于眼前的利益,缺少长远的计划和宏观的观察力度,并且对于风险的承受力也很低,往往很容易就被眼前的利益驱动。另一方面,在这样的一个合作组织中,缺乏高素质的管理者,合作社就没有统一的观念,没有统一的价值理念,大家都各自为自己的利益奋斗,人人各有其利,自然无法团结到一起,一旦有利益冲突,很容易就翻脸了,很难能够冷静长远地思考,和谐解决。
【关键词】合作社;管理
我国的合作社多为基层的生产型合作社,但是这些合作社的专业化程度低,往往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生产,像国外的科技园或者农场区,专门生产一种产品,集约化规模生产,形成一种特色,形成一种文化。没有特色的生产就会混乱,各自生产自己的,也和以前的生产没有什么两样,时间和劳动以及运输成本都没法降低,如何取得更好的收益?产业链不完善一个完善的产业链对于一个合作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从供应到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的产业链如果配备不完善,原料的供应商分散,销售市场不稳定不集中,这样必定会增加运输成本,生产不集中,生产的成本就会各自增加,成本减不下去,利益也寥寥无几。
[关键词]哲学;李小龙;截拳道文化;价值
2008年秋热播的电视剧《李小龙传奇》,讲述了功夫之王李小龙的传奇一生。李小龙是一个罕见的同时脚踏武学与电影两座高峰的巨人。他的武学思想,在宣扬中国文化的同时,更多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作为截拳道的创始人,李小龙是将中国功夫传播到全世界的第一人,他革命性地推动了世界武术和功夫电影的发展,为古老的中华武术创新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所拍的功夫电影为中国武术的国际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截拳道作为李小龙所创立的融合世界各种武术精华的全方位自由搏击术,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想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形成了技击性、健身性与艺术性三位一体的综合特征。
一、截拳道的哲学思想
李小龙的哲学思想,海纳百川,他对老子、周易、禅宗、尼采、克里希那穆提等的思想,进行批判继承,取精去渣,化为己用。[1]更重要的是,他能根据自己的性情、经验进行创造性地发展,以哲引武,由武入道,突破其局限性,使它们和谐统一和完美地体现。
(一)与老子比较
李小龙在论述截拳道时说:“什么是截拳道?我第一个承认,要把截拳道具体化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与其费力去解释截拳道‘是’什么,还不如从反面来证明截拳道‘不是’什么,那就比较清楚了。”截拳道是无形,它拒绝任何形式的束缚。每个人都有天生和后天能够培养的本能,截拳道就是要培养和无限制地发挥人的本能。这和老子之“道”可以说本质上是一致的,那就是自然性,老子将道推崇到了最高位置: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天地之根、宇宙之本,而道的本质就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不治而无不治”,老子主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治国则要做到“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截拳道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就是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发展。李小龙那段关于水的精彩论述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也有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老子道论中很重要的思想就是柔弱胜刚强。李小龙对水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在他的论文《悟》中有所阐述。李小龙的武术原理,就从这个“Be water”开始,踏入合于“道”的武术最高体现。
(二)与周易比较
周易是中国智慧的源头,核心理念是“阴阳”。《易经・系辞上》曰:“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2]此段话充分阐述了阴阳变化的规律,把阴阳看成宇宙间运动的根本规律和最高原则,并以阴阳为基础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李小龙曾在其武学著述中写道:“阴阳学说不仅与拳术理论、武术锻炼密切相关,就是在技击对抗中,也无不内含阴阳学说。在截拳道之中,无论是防守,还是攻击,都离不开阴阳变化。况且拳为运动之道、健身之方,术为取人之法、胜人之妙。然而妙从何来?术从何得呢?就在于阴阳的互易变化之间。欲求艺术之途,必循阴阳之路,此乃妙诀的新生之源。”在截拳道技击对抗的技术中时时处处都充满了阴阳变化之理,它把复杂而又不实用的招式简化为简单直接的“攻”和“守”,而且,攻和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就好像太极图中的阴和阳可以互相转化一样,攻中有守,守中有攻,攻守并进。[3]
(三)与禅宗比较
佛是智慧与慈悲的象征;禅是指静坐,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坐禅中思维,根据其所悟所证创立了佛教,而“戒、定、慧”三学中因(禅)定而生慧也说明了禅与智慧的关系,所以说“禅”就代表着智慧。禅宗中的智慧与深意可以用一个字的来概括:“空”。 李小龙在其著作《截拳道之道――武道释义》第一章进行了“论禅”,有几句是这样说的:“虚空恰恰站在这与那之间。而虚空是什么都包括,没有对立的――没有不属于它的或是与之相反的。存在的虚空系一切形式的源头。虚空充塞在生命中、权力中甚而中”;“倾空你的杯子,方可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4],可见李小龙对空的理解相当深入。李小龙在公开解释他创立“截拳道”时讲及手指与月亮的关系。“以手指月”是中国宗教哲学中一个常见的譬喻,这个辩论可见于后来禅宗常说的“言语道断,心行路绝”。说这番话的李小龙,已到了超越武术技击层面而臻至“武道合一”的最高境界。
(四)与尼采比较
尼采张扬“权力意志”,呼唤“超人”。他的哲学是强者的哲学,人应该追求权力,要有主宰自己、主宰他人、主宰世界的欲望。能最大限度实现权力意志的人才能称为超人,超人创造了历史,主宰历史的潮流,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历史上,只有少数天才和艺术家才能达到超人境界。李小龙的截拳道哲学中一部分来自尼采――重视自我,认识自我,追求自由解放自我,突破传统不被现有的理论与形式所束缚,而李小龙本人也真正体现了“意志”与“超人”。 李小龙在文章中指责中国武学“不切实际的理论与流于形式的花招太多了。太人工化、太机械化,没法真正教学生实际动手所需的功夫”, 李小龙对传统武术的否定无异于尼采的“上帝死了”,也因此遭到了众多武师的不满。李小龙对武术的狂热追求和实践,为电影的不懈奋斗让他成了世界瞩目的“超人”。
(五)与克里希那穆提比较
1970年,李小龙在一次训练中受了严重的背伤,他在养伤的3个月中,认真研读了印度哲学大家克里希那穆提的哲学著作,这之后,他吸收了克里希那穆提的哲学思想,他的截拳道的发展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1971年,李小龙给《黑带》杂志撰写《让自己远离传统空手道的束缚》一文时,写到了克里希那穆提的哲学观点。文章中,李小龙说:“其实我对于打斗功夫没有什么创新和改良,没有哪种功夫能有截拳道那样的攻防办法。”[5]很显然,在这篇章中,就体现了克里希那穆提的哲学思想“真理是无所羁绊的,没有固定的条件,没有固定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实现手段;没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可以以任何特定的方式去寻求真理。”新的截拳道提倡克里希那穆提所主张的自由哲学,反对任何固定的形式,借助于各种自由的搏击动作,进行二人对打练习,形成全新风格的截拳道功夫。
二、李小龙截拳道的价值体现
(一)将中国功夫发扬光大
1笔怪泄武术重新正视实战
李小龙说:“传统武术,只晓得盲从与模仿,它们永远找不到武术技击的真谛。”他还说:“我不相信对手会像兄弟对招般,让你对峙观察,后策动攻防,也不相信对手会像对打演练或打沙包那样,给你蓄势运劲的时间。”[6]这就是说,传统武术正在与实战慢慢脱节,而截拳道提高了技击的实战性,使中华武术发扬光大。
2笔怪泄武术在传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创新
截拳道是继承中国武术及世界各国搏击之大成,根据自身特点在武技实战中逐步形成的。创新是整个截拳道训练过程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核心,只有创新,才能使截拳道永远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3蔽中华武术的国际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
李小龙主演的“功夫影片”风行海外后,许多外文词典中都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功夫(KUNGFU)”。截拳道具有技击性、健身性与艺术性三位一体的综合特征。它不仅属于中华武术,而且丰富了世界技击术的内容,它对中华武术走向世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截拳道作为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普遍重视和欢迎。世界文化的东移及其在中国的集结,将会给截拳道的传播提供空前的发展机会。
(二)利用文化心理学弘扬中国文化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和心理学系彭凯平教授认为,西方人不明白中国人谈的小我、无我、非我是什么东西。实际上中国人谈的是一个辩证自我的概念。李小龙在去世前接受最后一个采访时,美国记者让他描述一下中国人的基本元素。他说中国人就像水。水无形无状,如果放在杯子里就是杯子的形状,放在瓶子里就是瓶子的形状。水可以到处流,但水同时也可以冲破一切。美国人听了这个描述后,一头雾水。实际上李小龙讲的就是一种辩证的自我,即存在矛盾和多样性的自我。中国人的自我是由时间和空间界定的一个整体性的自我。
(三)对非武术领域的影响
在国内非武术领域,更有多位经济界人士和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将李小龙的截拳道理念运用到管理学和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如发表在《企业经济世界》(2003年9月号)上的《中国经济截拳道: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作者:李华振、张听博士)、杨有忠撰写的经济论文《品牌管理截拳道》、发表在世界企业文化网上的《功夫中的管理哲学》(作者:方军)。国内的很多经济报道,也总喜欢结合李小龙思想或截拳道技击特点,来进行相关经济报道,比如:《营销,你就应该是李小龙》(中国时尚品牌网)、《置业投资也练截拳道》(青岛新闻网)、《超薄电视就是李小龙的“无敌寸拳”》(慧聪网)等。
三、当前对截拳道理解的误区
(1)简单地将李小龙看成是一位普通的功夫电影演员,其所有成就仅仅只是电影宣传夸大的结果,认为截拳道并无多少实战价值,李小龙不过是被电影夸大的人物,对于世界武术并无多少贡献,还认为李小龙死后,截拳道已经不复存在,即使存在,亦不过是被边缘化的武技,等等。(2)某些人否定李小龙原传截拳道的“指导”作用,断章取义、无科学原则地片面注重所谓截拳道创新或自我发展。(3)误认为截拳道哲学意义上的无法就是没有任何方法,或在基本技击原理和技战术结构上的“乱法”。
四、结语
李小龙融合世界无数技击之长,创造了“直接、快速、有效、实用”的截拳道,征服了世界。李小龙的功夫进入“道”的境界,堪称为哲学的艺术――功夫哲学。截拳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理论,蕴涵着深刻的辩证思想,其意义不只局限于武术本身,而是上升到了哲学高度,体现了其创新精神。真诚希望李小龙文化及其截拳道能够得到科学的认识和理性的评价,希望国内李小龙文化及截拳道的研究和传播,能够走上科学的正轨。
[参考文献]
[1] 武希玲.中国传统武术的哲学思想及其价值体现[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11).
[2] 黄莉.中国武术与儒家文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06).
[3] 孙成岩.论传统哲学对中华武术发展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4] 李小龙.李小龙原著集粹 截拳道之道――武道释义(摘录)[J].中华武术,2000(08).
[5] 唐龙.李小龙经典武道论文两篇[J].中华武术,2001(04).
[关键字]全球化 挑战与机遇 先进制造技术 阶段化
中图分类号:TD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机械制造行业的特点
1、经济趋于规模化
在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各大跨国公司纷纷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
发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一种潮流。各大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不断地发展和壮大系统成套能力,
使其富有个性化,并具备市场竞争力,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
2、国家高度重视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机械制造行业自然会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机械制
造行业不仅在全国的工业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能为新技术的诞生以及新产品的开发
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3、跨国企业联合并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各大跨国企业都先后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具优势的合作伙
伴,此时联合并购成为合作的最佳手段。联合并购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企业产品结构,降低
了企业投资建厂的风险,扩大了企业市场份额,使企业获得了最大利润。
二、机械制造行业的现状
1、挑战与机遇并存
机械制造行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决定着整个制造行业的水平高低。我国机械制造行业起步晚,条件差,发展着实令人堪忧。在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我国的机械制造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其次,其它行业对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投资不足,造成资金短缺,使得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停滞不前;最后,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不能很好地处理一些重大问题。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美、亚、欧制造业格局三足鼎立的局面的形成,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引进了外国的先进技术和装备,使得我国机械制造技术落后的局面得到缓解,另一方面,伴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体系在发生着重大转变。所有这些机遇都是来之不易的,如果我国机械制造行业能抓住机遇,又快又好发展,那么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定能得到振兴。
2、问题众多
(1)合资重心放在别处
改革开放在一定程度在拯救了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给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但是在这条道路背后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众多大型跨国企业纷纷闯入我国制造行业,并将合资重心放在文化办公设备、仪器仪表、通用机械、工程机械等领域,却冷落了我国原有的机械制造行业,阻碍了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健康发展。
(2)技术黑洞大量存在
国内许多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大都打着“进口产品”的旗号来获取更大的利润,其实这些机械都是他们自己通过精细制造得来的。广大消费者认为他们引入了外国的先进技术和装备,自然这些机械就要比国内生产的更好,从而能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这样一来,消费者会认为只有外国的进口设备最可靠,只有外国生产的产品最有质量。然而让这些大型企业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得不到国人认可的本国制造行业是没有发展前景的,这不仅使得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而且会让广大消费者对本国机械制造行业失去信心。
(3)国家不能重点扶持
众多业内人士认为技术黑洞的大量存在与国家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关注程度有关。国家没有制定出一系列的政策对机械制造行业进行保护,从而造成技术黑洞大量存在,而且许多企业领导没有创新意识,不能对员工做出一定的创新性激励。再者国家没有尊重底层员工的知识产权,不是无条件拿走就是另作他用,这使得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多年停滞不前,并且没有什么新的技术突破。
三、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
1、考验严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机械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未来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趋势必须要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对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国家必须鼓励机械制造行业鼓足干劲,一鼓作气的生产出好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带动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向技术先进化和装备精良化迈进。
2、制造技术先进
自从国家提出先进制造技术概念以来,机械制造行业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便充满了信心。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优秀成果,向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迈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先进制造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遵循两个最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以技术为中心,又好又快地发展,达到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目的;(2)与先前机械制造行业高度注重专业化分工不同的是,先进制造技术将工作重心放在员工多技能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发扬上;(3)如今,减少中间层次和中间过度环节的先进网络结构得到许多大新企业的亲睐,取代了以前机械制造行业扁平化的网络结构;(4)员工工作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从以前的分工工作到现在的并行工作,从以前的以缩短工作周期为目标到现在的以提高工作质量为目的,无不体现了先进制造技术的独特优势。这一切让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出现了以下几种发展趋势:(1)以自动化为主的先进制造技术将取代以手工为主的落后制造技术;(2)机械制造工程越来越精密化;(3)传统的加工方法向更高层次的加工方法迈进。先进制造技术将带来一次全新的技术变革,把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带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3、阶段化的发展进程
(1)功能自动化阶段
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机械制造行业实现自动化提供了可能。一些新型发展技术的兴起为机械制造行业打开了广阔的市场,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技术、物料管理计划等一系列自动化的生产管理系统。
(2)信息集成化阶段
利用计算机完成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形成信息集成化管理系统,解决了先前机械制造行业在设计、加工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
(3)生产过程优化阶段
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让许多企业意识到不仅信息集成化能促进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而且生产过程的优化对于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生产过程的优化注重产品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和重组设计性,能提高研发者开发产品的能力,能将企业调整成具有全球制造模式的全新企业。
四、总结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从原来的起步晚、技术差到后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再到出现了众多的问题,到最后又迎来了可喜的发展趋势,这一切都见证了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历程。虽然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还没有达到世界先进的一流技术水平,装备也算不上精良,管理模式也不够全面合理,但是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并不会停滞不前,并不会受到“产品外国化”的冲击,而是会朝着一条属于自己独有的道路向前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一定会引领世界机械制造潮流,走在时代的最前列。
[参考文献]
[1]徐功森;《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特点及发展趋势》;社科论文;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年9月25日
关键词:循环经济;鄂西;特色经济
一、循环经济与特色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形态。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体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从源头上治理污染、持续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城市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特色经济是一个区域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利用比较优势原则,通过竞争形成的,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经济结构。特色经济的构成要素是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特色企业、特色产品。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以公平竞争为生命线,而区域经济发展又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因此,特色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利用比较优势原则和市场原则,通过竞争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产业特色和产品特色的经济结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特色经济是相对于特色经济而言的,是在鄂西地区依据现有的社会经济基础、资源禀赋、文化状况和生产力水平,在竞争中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自然资源优势、文化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优势,进而形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产业特色和产品特色的经济结构。
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持特色资源的优势、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一个地区特色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一个地区特色资源开发与保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最佳模式,是21世纪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循环经济的理论思想非常切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对于资源环境依赖性与主要资源的可重复利用性等固有特性和发展要求。
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经济体系构建的基础分析
根据鄂西不同市州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情况及资源禀赋,我们选取了若干指标,经过对指标进行数学处理将鄂西8个州市划分为如下三个圈域:即第一圈域为“宜昌襄樊”圈域,包括宜昌、襄樊2市;第二圈域为“荆荆十随”圈域,包括荆门、荆州、十堰、随州这4个市;第三圈域为“恩施神农架”圈域。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神农架林区。
(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不同圈域特色经济优势分析
“宜昌襄樊”圈域特色经济发展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明显。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川鄂湘三省交汇点。襄樊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地处我国地形的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历来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二是旅游资源丰富。宜昌市共有景点350多处,是一座集自然风光与名胜古迹于一地、融现代化和文化历史于一炉的旅游城市。襄樊市共有各类名胜古迹和景点70余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13个,是一个同时具备旅游资源丰富性与独特性的旅游大市。三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宜昌是中国巴文化、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交融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襄樊是一座有2800多年建成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山川灵秀,文化悠久,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汇合地。四是产业集聚初具规模。近年来,襄樊、宜昌作为鄂西北、鄂西南区域中心城市,积极融入全省经济发展大潮,在与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相互合作和竞争中较快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襄樊、宜昌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稳步提升。
鄂西生态圈第二圈域包括十堰、荆门、荆州、随州4个市。其特色经济优势一是文化底蕴深厚。圈域内拥有炎帝神农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武当文化等优质文化资源。二是旅游资源丰富。圈域内自然山水瑰丽秀美,人文景观奇特壮观,遗址遗迹保存完好,建筑设施古朴精致,种类齐全。三是旅游资源级别高,品种齐全。武当山这一世界级旅游景区位于该圈域,特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江陵纪南城、随州擂鼓墩等古文化遗址,荆州、随州、钟祥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历史文化品牌,优势明显。
“恩施神农架”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第三圈域。是实现鄂西圈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分层指标显示本圈域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禀赋条件优越,未来以旅游业为带动的产业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其特色经济优势一是生态环境良好。其中恩施州森林覆盖率达62%,被称为“鄂西林海”、“天然氧吧”、“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并且有中国“三大后花园”之一的美誉。神农架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素有绿色宝库之称,森林覆盖率达88%。物种极为丰富,有“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之称。二是文化特色鲜明。圈域民族、历史、民俗等文化特色鲜明,恩施州拥有数量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神农架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使其具备了发掘和开展观光揽胜、度假休闲、探险猎奇、体育健身、科学考察、科普教育等旅游项目的独特优势。
(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特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宜昌和襄樊作为湖北省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日渐明显。其主要表现:一是旅游资源开发中保护不足。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旅游规划与开发依据不充分,资源数量和承载能力不符,资源价值特别是潜在价值把握不准而造成旅游资源不合理开发或低水平开发等问题。二是市场运作乏力。在对外宣传和旅游策划上是单兵作战、各自为政、手段落后,缺乏高水平的市场化包装和营销,没有形成统一鲜明的主题形象。三是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与粗放经营并存。反映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缺乏,旅游商品趋同,富有特色的晚间娱乐活动严重不足,旅游产品结构简单,更新缓慢。不能满足多层次旅游市场的要求,旅游产业结构的粗放经营特征明显。
“荆荆十随”圈域的主要问题:一是产业环境友好程度不高,工业发展水平跟宜昌、襄樊还有较大差距,而且圈域内工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工业上,资源消耗大、环境友好程度不高,离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二是旅游及相关产业体制障碍突出,圈域内产品路线各自为政,市场集中度不足。三是旅游业资源整合不够充分,如随州、谷城和神农架都有炎帝神农旅游资源,但缺乏一定的整合,难以形成品牌。“恩施神农架”圈层内基础设施、工业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底子都较为薄弱,圈域内生态保护、文化保护及生态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还面临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业带动效应不强、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
三、构建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鄂西特色经济体系的基本思路
(一)建立资源节约引导机制
为了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循环经济体系,必须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建立自然资源节约机制。自然资源的节约主要表现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上。节约资源,降低自然资源消耗,原材料的消耗是自然资源的节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即将工业废弃物及生活废弃物加以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也是自然资源的节约。因此,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统称自然资源的节约。
(二)建立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联动机制
为了保证环境质量的“生产和再生产”,必须建立资源耗费和环境治理的联动机制,将环境保护与治理结合起来。制定环保法规,建立法律机制,用环保法规规范环保行为,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建立税收机制,根据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和相应税率收取环保税,以此收入作为治理环境的投入:建立行政审批机制,限制污染严重的企业的开办;建立行政监督机制,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运用经济手段推荐污染治理的市场化进程。
(三)建立生产活动影响的评估机制
建立生产活动对自然和社会影响的评估机制,以便配和调节这种影响。对于每一项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所产生的近期和远期影响,要组织相关自然科学专家进行评估,依靠专家进行决策,以使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的改变为人类目标服务:对社会生态所产生的近期和远期影响,要组织相关社会科学家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发挥它们对社会生态的积极影响,限制对社会生态的消极影响。
(四)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
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的资金支持。把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循环经济体系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项目利用国债投资或进行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进行投资。同时要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要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通过财税杠杆的调节,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四、着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特色经济模式
基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已形成的经济发展水平,整合其工、农业和文化资源,借助于旅游产业发展平台,致力构建以“创新中循环,循环中增效”为主要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务实工业基础,探索生态工业模式
以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为主线,以科技、体制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形成从企业内部到企业之间、再到全社会的物质能量循环生态系统,构建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生态工业。把废物综合利用与建设循环经济型产业结合起来,把企业清洁生产、产品结构调整与技术改造、解决结构性污染结合起来,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以循环经济理念为规划建设主导。形成污水、固废、废气资源化综合利用三大循环系统,实现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的合理循环和配置。逐步建立鄂西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二)以原有农业为依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将农业结构调整与增加农民收入、防治农业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探索适合鄂西自然和经济发展要求的生态农业模式,突出区域生态农业特色。目前,鄂西地区形成了以柑橘等为特色的水果产业、以草食动物为特色的畜牧产业、以库区特种养殖为特色的水产业、以无公害反季节为特色的蔬菜产业、以优质绿茶为特色的茶叶产业和以乌红天麻为特色的中药材产业。把这些特色产业纳入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大量开发参与性、体验性的产业农庄,将达到双向促进的效果。
为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科技部自1995年起组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逐渐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产业孵化基地。截至2015年2月5日,长治、锦州、连云港等14家省级高新区取得国务院批复,晋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至此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已达129家。
除建设科技发展硬件设施外,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也为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提升注入活力。R&D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Poul Rome,1991),不仅可以用来度量科技投入的数量变化,还可以对比世界各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发展的优缺,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快速、均衡发展。
目前,基于R&D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多停留在省域或企业层面,本文从国际竞争力角度出发,将R&D用于对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借鉴Ricardo提出的R&D支出理论,采用Koenker和Bassett(1978)提出的分位回归方法构建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比较模型,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在国际视角下的优劣势。
二、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国际比较
高新技术产业是对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推广和服务的企业统称,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集合。从科技投入着手,衡量一个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水平十分重要,本节将以R&D支出作为指标比较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宏观变动趋势。
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从国际角度比较企业以及国家竞争力的数据为依据,选取2012年R&D支出总额排名前五的国家(含中国),对其2003年~2012年国家R&D支出总额和R&D在当年GDP占比的变动趋势进行比较(见图1)。
从R&D支出总额来看,2012年世界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中国大陆、德国和法国。自2003年至2012年,这五个国家在科技投入上的R&D支出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以美国为首,R&D支出总额在2012年达到453 544百万美元;日本次之,2012年科技投入199 209百万美元;中国大陆在这五个国家中位居第三,2012年投入R&D经费共计163 147百万美元,是美国同期R&D支出总额的35.97%,德国和法国紧随其后。与2003年R&D支出总额相比,中国大陆科技投入总额大幅增加,R&D支出总额由18 601百万美元增长到163 147百万美元,涨幅高达777.10%,世界排名由第六升至第三,R&D支出增长总额仅次于美国的163 808百万美元。比较2003年~2012年五国R&D支出增长率,中国大陆位居首位,平均增长率保持在27.35%,在2008年达到峰值36.21%;美国次之,R&D支出增长率从2003年的3.64%上升到2005年的8.54%,之后呈下降趋势,在2011年之后达到稳定,保持在5%上下波动;日本、德国和法国的R&D支出增长率变化趋势大体相似,均表现为先上升达到峰值后下降至0点,然后维持稳定状态的趋势,并且这三个国家在2012年的R&D支出同时表现出负增长现象。
由于各个国家经济、人口、社会发展程度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仅从R&D支出总额上比较不足以充分说明每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投入力度,为消除国家个体差异带来的不利,这里引入新的度量指标,即R&D支出占全年GDP百分比(后简称R&D支出占比)进一步分析。如图1中右图所示,2012年科技投入力度从强到弱依次是日本、德国、美国、法国、中国大陆,日本的R&D支出占比是中国大陆的1.69倍。2003年~2012年,中国大陆的R&D支出占比持续增长,从2003年的1.13%增至2012年的1.98%,但仍比其他四国中R&D支出占比最低的法国少了0.29个百分点。
进一步对比各国高新技术产业R&D支出占工业总产值的百分比可知,虽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从2005年的362.5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 491.5亿元,增幅达到311.45%,但与世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经济论文竞争力较强的国家相比,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支出占工业总产值的百分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仅为美国的8.5%,不足韩国的30%。
通过对各国科技投入的国际比较发现,中国在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投入强度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竞争力水平相对较弱,使得当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着高新技术产品技术含量欠佳、内在创新匮乏、产品与技术服务推广动力不足等困难。因此,保持科技投入的高速增长,提高科技水平的质量,仍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经。
三、 R&D支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 变量选择。R&D支出作为科技投入强度的重要度量指标,对各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影响很大。为提升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提高我国R&D支出占比,本文综合Ricardo提出的R&D支出理论和赵喜仓等的研究,在考虑R&D活动和世界经济现实的基础上,选择R&D支出总额作为被解释变量,并以国家GDP、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海外直接投资总额、国内直接投资总额、R&D设备再分配风险、技术开发与应用等作为解释变量,从国际竞争比较视角研究影响R&D支出的因素。
模型中的6个基本解释变量分别衡量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活动和国家经济等方面;其中,国家GDP用于表示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情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用于测度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来的出口价值;海外直接投资总额和国内直接投资总额分别用于衡量一个国家获得的直接海外投资金额和国内投资金额;R&D设备再分配风险用于评估科技硬件基础改变带来的经济风险;技术与开发应用表示国家对技术与开发的支持程度。
2. 数据介绍。本文利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国际竞争力数据,选取2007年~2012年60个国家的7个指标数据构建实证模型,除去因个别年份数据缺失的国家后,最终进入模型的国家共有27个。
3. 模型建立。由于实证采用的数据兼具时间序列和个体差异的特性,符合面板数据的一般形式:
yi,t =αi+βxi,t+εi,t,i=1,…,N,t=1,…,T
其中i为横截面单位,t为时期,yi,t表示第i 个个体t时刻的观测值;αi表示第i个个体的固定效应,该变量不受时间变化的影响;xi,t为解释变量,β为待估参数,这里假设其不随时间变化;ε表示随机误差。
为确定模型中是含有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对实证数据进行Hausman检验(J.A.Hausman,1978),即检验随机效应估计量βRE和固定效应估计量βW是否一致,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实证数据适用固定效应模型。根据Koenker提出的固定效应分位数回归模型一般形式:
Qyit(τ|xit)=αi+xitTβ(τ)+εi,t,i=1,…,N,t=1,…,T
这里τ表示分位数,其他变量含义保持不变。引入新的惩罚项■|αi|代替高斯惩罚,获得最终的实证分位回归模型:
■■■■wk?籽τk(y-αi-XTijβ(τk))+?姿■|αi|(1)
其中wk表示权重,用于控制q分位数{τ1,…,τq}对估计值αi的影响,ρτ(ε)=ε[τ-I(ε<0)]表示线性分段函数的损失函数。
4. 实证分析。本文采用STATA12.0对分位回归模型(1)进行建模,分别对τ=0.05,0.25,0.5,0.75和0.95的不同分位点构建回归方程,得到最后结果(见表1)。
从表1的分位回归结果看到,该模型在τ=0.95分位点的拟合度最高,但仍有两个变量未通过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从总体上看,模型中的变量R&D设备再分配风险的系数随分位点的提高存在明显的减小趋势,其他变量的系数则呈现先变大后减小或者先减小再变大的不同趋势。
对不同R&D支出水平的国家而言,影响R&D支出的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处于5%分位点的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海外直接投资总额和国内直接投资总额系数在0.05水平下显著,说明这三个变量对R&D支出总额具有显著影响,也就是说对于R&D支出水平较低的国家而言,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加海外直接投资总额和海外直接投资占比是提高R&D支出的非常有效的途径;对处于25%分位点的国家,除继续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之外,增加海外直接投资总额效果并不显著,反而降低国内直接投资总额在0.1显著水平下对增加R&D支出具有一定作用;对处于50%和75%分为点的国家而言,持续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增加R&D支出效果显著;对R&D支出水平较高的国家,提高R&D支出的方法不再拘泥于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一种,降低R&D设备再分配风险,调整技术开发与应用程度,提升国家GDP收入都对R&D支出具有明显影响。
因此,通过分位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可知,对R&D支出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不同分位点的国家来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平均每增加0.36百万美元,R&D支出总额可以增加1百万美元;其次是海外直接投资总额,对R&D支出处于中下水平的国家,提高海外直接投资总额,调整国内外投资占比非常重要。当国家R&D支出水平已经比较高时,除以上两个因素外,改变技术发展硬件环境也将成为影响R&D支出的因素。
四、 结论
通过对2003年~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和实证分析可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与国际其他国家差距甚远;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应着重优化科研资金投资占比、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新科技发展环境等,为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做好充分准备。
第一,调整科技投资资金的数额和流向,发挥政府积极导向作用。
科技投资资金的数额和流向对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影响十分显著,海外直接投资资金带来的不仅是劳动产值的提高,还有因挤出效应引发的本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抑制,因此只有合理把握国内外投资资金的比例才能将海外直接投资资金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故在此过程中政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要控制科研投入的成本和收益,调整科技投入资金的组成结构,同时也要保证科技投入资金的有效利用。
第二,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布局,扩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出口。
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许多国家,与其他产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进出口逆差明显;如果从产业结构分布和地域布局着手分析,不难发现高新技术产业模式多呈现单一与地域化现象。因此,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是提升高新技术产科科技竞争力的着力点。
第三,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完善科技发展环境。当前国际竞争主要表现在高科技技术竞争,而技术之争则体现在人才竞争上。企业作为人才引进与培养的载体,在挖掘人才、存续人力资本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科技竞争力,进一步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科技竞争力产生影响。所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产业内企业从业者的科技素质,包括生产技能和科研水平,在一定条件下注重从国外引进优秀的人才,培养企业内部优质人力资本。同时,国家层面需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比如全面提升科技教育水平、完善法律体系、扶持科研机构、创立高新基地等。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随着科技投入的大幅增加,科技创新能力会发生显著提高。因此,增加海外投资资金和占比、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优化科技发展和应用环境,发挥政府积极调控作用不仅是提高科技投入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新经济形态下发挥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有力抓手。
参考文献:
[1] 陈柯.高新技术产业布局优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2):153-158.
【关键词】 管理会计; 案例教学; 学生素质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的公报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即将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士,而是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我国目前高等会计教育的教学方式仍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重理论、轻实务”,“重记忆、轻理解”,不能适应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也无法在竞争激烈、淘汰率极高的社会中开拓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针对这种情况,很多院校都作了积极的努力,探索出了不少好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就是其中之一。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最早是在哈佛商学院的MBA教学中采用的,在近一个世纪的案例教学实践中培养出了无数个高级管理人才、政治家、作家和学者。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学法,近年来也被我国MBA教学广泛采用。而在管理会计学科则运用较少,尤其在本(专)科教学中的应用更少。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一系列特定技术、方法为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的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中的生产经营活动,其内容表现出很强的实践性,这就决定了管理会计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在管理会计学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设计上,应尽量体现其实践性特征,符合管理会计学的教学规律与特点。
一、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改善教学效果
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使教师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以管理会计案例情节为线索,可使学生自觉进入工作“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的实践经历,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举一反三,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的过程。实践证明,这种实用、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明显地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果。比如,笔者在讲授资本投资决策时运用了美国安达公司的案例,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各抒己见,效果相当好。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目前,许多毕业生反映,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出的学生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案例教学,可将企业的管理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探寻企业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比如,笔者在讲授变动成本法时运用了“格兰仕成本管理”的案例;讲授责任会计时,运用了“海尔的SBU战略”,分析其成功的经验;讲授流动资金管理时,运用了“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危机”案例,分析长虹衰败的表面原因以及根本原因。案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有些学生会主动寻找案例进行分析,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
(三)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发展
案例教学法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学生开动脑筋,锻炼学生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的条件下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采用的每一个案例都是工商企业所遇到的真实问题,案例的最后总是问学生:你说,该怎么办?不经过认真、周密的独立思考,仅仅通过系统、规范的分析技术得到的答案是不现实的。案例教学法不是要求学生寻找正确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存在的只是可能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对或错,依据的只是个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理解和判断。由于案例教学法不重视能否得到正确答案,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因其倡导多向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不求惟一答案,不求聚合效应,从而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促使教师深入到管理会计工作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的实务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案例,并依据管理会计实际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剖析管理会计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会随之进一步提高。
二、管理会计案例教学的实施
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但必须注重其基本程序并确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实施,以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
(一)选取适宜的案例
案例的实质是特殊的教材,案例教学内容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管理会计教学案例应具有以下特点:1.多样性。涉及各行各业,以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2.适应性。所选案例应使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教师自己也能够把握。3.启发性。教学案例设计的问题应该显而不露,留待学生去挖掘。设计的问题并不在多,关键是能启发学生的思维。4.针对性。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具有对已有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涵盖性,以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5.案例应具有历史的经典性和鲜明的时代性。6.生动性。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开展深入讨论。
(二)案例讨论前的准备
准备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案例一旦选中,教师就要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熟悉案例的内容和相关背景信息,并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管理会计案例表现为多种形式:一种是评价型案例,它用来描述系统特征与决策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何时特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风格是有效的;另一种案例是决策型案例,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像企业决策者一样进行思考。但更多的案例是把评价和决策联系起来,要求学生不但要分析情况,还要给出行动方案。教师应充分分析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并想象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提前查阅资料以便应对。为了引导学生做好准备,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学案》,在《学案》中,可采取列条式或连续提问式,大概描述此案例应讨论的问题及方向。学生在课前应仔细阅读案例和相关的参考文献,并根据教师发放的《学案》搜集相关资料,撰写案例分析发言提纲,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在课堂上发言、讨论。
(三)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讨论可分组进行,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在这一程序,教师的任务是组织与引导。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设法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教师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若学生之间观点不一致,可使其展开讨论;若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可采取故意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自觉加以修正。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进行操作,而不拘泥于权威性的评价结论。学生一方面应珍视难得的发言机会,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掌握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团队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自己发言结束后,要善于听取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新观点。我国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这两方面是非常需要锻炼的。
(四)案例讨论后的总结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总结并不是说出某个案例的标准答案,况且很多案例没有标准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而且需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同时,应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在成绩登记表中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一阶段是案例教学整个程序的点睛阶段。
(五)案例报告的撰写
教师要在案例讨论结束后,布置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重点是评价案例分析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程序,也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阶段。经过这一阶段,学生可理性地对所讨论的案例进行思考、总结;教师应对案例报告写出评语并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同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提高了学生的文字表达水平,可为经济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三、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正确看待案例教学,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有观点认为,案例教学不过是对前面已学课程的“炒冷饭”,不需教师投入过多精力;也有观点认为,案例教学不是提倡学生参与、讨论吗?布置两道题,让他们自己准备、讨论即可,完全可以“放羊”教学。基于这些错误认识,某些院校核算案例教学工作量时就曾发生案例教学工作量被“打折”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应对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课时补贴,将对案例收集、整理、编写计入科研工作量;可组织全院师生进行案例教学的优质课比赛活动,对评出的优质课和优秀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同时,要在案例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由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给教师以压力和动力,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从而促进案例教学的良性循环,促使新的实用案例不断推向课堂,案例不断推陈出新。
(二)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讲授教学,教师对一门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利用讲授法,让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为案例教学打好理论基础。课堂讲授应当是诱导启发式的,应该与问题讨论、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只有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的教学手段很多,如,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业务实习、进行管理会计模拟试验、进行必要的测验和考试、撰写小论文等。这是案例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的。
(四)正确把握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
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师不能像传统教学法那样自己扮演课堂的主角,以自己的结论代替学生的分析讨论,而是以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身份积极为学生服务,在必要时,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引导。老师的评论要简短,不进行判断,没有导向性,而且通常应以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使学生继续讨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市场环境在发生剧烈变动,管理会计的内容在不断的创新。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案例的讲解使管理会计的有关知识、概念得到阐述、解释,可使学生在丰富的案例里面学到实用的知识,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将对管理会计教学的改革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运用产生重要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 贺颖奇,陈佳俊.管理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