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

时间:2023-05-30 09:14: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思想品德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思想品德课

第1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亲子作业;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030-02

2011年刚修订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但是由于平时的考试,导致思想品德课在平时教学中还是过度关注学科知识点的掌握,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使得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1.教者情感教学的缺失。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教师面无表情,语言平淡,教法单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情感教学目标的教学。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课堂气氛沉闷,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情感教学观念落伍。由于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思想品德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实施“情感化”教学的必要性;而有些教师对情感教学存在着误解,认为情感教学与认知教学是对立的。同时,对学生缺乏教育者应有的理解、关心、引导,致使目前许多学生在情感发展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压抑和扭曲,并进而导致学生主体性发展扭曲和受阻。

3.学生生活体验的匮乏。学生们每天都是家庭与学校“两点一线”式的生活,学习的内容也是从书本到书本,缺少必要的社会活动和思想教育活动,诸如劳动教育、爱心教育、尊师孝亲的感恩教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等等,从而导致缺少生活阅历,缺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缺少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能力,缺少丰富的人文素养。

为了解决这个尴尬的境地,思想品德课必须关注孩子的家庭生活,必须真正的落实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去。通过自己一个阶段的摸索,发现亲子作业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1.思想品德课实施亲子作业其实质就是思想品德学科作业改革。作业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在作业改革上,大家已经在争取各种作业形式使思想品德课的作业多样化,比如小论文、简单的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等,可是本人在实践中发现,由于网络的普及,许多学生对于这些作业都是抄袭应付,使得作业的效果大打折扣。再加上现在许多学生学习习惯本身就不好,作业的事真是让人头疼。而自从实施亲子作业后,收获令人意想不到,它不仅改变了学生的作业态度,而且学生乐与和家长一起完成作业,这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改变了作业态度。

2.实施亲子作业充分落实了新课标以学生扩展的生活为背景的要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比如在六年级学习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时,自己设计了一次亲子作业,学生列出家长的优点和缺点、家长列出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并针对对方写的缺点写出以后的打算并相互监督。这样在上课时的许多素材是真正来自生活,评价来自自己的父母,使得学生喜欢上课时讲述自己的家长对自己的评价,也对别人的家长评价十分感兴趣。在七年级学会与父母沟通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亲子作业,亲子角色互换过一个周末,结果体验完毕回来上新课时,课堂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教师自己一直在强调应该怎样和父母沟通,许多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思想,课堂生动活泼且有实际效果。

3.实施亲子作业为亲子交流和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缓和青春期孩子和父母关系的紧张程度,并在某些方面为家庭教育做相应的指导。从对家长作业的观察来看,许多家长的作业态度都给自己的孩子起到了榜样的作用,而且许多家长反应亲子作业这个形式非常好,为及时了解孩子的状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为许多家长反应,进入青春期后,许多孩子不愿意和家长多说,而亲子作业可以使孩子和家长通过书面的作业来交流。通过相互监督作业,使得家长和孩子渐渐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想问题,缓解了青春期孩子和父母的紧张关系,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了解。而且通过亲子作业可以及时发现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误区,比如在八年级布置给学生的“辩证看待家长”的小论文上,有一个学生写了自己的妈妈,其中有这么一句话“爷爷奶奶一批评我,我的妈妈就会很生气,因为她觉得我的孩子,我可以说,别人不能说”,在第二天布置家长:针对孩子的小论文反思自己,我特意在这个孩子的论文里标出了这句话。当天晚上这个家长就和我打电话交流,说老师,这下我知道,为什么您总是反映我们家的孩子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了,原来是自己做的不够好。

亲子作业的实施,为家校形成教育合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给自己的课堂带来了变化,许多家长也在支持家庭德育的做法中,收获了与孩子的友谊。很好的落实了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思想品德课散发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黄定华,段怡春,肖平新.情感转移的突变模式和情景教学探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

[2]黄文孝.如何搞好思想政治课作业优化设计[J].学周刊,2012,(05).

[3]杜红芹,程琳,胡俊丽.国外家庭作业目的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10,(02).

[4]张翠萍.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浅谈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方式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6).

第2篇

一、把握教材新特点,适应“生活主题”的新变化

课程理论家迈克·富兰说:“变革是一项旅程,而不是一张蓝图。”在过去,思想品德课程总是给人高高在上“说教”的印象,课堂枯燥乏味成为很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因此,教师应钻研新教材,把握教材的新特点,提前了解“变革”这项旅程的特点,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

以往使用的教材对初中生的理论体系、理解能力定位过高,关注的是与学科相关的概念、原理与观点,而新教材是对原有教材的辩证否定,在内容上有增有减。苏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符合当前的形势需要,把学生生活及他们关心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以及心理适应能力等作为教材内容,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的主题中,从而达到用生活支撑政治教学,增强思想品德学科的生命力,培养学生社会适应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新教材,找准切入点,学习和接受新理念,才能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任务。

二、更新观念,把自己变成“学生平等中的首席”

学生主体思想虽然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有的教师仍习惯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使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有的教师放不下“传授者”的身段,习惯于居高临下;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不够信任,不放心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自己变成“学生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是指导者,不能“越俎代庖”,应充分地信任学生,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走“以学定教”的路子。苏人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一大特点是加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实践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尊重、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转变角色观,变“传授者”为“合作者”“研究者”,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将活动引入课堂,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空间

初中生的心理波动和生理变化比较大,在学习中,他们的可塑性大,独立性逐步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教师应着重于学生学习要领和学习意志的扶植,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结合苏人版初中思想品德的教材特点,教师可以多开展小组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生活需要宽容友善》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以史为鉴”的讨论活动内容,让学生代表讲“将相和”“七擒孟获”的故事。通过这两个故事,让学生分组讨论宽容的重要作用,也可以换个角度让学生讨论,如果故事中的主人翁没有一颗宽容的心,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变化和发展。从而让学生明白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胸怀坦荡,度量恢宏。在七年级至九年级的教材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可以设计活动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沉寂的气氛,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使学生通过交流与讨论,真正体会到主人翁的乐趣。

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思想品德课程很多内容都具有开放性,因此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者,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授人以渔的方法包括:教会学生看书,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教会学生提问,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地领向真理;教会学生答题,增加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成功感,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要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的好课。

参考文献

[1]刘海明.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互动教学的设计[J].中学教学参考,2010(24).

第3篇

一、教师要把自己当爱国主义的宣传者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老师要当好爱国主义的宣传者。最近日本挑起的事件纷纷扬扬,惹得中国人内心甚是愤懑。我正在遗憾自己没法(八年级上)向学生直陈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但只要处处留心就能做到。我们在学习《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一课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讲述了几个国家的青少年是如何生活自理的,其中就讲到了日本是如何培养儿童自理能力的。还有一则材料对比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日儿童夏令营的种种情况。我适时地提出了中日两国儿童谁的自理能力强的问题。很多人都大声地回答日本。我又引导学生找出学会自理的重要性和不自理的危害。然后我抛出一个问题:日本叫嚣是日本的,你们说呢?假如有一天真要发生战争,那些在夏令营中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正是该他们出力的时候,他们能赢得战争吗?很多学生面面相觑,一脸茫然。我马上提出“我们不能做其他的事,但我们要有一颗爱国的心。我们要增强自理能力,从而增强自身能力。假如真有一天发生战争,我们才真正可以为国家作贡献。”在思想品德课上一味空讲大道理,谈爱国,学生非但不领情,反而会嫌你烦。而日本由于其民族心理的影响,他们比较强调忧患意识教育,因此他们善于不断学习别国的长处,不断发现本国的不足,不断改革以完善自己。这就是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但我们又确实需要宣传爱国主义教育。所以我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爱国主义的宣传者。我在不露痕迹的时候做好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又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教师要把自己当传统美德的弘扬者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多次提到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整个教育的核心,把握了道德教育才能把握整个学校教育。很多人一听到思想品德,就自然地想到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而思想品德课也确实要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古人的敦亲、明志、自强、诚信、知耻、厚仁、贵和……在思想品德书中都有写到,而且有些就是专门用他们作为标题的,同时这些内容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和做人的基本准则。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让学生明白具体的内容,明确具体的要求,明确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做法,并要求学生真正做到。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根据自己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行为,最终切实做到孝敬父母、自强、自立、诚信……并且在学习中发扬传统美德,学会努力、刻苦、坚持,最终尝到成功的甜美,从而更进一步完善自己。

三、教师要把自己当成知识的学习者、传播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我们的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快。18世纪,80—90年;19世纪,30—40年;20世纪70年代以前,15—20年;70年代以后,5—10年;90年代以后,3—5年;进入21世纪更快。老师当年所学的知识也早就更新了。如果不再学习,我们的知识就根本无法适应教学。我首先是学生,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再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刚上班时,我总能看到有些老教师把前一轮教过的教案拿出来抄抄改改。我当时特别羡慕他们,同时也特别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后来,我发现这一套根本行不通。知识在变,学生在变,一切的一切都在变。所以我就总感觉自己是个新教师,所有的一切都从头再来。这也让我放下姿态,以前所未有的状态投入学习,以一颗永远年轻的心不断地加强学习。其次,我只是个传播者,是座桥梁。我的作用就好比《斑羚飞度》里的那只老羚羊,为把生的希望留给年轻的羚羊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只是我不需要那么悲烈,但作用其实是一样的。所以,我更要放低身段,放下姿态,不断地学习,不受束缚,全身心地服务学生。

四、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十八般武艺的卖艺人

思想品德课一听就感觉枯燥无味;一上课才更知道形同嚼蜡,也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它也与历史课有别,插一段野史佳话,放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既丰富课堂又生动形象。我们只能从自身着手。(1)教师要能唱。在讲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时,为了引入课题,很多老师直接播放《走进新时代》。为了富有吸引力、有创意,我给学生起了个头,带领学生一起唱(主要是能唱的一起唱)。我把握主要的调,再适时地提出问题,我们当家做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进入怎样的新时代,等等。(2)教师要能“跳”。上课时思维活跃,适时用身体语言做示范为思想品德课增色。我在讲解综合题目两只青蛙掉进牛奶不同表现与结果时,为了突出对比,用双手比划青蛙的两条腿,然后做出拼命往外跳的姿势,并伴随着我强有力的臂膀……我一定要跳出去,从而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所学的内容,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进而找到正确的答题线索。(3)教师要能说。思想品德课精彩的地方莫过于教师引入一些实事新闻。奥巴马与罗马尼的竞选辩论,都提出了对华强硬态度,但奥巴马更胜一筹,所以最终获胜,学生听了以后一片哗然;日本对的种种政策及做法,也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最美司机”“最美教师”的故事让学生感动不已。(4)教师要能幽默。上课最怕无趣,来点幽默,调节气氛,活跃课堂。有时问一个简单的问题,答案居然是和我们刚讲的内容毫无关联的;前面刚刚讲过的内容马上提问他也会说不知道。这时我就以晕倒的姿势倒下,引来全班哄堂大笑。有些学生要求他回答问题,他回“干吗”,我则回一句“我受之不起”,学生明白过来后哈哈大笑,因为我把它变成了“干妈”。批评、生气,浪费时间,也起不到作用,幽它一默,效果反而更好。

高明的老师不会把自己看成是老师,他站的角度,看的方法,想的领域应该更广更宽更远。思想品德课也应该这样,我们千万别把自己看成老师,这样才会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第4篇

    在“三维”目标中,德育目标无疑是最重要的课程目标,也是我们必须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它是课堂教学的血肉和灵魂,体现了教育最核心的功能。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最大亮点应是德育目标的升华,最大的败笔就是德育目标的丢失。老师在课堂上牢牢抓住思想品德课的本质——道德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是实现思想品德课最重要、最本质的追求。那么如何彰显思想品德课的德育魅力?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好备课环节,挖掘德育因素

    现有的教材经改革以后,较贴近学生的实际,注意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它突现出来。备课要摸清学生的思想,这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性、发挥其德育功能的前提。教师备课不但要备教材、教法,还要备学生的思想,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确定思想教育的重点和方法,并根据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直接具体地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分清真、善、美、假、丑、恶。如我在上 “喜、怒、哀、惧,人之常情”一节时,先简单介绍了这四种情绪在生活中的反映,然后围绕 着课文中“由于生活条件,个人经历,阶级地位的不同,情绪也会有极大的差别,人的情绪也有其品质上的区分”这一观点,结合实例加以分析。讲述了英雄徐洪刚,面对歹徒表现出充满凛然正气的怒,显示出英雄的本 色,使学生对英雄更加崇敬。相比之下,要克服为了个人私利而引起的感情冲动,这是无谓之怒。我又分析了在日常生活中,为国、为民而喜的情绪,为国家和人民的灾难、困顿而悲哀的情绪,使学生懂得,人的情绪与 国家、集体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培养爱国爱集体的情操。最后又与学生一起分析大家熟悉的“5·29”案件 ,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懂得“因何而喜,因何而忧,因何而怒,因何而惧,情绪像镜子,表现出他思想觉悟的高低”。现有思想品德课教材中大有潜力可挖,关键在于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注意落实德育方面的内容。

    二、运用情感教学,把德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使学生置身于充满爱的气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景中,自然而然地受到 感染和熏陶。教师不应作过多的抽象地说教,而是根据教育要求设置教育情境,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政治教师,上课时必须饱含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在爱的情境中,受到情感上的陶冶。首先,教师在备课时 要注意备情感,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的内容。其次,也是最关键的,讲课要以情动人,就如演员一样,进入角色。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亲切,也可以结 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当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产生共鸣时,即就是教育的最好契机。最后,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情感教育延伸到课后,教师应该与学生多交知心朋友,经常与学生交流感情,以掌握学生的思想 脉搏,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课文内容,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通过与学生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调整和缩短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使知识交流借助情感交流达到应有 的效果。如有一学生从小失去双亲,仅靠年迈爷爷不多的生活费维持生活。因从小缺乏管教,养成了许多恶习,小学时已成为公安派出所的“常客”,学习成绩自然也很差。但我没有歧视他,放弃他,而是主动关心他,爱护他。在学习上,发现他没有教材和本子,便送给他书和本子;没有书包,便买了书包和铅笔盒送给他;生活上,了解到他家确实困难,便给他送衣物、被子等,还争取学校领导和其他老师对他的关心和支持;在日常行为规范上,要求他每天写日记,记优点,也记缺点,并提出改正措施,同时在学习上个别辅导他。一段时间后,他变了: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能按时完成,对老师有礼貌,坏毛病也改了许多,学习成绩有明显上升,老师同学都说他换了一个人。

    三、开展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德育实效

    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行逐渐相统一的过程、是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为此,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探究、体验、合作与交流等方式进行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并逐步实现德育知行统一、觉悟和能力并重的目标。这些活动可以包括:1、课内组织的知识抢答、情景教学。如:学生书写环保标语,学生设计20年后自己的名片,针对学生浪费严重的问题,倡导班级刊出“反浪费、我能行”黑板报,针对学生学习劲头不足,消费过高的问题,课堂上可以组织“我如何渡过中学时代”演讲比赛等等。2、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是用社会力量来启发、教育学生。(1)请进来,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或学生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邀请有关人士作专题讲座。如:为了宣传禁毒知识,我们学校邀请公安部门、戒毒所有关人员来校开展禁毒图片宣传活动,通过活动,产生了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2)走出去,是根据教学内容或学生疑惑问题,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参观、调查。我们可以利用星期六、日的时间开展活动,让学生明确社会调查的目的,就近进行调查,通过学生的实地考察,取得第一手材料,写出心得体会或调查报告,在课堂上向同学们作汇报、展示成果!通过这些第二课堂活动,增强了品德课的可信度,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品德课的兴趣,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

    四、提高教师人格魅力,使品德课便富有德育魅力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对于正处在成长和成熟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人格魅力会不自觉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灵,甚至会教化其一生。正因为如此,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深有感触地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政治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政治素养、涵育学生人文精神的责任。政治教师是需要人格魅力的。一个政治教师只要有了人格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挚爱,使思想品德课堂迸发出应有的生命和活力。为此,政治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品德和人格修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精于专业,不断汲取各学科、各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同时我们教师要有非凡的细心、耐心、和爱心,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小节实现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那么思想品德课就真正富有了它特有的德育魅力了。

    我们只有将教材、学生、教师以及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社会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展示各自的作用,思想品德课不仅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也彰显了德育魅力。

第5篇

一、“平易近人”的导入新课

思品课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人手,使导入新课生活化。例如在教学鲁教版八年级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和九年级第六课《讲述春天的故事》时,我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都先让学生欣赏歌曲,讲述《相亲相爱一家人》时,我会播放《感恩的心》,讲述《讲述春天的故事》时,我会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体会亲子之情、爱国之情。听完歌曲之后,我随即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讲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故事,讲述改革开放之后自己家中和自己家乡的变化。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课堂教学活动。

二、“平易近人”的课堂教学

环境与气氛的和谐是生活课堂的剂。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要达到上述目的,给学生创造―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课堂教学形式很重要,思品知识的呈现也要轻松、自然。通过轻松的形式呈现抽象的知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不仅易懂,而且乐学。以鲁教版九年级第十课《共同描绘美好未来》中《共同理想共同使命》一课为例,当师生共同进入新课学习后,师生之间就开始以聊家常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围绕在现实生活中“人的生活中分为哪些方面的生活?人生的理想可以分为哪些?”等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想,让学生从内心真正体验到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整堂课始终是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平易近人”的设置情境

教师和学生是共同构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教材为脚本,师生共谱新乐章。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对书本上的知识探索、研究,而且要把知识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有关的知识。实践证明也是如此,例如,在八年级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一课中,当我讲到青春期是人心理变化和发展较快的时期,被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观点时,就有学生提出“如果一味地强调独立会容易造成人格上的缺陷,例如性格孤僻,不喜欢接受他人观点。”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往往是非常复杂的,很多问题不能简单处理。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的确具有它的讨论价值,这是一个很好的深化教材、引发讨论的契机,既很好地利用课上生成的教学资源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学生的智慧正像点燃的火把,永远燃烧不尽。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实施教育学再加工,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有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成的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生成的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四、“平易近人”的教学活动。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八年级第十三课《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大自然,,我组织学生自己回家找我国自然风光的图片,上课的时候用多媒体投影出来,学生们都兴致勃勃观看我国的旖旎风光,同时,我还请出去旅游的同学,将自己出去旅游的照片拿到课堂,结合自己的照片,向同学介绍自己观赏大自然的所见、所闻、所感,不管是介绍的同学,还是观看的同学,都兴致盎然,通过这次活动使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宽松、愉快,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之情。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的过程,这些过程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通过自己活动获得的感受是有血有肉的,特别亲切可信。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因此,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

第6篇

孩子的天性是好玩、爱动,快乐的感受是他们快乐学习的情感基础和先决条件,当他们喜欢某种活动时,就会全身心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教学中,我们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谈点初中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的不成熟想法:

一、营造“快乐”教学气氛

我们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不要害怕学生“造反”、挑战你的权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大胆发表。师生平等了,教学自然就会“快乐”起来。

二、用心搜集“快乐”素材

“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我们平时要注意多多积累。搜集素材的途径有很多,我们要用心去找去积累。比如细心留意身边或社会中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电视、广播等媒体上的获知等等。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把获取的信息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和筛选,才能为我所用。

三、努力建构“快乐”课堂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促进师生、生生交往与互动。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为此,我们要努力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列举“快乐”的教学案例、给予激励性评价、借助多媒体教学等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亮丽的色彩、增加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当然,思想品德课的“快乐”教学,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把握“快乐”教学的度。如果“快乐”无度,结果就会演变成一场灾难,导致教学失控。2.注意“快乐”素材的适用性。“快乐”是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而不是为“快乐”而“快乐”。3.注意“快乐”后的引导,防止学生乐不思学。有时候,“快乐”的案例是举了,若我们不加以恰当的引导和延伸,结果学生容易乐不思学。

总之,挖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快乐”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幽默风趣的老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力。师在乐中教,生在乐中学,不亦乐乎!

(作者单位: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民族中学444327)

第7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情感;提升

思想品德即各个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是当人类上层建筑领域和权利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而形成的特定关系,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而思想品德则是通过从生活中思想品德演变的学科,是专门研究思想品德的社会科学学科。初中思想品德是初中生必学的一学科,它不仅仅是学生生活考试的一门科目,还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门学科,初中生由于思想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没有完全形成,需要正确的引导与正确的指点。而初中思想品德的一大主要作用就是为了给初中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形象、一个优秀的榜样,从而达到对中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对其情感的升华。这也是我国素质教育中必须经历的一站。对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情感升华,我有一些个人的看法,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理论学科,它有着不好理解、不好掌握的特点,而这也是导致中学生的成绩差、老师教导进展慢、教导难的一大原因。正确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提升课堂效率,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真正的提升,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习用省功,教师教导省力,使社会主义观念深入学生的心中。而如何成为一个初中思想品德的良师,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情感,可以通过不断提高教师自己思想品德专业的知识底蕴与合理利用教育教学设施、进行合理的教学系统改进、良好的授课态度、教师要有合理的课前准备与教学方式。

一、提高教师知识底蕴,合理运用教学设施,让学生对社会体系更加理解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传播知识与教导道理,给学生进行合理的指点与教导,教师要想进行合理正确的知识传播,先要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知识运作为自己教导的后盾。教师要想给学生上一堂精彩的思想品德课,就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学精,只有把自己专业的知识打扎实,才能在学生提问时给予相应的回答。而提高自己的知识底蕴不单单是要提升自己专业的知识,师者不单单只是教授知识,尤其对于思想品德这门科目,教育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老师在教导专业知识时还要给学生进行人生的指导与指点。这就需要老师有充足的知识底蕴,生活当中各方面知识都应有相应的储备与学习,让学生思考时给予正确的指点。自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的成熟与发展,让教师的战场不只再是三尺讲台,而是全面与便捷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在种种成熟的多媒体通讯技术下,设备的好坏也会对教育传播造成很大影响。但校方在不断提升设备时也不能忽视老师对学生的教育。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教育不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的教育,而是一味地追求教育传播的效率,把学生当成容器,缺少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如果教师对个人的权益与义务知识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再加上合理地运用教学设施就可以让学生更加客观立体地理解国家的政治,让学生对国家有一个充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国家的情感升华。

二、合理的教学系统改进

由于时代在发展,老套的教育教学系统早应该被淘汰,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合理的课堂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课堂是老师对学生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而一节课说多不多说短不短四十五分钟,如何在课堂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把知识合理地传播与讲解,高效地运用课堂上的时间,使学生少在课下埋头苦钻,这是一个老师对于课堂系统应提升的部分。教师在运用课上的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时,可以把本节课最重要的部分放到课堂的最当中,这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可以合理高效地运用时间,而一些有趣的事例与材料可以放到课堂的最开始,让学生对其充满兴趣,并要勾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想要自主地学习与掌握知识。教师当堂课上提出的疑问必须在当堂进行全面的讲解,做到每个学生都对其有一些理解,全面抓才能把整个班的知识提高,让学生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可以在课堂最后结合下一堂课的知识做出一个小小的疑问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思考,方便下节课的讲解。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对思想品德的理解,以便合理地掌握好整节课的节奏,方便教师对课堂进行合理的分配。当教师合理分配课堂再讲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策略一课时,教师把国策深入放到一课中让学生深入理解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想法谈及国家的发展策略,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祖国现状,让学生对祖国有一个充分理解认识,使学生对国家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良好的授课态度让学生对思想品德情感升华

授课时不但要注重专业知识与合理的教学方式,老师的讲解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没有接触到知识时最先接触的就是学科的老师,而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学科并不能对学生进行言语的讥讽,这反而会带来相反的作用,让学生对老师与老师的学科所产生厌烦心理,哪怕有好的天赋也不好好学习,不但会对学生的学业造成影响,还会让思想品德学科失去人才。一个老师风趣幽默,即使学生学起来很苦恼,但学生对老师的喜爱会让学生克服对学习知识的枯燥,会让老师与学生获得双赢。而人无全才良莠不齐,每个学生都有其擅长的部分与不擅长的知识,老师应该在学生的擅长之处下工夫,做到不丢人,在其不擅长的部分补基础,给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使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产生兴趣,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当其对思想品德产生兴趣后,不用老师的督导学生就会自主学习、自主探讨。一个好的授课态度不单单让学生提升了自己的成绩,还使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提升了课堂的情感,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了教师的苦心,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合理的课前准备与改变教学方式

合理的课前准备就是备课了,而备课是教育教学中主要的一部分,想要在课堂讲好课,就需要对课堂进行合理的设计,课堂提问是一堂课中的重中之重,而通过怎样的课堂提问,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就需要老师进行精心的设计了。教师要时不时地突出重点,但还要保证所提问题不能过于死板,让学生失去对思想品德的兴趣。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意图,服务于整节课的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又必须在符合教育大纲的同时,还不能过于死板,对于这个提问的度很多老师都不能很好的掌控。给学生提出问题时要注意所提问题分为两种,封闭式与开放式的问题。封闭式的问题就是有明确的答案,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对知识的巩固与反复地理解,而开放式的问题是没有规定答案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与思考知识的延展性。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充分准备素材,以灵活的方式进行多样的教学。当有了充分的课前备课时还要注重的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了,教学方式是教师教导学生的一种模式与办法,想要提升初中教育教学一定不能忘记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教学,一教一学,教,是教师的任务;学,是学生的任务,教学方式正是连接学生与老师的桥梁。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方式的效率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学生对思想品德充满感激。当教学模式有了新颖的变化学生就会更加关注与容易认真地学习初中思想品德了,以便于学生加深对祖国的理解与对祖国的感情。

第8篇

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学习的本质是学会学习。教学活动的基本任务是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教育家叶圣陶说的好:“教是为了不教。”西方的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学就是让学生逐步摆脱教师的过程。”在从事思想政治教学11年里,尤其从2007年我市中考思想品德学科开卷考试以来,给我们思想品德教师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也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如何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政治敏锐力?为此我听了无数堂初中思想品德课,每位教师都能按照书本上的主要知识点铺开,开课教师也注意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如:运用多媒体;运用书本上的“读一读”、“议一议”小栏目结合社会现象,进行合作探究;也多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堂课看上去都是一堂好课,可是到底什么样的思想品德课是理想的,目前众说纷纭。我也一直在琢磨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是什么?

有品位、精彩的好课应该集中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上。好的思想品德课各有各的精彩之处。我认为一堂好的思想政治课应该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方向,从而实现好课的“和谐价值”:以人为本,实践创新,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我们新基础教育而言,思想政治教学的课堂,应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对于老师、学生、家长、社会,都得开放。在这样的课堂里,时间、空间、知识,都是开放的。在这样的课堂里,生生互动、师生共动、家长参与、社会支持,全员参与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应是知识得以丰富、能力得以提高、情感得以提升、人格得以完善的课堂。思想政治教学的课堂,应是有趣、有情、有效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在这样的课堂里,应是情感得以丰富、滋润的课堂。课堂缺少情感,就像植物缺少了阳光和雨露。在这样的课堂里,应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再先进,教学设计再花,课堂气氛再活跃,学生的掌声不断,笑声不断,但没有效率,这种课不是好课。让人看了像在演戏,在作秀。教学应该像生活,上课就是过日子,平淡但充满激情,真实但令人回味。思想政治教学的课堂,应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上,教师能以学生学习的真实认知过程为基础开展教学,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做到有根据地思考也就是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从而引起学生思考、高质量地思考也就是鼓励学生开展学习求助活动,在学习活动中相互提出问题,学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会死、会问,从而成就学生思考。思想政治教学的课堂,应是一个智慧的课堂。活跃的思维、凝练的表达、共享的喜悦,课堂已成为一个令人神往的文化磁场。思想政治课应走进学生的心田,挖掘学生的智慧。学生希望思想政治课要有丰富内涵的政治教科书,有幽默诙谐、有独到见解的政治老师,有开放热烈又不失严肃的课堂气氛。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手段”关系,做到四者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有和谐的课堂气氛。让政治课堂充满乐感。教师备一节课,犹如在创作一曲歌曲。

一、思想政治课要“快乐教学”

初中生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特点,结合社会热点,在快乐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事物、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这样不仅会培养学生的情商,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达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营造“快乐课堂”?

(一)“快乐教学六点法”

不忘“人”。确立教学目标时,目中有“人”,也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我既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更重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道德、意志等教育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了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有利于构建学生健全的人格。抓住时机恰当的、合理的进行情感、道德、意志教育,正确的价值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善于“变”。教学是经过处理的,也就是说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师生共同搜集“快乐”素材。这是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的必备条件。“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不要等到上课时,临时抱佛脚去瞎编几个。每天都要上课,如何搜集这么多的“快乐”素材呢?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素材,并调动学生搜集素材。教师更要平时注意多多积累。但有一点都必须做,就是要把获取的信息资料及时记录在案,并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或筛选,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教学目标努力开掘教材中能力训练素材和具有思维价值的材料,在通过采点、拓展、比较等方式加以合理组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新鲜感,这样能强化学生深入钻研的欲望。通过学生自己认知、理解,然后通过图表、材料、比较、计算、录像等多变的方法不断强化其深入钻研的欲望。

突出“疑”。我认为“疑能激趣、疑能促思、疑能温故、疑能知新。”我重视教学的设疑,千方百计地将重点、难点、困惑点设计成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让学生提出问题,力求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从而在本节课堂上形成一种人人思考、人人参与讨论的教学境界。在学习《计划生育》一课时,学生提出“男女性别比例失衡,将来我们男孩中就会有找不到女朋友的,那为什么反对我们早恋?”是不是人口越少越好?一家一个孩子,早生晚生不是一个样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转化“误”。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失误与错误,做到了认真分析学生的想法,从而因势利导,将学生的错误变成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教师不能只是为了让学生简单地将老师出示的问题回答上,而是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真正道理。这正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理念。

强化“动”。课堂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充足的机会让学生“动”。课堂上教师不应是演说家,而应是教练员,教师不要越俎代庖,不要替学生跳、跑,而是训练学生的能力。通过有效、有序、有机地安排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低效乃至无效的劳动。

享受“乐”。 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在学中。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目标的达成效果,也能沟通师生感情。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广采博取,横向扩展,纵向勾连,寻找训练与兴趣的结合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语》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不竭动力。尤其开卷考试本身就是以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为依托,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与现实性。切忌教学形式的单一,谁也不喜欢单一方式的长时间刺激。无论多美味的东西,每天都吃也会腻味,课堂中的学生更是如此。同时,作为初中生这个年龄段更喜欢新鲜事物,流行事物。所以,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要注意创新以及多样化。内容要体现时代性(流行性),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这样能激起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方法方式上下工夫,即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采用情景创设法 、案例教学法 、层层深入法 、情感滋润法 、启发教学法,具体可以通过小品表演、实物展示、视频观看、音乐欣赏、激烈辩论、现场拍卖、问卷调查……,尤其在一堂课的开头更应该一举成功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我在讲授《社会保护》这堂课时,通过小品表演,某小吃部雇用两个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卖小笼包子,观看小品提出问题。还有,当我们学习网络时,我通过辩论赛的形式,正方:上网利大于弊。反方:上网弊大于利。学生展开激烈的角逐,最后学生明白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就看如何利用网络,我们离不开网络,我们要合理的利用它。例如:在复习“自立、自强”、“坚强意志”、“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等知识点时,我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法”,即选用《闽南日报》报道的“身残志坚、单腿写人生、一心为教学的教师阮文发”的例子,通过事迹介绍、设计问题等方式,将教学内容融入实际案例中,让学生在兴趣的学习中把握知识、提升知识。让学生不会觉得复习是“炒冷饭”、简单的知识再现。教师多种教学形式的探索过程能使学生对每一堂课都充满了期待和激情,使他们爱上了老师,也就爱上了课堂,也就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不知不觉中达到教学目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好课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我们一直提倡,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而学生是主体。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互动式的教学。互动式教学要求师生有伙伴式交流,这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思绪,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而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讨论交流分享信息、提出建议、表达看法或共同致力于解决某一问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如在小组发言时,教师应该非常注意营造宽松的氛围,总是用赞赏的目光注视每一位发言的学生,及时地评价、热情地鼓励。教师应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回答给与赞赏,这种表扬不能简单的说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这样太单一,而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所回答的问题做总结的发言,帮助发言者克服在众人面前讲话时紧张恐惧的心理。引导发言者精心地组织语言,以正确的语音、语调和音量表达。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其他学生做认真的倾听者,课堂上要求学生 认真记录,积极提问或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同时应该鼓励每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看法,即使学生说错了,教师也不要批评,我们要帮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会激发你的思维,也许你会有惊人的发现。错误有时也是一种美,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改正错误中成熟和完善的。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其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其实就是真正我们想要得到的结果。

可以看得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能从心底愿意与学生交朋友,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与您讨论交流。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在平时就应该注意角色转换,我们并不是居高临下的领导者,我们见到学生也应该主动说声:“××,你好!”

(二)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教学气氛。

思想政治课应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平等对话。这种平等体现在人格平等、教学相长,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堂。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机械的叠加,而是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将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教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教师”。教师从高高在上的神坛上走下来,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老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臭架子,不要害怕学生“造反”,来挑战你的权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放胆在课堂上发表。总而言之,师生间平等了,教学才能“快乐”起来。

二、思想政治课堂的讨论活动应具实效性。

讨论,本身内在地蕴涵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舒畅合作的教学氛围,意味着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关注学生的发展,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围绕论题进行有效讨论,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推理能力、交流技巧等多种能力;有利于使学生丰富对事物的认识;更能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然而事实上,现在很多教师因为想要使得课堂看上去学生的参与性很高,学生能自主学习,片面地认为只要讨论了,就会达到目的,其实不然。想要发挥好讨论这个环节的作用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探索。

一堂好课的讨论应该是有序的,而要使课堂讨论顺利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本人粗浅地认为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论题,要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经验,结合一些社会热点焦点来选择论题,难易要适度,既不能过于浅显,没有任何讨论价值;又不能过于深奥,让学生看了一头雾水,无从下手。

(二)要对学生进行分组。

课堂讨论以小组讨论为主,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组。分组的办法比较多,可由教师按学生座位分,也可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规模一般以5—8人为宜。在分组的基础上,小组内部成员还需进一步角色分工(记录员、小组发言人、组长等),明确各自职责,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群策群力。小组成员的角色还应不断变动,让每个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作用。

(三)教师要把握好讨论的节奏。

教师提出论题后,要给学生充分的个别思考时间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参与,认真听听学生的心声。教师也要适时、适量地介入讨论,以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在讨论过程中的某些中间环节上,教师还可以适时地做简短的阶段性小结,以明确当前面临的问题。

(四)在讨论结束时,有必要对整个讨论过程和结果作总结概括。

在学生汇报完讨论结果后,教师应归纳学生对讨论主题的新认识或提出的解决方法,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难度较大或有争议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把学生的思维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上来。

三、好课要做到“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

在思想政治课上,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好课首先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在思想政治课上,学生的学习应该有效率。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学生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整个课堂是充实的,能量是大的。

在思想政治课上,要有生成性。有生成性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思想政治课上,要有常态性。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大量的准备,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了让大家淡化公开课的概念,至少不去说“公开课”,只有“研讨课”。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所以我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应是有待完善的课 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然后作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为真实的课。

第9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备课;授课;板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句名言。是的,教师就是传授知识,解答学生疑惑的人,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教师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解答疑惑那么简单了。21世纪对学生的要求是全面发展。教师也应与时俱进,进行全方位的角色转换。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所以以往的教学方法已很难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了,那么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必须要对课堂教学艺术进行改革,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传统的教师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压式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这种要求“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的教学方式压抑着学生的个性,影响学生的思维。学生与生俱来的积极求索的欲望在中学阶段就几乎被透支殆尽。因此,我们不得不考虑从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进行全方位的转变。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兴趣的话题,我进行了一些尝试,重在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愉悦式教学尝试。

一、备课要有情趣

由于现在的思想品德教材内容较为简略,有些内容或被删除或是蜻蜓点水似的一笔带过。我在备七年级思想品德“情趣与兴趣”是这样做的: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乐曲《高山流水》,希望大家用心去感受。(展示自然风光。)从刚才的音乐与画面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进入“你说我说大家说”:学生讨论。)引出――自然界处处有情趣。

2、 新课教学:问:大家平时都有那些兴趣与爱好?

(进入“七嘴八舌话兴趣”:学生讨论。)

从刚才的发言中,发现大家的兴趣非常广泛。但是也有同学为兴趣烦恼。读一位初一学生的来信:为如何处理学习于兴趣的关系而烦恼。妈妈为了他的学习,限制了他的所有兴

读一位初一学生的来信:为如何处理学习于兴趣的关系而烦恼。妈妈为了他的学习,限制了他的所有兴趣爱好。他不快乐,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讨论:这位同学的烦恼源自何处?你怎么看待他妈妈观点?你又怎样理解学习与其他兴趣的关系?

(进入“畅所欲言,出谋划策”: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

我们要培养学习的兴趣,也要培养其他的各种各样兴趣。多彩多姿的兴趣构成了多彩多姿的生活。而且不同兴趣对我们的生活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老师当记者,采访几位同学。

(进入“记者在行动”环节:老师边采访边总结概况出兴趣对生活的影响。)当这些兴趣通过我们的努力换得成功、成效时,我们会有怎样的情感体验?

让我们走出学校,看看生活中不同的人有那些情趣。

(进入“生活情趣大搜索”:结合课文内容。在学生讨论交流中,老师进行适当引导。)出示有关情趣的图片与文字材料。

问:这些材料反映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情趣是多种多样的,但也有高雅与庸俗之分,我们应该提倡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的情操。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也符合科学精神和科学生活的要求。

课堂中同学们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讨论气氛活泼热烈,纷纷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堂效果很好。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在课堂上有活力,主动地进行学习。而教案设计得是否有兴趣有内容,便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对这堂课感兴趣,更是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将趣味溶入备课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十分必要。

二、教法要有情趣

孔子说:“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要让学生保持“乐知者”的角色,教法必须创新,灵活且有情趣。

1、导言要精彩

一堂好的课一定要有精彩的导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言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或新颖别致,或诙谐幽默,或富有哲理的导言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始就被吸引,始终以浓厚的兴趣上好该节课。

2、授课要新奇

(1)讲课故事化

用讲故事的方法代替死板僵化的填压式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故事中,这样,既能引学生入胜,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使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点的记忆更形象、更深刻。 这种讲课的效果是:老师津津有味地讲,学生入神地听。同时,这种方法对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驾驭能力、授课艺术水平等都会有较大的提高。

(2)手段形象化

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能以多种方式刺激学生大脑,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欲望,增强记忆。近年来,条件具备的学校已基本建立起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的好处在于声音和图象结合,影视和文字结合。它能使思想品德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能把已逝去的思想品德现象有血有肉的复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记忆的效果。例如上《战略大决战》时,光用文字叙述来讲述三大战役的场面是比较空洞抽象的,而且也没有这么多时间。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电脑网络下载《大决战》的精彩片段,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既节约了时间,又丰富了内容。多媒体教学不仅方便适用,快捷直观,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3)板书格式化

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不仅需要老师高超的授课技巧,更需要精当的板书设计。板书是否精当适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板书的格式多种多样,因人而异。

(4)、形式个性化

在教学形式上我们不妨进行一些个性化的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问题时,可在课中课外相互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角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质疑能力,古人云:“疑乃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时大胆质疑,能针对问题阐述自己独特的见解,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启发他们对问题深入思考。从而使学生既深刻领会和掌握思想品德知识,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0篇

前段时间,接到朋友电话的倾诉(我朋友是初三思品老师),她觉得很是委屈:中考结束后,在初三学生回校的日子里,她对全校她所教的四个班初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喜欢,并且觉得根本没必要开设思品这门学科的占25%;认为可学可不学,无所谓开不开设这门课占了45%;只有30%的同学认为初中阶段有必要开设这门课,且对我们的健康成长帮助很大。学生不喜欢这门学科的理由是:教材内容太空,太枯燥,不现实;老师太严肃,语言古板,照本宣科。作为在一线教学的思品老师,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也为今后的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其实我觉得要让学生爱上思品这门学科,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我们的思品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化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在《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里曾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老师。教育心理学的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情绪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极大地鼓舞学生去努力学习,推动学生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师生在良好的合作中,在愉快的氛围中,达到双赢的效果。

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我们思想政治老师上课情绪饱满,富有热情,用微笑取代不苟言笑,这既是老师自信的表现,也能使学生心情舒畅,愉快的接收新知识,也有利于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更需要老师做到心中有学生,关爱学生,用真爱去换取真情。虽然我们这门课一周只有两节课时间,课时少,但我们还是要多和学生交流,走近学生,学会倾听,因为我们眼里看到的孩子往往与真实的孩子并不完全一样,所以老师要做有心人,肯花时间,如可以向学生发明信片(不署名),让孩子写出自己的心声,学生所写的内容往往是真实的,而这些真实的内容则生成了很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资料,且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充满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所以关注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外在表现,更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与学生心与心的融合,关心学生的内心感受之后,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也才能是真实的,师生关系才能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二)教学语言的幽默化

幽默是美学范畴,也是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一种境界。列宁也曾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对于教学内容略显枯燥的思想品德学科来说,教师幽默生动的语言能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良好的课堂的氛围,从而让学生在课堂艺术的感染中得到情感的释放,享受成长的快乐。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这门学科的理由是思想政治老师语言古板、无味、缺乏美感,甚至使人昏昏欲睡。所以要使我们的课堂变“无味”为“有味”,我们的老师就要在提升语言魅力上多下功夫,在做到政治语言科学性、逻辑性的同时,增强语言的幽默性和趣味性。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思想政治老师平时就要做有心人,不防多学习,多积累,多留心一些语言类的文艺节目,如相声、小品等。每年春晚大家喜欢看一些语言类节目,如赵本山的小品等,著名主持人毕福剑、李勇老师他们虽然其貌不扬,但人们喜欢看他们的节目,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语言幽默、风趣、诙谐,带有很强的艺术性,有化平淡为神奇之效果。

(三)教学内容的情境化

马卡连柯指出:“教师必须自己去建立能够唤起学生必要心理状态、观念、情感、动机,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外部环境。”情境化教学往往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激活学生的思辨,让学生说出心理话。

调查发现不少学生不喜欢这门学科理由是教学内容太空、太枯燥,学生根本没有什么兴趣,更谈不上什么学习的热情了。所以我们的思品老师就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捕捉到生活情境运用到教学中来,这就要求老师要根据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把学情和教材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教材的“可教化”,同时把教材与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整体设计,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中真思考,从而在生活实际中作出价值判断。但学生的资源很丰富,我们创设情境时不能杂乱无章,要瞄准目标,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来选择,注意内容要精选,视野要开阔,手段要创新。

(四)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教学需有法,但无定法。教学虽是一门科学,但更是一门艺术。思品这门学科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强调学生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产生道德情感,由道德情感支配道德行动。所以,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比起板着脸的说教,多样的教学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激情。

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能采取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外实践活动可以采取的形式很多,比如:(1)报告会。报告会可以是专题知识的报告会,也可以是英雄模范人物事迹报告会。要注意配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内容要通俗易懂,时间也不宜过长。比如,在学习法律之一专题时,可以请附近派出所的工作人员来学校为学生报告分析当前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情况及原因与对策。(2)社会调查。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注重实践性,强调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社会调查可以增长孩子的知识,扩大视野,提高孩子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社会调查要注意准备充分,组织严密,作好记录,要形成书面材料,写好调查报告。(3)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活动实质上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志愿者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心,充分认识到自身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的老师可以利用一些重要节日,作为我们的教学资源,如每年三月份的学雷锋月、重阳节、植树节、普法宣传日、环境日等等,我们都可以组织与教材内容相符的一些活动。当然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文艺演出、经典诵读、参观历史博物馆、组织红色旅游等。我想,只要我们的思品老师做一个有心人,我们的思品教学就能充满活力,而不是呆板枯燥的。

第11篇

一、在教学目标上,要贯彻从认知到行为,从行为到性格的思想体系

1.由“认知”迈向“行为”

思想品德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一种行为品德的发生,总以一定的品德认识为基础,受品德情感的推动,受品德意志的维持和调节。教师要尽力挖掘教材中健康、愉快的情感去感染自己的教育对象,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动机与需要。因此课堂教学中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榜样示范,通过调查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把教育延伸到课外,使其由“知”迈向“行”。这方面的成功例子是很多的。如:伟大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他生长在大城市,一生却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而他最初的梦就是诞生于儿时那片美丽的园艺场。那是学校组织学生去武汉郊区参观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正是那里美丽的景象引起了孩提时的袁隆平的兴趣,激发了他的好奇心。

2.由“行为”养成“性格”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你是听来的,你很快会忘掉;你是看到的,你就难以忘掉;你是做了的,你就不会忘记。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自己成名成家之后,为什么会建一个助学基金呢?她说自己小时候因为一个勘探队的叔叔借给她几块钱,才使她免于辍学,否则自己也可能是一个普通的村姑、村妇。可见,一次道德行为不仅能给人刻骨铭心的记忆,还能激励人去从事更伟大的事业。所以我们要重视一个人的行为,要注重行为品德的培养。例如,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时,那些原来随地吐痰,随手丢垃圾的同学肯定不舒服,但通过老师的教育,同学的帮助以及他们自身的努力,逐步养成好的卫生习惯之。好的习惯可以成就好的性格,好的性格有可能成就好的命运。

二、用环境熏陶人,用措施激励人

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教育家孔子非常看重环境对人的影响,他说:“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学校可以通过校训、标语、温馨提示等语言方式教导、督促、规范学生的言行;通过树立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的塑像来引领学生追求崇高的理想;通过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来丰富生活、开阔视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层次。

我们不仅要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还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要调动学生参与双边教学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打破师生间的隔阂,拉近师生情感的距离,由“传道型”改为“商讨型”,由“权威型”改为“民主型”,营造“茶馆式”的轻松氛围,要建立民主平等、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同学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要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中学会学习,学会协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我们知道,一个人在社会上基本的道德关系,就是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五个层面:理想层面――舍己为人;最佳层面――利己利人;良好层面――利人不损己;基本层面――利己不损人;非道德层面――损人利己。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的好的言行适时评价,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动作、表情,或肯定、或认同,即使只是一抹盈满笑意的眼光,或者只是一个表示赞赏的动作,也足以让学生得到满足和鼓励,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修养过程中继续保持上进的激情和冲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层面。

三、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一般来说,思想品德课内容的严肃性和表述方式的抽象性特点,难以引发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善用语言,妙用事例,使严肃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现行的思想品德教材在编排上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健康成长的需要,先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然后扩大到对亲人和同学朋友的认识,再逐步提高到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的认识。教材中尽量化抽象为具体,把教学内容情境化,并且插入了大量的图片和名言警句,深受学生喜爱。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上的主渠道作用,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崇高的品德的良师益友。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 思想品德课 现状 原因 对策

一、当前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地位受到冲击,课时不能得到完全保证

中学思想品德课要有效地开展,就必须得到学校领导和师生的高度重视,给予学时上的保证。但目前农村中学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思想品德课的地位仍然低下,所受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思想品德课有时会被其他“主科”课程所占用。不仅如此,在传统的“语数英为主科,政史地生为辅科”的思想下,思想品德课安排的时间段不合理,教学效率自然不高。

(二)教育内容更侧重于知识教学,轻视思想教育

初中阶段的教育大都以中考为指挥棒,即使现在已经开始实施素质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升学在农村初中教育的中心观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这一特点在农村更为明显。思想品德课主要以课堂的知识传授为主要内容,以“填鸭灌输”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应对学生的考试水平为根本目的,以学生的成绩排名考核老师为评价手段,从而从根本上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时事学习。

(三)农村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农村学校由于教育资金不足,很多基础教育设施并不完备,教师教育手段比较单一,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低下,教育质量差强人意,现在许多中学虽然每间教室已经配备了电子白板,但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真正使用的电子白板的教师还是比较少的,只有偶尔上公开课或观摩课时才使用,实际上装潢门面的意味更多,而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讲授的传统方法。

二、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中学教育观念的错位与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些学校领导对思想品德课的地位和重要程度认识不足,管理意识淡化。一方面造成了思想品德课课时的安排和教学活动安排的不合理;另一方面造成了对思想品德课的投入偏少。在农村中学还是传统的以分数论英雄,思想品德课仍然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仍以灌输为主,缺乏创新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重视实践性,但是由于农村条件有限,对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农村思想品德的教学手段十分单一,大多数还是使用黑板教学和课内教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理应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将图像、声音和文字等资料结合起来,开展课外活动,将实地观察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回忆教学的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

(三)忽视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自身素质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两者的需要。这主要是由于:第一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自身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不高,这从根本上制约了教师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第二,由于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原因,导致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还是采用以往的灌输式教学,严重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三、解决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积极转变对思想品德课的观念认识

学校领导应转变观念,认识到思想品德课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从而强化管理。特别要突出思想品德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导地位,狠抓思想品德课教研组建设,合理科学的安排课时,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和对课程改革的支持力度。同时思想品德课教师也要转变教学观念,纠正农村中学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只重视智育和文化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了思想品德教育、忽视了学生品德的培养。也要防止其他文化课程经常占用思想品德课的现象。

(二)加强思想品德课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首先,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堂设计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开展探究活动,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农村思想品德课的实际性。其次,课堂教学与时事政策教育相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与实施政策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形势,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以提高其政治觉悟,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提升思想品德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一个思想品德教师首要的素质就是思想道德素质。它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三个方面。教师还要具备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崭新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师不但要学习好专业理论,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学习和广泛接纳自然科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传媒所传播的新信息、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才能,提高教学艺术和效果。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必备素质。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个性心理特征与健全的人格。

(四)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讲授的基础之上,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科学式教学法、互动式研究教学法和课外活动辅助教学法等一些新方法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努力使思想品德课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使学生不仅仅能够增长知识,还能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课堂中走出来,多参加一些课外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基本原理与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劲松.当代中学生政治价值取向及对策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11,(05).

[3]刘卫祥.怎样上好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J].教育研究,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