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14: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泽征尔的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这是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的大赛,参加决赛的只剩下三位,这三位都可以说是当代最优秀的指挥家。
抽签的结果,小泽征尔排在最后一个。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开始指挥演奏,悠扬的乐曲响起,他的指挥棒自如地挥洒着,一切是那么地自然,那么地流畅。突然,他灵敏的耳朵捕捉到一丝不协调的声音。这样高规格的大赛,乐谱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也许是自己的耳朵听岔了。在第二次演奏中,他特别留意刚才出现异样的地方,总感觉有点不对头。是乐队的演奏出了毛病吗?他停下来重新指挥演奏,但结果还是一样。综合自己的经验和乐理知识,这一次他断定是乐谱有问题。于是,他向评委提出:乐谱是否有差错?一个评委非常明确地告诉他:乐谱没有问题。“乐谱没有问题?”小泽征尔感到无法理解。再试一次吧,于是,他再一次开始指挥演奏。然而,还是觉得不协调。他又一次提出:乐谱真的没有问题吗?此时,评委会主任、一位德高望重的泰斗级指挥家站起来郑重其事地说:“这乐谱是我亲自审定的,绝对没有问题!”是呀!这么隆重的比赛,乐谱怎能有问题?难道是耳朵出了问题?于是,他又一次重新指挥。在整个演奏过程中,他又一次觉得是乐谱有问题,他想:如果乐谱没有差错,那就是我的耳朵有问题;如果我的耳朵有问题,那么,我的指挥生涯就彻底完蛋了!以后还有什么资格站在指挥席上?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获得了本次大赛的冠军。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陷阱”,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
怀疑是什么?怀疑是居高临下的俯视,是对自己的充分信任,并用自信对眼前的对象进行审视和批判。国际大赛,世界顶级权威,对于一个参赛者来说,这是何等的重要和关键,这可是需要仰视的呀!但是,小泽征尔却敢于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彰显的是什么?胆量、勇气和自信!该怀疑时就怀疑,而且大胆地说出来。假如不敢怀疑,惟命是从,惟权必尊,这人还能有多大出息呢?对日常生活小事表示怀疑,也许都会,难的是面对重大事件或权威人士。怀疑是创新的前提,是突破的起点,是求索的动力,怀疑也是成功的基石。如果说这个故事说的是小泽征尔敢于怀疑,那么下面这个故事说的则是他的另一种品质――诚于敬畏。
1978年6月,小泽征尔第二次访问北京,他指挥中央乐团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翌日,他到中央音乐学院,要亲耳聆听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原曲。为他演奏的是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一位17岁的女生姜建华。她端庄典雅,神情凝重,一声长叹开始后,旋律渐起,时而如诉如泣,时而哀婉凄凉,时而缠缠绵绵,小泽征尔听着听着,情不自禁掩面而泣。突然,他从坐着的椅子上顺势跪下去。在场的人大惊,姜建华也不知所措地停止了演奏。坐在他身旁的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同样惊呆了,以为小泽征尔年事已高,出了什么意外,赶紧拉着他的手把他扶到座位上,可小泽征尔不肯,他以东方人特有的虔诚说:“这种音乐应当跪下去听。坐着和站着听,都是极不恭敬的。”就这样,他一直跪着,双膝并立,直到曲终。演奏完后,小泽征尔泪流满面地站起来,对姜建华深情地鞠了一躬,说:“谢谢你的演奏,要是早一点听到你用二胡演奏它,我是根本不敢指挥乐队再演奏它的。” 随后又喃喃自语地说:“这是真正的天籁,是世界级名曲。”
一个已经是名声显赫的世界级音乐指挥大师,竟然跪着听《二泉映月》。《二泉映月》的作者,是何许人?在民间惨遭折磨57年孤苦飘零贫困已极的华彦钧――一个乞丐艺人;为他演奏的同样是微乎其微的小人物――一个17岁的学生。然而,小泽征尔却真诚地跪下了。敬畏是什么?敬畏是伏地抬头的仰望,是彰显自己的卑微,是用虔诚的目光对面前的对象顶礼膜拜。
除了怀疑,人还应该怀有虔诚的敬畏之心,对自然,对真理,对艺术。敬畏不分贵贱,敬畏不论古今。怀疑使人燥热,敬畏让人安宁。怀疑是动,敬畏是静。怀疑和敬畏是人的品质中的两极,如果说怀疑是负极,那么敬畏就是正极。这两者似乎很难统一,但现在它却是如此美妙而自然统一于小泽征尔身上。心灵与品质的宽广度,就是怀疑的力度加上敬畏的信度。力度越强,信度越大,其品质就越超群。小泽征尔怀疑的是国际大赛中的顶级权威,敬畏的则是近似乞丐的艺术家的作品,其反差是多么巨大!其对比是多么鲜明!其心灵是何等的宽广!
一个不懂得向权威与传统的东西表示怀疑的人和民族是可怜的,同样,一个不懂得向伟大的东西致敬的人和民族是悲哀的。只会怀疑,没有敬畏,这是莽汉;只会敬畏,没有怀疑,这是懦夫。
E-mail:
俗话说“沉默是金”。但事实上,有的时候,沉默可未必是金哦!
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我今天看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小泽征尔,他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给的乐谱指挥演奏,突然,他发现了不和谐的音符。他停顿了几次,都发现不对。而在场的那些权威都说乐谱是没有问题的。但小泽征尔最后斩钉截铁地说,这个乐谱是错了。而他的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就给他热烈的掌声。其实,这是他们故意安排的。
如果试想他沉默了,也就不能成就他伟大的事业了。所以,有的时候沉默未必是金呀!
在音乐指挥界,尾高忠明是一个响亮的名字。英国皇家在1997年特授予了他大英帝国勋章(CBE),1999年,他又凭借着对英国作曲家埃尔加作品的权威演绎和推广成就而获得了埃尔加奖章。日本媒体在评价尾高忠明时,曾将他称为当今指挥界的“日本之星”。
但是走下指挥台时,尾高忠明是一个温和的老人,带着日本人惯有的彬彬有礼。他去听中国钢琴师的演奏,斜倚在钢琴边,手肘撑在琴上,侧头微笑,脚尖在地毯上轻点。
他去指点年轻的指挥:“不要什么都指挥,会干扰音乐家的发挥。要信任他们。”当着几十名现场观众的面,他走过去,俯身握住年轻人的脚腕,帮他调整两脚的间距和姿态,然后站起来大幅度地俯仰身体:“你看,这样,这样才能站得稳固。”
他仰着头,问没有把握住音乐精髓的年轻人:“你有女朋友吗?想象她的面孔,想象你在跟她充满爱意地耳语,把你的指挥棒当作琴弓,是你在拉一首曲子。”然而在下一秒,他的语速又急促起来:“现在啊,你是一名剑客,要大踏步地进攻!”
他的神采飞扬,完全不像一个60多岁的老人。所有的旋律仿佛都从他的指尖奔涌而出,仿佛是他在用一万种音色歌唱。
母亲的决定'
1947年,尾高忠明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那时候,他的父亲、指挥家尾高尚忠早已名声显赫。
尾高忠明的家族人才辈出。他的祖父尾高次郎是汉学家,又是银行家,父亲尾高尚忠的兄弟中,有社会学家、法学家和教育家。到尾高忠明这一代,比他年长3岁的哥哥后来成为著名的音乐家。
但是在尾高忠明的童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才刚刚散去,日本还笼罩在战后的萧条与艰难中。父亲尾高尚忠在维也纳学习音乐,1940年,他回到日本,随即担任新交响乐团,也就是后来的NHK交响乐团的指挥。战争结束之后,他非常辛苦地做着一切与音乐有关的工作,指挥、作曲、教学等。到1951年1月,他在名古屋演出时病倒,不久就去世了,年仅39岁。
此时,尾高忠明刚刚3岁,对父亲的记忆近乎于无。
去世之后,母亲艰难地扛起了一家生活的重担。哥哥尾高惇忠说,千万不要让弟弟再踏上音乐之路了,尤其是作曲或指挥。
于是,尾高忠明学起了小提琴,但是他不太喜欢。一直到他15岁,命运的大门才轰然敞开。
那时候,尾高忠明是中学三年级的学生,他在NHK听到了德国指挥家威廉·舒特(Wilhelm Schüchter)的告别演出。交响乐的宏伟壮丽震撼了他,当晚回到家中,尾高忠明决定要继承父亲的衣钵,做一名指挥家。
他小心翼翼跟母亲提出这个要求,母亲没有表示反对。她拿起电话,打给了指挥家斋藤秀雄。电话挂断之后,她对尾高忠明说:“下周去上课吧。”
“从那一天开始,我走上了指挥家之路。”50年后,尾高忠明回忆那个夜晚时说。
跟随斋藤秀雄学习'
当时60岁的斋藤秀雄被誉为日本的西洋音乐教学之父,同时也是日本的指挥教父。
日本当代的音乐家秋山和庆、饭守泰次郎等都是斋藤秀雄的学生,他们私下里称老师为“鬼师”。因为斋藤老师的严厉,简直到了可怕的程度。他教育学生要刻苦、对老师定的规矩必须不差分毫地遵守。他让学生五点来上课,如果有人胆敢迟到,或者提前到,都会挨骂。在这群学生中,最著名的是小泽征尔。
学生们中间传说着一个故事,有一次,小泽征尔被斋藤老师骂到无路可逃,连鞋子都没穿,直接跳窗出去,还是师娘偷偷地把鞋子递出来。
不过对故交的儿子,斋藤秀雄似乎特别照顾。
“在我看来,老师严厉得可怕,我总是很害怕。不过,老师对我的态度还是比较温和的。”尾高忠明说。
对每一个学生,斋藤老师都有独特的教学方法。
第一年,尾高忠明在斋藤老师那里没有学习任何有关音乐的东西。老师只教他如何使用手臂和身体的肌肉,打破一切既定的束缚,让每一个动作从身体开始,传递到手指末端。与斋藤老师的暴躁脾气不同,尾高忠明的脾气非常温和,甚至他自己看来,是“过于温和”。他喜欢柴可夫斯基的曲子,在他手下表现出来有更加舒缓从容的美感。
当时的NHK交响乐团有指挥研究员制度,学生可以前去见习。尾高忠明虽然很忙,但还是会去那里观摩,因为可以学到非常多的东西。这是斋藤老师推荐他去的,至今尾高忠明都对此感激不已。
在斋藤老师门下时,小泽征尔成了尾高忠明的学长。当时,小泽征尔已经闻名于世,并不经常来学校。在尾高忠明看来,小泽征尔是一个好前辈。尽管当时他还与这位著名的学长有距离感。斋藤老师门下还有二十多个比我更年轻的学生。大家都以小泽征尔为大师兄,非常尊敬。
小泽征尔当时在旧金山交响乐团常任指挥与音乐指导,后来,波士顿交响乐团又与他签订终身合同。斋藤的学生们听到这个消息时,都佩服地说:“啊,好厉害。”
当时斋藤老师还不知道,尾高忠明和同学们去告诉他。斋藤老师听后,大笑着说:“啊哈,他都去了波士顿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水平下降了嘛。”
22岁那年,尾高忠明从斋藤秀雄门下毕业,去往NHK交响乐团任指挥。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但是斋藤老师对他说:“二十多岁是不会懂什么是音乐的。三十岁时可以接到很多音乐的工作,可以尽情去享受。四十岁时可以反省自身,有所进步。五十岁才可以谈得上有感觉,谈得上懂音乐,才算得上小学一年级。”
“不过我那时候完全不能理解,觉得自己该学的都学会了。”几十年后,已经年过花甲的尾高忠明回忆说。“然而事实确实如此。我40岁左右时有了很多机会去国外指挥。我50岁时第一次有了些音乐、指挥的感觉。这是我音乐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心里似乎有什么东西明白了。”
父辈的血脉'
在父亲曾经任职的NHK交响乐团,尾高忠明忽然找到了跟父亲的联系。
在那之前,他完全不知道父亲对自己有怎么样的影响。童年时期的记忆里,只有母亲和哥哥,父亲只是存在于亲人的讲述和照片里。后来他到斋藤秀雄老师门下学习音乐和指挥,接触到父亲作曲的曲目,也听到老师们谈论父亲。但是父亲依然还是一个模糊而遥远的影子。
直到在NHK交响乐团,当他站到乐队指挥的位置上,在所有演奏家的注视下,举起指挥棒时——灯光从头顶倾泻而下,他第一次意识到,从未谋面的父亲就站在自己身后。
1974年,老师斋藤秀雄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年。最后半年里,斋藤老师还是常常到学校授课。学生们劝他回家。癌症让他产生了严重的腹水肿,医生说,斋藤秀雄还剩下一个月的时间。
学校有一次露营活动,斋藤老师说要来,尾高忠明和其他学生们都不同意,可是他最后还是坐着轮椅来了。在那里,他给大家做了最后一次指挥。
“老师平时都非常严格、挑剔,一旦有了差错就大发雷霆。而那次老师变得很温和,面带微笑。我们有了错误,他也不生气。他强调要‘用心来歌唱,用心来表达’。”这一幕,至今让尾高忠明难以忘怀。
“最早给我影响的自然是母亲和家人,然后是斋藤老师。小泽征尔教会我很多东西。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前辈,还有在NHK乐团的熏陶,在那里接触到的很多外国音乐家,还有在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跟随斯瓦洛夫斯基学习。”尾高忠明在谈论一生所受的影响时说,“听他们的现场指挥,学习他们的风格。正因有这一切,才会有今天的我”。
他停顿了一下,缓缓道:“回想起来,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父亲。当自己五十岁后,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这时意识到,自己的风格与老师、前辈们都不同,也许最大的影响来自父亲——这是遗传的力量吧。”
现在,尾高忠明已经成为日本最有名的指挥家和音乐家之一。
“如果父亲看到你今天的成就,你觉得他们会说什么呢?”记者问。
“父亲大概会说:‘你还差得远呢!’”
“那么,斋藤老师会说什么呢?”
我自幼喜欢古典音乐,这是源于家中有一台电唱机,和一柜子78转的古典音乐唱片,在这里我认识了约翰・斯特劳斯,贝多芬,柴可夫斯基……上了大学以后,每个月我还要从20元的生活费中,挤出一点钱来买一张唱片。可惜的是我的这些积累,都在中被迫毁掉了!
改革开放以后,国外的古典音乐磁带,CD逐渐出现在国内的市场上,让我眼界大开。所以,书店的音像柜台就成了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在1996年到2001年期间,我在给音乐刊物撰稿时,自己也在不断地充电学习,阅读了大量的音乐书籍,更多地了解了音乐家的人生,以及音乐背后的故事,让我更为深刻地感悟到音乐的魅力。音乐家演奏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也是一种再创作,不同的音乐家都有他自己诠释这首作品不同的理由。因此,我经常会比较不同音乐家演绎的同一首乐曲,从中体会他们的诠释。当然,对于各种不同演绎,我自己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喜欢的版本我会想方设法买到手,甚至不惜请亲友到国外去找。
这一时期,许多世界一流的乐团和音乐大师来到国内,我也有幸亲临现场采访他们。我的另一个专长――摄影就派上了用场,用相机拍摄难得一见的音乐大师。我在拍摄时都是利用现场光抓拍的,一则,我喜欢现场光,真实自然;二则,大师们由不得你摆布,你只能利用好有限的条件,容不得任何闪失。当时还只能用胶片拍摄,鉴于拍摄场所都是室内,所以我用感光度ISO 400的黑白胶片。光线实在太差时,还得把感光度提升到ISO 800,回来自己再用增感迫冲的方法冲洗胶片。有相当的一部分照片,还都是用手动调焦镜头拍摄的。即使是用自动调焦相机拍摄,为了保证精确调焦,还要经常采用手动的方式修正调焦点。现在回想起来,也是感慨颇多:那时要有现在这么好的数字相机该多好呀!
我拍摄的音乐大师的照片,几乎都是在采访或排练时拍摄的。正式演出不允许拍摄,我也不想因拍摄而破坏音乐会的气氛,坐在台下仔细聆听大师的演奏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呀!
我认为拍摄人物,要能够表现出人的内心境界,这样的照片才能感人!梅斯基是我喜爱的一位大提琴演奏家,他一头卷发风度翩翩。梅斯基在演出时从不穿正装,穿着总是非常的时尚和另类。但他为人很随和,喜欢新型的电器。在一次排练的间隙,他看到北京音乐台录音师小巧的数字录音机十分喜爱,竟然提出用他的手表再加
只大提琴的弓子来换数字录音机,让我们看到童心未泯的梅斯基!但是,我知道他在过去曾遭受了不少磨难,所以我觉得,尽管在华丽的时装下,离开了自己祖国的梅斯基内心是忧郁的,我就按照这样的理解去拍摄梅斯基。这张梅斯基的照片是自己满意的一幅作品,把我所理解的梅斯基展现在大家面前。
我有一张非常喜欢的唱片“我和大提琴一起旅行”,就是朱利安劳埃德・韦伯演奏的大提琴曲目,非常动听!他是著名英国音乐剧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胞弟,一家造就了两位音乐家!韦伯眼睛的瞳仁是灰色的,不像深色瞳仁那么有神。所以,我在拍韦伯时,用点测光对他的脸部测光,把照片拍成低调人像,不强调眼神,以脸部表情和手臂的姿态,表现音乐大师那种从容不迫的神态。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出生在沈阳,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是世界乐坛仅有的几名东方指挥大师之一!1999年小泽征尔原本要率领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访问中国,由于美国轰炸了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取消了波士顿交响乐团的访问。小泽征尔只身来到北京,在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举办访问教学。当时他身穿白色的长衫,指挥乐队非常认真。在暗房放大照片时,我采用了遮挡的手法,做成一张高调人像照片,突出小泽征尔头发蓬松的头像,这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特点!
俄罗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著名指挥家杰基耶夫是基洛夫管弦乐团的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也是很有特点的音乐家。1998年,杰基耶夫指挥基洛夫管弦乐团和钢琴家托拉泽,在北京演奏拉赫玛尼洛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演出实在太精彩了,一向较为克制的我,在乐曲结尾的余音未了时,禁不住站起来和全场观众一起大声叫好!杰基耶夫喜欢收藏别人给他拍摄的照片,你只要给他看了,他就会拿着照片不松手!我拿着给他拍摄的照片想请他签名,又怕他不还给我了。于是,我就带了两张照片去找他,一张送给他,一张请他为我签名留念。
关键词:器乐教学 中职学生 自信心
一、中职学生自信心的调查现状与原因分析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肯定的自我态度。充满自信的人大多表现出朝气蓬勃、乐观进取的积极态度;而缺乏自信的人则表现出悲观厌世、不思上进的消极态度。为此,本文以教书育人为出发点,围绕中职学生的自信心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和分析。
(一)调查现状
笔者选择的调查对象是中职一年级的130名学生。调查方式是向学生发放自信心问卷调查表,学生以不记名的形式答题交卷。经过调查统计,58%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敢在课堂上表现自己;62%的学生认为自己人际交往能力较差;71%学生认为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悲观消极等等。
根据以上调查数据,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实际上都与中职学生的自信心不足有关。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原因分析
1.社会教育思想的影响
适度的谦虚是必要的,既体现了自身谦逊的风度,又赢得了他人的尊重,还能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过度的谦虚则暴露了缺乏自信心的自卑心理。即使这种人有幸获得成功,内心也是消极的、压抑的,毫无幸福感和满足感。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正面教育,多用肯定的语言鼓励他人,营造一种和谐友爱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一种正能量的传承。
2.家庭教育思想的影响
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受亲情的影响,父母总以为自家孩子在同龄人中最出色,于是就情不自禁地给予孩子过多的呵护和纵容。殊不知,这种溺爱很容易使孩子盲目自信,迷失自我。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学会帮助孩子正确地估量自己,合理地制定学习目标,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3.学校教育思想的影响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两极分化的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的。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频频得到老师的鼓励,自信心与自觉性倍增。还有一些学生几乎没有半点自信,他们因表现平庸而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赞美,心理长期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其实他们很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可见,老师给予学生的精神力量是强大的。因此,老师要利用自身的职业优势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让他们找到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二、自信心在器乐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一)自信心能够充分磨练人的意志力
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内心常会迸发出一种惊人的意志力,能够使人积极战胜各种困难。比如,闻名世界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他26岁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听力日渐衰弱,这对于一位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音乐家来说,几乎是个致命的打击。
出乎意料的是,他顽强地与疾病抗争,并创作出了那部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为主题动机的《命运交响曲》。后来,他在双耳失聪的疾病困扰下,仍然不肯向命运低头,凭着自己强大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力,谱写出了多部经久不衰的交响诗篇。
(二)自信心能够充分激发人的内在潜力
人的自信心越强,内在潜力就越大,就越容易获得成功。世界著名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如何自信的故事: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小泽征尔在指挥演奏时,敏锐地发现了评委会指定乐谱中的错误音符。于是,他向组委会反映乐谱有问题。当他听到权威评审专家肯定地说乐谱无误时,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结果,小泽征尔凭借自己的超级自信,赢得评委们的一致认可,最终成功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三、中职学生自信心在器乐教学中的培养途径与策略
(一)定期组织实践活动,有效锻炼心理素质
由于器乐本身是一门表演性艺术,仅靠搞好平时的学习和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对此,老师可以定期组织中职学生进行校内器乐观摩或者汇报演出,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的各种舞台表演活动。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通过长年累月的努力才能拥有完美的舞台表现力。这种意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在赛前训练中,老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提升舞台表演技巧,还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完美地展示自己。
(二)改革考核评价机制,鼓励学生提升自信
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评价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在考核评价时,学工部门要把中职器乐学生的业绩表现和实践活动等项目逐步细化,一并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
这样,器乐学生的成绩总分必将在学期综合测评中占领绝对优势。这种评价机制能够较全面地体现学生的综合实力。这是鼓励学生提升自信的一种有效办法。
(三)推进心理咨询服务,增强自我肯定意识
当学生面临实际困难时,充满自信是必要的。可是当他付出努力面对失败时,自信心很容易产生动摇,严重者甚至一蹶不振。
这时,老师们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不仅要从思想上悉心开导他们,还要及时和心理咨询处的老师取得联系,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使他们认清自身现状,重拾自信心。
总之,学校要加快推进学生心理咨询服务的步伐,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进一步强化。这是增强学生自我肯定意识的有效渠道。
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成果,课题编号:JXZJJG-14-093。
[关键词]:巧妙导入 效果较好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课中好的导入,也会使该节课成功一半。因为一节课中好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结着旧课和新课;又如同序幕,预示着主题的和结局;还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从而有利于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感情,为整堂课的教学定下和谐的基调,使整个教学过程得以和谐自然地进行。然而,如何导入新课却是一项需要经过精心设计且颇难实行的教学艺术。笔者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十几年来,在如何巧妙地导入新课方面进行了长时间地探索,并总结出了几点,在此诉于笔端,以便交流。
一、用漫画导入
英国学者鲍门曾说过:“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漫画、幽默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漫画是以一种轻松、欢乐的情调来表示深刻的内容,它可以帮助政治老师更生动、更灵活、更巧妙地实现自己的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中掌握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如讲授七年级思想政治上册第八课第二框《对不良诱惑说“不” 》时,可设计一幅简单的漫画:画条河,并在河边画一条美人鱼,它手中捧着一盆五颜六色的水,非常殷勤地邀请在干净水里游泳的鱼儿到它所谓的“天堂”水中玩,对小鱼来说那里的环境美极了。然后让学生回答:你如果是河中的小鱼,你愿意去吗?这样,以漫画为背景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漫画联想,进入本课《对不良诱惑说“不”》 的学习,学生便感到轻松,从而较快较准确地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实践证明,用此种方法导入,不仅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提高他们的绘画和鉴赏能力,取得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二、放音乐导入
冼星海先生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运用音乐导入新课,创设教学情境,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合适的音乐能驱除无关信息的干扰,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最佳状态进入角色,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
如在教授七年级思想政治下册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时,我导入了雪村的《抓贼》这首比较幽默的歌曲,歌曲的内容描述的是一个小偷偷窨井盖,最后被绳之以法的故事。事实正如意料之中,这首歌曲迅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自然引到本课《法不可违》的教学。而且学生还因此产生了感情上共鸣,许多学生不由自主地伴随着音乐逐步展开想象、联想,从而深刻地理解了“法不可违”的意义,从心里深处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
三、设悬念导入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开课时有意制造一个悬念,可以使学生由于好奇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如教授七年级思想政治下册第六课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时,我手里拿着一把锤子,两个竹钉,一进教室,便对学生说“哪位同学敢让我用竹钉钉一下?”此言一出,学生本能地把手缩了回去并藏了起来。我不禁笑道:“看样子你们都不敢,因为竹钉钉进肉里是非常痛苦的。”接着话锋一转:“可是,有一个人当竹钉钉进双手时,毫不屈服,毫不退缩。他是谁?为什么会如此勇敢呢?”这时同学们非常疑惑,我乘机说:“要想知道答案,请翻开课本第六课第一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从而顺利地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其实,正如宋代著名教育家陆九渊所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疑”入手,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讲故事导入
故事有吸引力,能感染人。上课时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教师适当讲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可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视野,并寓教于乐,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如在讲授七年级思想政治下册第二课第一框《我能行》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名扬世界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一次音乐指挥大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时,发现有几处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乐队演奏错了,便停下来重奏,结果依然如故。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郑重申明:乐谱没有问题,面对几百位权威人士,小泽征尔思考片刻,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判席上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评委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前两名参赛者就是因为盲目遵从权威而被淘汰了。小泽征尔终于获得大赛的桂冠。我讲完后提问道:“他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有自信”、“相信自己”……然后我进行总结,便顺理成章的引入课题《我能行》。通过这个故事导入这节课,启发了学生积极地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做游戏导入
做游戏能让学生的情绪兴奋起来,从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积极地思考和理解新知识。
如在讲授八年级思想政治上册第八课第一框《竞争?合作?》内容时,我就采用了 “二人三腿跑” 游戏活动来导入新课:
抽两组男生参加游戏,决出胜负(活动旨在让合作者在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竞赛的紧张感和胜利后的喜悦感。)
在分出胜负后,我提问获胜一个选手:要做好这个游戏的要领是什么?
学生回答:必须两人配合密切,步调一致,才能完成。
我又提问获胜的另一个选手:获胜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除了配合密切之外,还有就是在比赛过程中,因为有人在竞争,所以想赢。
我概括,我们就生活在充满竞争和合作的社会,竞争和合作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竟争?合作?》。
这种游戏的导入,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参与激情,让课堂一下子“热”了起来,同时让学生在瞬间呈现出了充沛的活力,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一起探究新知,并在这种互动的愉快氛围中轻松地掌握了本框题的内容。
六、凭插图设问导入
七至九年级的思想政治教材,运用了大量插图,这些插图往往集启发性、趣味性、警示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有机地拓宽了教学内容。依照插图由浅入深地设置问题,既有思考的具体依据,又与现实相联系,还有一定的启发性,便于学生学会具体、深入地思考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如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礼仪展风采》内容时,我凭借课本“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插图,再结合“祖国60华诞上的升旗仪式”视频,向学生提出问题:
1、你能讲一讲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整个过程吗?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在学校活动中,哪些礼仪最能体现我们的风采?
学生七嘴八舌地讲了自己的看法,然后我进行了归纳,从而导入本课学习。
实践证明,借助这些插图及其问题,再经过一番探讨和适当的讲解,便可以引导学生将本课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中活灵活现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几种导入法,我在政治课教学过程曾反复尝试,觉得它们都能较巧妙地导入新课。其效果,有时像一杯清香的茶,能激起学生一缕缕的兴奋之情;有时又如一阵清新的春风,能给学生带来希望的种子;有时还似一块香甜的巧克力,能给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达到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收到最好的效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英国 鲍门《幽默教学:一门表演的艺术》
教育专家成尚荣说:“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掩盖错误,而要要学会挖掘教学中形形的“错误”,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学价值,使之成为一种可贵的教学资源。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几种变“废”为“宝”的方式:
一、自主纠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错或产生问题时,教师要有容错的气度,蹲下身来,从学生的视角看待这些错误,让学生坦诚说出自己的想法,耐心听他们的表述,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与学生一起经历挫折,不断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高昂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在自主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信心倍增,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抓住了看似因学生粗心引起的错误,让学生展开讨论,寻找出错的原因和这种错误给人的帮助、启示。这样做,不但让学生对角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而且保护了出错学生的自尊心,使出错学生觉得“我的错引起了同学们那么多有价值的思考,我也很了不起,”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探究精神。
二、主动亮错,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调查表明,频繁的考试和高强度的解题训练,造成了较多学生出错时有挫折感。因此,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堂教学出发,正确引导对错误的分析评价,让学生从改正错误中领略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如二年级学生学习完乘法后,我出了这样两个问题让学生解决:
1.有两瓶花,每瓶插8朵,一共插了多少朵?
2.有两瓶花,一瓶插了8朵,另一瓶插了7朵,一共插了多少朵?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发现学生第2题错误率挺高,有四个错误算式(1)8×7=56(朵);(2)2×8=16(朵);(3)2×7=14(朵);(4)2+7+8=17(朵)。显然学生是受了解决乘法问题的思维定势,没有真正理解加法与乘法的联系和区别,乱凑数列式。这种错误在我的预设之中,我马上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讨论交流,重新分析题意,找到出错原因,还达成共识:以后做题要多读多想,不可胡乱凑数列式。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确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到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数学事实的建构性,也就是说数学知识不应是教师、教材直接给予学生的,而是在学生充分经历数学活动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这里我紧紧抓住这一错题所生成的教学资源,完善自己的预设,让学生在找错、议错、辨错、改错的反思中,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数学学习是富有价值和意义的。
三、引导评错,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调查表明,频繁的考试和高强度的解题训练,造成了较多学生出错时有挫折感。因此,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堂教学出发,正确引导对错误的分析评价,让学生从改正错误中领略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评价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四、诱导探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界有这样一个故事,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当初参加一次世界性的比赛时,曾连续三次中断了指挥,因为他认定乐谱中出现了“错误”。其实,这正是评委们故意设下的陷阱。事实上,对这个陷阱的大胆否定,正验证了小泽征尔作为音乐指挥家的真正实力。教师也应善于恰当设置一些这样的陷阱,甚至诱导学生“犯错”,使其“上当”,当他们落入“陷阱”而还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并通过辨析,让他们从错误中猛醒过来,吸取教训,往往能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我在执教中没想到学生不经意的一个错误引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在亲身体验与探索中学生不但知道了错误的存在,而且初步感受了极限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与发展。
五、鼓励“记错”,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错误”在教学中积极作用,教师应指导学生将学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和错误原因进行整理、记录。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改错本”,记录下平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记录时既要记下是怎么错的,也要记下是怎么改错的,有什么心得。让学生定期阅读“改错本”,每阅读一次就是对出错、纠错过程的一次回忆,使学生懂得从什么地方“跌倒”了,就应该记着这个“痛”,并从什么地方“站”起来。
一、宗教与艺术的关系
为了解读基督教与钢琴艺术的关系,我们首先要解读宗教与艺术的关系。
古今中外的许多思想家、美学家、艺术家,都认识到宗教与艺术的密切关系。德国著名美学家黑格尔认为,最接近艺术的领域就是宗教,他指出:人类认识绝对真理有三种方式:最初级的方式是艺术。它以感情形象认识真理;较高级的方式是宗教,它强调主体的情感和观念;最高级的方式是哲学,它以自由思考把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统一在一起。英国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也认为,艺术与宗教同属于幻想的领域、情感的领域,他说:“艺术和宗教是人们摆脱现实环境达到迷狂境界的两个途径。审美的狂喜和宗教的狂热是联合在一起的两个派别。艺术与宗教都是达到同一类心理状态的手段。”(《艺术》)
仅以音乐艺术与宗教密切关系为例,就可见一斑。在西方,作为对神的情感宣泄,基督教音乐,一直受到教会的高度重视。不仅有唱诗班,而且有多声部的宗教歌曲,并有专门的弥撒曲、安魂曲等,用于宗教仪式与宗教活动中。公元前6世纪,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用10余年实践亲自竞选许多典型的歌调。并制定许多演唱规则,形成无伴奏齐唱“格里高利圣咏”,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早的有记录的音乐作品。我国的道教科仪音乐,也用于道教的仪式与法事活动中。我国著名二合演奏家兼作曲家阿炳(华彦钧),其父华清和即为无锡市道观雷尊殿主持,精通音乐,能演奏多种中国民族乐器。阿炳自幼随父学习道教音乐,吹、拉、弹、打,无所不能,经常参加道场法事的音乐演奏活动,奠定了他坚实的民族音乐基础,因此才创作出惊世名曲《二泉映月》等。感动得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痛哭流涕,说:“这部乐曲应当跪着听!”其虔诚的程度,同样带有鲜明的宗教气息。
由此可见,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二、基督教探微
基督教(chrisdallity),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等。公元1世纪起源于巴勒斯坦,传说为耶稣所创立。信仰上帝(天主),认为上帝(天主)创造世界,主宰世界,人类从始祖起就犯了罪(原罪),并将永世受苦。只有信仰上帝及其独子耶稣基督,方能获救。基督教以《旧约全书》、《新约全书》为圣经。基督教早期的教徒,多为贫民与奴隶,具有较强烈的反民族压迫和压迫的倾向。盼望弥赛亚降临、复国,消灭邪灵,伸张正义。从公元2世纪起,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由迫害逐步转变为宽容利用,到公元4世纪,将其定位国教。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教会一度被东罗马帝国控制,后逐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1054年,基督教分裂,形成东派和西派两大派别,形成正教和天主教(罗马公教)。欧洲中世纪时,基督教神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教会也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会与世俗封建主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教权”与“”之争,一部分贫民、平民、市民利用被斥为“异端”派别的形式发动反封建斗争。16世纪,天主,教内部又发动反对教皇制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一些脱离天主教的新宗派,统称“新教”,其中主要有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三大派别。以后新教又不断分化,派别更多。15~16世纪新大陆发现后,随着之门运动的发展,基督教逐渐传入各国,对各国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均产生深远影响。基督教的聂斯托利派最早在唐初传入中国。当时称作“景教”。至元代,天主教再度传入。后又于明代第三次传入。清代康熙年间,沙皇正是派遣俄罗斯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来华传教,从此,新教各宗派陆续传入中国。
三、基督教与钢琴艺术的关系
基督教与钢琴艺术的关系十分密切,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其一是钢琴曲直接宣传基督教或以基督教为题材。例如德国作曲家巴赫。就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曾在教堂及其附属歌唱学校任乐长和教师,并任管风琴师。他创作的钢琴曲《b小调弥散曲》、《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等,均取材于《圣经》故事。匈牙利作曲家兼钢琴家李斯特也笃信基督教,54岁时在梵蒂冈受剪发礼,成为修士,他创作的钢琴曲系列作品3集《旅游岁月》的第一集《瑞士游记》中的第一首《威廉・退尔教堂》,描写的就是教堂建筑的雄伟、庄严、神圣。我国赵晓生创作的钢琴曲《太极》。取材于道教故事;蒋祖馨创作的钢琴曲《庙会》,则与佛教传播形成的民俗密切相关。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其二是钢琴为教会的唱诗班声乐演唱伴奏,这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一直沿用至今。
好啊。好久没见了,各位。
一把粗人
是啊,最近有什么活动没?真是闷死了。
了了
5月那么多好的演唱会还有话剧什么的,都没有让你过足瘾啊,真是难伺候,8过,要是上个月都没有吸引你眼球的,你这个月要郁闷飞了。
一把粗人
为啥?
影子
因为没什么好的节目啊。除非你对音乐会爆感兴趣,还是那种特古典特正式的,要穿个什么小礼服进去听的,你要是穿t-shirt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撕一片云擦汗
得了吧,哪有那么夸张,说来听听。
影子
第四交响曲――傅人长交响音乐会感兴趣吗?《谜》变奏曲――杨洋交响音乐会想听吗?还有勃拉姆斯交响作品音乐会、 姜建华二胡演奏会……
水做的
倒!!别说了,我已经晕菜了。
影子
知道吗?1978年,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访问中国时,被姜建华的二胡演奏感动得泪水满面,他为再一次听其演奏专程赴中央音乐学院,小泽征乐再次被姜演奏的《二泉映月》感动得热泪盈眶。
飞雨
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们大学里的林荫小路里,总有一大哥拉二胡,像驴叫似的……
撕一片云擦汗
汗!ppmm,这是艺术好不好?不懂就不要瞎说。
一把粗人
哈哈,音乐会也有不错的啊,瑞士A&P钢琴爵士乐队访沪音乐会我看就不错。这是一支活跃在欧美乐坛上的最具有青春活力的乐团。他们自建团以来,以古典爵士为基调,充分掌握了爵士音乐自由空间,即兴成分高的特点,广泛吸收了拉丁美洲节奏欢快,打击乐强的风格,从而使该团享有国际"爵士之王"的美誉。该团在有了美籍华裔歌星赵锡美的加盟后,东方风情时隐时现,使乐团在爵士风靡的欧美乐坛上独树一帜,更难得的是,他们把激情的爵士奏出了诗的意境,又被誉为"诗之激情爵士"。
专治各种不服
真的有那么好吗?我不相信……
撕一片云擦汗
自己去听听就知道了,6月4日在上海商城剧院。随着爵士乐的缓缓之音,犹如漫游在巴黎的香榭丽舍,走入欧洲街头的小咖啡馆,浏览于纽约的花园大道,穿梭在古巴的大街小巷……
一把粗人
英国著名打击乐团STOMP破铜烂铁精彩打击秀听说过吗?
飞雨
是什么?破烂??
专治各种不服
不是,是融合了打击乐演奏、肢体舞动及视觉喜剧的STOMP(破铜烂铁),最善于颠覆传统音乐思维,以生活中俯拾皆是的题材,作为本身源源不绝的创作题材,因此舞台上没有看到太多正式的打击乐器,取而代之的是扫帚、垃圾桶盖、棍棒、铁筒……等一般生活器具,和一般击乐家的正式曲目完全不同,夸张的肢体语言,搭配富强烈节奏的曲调及交互精彩的剧情铺陈,反而让观众耳目一新,兴味盎然。
这次STOMP特别设计了许多精彩的音频演出,像撕报纸、点打火机与摇火柴盒的声音,甚至连篮球运球都能设计出一段曲目。
影子
听起来怪怪的,这种形式好像以前没有见过啊。
水做的
没错,国内打击乐大师朱宗庆更赞誉STOMP是"一个只能看过,却不能错过的演出"。在STOMP 的演出中,生活中最常见的日常用品,爸爸妈妈丢掉的垃圾,从扫把、水桶、打火机到旧报纸,甚至自己的身体,都变成了乐器,奏出了迷人的声响。常常令孩子们手舞足蹈,喜笑颜开。6月17-19日 在上海美琪大戏院,配合儿童节就正好了。
飞雨
原来是给小孩看的啊,没劲。
专治各种不服
STOMP 可不是孩子们的特权。只要你心里尚留一份童真,一定也能欣赏导演的匠心独具。STOMP为你揭示了身体 、环境、节奏与声音的互动关系,告诉你声音的秘密。还是蛮有新鲜感的。
影子
那也没劲,我还不如去看《雪狼湖》呢,我力挺张学友。
一把粗人
《雪狼湖》又要演了吗?在哪儿?谁是女一号?
水做的
6月23-28日上海大舞台。
哈哈,看来大家都关心女一号啊,不过说真的,香港那次的林忆莲是很难超越的。而这次的女一号"换角"风波已闹得沸沸扬扬。更是有炒作的嫌疑啊,不过个人觉得许慧欣胜过汤灿。
影子
顶!!
撕一片云擦汗
其实,演音乐剧不是拍电影,谁担纲谁就得一撑到底。按照国际通行的音乐剧演出惯例,AB角演出制是最自然不过的基本模式。对于汤灿,没人剥夺你的演出权,没有人喊你下课,民歌唱得好,瑜伽练得好,都不妨碍B角甚至C、D、E角的出现。
专治各种不服
对啊,早在上个世纪,很多专家已经在呼唤AB角制的引入,以老带青或长短结合,互相切磋,是增加一部戏活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媒体大众对"换角"风波的热情关注正反映出我们对国际戏剧演出体制的陌生。"换角"过程中的市场取向脉络同样清晰,有竞争才有活力。汤灿版"宁静雪"固然唱腔甜美柔滑,许慧欣版"宁静雪"自也有她芭蕾舞出身的市场期望。
飞雨
没错,经典音乐剧《猫》《悲惨世界》等动辄上千场,我们的《雪狼湖》还不到百场(粤语版50场,国语版才演11场),就开始"争名分""排座位"了。有市场头脑是好事,但不应在个人名利上过分短视,音乐剧市场成熟了,创作模式完善了,都会有理想的收获,要知道一部《歌剧魅影》就顶了两部《泰坦尼克》的全球票房呢。
影子
两边话都让你们说了,我还是觉得许慧欣应该比汤灿有看头。
专治各种不服
哎,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不过180-2280元的票价也让人够受的。
一把粗人
咋可以看的演出那么少啊?
撕一片云擦汗
就是啊,《千手观音》6月10日、11日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飞雨
就是那些聋哑人表演的吗?春节晚会上看了,真不错啊,不过现场有电视上效果好吗?
一把粗人
这个就不知道了,去现场感受一下呗。不过,自从春节晚会后《千手观音》就没闲着,听说电影版《千手观音》要开拍,请来邰丽华主演,电视版《花开无声》也是由邰丽华做主角。
影子
对了,说这个想起来了,《千手观音》被恶意抢注了,还有一内衣企业模仿千手观音,推出"纤腿观音"的广告图片,晕。
撕一片云擦汗
这《千手观音》好像已成了人人想吃的"唐僧肉",电影和电视剧打起了擂台,更有侵权、假冒、模仿的一涌而上,沾边不沾边的都想来分一杯羹,根据以往的经验推测,下一步大概还会有不同版本、真伪难辨的图书出现,譬如《千手观音是怎样炼成的》、《我和千手观音,不得不说的故事》等等,想必又将有一番版权大战。哈哈!
一把粗人
唉,与自然界的资源一样,艺术资源同样是有限的,过度泛滥的开采只能使其加速枯竭,真不希望《千手观音》这样美妙绝伦、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在如此的大肆掠夺中,像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一样,沦为绚丽一时的流星。
【关键词】体验“错误”错因防范诱导“犯错”错误资源的利用提高课堂效益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一种不可能完全避免很正常的现象,学生学习时必须有自己的探索尝试,尝试中就必定会有错误的发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是学生真实的流露,是学生个性的张扬。何况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宽容学生的错误存在,要善于捕捉和运用教学中的各种“错误”资源,更要利用妙用学生的错误资源,使“错误”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让“错误”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而且通过对错误资源的利用来激活课堂,提高课堂效益。
一、体验“错误”,享受成功。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说过:“差错之心人皆有之,而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则是不能原谅的。”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让生体验,享受成功。
例如: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围成一个圆柱体(不能有重合部分),有两种围法,这两种围法所得到的圆柱体的( )相等。
A 底面积 B 侧面积 C 体积
我发现学生中选B的占68%,选C的占9%,还有23%的学生选B和C。看来绝大多数学生是同意正确答案B的,但仍有1/3的学生通过猜测觉得“体积也是相等的”,但并没有进行验证。面对这样的错误,我做了精心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具体的数据,通过亲自计算发现了“体积不等”,在老师的引导下还发现:一张长方形纸围圆柱体,两种围法中,总是“又矮又粗的圆柱体”比“又高又细的圆柱体”体积大!正是学生的错误,使得师生对知识理解得倍加深刻。
又如:在认识了长方体的长、宽、高后,我先让学生量出数学书的长、宽、高,再求出它的棱长总和,学生量出的数据:长24㎝,宽17㎝,高0.7㎝。学生练习后出现了这样两种情况;
⑴(24+17+0.7)×4=166.8(㎝)
⑵(24+17+0.7)×2=83.4(㎝)
我刚请两位同学板书完成两种情况,学生纷纷要求发表自己的意见。紧接着我把两种不同意见的学生分成甲、乙两组,讨论出向对方提的问题,并各自选择3名代表参加辩论。
师:下面我宣布辩论大赛现在开始!
生甲1:请问对方辩友,长方体有几条棱?
生乙1:长方体有12条棱。
生甲2:我们已量出了长方体的长、宽、高3条棱,应该乘4,那你们为什么乘2呢?
(乙组的同学已经逐渐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时又有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乙2:我在乘2的后面再乘2不就对了吗?可以把12条棱分成3组,每组互相平行的有4条棱,刚才只乘了互相平行的2条棱,所以再乘2条棱,不就是12条棱的总长吗?
生乙4:我还可以这样算:把长、宽、高分别乘4再相加,也等于长方体棱长总和。
学生的错误是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必然现象,在以上教学中,我没有急于点拨或代替包办学生,而是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场精彩的辩论比赛。学生们在主动参与辩错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提高了自己智慧水平,可谓一举两得!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个数学老师都可能经常遇到学生出现错误情况,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以自我反省,特别是以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不同的处理方法所得到的教学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试想:如果我当时在课堂上轻易地包办代替,将正确的结论呈现出来,而不是让生体验错误,因势利导,那么,这么好的教学契机就会错过,学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思维空间,更不会碰撞出这么多的智慧火花。巧用学生的错误算式,把错误作为教育资源,使其变废为宝。让学生在辩论议错、赏错的过程中,放松思维、点燃思维、体验中享受成功!
二、钻研教材,错因防范
面对最生动的教学资源——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遵循“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的原则,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凭借经验,有些关键性、规律性的错误是可以预料到的。如:简便计算120-35-65,有不少学生往往错误地计算为120-(35-65)。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连减中的简便计算原理没有弄懂。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创设一个购物情境:“妈妈给小芳买衣服,一件上衣65元,一条裤子35元,妈妈付出120元,应找回多少元?”在这样所熟知的情境中,学生很快想到:可以先算出上衣和裤子一共多少钱,算式是(35+65);再算出找回多少元,算式是120-(35+65)。这样缘于错误找根源,根源找准了,学生理解了,难题解决了,错误率自然就降低了。学生有了错误,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教师则应把它作为教学的真正起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顺应”他们的认知,掌握其错误思想运行的轨迹,摸清其错误源头,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我在备课时就预见学生会犯这类错误,但我总感觉很难讲透这个问题。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呢?于是我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巧妙挖掘错误的潜在资源,选用相关的策略,因势利导,设计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把学生的错误再交给学生,给他们充足的研究分析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这样做,既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得纠错增值,又加深了学生对此类题目的理解,大大降低了错误率。
三、大胆设置 ,诱导“犯错”
音乐界有这样一个故事,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当初参加一次世界性的比赛时,曾连续三次中断了指挥,因为他认定乐谱中出现了“错误”。其实,这正是评委们故意设下的“陷阱”。事实上,对这个“陷阱”的大胆否定,正验证了小泽征尔作为音乐指挥家的真正实力。教师也应善于恰当时大胆设置一些这样的“陷阱”,让学生在这种真实、饶有兴趣的考验中摔打,这样,他们的选择、辨析、批判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如:在学分数应用题时,我出了这样一道辨析题,因为小芳比小红多二元钱,也就是小红比小芳少二元钱,所以若甲数比乙数多1/4,则乙数比甲数少1/4。
此题一出,许多学生受前一个条件的影响,都不假思索的认为这句话是对的。我并没有否定学生的错误,而是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生1:我认为应该是对的,只不过是说的前后顺序不同。
生2:不应该是1/4,因为1/4无单位,与二元钱不同。
生3:前一句话是正确的,后一句话中如果甲数比乙数多1/4,那应该乙数比甲数少1/5。 生4:我同意生3的意见,他没有说出理由。我认为后一句话前后的单位“1”不同,甲数比乙数多1/4,是以乙数为单位“1”,而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是以甲数为单位“1”。
生5:我认为甲数比乙数多1/4,也就是甲数比乙数多的占乙数的1/4,乙数比甲数少1/5,才代表乙数比甲数少的占甲数的1/5。我特意把两句话放在一起让学生辨析,知道学生受前一句话的影响会犯错。诱错之后,安排给学生“讲理”的机会,让学生重新分析一下解题的思路,分析一下解答过程,让错误不言自露。在课堂上,经常有意识的让学生错误一下、经历一下挫折,快快乐乐的“上一当”,让学生在愉悦地讨论交流中意识到错误,自觉自省,不再犯同样的错,这样对于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
总之,学生的“错误”是宝贵、是财富。我们要让“错误”美丽起来。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最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也是锻炼教师应变能力的大好时机。只有在“用错”、“防错”、“诱错”“反思”、“改进教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学才是美的,教师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努力让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让平时的教学更有效益。所以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错误,那么学生的错误不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财富,错误也就美丽起来了。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改革论文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
关键词:思品;教材;自信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实现追求的目标。自信心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它对激发人的意志力、充分发挥人的智力因素和取得人生成功有很大的影响。自信心的强弱制约着个人成就的大小,坚强的自信心能指引自己人生的旅程。自信心对中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容低估的重要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如何借助思想品德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自己教学、教研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因素
思想品德教材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若能挖掘出来,结合学生的特点,借以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在教学陕西人教版八年级上《自尊自信》一节,教材讲述了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不盲从权威,相信自己的判断,最终获得大赛冠军;还有我国清朝京剧界三位誉满南北的“梨园三怪”,他们如何悦纳自己、苦练工夫,最终成为演艺界的名人的故事。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这些典型人物身上感悟到:自信能激励一个人克服困难,成为强者。自信的人,不会盲从、不会自卑,也不会自负。还可以借助教材上的一些漫画、图片,以及“欣赏自己”等活动让学生去感悟人生,体会自信的内涵和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引导缺乏自信的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
二、用师爱点燃学生自信的火焰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说明情感和爱在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喜优厌差。要多用激励性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遇到问题或矛盾时,设法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化解矛盾,用豁达的胸怀谅解学生,用耐心和真诚来拉近师生间情感上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师只有真诚地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以便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形成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2.尊重、信任、赏识每一位学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中学生情感世界非常丰富,他们有喜怒哀乐、有酸甜苦辣。教师的爱不是无目的地“偏爱”,而是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时时刻刻在关心自己,这种爱表现在对学生的宽容理解和尊重上。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越是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就越体会到这样一条真理: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损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鼓舞”。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赏识、激励、引导,可逐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在被多数教师判为“不可造就之才”以后,另一位教师从他的“笨拙”之中找到了他办事认真谨慎的性格特征并予以赞赏,让瓦拉赫学化学,终于使他成了“前程远大的高才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它启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发现学生可以肯定的东西,对的加以赞赏;错误的另辟蹊径去肯定。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进步,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正面引导鼓励,使学生感到我能学会,我是成功者。
3.激发、创设J隋境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的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一切教育时机,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树立自信心。如针对思品课教材中的一些观点,教师可通过“召开辩论会”“讨论会”“角色扮演”调动一些不爱表现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政治小论文调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体会收获的喜悦;通过“自我展示”“欣赏自己”等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通过激情洋溢的“自尊自信”演讲比赛,燃烧学生自信的火焰――通过这些活动的进行,给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提供展现自我和与人交流的机会,给他们创设一个想说(做)、敢说(做)、爱说(做)、和谐宽松的环境,从中让学生感悟到自信需要表现自我;自信需要欣赏自己;自信需要积累成功。教学中教师要把机会多留给学生,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2]李友国.中学生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及对策.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11).
1.学习音乐知识,有助于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生动活泼的音乐审美教育,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完善其品格,陶冶其情操,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深入全面的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者要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可根据审美教育的需要讲述音乐知识,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介绍相关知识。音乐知识的学习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乐理方面的知识。如音阶和调式、主题和旋律、节奏和节拍以及乐谱的读法等。学习乐理知识,并非让学生像音乐理论家那样对乐曲进行理性的纯技术分析,而只是通过让学生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2)音乐背景方面的知识。这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作品的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具体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等。学习音乐背景方面的知识,并非让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概念上的分析,而是通过这些音乐知识的学习,了解音乐作品的外部音响形式及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而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作品。需要注意的是音乐知识的范围较为广泛,学生不可能全部掌握,教者应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尤其是欣赏一些如交响曲、协奏曲、歌剧等较大型的、结构复杂的音乐作品,教者在尽可能多的音乐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应注重知识讲授的选择性。
2.激发聆听兴趣,强化音乐感受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是经听觉而实现的审美活动。只有通过欣赏者自己的聆听、欣赏,才能逐步获得音乐欣赏能力。因此,在平时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者要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鼓励学生主动去听,主动去感受。具体要求:(1)多听。多听不仅能够辨别出不同特点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同时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意境也能有所领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能够听懂音乐。(2)泛听。美国作曲家科普兰说:“全部投入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趣味像灵敏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明智的练习得到发展。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这意味着尽可能不带偏见地聆听。”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让学生广泛聆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音乐欣赏面,而且能使学生从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例:日本著名作家小泽征尔在听完阿炳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后之所以能产生内心共鸣,会双膝跪地,痛哭流涕。其主要原因,更在于其具有高超的音乐感受能力,通过用心“聆听”,去感受、体验,从而能够更好、更透彻地理解、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3.鼓励创造想象,升华情感体验
列宁曾说:“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给刚刚在他手里形成的作品勾画出完美的图景,那我就真不能设想有什么刺激力量会驱使人们在艺术、科学和实际方面,从事广泛和艰苦的工作,并把它坚持到底。”音乐中饱含着情感,充满着想象,这情感的源头在听众的心中,这想象的翅膀生在欣赏者的身上。不是音乐在激动,而是音乐使我们激动;不是音乐在幻想,而是我们在幻想。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之所以泪下青衫湿,缘于从琵琶女的悲哀感受中联想到自己遭贬谪后漂泊不定的生涯。因此,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引导学生挖掘和发现“音乐之美”,积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听,创造性地想象和创造性地活动,从而升华情感体验。
例: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在反复欣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1.以“梁祝”的故事情节为线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对故事进行描述,形成多幅不同的场景和图画。2.注意分辨大提琴和小提琴的旋律及不同的音乐,感受主人公真挚的情感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鼓励学生创造想象,学生从中体会到了人世间的纯朴善良之情,抒发并激荡了内心情感:音乐表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及对封建礼教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化蝶”充满了浪漫与幻想,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音乐课堂审美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大思考与探索的力度。音乐教师只有将审美教学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之中,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乃至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学校的审美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著.《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1992年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