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控机械

数控机械

时间:2023-05-30 09:14: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控机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控机械

第1篇

关键词:数控机械技术;公路工程;土建施工;施工精度;施工质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0-014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10.072

随着现代化公路施工水平的不断提升,利用专业化的机械设备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土建问题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在公路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技术操作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推进了现代化工程建设的进程。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利用数据机械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工程施工中因操作水平差异而造成的各种问题,降低施工成本,提升施工质量。

1 数控机械技术概述

数控机械施工技术综合了多个技术平台,如数据收集、定位技术、机械把控技术、三维建模设计等,利用通讯技术对现场资源的合理整合、分配、利用,最大限度突破时间和空间制约,利用数控机械完成对施工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和进度的实时跟踪和把控。数控机械施工技术在各类工程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公路、机场、公共场所等工程,将智能控制系统和施工机械有效联合起来形成智能数控机械,进而实现多道关键工序的施工、压实和验收。该项施工技术有效实现了分工序、分环节、多设备、多标段等高效组合施工的精准把控。借助专业性平成项目的施工,如机场项目中,对于跑道的水稳施工可通过数控平地机完成,不需要挂线处理,高速公路的精加工层项目也可以不经过放样、测量即完成施工。数控机械施工技术最主要是采用GPS定位或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有效把控施工机械设备的准确状态和位置,借助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校准三维化模型,进而发出正确的操作指令,施工人员可按照指令进行机械控制,实现精准施工。传统机械化施工的主要缺点有效率低、数据反馈滞后、安全性低、外部条件依赖性强等,数控机械施工技术联合了多项技术,使得人员、材料、设备得到有效利用,充分节约了施工时间,降低了人力和成本,施工安全性得到保障,且实际施工中工程质量可以有效监控,完全实现了管控一体化施工,降低了返工率。

2 数控机械施工技术原理和特点

2.1 数控机械施工技术原理

数控机械施工技术主要利用GPS的RTK技术或智能机器人全站仪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等,实时监控工程机械的三维坐标及当下运行状态。通过接收定位系统和各类传感器所传输的状态信号,收集和整理各类数值以及收集到的三维设计模型和机械状态信息等,利用数值、图像、声音等信号形式,有效显示机械和实际工作面的准确方位,辅助施工人员选用自动施工模式把控铲刀,进而完成施工。

2.2 特点

相比于传统的机械化施工,数控机械施工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有着明显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四点:(1)通过往系统录入对应的设计数据,可实现无桩化施工,且数据具有很高的精确度,无需多次审查确认,极大程度降低了人工和r间成本。同时可有效提升施工现场机械组合的利用率,降低施工中机械的能耗,有效保障安全施工;(2)可有效免去打桩参照,使得现场施工机械得到有效的自动把控,通过自动采集相关施工数据,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施工设施的使用率;(3)有效完成对现场施工的实时动态监管,真正做到管控一体化施工;(4)有效实现对公路工程开展全过程的实时动态监控,从根本上避免返工情况的发生。

3 数控机械施工技术工艺流程

相比于传统的机械施工,数控机械施工技术的工艺流程与传统机械施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以路基填筑施工为例,其主要施工流程为:认真整理设计数据,并录入施工系统,布设对应的定位基准,进而保障所有施工机械设施均位于同一定位基准下;合理安排运料车辆,高效完成物料的装卸;借助数控推土机完成物料初期的平整度调整;借助数控平地机,综合录入的设计数据,自动调整铲刀,精准调平物料;采用数控压路机自动控制完成碾压,将相应施工区域的碾压进展情况、次数、压实度等参数通过传感设施进行传输、显示,确保在完成施工后可以及时给出相应的动态施工数据。

4 数控机械技术的实际应用

数控机械施工技术因其有诸多优点而在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以下结合某地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例,对其中一段300m的精加工路段进行数控机械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4.1 数控机械施工的标高偏差

施工技术质量好坏可以通过对施工标高数据进行比对来显示,是评价施工技术精准性和优越型的显著指标。相比于传统的机械施工技术中标高数据的比对,数据机械施工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有效降低误差,提高施工的精准性,本项目借助数据机械施工技术有效控制了施工标高误差,提高了精准度,由此说明数据机械施工技术的辅助,可有效强化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4.2 数控机械施工的成本和收益

相比于传统的机械施工,数控机械施工有效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成本,且施工过程中受周围条件影响较小,施工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在处理施工数据上,数控机械施工有效解决了传统机械施工处理数据所需人力大的问题,同时收集、整理、核查数据的工作也大大降低,可有效解决因设计变更而引起的数据调整问题,降低了返工率。数控机械施工技术通过融合多种先进技术,将三维建模和多技术平台有效结合,实现施工数据的自动快速收集、整理、控制和分析,有效把控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实现了施工整个过程的动态监控,真正做到机械一体化施工,有效保证了施工成本和收益。

为有效直观的比对数控机械施工技术的特点,对上述提到的项目路段开展施工试验,进而有效比对施工成本和收益。数控系统主要采用了美国Trimble公司的GCS900系统,300m长的精加工高速公路路段分别采用传统机械施工和数控机械施工技术进行施工,分别施工长度为150m,通过施工数据的收集对比两种施工方式的施工效率、误差、成本,详细参数见表1。由表1可以发现,数控机械施工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误差,大大减少了施工成本,提升了施工效益。施工人力的降低对整个施工过程数据的收集并未产生影响,同时人力的减少对于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的干扰性、施工安全隐患等均明显降低,并且还节约了成本,两种施工模式的成本明显差异直接展现了数控机械施工的优越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公路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数控机械的应用日益广泛。数控机械集成了机械控制技术、精准定位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可以进行一体化数控机械施工,避免人为因素而引起的施工误差,提高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简化施工流程。通过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应用数控机械设计师,不仅推进了施工安全,为施工提供了高效、优质、安全的保障,而且也提高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推进了公路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少煌,刘光辉.数控机械技术在公路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11).

[2] 李涛,周斯格,黄爱翔,赵磊,刘牧民.数控机械技术在公路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湖南交通科技,2013,(2).

[3] 杨舒雅,赵昕.公路土建施工中数控机械技术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4,(8).

第2篇

关键词:数控机械施工技术;公路工程施工;应用

0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起来,随之我国的公路交通也飞速发展起来。近年来公路建筑事业要结合现在的实际需求以及多样化要求进行建设,在施工技术上以及施工要求上,结合施工地点,以便选择出最佳的方式。为我国公路工程施工提供了进一步发展。

1数控机械施工技术的概念及原理

数控机械施工技术有着突破时空局限性的特点,它可以以数据采集、机械控制和施工现场定位等不同的施工技术平台为依托,然后充分整合通讯技术与施工技术的有效整合,通过三维立体模型设计以及在一定的运用条件下,完成对工程施工现场的精准定位以及实时追踪控制,从而可以更好地对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然后通过其自身的智能控制系统,检验公路压实与验收的控制,通过科学合理的组合控制,更为优质地完成施工任务。数控机械施工技术主要是通过智能机器人全站仪设备,对公路建筑施工进行定位、控制,它主要基于GPS的RTK技术,并通过RTK技术对公路建筑施工机械的位置进行精准定位。在自动化、智能化的数控系统技术控制之中,传输和接受信号均由传感器负责,并且记录它的运行以及动态的所有数值信息,并通过一些特定的声音信号、图形、数值等,实现对数控机械施工的现场定位以及精准控制。

2数控机械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2.1明确数控机械施工流程数控

数控机械施工技术的形式要求相对比较多,进行后续施工时,必须要根据具体的施工流程为准则,确定施工的具体形式要求,使数控机械施工可以充分适应后续施工要求。一般我们在进行数据应用以及数据控制阶段时,必须要提前设计数据导入系统,然后在根据系统平台基站的设置要求,科学合理的应用数控推土机将其摊开。但是由于自动调整形可能会对公路工程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具体操作数控机械施工技术时,机械操作人员必须要根据数控平地机的设计情况熟悉掌握,然后在对铲斗进行适合的调整,并且需要及时使用数控压路机对其进行碾压,从而确保数控机械施工技术在运行中的动态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2.2了解数控机械应用

在施工过程的整个控制阶段,对于不同的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阶段性施工,而相对于数控机械技术需要进行实时的调整,并且根据具体的施工需要不断引进需要的施工设备。在公路工程施工的后续阶段,公路工程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公路路基的形式进行适当的调整,然后在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来确定数控技术的继续施工形式,充分发挥出数控机械技术在建筑施工体系中的最大作用。其次数控技术施工的标准差以及参数会直接对后续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数控机械施工优势以及其自身的精准度进行合理分析,然后在对各个问题环节进行处理,并且找出其中的标准差和技术差,实现最终的数控机械技术的科学合理化应用。但是每个工程的路段都有着起自身特点因此使用的施工机制的也各有不同,这样就需要辅助施工形式,明确具体的标准高之后以便减少误差,从而进一步的确保数控机械施工形式的独特优势。

2.3控制施工成本

数控机械施工技术在建筑公路工程中的后续施工中有着重大的影响意义,所以必须要减少干预性因素的对其产生的影响。数控机械施工技术对公路工程在建筑的后期施工时对数据形式和变更体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信息需要及时调整,但是有时候会有数控技术原则不合理的情况发生,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三维建模、技术平台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整,实现动态监控的最终目的,这样一来无论是在施工成本上还是施工效益上都有了保障。另外,对于不同的公路路段的施工形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进行对比试验,将整个施工成本和施工效益进行合理分析,根据施工形式和施工机制要求的不同,有效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投入。

2.4明确数控机械施工的发展趋势

数控机械施工技术形式和控制机制的自身要求,需要施工的工作人员在不同的公路路段施工时,对可能出现的干预形式和控制结构进行有效的分析,确定机械设备的使用类别,并且需要及时应用在通讯技术上,充分掌握精准设计要求,明确具体的施工技术要求。在工程后期施工过程中有效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控制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尽量减少干预性因素,同时避免可能出现的人工误差。随着广泛的推进数据机械施工技术,使得施工的进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节省了资金。所以,数据机械施工技术必须得到施工人员的全面重视,在加快了速度的同时,提高了公路的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在我国的交通业发展十分迅速,所以对公路工程的建设要求也逐渐增多,因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机械施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施工要求。而随之现在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机械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数控机械施工技术不但可以解决现在机械施工的难题,其安全性、精准性也可以得到保障。所以,数控机械施工技术对我国的公路事业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业,推动了国家的交通行业。

参考文献:

[1]张伸超.数控机械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5.

[2]李涛,周斯格,黄爱翔,赵磊,刘牧民.数控机械技术在公路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湖南交通科技,2013.

[3]李志明.小议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

第3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 数控加工 机械机床 发展前景

数控技术也叫做计算机数控技术,是利计算机技术利用一种数字程序来控制机械设备的技术,是当今建筑行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使用装备,也是当今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产业。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好工业,就必须要用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刚好数控机床就是先进的数控技术中的其中一种,数控机床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一种装有程序由计算机技术控制的自动化高效能机床,代表了现代数控技术控制机械机床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已经成为数控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传统数控技术方面,我国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先进的数控技术却为我国原本落后的数控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我国是数控技术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在已经掌握了自己的装备,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此外,还建立了数控开发技术,数控机床生产基地,培养了专业的数控人才,形成了自己专有的数控产业。虽然我国的数控机床多是用旧机床进行改造的,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在现代化数控技术上飞快的发展速度充分说明了这些年我国在数控行业中的整体实力的壮大,改变了中国依赖传统机床的的局面。

二、数控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一)数控技术的功能

在先进的数控技术的发展下,数控技术是不仅给建筑行业的机械加工带来了便利,也给其他行业在机械加工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数控技术是计算机程序对机械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的方法,它包含了传统的制造技术、感应检测技术、光机电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同时它还拥有利用编好的程序对数控机械设备实现了远程控制功能,提高了机械设备的灵活性和工作效率。在先进的数控技术下,数控机械设备在不同行业的领域下得到了不同的发展需求。

(二)数控机械对施工的概念

在建筑行业的生产中,数控加工技术主要是在机器设备的生产线上工作。数控技术机械化施工是指利用三维设计图数据的模型、建筑工地的数据采集系统、数控机械控制系统等多个平台,通过建筑工地的信息资源来实现对工地的施工机械管理、控制的施工模式。数控加工技术主要是代替工作人员完成那些细密的焊接加工任务,这样在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又保了生产的质量,同时又节省了劳动力,用低成本实现了高效率。如果机械设备在运作的时候出现了故障,数控加工技术会通过自带的检测系统将设备在工作时发生故障的信息发送给计算机系统,并且会自动停止机械设备相应的工作,减少了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三)数控技术机械化的施工原理

数控机械化施工采用的是智能机器人一样的动态定位技术或者GPS监测技术,通过监测技术和传感器发来的信号,用图像或者声音来指引操作员自动控制铲刀等机械准确施工。

三、数控机械设备的应用

(一)数控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

数控控制技术在机械设备运转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现在化机电一体化重要组成的部分,能够进一步提高机床的生产工作效率。机械机床会执行计算机数控技术发出的指令,因为数控技术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把数控机床工作时所要用的全部工件的信息以及工艺信息都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实现了对数控机床的远程加工引导,让数控机床等机械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功能,给建筑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数控机床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优势就是不需要重新调动机床工作台的位置,而是操作人员只需要将控制机床的程序输入到系统中,就可以让数控机床自动工作,从而解决了建筑行业复杂的加工问题。

(二)数控技术加工系统的应用

如今,数控技术被各行各业广泛的使用,其装备的性能也在不断的被提高,与其相应的设备也发生了改变。数控机床的外壳在毛坯制造的时候开始引进焊件,采用数控气割解决了诸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并且数控技术系统利用切削加工满足了满足了机床在生产产品时的精度需求和质量要求。

四、改造数控机床对建筑行业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技术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广泛使用数控技术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当前传统的机床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但我国有一些中小型的建筑企业在机床这方面没有过多的了解,对此给企业造成了生产成本的不断增高,严重影响了中小型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数控机床的改造恰恰解决了建筑业的这个问题,数控机床的改造不但有利于推动数控技术的现代化整体水平,还以高精密度和智能化的优势为中小型建筑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减低运作成本,机床的性能也更加稳定,同时还解决了传统机床在作业中所遇到的困难,给作业人员减轻了工作负担。对传统机床进行数控化改造,其实就是利用先进的机损件技术对传统机床里面的元件的功能进行数字化信息处理,让其实现可以自动化生产,将其原来的性能达到像新购置的数控机床功能一样的效果。

五、结束语

当前数控机床在我国建筑行业中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能够满足我国建筑行业对数控机床等设备需求的唯一办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数控技术将传统的普通机床进行数控化的改造,对其建立相应的工作体系。旧机床的改造具有很大的意义,它将带来及巨大的市场效益,对中小型建筑行业的流动资金和降低生产成本有较大的帮助。不仅数控机床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数控技术还奠定了我国数控技术产业和数控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大力发展先进的数控技术已经成为了国家加快速度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和数控地位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钟良伟.建筑机械机床数控化改造方法研究.2016(03):

212-214

第4篇

【关键词】高职 数控 就业调查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71-03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院校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改革则是核心,其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合格人才,服务于社会。为掌握毕业生服务社会的质量,对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5届数控技术专业489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思路。广现职地处老少边山穷地区,在生源质量、办学能力等各方面条件相对不足,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对同类院校具有借鉴意义。

一、数控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数据分析结果

(一)就业质量不高,提升潜力不足

从表1各年级收入情况表可知,首次就业和当前就业的工资收入相对较低,首次就业绝大多数处于1500-3500元,当前就业处于2500-4500元,各届毕业生工资收入平均数均低于我国高职高专平均数4640元,数控专业就业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表2数据表明,首次就业在机械行业中从事一类工作的平均为62.13%,二类为19.93%,三类为4.16%,近2/3在一线,其中绝大多数从事简单的机床操作,技术含量低,就业质量不高。当前就业从事一类工作的平均为24.61%,二类为24.06%,三类为3.8%。两次就业比较,从事一类工作的减少37.52%,二类增加4.13%,三类减少2.16%,即首次就业从事一类、三类工作的只有4.13%提升为二类,其余的都已改行,说明毕业生在本专业提升能力不足。

(二)就业对口率总体偏低

各年级数控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统计数据见表2,可见,首次就业对口率平均为35.55%,当前就业平均为10.65%,两者都远低于我国同期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约60%)。

(三)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表2数据可以看出,首次就业时从事数控行业平均为35.55%,从事非数控机械行业平均为50.67%,从事非机械行业平均为13.78%;而当前就业,从事数控行业平均为10.65%,从事非数控机械行业平均为41.08%,从事非机械类行业的比例平均48.27%。从数控行业流失24.9%,非数控机械行业流失9.59%,进入非机械行业增加34.49%,其进入非机械行业的增加量与从数控和非数控机械行业的流失量几乎相等。

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调查分析结果来看,数控专业就业现状并不乐观,其原因主要是教学质量不高,毕业生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不过硬,导致竞争力不强,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在于课程体系的设置,下面结合毕业生质量和就业现状,总结出近几年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方向缺乏重心

我国高职数控专业培养方向有数控加工技术和数控维修,从近年加工类和数维类核心专业课程课时量一览表(见表3)可知,加工/数维比例值在2011届最大,为4.73,2012级最小,为1.29,往后逐年上升。从图1可知,除2011届以外,加工/数维比例值越大,从事本专业工作比例就越高,其原因主要是2011届的实训设备只有3台数车,学生实操训练课时相对较少,而从2012届开始,数车、数铣数量增加到30台,学生实操课时大幅增加,操作技能得以提升,所以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信心大增。由此可知,培养方向缺乏重心将导致学习内容多而不精,学生的加工、数维技能都不扎实的不良后果。

(二)基础理论相对缺乏

近年数控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效果趋向中职化,从表4各年课程体系理论与实操课时量一览表可知,理实比在逐年下降,主要体现在实训设备不断增加,操作技能不断提高,而理论课程不断减少,部分理论性虽强但实用的基础知识没能有效融入教学项目中,如公差与配合、测量技术、材料与刀具、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等课程中的实用知识点,随着课程的取消而被删除,造成学生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影响了技能的应用拓展和创新发展。

(三)课程体系建设缺乏系统性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等各方面需要同步进行,系统性不足主要体现在:近年课程体系虽已将原学科课程体系理论性强的课程删除,但其中实用性强的必需知识点并没有整合到教学项目中。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高职院校教改项目研究的时间紧任务重,加上边远地区院校师资力量薄弱,项目建设经验缺乏等原因,导致一些项目的申报、推进、验收都缺乏系统研究,如申报材料、设备采购方案、改革方案等材料由一两个人完成,也没有进行论证。课程改革局限于专业课程,多数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没有同步跟上,导致学生人文素质低,思想境界不高,缺乏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和认识,学习目的不明确等问题。课程教学、考核缺乏统一标准,同一门课的不同任课教师根据教材和各自的教学水平选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导致各个班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都不尽相同,知识点无法有效衔接,将导致课程体系混乱、教学效果弱化、课程衔接不紧等问题。

(四)缺乏专业定位和职业发展教育

数控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对口率远低于我国高职高专同期平均就业对口率,表明数控毕业生从一毕业就不愿从事本专业工作,其主要原因是数控专业毕业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不强,没有认识到本专业潜在的发展空间,更没有达到“匠工”的思想境界。因此,应当在课程体系中融入数控技术专业文化的内容,加强数控专业从业人员的自身定位教育和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荣誉感和认同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发展规律,排除就业初期带来的困扰和急躁情绪,提高就业适应性和忍耐力。

三、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课程体系是培养出合格人才的基础架构,在建设过程中,应当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尊重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下面就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构建思路。

(一)确定培养方向

数控专业培养方向的确定,主要从生源和就业两个方面来考虑:欠发达地区生源基础相对较低,近半数为2+3、3+2、五年制学生,他们形象思维较强,对加工操作兴趣浓,而对抽象的电气、PLC、单片机、控制编程等方面不感兴趣,基础较差,缺乏抽象思维。同时,加工类岗位需求量大,主要包含数控操作工、数控编程工艺员等,占所有数控专业人员82.6%以上,从近年广现职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绝大部分是从事数控加工类工作,由此可见,在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应当以数控加工技术作为培养方向。

(二)确定能力目标

数控加工技术方向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数控技术的理论知识、应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从事数控设备操作、数控加工与编程、数控设备检测和维护、数控设备营销等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调研,企业对毕业生所需技能前十排名见表5,其他还有英文阅读、应用文写作等,可见,基础能力最重要,如机械识图、办公软件使用等,其次是专业能力,如工艺与工装设计、机床操作、质量控制等。此外,职业素养是人才得以提升的基础,贯穿职业全过程,如吃苦精神、执行力、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这些都应当是重要的培养目标。

(三)专业基础连续贯通,理论实践深度融合

首先,高职课程体系有别于学科课程体系和中职课程体系,不能过度偏理论或操作,尊重认知规律,对各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选择,并按公共基础能力、专业基础能力、核心专业能力逐级编排,见表6教学计划表(精简),确保课程的设置满足企业对从业者的能力需求。其次,应以项目化教学为载体,实现理实深度融合,以知识应用和技能提高为根本目的,不断完善课程标准。最后,在后续课程项目中,对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应设置有应用环节和相应的考核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坚持德育为先,强化职业发展教育

教育各级主管部门要求职业教育以德育为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课程体系德育模型见图2所示,各种教学载体都以德育为中心,服务于德育,其中,公共课培养正确三观,专业课传授本专业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第二课堂培养本专业学习兴趣,技能比赛提高知识、技能综合应用水平和专业荣誉感,由此带来的成就感进一步强化正确的三观。

总之,课程体系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问题为导向,紧扣培养目标,坚持德育为先,关键是做好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建设,统筹协调师资和设备,强化考核评价,重视过程监控和专家论证,制定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金晓严.“订单驱动”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就业稳定性研究――以高职物流管理[J].物流技术,2013(2)

[2]唐明.高职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现状及提高对策[J].职教论坛,2013(2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一般课题(GXGZJG2015B255)

第5篇

关键词:数控加工;加工工艺;特点;问题

引言

数控车加工的过程是自动完成的,它是由加工程序控制进行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加工程序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加工程序具有相当高的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与合理性,一点儿差错都不能出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加工生产出合格的零件产品。因此,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在进行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加工工艺。尤其是在典型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必须对程序设计流程、数控车加工过程中的切削用量以及刀具的选择和走刀的路线问题等因素,都需仔细对待。

1.数控车加工工艺的特点分析

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在编程中,对一些工艺问题 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做一些处理。因此程序编制中的工艺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与普通机床加工工艺在原则上基本相同,但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因而有自己特点:①工序的内容复杂;②工步的安排更为详尽;③依靠程序完成所有工艺过程;④数控机械加工程序是数控机床的指令性文件;⑤数控机床受控于程序指令;⑥数控机械加工程序不仅包括零件的工艺过程,还包括了完成工艺过程所必需的工艺参数,如切削用量、进给路线、刀具尺寸编号以及机床的运动过程。⑦数控加工效率高,加工精度高,劳动强度低,对不同工件适应能力强。

2.数控车加工工艺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2.1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对于高效率的金属切削加工来说,被加工材料、切削工具、切削条件是三大要素。这些决定着加工时间、刀具寿命和加工质量,数控切割机。经济有效的加工方式必然是合理的选择了切削条件。切削条件的三要素: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深直接引起刀具的损伤。伴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刀尖温度会上升,会产生机械的、化学的、热的磨损。切削速度提高20%,刀具寿命会减少1/2。进给条件与刀具后面磨损关系在极小的范围内产生。但进给量大,切削温度上升,后面磨损大。它比切削速度对刀具的影响小。切深对刀具的影响虽然没有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大,但在微小切深切削时,被切削材料产生硬化层,同样会影响刀具的寿命。

用户要根据被加工的材料、硬度、切削状态、材料种类、进给量、切深等选择使用的切削速度。最适合的加工条件的选定是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选定的。有规则的、稳定的磨损达到寿命才是理想的条件。然而,在实际作业中,刀具寿命的选择与刀具磨损、被加工尺寸变化、表面质量、切削噪声、加工热量等有关。在确定加工条件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对于不锈钢和耐热合金等难加工材料来说,可以采用冷却剂或选用刚性好的刀刃。

2.2 合理选择刀具

合理选择刀具,具体是指:第一,粗车时,要选强度高、耐用度好的刀具,以便满足粗车时大背吃刀量、大进给量的要求。 第二, 精车时,要选精度高、耐用度好的刀具,以保证加工精度的要求。 第三, 为减少换刀时间和方便对刀,应尽量采用机夹刀和机夹刀片。用户在选择切削用量以后,还需要挑选合适的刀具,只有保证选择的刀具无论是在强度、耐用度还是精确度等方面,都要具有高质量的前提下,我们才有可能做好数控车加工的工作。

2.3合理选择夹具

合理选择夹具,具体表现为:第一,尽量选用通用夹具装夹工件,避免采用专用夹具;第二,零件定位基准重合,以减少定位误差。所谓合理,就是要求夹具既要是通用的夹具,还要求零件定位的基准重合,这两点要求缺一不可。选择了合适的夹具,在进行数控车的加工工程中,技术人员才能因此节省工作的效率,提高工作效益。一般来说,选择合适的夹具对于数控车床的加工工艺的完成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拥有好的工具了,才有可能保证高质量的工作成果。因此,在选择了合适的切削用量和刀具之后,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夹具,这是保证数控车加工工艺正常运行的前提与基础。

2.4确定加工路线

加工路线是指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刀具相对零件的运动轨迹和方向。确定加工路线就是要求:第一,应能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要求;第二,应尽量缩短加工路线,减少刀具空行程时间。在确定加工路线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保证的便是数控车加工工艺时加工的精度和表面粗糙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加工的质量,其次对于加工路线的缩短,以此来节约数控车加工运行的时间,这样刀具空运行的时间也会大大缩短,不仅有利于保护刀具的损坏,同样对于工作效率的提升,也是一种保障。

2.5加工路线与加工余量的联系

目前,在数控车床还未达到普及使用的条件下,一般应把毛坯上过多的余量,特别是含有锻、铸硬皮层的余量安排在普通车床上加工。如必须用数控车床加工时,则需注意程序的灵活安排。因此,在数控车加工工艺的过程中,要加强加工路线与加工余量之间的联系。一般来说,数控车的加工工艺与普通的车床加工工艺基本类似,它是一次性完成的自动化操作。因而,对于工作的细节要求就格外仔细。无论是切削用量、刀具,还是夹具的选择,都要求必须合适。加工路线与加工余量的联系,有利于促进车床工艺的顺利进行。

3.结语

通过关于数控车加工工艺的分析与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具体的零件加工过程中,要仔细考虑数控车加工过程中的切削用量、程序设计流程、走刀的路线以及刀具的选择等问题,从而保证数控车的工艺规程制定的合理性,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建刚.数控车加工工艺常规分析[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8,03:44-45.

[2]顾金平.车床传统加工工艺在数控车加工中的实现与改进[J].湖南农机,2012,07:117-118+122.

[3]贾会会.浅谈变齿厚蜗杆的数控车加工技术[J].装备制造技术,2012,12:105-107.

[4]喻志勇,王雪飞,阳华.数控车加工工艺分析[J].科技广场,2009,07:234-235.

[5]苏昊. 数控车加工技术在塔机制造行业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09:87.

[6]吴宝莹.数控车加工薄壁组合零件工艺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1:81-82.

第6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关于机电一体化的概述

1、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所谓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是指将电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接口技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只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内容与组成要素及原则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二是机械技术;三是自动控制技术;四是系统技术;五是传感检测技术。机电一体化的组成要素包括:一是结构组成要素;二是动力组成要素;三是运动组成要素;四是感知组成要素;五是职能组成要素。机电一体化的四大原则包括:一是运动传递;二是能量转换;三是结构耦合;四是信息控制。

(二)、关于智能控制

1、智能控制的含义

“智能控制”指的是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控制理论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现在已进入“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阶段。“机电一体化”是微电子技术向机械工业渗透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新概念,是精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各相关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形势。它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及信息技术相互交叉、融合的产物。

2、智能控制系统的特点

智能控制常具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基本特点:

(1)分层递阶的组织结构:智能控制系统的组织结构体现了“智能递增,精度递减”的原理。其协调层次越高,所体现的智能也越高。

(2)多模态控制:智能控制系统常采用具有开、闭环控制结合,定性决策与定量控制结合,数学模型和非数学广义模型结合的多态控制。

(3)自学习能力:一个系统如果能对一个过程或其环境的未知特征所固有的信息进行学习,并将得到的经验用于进一步的估计、分类、决策或控制,从而使系统的性能得到改善,那么就称该系统为学习控制系统。学习控制系统是智能控制系统的一种,智能控制系统的学习功能可能有低有高,低层次的学习功能主要包括对控制对象参数的学习,高层次的学习功能则包括知识的更新和遗忘。

(4)自适应能力:智能控制系统中的智能行为实质上是一种从输入到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它可看成是不依赖模型的自适应估计。因此它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能。当系统的输入不是已经学习过的例子时,由于系统具有插补功能,从而可给出合适的输出,甚至当系统中

3、智能控制系统类别形式

智能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智能行为,它是用来解决工程上难以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的、复杂的、随机的、模糊的、柔性的控制问题。这些问题的特点是非线性的,用普通的控制方法难以实现。当前采取的智能控制系统如下所述:

(1)分级控制系统

分级控制系统又称为分级阶梯控制系统,是由美国普渡大学提出的控制理论。它的理论是在自适应控制和自组织控制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它主要由三个控制级组成,由高到低分为组织级、协调级、执行级。具体情况如下:

a.组织级:通过人机接口和用户进行交互,执行最高决策的控制功能,监视并指导协调级和执行级的行为。

b.协调级:该级分为控制管理分层和控制监督分层。

c.执行级:执行确定的动作,完成组织级分配的任务。

(2)学习控制系统

学习控制系统是通过对内部结构进行判别、认知、调整后,利用对信号循环输入和数据处理来保证良好的运行效果。它是一个能在其运行过程中逐步获得受控过程及环境的非预知信息,积累控制经验,并在一定的评价标准下进行估值、分类、决策和不断改善的自动控制系统。

(3)专家控制系统

专家控制系统是将人的经验、知识、技能融合进计算机的一种形式。在这个系统中,计算机数据库含有摸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并且具有可以利用这些知识与经验解决该领域的高水平难题的特点,

(4)神经网络系统

神经网络是指由大量与生物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相类似的人工神经元互联而组成的网络,或由大量象生物神经元的处理单元并联互联而成。智能网络结构形式主要运用了神经细胞、人工神经元模式。智能控制与模仿真人是神经网络的主要功能

(三)、智能控制发展的趋势

智能控制系统具有极强的学习功能、组织功能及适应,其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广泛应用是当前智能控制的一大发展趋势。模糊系统、遗传算法、专家系统及神经网络是应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最常见的四种技术,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四)、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1、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最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就是将智能控制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技术有机结合,向智能机械制造技术的方向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取代一部分脑力劳动,从而模拟人类制造机械的活动。同时,智能控制技术利用神经网络及模糊系统计算的方法对机械制造的现状进行动态地模拟,通过传感器融合技术将采集的信息进行预处理,从而修改控制模式中的参数数。在此过程中利用神经网络技术中的并行处理与学习功能将一些残缺不全的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利用模糊系统所特有的模糊关系与模糊集合等特征,可以将一些模糊的信息集合到闭环控制中的外环决策机构来选取相应的控制动作。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领域包括:机械故障智能诊断、机械制造系统的智能监控与检测、智能传感器及智能学习等。

2、智能控制在数控领域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对数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完成很多的智能功能,还需要扩展、模拟、延伸等新的智能功能,从而使得数控技术可以实现智能编程、智能监控、建立智能数据库等目标,运用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这些目标。比如说,利用专家系统可以数控领域中难以确定算法与结构不明确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处理,再运用推理规则将数控现场的一些数控故障信息进行推理,从而获得维修数控机械的一些指导性建议;利用模糊系统技术可以将数控机械的加工过程进行优化,对一些模糊的参数进行调节,从而更加清晰地发现数控机械出现的故障,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智能控制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

机器人所具有非线性、强耦合、时变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动力系统中,在控制参数的系统中机器人具有多任务及多边变性的特征,这些特征适合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当前智能控制技术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器人手臂姿态及动作的智能控制;二是机器人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视觉处理方面的智能控制;三是机器人在行走路径与行走轨迹跟踪方面的智能控制;四是通过模糊系统及专家控制系统对机器人的运动环境进行定位、监测、建模及规划控制等方面的探究。

4、智能控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能控制在建筑物照明系统中的应用,它主要通过通信与计算机控制的联网,对每一个时段的照明系统进行控制,主要表现在对照明时间、照明系统的节能、照明逻辑方面的智能控制;二是对建筑物内的空调进行智能控制,通过比例积分调节器闭环的方式对空调在夏季与冬季使用时的模式进行设置,可以智能地调节空调的风阀,在确保建筑内空气质量的同时,减少能量的浪费。

第7篇

摘要:数控加工技术是现代社会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高低对国家经济发展力及综合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现代化数控机械技术人才,是现阶段各高校、职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者就机械数控加工机械仿真教学软件的应用进行分析,对如何选择数控加工机械仿真教学软件以及其使用过程、范围、注意事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数控加工机械 仿真软件 教学应用

一、数控加工机械仿真软件的选用及在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数控加工机械软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虚拟的数控机床操作,可以达到真实机械的数控加工实践体验的效果。数控加工机械仿真软件能够对数控加工过程进行全面仿真,同时能支持多种数控系统设定、对毛坯进行定义、刀具准备、测量、G代码的处理以及面板操作等。数控加工机械仿真软件具有操作安全性、低成本、占地小、提高资源的使用率等优点,而且利用互联网络还可以实现师生在线交互,学生技术考评等。

2.数控加工机械软件的种类

数控加工机械仿真软件系统的形式多样,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数控机床自身就带有仿真系统。但是这种仿真系统不适合运用在教学之中,不适合学生进行手工编程教学实训。数控加工机械仿真软件可分为几何仿真、物理仿真以及教学类的演示仿真等。几何加工仿真软件是现阶段教学软件应用最多的软件之一,它是运用计算机对数控加工过程进行了动态的仿真模拟,对数控机床的各种坐标、刀具运动的轨迹、规律以及对毛坯的切削过程进行模拟,最终完成三维实体模型的加工。几何仿真不但具有数控程序校验的准确性、切削参数具有合理性、对切削效果进行评价及验后处理等功能,而且还能发现刀具与夹具、工件、机床之间的碰撞与干涉,从而判断工艺的合理性,有效地实现了不在真实的加工环境中,就可以评估数控加工工艺及过程的目的。通过对加工过程中不合理动作的调整,可以对数控程序进行优化,减少程序调试的时间、试切过程,减小毛坏材料的消耗,缩短机床加工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数控加工效率。

二、在教学中的应用

1.数控加工机械仿真软件的基础模块

基础模块主要针对我国常用的FANUC数控加工软件中数控铣床、车床、加工中心等编程方法、操作方法及其应用。基础模块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熟练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2.数控加工机械仿真软件中的提高模块

提高模块主要针对SIEMENS中三种机床的操作与程序进行仿真训练与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数控加工技术软件在不同数控机床中的编程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

3.数控加工机械仿真软件中拓展模块

拓展模块主要针对我国现阶段常用的广州数控、华中数控、三菱数控、大森数控等不同软件中的车床编程、操作方法进行讲解,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不同软件的操作能力与编程能力。

4.数控加工机械仿真流程

在数控加工技术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使用的是几何仿真软件,但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工作需要则可以对流程进行简化。在构建教学仿真模型前,要对实际生产加工环境进行分析、总结,对必须使用的工艺模块进行整合,对不重要、不相关的环节进行简化。仿真工艺模型尽量与现场加工环境相符。虚拟的机床模型必须对数控机床零部件、结构特点等几何关系进行准确的反映,以及机床的运动与零部件的相对运动关系进行真实反映。工装模型的装配位置、几何形状必须与现场工作的工况条件相符,并且有效地避免和准确地检测夹具、机床与刀具之间的碰撞与干涉,检验数控程序和夹具之间的避让。在从毛坯模型到仿真零件成形的过程中,检验刀具的切入与切出速度和切削量,以及形成的几何形状,使其在加工坐标中的位置关系与实际生产中的毛坯保持一致。在仿真系统中加工坐标与数控程序中的坐标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坐标与毛坯的位置关系必须保持正确性并符合工位方向。

三、小结

总之,数控加工机械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切削试验方式,通过数控加工机械模拟仿真机床加工的过程,检验加工程序的准确性、对程序错误的纠正、改进机械工艺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数控加工机械仿真软件的应用与推广,对提高数控加工技术的教学质量与学生使用数控加工机械的综合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楠,王海飞,冯松涛,张贺.斯沃数控机床仿真操作软件在数控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1(3).

[2]安荣,张信群.数控加工仿真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4).

第8篇

随着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使得制造需求越来越大,为机械制造企业创造了机遇的同时,也使得机械制造企业面临一系列问题,如研制时间段、技术改造落后、产品可靠性缺乏实践考验以及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为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我国机械制造企业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贯彻可靠性工程的意识,对可靠性工程积极开展深入研究,不断强化机械制造的技术基础,加强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为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提供充分的保障,从而为机械制造企业进步与发展奠定基础。

1 我国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发展现状

我国机械制造的可靠性工艺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对于机械产品的可靠性研究比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对于机械产品可靠性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从我国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对于机械产品理论研究比较大,但对于可靠性工艺的实际应用比较少,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对于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理论研究,其广义的可靠性主要包括狭义可靠性和维修性,主要指的是机械产品在整个寿命期限内完成的规定功能的能力,而广义的可靠性又被称为模糊可靠性,是对可能维修的机械产品和不可维修的机械产品的总称,对于可维修的机械产品,不仅需要提高可靠性,还需要提高维修性,而对于不可维修的机械产品,则需要着重考虑其可靠性。

2 机械制造的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的工程过程是,实际上就是产品研制全过程,可以概括为3个阶段,分别为概念设计阶段、生产阶段和制造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机械产品的过程就称之为工艺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毛坯制造、零件加工、热处理等,为了工艺过程顺利进行,就需要对辅助工具进行及时地调整和维修。而且机械制造的工艺过程中,采取机械加工的方式、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改变毛坯形状、尺寸和表面层性质,确保机械产品成为合格产品的过程就是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具体表现形式。图1为机械制造的工艺过程。

刀具作为机械制造过程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对机械制造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为刀具是机床最基础的零部件,其完好程度直接决定机床的加工精度。在机床加工工程中,刀具与机械产品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摩擦力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机械产品的可靠性,也会使得刀具受到磨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刀具可靠性的分析,将会直接影响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而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对于刀具磨损的分析,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分别为采用加工质量预测刀具的可靠性和传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优劣势,在对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进行分析时,就需要对影响机械产品可靠性的各个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为机械加工产品的可靠性提供充分的保障。

3 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研究

对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从数控机床整机和关键功能部件的可靠性进行研究,从而为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3.1 数控机床整机可靠性

对于数控机床整机可靠性进行研究,可以从3个方面出发。首先,明确数控机床的整机使用寿命,并利用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数控机械整机可靠性进行全面评价;其次,充分发挥故障分析法的重要作用,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数控机床故障进行详细分析,确定数控机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最后,需要对数控机床可靠性进行增长策略的研究,主要是因为数控机床的使用寿命一般比较长,在对数控机床可靠性进行研究的的时候,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可靠性设计准则,结合数控机床加工出来的机械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提高数控机床可靠性提供充分的保障,确保机械制造的机械产品的可靠性。

3.2 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的可靠性

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直接决定数控机床是否可以顺利运行,对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具有直接影响作用。所以,在对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进行研究的时候,必须对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可靠性进行研究。通过对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可靠性的长期实践研究表明,可以将其研究方案概括为4个方面。第一,针对数控机床中某种功能部件的特殊性,制定出具体的可靠性试验规范;第二,在获得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故障数据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从而为保证机械产品可靠性制定出有效的故障解决措施;第三,制定出专门的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的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为准确、有效的评价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对于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分的可靠性分析,需要适当发挥出增长策略的重要作用。

从数控机床整机可靠性及其关键功能部件可靠性分析发现,对于影响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关键性因素,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提高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重要目标。

第9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发展;基础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239-1

0 前言

数字控制(Numerical Control,NC)技术简称数控技术,顾名思义就是以数字的形式实现控制的一门技术。是利用现代数字化的信息对机器运动及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先进技术。用数控技术控制加工的机床,或者说装有数控系统的机床称为数控(NC)机床。

如果一种设备的操作命令是以数字的形式来控制的,工作过程就是按照严格的数字规定的程序自动地运行,我们就把它称为是数控技术设备。例如数控机床、数控火焰切割机、数控绘图机、数控冲剪机等都是属于数控技术的自动化设备。并且它也是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综合了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和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在现代数控机械代替了普通机械的工作,特别是数控机床的出现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引起了人们高度的重视。

数控技术的先进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数控技术,为适应国际竞争形势的需要,并且还要培养大批数控技术的人才,有先进设备没有人会用,那也是空技术。 数控技术已有近60年的历成,发展可分为电子管数控,晶体管数控,中小规模IC数控,小型计算机数控,微处理器数控等阶段;数控系统装备的机床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速度和效率。

人类发现数控系统以后,人们就希望数控系统能部分代替机床设计师和操作者的大脑,首先就要培养数控人才来开发人机协调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让技术人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开发数控系统。但目前人们对数控系统生产最关注的就是数控系统主要性能是否可靠性,存不存在的死机现象而影响工作效率。还有数控系统生产高精高速的加工产品质量问题等。

1 数控技术对现代制造业的影响

数控技术对现代制造业的影响是多方面和重大的。

1.1 表现在使机械制造业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数控技术的应用将是机械制造工业与多种学科技术融为一体,如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等。使制造业成为知识、技术密集的科学范畴,最终成为现代制造业。

1.2 表现在使机械制造业的劳动者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由以前的体力劳动转变为脑力劳动。数控技术是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表现之一,它为更好的适应科技进步,数控技术不断更新,也为满足多品种的市场需求的生产方式,又出现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制造系统,具有划时代意义 。

1.3 表现在使产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以前的粗糙产品向现代机械产品再向着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可靠性产品方向发展,生产出具有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强大竞争力,因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控技术的发展、推广和应用。我国数控技术起步较晚、发展较慢。

2 数控技术的发展

数控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2.1 第一阶段是封闭式发展阶段

在此阶段,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我国的技术条件差,当时数控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

2.2 第二阶段是引进技术阶段

此阶段,建立了最初的国产化体系阶段,得到国家的重视,研究开发环境和国际技术引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所以我国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3 第三阶段是进入产业化的研究阶段

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在此阶段,我国国产数控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我国现在已掌握了从数控系统、数控主机、专机及其配套件的基础技术,该技术已进行商品化开发生产的阶段,部分技术已商品化、产业化,形成了很多数控技术产业基地。据悉在攻关成果和部分技术商品化的基础上,已建立了典型基地。如华中数控、航天数控等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数控系统生产厂。兰州电机厂,华中数控电机生产厂以及北京第一机床厂,济南第一机床厂等若干数控主机生产厂,这些生产厂都是我国的数控产业基地。

3 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情景

我国正式成立具有高科技素质的数控研究、开发、管理队伍,并在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国外相比我国技术水平有差距,在某些方面发展速度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如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产业化水平上、市场占有率、品种覆盖率小。还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上对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工程化能力较弱,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拓展力度不大。

第10篇

【关键词】 智能控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 应用

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氛围下,运用机电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因为机电一体化系统彻底的摆脱传统生产模式上的成本过大,生产效率低下并且产品质量不佳等诸多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问题。智能控制作为当今控制理论上的发展,其存在是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所在。智能控制更深层次的改善了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缺陷,优化调整的同时确保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顺利运作。

一、智能控制的含义与类别形式

智能控制主要就是利用多项不同的智能控制技术所展开的操作控制,其主要是一个混合以及集成的控制系统,是社会控制理论发展的一个崭新的高度,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开创了新的控制时代。智能控制指的就是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的情况组织下,自行的启动智能机器所完成一些列的智能控制目标,其主要针对应用与在传统上较为复杂的控制系统之中。

智能控制的类别形式主要有:分基递阶控制系统,专家控制系统,集成混合控制,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系统,学习控制系统,进化计算以及遗传和组合控制方法等。

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概概述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目前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其主要是机械理论与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理论的结合,即是有机的融合了电工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微电技术,信号多变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其中计算机技术、传感检测技术、控制技术、机械技术、伺服传动技术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技术。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机械设计理论的发展,故此我们也称机电一体化为机械电子学。在上一世纪60年代左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初次将电子技术的成果引入到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其主要目的是用以完善机械产品在应用上的各项性能,因此这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结合也就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渐渐的萌芽。到上一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伴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不断发展完善以及成熟,让机电一体化系统在这一年代得到了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以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出现,给予了机电一体化系统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发展基础。到了20世纪的90年代,由于光学以及通信领域的发展在当时达到了一个相当了高的水平,此部分相关技术又被引进到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即日后的光电技术和微机电一体化技术。再加上光纤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的诞生,发展以及成熟又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未来发展开辟了一较为广阔的空间,故此这一年代成为了机电一体化系统深入发展的重要阶段,智能控制也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慢慢的成熟起来,并被用到机电一体化系统中。

三、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目前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系统中的一系列产品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中所应用到的领域主要有:智能传感器与智能学习,机械制造系统的智能监控和检测以及机械故障智能诊断等。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深入发展过程中,对于数控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数控技术中的应用有助于及时准确的找出数控机械加工过程中的信息故障等问题,优化了数控机械的加工过程。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竞争也越发激烈,企业产品的性能成为了企业竞争的主要核心,而产品优优胜关键也在于机床的精度。与此同时生活水平的提升让人们对于机器智能化效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故此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应用有助于优化产品的效能,提高机床的精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还能实现产品智能效果满足人们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融合发展,不仅给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操作流程进行优化调整的帮助,还可以大大的减少这一系统操作过程中的加工时间,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的工作效率。

四、结语

综合上文所诉,智能控制因为其高性能,高效率,高水平等控制特点以及优势正在慢慢的取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统的控制模式,成为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主要控制方式之一。

参 考 文 献

[1] 陈雪梅. 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智能控制的有效应用的几点思考[J]. 河南科技. 2010年14期

第11篇

关键词:美国;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唐霞(1981-),女,江苏无锡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控故障诊断技术、职业技术教育;谢利民(1978-),男,江苏无锡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物联网技术,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5-0093-04

今年8月,我去美国贝茨技术学院参加了为期四周的交流学习。通过学习、参观、研讨,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拓展了思路、更新了观念,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问题的思考。本文结合在美国贝茨学院的学习,总结了美国贝茨学院“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理念及相关课程的特色,并分析了它对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下称我院)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启示。

一、美国贝茨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

美国贝茨学院招收对某专业领域感兴趣、或打算在此行业领域内就业的学员入校学习,学制为三年,课程教育为学分制。学生在第一学年进行基础培训,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第二学年进行专业基础能力培训,主要采用理论实践培训及学期项目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提升学员的职业技术技能,促进就业。第三学年进行专向培训和项目开发,主要有专向科目培训,毕业项目及企业实习等方式进行培养,为区域产业机构的顺畅运营提供必要的职业技术服务。学校对不同类别的课程开发采取不同的策略,但总的原则是要体现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完美结合。贝茨学院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框架如图1。

图1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框架

可以看出,其课程设置特点如下:

(一)重视职业素养课,助职业发展潜力发展

以贝茨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本专业培养学生从事数控机械操作或在制造领域工作,利用各种机械设备或CNC控制设备,学生学会加工零件并精确测量。毕业后可在一般企业或维修岗位工作。本专业安排了基本教育模块、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模块。在基本教育模块中,设置3门课程,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课程设置注重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要融入社会走上职场,学员的工作适应能力、人际交往适应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职业发展能力对学员提出了重要要求。《人类关系》、《交流》等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员职业发展能力的形成。职业发展能力培养关注的是,要使学员形成职业素质不断增长的能力,其内涵是多元的、综合的,同时它又是发展的、动态的。其核心是通过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使学员具有持续学习、适应社会环境、善于自我管理的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素质积淀的过程。为此,学院创设了有利于学员职业发展能力养成的环境,使学员在与环境的交融中获得能力增长。同时,为培养学员职业发展潜力开设的基础课程《数学》与职业技术有紧密联系,如《数学》课程教学中包括该专业《公差配合》课程中所需的分式的加减法运算,兼顾了各种层次学员的水平,使学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以应对技术变化,为解决问题和革新技术做好准备。

(二)专业技术课程内容浅但符合岗位需求

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实际岗位需要来安排。基础理论课《数学》课程教学包含整式、分式的加减法运算,不是一味的求极限等高深的知识点,实用即可。又如专业技术课程《公差配合》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如何选配合适的量块,达到尺寸“3.1426”、“5.463”、“2.2147””,并花了近一节课的时间训练了该知识点,内容宽而浅,强调实用,突出职业性。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请教老师或相互指导,每一位学生都彻底掌握了该本领。

目前,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市场对技术工人的要求已经不同,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向职业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要紧扣职业岗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其工作中需要的知识。

(三)专业课程与人才岗位对接呼应

职业技术教育面向岗位工作需要,美国贝茨学院的专业技术课程的开发针对职业岗位的实际,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图3可看出,“数控机械工”岗位不仅要求学生学习该岗位要求的基本技术《公差配合》、《精确测量》,而且安排了专门的职业性课程,如《车床Ⅰ》、《铣床Ⅰ》、《CNC编程》等,这些课程职业性较强。学生根据企业岗位上的图纸自行在车间反复训练,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学员可自由创新零件,加工各种自创意件,如图4,加强学校教育与未来工作的联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学院可了解职业、在课程的实施中进行职业探索、并为职业做准备。

图3 专业技术课程

(四)根据就业方向,学生选修专业课程

为了满足不同时期人才市场对职业人才素质的要求。贝茨学院在采用了“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模式。所设课程不是针对某一单一职业,而是针对相关职业群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为学生继续学习打基础,着眼于转岗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为适应职业群所设计的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而且以专业技术训练为主,以职业资格为导向设置课程结构,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在第三阶段根据市场需求和受教育者的个性、特长、兴趣确定专业方向,学院提供的专业技术平台选修“数控机械工”或“数控技术员”就业岗位,选修方向课程安排如图5,其中“数控机械工”是指对设备的操作,“数控技术员”主要面向对数控设备的维修,课程也偏向电气或自动化控制方面。这种模式“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模式既能保持课程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又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

图5 选修方向课程设置

(五)适度的课程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贝茨学院的课程考核考察学生的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如贝茨学院的《CNC铣床编程I》课程专业技能的考核题如图6上图所示。试题紧扣课程目标,操作性强,学生能很好的完成,从而建立了自信,获得了内在发展的动力。《数控故障诊断》课程以笔试形式考核,试题以主观题为主,内容体现的是本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涉及知识面广泛,内容具体不抽象,考核知识如图6下图,学生在完成理论考核的同时再次梳理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

图6 专业课程考核试题

二、美国贝茨学院人才培养给我们的启示

(一)根据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设置多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为促进无锡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无锡市政府出台了《无锡市机械装备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等十大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透过相关政策可以看出经济转型都把科技创新放在了突出位置。因此当前经济转型的实质就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发展中的高科技含量,来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可以预见在未来5至10年,无锡将形成制造业产业集群、新兴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科技研发机构三足鼎立的工业产业结构,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

在三足鼎立的工业产业结构下,企业对技术人才将呈现出不同层次的需求。制造业将继续需求大量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新兴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将需求大批生产维护和售后服务技术人才;高科技研发机构将需求一大批辅助研发人才,这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应该是无锡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

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应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形成在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的基础上,加强培养生产维护和售后技术服务人才,重点培养辅助研发人才的多层次培养目标。图7为多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结构示意图。

图7 多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结构示意图

(二)成立科技研发中心练就研发型师资队伍培养辅助研发人才

美国贝茨学院的教师技能过硬、专业素质超强,缘于其在师资引进时要求必须具有3年以上企业研发经历,所以他们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能灵活设计教学项目,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因素。而当前我院有部分青年教师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无任何工程背景。从高等职业院校未来发展趋势和经济转型升级对辅助研发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多渠道培养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如组成“无界化研发团队”从事研发工作。研发项目可以分校内科研项目和企业研发项目,起步阶段先通过校内研发项目锻炼师资队伍的研发能力,再逐步承接企业研发项目,练就一支研发型师资队伍。让高年级学生参与研发团队从事研发辅助工作,通过教师的研发来带到学生的辅助研发,从而达到培养辅助研发人才的目的。借鉴国外经验,我们可以将每个项目的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形成项目技术资料库并通过网络进行分享,为后续的项目开发、为从事项目开发的师生提供成熟的可借鉴的技术资料。

(三)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中引入产品研发项目培养学生辅助研发能力

高职院校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普遍认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联系起来,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统一,使学生的技能与就业岗位对接,是一种比较适合职业教育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3]。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中以项目主导的方式展开教学,但目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中采用的项目主要局限在某门课程的内容,针对某门课程的教学而设计开发出的若干模拟项目,或称之为课程项目。这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是比较适合采用的项目。但在一个真正的产品研发项目开发中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是综合性的,多方面的。所以在高年级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中应打破课程的界线引入产品研发项目,围绕一个典型产品研发项目,用一定的时间,采用导师制的形式师生共同组成研发团队,让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参与产品研发,让学生经历一个实际产品的研发过程,并让学生参与软件程序的调试测试、产品样机的装配调试、技术文档整理等辅助研发工作,在研发实战中来培养学生的辅助研发能力。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将越来越多地需求辅助研发人员即助理工程师,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中引入产品研发项目是培养学生辅助研发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结束语

美国贝茨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与其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期,落后与美国的经济水平,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应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规划,从美国职业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历史中,借鉴和设置适合我们地区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模块整合和模块教学,同时进行技能达标模块的整合并进行强制性训练,最终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时代精神、做人与做事并重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这样的人才既能满足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又能保证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中华.美国职业技术教育[EB/OL].http://省略/20010823/207492.shtml.2005.

第12篇

[关键词]数控机床;刀具材料;选择及应用

中图分类号:TP2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097-01

机械制造产业应用数控机床(CNC)加工中心(MC)柔性制造单元(FMC)和柔性制造(FMS)作为自动化制造工程组成部分,成配套数控机床选择合适的刀具材料与刀具,在数控机床加工生产中是核心重要问题。正确设计与合理使用数控机床对应材料的刀具,对数控机床高效率自动化流程作业进程有提高生产效率和提升工件表面加工精度的重要意义。

数控机床应用刀具为两大类。模块化刀具为主流,以前常用普通机床配置的常规刀具。目前数控机床模块化刀具在数控加工制造业占比重越来越高,数控机床模块化刀具可以缩短换到时间、缩短数控机床停机时间、单位时间内增加工件的产成率、将数控机床的夹具对应配套刀具配置与换刀时间大幅缩短,使单位时间内生产效率提升,提高性价比和经济效益。数控加工刀具执行科学合理与标准化配置,提高了刀具使用率。按照模块化刀具系统,数控加工刀具分配为车削加工刀具、钻削加工刀具、镗铣加工刀具。

加工逆螺纹刀具、复合机床刀具应用于特别的数控机床加工工件,为特殊加工刀具。可转位与不可转位机床夹具由加工刀具的刀体结构决定归类为机架式刀具和焊接式刀具,即为镶嵌式加工刀具。加工复杂体工型件转速较高及材料硬度较高毛坯件时,需加工刀具刀柄有良好减震措施,即为减震式加工刀具。加工高硬度、高强度材料毛坯件造成高热高温需降温,由加工刀具的中空体内部精细通孔将切削冷却液注射至随机刀刃切削刃位置起到冷却和带走切削屑的作用,此为冷却式加工刀具。切削工字钢及YT类可锻铸铁为P型,切削合金铸铁及高含量锰钢和不锈钢奥氏体及铸铁为YW类属于M型,切削钛金属及高温合金属于M-S型,切削非钛金属、低温强硬铸铁、铸铁属于K类即YG型,切削非铁合金、镁铝金属属于K-N型,切削淬火硬化合金属于K-H型。以上属于在数控加工切削过程中使用频率极高的硬质合金类刀具。固定型状毛坯料、坚韧级别高的硬质合金适合作为高速钢刀具;而易磨损、硬度低、红硬性低于硬质合金的高速钢,则不符合应用在数控高速加工切削选择的刀具中,无法针对高硬度材料进行切削,高速钢加工刀具刃部需要在加工前期进行针对加工材料的专业打磨,加工为符合特别目的的非国标准的非标加工刀具。随着模块化刀具根据新兴工程材料领域的发展,特别行业应用陶瓷加工刀具、金刚石加工刀具及PCBN刀人造立方氮化硼刀具。陶瓷加工刀具具有耐磨、高密度、高硬度、无毛细孔、不会藏污纳垢、非金属铸造不会生锈、切食物无金属味残留、轻薄锐利、易拿易切、清洗容易等优点,具有许多金属制刀具无法取代的特性。陶瓷刀的硬度仅次于钻石;金刚石刀具具有极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低摩擦系数、高弹性模量、高热导、低热膨胀系数,以及与非铁金属亲和力小等优点。可以用于非金属硬脆材料如石墨、高耐磨材料、复合材料、高硅铝合金及其它韧性有色金属材料的精密加工。金刚石刀具类型繁多,性能差异显著,不同类型金刚石刀具的结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有较大区别。PCBN刀具最适合于铸铁、淬硬钢等材料的高速切削加工,当切削速度超过一定限度后,切削速度越高,PCBN刀具后刀面磨损速度反而越小,即高速切削下刀具的寿命反而高,这一特点尤其适合现代高速切削加工。

数控车床车削加工刀具通常应用国家标准的转位机夹刀具,转位机床机夹夹具均有标准对应的刀具刀片刃部和刀具刀体。车削刀体刀刃部可按对应车削材料分为高速钢刀片、硬质合金外涂层刀片、及硬质合金刀体刀刃刀片三类型。其切削刀具分类为内螺纹切削刀、外螺纹切削刀、内圆切屑刀、外圆切削刀、切断切削刀、孔切屑刀、镗削刀具、改丝锥、心孔钻削刀具。如果使用机夹杠销、机夹螺钉及机夹螺钉夹板和机夹内外楔块,则数控切削加工刀具作为机夹可转位刀具不需要进行刀刃部位打磨。数控车削刀具具体为切削断面、切削断面环形槽、切削凹槽、切削内螺纹、切削外螺纹、切削内孔、切削外圆、切削断面等。

数控机床钻削应用为:钻削铰制孔、钻削内外螺纹、钻削深孔、钻削小孔径、钻削短浅孔洞。数控加工钻削刀具常用六种联接方式,各自与数控铣床、数控镗床、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和数控车削中心配套联接。六种联接方式为:圆柱联接、圆锥联接、螺纹联接、紧定螺钉直柄联接和最简单常用的直柄联接。

数控镗床镗削加工镗刀根据加工要求为粗镗刀和精镗刀,根据镗刀分部为镗头加镗刀柄式和整体式。镗刀是精密孔加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刀具。

数控铣床铣削加工刀具要以以下对象为基准进行选择:铣削性能和加工余量、铣削加工件的金属材质、铣削加工件的几何形状、铣削加工件的表面质量要求、铣削加工件的热处理状态等,铣刀应用高刚性、高耐用度的刀具。铣削大面积时使用镶嵌刀片式盘形铣刀,增加单位时间产品产成效率和增加被加工工件外部表面的粗糙度;使用通用铣刀铣削小面积或阶梯面;使用用两刃键槽铣刀铣键槽;使用钻头、镗刀等孔加工类刀进行孔加工。在轻中型铣削中使用平装结构铣刀,在重型型铣削中使用立装结构铣刀铣削加工。

数控机床的切削刀具选择问题尽可能选择高硬度、高强度、高耐受性切削刀具。增强切削加工时效、提高切削可靠性延迟了刀具使用时效和耐用度,在切削加工前严格按工艺流程检查刀具,避免切削过程损失。使用可转位机夹刀具,补偿刀具预调和满足精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