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课的感受

网课的感受

时间:2023-05-30 09:14: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课的感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课的感受

第1篇

学生上网课心得体会作文

学校这次的开学比较的迟,于是在这段日子里,我们就在家里学习,老师也是通过网上直播的方式来给我们讲课,在上网课的日子里,我也是感受到不一样的学习方式,自己也是收获挺多的,也有一些感想。

和在教室里面不同,在上网课的时候,虽然我们可以看到老师,但是隔着屏幕,而且还是坐在自己的家里来看,可以在电视上,也是可以在电脑上的,我就选择了在电视上,屏幕大一些,而且也是可以坐在沙发上,更舒服一点,但我也是没有偷懒,而是认认真真的听课了,在学习之中,也是问了老师挺多的问题,以前我都是没有这么积极的。

除了比较的新鲜,而且也是其他的同学也是会比较的积极,我也是觉得自己不能落后了,特别是我也是感受到上网课不用像在教室里面,问问题还要举手,那么多人,也是有些紧张,但是上网课的时候,只要打字就可以了,而且老师讲着的时候也是可以提问的,不用统一的问,老师看到了也是可以很快的回答我们,一节课下来,自己也是感觉到学到了东西更多了一些。

除了提问,我也是自己会更加主动的在一些学的不是那么好的科目上,自己去看录播,会比较主动的来学习,以前我都是不敢相信自己居然还是会主动学习的,以前都是回到家里,作业都是拖了好久,父母叫了自己几次之后我才去做的,而今我也是感受到,我对于上网课是挺有兴趣的,学习起来也是格外的认真。

老师在屏幕里面的样子也是和平时在课堂上是有一些区别,而且我也是可以做一些小动作,只要是不影响听课就行了,反正老师是看不到,给了我自由,我反而是认真学了,可能有些同学喜欢在教室里,但是我觉得上网课会比较的适合我,虽然而今回到了教室里面上课,但是我的兴趣也是减少了一点,不过由于之前学好了,现在也是跟得上进度,而且自己本来就是有兴趣的,回家之后也是会好好的做好作业,还会上网看一些其他老师的讲课视频。

这次上网课给了我很大的影响,让我更加的想要把学习学好了,特别是一些科目我也是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知道了自己想要怎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效率更好一些,自己也是更加的主动了,我也是特别的感慨有这次上网课的机会,让我对学习更加的愿意去学了。

第2篇

小学生上网课个人感受心得体会

对于没有经历过网课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奇妙的话题,对于已经学习过网课的人,会知道原来网课也是和平常上课一样并不难。

在刚得知要上网课的时候,我一直都在担心,自己上网课学不好,担心自己做的不好让老师生气,所以心里还是非常紧张的,以前从没有过的紧张和焦虑居然也出现在我身上。感到非常的不适,心慌异常。上网课要准备哪些东西,要如何上课,在哪里上课,这是我在开始网课这段时间一直在想的为题,直到老师在群里面通知,我才知道,只要一台电脑就行。

其实网课并没有我想的那么难,反而非常简单,原因就是因为网课和平常一样,区别不是多大,一样还是由我们原来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但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变得更多了老师上完的课,我们居然可以下载,还能继续看老师过去的上课视频,这让我觉得网课原来这么方便。

有时候老师讲的课程不太容易理解,上课的时候没有听懂,等到自己做作业的时候感觉题目不会而在课堂上学习过,这时候网课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我可以直接打开网课,看过去的视频,那里没有学习好就可以继续学习,同时还加深了自己的印象,原本接受率不高的网课,也变得更加容易简单。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网课学习,回想起自己刚开始上网课的那段时间,突然有中想笑的冲动,没想到自己居然对网课如此惧怕,可是整整的网课却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难,而且非常容易学习,也很好理解,更能够与老师互动,这和课堂上没有多道的区别,让我知道了原来上网课不难,只是因为自己紧张,自己吓自己。

当然在学习的时候还是要靠自己专注的,对于上课我向来都是严肃认真的,这也没有影响到我学习,我反而感觉到非常快乐,轻松自在的学习。更何况我喜欢这样的学习,可以重复学习的方式也很方便,但是为了让自己根上老师的节奏,我还是会把每天的学习任务完成,不会偷,更不会阳奉阴违,毕竟如若今天我没有认真学习,明天的知识点,接受起来就有些困难,新的知识,只有在最快的时间掌握才会学的刚好,做的更棒。

我坚持按时上课按时完成每天的网课学习任务,没事的时候喜欢把老师以前讲过的网课翻出来在看一遍,因为我也在练习作业,同时加强记忆做好学习,我不希望字因为上课时间长了导致自己最后忘记了自己的上课目的。我既然要接受知识,当然要学好。今后我会继续学好网课。

第3篇

关键词: 美术欣赏课模式方法

在苏教版初中美术教材的内容中,除了造型表现课和综合探索课外,欣赏课占了30%左右。美术欣赏课在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现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备学生的知识修养,以及开发其心智、开发其潜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以传授基本技能为主,在遇到欣赏课时就简单草率而过,或轻描淡写介绍一下,或让学生自己看课本,让学生花个几分钟讨论一下,然后就让几位学生发表评论,结果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发言,但是都是看图说话式的、平铺直叙的评论,完全没有美术欣赏课的深度。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切身体验到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长此以往就无法实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教育目的,也将偏离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为此,我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美的情境,尽量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以下我就美术欣赏课的方法与模式谈几点感受。

一、诗词结合于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模式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情画意是我国古典诗歌特有的传统。唐朝诗人王维的水墨山水画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山水画最重要的特色是诗和画有机结合,创造了一个个诗情画意的境界。其实一首好诗,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将诗词应用于美术欣赏课教学,能使学生提高对诗词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审美情趣。在欣赏中最大的难度是让学生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的面貌和意境又各不相同,教师只有采取触类旁通的迂回战术,从体会古诗的意境入手。对初中生来说,在语文课中已经学过大量的古诗,而中国古代山水画与古诗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例如,陶渊明的诗句“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就与北宋山水画有很多相同之处。通过以上诗与画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欣赏水平、审美能力也提升了。

二、音乐应用于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模式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而美术欣赏也离不开情绪的调动,没有充满感情的欣赏过程,就会大大降低欣赏的效果,导致学生得不到完美的情感的体验,认知也随之大打折扣。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可播放一曲音乐,创设一种艺术氛围,使学生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在浓烈的欣赏氛围中步入神与物游、洞幽发微的胜境。如我在教学《中国古代画作欣赏》时,选了一些优秀代表作品,如《溪山行旅图》、《早春图》等,配上古代音乐《春江花月夜》,下载了有关风景的录像,使学生看了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其次展示风景照片与绘画作品,要求学生思考自然界与艺术品有何联系与区别,着重培养学生的品评能力。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增进其对作品的理解与欣赏的信心。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教学手法的模式

21世纪,是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变的时代,以网络为媒介的信息技术全面进入人类生活。网络技术不仅提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速度和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强烈冲击和改变了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改变了教育教学的环境、过程和方法。

多媒体融科技与艺术于一体,不仅具有展示、欣赏的功能,而且具有训练、创作的强大的功能。网络教学给美术学科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更能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的环境。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欣赏,不理解的可以自己查阅其他相关信息,或是通过同学之间交流解决问题,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有着巨大的挖掘潜力。但这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要求教师会熟练操作电脑,熟知网络知识。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要事先上网,课中为学生提供网站、网页等。

作为网络时代的美术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学校的美术欣赏图片库,编写自己的欣赏性文字,链接优秀的美术专业网站,建立网络留言板,在此基础上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个性。这是一个工作量巨大但极具意义的工程。

四、与生活结合的美术欣赏课的模式

教师可把美术欣赏和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关心时代的发展,加强社会责任感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也可将美术欣赏与生活中的服装欣赏、建筑欣赏、工艺品欣赏、自然风光欣赏等结合。

在美术欣赏课上,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去博物馆或参观艺术展览。在引导学生走进文化遗产和美术作品时,教师不要将固有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意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讨论,避免积极性压制,这直接影响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第4篇

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更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理论知识的加强,能够将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是信息技术实践的基础

实践是理论土壤上开出的绚烂花朵,离开了土壤的花朵,注定无法长久保持美丽。例如,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校本课程上学习了在Flas制作过程中建立“元件”,但不明白“元件”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使用“元件”,以及什么情况下必须使用“元件”。那么即使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学得再好,等到自己制作动画作品时,也可能不会想到应用“元件”,甚至可能都不记得什么是“元件”。于是,在制作作品时,他们就会遇到许多的障碍和问题,走很多的弯路。那么,这节信息技术课就相当于做了无用功。

2.有利于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在信息技术课中,有很多内容是可以触类旁通的。例如,VB语言和C语言,它们的很多语法结构都类似。当学生认真学习了其中一门语言的理论知识之后,他们就会惊喜地发现,即便没有经过深入学习,阅读另一门语言的语句时,也基本可以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只要稍加学习,便可轻松掌握。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如果没有理论基础,学生所掌握的内容仅停留在应用操作的层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就只能解决教师教过的问题,而无法通过理论上的分析将所学知识灵活变通,为我所用。

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动手的乐趣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句格言: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说明在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主动操作。布鲁纳也曾说过:“不经历真正获得知识的过程而单纯接受知识不能成为生动的知识。”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感受,从而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他们内在的知识。

案例1: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这节课的内容取材于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学信息技术》第一册第3课。

在这个计算机普及率极高的社会,几乎每位学生的家里都拥有一台或多台的计算机。尽管如此,但很少有学生有机会打开机箱,看一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包含了哪些东西。学生都有好奇心,如果能创造条件让他们看一看,亲手拆装一下,那么他们对计算机硬件的学习兴趣一定会被激发。

于是,笔者把五台硬件齐全的报废计算机主机搬到了课堂上,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台主机。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一边讲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一边向学生展示相对应的硬件,如CPU是什么?在主板的哪个位置?然后小组竞赛,看哪组学生可以最先找到并拔出该硬件进行展示。

在课程最后的小结阶段,笔者将四个小组所有已经拔出的硬件打乱。然后,报出一个硬件的名称,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把它找出来,并准确安装到主机相应的位置。通过组内协作,学生们完成了计算机主机的组装工作,并将这节课所学到的硬件知识做了全面巩固。

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和分组竞赛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动手参与计算机主机的拆装,体验竞赛的乐趣,在整节课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和激情。于是,不需要教师再强行“填鸭”,学生辛苦记忆,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自然就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了。课后,还有好多学生意犹未尽地表示,要回去把家里计算机主机箱内的元件全部拆散,看看自己能不能完整地组装出一台计算机。看来,通过这样一节课,可能还会收获一群“装机小高手”,真可以说是超额完成任务了!

善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案例

对很多学生来说,理论知识就是课本上的长篇大论,教师口中的喋喋不休。当这些枯燥、抽象、生涩并且陌生的知识扑面而来的时候,学生的本能反应就是抗拒。如果能让这些知识换个模样,不再那么直白,那么刻意,而是以多媒体的形式将一个个生动直观、贴近生活的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思考、理解、感悟,那么,教师想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的知识、明白的道理,自然就到了他们的心里。

案例2:网络与道德。

这节课的内容取材于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11课。

本课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从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出发,让学生学会正确区分网络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同时让学生懂得虽然网络是一个“虚拟社会”,但与现实生活一样,我们在这个虚拟社会中也要遵守社会公德,从而使学生学习并领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和实质,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明白自己所担负的使命和责任。

在课堂上,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两段有关青少年使用网络的视频。

视频一:2006年年底,我国互联网上大规模暴发“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变种,该病毒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并将感染的所有程序文件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同时该病毒还具有盗取用户游戏账号、QQ账号等功能。该病毒传播速度快,危害范围广,截至案发,已有上百万个人用户、网吧及企业局域网用户遭受感染和破坏,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熊猫烧香”的作者是一名年仅25岁的武汉男孩,他落网后称编写“熊猫烧香”病毒是为了显示自己技术高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制作传播病毒是犯法的。

视频二:2005年7月,一名云南女中学生张某沉迷上网聊天后认识了一名四川宜宾的男子,并很快在网上谈起了恋爱。谁知那名男子将张某骗到宜宾后竟将其卖入歌舞厅逼其当“小姐”。虽然后来张某被警方成功解救了出来,但她的身心都已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们都很专注,显然他们对这些贴近生活的案例很感兴趣。看完故事,学生对上面两个案例进行了分析讨论和交流,得到了一些感悟。针对视频一,学生得出: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针对视频二,学生得出: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笔者顺着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出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 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关于道德的范畴,教师不用照本宣科,也无需强行要求记忆,通过这些生动直观的身边案例,学生很自然地就懂得了在使用网络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就是这节课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设置游戏,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玩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对于游戏,他们总是乐此不疲。鲁迅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如果给枯燥的理论知识套上游戏的外壳,就像妈妈把孩子不爱吃的胡萝卜包进他爱吃的饺子里一样,不需要“硬塞”,学生就会很高兴地把你想要他获得的“营养”自觉地“吃”进肚子里。

案例3:计算机博物馆奇妙游。

本课取材于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2课《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经过一系列的内容处理成为校本课程。

笔者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充分考虑了七年级学生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加入了游戏的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热情。

整个教学过程以游览“计算机博物馆”为主线,通过对“现代馆”“历史馆”“中国馆”“应用馆”的参观,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以及计算机在科学领域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本课一开始,笔者就以解说员的身份带领学生来到了“计算机博物馆”。

学生都很好奇,在这个博物馆里能看到些什么呢?

师:在进入“现代馆”之前,本馆的工作人员请大家来玩一个小游戏,想看看大家对现代计算机的种类了解多少,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啊?

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纷纷说好!

接下来,笔者请学生打开Word文档,完成“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掌上电脑”四个拼图,并写出名称。游戏其实很简单,每个拼图只有四张图片,但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当笔者询问学生的完成进度时,会听到“我做到第三个了”!“我比你快,我已经在做第四个了”……诸如此类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游戏任务很快完成了,完成质量也相当高,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满心期待着接下来会有更奇妙有趣的东西在等着他们。

接下来笔者又设置了“连连看”“画画看”等游戏环节,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在热闹和谐的气氛中顺利完成。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也很有成就感。

第5篇

优秀的艺术作品中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情怀,会给人更多的感动,而初中美术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课程,不仅仅需要教授给学生绘画的技巧,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正如《初中美术课程新标准》对于新时期发展学生的审美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样,美术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多维度去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和意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于学生实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美术鉴赏教学注意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悠久的年代里,先人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其中就包含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例如秦汉时期的瓦当、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石窟、隋唐时期的大型雕刻等等。这些艺术形式,是某个时代的标志,也是传统艺术的瑰宝。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的方向应该与传统文化相吻合,让学生从先人遗存下来的物件中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教师在进行鉴赏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首先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的身心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让他们了解传统艺术。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能够对中国古代的建筑、绘画、陶瓷、青铜器等有基本的了解,并且对中国传统的习俗与神话有着较深的理解。其次要善于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与网络等,利用这些现代装备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传统艺术品素材进行直观赏析,例如彩陶、青铜器、石雕、长城、画像石、古城、壁画、帛画、版画等,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这样通过对学生的长期熏陶,可以培养学生保护文化的意识。

二、多进行专题欣赏,深化学生对美的理解

在上美术欣赏课的时候,很多教师喜欢东一头、西一头的带领学生欣赏作品,这种方式虽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但是教学方式却显得比较杂乱,很难让学生长久的记住。而纵向以作品的背景为承托,重现作品的意境专题欣赏是美术欣赏课最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通俗地讲就是围绕着比较固定的专题,借助历史上的某一时间段,通过让学生欣赏这个时间段上的有代表性的作品来深化学生对美的理解。这种欣赏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增进学生对艺术的认同感,唤起学生的内心感受,以此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

在对学生进行专题欣赏的时候,我截取的是历史上欧洲文艺复兴这一阶段的作品,例如《蒙娜丽莎》《圣母升天》《最后的晚餐》《摩西》《大卫》等一些世界著名的绘画与雕塑。在带领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我首先要给学生介绍这些著名艺术家传奇的一生,而且要围绕作品介绍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艺术繁盛的大背景下,艺术家们以歌颂人性,提倡现实主义为基调。学生在这种背景的熏染下,就能够逐渐深入艺术情景,去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特点,从而对名作有更深的体会。

值得注意的是,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教师一方面要注重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欣赏教学,另一方面还要注重选取一定数量的同类作品来突出主题。例如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作品虽然在创作的时候融入了人性,但是他们往往是以宗教为题材。我在授课的时候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即通过同类作品的欣赏来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艺术特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能够独立思考的朦胧期,教师的正确引导会加深他们对作品乃至作者以及作品创作背景的理解与认同,通过一些经典并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能够更好地深化他们对美的理解。

三、多种途径拓展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

初中美术鉴赏重要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他们有着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够拓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个性表现能力。我在授课的时候没有将知识全部局限于课本教材上,而是更多的学习和借鉴国外电视、电影等与美术作品有关的艺术文化形式。因为我认为目前的电视节目及电影中的美术效果足可以让学生学有所获。

由于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无法给学生播放一个比较完整的视频,我通常为他们播放的是影视片段或者是预告片。学生很快被绚烂的画面所吸引,加之优美动听的音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印上深深的烙印。例如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大师的作品,《天空之城》《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幽灵公主》等,他的作品风格唯美,而且主题又都是关于环保,关于爱护地球生命,对于初中生而言正是很好的美术教育素材。通过这些有趣的视频,我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去品味作者的创作意念以及阐述他们的感受等,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

第6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 音乐鉴赏 兴趣 审美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课堂也已呈现出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从事音乐教育以来,我深深感受到了音乐鉴赏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鉴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陶冶情操。但是如何上好音乐鉴赏课,是摆在每个音乐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究竟怎样上音乐鉴赏课才算成功呢?我想我们要看到音乐鉴赏教学仍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

1.教师放什么音乐,学生听什么音乐;教师讲什么知识,学生学什么知识。这种现状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大多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少有学生主动向教师提问的。这样势必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束缚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不便于他们真正体验和把握音乐作品。

3.信息时代要求教师知识的积累、更新和拓展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照本宣科的教学和只有教法没有学法的授课方式终将不适应信息化、网络时代的课堂。

针对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看法,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前提

著名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可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1.运用导语提高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兴趣

巧妙合理地运用导语是教师教学成功的一半。众所周知导语是教师导入新课的言语,也是课堂讲授的第一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可见,巧妙的设计导语,从上课开始就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起着重要作用。如欣赏《松花江上》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后,西安街头到处都是从关外到关内流浪、无家可归的人,每天都能听到他们痛苦的呼声,看着眼前这凄凉的惨景,我国著名作曲家——张寒晖,挥笔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随之迅速传遍全国。歌曲以哭泣般的音调,唱出了人们悲愤交加的心声。这首歌到底为什么这么感人,而且流传至今呢?这样用问题导入新课,给学生留下了悬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急不可耐的想知道下文,整堂课就会吸引学生,使这堂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生趣。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音乐鉴赏如果只是让学生单纯地听或老师一味的讲解,学生就不能很好的去理解作品、感受作品。为了使学生感受到乐曲深层的内容,从而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可利用先进的电化教学设备通过视听手段,创设音乐情景。如在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时,为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乐曲那凄婉悲凉的气氛,我利用电脑绘制了一幅图画:在深蓝色的夜空中,一轮明月高高悬挂。月光下,一位老者手持二胡端坐在溪水边,清冷的月影被流动的溪水映得支离破碎。为了突出乐曲的意境,我特意将演奏者画成全黑的背影,并画了一小片云,让它从画面下的一端进入,在月亮前面缓缓飘过,慢慢飘出画面。动感的画面和流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乐曲的意境之中,深深的感染了学生。

3.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培养学生对乐曲的独特感受。

音乐鉴赏如果只靠耳朵听是远远不够的,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缩短学生对乐曲中的音乐形象、音乐语言的认识距离,培养学生对乐曲的独特感受。如在鉴赏《天鹅》一课中,我利用投影将一群美丽的天鹅在湖面浮游的画面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首先鉴赏到天鹅浮游时那种端庄和美丽的形象。使学生对天鹅有了一种直观的认识。然后,再放乐曲让学生认真的聆听,仔细品味乐曲,用心去体会天鹅在湖面上浮游时那种宁静、安详的超然意境。当他们能够深入地理解了乐曲之后,再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用形体动作将天鹅在湖面上游泳、舞蹈的场面表现出来。虽然学生们的动作不是特别标准,也不很优美,但是他们的表演是那么的认真,而且兴致很浓。

二、把握层次理解内涵是上好音乐鉴赏课的保证

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新课改新理念下的音乐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把握音乐鉴赏课的三个层次

审美心理学认为:人类听赏音乐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体验和理解三个阶段。“感知”,即“音响感知”,是通过听觉器官对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的感性认识活动。“体验”,即“情感体验”,是通过对音乐的音响感知,体验到作品的情绪情感特征,并深受感染,这是倾听音乐的最重要的过程。伴随着情感体验,听赏者基于音乐的情感特征而引发联想。一般来讲,标题音乐往往引起“定向联想”,这就产生音乐的情态形象。非标题音乐没有任何文字提示,对于音乐想象完全取决于听众感情体验的深度和生活体验的广度。“理解”,即“理解认识”,是听赏音乐的一种理,除了对音乐音响表达的理解外,更重要的是对音响内涵的理性认识,也就是对音乐作品的社会含义和其他社会意义的理解。

2.理解音乐鉴赏教材内涵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教师只有理解了教材,才能善于运用,理解音乐鉴赏教材内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理解教材内涵,首先,教师要积极参与教材相关培训,认真学习教材内涵,并与教育教学实践,先进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其次,加强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音乐技能。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合理安排鉴赏课教材。再次,教师还要不断积累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因为音乐所表达的内容非常广泛,要理解教材上好音乐鉴赏课,教师就必须有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积累。

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审美修养的重要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让我们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开辟出属于音乐鉴赏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第7篇

思维。

一、选择生动的历史细节,展现历史智慧,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教学设计离不开材料的运用,而历史材料纷繁复杂,在选择材料应用于教学时,除了注意真实性、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外,细节叙述也很重要,叶小兵教授说过历史细节“可以使已经逝去了的历史重现出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原状,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作为一种信息,“细节有一种活的属性,这在信息传递时最容易被接受,又不容易被遗忘”,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简单的叙述和结论性的语言,难以给学生留下印象,而生动的细节描述,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就如在设计初中一年级第七课“秦帝国的兴亡”一章中“楚汉战争”一目的教学时,可选择的材料很多,但结合教学目标和初中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本课的重点在于探讨秦帝国的兴亡,抓住“秦之所以亡”和“汉之所以兴”都与“民心的向背”有重大关系这一共同特点,结合中学生的认识特点,把叙述细节放在突出刘邦、项羽两个人物间的对比上,在讲课时,从历史记载中选择了最能反映两人之间显著差异的材料,尤其是两人的出身、教养和军事才能以及军事战绩,在讲述了“刘邦百败于项羽”但最终却战胜项羽取得帝位的故事后,提问学生“为什么刘邦在教养、军事才能等方面都不如项羽,却能最终战胜项羽呢?”,以此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翻阅课本,找出课本中刘邦“约法三章”和善于使用人才的相关叙述,作为论据,得出刘邦最终胜利的原因在于“积极争取民心”,在教学中运用特殊细节的叙述,在保证真实的前提下,塑造鲜活的历史人物和“历史现场”,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历史。

二、利用现代信息网络资源和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

学生在历史学习上“距离感”的产生主要原因是由于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重复性,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让我们享有了空前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材料呈现方式。我们可借助多媒体幻灯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将文字材料与视频、图片有机结合,造成视觉听觉冲击,以图文并茂和图文互证的方式,将具体生动的历史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打造形象直观的历史情境来激发兴趣,培养历史思维。

首先,通过将文字材料与视频、图片有机结合,揭示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彼此联系,启迪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思考认识历史”。在高一历史“美国的扩展”一节中,我设计用文字材料在多媒体上呈现“林肯简历”后,将“林肯生活经历中出生地点、少年时代生活的地点、青年时代的地点”在电子图片的“美国地图”上用动画方式呈现,学生们很快看出了林肯家族由东向西的迁徙路线,并进而设问“像林肯家族这样的迁徙是不是孤立的现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到林肯家族的迁徙并非孤立的现象,他和他的家族的迁徙之路正是体现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西进运动”,林肯是这一时代事件的参与者,这种借助多媒体才能呈现的“图文互证”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的思维以启迪,从而认识个人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另外,在讲述“秦帝国兴亡”一课时,我设计了多媒体动画,将与秦帝国兴亡有关的三个时间用有色线段逐一呈现,将时间可视化,利用视觉的冲击,在让学生感受到秦帝国兴亡的巨大反差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时间感和对帝国灭亡原因的探究兴趣。

其次,利用网络丰富资源,结合时事热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现实性。现代网络的发展使得信息的搜寻和传播变得更加快捷,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现实热点来搭建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如在“美国独立战争”一课的教学中,恰逢美国爆发校园枪击案,我在教学导入时,没有采取常见的导入法,而是直接展示我从网络中获得的关于“校园枪击案”的新闻信息和搜集的关于美国公民拥有枪支的数量达到了平均每人2支的水平的现实背景材料,随后便设问“美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几乎家家有枪的呢?”,由此导入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北美殖民地的建立与发展”,通过这样的导入设计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让学生感到了历史对今天社会的影响。在讲授“宋代商业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生活”一课的“交子”一目时,我用古代货币和现代货币比较,让学生从两张相隔千年的货币中寻找相同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便找出了使用范围、面值、防伪标记等共同点,在感受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的同时,也不自觉地掌握了有关交子的基本知识。

三、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历史规律,启迪历史智慧

何成刚教授认为,要感受历史的智慧,即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等,并理解他们思想的发展变化,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把学生引入到历史情境中,以任务的提出、分析和解决来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交子”一目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认识“交子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我设计了以下任务情境:第一,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如果按照交子的面值七贯钱换算成铁钱的重量是多少,这样学生通过完成第一项任务,很容易从自己计算的结论中得出交子出现的第一个原因是“由于铁钱携带使用不便”的结论;第二,进一步给出问题“一匹布价值500文,这张交子可以买多少匹布”;第三,追问“一个普通人家需要这么多布么?以你的经验,什么人才会使用交子?交子的使用说明宋朝社会经济中哪个行业的繁荣?”。通过这些层层递进的任务与问题去启发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的结论联系自身经验,在讨论交流基础上认识了“交子主要用于商业贸易,它的出现是宋代商业经济繁荣的表现”的结论。通过由浅入深、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设计任务,启发学生去运用自身所学所感来探究历史的规律,思考历史的联系。

第8篇

【摘 要】通过本人在国外多年学习经历和国内教师经历,深切感受到了中西方两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差异性,在西方教育中,如电子化、网络化贯穿学习生活的始终;选课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和互动;课后作业培育学生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图书馆突显为学生服务功能;考试成绩中注重平时实际应用;评教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等内容均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2004 年本人结束了新加坡的高中学业,飞越太平洋到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留学,进入了位于澳洲第三大城市布利斯班的昆士兰理工大学就学,在异国他乡漫长的5 年学习生涯中,接受了西方教育模式及西方文化洗礼和熏陶,时时受到了中西两种教育方式和文化的冲击。在我站上人生新的舞台——大学讲台周年之际,对中西两种教育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差异性,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和比较,本人觉得西方很多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值得我们在教育中借鉴和学习。

一 电子化、网络化贯穿学习生活的始终

在进入大学学习的每个学生,在新生报到的第一天都会拿到一个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就是学生的学号,包括E-mail 也是同样的用户名和密码,便于学生随时登入学校的网站了解课程的所有内容和教学大纲。Virtual 就是让学生登入之后,可以查看学校综合信息,包括自己所选科目列表、课程表、科目总成绩、学费查询、所学科目教科书查询、本专业已学科目成绩等。Blackboard就是让学生登入查询、下载所学课程的任何相关资料,包括本科目通知、每堂课件、教学大纲、课外阅读、论文课题相关内容、在线课堂练习、学习交流版及辅导老师联系资料。E-mail 用来接收学校的任何通知,不管是任课老师的、系里的、学校里的都可以。还通过网上评教,学生也可以通过登入学校网站查询学费,然后通过网上交学费或是去学生中心交(可以用信用卡、银联卡)。每门课教学大纲从上课前到结束都会放在网站上,以便学生下载了解所学课程的内容以及完成的课题或论文的时间,内容以及占分比例;大纲上还有教授和辅导老师的电话、E-mail、咨询时间段、办公室地址等,以方便学生咨询课题;学生可以提前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校一切都是用电子化形式,包括所有老师讲课的笔记、作业练习、期中期末复习资料、练习题;课外阅读都是以电子化的形式放在网上,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登入网站查看。如果有了什么新的资料,上课内容更改或课程取消,老师都在网上或是用E-mail 通知学生。学校网站上还有每个学生的联络方式,学校希望学生随时可以更新联络电话和地址(由于学校不提供宿舍,所以学生都是自己租房子住,经常会搬家),以便学校联络或邮寄重要的文件给学生。学生的用户名和密码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可以用此使用本校的电脑(包括图书馆里的大电脑房和每个教学楼里的小电脑房),学生只有登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使用电脑。学校网站每隔一年到半年会升级一次,以提供给老师和学生更好更完善的服务。

二 选课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学生拿到用户名和密码之后可以开始选课,一切关于选课的要求,课程的内容,学生都可以在学校网站上找到。国外的课程选择内容比较广,时间也比较灵活,如果新生稍不注意很容易选错课,而且在读时没有人会告诉你,读完之后才知道这门课对你所学专业是不算学分的。除了网上选课外,在新学期报到的时候,学校会发给学生一本新生报到手册(手册也提供在学校网站上,学生可以以PDF 格式下载),可以根据里面安排的时间去听针对新生提供的讲座,其中就有包括写论文的时候如何使用学校图书馆电子数据库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和告诉你如何正确的选课,特别是一部分对电脑操作不熟悉的学生。学生还可以登入网站下载PDF 格式的本学科各系每个专业建议选课内容(第一学期选什么,第二学期选什么,当然你也可以把第二学期的课放到第一个学期读)。课程的内容是每个学期更新的,开学前学生选课的网站里就会有课程大纲。大纲里包括本学期所学内容和学生需要完成的课题或论文(必须完成上交时间,大概的范围以及在整个课目里分数的比例),学生可以在开学前对整个课程有大概的了解。学生除了可以登入学校网站了解这些以外,还可以知道每门课程所对应的教科书(会提供书名、作者、版本,因为国外的教科书几乎是每个学期都会更换版本、更新内容的),然后学生自己去学校书店买自己所需的教科书,当然也可以去二手书店买二手的书籍(国外的教科书都比较昂贵)。

三 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和互动

学校网站上有每门课的上课时间,学生听课需要通过网站上确认。开学前两周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自己的听课时间,一般一门大课会有2~3 个时间,小课的时间就会比较多,从早到晚都有。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按自己意愿选择不同老师或不同班级上课,如若听课时间一旦确认,每次只能去确认的时间和班级上课,不得随意调换。大课通常是几百人的大教室,由教授讲课,不点名。大课讲课时间通常是2 个小时,随不同专业的需要,也有3 小时以上的。小课通常只是部分兼职老师在上,讲课的内容不多,主要以辅导的形式,或是讲解教授课后布置的课题,更多的是希望学生参与讨论,有更多的互动,以便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加强对上课内容的印象和理解。小课要点名,对海外留学生有到课率90%以上的要求;小课的时间通常是1 个小时,学生对上课内容有任何的不理解都可以提出来。国外上课比较随意,不需要太拘束,假如你的时间刚好是吃饭时间(国外中午吃得很随便,也没有午休,所以经常会有课从11 点上到1 点,当然前面有提到可以随意选课的时间,但是遇到人少的课程,可能就只开一班,所以时间也就没有选择余地了),你可以带点三明治和水进教室吃,但是对老师必要的尊敬还是有的,例如进教室上课前自觉得把手机关掉,禁止上课讲话以及准时到课。

第9篇

【摘 要】网络公开课作为当今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文章介绍了网络公开课的起源和发展现状,分析了网络公开课的特点以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和作用。结合网络公开课自身特点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高等教育方式。

关键词 网络公开课;高等教育;开放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026-02

作者简介:金龙,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王兴举,石家庄铁道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交通运输工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高等学校教育规划项目“研究生seminar教育模式研究”(编号: GH122053)和河北省高等学校教育规划项目“基于国际教学资源共享的教学模式研究”(编号:GH132074)的研究成果。

一、网络公开课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网络公开课”是指在把教师课堂上课的视频放到网络上让其他人免费观看的一种教学方式。早在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将该校的一部分课件在网络上公开,使全世界的人们都能无偿获取该校的这些课程视频,开创了网络公开课的先河。截止目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已经公开了33个系别超过2000门课程的材料,而国际开放课件联盟也开放了超过1.3万门的课程。继麻省理工学院之后,耶鲁、哈佛、剑桥、牛津等全球250多所大学和科研单位也先后加入网络公开课的建设中,但是,这些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并没有在中国大范围地传播开来,究其原因,主要是语言沟通上存在着障碍。直到2010年,知名字幕组的涌现,填补了这个空白,将大量的外文网络公开课增添了中文字幕,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公开课在中国一步一步的流行起来。在全球,欧美高校的网络公开课至今已经达到数亿次的观看记录,为全世界的学子们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有效的学习途径。

目前,中国高校开展的网络公开课还相对较少,受到大家欢迎的更是少之又少。尽管我国教育部早在2003年就推出“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但是,由于教学视频质量参差不齐,所产生的反响不大。这种情况直到2011年3月才发生改变,复旦大学联手网易共同打造了国内高校网络公开课平台。随后国内其他知名高校也都先后加入网路公开课的行列中。国内网络公开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二、网络公开课的特点

1.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作为网络教育最基本的优势,网络公开课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制约,跨越了地理边界和文化差异的阻碍,极大地缩短了求学者同世界名校之间的距离。一方面,这些世界优秀的教育资源无偿对外开放。无论什么时候想学习,只要有台能上网的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挑选自己需要的课程来学习。学习者不用缴纳任何费用,无需申请任何手续,就可以和世界名校的学生一样接受优秀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网络公开课可以完全真实再现课堂教学环境。由于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在真实的、具有师生互动的教室中拍摄的。教师在真实的教室里,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学生,需要随时应付各类的教学问题。整个公开课可以说完全真实地记录了现场授课情况,学习者无论在哪观看都能感受到真实的教学环境。

2.完全公益性。网络公开课坚持不收取求学者任何费用,更不以寻求利益为最终目的,这是网络公开课开创时的宗旨。完全公益性是其核心价值。网络公开课坚持以学生为重,给予每个学生公平的教育机会,使其可以终身受益。这体现了如今大学的开放与普世价值,用实际行动完成了大学应该承担的社会义务,实现了回报社会的承诺。就像查尔斯.M.威斯特(麻省理工学院院长)所说的那样,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将知识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教育更加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个计划是建立在两个价值观之上的,分别为机会和开放性。坚持这两个价值观,我们的大学和国家才能变得更加强大,我们的世界才能更加的繁荣昌盛。

3.教学方式新颖。国外的网络公开课通常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国内学习者有很大的吸引力。为了改变传统课堂内容的单调乏味,在课程的内容上,国外的网络公开课突破了单一学科的限制,多学科内容穿插交融,使本来枯燥乏味的知识立刻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帮助求学者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网络公开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作用

1.产生新的教育理念。

(1)大众化理念。美国社会学者马丁·特罗根据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描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即“精英”、“大众”、“普及”三个阶段。马丁·特罗认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属于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而小于50%的属于大众化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的属于普及教育阶段。依据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高等学校不光是培养少数精英的教育机构,更是推进整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之源。网络公开课的出现改变这一格局,使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普通人同样拥有学习的机会。借助网络公开课这一新的教育平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会越来越快,从最初的“精英教育”逐步迈向“大众教育”的行列。

(2)国际化理念。如今的地球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没有国界的事业。探寻真理以及获取知识是高等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探寻真理和获取知识自身便是国际性的事业。同时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学好英语对于加强自身与世界的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外的网络公开课中,授课教师的英语口语都非常地道,因此对于培养我们的听说能力非常有利。相当一部分学习者在刚开始看这些公开课的时候,就是抱着学习英语的心态看的。同时,由于如今的网络公开课都配有中文字幕,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观看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提高自身的听力水平。

(3)终身教育理念。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当今世界,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个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在知识更新日趋频繁的今天,“一劳永逸”的教育方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创新性人才的需要。网络公开课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点,不但拓宽人们接受教育的渠道和途径,而且满足了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充实自己。

2.改变传统教育关系。和相对封闭的传统班级授课模式相比,网络公开课对授课老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老师不但要把足够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且还要顾及学生观看的感受,同时还要注意讲课的严谨性和条理性。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再适用于开放的教学模式了,老师的地位不能再像以往那样靠伦理纲常来维系,而是通过与学生互动中获得。网络公开课的出现不但改变了师生关系,而且对师师关系也有很大影响。网络公开课作为教师和教师之间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使教师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良师可以通过网络公开课一讲成名,成为大师、名人,而庸师则会被世人冷落。网络公开课对生生关系也有影响。网络公开课也是学生们交流学习的平台。不再像传统课堂上那样,学生自己学自己的,各自为战。通过网络公开课,学生们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自主结成学习小组,在相互探讨、帮助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3.以兴趣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网络公开课的诞生开辟了获取知识的新途径,求学者在传统学习方式外还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专业的限制,使使求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日本十分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据说,日本的青少年从入学开始直到步入社会,期间要经历数百次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例如,有些喜欢运动而立志成为一名运动员的孩子,会在很小的时候就送到运动场训练,让他体会到做一名体育运动员所要付出的艰辛与汗水;那些喜欢看电影、电视剧,从小相当明星的孩子则会在中学时期安排到一些剧组参观,使他们体会到作为演员的劳累与辛苦。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也许很多孩子就会改变之前的想法,重新审视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作为职业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同时可以更轻松地在这方面取得好的成就。

在线教育的理念应该是淡化面授,突出网上教学,网上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等于把课堂搬到自己的身边,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听老师讲课。在线教育不但可以学习国内一些老师的课程,而且可以学习许多国外老师的课程。不但可以学习自己所学专业的课程,而且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网络公开课的出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作为一种开放的学习资源,网络公开课已经基本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免费共享,这对于发展教育的公平性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这种全球化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努力把中国网络公开课的事业做好,既要保持中国特色,又要能与国际接轨。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实现思想与知识的共享。总之,我们应该积极鼓励网络公开课的发展,通过网络公开课这一手段促进我国教育的公平、均衡的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小刚,马德俊.我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1-16.

[2]张治勇,李国庆.对建设网络公开课优质资源的思考[J].高等教育管理,2013,(1):91.

[3]张岸,汪岩.网络公开课:打破封闭的围墙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8):23-25.

第10篇

关键词:以学定教;精心设计;精致课堂;有效教学

一、寻根溯源――问题提出

在教坛新秀评比中,进入教学实践中的一节课《丰富多样的情绪》,经过精细打磨,展示了精致课堂,精彩胜出。

下课后几个学生说:“这么快就下课了啊。”还有学生跑来追问我:“老师,刚才的电脑是真的中毒了吗?”其中一位评委老师特地回头跟我说了句:“这堂课把象牙塔的艺术品走向老百姓的日常器具,孩子们充满好奇,很喜欢。”我不断琢磨着这句话,明白了孩子们喜欢的是精致而高效的课堂。

立足以学定教,打造精致课高效课堂,对学情的把握是高效课堂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将学生置于教学主置,运用导学案来了解学生的学情;并在导学案的编制过程中要体现知识的问题化,问题的层次化、探究化、生活化。在思品的教学中追求精致高效的课堂,实现教师、学生的和谐共振。

二、他山之石――相关研究

在思品教学中引入精致,实质是追求思品教学有效的最佳境界。需要以学定教,让课堂教学“回家”――即以学生的学习状态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据王晓春《如何让课堂教学“精致”起来》一文阐述,“精”有“提炼出来的精华”义;“致”有“尽、极”义。精致课堂教学的“精”是指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提炼过程;“致”是追求完美,达到精准之义。所以,打造精致课堂教学的目标、方法、策略等进行了研究,笔者在赛后,感受颇多并想尝试在常态课中追求精致,演绎高效。

三、精诚所至――探究发现

通过对思品课堂教学研究,发现精致课堂教学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1.设置精简的教学目标

《丰富多样的情绪》一课中设计了教学目标: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了解人的基本情绪种类:喜怒哀惧;通过案例分析和表演活动,让学生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着重把握不同的情绪对人的生活影响不同;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将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紧凑地统为一体。

2.设置精练的教学情境和问题

《丰富多样的情绪》,特意寻找共鸣情境――上网QQ。师:既然我们志同道合,我们一起快乐上网吧!问:你们心情怎样?教师根据学生表情画脸谱。“说到上网,你们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情是干吗?”教师随即点击QQ,QQ播放不了――黑屏。问:各位现在心情如何?教师根据学生表情又画脸谱。短短的1分钟学生有两种不同的情绪表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情绪,共同探讨情绪的话题。我让学生来真切感受身边发生的事情,创设情境,请学生用QQ表情把你刚才的两种情绪描述出来,并讲出选择该表情的原因。一线串珠,这样把功夫做深做透,学生对情绪没有不懂的可能。以感受为情绪的切入点,情绪的表现、产生的原因迎刃而解。从而情绪产生影响也十分明了,《丰富多样的情绪》这一课精练、紧凑。

3.设置精妙的思品作业

《丰富多样的情绪》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在该课中布置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每一位同学写一句话送给自己想送的人。这样的作业设计才是和教学相统一的匹配作业,才是高效的作业,才是有验证教学效果的作业。

4.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

《丰富多样的情绪》利用QQ表情导入教学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进入老师的“圈套”,曲径通幽,引人入胜,大大开足了学生学习的马力。喜怒哀惧不同情绪的流露,恰到好处地把学生引入课堂世界。当然,情绪有四种基本类型和情绪的复杂多样性,情绪调色表,来突破重点。复杂多样的情绪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复杂背后肯定有原因,让学生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来突破难点。面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情绪不一样,从中引出情绪是把双刃剑,情绪是神奇果。学生会很清晰地在对比中知道情绪的作用。为下节课你如何调节情绪做好铺垫,其实整节课下来,在学生心目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清晰了。

四、水到渠成――探究收获

经过众多的课堂观察和教学反思,对构建精致课堂教学的原则、策略等有了粗略的认识,精致课堂教学的理念逐渐浮出水面。

1.构建精致课堂教学的原则

原则一:有意义的课。在思品课堂教学中,一切知识的传授、一切问题的解决都很顺利,学生都能够掌握,那这节课的意义可能就不大;反之,知识问题都很不顺利,学生都不能够掌握,那意义也不大。

原则二:讲成效的课。精致的课堂教学要求用最少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最大含量的知识方法和技巧,拓展思维空间和情感体验,真正做到“轻负高效”。

2.构建精致课堂教学的策略

策略一:在主题的提炼上要精练、深刻

《丰富多样的情绪》导入中点击QQ,师生一起探讨情绪的话题。通过活动一:QQ与情绪,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突破重点;让学生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突破难点。活动二:情绪剧场通过自己和别人的表演中,得出结论,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活动三:作业,并作为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每一位同学写一句话送给自己想送的人。从而作为本课总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升华了本课的主题,这是人生的哲理。做到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合一。利用活动五:让我们唱响情绪――《幸福拍手歌》改编版,在情境中提升人生价值观

策略二: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上要精到、合理

《丰富多样的情绪》中通过活动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每一位同学写一句话送给自己想送的人。从而作为本课总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当然这不仅仅是结题,还升华了本课的主题,能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合一。这是很精妙的教学资源的拓展,是学生能力提升的秘诀。利用活动五:让我们唱响情绪――《幸福拍手歌》改编版,在情境中提升人生价值观。真可谓是珠联璧合,境界全出。这样的融合教材使教学别具一格,使教学提升格局。

思品教学追求精致演绎高效,需要我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美)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

2.朱昌元.名师课堂教学实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3.

第11篇

一、目标明确

在平时的随堂听课时,我们常常会看到,上课老师为了体现对新课程的理解,体现重视活动,安排了大量活动,有说有唱有蹦有跳,整个课堂轰轰烈烈,热闹非凡,学生汗流浃背,老师筋疲力尽。但仔细想想,有不少活动流于形式,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因此,教师在安排活动时,要力求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深入了解儿童的兴趣、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于本班儿童的活动方案,使“活动”为实现“目标”服务,增强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中街小学洪丽英《家人的爱》的教学设计,安排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谈论姓名,引入“爱”。活动二:回忆经历,感受“爱”。

活动三:情景再现,辨析“爱”。活动四:付诸行动,回报“爱”。

这四个活动,每个活动都有具体的目的任务,都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而组织,且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二、形式多样

课堂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班级学校的场所设备、当地资源环境,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时,我第一节课安排在电脑室上课,前半节课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祖国的知识,后半节课开展“祖国知识知多少”交流活动;第二节课在美术室上,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小组交流的材料,进行手抄报制作比赛;第三节课在教室上,让学生开展“宝岛台湾小导游比赛”,介绍台湾的风土人情,介绍台湾的历史;第四节课让同学们观看网络电影《边防线上无悔写人生》。课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小组走访军烈属活动。这个单元,根据学生爱上网、爱画画、爱展示的特点设计活动,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就生取材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取材于学生生活。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之前必须因时因地创造性地用活教材。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民主生活”,共有四个内容,我在教学这课时,正逢准备秋游。把这课的教学与秋游的筹备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设计了这样的四节课:1.秋游去哪儿大家定;2.小组选好秋游的组长;3.小组设计秋游方案;4.阅读本单元内容,谈谈社会生活的民主。设计这四课的目的是把课文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在讨论选择秋游的地点时,能充分发表意见,学会讨论,领会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安排选组长,是让学生懂得如何民主选举,知道每个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让小组长组织全组同学设计秋游方案,让组长感受干部的责任、权力及义务,学会担当,学会商量;安排第四课是让学生回归课文,回顾学习过程,让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让学生对民主生活有整体认识。

四、注重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并对那些通过分享获得的间接经验进行领悟内化。

(一)利用媒体。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创设与课堂内容相适应的情境。现代媒体设备非常先进,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设备为教学服务,可以利用录像、录音、电影、多媒体手段,再现某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真切的活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如在教学《不能忘却的屈辱》时,可用《松花江上》这首歌引入课文,可用电影《九・一八》片断再现历史,学生在多媒体设备的引导下“触景生情”,不知不觉进入情境,置身于教育环境中去感觉、去体验,从而达到自我感悟、自我升华的效果。

(二)引用生活。在学生的身边,在学校的附近,经常会有一些现实的教育素材,如吵架斗殴,失盗扒窃,物归原主,等等,老师可及时利用这些资源,引入课堂,让学生分析讨论,明辨是非,换位思考,从而受到教育。

(三)角色表演。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祖辈父辈的纵容下,大多成了“小太阳”,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经常让学生换角色体验,亲身体验他人的处境和内心感受,提高对自己行为方式的道德价值的判断力。

(四)游戏引导。游戏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活动,老师有意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在玩中受教育。

五、突出主体

活动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是主体,是主角,身心要得到充分解放。

一是让学生大胆地想,让学生开动脑筋多想一想。教师不仅要设计适当的问题,更要引导学生的思路,注意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鼓励个性化的创新思维,有的活动方案可尽量让学生自己设计。

二是让学生大声地说,张开嘴多说一说。教师要创造自由、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充分讨论、广泛交流、真诚沟通,给每位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及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是让学生放开手去做,让学生伸开手臂多做一做。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老师必须让学生动手做,在“做”中学习,在“做”中感受、体验、领悟,在“做”中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第12篇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转变观念

首先教师对欣赏评述领域要有正确的认识,思想的提升,懂得欣赏课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在欣赏评述课的教学上下工夫,并且教师还要提高课堂的组织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

2.认真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尤其是对于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更是如此,教师在课前就要为本堂课做好充足的准备,否则一旦准备不充分的话,课堂教学就很难把握。由此可能会出现两种课堂问题,教师把查找好的资料直接讲给学生听,也就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听完便罢。教师除了要关注教材及教师用书之外,更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教育规律,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个庞大的网络资源。

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欣赏评述课的开展,要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快自由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能够自然表露,愿意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感受。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想象、展现个性。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热爱、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美术学习的乐趣。

三、师生共同学习,查找资料

给学生布置该课相关问题,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多媒体教学

视听效果于一体,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创设出良好的环境,使直观的图像与意境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直奔主题,进行审美体验。

2.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欣赏评述的活动更有趣进行,可以采取游戏的活动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在玩中评述会乐于接受,使得欣赏评述课不枯燥无味。

3.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从作品的形式上分析主要体现在线条、色彩、构图、笔肌理等方面

此种方法教师可事先布置好问题,问题内容层层递进,首先提出直观感受的问题,大家整体感知图片,使学生对图片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和认识。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形式的几方面具体分析,学生再次观赏,小组交流讨论汇报结果。最后教师总结,再次创设情境,学生带着情怀再次感受,体会作品的意境及深刻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