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

时间:2023-05-30 09:14: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理想信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1、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2、私心胜者,可以灭公。——林逋

3、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4、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吕坤

5、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6、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7、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谢觉哉

8、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9、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10、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11、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吕坤

12、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13、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14、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罗曼·罗兰

15、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16、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车尔尼雪夫斯基

17、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契诃夫

第2篇

关键词:理想信念 教育 传统文化

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都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1.1理想信念是人真内在的精神需求与寄托。由于理想信念是基于一定人生观对自己未来生活目标的设置与憧憬,人通过追求理想和确立信念赋予人之生活意义。正如朱熹所言“学之道,必先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人只有以理想信念为前提和出发点,才能在有限现实的不断超越中与无限的可能世界建立联系,提升自身生命与生活质量,趋向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人类这种超越现实是人类个体生命涌动之源。同时,理想信念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与价值认同,又发挥着凝聚人心的灵魂作为,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巨大动力。因此,抓住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实际上也就掌握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枢纽。

1.2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内容、效果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性质与成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党通过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现实中大学生“现有”的与社会所要求的“应有的”思想政治品质之间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与钍务,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实践说明,大学生理想信念是以客观现实的可能来发展明天的现实,它作为人类特有的对自己生命活动的规划和对奋斗目标的追求,最集中、最典型地表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理想信念内在矛盾的展开、发展与解决就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主线;它也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就是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责任。因此,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标准。

1.3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是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潮流;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冲击以及巨大的竞争与就业压力。部分大学生也不同程度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实意识淡薄、公德意识不强、社会责任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差、民族文化营养不良、心理素质欠缺等问题。从根本上说,焦点在于理想信念上的淡漠与迷失。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是大学生安身立命之本,只有高举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这面旗帜,进一步加强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人才。

2.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的国内、国际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2.1信仰淡化,理想迷茫。信仰是一种精神追求。一个人没能没有信仰,一个社会也不能缺少信仰。任何国家和民族,在任何时候都非常重视信仰的培育和引导。当前中国正处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生产方式的变革、新旧体制的交替和对外开放的加大,都在促使社会文化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但对中国众多个体的心理产生了强烈冲击,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动摇其原有的信仰,使其深刻地体验到了信仰淡化带来的困惑与迷茫。青年的信仰主要存在以下状况:一是信仰肓区,没有信仰;二是信仰模糊,对信仰没有明确的认识,信仰不坚定;三是信仰误区,信仰或西方资本主义不良思想。在青年信仰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青年的成长。不利于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在一味重视学习而忽视品德发展的情况下,青年的信仰淡化将会影响其对社会的判断,降低对社会主义发展前途的信心,严重影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展。

2.2信念缺失,功利至上。虽然大部分学生在学校为了考研、考证而在努力学习,但是有些学生对于学习目的却很茫然。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认为在大学里面来就是混日子、混文凭,有些学生甚至自己退学。在他们看来,为国家、为人民而读书乃是一种空话,与此相应,很多学生都趋向实际,表现出明显的个人本位主义,有着浓厚的功利主义倾向。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追求方面,最重要的是个人事业的成功,其次是纯真的爱情,最后才是国家的强盛。他们的价值目标转向了金钱、物质、权力等领域,而对于爱情和国家责任都是抱着或有或无甚至不相信的态度。

2.3观念错位,心理脆弱。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德、智、体、美、劳变成了单一的智,教育也走向了功利主义的道路,中小学的教育目标就是为了能够考上比较好的学校。因此在人格教育、道德教育、信念教育等方面基本上就形同虚设。到了大学,一下子从高中的老师管变成自已学,很多学生不适应这种自由而走向了散漫,甚至有些学校老师和学生都是在混,只图一个学期混完了事,学校重视的也只是专业课,公共课和人文教育在他们心里可有可无,他们所需要的是将来的就业率,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就业教育;同时教师素质的良莠不齐,也影响到教育的效果。人格修养、信念教育,绝不是上一个学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能一劳永逸,乃是一个春风化雨、知行合一的过程。教师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有些老师知识结构老旧,有些老师不敢面对现实问题,有些老师自身素质不高——诸如此类,导致很多大学的教育都是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和信仰教育严重不足。也因此产生了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心理素质的脆弱,由于没有经历过社会的磨砺,同时亦缺乏相关的心理调适资源和能力,在投身社会的过程中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很多学生出现了极端行为,像马加爵、连勇的杀人以及很多学生的自杀现象都显示出他们心灵的脆弱。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当前中国处于一个多元并存的时期,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体系正在建设之中,各种价值体系异彩纷呈。而实际上国学热的兴起,可以说具有某种必然性,首先它对于医治西方现代性的伤痕,尤其是解决所谓物役性的问题,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伴随着世界民族主义的兴起,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国人的文化寻根热,毕竟传统就是流淌在我们身上的血液。其次,国学的发展也是中国化的必然结果,中国化说到底就是要跟传统文化相结合,要跟儒学文化相结合,二者在实践理性层面本来就是一脉相承,但是也还有学者总是抱着儒学与不相容的老观念。与中国割裂传统与现代的做法不同,东亚很多国家和地区是充分发挥了儒学的积极作用,因而取得了现代化的丰硕成果,如韩国、新加坡等都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儒家文化的学习与熏陶,日本更是要求在中学时代都要能背诵论语。近些年来,传统文化出现了一阳来复的局面。老子热、孔子热 养生热、中医热、书画热、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实在是一种难得的可喜现象,我们应该因势利导,结合时代精神,将传统文化教育贯彻到大学教育系统中去。遗憾的是,由于当代大学生缺乏起码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在大学推行传统文化教育得从基础开始,得从精读基本原典开始。比如就儒家经典而言,应该从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等古代幼学启蒙人手,然后渐次深入到《大学》、《论语》、《诗经》,学习为人做事、从政、修养等道理,然后再深入学习《礼记》、《周易》、《春秋》等,深入到儒家学说的哲学义理层面。此外也应该有系统和层次地阅读一些诸子百家的书籍,如《道德经》、《金刚经》、《史记》、《资治通鉴》等,全方位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与道德修养,进而达到用传统文化来弥补当前教育在信仰教育方面的不足。

3.1用圣贤信仰来代替西方信仰。对于大学生的西方文化信仰。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干涉。客观地说,西方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定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觉得只要西方文化思想不与主流意识相对抗,没有、反国家、反人类的言论,我们应该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同时要将学生的信仰往国学方面引导,中国几千年来儒释道思想其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仁爱万物、积极人世、举贤选能、勤政敬德、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观念成了古代士人的精神家园。对于儒家的“仁”、“诚”、“太和”以及道家的“道”等观念,完全可以进行创造性转化后变成新的精神资源。

3.2用人格教育来补充挫折教育。中山先生当年就指出:人生的要义在于完善人格,我国民生而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诸德,学校不能光教知识,必须学会知识与道德两条腿走路才行。中国古代的君子品德,如恭宽信敏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谦虚敬慎、克己复礼、明德亲民等,现在看起来不仅不落后,恐怕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另外,国学中有很好的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的例子。如儒家的历史使命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当一个人有了更高的理想和精神追求后,他就不会想不开而寻短见,在儒家看来生命的不朽在于立德、立功、立言。人生的价值在于为他人作贡献,要把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有机统一,“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春秋·左传》)。再比如孝经上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轻易毁伤。个体的生命还与父母以及家人息息相关,一个人如果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也无疑给父母带来巨大的伤害。而佛教的破执著,破除人性的贪、嗔、痴、慢、疑五种不好的习性,认识到万物迁流无住的本性,也就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而不至于走进思想的死胡同。

3.3用审美教育来代替实用信仰。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文艺教育,孔子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审美的超功利性可以对抗现代的物欲膨胀,欲望的过度发展最终会导致贪婪,而贪婪最终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的是伤害。文艺带给人的审美享受可以获得比满足物质欲望更高级的快乐 而且这种快乐是无害和持久的,不仅如此,中国文学艺术作品贯穿了伦理和道德的要求,体现了某些超越性的价值,不仅可以缓解现代社会带给我们的压力,而且还有利于养生,书法和绘画的悬腕挥毫直接就调动丹田之气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而且通过对文艺作品的艺术境界探索可以提高我们的精神修养,最终达到“恬淡虚无,病安从来”的养生效果。在这方面的典籍是非常多的,如《乐记》、《林泉高致》、《庄子》等都值得推荐,最关键的是落实到文艺创作的实践中才行。此外,用民族精神可以深化政治信仰。很多学生对政治的冷漠源自于历史知识的欠缺。中国古代的历史典籍,如《尚书》、《春秋》、《史记》、《资治通鉴》等二十四史,里面的勤政爱民,举贤选能,舍生取义,民为邦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理念,完全可以与现代爱国主义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龚鹏程.读经有什么用[H].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序.

[2]林建辉.8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调查与分析[J].钦州学院学报,2008.(5):84.

[3]邵龙宝.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信仰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19.

[4]左鹏,何进.大学生信教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1):55.

[5]李晓菲.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透视[J].教育科学,2006,(1O):57.

第3篇

大家上午好!看到一颗小草,你也许会想到春天,想到绿色;看到一枚果实,你也许会想到金色,想到收获;当你看到蓝天大海时,你会想到什么?你会不会想到我们警服的颜色,你会不会想到有天空一样纯洁碧澈的心灵,有大海一样深邃广博胸怀的人民警察?此时此刻,虽然我不是诗人,不是学者,不是歌手,但我仍要用采颉如画的词句,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迷人的颂歌,把它献给我们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民警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坚定理想信念,永葆青春本色”。

记得XX年刚去警校的时候,“忠诚严格勤奋创新”的校训伴随我度过了大学生涯。现在,自己也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对于“忠诚为民公正奉献”的江西公安核心价值观还在学习的我,同样坚信它将也会伴随我的警察生涯。对于这八个字,我的理解是:

忠诚,就是人民警察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为民,就是人民警察时刻牢记并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当人民公仆,做群众贴心人。

公正,就是人民警察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不偏不倚,不枉不纵,坚决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奉献,就是人民警察爱岗敬业,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敢于胜利。

有时觉得公安工作琐碎而繁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头万绪,觉得自己是在瞎忙。可是当我提得建议被领导采纳,并在实践中得到成功运用;当我看到来办事的群众满意而归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光阴没有虚度。我明白我选择了基层,就是选择了奉献,也就是选择了艰辛和清贫。虽然没有愚公移山的大器和嫦娥奔月的飘逸,却有夸父逐日的热烈和精卫填海的执著,既然选择了人民警察这一神圣职业,就应该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放在第一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犹记得4月21日晚9点左右发生的一警情。那天晚上下着大雨,忙碌了一整天,大家都去睡觉了,这时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了沉睡中的我,原来是我辖区大坑村一群众报警称:今年正月初六在大坑村打架的主犯李闽振今天从福建回来了,现在正在村民李艳波家中上网。放下电话,我立即向所长汇报这一紧急情况,所长听后针对此事立刻做出了分工部署。因为所里警力偏少,就同谭丘派出所联系,请求他们帮助。经过两个派出所的民警共同努力,很顺利的将李闽振抓捕归案。办案民警们顾不上休息,发扬公安民警连续作战、不怕吃苦的精神,连夜冒着大雨将李闽振带到县中医院体检,然后再送去新干看守所。我们回来时,已是凌晨2点多钟。第二天早上匆匆的吃完饭,就到看守所对李闽振进行审讯,一直到11点多钟才赶回来派出所。虽然此时大家都全身疲劳、身心泛困了,但当我们想到犯罪嫌疑人李闽振被送进看守所得到应有惩罚受到群众称赞的时候,我觉得我们付出的努力和流出的汗水都是值得的。

作为一名基层的人民警察,我感到骄傲。也许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也许我们将永远默默无闻,但是只要我能把对事业的情、对岗位的爱无私奉献给群众,在公安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上描绘出自己最灿烂的一笔,这将是我回报给百姓最浓缩的爱!

第4篇

【关键词】理想;信念;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218-03

我们从外界环境的影响切入,探究自然环境,地域环境,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的角度分别切入,以湖北50所高校为调查对象,以2000份调查问卷为数据基础,探究其消极特点的成因。根据其成因提出重视思想教育,增加思想教育方式;加强竞争氛围,增加大学间交流互访活动;发挥学生组织在塑造理想信念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并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广泛的社会实践等几点相关建议。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分析

(一)思想意识方面呈现多样化,在相信与困惑中不断改变自己的理想信念

“万紫千红总是春”,社会意识多样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尤其在大学中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是新潮时尚,标新立异,对于理想信念的看法也呈现乱花渐欲迷人眼。各类看法中,“实现个人价值”、“平稳度过一生”、“广积财富”、“组成美满家庭”选项深得人心。由于本问题多选的特性,也表现出62.6%的人会在这四个选项中勾去两个或以上,同时也有56.3%的人勾取“对于社会与国家承担责任”,“对于学问追求进取另辟新章”等着眼他人、社会的理想。与此同时,大学期间对理想存在过困惑的占有72.9%,在大学期间曾经不止一次纠正过自己理想的竟占有64.3%,大学期间理想信念从来没有改变过的仅仅占有6.5%。

数据证明,各种思想与见解充斥大学校园,大学生思想丰富同时也略微混乱,常常对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产生困惑,体现出容易相信也容易怀疑的特点,而这个特点正是其易受环境影响的重要因素。

从现实生活看,多样化的社会精神生活存在着极为复杂的情况,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其中正确与错误、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相互杂陈,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学生难以坚信或者说很难具有坚信某种信念的理由。所谓的理想信念更如同水中浮萍,随波逐流。尤其在于大学生还未完全接触社会,对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并未完全确立,思维活跃,思想丰富,很难保持一种理念不动摇。

(二)理想信念受实用主义影响,容易趋向功利而改变理想

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对于财富,地位,名望的渴求也日益增强。物质变成了最为直观的诱惑,影响了一代人的价值观,同时,社会也趋向功利化,“什么最赚钱,什么就是最好的”这种思潮充斥人们的神经,也成为选择的第一要义。大学生也不例外。选择相对于先辈,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实现,而将于国于民之抱负略显淡然。更加注重让自己过得更好,而缺乏燃烧自己,照亮祖国,照亮他人的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在有效问卷中,64.6%的同学希望成为像比尔盖茨一样的世界首富,18.1%的同学渴望成为政治家或公务员,而只有6.3%的同学愿意成为雷锋,郭明义等奉献自己的英模,9.3%的学生渴望成为爱因斯坦一样的大科学家,1.7%的人渴望成为尼采一样的哲学家。对于物质与权利的追求裸的体现在我们面前,直观的表显出当代大学生缺乏奉献精神,将在精神上超越人类或在某一领域苦心孤诣的追求弃之脑后,理想与信念莫种程度上演化为私欲的躯壳。

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大学生选择专业或转专业的原因,其中“专业对口,容易就业”占到77.2%,“有更多发展机遇”占74%,“毕业后收入状况乐观”占到67.7%。这一现象在价值观多元,生活方式多样的社会本无可厚非,然而当决定自身理想信念的因素主要取决于功利与实用主义时,理想也会不断趋向功利而改变。理想信念将不具有坚定与崇高的特质,反而被市场经济原则所取代,从而更容易使大学生失去自我,失去人生方向。

(三)当代大学生缺乏坚韧不拔精神,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易委曲求全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80、90后被称为在摇篮里长大的一代,又因为独生子女政策,80后90后从小都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大多数生活富足。从小备受关怀,使他们少有在逆境中的生活经验,从而形成了承受能力差,缺乏坚定与坚持的精神,容易退缩,容易改变的群体特征。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大学期间曾经不止一次纠正过自己理想的竟占有64.3%,大学期间理想信念从来没有改变过的仅仅占有6.5%。对于这样一个结果,我们针对不止一次纠正自己的理想的同学进行随机的深入访谈。访谈过程中,大约80%的受访者提到一个因素就是“觉得当初的理想不容易实现,想选择一个更实际的理想”,而不止一次改变理想的同学也提到“随着对于社会的认识的加深,觉得自己的理想很幼稚,人总要适应社会”。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们本无可厚非,但同时也为青年对于社会现况的恐惧与屈服感到扼腕叹息。殊不知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其下,无所得矣。正因为缺乏坚韧不拔精神,受到环境影响时才容易委曲求全。

(四)理想信念易受周围人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体现矛盾特征,树立理想信念标新立异充满个性的同时有饱含从众特征,缺乏主见,跟随潮流,受周围人的影响,在意他人的看法,与此同时,却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承认自己理想信念受周围人影响的人只占13%,而对于自己专业的选择尤其是双学位的选择则呈现一个宿舍选修同一门双学位,室友在室友的劝说下修双学位的现象。在转专业考试的参加者更是体现这一特征,在对于转专业的班级我们的调查表明,自己入校就决定转专业的占15.8%,而“拿不定主意,在父母和他人的劝说下转专业”的占有71.5%。这样矛盾的结果正体现出从实质上讲,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的树立上仍旧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其实质在于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充分的认识,容易怀疑且容易相信的矛盾特质。

就这样的心理状态我们采访了湖北经济学院社会与科学系心理学讲师时兰英老师,时兰英老师认为:当代大学生缺乏主见且追求个性的心理在于想要表现出成年人的特质而本身并不具备成年人的特质。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易受影响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通病,而这一通病也势必决定了其受环境影响。

(五)缺少生存压力的舒适生活使理想淡化并脆弱

众所周知,大学校园是学生时代的天堂,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与更少的压力,更多的娱乐与更少的管束,更多的欢乐与更少的竞争,更多的舒适感,更少的危机感。

调查表明,对于理想没有清楚认识的,占有17.0%,对于理想不知道具体实现途径的占有25.8%,对于理想信念没有采取有效行动的占有28.4%,这样的数字可谓触目惊心。我们对平顶山市“教育下一代主任”,革命家97岁的钟飞老将军提出了我们的疑问。钟老表示:“舒适的生活让当代大学生忘却了先辈开国之艰难,忘却了自己肩负建设国家之使命,不懂生于忧患,不懂居安思危,缺乏先烈对于信仰的坚定,缺少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

二、环境对理想信念影响细析

(一)生活环境对理想信念的影响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校园较小,绿化和基础设施较不完善的大学,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明确程度和坚韧程度较强,通常目标明确,有危机意识,例如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通过随机调查我们发现其在校学生,即使没有舒适的生活环境,绿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在“你目前是否有明确的理想并有实现理想的计划”这一问中,武汉工程大学生选择“有”的占74.6%,而“基本有”的占到19.8%。

而校园较大,绿化和基础设施完善,自然环境优异的大学,学生却在理想信念的明确程度和危机感却略有欠缺,反而容易贪图安逸享乐,不去过多考虑未来。在对湖北经济学院的调查中,数据表明,在“你目前是否有明确的理想并有实现理想的计划”一问中,其在校学生选择“基本有”的占有67.4%,选择“有”的占有21.2%。

由于两校教育水平旗鼓相当,所录取学生的分数线也十分接近,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环境因素在其中发挥一定作用,对比两校调查问卷,可知舒适的环境与广阔的校园对理想信念的明确与秉持有着负面的效用,而艰苦的环境的狭小的校园对于理想信念的明确与秉持起到了有利效果。

(二)地域环境对理想信念的影响

地域环境指的是学校周围状况。我们把大学分为“大学城中大学”,“远离市区大学”,“地处商业区的大学”。为剥离其他因素影响,我们决定不以问卷调查方式而采取对大学生和其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进行访谈。我们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大学城中大学”典型,把湖北经济学院作为“远离市区”的大学典型,把武汉大学作为“地处商业区大学”典型。

访谈中我们得出结论,大学城中的大学生由于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他学校的交流,接触各学校的学生多,而更加具有危机意识,在理想信念上体现出了更加的坚韧与开阔。而由于城市交通的便利,大学距离商业区的远近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上的影响,区别显得并不突出。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大学之间的交流与互访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大学生开阔的视野的形成充满的积极意义。高校间,无论是名师在授课交流,抑或学生之间对于学习和见解的交流,都有助于培养危机意识,坚定理想信念。

(三)教育环境对理想信念的影响

教育环境指的是大学中的文化教育氛围与学风。大学生生活在大学校园,行止作息势必一定程度上受整个校园氛围的影响,而影响教育氛围和学风的正大学里的大学生,因此也就包含了周围学生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因此我们以文化教育氛围与学风的差异为变量,选取理工科三所大学为调研目标。分别选择“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武汉工程大学”。调查得知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明确程度略逊与武汉理工大学和武汉工程大学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中,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勾选“有”只占到47.4%,而武汉理工大学达到67.1%,武汉工程大学为61.2%。

对于这一和预先设想不符的数据,我们访谈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同学。得到反馈是“大多数同学徘徊于考研,出国或就业,无法明确自己将来的路该怎么走。由于现在考研成风,有就业想法的同学也跟风复习考研,有太多不确定性因素。”

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更多元的教育与更广阔的平台在激发上进的同时也会由于选择种类的增加而干扰理想信念的确立。

(四)家庭环境对理想信念的影响

家庭环境影响主要指父母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家庭受教育程度尤其是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于子女在前路上的指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设计调查问卷中,我们将父母受教育程度分为“大学以上”,“大学”,“高中”,“初中及一下”。

数据显示,父母受教育程度在“大学以上”的受调查人群中,83.5%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理想信念有着明确的认识,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大学的为73.2%,父母受教育程度为“高中”的为71.1%,父母受教育为“初中及以下”的为67.3%。由此明显反映出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于子女理想信念确立的积极影响越大。当父母受教育程度达到大学以上时,对子女理想信念的影响则尤其明显。

同时我们在对于子女专业选择和父母职业的相关性进行探究,数据表明子女专业选择受父母职业相似或属于同一大类,或者说子女理想信念受到父母职业影响的机率为76.4%。由以上调研结果表明,父母对于子女理想信念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三、对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坚定的理想信念的建议

根据以上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和环境对理想信念影响的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重视思想教育,增加思想教育方式

针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受环境的不同程度影响,决定了很难通过改变环境来趋利避害。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最为直接的方式。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呈现模糊,矛盾,功利,扭曲,薄弱,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消极特点,状况令人堪忧。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意义重大。重视思想教育,不仅仅指学校和老师重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重视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教育的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改进思想教育的方式,才用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理解,更符合学生兴趣所在的方式,如看英模记录片,讲述分享心中的伟人等。这样让学生耳濡目染,而不是填鸭式管束,往往能够更好的达到更好的效用。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加强竞争氛围,增加大学间交流互访活动

由地域环境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影响的调查研究可知,大学间的学术交流和学生互访对大学生危机意识和坚定理想信念,或者更广阔视野有着不可替代作用。因此尽可能的增进大学间的交流,例如学术讲座,学生论坛等等。并且交流应不仅仅局限于正式交流,非正式,社团组织学生组织间的交流也意义非凡。同时学校应支持非正式的交流互访活动,不同学校同学与同学间交流更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见识,能够有利于找到更多与自己有着相似理想信念的人,更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

(三)发挥学生组织在塑造理想信念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并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校方应支持“自强会”“自律会”等学生组织的发展,通过学生间开展的优秀活动,提升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竞争力,让学生们体会到理想信念的引导作用。并在相互鼓励相互提醒中促使促使对于理想信念的坚守与不懈的奋斗。

同时严格学生党员遴选制度,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周围同学树立正确的坚定的理想信念。

第5篇

一、中国梦的现实意义

提出的中国梦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使我们在回忆思考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从哪里来的同时,高度重视今天社会精神层面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是对当前社会道德积弊的矫正。

“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近几年,“有人摔倒在街头你扶不扶”却成了人们需要思考的一件事。名为《扶不扶》的春晚小品,勾描世相,意味深长。“扶老人反被讹”由最初的新闻事件变成了一个略显沉重的社会命题,反映了道德重建的普遍焦虑。

教书育人是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但多年来,应试教育压倒一切,素质教育成为纸上谈兵。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生源素质下降,教学质量缩水,大学生缺乏合理的人生规划,去图书馆的人越来越少,在寝室睡懒觉、玩网游的人越来越多;不参加社会实践,不关注时政,缺乏基本的社会实践能力,家长耗费高额学费培养的家庭支柱,一毕业即失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理想信念模糊成为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比较主要的问题。一些大学生思想消极颓废,心灵空虚,不思进取。少数大学生的思想中,已经滋生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的稗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理想危机。而这种情况在高职学生中尤为严重。

针对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的原因,指出,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失、精神迷失。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是要重新唤起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达到崇高境界的激情,对时下道德积弊进行矫治。笔者认为:中国梦奋斗目标的提出,对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和老师没有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高职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只要学生掌握了必须的职业能力,能顺利就业就行了,致使理想信念教育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处境。

(二)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和学生思想实际脱节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学习条件、思想价值观和心理素质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思想观念上,当代高职大学生呈现出诸多矛盾性特征。他们渴望祖国富强,憧憬自由、幸福,向往和平、发展,却又害怕社会竞争,逃避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对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有抵触厌倦情绪。反应在价值观上则表现为人生理想趋向现实,价值标准注重实效,人生幸福追求实在,择业观念偏重实惠。而当前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充分认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教育方法陈旧,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够。

三、坚守中国梦,加强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一)坚守中国梦,加强对学生的历史主义教育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抛头颅,洒热血,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现在的高职学生对历史知识知之甚少,历史知识匮乏,不利于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历史教学承担着让学生了解中外历史知识的重大责任,对学生形成基本的历史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反映了国家对历史发展过程和重大历史问题的基本观点与基本态度,其意义超出了历史教育本身而与现实有着直接关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高职院校要重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以探索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发表各自对问题的看法,使学生不知不觉之中投入到学习的殿堂中来。通过课堂讨论、专题讲座、专题演讲、辩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反应能力,增强大学生思维方法的掌握和思维能力。

(二)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相联系

中国梦用最简洁的文字、最生动的意象、最凝练的思想,向世界宣告了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对未来的向往。中国梦与非洲梦、亚洲梦、世界梦是息息相通的。经济全球化空前拉近了国与国的距离,互联网则进一步拉平了这个世界,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高职学生没有关注世界、关注时事的习惯,认为是否关心时事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无关,对世界时事缺乏深刻的思考,没有个人独立的意识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关注世界、关心时事很重要,大学生即将踏上社会,只有了解世情、国情,才可能把握时代脉搏,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

(三)以中国梦为统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第6篇

坚定理想信念,在进取和奉献中全面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生态学042班学生,我的名字叫 --------。我是一名很普通的学生,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汇报自己学习、成长的经历和感悟,感到非常荣幸。我演讲的题目是《坚定理想信念,在进取和奉献中全面发展》。

其实,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也曾有过失去方向的彷徨。上高中时那么刻苦那么努力,为的就是要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却因考试时没有发挥好,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我曾想过去复读,而且还在复习班上呆过几天,可是我最终没有选择重读,因为我思考了一个更为严肃的问题——我到底是为什么上大学?人生的追求难道只是为了一枚闪闪发光的校徽吗?就算上了有名的学校,如果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也照样会动力不足、空虚彷徨。既然无论在哪里都必须奋斗,我的奋斗为什么不能从这里开始呢?我相信做与不做不一样,认真去做与敷衍地做更会有巨大的差别。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关键要成为真金而不是镀金,来到我们学校以后,我决心要在这里争取德智体全面发展。

学习是一个学生永远不变的职责,四年来,我始终把学习当作第一要务。我努力让自己的每一个小时都做有意义的事。一有时间便在图书馆和自习室渡过,我总是鼓励自己:多学、多做、多思考,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多挤时间多干事就等于延长生命。勤奋总能获得硕果,四年来我的各科总成绩一直保持在班里前列,曾拿过两次班级第一名,一次第二名。大学四年间也曾获得过“专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三好学生”“感动资环·十佳学子”等荣誉称号。

我在学习上爱钻研,但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我也没有忘记参加学生会的工作,为同学服务,同时增长自己的能力,匆匆忙忙穿梭于校园中,那种心境,那种充实感是很舒服的。大学四年间我曾先后担任过我校第一届学生助理班主任,我院学生党支部宣传委员,我院分团委学生会学习部部长,生活部组长,班级学习委员等职务。任职期间,在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曾组织过“烈士陵园扫墓活动”、“论文设计大赛”、“实验技能大赛”等活动,各项活动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为了熟悉我将要生活的城市,也为了给自己赚一些生活费,曾多次参加过勤工俭学活动,虽然期间遇到过许多的困难,但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挺过去。我曾举过牌子,发过宣传单,做过电器促销,带过家教。我非常感谢那些曾给予我工作的人,是他们给了我在最艰苦最困难时的精神支持,让我体会到社会的温暖。现在,当我走在马路上,再次看到和我一样举着牌子,发着单子,寻找家教的学生时,我会走过去支持他们,因为我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近四年的大学生活,我很少向家里要生活费,生活中也从来不与别人攀比,但我认为我的大学生活虽简单却充实,几年来,我还获得了多项奖学金,得到了很多荣誉。这一切也许就是艰难困苦送给我的特殊礼物吧!生活上的贫穷并不可怕,精神上的空虚才是最大的贫困,我们不能选择家境,但是可以选择人生。贫困的家境并不丢人,蹉跎时光、荒疏学业才是一个大学生最没法交代的事情。如果换一个角度想想,生活在学校里,我的条件挺优越的,我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有学校随时向学生开放的实验室等,谁用得越充分,谁就越富有。

第7篇

【关键词】价值观管理 大学生 理想信念

【基金项目】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校级科研基金项目《MBV理念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及实效性研究》科研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SY0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33-01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主要途径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高校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流是好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文化的多元性发展,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形式化、过场化现象严重,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落后,无法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价值观管理(MBV)是继指令管理(MBI)、目标管理(MBO)之后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是通过建立一套与企业内外环境相适应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来引导企业全体员工为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价值观管理作为一种新地管理模式,在国内外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人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结合自身在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创新性的将价值观管理引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分析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管理的内涵,并提出了运用价值观管理推动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策略。

1.当前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普遍重视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从事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都是各高校的理论课,师资队伍强大,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新形势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也面临不少挑战与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化、过场化现象严重

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使理想信念教育处在“文件规定上重要,实际执行中次要”的困境。按照规定开展的教育也是照本宣科,走过场、流于形式现象普遍,针对理想信念教育缺少相应的考核机制。

1.2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滞后

据调查,多数学生认为听老师讲理想信念教育太枯燥是导致他们不喜欢、不欢迎它的主要原因。部分老师只是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他的讲解内容,而不顾及学生的反应。另外,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设置的课程与社会实际、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密,缺少针对性。

1.3教育对象自身因素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相比前几代大学生更加务实、理性,他们更多地关注培养锻炼自己的技能,获得奖励,顺利完成学业、就业等关乎自身利益的理想,容易忽视理想信念的培养。

2.运用价值观管理推动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策略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形成与个体身心发展状况、社会化程度和社会实践的水平密切相关。高校在运用价值观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贴近大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实际,真正把理想教育落到实处,应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建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

高校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通过全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来分析、提炼、确立核心价值观。高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框架下,与大学生积极对话和交流,把他们所渴望的美好未来形象化,形成一套既符合当前社会核心价值观又符合大学生个人理想追求的价值观体系,并通过教育,使其逐步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

2.2开展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2.1关注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当作一个引导大学生成长的过程

客观事物对人来说是否具备价值,在于其能否满足人的需要。理想信念对于人的作用亦是如此,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适应受教育者的需要,才能获得生长的沃土。因此,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首要一点就是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关注大学生自我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尽可能帮助他们实现个人理想。此外,积极教育大学生在重视个人理想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理想,要逐步引导他们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并用社会理想来引领个人理想,真正做到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个引导大学生成长的过程。

2.2.2以人为本,创新方式方法,有效地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反思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尝试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的新途径。一是改变过去“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统的教育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我们既要借助理论课等显性教育渠道,又要积极开展隐形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二是以人为本,实现“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相结合。我们既要进行必要的知识教育,用的真理性、价值性和逻辑性的力量让学生信服,又要以情感人,将理论与社会现实、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大道理融于小道理中,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的典型事件中受到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是合理利用网络渠道。教育者要在继承传统载体的基础上,摸索创建一些如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BBS、博客交流、红色网站等网络渠道,方便师生间沟通和交流,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要密切提防大学生受网络的虚拟、自由、非他律等特性而淡化理想信念和道德理念。

2.2.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基础。党的十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培养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增强和巩固他们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同时,通过正面的指引,使学生克服或消除不良的价值观,自觉形成符合社会主流的正面价值观,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契合,最终成长成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蓉生.论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11,4:31-35.

[2]王易,宋友文.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道德与法研究,2011,(148):57-60.

[3]吴蓓,曹向阳.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反思与建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1(111):100-102.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

1 问卷调查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院校涉及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赣南师范学院、赣南医学院、江西应用技术学院、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等赣州市六所院校。共发放问卷540份,有效回收510份,回收率为94%。在有效问卷中,男生占54%,女生占46%;来自城市的占21%,来自农村的占56%,来自城镇的占23%;本专科一年级学生占33%,本专科二年级学生占43%,本专科三年级学生占20%,本科毕业班学生占4%。调查内容集中在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等方面,皆在对存在于大学生理想信念上和价值观方面的问题进行引导,并为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调查现状

2.1 理想信念选择中的坚定性与迷茫性

调查数据表明多数学生都怀有短期和长期理想,但信念坚定的比例只占43%,52%的学生信念不够坚定,5%的学生没有理想或者根本就没想过理想层面的问题。在理想信念的意义方面,17%的同学认为理想信念“没有什么意义”,可见有相当多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理想信念危机。理论与现实大量对立的现象存在使得缺乏涉世经验的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感到困惑和迷茫。

2.2 理想信念选择中的模糊性与低层次

调查数据显示,46%的学生“现在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努力”,15%的学生选择“无所追求,随遇而安,过一天算一天,不为将来担忧”,17%的学生选择“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只有33%的同学定位于“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抱着乐观的态度”。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理想的模糊性与低层次性有扩大化趋势,导致学生在践行其理想信念时缺乏奋斗的动力。

2.3 理想缺乏执着信念的支撑

调查数据显示,在信念对理想的实现是否有帮助方面,41%的学生选择“一般,有时有些事会让我无法用信念去支撑自己的理想”,13%的学生选择“可有可无”。36%的学生因“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而感到困惑,这反映出一些学生的理想往往在困难挫折面前因为缺乏执着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而破碎,他们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形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与困难,对理想实现的艰难过程缺乏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

2.4 个人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及复杂性

2.4.1 价值观主流健康向上,积极进取

受调查的学生能科学合理地定位个人的价值,36%的学生认为在大学里最有价值的事情是“获取了知识,学到了真本事”,26%的学生认为是“提高社会活动能力”。这表明当前学生价值观主流积极向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同时也反映出当前当代大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

2.4.2 价值观念从集体本位向个体本位倾斜

调查显示,在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归宿点方面,32%的学生认为“拥有平凡但充实的人生就满足了”,31%的学生“希望能拥有充满挑战和激情的丰富人生”,只有7%的学生定位于“为国家的科技进步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表明学生对自己今后的生活有着期待与规划,能正确认识人生的幸福内涵,自主抉择能力增强,同时更为关注的是个人自身的状态和现实的利益。在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归属方面,40%的学生选择“对理想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只有7%的学生选择“为正义而生,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反映出当前集体主义、理想主义人生价值观正在受到现实主义价值观的冲击,这是我们在进行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时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2.4.3 注重个人价值与个人利益,注重个人理想忽视社会理想

在如何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46%的学生选择“实现个人价值才能实现社会价值”;在人生追求的价值目标方面,53%的同学定位于“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只有28%的同学选择“做社会需要的人才”。社会理想指引着个人理想的基本方向,只有树立了科学的、崇高的社会理想,才能使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和谐一致,才能更顺利地实现个人理想。如何引导学生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把倡导对国家、集体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与满足个人的利益愿望、实现个人的价值统一起来,这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3 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因素分析

3.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现有理想信念和价值体系受到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融合与共存的大背景下,同时伴随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不仅会对我国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产生影响,也影响着意识形态的构建。大学生时时刻刻都面临着不同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儒家道德价值体系受到西方文化个体本位思想的强烈挑战。

3.2 市场经济发展态势下现有理想信念和价值体系受到挑战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和生活环境影响和决定着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由过往的高度政治化、道德化价值取向转变为以经济为中心的功利化、实用化倾向。调查显示,35%的学生认为“社会现实太残酷了”而使个人理想无法实现。同时也反映出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及不正之风也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产生了冲击。

3.3 高校在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方面功能弱化

调查显示,42%的学生认为“大学里的学习、生活,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影响不大”,说明高校在对学生在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没有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内容的新变化。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教育内容的泛化导致工作针对性不强,教育理念的方向性忽视了学生差异化教育的需求。主要表现为教育内容与现实实际的脱节导致工作实效性不强,教育方式与学生接受程度结合不紧密导致学生自我认同度不高。这都导致了高校在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方面功能的弱化。

3.4 家庭教育在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方面作用缺失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优越,从小到大没有经受艰苦的磨砺,以自我为中心。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对子女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了其内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没有更好地引导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明晰自我,不断深入了解社会、理解人生,一步步确立其对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理性认识。正是由于家庭教育在观念上存在误区,导致部分大学生人生态度消极,价值目标低沉。

3.5 当代大学生对理想信念和价值观认知缺乏认知实践

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由于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使得其较少接触及考虑社会的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只将考入好的学校作为其人生的目标。同时在大学学习期间较多注重个人专业学习及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更加关注个人荣辱、前途等。呈现出具有强烈个人情感色彩的价值取向,而对社会价值理念层面的深层次问题缺乏理性思考和把握,缺少宏达的公民视野和社会关怀。

4 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路径

4.1 实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重在引导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园内广播、校报、校刊以及校园网络等媒体加强对时代主旋律的宣传,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对时事政治和客观世界的认识,使大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能深入了解时代的需要,响应国家的号召,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另一方面,要在校园中形成品位高雅、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科技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丰富学生的业余时间,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要注意各种活动的覆盖面,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为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提供生存的土壤和升华的优良环境,以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学生头脑,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竞争精神。

4.2 实行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重在提升

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把自己的理想定位于未来的事业,希望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报效祖国,服务社会。这种崇高的理想正是建立在他们的专业学习基础上的,由此,也使我们看到了专业教学对学生理想形成的积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时,除了要教学生学会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以外,还应注重向学生介绍本学科及本专业的最新学术发展动态和本学科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以激励和引导学生努力探索学术的新境界,立志攀登科学的新高峰,从而树立起既崇高远大又贴切现实的人生理想,并坚定信念朝着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

4.3 实行课堂与社会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重在强化

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通过精彩的理论授课和完备的实践教育环节,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可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研究,用自己的实践体验理论的现实基础和实际意义;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参观各种展览,以促使大学生充实精神世界,提高文明素养;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及相关社会公益活动等,以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奉献精神;经常邀请成功的专家名人和杰出的校友来校开设讲座讲授其理想追求和艰苦的奋斗历程,以激励大学生坚定奋发学习、服务社会、建功立业的信念。

4.4 实行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冲击融合的过程中重在统一

理想信念的形成往往需要依据对自身价值的判断,而大学生对自身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学校的相关评价机制。面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和社会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对大学毕业生的学校的评价往往会与社会评价发生差异,造成大学生在理想信念及价值观选择上产生困惑。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43%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危机感,要更好地发展”,对此,要求切实改进学校对学生在校情况的综合评价,既要全面反映学生德、智、体等素质发展的程度,又要确切反映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使之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与社会评价相统一。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比较客观地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逐步树立起立足现实而目标远大的理想信念。

总之,在新时期开展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必须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在总结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内容、发现新方法、探索新途径、创造新形式,全方位、整体推进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汉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 庄琳.论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战略意义[J].扬州大学学报,2006(1).

第9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科学;理想信念;发展作用

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对人才的渴求日益剧增。许多高校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虽然明确了专业的方向,但是不懂得如何规划大学生活,不懂得如何去面对新的生活、新的挑战,对未来感到迷茫,甚至迷失了方向,逐渐堕落。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引路人,树立正确而崇高的理想信念促使大学生不断的追求,不断的进步成长,不断的为之而奋斗。

一、高校大学生的理想现状

当今时代是个伟大变革时代,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然而,我们高校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等各异,使得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不一样,理想也有所不同。

1、高校大学生理想多元化

“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l”,意思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古想叫做“志”,即志向。孔子讲:“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今天,理想从一般意义上讲,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由于人们的先天因素、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等,人们的理想各有所异。比如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有的想当语文老师,有的人想考公务员,有的人则喜欢对语言文字的研究等。这些理想的建立,可能是由于他们的爱好或志向,也可能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等而建立的。

2、部分高校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不懂得如何追求

大学是个学习环境相对自由的地方。有些人进入大学后,虽然已确定专业,但是不懂得如何去追求,不懂得如何把专业学好,甚至不懂得学而致用、如何去巩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而增,我们有些高校大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更不知道怎么才能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有些高校大学生虚度大学生活

大学和中学时代的学习环境完全是不一样的。在大学主要是靠自主学习,有些进入大学学习后,开始放松自己,逐渐变成放纵,久而久之开始对学业厌烦,经常逃课,在宿舍玩游戏,产生了信仰危机,对理想抱有偏见,把理想戏为“利想”,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讲理想不如讲实惠”。有些大学谈恋爱后,几乎天天和情人在一起,对于学业,并不重视。曾经远大的理想,进入大学后,自己便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缺乏斗志,虚度了几年的大学生活。

二、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而崇高理想信念的作用

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力量的源泉,是指导我们走向成功、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念。

1、科学的理想信念是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科学的理想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主体,以客体为依据,把事物发展的可能性与人们需要结合起来所构想的关于未来的观念形态,是主体需要与客观要求的统一,具有规律性、合目的性和社会历史性。所谓的信念是指认知、情感、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的心里态度和精神状态。理想信念是引路人,理想树立后,你就不会迷失了方向,在任何时候你都为它而奋斗。作者本人年幼时母亲去世,过了几年父亲又因风湿导致残疾,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不得不辍学打工赚钱养家,可是年青的我深刻的认识:“鸟欲高飞先振翅,人要进步必读书”。我一直坚信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读书才能更好地报效社会、建设家乡,我求学的梦想从来都没有改变过,曾失过三次学才考上大学,梦想是我们人生的引路人,使得我们任何时候遇到任何情况都懂得怎么走自己的路,懂得如何走自己的路。

2、科学的理想信念是人们的精神支撑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本人的母亲病逝时,家里一穷二白,生活非常艰难,再过了不久父亲又残疾,确实是雪上加霜。可是,我有着穷人的梦想,希望有一天通过自己刻苦努力读书,改变贫寒的状况,去帮助那些和我一样贫困的孩子们,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正是因为我这梦想,使我向着美好的生活而奋斗,支撑着我走过贫寒的生活,让我勇于战胜挫折,走进大学校园,走向美好的未来。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

3、科学的理想信念促使人们走向成功

树立的理想信念符合自己的实际,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之而奋斗,必有所成。理想的树立,使人们朝着理想的目标努力,我在进入大学时,就规划我的大学生活,树立在大学奋斗的理想,走实践和学业相结合的道路。我在大学一年级时担任班长,大学二年级时担任学生会生劳部部长,大学三年级担任学生会副主席,我一直用乐于助人和服务同学这一理念去工作、去生活,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如果进入大学没有自己的理想,那么整个大学的学习生活就虚度了,有的人立志考研,有的人立志要用优秀的成绩毕业等等,这使他们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充实、进步,促使他们走向成功。

三、高校大学生怎样树立科学的理想

大学时期正是我们青年时期,是播种理想确立信念的黄金时期,是规划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阶段。确立怎样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咱们青年大学度过怎么样的人生,从根本上决定青年大学生人生意义与价值。

1、树立理想信念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符合社会客观事实

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我们树立理想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要和社会发展相符,当代大学要追求健康上进的生活方式,做生活的强者;在职业理想上要把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实际结合起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在道德理想上要养成良好的品德,做高尚的人;在社会理想上要志存高远,成为大有作为的人。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习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相联系,使理想的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才之果。我们个人作为客体,作为被批判的对象,做自己想做的事还要看这件事是否有利于他人和社会。

2、树立理想信念要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理想信念是人们心灵世界的深层核心。有无理想信念就像一道分水岭,既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又把高尚充实的人生与庸俗空虚的人生区别开来。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人生需要树立科学的信念,树立科学的信念,首先要坚定的信念,

还应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是多元化的,不同的职业共同组成繁华的社会。我们不要被那多彩的世界影响我们的信念,立志做个对社会有用之才,把自己的短暂而漫长的一生献给这个世界,为社会做点好事、有益之事。用科学的理想信念来指导自己引导自己,为之而努力,必有所成。

3、通过名师指导和自己实践,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人的一生并不一定要当官、发财,但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即使实在平凡。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走一条符合自己的路。刚进入大学时我一直在思考,我到底是否适合走学生干部这条路,经过了请教相关的老师,他们给予我的指导和肯定,我尝试着走着,觉得自己很适合,我在为同学服务的同时,觉得非常快乐,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质、能力也随之提高。路可以不同,但是要走出自己的特色,走得有意义。把自己的理想和实践相结合,把名师指导和自己的思想等相结合,走出属于自己的特色的之路,走向成功。

第10篇

【关键词】辅导员;中国梦;理想信念

0 引言

当代高职生是高等教育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国家与民族的生力军,是未来的希望。作为高校教育者,尤其是辅导员,应高度重视高职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分析现状,结合时代特征,有的放矢,使高职生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1 加强高职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理想信念是人生奋斗的方向与目标,是人们必须具有的精神理想。缺乏高尚的正确的理想信念,就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就像茫茫大海迷失方向的船。正确的高尚的理想信念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能指引人生的风斗目标,能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能极大地激发鼓舞人们的热情与斗志,促使他们爆发巨大的潜能与力量,从而创造巨大的价值与财富。

高职生活,是人生的重要起始阶段,面临一系列的学习与生活问题。理想就像是他们人生的指路灯,是他们前进的目标与方向;信念就像是太阳散发的能力,是他们奋斗前进的永不枯竭的动力。高职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尤其是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不仅影响着高职生自身的命运与前途,而且关系到我们将培养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甚至是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能为提高与丰富高职生的精神境界,引导高职生如何正确的学习与生活。能激励鼓舞他们更好地学会如何认知,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共同生活,以及学会如何生存与发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加强高职生现在与未来的精神教育。

2 影响高职生理想信念的因素分析

2.1 社会因素

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一体化全球化,这就必然造成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与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大,甚至是造成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被扭曲。而我国目前又处于社会大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时期,部分高职生对社会大变革的大潮流感到的无所适从,无法找到自身的人生定位。现今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以及其传播的铺天盖地的不健康思想与文化,对不少的高职生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身心腐蚀作用。所有这些不利的社会因素,造成不少的高职生缺乏人生高尚的理想信念追求,思想堕落腐化,不思进取。在市场经济大变革潮流中,不少的高职生迷失了人生追求与奋斗的方向。

2.2 学校因素

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职业技能型的应用性人才,因而长期的教育处在重技术轻人文,不能高度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内容单调,教育方法陈旧,不能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充分调动高职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学生不能主观性自觉性参与教学活动,造成学生理想信念模糊,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英雄时代所具有的精华,不少学生又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甚至是庸庸碌碌,无所作为。

2.3 学生因素

当代高职生是幸福的一代,他们拥有优越的生活与学习环境,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也促使他们要不断的完善提高自己,所以他们是有梦想与追求的,他们憧憬未来,向往自由与幸福。当同时,由于自身的年龄尚不成熟,心理的脆弱,涉世不深,人生阅历浅,想问题处理问题往往更多的体现在感性认识,对自己的人生追求、专业选择不能理智的分析与抉择。同时,他们在实现他们的理想与追求时又往往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丧失了执着与奋斗的饱满的精神灵魂。由于其固有的心理素质脆弱,辨别判断能力简单,理解认识能力肤浅,而又逆反心理较强,不能很好地接受他人的建议与帮助,这就必然会造成部分高职生人生理想信念的迷惘性。

3 加强高职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措施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职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以“中国梦”为导向,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全面性深入性树立高职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3.1 以先进典型的事迹鼓舞学生

辅导员加强对高职的理想信念教育,不应停留在理论的认识上。理想信念不应是个让人感觉虽美好但很抽象的东西,而应该是很实在很现实的,不少的有志之士都为之付出努力,都实现了。《感动中国》中的感人事迹,诺贝尔获奖者等,都应成为时刻鼓舞我们的学生。对学医的学生来说,用南丁格尔奖的获得者先进典型例子鼓舞学生,学生会更加理解这份职业的神圣与伟大,从而坚定他们选择医学专业的信念,激励他们不断的奋发有为,服务于人,给天下人带来健康的福音。

3.2 以时代主题思想激励学生

“中国梦”、“我的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都应是鼓舞一代又一代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财富。加强高职生理想信念教育应与时代主题思想结合,引导学生树立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相辅相成唇齿相依,从而确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信念与远大的国家发展理想信念。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要为着人类的幸福与自身的完美而选择职业,并为之而努力奋斗。辅导员应以当代祖国大地的主题思想“我的梦,中国梦”激励高职生,促使他们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中国梦就是民族梦,就是人民梦;同时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无数“我的梦”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人民的幸福安康。加强新时代的高职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时,不能一味的重视个人前途发展的关心,而应置身于整个的社会时展大背景,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个人梦与做过梦统一协调,共同奋斗,共同进步。

3.3 以高尚的职业观引导学生

辅导员加强高职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应脱离高职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他们的专业选择。立志高远,而又应始于足下。应强化他们对专业的认识,强化所选专业的正确性,找到这份专业以及以后从事这一行业的尊严与快乐。促使他们能热爱这一行,能主动自觉地全身心地投身到所选择专业的学习中,并乐此不疲。他们能踏实学好专业技能知识,能综合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立足眼前教育,培养实干精神,不再使高职生的理想信念感到虚无与飘渺。正如前人所说的要成就大事,必须从点滴做起。实现理想与梦想,必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应多鼓励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重要性,每天利用好时间的重要性,每天加强自身综合修养的重要性教育,从而为实现自身远大的理想信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应该加强高职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教育。理想信念的实现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能坚定信念,需要的是有艰苦奋斗,矢志不渝的执着精神。辅导员应时刻增强高职生的心理素质,能正确地面对成功与挫折,能正确认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以及实现理想所需要的态度与精神。

【参考文献】

第11篇

摘 要:通过分析中学生德育的重要性,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优良的德育思想,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学生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坚实后备力量,理应具有明确、科学的理想和信念,如何让初中生的理想和信念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并开花结果,是每一位班主任所共同期盼的。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传统文化

“少年强,则国强。”中学生正是一群有着理想与信念的特殊人群,在初中教育教学阶段,对中学生开展德育是重中之重,其目的是将他们培养为理想和信念切合我国实际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人。因此,初中班主任应当积极探索有效的实践策略,提高德育质量,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一、班主任对中学生开展德育的重要性

身为班主任,其任重而道远,不仅要教给学生学科上的知识,还要管理好班级,对学生开展德育。其中尤以班主任德育最为重要,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讲,其一,它有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德育的内容中,有很多部分都涉及我国的传统美德,例如,拾金不昧、诚信友善、尽忠爱国等,这些都是我国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精神食粮,需要中学生好好传承和发扬。其二,它是践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凸显。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指导方针是与当前德育内容相契合的,因此,开展班主任德育可谓一举两得。其三,它有利于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对中学生开展德育之后,学生必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从而逐渐扩大交际圈,赢得更多人的尊重,走向人生的巅峰,实现自身价值。从反面来看,众所周知“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从字面意义上不难看出,当一个人未受到良好的德育时,很有可能运用自己的所学做一些危害他人和国家利益的事情。因此,笔者认为,在初中教育教学阶段,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德育必不可少。

二、如何有效对学生实施德育

(一)强化中学班主任的德育意识

班主任是实施整个德育的发起者,更是领导性人物,因此,其德育意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德育的质量。为了能将我们的中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新时代青少年,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广大的中学班主任理应对中学生的德育引起高度重视,将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为了有效强化中学班主任的德育意识,校方可以定期举办德育人才培养交流会,让全体教师探讨一下在德育工作中的实践体会,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学生德育,不断总结经验,方能提高得更快。

(二)开展社会公益实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学生能将自己的一身本领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是每一位中学班主任迫切希望看到的,而身为教师,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学生将自己的一身本领用于破坏社会主义美好生活上,因为,那样便背离了教育的初心。为了让中学生成长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班主任可以积极从开展社会公益实践入手,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社会,在奉献中体验喜悦,在服务中收获快乐,关爱更多的人群。具体来讲,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义务献血活动,献出的是一袋血,挽救的是一条生命,其意义重大。再如,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植树种草,绿化荒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念,从而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切力量。

(三)联系学生家长,开展家庭德育

家庭也是开展德育不可忽视的一片阵地,基于血缘关系,有时班主任的教育并没有家长的教育更有效,因此,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要善于调动来自学生家庭方面的力量,建立家庭和学校德育统一战线,在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下,才能更好地实现德育。具体的实施办法即班主任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的方式,让学生家长来到学校,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们简要分析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性,介绍几点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学生健康道德素养的方法,如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以及孝敬父母等,如此,则更有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在中学教育教学阶段,对学生开展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让中学生的理想与信念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并结出美丽的果实。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的,班主任可以e极从以上三点入手,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让中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中学德育的有效性,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中国梦 大学生理念 教育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226-02

我国教学改革已经从传统教学转变为综合能力培养,深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之中,促进大学生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健康等多方面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与奉献精神。曾经提出,中华民族的最大梦想就是实现伟大复兴,同时也指出了国民的命运与国家息息相关。大学生作为肩负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必须将个人与国家结合起来,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的建设之中,为中国梦增添一份光彩。

一、中国梦与教育一体化的意义

第一,中国梦代表了国家富强、国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也是国民追求幸福的落脚点,具有价值追求的内涵。国家富强是国民追求幸福的基本前提,民族复兴是实现国民幸福的基本保障。

第二,中国梦代表了国民梦想的凝聚,也是个人梦想的基石,代表了国家、民族、国民的共同梦想,两者呈现出辩证统一的关系。理想代表了人类对未来的合理想象,也是对事物的一种期望,是人类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相互融合的具体表现,也是表达人类思想精神的核心内容。信念代表了人类对可能发生的事物、观念维持的正确与正义性,也代表了一个人坚定不移的认定与笃信。大学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改进思想政治精神,通过理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深入大学生内心,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核心。高校合理运用中国梦开展多种理想的信念教育方法,使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做出正确的发展规划,并且明确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第三,中国梦代表了大学生的个人理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体现,存在内涵上的统一性。大学生作为民族与国家发展的栋梁人才,也是中国梦实践的主体,是承担社会发展的力量。大学生实现个人梦想与民族复兴之路息息相关,通过民族复兴的蓝图,勾画出明确的人生理想,以民族使命作为鉴定的前进信念。大学生信念直接关系我党事业的成功与否,也代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国家与民族前进的主要支持。

二、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的契合

信念代表了学生对未来的追求,也是表达个人奋斗目标的集中表现。人们在追求理想与处理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必须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主导,明确人生理想。人生理想决定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的理想决定了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方向,学生自然也包括在其中。在论述中国梦的过程中,揭示了大学生理想与中国梦的关系,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契合进行阐述。中国梦包括所有中国人的整体利益,大学生的发展与中国梦的实现密不可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好,这种简单的话语表达了国家、民族、个人的关系。

大学生作为实践中国梦的主体,个人梦想的实现也影响了民族复兴的实现,作为民族与祖国的希望,是发展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学生的理想与思想观念,代表了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因为学生的信念和追求不仅影响个人行为,也影响了群体和组织的行为。在相同的条件下,由于人们的信念不同,对事物的反应也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影响了人类的行为。如果价值观完全不同,那么实现行为时就会选择完全相反的方法,对目标的实现结果也有很大差别。所以必须引导价值观,将大学生理念正确引导到中国梦的发展道路中。

中国梦是理想信念,也是中华民族凝聚的集体理想,是每一位中国人必须为之奋斗的归宿。树立正确的理想与信念,是建设特色中国社会的最终目标,也是发展社会文化的要求。

三、中国梦与信念教育一体化模式探析

(一)利用四大课堂加强中国梦与信念教育的结合

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来加速学生对政治的社会认知。以中国梦作为基础理念,开展四大课堂提高思想政治在学校教学中的质量,并且提高教育实效性。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生改革,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加,各种价值观念对传统思想造成了冲击,一些腐朽的生活观念也在影响学生的心灵,导致一些没有坚持自己信念的学生出现价值观逐渐扭曲、政治信仰混乱、缺乏社会责任、没有诚信意识等问题。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校园文化是高校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其突出特点是可以通过营造一定的氛围和环境来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基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社团活动。

(三)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创新教育的手段

21世纪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得重要信息的手段,更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的最主要方式。中国梦与理想信念教育的结合更要与时俱进,充分借助微博、QQ、飞信、校园网等新兴信息沟通方式。

首先,要注意进行及时宣传,随时将有关中国梦的重要报导信息发至互联网上,让大学生对其内涵有一定了解。还要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舆情和国家改革发展的动态,让他们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给我们带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他们深刻理解每个人的梦想与整个社会的梦想是相统一的,使更多的大学生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同时,通过互联网及时发现他们上传的思想动态信息,并以亲切的语言、朋友式的沟通方式来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和遇到的困惑。

其次,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校园网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中国梦教育的重要手段。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教育活动,如以中国梦为主题进行征文活动。

(四)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增强教育的现实性

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一直是大学生关注的重点,因为,其可以为大学生未来职业的选择提供有效的参考,进而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成功、生活幸福和梦想的实现。因此,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平台,在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中将中国梦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和指导的过程中,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祖国的需要相结合,把人生的成就与国家的富强相统一,鼓励大学生到基层、西部、农村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身的理想和追求,最终实现中国梦与理想信念教育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

[2].顺应世界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N].人民日报,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