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创新项目

企业创新项目

时间:2023-05-30 09:14: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创新项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创新项目

第1篇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我国项目管理学科的发展是起源于华罗庚推广“统筹法”的结果,中国项目管理学科体系也是由于统筹法的应用而逐渐形成的。随着鲁布革水电站建设中项目管理模式的成功应用,现代项目管理逐步在我国建设项目中全面推广开来,项目管理也由最初的工程管理发展成为一个较完整独立的学科体系,目前已成为企业及组织机构中一种非常有效和应用广泛的管理方法。

技术创新是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对设计企业,除了提供高质量的设计成果,还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设计成果的科技含量,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因此技术创新是设计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引入项目管理的概念及方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水平。

二、A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管理模式

(一)技术创新项目的立项和决策。

该企业在每一年度的12月份由各生产科室填写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申请表,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在汇总完毕各生产科室上报的项目后,组织企业的资深专家对申报的技术创新项目进行集体评审,结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业内技术发展状况筛选出最终的项目名单。

(二) 技术创新项目团队组织。

该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通常由科室或专业的技术主管担任,当一个项目只涉及一个生产科室时,由该科室的技术主管担任项目负责人。当一个项目涉及多个科室时,由主导专业所属科室的技术负责人担任项目负责人,再由该负责人与其他相关科室负责人沟通确定项目组的成员。

(三)技术创新项目进度管理。

该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进度管理主要由项目负责人确定和控制。

当申报的技术创新项目获得批准同意实施后,技术创新项目的负责人在项目实施计划书中需填写详细的工作安排与进度,包括每一个时间段内需完成什么样的工作、各项具体活动的定义、活动的排序、活动资源的估算、活动持续时间的估算等完全依赖于项目负责人的工作经验以及他对这个项目相关技术的熟悉程度。

(四)技术创新项目质量管理。

在技术创新项目的活动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通过填写技术创新项目实施计划中的“预期成果形式及内容深度”来确定项目最终将要达到的技术和质量要求,以此作为项目的质量目标,填写实施计划的过程也是项目质量规划的过程。

技术创新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通常先是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校核人联合对项目产品进行校审,将产品内容与预定的内容深度进行比较,找出存在的偏差,提出解决偏差的办法并给与实施。最终项目成果由主管部门组织企业的资深专家进行最终的评审,判断是否满足项目预定质量要求及其他要求。

(五)技术创新项目成本管理。

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相对简单,在技术创新项目实施计划书中由项目负责人填写经费预算及其明细表,包括人力资源成本、资料费、出差费、实验费、会议费、设备费等。主管部门根据每个项目上报的经费总额控制该项目的成本,所有需花销的费用均由项目负责人向主管部门先行申报,由该部门会签批准后通过财务将所需费用发至项目组。

三、A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组织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该设计企业目前的技术创新项目负责人由科室或专业的技术主管兼任,主要承担项目协调和监督的作用。这种组织结构利用了现有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体系,管理方便,人力资源利用灵活且成本较低。但是也存在不少的缺点。每个科室的部门行政主管不承担项目最终成果的责任和利益,难以协助进行项目的管理。因此项目的协调难度增大,项目组成员更容易从本部门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发生部门间的冲突时如没有部门行政领导的协助项目负责人很难进行协调。同时由于项目组的各成员是由各生产科室的人员临时抽调而组成,项目的参与人员处于项目组与生产科室的双重领导之下,且项目组人员受本科室主管领导的控制更强,因而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本科室的工作上,导致技术创新项目与科室生产任务之间在工作次序与资源配置方面发生冲突。

(二)项目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进度管理的主要问题一是缺少详细而有效的进度计划,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实施计划书中填写了工作进度安排后就依据这个进度安排去控制项目过程,但没有更详细的进度计划,实际难以起到进度计划的作用。二是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组成员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控制,进而影响到对项目进度的控制。

(三)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该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方面,缺少总的技术创新质量方针和目标,即所有的技术创新项目最终应统一具有一个什么样的质量特性,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使得每一个技术创新项目的负责人在考虑自己项目的质量目标时,难免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使得项目成果难以达到企业真正所需的质量效果。

其次在项目质量过程的管理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没有主动应用PDCA工作方法的意识,导致项目质量过程的管理被弱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四)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主管技术创新项目的部门负责对项目成本的控制和审核,但受能力有限不可能掌握每一个技术创新项目的性质和特点,因而对项目负责人上报的费用预算无法实施有效审核管理, 实际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对成本控制也不够重视,出差和收资的安排不够合理,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人员计划和安排不够合理,有些项目执行到一半时发现需要增加人员,造成人员费用的增加和预算的超支。

四、针对A设计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中应用项目管理的建议

(一)技术创新项目的管理建议。

加强项目负责人的权限控制,尽可能的授予其管理项目所需的人力资源管理权和成本控制权等,以便于加强管理过程控制。对科室主管领导以必要的考核机制推动其在技术创新项目管理中发挥积极主动的管理作用。必要时,项目负责人可以向企业内主管科技项目的部门申请,通过企业领导的批准,将分散在各个专业科室的项目参与人员在某段时间内集中起来进行项目的研究工作,这样能够加强各专业的配合工作,确保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项目按期完成并满足预期的质量要求。

(二)进度计划实施的管理建议。

项目负责人应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全过程的进度跟踪。加强与项目参与人员、相关专业和科室的主管领导的沟通与协调。有意识的将PDCA方法应用在项目进度的管理工作中,根据实际工作进度与进度计划的偏差对进度计划进行及时的调整,对已经实施的项目工作进度计划要不断总结,在不断分析和总结项目进度计划管理工作实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高项目进度的管理水平。

(三)技术创新项目质量管理模式建议。

建立健全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技术创新项目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或办法,设置常态化的技术创新项目质量评审和管理组织。制定的技术创新项目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或办法需要切合实际,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以制度保证科技项目参与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使得每个相关人员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技术创新项目的研究工作中。完善技术创新项目质量管理流程,从项目开始到项目结束,确保有足够的质量过程手段以达到项目的质量目标。

(四)技术创新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建议。

项目负责人在前期进行工作内容分解时,应加强与项目人员的沟通,尽可能准确的测定完成创新项目研究的各项任务所需的资源种类数量,尽量减少后期工作过程中资源使用量的变化,使项目成本控制在预定目标内。

加强对项目实施计划书中成本费用的审核,尽量减少项目虚报或多报项目成本费用的可能。

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和合理的奖惩制度,以很好地调动设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较好的完成项目研究工作。同时还能有效地控制项目研究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科技查新 科技创新 项目信息

中图分类号: G25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6-0123-04

1 引言

科技查新是一种重要的文献情报咨询工作,已在全国广泛开展20多年,为科技项目的立项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了独立、客观、公正的参考依据。同时,科技创新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就必须高效地进行科技创新。实践证明,科技查新可以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决策风险;可以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直接成本;可以避免企业在科技创新中产生专利纠纷;有助于企业高新技术成果尽快产业化;有助于企业获得有竞争性的重要信息,从而有效地促进科技创新。国内有关科技查新与科技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科技查新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另一个是如何做好科技查新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的研究[1-2]。而分析查新项目本身的信息揭示其科技创新特点的论文尚少见报道。本文通过对江苏省科技查新咨询中心近年来已完成的科技查新项目及查新效果的分析,拟从中解读江苏省科技创新的一些特点。

2 数据来源及分析

本文分析的数据为江苏省科技查新咨询中心(以下简称本中心)2008年~2011年完成的共计2万多项科技查新项目信息,通过图表显示,总结其特点和规律。

2.1 科技查新项目的行业分布及分析

从本中心完成的各行业查新项目数占年总项目数的比例(以4年的平均值四舍五入计算)数据来看,项目数位居前四位的行业分别是电子、机械、化工、医药卫生,查新项目平均分别占到年总项目数的30%、26%、14%和11%,项目总数超过80%。

查新项目各年度的行业分布图(见图1)显示,电子、机械、医药卫生、生物领域的项目数均表现出增长的趋势。2011年,电子、机械和医药卫生领域的项目数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而化工领域的项目数则出现回落。

上述科技查新项目统计结果给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些信息:江苏省的科技创新活动在电子、机械、化工和医药卫生等四大领域优势明显,对这些领域的科技创新可能更加重视,科技投入相对较多,成果也十分显著。在生物领域的查新项目有上升趋势,创新正在活化,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的创新投入有大幅提高的迹象。而近年来,农林牧渔方面的创新项目有减少趋势,这与江苏是工业大省,工业创新活动更加活跃有关。纺织业是江苏的传统强项之一,保持着一定的创新投入。从年度变化来看,在电子、机械、医药卫生、生物等领域,近几年呈持续上升之势,而化工、农林牧渔方面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江苏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电子、机械行业的优势正在加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也在加速发展,化工产业正在萎缩,政府的产业调控政策正在发生作用。

2.2 科技查新项目委托单位分布及分析

从这些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是江苏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科技创新最为活跃,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江苏创新体系正在优化。企业的创新意识在不断提高,国家积极建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引导政策正在落实。实践也证明,企业要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有较高的产学研合作水平,才能有更多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科技查新助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助企业更好、更快地成长。

2.3 科技查新项目委托单位的地域分布及分析

江苏有13个省辖市,查新项目主要集中在苏州、南京等发达的苏南地区,而广大的苏北地区却占很少的比例。苏北地区也只有南通和泰州相对量多,这与近年来,苏北地区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也相吻合。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和全面进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苏南要发展,苏北更要加快发展。没有苏北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省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苏北的现代化离不开创新,苏北要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不仅要积极争取相关的扶持政策,更要提高创新和发展意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努力学习和引进新技术、新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还可以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有发展前景的技术创新成果,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成果再更多地投入到引进技术和再创新中,形成良性循环。

2.4 科技查新项目的结论分布

2.5 科技查新项目的查新范围分布

3 结语

科技查新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科技查新有助于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而对查新项目本身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和解读,还能够进一步洞察其地方科技创新的一些特点。笔者对本中心完成的查新项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近年来,江苏在电子、机械、化工及医药卫生领域中的科技创新比较活跃,其中,电子、机械行业的科技创新正在加强,化工、生物等产业正在调整,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的创新活动正在加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江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日趋活跃。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查新量与该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和发展速度显著正相关。虽然,江苏省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率和质量都在逐步提高,但是,其科技创新的目标和层次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江苏在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专利申请量连年位居全国第一、并要在国内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江苏省更需要注重科技创新的层次和效率。相信,对科技查新项目的分析,可以为科技管理工作提供更全面、更客观、更深层次的重要信息,为宏观科技项目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充分利用科技查新项目信息所蕴含的情报,对于科技创新及科技管理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借此文,也希望全社会都能够更充分地了解和利用科技查新:科技创新人员要进一步提高科技查新的意识,树立要创新先查新、先查新助高新的理念,不断有效、高效地进行科技创新;科技管理工作者要进一步重视和掌握科技查新的相关信息,不断提高科技项目管理水平;科技查新工作者更要加倍努力,致力于优质查新,不断助力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小卿等.科技查新促进企业科技进步[J].江苏科技信息,2003,(4):45-46.

第3篇

[关键词]技术创新;风险评价;层次分析法;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2.025

[中图分类号]F4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2-0055-03

1 引言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成功的技术创新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是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技术创新活动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并且具有较大风险。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存在失败的可能性。对于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对创新项目的风险的识别与正确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对技术创新活动中对创新项目风险的预测并对风险较大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降低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风险。因此,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市场环境等内外部相关因素进行评价技术创新风险,对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许多学者对技术创新的风险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尹作亮(2011)[1]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提出风险评价的42个因素指标,并阐述了风险指标的含义。黄福宁(2009)[2]在建立系列技术创新投融资风险指标体系基础上,建立了前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司春林(2008)[3]对复杂产品创新风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风险综合评估模型。汪新凡(2007)[4]建立了一种基于联系数的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可以通过计算得到项目总指标的综合评价联系数主值就可以确定该项目的风险评价等级,还可以对多个项目进行排序,并且可以利用五元联系数表示风险的高低程度。

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评价是多因素综合评价问题,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TheAnalysisHierarchyProcess,AHP)得到各指标的权重,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echniqueforOrderPresencebySimilarityIdealSolution,TOPSIS)对各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2 TOPSIS方法基本原理

2.1 TOPSIS方法基本思想

TOPSIS是一种多目标,多属性决策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5-8]。TOPSIS利用基于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矩阵,找出各方案的正理想解方案和负理想解方案,获得某一方案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间的距离,从而得出方案的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最后根据相对贴近度的大小对各方案进行排序。其中正理想解是最优方案,是一个方案集中并不存在的虚拟的最佳方案;负理想解是最劣方案,虚拟最差方案,每个属性都是方案中的最差的值。

2.2 TOPSIS方法计算步骤

(1)建立标准化决策矩阵。

(2)建立加权的标准化矩阵,可以由层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标权重Wi。

Vij=Wi×Yij(i=1,2,3,…,m;j=1,2,3,…,n)(2)

(3)利用加权的决策矩阵确定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V+和V-。

(4)计算各方案的正负理想解的欧氏距离(EuclideanDistance)。

(5)计算相对贴近度。

根据相对贴近度Ci由小到大排列方案的优劣次序,得出最佳的方案。

3 案例分析

为了解决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评价的问题,采用对企业的5个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价,选择出风险较小的项目。建立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标的权重Wi,采用TOPSIS方法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3.1 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技术创新项目存在的风险主要是创新主体在创新过程中内/外部各种不确定因素,创新项目的难度,导致创新有不可预期的结果或创新失败,使创新主体遭受各种损失的可能性。本文从创新主体的内部及外部环境的特点,根据相关的资料和专家讨论,得到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AHP方法得到各指标的局部权重和全局权重,如表1所示。

3.2 TOPSIS综合评价

对各方案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初始值如表2所示。根据TOPSIS的工作步骤,采用MATLAB工具进行计算,得到各项目的正理想解、负理想解、欧氏距离以及最终贴近度值如表3所示。

采用AHP和TOPSIS方法对5个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评价进行综合评价,排序结果是C4>C1>C2>C3>C5,项目4是最优结果,将结果提供给企业作为决策的依据。

4 结论

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投资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技术创新项目的选择是多目标,多属性决策,受到各种不确定风险的影响。本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并采用AHP方法得到各指标的权重,以及TOPSIS方法对各技术创新项目进行综合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可靠的决策依据,从案例中验证了TOPSIS方法的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尹作亮.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0):78-81.

[2]黄福宁.技术创新投融资风险状态的识别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4):100-103.

[3]段秉乾,司春林.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产品创新风险评估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1002-1005.

[4]汪新凡.基于联系数的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模型及应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97-102.

[5]吴强.AHP模型在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工业技术经济,2010,29(8):112-117.

[6]王东生.基于TOPSIS法的制造企业节能方案选择[J].轻工科技,2012,5(5):141-142.

第4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市专利新产品产业化技术创新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由市财政在年度预算中安排,并建立"*市专利新产品产业化技术创新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推动*市专利新产品产业化技术创新项目的补助。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四条企业条件

(一)在我市按《公司法》运行的具有法人资格并依法纳

税的企业;

(二)企业上年度销售收入不得低于500万元;

(三)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具备完善的技术创新条件,有较强的创新开发能力;

(四)有较完整的技术文件资料,能够指导生产。

第五条项目条件

(一)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等新兴产业的新产品;

(二)新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得专利或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三)新产品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较强的提升拉动作用;

(四)新产品在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

(五)产业化的新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章申报程序

第六条企业将填好的《*市专利新产品产业化技术创新项目补助申请书》(见附件)以及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企业上年度会计报表和营业执照复印件、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明材料复印件等材料,报经各归口的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并盖章后,附一式五份报市经委科技处,同时抄报市财政局企业处一份。

区、县及开发区企业需经本级财政部门一并签署意见并盖章后上报。

无主管部门的企业可直接报送。

第四章补助审批

第七条市经委汇总企业申报的项目后,会同市财政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所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

第八条市经委会同市财政局根据财政年度专项预算资金额度及专家评审意见,拟定市专利新产品产业化技术创新项目报经市政府批准后下达项目资金补助计划。

第五章补助方式及财务处理

第九条补助资金采取拨款补助方式。市属及无主管部门的企业项目由市财政直接拨付。区、县及开发区企业项目由区、县、开发区财政部门到市财政局办理拨款手续,并及时足额地将资金拨付给项目实施企业。

第十条区、县及开发区视财力情况对项目予以适当配套。

第十一条各相关企业收到财政补助资金后,按国家财务规定进行处理,并专款专用。

第六章管理与监督

第十二条"专项资金"由市经委、市财政局负责管理,各司其职。

市经委负责项目指南,组织项目申报、评审和资金使用计划,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组织验收。

市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管理,会审编制下达资金使用计划,审核办理资金拨付,并对拨付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监督检查。

第5篇

一、发现和抓住市场机遇

满足市场需求,获得商业利润,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所以技术创新要始于市场,终于市场,紧紧围绕市场。企业首先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进而发现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抓住市场机遇。通常讲市场机遇主要来源于市场的拉力和技术的推力。这二者是技术创新的催化剂;而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拉力式的技术创新,对技术创新的成功往往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海尔开发的“双富豪”和“雪富豪”冷柜就属于市场拉动式技术创新。海尔在市场调查中发现,食品店或冷饮店对冷柜的需求量很大,但市场上却没有专门为此设计的产品,海尔从市场需求出发开发的“双富豪”和“雪富豪”冷柜,正是专为食品店和冷饮店设计的,这两款冷柜问世以来,在全国各地市场引起了轰动。

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践表明,在有企业参与的几乎所有成功的技术创新的项目中,企业从一开始就对市场需求情况有所了解,并对创新项目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有一定的估计。同时,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也要作好商业化的准备,抓住创新项目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商机,而不是等到项目完成,新产品或新工艺开发成功后,再去考虑市场,否则创新战略就很难成功。

二、创新目标要明确

企业在确定创新目标时要从市场出发,结合技术的可行性,认真制订出简单明确、参与者认同的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目标。确定了创新项目的目标以后,还必须据此制定有关的工作计划,把各项目标细分和转化为对项目的实际要求。工作计划分为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计划,技术方面要确定所要达到的技术要求和指标,经济方面应确定项目成本和市场回报率。企业在选择创新目标时,技术方面的因素是前提,经济方面的因素是基础,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做好可行性的认证工作。

三、技术创新战略要突出重点

技术创新战略就是根据技术创新目标来构造其创新过程所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一系列规划、内容和程序等方面的决策。它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可靠性的特点。具体来讲,技术创新战略主要从宏观上解决三类问题:(1)技术创新面向市场竞争采取何种态势,是进攻型或是防卫型;(2)研究开发体积技术;(3)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要获得成功必须制定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突出重点,确定长期、中期和短期发展目标及相应的措施。

首先,确定技术创新的战略意图。它是企业长期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理论,其核心内容可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如青岛海尔的战略意图是“真诚到永远”,佳能的战略意图是“打败施乐”。战略意图的主要特点是长期性、稳定性和超越性,它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长期指导并为企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提供动力。

其次,确定战略意图实现的战略方案和战略措施。企业应将所要达成的总目标划分成阶段性的企业近期可望实现的分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这个目标要突出重点,如邯钢将行业最低成本指标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佳能复印机为打败施乐确定的创新重点是提高产品功能,同时降低成本。

最后,技术创新项目参与的各方动机和目的不相同。企业关心的是商业回报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形成;研究机构主要的目的是开发技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对企业来讲,协调好技术、商业和生产战略之间的关系特别重要。创新是一种持续过程,企业技术创新的长期战略就是要对产品和工艺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

四、注意细节创新定位

企业在从事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并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精、尖”的技术,而要贴近消费者,无微不至地为消费者所想,把消费者的愿望和要求作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哪怕是消费者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也要值得认真考虑。企业要学会从消费者的烦恼中捕捉用户的要求,并从解决消费者的烦恼出发来确定自己的细节创新定位。只有抓住一点一滴的细节创新,才能很快得到市场的回报。

五、选择适当的合作伙伴

一项成功的创新项目,往往是多方合作的结果,这就涉及到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中创网信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创新谋求发展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战略也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然而,并非任何创新都能取得成功,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技术创新战略,应考虑下面几个要素。

一、发现和抓住市场机遇

满足市场需求,获得商业利润,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所以技术创新要始于市场,终于市场,紧紧围绕市场。企业首先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进而发现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抓住市场机遇。通常讲市场机遇主要来源于市场的拉力和技术的推力。这二者是技术创新的催化剂;而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拉力式的技术创新,对技术创新的成功往往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海尔开发的“双富豪”和“雪富豪”冷柜就属于市场拉动式技术创新。海尔在市场调查中发现,食品店或冷饮店对冷柜的需求量很大,但市场上却没有专门为此设计的产品,海尔从市场需求出发开发的“双富豪”和“雪富豪”冷柜,正是专为食品店和冷饮店设计的,这两款冷柜问世以来,在全国各地市场引起了轰动。

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践表明,在有企业参与的几乎所有成功的技术创新的项目中,企业从一开始就对市场需求情况有所了解,并对创新项目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有一定的估计。同时,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也要作好商业化的准备,抓住创新项目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商机,而不是等到项目完成,新产品或新工艺开发成功后,再去考虑市场,否则创新战略就很难成功。

二、创新目标要明确

企业在确定创新目标时要从市场出发,结合技术的可行性,认真制订出简单明确、参与者认同的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目标。确定了创新项目的目标以后,还必须据此制定有关的工作计划,把各项目标细分和转化为对项目的实际要求。工作计划分为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计划,技术方面要确定所要达到的技术要求和指标,经济方面应确定项目成本和市场回报率。企业在选择创新目标时,技术方面的因素是前提,经济方面的因素是基础,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做好可行性的认证工作。

三、技术创新战略要突出重点

技术创新战略就是根据技术创新目标来构造其创新过程所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一系列规划、内容和程序等方面的决策。它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可靠性的特点。具体来讲,技术创新战略主要从宏观上解决三类问题:(1)技术创新面向市场竞争采取何种态势,是进攻型或是防卫型;(2)研究开发体积技术;(3)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要获得成功必须制定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突出重点,确定长期、中期和短期发展目标及相应的措施。

首先,确定技术创新的战略意图。它是企业长期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理论,其核心内容可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如青岛海尔的战略意图是“真诚到永远”,佳能的战略意图是“打败施乐”。战略意图的主要特点是长期性、稳定性和超越性,它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长期指导并为企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提供动力。

其次,确定战略意图实现的战略方案和战略措施。企业应将所要达成的总目标划分成阶段性的企业近期可望实现的分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这个目标要突出重点,如邯钢将行业最低成本指标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佳能复印机为打败施乐确定的创新重点是提高产品功能,同时降低成本。

最后,技术创新项目参与的各方动机和目的不相同。企业关心的是商业回报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形成;研究机构主要的目的是开发技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对企业来讲,协调好技术、商业和生产战略之间的关系特别重要。创新是一种持续过程,企业技术创新的长期战略就是要对产品和工艺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

四、注意细节创新定位

企业在从事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并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精、尖”的技术,而要贴近消费者,无微不至地为消费者所想,把消费者的愿望和要求作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哪怕是消费者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也要值得认真考虑。企业要学会从消费者的烦恼中捕捉用户的要求,并从解决消费者的烦恼出发来确定自己的细节创新定位。只有抓住一点一滴的细节创新,才能很快得到市场的回报。

五、选择适当的合作伙伴

一项成功的创新项目,往往是多方合作的结果,这就涉及到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中创网信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创新谋求发展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战略也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然而,并非任何创新都能取得成功,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技术创新战略,应考虑下面几个要素。

一、发现和抓住市场机遇

满足市场需求,获得商业利润,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所以技术创新要始于市场,终于市场,紧紧围绕市场。企业首先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进而发现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抓住市场机遇。通常讲市场机遇主要来源于市场的拉力和技术的推力。这二者是技术创新的催化剂;而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拉力式的技术创新,对技术创新的成功往往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海尔开发的“双富豪”和“雪富豪”冷柜就属于市场拉动式技术创新。海尔在市场调查中发现,食品店或冷饮店对冷柜的需求量很大,但市场上却没有专门为此设计的产品,海尔从市场需求出发开发的“双富豪”和“雪富豪”冷柜,正是专为食品店和冷饮店设计的,这两款冷柜问世以来,在全国各地市场引起了轰动。

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践表明,在有企业参与的几乎所有成功的技术创新的项目中,企业从一开始就对市场需求情况有所了解,并对创新项目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有一定的估计。同时,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也要作好商业化的准备,抓住创新项目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商机,而不是等到项目完成,新产品或新工艺开发成功后,再去考虑市场,否则创新战略就很难成功。

二、创新目标要明确

企业在确定创新目标时要从市场出发,结合技术的可行性,认真制订出简单明确、参与者认同的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目标。确定了创新项目的目标以后,还必须据此制定有关的工作计划,把各项目标细分和转化为对项目的实际要求。工作计划分为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计划,技术方面要确定所要达到的技术要求和指标,经济方面应确定项目成本和市场回报率。企业在选择创新目标时,技术方面的因素是前提,经济方面的因素是基础,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做好可行性的认证工作。

三、技术创新战略要突出重点

技术创新战略就是根据技术创新目标来构造其创新过程所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一系列规划、内容和程序等方面的决策。它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可靠性的特点。具体来讲,技术创新战略主要从宏观上解决三类问题:(1)技术创新面向市场竞争采取何种态势,是进攻型或是防卫型;(2)研究开发体积技术;(3)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要获得成功必须制定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突出重点,确定长期、中期和短期发展目标及相应的措施。

首先,确定技术创新的战略意图。它是企业长期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理论,其核心内容可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如青岛海尔的战略意图是“真诚到永远”,佳能的战略意图是“打败施乐”。战略意图的主要特点是长期性、稳定性和超越性,它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长期指导并为企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提供动力。

其次,确定战略意图实现的战略方案和战略措施。企业应将所要达成的总目标划分成阶段性的企业近期可望实现的分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这个目标要突出重点,如邯钢将行业最低成本指标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佳能复印机为打败施乐确定的创新重点是提高产品功能,同时降低成本。

最后,技术创新项目参与的各方动机和目的不相同。企业关心的是商业回报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形成;研究机构主要的目的是开发技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对企业来讲,协调好技术、商业和生产战略之间的关系特别重要。创新是一种持续过程,企业技术创新的长期战略就是要对产品和工艺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

四、注意细节创新定位

企业在从事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并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精、尖”的技术,而要贴近消费者,无微不至地为消费者所想,把消费者的愿望和要求作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哪怕是消费者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也要值得认真考虑。企业要学会从消费者的烦恼中捕捉用户的要求,并从解决消费者的烦恼出发来确定自己的细节创新定位。只有抓住一点一滴的细节创新,才能很快得到市场的回报。

五、选择适当的合作伙伴

一项成功的创新项目,往往是多方合作的结果,这就涉及到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br>

首先,合作伙伴的选择要有利于形成互补性的伙伴关系,包括横向和纵向互补,横向互补是指合作伙伴具有不同的产品市场目标或技术互补性。纵向互补涉及到研究开发、产品生产、市场开发等过程。合作伙伴一般包括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业、用户等。建立稳定而有效的伙伴关系必须以互补性为基础,项目参与各方必须各有所长、各有所需、各有所获,具有共同的责任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才能形成较强的合作创新能力,项目成功的可能性才能最大。

其次,合作协议应确定比较现实的条款和条件。伙伴间的合作关系可由协议予以保障,良好而紧密的合作关系除有法律约束外,还必须有强烈的合作意愿。

最后,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合作项目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参与创新的人员构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心情舒畅,情绪饱满,能充分发挥参与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项目合作的前提,是创新成功的保证。

六、具备创新所需的必要资源

创新需要投入,创新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是看企业是否具备必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为创新项目提供经费,保证创新项目能够及时有效的上马;物力资源也可称技术资源,它分为硬件资源(设备、仪器等)和软件资源(专利、工艺等)以及技术测试能力,它是技术创新能够正常进行的技术保障:人力资源对技术创新的成功起决定性的作用,许多创新活动的成功都与参加项目的核心人员或项目负责人直接相关,项目核心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技能,包括技术水平、商业意识、组织能力和工作热情等。一个合格的技术创新项目负责人应该能瞄准创新目标,实事求是、精心组织、勤奋求实、坚决果断、善于制订计划、勇于面对困难以及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领导才能和创新意识。以上三种资源构成企业技术创新的必备资源,缺一不可。

七、创新技术的保护与持续开发

第6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模式;电力工程管理;管理创新;电力资源;供电企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1-032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11.167

目前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和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成为了供电企业的工作重点,而在资源约束下运用专门的技术、知识、工具和方法来实现或者超过项目愿望或者需求的项目管理,将在电力工程管理的应用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尽管当前阶段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力工程管理创新的发展势头良好,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还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了支持,使得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和电力工程管理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但是传统管理观念和落后管理模式限制了电力工程的发展,难以达到预期的标准和水平,影响了我国电力行业和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利于电力工程及其管理模式未来的发展。所以本文就从项目管理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入手,对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和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

1 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前阶段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力工程管理创新的发展状况良好,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也得到了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认可和重视,但是大部分供电企业的领导层并不了解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力工程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使得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陷入了困境,而力工程管理水平则难以提高,对电力行业和供电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为了更好地研究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力工程管理创新,就需要了解和分析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与无法保证项目质量,难以控制施工进度和部门协调工作较差,资金预算没有到位并管理工作效率偏低等问题,为弥补和改进项目管理模式中的缺陷做好铺垫。

1.1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无法保证项目质量

现阶段电力工程管理中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大部分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其文化素质整体水平不高,使得企业的管理效益低下且管理意识淡薄,不利于新技术的引进和尝试,也就无法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另外,大部分管理人员对新技术和新思想的接受度较低,这就使得投资观念不到位,工程造价和预算投资的工作无法顺利完成,组织协调性降低,从而会影响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最终无法提高电力工程管理的水平和创新项目管理的模式。

1.2 难以控制施工进度,部门协调工作较差

电力工程管理中控制施工过程的工作是重点,需要施工单位和供电企业中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因为电力工程施工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工作,比如财务部门的回收资金和拨付资金、业务部门的商业交流和商业活动等,需要做好交接工作才能保证施工顺利与高效,更好地控制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除此以外,相关管理人员还要确定好各个部门的职责,使得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才能端正态度进行工作,使得电力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也就保证了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3 资金预算没有到位,管理工作效率偏低

资金和预算是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也会影响工程决策和工程竣工,所以需要对该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举例来说,如果在工程竣工时没有严格审核,向材料、设备供应商支付欠款时没有严格把关,使得许多违规操作产生,甚至出现了内部管理人员蓄意阻碍监督部门工作的现象,这都会对电力工程的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也会限制其他部门的职责发挥积极作用,所以提前完成并检查好电力工程资金和预算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1.4 现有项目管理模式的缺陷

为了更好地提高电力工程管理的水平和创新项目管理的模式,就需要先对现有的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才能针对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进行弥补和调整。一般来说,现阶段的项目管理模式中的监理工作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监理单位介入的项目管理阶段过晚,全过程的实时管理无法实现;监理工作比较重视对项目质量的管理,而忽视了投资和进度等要素;对监理职位的要求很高但是待遇却偏低,使得监理部门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这就需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和处理。

2 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和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

根据项目管理模式中问题的表现,可以得知相关措施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落实,才能不断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和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基于对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力工程管理创新的了解,可以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实行科学灵活管理,严格监控管理项目和发挥监理机构作用,更新工作人员思想并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且落实责任到人制度,科学创新项目管理与合理推进施工进度等方面尝试措施,总结出有效的经验和教训,实现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力工程管理创新,才能保证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力工程管理创新朝着积极高效的方向不断前进。笔者结合已有的研究和自身的经验,选取其中典型有效的策略进行分析,从而可以为同行业人员的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借鉴。

2.1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实行科学灵活管理

由于各地企业的内外部情况有所不同,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理策略,才能很好地应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工程量大、范围广、资金耗费大等问题。如果只按照已有的固定项目管理模式对所有电力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就会造成施工进度缓慢、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增加等问题。因此,落实因地制宜、灵活管理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结合内外部环境选择合适的模式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积极作用。

2.2 严格监控管理项目,发挥监理机构作用

正是因为现阶段应用的项目管理模式在监理工作中存在缺陷,所以需要杜绝传统管理模式中监理形同虚设,没有实权的现象,对监理工作进行改进和调整,使得监理机构和监理人员能够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监理人员需要从施工人员、质量、进度等方面严格把关,协助管理人员识别、探讨、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科学地结合工程监督和项目管理。

2.3 更新工作人员思想,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在目前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力工程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员工并没有树立认真工作的意识,无法端正工作态度,就会影响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由此可见,在实际工作中要给年轻有为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锻炼的机会,加强技术和文化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构建电力工程管理的人才团队,为电力工程的相关工作提供更好的帮助。

2.4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到人制度

因为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力工程管理创新离不开健全工作机制的帮助,所以不断完善和落实相关的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完善项目标准化、技术标准化体系,建立以核心责任为原则的工程责任体制,才能为相关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未矸⒄购痛葱轮蟹⒒又匾作用;另一方面,落实好责任到人制度和奖惩措施,使得每个员工都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认真对待自己负责的工作。

2.5 科学创新项目管理,合理推进施工进度

除了上述几个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和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还需要与时俱进、科学创新,从各个方面进行策略上的调整和改进。比如在工程用量和人力财力资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的项目施工计划,避免规划和预算不到位等现象的出现,提高项目管理的工作质量,减轻项目管理的难度,实现电力工程管理的高

效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力工程管理创新是切实有效的,在了解项目管理模式现状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缺陷和不足,并且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来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为我国电力行业和供电企业的发展和完善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迎合电力工程管理水平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趋势,满足人们对于创新项目管理模式的要求,就需要针对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理,在创新和发展中提高电力工程管理的水平,保证电力系统和相关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从而可以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讨论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力工程管理创新不仅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还为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力工程管理未来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

思路。

参考文献

[1] 马琳琳,秦秀娟.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提升电力工程管理水平[J].中外企业家,2015,(7).

[2] 蒋林,陈少楠,谢汉鸣.创优工程质量管理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0).

[3] 甘家荣.提高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途径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4,(17).

第7篇

1.1创业投资的空间邻近效应国外学者对于创业投资集聚的研究主要基于创业投资具有空间邻近偏好的假设[5],他们认为,创业投资的地域集中是由于创业投资活动的空间邻近偏好造成的,即创业投资者喜欢投资于距离自己近的企业。更有一些国研究指出,创业投资机构对本地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具有明显的投资偏好。Florida和Smith通过观察英国创业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发现,位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的创业投资机构倾向于寻找集群内的企业进行投资[6];Powell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在美国几个大的生物工业园区(Boston、SanFrancisco和SanDiego)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7]。创业投资在本地集聚是产业创新集群形成的主要驱动力,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成长在某种程度上有赖于本地创业投资行业的支持。王缉慈指出,硅谷内衍生新技术企业的能力之所以如此之强,关键是创业投资在本地发展壮大为区域内企业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金融环境[8]。在创业投资的引导下,各种创新资源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聚集在一起,这种由创业投资空间邻近效应所产生的资源集聚环境有助于加速本地产业创新集群的形成。尤其是当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创企业在向外部寻求资本时,创业企业家为了接近资金、人才和科技创新成果的来源,往往更愿意选择在创业资本和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的地区设立公司;并且随着区域的企业成功率的提高,这将吸引更多创业资本和创新资源形成集聚,这种由资本集聚与技术创新集聚形成的“马太效应”促进了创业投资与产业创新集群的良性循环。

1.2创业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产业创新集群的形成不仅取决于资源因素,更重要是由行业的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所决定。新经济地理学强调知识溢出的本地化是影响产业创新集群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从创业投资的空间邻近效应获得的知识溢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投资者与企业家的交流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隐性知识溢出,创业投资的空间邻近效应能够为投资者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提供更多机会,大大促进了投资者对企业家的经验交流和隐性知识的传播;二是由创业投资所推动的整个行业范围内的知识溢出效应,很多创业资本聚集的行业具有明显知识溢出特征,创业投资的空间邻近效应能够帮助行业知识溢出在本地范围内实现最大化收益[12]。基于知识溢出的视角看,创业投资的空间邻近效应对产业创新集群的影响在于为知识流动提供了便利。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知识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本)流动性极强的行业,由创业投资空间邻近效应所导致的知识溢出为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提供了强化机制。首先,创业投资与创新企业的空间邻近性增加了双方对产业集群的知识输入,并逐渐形成产业技术创新的知识积累,对于提高集群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创业资本在本地范围内从一个企业流动到另一个企业能够促进集群中企业之间的知识溢出、技术扩散和人才流动,尤其为隐性知识溢出提供了条件;再次,由创业投资推动的知识溢出效应促使产业创新集群逐渐发展成为两者相互融合的集群创新网络,有利于形成技术创新与扩散的自我增强机制,是提高产业集群内的创新产出与生产率水平的重要源泉。

2创业投资与产业创新集群的共生系统

从上述分析可知,创业投资的集聚效应与产业创新集群之间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关系。本文运用产业共生理论对创业投资行业与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和动态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关于“产业共生”的概念,目前理论界尚未存在统一的观点。按照袁纯清对于经济主体共生关系的定义[13],本文将“产业共生”界定为以不同产业或其业务模块之间存续性的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表现为在一定共生环境下共生单元之间按照某种共生模式所形成的关系。产业共生关系形成的内在原因是产业链连接所带来的价值增值本质,只要发生产业共生,共生关系中的经济主体一定具有明确的利益追求,虽然各个共生单元的职能分工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可以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下形成有效的互动、协调与融合,并发展成为一种超越市场和企业的组织形态———产业共生系统[14]。产业共生系统是一个中间型组织,它由三大要素构成: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模式。(1)共生单元。本文分析的是创业投资与产业创新集群之间的共生关系,从产业层面来说共生单元主要是指创业投资集群与产业创新集群,而从企业层面来说共生单元则对应的是创业投资机构与技术创新企业。(2)共生环境。共生环境是指影响产业共生系统形成的所有外部因素。并不是所有的区域都能够出现创业投资与产业创新集群的共生现象,本文的共生环境主要是指能够吸引更多的创业资本与产业创新集聚的政策、基本设施和市场环境等。(3)共生模式。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或相互结合的形式,产业共生模式存在卫星式共生、网络式共生等组织模式[15]。本文根据创业投资与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阶段,将两者的共生模式归纳如下:一种是主导项目驱动的卫星式共生模式。它是指在产业创新集群形成的早期阶段,以某个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为主导,其它与该投资项目具有产业联系(上游、下游、相同节点)的多个企业围绕主导项目进行运作,一个或多个创业投资机构通过投资于主导技术创新项目,待主导技术创新项目取得产业化成功后,带动更多创业资本进入产业链上其它技术创新项目,从而形成以主导技术创新项目为中心的卫星式共生模式。另外一种是多项目共同驱动的网络式共生模式。我们知道,一个创业投资机构不可能将其全部资本投资于同一个技术创新项目,随着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壮大,其投资对象的范围应该更为广泛,有时候创业投资机构之间会相互共享某些信息和资源,并相互合作联合投资于某些前景较好的技术创新项目,多个创业投资机构同时投资于同一区域相同产业的多个技术创新项目,先形成小范围的技术创新集聚,待这些项目取得产业化成功后,带动更多创业资本进入同一产业的其它技术创新项目,从而形成多项目共同驱动的网络式共生模式。

3创业投资与产业创新集群共生的理论模型

在产业共生系统的形成过程中,初创、成长、成熟、衰退是其生命周期的四个必经阶段,这在形态上与生物学的Logistic模型非常类似,因此,本文将创业投资行业(以变量VC表示)与产业创新集群(以变量HT表示)的增长曲线基本模型设定如下。假设变量VC(t)和HT(t)的演变均遵从Logistic规律,两个产业的相互作用和关系通过方程中的系数ai和bi(i=0,1,2)体现出来:系数a0、b0分别表示创业投资集群与产业创新集群各自的增长率,若把两者看作是同一个产业共生系统的话,a0>0(或b0>0)表示创业投资集群(或产业创新集群)可以依靠系统以外的资源为生,而a0<0(或b0<0)则表示创业投资集群(或产业创新集群)不能够完全依靠系统以外的资源为生,显然后者是我们所关注的情况。系数a1、b1分别表示创业投资集群与产业创新集群的密度制约,一般假定a1<0、b1<0说明创业投资集群与产业创新集群的增长受到外部资源环境的限制。系数a2、b2表示两个集群的相互关系,当a2<0、b2<0时,说明创业投资行业(VC)与产业创新集群(HT)之间相互竞争;当a2>0、b2<0时,说明创业投资行业(VC)寄生于产业创新集群(HT)之上,反之亦然;当a2>0、b2>0时,说明创业投资行业(VC)与产业创新集群(HT)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根据关于创业投资与产业创新集群增长曲线的基本设定,下面基于Logistic模型对两种共生模式的演化过程进行理论建模。

3.1主导项目驱动的卫星式共生演化模型主导项目驱动的卫星式共生模式主要来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创业投资机构是在某个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之后才出现的,即创业投资机构依赖于产业创新集群的项目资源而生。假设创业投资行业和产业创新集群的固有增长率分别为rVC和rHT,NVC和NHT是它们的最大容量,其中VC(t)NVC和HT(t)NHT反映了相当于NVC和NHT而言单位数量的创业投资机构或技术创新企业消耗的资源量(假设总资源量为1);σHT表示技术创新主导项目每单位自然市场规模饱和度(相对于NHT而言)对创业投资机构投资水平的贡献,σVC表示创业投资机构每单位自然市场规模饱和度(相对于NVC)对技术创新主导项目产出水平的贡献。根据Logistic模型卫星式共生模式的性质,本文设定以技术创新主导项目为核心的卫星式共生Logistic模型如下。

3.2多项目共同驱动的网络式共生演化模型多项目共同驱动的网络式共生模式假定产业共生系统中的创业投资机构和技术创新企业可以独立存在,并且它们各自的存在对对方的产出水平(或投资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即σVC>0,σHT>0。根据Logistic模型网络式共生模式的性质,本文设定以多项目共同驱动的网络式共生Logistic模型如下。

4模型的均衡解及稳定性条件分析

4.1主导项目驱动的卫星式共生演化模型求解通过求解微分方程组(2),可得出主导项目驱动的卫星式共生演化模型的均衡解。求解不等式组(4),可得出主导项目驱动的卫星式共生演化模型的稳定性条件:σVC<1,σHT>1,σVCσHT<1。σVC<1表示创业投资机构对技术创新主导项目产生水平的贡献相对较小。因为在主导项目驱动的卫星式共生的情况下,技术创新的项目资源较为稀缺,创业投资机构之间的竞争将会变得十分激烈;创业投资机构的投资水平依赖于产业创新集群的技术创新主导项目,而主导企业则对创业投资机构具有较大的选择权,因此作为卫星企业的创业投资机构对主导企业产出水平的贡献并不明显。而σVC>1则表示技术创新主导项目对创业投资机构投资水平的贡献较大。作为产业创新集群的技术创新主导项目,主导企业一方面通过自身良好的发展前景和高速成长获得创业投资机构的青睐,另一方面通过带动上下游以及同一节点企业的发展壮大能够吸引到更多创业资本,促进整条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因此,在技术创新主导项目的带动效应下,产业创新集群对创业投资机构投资水平的贡献十分明显。σVCσHT<1表示主导项目驱动的卫星式产业创新集群模式客观上要求技术创新主导企业本身的产出规模比较大,而作为卫星的创业投资机构数目要比较多,并且彼此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创业投资与产业创新集群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协调能力。

4.2多项目共同驱动的网络式共生演化模型求解通过求解微分方程组(3),可得出多项目共同驱动的网络式共生演化模型的均衡解。求解不等式组(5),可得出多项目共同驱动的网络式共生演化模型的稳定性条件:σVC<1,σHT<1,σVCσHT<1。σVC<1,σHT<1表示在多项目共同驱动的网络式共生情况下,创业投资机构与产业创新集群中的技术创新项目彼此之间对对方产出水平(或投资水平)的贡献不会太大。因为网络式共生模式更加强调的是维持共生单元之间的地位平等和收益分配均衡,如果某个创业投资机构在资金规模、投资管理能力以及知识溢出效应等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创业投资机构的话,具有优势地位的创业投资机构完全可以忽略联合投资网络,单独投资于多个技术创新项目,那么网络式共生模式就失去意义;而某个技术创新企业在产出水平和创新能力上具有明显优势的情况,则属于主导项目驱动的卫星式共生模式。σVCσHT<1表示多家创业投资机构与多个技术创新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彼此之间的贡献水平相当,但贡献度并不是很大,足以保证共生关系的长期稳定。

5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8篇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已经无处不在,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走科技路线,进行科技创新。不断的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保持行业竞争力的必要工具。不同类型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方法是不同的,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制定高效的科技创新管理方法。本文以天津送变电工程公司输电施工分公司为例,介绍了科技创新工作的方法和成果。

目前,天津电力基建市场的输电线路工程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天津送变电工程公司输电专业要发展,就必须走出去,到外阜去抢市场。面对现状,天津送变电工程公司输电施工分公司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加强管理,通过两年的实践证明,输电施工分公司通过完善人员结构搭配,建立分级创新体系,制定创新管理制度,采取适当的奖励机制,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创新工作问题诊断

近几年来,输电施工分公司在科技管理工作上一直没有成效。申报的科技创新项目及党团员创新创效项目也没有取得成果,更没有获得专利。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缺少管理制度的约束和激励。工作中缺少统筹管理,分工不明确,责任没有落实到人。科技创新工作工作计划不细致,过程管理不严格,忽略了最后且最重要的验收和总结。

2、创新工作缺少完整的组织结构,科技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人员搭配不合理,导致老职工往往有了好的创新思路,却无法利用理论知识准确地列举出创新前后的差异和具体数据的比较。青年职工自身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创新热情,但缺少实际操作经验,对施工流程及工艺要求没有系统的掌握,无法立即付诸实践。体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没有结合。

3、日常生产工作中不注重提升和总结。工作中的实际状况,我分公司的老职工的学历偏低,老职工根据实践经验提出的创新方法,只在自己所在的岗位使用,由于缺少理论文化知识,不能论证创新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也没有及时的总结提升,无法转换成创新成果加以推广。

二、创新工作管理方法

根据问题原因的分析,分公司召开研讨会,结合分公司的实际状况,决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成立创新工作组织

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团队的力量。分公司首先成立了创新工作组,由主管技术的副经理担任创新工作组组长,组员由分公司的班组长、技术员、质量员和生产骨干构成,保证创新工作组班组覆各个班组。

在创新工作组的基础上,下设创新项目小组。小组长由项目的提出人担任,组员根据创新项目的实际需要从创新工作组中选拔,满足项目策划、实施及总结的需要,新老职工的比例要适当。创新项目小组是在项目立项时组建,结项后取消小组机构,以便后续项目的开展实施。

2、制定创新工作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没有制度是干不好事情的。为此,创新工作组制定了《创新工作组章程》、《创新工作规划》、《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创新工作会议制度》、《创新项目验收制度》等相关制度。所有创新项目要有计划、有方案、有检查、有验收,达到“用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目的,促进创新工作的开展。

3、广泛征求创新意见(多维度寻求创新点)

天津送变电工程公司为施工型企业,创新点主要来源于生产一线。一线职工对施工方法、施工工器具及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效果是最有发言权的,他们了解什么工序费时,什么工器具费力,有无创新改进的必要。因此,创新项目组以班组为基本单位,以一线职工为基本点,广泛征求一线职工的意见。每次例会前,班组长负责总结所在班组职工提出的创新需求、建议及创新成果应用效果反馈。在例会上将各班组收集的需求、建议进行归纳和筛选,针对有价值的需求和建议进行研讨,最终确定创新项目。

4、以重难点工程为依托,开展创新

针对重点、难点工程,要本着“提前介入、超前谋划”的原则开展创新工作。在工程投标阶段认真挖掘施工阶段将出现的难点、重点问题,创新工作组针对问题拟制定解决方案,该方案即有利于技术标的编制,也为中标后创新工作的开展和工程顺利施工奠定了基础。重点、难点工程接到中标通知书后,立即成立创新项目小组开展工作,制定可行性实施方案,并在重、难点工序实施前拿出成果。这样即验证了成果,又提升了工作效率,为后续成果改进提供了实践依据。

5、合理搭配人员,充分调动积极性

创新项目小组人员的结构是项目成败的关键。结合分公司创新工作组人员的结构和项目的实际人员需求,合理搭配每个创新项目小组的人员。近几年输电施工分公司补充了许多新鲜血液,都是具有高学历的大学生,经过锻炼都已经成为了骨干力量,这些大学生都加入到了创新工作组。在组建创新项目小组时,保证每个小组至少有2名大学生和2名老职工,以经验丰富的老职工为领头羊,以积极热情的大学生为主力,共同完成项目创新。这使大学生在工作中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的结合,促进了大学生的成长,也为老职工提供一个新的舞台。

分公司为充分调动职工创新积极性,制定了激励措施。根据项目成果等级、产生效益的大小及个人贡献的大小在绩效考核时给予适当的加分,同时作为评先推优的重要依据。

三、创新工作成效

分公司采取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后,2012年有效解决了两项工程技术难题,并申请了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钢管杆连接式抱箍和碳纤维导线架设专用工具)。在新疆750kV二通道工程建设中,省报了一项QC成果“提高输电线路斜柱板式基础施工质量”,获得天津市电力行业协会二等奖;另有两项QC成果获得天津送变电工程公司二、三等奖。在《电世界》、《天津电力技术》等期刊8篇。

2013年创新工作组提出的“输电线路基础冬施养护装置的研制”项目被评为天津市电力公司党团员“创新创效重点项目”,并申请了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输电线路工程水域施工栈桥的研制”列为市公司基建创新项目,在陈塘庄电厂煤改气迁移220kV并网工程陈迎线#33塔位施工应用,节省施工成本83万元。“钢管杆用多功能万向滑车的研制”也列为市公司基建创新项目,投入使用后达到了成品保护的效果,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准备撰写成典型经验。输电线路多回路钢管杆组立及架线施工难度大、工艺标准较高,创效工作组编写了“输电线路多回路钢管杆组立”典型施工方法,向国网公司进行了申报。同时,配合市公司基建部开展“绝缘折臂桥式对接跨越车”和“沿海地区输电线路建设方案优化研究”科技项目。

2013年输电施工分公司独立开展科技项目5项,与其他单位联合开展科技项目4项。已经通过受理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5,预计2013年底获得6项专利授权。

两年来,输电施工分公司的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公司内部起到了带动作用,为公司的创新管理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也为公司培养了部分科技人才和技术骨干。

第9篇

一、发现和抓住市场机遇

满足市场需求,获得商业利润,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所以技术创新要始于市场,终于市场,紧紧围绕市场。企业首先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进而发现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抓住市场机遇。通常讲市场机遇主要来源于市场的拉力和技术的推力。这二者是技术创新的催化剂;而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拉力式的技术创新,对技术创新的成功往往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海尔开发的“双富豪”和“雪富豪”冷柜就属于市场拉动式技术创新。海尔在市场调查中发现,食品店或冷饮店对冷柜的需求量很大,但市场上却没有专门为此设计的产品,海尔从市场需求出发开发的“双富豪”和“雪富豪”冷柜,正是专为食品店和冷饮店设计的,这两款冷柜问世以来,在全国各地市场引起了轰动。

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践表明,在有企业参与的几乎所有成功的技术创新的项目中,企业从一开始就对市场需求情况有所了解,并对创新项目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有一定的估计。同时,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也要作好商业化的准备,抓住创新项目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商机,而不是等到项目完成,新产品或新工艺开发成功后,再去考虑市场,否则创新战略就很难成功。

二、创新目标要明确

企业在确定创新目标时要从市场出发,结合技术的可行性,认真制订出简单明确、参与者认同的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目标。确定了创新项目的目标以后,还必须据此制定有关的工作计划,把各项目标细分和转化为对项目的实际要求。工作计划分为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计划,技术方面要确定所要达到的技术要求和指标,经济方面应确定项目成本和市场回报率。企业在选择创新目标时,技术方面的因素是前提,经济方面的因素是基础,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做好可行性的认证工作。

三、技术创新战略要突出重点

技术创新战略就是根据技术创新目标来构造其创新过程所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一系列规划、内容和程序等方面的决策。它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可靠性的特点。具体来讲,技术创新战略主要从宏观上解决三类问题:(1)技术创新面向市场竞争采取何种态势,是进攻型或是防卫型;(2)研究开发体积技术;(3)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要获得成功必须制定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突出重点,确定长期、中期和短期发展目标及相应的措施。

首先,确定技术创新的战略意图。它是企业长期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理论,其核心内容可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如青岛海尔的战略意图是“真诚到永远”,佳能的战略意图是“打败施乐”。战略意图的主要特点是长期性、稳定性和超越性,它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长期指导并为企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提供动力。

其次,确定战略意图实现的战略方案和战略措施。企业应将所要达成的总目标划分成阶段性的企业近期可望实现的分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这个目标要突出重点,如邯钢将行业最低成本指标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佳能复印机为打败施乐确定的创新重点是提高产品功能,同时降低成本。

最后,技术创新项目参与的各方动机和目的不相同。企业关心的是商业回报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形成;研究机构主要的目的是开发技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对企业来讲,协调好技术、商业和生产战略之间的关系特别重要。创新是一种持续过程,企业技术创新的长期战略就是要对产品和工艺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

四、注意细节创新定位

企业在从事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并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精、尖”的技术,而要贴近消费者,无微不至地为消费者所想,把消费者的愿望和要求作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哪怕是消费者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也要值得认真考虑。企业要学会从消费者的烦恼中捕捉用户的要求,并从解决消费者的烦恼出发来确定自己的细节创新定位。只有抓住一点一滴的细节创新,才能很快得到市场的回报。

五、选择适当的合作伙伴

一项成功的创新项目,往往是多方合作的结果,这就涉及到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

首先,合作伙伴的选择要有利于形成互补性的伙伴关系,包括横向和纵向互补,横向互补是指合作伙伴具有不同的产品市场目标或技术互补性。纵向互补涉及到研究开发、产品生产、市场开发等过程。合作伙伴一般包括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业、用户等。建立稳定而有效的伙伴关系必须以互补性为基础,项目参与各方必须各有所长、各有所需、各有所获,具有共同的责任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才能形成较强的合作创新能力,项目成功的可能性才能最大。

其次,合作协议应确定比较现实的条款和条件。伙伴间的合作关系可由协议予以保障,良好而紧密的合作关系除有法律约束外,还必须有强烈的合作意愿。

最后,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合作项目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参与创新的人员构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心情舒畅,情绪饱满,能充分发挥参与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项目合作的前提,是创新成功的保证。

六、具备创新所需的必要资源

创新需要投入,创新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是看企业是否具备必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为创新项目提供经费,保证创新项目能够及时有效的上马;物力资源也可称技术资源,它分为硬件资源(设备、仪器等)和软件资源(专利、工艺等)以及技术测试能力,它是技术创新能够正常进行的技术保障:人力资源对技术创新的成功起决定性的作用,许多创新活动的成功都与参加项目的核心人员或项目负责人直接相关,项目核心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技能,包括技术水平、商业意识、组织能力和工作热情等。一个合格的技术创新项目负责人应该能瞄准创新目标,实事求是、精心组织、勤奋求实、坚决果断、善于制订计划、勇于面对困难以及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领导才能和创新意识。以上三种资源构成企业技术创新的必备资源,缺一不可。

七、创新技术的保护与持续开发

第10篇

近年来,在国税局组织的创新工作评选中,包头市国税局《综合绩效考评管理应用系统》、《移动短信服务平台》等8个项目获得“创新质量奖”、7个项目入围“创新项目库”,获奖数量在全区国税系统荣居首位。

包头国税局何以获得如此殊荣?

解放思想,观念创新是关键。为深入开展创新工作,包头市国税局及时成立了创新项目评估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评估推荐创新项目,调查复核创新项目成效,宣传推广创新项目的经验做法,协调解决评估事项等,定期对创新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实地调研和跟踪问效,全力抓好创新工作。包头市国税局从具体工作入手,针对亟需更新的思想观念、亟需改革的体制机制、亟需加强的薄弱环节,大胆探索,寻求突破,注重创新的系统化,全面树立系统的创新观。围绕开拓工作思路,增强工作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行观念创新;围绕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进行机制创新;围绕推进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进行管理创新;围绕解决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工作的实效性,进行方式方法创新,营造了创新文化,激发了创新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创新工作的开展。

建章立制,健全制度是保障。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国税系统创新项目的引导服务、评估推荐和应用推广,确保创新工作有新突破,包头市国税局机关各科室和各基层局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创新工作大力支持,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对已申报登记的创新项目实施责任包干制,从市局领导起,将抓创新管理责任到人,要求各基层征管局、各部门均要结合实际和工作需求积极开展创新项目调研和论证,认真检验创新项目的立项可行性和成果,市局包干领导定期带领专项小组深入一线,进行创新工作督导检查,同时包头市国税局建立健全了创新工作考核机制,年终对创新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全面促进创新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重点突出,信息技术是支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实现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包头市国税局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创新技术人才培养思路,探索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动技术服务核心团队建设工作,建立了人才吸引和培训机制,极大地激发了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目前全局技术服务核心团队已有各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30多名,同时注重强化技术交流协作,积极开展应用服务,在实战中切实提高了技术服务水平,为实现信息管税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包头市国税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针对行政管理、税收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传统征管方式难以解决的问题,先后研发了“综合绩效考评管理应用系统”、“移动短信服务平台”、“普通发票查询举报系统”、“二手车发票开票系统”、“通用平推机打发票开票系统”,以及“出口退税预警评估”、“所得税电子台账”、“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资源综合利用”、“车辆购置税电子档案”、“税务稽查计算机辅助选案”、“煤炭行业预警评估”等一系列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的应用系统,并在全市国税系统进行了推广运用,提高了征管数据的增值利用率,堵塞了征管漏洞,提升了管理水平,对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有的还在全自治区得到了推广应用,为推进全区国税事业全面创新发展贡献了力量。

注重运用,创新显效是目的。在大力开展创新项目研发的同时,包头市国税局高度重视创新项目的推广运用和经验总结,保证了创新项目的实施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促进了税收收入增长。各项创新措施实施和推广有力地促进了税收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全市国税收入“十一五”时期累计完成429.57亿元,比“十五”时期增加了278.43亿元,增长184.23%,年均增长16.46%,2011年一季度,全市国税系统累计组织入库各项税收28.56亿元,同比增收4.25亿元,增幅17.47%。税收收入呈现连年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税收与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为包头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各项创新项目的实施功不可没。

二是提高了征管质量。通过创新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明晰了岗位职责,优化了工作流程,加强了征管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2010年,全市国税系统申报率为98.57%,较上年提高0.82个百分点。税款入库率为99.90%,较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加收滞纳金入库率为99.63%,较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处罚率保持100%。2010年,包头市国税局依托各应用系统,不断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累计查补税款2.3亿元。通过出口退税预警评估管理系统,及时对77户有疑点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共查补税款23万元,有效防止了骗取出口退税案件的发生。依托所得税电子台账强化所得税管理,2009年度企业亏损面为13.5%,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

三是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激发了广大税干的学习热情,全系统学业务、比技能的氛围日趋浓厚,主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越来越成为广大国税干部的自觉行为。截至目前,全市国税系统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在职职工总数的85%,400余人取得了各类专业技术职称,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为做好各项税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

四是提升了国税形象。通过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绩效管理,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服务水平明显改善,税企关系更加和谐,得到了包头市各级党政、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的广泛认可。经过多年的努力包头市国税局市局机关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在包头市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中市局取得了连续两年免评、连续两年名列执法类单位第一名的好成绩,市局党组连续两次荣获全区国税系统“好班子”称号,市国税局被评为“人民满意行政执法单位标兵”,全系统所有基层局均被评为“人民满意行政执法单位”,6个基层局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标兵”、4个单位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2个单位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4个单位被命名为自治区级“青年文明号”,2个基层局被命名为全市“十佳文明示范窗口”,直属分局办税服务厅还荣获了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在全社会树立了良好的国税形象。

创新为包头国税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依靠科技之力,将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是包头国税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未来的征途上,包头国税局将继续以全面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廉洁高效、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再接再厉、大胆创新,不断优化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提升管理水平,力争在包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壮丽画卷中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11篇

一、政府设立一定数额的科技创新基金,重点支持企业科技创新项目和企业研发中心建设。

二、新建高新技术企业或科研机构,不论投资额多少均可享受辽委发[20__]12号文件规定的相应优惠政策。对重大的科技创新项目,政府从科技创新基金中拿出相应的资金给予支持。

三、鼓励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经市级认定达到标准后,除市资金补助外,县政府以返还土地出让金的5予以奖励(不含租赁土地企业)。

四、鼓励企业为科技孵化器或在孵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县政府按其投资额的3—5比例给予资助。

五、允许孵化器的经营者和管理骨干实行股权激励制度,经双方同意孵化器经营者可获取在孵企业的认股或购买在孵企业的期权股份。

六、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研人员到我县办企业转化科技成果,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上,总投资额500万元以上,并形成县级财政收入的可获得注册资本5的资金资助。

七、高新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省、市专利的分别给予5、3、1万元研发经费支持,在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政府给予相应的奖励。

八、对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以20__年基数,自20__年起连续5年,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高于基数的增加额地方留成部分,由县财政提供一定数额的补贴。同时申报市财政按照1:1的比例予以匹配,用于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以认定年为基数,自下一年度起连续5年,享受上述补贴政策。

九、对国内外人才携带高新技术、科技成果、专利、项目来__创办、领办科技企业的,政府在科技三项费中优先立项。对引进的人才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科技创新项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5万元以上的奖励。

十、创新科技企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自投产之日起三年内连续享受创新基金支持。以项目入县级库净增税收额基数的10进行资助。

十一、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经市以上认定的高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转移、毅然咨询等中介机构,可享受非营利科研机构的优惠政策,对其从事公益性科技成果的转化、转移活动,政府可给予1—2万元的奖励。

第12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机制

当今,正处在创新求变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格局日趋激烈。面对与时俱进、瞬息万变的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浪潮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需要企业管理者从战略角度实施企业创新管理,在市场竞争中提高和发展自己,用创新的思想、创新的理论、创新的方法为现代企业创新管理提供指导。

一、建立创新的组织机制

作为企业管理者,需要领导创新团队对创新需求与创新机遇进行有效链接,这就需要建立创新的组织机制。组织目标要简单而专一。往往简单的创新机会却高效达成。如果创新目标过于庞大与复杂,在实践过程中夭折的几率也偏大。事实上,对创新的最大赞美莫过干:组织成员要知识型专业化。创新项目的组织成员应该属于公司优秀成员,其知识结构与素质能使创新涉足多个领域。当资源配备完整后,创新就变成辛苦、专注和有目的的工作,需要勤奋、恒心和责任。如果缺乏这些因素,再多的才干、天赋或知识都无济于事。

建立组织的预算与激励。应给子从事创新工作的人员不同的薪资与激励。不同的人才,设定不同的目标,给子不同的预算及考核的办法,公司应该将真正的创新构想具体划分出来,设计整套的新管理办法来激励这群负有不同任务的人。

二、建立创新的风险控制机制

不要期望太高。如果创新项目想获得规模和重要地位,与之配套的资源也就更多,而其所带来的风险也就越大,项目的开始不需要对现用业务模式造成冲击。期望越高,投入就越大,失落感也就越深。

不要节外生枝。任何未完成的创新项目都不要偏离主题,一定要专注!偏离核心的创新可能会变得零散。创新的核心不一定是技术或知识。例如将公司所有的传真通过IT调整传换成以邮件方式发送,就是成本创新的很好途径。节外生枝做法与天马行空的想法只会让团队一事无成。

不要过度追求品质。忽略目标客户的真实需求,一味地坚持自己的观点,过度地追求现状的改进,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升高,反而不能真正抓住目标客户的需求。

不要沉溺于诱惑。过度专注满足少数高阶客户的需求与追逐超额利润的产品,试图不断突破极限,反而失去了真正可以创造商机的其他广大市场。沉溺于高利润的诱惑,专注于小众市场,就会忽略更广大的外部机会。

三、建立创新项目的评估反馈机制

为每一个创新项目从结果到预期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反馈的信息应指明创新计划与实际努力的质量和可靠性,如,从项目中期望获得什么?何时可得到这个结果?何时评估项目的进展以便于进行控制等等。检查期望目标是否根据实际发展过程而产生,总结经验,调整资源投入,及时纠正创新团队的方向。为创新项目进行系统的审查回顾。哪些创新需要获得更多支持,需要推动?哪些已经开启了新的机遇大门?而哪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现在是放弃它们或加倍投入?期望的结果及最后的期限是什么?企业管理者需要把这些因素对整体创新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审查、回顾与评估。

四、对经营管理全面梳理分析

企业管理层要定期思考环境、使命和核心能力这三个假设是否符合实际?三个方面的假设是否能够保持一致?整个组织是否都了解经营之道?经营之道是否已经或正在接受检验,检验结果怎样?找出经营与创新的差距。面对企业目标和使命,企业现在从事的业务,现有产品和服务方式,经过全力以赴的实践与改善,是否能够达成目标?如果在所有措施到位的情况下,依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这就形成了创新差距。认识到有创新的差距,是创新的一个前提。对现有业务进行分类分析。将企业已经或正在做的产品及服务,和其他的产品进行横向比较,主要是比较投入和产出,以及市场、客户等极其独特的经济特征,分析出目前服务与产品的优势与劣势等。

五、要特别关注机会

意外的成功很可能蕴藏着创新的机会。探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探究经营活动是一个偶然现象,还是一个趋势,然后给予可行的实施方案,把这种成功变成新的产品和新的业务增值。企业如果有一条产品线的表现远远胜过其它产品,出乎管理层的意料,又或者竞争者在某个市场里面得到意外的成功。在这情况下管理层一定要找出他们成功的理由,然后考虑开发这个机会及其对企业带来的收益。

意外的失败也能引出其它机会。创新与变革往往带来失败,因为它充满不可预见性。在创新团队投入大量资源后依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应该认真分析是市场定位的问题,还是客户需求问题。只要认真仔细分析影响因素,就能够找到成功的机会介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