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14: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端午节画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地处农村的乡镇幼儿园,大自然赋予幼儿园丰富的教材,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有很多农作物是幼儿教育的好素材,也是环境创设的好素材,还有一些地方传统的民风民俗,更是具有利用价值和很好的教育意义。农村幼儿园在创设环境时,如能善于利用和开发本土资源,会为孩子营造一个优美而富有特色的幼儿园环境。
一、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墙面环境,展现浓郁乡土气息
环境创设更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一个能激发幼儿学习探究的活动环境,培养幼儿创新精神,促进孩子多方面发展,是幼儿园创设环境的宗旨。在创设环境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合作,教师是引导者,也是合作者,幼儿是学习者,更是环境创设的参与者。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提高幼儿能力、发展幼儿智力。
农村的孩子对农作物很熟悉,对当地风土人情也有所认识和了解,作为教师,在和孩子共同设计主题和用材时,和孩子共同商讨与寻找制作的过程中,若能充分挖掘有教育价值的农作物资源,紧密结合幼儿园课程内容创设环境,实行课程内容和环境的有机衔接,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就能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如《认识花生》,我们可以把花生的实物展示给幼儿,并利用花生的生长周期图片充实环境,这个生长图片可以让孩子通过观察实物亲自动手制作,也可以让孩子或家长从网上搜索下载,到花生成熟的时候,幼儿可以用花生做成标本,也可以用花生的壳粘贴图案等。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时,根据季节的变化,植物生长成熟的先后,还可以不断改变环境,不断完善环境。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和同伴都有交流的话题,他们可以自己评判自己,也可以评判别人,在评价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创设墙面环境时,可利用的农植物很多,如玉米、稻谷、小麦、大豆等。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把这些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制成卡通图片,也可以直接用实物展示等等。这些农作物本身可利用的材料也很多,植物自身的种子、秸秆、叶、皮等都可以作为墙饰制作的材料。如用种子拼画粘贴,用秸秆辫、扎、用叶剪、贴、画,用皮包、裹、粘贴,不同的植物皮可以装饰很多图案、纹理等等,这样在装饰墙面时,可以拓展很多内容,在整个装饰的过程中,通过师幼互动,共同合作创设墙面,这样的学习活动才是孩子喜欢的,整个过程中,幼儿所获得的知识和快乐是无穷的,孩子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也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园游戏环境,彰显幼儿个性色彩
很多农村幼儿园室内玩具数量少,品种也不多,无法满足孩子进行各种活动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和利用家长资源、农作物资源和社区等资源,发动家长和幼儿到生活中寻找和课程相关的物品,创设活动区角,为课程内容服务,为孩子的发展服务。如:“欢乐大家庭”主题活动,教师可以发动有条件的家长和幼儿从网上搜索各民族的服装图片,在画报上寻找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图片,教师和幼儿共同把图片张贴在活动室的区域,再让孩子从家里或缝纫店里搜集一些碎布,然后和幼儿一起,开办服装厂、服装店等等,由此还可以延伸出更多活动,如民族服装展示会,模特大奖赛等等。在《端午节》活动中,教师则可以让孩子和家长寻找和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和传说,寻找和端午节相关的物品和图片,在墙面上把孩子的图片展示出来,请幼儿说出各种物品的名称和用途,教师配上文字说明,在活动区角准备一些大米或泡沫板、碎屑,再准备一些绿色蜡光纸或实物棕叶,让孩子学包粽子,学做米糕等。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时令水果、蔬菜、农作物等,给幼儿添加或添画,利用各种植物的不同造型,让它们变成孩子喜欢的小动物,增加物品的灵性,用这些物品和孩子一起玩植物情景剧,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还可以利用农作物,开办农作物展销会,农贸市场,农产品加工厂等活动。利用各种植物的种子,玩分类游戏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认知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还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并且,他们在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也是他们终身难忘的。
三、用乡土资源美化幼儿园室外环境,凸显园所文化
地球南北气候不同,大自然四季交替,既丰富美化了我们居住的环境,也神奇地造就了很多物种,既繁衍养育了我们,也扩展了我们的视野,我们要广泛吸纳,善于利用,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有效地加以开发、整合、创新、利用,进一步丰富幼儿园活动内容。农村幼儿园场地较大,幼儿园的边角地、院墙内外是很好的土地资源,根据季节变化,在种植园和墙头内外种植一些果树,如桃树、梨树、杏子树、石榴树、无花果、枇杷树、苹果树等这些没有尖锐针刺的果树,让孩子观察其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到果子成熟的时候,孩子们一起品尝分享。也可以种植玉米、大豆、花生、大白菜、冬瓜、香瓜、丝瓜等四季植物,供给孩子观察,一方面可以丰富幼儿的农田知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同时,也为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可以知道各种植物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食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知道植物的生长发芽到长大成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植物生长不同的时期,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期盼和希望,孩子自己通过观察而发现,所获得的效果远比老师单一说教或演示好得多。另一方面,幼儿园通过种植不同的植物,不仅可以改变幼儿园环境、还可以增加绿化面积,美化环境,陶冶幼儿的心情。
作者单位:江苏涟水县教育局教研室
【关键词】吉祥图形 应用价值 产业开发
传统吉祥图形是指那些长期流传在民间的含有吉祥寓意的纹样。所谓吉祥,《周易.系辞》曰:“吉,无不利”。《说文解字》曰:“祥,福也”。《尔雅.释诂》曰:“祥,善也”。吉祥二字合成一词,古人的解释是“福善之事”,“嘉庆之征”。
图形是指图案、纹样,是以具象、抽象和意象形态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视觉符号。吉祥寓意是它的人文内涵,是一种观念形态的反映。
传统图形吉祥寓意的生成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谐音法
即利用同音字的置换推出一个寓意吉祥的字,寄予人们的理想、愿望、祈盼和追求。例如:鱼―余(富有)鹿―禄(俸禄)瓶―平(平安)桂―贵(富贵)蝠―福(幸福)
二、隐喻法
利用某物固有的形象、性质和特点引伸出来的比喻意义。例如:葫芦,藤蔓绵长、果实累累,用来隐喻子孙繁多、绵延不绝;桃、龟、松、鹤隐喻长寿;鸳鸯、并蒂莲、双燕隐喻夫妻恩爱、百年好合等。
三、赋予法
按照“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原则,原本没有具体意义指向的几何图案,被约定俗成地赋予某种吉祥意义,从而成为吉祥图形,如盘长纹、方胜纹、回纹、云纹等,被赋予福寿绵绵,连续不断。
四、象征法
直接为吉祥寓意寻找一个替代物:以松柏象征坚忍不拔;翠竹象征高风亮节;以莲花象征出污泥而不染,清正高洁等。
上述方法形成的吉祥图形,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内涵深刻,是人民群众千百年来喜闻乐见且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民间美术之一。今天,保护、传承传统吉祥图形仍然有现实意义。
首先,吉祥图形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传承、弘扬传统吉祥图形正是保护“非遗”的题中应有之义。吉祥图形是民族精神的图腾之一, 是民族集体记忆的形象载体。吉祥图形的生命主题是其普世价值最生动、最形象、最典型、最集中的体现。
其次,现代生活大都是流行的、时尚的和快餐式的。只有继续传承和弘扬包括以吉祥图形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实现“诗意的楼居”,真正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充实而又多姿多彩。
第三,广泛应用吉祥图形有利于激活人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人们的生命活力。吉祥图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广泛应用会激发人们在传统内涵基础上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创造出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特点的新的艺术形态。
第四,大力开发、广泛利用传统吉祥图形,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文化消费的持续增长。吉祥图形完全有条件作为文化产业开发项目(包括衍生产品),打造产业链,实施品牌战略,使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须臾不可离开的必需品、必备品、日用品。
那么,传统吉祥图形的应用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现代生活中产业开发的空间又在哪里?
一、建筑装修
传统吉祥图形在建筑装修中应用最能体现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魄”。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不仅表现在建筑造型和建筑理念方面,大量吉祥图形在建筑雕塑、装修、装饰和彩绘中广泛使用,更能充分体现出独具一格和不同凡响的风格特色。例如,石材的线刻和减地阳平面阴刻的“四灵”、狮子、蝙蝠、鱼、鹿等吉祥动物纹样,适宜用在墙壁装饰;浅浮雕和高浮雕适用于建筑台基、栏杆和石柱等装饰;立体圆雕适用于建筑物的转角和栏杆柱头,而漏窗和隔扇最适用吉祥图形的透雕做装饰。
吉祥图形中的花卉石雕,造型规范,组合严谨,富于程式化,住宅和园林中的亭榭楼阁都有适合的位置。自会平添一种高贵和典雅的气象。
吉祥图形中“凤穿牡丹”、“狮子滚绣球”、纹、葡萄纹和几何纹等做成的砖雕、砖刻,往往是墙面装饰的首选。形象生动,构图完美、雕工精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吉祥图形的石雕、砖雕和木雕的建筑装饰构件已有批量生产,可是应用范围并不大。作为文化产业,只有坚持不断地扩张市场空间,推广使用范围,才能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
二、工艺设计
传统吉祥图形是工艺设计的宝贵资源。我国的陶瓷、漆器、金属工艺、纺织印染、玻璃器皿、广告包装、服装服饰和家具玩具等等都有其展示平台和用武之地。
传统吉祥图形的题材主要是人物、动物和植物,吉祥组合图形由于主题突出、形象鲜明,始终受到人们的喜爱;其次是吉祥文字和吉祥符号,由于线条简洁、寓意直观,绘制方便,也颇受青睐。
吉祥图形在中国瓷的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和各色釉彩的瓷画中,一直常用常新、经久不衰。甚至成为瓷器精品形式美的主要标志。五彩瓷的吉祥图形色彩丰富、富丽堂皇、形象突出,表情生动,极大地增强了瓷画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效果。
青花瓷的吉祥图形色彩单纯、调子明快,层次丰富、线条灵动,吉祥寓意的联想空间更大,而图形语汇和纹样造型也更有艺术魅力。
陶瓷中的餐具、茶具、酒具、玩具和卧具等,从器形到图案,自古以来就是吉祥纹样纵横捭阖的天地。尤其是民间陶瓷,远离宫廷的掌控和文人的影响,工艺设计更是大胆泼辣、无拘无束。以吉祥图案造型的就有鸡头壶、羊头壶、双鱼瓶、桃罐,虎枕、狮枕、葫芦瓶、双凤把手瓶等;吉祥题材的瓷画和陶器刻花更是不可胜数。如百福百禄瓶、连年有余盘、八吉祥宝月瓶、八吉鸳鸯八角盒、五福捧寿碟、莲花缠枝纹青花碗、荔枝(立子)图纹盘、黑花福寿纹陶罐、黑釉喜鹊登梅刻花陶枕、云纹双凤盖陶壶等等。
上述传统吉祥图形的陶瓷至今仍为人们所宝爱,完全可以继续应用在现代陶瓷的工艺设计中。中国人传统心理素质仍然为其保留着广阔的生存空间,因为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有使用价值,还有精神的皈依和审美的愉悦。
常识告诉我们:凡是入画的题材,也都是刺绣可以表现的对象。吉祥图形进入刺绣,是由于有些绣品几乎就是吉祥图形的独家领地,现在的窗帘、门帘、床单、桌布、被面等等。
适宜大量采用吉祥图形的还有地毯、壁挂、沙发罩、座垫、靠垫、抱枕、坐椅套和床上用品。这些地方,许多是工艺设计的盲区。原因是从业者缺乏传统文化修养,对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不了解传统美术资源多么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其次,有关方面对吉祥文化缺少宣传、提倡和引导,吉祥文化的产业开发严重滞后,吉祥图形的应用势必受到影响。
三、节会庆典
长期以来,传统的节庆活动中,吉祥图形不断被边缘化和淡化,以至渐行渐远。反映出传统文化的流失是多么严峻的现实。这也正是人们越来越对传统节庆活动气氛不足、热度不够、年节味不浓和品位不高表现不满的根本原因。
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灯节。为烘托和渲染节日的红火和热闹,花灯的造型和装饰必须突出吉祥主题。按吉祥图形设计的花灯有龙灯、狮灯、鸡灯、鱼灯、玉兔灯、金蟾灯、莲花灯和蟠桃灯等。纸糊的花灯和纱灯常以吉祥图形剪纸装饰,为不影响花灯亮度,往往采用细纹阳剪(刻)的技法,线条简洁形象突出。
当年,元宵花灯均为自制,造型和装饰自主设计,吉祥图形随意采用。现在从市场买来的花灯,吉祥图形难得一见。按说以现代科技和工艺水平,无论花灯的造型还是装饰,规格化、批量化和标准化生产是轻而易举的事。
端午节佩戴香包意在驱灾辟邪、祈福迎祥。只有刺绣吉祥图形才能表达这一愿景。可是,以传统的手工刺绣满足市场需求难度较大。然而,电脑设计、机械刺绣则完全可行。目前,能见到已列入国家“非遗”项目名录的香包,只有甘肃庆阳、江苏徐州和辽宁丹东等极少数地区。试想,端午节人们争相购买、纷纷馈赠,人人佩戴刺绣吉祥图形的香包参与节日活动,该是怎样的节日氛围,又是怎样一种心情?
九月初九重阳节(2013年起正式定为老人节),原有采集茱萸制成香囊佩戴的习俗。茱萸药用价值较高,完全可以开发成为节日礼品馈赠老人。香囊只有刺绣吉祥图形,才能彰显端庄、典雅和贵重。
节庆商机和节日经济开发已经受到普遍的重视,可是,传统节日中原有的习俗和仪式大都消失了,而每一个习俗、每一个仪式都必须有相应的物质保障才能进行。因此,要对原有的习俗和仪式重新评价、论证和筛选,同时切实提供所需的一切物质保障,这样恢复起来才有可行性。而这不仅是对节庆文化的保护、传承,而且将使节味更浓、更待人祈盼、使人留恋。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四、人生礼仪
人生礼仪包括生育、百天、周岁、婚礼、寿礼、丧葬等人生节点的仪式或礼节。由于民族性和地域性等原因差异极大。但是,都有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吉祥文化蕴含其中、渗透在内。例如,从十多首流传的民歌《绣荷包》知道,荷包乃是爱情见证、定情信物。一些地区或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在恋爱时,姑娘以手绣荷包送给意中人,以示定情,荷包上刺绣的吉祥图形和文字直奔主题,如“白头偕老”、“竹梅双喜”、“因和(荷)得偶(藕)”、“鸾凤和鸣”等。而今,这一习俗已经消失,荷包的相应功能也不存在了。可是,荷包的实用功能仍有开发价值。比如手机荷包、钥匙荷包、硬币荷包、香烟荷包、眼镜荷包、首饰荷包等,仍可自用或恋人之间作礼物互赠。功能转换了,而吉祥图形的地位作用未变。
河北省婚俗中,新房的门窗帘为新娘手绣,吉祥图形有“莲生贵子”、“凤戏牡丹”、“喜鹊登梅”、“鸳鸯戏水”等。现在没人手绣,可是市场也买不到新房用的刺绣或印染吉祥图形的门窗帘。有商机而无商品,这是怎样一种尴尬?
同样的情况还有内蒙古婚俗中,新婚夫妇拜天地时,用白羊毛毯跪拜,毯子上铺设红纸剪出的万字和莲花。新郎站(或跪)在万字上,象征万事如意;新娘在莲花上面,寓意夫妻同心、多子多福。此外,婚礼中,新房、嫁妆和其他物品,亟需大量的窗花、喜花、墙花和顶棚花,或装饰或覆盖。这样才能增强婚礼的喜庆、欢乐、吉利与祥和的气氛。这些东西,现代人只想买现成的,然而有求无货。
人生礼仪被简化,也是吉祥图形大量消失的原因之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从前祝寿仪式上,寿幛、寿联、寿桃、寿面、寿糕、寿酒等,都要吉祥图形装饰、装潢和包装;吉祥图形“松鹤延年”、“五福捧寿”、“麻姑献寿”、“福寿双全”的礼品盒、礼品袋、礼品篮、礼品匣等琳琅满目,现在被简化为大吃大喝一顿饭,吉祥图形还有立椎之地吗?
传统的吉祥文化随时代变迁是正常现象;然而传统吉祥图形在人生礼仪中大量消失,则主要是由于一次次受到某种思潮毁灭性地冲击所致。今天,只有通过大力宣传、积极提倡和热心引导,才会逐渐恢复起来。这种恢复不仅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使人生礼仪充满人文情怀。会使生活更加美好、更加丰富多彩。吉祥图形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定将成为文化产业中一种新型业态。因此,吉祥图形的应用价值既是经济的,也是人文的。传统吉祥图形大力开发、广泛应用之日,就是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之时。
参考文献:
[1]杭间等.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2]完颜绍元等.中国吉祥图像解说[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关键词:彩印花布 山东 艺术特征
检 索:.cn
彩印花布是一种古老的技艺,在山东许多地区曾经十分兴盛。山东彩印花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其色彩鲜亮,具有对比强烈而和谐统一的中和之美;其纹样饱满而严谨,敦厚而不失细腻,淳朴而不失典雅;其题材广泛,寓意吉祥,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历来为百姓所喜爱。彩印花布多用来做被面、帐檐、包袱布等,是山东应用最为广泛的传统印染面料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山东民间彩印花布曾被批量化的印染面料所取代,如今,人们逐渐厌倦了机械化印染产品,转而把目光重新转向了它,但由于长期被忽视,山东民间彩印花布已经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只有少数手工艺人仍在坚持传统的印染技艺,山东民间彩印花布艺术面临失传。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色彩、纹样以及吉祥寓意等方面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未来发展之路。
一、山东民间彩印花布溯源
山东民间印染技艺源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就有记载,历代相传,至明清时期尤为繁盛。19世纪中叶以后,山东地区的染坊仍处于手工业状态,王文蔚在《山东印染工业的历史沿革》一文中描述:“山东省在清末与民初间,城市及乡村只有手工染坊。有的专染深蓝、浅蓝布,有的专染大红和桃红,而昌邑、潍县乡间,还有许多专染红、绿、青、黄、紫等杂色染坊……。”1911年编的《山东通志》有“花被面出平原、禹城、菏泽、范县、滨州、济宁、汶上。”的记载,系指民间印染花布。20世纪初,山东开始用机器纺织和印染,从而使传统的棉纺印染日趋衰落。但手工印染的土布厚实、经济美观,仍适合农民的消费传统,在偏僻的农村还存在一定的市场。至今仍在偏僻农村生产的山东民间印染花布,就是山东传统手工彩印技艺的延续。
二、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制作方法
山东民间彩印花布至今沿用的是镂空纸版(又名“漏版”)刷印的方法。即把镂刻花纹的油纸版平放在布上,一色一版,一次一次地用不同色彩的染料,直接刷印到布面上。主要经过打版、画版、刻版、调色、染布五道工序。打版又称打纸帮,一般用四五层毛头纸裱糊在一起。具体做法是:先将纸裁好,在清水中浸透至平整,然后取出在竹竿上凉至六七分干,取下贴到案子上抚平,不能有气泡,否则刷浆糊时,纸板会起皱,制成的版不平整,染色时容易洇色。凉好纸后,用浆糊刷到凉好的纸板上,然后上下对齐再覆盖一层纸,每张版是3~4层纸粘合而成。约3~4天纸版干透后,在纸版上绘图案并进行镂刻,刻完之后用滑石打磨掉纸版的毛刺。然后,在刻好图案的纸版上反复刷桐油,先刷一层生油,再刷3~4层熟油。刷熟桐油的目的是防止纸版进水,每次刷熟油的间隙一般为3~4天,刷完熟油版即制成。制作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关键在于调色。在我国还没有化学染料之前,用的是矿物性和植物性的染料,以红、绿为主色调,常用的颜色是墨绿、草绿、大红、洋红。民间艺人用的颜色多是根据自己的经验配制。为了增强颜色的稳定性,在配色过程中,要加入一定量熬开的水胶。调好颜色后,按次序分别将纸版铺在白布上,漏印不同的颜色,直到将图案印完。染布的一般顺序是:第一层绿,第二层洋红,第三层黄绿,第四层大红。第一、二层颜色的顺序不能乱,因为绿色是整个图案的轮廓,有定稿作用,先染绿色,再染其它颜色时对版较为容易。把洋红作为第二层,因它干得比较快,颜色不会洇,比较容易控制。掌握好这两个染色,其它颜色的顺序可依照个人习惯进行印染。
三、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艺术特征
(一)色彩特征
山东民间彩印花布在色彩上表现为热烈而含蓄、明朗而古朴。用色的总体倾向虽然鲜亮热闹,但是鲜亮热闹而又稳定淳厚,彰显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配色既大胆又讲究,民间艺人把大红、绿、黄、蓝、紫等强烈饱和的对比色放在同一个画面上,形成火爆热闹的基调,而色彩的位置和面积却又是精心设计,并适当的以空白进行巧妙过渡,色调热烈明朗而和谐统一。例如:有的包袱纹样全用各种大小色块组成没有轮廓线版,这些色彩根据形象分成大小不等的点线和块面,有聚有散,较为均匀地分布在画面上,既不重叠也不浸化,保持着色彩的高纯度,同时又相互呼应,使整个色调既对比强烈又均衡协调。在这些色块之间常空出白底形成亮色块的边缘线,缓和了亮色块之间的冲突感,使画面协调而富有灵气。这些丰富多变的配色手法,使山东民间彩印花布色彩明艳、热烈、厚重而富有装饰性,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纹样特征
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图案构成,大体可分为团花、折枝散花、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小花型的四方连续常用于衣料,大花型的四方连续则用于被面;帐檐常用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图案,周围加印花边;单独适合纹样常用于枕顶、包袱、桌围、门帘等。大包袱的图案印刷效果最丰富,有的是几个纹样拼印在一起,有的是一个单独纹样并排刷印或四方旋转刷印,或上下对印,或正反对印等,可用不同方法将纹样填满包袱面,构成不同的效果。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构图饱满严谨,在处理疏密、虚实、线面关系上力求稳重敦厚中见灵秀。饱满大气的纹样和灵动斑斓的斑点相得益彰,彰显出浓郁的山东民间艺术特色。在构图上,主体物象力求饱满,占整个画面的主要部分,然后用小花型进行填充装饰,物象之间的交流对应形成一种轻灵流动的感觉。同时,由“漏板”自身的局限所形成的空白则形成气口,使构图满而不堵,大小相宜,动静相间,交映成趣,形成多样的统一的整体美感。所有的纹样都是有头有尾,形象完整,没有支离破碎的感觉,这也是山东百姓追求圆满意象的重要表现。在山东民俗观念中,完整才有生命,完整才是美的。
(三)寓意特征
山东民间彩印花布,从实用的角度来说,是物质产品;从装饰角度来说,又是精神产品。因此它的题材除了形象美好外,还含有某种吉祥寓意,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山东百姓共同的审美心理和山东的民间风俗,反映着齐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热望。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题材大多是鸟兽虫鱼,花卉果蔬和戏剧人物,经常见到的有:凤穿牡丹、喜鹊登梅、鲤鱼跳龙门、连年有余、瓜贬绵绵、榴开百子、富贵三多、事事如意、麒麟送子等。这些寓含吉祥的题材,有的是用直接表达法,有的则是用间接表达。
直接表达。山东民间彩印花布中,直接表达人们祈福驱邪愿望的花纹有很多,例如:用行书的福字表示祝福;用篆书的寿字表示祝寿:用麒麟背童子表示盼望“送子”;老虎与五毒(蜈蚣、蛇、蝎、壁虎、蛤蟆或蜘蛛)则表示艾虎在端午节辟邪驱毒,保护儿童免受其害;长命锁则表示锁住儿童的生命,希望孩子无病无灾,健康成长等等。
间接表达。间接表达吉祥寓意的花纹可分为象征、比喻和谐音三种。象征:例如,用梅花的五片花瓣象征“梅开五福”、用牡丹象征吉祥富贵;用、松鹤、桃子象征延年益寿,用暗八仙(民间传说中八个道教仙人各自手持之物)象征八仙庆寿。用石榴象征多子;用竹子象征平安;用灵芝和云头象征万事如意等。比喻:例如,深秋之后,许多植物叶落花谢,唯有苍松翠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人们把松、竹、梅喻为“岁寒三友”,君子之交;兰花清香,傲霜,梅兰竹菊也被比作具有高尚品德的“四君子”;鸳鸯比喻坚贞的爱情;鱼、龙、龙门构成的“鱼跃龙门”比喻由平凡变高贵,也比喻逆流跃进的奋斗精神。谐音:例如,桂花谐“贵”音;葫芦、蝠鹿谐“福禄”音;佛手谐“福寿”音;猫蝶音同“耄耋”,泛指高寿;戟、鸡谐“大吉”音;金鱼谐“金玉”音等等;总之,上述花纹素材的诸多吉祥寓意无不体现出山东人民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向往福寿富贵,祈求平安如意的美好愿望。
四、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传承与开发
山东民间彩印花布是深植深于齐鲁大地的艺术之花,是山东民间艺术的文化瑰宝,彰显着浓郁的地域特色。无论其色彩、纹样还是丰富的吉祥寓涵,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面对这一古老技艺日渐消亡的现象,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它,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调查和研究分析,本文提出如下传承与开发的具体措施:首先,针对山东民间彩印工艺后继乏人的现实,可将其作为一门纯粹的民间艺术引入校园,通过开展讲座、作品展览等形式,使大学生了解、掌握彩印花布艺术,感受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在培养高素质的接班人的同时,积极推动山东彩印花布艺术的传播。其次,改进传统制作工艺。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制作方式耗时耗工,很难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且人工成本高,针对这种情况,可在保留传统工艺特色的基础上引入先进技术,提高印刷效率,降低成本。第三,丰富图案设计。传统的彩印花布以吉祥图案为主,图案结构复杂,带有明显的时代性,不符合现代人崇尚简约的审美趣味,因此,可以将传统的吉祥纹样与现代时尚图案相结合,满足现代消费者的时尚需求。第四,创新色彩。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色彩较为单一,可以将山东彩印花布的主要色彩与时尚流行色结合,在继承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体现时代精神。第五,拓展装饰功能。山东民间彩印花布通常用作包袱、门帘、被面等,适用范围较窄,因此,可将其延伸至室内装饰、服装设计和旅游纪念品等多种领域,特别是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能有力地宣传这一民间艺术。
参考文献
1 张玉柱:《齐鲁民间艺术通览》,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