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育政策法规

教育政策法规

时间:2022-02-10 23:04: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政策法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育政策法规

第1篇

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第**个“********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月”活动工作的要求和部署,进一步提升******宣传成效,传递榜样力量,践行**精神,营造“**”的浓厚氛围,扎实有序开展好边防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活动,结合我公司工作实际开展了活动,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书记****思想,推进**相关会议精神落地见效,大力开展**政策、**宣传教育,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凝聚****合力,打牢**思想和群众基础。

二、活动目的

通过持续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动员引导群众增强**意识、**意识、**意识,**群众基础,使群众全面了解**的处罚规定及热线电话和举报途径,鼓励大家积极检举、揭发**行为,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意识,切实增强群众在**工作中的责任和使命,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的理念,筑牢********。

三、活动时间

**年年**月**日-**年**月**日

四、活动主题

**************************

五、活动单位

XXX公司、 XXX公司等。

五、具体工作情况

(一)提高思想认识。我公司充分认识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专人负责,精心组织实施,我公司负责人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参加活动,把此项工作和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真正将宣传活动落到实处,于**年**月**日开展工作部署会议。

(二)广泛深入宣传。我公司将宣传月活动:与**教育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宣传主题,制作横幅**条,发放宣传资料**余份,当日无偿献血**人,开展有声有色宣传活动,让广群众觉悟得到新提高。

第2篇

一、集中教育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的新要求,在局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中,多层面学习、全方位宣传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切实做到领导干部熟知、组工干部精通、一般干部了解,为匡正选人用人风气、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二、集中教育的内容

开展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集中教育活动,主要是学习中央及省委近年出台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重点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治理拉票贿选,跑官要官、违反换届纪律等行为和带病提拔等问题的政策规定及省、市、县委组织部编印的学习资料。

三、集中教育的方式

集中教育宣传活动从5月下旬开始至6月底结束,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开展专题自学(5月下旬至6月中旬)。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要以自学形式,扎实学习县委组织部印发的集中教育活动学习资料,认真撰写学习体会文章并进行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知识测试,由局办公室统一报县委组织部备案。

2.开展专题宣讲(5月至6月初)。一是局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上一次党课,结合我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际,宣讲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工作政策法规、本单位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相关规定、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做法和成效。二是积极利用局网站、内部简报等宣传媒体,宣传学习重点内容和我局活动开展情况。

3.开展专题培训(5月下旬至6月底)。一是积极组织局新进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局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县委组织部组织的专题培训活动,重点学习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着力提高履行选人用人职责的责任意识和能力。二是积极利用机关集中学习等形式,对局党员干部进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培训。

4.开展警示教育(6月中旬)。充分运用近年来查处的违规违纪用人的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结合我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际,举一反三,汲取教训,建立干部选拔任用风险防控机制,严防类似情形发生。

5.开展专项自查(5月下旬至6月下旬)。认真对照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工作政策法规要求,对我局干部选拨任用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等情况进行自查,查找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整改措施。

6.开展专题学习(5月下旬至6月底)。针对我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自查和上级组织部门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开展一次严肃组织人事纪律专题学习,研究制定加强干部选拨任用及监督管理工作的措施,并将整改措施报县委组织部。

四、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集中教育宣传活动,是贯彻实施四项监督制度、推进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深入开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局党组把集中教育宣传活动作为今年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局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宣传,发挥表率作用。

第3篇

一、办学体制改革的政策法规分析

办学体制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或政府对办学体制的管理和规范,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法规来实现的。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有关办学体制改革的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法规性文件,从中可以把握我国办学体制的改革历程和主要特征。

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办学体制主要经历了从“公立学校占有绝对优势,民办学校处于拾遗补缺的地位”到“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改革历程,从对其严格控制,到默许,再到积极鼓励和支持,政府逐步放开了民办教育的办学权。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7年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200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有关民办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政策法规性文件。据此,可以把民办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进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提出民办教育的发展方针,即“国家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

第二阶段:《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是国家第一部专门规范民办教育的行政法规。该条例的出台及实施标志着民办教育进入了一个依法发展与调整的新时期。但总体来说,《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只是着重对民办教育的投资体制进行了规范,并没有从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的角度进行统筹考虑,对于深层次影响民办教育发展的办学体制问题并没有加以明确。国务院1999年批转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只是进一步强调了社会力量办学的“十六字方针”。

第三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同时,国家鼓励捐资办学,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该法首次提出,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举办民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同时首次提出,鼓励社会力量与普通高等学校按民办机制合作举办独立学院,实现社会创新活力、资金资源与现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有效拓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积极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办学模式,均可大胆试验,使民办教育发展迈出更大的步伐。相对于《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而言,《民办教育促进法》有了很大突破,它是我国民办教育走上规范发展道路的里程碑,预示着我国教育体系正朝着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同台竞技、共同发展的格局迈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的变革必然要求办学体制与之相适应。考察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法规可以看出,我国办学体制的改革思路主要是围绕“如何办”“谁来办”“以谁办为主”展开的,其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变动关系,改革与发展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趋成熟,市场作为一种新的力量不仅影响着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且还使政府的教育管理职能相应发生了重大转变,突出表现在办学权从政府包揽到逐步放开,再到进一步放开,市场力量逐渐在办学体制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客观地讲,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法规特别是近年来关于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法规都不乏科学性和前瞻性。但同时发现,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政策法规还存在着诸多缺失,明显地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态势不相适应。从内容上看,这些政策法规对市场力量的估计仍显不足,对民办教育办学体制中政府与市场力量没有加以区分和侧重。从形式上看,这些政策法规还欠完整,有些政策法规适用范围不明确,各部门的相关政策法规不协调。例如,办学形态、主体多样化与规范问题;公办学校转制的必要性、正当性、合法性问题;公共部门与私人合作办学问题,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问题;合理回报与公益性、减免税的冲突问题-公共财政资助民办学校的必要性和合法性问题,等等,政策法规并没有进行明确而具体的规范。因此,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领域的推进,我们需要制定和完善有关办学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法规,为民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办学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迅速发展的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促进了多元化办学局面的初步形成。目前,我国民办学校的办学模式,除了转制学校(含独立学院)、校中校(含二级学院)等适应市场经济而发展起来的办学模式外,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是其快速成长的重要条件。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海外华人华侨积极投身于民办教育,为我国多元化教育模式的构建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就整体而言,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还不尽人意。在很大程度上,办学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进一步开放教育市场、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问题。虽然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重视民办教育的发展,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新世纪我国民办教育不仅没有迎来发展的春天。反而迎来了所谓“倒春寒”,大量民办教育机构入不敷出而惨淡经营。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 政府支持问题

民办教育虽然以社会力量办学为主要的投资形式,但在世界大多数国家,政府的扶植与资助都是其投资体制的基本内容。然而,我国对于政府所举办的公办教育的经费提供已经是捉襟见肘,就更难以拿出多余的资源用于资助民办教育。民办教育的投资问题之所以还要再次引出政府职能问题,这首先是由教育的外部性所决定的,其次是由教育的公益性所决定的。可以说,扶植和资助民办教育的发展,

恰恰是政府借助于社会力量办教育的一条捷径,是减轻政府教育负担的一种通途。虽然我国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是都没有能够完全落实这些良好的政策设计。因而,放下思想观念的包袱,打破部门行业的本位主义。是解决我国民办教育投资不足的重要举措。

2 民办教育的市场化运作问题

从市场方面而言,由于受教育非营利性前提假设与投资“合理回报”问题的困扰,我国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实,民办教育的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并不是其天然属性,而是投资者个人的志向与选择。政府可以主张民办教育的非营利性,但未必就是一种必然的规定。事实上,营利性教育机构在世界各地都是存在的,营利性机构同样也可以从事公益性事业。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不同性质的教育机构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或义务,政府应当对不同性质的教育机构进行分类管理,通过政策法规来明确规范不同性质教育机构的活动。

3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与提升质量问题

提升民办教育的发展水平既需要政府有力的监督管理,也需要其自身的努力。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其自身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有着很大的关系,如一些学校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学校管理者的家长作风、个人专制等。因此,建立健全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是民办教育者自身的责任,也是政府有力引导的监管责任。通过完善民办学校督导制度,我们完全可以放心地发展民办教育的市场力量,并且有信心将其有力地掌控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正确轨道之下。

我国民办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归根结底是政府如何完善自身定位、积极培育市场的问题。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实践表明,政府与市场都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基本力量。市场经济改革极大地开发了教育市场力量,激发了教育创新活力。在市场力量的积极推动下,教育领域初步形成了资本市场、生源市场、就业市场、科技市场等四类教育市场。教育市场的发展,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与质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正是在教育市场的催化过程中,我国初步形成了国家、集体和个人多渠道举办教育、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的良好局面。而政府无论在有形的资源投入还是在无形的机制改革方面,都对教育改革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但在政府与市场职能的转变过程中,我国办学体制改革仍然存在着一些职能不清或交接不顺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政府依然干涉过多,教育市场的发育仍然很不成熟,严重影响了民办教育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构建自主、有序、和谐、高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办学体制,仍然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办学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从改革路径上来看,政府放权的成功与市场监督机制的完善密切相关。政府只有通过委托评价、学校自我评价、社会中介评价、公众参与评价等多种途径相互结合的机制,建立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和监测的体系,我国的教育市场才会从无序走向有序。基于此,我国民办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关键就在于,明确区分公共教育领域中的政府、市场和学校的行为边界,政府依据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管理、拨款、指导和监督;市场在资源配置与机制创新两方面积极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变革;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真正享有法人地位,能够依法自主办学。

三、办学体制改革的域外借鉴

在当今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教育在国民经济增长、提升国家实力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纷纷进行了教育改革,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

美国和英国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是“教育民营化”。教育民营化就是在教育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同时强调政府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作用。美国教育改革主要是通过磁性学校、契约学校、家庭学校、特许学校、学券制等形式逐步实现公办民营,以改善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活力。英国教育民营化主要是通过几部法律的制定而实现的,比如《1980年教育改革法》中的公助学额计划、《1988年教育改革法》中的自由入学政策、直接拨款公办学校和《1998年教育法》中的教育行动区计划。公助学额计划是指政府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优秀学生进独立学校提供全额或部分学费资助。自由入学政策是指以某年的招生数作为一个学校的标准招生数,学校在标准招生数之内不得拒绝学生的入学申请。该政策的实施使各个学校的招生不再得到地方教育行政局计划的保护,更多地依赖标准招生数之内家长的选择。在被选择的过程中,学校通过不断倾听消费者的呼声,强化自身竞争性,不断提高办学水平。直接拨款公立学校是指任何公立中学和学生人数超过300人的公立小学,经家长秘密通讯投票认可,都可向中央教育主管大臣申请脱离地方教育行政当局的控制,成为直接拨款公立学校。这就将公立学校的所有权从地方教育行政当局转移至独立的托管机构,能够在确保义务教育完全免费的前提下避免地方教育行政当局的消极影响,以实现学校自主经营、自主管理。教育行动区计划是指政府在教育薄弱地区成立教育行动区,并将该区公立学校的管理权向社会公开招标,社会各界都可以提出申请来接管所属公立学校。教育行动区计划可以吸引教育领域以外的社会力量参与薄弱地区学校的管理与运营,从而为薄弱学校带来新的管理经验和管理资金,提高这一地区的办学质量。

日本的私营部门无论是在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哪一个阶段的改革都正朝向按个别家庭和社会的需要,迈向非中央化和个人化。一是正规私立中小学影响力逐渐增加,被视为国立或地方政府管理的正规学校的竞争对手,二是供学生在常规学校下课后或周末参加的培训班逐步增多;三是公立学校聘请私营企业的退休行政人员当校长;四是学校选择制虽尚处雏形阶段,但为许多年轻父母和社区所欢迎,人们对公有民营学校具有强烈兴趣。至于高等教育,日本从2004年4月1日起,所有89所国立大学成为中央政府的“独立机构”,以“国立大学法人”的面貌出现,迈出了日本高等学府成为民营机构的第一步。新国立大学法人享有自主和独立的管理权限,文部科学省不再对其严格控制,政府削减对各国立大学法人的支助,每所大学都必须和私营公司建立较强的联系以获得更多的办学经费。而政府只是在基础学术研究和培育高次专业人士方面,继续对国立大学提供协助。

综上所述,发达国家和地区为我国办学体制改革提供了以下五点启示。

1 积极回应市场需求

政府的教育投入总是有限的,而社会的教育需求多种多样,因而即便是有着悠久私立教育历史的经济发达国家也一再对市场需求作出积极回应,私立教育在规模和数量上都在不断扩大。可以说,向民间开放教育市场是现代国家解决教育治理问题的重要的公共政策选择。有些国家如日本、韩国对私立教育更是采取了先放开发展,待规模扩大以后再加强管理、增加资助、提高质量的发展措施,因此才能

在短期内实现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又如美国是通过在原有的精英教育系统之外,大力发展私立高等教育和社区学院来实现高等教育普及的,走的也是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的道路。

2 完善和落实政策法规

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私立学校的政策法规比较系统、配套和健全,它们不仅在宪法中确立了私立学校的合法性,允许社团组织和个人多形式多渠道办学,而且在教育基本法中明确了私立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而有关私立学校的单行法则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如私立学校的地位、私立学校的性质、私立学校的设置程序及标准、私立学校主管部门的权利和义务-私立学校的权利和义务、对私人捐资兴学的奖励办法等都是以规范性文件确定下来,并且确保政策法规的一视同仁,使公立和私立学校能够并存并荣,互相竞争,共同促进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3 要有适度的宏观调控

西方发达国家都采取了不尽相同的方法对私立学校进行控制和管理。例如,美国政府对私立学校的监督检查就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位授予权的审批财务审计和税收检查,州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校建筑设施安全状况、卫生状况、消防设施等方面定期检查,私立学校的办学条件、系科专业设置、教育质量等是否被政府和社会所认可,则要通过地区评估组织的合格鉴定。美国各州都建立有中介性质的学校评估组织,还有70多个全国性学科专业评估组织,对保证私立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起到了监督检查的重要作用。

4 对民办教育进行扶持和适当的财政资助

民办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其所提供的产品具有正外部性特征,这是许多国家为私立教育提供财政资助的一个主要理论依据。国外政府财政资助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资助。政府为那些具有正外部性特征的民办学校提供一定的经费,如把学生和教师确定为资助对象,让获得经费资助的学生选择学校,让获得经费资助的教师从事研究或教学改进活动。二是间接资助。鉴于政府的财力所限,政府只提供政策支持,如建立引导由投资办学向捐资办学转变的税收导向机制;在提供助学贷款和交通补贴上,对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学生实行一视同仁政策;优化民办学校融资的制度环境等。

第4篇

关键词:教育;幼教;幼儿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257-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幼儿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在整个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当下,我国幼儿教育还存在着幼儿教育法规不完善、没有健全的幼儿教师管理体制、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化管理水平不高等方面的问题,有效地建立完善的幼儿教育政策法规、健全的幼儿教师管理体制、提高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化水平是提高我国幼教水平的重要措施。

一、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1.幼儿教育的相关法规并不完善。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在地方政府并没有出具实质性的法规政策,导致政府人员责任分工不清、幼师编制体系混乱、幼师薪资待遇较差这些问题的出现。另外,在相关法律上并没有明确幼儿教育的管理守则,使得在出现幼儿教育问题时,无法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进行处理。这些制度上的不完善,不仅制约了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2.没有健全的幼儿教师管理体制。我国教育部门没有制定完善的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没有将幼师编入中小学教师管理队伍中来。另外对于幼师的上岗前培训以及幼师的资格考核并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体制,使得幼师的聘用显得十分混乱、幼师的学历水平和教学水平显得参差不齐。同时,幼师待遇并没有得到相关政策的落实,大部分幼师的福利待遇没有得到具体的政策的保障,导致幼师与小学教师之间的待遇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3.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化管理水平不高。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普遍关注较多的都是学校的名气和幼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往往忽视了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化管理水平,使得幼儿园园长的专业水平同幼师的专业水平相比显得相对落后。另外,教育部门也没有出具详细的管理幼儿园园长的体制,对幼儿园园长没有职称考核,对幼儿园园长的专业素质要求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化资格提供了很大的任职空间,给幼儿园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弊端。

4.我国幼儿教育水平不高。目前,我国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高,甚至有些地方还没有将幼儿教育归入国民教育体系中,有些地方几乎忽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普遍幼儿园以营利性为主要目标,忽视培养幼儿的素质水平以及全方位的教育培养,使得我国幼儿教育水平不高。另外,政府部门在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上的不足,使得幼儿园的整体建设设施水平低下,在幼师教学培养方式上,由于教育科学家在幼儿教育上的研究不足,使得学前教育的方法受到限制,大部分幼师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一成不变,使得我国幼儿教育水平的发展受到制约。

二、改善和提高幼教水平的相关建议

1.建立完善的幼儿教育政策法规。有效地展开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政府人员职责和幼师编制等问题时,可以采取可行的政策法规解决和处理问题。只有完善的幼儿教育政策法规,才能保障幼儿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另外,政府应将幼儿教育的问题编入议事日程,颁布一系列展开幼儿教育的政策文件,全面地监督幼儿教育工作的进行,尽快地展开立法调研工作,实施可行性的幼儿教育管理政策,有效地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2.健全的幼儿教师管理体制。幼师在提高幼儿教育水平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教育发展和教师人事改革的形式下,健全的幼师管理体制是势在必行的改革手段。首先,教育部门应该将幼师编入中小学教师的管理体系,建立相关的幼师编制准则,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人数,使得幼儿园的教师人数得到合理安排。另外,实施幼师资格认证的模式,严格聘用合格幼师,有效保障幼师的文化素质水平。其次,增强幼师上岗前的培训工作,针对幼师培训建立相关的培训体制,有效地提高幼师的文化水平和学历。运用教学目标制、进修制、选拔制等一系列相关措施,有效地加强幼师教学的专业素质水平。

3.提高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化水平。教育部门应该出具相关管理幼儿园园长的政策措施,有效地制约幼儿园园长的工作行为,明确幼儿园园长应具备的专业化水平以及履行的责任范围。同时,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化并不是一项课程式的学习过程,还是一个漫长的实践和学习摸索的过程,幼儿园园长应该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不断地加强专业素质水平,努力学习科学先进的管理知识,有效地提高专业精神、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和自我专业意识,以新课程新思想为管理理念,不断创新专业化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地实施科学的专业化管理。

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幼儿教育质量。首先,有效地改革幼儿教育,在幼儿园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教育策略,采取游戏的模式对儿童进行教学,有效地引导儿童深入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既要保留教学的主旨意义,也要克服成人化以及小学化等不良因素和影响儿童健康发展的行为,从而全面地提高儿童全方位素质水平。其次,全面提高幼儿园的整体设施建设水平,当下政府部门应该逐步提高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制定幼儿教育的专项资金项目,有效改善幼儿园的教学环境,保障幼儿园建设的合格和稳定。

三、结语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在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幼儿教育不仅影响着我国素质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幼教水平,不仅要建立完善的幼儿教育政策法规,也要建立健全的幼儿教师管理体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方针,全面贯彻新思想新理念,有效地促进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法规;教学

一. 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的客观问题

作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的重要课程,旅游政策法规是其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然而该门课程在教学的实施和推进上,却存在相当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学生的法律基础知识欠缺。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学生在专业能力上及特长上往往侧重于旅游专业知识。他们可以拥有出众的口才以吸引游客,许多也掌握了丰富景点知识及特点,可以很好地与游客分享。这些能力足够他们成为一名出色的导游了。然而法律知识对他们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缺乏系统的知识结构,重新学习也需要大量的时间,繁忙的工作也为他们的再学习带来了困难。

(二)学生缺乏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学生之所以选择旅游专业,是出于对这项工作的热爱,法律知识的学习对他们而言,就好比文科生遇见了有机化学,学习难度大,基础薄弱,同时学员客观上也很难树立其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因而该课程首先便为老师的引导方法提出了一个难题。

(三)法律知识用途窄,容易遗忘

作为导游专业的学生,在客观的导游工作实践当中,多数精力往往集中在如何处理与游客之间的矛盾,如何安排行程、照料游客生活,真正遇到的需要动用法律知识的情况则居于少数,故学员很难切实使用到其在课堂内所学到的法律知识,从而造成知识的遗忘,难以行程系统的法律知识基础和观念。

二. 如何处理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的问题

(一)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学员的基本职业素质。

旅游法规课程以培养熟练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同时又系统掌握法律理念的综合性人才为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技能和系统的法律意识及基础。鼓励其努力工作、诚心经营,在遇到各类法律纠纷的时候,能够及时运用所学的旅游专业知识,综合必要的法律知识,妥善灵活地处理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仅应当重视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的教授,同时更应当培养学生在掌握一定旅游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类法规如旅行社法规、导游人员管理法规、旅游饭店管理法规等等,通过此双向能力的培养,使学员充分掌握旅游行业的操作规则,在预见常见的旅游法律纠纷的时候,能够熟练冷静地运用法律知识,妥善地解决矛盾。

(二)精心备课,注重教材内容的系统和精练

老师教课的主要参考资料是讲义,每节课的讲义就是老师当次课时所要教授的主要内容,因此,老师需要通过有限的讲义内容以及课时时间,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因此教材的选择很重要。合适的教材,能为老师的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就目前而言,社会上存在许多不同版本高职旅游政策法规课程的教材,客观上,老师应当在教材和讲义的选择上起到主导性的作用。不能盲目依靠教材,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客观情况,灵活地选择、添加和打造授课内容,从而满足不同类型学院的客观需要。国外很多名校的大学讲师,在教材的选用上,都没有固定的教材,而是发展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讲义,辅以有效的参考资料。对于国内该课程的教师而言,在我国目前旅游政策法规体系仍不够完备的情况下,更不能够一味地依靠教材,而是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只能,多动脑筋,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灵活地编制讲义和选择教材,从而实现教材作为教学工具的良好作用。

(三)精心编排该专业的教学模式

据笔者的相关调查,目前国内的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旅游法律法规课程的开设并不是非常充足,然而客观上教学任务又较重,因而老师在相关教学模式如课程的编排、课时的管理以及相关的教授方法上,都要有所讲究,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最有效地时间里,精准而优质地完成教学任务。

就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该课程的编排情况来看,主要涉及旅游政策法规概述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法规,还有旅游相关部门法规等三大内容。老师如果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涵盖该三个广泛的内容,则应当进行相关侧重,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地打造教学模式。如: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员,主要讲解旅游合同法规、消费者权益保护、旅行社管理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则侧重讲解旅游饭店合同法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旅游饭店管理法规等等内容,在课时的编排上,做到精练、科学,有的放矢,从而使学生受到系统的培养和训练。

三. 结论

总而言之,旅游业在我国仍然属于朝阳产业,产业体制仍然不够成熟。该行业内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和不足之处。同时我国大多数人群当中仍然存在法律意识淡薄以及法律知识缺陷的客观情况。该背景,不仅对我国高职院校的旅游法律课程提出了普及要求,同时也是对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的一个严峻考验。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当切实重视自己的客观责任,切实履行自己的教学任务,培养专业知识与法律知识双项全能的优秀旅游业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1].罗明霞. 高职院校《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浅析.[M].经济师.2009.11.

第6篇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司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11-4641/D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7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就业指导 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98-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压力突出。高校辅导员不仅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指导、心理辅导等工作,同时更重要的一个工作是就业指导。辅导员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力量。辅导员如何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对于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就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树立理性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在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高校扩招的影响下,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而且,高等教育在我国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很多学生的就业心态与观念还没有随之转变,对教育投入的投资回报率期望较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时,就应该对其进行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同时还要要求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对于大四的毕业生,要指导毕业生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进行准确的人生定位,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择业观。建立合适的期望值,选择一些适合于自己并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中去实践自己的想法。

2.拓宽就业信息的渠道

了解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在第一时间把就业信息反馈给学生并帮助学生分析其价值。为了保证就业信息能够及时、畅通的传递到各位学生,辅导员要采用多渠道就业信息,例如通过飞信、QQ、人人网、博客等网络平台,及时就业信息并动态更新,并提供网上指导、在线交流等,为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实现就业指导的信息化,帮助毕业生及时把握求职机会。其次,辅导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督促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获取相关就业信息,而不是被动等待,避免因消极等待而错过就业机遇。

3.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未来的就业早做准备

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是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辅导员应在学生入学伊始,就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四年的学业规划,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把四年后的就业融入到对自身的规划之中,这也有利于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辅导员引导学生对自身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使学生做合适的自我评价,结合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知识结构、素质能力的要求,指导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以及其职业倾向,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帮助其寻求达成目标的路径并督促鼓励学生朝着目标不懈努力。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要求辅导员具有职业规划知识与良好的职业规划指导技巧,在学生需要时给出适时的、正确的指导建议。

4.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发挥就业指导课程的作用

各高校基本都设置了就业指导课程,一般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任务由辅导员完成。这要求辅导员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国家就业政策的宣讲、就业观念的形成、就业心理的调适、求职应聘的技巧等方面的教学活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求职技巧以应付阶段性的择业需要,还要有长远的职业规划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以满足今后漫长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就业指导课程还要利用校内外条件开展求职训练提高求职技能。如有开展模拟招聘会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进行面试技巧的训练和求职方法训练。另外教会学生对各种求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利用,以及利用多渠道进行求职等,也十分重要。

5.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精神

近年来,创业教育日益成为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平时就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提高创业所需的综合素质。无论是岗位创业还是自主创业,人人都要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只有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全力以赴,才可能获得创业成功,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其实不少大学生有一定的创业潜力和创业基础,给予一定的指导,不但能缓解就业压力,对社会发展也具有推动作用。把创业指导纳入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体系,争取主动、积极地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实现同学们的创业梦想,是今后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努力方向。

6.辅导员要有熟练的就业政策法规指导能力

熟练的就业政策法规指导能力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若不熟悉各项就业政策法规,就业指导工作也无从开展。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主要有普通就业、出国留学或升学、各类公务员与事业单位考试、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和其他形式就业等方式。辅导员应对这几种就业形式相关的政策法规都有所涉猎,对不同就业意向的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就业政策法规指导,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就业法规和政策。辅导员还要加强相关就业政策的解读,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和地方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鼓励大学生参与选聘村官、参军入伍,到基层、到中西部建功立业,邀请有相关经历的往届毕业生回学校给在校学生做讲座,介绍经验。

参考文献:

[1]池忠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

[2]谷伟.加强高校辅导员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

[3]董文强等.构建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4]席雪松.浅议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

第8篇

统计工作:每年9-11月完成年度教育事业统计年报工作;劳动情况统计年报、季报;财务状况统计年报、季报七)、普通高中(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公益资助金、学校国家助学金的管理发放工作;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务处廉政风险点及防范措施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一、单位

1、职责

一)、财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的制定、落实、监督、检查工作。

二)、协调落实政府对学校的经费投入及时足额到位,参与政府采购、招标项目的实施。

三)、学校公用经费的收支管理、年度教育经费预、决算、统计报表工作。

四)、各级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及结算工作。

五)、全校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管理、发放。教师住房公积金及养老、医疗保险金的清算工作。

六)、统计工作:每年9-11月完成年度教育事业统计年报工作;劳动情况统计年报、季报;财务状况统计年报、季报七)、普通高中(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公益资助金、学校国家助学金的管理发放工作;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

八)、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学校财务管理、监督检查及内部审计工作。

九)、资产管理、经济普查工作。

十)、学校取暖锅炉的更新改造;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积极配合其他科室的工作和完成其他临时性工作。

2、廉政风险点:

一)、参与政府采购、招标项目的实施。

二)、学校公用经费的收支管理。

三)、各级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

四)、普通高中(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公益资助金、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

五)、学校财务管理、监督检查及内部审计。

六)、学校取暖锅炉的更新改造;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3、风险等级:一级

4、防范措施:

一)、落实财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

二)、依据政策法规协调落实政府对学校的经费投入及时足额到位,参与政府采购、招标项目的实施,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三)、履行财务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安排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管理,做好经费预、决算工作。

四)、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安排各级专项资金的使用并及时结算。

五)、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学校财务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及内部审计。

六)、科学合理安排学校取暖锅炉的更新改造;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二、个人

1、

廉政风险点:

一)、参与政府采购、招标项目的实施。

二)、学校公用经费的收支管理。

三)、各级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

四)、普通高中(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

五)、学校财务管理、监督检查及内部审计。

六)、学校取暖锅炉的更新改造;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风险等级:一级

防范措施:

一)、落实财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

二)、依据政策法规协调落实政府对学校的经费投入及时足额到位,参与政府采购、招标项目的实施,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三)、履行财务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安排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管理,做好经费预、决算工作。

四)、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安排各级专项资金的使用并及时结算。

五)、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学校财务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及内部审计。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围绕我区全面建设富裕文明首善之区的总目标,以巩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创建成果,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主线,全面推进人口计生法治建设工作,为我区在全市发挥排头兵作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创造良好的人口计生环境。

二、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时间的人口计生法治建设,使各级计生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普遍增强,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水平明显提高,居民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满意度高,杜绝群体性上访或恶性事件的发生。

三、主要任务

(一)抓好计生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推进政务

公开、村(居)务公开。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短信、宣传栏等大众媒体、各级婚育学校,利用“5.29”计生协会活动日、“7.11”世界人口日、“12.28”男性生殖健康日及“三八”、“六一”、元旦、春节等节日举办宣传活动,宣传计生法、省计生条例、流动人口条例等人口计生的政策法规。加强政务、村(居)务公开,公开办事程序、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等。提高居民群众对计生政策法规的知晓率,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抓好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一是按照年区机构改革方案,配齐配强区、镇街两级的计生干部;按照市人口计生“十二五”规划,区局配备一名法学专业的计生干部。二是抓好政策法规知识培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不少于1天的全区性的政策法规知识培训班,每镇街每年至少组织两次、不少于2天的培训班,全面提高计生干部的政策法规水平。利用区人口计生局及镇街计生办每周一次的工作会议,全区、全镇街每月一次的例会,以会代训,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开展经常性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具体业务能力。

(三)推进依法行政,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等行政行

为。加强对计生执法行为的监督,要求行政执法人员持执法证上岗率100%。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程序开展行政审批工作,组织好病残儿医学鉴定、计生手术并发症医学鉴定工作,抓好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抓好试点,以点带面,规范和健全社会抚养费征收等执法案卷。区人口计生局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镇街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活动。各镇街案卷自查率达100%。

(四)以各类创建活动为载体,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第10篇

在市民政局、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市委的帮助支持下,年我校的办学取得了显着成绩。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坚持方针,执行政策。国家对民办教育十分重视,颁发了《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为我们的办学指明了方向。在办学中我们严格按国家的政策法规办事,在招生中坚持以下原则:第一,报名自愿;第二,不上新课;第三,不乱收费;第四,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第五,对困难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全年共减免学费2万多元,获得了学生、家长的好评。

二、加强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做好安全管理,抓好教育质量是办好学校的根本保证,对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1、聘请优秀骨干教师任教,聘请有经验的老师参与管理。2、组织教研组长、业务骨干编写高质量的教材资料。3、加强日常管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一年来未发生过重大违纪等教学事故。

三、精简人员,提高效率。今年因各种原因,学校办学人员减少了一半,但学校规模却扩大了一倍,各项任务都得到了较好地完成。

四、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争取年取得更大成绩。目前办学面临十分激烈的竞争,加上本校客观条件较差,办学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因素,但是我们有决心在新的形势下,依靠政策,开拓进取,把学校办得更好。年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拓宽办学思路,在开辟新的培训专业上下功夫,在继续开展文化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增加青少年书法、美术等素质教育培训,同时争取开展成人职业培训,使我校的办学更上新台阶。

第11篇

随着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对于我国教育发展指出新的方向和要求。高校作为我国教育的前沿阵地,教师队伍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的人才培养的优劣。各高校为提高自己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一方面靠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又注重对现有教师的在职培训。在这种前提下,职后教育成为各个高校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主要手段。高校体育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具体一份子,对其职后教育进行研究,提出相应发展思路,对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湖南省内10所高校(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城市学院、湖南文理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网络工程技术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衡阳师范学院)43名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管理者进行调查访问。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文献、资料、数据库,获取数据和理论依据。

2.2.2调查问卷法

根据研究需要,向湖南省内10所高校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管理者发放《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调查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3份,有效回收率为86%。

2.2.3专家访谈法

就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相关问题咨询了学校体育方面的专家,从而获得一定的研究思路。

3.职后教育的内涵

高校教师职后教育就其内涵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校教师职后教育不仅涵盖狭义的高校教师职后教育的内容,而且还包括高校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岗前培训,甚至是自学提高。接受培训的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专题研讨等形式,自行学习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执教水平,达到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就其实施地域而言,高校教师职后教育可分为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狭义的高校教师职后教育主要指高校教师从业以后通过某一具体的培训项目,以课程学习、参加科研和研讨、教学和生产实习等具体的培训方式来完成自身专业水平和学术水平提高的一种学习过程。接受“职后教育”或培训的高校教师可以以一般的进修学员、访问学者、研修生的身份,通过课程学习、科学研究、高级研讨、生产实践的形式完成培训项目,故通俗地称之为“高校师资培训”。

4.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现状

通过从次数、形式、内容三个方面,对相关高校教师和学校体育管理者近三年(2010-2012年)的职后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具体结果分析如下。近三年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内容比重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政策法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领域、教育科研、教育理论与实践、师德修养。我们可以把这些培训内容分为三类,一类是思想教育,包括政策法规和师德修养;第二类是图3近三年(2010-2012年)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内容比重情况(n=43)普通教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包括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研;第三类是专业技能素质培养,也就是专业领域的相关内容。排名前三位的教学内容是:政策法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领域方面。政策法规为内容的职后教育比重达到百分之百,说明全部高校体育教师都参加了政策法规学习活动,而学习具体内容就是全国上下广泛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以及党的十精神等。另一方面,说明湖南省高校重视政策法规相关内容学习,因为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实施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内容培训主要是围绕计算机相应的一些系统和软件的操作技能培训,这些也是职称计算机考试的内容之一,也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重要工具学科之一。专业领域方面的培训主要是体育专业技能和资格培训,例如各个运动项目的裁判证和教练证的培训,运动技能等级培训等。教育理论与实践和教育科研培训多为校本培训,校外培训相对较少,需要加强与外面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教育理论实践的多元化发展。

5.新形势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新要求

随着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于体育的特点和功能有了更进一步深刻的认识。高校作为青少年走向社会最后体育意识、认知、技能的最终养成的培育基地,对影响其一生的体育参与和锻炼习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师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主导力量,如何在高科技技术手段的飞速扩张,注重创新能力,阳光体育不断推进,实现教育科学发展全新形式下发挥高校体育教师应有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来自于《体育世界》杂志。《体育世界》杂志简介详见.)

5.1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对于体育专业教育,首先,要转变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的宗旨。如今的体育专业教育不再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体育师资力量,而是为了培养掌握体育相关知识,具有广泛的运用能力和实际指导能力的专业体育人才。其次,要转变对体育专业教育的传统认识。随着科学技术以及文化生活的不断发展,体育逐渐成为涉及诸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学科,因此体育教育要由单纯的身体技术教学向培养掌握综合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转变。对于公共体育教育工作,体育教师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树立素质教育和“阳光体育”的观念,确定“以人为本”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需要、兴趣和运动能力,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把群体培养目标与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5.2夯实基础,打造双师型体育教师

“双师型”高校体育教师既能从事理论课教学,又能从事技能训练教学、指导。这要求高校体育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又必须具有娴熟的专项技术。力争通过职后教育,达到“一全”、“二师”、“三能”、“四证”的标准。“一全”是指“双师型”教师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二师”是指“双师型”教师既能从事理论课或文化课教学,又能从事技能训练教学、指导。“三能”是指“双师型”教师具有较全面的能力素质,具有进行专业理论或文化知识讲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专业技能或教师职业基本训练指导的能力,进行科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建设的能力。“四证”是指获得学历学位证、技术(技能)等级证、继续教育证和教师资格证等。

5.3培育人文素养,提高创新能力

人文素养是想象力的基础,可以激发想象力,没有想象力,如何创新。可见,高校体育教师不能只注重专业技能,而忽视了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要具备结合专业教育进行人文教育的能力,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从教育来看,培养创新人才成为教育的基本任务。因此,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并将其体现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教学要具有学术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创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6.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发展思路探讨

6.1树立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系统观

树立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系统观,就必须科学认识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次数、形式、内容这三大构件内涵,理清三者之间关系,优化构件配置。次数是职后教育的数量要求,是职后教育的前提保证;形式是职后教育的组织实施具体方式,是职后教育的运用手段;内容是职后教育的质量要求,职后教育的最终落脚点。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不能单一的从某一个构件出发或以某种构建为主来构建职后教育体系,而是次数、形式、内容三大构件按照一定的比例综合构成的一个系统,并且这三者之间的比例因对象、时段等不同还应有一定变化调整,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系统。

6.2突出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体育特色

什么时候高校体育教师的体育特色,如何突出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体育特色,这是本思路的出发点。笔者认为,所谓体育特色是针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岗位特点而提出的,是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职后教育的显著差异特征。这也是针对现在高校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职后教育教育一锅端,大多数体育教师职后教育走过场的现象而提出的。那如何突出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体育特色呢,一是突出职后教育中专业领域教育比重,就是强化体育专业教育,尤其是注重体育专业技能、体育教学技能的培训。二是注重思想道德素养教育、普通教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和体育相联系,解决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体育教学所用。因此建议细化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评价标准,从高校体育教师所具备的各项专业能力出发,构建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评价体系,对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细化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评价标准,既对宏观层面对教师职后教育进行引导和约束,又可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激发高校体育教师参加职后教育的积极性,保证了高校体育教师教师职后教育学习效果。

7.结语

第12篇

[2] 孙培青. 中国教育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郭秉文. 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4] 董宝良,周洪宇. 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5] 杨金土. 90年代中国教育改革大潮丛书.职业教育卷[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 陈元晖.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实业教育·师范教育[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7] 陈元晖.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8] 陈元晖.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时期教育[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9] 陈元晖.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0] 程栋. 目击中国100年 (1-4卷) [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11] 闻友信. 职业教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12] 李蔺田,王萍.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 黄嘉树. 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稿[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14] 中华职业教育社. 黄炎培教育文集(1-4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

[15] 路宝利. 中国古代职业教育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6]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 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7]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课题组. 教育大国的崛起:1978-2008[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18] 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基本经验研究课题组.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重大历史事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19] 鲁昕. 职业教育的强国战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0] 黄尧. 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1-2010)[Z].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011.

[22]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社会和科技统计司.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1-2009)[Z].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10.

[23]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0[Z].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高职高专教育文件资料汇编(1999-2005) [Z].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07.

[2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Z].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26]国家劳动总局政策研究室. 劳动政策法规汇编[Z]. 北京:劳动出版社,1981.

[27]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200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Z].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8]国家教委职教司. 职业技术教育文件汇编(1978-1988) [Z]. 北京:三联书店,1989.

[29]国家教委职教司.职业技术教育政策法规(1989-1992) [Z].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0]国家教委职教司. 职业教育政策法规(1992-1996) [Z].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1]教育部法制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汇编(上、下)[Z].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