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舍得的哲学

舍得的哲学

时间:2023-05-30 09:14: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舍得的哲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舍得的哲学

第1篇

《现代汉语词典》将“舍得”解释为“愿意割舍,不吝惜”。品味“舍得”二字,能分能合,能前能后,相辅相成,相融相合,充满先人造词的无穷智慧。古人将“舍”写作“”,意为用手拿东西给人,与“得”组合成词,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智慧、一种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舍得”是付出,是奉献,是对真善美矢志不渝的追求与智慧实践;佛教认为“舍得”是“舍迷入悟、舍小获大、舍妄归真、舍虚由实”;基督教认为耶稣是“舍得”的代言人和实践者,是对人高标准的要求,是信徒生活的行为准则。

“舍得”的人生哲学观

《马克思哲学大辞典》指出,人生哲学是以人生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其内容包括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人生的理想和道路等。

古今中外,有不少哲学家、伦理学家、教育学家以思考人生哲学为主,诸如西方的孟德斯鸠、叔本华、康德,东方孔孟的儒家学派、老子的道家学派、墨家的兼爱非攻、韩非子的法家及其周易之说,无不涉及对人生普遍规律的探寻,人生意义的求取,人生价值的甄选。由此萌生出不同的学术派别,如幸福主义人生哲学、理想主义人生哲学、功利主义人生哲学及实用主义人生哲学等。而“舍得”实质上不是纯粹的哲学,而是沿用哲学的思考方式研究人生的问题,如哲学中的绝对与相对、偶然与必然、因果关系等均可解释为人生的“舍得”。舍得,舍得,有舍有得,敢舍敢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以舍为得。这看似绕口令的语句包含着“舍得”人生哲学的大智慧。舍和得,互为因果,其间关系既有绝对定数,又有相对变化,既有偶然中的必然,又不乏必然中的偶然。

“舍得”的现实抉择

非洲原著民捕捉猴子有奇招。他们在猴子每天活动的领域内,选择拳头大小的树洞或小山洞,放置可口的食物诱捕猴子,这一捕捉过程并不是秘密进行,而是让猴子们看得一清二楚。捕猴者“离去”后,按捺不住的猴子跑至洞口,急急探爪取食,这时“舍得”的现实抉择开始了。洞口太小,猴子抓着食物的爪子已攥成拳头,如果不舍弃到手之物,就无法抽出洞外,猴子执著地选择食物,当然它的选择决定了被捕获的命运。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笔下曾有一个关于“舍得”的经典故事:两个猎人在荆棘丛生的沼泽地里跋涉逃命,肩上扛着猎枪和沉重的黄金,枪里没有子弹。过一条河时,两个人分开了。一个不愿舍弃黄金和猎枪,结果倒下了,落入狼口;另一个舍弃了黄金和猎枪,与追上来的病狼斗智斗勇,病狼倒下了,他活了下来。这个“舍得”的现实抉择,舍的是身外之物,得的却是宝贵的生命。

“舍得”的心语

“舍得”是一种人生哲学。舍是一种态度,一种本领,更是一种境界。舍得舍得,先舍后得;舍在前,得在后,也就是说“舍”与“得”虽是反意却是一物的两面。舍与得是对等的,一个人只有施与才能获得,能舍方能得。真正的舍得,是舍弃假、恶、丑或能导致假、恶、丑的事物,最终获得的是真、善、美。真“舍得”才是人生哲学的真意,才是精神的给养,境界的升华。

第2篇

显而易见,高档白酒的丰厚利润和无形中的尊崇地位,吸引了全国范围内一大批顶尖智慧的营销精英,每个高档酒品牌的问世,无不是智囊团殚精竭虑的成果。然而,目前国内的高档白酒营销可以说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鲜有国内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又难以实施高档洋酒的那一套,弯路岔路实在难免;个别品牌甚至如喝高了白酒的醉汉般,勇气十足却方向全无。

四川舍得酒业和他的亲密战友上海杰信咨询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深刻反省了前人的得失,站在国内营销精英“巨人之肩”上,开始了他们成果斐然的强强合作。 一、核心价值定位闯出新路

舍得酒作为高档白酒的后起之秀,想要后来居上,自然是困难重重。但同业前人们的教训不啻了舍得酒最宝贵的资源——“至少了解到了,哪些方式是有缺点,不可行的”。

以往的高档白酒,品牌建设一般有两套:一为“原料、工艺论”,二是“年代说”;而在推广上,则似乎除了巨额广告投入,就再无高明之处。在竞争几乎为空白的早期市场,这也成全了部分品牌。但鉴于高档酒市场发展的趋势,这种粗放的营销模式有着严重的缺陷。首先,“原料、工艺论”过时地滞留在了营销的“产品时代”;而貌似进步的“年代说”依然没有跳出产品的物质层面——年代能等同于历史吗?缺乏文化、缺乏精神层面的内涵,“年代”就仅仅是抽象的数字而决非厚重的历史,必然地暴露出了其苍白、单调、脆弱的缺陷。这样先天不足的定位在推广时,当然要遭遇“无话可说”的尴尬,除了重复蜻蜓点水式的广告诉求,与消费者很难有深度的沟通。

因此,双方智囊团一开始就意识倒,高档酒作为奢侈消费品,精神享受是最主要的消费需求。要摆脱前人的桎梏,就必须有一个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有文化、有历史,富有生命张力的品牌核心价值定位。舍得的“大智慧”正是基于这样的正确决策诞生的。

“舍得”这个蕴涵着东方传统佛、道、儒文化精髓的品牌名本身,以及品牌创建初期对舍得文化全方位的深入发掘,为品牌的成长打造了坚实的历史和文化基础。当然,如果一味停留在“舍舍得得,得得舍舍……”这种对“舍于得”的哲学玄想和文化审美层面,品牌就将滑向虚无飘渺、与目标消费者脱离的尴尬境地。因而,在深入研究了传统中的舍得文化之后,专家们将舍得哲学高度提炼浓缩为:舍得是一种大智慧。而“智慧”便由此成为了舍得品牌的核心价值。“品舍得酒,感悟智慧人生。”这句质朴却意境高远的广告语正充分表现了舍得品牌“智慧”的核心价值定位。

有了“智慧”这一富有生命张力的品牌核心价值,立刻使“舍得”获得了定位清晰明了同时发展空间广阔的品牌成长舞台,不但沉淀着舍得酒的深厚文化底蕴,更注入了富有活力的时代感,彰显了尊崇的高档感。在“智慧”的核心统帅下,专家们进一步为舍得推演规划了完整、精确而独特的舍得品牌个性气质体系:尊贵、高雅、气度恢弘、执着进取、文明精髓、精英之选。

以“智慧”为核心的舍得品牌个性气质体系为舍得酒与目标消费群体——当今社会的精英创造了一个共鸣的平台:智慧代表着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位、恢弘的气度……智慧意味着成功,意味着尊崇的社会地位、高雅的品位,意味着目光如炬,对目标的执着追求,更意味着深谙享受生活、品味美酒之道……,在“智慧”的平台上,舍得酒与社会精英可谓是相得益彰。 二、紧扣目标消费群的深度沟通

有了目标消费群体导向的,清晰独特的品牌核心价值与个性气质体系,再加上品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舍得酒确实是“有话可说”。如此坚实的基础上,初出茅庐,跃跃欲试的舍得酒在高档酒市场当然“有话要说”。

紧接着进行的舍得酒整合营销传播工作中,配合力度强劲的广告高空轰炸,内涵丰富的舍得品牌进一步得心应手地从各个角度、立体化地与目标消费群体展开了深度沟通攻势。

在市场导入期,舍得品牌推广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舍得作为高档白酒品牌的高档、尊贵形象。为尽快传达品牌的高档感,舍得公司可谓煞费苦心,除了常规的终端建设,舍得在各卖场均推出了设计豪华精美的金属价格牌,以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方式标识售价。同样在各大酒楼,舍得的“价格冲击”效果斐然。

与此同时,在媒体宣传上,配合“尊”字篇报纸广告的,舍得在报纸媒体上以大量的软文,发动了深度沟通战略的第一波攻势。首批见报的软文以《高档白酒喝什么?》、《有品位的酒,才是高档的酒》、《名士之杯 成就佳酿》等富有煽动性、引导性的标题吸引眼球;在不同场合,以或直白、或优雅的词句,丝丝入扣地传达着“舍得=智慧=尊贵=品位”的观念,极力创造与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共鸣。

为了更进一步地密切与目标消费者的联系,舍得又在各地展开了以“舍得·智慧人生”为主题的有奖征文活动,充分利用现代都市人渴望成功、渴望获得更高社会地位,并勇于奋斗、勇于“舍得”的心理,把更多的受众席卷到了一场关于“舍得与智慧”、“舍得与成功”的大讨论中来。众多优秀的征文作品纷纷涌现,大量社会精英寄来征文,分享自己在成功道路上,真实感人的舍得事迹,一些征文刊登后,引起的凡响和回映甚至超出了事先的预想。舍得抓住机会,在媒体对此进行了连续深度的报道,又一次把“舍得”大讨论推向。更让人喜出望外的是,舍得开展的这种富有时代意义、民族精神的大讨论还引起了一些地区的有关政府宣传部门的兴趣。

配合征文活动,为了进一步扩大“舍得大讨论”的影响,针对都市有车族,舍得在各地电台的交通频率,冠名相关的谈话类节目,邀请当地知名的精英人士、政府宣传部门领导参加节目,以对话的方式与主持人展开舍得话题,并鼓励听众打进电话,发表各自观点。在短时间内,这一活动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为达成与目标消费者深度沟通的目标,配合媒体宣传,舍得凭着卓越的策划,在各地展开了低成本但声势浩大的公关活动。

更精确的锁定目标消费者,舍得与各地移动公司合作,利用移动公司拥有的金卡VIP用户资源开展公关。合作中,舍得为移动公司提供大量礼品酒,以礼券的形式由移动公司赠送给金卡用户,受到礼券者可凭此到各指定酒楼消费,就可免费获得礼品酒。活动开展不久就赢得了获赠者的热烈欢迎,纷纷前往酒楼消费礼品酒。为舍得轻松自然地树立了“红木桌、象牙筷、舍得酒相得益彰”的尊贵形象;而由于舍得提供的大量高档、精美的礼品酒,移动公司以免费的金卡用户手册广告位相赠;活动中,舍得还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大批潜在消费者的资讯;同时,由于活动为各大酒楼招揽了大批VIP客源,又带动了高档酒水消费,此举更是受到了酒楼的鼎力支持,又为舍得的客情关系添了精彩一笔。古人说的“一石五鸟”之策,恐怕也无出其右!

舍得的绝招远不止于此。在各地新市场开发之初,舍得与当地政府宣传部门、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合作,邀请舍得品牌顾问公司杰信的总策划师,国内著名品牌战略咨询专家,翁向东先生为主讲师,联合举办“品牌战略的科学管理”为主题的课程讲座,为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企业高层、营销专业人士等提供免费的培训机会,宣讲中国目前特定国情下,对品牌进行科学管理,低成本有效提升品牌价值的系统理论。讲座中,“舍得品牌营销”被作为经典案例频频引用,而课后的招待酒会,舍得酒自然又是众人瞩目的一大“骄”点。活动获得一举多得的巨大成功,舍得酒作为活动的另一大主角,从品质、口感到品牌核心价值和个性气质体系,与参与者进行了高效、细致的深度沟通,堪称典范!

第3篇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事实上写世界读书日读书心得感想并不难,这么一下想似乎压力少了很多,就让我们一起来写世界读书日读书心得感想吧!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世界读书日读书心得感想范本,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世界读书日读书心得感想范本一

在学校开展的“让书香润泽生命,与青奥共同成长”活动中,大家充分享受着读书活动所带来的书香的润泽和读书的快乐。图书馆里的书多起来了,面对浩瀚的书海,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宜的书籍。我们如饥似渴地阅读着、热情地实践着,验证着、发展着古今中外前贤们的教育理念。《给教师的建议》、《我曾经也是差生》、《教子有方》等一本本书上,密密麻麻地记载下我们思索的痕迹、收获的感动,教师们在阅读中享受着心灵契合的愉悦,大家的单调孤寂的生活变得丰富生动;在书中,大家找到了工作的自信、教书的底气;读书,更让大家走出了工作的失落和迷茫。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作为这个社会的特殊群体,肩负着社会赋予的特殊使命,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心灵的塑造者,读书求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风雨钟山,虎踞龙盘。有着悠久历史的南京和年轻的青奥会在此相逢时,我校开展了让书香润泽生命,与青奥共同成长活动,又适时地开展了同读一本书的活动。当一本本《教子有方》发到大家的手中时;当大家爱不释手地、津津有味地欣赏着书中一个个情真意切的故事时,能够看得出每个人的脸上的幸福与渴求如花儿般清香四溢。书是学校为大家从书店百余种书中精选挑选的,领导们的良苦用心,更让我们每位教职员工深深体会到: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才能完美展现自身的能力与价值。责任就是对工作的完成,就是对职位的坚守,就是对人性的升华,责任意味着付出,意味着奉献。

有人说:“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也有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还有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问君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就让书籍伴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春华秋实的美好岁月吧;让书籍给我们带来智慧和力量,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路上不断为我们“加油”吧。我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认真阅读《教子有方》这本书,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真正理解这种责任的理念,并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当中。

最后,我想用徐美平老师的话来结束我的体会:“读书不是一时的事情,也不单单为了教学,而是为终生幸福来做的事情。”那就让读书成为一种内需,让求知不断丰盈自己,读书!读书!九万里风鹏正举,读书和青奥会一起,从此共同成长!让书香润泽我们的生命吧。

世界读书日读书心得感想范本二

自开展“乐读尚学,书香长安”读书月活动以来,我能和单位班子成员及干部职工一起积极参加读书活动,作为一名参与者与组织者,我受益匪浅,并且对读书有了更多的感悟。

作为一名参与者,在本届“读书月”活动当中,我利用工作之余点滴时间,范文参考网通过阅读委领导推荐的《舍得》这本书,使我视野开阔,知识增长,文化生活活跃。使单位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能使我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乃至心理素质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舍得》开卷明义:舍,看起来是给别人,实际上是给自己。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得到别人回你的一句赞美。也就是宁波大学张沂南老师所说的: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舍,得二字,在如今人的眼里,舍是付出,是投入,得是收获,是回报。舍得是一种领悟:有舍才有得,有得必有失;舍得是一种思想境界:舍小我,得大我;舍小家,得大家;舍得是一种大智慧:孰舍孰得,是大智慧者在洞悉了大势所趋之后的智慧抉择。避重就轻就是舍得的体现,舍得的过程其实就是人在做的选择题,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最终获得的更多。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不求任何事都称心如意,应有所取舍。要学会从得到中失去,从失去中获得;把失去当成一种致富哲学,把上一次失去当作下一次得到的起点,舍弃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懂得舍弃的人往往会有大收获。“得”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得不足,没有决心的人舍不得。工作总结范文通过阅读这本书,不禁让人感悟,舍得真诚,才能与坦诚相待的朋友相遇;舍得大度,才会让自己交到更多的朋友;舍得微笑,才能得以回报一张张笑容的脸;舍得名利,才能静下心顺其自然体味人生悠然自得;舍得安逸,才能闻鸡起舞迎向辉煌。

人生在世,有许多东西是需要不断放弃的。古人云:无欲则刚。这其实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没有太多的欲望,就会活得更加简单,更加洒脱,更加自由。在滚滚红尘中,我要怀一颗平和心,挡住各种诱惑;做一件平常事,学会放弃许多;当一个平凡人,简简单单生活。在得与失之问做出正确的选择;拿起该拿起的,放下该放下的。

世界读书日读书心得感想范本三

锻炼和不锻炼的人,隔一两天看,没有任何差别;隔一两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一两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就迥然不同。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阅读和不阅读的人,日积月累,终成天壤之别。阅读,更多的时候,并不是学习生活的本领或技巧,而是认识世界,感悟人生,提升生活的品味和内涵,感知生命的丰盈与博大……

当下是春光明媚、万物生长的四月天。置身其中,我们的感受,或者身体舒畅,或者心情愉悦,也许诗兴大发,也许浑然不觉。而在书中,它有着各种的韵味,不同的精彩——“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是王维的四月。“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是崔护的四月。

欧阳修的“四月芳林何悄悄,绿阴满地青梅小。南陌采桑何窈窕。休临眺,楼头一望皆芳草。”沈从文的四月里,各样花草都仿佛正努力从地下拔起,在温暖的日头下,守着本分,静静的立着,尽那只谁也看不见的手来铺排,按照秩序发叶开花。

林徽因的四月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是爱,是暖,是希望……这,正是阅读的魅力所在!

读《三国》,我们看群雄逐鹿,惊讶于历史的恢宏;品《水浒》,我们叹各路英雄舍生取义、义薄云天;阅《西游》,我们懂得真经难求,路途多艰;观《红楼》,我们饱览世态炎凉,人间悲欢……

在书里,我们听得见勇士们“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呐喊,喊出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壮烈情怀;在书里,我们看到,沙湖畔,苏轼在疾风骤雨中闲庭信步,感受他“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悲喜两忘;在书里,我们闻得到黑夜里飘来的炙烤牛肉的香气,战马的嘶鸣和弓弦的震裂搅得火光分外耀眼,“可怜白发生”的壮志未酬,令人扼腕;在书里,我们感动于陕北农民的淳朴与坚韧,不觉间,希望能像“少安”“少平”们一样,在平凡的世界里不懈努力、发奋图强;在书里,一个提着小桔灯的小姑娘,昏黄而温暖的灯光,把她的背影拉得很长,很长……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我们生命的长河中,书籍,就是让它清澈如许、充满活力的“源头活水”。住宅里没有书籍,犹如房间没有窗户;生活中没有书籍,仿佛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阅读,则是我们亲近书籍,走进书籍,享用书籍——这份“全世界的营养品”的最主要的途径。你一定想做一个有温度、有情趣、有智慧、会思考的人,也一定希望在拥有丰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拥有丰茂而芬芳的精神家园。那么,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吧,就像爱上运动、享受运动一样!

世界读书日读书心得感想范本四

读书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着不同的乐趣。对于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休闲;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来说,书可能是一种灵丹妙药;烦闲时,读书可以解闷,愁苦时,读书可以忘忧;兴奋时,书可以和你一起分享……

如果你问到我们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让你最感吃力的是什么?回答可能写作文。我们学生视写作为语文的头号负担。多读书,对写作尤其有用。平时读书最好是做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和句子以及一些写得好的段落都记下来了,时间长了,积累的.名言妙语自然就多了。当到写作文的时候就不用发愁了。

你看,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总有一部分同学面对着作文本,绞尽脑汁地想,也只能七拼八凑的写上几排。而那些同学也正是平时不爱看书阅读,只想着玩的同学。你再瞧瞧那些平常热爱看书,喜爱阅读的同学呢,则是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

记得有一次写作文时,是写龙水西湖。我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景色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我用平静的湖水以翠绿的小岛和倒影相连,显得很和谐。我用春、夏、秋、冬来体现出不同季节有着不同景象的龙水西湖。我的作文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不错的成绩。

书,带我们进入知识的海洋;书,带我们畅游神秘的历史;书,带我们进入梦想的天堂;书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营养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第4篇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企业财务管理 观念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作用较之以往时代更为明显,由于我国企业经济发展方式上的相对落后,在承担金融危机风险上所面临的问题日益凸显。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影响尚未全部消退,新的经济隐患若隐若现的现实背景下,加强我国企业抗击金融危机的问题,显然成为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最重要内容,在面临金融危机的企业管理问题上,无疑充当了排头兵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企业财务管理的好坏,将直接检验一个企业管理的成效。在新形势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在金融危机面前的“抗击打”能力,已经成为有发展远见的企业取得的共识。学界对这个问题已经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较之该问题自身的重要价值,目前的研究显然还亟待进一步扩大和加深,这既是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研究领域的深化,同时,也是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部门遭遇新问题的现实应对。

由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创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阐释,这就决定了本文提出的所谓管理观念的创新,只能属于见仁见智的一种思考或尝试,而并非是对学界其他观点的否定。另外,所谓的创新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由此决定了一切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创新的研究,都不可能彻底摆脱与传统传承的关系,因此,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创新研究,应该与传统形成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这就是本文中提出的“多与少”、“进与退”、“先与后”三个方面。

一、多与少

当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观念是,财务管理别重视资金财富的多积累,反对资金外流减少的传统观念。在一般人看来,企业财务管理就应该为其他资金保驾护航,尽量增加资金积累,减少消耗开支,这不仅是企业财务部门管理的重要责任,也是整个企业追求的目标。这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这种情况只能在没有金融危机的状况下展开,而且是在企业处于上升时期的情况下比较有效。在现实的商业市场竞争,姑且不说一个企业能够在市场上保持不败,单说金融危机的不可捉摸性和突袭性,就足以让企业经济遭遇严重的冲击,甚至毁灭。

在这样的状况下,不仅一个企业需要对财务增收管理观念创新应变,不能死抱着只增不少的观念不变,而且,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而言,尤其应该面对现实困难,放弃传统的重视盈利、拒绝让步的管理观念,树立“不亏、少亏”也是盈利的观念。

对此,学界有人指出,商业市场本来就没有长胜的将军,一个企业不可能永远营利,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中,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渡过难关,实现企业经营的最低目标——生存已经难能可贵了,不增就是一种进步,企业财务管理者应该调整心态,对没有利润的产品,制定整理现实目标,能够保本经营、维持生存就是最好的营利。

事实上,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在面对金融危机的时候,管理者并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在具体落实管理观念创新活动方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树立“不亏、少亏”也是盈利的观念。其中的原因除了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长期形成的相对陈旧的制度模式有关,尤其是企业领导者对财务管理的要求没有形成灵活应变的姿态,对财务管理管得过死,或者干涉过多,这都在客观上影响了财务管理者大胆创新的意识。另外,还与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对金融危机风险认识不足有关,往往存在一种侥幸心理,直接导致企业管理者在财务管理创新观念上认识不深刻。纵观世界企业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一个能够在现代商业市场竞争中胜出的企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地只增长不减少,这对于我国当下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而言,无疑应该吸取借鉴国外企业财务管理创新观念的成功经验,面对金融市场不稳定的现实,提升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抗击风险的能力。

二、进与退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既要有勇于挑战困难、逆流直上的勇气和魄力,同时,还要根据金融危机形势和企业面临的具体处境,培养舍得放弃的创新观念。

一切企业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盈利的基础之上,追求利润最大化永远是企业不变的宗旨。为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赢取利润,向上竞争。也因为这个原因,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观念中,形成了一种重视前进、盈利,轻视后退保守的思维,甚至将之形成一种传统的管理模式。

但是,正如西方哲学大师康德所说的,理论上行得通的,在实践中未必行得通。一方面,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盈利不亏损,另一方面,即使一个企业处于经常性的盈利局面,也无法规避金融危机引发的风险。正如学界所论述的,企业一旦成立就面临竞争,就必然始终处于生存和倒闭、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之中。而企业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一旦产品存在市场经营萎缩,成本费用高居不下,长期亏损,那么,企业管理者就应该“当机立断,放弃产品生产,将人员、设备进行合理调配,生产其他市场需求的产品,寻找新的出路”。

第5篇

忍无可忍?只要对方一亮剑,白羊座随时都会觉得难忍,他们就算为了面子、位置、名声而暂时忍一忍,内心的沸腾超过200度,就看谁不幸运,在某件小事或者某句话里,碰翻沸腾炉,碰到“火山”爆发。

金牛座

我忍,我忍,我再忍……鉴于不擅长于做出头牛,更不愿意轻易牺牲自我,金牛座往往会悄无声息地忍了。可是,他们的内心是极度郁闷的,往往是忍得一时,却在别的地方大露破绽,让人浮想联翩……

双子座

忍,或者不忍,双子都在那里――哈哈,其实要看面对的是什么,如果双子觉得这一次绝对需要亮剑,就会天马流星拳,爆完就算。如果他们觉得暂时还不是爆发的时候,就会瞒天过海、暗渡陈仓地忍了。

巨蟹座

有什么难忍的呀,都是小事,小事――巨蟹座也许嘴巴里是这么说着,并且一派温柔景象,宽容大方――慢着!那是他们的遮眼法,巨蟹座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会暗地里大舞龙凤,表面却十分温和。

狮子座

忍?丛林里的狮子没有这种教育法,他们只有“打!打不过就继续打”的哲学,面对难忍之事,狮子座绝对不想回避,他们会想办法增强自身能量,争取来一次大规模反扑,而后一把获取胜利!

处女座

别以为处女座一再忍让,就代表着他们懦弱、不作为,错了错了,处女座的心里细致到什么都记住,就像有个小黑本,他们给你留了一页,登记够了,就一把撕开,做一个最后的抉择――再无回旋余地。

天秤座

那么温和的一个人,莫非也要暴走?天秤座心里的那个小黑本,比处女座的还要精妙,一不小心就上线了,而且哪怕是某些地方露了点小破绽,都会变成一个大黑点,天秤表面不说,心里却下了很重的结论。

天蝎座

其实在忍字头上的刀掉下来之前,天蝎座已经有强烈的预感了,只不过他们在不断设想,会有什么可能,应该如何出招,会出现什么后果,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等――天蝎一定会行动,只是要找到绝杀的时机。

射手座

轮不到忍字上面的刀掉下来,射手座已经闪了……当然,前提是他们并不是太眷恋该项事物,才能脑子清晰、身形灵动地“俺不跟你玩啦”。如果是心心念念始终不舍得的事物,射手座一样会“刀落下、人忍痛,难自拔”。

摩羯座

如果暂时不能全面取胜,摩羯座想了想,和计划有违,先暂时忍了吧……摩羯座很少贸然出击,他们还是狠狠地抱住“忍为上”的金字招牌,等待自己的资源达到大范围反攻的阶段。一句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水瓶座

忍无可忍?水瓶座内心会产生一些不屑、不想再混一起的想法,如果水瓶座已经在红尘中打滚了一些年,就不会轻易地掉头就走,而是虚与委蛇一番,看着没啥事,实际上,他们早已道不同不相为谋,心已远……

第6篇

法国的第一夫人塞西莉亚甩了他的总统老公萨科齐,跟别的男人相好去了。

对我这个俗人,这么花哨的新闻听起来第一印象是兴奋。这样的大人物也闹感情危机,和我们老百姓没什么两样嘛。这听起来也真公平。接下来感到这个叫塞西莉亚的漂亮女人真是让人回味,这种回味挺深沉的,不是那种浅薄的兴奋了。

红男绿女闹感情纠纷,特别容易听到女人们在叽叽歪歪。看看电视上每天上演的《心灵花园》节目吧,前去倾诉的90%是受伤女人,伤害女人的90%是那个有了第三者的老公或情人。这些女人们总是弄不明白,既然自己的男人找上自己了,怎么就可以再和别的女人呢。她们被这事儿弄得活不下去了,以至于得上电视把心里的苦倒出来。再看看我们的周围,有的女人找了个处级干部,那个得意的样子就像是雌性丹顶鹤昂首在众母鸡里面,哪里还舍得主动把自己的金老公给甩了呢。至于丹顶鹤回窝后过着一种怎样真实的生活,那就只有丹顶鹤自己知道了。

其实啊,男女之事一开始被弄得神乎其神。那些要结婚了的男人和女人总会以为自己遇到了世界上顶重大的事情,排演自己的婚礼比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的执导还卖力气,召来几百号所谓的亲朋好友来庆贺。其实啊,一个人一生中能有几个真正意义上的好朋友?那么多破铜烂铁的熟人来凑份子,就把原本很庄重的婚礼仪式弄得俗不可耐。就算是预先打算得庄重无比的爱情之事,被过日子这种通俗的事情一化验,就像是把尘世上活蹦乱跳的病菌放置在封闭的真空里面。婚姻把想象的爱情给颠覆个底儿朝天,那还不是小事一桩!

总统与第一夫人闹不和,被琐碎的生活给化验得没有爱了,果真是特别通常的一件事。果真是大世界里面的小事情。总统与第一夫人闹离异这件事的内里,和我们大世界里的小人物闹离异,那些心理的磨损、情感的纠葛与逃逸、无奈,几乎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更哲学更严酷的说法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真正的心灵相遇,是例外;没有遇着,是常态。在领域,总统与第一夫人也不过是一个红男和一个绿女。总统与第一夫人没有像上帝原造的那个苹果一样对缝得合契,原本也是多么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呵。

美女塞西莉亚说,她不习惯当一个公众人物的妻子,她不喜欢让别人注视着生活。全世界都知道,这个法国最有权势的叫萨科齐的男人是爱塞西莉亚的, 他光追求她就用去了十几年。可塞西莉亚是个在乎自己内心感受的女人。她不爱这个男人了,就离开他,即使他是那个国度最尊贵的总统。她离开总统是要闹出来大动静的,全世界人都在为这事儿七嘴八舌。这个她也不怕。比起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比起爱自己想爱的人,这些事儿都是小儿科。

一个人最大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一个人,要让自己抵达心灵的自由之境,是比当一个总统或者当一个第一夫人更加艰难的事情。我以为,塞西莉亚就是一个有能力让自己的心灵驶向自由之境的女人。她把生命的力气朝着这个方向使劲。她大气。她不在乎权势与名声。她在乎的是自己内心建立起来的尊贵生活准则和真正的需求。一个女人,当她真的懂得自己的日子比一个假花一样绚丽的名声更值钱时,她才能去选择自己懂得的内在的生活,而内在的生活果真是和外在的喧哗无关的。

【原载2007年11月9日《北海晚报》】

广西区北海 阮 直荐

第7篇

从家族的概念来讲,陈丽华可以说是出身显赫。正黄旗世家,那拉氏后裔,这几个称谓,若在以前,那是锦衣玉食、豪门望族。旧时王朝的风光传到陈丽华这里,已经是皇城根儿下的一抹落日,只能远远张望了。久远家族仅存下来的光鲜记忆,就只是家里那些古色古香的紫檀家具了。

家世的由“贵”及“平”,使得陈丽华的性格自小就淡定、务实,即便是后来被冠之以“内地第一富婆”,陈丽华依旧是低调谦和、不事张扬。她的这种性格也直接遗传给了儿子赵勇。在一向喧闹非常的京城商界,这位被称之为“少帅”的香港富华国际集团总裁,同他母亲一样,一直保持着低调的处事作风。

1941年出生的陈丽华,年轻岁月都是在皇城根儿下度过的。幼年时期,因家境贫寒,陈丽华读到高中便被迫辍学。年少的她开始做缝纫来维持生计。那段日子,成为陈丽华一生的刻骨记忆。直到今天,她仍感叹“贫穷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这所大学,留给了陈丽华一张终生受益的毕业证书。在艰难生活中养成的自强独立一直伴随着她,从创业的艰辛,直达成功的彼岸。

做缝纫的间歇,陈丽华开始修补家里的那些老古董家具。一开始,她只是单纯的想把自己喜欢的那些紫檀家具修补好,然而,命运在这里悄悄地有了一个转折。这时,陈丽华遭遇了最初的经营灵感,之后,她干脆做起了家具修理生意。

从那时起,陈丽华与生俱来的做生意的才能逐渐展现。她的经营头脑和待人热诚讲信用,使家具生意红红火火,很快,她成立了自己的家具厂。那是1977年。

当时的北京,这种个体私营的企业还属异数。作为一个女性,陈丽华的成就已经足以令她骄傲了。然而此时,在周围惊讶的目光里,36岁的陈丽华一个漂亮转身,走出皇城根儿,去往香江之畔了。

香港岛的漂亮转身

1982年,陈丽华离开北京城,移居香港岛。自此,在当时内地居民眼中灯红酒绿、充满了商业机会的香港又与陈丽华结下了不解之缘。

经过一番打拼,陈丽华在香港地产界暂露锋芒,随后,她成立了富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逐渐完成了原始积累,并及时地向港岛外拓展投资,在澳洲以及东南亚诸国遍设分公司,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就在此时,陈丽华又出人意料地做了一个选择,在众人的惊讶目光里,她又来了一个更加干脆漂亮的转身:移师北京。这一走,就走出了一个至今仍被业内津津乐道的佳话。正是由于当时陈丽华毅然回内地投资,才使富华集团与稍后狂飙而至的金融风暴擦肩而过,因而躲过一个可能的劫数。事过多年,谈及当时的金融风暴袭击,陈丽华仍然不无自豪地说,我们基本毫发无损。

在香港地产界,陈丽华一向以步步为营、稳健投资著称,她回归北京的第一个大手笔就直至中国房地产业的“黄金宝地”,这让很多人羡慕,也引起了外界的担忧。

这个项目的所在地,是寸土寸金的长安街。当时周边地区已有很多优秀而驰名的星级宾馆和文化娱乐设施,并且正值筹办亚运会,一切进展都很难把握。项目已经投入巨资拿下,但是亚运会前不能开工,何时开工,开了工又将达到什么标准?这一系列的现实问题都摆在了陈丽华的面前。

一切从长安俱乐部开始

因为亚运会的缘故,长安俱乐部项目一直悬而未决,进展一拖再拖,许多人渐渐失去了信心,然而陈丽华却没有因此放弃。用陈丽华自己的话说,就是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干好,决不能让人说自己不讲信用。做好这个项目也是对自己的一个交待,也是对自己的眼光和决策的一次考验。

1993年,耐心等待了4年的陈丽华终于拿到了长安俱乐部的开工许可证。开工建设的第一天,等待很久的陈丽华早已憋足了劲。当天夜里11点多,寒风刺骨,陈丽华亲自带着4辆汽车奔赴工地,拿着铁锹,铲土运车。很多媒体的报道里,关于这个晚上,都有过浓墨重彩的描写。那一夜的陈丽华,成为很多人的记忆。两年后,长安俱乐部交付使用。陈丽华当年铲下第一锹土的那个地方,如今耸立着长安街上的标志建筑。

作为北京第一家五星级会所,长安俱乐部总投资8亿元人民币,占地2.5万平方米。按照陈丽华的定位,长安俱乐部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集商务、社交、健身、康乐、办公为一体的高档会所,致力于建立国际化企业与国内大企业交流的平台。在当时的北京城里,长安俱乐部所有设施都是最豪华的,运营当年就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1998年,北京市为了解决王府井附近交通拥挤问题,引资改造王府井,把金宝街项目列为北京赴港招商的重点项目。两年后,在香港,陈丽华的富华集团就此项目正式与北京市政府签约。

金宝街项目是由开发商投资修路、解决居民拆迁费用,政府给予开发商道路两侧开发权及配套优惠政策,这种开发模式在北京还是第一次采用。陈丽华无疑是又拔得了头筹。

进入2006年,金宝街正式亮相。富华金宝中心、华丽大厦、金宝酒店等共20余万平方米的商用建筑屹立金宝街。和过去到处破旧不堪、低矮危房的景象相比,如今的金宝街,现代楼群、宽敞大道,满眼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气派。

生平最大的投资

陈丽华对儿时的事仍记忆犹新。“从小家里就用这个。紫檀木头硬,不小心磕一下就是一大包。”当她还是个小女孩时,就梦想恢复中国传统的紫檀雕刻工艺,但那时的她并不知道,从乾隆时代起,紫檀木在中国就被砍伐光了。

特定的历史时期,家里的紫檀家具被上缴了一部分,拆掉一部分,其余的便被埋在了土里。后来,地里埋的家具被挖出来,陈丽华惊奇地发现,这些紫檀家具竟然丝毫没有坏。于是,她开始修理这些老家具。

1977年,陈丽华开办了一家小型家具厂,专门修复老家具。此后陈丽华远赴香港,又辗转回京,这个家具厂一直没有歇业,逐渐发展成拥有职工近千人的大型传统家具制作厂,成为后来陈丽华紫檀王国的大本营。

儿女们都清晰地记得,80年代末的一天,夜里三点钟,陈丽华把他们叫过来开家庭会议,她说“想把资金投到做紫檀家具上”,因为“感觉民族的东西不能丢,我们尽一点义务留给我们的后辈,让他们了解我们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了不起的”。孩子们对母亲的这一“划不来”的决定表示了坚决赞同。儿女们对她说,“您认为值得就做,赚钱的机会还有的是。”

就这样,回到北京的陈丽华,在投资地产的同时,也开始了圆梦,那个年少时的梦。历经千辛万苦,陈丽华终于找回了一些她日思夜想的紫檀木。她和工匠一起动手,开始尝试加工第一批紫檀木。

由于根本没有经验,加工屡遭失败,一个个难题摆在了陈丽华的面前。陈丽华和工人们一遍遍试验,经过一番交织着失败和泪水的摸索、实践,第一批紫檀作品终于横空出世了。渐渐地,那些之前从没见过紫檀的工人成了一批能工巧匠,一件件巧夺天工的紫檀工艺作品展现在人们面前。

1990年,陈丽华向亚运会捐赠了一扇紫檀屏风,请故宫的4位专家前来鉴赏。陈丽华至今记得当时的情形,“见面后我把手伸出去跟他们握手,他们连看也不看我,谁都不同我握手”。但专家们欣赏完她的紫檀作品后感慨万千:“真是藏虎卧龙啊!”当时陈丽华的眼泪都要下来了。专家们说:“你真了不起,明天到宫里来,我们提供一些图纸让你仿做。”

为了紫檀梦,陈丽华不仅投资金钱,更投入心血,但她无怨无悔:“为了能让紫檀、让中式家具在中国、在世界上大放异彩,那些劳苦、那些投资都是值得的。” 一位媒体记者在他的文字中这样形容陈丽华:从她身上散发出一种华丽的质朴,犹如紫檀。这种气质源于陈丽华善良的内心。

怎样做富人,是现在的一个时髦话题。对此,身为亿万富豪的陈丽华自有见解,她坚信“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陈丽华说,作为一个商人,赚钱当然是重要的,但是赚钱不是一切,应该要让钱来自社会,用于社会。这些年来,富华集团热心公益,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

务实精神打造富华集团

陈丽华凡事喜欢亲力亲为,她有一句名言:能舍就能得,你要不能舍,就不能得,舍得、舍得,这两个字是不能分开的。在许多关于陈丽华的报道中,这句话被记者们反复引用。

从长安俱乐部的最初装修被否定重来,到开发金宝街时对文物建筑不计成本地予以保护,陈丽华的舍得哲学带来的是务实、长久的成功。

陈丽华用她的务实精神,不断推动着富华国际集团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打拼,集团如今已经成为知名的跨国公司,经营范围横跨房地产开发、旅游、商贸、电子、紫檀木艺术品及餐饮等行业,在澳洲及东南亚等多国和地区设有多家公司。

陈丽华为富华集团打造的经营理念是:干好一个再干一个。长安俱乐部一炮打响之后,紧接着是位于王府井闹市的丽苑公寓。此后,金宝街项目的实施,则追求的是“政策、民意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

陈丽华这样总结自己经商的诀窍:恪守诚实信用,真心实意交朋友。支撑陈丽华的另一个支柱是员工。“要是没有员工,有钱也是死的。我能有今天的事业是我抓的机遇好,也是员工支持我。”现在陈丽华的企业共有3000多名工人。这么多年来,陈丽华包了所有工人的吃饭、穿衣,过年过节还给工人的家属送礼品。

第8篇

很多人都觉得生活需要“断舍离”,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很难、很痛苦。为什么要“断舍离”?怎样才能“断舍离”而且不艰难、不痛苦?是不是只有女人才需要“断舍离”?

2014年4月底,山下英子的新书 《俯瞰力:断舍离 心灵实践篇》举行中国读者见面会时,本刊特约记者专门采访了她,希望能从她这里,找到诸多问题的答案。

开始“断舍离”:扔掉“垃圾”深呼吸

如果说一年前首次在中国发行、引爆中国读者眼球的《断舍离》是在讲述如何整理收纳生活空间,舍弃无用的垃圾,从而放下对“物品”的执念的话,那么,山下英子2014年的新书《俯瞰力:断舍离 心灵实践篇》,则是从外在的“物品”上升到了内在的“心灵”,给我们负重满满的心灵减压,然后轻装上阵,体验生命的幸福和惬意。

当记者把这样的个人理解告诉山下英子后,这位总是笑容满面地看着你的优雅女人点头称“是”,她说:“现代社会里,每个人获得的物质大大增加,心中的羁绊反而越来越多。家中破烂堆积,是因为我们总被诱惑左右,不能自拔。其实,令人感到拥挤的,不仅仅是房间,更是心灵。怎样保持一颗平常心?是很多人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我自己和很多人都应该去解决的问题,因为,断绝、舍得和离开,才是幸福的最重要前提。”

其实,曾经的山下英子也和现在的很多人一样,心中的羁绊不是随着个人物品不断累积而减少,反而是不断递增。“20年前的我可没现在这样美丽和爱笑,那时的我物质丰富,有很多漂亮的名牌衣服和包包,但我并不幸福。”每当有人夸赞山下英子年轻美丽时,她总是这样回答。

1994年夏天,因为工作和感情上都很不顺心,山下英子听从朋友指点,一个人去了一个名叫“高野山”的寺庙。寺庙的风景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人烟稀少。修行僧每天早起早睡,他们穿质朴的棉麻衣服、天天下地劳作、吃清淡简单的饭菜。“僧人们身体健康、心灵清净,他们挥之不去的笑容总在告诉人们:因为如此简单又宁静地生活着,所以我们很幸福!”山下英子说,在寺庙里寄宿了一个月后,她的脑袋和心灵都清明澄澈了许多,她非常强烈地想把寺庙的生活态度,引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其实上大学期间,山下英子就开始学习瑜伽,那时她通过瑜伽,对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有了初步理解。而这一次寺庙的寄宿生活,让她最终形成了初步的“断舍离”概念。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自己的意识,从而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因为,与这些几乎只有一套换洗衣服、日日粗茶淡饭的僧人们相比,那些车库里停满了豪车、衣帽间都有30平方米的人,却总是抱怨不断、愁眉不展。而这样的人,山下英子的周围就多的是。脱离物欲,显然是迈向幸福的必要步骤。

山下英子认为:脱离物欲的第一步,就是整理自己拥有的所有物品。从寺庙回到家后,她突然发现自己的房间,竟然非常拥挤和逼仄。“放眼望去,我就发现很多物品是‘垃圾’,坏掉的、从未用过的、现在无论如何都搞不明白当初为何要买回来的这些物品占满了我的空间,进而塞满了我的心灵,让我的心情变得很是糟糕。”

想到这里,山下英子把所有衣服、包包和各种生活用具,全部拿出来平铺在客厅里,然后从直观上感受它们的量。“我怎么会有这么多东西?太可怕了!”这是山下英子的第一感受。她迫切想要整理,让房间更宽敞些。“但是,在动手整理之前,你要动脑筋思考,判断哪些物品应该留下,哪些应该舍弃。整理是做完取舍之后,才可以进行的工作。只有把那些不需要的、不合时宜的东西筛选处理掉,整理工作才有意义,你的心情也才能因此放松。”山下英子说。

山下英子把塞满了房间的东西分为三类,一是已经用不着的东西,但物品仿佛带着咒语,会束缚人,让你总想着还可能会用到;二是虽然还在用,但并不合宜的东西,与主人不搭配;三是充满回忆的东西,它们总是散发出强大的气场,让人不忍离弃。山下英子说:“你可以扪心自问,自己想要留下一样东西,是出自不安?还是出自期待?倘若你一再担心丢了会后悔,就表示你在下意识地给自己设限。”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山下英子认为,决定物品去留的关键,第一是“我和物品的关系”,第二是当下。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下来。同时,时时更新,不断进行更换。她告诉那些因为舍不得丢弃而身心俱疲的人们,“断舍离”的主角是自己,而不是物品。

处理物品最开始时,从符合自己水平的东西去区别“垃圾”:鼻涕纸是垃圾,那坏掉很多年没有修的东西呢?你会说,修好了也能用啊。所以,不能看这个东西本身,而是要看你和它的关系来决定是否要扔。“那些派不上用场的东西会降低你的格调,配不上你的东西,放了它,它才会活过来。”山下英子说,当初她就是这样狠心才为自己创造深呼吸的空间的。比如,她会把自己觉得是“垃圾”的物品,送给需要的贫穷母亲,那就是非常有意义的舍弃。

山下英子说:“断舍离”最为艰难的地方,是如何舍弃自我内心的“执著”。这种“执著”是存在于潜意识当中,无知无觉的。要克服这种“执著”,就要不断地反复实践。她认为:如果持“断舍离”共同信念的人们走在一起,行动起来会更加有效。

幸福离不开“断舍离”:像“收纳”物品一样“整理”人生

“房间太多杂物和东西,你怎么生活?这就像拥挤的地铁里,你不能深呼吸一样。家里也是这样。空间就这么小,东西放太多了,你必须要‘断舍离’,为自己创造一个能呼吸的空间。”山下英子这样解释整理杂物的意义,扔掉物品是为了心灵能呼吸,但其最终目的,却是整理情绪、心情,让自己幸福起来。

但是,光扔东西就没那么容易。因为即便是“垃圾”,当你准备扔掉它们时,也突然会有很多回忆涌进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物品就不仅仅是物品,物品是感情、寄托和幸福。所以,整理物品也是整理生活。要把这些赋予了特殊意义的物品变成“原来这是垃圾啊”的过程,一点都不容易。

所以,要反复锻炼提高识别垃圾的IQ,就像我们明明是一个小学生,却接到了个高中生的难题时,我们要敢于说:“这个,现在的我还真做不到。”慢慢来,否则,扔掉了物品,房间宽敞了,你的心情却被堵塞了。

所幸,通过自己和朋友的实践,山下英子从收纳整理物品开始确定的“断舍离”生活方式,渐渐得到更多人的认同。2001年,山下英子以杂物管理咨询师的身份,开始在日本各地举办“断舍离”教学、咨询和讲座。

其实,无论是举办讲座还是接受访问,山下英子传授的不仅仅是物品的收纳管理方式,“更多的时候,我都在解答大家人生中的诸多沮丧情绪。所以,‘断舍离’其实也是一种启发自我、探求自我并如何做好自己、追求人生幸福的过程。”山下英子说,“杂物”的英文是clutter,作为名词意思是“(不需要的东西)杂乱、混乱”,动词的意思是“到处乱丢,(无用的情报)塞满脑子”。所以clutter不仅仅指外在的物品,还指心中、脑中混乱、混沌的状态。而这也是“断舍离”理念的真正用意:不仅针对物品整理,还要进一步指导人们整理感情和情绪。

山下英子认识一个30多岁的女人,她从孩提时开始,就一直被父母留给自己的十几本书而困扰。这些书带给了她极大的压力,她一直无法摆脱。直到后来认识了山下英子,接触了“断舍离”,她才终于下定决心扔掉这些对自己毫无意义和价值的书。那个女人说:“扔掉这些书的时候,我获得了书架上的空余以及从父母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那种无比轻松自由的感觉。我突然觉得人生可以如此轻松惬意!”

是的,我们常常会不知不觉被身边的亲人、朋友浸染,不自觉地被他们影响。如果是自己心甘情愿有意识地接受并觉得舒适,那没什么问题。反之,如果在人际关系中觉得被动、不舒服,那么就要在第一时间有所察觉,果断断绝那些无益的、不合时宜的关系。“其实,讨厌一个人,就和喜欢一个人一样,是没有任何原因的。大方承认这种感情,并以最自然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它,接受现状,做出抉择就好了。”山下英子说,舍弃一种情感、一种关系模式,其实和收纳整理自己的物品是同样的道理。

“通过观察物品与自己的关系来了解自己,看到那个付出努力希望得到认可的自己,这才是‘断舍离’的真正意义,这是一个自我心理咨询、自我鼓励的过程,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山下英子说。

断舍离的另一个隐含特质是“对自己狠一点”。无论男人女人,对自己好一点的做法通常都是购物,通过物质的丰富来满足自己。而“断舍离”主张把那些自己“以为用得上的”“没准以后用得上的”东西丢掉,女人面对一段破败感情的处理方式,其实同样如此。山下英子说:很多女性害怕离婚,其实女性也可以自立、独立地生活。

“是选择离开他后可以有更多希望,还是苟且在一起永远过担惊受怕的日子?”不舍得放下糟糕感情的女人,都应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幸福,结婚可以幸福,离婚也可以。女人要考虑清楚,到底什么会让自己幸福?房子、金钱,拥有很多东西就开心了?“拥有”的人常常因为“拥有”而烦恼,因为他们时刻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失去。山下英子说:“得不到的不安,和害怕失去的不安是一样的。有的人离婚后,和前夫的关系反而变好了。当然,离婚不可能两全其美,但是,如果害怕受伤就可能会受更大的伤,小伤口假以时日会愈合,一直持续一段没有爱的关系,到最后可能连生命都会受到损害,幸福根本就是妄想了。”

看清了这个实质,感情上的“断舍离”就不会那么难了。

培养俯瞰力:心灵越“空”越幸福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女人才需要“断舍离”。山下英子说,其实男人和孩子同样需要“断舍离”。

“不够就加,太多就减。每个人都可能面临太多问题,无论男女都应该有减法的生活态度。吃太少会饿,吃太多又会得糖尿病,这对所有人来说都一样。”山下英子认为,男性也需要“断舍离”,男人也背负太多东西,但他们的问题不是物品的庞杂而是人际关系的复杂。所以,在处理某个人际关系上,男人要在内在、肯定、尊重自己的基础上去选择和取舍。

现在很多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加上物质条件允许,很多父母都无条件满足孩子所有要求,甚至孩子没要求的也会积极给予。山下英子说:“对待孩子的给予,要‘少而精’、要让孩子有内心的富余。你一直给一直给,孩子就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了。”其实,父母给孩子太多不是爱,而是剥夺他们的思考能力和真实情感。父母对孩子也要断舍离,而基本的理念就是“不够”。

在《心灵篇》中,山下英子提到一个新概念“俯瞰力”。其实,俯瞰力是“断舍离”的升华,通俗地说就是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从一种闭塞的状态到开放的状态,不是要求社会而是自己改变得不再那么闭塞,从而让烦恼和忧愁慢慢消失。

“比如当我们坐着觉得难受和烦恼,那离开椅子下蹲呢?没准儿就会让烦恼减半甚至消失。换个角度看问题,你的冷漠和烦恼就会变成温柔和善解人意。”山下英子说,比如我们的父母吵架,我们不应该站在冷漠而是温柔、平等的角度去看待:父母也有烦恼,人就是这样,有时和好有时吵架。我们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常常被某种关系束缚住了,情绪和心情也因此而闭塞。换句话说,当我们摆脱某种关系,拥有了俯瞰力后,痛苦和烦恼就会烟消云散了。

对于那些认识到了“断舍离”的重要性以及方法,但实施起来却无比艰难而且一拖再拖的人,该如何是好?山下英子说:“记住:只有解决好当下的问题,才能给以后未来留下空间。‘活在当下’,其实只要做到现在比以前好一点就够了。不要一味追求完美而导致无限拖延,因为,事实是任何事情拖到明天也不会很完美。所以现在去做,力所能及,即使没有做完也不遗憾。别老想着我要帮100个人解决问题,其实帮一个人解决了问题,你就会获得莫大的幸福和成就感。”

从收纳整理物品开始,让心灵舒畅、放松从而深呼吸,当我们能和物品友善相处后,那些糟糕的感情、人际关系也就能如法炮制“断舍离”了。山下英子说: “其实,断舍离的过程就是人生选择、追求幸福的过程。而获得幸福的根本,是我们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然后断舍离。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丢掉多就是好的念头。” “断舍离”给我们的最重要财富,便是自由和做自己。

第9篇

  关于优秀《解忧杂货铺》读后感范文

  昨天开始读了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今天读完了。

  小说内容从一开始就挺吸引人的,第一章“回答在牛奶箱里”甚至还有点悬疑恐怖,看到第二章就开始知道其中的人物和事件的联系方法。直到第五章“来自天上的祈祷”结束,才明白整本书在画一个圆,书中出现的所有人物:翔太、幸平、敦也,浪矢雄支、浪矢贵之、浪矢骏吾,单亲妈妈川边绿的女儿、鱼店音乐人松冈克朗、知名歌手水原芹,逃离父母的孩子禾久浩介,夜店小姐到成功人士的武藤晴美。他们都在这个圆上彼此有联系。被故事章节一一的铺陈明白。

  这样的铺陈人物的联系,在前三章还在吸引我,但是到了第四章第五章,没有耐心的我就有点腻烦了。作者塑造了太多的点,要连成一个圆。难免有重复编制的感觉。到了第五章我几乎是囫囵吞枣地看完的。

  作者介绍说希望这个一个不一样的故事。我从中获得的感想不多,讲人与人之间的奇妙联系?还是讲彼此之间各种性格背景的人物之间真诚相待的可贵?河光园创始人和浪矢杂货店老板的感情更是牵强的联系,爱情更不觉深刻。……总之,我觉得各种思路都不觉深刻。

  可能是我对文学的悟性太浅,还没有体会其中深意的敏感。所以,对这本畅销电子书的评价给了可能有失公允的三分。目前我不想再深入读一遍重新体会,看是否能有所纠正,希望以后在哪个心静的时刻,我能重新翻看这本书,看届时的心态境遇能否给我开启新的领悟。

  关于优秀《解忧杂货铺》读后感范文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汪峰的这首《存在》曾经带给我深深的震撼,我们该如何存在,在人生的岔路口该怎样选择?这个听起来哲学意味颇浓的问题其实活生生的在我的生活中上演,与《解忧杂货店》不其然的相遇似乎拨开我心灵上的迷雾。

  也许是内心的困顿,当《解忧杂货店》呈现在眼前,然后,就是完全不设防的翻开第一页,一眼成痴。意外的惊喜,使我几乎是一口气不舍得停顿地想把构成全书的既独立又丝丝相扣的六个故事看完,但又隐隐为看完之后可能产生的失落感而焦虑。是的,看完书后,我几乎一宿没睡踏实,萦绕在脑海中那弥漫全书的忧伤、无奈和宿命感一直挥之不去。

  故事的开头,三个因为偷的车抛锚,只能在天亮之前暂避到废弃的杂货店里的无业青年,无意中在店里的牛奶箱里接到一封来自于过去的咨询信。原来这个杂货店在三十多年前,是一家能够解决任何烦恼的杂货店,晚年丧偶的店主因为一封封求助的来信,重新找到被需要的感觉。因缘际会,店主去世之后的来信,就这样来到他们的手中。而那种被人信任和需要的感觉,是他们在很久以来都没有感受过的,因此,他们开始提笔,以“浪矢杂货店”的名义给人回信--尽管错别字很多,语气也粗鲁不文,但是他们和浪矢爷爷一样,是真心对待这些信的。

  关于优秀《解忧杂货铺》读后感范文

  看《解忧杂货店》这本书完全是跟风,但整本书看下来,不得不叹服东野圭吾这与生俱来的才华,更难得的是故事之间紧密的联系和他那缜密的洞悉世情与人心。

  从来人都是被需要的,没有人喜欢孤独与被世事抛弃了的感觉,正因为被需要所以即使再艰难、再迷茫,也愿意秉着那份善意回应与他人。那个纠结自己是要去努力奋战于奥运会还是去陪伴时日已经不多了的重病男友,是梦想与爱情的徘徊;是要孤注一掷的成为职业歌手还是听父母的劝阻回家继承渔业,是理想与责任的挣扎。最后给他们解忧的不是浪矢杂货店,而是小偷三人组说出了他们最不敢说出的话,暴露出那颗因为懦弱而想逃避的心。我们总是在生活中为了逃避很多事情找各种借口,似乎只要不是自己的原因,负担就能减轻一些。然而,这终究只是自欺欺人的想法,事实永远不会因为转念而消失。

  我们很多人都曾像浩介一样,不认同于父母的想法,甚至与父母争执,也曾像浩介一样希望能远远离开,大多数时候最后都是我们赢了,我们以为是我们掌握且主宰了自己的命运,其实是他们用体贴之心成全了我的人生,以至于我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后来的我们开始像浩介一样,再知道真像后懊悔不已,将那个骄傲的自我转化为感恩。

  书中最后高中毕业的晴美的故事揭晓了书中的故事人物关系,是继续低薪无聊的旧工作,还是辞职为求高薪去当陪酒小姐。晴美的咨询信件被33年后的小偷三人组收到了,三人认真负责的帮晴美实现了个人事业发展的理想,却在33年后打劫了他们帮助的晴美,可叹可笑!

第10篇

浙江镇海人,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计委研究所室主任,现任上海铭源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兼任国内数所大学MBA及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客座教授。已出版《现代企业领导》《开拓经营的艺术》《中国企业发展大趋势》《俗世方圆》等著作二十余本。

怎样使你快乐?首先是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快乐来自内心的力量,来自心灵的安顿与宁静。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俗物的道德与幸福》一书中曾说:“动物只要不患病,吃得饱,便是幸福快乐了。人呢,本来也应该这样,但在现代世界上却并非如此,至少有许多人是不快乐的。”原因何在?因为动物没有思想,人有思想。什么叫“思想”,中国文字既象形,也象义,很有意思。“思”者,上为“田“,下为“心”,“心”之“田”;“想”者,上为“相”,下为“心”,“心”之“相”。思想如何,你对事物的判断就如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境由心造,相由心生”。

都说穷日子难过,但现在似乎好日子也难过,什么叫“好日子”?很难界定,弹性太大,选择太广,诱惑太多,穷日子难过的是肚子,好日子难过的是心情。人的一生所求,其实很简单,就是六个字:肚子饱,心情好。古人说,衣食足而知荣辱。肚子饱是人的第一级需求,心情好是人的第二级需求。第一级需求图生存,更多的在物质;第二级需求图快乐,更多的在精神。世上的一切,说到底就是物质与精神。肚子吃不饱,常为饥饿恼,哪能心情好?但肚子吃饱,能否快乐,全靠心情好,如果心情好,放眼皆美景,吃什么都有味,干什么都有劲。“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干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所以,如果你要快乐,就要努力保持一颗快乐的心,病态的思想真的会令人生病,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很强的。

理想的工作状态应该是:工作着并快乐着

当人们告别温饱时代,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时,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此的回答是:“工作是表达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当你仅把工作视为谋生手段时,你将会视工作为负担,很难从中产生乐趣和激情。而当你把工作视为表达自我的方式时,你就会对工作乐而不疲,努力从工作中寻求满足和充实感。所以,工作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工作着并快乐着。

如何看待工作的报酬。工作的报酬是什么呢?按一般理解,那就是薪水。但除了薪水外,还有没有其他报酬呢?应该是有的。那就是工作中获得的训练、经验、才能的提高、品格的建立、成功的喜悦、同事间的友情等等,与前者相比,后者的报酬更为珍贵。若不明白这一点,有些人就会严格地实行“按酬付劳”,结果是工作不投入,心情不愉快,水平没长进,上司不赏识,最终,薪水提不高。反之,明白这一点,你就会尽心尽能,对工作付出至善的服务,至高的努力,而结果是在自身进步的同时,提高工作绩效,并因此获得应有的回报。

要学会做一个明白人,学会开通、开明、开朗、开心

人,要做一个明白人。所谓明白人,既能努力改变环境,更能努力改变心境。改变环境靠聪明,改变心境靠智慧。所谓“智”,上为“知”,下为“日”,知日也,“日”就是天,就是根本、趋势、本质、规律。智慧的人能悟出人生真谛,把握生活方向,知道自己的根本追求,不会为了一点琐事而恼。人在劝喻别人时,常说,你要想开、要开心。“开”,就是开通、开明、开朗;“开心”就是打开自己的心门,如果不打开呢,心在门内,那就是“闷”。

开心的前提是爱心。所谓爱心,可理解为一个人要有爱人之善心,也可理解为人要爱自己的心。通过修身养性,纯洁心灵,随时调控自己的心境,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心平就气和,气和则气柔,柔则顺,叫“柔顺”;顺则畅,叫“顺畅”;畅则快,叫“畅快”;快则乐,叫“快乐”。所以,心平气和是快乐之源。

快乐的反面是痛苦,消除了痛苦,人也就自然快乐了,那么人为什么会痛苦呢?

产生痛苦的根本原因,一是想自己想得太多。大多数人在监狱中不会幸福,因为空间太小,没有自由。但你仔细想想,如果一个人心胸狭窄,凡事只想自己,这不等于将自己的心灵关在监狱里吗?怎么会不痛苦呢?天地多广阔,世界太奇妙,心胸放开些,眼光放远些,你就不会痛苦了。弥勒佛为什么整天笑呵呵?因为他“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产生痛苦的再一个根本原因是欲望太高。所以,心胸开阔、少欲知足就能使你更快乐。人要学会在复杂的生活中保持一种单纯的心态,才不会被复杂的生活所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际云卷云舒。”

我们倡导知足常乐,要积极地理解知足常乐。知足常乐不能成为不求上进的遁词,所谓知足常乐,是劝喻人要常持愉快的心态,它是人在不尽如意的现实面前,在无可奈何的挫败之后心理复衡的一种策略,而心理复衡的作用恰恰在于避免意志消沉,在于振奋斗志。知足常乐,能使人在任何困境前都能以一种平和心态更积极地对待生活,能使你掌握生活的遥控器,随时将自己的心境切换到快乐频道。

当然,“天有不测风云”,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坦然面对不幸,既是成熟的表现,也有助于不幸的减缓。要相信时间可以抚平伤痕,时间可以减轻痛苦。同时,振作起来,集中精神,保持良好心态,采取积极行动,尽快走出困境。

帮助别人能增进自己快乐,快乐能感染,爱心能沟通

人是社会人,工作中、生活中免不了要和方方面面打交道;人的快乐也有两种,一是自乐,“没事偷着乐”,二是共乐,与大家同乐。自乐很短暂,而共乐则是持久的。所以,人既要知足常乐、自得其乐,还要努力助人为乐。你帮助了别人,别人感谢你,你从中也得到了精神的满足,认识了自己的价值,所以你也快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那更是其乐融融。

开会听报告,先来的人可挑位置,这时,往往有两种情况发生,有的人很自觉,往中间位置坐,把方便让给后来者,也有的人图方便,占靠过道的位置坐,而结果呢,坐中间的人很安稳,坐在靠过道的人则要不断地站起来为后来者让座。这就告诉了我们:当一个人只想到自己时,其实他把困难也留给了自己,而当他把方便让给别人时,其实别人也把方便给予了他,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得与失,舍与得,其实都是一回事,得失本一体,“舍得”,舍就是得。舍去时间、精力,得到的是知识的长进,工作的成就;舍弃自身的烦恼,想得开,得到的是心灵的自在;舍出对人的关爱,得到的是别人的敬爱。因为你的舍弃,你豁然开阔的眼界里,将会发现人生更多的美景;但当你真正明白帮助别人是一种享受,能增进你的快乐时,你就会自觉地坚持帮助别人.直正地达到助人为乐的境界,快乐会感染,爱心能沟通。

没有合作者就没有生意圈

一个人怎么才能受人欢迎?道理很简单,那就是:缩小自己,放大别人;放低自己,抬高别人。

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的地位有高低,学问有深浅,钱财有多寡,但就其根本的人性价值而言,人与人都是平等的。人都是俗人,何为“俗”,人吃谷。因此,无论你有多大能耐、多高地位、多少钱财,你还是要怀平常心、说平常话、做平常事。人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人与人相处要学会宽容,要多想别人长处,多想自己短处,多记别人好处,站在对方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如此,不仅能使他人快乐,也能使自己快乐。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之用,和为贵。”“和”的核心在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市场经济,处处充满竞争,但高明的竞争者则懂得竞争的最高境界在于“不争”,没有合作者就没有生意圈。

第11篇

作为一个穷学生,在美国留学期间,我的所有家具都是旧货。从便宜的床、沙发、书架到倒了不知几手的汽车,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有一半是淘来的便宜货。

当时我淘货的渠道有两个。一是中国留学生自己的邮件群(maillist),加入之后,贴个消息、广告,群里的同学都能看见。这个群的好处很明显,中国学生群体就这么百十来号人,大家互相都熟,淘货的话成交率高。二是Craigslist网站,它类似于国内的58同城,是大型免费分类广告网站,也是二手货交易平台。在这个网站淘货的好处是资源丰富,你想要的东西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不好的地方是有时货主所在的地点离你很远,你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取货。

我的车是在邮件群里淘来的,是一个师兄毕业时卖给我的。这辆车尽管已经开了十年,但性能保持得不错,而且也省油,我的入手价是1900美元,开了六年,没有大修过。毕业时,我又把这辆车以1500美元的价格卖掉了,相当于400美元租了六年车。这辆车各方面都很好,就是由于年头太长,车上的漆掉了一些,斑斑驳驳的,以至于总被路边打工洗车的学生看上,害得我老得解释:那些不是污渍,只是斑点而已。

我在Craigslist上买的东西就多了去了,其中最有趣的是台缝纫机。我妻子跟随我陪读,她平日里没什么事情做,喜欢摆弄些生活艺术的玩意儿。有一天,她忽然想要搞些缝纫的活儿。这可让我犯了难。要知道,缝纫机这种东西别说在美国,就连在中国也很少有人用了。况且我们在美国住的地方是个大学城,荒郊野岭的,买块布都费劲,更别说缝纫机了。

我教她用Craigslist,让她在这个网站上找找。当时我心想,过了两天热乎劲儿,估计她找不到也就消停了。谁想到,这个姑娘甚是执着,几乎每天都要在上头看两眼缝纫机的消息。过了20多天,她刚一打开网页,就叫了起来:“有了有了!”我一看,竟然真有人回复她:“我有缝纫机,20美元卖,你们来自取。”再一看地址,20公里以外。

卖家所在的地方是一个更加偏僻的小镇,全镇有三条街,住户不到两千人,大部分都是退休老人,颇有些告别江湖后隐居于此的架势。我们循着地图来到卖家门口,摁完门铃,等了一会儿,只见开门的是位白发老人。老人看见我们,满脸笑容:“啊,你们终于来了。快进屋,缝纫机就在那里……我应该帮你们搬上车,但是我岁数大了,它又实在太沉,所以你们只能自己搬了。”

我吃力地把缝纫机搬到车上,给了他20美元。不过,我心中还是有些疑惑,于是问道:“您怎么会有台缝纫机啊?”“它是我妻子留下的,她去世有些年了,我一直没舍得扔掉。但后来想通了,毕竟用不着啊,留着也没用,扔了又可惜,总想找个人卖了。可这东西白送都没人要啊,谁知道你们竟然需要这个,哈哈。”听完他的解释,我们也跟着笑了,我告诉他:“那它还真的很有纪念意义!您放心吧,我们会好好用它的。”后来,我妻子用这个缝纫机做了不少东西,我们在联欢会上演小品用的宽袍大袖的古装就是她用缝纫机完成的大作。

每次想到这个缝纫机,我都能想起那位寡居老人,不知道他过世的爱人曾用缝纫机为他做过什么。更令我好奇的是,这个缝纫机是不是也是他们淘来的旧货呢?想到这里,我想起丰子恺在他的《大账簿》里曾经写过:“我仿佛看见一册极大的大账簿,簿中详细记载着宇宙间世界上一切物类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因果果。”那些旧货流水般在不同主人、不同空间之间转换,不也正是如此,属于那本掌管宇宙万物的大账簿么?我的斑驳小车现在是否依然行驶在弗吉尼亚的country road上?我那张破旧的单人床放在哪个新来的留学生的卧室中了?我那曾经满是哲学书籍的书架上的书现在是不是全都变成儿童绘本了呢?特别是那台缝纫机,经过多次流转,又到了哪个心灵手巧之人的手中,变幻出一件件充满爱意的衣装了呢?

淘旧货是留学生活中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却为我带来了无限乐趣和思考。

生活在美国对于喜欢电影的人而言是一件好事,尤其是每当最新影片上映,国内的同学还在焦急等待网上的盗版资源的时候,留美的同学已经能第一时间去影院观影了,这是一种绝佳的享受。但是,比起北京、上海等国内大城市,美国小城市电影院的设施要落后许多,观影条件也差不少。离我读书的学校最近的一家IMAX影院位于200公里以外。全市影院很少,而且设备还经常出故障。

有一次周末,我和几个朋友结伴去观看一部新上映的3D大片,影片刚播了五分钟,不知是拷贝的文件有问题,还是放映机出了故障,画面竟然停了下来,好像看网络电视时忽然断网了一样。于是大家开始默默等待,一分钟过去,两分钟过去,等了足足五分钟,画面才重新活动起来。让我惊奇的是,整个等待过程,除了低声交谈,竟然没有人大声抱怨,也不知是美国人素质高,还是他们对这种情况见怪不怪了。

影片接着播了大约五分钟左右,开始有了战争场景,里面炮火纷飞,各种音效震耳欲聋,其中还有火警的声音……不对,怎么火警一直不停呢?忽然,大家反应过来,原来那不是电影声效,而是电影院的报警器在响!

我们只得堵着耳朵走出放映厅。等了十分钟左右,工作人员很抱歉地说,影院里并没有火情,而是报警器发生了故障。不过影院很人性,给大家两个选择,继续看完电影或是退票。我们选择了退票回家:折腾这么两回之后,再好看的大片都会大打折扣。

在美国看电影,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里的服务够“简单”,一切都如美国人的风格,追求实用,不搞花哨东西,甚至服务人员的数量都少到刚刚好。

有一次,我选了一场中午场的电影,12点开始放映,都到11:50了,影院大门还没开。我正纳闷,一个学生模样的服务生从里面把门打开,说自己刚才在拖地,没看见我。哦,原来是个实习保洁员。我径直向售票口走去,只见那个保洁员飞奔过去,走进售票间,问我:“请问您看哪部电影?”我愣了一下,心想原来做保洁是她临时帮忙,真正的工作是售票员。选好了电影票,我拿着票向影厅走去,只听“腾腾腾”一阵脚步声,那个售票员又跑到了检票口的位置,满脸微笑,迎接来检票的我。我这回真的纳闷儿了:“你们这儿只有你一个员工吗?”只见她答道:“是啊,今天不是周末,本来人就不多,要太多员工也没用啊。”“那待会儿我进去后,放映员是……”“也是我呀!”

我早已忘了那天看的电影的名字,但却牢牢记住了这位提供一条龙服务的小姑娘。

电影院里的火警一事也让我联想到美国生活中看似很小实则非常重要的一个细节――无处不在又时不时小题大做的报警器。

时常看美剧的人会有印象,在纽约这样的大都市中,楼房外头都“裹着”铁质的一圈圈梯子。虽然样子不好看,但这些梯子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功能――救火。遇到火灾时,无论是住户还是消防队员,都可以使用这些防火梯。

防火是美国住宅中极为重视的一项安全要素。每个住户,尤其是厨房附近,必须配备报警器。这些报警器极为敏感,有一点烟雾征兆便会响起刺耳的声音。这对于从中国来的学生而言却是一个问题,因为炒菜的油烟动不动就触发报警系统。可能每个留学美国的中国孩子都有与这些报警器斗智斗勇的经历,这也算是生活中的趣味所在。

和美国人的做饭习惯不同,中国留学生们大都喜欢炒菜,油烟一大,就必须面对报警器的“威胁”。按照美国法律,报警器是绝对不能拆卸的,否则要受到严厉惩罚。我曾经使用过一种办法,用塑料袋将嵌在天花板上的报警器裹起来,这也受到了房东的警告。后来,每到炒菜有油烟的时候,我都要和室友配合,一方炒菜,把抽油烟机开到最大,另一方则在报警器下面一个劲儿扇扇子,把油烟控制在报警器的有效范围之外,避免它和报警器亲密接触。这个做法很有效,而且有助于激发食欲,毕竟一直不停地扇扇子还是挺消耗体力的。

如果说单个公寓房的报警器你尚能想办法不让它响,那整座楼连通的火警系统有时就让人颇为抓狂了。我曾住过一年学校宿舍,几十间宿舍,只要有一间报警,所有房间的报警器都会跟着一起响,就好像婴儿房一样,一个孩子哭闹起来,其余孩子也跟着哭,往往导致哭声震天。

第12篇

银行的利息虽然稳定,毕竟太低了。如何让钱生钱,是中产阶级的理财难题之一。一边工作,拿一份不菲的收入,在自己职场路上稳健地前进;一边开店,拓宽财源,也为职业打造一个“备胎”。这样的先例渐渐有了成功者,尽管比例不大,号召力可是不打折扣的。兼职开个餐饮店、服装店,说起来好像很简单,盈利似乎也近在眼前。谁的心不会跟着蠢动一下呢?

很多事情,看着容易,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鱼和熊掌兼得这样的好事,原本就不存在。所以,要鱼还是要熊掌,才会成为一个至今还让人犯愁不已的哲学问题。

创业原本就是成功概率极小的事情。第一年创业的公司,第二年还在的不到一半,第三年还在的不到20%,最后盈利的不过7%……可大家都盯住这7%上,完全不理会那93%的风险。兼职创业,既不能全身心投入,创业的领域如果自己又不曾涉足,更无法完善地进行先期规划。一脚踏进商海,最终折戟沉沙者,每年不计其数。但依然有那么多人,义无反顾地向前冲。

也不是没有成功者的,如51JOB的创始人甄荣辉,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缔造了一个奇迹。但他早已不是初次创业,之前也经历了很多惨败的教训。所以,兼职创业者一定要做好准备,鱼和熊掌非但不能兼得,反而有鸡飞蛋打的风险。

另外,很多兼职创业者在事业有起色之后,也是全部精力地投入到新的事业,才会有后来的规模。

而兼职创业,更像是一块踏板:一边是就业,一边是创业。一脚踏过来,要么前进,要么后退。兼职创业,往往只是个理想化的状态。

既不舍得已有的职场积累,又想在新的领域财源广开。实际上,这块小小的踏板平衡不了那么多的利害关系,总有踏翻的风险。

案例1:出局的“伊甸果”

文/张浩

“伊甸果”餐吧,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两年前,国内某知名杂志社市场总监赵先生和他在投资银行工作的女朋友一起创办了“伊甸果”餐吧,谁知不到两个月,“伊甸果”餐吧就关张了。

初次创业者只有7%的人是成功的,很显然,赵先生不属于那7%的人。收益率超过20%的投资,风险非常大,结果赵先生亏掉了本金。这两个创业者失败的“规律”虽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赵先生都遇上了。为什么赵先生会如此不幸呢?

看好“水果捞”

“伊甸果”餐吧主营“水果捞”(英文名fruity mixed)。“水果捞”是香港一种很有名的小吃,将水果和西米、糯米、冰沙、冰激凌等组合起来,有时候分量多了,得用勺子捞着吃,“水果捞”因此得名。

为什么赵先生会选择用“水果捞”来创业呢?这还得从头说起。来北京工作前,赵先生为香港著名的英皇集团工作,工作之余常和英皇的艺员到中环附近的“水果捞”餐厅去“享受”。到北京工作后,赵先生很难吃到“水果捞”,遗憾之余,意识到在北京开“水果捞”店是一个难得的创业机会,于是他和女朋友商量后决定,兼职开一个“水果捞”餐吧。

其实,赵先生是选择了一种没有什么难度,同时市场前景不错的创业产品。当时“水果捞”在南方已经很盛行,“水果捞”小店在广州随处可见,类似北方“麻辣烫”的普及程度。 “水果捞”的售价也很便宜,每份在10元钱左右。赵先生在北京开一家市场前景如此好的“水果捞”店是正逢其时,同时制作水果捞的工艺也不难,像赵先生这样“吃过猪肉,却没见过猪跑的人”很容易学会。

就像大家知道的“南橘北枳”的道理,“水果捞”也会受到气候的影响。“水果捞”的原料主要是热带、亚热带水果,这些水果在南方遍地都是,价格也很便宜,而在北方“水果捞”的原料就不好找,因此,“水果捞”的原料只能从南方空运,如此一来,“水果捞”的造价就大幅度的上涨,一份在南方卖10元的“水果捞”,在北方就得贵一倍。价钱贵了,大家还会买“水果捞”的账么?赵先生说,他对此早有打算。他说,他打算把“水果捞”放在餐吧里卖,同时对“水果捞”重新包装,让“水果捞”焕发出新的价值,带来更多的收益。

做的没有算的精

赵先生的思路是正确的,一个和“伊甸果”同时开业的“水果捞”餐吧,在北京东方新天地购物中心经营得非常成功。虽然赵先生对市场的判断正确,但他的“伊甸果”餐吧,却在经营一年后失败了。

想必经营餐饮的人都听说过这句话,“经营餐饮最重要的是什么?第一是位置、第二是位置、第三还是位置。”如果你不相信,选了一个“鸟不做窝,鸡不下蛋”的地方开店,肯定会失败。赵先生恰恰选择了这种地方。这个在北京CBD刚盖起来的小区,开发商宣称要把它打造成北京独一无二的时尚街区,让北京所有的白领都到这里来消费。在行家看来这像句笑话:“你让白领来消费,白领就一定会来么?”北京的西单、王府井哪个不是自然形成的商业区,哪个没有经过十年、八年的培养?开发商卖完房就“拍屁股”走人,谁来把它建设成北京最时尚的街区?答案可想而知。但赵先生却轻信了开发商的许诺,没有足够的客流最终导致餐厅关张。

主观上的原因是,赵先生的本职工作并不那么清闲,他没有太多精力投入到经营的细节上。一位餐饮顾问到“伊甸果”考察过,发现“伊甸果”问题多多:餐吧的装修过于奢侈,导致回收成本的时间会很长;菜单里产品的价位不够丰富,让顾客没有多余的选择;餐厅虽大但摆放的桌椅不够多,即使餐厅里坐满人也赚不到足够的流水。

后来,笔者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类似赵先生和他女朋友IQ这么高的人为什么会创业失败呢?笔者想起了赵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公司的领导可不舍得让我走呢,他们说单位的职位给我留着,我要不想做了,随时都可以回去。”看来,赵先生在创业之初就为自己留好了后路。所以,创业者最忌意志不坚,更忌讳兼职创业。

《钱经》点评:

江湖上常说:置于死地而后生。创业亦然,只要你不是拿钱闹着玩,如果成功对你还有那么一点诱惑的话。

赵先生为“水果捞”交的“学费”,大牌明星们也缴纳过。看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食者云集,就拍拍脑袋想不如自己开一家算了,别人都能挣钱,凭借自己的名气不更挣钱吗?至于成本估算,想想也不过是些运费罢了,而赵先生就没有多想想,香港、广州等地水果便宜,“水果捞”运到北京后还能像南方的麻辣烫那样风行吗?店面的装修、菜单设置、桌椅摆放里的学问可有打听清楚?而店面选址成为了赵先生创业的最后一记沉重打击,他最终亏掉了本金。

不管有无后路可退,都应该全心全力去做。

案例2:食如鸡肋的服装店

文/Serena

38岁的江供职于一家外资的咨询企业,收入不菲,有车有房,过着许多人向往的中产生活。当手头积攒下一些积蓄,成为小资本家的愿望开始令江蠢蠢欲动。江并没有打算放弃自己的工作,全职经商,因为那样风险太大,更重要的是江认为自己的职业前景很好。因此,盘算着利用业余时间做点什么,让手上的那笔积蓄活起来,而不是躺在银行里睡觉。江身边有几个朋友,八小时内认真工作,领取俸禄;八小时外,自己的小本生意更做得有声有色。闲聊时,他们总向江灌输“发财不能靠打工”的思想,这样的话刺激着江的每一条神经,使江最终下定决心,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听人说服装生意很暴利,投资少、上手快,挣钱挺容易。江跑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商业街、服装城,明珠、秀水、女人街终日一派繁荣景象,许多特色小店虽然服装标着天价,但顾客仍是络绎不绝,小店老板的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虽然江对服装一窍不通,但江想许多营销上的知识都是相通的,凭借江多年销售咨询的经验,应该能够弥补专业上的不足,江自信地告诫自己。于是乎,江开始风风火火地策划起自己的服装店,甚至盘算着生意红火了,就可以靠着这笔收入送孩子出国读书。

小店的地址选在西单的“新一代”,这座新开业的商厦,配备了先进的硬件设施。虽然刚开始人气还不是很旺,但无论商场还是媒体似乎都很看好这块风水宝地,认为日后定能门庭若市。江租下了三楼一间10平方米的小铺,花了近2000元的装修费,准备出售女装。导购是一个朋友介绍的,据说以前是真维斯的店长,“专业人士”的加盟使江顿时信心倍增。就这样,江的小店开业了。当江真正当上了老板,他才发现开店并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先进的硬件设施并没有带来满意的客流量,一天下来,路过铺面的客人不超过20个。服装的利润空间更是少得可怜。从动物园批发市场30元进的裤子,最后仅以50元出手。4月份进的长裤还积压了一大堆,炎热的夏季又到了,逼着江不得不去进新货。2万元的周转资金好似怎么都周转不起来,每个月扣除几千元的铺面费、人工费,收入竟然全为负数。4个月下来,小店倒贴了3000多块。此时,江发觉开服装店也是一件很有“技术含量”的事情。一次要进多少货、选择什么样的款式、标多少价格都不是像江这样一个外行人能够任意操控的。江的导购仅懂得怎样与顾客打交道,但对于选货、库存并不擅长,无法帮助小店解决根本问题。江本人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在小店上。除了一天八小时正常工作,偶尔还要加班,一周去小店视察3、4趟,每月去动物园进些新货,江感到疲惫不堪。

江如同陷入泥沼,想摆脱现状,又不敢轻举妄动。服装店究竟是小本生意,说赔也赔的不多,似乎又总有转危为安的迹象。但按目前的状态经营下去,也不会有太大的起色。江不甘心就此放弃小店,那意味着近3万元的投入和所有的心血都将付诸东流。改变似乎是惟一的出路,但小店要怎样改、改成什么样才能彻底摆脱现在的尴尬状态,江百思不得其解。压在小店里的资金,其利润增长尚不如存进银行。小店没有使江成为风光的小资本家,却成了他生活中挥之不去的重负。

《钱经》点评:

供职于外企的江对咨询行业可能是专家,但坏就坏在他“听人说服装生意很暴利”,又想着在“八小时以外自己的小本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也许,对业内人士来说,服装的暴利能够得到实现,也确实是投资少上手快,但不管干什么要挣钱都不容易。进货、款式、标价、库存等现实问题困扰着像江这样的外行。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个服装店对江来说就如鸡肋。也许江开始时就该跟专业人士合伙做服装生意,或者江现在就该将服装店转手他人,及早止损,不再为不懂的生意继续付出。

“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兼职生意,也要选自己专业内能搭边顺带做的,否则即使是全职也未必能够打点得好。

案例3:开店不为盈利

文/serena

许轩,香港某制药企业北京公司CEO。他与繁华都市中的许多人一样,都有过“双面人生”的梦想。梦想着自己白天西装革履,出入高档商务中心;夜幕降临时,来到那所属于自己的吧间,与五湖四海的客人把酒当歌、高谈阔论,开吧不为挣钱,只为品味当老板的一份潇洒与怡然自得。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人生永远只是梦想,因为缺乏勇气、条件和机遇。但许轩没有让梦想深埋于心底,他凭借双手勾画出自己的双面人生。

许轩的另一个角色是一家餐吧的老板,身价不菲的他,自己在业余时间开了这家店,盈利并不是主要的目的,用许轩自己的话讲,就是因为“有这个兴趣、比较休闲,玩儿”。

110万元的前期投入,对许轩而言虽不算巨额投资,也不是个小数目。但是,身为餐饮业外行的他对于这项投资,却显得格外有信心,从未考虑过失败。他不仅拥有一帮业内人士出谋划策,而且还有一套自己开店的“商业经”。许轩花了80万元买下了一家店面,地址位于一处小资情调十足的小区,这样一来,餐吧就不必为了交付店铺租金而承担过重的经营压力。投资餐吧,选址非常重要,许轩的80万元换来的是一块旺地,这里“是北区居民来往活动必经的地方,离班车停靠点不远,人们如果从外面进来,一般规律是先逐个观察,一路往里走,看完了再作决定,到了里面正好是我们这家餐吧。”每谈到这里,许轩总露出得意的神情。为了让餐吧能够别具一格,许轩亲自担纲店面设计。他开着车在三里屯酒吧街一家接着一家看,每100米一停车,将各家的精华“搬到”自己的餐吧里:红黑色调的唐诗书匾、秋千式座椅、角落的参天大树、墙上的国旗与海报,青花瓷餐具……只要许轩看上的,绝不曾吝啬过。店面经这样一折腾,最终用去了30万元。30万元的后期装修费,加上昆仑饭店的西餐主厨,餐吧显得颇为高档与别致。

然而,精装修、好厨子并不等于高消费。许轩考虑到餐吧面向小区居民,主要目的也是为小区提供一个休闲聊天的场所,所以,消费标准相对较低。通常情况下,20元钱就能吃得很不错。或许正是许轩非功利性的经营理念,才使餐吧摆脱了传统餐馆的模型,也成为小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场所。虽然餐吧高投入低回报,但仍能够保证微利。现在店铺每月平均6万元的流水额,净利1~2万元,收回前期投资大概需要5、6年的时间。

每当谈到盈利情况,许轩总用一句话来形容――“微利即可”。他因为兴趣开设餐吧,为了给社区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与环境而经营餐吧。相比这些而言,利润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餐吧没有使许轩大富大贵,但他却乐于经营,不曾想过放弃。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便是餐吧存在的意义,在这份经营中,许轩收获了无限的快乐与满足。

《钱经》点评:

许轩是上班族兼职创业中的另类,他没有利润压力。在“微利即可”的招牌下,他悠闲地玩着票。

110万元的前期投入,许轩有资金准备;他是酒吧经营的外行,但他拥有一帮业内人士出谋划策;选址、装修,他开着车在三里屯酒吧街一家接着一家看过;30万元的后期装修,昆仑饭店的西餐主厨,为许轩的餐吧生意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