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3-05-30 09:14: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1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方法措施;教师;学生

【Abstract】To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h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 self-learning ability,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ajor changes. To develop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teachers must change their teaching concepts, teaching methods change; help students learn in the classroom in the main role; return of students to use the right extra-curricular time; self-learning methods of students the scientific guidance and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a strong The cultivation of will and self-confidence.

【Key words】Learning ability; methods and measures; teachers;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638.2【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4-0021-02

就高中英语教学而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英语语言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循规蹈矩和由教师为学生大包大揽的教学遏止了学生的自由想象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是没有学生练习渔业的时间和场所,恐怕还是培养不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更多的只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下面,我就结合我的英语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和谐环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把“舞台”让给学生,改变师生的教学观念。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本,从而丧失了把握英语学习的机会,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要开发其潜在能力,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其关键在于教师要摸索出一套好的学习指导方法。把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问”的助教地位让给学生,教师从“幕前”到“幕后”,学生则由听众变为实践参与者――活动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语言知识并转化为己用,同时获得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实践证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获得语言技能,提高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教学的主场地是课堂。要彻底改变单纯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况,把课堂变成学生“问”的天堂。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表达自己的认知、情感的交流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少讲,而把大量时间放给学生,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用脑想、尝试练、动手做,进行探索交流活动。如,学生能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教师不点破,留给学生思考;同学之间互动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解,留给学生讲解;学生能进行的操作活动,教师不代替,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

三、归还学生课外时间的利用权

1.让学生主宰自己的课外时间。当前在全国范围内,由一个非常明显的潮流,就是在学校管理上实行“封闭式管理”或者叫做“准军事化管理”,由学校把学生的课内外时间尽可能地管起来,即至少要达到关注学生的目的,希望这样能使学生把课余时间都用到学习上来,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进而提高升学率,对社会有一个面上的交待。但是,靠大量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的管理办法,在绝大多数学生心目中是“监狱式管理”。想象囚犯的心情,就可以看到这种管理的问题所在了。我们已经到了必须把课外学习时间交给学生的时候了。当然,课外时间的支配自由交还学生后,并不是单纯让他们去放松去玩耍,必须通过教师的指导,有目的地安排好课外学习的内容、时间分配等等。

2、让学生形成自主思维。相当多的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好像不会学习了,课余时间就象没头苍蝇一样不知所措,没有自己的自主思考,更没有自己的学习安排,始终被动得象耕地的牛被别人的绳索牵着鼻子走路。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大概因为没有了小学老师手把手的搀扶,没有了初中教师机械式的重复。更多的原因是,在我们的教育评价机制和教学操作方式中,没有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余地。缺乏自主思考锻炼的学生,到了高中教学的学科突然增多时,自然会一时间变成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出来,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余地,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任务。

四、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法的科学指导

科学的方法是高效学习英语的保证。特别是在知识更新日益频繁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愈加重要。只有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才能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为此,我们教师要根据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有意识地贯穿学法指导,使之转化为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部分。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和巩固的指导,还要强调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课后主动复习。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学过的东西,如果不及时复习,过一段时间后,就会遗忘。那么,学生要如何做好课后复习工作呢?如可以开展课后交流活动,建立“一帮一”的小组互助活动,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做好课后复习的工作。

2、广泛阅读。要学好英语,就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这是提高英语水平有效的方法。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英语报刊杂志或英语阅读书籍,比如,英语材料选取上,我们纳入了二十一世纪报高中版,上面材料比较时新,即有时事要闻,又有贴近学生生活的多彩内容,是很好的泛读材料,同时提高学生对英语自主学习的潜在兴趣。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来扩大词汇量,增强学生对英语国家习俗的了解,培养英语语感。

3、重视语言运用。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从而获取有用信息。因此,只有让学生不断地使用英语,才能把语言知识转变成语言技能。毫无疑问,教师就得让学生多读、多听、多写。

4、重视应试。素质教育并非否定考试,而是怎么考、考什么的问题。各种人才的选拔都离不开考试,无论是升学还是当今的公务员热,无不在告诉我们:考试无错,必须学会考试的技能!考试也并非一定要老师来布置,学生自己可以进行自我检测。可以找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做完一套题,然后核对答案,看看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再研究一下错误的答案,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对自己来说,较陌生的或较难的、平时见得少的题目,可以摘抄在专门的错题集上,以便以后经常复习。这样不但能提高应试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强化学生坚强意志与自信心的培养,为自主学习提供坚强的心理保证

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52-01

在新时代的课程标准中曾经提到过,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会接受,而是让学生在学会了基本的学习方法之后,能够主动探索知识,寻求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锻炼学生善于发问的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因此,一个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最后弄懂。而如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质疑的信心和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多想。在学生的质疑过程中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还应善于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启发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这种题型有两种解题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根据课本的提示,讨论出两种不同的方法,然后分组进行检验。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且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两种解题方法的不同和相同之处。由此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解题方法,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

二、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每个人对待相同的问题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在教学中,应学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善于培养学生自由思考的能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教师从牵着学生走,到让学生自己走。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着做例题,这样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时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不同的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会多种多样,这时应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总结。让学生理解解题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能较灵活地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这样,在学生试做的过程中,即为教学内容设置了悬念,又触到了学生的思维冲动,积极探索的强烈欲望。并且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充分锻炼并发挥学生的语言能力

思维物质的外面包绕着语言的外壳,思维的发展又离不开语言的陪伴。而在小学校园中,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的发展并不是同步进行的,当他们眼中看到的、心理想到的,却不一定能表达的出来。况且数学学科本身又具有极强的抽象性,更加会使学生变得不知所措。面对这种情形,教师应该做到的是对学生予以肯定,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与表扬,让他们做到想说就说、怎么想就怎么说,、培养学生说的勇气、不怕错的勇气。并让学生充分展开互动对话交流。教师要善于倾听、捕捉、获取学生的课堂学习信息,不断地鼓励学生。并让学生学会倾听,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并给全体学生提供说的平台。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在揭示意义之后,可以让学生各自在下面说一说3/8的意义,然后请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说一说,由此带动其他学生,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再让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那怕是说错,也要以鼓励为主,最后再请其他同学补充,以便让学生之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其记忆更深而又不打击他们发言的积极性。这样长期锻炼下来,学生逐渐有了表达的勇气,想要表达的愿望自然就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四、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数学知识是一环紧扣一环,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是螺旋式上升的,它们之间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发展,形成知识网络。所以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找准新旧知识过渡的“点”,让学生主动地发现知识间变化规律,掌握规律,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五、加强引导,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第3篇

培养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的需求,是提高素质教育效果的基础和关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界定

自主学习是指“自笔者导向、自笔者激励、自笔者监控”的学习,是通过确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笔者调控学习活动来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具体表现为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反思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课后自觉甚至超量完成作业,客观评价学习结果,及时进行矫正,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摄取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

培养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指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训,培养和发展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推动中学生发现和掌握科学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激励自笔者、确定学习目标、监控并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

二、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个案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 method)亦称个案历史法。它是追踪研究某一个体或团体行为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对一个或几个个案材料的收集、记录并写出个案报告。在现场收集数据的叫做“实地调查”。它通常采用观察、面谈、收集文件证据、描述统计、测验、问卷、图片、影片或录像资料等方法。

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个案研究是指研究者在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典型的学生个体或团体进行能力培养的研究,发现他们在方法和效果上的异同,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微观材料,并通过对个案的研究找出普遍有效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制定研究方案

制定研究方案也就是确立研究的对象、研究目的、方法过程和预计的研究成果。本人研究的对象就是所教班级的学生,把他们按照不同特质和自主学习能力划分为不同群体,如特优生、后进生、学习习惯有待改进的学生或是对英语很感兴趣的学生等等。有时也会根据不同时期研究的需要寻找特定的研究对象。

(二)调查采集数据

确定方案后,对每种不同类型的个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本人采用较多的是观察、面谈、测验、问卷或录音录像资料来收集数据。保证每双周不少于一次跟踪收集个案数据,同时对收集的数据用专用档案袋和电脑文件夹进行储存,以保证下一步整理分析资料的顺利进行。

(三)整理分析资料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可以了解中学生对英语自主学习的认识理解,了解不同类型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整体现状,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了解他们在自主学习中的收获和困惑,为教学研究提供客观真实有效的数据。

(四)撰写研究报告

对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抽象、概括,并撰写个案研究报告,这样可以发现他们在英语自主学习方法和效果上的异同,发现中学生在进行英语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难题,并尝试找出普遍有效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三、不同群体的个案研究

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每个学生在基础、特点、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不同,对其实施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做到整齐划一。因此,选定不同类别的学生,通过个案研究,可以在对某一个或某一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研究总结,探寻尝试有效的培养策略,并能应用于更多的学生,最终达到培养全体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笔者针对不同层次的个体学生利用调查问卷或面谈、观察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研究中笔者进一步发掘学生热爱英语的积极性:对于腼腆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文字描述或表达自己对英语自主学习的认识和期望;对于表达能力较强的外向的学生,笔者会通过课内外面谈的方法和他们交流自主学习的心得。

四、问题与思考

第4篇

什么是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依靠个体自觉,主动独立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积极地获取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质上是一个训练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传输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的综合的、有序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以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调节、自我总结的学习方式。

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中,都是由依赖性向独立性层递发展,这个规律存在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生活、学习、为人、处事中。从身心发展角度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从依赖到独立,再到创造的提升发展过程,可以培养出学生独立性自主学习素养。

一个人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一生。在学校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但以后在社会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会再有老师来为他们解答,只能靠自己对外界资料的自主学习、理解,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生阶段,不仅要教会他们的知识,更要教会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要以“会学习”为核心价值。培养学生自觉性、独立性、开放性和自控性。自觉性是学生是否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否愿意、是否自觉、是否积极,是自主学习中自觉性的水平表现。独立性是指学生“能不能”从事自主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其在于学生是否独立思考、主动思考,这也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培养和对学生的实践历练。开放性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学习方法是否多元化、思考问题是否多角度、解决问题是否多渠道,主要体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灵活性。自控性是指学生对于整个学生活动是否做到自觉策划、独立思考、自主调节,以完善整个过程,这是体现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管理水平。

自主学习主要体现的模式为“少教多学”,而这一模式分为老师的“少教”和学生的“多学”。

一、老师的“少教”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教师来说,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脱离传统教学中的“控制者”。表现出对知识的讲解,对学生的认识、思考和解答都予以最终裁决,直接予以对错的判定,而学生只能无条件的服从,而这个过程中,学生只会接受知识、不会思考,而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老师应该是一个“促进者”,在讲授过程中对学生独立性的认可和尊重,使学生自由学习,有自己的学习方式,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自主的表达和观点,而老师对于正确的引导,就能使这种自由学习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生的“多学”

首先培养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有明确认识。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社会需要全能性人才,而成为这种人才,就要能从网络,电视,报刊等多种渠道信息中学会自主学习。

其次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有想法的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其有想自己学的欲望,有条理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其把自主学习带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鼓励学习的自我探索,使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地去自我思考,自主学习。

通过对自主学习的培养,学生不但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行之有效的在学习方法,更能在学习中找到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5篇

根据对目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的分析,我们建议应该从如下几方面解决目前形势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方面的问题,以此培养和提高他们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激发学习动机

要进行长期的学习,提高学习的动机水平是前提。英语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应该是内部的或是自我激发的,即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自身。我们要努力做到:

1.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提出来的,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也就是对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决定了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选择,影响了他们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普遍较低。由浅及深,慢慢深入,增强学生的信心;给学生制造成功的机会,树立成功的信心,是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主要途径。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能够最有效地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学校及教学主管部门采用新的管理理念和评估方法。首先要投入足够的经费,建立一个大学英语校园网和语言学习中心,以营造全英语环境。学生学什么,什么时候学,都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自由选择,以促进学习者自主。其次,教学主管部门还要改变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方式,建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

二、培养学习策略

培养学习策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十分重要。学习策略既可以是行为也可以是思想,也可以是思维过程。教师从一开始就应该向学习者进行学习策略的培训,让学习者了解学习策略的含义和分类,了解网络自主学习的特点,从而掌握学习策略。下面我们结合公共英语学习的特点对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进行探讨。

1.认知策略的培养

在直接策略中影响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策略的培养。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为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进行的思维活动、以及所采取的思维方法。实现自主学习可以说是学生对认知策略的熟练掌握和应用。在网络环境中培养认知策略,学习者要做到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善于抓住重难点做好笔记;学习中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善于观察、分析和归纳,从而发现语言规律;善于借助语境来学习词汇,进行阅读理解;善于借助网络获取信息。

2.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将自己的认知活动作为认知和意识的对象,对自己的认知过程不断地作监控和调节的策略。它是关于如何学习的策略而不是具体的学习策略,包括确立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自己的学习等内容。要成功地教好元认知策略,教师本身必须首先研究认知与元认知理论,包括学习理论和各种元认知策略。善于运用策略并能用策略诠释学习活动和过程。其次,了解学生需要什么策略,从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再则,一旦决定要教授元认知策略,应该告诉学生:要学什么;为什么值得学习;何时使用;如何使用。

3.情感策略的培养

要克服网络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实现英语的自主学习,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换句话说,自主学习必须注重情感策略。情感策略是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兴趣、态度、动机、信心和意志等情感因素的策略。情感策略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克服焦虑、鼓励自己、控制情绪。具体做法是,要联系实际,激发网络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增强学习自信心并提高自我激励能力。

三、完善教育评价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能力

教育评价的方式种类繁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教师做出评价时,要适人适时适事地选择方式,使评价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除了传统的教育评价方法外,下面介绍的两种教育评价方法在日常公共英语教学中也应适时应用。

后效性评价法。这是国外高校使用的一种评价方法,即由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作为评价标准,并反馈给学校,作为学校教育是否成功的表征。这可以避免学校急功近利,以牺牲长远目标为代价,盲目追求考试的高分数。在创造型人才紧缺的今天,院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应加大开展后效性评价的力度,让学校、与人才流向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评估网络。使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未来的发展,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材。

第6篇

[关键字]自主学习 质疑能力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学习。那么,如何在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树立自主学习信心是形成自主学习的前提

信心就是自信的观念,是在动机、兴趣、爱好的情绪支配下,相信自己一定能实现的自我概念。自主学习信心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保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信心须做到:

(1)在开始阶段适当降低要求,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2)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其自主学习信心。

(3)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巧设问题情境,力争使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主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4)在学法上给予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增强其自主学习信心。

二、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是奠定自主学习的基础

自主学习习惯就是坚持自主地求知、探索的心理趋向和行为表现,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在教学中应坚持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遇到疑难问题不要轻易去问老师或同学,要力争通过独立思考、反复读书、查阅有关资料独立钻研解决;学完一个单元后要主动整理所学知识,明确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此外还应注意:

(1)由于习惯的养成最根本的途径是多次地重复一定行动,从而得到巩固,所以科学学科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要从初一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

(2)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一种行动只有正面强化是不够的,同时还必须对另一种行动进行抑制。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不断克服有碍自主学习的各种不良习惯。如学生希望老师讲,不愿自己看书;一遇到问题就问别人,不善于独立思考;对各种科学现象只想让老师给出结论,不善于认真观察、分析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克服各种不良习惯的必要性,另一万面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这些不良习惯。

(3)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是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没有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前,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相应的意志力都比较差,也会有很多学生由于思维的惰性,不去认真思考,大致浏览一遍,效果一般很差。要求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保证读书的质量。

三、激发自主学习兴趣是发展自主学习的动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青少年大脑皮层容易引起兴奋的特点,创设一种情境,提出一个个悬念,引起学生大脑神经兴奋,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应做到:

(l)学生自主学习前教师的讲话要有趣味,只有这样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唤起他们的求知欲。

(2)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如,讲完摩擦力做小结时,可用手指把黑板擦按在黑板面上,让学生分析其受力情况,然后提问:在手指对黑板揩压力不断增大的过程中,黑板揩所受摩擦力情况如何?有些学生认为,压力增大,摩擦力也增大。此时教师可继续问:当黑板受到的摩擦力大于重力时,它将沿着黑板面向上运动,实际情况是这样吗?这时学生都在认真思考,兴趣大增,变被动回答为主动探索,摩擦力突变问题也就自然导出了。

(3)要设法使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情境之中,以激发其自主学习兴趣。根据教材内容,凡是能出实验思考题的,就不要出问答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自主学习,增强探索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指导学生养成在阅读时多思考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构建取决于他们对科学概念、科学规律的深入思考。指导学生在精读课文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第一,阅读书中描述的现象时要想一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哪些类似现象能说明同样的问题;第二,弄清课本是怎样通过抽象、概括建立概念、规律的;第三,比较一下新知识和原有的相关知识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第四,新知识有什么用、怎样应用。

在反复阅读中,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和规律逐步深入地理解;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要进行认真仔细的对比,以求得深入理解;对于基本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教师可将仪器、器材准备好,学生一边看书或仪器说明书,一边组装仪器、观察现象,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四、加强自主质疑问难是深化自主学习的关键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己,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形成质疑能力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质疑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也就是思维运动的过程。矛盾不断产生、不断解决,思维也就不断深化、不断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也就不断得到提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l)要设法形成质疑风气,养成质疑习惯。首先教师要做好思想工作,使学生有勇气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可要求学生把自己在学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先在同学之间进行讨论,解决不了时再问老师。其次,教师要对提出问题多、问题质量高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培养他们提问题的兴趣,逐步把提问题变成学习中的自觉行动。

(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要循序渐进。首先应培养学生在概念方面的质疑能力,围绕概念的本质进行质疑;然后在审清题意、应用概念、探索思路等方面进行质疑;最后培养学生对分析、推理、综合、概括的方法方面的质疑能力。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不要一一解答,要紧扣教学要求,抓住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择其要点加以点拨,使学生由似懂非懂到真正弄懂,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完一个单元后,应安排一次答辩练习。通常可采用学生提问题、教师回答,学生提问题、同学回答等方式,对提出的问题当堂回答,鼓励争论。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争论不休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适时抓住关键进行启发,要注意鼓励有独到见解的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自主学习实际上是追求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即对人的关注,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使每个人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给学生一个探求知识、发现规律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尝到成功的甜头和快乐,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内在潜能。

参考文献:

[1]《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张本善

第7篇

一、小学语文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古人有训:“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进而也可推理不疑则不进,可见,在学习中提出疑问的重要性。大教育家孔子提倡多闻、多问、不耻下问。他认为学生要获得知识,就必须把学和问结合起来。他经常鼓励学生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孟子也强调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要求学生通过自求自得来获得知识,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求自得之也。”《中庸》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宋学家将其简称为学、问、思、辨、行。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问”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不仅一直被古代教育家们强调着,而且也是近代的中外教育家备受推崇的。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人的一生中有三少三多:在校的时间少,自学的时间多;有教师的时间少,没有教师的时间多;学的知识能直接运用的少,需要自己创造的多。李政道先生曾提过:“我们学校现在的教学往往是学“答”,学答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是学习答案的前面。赵景瑞老师说过:“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个体,还要开发个体,发展个体,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要让学生树立自身的主体意识,主动开发,自己动起来。”顾明远先生也指出:“学生自主地学、主动地学,其效果最好,质量最高。教育学、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之母,自主学习要比强迫学习的效率高出几倍、几十倍。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堪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拥有自己去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被推崇的。

二、小学语文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内容

自主学习能力即知识接受中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进而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出了解释。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三、小学语文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该是教师的转变和训练。在观念上,总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从而缺少学生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时空。在方法上,有的教师习惯于牵着学生走,习惯于没有启发性的“满堂灌”,习惯于沿用语文教学的老方法,诚然,老方法有时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随着时代和孩子成长经历的不同,教学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否则落伍就要被淘汰的,因而,有必要分析当今社会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寻找一条适时的、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

1.预习阶段。学生自己边读课文边自己解决生字词的障碍,主要形式可以是自己查字典,也可以小组合作查生字,资源共享。读课文,一起探讨不理解的地方,互相解答,不能答出的及时记下课堂讨论。这一阶段,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主要方法是可以运用后期展示中,激励学生的原动力。即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的劳动给予重视和鼓励。对其自学成果给予肯定,激发他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形式可以是个人的汇报比赛,小组内合作的汇报与比赛。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2.识字阶段。生字词不但要记住读音,更要记住字形和字义,并且能组词、造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效果。这就要求学生思考如何记住读音、最快捷、准确的记住音、形、义是小组探讨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字音读准方法,字形记忆技巧,扩词的美好,特别鼓励学生扩展四个字的成语。方法是学习的捷径,也要注重实效性,即考核是不可缺少的阶段,可以是短时记忆的考核,学习方法后当堂课进行考核,既可以考验学生记忆方法的运用的效果,又可以巩固部分学生对方法的应用能力,以便课下的运用。也可以第二课时的考核,看看学生课下运用的方法的效果如何。所以,在识字阶段,是学习课文的基础,会读、会写、明白含义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活用生字词,更能体现语文课本的举例作用,真正的将所学的生字词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

3.教学阶段。这是教学最重要的阶段,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哈佛大学教学理念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那么怎么调动学生敢问、好问和会问呢?

首先,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才能解除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才不会让学生产生冷漠呆滞的神情,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敢于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孩子的思维发展是从疑问开始的,不懂的敢于问出来,也就充当了课堂的主人了,如果是因为教师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遗漏忽略了的一些问题,那么教学的质量再好也是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求知。课堂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共同创造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教师不仅要解惑,而且要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对事物探知的欲望,我们应该以趣做引导,如果没有兴趣和热情则不会激起学生好问的兴趣,课堂则会变得没有灵气和活力,这种呆板的教学将不会有创新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有激情的课程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

再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怎样会问,问的既精又巧。开始时学生可能会问的很琐碎和零乱,千奇百怪的,有时可能还会重复性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题、重点词句、课后习题等处寻找问题,并且希望学生自己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以期待学生进行解答,叶圣陶先生说过:“若疑而能自决,是非能自辨,则标志着我们的教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最后,教师重视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时机,互相启发,在讨论中成探究的氛围,使全班从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满足了求知欲,在趣中探知,在探知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语感、情感,从而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努力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各种舞台,提高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和主体意识,形成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4.评价阶段: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只有恰当和有效的激励评价对学生才是有调动作用的,正如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认为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教师的包容与鼓励会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体验、实践、认识的机会。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大胆问。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大胆求问。我们要多激励,少批评,及时表扬孩子的闪光点;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融入浓厚的平易之中。孩子在老师的赏识下才会愿说,爱说,敢说……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好学深思、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努力探索问题的精神。

第8篇

摘要: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课程改革中大家都在积极探索的一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的重要目标。学习型社会要求所有人都是终身学习者。只有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能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主人。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大量初中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他们的特点是基础知识底子普遍比较薄弱,对知识的认知凌乱无序,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厌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浅尝辄止、听不懂也听不进去,从而自暴自弃。这类学生在课堂上无事可做,如上课说话、看课外书、做小动作,严重扰乱了课堂纪律,使得教师不得不去维持纪律,课堂教学任务难以完成。面对这种现状,教师抱怨,学生懒惰,教师教学没有成就感,久而久之,师生双方都产生“倦怠心理”。本文针对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起点低、差异大、学习动力不足等,探讨了在中职教学中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84-02

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课程改革中大家都在积极探索的一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的重要目标。学习型社会要求所有人都是终身学习者。只有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能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主人。自主学习能力实质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中职招生数量不断增加,而初中生毕业人数不断下降,中职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大量初中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他们的特点是基础知识底子普遍比较薄弱,对知识的认知凌乱无序,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厌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浅尝辄止、听不懂也听不进去,从而自暴自弃。这类学生在课堂上,无事可做,如上课说话、看课外书、做小动作,严重扰乱了课堂纪律,使得教师不得不去维持纪律课堂教学任务难以完成。面对这种现状,教师抱怨,学生懒惰,教师教学没有成就感,久而久之,师生双方都产生“倦怠心理”,学着没劲,讲着也没有激情。教与学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要解决这一对矛盾,走出目前的困境,笔者认为应该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入手。如何培养培养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现状,找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后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一、学生的学习状态分析

据有关方面调查,现在入学的中职生普遍学习状态不佳。首先学习态度问题,他们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其次因为基础知识薄弱,对中职学校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教学不适应,更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来支持从而缺乏应有的学习动机更谈不到对学习感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1.要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才能激发出学生内在的、认知上的和情感上的需要,促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知识的社会价值、生活价值,进一步认识到它的科学价值,和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只有领会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被激发出来,学生才会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①教师要精心创设合理的,充满“诱惑”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更多学生能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②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自主学习目标和帮助其制定自主学习方案。③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要一改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情境,鼓励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学生的内心世界才会展示出来,才能以良好的心态迎接学习知识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④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对中职学生至关重要。因为中职学生正处在心理和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期待理解和尊重,自我意识较强,也很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我们就要改变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放下老师架子做学生的朋友,用亲切的动作、神态、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去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去主动思维。这种“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上下功夫。只有具备了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才有可能实现。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由于中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知识的学习要求也千差万别,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也有差异。所以在教学中笔者一般先根据课程标准和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并帮助他们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对学习任务的控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比如,通过教学中一些基本要求、留不同层次的作业,或通过适时的提问、个别指导等来进行区别对待。其中分层教学法是比较有效的,可根据学生的成绩及意愿的不同,动态地分为三个层次,即层次较差的为一组,层次中等的为一组,层次较好的为一组,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不同层次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水平与能力,分别提出不同程度的学习任务。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布置作业,教师都要立足中层,扶持较低层次的,发展较高层次的,要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做,都做参与者。同时让同学之间开展互教互学,达到共同进步。这不仅给层次较高的学生创造了表现、发展自我的机会,而且有利于形成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风气。其次要靠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做了以下尝试:①创设问题情境。以一些源于生活的、趣味性的问题或结合专业应用实例引入新知识的教学,同时将问题的难度设置在的“最近发展区”上,往往能引起认知的冲突,可以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引发积极的思维,进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②创设成功的情境。成功的情境能促使暂时兴趣向稳定兴趣转化。在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教学,将课程目标设置成一个个任务,让学生们去完成。学生们在一个个完成的任务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参与的快乐,所以逐渐对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③改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中职学生在初中时大都处在“被老师遗忘的角落”,从心理上与老师有距离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真诚地爱护每一个学生。教学过程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相待、互相协作、共同努力、共同探索。

第9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农村小学;兴趣;评价;动机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相对落后,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加上机械重复式抄写,以及为了应付考试而做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自主性,使课堂缺乏活力。现代的教育理念提倡学生运用新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掌握自主学习本领,促进可持续发展,这也是现代社会造就高素质人材不可缺少的条件。如何发挥农村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农村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目前农村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转变观念,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的教学大多是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以注入式的教学为主。这种强迫性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违反了他们以兴趣为动力的学习习惯。容易导致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或者存在学习的障碍。另外教师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常常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以记忆公式、背诵典型题,去取代较能灵活解题的理解和思考策略。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特有的数学学习文化,教师、学生都对偏颇的‘熟能生巧’深信不疑,强于常规的运算题,却又缺乏面对新问题的策略和信心。”可以说当下的小学教学存在这种单一的、片面的教学缺陷。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实现从传统教育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不能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必须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有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师要意识到,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特别是小学生,这需要教师精心培养。

二、激发兴趣,诱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的教师”,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或积极追求的心理倾向。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会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想学。激发学生兴趣,总的来说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课堂的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违反了小学生以兴趣为学习动力的年龄特征。即使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推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图片、影像植入课堂,但是这大多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并且这种多媒体的应用在课堂上也不十分的普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学生自学生疑,产生认知冲突,制造悬念等激发学生想学和我要学的愿望。

例如,在讲述正方体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思维,如何让小学生理解正方体各面的对立面,教师要让学生自己主动的想办法,要引导小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剪纸,折叠,然后粘合的方式自制正方体来解决。通过正方体这一三维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提升小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同时也通过这种趣味性的活动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二)知识的实用性

小学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例如,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知识,也不仅仅是一种书本上的公式与数字。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我们购买日用品时付钱与商贩找回零钱的过程就是数学计算的过程;我们每天制定的从第一件到第N件的日程安排这也是数学中的数的顺序的排列。可以说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对我们规划生活、理财都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而农村小学的教学大多是将学科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对知识实用性的教育。学生单纯的将数学当作机械化的计算与记忆,当作单纯的考试题目去学习,无疑这样的学习动力是无法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的。

教师要注意加工教材,借助学生生活背景,选择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自已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知识就在身边,感受到知识的趣味和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三)评价的激励性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的育人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改变了过去生硬、呆板、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素质综合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

在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评语评价有着其它评价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激励性评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奋发向上,激励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正确的引导作用。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激励性评语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强大的动力,促使他们不断奋进。所以,写好评语,极为重要。为了写好评语,教师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多渠道多侧面了解情况。只有评语具有激励性,评语的教育、导向作用才能得到较好地发挥。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借助小学生争夺“数学大王”、“最佳勇敢奖”、“最佳展示奖”、“最佳表现奖”等各种奖项的机会奖励给他们称号,还可在荣誉榜上面写上获奖学生的姓名,结果是小学生就会个个竞相表现,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评价是自主性学习的核心,积极灵活地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手段,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自主性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注意培养其自主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各种素质,在教学中逐渐渗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只少要具备下面几种能力:

(一)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动机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学习动机,做自主学习的主人。可通过指导学生制定能达成的目标,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二)自我制定计划的能力。制定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自主学习,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最好帮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组织、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学习计划非常重要。

(三)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是自主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四)自我评价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要让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有恰当的评价,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四、动手操作,感悟自主学习方法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未来社会的“文盲”,并不是指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于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主学习的人,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贯穿学法指导。

(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的课前预习,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课前预习,起初可以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二)鼓励学生思考,展示见解。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的限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和老师、同学展开讨论;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让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如何去学,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程中去。

第10篇

关键词: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 学习习惯 学习动机 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世界是一个科学知识迅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终身学习能力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会自主学习是每个人生存所必需的能力。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比掌握现有的知识更有积极意义。教育工作者应该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针对此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除了课后作业外,还可以布置一些与下节课的内容有关的问题,不一定要多,也不一定要做在本子上。一般情况下,除了少数学生外,大部分都会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只要在上课之前看过相关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起来会很轻松,有利于建立信心,有利于师生互动。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会发现预习的好处,并且能够自觉自愿地预习、主动学习,带动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

2.认真听课习惯的培养。中职生刚刚从初中升上来,他们在初中的时候成绩就不好,这不是因为他们智力低下而是他们没有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时大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可以采取随时点名提问的方式使他们集中注意力。但提问的问题要能让学生稍微通过努力就能回答,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数学不难,只要认真听、认真思考就能解决问题。只有先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才能为他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3.课后能独立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现在大部分学生只会抄作业,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布置作业要有层次,兼顾好中“差”三类学生。

二、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数学学习动机是指与数学学习有关的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行为倾向,它是激励或推动学生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因。要想在教育过程与教学实践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的激发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具备了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才能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才能得以实现。笔者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1.激发学习的目的性动机,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目的是学生进行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或实现的目标。学习动机作为促使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动因,就是以某种学习目的作为出发点。由于中职学生所学专业对数学要求的不同,学生对数学学科的重视程度也有差异。在教学中我一般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先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再通过调查、个别访谈及对学生行为和表现的观察,在了解学生独特的需要和兴趣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让他们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使他们各得其所。当前的学习观指出,学生应当是自我指导、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的学习者,学生要有选择和控制自己学习活动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选择学习任务、制定学习目标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促使学生把指定的教学目标变成自己主动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认识兴趣动机。认识兴趣是力求探求某种事物获取文化科学知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简称兴趣。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因素,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内部成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学生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时会产生愉悦感;碰到新问题时会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这些情绪在教学中形成稳定的需要和倾向,使学生总是怀着探索的心态,积极愉快地参与教学过程。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1)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状况,抓住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好奇心理特点,以一些源于生活的、源于其他学科的、趣味性的问题引入新知识的教学,同时将问题的难度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往往能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积极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益。

(2)为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情境。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对具体目标的认知需求,形成即时的认知兴趣,而成功的情境则能促使即时兴趣向稳定兴趣转化。为了让学生成功地学习,成功地获得对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愿望得到满足,并体验到认识活动的快乐,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想学、会学。我在注重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还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他们主动、有效地学习,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学生解出了一个又一个数学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比较好的成绩,尝到了学习的成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必然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3.教师应注意授课的关键在于要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不能只是单纯地讲解题目,要从讲解的题型中总结思路、总结方法,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不断反省和改进的能力,从而达到不完全依赖教师也能把功课学好的目标。因此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善于总结,从错误、新题中发现问题,以应对变化多样的题目。有了方法,大部分题目学生自己就能解决,且能做到游刃有余。

4.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他们的优缺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同时也有各自的薄弱点。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培养优等生又要照顾中等生,更要关注后进生,所以要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加强个别辅导,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尽可能给各类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优等生解决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充分发展;在同步讲授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认识上的不完善,展开问题,引导探究;对于后进生,要经常让他们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多给他们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课堂练习、课外作业层次化,区别对待,能照顾好各个层次的学生。

5.当堂训练,练习反馈。课堂上要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去练习,将新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教师要精心选择练习题,题目要典型,应该以中档题为主,适当布置提高题和思考题,以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既要能让学生“吃饱”,又要能让学生“吃好”。在练习时教师在教室内巡视,多关心基础薄弱的学生,发现他们解题困难或解题出现问题,可以“开开小灶”,争取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也是让他们做到“堂堂清,日日清”。课堂检测,既要让学生在课堂时间内完成,又要让教师通过当堂课检测反馈情况,对出错多的问题再次师生探讨,查找原因,纠正思路。

三、课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后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多鼓励其做课后作业以外的训练,提高解题速度,形成好的解题思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多鼓励其问问题,无论他们问的是什么样的问题,都要给予鼓励。在讲解中,不能只演算出来就完事,要了解学生对此题的想法思路,根据学生的思路解答,找出学生不会的原因,这样才对学生有所帮助。要让学生通过提出疑问、解决疑问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培养职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是一项重任,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自主学习能够从各个层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进一步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其推动学生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第11篇

一、当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与思考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随处可见――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加上机械重复式抄抄写写,以及为应付考试而做的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出与投入比率低。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师串讲串问理解课文内容上,师生共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表达能力低下,作文内容“假、大、空”。

2、学生学习被动,“他主”学习仍占据教学舞台。课堂教学老师包办代替太多,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用教材,而是教教材,把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只在 课本的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

3、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参与差。教师唱主角,少数优生唱配角,多数学生当观众。

二、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原因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普遍教学思想陈旧,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创新意识淡薄。部分教师不思进取,放松了学习,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差,穿新鞋走老路,机械训练,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2、应试教育的阴影作祟。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教师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甚至有部分自认为教书应考有法的教师将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弃之不教,理由是考试根本不会考这些内容。

3、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将评优晋级与学生考试分数挂钩,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唯分数是从,课堂教学面面俱到,知识教得死,生怕哪个内客没讲到,学生考试时丢分。面对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语文教师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这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是:创境激情――引疑自究――启思自悟――导训自结。即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参与自主学习目标的制定;通过组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促进学生自评自结,整合知识体系,掌握学习。

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第12篇

一、数学自主学习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就不教;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不能和谐地发展,所培养的人才缺少自主精神、创新精神。然而,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很多教师已转变或正在转变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已意识到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素养,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体作用。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已不会学习,习惯了教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教师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的教育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另一种表现就是教师对学生关心过度,害怕学生学不好,对学生扶的多,放的少,对学生是“他主”地方太多,“自主”地方太少,不相信学生,教师“一言堂”。或者是对学生“严格”要求过分,学生的自利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观愿望,也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和不会学习。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我们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把以教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把课堂上少数学生参与转移到鼓励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学会学习”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能力。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培养,在于使学生意识上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为此,教师应从自身出发,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把功夫下到艺术性的指导辅导上。

2.建立读书常规。自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培育和约束,因此建立良好而且严格的常规管理,对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强调读书必须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脑到,具体地说就是看书时脑子要集中,重点的内容要做到圈、点、划、批、摘,必要时记到摘录本上。

书要读两遍:学生在阅读时,要分粗读、精读。即对书本中的内容,先粗读一遍,对于重点部分和疑难部分做到细读和精读,特别是重要的概念、法则和公式,在通过反复地思考、深入地了解后,进行内容的概括和记忆。

3.适时地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经过一个阶段地训练之后,在绝大部分学生已能读懂并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可适当地着手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提高阅读的敏捷性。

其次要培养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1.教学生学会质疑。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学贵有疑,质疑是深入思考的结果,也是自主学习的表现。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对所学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并发挥自主意识,在不断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

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可以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思维定式,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充分挖掘学习的潜力和动力,唤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充满了“奇思异想”,在教师看来有些甚至是荒谬的,但请注意,千万不要轻易下结论,不妨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讨论来获得最后的结论比起教师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有价值得多。

2.教学生学会确定学习目标。 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确定学习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学习目标对于学习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但传统教学的学习目标多数不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而是教师提出来的,所以往往不被学生认同。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教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评价,尤其是自我评价是对自己的认识,也是对自己的反馈,它是自我调控的前提。自我评价不仅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对此,教师必须给予积极的引导。

再次要注重生活应用,让学生乐于在生活中实践数学。

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价值。在教学活动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能够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际生活出发,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亲近数学,感受数学与我的联系,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