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14: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破釜沉舟的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快乐浪花
谈起生活,真的是太有趣啦!无论在什么地方,像学校或者家里等,都有着数之不尽的有趣事件。不信?若是不信就跟我来看!
(一)
在语文课上,老师正在给我们讲解着做题。到了第三题,题当中第一问是“拎”是什么意思?我心想:这还不是提着的意思么?!但老师非让带着字典的同学再查一下,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只见同桌正认真地查找着。看看,人家的“标准答案”就是跟我们想的不一样,只见同桌睁大眼睛,照着字典一字一句地念:“提着一篮子菜!”哇,他疯啦?我一把抢过他的字典,一看,才解开了谜团,拎:提着:~一篮子菜。我的天,他是第一次查字典吧?
(二)
暑假里,我和妈妈在姥姥家玩了几天之后,准备回家。可是我们到了下午五点才去等车,半个小时后,总算来了辆,我们挤了上去。可是走了一半多的路程之后,汽车突然出现了故障,没办法,下车吧,走着回家呗。一路上,我们累得筋疲力尽,妈妈对我说:“你来讲个笑话吧!最好长一些,也许我们可以减轻一些疲劳。”我回答:“好的。但是在讲笑话之前,我可以先讲个伤心的故事吗?”妈妈听了,看上去十分感兴趣,她说:“好的,好的,你快讲吧!”我说:“这个故事不长,但是他会令人伤心至极:我突然想起,咱家里的钥匙被我遗忘在了汽车上它是咱家里唯一的一把钥匙了!”
(三)
一次,奶让弟弟背一些成语故事。到了“破釜沉舟”那个故事时,弟弟只看了一眼便翻了过去。我在一旁看着,便问他:“你会背“破釜沉舟”了吗?好,你说一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你读后有什么感想?”弟弟马上回答:“有一个农夫,他用一把破烂的斧子居然都能把一艘小船劈开,使小船沉了下去。我想,古代人的船可真不结实呀!这也反映了我们中国当时很落后。我一定不忘国耻,报效祖国,不让类似这个故事的事情发生!!!”
暂时我就写这些吧,因为如果我全介绍了,你肯定会笑破肚皮!那我可承担不起责任的呀!
面赤耳热之际,施耐德向吉米吐露实情说:“不瞒你说,我遭遇过许多次的失败。幸运的是,每一次我都强迫自己,赶快打起精神奋斗下去。”说到这里,朋友举起酒杯,将那杯酒一饮而尽。
施耐德的父亲曾经拥有一艘取名为迪西的摩托艇,后来他把制造模型的工具箱送给儿子。在考虑为教堂捐赠拍卖物品时,施耐德打开了它,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父亲,还有父亲在那艘优雅的摩托艇上拍摄的老照片。
起初,施耐德对摩托艇的故事一无所知,直到有一次他躲避了一件该做的事,父亲才借题发挥说:“把你的帽子扔到墙那边。”施耐德困惑不解地问道:“这是什么意思?”父亲说:“面对一堵难以逾越的高墙,如果你迟疑不决,那就把帽子扔过去,这样你就会想方设法翻到另一面去。我就是这样来到芝加哥的。”
施耐德一直弄不明白,父亲在威斯康星州长大,何以离家别友来到芝加哥?父亲告诉他,20岁那年,他离开贫穷的家乡,除了一艘摩托艇,他一无所有。到了繁华的纽约后,因为一时找不到工作,他几乎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再开摩托艇返回老家。
但他没有那么做,而是“把帽子扔到了墙那边”。为了筹措一笔干事业的资金,他果断地卖掉了摩托艇,断绝了自己的后路。后来他在纽约创立了一番事业,并与一个美丽的姑娘相恋,组成了一个美满的家庭,使全家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若不是当时自断退路,这一切都无从谈起。
EQ提升计: 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版的“破釜沉舟”。项羽破釜沉舟,引兵渡河,没有了退路,士兵们才奋勇向前,一举大破秦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颠覆了秦朝。
这两个故事说的是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有想法、有信心还不够,还必须要自己行动起来,义无反顾地干下去。在最紧要的关头,我们只有孤注一掷,才有一线生机。
当我们面对一堵难以逾越的高墙时,假如你把帽子先扔过去再想办法过墙去,你就是个有能力的人。但是你绝不能后悔,因为从你选择并且把帽子扔过去的那一刻起,你就再也不能收回,而且必须坚持做下去。因为:
第一,是你自己做出的选择,你要自己承担、解决。
第二,选择了就有责任去面对。
第三,选择了就会有责任、有压力驱使你去完成。
读《成语故事》后感
期末了,我被评为三好学生,为了开卷有益,学校奖给了我一本《成语故事》,我就决定,在这个寒假里,读完这本书。
一翻开书,我就有点“望而生畏”,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一共有86个成语,并详细写了成语的溯源、成语释义、注音、成语故事、近义成语、反义成语和靓句,读练结合,还在成语后面编写了练习和思考题目,这样我就提高了阅读效果,加深记忆。在故事中难懂的词语和字都会在旁边注解,并注音。在相对应的成语后面,还有名言宝库。在每个成语的中间,还插了图片方便我们理解,让我们入木三分,举一反三,因为写了近义成语和反义成语,所以积累一个就是积累五个以上的成语。不愧是阅读经典名著,提升人文修养,还有名师妙笔点评,知晓文章深意。
在我犹豫不决之间,爸爸妈妈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天抄9个成语,并背会成语的溯源、成语释义、注音、成语故事、近义成语、反义成语。我想也是,都看了,那就不能半途而废,要破釜沉舟,水滴石穿。
于是,我卧薪尝胆,奋发图强,一鼓作气。不知不觉,这本168页的成语故事就要读完了,本来我还对成语一窍不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知半解。现在掌握一定成语知识,虽然花费了我好多闲暇时间,但我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提高了自己的修养,真是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我也不能纸上谈兵,我要把这些成语,用在作文上,这样才能有画龙点睛,行云流水,栩栩如生,锦上添花的效果。
这本书,让我见识了成语的魅力,让我知道成语的用途,让我明白生活离不开成语,成语源于生活……
我每天晚上都要听一些圣贤教诲,比如蔡老师的《细讲弟子规》讲座,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听一集。在第27集中,我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宋朝有一位读书人叫朱寿昌。他七岁的时候,因为他母亲不是父亲的原配,父亲的原配又很嫉妒他母亲,所以硬是把他的母亲逼出去改嫁,于是他七岁就跟母亲分离。尽管这么小就与母亲分离,他仍念念想着往后一定要把母亲找回来。后来他在几十年当中,一直打听都没有下落。他的整个事业发展得很好,在宋神宗时当了官。后来他五十七岁时,想到自己已经与母亲分离五十年了,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母亲。他对他的亲人说:我要出去找我母亲,假如我没有找到,我从此不回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找到偏远的陕西一带,到了叫同州的一个地方,刚好就下了雨,他就停在那里,后来就有因缘探听到他的母亲,他母亲已经七十多岁。当他顺利的找到了他母亲的时候,母子很感动,相拥而泣。朱寿昌不只是把他的母亲迎回来奉养,连母亲后来生的弟弟、妹妹也一并接了过来共同生活。
我听了这个故事很感动,因为朱寿昌确确实实念念不忘父母的恩德、父母的恩义。他尽管长大了,并与母亲都分离50年那么久了,他仍没有忘记母亲生他育他养他的恩德,大海捞针似地寻找也要破釜沉舟地去找他的母亲。而且不只把他的母亲迎回来奉养,连母亲后来生的弟弟、妹妹也一并接了过来生活,真正的是一个孝子,做到了《弟子规》中所说的“首孝悌”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圣贤教诲。相信任何一个有孝心的人,听了这个故事都会泪如泉涌,感动不已。
《细讲弟子规》里面还有很多教诲都很感人,让我们一起去弟子规网站或大方广网站看看吧!
(作者:李信良,新路海大希望小学四年级学生;指导老师:李文军)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尤其要注意规范学生汉字的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针对目前大多数小学生存在的错别字连篇的现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减少错别字出现的频率,真正发挥汉字的功能。
一、通过对比,了解汉字的规律
汉字作为一种规范的文字,在构字的时候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就决定了其在书写的时候也是有规律的。汉字都是由部件和基本字组成的,汉字的偏旁大多是由基本字构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掌握了一个基本字及其字义以后,就可以根据它来学习一系列的汉字,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减少写错字的现象。如,在教学生写“福”字的时候,学生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将“示”字旁错写为衣字旁,这个时候就需要把学生容易写错的带示字旁的字进行简单的归类,可以写出“祝、礼、神、祀、祖”等字出来,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偏旁相同的字有什么样的共同点,学生经过仔细的观察后会得出这些字都与祝福、祭祀、崇拜等有关。学生在了解并掌握了这一规律以后再写与这两个偏旁有关的字的时候就不会弄混淆,不会出错了,这样要比教学生死记硬背的记忆要好得多。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
二、追根溯源,了解汉字的来历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其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作为表情达意的重要的工具,其书写正确是非常重要的,错误的书写有时会使得所要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尤其要注重汉字书写的准确性。在书写的过程中,汉字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由一个个词语来将其串为有机联系的整体。事实上,有些词语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有些词语是由历史典故演变而来的,有些词语会附带有趣的寓言故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地挖掘汉字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减少学生的错别字数量。比如,在讲解“破釜沉舟”这个词语的时候就要给学生讲解一下这个词语的含义,否则的话学生可能将“釜”写成“斧”,就曲解了该词原来的意思,“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自于楚汉之争中项羽的战略,当年,项羽为了打胜仗战胜秦军,将自己军营中的做饭的工具都砸掉,将渡河用的船只都烧掉,每个士兵只带有三天的粮食,不给自己留下任何的退路,由此可以知道“釜”就是指做饭用的工具,而不是作为工具用的斧头,学生在了解到这一点后就不会轻易地将这个词语写错了。
三、用心体会,分析汉字的构成
汉字是一种具有艺术的文字,在点、横、竖、撇、捺之间构成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文字,所以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的分析汉字的构成,用心去体会,体会汉字本身的形体之美。这是从根本上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的有效的方法,比如,在学习“唐”这个字的时候可以认真研究中间的部件,然后让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然后可以让学生联想与这个字中间部分相关的汉字进行辨别,如“事、急、慧、皱”等,让学生仔细观察什么时候这个部件是出头的,什么时候这个部件是不出头的。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这些汉字的对称之美,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观察汉字的形体之美,从而帮助学生写出正确的汉字。
四、勤于动手,规范汉字的书写
勤于练习,练习写汉字是规范汉字书写,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书写习惯的最为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理解,理解汉字的构成规律,理解汉字所蕴含的真正的意思,但是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在课余的时间就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有规律的练习,坚持练习,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练习的数量,更要注重练习的质量与效率,比如,在学习完《长江之歌》一文以后,要求学生将文中的生字“涤、溉”进行反复地读和写,更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自己所学的字和以前的进行联系对比,分析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点,同时可以在小组之间进行汉字听写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勤练笔的良好习惯养成,使学生不仅仅能够少写错别字,更能够写出漂亮的规范的汉字。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写错字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做个有心人,要善于观察、敏于思考、勤于动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真正的原因并帮助学生改正。在纠正错别字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勤实践,并主动、积极地探究自己出错的根源,师生共同努力合作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出现的次数,使得汉字发挥其原本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由于自身的幸运得以跟许多老板(应该说企业家)交谈,你们创业的故事总能让我深深着迷,你们都跟我说本来只是想生活更加宽裕更加无忧,这就是你们的初衷,只不过,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生意能做得这么大。
你们都是能为企业做到殚精竭虑的人,你们律己之严有的甚至可以用严苛形容,但是始终有一点我不明白。或者很多人以为金融危机过去了,经济亦会渐渐回暖,这只是新闻报纸报导的消息,现在的创业寿命已经比以前更低,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未见好转,生产力过剩靠内销难以消化。或者我们应该好好想一想。
在过去20多年的中国商业界,众多草根起家的企业家们似乎从严不肯放过任何一个成长的机会,但同样也纵容出一代不知节制的财富群体,从而造成他们注重利益不计后果,得理处决不轻易铙人,勇于倾家一博而不肯稍留后路。“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隐含在这些成语中的血腥与决然构成了这代人共同的生命基因。经济学家赵晓在评论德隆事件时说:“德隆倒下,是德隆的悲衰,也是渴求极速发展的中国民营企业的集体悲哀。”
华人首富李嘉诚创业于1950年,50多年来,他的同辈人大半凋零,唯有和黄事业绵延壮大。被问及常青之道时,这位华人首富说:“我经常反思自问,我有什么心愿?我有宏伟的梦想,但我懂不懂什么是有节制的热情?”
商业是一场总可以被量化的智力游戏,商业是一场与自己的欲望进行搏斗的精神游戏,但归根到底,商业是一场有节制的游戏。所有的天意或宿命,其实都是企业家性格的投射。
以上这段话摘自吴起波的《大败局2》
商人的初衷其实远远没有心中的欲望那么庞大,只是听闻身边人身边事看完书才会这么夜都想记下这段字。突然间想起《叶问2》的那句话:“你认为和家人吃饭重要还是分胜负重要?”
(深圳青少年报“听爸爸讲过去的故事”,主题‘读书趣事’,应征稿)
那还是上世纪“”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除了两派之间的“武斗”轰轰烈烈外,国家已陷入百业萧条、万籁俱寂的困境。学校连课本都稀缺,语文课本只好换成了“语录”,又称“红宝书”。更不用说有什么课外读物了。有一天,念五年级的爸爸发现一“干部子弟”的同学在偷偷看一本禁书《西汉小故事》。于是,爸爸向这位“干部子弟”百般哀求,并保证只看一晚上,才把这本“毒草”借回了家。
那时候,爷爷奶奶都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去了。没了束缚,爸爸便挑灯夜战。书中的故事让爸爸着了迷:楚汉相争、张良拜师、韩信胯下之耻、萧何月下追韩信、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暗渡陈仓、四面楚歌……整个西汉历史被一串串津津有味的小故事演绎得生动活泼。
读完书后的爸爸毫无睡意,尤其是“张良拜师”这一节令他忽发奇想:那张良不过是在下邳桥下替那老头捡回了一双烂鞋,起了几个早床,便找到了一个好师傅,得到了《太公兵法》,辅佐刘邦打了天下,建了丰功伟业。我要是有机会拜得良师,得到兵书,岂不也是满腹经纬、运筹帷幄,安邦定国,做得大官?想到这,爸爸兴致勃勃地翻身起床,操起手电筒,趁黑摸出了门,向郊外走去。
冬天的清晨,北风呼啸,小雪纷飞,道路泞泥。爸爸漫无目标又满怀信心地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忽然看到前面有个瘦小的老头,爸爸心中大喜,以为碰到了要找的世外高人。急急忙忙走上前去,殷勤地用手电筒为那个老头照路:“老爷爷去哪里呀?”“去化肥厂。” 老头警惕地打量着爸爸。“那要向前直走,好远哟。”“ 远、远。” 老头谨慎地答道。 “这么冷的天,您大早赶远路,辛苦呀”“嗯、嗯”。“老爷爷讲个故事吧。” “嘿嘿。”老头干笑着吐出两个字。老头愈是少言寡语,爸爸愈觉着这老头不简单,肯定是“世外高人”。“我可最喜欢听历史故事啦,比如张良拜师呀。” “嗬嗬、嗬嗬”老头总算多吐了两个字。爸爸心里可是越来越高兴:这一定是高人,高人都是这样的不多话,可别心急。一边为老头照着路,一边热情地套着近乎。两人就这么一问一答地向前着。走到一个岔路口,那老头——爸爸心中的“世外高人”忽然向右一拐,朝一条小路奔去。“哎,老爷爷,应当是直走啊。”“我去那边、那边。”老头说完一颠一颠地小跑了起来,一会就不见了人影。
哈哈,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那老头把个头比他高大的爸爸当成打劫的小坏蛋了,做啥子张良啊。
从自然环境、经济生活、文化传统等方面分析了英语习语与汉语成语的产生和发展,并根据喻义和喻体的关系研究了二者的特征,得出:在英汉语言文学阅读语翻译中,要结合不同国家、民族的生活环境、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以及不同的语境来研究。
英语和汉语都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汉语中,成语、习语、谚语以其精炼、优美、生动而富有表现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样,在英语中,也有许多广为流传的较为固定的、富有涵义的语句,俗称习语或谚语,即idiom。汉语的成语与英语的idiom虽然不是完全对应,但是二者都具有形式上的稳定性和意义上的整体性,都是其语言的精髓,大大提高了其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一、英语idiom与汉语成语的形成与发展因素分析
语言的形成与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同时还要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词汇是受外部因素影响最大的部分,其中成语习语最能反映不同的自然环境、经济生活、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特征对英语idiom和汉语成语的不同影响。
1.自然环境、经济生活的差异与成语习语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有着显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由此发展的不同的经济生活。
在地理位置方面,我国的文明发祥地在黄河流域,因此许多成语都与黄河或江河有关,比如:一帆风顺、过河拆桥、逆流而上、隔岸观火、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等等。在气候上,我国地域宽广、气候多样,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以及中原气候差异较大,这种情况在成语中也有很好地体现,如:风云变幻、风和日丽、天寒地冻、阴雨绵绵、风驰电掣、大雪冰封、云清风淡等等。我国是一个农业古国,汉语成语中很多是与土地和农业相关的,如:斩草除根、披荆斩棘、席地而坐、瓜熟蒂落、瑞雪兆丰年、良莠不齐、风马牛不相及,鸡飞狗跳、水到渠成等等。
英国诗歌岛国,四面环水,也就有了许多与海洋、捕鱼、航海相关的idioms,如:all is fish that comes to the net.英语的idiom中经常会用fish来比喻事物,相对于鱼来说,中国更常见的和吃的是蔬菜,因此汉语有一个俗语叫“捡到框里都是菜”与之相对应。与与航海相关的idiom还有“be in the same boat”(处于同样的境地),“to take the wind of one’s sails”(阻止某人事业的发展),“to get one’s sea legs”(习惯海上生活)等等。
中国东部虽然也临海,但是文明发源于中原地区,离海洋较远,因此汉语中的“海”多让人觉得遥远和神秘,如:大海捞针、沧海桑田、海市蜃楼、天涯海角、海阔天空等。
与我国多样化的气候相比较,英国气候较为单一,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夏温差不大,全年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常年多雨,晴天较少,所以英语中有“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晒草要趁太阳好)表示做事要抓住时机。英国盛产蘑菇,因而英国人长用like mushroom来形容一种事物大量生产或迅速发展。与之对应的是,中国南方盛产竹子,汉语成语中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事物的快速发展。
2.民族的历史文化差异与成语习语
英汉民族都有各自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诞生过很多灿若群星的伟大作家,创造出彪炳史册的文学巨著,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典故、神话、寓言故事和历史人物传记。这些历史文化素材反映到成语中,给语言染上了浓重的民族文化色彩。
汉语中有许多描写古代战争的成语,如与秦赵相争的有“价值连城”、“怒发冲冠”、“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和楚汉争霸有关的“取而代之”、“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约法三章”等。与历史人物和事件相关的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班超“投笔从戎”,《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说曹操曹操到”、“身在曹营心在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等都浓缩了特定的历史事件,寓意深刻。
英语中也有很多反映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习语。例如:burn one’s boat(破釜沉舟),相传古罗马凯撒等将出征时,常烧毁船只,士兵无任何退路,只能勇往直前,背水一战。Hang by a thread/fair(千钧一发、危在旦夕)。这个比喻来自达摩克里斯的剑,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叙拉古国王戴奥尼夏请他的廷臣达摩克里斯赴宴,要他坐在以一根头发丝悬挂的剑下,以示君王处在危难之中。另外还有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铁卢)这样的成语。
汉语中有好多来自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中的成语。“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八仙过海”等是来自神话传说;“愚公移山”、“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叶公好龙”、“郑人买履”、“塞翁失马”等都是出自寓言故事。英语习语中有很多是来自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传说,如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弱点),the apple of discord(祸根、争端)。也一些来自伊索寓言,如cry wolf(发假警报),fly on the wheel(狂妄自大的人),Hobson’s choice(无选择余地),the touch of Midas(点金术)等等。
二、英语idiom与汉语成语的特征比较
1.成语中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
第一,喻义和喻体都相同。虽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自然环境、经济生活、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心理,但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都有一些共识,因此,人们对比喻的认知心理基本相同。在英汉成语中有很多比喻的喻义和喻体都相同。如as light as feather(轻如鸿毛),new wine in old bottle(旧瓶装新酒),walls has ears(隔墙有耳),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英汉语境中是喻义和喻体是对应的。
第二,喻义相同,喻体不同。人类文化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各民族文化又有鲜明的个性。英汉成语中有些喻义相同,但是喻体不同,而这只存在部分对应关系。如: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golden eggs(杀鸡取卵),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no smoke without fire(无风不起浪)。
第三,喻义和喻体都不同。由于民族生活习惯差异、思维特征差异而引起民族语言的差异。英汉成语中,有些成语的喻义和喻体之间完全不对应。这种形似而已不似的成语在翻译时根本不能互译,意思相差甚远。如:black sheep就不能译为“黑羊”,而是“害群之马”的意思;to call somebody names不是“叫某人的名字”,而是“谩骂某人”;to pull one’s leg不是“拉后退”,应译成“取笑某人”。
2.成语内部形式与结构的相比
汉语成语的语言特色主要表现在语音的双声、叠韵,文字简洁明快,多以四字构成;英语习语的语言特色则利用发音的和谐,文字简练,朗朗上口,以利于记忆。主要有以下形式:
舞台中央,一对老夫妻的表演极为默契。老先生吹萨克斯,老太太唱歌。两个人都非常专注,不时深情凝望对方,仿佛这个世界上只剩了他们两个。歌声悠扬,萨克斯声音也悠扬,台下的观众全都沉浸音乐当中。
老先生风度翩翩,颇有几分儒雅。老太太坐在轮椅上,老先生推着她,慢慢移动。整场晚会,他们成了最耀眼的明星,观众们不停地让他们“再来一个”。他们返场几次,最后老先生说:“多谢大家的支持,我妻子体力不行,我们只能表演到这里。”在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他推着她缓缓下场。
这是个残疾人表演艺术团,演员几乎都是残疾人。但是很明显,老先生不是残疾人。我是这次演出活动的组织成员,对这对夫妻感到非常好奇,于是就到后台去采访他们。
老先生非常开朗,他笑着说,他已经推着她走过了大半生。如今,他为了她,义务到残疾人艺术团来帮忙。他们的故事,可以写一本书了。
两个人年轻时,是人人羡慕的情侣,郎才女貌,而且都热爱文艺,经常是一个人吹萨克斯,一个人唱歌,琴瑟和谐。谁知,突然有一天,她出了事故,腿残了。本来他们正准备结婚,他的母亲听说后,先是震惊,之后长舒了口气说:“还好,还没结婚呢!”言外之意,没有结婚,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抛弃已经残疾的她。
他却说:“这辈子,我非她不娶!”他的家人百般阻挠,她也怕拖累他流着泪要和他分手。他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决定,和她一起到城里的艺术团去打拼。他承诺,一定要推她一辈子。
他支持她在艺术上深造。她嗓子好,长相甜美,如果没有那次事故,她会有更大的发展,可是身体条件限制了她的发展。有一段时间,她心情糟透了,总说老天对自己不公平,他只能好言劝慰。她看着他不知所措的样子,又笑了:“老天把你给了我,也算是对我不薄!”他们在艺术上互相切磋,他发展空间比她大很多。
他年轻时人长得帅,又有才华,不少女孩子主动追求他,知道他有个残疾妻子,替他委屈。开始的时候,他没动过心。后来遇到一个女孩子,对他痴心,他也喜欢她。那次,他过生日,那个女孩子送了一条领带给他,他没有拒绝。他拿着领带走进家门,却看见妻子正在厨房里忙着给他做长寿面。她坐着轮椅行动不便,厨房里很热,她忙得满头大汗。他心里一酸,他知道她亲自做手擀面要付出多少努力。面做好了,她给他端到来,动情地说:“今天的面条,又细又长,真是长寿面!”他把领带偷偷扔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和那个女孩联系过。
他们靠自己的才艺,在城里站稳了脚跟。多年后,家里也终于认可了他们的婚事。如今,他们的儿子考上了大学的音乐系,一家人很幸福。
他们老了,他依旧推着她,履行着“推一辈子”的承Z。
蒲松龄的《狼》一文教学后,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布置了几道返原性的作业。
一、 请在原文中找出含有下列含义的字:
只:止,了:矣,一同:并,到:至,要:欲 ……
二、 请从原文中找词句来填空: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晚”。表示屠户抱有幻想,糊涂一时,一再退让的句子是:“投以骨”,“复投之”。表示狼贪婪的句子是:“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狼眈眈相向的原因是屠户“弛担持刀”。前狼假寐的姿势是“犬坐”;神态是“目似瞑,意暇甚”,目的是“诱敌”。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狼亦……耳。”
以上这类题型的布置,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返原性地掌握原文知识,加深对所学文章的了解。
文言文都是一些老古董文章,隔我们的时代较远了,很多学生学习此类文章没有多大兴趣,上课没精打采,昏昏欲睡。学完什么都完了,没有多少收获。针对此种情形,我在课文教学完成后做了三件事:
其一,我先在黑板上写出如下两幅对联:一幅是《狼》的作者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一幅是郭沫若参观《狼》作者故居写的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我用以上两幅的内容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在学习上争攀高峰。过后,我要求学生用对联的形式来概括课文第一段的内容,并尽量用上原文中的一些词语。开始学生还有些棘手,我又讲了对联的一些特点和种类等,这一下学生们就活跃起来了,有的还写出了较好的对联。
其二,为了进行写作训练,我向学生们复述了蒲松龄笔下的狼贪婪,凶狠,狡诈的本质,并引导大家收集展现这一本质的成语。如:狼子野心、如狼似虎、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然后话题一转:“其实狼也有可爱的一面,请大家找一找。”我说完,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谈论了:“忠贞”“坚韧”“团结”……
其三,我出示了流沙河先生仿苏轼词写的一首《炼炉胶・吃鳖怀古》的上阕:“大江东去,狼逃尽,煎煮烘熘嫩物。骨垒西边,人倒死,三过周郎吃鳖。乱食穿孔,金条列宴,捐起千杯血。姜酸肉化,一食多少豪杰。”出示完后,我也讲了语词的大致意思。最后,我出了几个题目:《可爱的狼》《看不见的鳖泪》《吃的文明》由学生任选一题来写文章。
这一次,我仔细观察,发现多数学生面部表情都要好得多了,不一会儿,课堂里传来了写字的沙沙声。
珍贵的四年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大学的生活让我开心过、失落过、平静过、疯狂过、自卑过,当然也自信过。不是不向往校园艺术节上青春的绚丽和多彩,不是不羡慕睡觉睡到自然醒的悠闲和舒适,然而我的大学拷问我什么叫做真正的坚持和追求,什么才是真正的奋斗与拼搏。放下心爱的乐器,捧起深爱的书册,我的大学贯彻我面对抉择破釜沉舟的勇气,和一旦确定方向便勇往直前坚持到底的胆量毅力——入学时发下的宏愿,读遍学校苏北最大图书馆内所有社科文史类图书,四年图书馆里白天黑夜的坚持和追求如今终逾圆满。
我感谢四年的大学生活,在这片神奇的沃土上,没有谁能划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没有什么来判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这些疑问都留给我们秉持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去思考去选择,于是有人投身商海,有人沉迷烟酒,有人钻研门路,有人醉心安逸,而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抓紧这人生中最珍贵的阅读黄金期,将自己压抑了十余年的狂热全部奉献给智慧的殿堂,一副纸笔一堆书,抛开所有,专心致志,去汲取,去开拓。因为我们谁也不能断言将在通往未知终点的途中遭遇什么,而梦想就那么大,人生却那么长,我们可以抓在手里使不至于迷航的,惟有自己心底执拗得近乎愚蠢的信念。人生能有多少机会让你全力追逐梦想,离开大学你还有多少时间可以静下心来读书?我不愿将故事推诿未来,我知道这四年我只要放弃一些便可以靠近理想,我明白道路坎坷前途多艰生存生活的压力时刻如影随形,可是我爱文学,我爱历史,我爱大地上山川秀美,我爱残章中人事如新,我甘愿用全部的心神信仰供奉它们,因为我爱啊。
因为爱,我选择放弃琐碎安稳的师范专业入读涉猎范围更深更广的汉语言文学;因为爱,我在学校规定的英语外自学第二外语日语;因为爱,我把自己关进图书馆疯狂埋首于西方哲学、纹章学、象征学、炼金术、宗教学、神秘学、欧洲民族原始崇拜、世界史、中国史、中国自然崇拜、中国神仙体系研究、中国通俗小说对比研究以及社会学、中国人口学、女性学、世界亚文化研究等诸多学术领域;因为爱,我誓言昂首前行,绝不后悔。
毕淑敏女心理师读后感
贺顿,听起来像个哲学名词,是她给自己另起的名字,这位女性,有着悲惨的身世,来到偌大的城市,艰难地扣着命运的大门,她没有学历、没有资金、没有资本,甚至连姿色都没有。然而在生活的竞技场,她是出色的角斗士,流血不可避免,但抗争令人敬佩。
毕淑敏,当过军医的女作家。她的文字是温暖和寒冷并存,有时很抒情,犹如汩汩清流,有时很严苛,让你忍不住尖叫一声。但她的文采是我的理想,比如:“女人的智慧不一定都是圆融婉转的,有时也是斩钉截铁的。决绝逝去的感情犹如旧衣,色泽已褪,针脚已开,款式已是陈旧,所有的经纬,都已经稀薄。然而,你长久地穿过它,那里遗有你的形状,你的气息,还有你的泪和汗。”
这样的文字很干脆也很朴素,她善用比喻,让你猛然心动,“贺顿并没有走远,在旁处静静地注视着(他),犹如看荒野中一盏毫不知情的灯。”她用漂亮的文字渲染景致,“窗外冬日雪霁,残雪似银,路旁冻水如墨,阳光倾斜着射进来,像清漆一样透亮,弹得出声响。”她也很率直,“我不是课堂上的教授,只是一个笔随心走的小说家。感谢小说的游戏规则,给予我宽松想象的权利和快乐。”
一穷二白的时候,梦想仍是闪闪发亮的。对于一个女孩来说,其貌不扬是非常大的劣势,然而贺顿有一副好嗓子以及坚韧不拔的杂草精神,她有计划有理想有勇气,敢于孤注一掷,破釜沉舟,为事业倾尽心血。生活是不公平的,它让有的人从出生开始就享受到了阳光、雨露,却让另一些人付出苦难的代价来承接不易的成果。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一位长辈对一个脸颊挂着泪珠拒绝去自己分到的历史班上课并失落地徘徊在办公室门口的女孩用手指写下:“学习是个人行为。”从而消融了女孩的疑惑和倔强的场景。生命是一块画板,愿你用至真至纯的心去绘制一片蓝图,收集欢笑和泪水,健康真实地成长。你的成就在于你个人的努力,在于你怎么看待自己。
贺顿一无所有,她去推销化妆品,在她敲门的时候,更期待没有人应答,晚一点应答,也就晚一点尴尬。难得有人应答的时候多半是冷淡的回绝,甚至强行把她拽进屋里。逃跑惊魂未定,她不允许掉眼泪,因为流泪也是需要资本的,她抿紧嘴唇,强忍泪水,又到另一幢楼“开战”。
贺顿想做心理师,因为很赚钱,这是初衷。然而在开办心理诊所和为案主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贺顿濒临崩溃的边缘,她随时可能倒下,却强迫自己坚持。故事的最后,贺顿继续挣扎在残酷的现实里,只是她比以往更坚定、更智慧、更成熟。
品《女心理师》是一种刺激和润泽,直指人性。它给了我指引,或许可以去研究一下心理学,或者可以做一个关于“人性”的主题研究,无论哪一种,都是催引人更好更强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当我绵薄无力的时候就要懂得积蓄力量和能量,一个人的成长和幸福感维系着很多人的关注和期盼,万物寂寥,乾坤清澄,现世安稳,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