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英雄雨来课堂笔记

小英雄雨来课堂笔记

时间:2023-05-30 09:14: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英雄雨来课堂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英雄雨来课堂笔记

第1篇

一、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多年来,语文教学采用的是“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段”的阅读模式。为了把理争透,老师唯有不停地讲,岂不知讲解得越多,教学效率就越低下,其主要症结就是违反了“背诵”这一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所以,取而代之的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

1.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

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一课书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

现用的教材中,不论寓言故事,散文,还是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以小语第九册为例,要求背诵的课文涉及到7篇,共1090字,平均每天背诵却不足10个字。所以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挑选3―4个精彩片断、妙语佳句让学生熟读成诵,并把增加的部分列入考核之列。

3.每学期补充八篇左右的诗文和现代中外名篇,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现用教材虽有精选部分古诗文和中外名篇,但数量太少了,所以我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篇目,让学生博闻强记。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二、利用课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我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

1.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目标尚在起步阶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我是从两方面引导学生的: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除要求他们人人订阅《中国少年报》、《小学生周报》和《小学生优秀作文》外,还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自行订阅,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2)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借阅。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俗话说:“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就类型而言,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属于创造性笔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和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

3.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我的做法是:1)每周一节的语文活动课,让它成为学生们表演的舞台。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词句接力赛”、“朗诵擂台赛”、“美文欣赏会”等。2)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我专门开辟了“读书”专栏,其中设有“采蜜集”和“知识角”等小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习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三、增加作文密度,从写作中积累语言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过程。要使大脑的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巧用笔,使其像数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和作文题目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眼:

1.练在情感交融处

如《我的心事》,课文教学到“我刚进屋,见一位阿姨坐在椅子上……我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不由地流下了眼泪”一段时,我指导完学生分角色朗读后,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情境中,我马上安排了写一段话的练笔:“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大林会有许多话要对小姐弟说,他会说什么呢?”这样一安排,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2.练在思维的发散点

如教学《凡卡》最后一段后,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样就收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了。

3.练在情节的空白处

如《小英雄雨来》中“芦花村的人们听到河岸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有志不在年高!’”这段情节较简单,为了加深对雨来英雄品质的认识,我安排了一次扩写练习,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凭借以上途径,学生的语言运用频率不断加大。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其它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

第2篇

一、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但纵观多年来,语文教学采和的却是“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段”的阅读模式。为了理争得深透,老师唯有不停地讲,岂不知越讲解得多,教学效率就越低下,其主要症结就地于违反了“背诵”这一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所以,我认为,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为了强化这一手段我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

1、阅读教学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

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书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

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以小语第九册为例,要求背诵的课文中涉及到7篇,共1090字,平均每天背诵却不足10个字。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数字!所以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挑选3—4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把增加的部分列入考核之列。

3、每学期补充八篇左右的诗文和现代中外名篇,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一代伟人酷爱读书,许多名篇熟读成诵。总书记访日进,主人问他访问的结果怎样。他顺口吟诵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这两例,不正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背诵古诗文和名篇受益不浅”吗?现用教材虽有精选部分古诗文和中外名篇,但数量太少了,所以我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篇目,让学生博闻强记。久而久之,学习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二、抓好课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博览,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因此,我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我采取了以下四方面的措施:

1、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目标尚在起步阶段,一套完善的语文课外阅读教材仍未问世,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我是从三方面引导学生的:1)把本省、市级编的作文刊物与教材配套,便于学生迁移自学,是阅读的好材料。2)订阅少儿刊报。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除要求他们人人订阅《中国少年报》、《小学生周报》和《小学生优秀作文》外,还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自行订阅,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3)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借阅。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俗语云:“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就类型而言,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属于创造性读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用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

3、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我的做法是1)每周星期六的语文活动课,便让它成为学生们表演的舞台。活动谭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词句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等。2)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我专门开辟了“读书”专栏,其中设有“采蜜集”和“知识角”等小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业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三、增加作文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俄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过程。要使大脑的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巧红笔,使其像数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和俄文题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着眼点有四方面:

1、练在知能转换处。

如教学《阿德的梦》,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联想的用法,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了课文中有关句子,明确了什么是实在事物和联想之后,发下短文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又如仿写句式,仿写篇章结构,仿写过渡句等,都是属于知能转换的训练。

2、练在思维的发散点。

如教学《凡卡》最后一段后,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样就收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了。

3、练在情节的空白处。

如《小英雄雨来》中“芦花村的人们听到河岸上呼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有志不在年高!’这段情节较简单,为了加深对雨来英雄品质的认识,我安排了一次扩写练习,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3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小学生经过了六年的语文学习,直到升入初中都不会说,不会写,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太低吗?还是这些小学生太笨了?当然不是。实际上,原因很简单,因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教学生一些遣词造句的文学语言,而这样的语言在生活中用到的几率很低,根本没有教会学生如何说话。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语言教学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基础,以文字为主导。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这就是说,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首要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做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倾听”、“说话”、“评论”、“评价”四个角度入手,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学会倾听,迅速反应,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倾听是进行交际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开始。在口语交际中,有些学生之所以会出现交流障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能准确地理解对话方的意思,所以才无法及时准确地做出回应。简而言之,就是听话不抓要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倾听,让他们听明白、听清楚,这对提高小学生的口语水平有很大帮助。一是要指导学生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笔记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做好笔记要求学生在课堂听讲的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理解的知识进行概括。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做好笔记,教会他们在课堂上听什么、怎么听、抓重点等,这对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有很大作用。二是要指导学生多听朗读。朗读是进行口语表达的基础,教师应该多让小学生听一些优秀的朗诵,引导学生通过朗诵的语调、语气等感受语言,并运用语言。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朗诵产生兴趣,这对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大胆发言,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说话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说话和听话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首先,我们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时,应该先引导学生站在听众的立场上,想一想如何让对方接纳自己的观点。在发言之前,学生应该先确立明确的观点,然后利用语气、语调、节奏等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其次,我们要训练学生说话的勇气。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做到平易近人,能够经常性地与学生说说心里话,或者讲讲故事,要善于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如和学生一起谈谈他们喜欢的动漫等,让学生敢于说话。最后,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给小学生创设进行口语训练的情境。另外,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与文本产生互动。例如在学习《三打白骨精》一文时,语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找出故事中各个人物的对话,然后要求学生揣摩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根据具体的情节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来,接下来让学生进行表演。这样的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有很大帮助。此外,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很多课文故事情节都比较丰富,如《小英雄雨来》、《晏子使楚》、《牛郎织女》等,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课本剧,这样的活动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精心设计课堂环节,训练学生的评论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也有很大作用。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一文时,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学生是非常喜欢的,可是如果我们仍然按照传统的提问法来提问,学生要么感觉问题太简单,没兴趣回答,要么只是一心扎进故事当中,根本不思考。如:①晏子面对楚人的侮辱,是怎么样进行有力的回击的?他取胜的原因是什么?②课文一共写了几个故事,它们之间是如何连贯起来的?等等。这些问题太普通了,所以学生根本没有回答的兴趣。可是,如果我们能够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换一种方式,则效果就不同了。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用漫画的形式描绘课文,这样学生自然就会认真地研读课文,为了完成任务,同学之间还会互相讨论,自然就能够提高口语能力。

四、建立系统、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评价提出这样的建议: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口语交际具有极强的即时性和情景特点,适合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进行评价,应主要采用随堂评价的方式,在活动中评价,即时评价。评价的最终呈现方式应多采用表现性动词和描绘行语言,重点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情境,体现学生的差异和发展。教师要设计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家长评价的测量表。我们要知道,评价不是一个人的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准确、有个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也是必要的,要注重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必要时还应该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活动。总之,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是一个长期、循环渐进的过程。通过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评,可以达到了解和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总之,我们要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除了上面提到的从倾听、说话、评论等角度入手之外,还有很多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实践。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活动课形式探索实践

一、观

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也是发展智力的一条途径。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使学生直接获取写作中的第一材料。

在观察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把书本上学到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进行有条理、有重点、认真细致地观察。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课前观察,提前感知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如:学《蟋蟀的住宅》;可课后观察,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如学《火烧云》;在特殊情况下,还可课中进行,如教学《咏柳》这首诗,可将它放在柳枝发芽时讲,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在观中学,在学中观,文景结合,师生会触景生情,兴致盎然,创造出一种愉快的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二、说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一个真正全面关心学生的教师,就一定会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离不开听话、说话的,特别是现代社会中,口头语言的使用频率大大提高了,不仅如此,现代人的高频率、快节奏的社会活动,又对人的“口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培养出的21世纪的人才,没有良好的听说能力,不爱讲话,不善讲话,那么严重影响这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在活动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训练。

三、读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小学语文大纲要求,小学生能读懂适合少年阅读的书报,正确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于课外阅读来完成。

阅读内容可以是课堂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如:学了《景阳冈》,可让学生阅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学习《燕子》,可让学生看些描写春天的诗和文章,把握春天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阅读内容也可以是课堂内容以外的报刊、书籍等。阅读这类内容时,要引导学生读好书、看好报,让他们有选择、有重点地去读,在读中积累知识,在读中培养能力,在读中陶冶情操。

四、写

“写”是学生将平时所积累的材料,诉之于笔端的书面表达形式。如作文、日记、论文、写读书笔记、评论作文等。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里的“米”就是作文的材料,但仅有材料还不够,还得在 “巧”字上做文章。在写作“巧”就是写作技巧。

写作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文中所采用的写作方法运用到作文实践中去,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五、演

表演是课文活动课的又一种形式。这种形式于学于乐,寓教于乐,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又可发挥学生的特长,活跃学生生活,为学生喜闻乐见。

在活动中,根据课文内容编一些课本剧、小品等,挑选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排练,让他们登台献艺,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到卖火柴小姑娘悲惨的命运完全是由黑暗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学习《倔强的小》,让学生通过课本剧的观看,让学生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换来的,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爱国的思想感情。

六、唱

音乐是美妙的,它不仅具有陶情怡性的作用,而且对人们智力的开发和学习也是有一定帮助的。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的知识宝库有三把钥匙,即数学、文学和音乐。“我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有音乐启发的”(爱因斯坦语),借助音乐在陶冶情操和培养人才,提高素质方面的这些作用,我们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时,围绕课文内容,搞一些音乐活动是大有裨益的。《的睡衣》一课,通过邓颖超同志给补睡衣,赞扬了他们艰苦朴素的精神。学了这一课,我们教学生唱《小小针线包》,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培养他们艰苦朴素的品质;学习了《小英雄雨来》,我们教学生唱革命歌曲《王二小》,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等等。

七、画

绘画是展现于空间,诉之于视觉的一种艺术。它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在语文活动课中,结合课文让学生用图画形式再现课文内容,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如:学习《山行》这首诗,让学生根据诗的内容,绘制幅图画,将连绵的寒山、幽幽的白云,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火红的枫叶,用明快的色彩、清晰的线条,构画成一幅壮美的秋色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既培养了他们的爱美情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