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14: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众化经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准确锁定消费目标,开拓大众消费市场
随着餐饮市场消费观念的转变,广大消费者由崇尚豪华转为务实,在这种市场消费形势下,锦州的饭店如北山宾馆、锦州大厦宾馆、元都大酒店、金厦大酒店等,要想在竞争中取得长远发展,就不得不放下“架子”,开拓餐饮市场的大众消费市场。以“物有所值”的产品、合理的价格吸引广大消费者。锦州的饭店餐饮业市场定位较单一,只局限于高档消费者,这便造成普通市民对饭店餐饮产品抱有戒心。在考虑外出用餐时,很少想去饭店的。因为他们认为去饭店吃饭花钱太多又太正式。而社会上大量独立的餐馆则以灵活多样的经营、多档次的价格优势吸引众多的消费者。面对这一现实,饭店必须发扬饭店环境、设备、质量、优质服务之长的同时,调整产品结构,制定面向大众的多层次价位,积极缩短与大众的距离。
二、开发创新特色产品
1.积极开发特色产品,创新就餐形式。富有特色的菜品是饭店餐饮竞争中战胜对手的有力武器,积极开发、研制特色产品以吸引消费者的光顾。针对现代化都市里人们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心理特点,研究采用新原料、推出新菜式。如将野花、野果、野菜、昆虫入菜,给高档酒宴注入了一股清新的山野之风。特别是保健美容减肥是当今颇受大众关注的潮流,以野生植物、昆虫为原料开发一系列的素食宴席、美容餐和保健养生宴,对于广大消费者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例如在锦州的小背篓连锁专以食用菌为原料制作出风味独特的特色菜品,深受广大锦州市民的欢迎,真是门庭若市,生意异常红火。
2.预测大众市场的需求变化,开发新。品,注重餐饮的现实性的需求和潜在的需求。人们在外出用餐时最为关心的是用餐环境和餐具、菜品的卫生,当经营环境和卫生状况改变后,人们会更加注重膳食结构的合理搭配和菜品的营养价值并且讲求经济实惠、方便快捷。饭店经营者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必须根据人们求新、追求时尚的心理推出新奇的菜式以适应时代的潮流。如:东北的烧烤是非常有名的,特别是锦州的烧烤更是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眯,锦州的饭店餐饮部门可以设置一个烧烤餐厅,以其合理的价格,卫生的环境来吸引广大消费者,同时促进其它餐饮产品的销售。
3.合理制定多层次价位,提高市场占有率。以比较低廉的价格得到比较丰盛的食品固然使就餐者心里得到满足,出高价得到了珍品同样使人得以满足,问题不完全在于价格的高低,关键在于价格的合理。虽然锦州市民的收入有所增加,但生活水平与收入较高的城市的居民来比其收入水平还是比较低的。根据锦州市民的生活水平不太高的实际情况,锦州饭店业可以实行低价位的策略来吸引大众到饭店进行消费,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低价定位策略是一种以低于标准加价率确定价格的策略,也是一种薄利多销的价格策略,这种定价方式,是将价格定得比正常情况低,以求迅速占有市场。锦州的饭店把市场定位于大众,就可因低价从竞争对手中吸引大量顾客,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低价位、薄利多销对广大市民有显著的好处,对饭店经营者本身也有着潜在的、长远的利益:一是它可以加速企业的资金运转,以便多次获利;二是可因低价获得信誉,从而推动其它档次的餐饮产品的经营。正确运用低价,实施薄利多销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三、增加餐饮文化的内涵,打造饭店大众化消费品牌
1.培育企业文化,追求高品位服务。有这样一个餐馆,把报纸、杂志挂在餐厅里,每当客人进门后,服务员便笑容可掬地敬上一杯茶,然后把报纸、杂志送到客人面前。餐厅经理把这称为“精神文化”。从此,这家不起眼的小餐馆便以“文化餐馆”而声名远扬了。在餐馆增设一道免费的“精神文化”,其独具匠心的策划不仅令人耳目一新,也迎合了现代人对物质、文化生活中不断追求高品质的心理。先献上一道“精神文化餐”,这不仅使乍进餐馆的客人得以小憩阅览,能消除疲劳和坐等上菜期间的寂寞难耐,又使客人增长了知识,满足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这丰富的精神营养,再加上各色美味佳肴的口福,真是精神和物质的双重高品位的享受。如此经营怎能不受顾客欢迎。在进入全球市场经济的今天,这种竞争趋势关系着一个企业的兴衰。经营者如果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打破陈规、创新思维,在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上想出“创造顾客”的绝招,就会在竞争中败北。
2.增加饮食产品本身的文化内涵。色、香、味、形、器、名、养是饮食产品本身应该有的主要特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饭店可以通过对菜品文化背景的研究,结合史料记载,运用现代烹饪技术推出具有民族特色或异国风情的丰富多样的宴席。根据东北地区满族和朝鲜族文化风俗比较深厚的特点,锦州的饭店餐饮部门可以大力开发和推广满族和朝鲜族菜品来吸引广大消费者。
3.增加饮食文化环境的文化内涵。餐厅的环境设计要与人文需求相协调,为客人创造舒适的就餐环境。根据国人传统的进餐心理,中餐厅要求灯火辉煌、喜气洋洋。通过宫灯和富有民族装饰的风情灯饰和中式家具、盆栽、盆景陈设,让旅客感到浓郁的中国气息。
四、建立、挖掘多种经营渠道
关键词:成舍我;研究状况;综述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5-0136-03
一、相关文献收集情况及概述
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成舍我”进行关键字检索,检索结果显示有150条,其中期刊类资料101条,硕博论文18条,会议记录6条,报纸类11条,其他14条。根据所研究的主题,将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留下期刊类文献共56篇,其中1980~1981年间共有6篇文献,均是出自《新闻研究资料》这本期刊上,由曾在《世界日报》工作过的贺逸丈、左笑鸿、夏方推等人,根据亲历对成舍我及早期报的《世界日报》进行叙述性的论述;其余50篇文献均出现在1997年以后。
从论文数量上来看,早期对成舍我的研究比较少,只是在人物的特殊时期会出现小高峰,1999年为纪念成舍百我百年诞辰的3篇文章可以称为一个小高峰,2003年成舍我105年诞辰,有3篇,接下来就迎来了研究成舍我的高峰期,自2005年起,每年对成舍我文献研究的数量几乎都保持在6篇(见下表);从论文研究的内容来看,研究主要集中在成舍我的个人经历、新闻思想、报业经营和新闻教育四个方面;纵观整个研究历程,以2000年为界,对成舍我的研究发生了变化:2000年以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人经历方面,并且大多是对其经历的简单陈述,没有明确的评价;2000年,马达的《成舍我成功的报业经营》拉开了研究成舍我报业经营的序幕,自此,研究成舍我的重点开始向新闻思想、报业经营和新闻教育转移,而且,对成舍我个人经历的研究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对事实的陈述上,深入地分析人物,出现了对成舍我正面积极的评价。
目前研究成舍我的专著,主要有5本,马之主编的《新闻界三老兵:曾虚白・成舍我・马星野奋斗历程》、唐志宏主编的《成舍我先生文集》、中国人民大学港澳台新闻研究所编的《成舍我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李磊主编的《报人成舍我研究》和刘家林主编的《成舍我新闻学术论集》。其中,后两篇为大陆学者近两年来对成舍我研究的集中展示,填补了大陆没有专门研究成舍我的专著的空白,表明了大陆对成舍我的重视程度加强,研究地更加深入。在从宏观上概述前人对成舍我的研究状况后,本文主要着眼于前人对于成舍我报业经营的研究,希望能够从中找寻到为当今的报业发展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着眼于报业经营
在所筛选的期刊论文中,对于成舍我报业经营的研究在各个方面都有提及,主题明确研究成舍我报业经营的文章共19篇,现将这19篇文章作为研究范围,总结归纳前人对成舍我报业经营的研究成果。
对于成舍我的报业经营,研究者所选的角度,内容上涉及到新闻业务、媒介经营和新闻教育,研究方式主要有四类。
(一)透过一份报纸见其经营模式
具体地分析成舍我是如何经营一份报纸的,可以比较直观地认识成舍我的报纸经营模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80~1981持续发表在《新闻研究资料》03期的《世界日报初创阶段(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作者是曾在世界日报工作过的贺逸丈、左笑鸿、夏方推等,具体详尽地分析了成舍我创办《世界日报》的过程,涵盖了办报过程中的细节,是研究《世界日报》创办过程中比较详尽的分析;紧接发表了《发展时期的世界日报(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一年六月)》,《采纳意见・改进版面――一九三一年七月至一九三七年七月的世界日报》和《抗战胜利后的世界日报》。至此《世界日报》发展的全貌得以展示,文章中虽没有明确提出成舍我的报业经营观念,但在详尽的叙述中能够成舍我的办报过程有明确的认识,对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刘艳凤在《解读上海发行上的“神话记录”》一文中,对《立报》的成功经验及原因进行比较全面而细致地分析,认为成舍我以大众化的方针赢得了广大的受众,严格精明经营管理,诸如严把报纸质量关、独具匠心严格监管的广告刊载、独辟蹊径的发行方式和规模化的经营,使得“与其它报馆相比,提高供销一倍”。此外,他还提到了《立报》敢于社会腐败及各种恶势力做斗争,适应时代的需要和群众的愿望,树立了报纸的形象从作者对《立报》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成舍我报业经营的理念。
漆效良的《大众化模式的灵与肉――小报大办的社会背景与报人精神解读》,梳理《立报》的大众化模式独树一帜、取得成功的内在因素的时候,从办报者角度的报人精神和受众角度的社会背景两个方面概述了成舍我的报纸经营过程,透析成舍我的报业经营。
(二)通过一种经营方式具体分析所办报纸
从成舍我众多的报业经营模式中选取一个方面,从他的办报活动中找到实例,着重分析,对此种经营模式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能够在当今媒体的经营管理中实际应用。
李磊在《成舍我“二元化”办报思想初探―――对上海发刊辞的解读》,从成舍我的讲话中提炼出其“二元化”办报的精髓,他认为“成舍我先生的办报思想的精髓所在:第一,办报是为了唤醒民众服务大众公共利益,使国家与国民融合统一;第二,为实现此项崇高而非私立的目的,将不遗余力地推动‘报纸大众化’进程。”从成舍我众多的报业经营手段中抽离出“二元”的理念,对成舍我的报业经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而张洁的《中国近代民营报业经营方略》中,提到成舍我报业经营成功的因素归结于“他开办新闻专科学校这一招”。认为专科学校“表面上看,学校免费培养学员上学,还解决学员的食宿问题,负担了一定的开支,但事实上,开办学校培养人才为报社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总的看来,学生给报社节约的开支和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开办学校的开支,这不能不说是成舍我的精明之处。”成舍我开办专科学校从事新闻教育活动,从中国报业的长远利益来看,提高中国报业从业者的整体水平,但不可否认为“世界”报系节约了成本,这种内部供给的报业经营模式,成为成舍我报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胡明兵、辛美华在《论民国时期的大众化倾向》一文中,以1935年9月20日至1937年11月25的《立报》为例,用现代新闻学理论审视、分析《立报》,揭示了《立报》的大众化倾向。从新闻报道和经营管理的角度介绍《立报》的大众化倾向,具体分析了报业经营中大众化倾向的表现,提供了一个全面认识的图景。
(三)总结概括报业经营模式
将成舍我众多的报业经营模式进行总结性梳理,全面掌握其报业经营理念,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角度。
陈建云在《报人成舍我的成功之道》中,第一次提出了“成舍我体系”,其内涵是“1.恩怨分明,不以私谊害公理,堪称‘报界狠人’;2.管理严格,待下刻薄;3.负责敬业,事必躬亲;4.剑走偏锋,出奇制胜;5.知人善任,兴学育才。”对成舍我的报业经营手段进行了总结概括,并为其提供了一个具有辨识度的名字,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总结。
谢一菲、章凤珍、任绍威的文章《立足大众 重视管理――浅谈成舍我的报业经营理念》中,将成舍我在报业经营管理上的“大胆创新改革,充分利用市场,积极参与竞争,不断改进办报模式,促进报纸销量”归纳为八个字 “立足大众,重视管理”。认为成舍我在报纸的选材和版式上都立足大众,根据读者群选取读者关注的信息,满足大众的需求。也正是有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使成舍我赢得了广大的受众。 在重视管理方面,成舍我贯彻“一切活动和方法,都是为了促进报纸的发展”的原则,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方式,诸如,设立总管理处,对报业运作统筹安排;实行工作日记制,对报务人员严格要求;改进印刷设备;创办新闻专科学校,以办学促进办报。这篇文章简单明了地向我们展示了成舍我的报业经营,有助于全面理解其报业经营的理念。
而张鸿飞、刘远飞的《成舍我的报业经营管理创新》这篇文章,从成舍我在办报经营过程中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所创新的角度,总结了成舍我的报业经营。包括经营模式的报业集团化道路、大众化报纸的思路、产学一体的模式,管理创新的流程化,“一天的成功”的坚持、报纸成本核算的实行,还有营销创新的主动炒作、巧妙宣传和出奇制胜。文章从一个创新的概念入手,进行研究,思路新颖,对整个报业经营分析的很全面。
(四)以办报顺序分析报业经营理念
作为参与和创办新闻媒体最多的人,追溯其办报实践活动,是研究其报业经营理念的一个途径。唐芬的《舍我其谁:一个自由主义者的报业托拉斯梦》,从成舍我的办报实践出发,分析其报业托拉斯构想中的可行性策略,表现出成舍我的办报经营理念。文章以成舍我为实现其托拉斯梦想的实践为轨迹,展示了其办报经历,归纳出其办报成功的理念,“第一,报纸应该受到民众和读者的控制和监督,报道的内容以读者的趣味为倾向,为读者公共化的利益服务;第二,报纸要同时注重新闻、言论和副刊,做到新闻真实、言论独立客观、副刊有趣,要用灵活的编排技巧来活跃版面;第三,坚持“大报小型化”和“小报大办”的原则,把报纸办成篇幅短小、精采精编、价格低廉、发行便捷、读者大众化的全国性小型报纸;第四,办报要有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无论担任哪项任务,都要满腔热情,奋斗不息。”
刘小燕的《中国民营报业托拉斯道路的破灭》分析中国报业整体报业的角度,对成舍我的报业实践进行了简要的概况,突出强调其“在努力采写独家消息的同时”,独辟蹊径,以“发展教育”为号召,大量刊载教育新闻,同时在副刊刊载情趣高雅的小品文和诗词。虽然并不是专门针对成舍我的研究,概括也比较简单,但是在整个中国报业环境下看待成舍我的报业经营活动,更能够突显成舍我的报业经营活动在这个中国报业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问题和研究前景
通过研究成舍我报业经营的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对成舍我报业研究的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文献数量渐渐增多,开始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研究的角度较多,叙述有理有据没有离开成舍我的经营活动,但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成舍我的报业经营活动大多集中与《立报》创办时期,集中于一个时间段,没有形成系统研究成舍我报业经营的框架。虽然也有按照时间顺序研究成舍我报业活动的文章,但多是概括性的描述经历,没有对其报业活动后所蕴含的理念进行深入分析;其次,对成舍我的研究多是采用文本分析法,研究成果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新的突破,学者们大多是从几个固定的角度进行研究,随着研究称过越来越多,出现一种重复的状况;再次,对成舍我的报业经营的现实意义认识的不够深刻,研究者多是对成舍我所办的报纸进行分析,总结出其报业经营的方式,并没有明确地指出其经营方式对今天的报业的具体指导意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对成舍我报业经营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上还可有新的研究方向。可根据时间段详细地分析每份报纸后面所蕴含的报业经营理念,梳理其经营理念的变化轨迹;针对目前国内对成舍我的研究资料相对少,缺乏第一手的研究资料的现状,应该加强与太歪方面的合作,两岸沟通共同研究,相信会对成舍我有一个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对于今天的报业发展,成舍我的成功经营方式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为此,可以具体到当下类似形式的报纸进行分析,辨析成舍我办报活动在当下的可行性。对于成舍我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相信在近几年增长的趋势下,对他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完备。
参考文献:
[1] 孙景瑞.报业巨子成舍我[J].文史春秋,1997(4).
[2] 陈彤旭.特立独行成舍我[J].新闻天地,2001(Z1).
[3] 陈阳.成舍我的“两个效益”思想[J].新闻爱好者,2007(10).
1、“你的心在哪里,你的财富就在哪里!”
2、“你今天的成就,是由三年前你的思维决定!同样,你现在的思维,也会影响你三年后的成就!”,因此,请调整好你今天的思维!
大多数的人,之所以没敢白手起家,没能创业成功,是因为他们拥有 一颗“大众化”思维的心,产生出了许多“大众化”思维,却没有一颗“另类”思维的心,没有产生出“另类”思维。何谓“另类”思维?何谓“大众化”思维?笔者试从以下案例来为读者进行分析:
老祖宗石磨坊全国连锁加盟机构(以下简称“老祖宗石磨坊”),是一家专业从事天然石磨及其系列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的实体型企业,拥有三大国家专利技术,两大国家注册商标;拥有自己的设备生产厂,公司展厅及直营店铺。主要向全国推广“石磨豆浆/花系列+营养早餐系列+美味小吃系列”产品技术,实行免加盟费/培训费/保证金/押金/管理费,提供免费跟店实习在先,购不购机加盟在后的经营策略……其直营店目前主要销售的产品有:石磨豆浆,豆花,香酥油条,土家酱香饼,麻圆……(详情见其官方网站:)
“大众化”思维与“另类”思维的区别:
“大众化”思维:豆浆,冬天市场大,冬天喝豆浆的人多。油条,夏天肯定没市场。
思维聚焦:寒冷的冬天,手里端着热乎乎的豆浆,一口下去,从嘴里暖到心里,感觉就是舒服!炎炎夏日,没几个人会喝热豆浆,都是喝啤酒,饮料的多,因此必是豆浆的淡季。油条,是油炸的东西,吃了会上火,夏天肯定不好卖,只有冬天才会好些……
“另类”思维:豆浆,夏天市场与冬天市场一样大!甚至夏天市场比冬天还大!油条,能否在夏天就开始培育市场,以便在冬天大显身手?能否做成吃油条就像吃面包一样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能否做到夏天的销量比冬天还大?用什么方法?
思维聚焦:秋冬季节,由于气候干燥,天气寒冷,豆浆暖胃健脾又美容养颜,喝豆浆的人肯定多!夏天,天气炎热,人体需要补充的水份增加了好几倍,人们在冬天吃早餐(如包子/馒头等)可以不喝一口水,但夏天吃早餐的人一定得补充水份,但早餐可选的饮品实在太少了,基本上就只有牛奶与豆浆两种。而牛奶的健康问题早已人心尽失!因此,豆浆市场一定庞大!如果能开家以石磨纯天然为主的“原生态”豆浆/豆花/豆腐坊,再配上早餐必备的食品,如:包子/蒸饺/油条/酱香饼/麻圆等,且这些食品都具有超强的竞争力,比同行口感好,则生意一定火爆。
老祖宗石磨坊就是一个以“另类”思维来经营的公司,对一般的加盟公司而言,都是实行先交学费再教技术的。甚至是不交学费连产品都见不到,即使能见到产品也见不到其生产的过程。且大多都在吹嘘技术有多好,产品有多棒,口感如何如何......但自己却不敢投资经营,没有实体店铺,更没有让学员实习的场所,只是交了学费后走个流程而已。但老祖宗石磨坊却反其道而行之,在没有发展加盟商之前,自己先找店面开店经营,且在经营相当成熟后再开始发展加盟商,因为他们深知,好项目,好技术,好产品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项目、技术、产品好不好?经营会遇到什么困难?产品市场前景如何?人们的接受程度如何?成本利润有多少?如何应对同行的竞争?一切的一切,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给加盟的学员更好的答案。且任何加盟商来公司,首先会安排他(她)在实体店里免费品尝各种美食(石磨豆制品系列,营养早餐系列,美味小吃系列),然后会让他(她)免费跟店实习几天时间,让学员亲手操作机器,制作石磨豆浆、豆花、豆腐,香酥油条,土家酱香饼,南瓜饼、麻圆等,从生产到销售,全部过程让学员免费体验,在一边免费学习技术的同时又可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与考察。几天实习过后,感觉项目、产品有竞争力才决定加盟与否。且对加盟商免费提供国家注册商标的使用,门面装修图案及产品宣传资料的设计以及营销光碟等,购机即可投产,免收加盟费、培训费、保证金、押金、管理费等一切不合理的费用,且对加盟商提供一自然村、菜市场、学校、街道、工业区,三公里范围内只设一家的特别权利,充分保证了加盟商的绝对竞争优势与市场的唯一性。
老祖宗石磨坊同时作为《创业》杂志的办事处,针对《创业》的读者还有特别的政策:对所有来考察项目的读者均可提供免费的早餐、午餐与晚餐(与直营店员工一起吃,不管加盟与否),同时对读者在创业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及项目均可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指导。
正如此,老祖宗石磨坊以一颗“另类”思维的心,不断地生产着许多“另类”的思维,才能奇迹般的仅用一年多的时间便发展了近两百家加盟商的好成绩;直营店铺从前年的仅售石磨豆浆到今天的“石磨豆制品系列+营养早餐系列+美味小吃系列”,月营业额从当初的每月一两万做到了现在的七八万元;实现了仅石磨豆浆每天上千杯,香酥油条在炎炎夏日每天也达千条的好成绩!
公司名称:老祖宗石磨坊全国连锁加盟机构
官方网址:
全国统一免费服务热线:400-800-2208
办公电话:0769-23023795
33288276 33288277
移动电话:13713075412 13600252406
联系QQ:1287762187 1667282596
1752475586
为何几年前走上“高端、大气、上档次”发展道路,包子售价偏高,被消费者戏称为“包子中的LV”的天津狗不理,如今却主动降价,放下高贵的身段,重新走回亲民的“大众化”道路呢?
狗不理集团董事长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欲遮还羞地表示:狗不理包子的价格不会降,现在只是“尽力去除以前如服务费、茶水费等隐性收费,让顾客享受到更多的实惠”。且不管他说了什么和为什么要那样说,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大家眼前:狗不理包子不但便宜了,还诚意十足地开设了便民窗口,在路边就能买得到――普通消费者有口福了!
笔者分析,天津狗不理遮遮掩掩转型的原因不外乎有――
1.作为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之一和天津城市名片的“狗不理”,终于“听到了”普通消费者“吃不起”的抱怨:
2.自中央作出“八项规定”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部署后,“狗不理”与国内高端餐饮业集体进入冬季;
3.是第二个原因的延伸:随着公款消费与商务消费额剧减,“狗不理”发现再像过去那样单纯通过“公家生意”获取高利润的路子走不通了。收入的减少让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政策的威慑力”,不得不尝试转型,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向大众消费靠拢,
面对日趋严峻的业界形势,向大众化餐饮转型已成为当前国内高端餐饮业的共识;不少嗅觉灵敏、行动果敢迅速的高端酒楼已在这种转型中尝到了甜头,收获了成功,拥有了信心。本就来自民间、前几年金贵矜持过一段日子的“狗不理”不是傻子,焉能视若无睹,焉能不打马赶上?倘若狗不理还一如既往地把包子当作“高端、大气、上档次”的“LV”销售,假以时日,势必落个门前冷落车马稀的下场。
不久前,马云在一次活动中谈及“企业的靠山”问题,他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做企业没有捷径,最大的靠山是市场是客户,眼睛盯住客户.脑子里想着市场的变动才是(有)未来。
“狗不理”积极谋求经营转型,产品主动降价,说明这个企业也
【关键词】镇江市餐饮业;现状及特点;存在问题;设想和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镇江市餐饮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市餐饮业的销售额每年同比增长都在10%以上,成为了目前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为了全面掌握本市餐饮业所处的现状、业态分布和发展趋势,从而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升档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笔者就本市餐饮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市餐饮业现状及呈现的特点
1.经营主体多元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体制改革的深入,餐饮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独立经营、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经营方式迅速发展。同时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饭店、集体饭店通过体制改革也得到了发展。总之,经营主体多元化的趋势日渐明显。
2.经营品种齐全化。在本市既有传统的中式餐馆,如“阿得煲”、“香江酒家”等,也有西式和中西文化相融合的餐厅,如“必胜客”、“肯德基”、“麦当劳”等,还有供客人茗茶、喝咖啡的茶楼、咖啡厅、酒吧等,使市民在消费种类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形成了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局面。
3.经营业态多样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餐饮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西式快餐早已进入本市的餐饮市场,并迅速发展起来,如“肯德基”、“麦当劳”、“上岛咖啡”等已发展为多家连锁经营店,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中式快餐也加快发展,一方面保持了原有的正餐的传统,另一方面也积极发展西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消费市场大众化。民以食为天,经营以民为本,无论是高档餐饮或个体经营企业,消费对象都瞄准了大众餐饮,它们凭借着充足的客源市场、合理的定价策略、整洁宽松的就餐环境、可口卫生的菜肴、优良快捷的服务、诚实可靠的信誉,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从现实和长远的观念来看,大众化永远是餐饮消费市场的主旋律。
5.“假日消费”白热化。随着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和消费观念的变化,餐饮假日消费不断升温,不仅活跃了市场,而且成为了餐饮消费的一个亮点。餐饮企业围绕着假日消费在特色菜肴的制作、优质服务的提供及主题餐厅环境的布置上大做文章,促使了“假日消费”市场不断升温直至白热化的程度。
二、本市餐饮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本市的餐饮业发展规模总体在逐步扩大,销售收入逐年增长,经营领域在不断拓宽。但在经营方式、网点布局、规模档次、产品质量、卫生状况、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1.产业布局不合理,成堆积式发展。在高校周围、小街小巷主要是个体小经营户,如江苏大学周围的小吃店一家连一家,堆积在一起。而在人口相对密集的火车站地段和部分市场周围,上档次的餐饮企业及个体经营户都很少,只有几家档次不太高的小作坊式酒家,沿途叫卖盒饭的现象还经常见到。随着火车站南站的建成、投入使用,与之配套的餐饮设施的建设却显然落后,只有一到两家中式餐饮连锁店,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进出本站旅客的需要。
2.环境卫生不合要求。本市餐饮聚焦点大多配套设施不齐全,呈现出脏、乱、差的特点。特别是在一些高校周围,餐饮门面店林林总总,到了就餐高峰时,这里往往饭菜随意摆放,污水烟气沿街排放,餐具洗涤,加上来吃饭的车辆乱停乱靠,吵吵闹闹像赶集。规模餐饮企业稍好一些,但也存在着食品卫生安全隐患的问题,比如:因采用过期的食品原料、采购卫生不达标的食用油等等而引起客人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
3.规模不大,档次不高。近几年来,虽然在本市范围内兴建了一些高档次、大规模的酒店,但由于消费门槛较高,所占市场份额并不大,大多数仍然是一些校园周围、小街小巷内的家庭作坊式的个体经营户,有的小到只有几平方米的面积,却占到了总体经营户数量的一半以上。这些个体经营店谈不上什么服务意识,沒有专门的服务人员,很多情况下洗菜的就是传菜的,同时也是收银员。客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切随你,无人理睬。
三、加快餐饮业健康发展的设想和措施
1.加强布局引导,合理规划网点。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业态布局引导,克服分布不均的缺陷。针对火车站等人流量较为密集的地带,可引导进行快餐经营,满足流动人群的就餐需要。城市中心位置兴建高档的商务会所,以满足客商在此会友、茗茶、喝酒的需要。传统的中式餐饮名店在做好中式菜肴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小吃、茶馆、酒吧和其他餐饮业态。
2.尊重地方传统,促进中西融合。镇江地处苏南,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市民消费已从“有事到饭店吃饭”转为“沒事也到饭店吃饭”。餐饮需求的不断扩大,带来了餐饮业经营业态模式的变化,呈现出个性化、便利化、多元化和现代化趋势,除了有以地方菜为主的正餐业态,还有大众餐饮业态、宾馆性餐饮、休闲餐饮、火锅、快餐、西餐、主题餐饮、农家乐以及美食街区等多种业态形式。
3.引进品牌大店,鼓励公平竞争。随着宁镇杨城市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镇江的餐饮业要发展,必须更新理念,打破区域界限,引进一些在全国餐饮业有名的餐饮大店,繁荣本市的餐饮市场,提升本市的餐饮水平和竞争力。在引进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护地方业主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将餐饮企业做大做强,提档升级,打造自己的品牌。
不难看出,从大众化消费时代到小众化消费时代的转变,是从树立“为部分人服务”这个理念开始的,过去已经习惯了“为人民服务”,即把所有人都当成客户,所以需要转变思想。那么如何实现“为部分人服务”呢?这就涉及到市场营销的第一项工作:市场细分,这项工作如同摩天大厦的地基。
市场细分决定放弃什么、保留什么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市场细分?过去很多企业从来没有做过市场细分,不也照样活的不错吗?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市场竞争的状态,在短缺经济时代当然不需要做,在大众化消费时代也没有必要做,因为大众化市场就一个,根本用不到市场细分,可是今天有几个企业可以成为大众化市场上的佼佼者?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必须通过市场细分,来找到属于自己的小众化市场机会。这个道理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看:从企业的角度看,由于资源有限,其能力必然是有限的,只能有选择地去经营,即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如何选择、如何判断是企业的决策者面临的最大挑战;而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由于需求的差异化越来越明显,多样化、个性化成为很多行业的发展趋势,没有哪个企业能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因此说:市场经济的第一课就是学会“放弃”! 而市场细分是决定放弃什么、保留什么的科学依据。
企业要把市场细分做好,首先就要摆正市场营销部门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使之成为企业的总参谋部和开路先锋,在企业参与经营或将要参与经营的市场上找出“市场机会与企业实力的平衡点”,而且必须与企业的专长一致,这样才算真正发挥出了市场营销的战略作用。如果只是让市场营销人员搞策划、做广告,充其量只发挥了一些小作用。
用市场细分找出市场机会
那么如何利用市场细分来找出市场机会?如何分析市场机会,确定目标市场,形成企业特色呢?第一步工作就是按消费需求,消费心态,消费模式等参数将用户和潜在用户进行归类, 找出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和每个群体的共性。通常情况下,工业品大多按行业、应用、使用者、工作性质等参数来细分,而消费品则按消费者收入、学历、年龄、性别、职业、地区等参数来细分,不管用什么参数, 必须遵循一个基本原则, 即细分后的市场能够量化。换句话说,能用一个数字来描述其大小, 而不是凭感觉。经过4至5层的细分,会出现十多个不同组合的“子市场”,也称为“可定义的目标子市场”,比如:居住在特大城市、受过良好教育的、年龄在5-35岁的白领女性。
市场细分做完了之后,下一步就是在这些子市场当中选出用户需求最强烈、购买动力最大、与本企业的特长最吻合的子市场。这样就能分辨出谁是第一目标用户群,谁是第二、第三目标用户群,进而总结出这些目标用户“非买不可”的理由和原因,实现市场机会与企业实力的平衡,明确企业要特殊关注的三个小众市场。 有了目标市场的界定,就很容易看清楚谁是相应的竞争对手,即与我们争夺这几个小众市场的企业,从而更有效地制订市场战略与竞争战略,达成壮大自己、削弱敌人的战略目标。
市场细分成为规定动作
在不懂得小众化市场的人看来,“全国各地都是我们的市场,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的用户和潜在用户”。这种话我们经常能听到,听起来很有企业家的气魄,但恰恰是违背市场细分这一最重要的市场经济原则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国在过去十几年中出现大量重复建设、一窝蜂上同样或类似项目,最后导致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的根本原因之一。纵观过去十几年的中国市场,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少数产品成为社会的消费热点,即大众化热门产品,不同的企业生产差异性很小的产品来争夺这些大众化市场,所以价格战、广告战此起彼伏。与此同时,很多小众群体的深层次需求却无人去研究,没有人去关注。大家都想走捷径,都嫌产品创新来得太慢,而且不一定能得到回报,结果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走,久而久之,就把价值链上最赚钱的那一部分拱手让出去,而心甘情愿地担任“世界工厂”的角色,靠挣那么一点点加工费度日。
市场细分无论是在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企业战略规划来说,它是判断公司专长与市场机会是否匹配的前提条件;是决定进入一个新市场或退出一个老市场的依据;是分析市场优先级与重要性的有效工具;是确切地描述竞争对手战略战术的先决条件。对于市场营销的具体运作来说:它是确定产品特征、定价、宣传、销售渠道的依据, 因为用户的需求千差万别, 个人有个人的爱好, 没有市场细分, 就不知道该听哪些用户的意见, 到头来只能是什么省事、省钱做什么,出来的产品可能兼顾了许多人的需要, 但是哪一个消费群体也不完全满意;它是指引销售队伍主攻方向的有力工具, 因为销售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有限的,先做哪个、后做哪个必须有一个优先级;它是分配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资金的参考标准;它是量化市场与用户,进行市场调查,把握市场趋势的关键。
没有市场细分,就不可能进入小众化时代,这是无法忽略的一项规定动作。
我们来看看过去几年中一个针对小众化市场做得非常成功的案例,那就是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这是国内的电信运营商首次针对某个特定群体(小众)而推出的产品,经过几年的运营,已经成为中国移动非常成功的产品品牌,既强化了自己的优势,也给竞争对手设置了进入的壁垒。只不过这种先有目标客户群体,再有产品设计的产品或服务在中国实在少得可怜。
高建华
一 、黄金饼以品质取胜,扎根于中国大众化的庞大早餐市场为基准。
黄金饼经营方式灵活多变,可夫妻及一家人经营,可以摆摊,也可以开店,可租借与别人互补的店面,可傍店,可与商超联合搞店中店等等。
比如我们的学员独立经营的有:湘潭宁君一个人做饼每天早上卖四五百元;丽江李英三四百元;安康计爱丰每天五百至七百元左右;十堰王军每天四百元等等。他们通过经营黄金饼摆脱了背井离乡的打工生活,既挣了钱又能照顾一家老小。他们的成功在于:认真扎实的学习了技术并坚持。
还有其他几位通过经营黄金饼获利丰厚的学员,他们年利在15-25万之间,比如俞辉、高建成、满维占、李禹、金建明、陈勇超、李淑彬等等。他们通过经营黄金饼走上创业成功的道路并顺利地迈入了高收入创业者行列。他们的成功在于:1、认真并扎实的学习了技术; 2、对市场产品有一定的详细的分析;3、学前在经营、或对面食类有一定的基础;4、经营经验丰富,有过不止一次的创业经历。5、创业时间长,至少有五年以上。
二 、黄金饼的学员经营成功率为什么这么高?
黄金饼成功率高达80%,年利一般都能达到3-8万元,毛利一般月利达8000元。这也是黄金饼为什么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取胜的原因。
黄金饼为什么能做到这些?下面为大家一一解剖。
1、投入小。学员除开学习费用外,按摆摊只需投入购买烤饼机(电动800左右,燃气1800左右)的钱和1500元左右的原料费(面粉、油、发酵粉、菜,)即可制作经营。前期的整个投入仅在3000-3500左右。具体为:3KW-5KW电饼档一台:600-1300元;其它容器及工具:300元;首批少量进货:300元;临街4-6平米门面:200-500元;其它备用资金:500-1000元。合计:1800-3300元。投资回收期:1-2月。
2、赚钱快。许多学员为什么只做早上几个小时的生意,就能达到每天毛收入500元月纯利有六七千呢?这是因为黄金饼的利润比其它(如包子卤菜)高。例如摊点以500元租金计算,按最少日收入200元,纯利率是30%,这是扣除了房租、水电、人工等的纯收入;如果收入300元纯利率是35%;收入500元纯利润是45%左右。因为固定费用就那么多,收入越高利润越多。由于饼是大众化的早餐,所以早上卖出中午即可算出利润,一般每天只要销售500元,两个月即可收回全部投资。
三 、产品不受地域限制,选址简便。
黄金饼的制作是由面粉、发酵粉、仔面、老面、浆面等千变万化种制作工艺演变而来。这也正是间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种饼的产品迅速火遍全国的原因。由于饼的发展历史悠久,而北方自古又以面食为主食,南方同样有各种饼类产品。所以饼的适应地很广泛,全国各地都有学员在经营,且利润丰厚。
饮食行业选址决定成败,黄金饼适合生存的地方很广,如集贸市场的门口、各大院校门口及食堂、打工人口聚集的地方、大型小区的出入口、在建开发区及繁华步行街口等都是我们生存的地方。
四、项目稳。
民以食为天,做吃的东西没有不赚钱的,黄金饼投入相对其他项目较少,易控制,当天营业晚上就能计算出利润。以事实说明:有50%学员在来学饼之前有过2-5次(如唐成生、刘廷华、熊公良等大多数)创业经历,有少数学员(如俞辉、谢学文)有15次失败经历,还有只创业一次做包子、卤菜、面食等失败的学员。龙总说“失败越多含金量愈高”,这句话得到佐证的是:虽然心里仍有巨大压力,但这些学员都认真学技术,并且背水一战都成功了。
五 、经济分析(以每天50斤面粉计)
面粉:50斤×1.5元=74元;
电费:18度×1元=18元;
油:10斤×6.5元=65元;
房租:门面房400元÷30天+住房150元÷30天=18.33元;
包菜+腌菜=10元;
鸡蛋10个×0.5元=5元;
葱0.5斤×6元=3元;
食品袋2扎×1.6元=3.2元;
酵母2.8元;
千层饼香辣饼料2.5元;泡打粉0.56元;油、盐、味精、酱等3.5元。
合计成本:255.89元。当日收入:500元。净利润:244.61元=500元-256.39元。利率:48.7%=244.11元÷500元。
经营情况:早晨5点左右和面,6点左右销售,下午不做生意。早餐若配豆浆可多卖100-200元。
综上所述,只要技术学习好了,坚持做下来,饼类产品不存在风险,即使失败了也能承受。广大创业路上的兄弟姐妹们,在创业初期选择项目时一定要仔细分析当地的市场,以自身的能力,去选择投资小、赚钱快、利润稳、风险小、地域性生存强、大众化连续消费的项目。黄金饼愿助你一臂之力实现你的创业梦!
谢氏黄金饼、现磨港式豆浆学习费用2800元,现磨港式豆浆技术可函授,费用800元。地点:湖北黄石。
项目监督电话:023-67537097
您的报业实践在中国报业发展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在中国报业走向市场的起步阶段,《北京青年报》的崛起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到了2000年,国内纷纷兴起创办都市报热潮时,您又成功创办了《北京娱乐信报》。您的两次报业之旅,体现了在报业市场化过程中中国报人的成长和成熟,中国传媒管理经验的积累与突破。今天,想请您聊一聊报业产业化方面的话题。
中国报业产业化仍处于转型的起步期
赵金:您一直是“报业产业化,报纸主业化”的鲜明倡导者。我们先说“报业产业化”,您认为我国目前报业产业化处于一个怎样的进程中?您怎样理解报业这样一个特殊的、具有两重属性的行业的产业化?
崔恩卿:目前中国报业产业化仍处于转型的起步期。这是从报业发展大趋势讲。如果从现实状况讲,报业产业化仍处在一个争取产业化和限制产业化的过程中,具体表现是以“事业性集团化”的形态模糊报业的企业性产业化本质。
报业是有两重性的。其实,任何一个产业,一个企业,一个商品,都有两重性。其一是社会价值,即使用价值,也就是实用性。这是任何商品或产业所以存在的社会原因,是区别于他种物品的物质属性。其二是经济价值,即交换价值,也就是商品和产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原因。所有的商品,产业,其使用价值的表现是不同的,但其交换价值,即经济价值实现的方式是相同的,它们都是以货币为衡量标准,按照等价交换原则,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的。报纸,报业,或传媒业,也不能例外。报纸的使用价值是媒介作用,是传递信息的,是指导生活的,是引领时尚的,是弘扬正气的,是监督权力的,是形成舆论的,这一点和其他的产品或产业不一样,例如房地产,汽车,石油,等等,但价值实现的方式,都要通过市场交换。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报纸,报业或传媒业和其他产业一样,作为商品,都是特殊商品,而每一种商品的交换又都有一个相同的规律,那就是商品交换规律和市场法则。鉴于此,我以为不要特别受“传媒业”的特殊使用价值的限制,而是要客观地把传媒业放到社会大舞台上,也就是市场上,让市场法则起作用,通过使用价值的展现,赢得受众,赢得社会,从而使传媒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只强调传媒业的特殊性――宣传工具性,而无视“市场法则”,是无视受众客观存在的表现,因为,现在的传媒业定位为和平发展时期的“大众传媒”,而不是战争时期的“宣传品”。
所谓报业转型,重要的一条是报业管理理念要转变,从“事业性”转变到“产业性”,确立大众的概念,确立市场的概念。因为你要服务大众,就必须让大众接受,因为你需要大众购买,就必须要通过市场法则调节。所谓传统的办报观念和现代办报观念,区别就在这里:心里要有大众,心里要有市场。心里真正是为大众服务,心里真正接受市场法则。舍此,大概没有别的出路。
目前出现的“上市融资”热潮,是促进报业真正产业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力
赵金:前不久您曾说,报业“上市融资”和“股份制”运营,都是产业化运营的手段而已,属于产业化运营的高级形式,但绝不是唯一的形式。能否请您点拨一下,其他产业化运营的形式有什么?现在报业集团上市融资和股份制运营的条件成熟了没有?
崔恩卿:我把报业产业化分为三种运营状态:基础运营状态,规模运营状态和资本运营状态。基础运营状态主要是产品运营,即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报纸,我指的是报纸的编采、发行、广告经营三位一体的运营。这是报业之本,也是报业运营的最基本的形态。随着报业的发展,报纸进入规模运营,这是做大做强的大趋势,表现为经营报纸的多个产品,如系列报、发行投递业、印刷业和广告业等等――这应是第二阶段,叫规模经营或多种经营阶段。接着,会进入大规模“融资”经营的阶段,包括“合伙人”,包括“股份制”,也包括“上市融资”和“对外投资”。这是更大规模的发展需求,也是更加社会化的发展需求,这是报业经营的高级状态。由产品运营到规模运营再到资本运营,这是现代企业的一般发展规律。但它不是企业发展的必须过程,因为企业有大小,市场有大小,企业不一定也不可能都经历上述三个阶段,有些仅在第一阶段进行产品经营,有的可能进入第二阶段规模经营,少数企业走上市融资以及对外投资的资本运营。报业作为产业,自然也不会不受这一规律的影响。就大多数报业来讲,很可能永远都不会进入第二和第三阶段。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报纸的生产和销售是报业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运营形式,也是最本质的运营形式。
关于目前报业集团上市融资和股份制运营的问题,从本质上讲,尚不成熟。因为报业集团作为上市融资或股份制的主体身份不具备,他们现在还是“事业”,而不是“企业”。尽管如此,目前出现的“上市融资”热潮仍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从发展趋势看,是促进报业真正产业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力。例如:北京青年报以“北青传媒”上市,而不是北京青年报本身上市,从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说是报纸上市“融资”,但它毕竟是“报业”运营的一个环节,代表了报业上市融资的发展趋势,是报业产业化的曲线扩张与发展,仍然是中国报业大发展中一件有方向意义的开拓之举。
赵金:关于“报纸主业化”,您曾认为报业集团经营别的产业是不明智的行为,因为报业的主要人才在新闻,而不是其他领域,那么,有实力的媒介集团可否进行跨行业投资和跨行业经营?
崔恩卿:报业要主业化,这是不言而喻的问题,就如同汽车业以汽车制造和销售为主,钢铁业以钢铁生产销售为主一样。但这并不排斥多种经营和跨行业经营,以及跨地区经营。前者是出身门第和企业之本,后者是开拓与发展。我主张,经营报业一定要以报业为主,打好基础,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谋求多种经营之路。如果从门类上讲,似乎应从和报业相近的或者有关联的行业做起,如印刷业、发行业(物流投递业)、广告业、网络业等等,也可能通过上市融资等渠道,进行资本运作和规模扩张。但无论如何,经营报业者必须以报业为主。否则就不属于报业发展而属于其他行业了。我不反对报业大王也会成为房地产大亨、钢铁业大亨,或者金融大亨,因为,社会的舞台是无限的,任何可能都会成为现实,事实上已经有若干这样的现实。不过,那是少数,对于多数人来讲,先安心做好份内的事,再图发展,这是一般的常识。
中国报业的发展,应该走“本质提升”之路
赵金:从1996年1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至今,报业集团化已经实践了十多年的时间。这种“集团化”的形式给中国传媒业的“产业化”带来了哪些突破性的变化?您怎样评价我国关于报业集团的改革实践?
崔恩卿: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以来,12年过去了,形式上,全国跟进,各省市级党报几乎全部“集团化”。我以为,这也是突破性的进展:突破了事业单位管理的旧概念,装进了报业经营的新理念。换句话讲,报业有了做大做强的意识,报业有了经营意识,可以作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新注解。因为这些集团都是得到了自上而下的“批准”和“受命”,故上至,也可以说基本有了上述意识。这是中国报业之喜。但这种集团化仅仅是“改良”而已,并非“改革”,没有触及实质。这个实质就是“体制”。事业体制没有变,反而被强化,企业体制没有落实,报业的产业化进程受到限制。用老百姓的话讲,这叫换汤不换药,仅仅是让神圣的报社戴上了一顶时尚的“集团”桂冠而已。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孟德接受了庞统连环计,把大小战船用铁链连接,结果被周瑜一把火,烧得片船不留。什么原因?是盲目追求规模和集团化所致。须知用铁链连接起来的战船和现代的航空母舰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形式”的庞大,而后者才是“本质提升”。中国党报的集团化和曹孟德的连环战船极其相似。
中国报业的发展,应该走“本质提升”之路。何为“本质提升”,就是抛弃“事业体制”,建立产业体制,淡化行政干预,以资金、人才、技术为纽带,进入市场开拓发展。
报业市场化是必然的大趋势,党报也如此
赵金:“边缘报纸主流化,主流报纸守旧营”,您曾这样分析中国报业的现状,并认为21世纪党报真正行动起来,中国的报业才能进入发展期。现在中央对区分新闻出版单位的性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界定:党报、党刊、电视台、广播电视台和人民出版社,或者是无赢利能力的政策性出版社,将作为非赢利的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它的主要任务不是参与市场经营,而是主要为党和国家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这是否意味着“主流报纸守旧营”将会顺利成章?党报不需要再去闯市场?
崔恩卿:中国党报的现状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中国的改革刚刚进入转型期,经济改革刚刚迈进市场,政治改革刚刚起步,作为,党报自然会伴随中国政治改革的进程而发展,以为几天之内,或几年之内,中国的党报会全部进入市场,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报业市场化又是一个必然的大趋势,都市报如此,行业报如此,党报也如此。因为中国也把党报列为大众传媒,作为大众传媒,就一定受大众传媒本身发展规模的制约,其发展规律就是市场法则,就是受众本位法则。试问,一份权威的主流报纸,如果没有读者,何来权威?结果一定被市场淘汰。这个淘汰实际上一直在进行着,我们的大部分党报,老百姓不爱看,连官员也不爱看,于是就有了靠“红头文件”征订报纸的现象,地方保地方党报,中央保人民日报,这就是报业征订中的中国特色。
其实,“报业市场化”是一个良性的正面的概念,是指办一张主流的、权威的,能指导百姓生活的,受大众欢迎的报纸。广州日报不就是先例吗?广州日报已成为广州老百姓必读的报纸,这不就是市场化吗?一些官员,总是把“市场化”的概念妖魔化,以为主张“市场化”,就是主张“低俗化、媚俗化、恶俗化”。其实,持这种观点的人,依我看,不是无知,就是有恶意,是恶意破坏中国报业的改革与发展。
赵金:“报业大经营观”,是您在1983年至1996年,任北京青年报社社长13年中,探索中国报业发展规律与理论而提出来的。在现在的文化产业化背景和传媒发展格局下,您的“报业大经营观”的内容有何丰富和发展?
崔恩卿:我讲“报业大经营观”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个时期,新闻业界几乎不承认报业的经营性,故,我以“大经营观”四字来强化。当时强调三大重点:第一,是报业的属性,报纸是商品,报社是企业,报业是产业,报业要遵守“市场法则”;第二,是报纸经营的特殊性。报纸最终是通过广告经营来实现报纸的增值,从而获得支持报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的;第三,是报业经营策略,以报纸为主产品,以市场为导向,完善产品,赢得市场,进而进行规模经营和适度发展。
基于上述基本认识,我提出了“两论、三化、四轮驱动”等概念。12年过去了,我还是坚持上述观点。可喜的是,在中国新闻界,报业经营理念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而且有了喜人的实践和更丰富的理论。报业经营的实践和报业经营理念的提升与发展,是中国报业改革的重要标志,是中国报业向产业化进军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报业整体转型的方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期待着。
当前媒体存在的种种问题,根本症结是新闻管理机关的管理观念严重滞后
赵金:您认为现阶段传媒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目前中国报业改革的关键突破点在什么地方?
崔恩卿:中国改革30年,中国报业有两大奇观,一是上世纪90年代的报纸转型,二是党报集团化。但从整体看,中国报业仍是“边缘报纸闯市场,主流媒体守旧营”的局面。因为,上世纪90年代的报纸转型,产生了一大批大众化报纸,党报中有广州日报等,青年团报中有北京青年报等,党报集团又派生出一大批以都市报命名的报纸群体,这些报纸的发展,已经为中国报纸大众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提供了实践和理论。随之而来的“党报集团化”的生成,尽管是“连环战船”,但毕竟有了经营意识,是对传统的事业体制以及单纯宣传工具论的冲击。因此,21世纪,伴随中国政治经济的改革,以及大众对传媒的需求,中国的党报也必然进入新的发展期。这个发展期的标志是改革事业体制和进入大众市场。当然,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可能还需要10年或20年才能初见端倪。
当前的问题是,从“产品”的角度看,党报不适应大众需求的问题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还是形式主义的顽症,官话、大话、空话、套话,充斥主要版面。媒体不能体现应有的立场,“说真话,敢批评”的精神尚打折扣。我在1994年的一次青年报刊界年会上讲述的现象仍然严重存在,即“千报一面少特色,上传下达少新闻,舆论一致少监督,高调自赏少知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新闻管制的结果,多多,禁令频频,媒介不得越规;另一方面是媒介管理人员,求稳怕乱,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如果从思想深处去探究,我以为首先是“怕”,怕字当头,一怕“误导”,二怕“暴露”,三怕“争鸣”,四怕“内乱”,是所谓怕社会效益出问题,怕报道不慎引起任何一种负面反应,办报人担当不起。于是就“堵”,堵字挡路,一堵“新闻”,突发事件不能报道,负面新闻不能报道,等等。新闻有红灯、多。二堵“经营”,规定宣传、经营两分开;采编、销售两分开,等等。把报业的经营整体割裂开来。再次就是“看”,看风使舵,新闻业界人士大多处在观望状态,办报人也要对个人前途考虑,安稳度日是上策,于是,事业体制的“乌纱帽”就起了作用,墨守成规、不思改革、多帮忙少添乱就成了铁律,因为墨守成规是现实的新闻管理机制的需求,也是报人安身立业的法宝。凡此种种,根本症结是新闻管理机关的管理观念严重滞后。
一、电子商务的优势
1.使用电子商务的餐饮企业和其他大企业一样都可以利用其优势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互补,这些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样通过引进新模式实现经营状况的转变。2.电子商务在餐饮行业里可以缩短消费者与商家的距离,客户可以网上订餐,并实现支付环节,到时候只去消费就行了;在采购过程中,电子商务减少了大量的中间环节,让供货商和消费者直接商谈合作事项,省去中间环节的费用。3.通过互联网,商家之间可以直接交流、谈判、签合同,消费者也可以把自己的反馈建议反映到企业或商家的网站,而企业或者商家则要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及时调查产品种类及服务品质,做到良性互动。
二、餐饮业的发展前景
近些年来,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消费观念改变和节假日的增多,促使家庭外出就餐的比例增多,大众化成为我国餐饮市场的主流。在这种情形下,餐饮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大众化餐馆,以满足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家庭消费的主流。在我国,薪工时制和法定长假日的实行,使适合工薪阶层消费的休闲市场和节假日市场更加活跃。中低档大众化消费的国内顾客已成为市场的主体。这种消费形式更加符合广大民众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为餐饮大众化市场的开发带来了生机。社会餐馆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其庞大规模、实惠价格、菜肴特色之突出,更贴近国民不同水平的消费需求。大众化餐馆能适应家庭消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物美价廉。现阶段我国大众顾客由于消费水平和收入有限,对价格的高低特别敏感。所以,低价位可以赢得更多的顾客消费。在这样的需求下,进行电子商务方面的餐饮业整合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三、电子商务给餐饮业发展带来的新契机、新挑战
现在很多人会问,餐饮业是否适合做电子商务?实际上,什么行业都适合做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不区分行业的。餐饮做电子商务可以订餐,线上付款线下消费,营销宣传,团购等等。甚至大的餐饮行业网站也可以。分析发现有两个局限性,第一,我们能运营的范围依然局限于送餐范围。而冷冻餐饮,实际上是属于食品业了;第二,我们会发现,订购网络餐饮业的,仍旧是公司,政府等大型团体。既然我们是做电子商务餐饮,那么其实上买家已经舍弃了豪华舒适的店面环境,他们需要的是一份便捷,卫生的食物,简单点说他们要求并不高。而单人或少人的团体,算上送餐的服务费,还不如就近用餐厅。即便如此,我们仍旧看好电子商务给餐饮业带来的希望。首先,电子商务主要是依托信息平台,餐饮企业就需要根据自己的状况建立一个网站,这样可以在互联网上展示自己,加强对自己的餐饮的宣传。现代餐饮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连锁经营,也是餐饮做大做强必须要走的道路。然而在之前的经营管理中,餐饮企业由于自己的限制,只有在其他地方开店或引入加盟商等实现规模的扩大和利润增加。在引进电子商务后,通过网络平台,其他店可以轻松通过网络实现原材料采购、消费者订餐的配送等活动,而不会话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单独处理。另外网站还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服务窗口,通过网站可以很好的实现对外进行宣传、广告、咨询、投诉等事项,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注重餐饮行业的品牌建设和特色经营,提升餐饮业的文化品位和网络餐饮的文化特色。在进行电子商务建设前,首先要对自己进行一个评估,想想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同时明确自身的不足。首先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有特点才有宣传亮点,才会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所以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走自己的特色美食道路,餐饮不单只是吃饭消费的地方,而是消费者感受服务,享受生活的场所。餐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会吸引一批忠实的消费者,他们不仅可以为我们宣传,还能介绍其朋友、合作伙伴等前来消费体验,餐饮企业要注重对客户的维护,做到为消费者建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和有文化氛围的场所,让消费者能在网路上产生闻其香、诱其色、顺其意、进其餐、醉其眠的感觉。第三,在餐饮的物流环节严格把关,实现电子商务的一体化服务。餐饮企业之前存在高成本的现象,主要是花在采购、物流等过程中。引入电子商务后,借助其优势,可以让餐饮企业在食材选择上更宽阔,物流运输上跟节省,材料购买上更高效,同时也还能通过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实现运输的安全、稳定,对餐饮企业做大做强、出特色出效益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第四,借助电子商务手段,由专业协会引导,加强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由行业竞争走向战略联盟。现在很多餐饮企业都固步自封,相互没有频繁的沟通,都在努力维护好自己特色的同时对其他同行进行排斥,其实这些都是没必要的。现代社会讲究双赢或多赢,一家不能独大,但是弱小还是有被兼并或破产的风险。电子商务有一个非常好的有点就是可以利用网站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同行和客户是一样的。网站建立得越专业,餐饮的品牌效应就越强。在餐饮专业协会的引导下,各餐馆应加强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实现由行业竞争走向战略联盟,将中国的餐饮企业在世界做大做响。由此可见,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餐饮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大方向,电子商务必将给餐饮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相反,餐饮业也会借助电子商务的发展扩大自己的覆盖范围,开辟更多的业务以带来更大的利润。
作者:肖少昆 单位: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由于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海外大众化游客的持续增长,目前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是以满足大众化消费需求为宗旨的经济饭店的发展,从跨国企业的相关实地调查中发现,国内经济连锁饭店的不断兴起,都说明了经济饭店将会成为新的商业机会和新一轮的投资项目。所以,笔者对我国经济酒店的发展策略和发展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探索,从而提升我国经济酒店是的市场竞争优势。
一、经济酒店的概念
有限服务型酒店指的是经济酒店,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开始兴起的,之后在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迅速发展开来。对于经济酒店的定义,界内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在我国比较常用的概念是:经济酒店指的是一类以提供舒适、整洁、干净的客房为主要商品,实际上它也属于基本商品的住宿企业,它是价格低廉、面向大众化,可以满足大众对酒店产品的普遍需求的产业。
二、我国经济酒店发展现状
(一)我国经济酒店的客源结构现状
近些年来,自助旅游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对于自主旅游的游客来讲,他们通常会选择房价相对较低的经济酒店。除此之外,国内很多经济酒店在旅馆当中都引进了商务设施,其目的主要的是吸引那些结伴旅行或单独旅行的商务人士。因为企业对成本控制的重视也越来越高,造成了差旅费的减少和限制,从而迫使这些商务人士更多的将目光投向经济酒店,该类酒店价格普遍较低,入住率相对比较高,客源主要以散客为主,比如商务人士、自助旅游等。
(二)我国经济酒店的产业现状
从2006年到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酒店以上市为主要目进行了过度的扩展之后,各个知名品牌企业都对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的调整。一直到2009年年末,全国经济酒店的品牌超过了三百家,门店的总数达到了3700家左右,客房的总数量超过了四十万间。与2008年相比经济酒店的总数量上涨了约为40%,客房总数量与2008年相比上涨了约32%左右。到2010年,我国经济酒店行业步入了并购活跃期,由于该类酒店的过剩现象,市场进行了全面的整合。速8酒店、锦江之星、如家等我国排名前十位的连锁酒店占据了我国酒店市场的大半个江山。预计到2020年国内该类酒店客房的数量有望超过380万间,达到22%的复合增长率。当前国内该类酒店的发展模式主要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总量优先、全国占位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是如家快捷酒店;另一种是逐区推进、深耕区域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是7天连锁酒店。
三、经济酒店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经济酒店在我们国家属于一个新兴行业,但是其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目前我国该类酒店的知名品牌主要有以汉庭、如家等构成的京派势力和以格林豪泰、莫泰168、锦江之星等构成的海派势力等。从2005年起,该类酒店持续三年以翻倍的速度迅速发展,在商务部与中国饭店协会共同实施的全国经济酒店企业的调查中表明,以如家、锦江之星等知名品牌为代表的企业在最近三年内的平均上涨速度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当前,我国该类酒店正在借助多种资本优势实施规模、实力的不断扩大,采用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在我国该类酒店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急需解决的多种难题,旅游管理机构和酒店决策层都应给予高度的关注。
(一)定位雷同,同质化现象严重
文化和个性是一个品牌的核心,当前同质化现象是我国经济酒店品牌中存在的一种非常严重的现象,大部分经济酒店对特色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细化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存在盲目对市场开拓的现象,缺少自身的亮点和特色,大部分存在拿来主x的行为,不管是在品牌宣传方面还是产品定位方面,都是十分相似的,甚至连网站的风格都非常的相似,在市场争夺中试图采用大众化产品的方式进行竞争,可是只要市场出现饱和,就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当前我国该类酒店严重缺少良好的品牌形象,千店一面的产品架构将不能适应国外强势品牌的竞争和多元化市场的需求。
(二)服务质量跟不上,管理不规范
经济酒店从某种角度来讲,它并不是指低价位酒店,而一种经营理念,在我国并不缺少价格低廉的酒店,实际上缺乏的是能够满足经济要求的酒店。我国从1998年实施酒店星级机制以来,采用的是旅游饭店星级访查规范和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该种制度主要是对旅游星级酒店实施的行业规范,对于不属于星级酒店的经济酒店来讲,并没有有关的标准和行业规范,在有效管理方面依然是一片空白。大多数的酒店在价格上来讲还是非常经济的,然而服务的质量并不是很到位,卫生条件也未到相关标准。这些酒店从某种角度来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酒店。
(三)专业化人才匮乏,人力资源短缺
从酒店行业来讲,该类酒店是一个新兴的领域,缺乏管理经验,缺少有关专业人才,目前现存的星级酒店管理人才也很难适应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的经济酒店的技能需求,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这是阻碍国内经济酒店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当前国内该类酒店不只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酒店职工的素质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部分偏远地区或中小城市的经济酒店,对于员工的选择大多是以就地取材的方式,甚至会聘用部分没有酒店管理经验的人员,并且这些人员通常在短期培训以后立刻上岗。所以怎样有效的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和掌握成熟的管理经验,是国内该类酒店不断探索的关键点。
(四)国外品牌强势冲击,竞争压力大
酒店行业是无形服务和有形产品紧密融合的产业,对于该行业来讲品牌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当前该类酒店已经占据了住宿市场的多数市场份额,但它们多都是以单体的形式存在,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缺乏拥有影响力的品牌形象,除了一些拥有知名品牌的集体企业之外,能够建立属于自己品牌形象的企业是非常少的,从某种角度来讲,这些知名品牌也只适在部分地区拥有一定的知名度。由于海外部分成熟经济酒店品牌的持续进入我国,比如法国雅高的宜必思等,它们以严格的质量控制系统、发达的营销网络、雄厚的资金以及成熟的管理经验快速的枪占了我国市场,对国内民族品牌形成了强大的威胁。
(五)经济酒店发展不能满足日益升高的消费者需求
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持续的提升,消费理念也随之不断的提高,因此,消费者对酒店的需求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卫生、安全、舒适度、价格以及环境等方面,同时由于酒店市场供应持续增加,整体偏向于买方市场,因此顾客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假如该类酒店不及时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和住宿环境,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将会很难取得立足之地。
四、我国经济酒店发展对策
(一)注重差异化经营和品牌建设
产品和企业最核心的问题是市场地位。近些年国内该类酒店发展迅猛,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是该类酒店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缺少酒店自身的特色,相似的产品和服务将会对顾客失去吸引力。所以,国内该类酒店应当注重对品牌形象的创建,同时各个品牌也应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不断改善酒店管理服务和完善产品设计,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运营模式,才可以在激励的市场中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二)确立连锁经营的发展模式
世界酒店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具有强抗风险能力的连锁经营模式。实施连锁运营的措施有:一是采用品牌输出等方法扩展集团化运营管理模式;二是在采用连锁经营模式的同时采用收购等方式来对酒店的规模进行扩大;三是对国有产权方式进行改革,从根本上建立市场化经营的环境。
(三)实行专业化管理
当前国内该类酒店的管理体系还存在摸索时期,可以从以下的几个角度来不断完善:首先,构建一个具有独立性的资深预定系统,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稳定分销渠道又可以减少销售费用,其次,在该类酒店管理结构下,对人事管理系统进行更加深入的开发,将考核管理和人事激励落实到位;再次,将运营成本控制好才能够发挥出该类酒店更多的优势,同时加大对一些国外知名企业管理经验的学习。
(四)注重设备保养及合理使用
除了有效的经营管理和人事管理之外,该类酒店还应当重视合理使用和保养酒店的硬件设施。加强对酒店设施的合理使用和日常保养,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酒店的运营成本,还能够防止由于设施出现问题而造成酒店正常运营受到影响,给酒店声誉带来不必要的损害。所以,对酒店设备要进行及时的检查,同时实施设备定期的维修和保养,这样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年限,也能够降低酒店的运营成本,从而促进酒店持续的发展。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注重人才培养
企业发展和竞争的基础是人才,酒店应当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采用职业培训的方式来提升酒店职工的整体素养,同时加强与职工的交流和沟通,构建有效的职工激励制度,为职工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强建设公司文化,使员工在其工作中充分发挥其潜力。
(六)加强网络营销建设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改变了传统销售方式,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甚至部分传统行业也对网络营销建设产生了兴趣。其中就包含了酒店行业。根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一年中采用互联网预定的酒店客房数量占了总数量的33%左右,并且对其它的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到2010年年末,通过网络预定酒店的数量达到了一半以上。囊陨系慕樯苤形颐强梢缘贸觯在酒店业的发展中网络营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经济酒店来讲也是这样的。经济酒店的运营模式多数是以连锁店的形式为主,公司总部或集团可以实施统一的管理。除此之外,网络营销也不只是创建网上预定系统,同时还要采用合理的营销方法和营销团队对该系统实施推广。详细的操作方式包含了在各大门户网站打广告以及旅游相关网站论坛进行推广,进而实现网络营销的目标。
商务部的“十二五”期间促进餐饮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力争在“十二五”期间,餐饮业保持年均16%的增长,到2015年零售额突破3.7万亿元,并培育一批特色突出、营业额在10亿元以上的品牌餐饮企业集团。同时,商务部还将规范一批快餐品牌,初步形成以大众化餐饮为主体、各种餐饮业均衡发展的发展格局。
一、餐饮行业发展趋势
1.消费形式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家庭结构也早已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两口、三口之家逐渐成为餐饮消费主体;大众化、多样化的餐饮消费已经成为中国餐饮市场的主流;传统的大酒席形式被小餐桌的分餐制所代替。目前以二至四人为消费的主体,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是中国餐饮消费未来发展的方向。
2.消费者消费心理。消费者在餐饮方面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消费者就餐选译不仅是讲究口味,餐厅的卫生、形象、环境、氛围、情调等都成了顾客挑选就餐地点的关键条件,可以说消费者目前追求“色、香、味、形、器、温、营养、卫生”结合的餐饮目标。同时,中国饮食文化和烹饪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不同地区所表现出来的餐饮文化上的差异也使餐饮带有明显区域性特征和鲜明的文化性特征。另外,文化与食品、饮食方式、饮食习惯的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3.餐饮标准化必须突破。中国餐饮具有色、香、味具全的独特魅力,具有区域性和文化性特征,这也使餐饮标准化具有了很大的难度,成为餐饮企业规模竞争的瓶颈。而且,将中国餐饮、烹饪作为一种相对标准化的工作,需要科学分析形成菜品原料、制作标准化和流水作业,使之成为餐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体和发展基础的组成部分。这项工作需要长期推行和持续的规范,同时又是餐饮企业必须突破的关键。
二、连锁餐饮业态分析
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餐饮业进入规模扩张阶段。特别是外资连锁品牌,如麦当劳、肯德基进入中国之后,中国本地餐饮企业也开始推进连锁化。进入21世纪之后更是快速发展,一批诞生于90年代的餐饮企业开始加速连锁化发展,从而催生了一批成熟的连锁餐饮企业,如小肥羊、湘鄂情、真功夫等知名连锁餐饮企业。
同时餐饮市场细分不断深化,中餐、西餐、中西合璧餐,正餐、快餐,火锅、休闲餐饮、主题餐饮等业态快速发展。目前国内餐饮市场呈多元化、连锁化、规模化的发展特征。正餐企业在总体规模上依然处于绝对主体地位,占70%多的份额;但是正餐连锁在中国连锁餐饮市场上的地位,已经由主体转变为次主体。正餐连锁企业营业收入(限额以上)由2005年57%降至44%(2009年);快餐连锁企业营业收入由2005年41%上升至51%(2009年),并且已占据发达省份和城市优势,如上海、浙江、广东等,形成有效规模竞争。
进一步分析餐饮百强企业的细分业态,我们可以看到营业额居前的业态是快餐连锁企业,占百强营业额的40%。其次是火锅连锁企业,占百强营业额的26%,正餐连锁企业虽然在百强中数量较多,但是营业额占比处于下降趋势,占百强营业额的20%-25%。
三、连锁餐饮特点分析
1.高档连锁餐饮受消费群体和范围制约,对经营场所、环境、特色及品牌知名度均有很高要求,其进入门槛较高,扩张速度也有限。更需注重依据自身的品牌和经营特色提升服务附加值,满足中高端客户,通常以直营店为主,很少采取特许加盟模式。
【关键词】创新 文化创意 经济 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世界基于一定的文化资源不断进行新的创意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在当今世界很多国家都在根据一定的文化资源不断地提出新的产业创意,并使自己的文化资源蓬勃地发展为一种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或称创意经济。文化既支撑着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又使自己独立地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之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也迅速发展了自己的文化创意产业。个人认为,文化是体现在一个人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上的品位道德,是文化积累的总和,渗透进生活的实践中。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这实际上是一种在当今全球化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基于一定的文化系统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及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理念思潮和社会实践活动。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并且形成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特征
(一)文化特征
任何文化创意产业都必须以一定的文化为基础,任何创意既是对一定文化的创新,同时创意本身也必须是有文化的。任何文化创意活动,都是以知识和智慧创造为特征的文化符号的积累、生产、交换和消费的产业活动。
(二)创意特征
所谓创意,其本意一是创新,创立新意或标新立异;二是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方案、意境等。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以一定的文化为基础进行创新的产业。创意是文化产业的生命,我们大致可从以下一些方面来分析创意:
创意需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性、文化性、娱乐性、心理性的产品需求必然会越来越大,这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既要紧紧抓住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又要千方百计地创意出新的需求。
创意产品。文化创意产业生产的文化产品,一定要能充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和注意力,要能击中他们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既在市场上获得经济效益,又在社会中获得社会效益。因此,需求不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风险投资被认为是当代经济增长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动机。“成功与风险并存”,这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魅力。
创意的原创性和不可复制性。只有原创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意。真正的创意不可复制。
(三)人才特征
如果说创意是文化产品的生命,那么,具有创意的高素质人才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一方面,创意型人才决定着文化创意产业的生死存亡和发展;另一方面,创意型人才也是十分难得的,他们的培养和形成是有别于传统产业人才的。
(四)大众化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的必然是大众消费文化,具有娱乐性、消遣性、益智性、赢利性等特点,它的本质是以市场为中介,把一定的文化转化为适应大众文化胃口的消费文化。因此,这就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大众化、世俗化特征。从供求关系看,大众化也是由市场经济的规律决定的。但是,文化创意产业纷纷将文化推向了大众化的市场,好像大众化、世俗化已成为了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难免出现严肃文化或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或世俗文化的矛盾。
(五)高附加值特征
文化产品、尤其是原创性的文化产品都是高附加值产品,所以,文化产业也必然是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因为从事文化产业的劳动是复杂劳动,而复杂劳动的价值是简单劳动的倍加,特别是从事制作原创性文化产品的劳动,其价值与简单劳动相差更大,这完全符合经济学的相关规律,正因为投资文化产业的回报远高于其它产业,所以,众多的投资者才会趋之若鹜。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产业地位主体化
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表明:人们在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在消费中其体验式的文化消费比重肯定会逐步加大。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势头来看,这种无形的文化服务性生产也越来越在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一点已成为了世界的普遍共识。文化创意产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迅速提升,而且必然会逐渐成为各国的主导产业。
(二)产业空间国际化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的国际化主要是由经济、文化的全球化造成的。经济全球化将会把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日益紧密地连接成一个整体,使整个世界成为真正的全球经济,并营造一个“无疆界”的市场。
(三)产业形态数字化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信息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领域,而各种先进的高科技的应用,又必然将文化资源整合为高新的文化产业形态。因此,数字化、网络化实际上已成为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多民族的文化形态。大力发展不同民族的文化创意产业、反映多民族的文化特征、使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
三、吸引创意人才所需的对策研究
完善人才管理系统,建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数据库,设立各类文化人才档案和跟踪机制。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基地。近年来,国内高校建立了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开设了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社会上也开展了许多相关培训,主管部门可以进一步规范他们的教育资质,并赋予其更多的教学职能,充分发挥这些资源和平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