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15: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力工人之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今天晚上8点,《指环》第一部——前夕剧《莱茵的黄金》在国家剧院开始演出,独幕,无中场休息,本次制作首演于2012年2月4日。
一部歌剧的开头往往是一场重头戏。本制作导演安德烈亚斯·克里根堡(Andreas Kriegenburg)、舞台设计哈拉尔德·B.托尔(Harald B.Thor)和编舞岑塔·黑特(Zenta Haerter)齐力为观众呈现了令人大开眼界的创意——以现代舞来表现舞台布景,甚至一个道具。如《莱茵的黄金》第一场,身上涂抹了蓝色油彩的群舞演员,用现代舞的动作和姿态来表现波涛起伏、奔腾不息的莱茵河,三位身着蓝色连衣裙的莱茵河少女则在莱茵河的“布景”中漫游嬉戏,唱出了欢快的“摇呀摇,河水的波涛”三重唱,而莱茵的黄金则是由群舞演员托举着由舞蹈演员饰演的小金人。
终身从事瓦格纳歌剧布景设计的瑞士舞台设计师阿庇亚,在《瓦格纳乐剧的演出》中指出,一些长期适应了自然主义表演的观众已经“变得优柔寡断,陷入消极被动的状态,这种被动通过各种途径表达出来,首先是不愿放弃传统形式的那种惰性”。可以说,本制作以现代舞的表现形式实现了阿庇亚的理想。
在《莱茵的黄金》第四场中有不少可以破解全剧的咏叙调唱段。如,为了获得自由,阿尔伯里希(由波兰男中音托马斯·科尼岑饰演)在沃坦(由丹麦低男中音约翰·里特饰演)的逼迫下,最终不得不交出手上的指环,之后,幸灾乐祸地唱出了“阿尔伯里希的诅咒”:“这指环实在该死,它倒运地落到我手里!它赋予我无限的权力,如今它会使戴它的人死去!”在埃达(由英国女中音凯瑟琳·温-罗杰斯饰演)的警告下,沃坦不得已将指环交给巨人赎回弗莱娅(由波兰女高音阿加·米科拉饰演),而巨人弟弟法夫纳(由美国男低音史蒂文·休姆斯饰演)在指环的争夺中又将巨人法索特(由德国男中音托斯腾·格吕姆贝尔饰演)击倒打死,独吞了指环。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沃坦不由倒吸一口冷气:“我惊惧地看到诅咒的魔力!”
当晚,舞台上最受人瞩目的无疑是众神之王沃坦的饰演者丹麦低男中音约翰·里特(Johan Reater)。
7月14日 星期日
为了在9点之前赶上圣彼得大教堂周日的弥撒,聆听大教堂男童合唱团的演唱,一大早,我们乘坐的小巴就沿着A9和A93高速公路出发了,一个半小时后,到达了距离慕尼黑以北120多公里的雷根斯堡。
雷根斯堡是多瑙河边一个美丽的古都,雷根斯堡的圣彼得大教堂是巴伐利亚和德国南部哥特式建筑的主要代表。大教堂建于13世纪,到14世纪才完工,内部色彩鲜艳的彩绘玻璃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教堂北面的石桥和桥门是中世纪最重要的桥梁建筑之一,也是12世纪到13世纪许多大型石头桥梁的范例。石桥长336米,宽8米,平均高度15米,共有16个桥洞,总重约10万吨,曾经是雷根斯堡唯一一座跨越多瑙河的桥梁。
雷根斯堡大教堂男童合唱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男童合唱团之一,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作为唱诗班,每个周日和节假日,都可以听到他们在圣彼得大教堂歌唱,在教堂音乐会、音乐厅演出和大型巡回演唱方面,其声誉早已超出了教会的范围。在当天的弥撒中,明亮、舒缓的管风琴声伴随着男童合唱团清纯、空灵的歌声在整个教堂内弥漫、飘荡,令人心旷神怡。
今天的演出是一部大戏,时间较长。下午5点《指环》第二部——第一日剧《女武神》开始演出,三幕,中场分别休息35分钟和45分钟,本次制作首演于2012年3月11日。本制作的一个亮点是以现代舞来表现两位角色之间的相互动作。如第一幕第一场,舞蹈演员从站立在舞台右侧的齐格琳德手中将水和蜂蜜酒传递到站立在舞台左侧的齐格蒙德的手中等。
当晚出场的主要角色大都不是首演时的原班人马。令人瞩目的齐格蒙德由新西兰男高音西蒙·奥尼尔(SimonO'Neill)替换在当今德国新生代英雄男高音中最具影响力的克劳斯一弗洛里安·沃格特(Klaus-Florian Vogt)出演。对我们来说,这是本届歌剧节最大的缺憾。沃格特在本届歌剧节上出演《漂泊的荷兰人》中的年轻猎人艾瑞克和《罗恩格林》中的剧名主角,但我们没有机会观赏。另外两个换角则给我们带来了弥补和惊喜。一个是由威尔士男中音布莱恩·特菲尔(Bryn Terfel)替换托马斯·J.迈尔(Thomas J.Mayer)出演沃坦,另一个是由德国男低音汉斯-彼得·柯尼希(HansPeter K6nig)替换艾因·安格尔(AinAnger)出演洪丁。特菲尔曾在伦敦皇家歌剧院版的《莱茵的黄金》和《女武神》中第一次出演沃坦,后来因故中止,之后,纽约大都会版的《指环》圆了他第一次以沃坦一角演完全本《指环》的梦。柯尼希两年前受邀在纽约大都会版的《指环》中成功出演了洪丁,在本届歌剧节上出演《漂泊的荷兰人》中的挪威船长达兰德和《罗恩格林》中的国王海因利希,目前已成为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的台柱子。只有卡塔琳娜·达莱曼(Katarine Dalayman)饰演的布伦希尔德和索菲·科赫饰演的弗丽卡没有换角。
当晚有两场戏是演出中的亮点。一场是第一幕第三场,齐格蒙德在讲述了自己的不幸身世后,与齐格琳德(由女中音彼得拉·朗饰演)兄妹相认并相爱,两人紧紧相拥,齐格蒙德深情地唱出了“春之歌”——“冬日的寒风已经过去”,以及与齐格琳德的激情“爱情二重唱”。另一场是第三幕第三场“沃坦的告别”,一方面布伦希尔德因违抗父命将受到惩罚,另一方面沃坦又舍不得爱女,于是命火神“用火海包围起岩石”,父女依依惜别的唏嘘场面,使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第三幕还未演奏前奏曲,大幕就打开了,随即一群舞蹈演员在尸横遍地的战场上有节奏地跺脚、甩头并发出气声,从台后步步紧逼到台前,释放出强烈的焦虑、急迫的情绪。这一段突如其来的现代舞显然感染了台下一部分观众,激起了一阵掌声。然而,紧接着便是另一部分观众发出“Boo”声,对此喝起了倒彩。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此起彼伏,几乎持续到舞蹈结束。鼓掌的观众觉得在女武神骑着战马从空中飞驰而来的前奏曲之前增加这样一段现代舞很过瘾,而喝倒彩的观众则反对除剧本和总谱之外添加任何其他成分。事后,有人在国家剧院的博客中感叹说:“实在太狂热了!”
7月15日 星期一
今天的演出又是一部大戏。下午5点,《指环》第三部——第二日剧《齐格弗里德》开始演出,三幕,中场各休息40分钟。本次制作首演于2012年5月2了日。
本制作的一个亮点是以舞蹈演员加上实景作为新布景的表现手法。如,第一幕第一场中由舞蹈演员手持部分墙体三面围合而成的锻造诺通剑的房屋,第二幕第二场中由从舞台上方降下的铁架上多名舞蹈演员组合而成的守护尼伯龙根人黄金的巨龙头,第二幕第三场中由手持树权的舞蹈演员使用叠罗汉甚至吊威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森林,以及由一女舞蹈演员手举一根顶端带有鸟模型的竹竿制成的森林鸟,等等。舞蹈演员虽然在舞台上频频表演,组合成干姿百态的各种布景,但完全是一种虚角。
此次重演的主要角色阵容与去年首演相比,最大的遗憾是齐格弗里德饰演者兰斯·雷恩(Lance Ryan)的缺席。2010年,雷恩在拜罗伊特音乐节上首次亮相,在蒂勒曼执棒的《指环》中成功地出演了齐格弗里德,紧接着在科隆歌剧院《指环》上海首演中出演齐格弗里德,之后,2011年在法兰克福歌剧院和2012年在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的《指环》中又先后担纲了齐格弗里德的重任,可以说,雷恩已经成了目前瓦格纳歌剧舞台上出演齐格弗里德的专业户。米梅和布伦希尔德没有换角,仍由奥地利男高音沃尔夫冈·埃布林杰一斯佩哈克(WolfgangAblinger-Sperrhacke)和美国女高音凯瑟琳-内格尔斯塔特(Catherine Naglestad)出演。最令笔者感兴趣的是出演埃达的中国女中音张秋琳(Qiulin Zhang)。这是笔者在世界舞台上第一次看到由中国人饰演的瓦格纳角色。来自西安的张秋琳在欧洲舞台上除了出演意大利歌剧的角色外,还出演过《众神的黄昏》中的第一位命运女神和《女武神》中的罗斯韦丝等瓦格纳角色。
当晚舞台上最风光的是刚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指环》中成功出演了齐格弗里德的美国男高音斯蒂芬·古尔德(Stephen Gould)和饰演布伦希尔德的内格尔斯塔特。在第三幕第三场中,齐格弗里德在森林鸟的指引下,排除了旅行者的阻挠,穿过火海,终于来到山顶上的岩石,用深情的吻将沉睡中的布伦希尔德唤醒。古尔德以其雄浑、浓烈的嗓音和难以抑止的火一般的热情唱出了对布伦希尔德的爱慕之情:“你这可爱的人已欢笑着醒来,布伦希尔德活着,布伦希尔德在欢歌笑语!”内格尔斯塔特以其金属般光泽的嗓音满怀激情地唱出了对生命和爱情的礼赞:“我看到齐格弗里德这颗星辰升起,他永远是属于我的。”热烈欢快的“爱情二重唱”将全剧推到了。
7月16日 星期二
今天游览的景点是鹰巢和国王湖,上午小巴离开旅馆,两小时不到,我们到达了贝希特斯加登的上萨尔茨堡,距离北面的萨尔茨堡仅20公里。
1938年初,希特勒副官马丁·鲍曼开始在海拔1,834米高的鹰巢山崖顶上建造希特勒的私人别墅。整个工程由工程师弗里茨·托特主持,数千名工人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花了一年多的工期,耗资3000万马克才得以完成。建成后的鹰巢作为纳粹党献给希特勒50岁生日的礼物。整个鹰巢由会议厅、餐厅、厨房、警卫室和休息室组成,从这里可以尽情地观赏阿尔卑斯山脉令人难忘的壮丽景色,如今,大部分房间已经辟为餐馆和茶室,供游人用餐和休息。通往鹰巢必须经过山体内的一条隧道,乘电梯才能到达。
下了鹰巢山,驱车来到美丽的国王湖。游览国王湖最佳的途径自然是坐船。为了避免发动机的噪声,所有的游船都使用电力驱动。宁静的国王湖,只有当船只行驶到两边陡峭的悬崖时,才会由船长吹号引起的阵阵回声。为了节省时间,我们选择了较近的圣巴托洛梅教堂航线。回到旅馆已是晚上6点多,虽然离国家剧院步行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换上正装,顾不上吃晚饭,我们还是匆匆加快了脚步。
晚上了点《奥赛罗》开始演出。为了向威尔第200周年诞辰致敬,本次演出采用的是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1999年了月1日首演的版本,这是自1888年以来《奥赛罗》在慕尼黑的第十个制作,由世界歌剧界老资格的美国导演弗朗西斯卡·赞贝罗(Francesca Zambello)执导。
大幕打开,在舞台上一一呈现的港口、城堡、大厅、花园和卧室等舞台布景以及所有演员的服装等都是经典的传统制作。综观目前的世界舞台,除了各大歌剧院的保留剧目外,几乎很少看得到新的传统制作的演出。一个原因自然是制作人的理念发生了变化,另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现代制作有利于拉近戏里情节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观众在戏里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人生,进而引起共鸣和深思。
当晚舞台上的明星是苔丝黛蒙娜饰演者德国女高音安雅·哈特罗丝(nniaHarteros)。哈特罗丝是1999年卡迪夫国际声乐比赛获得金奖的第一位德国人,在莫扎特、威尔第和普契尼的女高音角色表演方面颇有建树。从2009年开始,哈特罗丝涉足轻量级的瓦格纳女高音角色,在理查·琼斯(Richard Jones)执导的《罗恩格林》中成功地出演了与饰演罗恩格林的考夫曼演对手戏的埃尔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本届歌剧节上,除了当晚在《奥赛罗》中出演一场苔丝黛蒙娜外,哈特罗丝还在6月2了日《游吟诗人》的开幕演出中出演女侍官莱奥诺拉,与饰演曼里科的考夫曼联袂演出,连演三场之后,了月25日和28日在《唐卡洛斯》中出演伊丽莎白·德瓦卢瓦公主,与饰演唐卡洛斯的考夫曼和饰演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勒内·帕佩同台共演。在本届歌剧节上,哈特罗丝可谓红透了半边天。
此外,奥赛罗的饰演者南非男高音约翰·博塔(Johan Botha)在尾声中悔恨交加的“不用怕我,虽然我还有武器”的演唱,和亚戈的饰演者意大利男中音克劳迪奥·斯古拉(Claudio Sgura)充满邪恶的内心独白的“信经”演唱,也都是可圈可点的演出亮点。
7月17日 星期三
今天要参观期待已久的米滕瓦尔德小提琴制作博物馆和理查·施特劳斯故居。虽然米滕瓦尔德的小提琴制作博物馆建立于1930年,但米滕瓦尔德开始制作小提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1685年,马蒂亚斯·克洛茨在意大利克雷莫纳师从小提琴制作开山鼻祖阿马蒂学成归来后,建立了自己的小提琴作坊。之后,又受到当时德国南方小提琴制作大师施泰纳的影响,到他儿子和学生塞巴斯蒂安的全盛时期,具有个性的克洛茨琴终于成型了。但渐渐地,一直深受欢迎的“克洛茨型”琴遭到了业内的一些非议,原因是这种外形较小且拱度较大的类似“施泰纳型”琴音量偏小。1994年,华盛顿史密森学会进行了一项引人注目的实验,由美国弦乐四重奏团用一组施泰纳琴和另一组斯特拉迪瓦里琴轮流演奏。结果“证明施泰纳的琴的强度和传送力,过去可能一直被人们所低估”。如今,提琴制作业已成为米滕瓦尔德的一个骄傲。
晚上了点《弄臣》开始演出,此次采用的是本演出季全新制作的版本,2012年12月15日首演于国家剧院。
新版本的制作与前几天观赏过的《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的制作相似,特点是简单、实用。除了两个可分可合的几乎占据了整个舞台的五层梯形看台和台口中央一个稍突出的矩形小平台外,舞台上几乎没有其他的布景装置。大幕打开,给人巨大视觉冲击力的是在五层梯形看台上坐满了戴着面具的有180人之多的合唱队。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化,两个梯形看台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又排成八字或丁字,梯形看台上合唱队员的队形和人数也会随之变化。一些主要角色的重要唱段,如第一幕第一场中的公爵咏叹调“这位小姐,那位太太”,第二场中里戈莱托的“我俩都一样!我用舌头,他用刀枪”,公爵与吉尔达的二重唱“再见吧,再见吧”,吉尔达咏叹调“亲爱的名字”,第三幕中公爵的“女人善变”和吉尔达的“父亲,我欺骗了你”等等,都是演员坐在梯形看台上或站在台口中央的矩形小平台上表演的。演员穿的都是现代的便装,里戈莱托的外形特征也不是驼背。整个制作比情景歌剧要简单,甚至可以和歌剧音乐会版相提并论。
原来,今晚的演出阵容除了波尔萨这一次要角色外,其余全是首演时的原班人马。谁知开演时临时公告,称里戈莱托的饰演者佛朗哥·瓦萨洛(FrancoVassallo)和指挥法比欧·路易西(FabioLuisi)因病分别由安德策叶·多贝尔(Andrzei Dobber)和弗里德里希-海德尔(Friedrich Haider)顶替。真是可惜!
当晚,舞台上最出彩的并不是救场的由波兰男中音多贝尔饰演的弄臣里戈莱托,而是由马耳他男高音约瑟夫·卡列加(Joseph Callqia)饰演的曼图亚公爵。此外,观众还现场领略了绝妙的威尔第合唱和重唱艺术。如,第二幕中那首有声有色的男声二部合唱“我们走进了一条偏僻的小路”,第三幕中那首充满戏剧性的吉尔达(由法国女高音帕特里夏·佩蒂邦饰演)、玛德莱娜(由保加利亚女中音纳迪娅·克拉斯黛娃饰演)、公爵和利戈莱托的四重唱“自从我那天见到你”,等等。
7月18日 星期四
今天要参观的地点都在市区,一个是位于国王广场的古代雕塑展览馆,另一个是笔者和王亚东律师心仪的安联球场,按兴趣兵分两路。
安联球场目前的主人是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由总部在慕尼黑的赞助商安联保险集团冠名。据说,当拜仁慕尼黑主场比赛时,能容纳了1,000名观众的体育场在照明系统映射下将成为一个红色的发光体,几公里外都可以看到,如果塑料气垫外表的灯光加强,远远地就可以知道主队进球了。
拜仁慕尼黑是世界足坛最富盛名的球队之一,也是除了鲜美的啤酒和诱人的香肠外,慕尼黑的又一张城市名片。特别令人兴奋的是今年6月2日,已经夺得德甲联赛冠军和欧洲杯冠军的拜仁慕尼黑在德国足协杯决赛中3比2战胜斯图加特,获得本赛季冠军,成为德国第一支获得“三冠王”的球队。一个多月后的今天,当我们来到安联球场时正好休赛,场外场内一片安静,好在天气晴朗。
开演前一小时,国家剧院门庭的走廊里已经站满了举着手写的“SucheKarten”(德文:找票)纸牌等退票的人群。
《指环》有不少是套票,四天的观剧,周围的邻座彼此间都成了熟人,除了西方人外,还有从日本和韩国来的东方人,入座时大家不免会心一笑,相互点头致意。
《指环》第四部——第三日剧《众神的黄昏》演唱量更大,演出时间更长,经过两天养精蓄锐的休整,演员们准备好了最佳的演出状态。下午4点演出开始,三幕,中场各休息40分钟,本次制作首演于2012年6月30日。
除了序幕结尾处“齐格弗里德的莱茵之旅”中由全身穿蓝色衣服的演员用现代舞来表现波涛起伏的莱茵河等场景外,本制作其他三幕都是实景,其中有几处尤其引人注目,似乎点明了戏的主题。如,第一幕在吉比孔人现代化客厅的右前方有一个金色的欧元符号形状的木马,第二幕在满目都是名牌展示橱窗的现代化商厦内,或在白领们行色匆匆、紧张忙碌的现代化写字楼里,摆放了一个金色的欧元符号形状平台,甚至在巨大的背景上由小到大、连续不断地打射出德文“GEWINN”(利润)的投影,这一切明白无误地告诉观众,当下充满了激烈竞争的德国商业社会与当年争夺指环的时代无异,只不过争夺的是商业市场,是欧元和利润而已。
当晚的演出阵容,除了饰演阿尔伯里希的德国男中音沃尔夫冈·科赫(Wolfgang Kock)被波兰男中音科尼岑替换外,其他主要角色,尤其是布伦希尔德的饰演者瑞典瓦格纳女高音尼娜·斯特默(Nina Stemme)、齐格弗里德的饰演者美国男高音古尔德和哈根的饰演者德国男低音柯尼希等,几乎都是首演时的原班人马,并且是活跃在当前瓦格纳歌剧舞台上的大牌明星。真是机会难得!
能在现场观赏斯特默的演唱是我们此次音乐之旅的最大收获。自从2003年在尼古拉斯-莱恩霍夫(Nikolaus Lehnhoff)执导的格林德伯恩演出中第一次成功地饰演了伊索尔德以来,斯特默就一直受到观众和媒体的追捧。2010年在米兰斯卡拉巴伦博依姆执棒的《女武神》中,斯特默第一次出演布伦希尔德,2011年在旧金山歌剧院的全本《指环》中,斯特默第一次实现了饰演完整的布伦希尔德角色。当晚,斯特默饰演的布伦希尔德表现得异常光彩,尤其是在全剧结尾“布伦希尔德的殉死场景”——“我要将火炬扔到沃尔哈拉的城堡里”,观众无不为斯特默宽厚、嘹亮的嗓音和气吞山河的演唱所感动、所折服。斯特默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瓦格纳英雄女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