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

时间:2023-05-30 09:15: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箱养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箱养殖

第1篇

关键词 沟鲶;网箱养殖;养殖技术

沟鲶,又称斑点叉尾 ,原产于美国,具有生长快、易饲养、肉味鲜美等特点。梅山水库和响洪甸水库水面开阔,水体清新无污染,水质常年稳定在国家Ⅱ类水标准以上。从2002年开始先后开展小体积高密度网箱沟鲶养殖,现已普及推广到多规格网箱养殖,并注册了“天堂湾”牌商标和通过了中国海关入美绿色认证。“天堂湾”版沟鲶质优、味美、环保,食用安全,现主要通过外贸加工出口美国。 网箱养殖沟鲶周期短、见效快、收益大,可大规模发展。现将小体积网箱养殖沟鲶的技术介绍如下。

1网箱设置

(1)规格。小箱2m×2m×1.5m或2m×2m×2m,底部11目,密眼,食台高度20±3cm,中部安装直径10cm投饵管道及双层遮阳网制成的遮阳盖;大箱3m×3m×2m、3m×4m×2m或4m×4m×2m,成鱼箱目径3.0cm,鱼种箱1.0~1.5cm。

(2)设置。网箱设置的水域开阔,水位稳定,避开交通及人员过往频繁的地区,防洪防旱。线状排列,排距20m以上。

2苗种进箱

苗种进箱前网箱应提前下水,一般夏季7~10d,春秋季2~3周,冬季1个月,以便箱壁附着藻类而光滑,减少鱼种刚进箱时不适应到处乱撞受伤死亡。网箱下前应按顺序,逐排检查,尤其是边角,看是否有断线、滑节、掉头等。苗种放养,1只箱最好能一次性放足,鱼体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放养前鱼体要经消毒处理,一般用3%~5%的食盐水浸洗至应激反应(约3~5min),或用100~200mg/kg福尔马林浸洗1h左右。苗种运输时,最好能用25mg/kg福尔马林药液运输,这样可减少鱼种进箱消毒处理环节,减小劳动强度,降低死亡率。严禁使用孔雀石绿、漂白粉等危险性较大的药品消毒。规格大于50g/尾的鱼种应先在大箱中暂养一段时间后再进小网箱。网目大小与放养规格关系见表1。

放养密度:大箱:夏花600~800尾/m2,大规格鱼种80~120尾/m2;小箱:夏花1400~1600尾/m2,大规格鱼种300~400尾/m2。

3饲料投喂

一般在鱼进箱的当天不投食,第2天开始少量投铒,投饵量根据鱼的摄食情况逐步增加至正常投饵量。在鱼种进箱后7~10d应喂2 500~3 000mg/kg土霉素药饵,减少鱼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及运输、进箱受伤等应激反应,控制死亡率。

网箱饲养的沟鲶一般不宜饱食,饱食往往是发病的内因。饱食的饲养方法不但效果差,而且很不经济,一般来说沟鲶的日投饲量应控制在其饱食量的70%~80%为宜,俗称“八成饱”,即停止投饵,鱼全部下沉,再投仅20%鱼上浮摄食。

投喂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饲料系数的高低,一般来说大箱用手撒法,小箱采用一次性倒入法。

大箱饲养的沟鲶必须在其进箱前期投饵驯化,驯食最好在鱼群饥饿的情况下进行,在投饵初期边投饵边敲打箱架或小船、木桶等发出适度的声响,一小把一小把慢慢地投喂,每次1h左右,直到鱼一听见声响便集群浮出水面为止。大箱投饵一般遵循“慢、快、慢”的原则,即投饵开始应慢,待鱼大量上浮抢食时再快,到鱼抢食不猛时再慢投至“八成饱”结束。

小箱投饵采用一次性倒入法,即将一餐饵料一次性通过投饵管道全部倒入。检验沉性饵料投饲量是否达到饱和的方法是:投饵5~10min后,用一直径4cm的空心管,一端用手封口伸入网箱底部,然后猛然松手,再慢慢盖紧上口,取出检验是否有饵料剩余。饱和投饲量确定后即按此投饲量投饲7~10d后再增加10%~20%确定饱和投饵,再按新投饵量投喂7~10d,如此往复至结束。除此之外,还可采用表格投饵法(如表2)。根据鱼体规格从表中查出投饵率,用投饵率×网箱存鱼总重量,即得投饵量。网箱存鱼量的确定:网箱存鱼量=网箱存鱼尾数×平均规格。

由于梅、响两库水体大,生物耗氧很低,其水中溶氧量、水温昼夜变化很小,可增加夜间投饵,同时上午投饵尽量提前,下午投饵尽量推后,使其投饵时间间隔尽可能趋于一致,尤其夏季高温季节夜间水温更能适合沟鲶的生长。

4日常管理

(1)观察。主要利用投饵时仔细观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集群活动状况;②摄食强度;③体色、体表;④有无死鱼及漂浮物;⑤网箱完好程度;⑥网眼是否被糊。发现问题及时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尤其注意以下几种情况:①摄食量陡然下降,往往是病的前兆或发生了逃鱼现象。②网箱有沟鲶活动,或网箱附近有沟鲶捕获,一般是逃鱼的结果,发现后立即检查网箱破漏处,直到查出补好为止。

(2)记录。在整个网箱养殖期间要按天记好网箱日志,以备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提高技术水平。

(3)检测分析。每月定期检测1次,取鱼30尾,求出鱼体平规格,计算全箱存鱼量、生长速度、净膛鱼重量、饲料系数、千克鱼饲料成本等,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也为投饲提供实际依据。

5疾病防治

第2篇

关键词:草鱼;网箱养殖

草鱼是一种喜欢在水域的中层及下层等进行栖息的一种淡水鱼类,通常情况下草鱼在水域上层栖息时间相对较短。而在幼苗期间,草鱼喜食水生昆虫以及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因此在对其进行养殖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水域水质的干净,确保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及昆虫的大量存在。而使用网箱对草鱼进行养殖,不仅能够保证草鱼养殖的高效和高产,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因此可以使用网箱的方式在湖泊以及水库等水域中进行养殖,以达到降低养殖成本,快速增加经济收益的目的。

1网箱养殖草鱼水域的确定

在选择草鱼养殖水域时,一定要从以下2个方面上进行注意:首先,要确保养殖水域内没有被污染,且水域中还含有丰富的浮游生物以及水生昆虫,保证幼鱼成长时期饵料充足;其次,使用网箱的方式对草鱼进行养殖,要保证养殖水面的宽阔性;同时,水位要相对稳定,还要选择背风且向阳的区域进行养殖。此外,要保证养殖区域水深在3 m以上,且周围交通要具有一定的便捷性。而所选区域一定要满足草鱼生长的需求,有效提升草鱼的产量,增加养殖户的实际收入[1]。

2网箱的配置

2.1网箱结构

在对草鱼养殖的网箱进行选择时,一定要选择长方体网箱或者是正方体网箱来养殖草鱼,而一般情况下,长方体网箱能够满足实际养殖需求。通常网箱都是由箱体、框架以及浮力装置等部件构成,而网片通常会选用聚乙烯材质的网片。一般情况下,养殖户所选用的养殖网箱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小型网箱的面积通常在15 m2左右,中型箱体面积在30 m2左右,大型网箱面积在60~100 m2,而超大型网箱的面积通常能够达到500~600 m2以上。虽然大型或者是超大型网箱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成本就能够进行草鱼养殖,实际上草鱼的养殖产量并不是十分良好。选用小型网箱会增加网片的实际使用数量,增加了网箱的整体造价。因此,草鱼养殖规模不大的情况,会选用中型网箱来进行相应养殖。同时,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草鱼的实际生长情况来对网箱的大小进行更换,确保草鱼在水体中游动的顺畅性。

2.2网箱的使用策略

在网箱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对网箱的有效固定以及网箱实际的下水时间进行科学且合理的安排。因此在对网箱进行固定时,一定要保证网箱上纲呈拉直状态;同时,将箱体的角绳固定在鱼排松木板上,之后使用聚乙烯材质的纲绳在网箱上纲的周围进行缠绕固定,在固定好箱体以后,在其各底角处设置相应的重物,重物通常会选择石块或是沙袋,并且要保证重物的质量在3~5 kg,进而有效保证养殖箱体不会出现随意挪动等现象发生。而在网箱下水时,要保证网箱中没有任何草鱼鱼种,水体中的藻类植物能够附着在网片上,使网片变光滑,有效保证草鱼外表皮受到良好的保护,有效降低网片擦伤草鱼鳞片的现象发生[2]。

3草鱼鱼种的选择以及养殖密度的确定

在对鱼苗品种选择过程中,一定要确保鱼种的品质优良,因此必须要选择体质健壮、鳞鳍完整的草鱼鱼种,如果所养殖的鱼苗是从外地购置和引进的,一定要对鱼种进行相应的检验、检疫,保证鱼苗品质优良且没有鱼病的存在。如果在使用自繁自养的形式来进行研制,必须要保证草鱼养殖水域的规模,提升草鱼的实际成活率,进而达到节约养殖成本的目的。而在对草鱼养殖密度进行确定时,一定要根据草鱼的实际情况,饵料的供应、水域条件及养殖技术等进行考虑,确定草鱼的实际养殖密度。通常情况下,要根据草鱼的生长情况来对鱼种的养殖密度进行确定,草鱼在50~100 g时,要保证每平方米内草鱼的质量在15 kg以下,放养密度通常在200~300尾;当草鱼生长到200~250 g时,每1 m2内的草鱼的总质量在30 kg以下,养殖尾数在100~150尾;而在草鱼成长到500 g以上时,每1 m2的草鱼密度要保证在30尾左右[3]。

4网箱养殖技术的注意事项

4.1分箱注意事项

在草鱼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草鱼生长情况来对其进行换箱,而在换箱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草鱼死亡的现象发生,而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实际原因就是因为鱼群缺氧或者是受到惊吓而导致的死亡。因此在进行换箱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进行换箱前就要停止对草鱼的喂食,通常情况下在停喂两天以后,增加相应的添料,如,维生素C粉等,添料喂养3 d左右即可[4]。其次,要将网箱进行适当提升,通常选择早晨或者下午时段进行提升工作,2次提升时间保证在9 h左右;同时,要将草鱼提升到潜水层中,连续提升2 d就可以进行换箱。最后,在换箱时,要对草鱼鱼体进行相应的消毒,然后按照草鱼生长的大小进行分类,最后将规格相同的鱼放置在相应的网箱内。

4.2饵料投喂的注意事项

在选择草鱼喂养饵料时,要选择最为合适的膨化颗粒饲料,保证饲料质量的良好。饲料粒径的大小要根据草鱼生长情况进行调整,草鱼单尾质量在200 g左右时,就要保证饲料粒径在3~3.5 mm,而单尾质量在750 g左右时,饲料粒径要在4.5 mm左右。而对饲料投喂数量进行确定时,一定要按照草鱼的情况来进行确定,并且还要充分对养殖水域温度、鱼类健康水平和水体质量等进行考虑,而投放饲料数量要保证网箱内70%左右的草鱼不在进行抢食即可,通常情况下在早晚各投放1次饲料,保证鱼体生长的实际需求[5]。

5结论

想要保证草鱼养殖质量和产量的良好,就可以运用网箱养殖技术来进行养殖,不仅可以提升草鱼养殖的便捷性,还可以提升草鱼养殖的效率和产量。此外,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尽可能科学地选择养殖水域和网箱,提升草鱼养殖的质量和产量。

参考文献

[1]邓小红.超大网箱与普通网箱养殖草鱼对比试验[J].科学养鱼,2015(1):20-21.

[2]熊占山,胡国宏,张家松,等.标准化网箱草鱼成鱼健康养殖技术[J].黑龙江水产,2015(1):37-42.

[3]熊占山,胡国宏,张家松,等.标准化网箱草鱼育种技术[J].黑龙江水产,2015(2):33-38.

[4]林波.网箱养殖草鱼成活率的技术对策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5(8):303-303.

第3篇

关键词 黄颡鱼;网箱养殖;效益

中图分类号 S965.1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292-01"

黄颡鱼网箱养殖高产试验是驻马店市科技局下达的2011年市级科技公关计划“黄颡鱼健康高效养殖技术及产业化示范”项目的一部分。项目组于2011年按计划进行了网箱养殖黄颡鱼高产试验,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现将试验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2]。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域条件

试验在宿鸭湖水库下屯泄洪闸南侧炸口处进行。该水域水面宽阔,上游没有污染源,水质清新,微流水,环境安静,常年水深在3 m以上,溶氧量在5 mg/L以上,流速0.05~0.20 m/s。

1.2 网箱及饲料台设置

1.2.1 网箱设置。试验网箱的制作材料为聚乙烯,规格为5 m×5 m×2 m,双层封闭式。网衣网目为2~3 cm,网衣底网目1.5 cm,用直径15~20 cm的竹竿作框架,扎好后放入水中呈“一”字型排列,靠竹竿浮力浮在水面上,箱与箱之间用粗铁丝捆扎,间距3 m,然后用绳固定在离岸50 m处。在养殖过程中,网箱上的藻类附着物能够起到减少鱼体擦伤、避免鱼病发生的作用。为了使网箱上有藻类附着物,一般提前7~10 d将新制的网箱放在水中[3-8]。

1.2.2 饲料台。用直径3~4 cm的塑料管在网箱内圈成一个直径1.5 m左右的封闭圆圈,用聚乙烯绳固定在网箱中央。

1.3 苗种投放

放养的苗种为河南省宿鸭湖生态养殖股份有限公司桂庄水产苗种场2010年培育、苗种规格均匀(20 g/尾)、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色鲜艳、活动能力强的黄颡鱼。放养时间为3月28日。试验共设4个放养密度,分别为:1号箱100尾/m2,2号箱130尾/m2,3号箱150尾/m2,4号箱180尾/m2,共放养14 000尾。放养前根据情况用5%食盐水浸泡5 min左右,消毒杀菌后入箱。

1.4 养殖技术

1.4.1 驯化投喂。试验采用澳华集团武汉市生产的黄颡鱼专用配合饲料。蛋白含量35%~38%,粒径2~3 mm(前期2 mm,后期3 mm)。自然生长的黄颡鱼习惯在夜间游弋、采食,在人工养殖的过程中,必须进行驯化,使黄颡鱼在白天摄食。在鱼种进箱第2天就要开始驯食,由于放养苗种在池塘培育时就用漂浮颗粒饲料,所以在网箱养殖过程中比较容易驯化。驯化成功后,每天投喂2次,投喂时间为9:00—10:00, 17:00—18:00,每次投喂的时间不超过10 min。投喂过程中要根据摄食鱼的数量逐渐调整投喂饲料的数量和快慢,掌握“慢—快—慢”、“少—多—少”的原则。开始投喂时,摄食鱼的数量较少,投饵的动作要慢,数量要少;随着摄食鱼数量的增加,要逐渐加大投饵的数量,加快投饵的动作;当摄食鱼的数量逐渐减少时,就逐渐减少投饵量和投饵动作。影响投饵量最主要的因素是鱼的体重,其次是温度。在水温处于18~25 ℃时,投饵量是鱼重的5%~7%;当水温为24~30 ℃时,投饵量为鱼重的7%~10%;当水温超过35 ℃时,应该减少投喂量或停喂。每日具体投饵量还应根据天气和鱼的摄食情况来确定。

1.4.2 网箱管理。鱼种放养前要提起网箱检查网衣是否有破损,每隔7~10 d清理1次网箱,防止网眼堵塞,影响水体交换。每天早晚检查网箱是否损坏。为防止逃鱼,发现破洞应及时修补,特别是水面下30 cm左右的网衣容易被水老鼠咬破或被杂物等刮破造成逃鱼事故。

1.4.3 水位控制。注意水位的变化,及时根据水位升降调节网箱高度。

1.4.4 清除异物。定期清除网箱内异物及箱体附着物。

1.4.5 生长锻炼。每隔15 d左右拉动网箱1次对鱼类进行锻炼,增强鱼的体质,同时抽样称重,根据鱼的生长情况调整投饵数量。同时,做好网箱养殖日志,记录每天水温、摄食、投喂、死鱼及病害相关情况,以便总结经验。

1.4.6 遮荫。黄颡鱼喜在弱光下摄食,在箱盖上覆盖遮荫网以利于黄颡鱼生长生活。

1.4.7 病害防治。黄颡鱼在饲养过程中一般不易得病,养殖过程中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将生石灰、二溴海因等消毒剂挂带或全池泼洒进行消毒,以减少鱼病发生。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黄颡鱼对敌百虫、硫酸铜等药物较为敏感,其使用量比常规鱼用药浓度要低。

2 结果与分析

11月10日后陆续捕捞销售,鱼苗共生长227 d。收获黄颡鱼13 681尾,产量3 259 kg,规格均在200 g/尾以上,最大个体达到520 g,平均规格为243 g/尾,黄颡鱼产量为32.59 kg/m2,成活率97.7%,饵料系数1.46。黄颡鱼销售价格以30元/kg计,实现销售收入97 770元。养殖过程中饲料费39 144万元,鱼种费1.0万元,网箱折旧、药品费等1.2万元,成本为61 144元,净利润为36 626元,平均净利润为366.2元/m2,投入产出比1∶1.59。

3 结论与讨论

(1)虽然4号箱养成规格相对较小,但也达到210 g/尾,在市场上也比较畅销。因此,网箱养殖黄颡鱼放养密度180尾/m2以上也可以。

(2)由于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技术水平,甚至生活习惯对这种养殖成败意义极其重大。因此,对黄颡鱼网箱养殖管理人员的选择非常严格。

(3)总体来说,网箱养殖黄颡鱼投资省、见效快、操作简便,是一种较好的养殖方式。但由于试验时间短,试验仍存在不足之处,在以后的规模试验中要扬长避短,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大的效益。

4 参考文献

[1] 张长竞.沙塘网箱养殖瓦式黄颡鱼试验[J].水产养殖,1994(6):27.

[2] 蒋艾青.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J].淡水渔业,2001(1):19.

[3] 李贵雄.山区水库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J].水利渔业,2007(1):36,38.

[4] 何国力,张谷秋.水库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J].重庆水产,2001(3):44-45.

[5] 阮庆文.黄颡鱼养殖效益高[J].农家致富,2012(11):6-7.

[6] 来兵.黄颡鱼养殖高产技术[J].重庆水产,2011(1):32-35.

第4篇

水库网箱养殖鲤鱼技术

1.网箱养鲤的水域条件①水域条件。水域面积应在100亩以上,水质指标要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养殖水域应无水草、杂物,风浪平稳,水流缓慢,环境安静,交通便利,水深应在4米以上。②水温、溶解氧、透明度。鲤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25~30℃,因此,要选择生长期较长的水域。水域溶解氧要在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要大于70厘米,应有微水流。

2.网箱布置和生产设备 ①网箱。常用3×4股或3×5股的聚乙烯线制作网箱,且常设套箱,内层为无结节网箱(封闭式),外层为结节网箱(敞口式),除盖网之外,全箱为双层。网箱规格多为5米×5米×2.5米,网目孔径为2.5~3.0厘米。在盖网一角的两边各留长约l米的活络网口,便于进行鱼种投放和生产期间的检查等操作。②网箱的架设和布置。多采用浮动式,盖网应高出水面约50厘米,便于鲤鱼上浮摄食,盖网的网目可大些。根据生产规模的大小,可将多个网箱按箱距2~5米串联成行,有多行网箱并列时,行距为5~l0米,相邻两行的网箱应交错间隔排列。为了便于人工投喂,也可以将两只网箱间隔l~2米组成一对,或4只网箱为一组按箱距l~2米“田”字形排列,每对(或每组)的间距为5~10米,然后再串联成排,排间距应在50米以上。如果网箱设置区的两岸距离较近,可在两岸打桩,在桩间系缆绳加以固定网箱。如果网箱设置区水深只有4~5米,水位也较稳定,可以往水下打桩固定网箱,两排网箱间可搭简易走道,供人行走和投饵管理。在一定的水域范围,网箱不可过于密集。当网箱只能设置于水深不足4米的浅水中时,除疏散布置外,还应经常移动网箱,以避免局部水域过度污染。③投饵船和投饵机。人工投饵需配备小船,每人配1只投饵船,可管理4~5个网箱。使用投饵机能定时、定量投喂,可减少饵料浪费,提高饵料利用率,节省劳力。④饵料加工设备。网箱养鲤需采用配合颗粒饲料,养殖者应根据生产规模、饵料需求量,选定相应生产能力的饵料加工机组,或采取集中生产、分散供应的办法。

3.鱼种放养 ①放养时间。鱼种一般在4月份前后放养,适宜水温为12~15℃。网箱要在鱼种放养前7~10天下水。②鱼种选择、规格及放养密度。鱼种要求体色一致、无溃疡、无寄生虫、无鳍条破损等。鱼种规格一般为100~150克/尾。在不同网箱内可以放养不同规格的鱼种,但在同一网箱内鱼种的规格应一致。放养密度一般为150~200尾/米2。③鱼种消毒。鱼种消毒常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20~30分钟或3%~5%食盐溶液浸洗10~15分钟,具体消毒时间要根据鱼种体质强弱、水温高低、药液浓度等灵活掌握。浸洗消毒时须注意观察鱼的动态,如有异常应立即捞出放养。

4.饵料投喂 ①饵料要求。配合颗粒饲料要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在30%以上,不能投喂霉烂变质的饵料。②投饵方法。一般采用人工投饵。从鱼种进箱第三天起按鱼种体重的0.5%进行投喂。投喂前坚持采取敲击铁桶、船沿等方式来制造声响刺激,使鱼种形成条件反射,每次驯食时间不少于45分钟,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一般7~10天便可驯食成功。投喂颗粒大小适宜的饵料,体重50~200克的鲤鱼采用粒径3毫米以下的,体重200克以上的采用粒径3~5毫米的。③投饵量及次数。一般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6%。驯食期间日投饵率为0.5%;水温15℃时,日投饵率为1%;水温20℃时,日投饵率为2%左右;水温25℃时,日投饵率为3.5%左右;水温30℃时,日投饵率可达4%~6%。具体投饵量应视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等情况而灵活掌握,一般情况下保证鱼吃八成饱即可。水温升到12℃时开始投喂,日投喂2次;水温20℃左右时,日投喂4次;水温25℃以上时,日投喂5次;9月份以后日投喂次数逐渐减少到3~4次。

5.生长情况检查每隔10~15天随机从各养殖网箱内捞出15~20尾鱼检查其生长情况,观察体表颜色是否正常、有无寄生虫,再量体长、称体重,做好记录。

6.日常管理 ①日常投饵时应注意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查找原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在大风浪、水流急或水体混浊的情况下,应注意适当减少投饵量。当水温急剧下降或阴雨天无风、溶氧降低时,投饵量也应减少。②水位若常有变动,应随时加以调节,使网箱正常浮于水面。③及时清洗网箱上的杂藻及污物。定期检查网箱有无破损,框架、浮子、缆绳有无松动;每7~10天或大风前后,应潜水检查箱体、缆绳等完好情况,防患于未然。④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为每只网箱编号登记,记录鱼种放养量、生长情况、死亡情况、饵料消耗、鱼群活动、鱼病防治及天气、水温变化等,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成鱼出箱鲤鱼经过6~7个月的养殖,平均体重可达800克以上,这时应根据市场需求、水温条件等,合理确定出箱销售时间。养成的鲤鱼如不能及时出售,应适当投喂一些饵料,以免鱼体减重。

8.鱼病防治网箱养殖鲤鱼发病率较低,由于密集养殖,一旦发病则流行快、传染率高,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应严格把好水质、饵料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及早发现病兆、准确诊断、及时治疗,以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

转贴于

第5篇

一、材料与方法

1. 水域环境条件

养殖库区选择在洛南县谢湾水库,该库区交通方便,水域较宽阔,水库周边植被覆盖率高,光照充足,平均水深12米,水源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和《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的要求,且水库水体呈微流水状态,水体交换条件好,溶氧高,浮游动物丰富,属富营养型水库,适合网箱养殖滤食性鱼类。

养殖网箱设置在水深5~8米,浮游生物丰富的水库中上游较开阔的库湾。该区域背风向阳,环境安静,无杂草、污物,风浪较小,水流缓慢(流速为5厘米/秒),水域表层溶解氧含量为6~10毫克/升。养殖期间,水域表层水温在13~29.5℃之间,水体透明度在40~60厘米之间,pH值为7.0~8.3。

2. 网箱的制作与设置

①网箱的制作。网箱材料选用3×3聚乙烯线编织的单层结节网片,网片结节为双死结,网目尺寸为5厘米;网箱采用单层六面体封闭式结构,规格为6米×6米×3米,箱体用直径10~15厘米的毛竹做支架。

②网箱的设置。网箱上沿露出水面约50厘米,网箱四角用直径50厘米、高100厘米的圆柱形密封的塑料桶做浮子,砖块做沉子,放置网箱50个,按“品”字形交错排列。每排网箱用聚乙烯绳相连,箱与箱间距为4米,成“一”字形排列,两端用重约20千克有孔的长方形石头当沉子,拉直锚绳并固定箱体,用以防止大风大浪;排与排之间间隔15米,与水流方向垂直连行排列,以便于水体交换和生产操作。

③网箱的放置。放置网箱前,要仔细检查箱体,查看网箱是否有破洞和结节松动。鱼种入箱前十天网箱下水,浸除网衣中的有毒物质,同时使网衣上着生生物膜,以免擦伤鱼种。在鱼种入箱前一天再次对网箱进行1次全面检查,查看四周是否拴牢,网衣有无破损。

3. 节能灯的安装

在每只网箱中间的水面上架设1只10瓦的防水节能灯,每晚通电照明,诱集浮游动物和飞蛾入箱,这样既为鱼类提供活体饵料,又方便生产管理。

4. 科学放养

①放养品种。主要放养鳙鱼种,为了减少青苔等藻类附着网箱,搭养少量刮食性鱼类——武昌鱼。

②鱼种来源。投放的鱼种由洛南县鱼种场培育,选择体色正常、体质健壮、鳞鳍完整、规格整齐、无伤无病的优质大规格鳙鱼种进行放养。

③放养规格与放养密度。鳙鱼种放养规格为450~520克/尾,每箱放养150尾。同时,每个网箱搭配放养180~200克/尾的武昌鱼50尾。

④鱼种消毒。鱼种在捕捞、筛选、运输、计数等操作环节中,应做到轻、快、稳,尽量减少机械损伤,降低鱼病感染机会。在鱼种入网箱前,用3%食盐溶液对鱼种浸洗消毒约10分钟,杀灭体表各类病原菌,然后将鱼种缓慢倒入网箱中,尽量减少因温差而引起的应激反应。

⑤投放时间。由于冬季鱼体活动能力差,在操作过程中可减少鱼体损伤,提高鱼种成活率,选择在2009年12月15日中午(晴天)将鱼种投放入箱。

5. 日常管理

①开灯诱饵。每天(雨天除外)天黑开灯,天明关灯。开灯时间一般控制在夏季19~20时,春、秋季17~18时;关灯时间控制在7~8时。

②经常巡箱。每天坚持早、中、晚巡查,观察水色、鱼的摄食与活动情况,检查网箱有无破损,发现破损及时修补。

③网箱清洗。要经常清洗、翻晒网箱,及时清理网体,保证箱内外水体正常对流交换。清箱从一边开始,提起网衣,用竹条抽打,用长柄尼龙刷在网衣上来回洗刷或用手揉搓并在水中摆动以疏通网目。操作时要细致,不要损坏网衣。一般10~15天清洗1次,洪水季节若水体浑浊,应适当增加清箱次数,并及时捞取网箱内的死鱼。

④防逃防洪。经常检查网箱有无破洞,防止逃鱼损失。洪水季节要及时清理网箱周围的垃圾,并及时调整锚绳的长度,确保网箱底部距水体底部至少2米以上。

⑤适时施肥。根据网箱周边的水质与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含量、鱼的生长情况,分3次(6月10日、8月5日和9月28日)给网箱设置区周边补施化肥共23千克(尿素6千克、过磷酸钙15千克、氯化钾2千克),以促进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生长。所施化肥必须用水充分溶解,均匀泼洒于网箱设置区周围,而且在施肥时必须先施磷肥和钾肥,后施氮肥,次序不得颠倒,也不能同时混合施用。

⑥数据记录。认真仔细地做好日常管理记录,内容包括每天的气温、水温、水位变化,每箱鱼的放养日期、放养数量和放养规格,鱼的活动、摄食、防病治病以及死鱼情况,网箱清洗、翻晒日期等,为分析养殖生产总体情况提供依据。

6. 病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病害防治方针,在用药防病时,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的规定进行。除了在鱼种放养时给鱼体进行彻底消毒外,养殖过程中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开春3~4月份做好水霉病的预防工作,每个网箱第一天用2~2.5千克食盐对水泼洒,第二天用0.5毫克/升水霉净全箱泼洒,第三天用同样浓度的食盐溶液全箱泼洒,以彻底杀灭水霉病菌。

②定期使用漂白粉等消毒药物吊袋、挂篓进行疾病预防,每只网箱用4只袋子,每袋装漂白粉100克,连续3天。因为药物随着水体对流损失较多,所以使用的剂量可适当大一点。

③在鱼类生长旺盛的6~9月份,每月对养殖网箱水域以及周边2米以内的水域用生石灰泼洒1次,每次用量为15~25克/米3,以调节净化水质。

④在7~8月份用氯制剂与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交替挂袋,用于防治寄生虫性疾病。

在整个养殖生产过程中,由于科学管理、预防及时、用药方法得当,鱼种未发生疾病。

二、结果

1. 养殖收获情况。2010年11月23日开始出售商品鱼,11月30日结束,收获商品鳙鱼7020尾,重量21 902千克,平均尾重3.12千克;收获武昌鱼2400尾,重量1320千克,平均尾重0.55千克,网箱养殖平均单产为12.9千克/米2,商品鱼养殖平均成活率为94.2%。

2. 养殖经济效益。生产商品鳙鱼21 902千克,平均售价为10元/千克(网箱边价格),收入21.9万元;生产武昌鱼1320千克,平均售价12元/千克(网箱边价格),收入1.58万元,两项合计收入23.48万元;生产总成本为7.227万元,总利润16.253万元,每口网箱利润为3250.6元,投入产出比为1∶3.25。

三、分析与讨论

1. 网箱养殖是目前水库水域开展商品鱼养殖最易发展的形式,适度规模发展对水体负面影响较小,可显著提高水库养殖综合效益。

2. 网箱养殖商品鱼起捕比较方便,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及时掌握鱼的生长情况,并密切关注市场行情,把握起捕时机,是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关键。

3. 网箱养殖的水域一定要选择背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流缓慢、水质好且饵料生物丰富的富营养型水库。

4. 水库网箱的布局要科学、合理,养殖过程中需准备几只空箱,以便于翻箱和晒箱。

5.网箱养殖密度要根据养殖水域浮游生物丰歉程度来确定,密度过小浪费网箱,密度过大不利于鱼类生长,达不到预期上市规格。

6.放养规格要依据出箱上市要求(体重3千克左右)而定,放养规格过小,不能预期上市;规格过大,成本过高。因此选择500克/尾左右鳙鱼种较为合适,这样既能做到当年放养当年上市,又能缩短养殖周期。

7. 搭配放养的鱼种要适量,每箱放养规格200克/尾左右的武昌鱼种50尾(不超过2尾/米2),这样既能刮除箱壁上的附着物,防止网箱网眼堵塞,保持网箱内水体交换的畅通,增加经济效益,又可降低洗箱的劳动量。

第6篇

关键词 黄颡鱼;网箱养殖;套养;细鳞斜颌鲴;产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 S9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276-01

黄颡鱼(P.fulvidralo Richardson)为鲇形目、鮠科、黄颡鱼属,俗称汪丫鱼、黄姑、黄腊丁;在我国分布较广,喜栖息于河川缓流和水库、湖泊等水体中,属底栖生活鱼类,是一种典型的广食性小型经济鱼类[1]。黄颡鱼食性杂,饲料系数低,抗病力较强;由于其肉质细嫩、肌间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售价居高不下。

为了探索网箱养殖黄颡鱼套养细鳞斜颌鲴的效果,笔者于2011—2012年在南陵县进行了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养殖水域状况

本试验养殖水域水质清新、溶氧丰富、各项水质指标符合GB 11607《渔业水质标准》和NY 5051《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的规定,氨氮含量在0.05 mg/L以下,水位较稳定,水深适宜,周围无工业污水流入,养殖实施地点交通相对便利,电力设施齐全。

1.2 网箱与设置

网箱结构为4.0 m×3.0 m×1.5 m(长×宽×高),双层,内层用聚乙烯无结网片制成,网目大小为0.8 cm,外层用4.0 m×3.0 m×1.5 m的聚乙烯网片缝合而成,网目大小为3 cm,面积为12 m2封闭式网箱。网箱箱口及箱底部用直径为0.5 cm的网绳缝合并且在4个角留出来10~15 cm的纲绳,用以固定箱体之用,使网箱放置在水体中不变形。网箱设置点位于水库背风向阳处,水深4~5 m,透明度为1.2 m。网箱入水深为1.0 m,露出水面为0.5 m,网箱放置呈“非”字型排开,行间距3.0 m、箱与箱距离为2.0 m,行网箱两边用锚纲固定,泡沫块作浮子。使用的新网箱,先放入水中浸泡7~10 d,使网衣上附着藻类生成生物膜,以避免鱼种入箱时磨擦受伤;使用隔年网箱下水前用太阳曝晒、清水冲洗,同时用20 mg/kg高锰酸钾浸泡20 min进行网箱杀菌消毒。

1.3 鱼种放养

放养黄颡鱼种从南陵县当地购得。于2月12日、3月6日分2次运回入箱,入箱时规格放养黄颡鱼规格为15~25 g/尾,放养密度为500尾/m2;细鳞斜颌鲴规格为12 cm/尾,放养密度为每只网箱放养10~15尾。鱼种入箱用5%的食盐水溶液浸浴5 min后入箱。

1.4 黄颡鱼驯食

黄颡鱼进箱第2天开始驯食,驯食开始用全价配合膨化黄颡鱼专用料,按照“慢—快—慢”及“少—多—少”的原则进行投喂,每天投喂5次,然后逐渐减少投喂次数。7 d左右若黄颡鱼上浮吃食鱼达80%时,则说明驯食成功,此时应控制在每天投喂2次,上午、下午各1次。

1.5 饲养与管理

饵料投喂日投饵量视天气、水温的变化而定,一般为鱼体重的1%~7%,其中养殖早、后期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4%,高温季节为鱼体重的4%~8%;日投饵2次,时间掌握为天亮后1 h与傍晚天黑前1 h,每次投饵量以2 h内吃完为度。平时勤巡箱,检查网箱的安全,注意观察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以调整投饵量。每7 d调整1次饵料投喂率。

1.6 病害预防

黄颡鱼病害较少,但应注意预防,网箱中一旦发病则损失较大。因此,加强防病非常重要。养殖期间每隔15 d用生石灰、晶体敌百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在网箱四角轮流挂袋。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活率

起捕期间对1#、2#、3#、4#、5#、6#网箱进行黄颡鱼及细鳞斜颌鲴成活率进行统计,分别为91.9%、95.9%(表1)。

2.2 产量及效益

2012年10月1日开始陆续起捕上市,至2012年12月7日结束,共产商品黄颡鱼5 832 kg,平均尾重162 g,最大个体重369 g;收获细鳞斜颌鲴40.2 kg、平均尾重492 g;投入饵料7 582 kg,饵料系数为1.3,实现产值12.07万元,饲料、人工、网箱折旧、渔药等费用等共计6.52万元,总利润5.55万元,平均利润770.8元/m2,投入产出比1.00∶1.85。

3 结论与讨论

网箱养殖黄颡鱼是利用水体空间进行优质水产品养殖,具有养殖周期短、见效快、便于管理养殖模式。从试验结果可知,网箱养黄颡鱼平均盈利770.8元/m2,经济效益较为可观,在周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在养殖黄颡鱼网箱内套养寡食性鱼类细鳞斜颌鲴有利水质改善。由于网箱养殖黄颡鱼需要投喂大量饲料,饲料残渣及黄颡鱼粪便促进网箱内藻类生长,若任其藻类生长且不进行清除,箱体四周就会着生大量藻类以致堵塞网眼,影响箱体内外水体的交换,进

(下转第278页)

而影响网箱内鱼类生长。利用细鳞斜颌鲴生物学特性摄食残饵及附着在网箱四周藻类,有利网箱内外水体交换,促进黄颡鱼生长,同时在不增加投饲的情况下每只网箱可收获得细鳞斜颌鲴商品鱼6.7 kg。

黄颡鱼体表光滑无鳞,易受伤,试验中所用黄颡鱼种是从当地选购,因运输路途近,采用低密度、低温时段进行运输,选购鱼种规格相对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入箱前进行鱼种消毒,养殖成活率较高,个体差异小,群体产量较好。因此,在进行网箱养殖黄颡鱼时,应首选经人工驯化投喂全价膨化颗粒料黄颡鱼种,使黄颡鱼入箱后尽快摄食人工饲料,提高鱼种成活率。

此次试验细鳞斜颌鲴放养规格为12 cm/尾,放养密度10~15尾/箱,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各网箱放养成活率平均为95.9%。从整个试验过程网箱附着藻类生物量来看,各网箱附着藻类较少,可以达到控制附着藻类、利于箱体内外水体交换的目的[2-6]。因此,笔者认为此次试验放养细鳞斜颌鲴规格为12 cm、放养密度按每只网箱10~12尾较为适宜。

4 参考文献

[1] 苏雪红.水库小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J].内陆水产,2001(1):9.

[2] 王荣林,周玉庆,马国方,等.蟹池青苔生物生态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水产,2007(6):42.

[3] 周华书.黄颡鱼网箱养殖技术[J].福建水产,2007(2):46-47.

[4] 钱华,张和林,卜兴泉,等.蟹池套养细鳞斜颌鲴青苔少效益高[J].水产科技情报,2009,36(4):168-170.

第7篇

关键词 黄鳝;网箱养殖;集约化

中图分类号 S966.4;S96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4-0279-02

黄鳝(Monopteras albus)俗称鳝鱼、田鳗、长鱼等,为温热带淡水底栖生活鱼类,在我国分布广泛。黄鳝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目前已成为我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我国的黄鳝养殖主要分布在湖北、安徽、江苏、南昌、四川等地。近年来,福建省的三明、宁德、南平、龙岩等地陆续开展黄鳝养殖,但还处在试养阶段,养殖规模总体较小,产量偏低,效益尚未凸显。

2008年以来,福建省建宁县建达渔业有限公司开展了网箱生态养殖黄鳝技术试验示范,投放规格为6 m2的网箱1 200个,经过4年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表1)。其中,2011年7月12日,投放平均规格为16 g/尾的鳝种开展养殖,10月 21日受福建省科技厅委托,三明市科技局对“网箱生态养殖黄鳝技术示范”项目进行了实地测产,现场随机抽样验收网箱3个(每个6 m2),平均每个网箱产出黄鳝27.2 kg,最小个体体长26 cm,体重18 g,最大个体体长56 cm,体重313 g;个体平均全长41 cm,平均体重102.1 g,平均成活率达86.1%;平均增重19.7 kg,增重倍数2.6,折合3.28 kg/m2,饲料系数1.76,按现行价50元/kg计算,产值226.7元/m2,扣除种苗、饲料、人员工资、网箱折旧等费用122.5元/m2,利润104.2元/m2,投入产出比1∶1.85。

1 养殖池选择与改造

应选择在交通便利、避风向阳、周边环境安静、四周无高大树木和建筑物、无工农业和生活污染、地势稍高、不易淹没、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渠分开、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2001)》、鳝种和饵料鱼易得的地方建池。养殖池以东西走向、长宽比约为3∶2、面积2 000~10 000 m2、池埂高1.8~2.0 m、水位能长期稳定在1.4~1.5 m、进排水设施完善的池塘为宜[1]。

2 网箱设置及相关配套

选用30目的聚乙烯无节网片制作成规格为3.0 m×2.0 m×1.5 m的长方体敞口式网箱,四周用木桩固定,上端用钢丝绳拉紧。在池塘中以多排并列排开,每排相隔3 m,排内网箱间隔1 m,离塘埂3 m以上。网箱入水深度0.8 m,出水0.5 m,离底0.4 m以上。平均每1 hm2水面设置网箱600只左右。这种网箱设置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水体养殖面积,网箱中的溶氧含量高,有利于黄鳝的生长。在每个网箱两端水草水面上放2个投饵台。放养前15 d,用生石灰450 kg/hm2消毒池塘和箱体[2]。

3 移植水草

养殖前应先在池塘、沟渠等天然水域将水草培养好。水草以水花生(喜旱莲子草)为最佳,水葫芦、红萍次之。放鳝种前20 d往网箱中移植水草,移植时去根洗净后用菊酯类药物和硫酸铜对水草进行浸泡杀虫消毒,主要是杀灭水草上的蚂蝗等寄生虫。待药性消失后,在网箱内投放占网箱面积70%~80%的水花生,以为黄鳝提供遮荫和栖息场所,同时还具有净化水质、增加水体溶氧量、提供鱼巢、预防敌害等功能[3]。

4 鳝种选择与投放

一般在6月,挑选体质健壮、无病无损伤、黏液丰富、活动敏捷、体色呈黄色或青黄色、带有大斑点的野生深黄大斑鳝或浅黄细斑鳝的苗种作为鳝种,而背色青灰、乌黑、体形纤细、头大尾小的劣质苗种不宜作鳝种。采用带水运输,运输时间在10 h以内,同时应避免高温天气运输。放养规格为30~50 g/尾、放养密度为9~12 kg/箱。入箱之前最好使用碘制剂,并加入一定量的电解维他浸洗5~8 min,并挑除伤病的个体[4]。

黄鳝驯食成功后,投放滤食性和刮食性鱼类,每1 hm2水面分别放养规格为5~6 g/尾的鲢鱼种、鳙鱼种、鲫鱼夏花、13~15 cm的细鳞斜颌鲴4 500、1 200、2 250、750尾。

5 驯食

从市场选购的鳝苗和野生鳝苗,为了使之接受人工配合饲料,人工养殖时必须先进行驯食。驯食时,在每个网箱两端水草密集的水面上设置2个饲料台,黄鳝入箱后3 d内不投放任何饵料,使其处于饥饿状态,第4天傍晚开始投喂约为黄鳝体重1.5%的蚯蚓(或鱼糜、配合饲料的混合料,鱼糜∶配合饲料=9∶1)。驯食1~2 d后,改喂绞碎的鲜活小杂鱼、螺丝肉等,并不断增加配合饲料,7 d后使鲜鱼和配合饲料各占1/2,直至养殖结束[5]。

6 日常管理

6.1 饵料配置

黄鳝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注意保持蛋白质和氨基酸平衡。目前,黄鳝的常见饲料为鲜鱼拌配合饲料,鲜鱼以低质鱼为主,配合饲料应选择全价黄鳝配合饲料,鱼糜与配合饲料各占1/2,并注意搅拌均匀。驯食的饲料品种应保证可持续供应,以免供应不及时导致黄鳝减食或拒食,影响黄鳝的养殖效益。

6.2 投喂

根据黄鳝昼伏夜出、喜静怕动的生活习性,实行1 d喂1次,17:00―18:00投喂,全天的投喂量1次喂完,一般按黄鳝体重的3%~6%投喂,以黄鳝在20~30 min内吃完为宜。上午不惊动黄鳝,让其休息,减少活动和消耗能量,促进生长。应根据摄食情况、水质状况、季节及天气变化等,适时增减投喂量。

6.3 水草

初移植时,可追施适量氮肥以促进水草旺长。养殖过程中视水草生长情况进行治虫施肥,保持箱内的水草碧绿长青。当水草高度超过出箱口时,为防止黄鳝顺草外逃,应及时割去。

6.4 分箱

投放规格为30~50 g/尾的黄鳝,养殖过程中一般只需要在放养后60~70 d分箱1次,分箱次数太多,不仅影响食欲,而且也会影响成活率。

7 水质调控与病害防治

7.1 水质调控

7.1.1 周期性施用微生物制剂。自鳝种入箱后,每隔10 d,周期性施用微生物制剂――养殖宝(主要成分为多种益生菌,有效活菌数高达20亿个/mL以上),用量为深1m的水面首次使用15 kg/hm2,自第2次开始用量减半。使用时将养殖宝15 kg/hm2对水225 kg/hm2充分浸泡4 h后全池泼洒。

7.1.2 适时换水和调节水体pH值。养殖过程中,池塘水位应保持1.5 m,水位过低或水质恶化要适时加水或换水;每个月于施用微生物制剂前3 d用生石灰调节1次水体pH值。

7.2 病害防治

7.2.1 彻底清塘消毒。投放鳝种前,为了杀灭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和其他的有害生物,要用足量生石灰进行彻底消毒。

7.2.2 水生植物的虫害防治。要加强对箱体内水花生的管理。夏季水花生易遭虫害,可使用纯生物杀虫剂喷杀,切勿使用1605、甲胺磷、杀虫霜等。

7.2.3 饲养前的换水与药浴。苗种运至目的地后需先换水,新、旧水的温差必须≤2 ℃。用碘制剂浸洗黄鳝5~8 min,并加入一定量的电解维他。

7.2.4 药物预防。根据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的预防方法:预防肠炎病,可在饲料中拌入大蒜头、食盐、大蒜素等;预防肝脏损坏,在黄鳝摄食量较大时,使用保肝宁(含胆汁酸)拌饲投喂,每月1~2个疗程;预防传染性疾病,可用环保型药物(如双铵碘净、聚维酮碘、季胺盐络合碘、一元二氧化氯等)每隔15 d对池水杀菌消毒1次;预防肠道寄生虫病,可用驱虫药物拌饵,30 d为1个疗程。

7.2.5 做好饲养管理工作。驯食用的蚯蚓,使用前先用3%~4%食盐水浸泡5~8 min,可以有效预防黄鳝肠炎病。高温季节经常换水,始终保持池塘水质的鲜、活、嫩、爽,每隔15 d向池塘内泼洒1次生石灰20~30 mg/L,以为黄鳝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若无法换水,则每隔15 d全池泼洒1次养殖宝。为了防止箱体内水质恶化,要定期清除网箱上的附着物,促进网箱内外水体的交换。食场需要每天都进行清理,并每隔7 d用生石灰消毒1次[2-3]。

8 参考文献

[1] 罗实亚,王善武.黄鳝的人工生态养殖[J].现代农业科技,2012(5):345-346.

[2] 袁荣干,黄爱军.池塘网箱养鳝的常见问题与改进建议[J].海洋与渔业,2012(7):66-67.

[3] 罗法刚.黄鳝网箱标准化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280-282.

第8篇

1. 重新调整养殖网箱的布局

根据产量计划确定养殖网箱的规模。通过当地政府组织,科技人员阐明养殖网箱合理布局的科学道理,广泛动员养殖户按比例拆减70%的现有网箱,并根据(NY/T 5061―2002)《无公害食品 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标准,进行重新布局。

2. 加强网箱区环境的日常保护

(1)每个养殖区网箱连续养殖两年后,应统一收上挡流装置及网箱,休养3~6个月。

(2)根据放置网箱地点的浅与深,养殖4~5年后,可在预留的空闲海区内移动网箱位置。并对原网箱点的底质进行清理,以利底质生态环境的修复。

(3)网箱区的环境卫生:一是“渔排”上的人粪尿等生活污水、废弃物、残饵、垃圾、病死鱼、油污等应收集上岸进行无害化处理。二是换洗网箱应在彩条布箱内消毒后冲洗,并把冲洗网箱的污水进行收集和处理。三是“渔排”要有防油污设施。

3. 推广鱼、贝、藻间养的生态养殖模式

在留足网箱之间的通道和周边空间的前提下,采用海水鱼网箱、贝类、藻类养殖区间隔布局。贝类可滤食水体中悬浮的残饵颗粒和浮游植物而生长良好,并使海水变得清洁;藻类可吸收鱼类和贝类排放的氮、磷而生长良好,且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可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保证鱼、贝生命活动需要,促进鱼、贝类产生的污染物的氧化,还可生产出优质贝、藻产品。如此在网箱区一带形成一个互利互补的良性生态群落,既提高海区养殖效率,又可以改善海区生态环境。

4. 使用优质、适口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并适量投喂

优质、适口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能够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减少残饵量。应以优质的浮性人工配合饲料代替鲜杂鱼肉投喂,既可保护水产资源,又可减少残饵对网箱养殖区的污染。

二、为海水鱼网箱养殖提供种质优良与体质健壮的苗种

1. 苗种的种质要求

使用原种或经选育的生长快、个体大的良种亲鱼;改变目前由于滥用小个体亲鱼进行近亲繁殖,造成海水鱼养殖种类个体小型化、抗病力下降和性成熟提前等种质退化现象。

2. 苗种的体质要求

推广低密度生态式培育,大黄鱼全长2厘米鱼苗的出苗量宜控制在每立方米5000尾以下(其他海水鱼养殖种类还要更低些),做到育苗阶段不用药或少用药,鱼苗生长快、活力好、无病害,成活率高。

网箱养殖的海水鱼鱼种放养密度应适当,不是密度越大越好。在网箱区水较深、布局合理、水流畅通和水质良好条件下,养殖的大黄鱼可按每平方米单产105公斤或每立方米单产15公斤、成活率90%的计划,以及鱼种和养成鱼的规格来投放鱼种。

三、病害的防控

目前网箱养殖海水鱼的主要疾病是由病毒性、细菌性、寄生性、敌害生物、饵料引起的及其他引起的。防治鱼病,应以防为主。

1. 苗种检疫

(1)苗种的调运或投放前要进行检验、检疫,防止病原体带入。(2)有病的苗种应在原地进行治疗、处理,痊愈并杀灭了传染性病原后才能调运与投放,从源头上切断病原传播。

2. 病害防治综合措施

第9篇

1.1试验地点

1.1.1试验地点2013年5月10日在吉林省白山市云丰水库三道沟江段用网箱养殖斑鳜成鱼试验。试验网箱二支,分A和B。1.1.2网箱条件网箱规格为(长×宽×高)4×4×6m,所用网片网目3.5cm。制做网箱的网片均为二层。用2寸直径镀锌铁管做成框架,用直径50cm、长80cm的泡沫塑料做浮子,每2m设一个浮子。 网箱设置在背风,水流缓的头道沟。将很多的网箱,联在一起。上面设置生活区和生产区。

1.2鱼种放养

A箱:斑鳜鱼种春片规格11.8g/尾(体长7.1cm,全长8.6cm)。放养量1040尾,放养密度1040尾(12.27kg)÷16=65尾(0.77kg)/m2。B箱:斑鳜二龄鱼种规格217g/尾(体长21.7cm,全长26.1cm)。放养量640尾,放养密度640尾(138.88kg)÷16=40尾(8.68kg)/m2。放养前将鱼种用4%盐水浸洗10min。计数后放入网箱内。

1.3饲养管理

鱼种入箱后,每天投喂二次饵料鱼。饵料鱼主要是池沼公鱼(冰鲜鱼),还有在云丰水库内捕捞的麦穗、棒花等小杂鱼。冰鲜鱼化开后,用4%食盐水浸泡2h,然后向网箱内投喂。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

1.4鱼病防治

1.4.1选择无病,健康的鱼种进行养殖。

1.4.2运输中操作小心,勿使鱼体受伤。

1.4.3鱼种入箱前用4%食盐水浸洗10min。

1.4.4投喂的饲料鱼一定要新鲜。特别是在7、8月份高温季节,更要注意。

1.4.5以防为主,在高温季节,要用抗菌类药物,氟苯尼考纯粉,每吨饲料鱼用100g,与饲料鱼一起搅拌均匀。搅拌后要放置30min,然后投喂。也适当用杀虫药,每半月用一次;高温季节每半月用一次。

1.4.6养殖季节要经常清洗网箱上的附着物,保证水流畅通,同时也起到防病的作用。另外,也可以重新设置新的网箱,将箱内的鱼倒进新箱。

1.4.7一般在7、8月份易发生鱼病,主要是烂鳃、肠炎。这时要投喂氟苯尼考纯粉,每吨饲料鱼加100g。将药与饲料鱼在一起搅拌后,放置0.5h后才可以投喂。同时要停食1d,然后少量投喂。

1.4.8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混合比为5:2,浓度为0.7g/m3防虫。用滴流的方法进行。即用塑料桶装上药液,倒挂在网箱上方,使药液下流。塑料管的粗度直径在5mm,通入水中后,从深度1m以下开始,每半米有一小孔,孔径为2—3mm,管的长度可达水深度5.5m处。在鸭绿江水流的上游设置,每次设置二根管,每3d用药一次,2h药物用完。

1.5测定及观察项目

每天早、中、晚各巡视网箱一次,观察鱼类的活动和摄食情况;测定水温和透明度一次;每三天测定溶氧和pH值一次;不定期测定鱼类的生长情况,同时检查鱼体是否有寄生虫及其它疾病发生。2013年5月和8月对鸭绿江三道沟江段水质进行污染和浮游生物进行监测。

2、试验结果

2.1鸭绿江三道沟江段水质及浮游生物情况

透明度80—170㎝,溶氧7.2—11.1mg/L,pH值8.0—8.7。COD5.27mg/l,总磷0.014mg/l,总氮3.560mg/l。浮游植物72/1.08万个/mg/L,浮游动物155/3.715万个/mg/L。

2.2成鱼出网箱规格

A箱成鱼出箱规格为体长23.9cm,全长27cm,体重261.3g/尾。B箱成鱼出箱规格为体长28.4cm,全长33.6cm,体重609.1g/尾。

2.3成鱼出网箱成活率

A箱养殖成活率为80%。B箱养殖成活率为93.4%。

2.4成鱼出箱产量

5月10日放养,10月3日养殖结束,养殖期共146d。A箱:出箱尾数832,总产量217.4kg;单产为13.6kg/m2。B箱:出箱尾数598,总产量364.2公斤;单产为22.8kg/m2。

2.5生长情况

A箱:增重倍数:261.3g/尾÷11.8g/尾=22.1倍。特定生长率:SGR(%)=Ln(Wt-Wo)/T×100=Ln(261.3-11.8)/146×100=5.519/146×100=3.78。(式中SGR:特定生长率;Ln:自然对数;Wt:出池规格;Wo:放养规格;T:试验天数。)B箱:增重倍数:609.1g/尾÷217g/尾=2.8倍。特定生长率:SGR(%)=Ln(Wt-Wo)/T×100=Ln(609.1-217)/146×100=5.971/146×100=4.09。(式中SGR:特定生长率;Ln:自然对数;Wt:出池规格;Wo:放养规格;T:试验天数。)

3、讨论

3.1关于成鱼饲料

斑鳜是可以吃死鱼的小型凶猛鱼类。经试验,用冰鲜杂鱼饲养斑鳜成鱼效果很好。投喂时鱼类摄食凶猛。所以在生产上投喂冰鲜鱼或水库中的小型成鱼,进行规模化养殖是可行的。但投喂的饲料鱼一定要保证其鲜度,不能投喂储存时间长或变质的饲料鱼。这样就要保证有冷库或较大的冰柜,用来储藏饲料鱼。保证饲料鱼的质量,就能够取得防治鱼病、获得较高鱼产量的理想效果。

3.2抓好防治鱼病的关键环节

在A网箱中,斑鳜春片养殖成鱼(二龄),此阶段很易得病。特别是烂鳃和肠炎病,一旦感染,死亡率很高,本试验达死亡率达20%,也很难治疗,严重地影响斑鳜的养殖成活率和经济效益。相比之下,B箱是养殖的斑鳜三龄成鱼,其发病率低,死亡率仅6.6%,这个阶段的成鱼不易得病。经几年来的前期工作,笔者深刻地认识到,防病重于治病。在本试验中,采取了如本文试验方法中1.4鱼病防治中所提到的八种防治方法,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在7、8月份到来之前,6月下旬就要采取防治措施,投喂药物,主要是用氟苯尼考药物,每三天到一周就得投喂一次药饵鱼。鱼病防治工作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工作内容,涉及到养殖生产的成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3关于斑鳜成鱼的生长

第10篇

莼湖镇,有着1500多年的海洋文化底蕴。近年来,莼湖镇在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带动城镇建设和其他产业综合发展,特别是在形成海洋旅游雏形、城镇框架拉大、综合环境改善、工业经济发展等方面花了大力气,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全镇经济总量达到40亿元,其中一产8亿元,二产30亿元,三产2亿元,财政收入8852万元,人均收入5074元,先后拥有“浙江省网箱养殖第一镇”、“中国青梅之乡”、“中国牡蛎之乡”等美誉。

致力于发展海洋经济,

总产值超过7亿元

近年来,莼湖镇的发展重点是建设奉化东部海洋大镇,依托象山特优势,发展海洋经济,提高城镇档次,进而带动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积极做好适度控制外海捕捞、扶持网箱养殖和大力培育海洋休闲3篇文章,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值7.32亿元,占全镇农业经济总量的91%,从业人员达到28000多名。全镇现有9000多名渔民转产转业,分别投入网箱养殖和海洋休闲业,部分渔民还投身到海洋运输和海产品加工,极大地保护了有限的海洋资源。一是积极发展外海捕捞业。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莼湖一带的吉奇就有奉蚶和吉浆进贡朝廷。在宋朝,就形成了桐照、栖凤和洪溪3个渔业村,村民世代以出海捕鱼为生。如今全镇拥有渔船497艘,其中250马力以上钢质外海捕捞渔船有327艘,去年实现外海总收入3.25亿元。在适度控制外海捕捞的同时,注重培养渔民素质,增强爱护海洋意识;鼓励渔民积极改革网具,保护海洋生态;积极依托科技,提高捕捞质量和安全保障。外海捕捞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海上接鲜船、鲜活鱼运输车、冷冻冷藏、鱼品加工等产业不断兴旺,解决了8000多名渔民的劳动就业。目前全镇有宁波和奉化市海鲜品加工龙头企业6家,其中宁波致远集团有限公司主营水产加工、海鲜运输,其加

工产品远销东南亚国家和上海、杭州等大城市。二是重视发展海洋养殖业。积极扶持养殖业的发展,无论是网箱养殖,内塘养殖,还是牡蛎养殖,镇党委政府想方设法为养殖户排忧解难。目前,全镇拥有海涂面积3万多亩,网箱养殖31300只,内塘养殖16800亩,牡蛎养殖11300亩的规模,实现养殖业经济总量2.88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100多户、18501人。注重扩大养殖规模,不断提高养殖品种档次,外塘养殖主要有大黄鱼、美国红鱼、七星鲈鱼、黑鲷、红鲷、银鲳鱼等,内塘养殖主要有奉蚶、牡蛎、青蟹、南美白对虾、白蟹等名贵海鲜,水产品原始性和鲜味成分丰富,产品附加值高。三是因地制宜发展海洋休闲业。在大力培育海上养殖的同时,还花大精力挖掘海洋休闲旅游资源,引导转产转业渔民解放思想,把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做到绿色无公害、保持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摆上了党委政府议事日程。从2002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招商引资,并于2003年初在桐照黄家滩成立了全市第一家海上旅游休闲项目―――向阳海岸休闲娱乐公司,继而在2003年下半年,又成立了一家集餐饮、娱乐、休闲、住宿为一体的“海上人间”娱乐休闲城,开辟了游海水、观海景、吃海鲜、购海货、住海岛等娱乐休闲项目。可以说 ,莼湖镇的海洋旅游日益兴旺,游客人数与日俱增。

致力于振兴工业经济,

各类企业达到560多家

面对宏观调控政策和生产要素制约趋紧的情况,莼湖镇积极顺应形势、主动化挑战为机遇,努力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制度创新,使经济综合实力更加强劲。一是各项经济指标增长明显。尽管全镇地理优势并不是很突出,但是通过不懈努力,目前全镇已发展到560多家企业,全年完成工业生产总值30亿元,从业人员11800多人,工业销售13.8亿元,自营出口2120万美元。二是积极培育“块状经济”。近年来,着手对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几个产业区块进行聚集,形成舍网、下陈、洪溪和桐蕉司4个块状经济带,目前该4个区块拥有企业300多家,其中上亿企业2家,500万以上企业60多家。 在桐蕉司工业区块,已经形成不锈钢和电动工具两大产业链,其中包括8家不锈钢企业和50多家电动工具配套企业,使资源在同一区块内得到共享,发扬了效益,提高了企业竞争能力。三是产业优化升级步伐不断得到加快。近年来,全镇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加大,2002年技术改造资金1.16亿元,2003年达到1.34亿元,去年达到1.79亿元,连续3年技术改造投入均超过1亿元。目前,全镇企业产品不断打入国际市场,质量信誉和企业规模深受合作伙伴赞许,产品在市场上深受青睐。其中协诚电动工具有限公司电动工具有限公司电动工具、宁波怡顺旅游用品有限公司账篷在国际市场上名声鹊起;南海集团公司运用科技兴企,创造了人均创利税20万元的佳绩。

致力于营造新型城镇,

公共投入达亿元

按照省中心镇建设总体规划,注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方针,坚持“以地生财、滚动发展”原则,拓展新区规模和拉大城镇框架,构筑中心镇发展新蓝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近年来,已设计完成了《莼湖镇总体发展规划》,拉大了莼湖集镇框架近一倍,使城镇发展空间更趋科学合理。一是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镇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500余万元,重点实施下湖线一级公路、中心小学、穿镇道路、村级公路和港湾式停靠站建设,为实施中心镇建设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实施自来水工程,成立自来水公司,日供水能力达到8000吨,惠及6个行政村,29000多人。二是积极实施新兴城镇计划。莼湖镇近年来推出了一批新型农村住宅―――梅苑小区小康住宅工程,共有80多套住宅。以提高城镇档次为目的的行政区中心广场建设项目,已经通过报批、经过专家认证。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全面实施,旧房拆建等各项工作都已全面就绪。涉及城镇形象工程的舍辋溪河道整治改造工程,已进入招标阶段,集休闲、活动、绿化于一体,该工程将在年内动工。

致力于加强基层组织

建设,“民情系列”制做法

得到推广

莼湖镇党委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确保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实效、走在前列。一是突出主体优先,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上走在前列。大力整合村干部队伍,配强配齐村级班子。支持关心村干部工作和生活,为全镇各村书记、村主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在全镇17个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支部,广泛开展“达规范,创五好”活动。严格规范农村“四项制度”,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涌现了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小康建设示范村―――袁岙村优秀典型。二是突出体制创优,在创新服务群众上走在前列。莼湖镇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出了“四公开一承诺”和“民情系列”制度,把镇干部照片、名字、电话、职务全部在各村公开,推出“民情车、民情箱、民情册、民情窗、民情室、民情会”系列制度,各项工作更具透明,群众监督更加明显,涌现了章胡村优秀农村指导员胡志波等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干部。三是突出思想领先,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上走在前列。积极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社会风尚,认真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村”、“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城镇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广泛开展“

第11篇

黄鳝网箱养殖病虫害较多,大致可分为5类:一是生态性疾病,主要是收购运输、养殖中管理不善,导致生态失衡而引起的,如发烧病、发狂病等;二是细菌性疾病,如腐皮病、赤皮病等;三是真菌性疾病,如水霉病等;四是寄生虫病,如棘头虫病、毛细线虫病等;五是各种虫害,如水蛭、水老鼠等。由于发病初期很难观察到,一旦病症明显就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对于黄鳝网箱养殖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国内众多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提出了不少有效技术。要以“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为方针[1],保持黄鳝养殖箱内外的生态平衡。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经验,现总结如下。

1常见生态性疾病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技术

1.1发烧病

发烧病主要在运输途中发生,主要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密度过大,黄鳝分泌的黏液过多,积聚发酵,溶解氧降低造成的。该病的症状为:黄鳝互相缠绕,体表黏液大量脱落。在预防上,应严格控制装运密度;套运泥鳅,利用泥鳅上下蹿游特征,防止黄鳝相互缠绕;在运输箱中添加生姜片,每箱100 g[2]。治疗需要及时更换新水。

1.2发狂病

发狂病一般在初夏和晚春发生,主要是鳝苗刚下箱后,由于天气、环境等突变造成应激反应强烈,降低鳝苗体质,使其生理代谢紊乱,影响黏液分泌,使鳝苗体表的皮肤失去抵抗力,导致病毒侵袭感染而发病。病鳝没有食欲,常在箱内或缠绕在水草上似箭状快速游动,类似发狂;呼吸困难,头伸出水面,张口;身体以“S”和“O”状旋转挣扎,全身肌肉表现痉挛发抖;用手接触其身体,有僵硬感,体表没有明显外伤、溃烂,黏液少或无粘性黏液脱落[2]。预防上,在运输中,保持水温稳定及水环境优良,以尽量减少环境变化造成的应激;为增强黄鳝体质,可将维生素C、复合多维等拌入饲料中投喂,以降低应激反应。治疗上,可在箱内外全池泼洒速健V9 0.3 g/m3水体;然后在患病网箱内泼洒植物抗毒C 10 mL/箱[3]。

1.3出血病

出血病在苗种投放前期或成鳝入冬前易发,是由于苗种质量不好,或天气因素如连续低温、降雨等恶劣环境,造成黄鳝抵抗力降低,而使细菌、病毒交叉感染的一种综合征。病鳝晚上将身体部分露出水面,白天将头部露出水面,体表布满血斑,而且血斑的形状各异,偶尔全身有弥漫性出血症状,最明显的部位是腹部;红肿,口腔、鳃部都有血样黏液,解剖肝脏肿大、黑褐色、无弹性,腹腔、肠道充血。预防上,可用聚维酮碘10 g/m3水体浸洗鳝体。治疗上,首先进行全箱消毒,可选用戊二醛,第2天全箱泼洒聚维酮碘1 g/m3水体;配合内服药物,如止血药物、抗病毒药物、大蒜素等,连服7 d;用菌毒净1 mg/L对全箱泼洒,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三黄粉3 g/kg、鳝康宝5 g/kg进行投喂[4]。

2常见细菌性疾病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技术

2.1腐皮病

腐皮病常在夏秋季节发生,主要是放养密度大、苗种规格不一致、分箱操作不当、网箱浸泡有问题等因素造成鳝体受伤,使细菌感染所致。病鳝体表有黄豆粒大的圆形、椭圆形的红斑,呈点状充血发炎,最明显的部位是腹部两侧;病鳝头常伸出水面,游动乏力;严重时其表皮腐烂,出现溃疡,严重的骨胳和内脏露出,偶尔可见肠道、充血发炎。预防上,应尽量避免鳝鱼受到损伤;立秋后,控制水草面积,保持网箱内有15%的空水面;在白露前和寒露前,用生石灰30 g/m3水体遍撒网箱,连续撒3~5 d。治疗上,可用聚维酮碘1~2 g/m3水体进行消毒;将蟾蜍去头,在池中拖动[5]。

2.2 赤皮病

赤皮病在春末夏初高发,大多数是捕捞或运输造成外伤,从而使细菌侵入皮肤而引起的。病鳝体表局部有出血发炎症状,鳞皮脱落,特别是腹部和两侧比较严重,呈块状脱落。预防上,可用漂白粉1 g/m3水体,对水全池均匀泼洒。治疗上,可将病鳝放入2.5%食盐水浸洗15~20 min;或者用2.5%~10.0%的食盐水擦洗患部。

2.3 细菌性肠炎

细菌性肠炎病在夏季最为流行,主要是黄鳝吃了腐败变质的饵料或饥饱不均,使肠道有寄生虫寄生等所致。病鳝行动比较慢,没有食欲,体表特别是头部发黑,腹部有红斑,红肿,轻压腹部会流出黄色或红色的黏液,肠内无食物,局部或全部充血发炎。在预防上,平时投喂时拌入少许大蒜素投饵,不投喂腐败变质饵料,及时清除残饵,防止水质恶化;用生石灰30 g/m3水体,清池消毒。治疗上,以内服与外用药物相结合为原则,每5 kg黄鳝用磺胺噻唑5 g或呋喃唑酮1 g拌饵投喂,连喂3~5 d;每5 kg黄鳝用大蒜素3~5 g拌饵投喂,每隔5~7 d连续投喂3 d;每10 kg黄鳝用地锦草、辣蓼或菖蒲500 g煎汁,拌入饲料内投喂,连续喂3 d;外用药物常用生石灰10 g/m3水体,或漂白粉1~2 g/m3水体,或禽用红霉素溶液2~3 g/m3水体,浸泡黄鳝10~15 min。

2.4烂尾病

烂尾病在高密集养殖池和运输途中比较易发,且不容易治疗。其是由产气单胞菌中的一种细菌引起的疾病。病鳝尾部充血发炎,然后肌肉坏死溃烂,严重时尾柄或尾部肌肉腐烂,只有尾椎骨露在外面。预防上,应加强黄鳝池的水质与环境卫生管理,避免细菌大量繁殖。治疗上,可用聚维酮碘1~2 g/m3水体进行消毒;用呋喃唑酮0.24 g/m3水体,全池泼洒;用金霉素0.25 U/mL浸洗消毒患病黄鳝;将蟾蜍去头,在池中拖动。

3常见真菌性疾病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技术

常见真菌性疾病主要是水霉病,在晚春、早冬最为流行。该病主要是由于黄鳝相互咬伤、机械损伤或致害生物侵袭致伤,而伤口被水霉菌感染所致。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几天后患处有棉絮状的菌丝向外长出,并迅速在体表蔓延扩展,成为肉眼可见的“白毛”,肌肉糜烂;患病黄鳝离穴独游,没有食欲,最后消瘦死亡。预防上,可用生石灰消毒,注意操作过程中避免鳝体受伤。治疗上,可用5%碘酒或1%孔雀石绿软膏擦抹患处;用2%~3%食盐水浸泡病鳝 3~4 min,连续浸泡2~3 d;更换新水,全池泼洒0.04%苏打水和0.04%食盐水。

4常见寄生虫病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技术

4.1棘头虫病

棘头虫病主要是棘头虫的头部钻入黄鳝肠壁黏膜后,破坏组织,常裹在胸壁黏膜内形成包囊,使肠中其他致病菌进入肠壁,引起发炎所致。病鳝几乎没有食欲,体色变青发黑,红肿。解剖后可以看到肠内有白色条状蠕虫,体长8.4~28.0 mm,可以收缩,吻部牢固地钻进肠黏膜内,从而引起肠道充血发炎,严重时可造成肠穿孔。预防上,可用90%晶体敌百虫0.05 g/m3水体,全池泼洒。治疗上,每100 kg黄鳝用甲苯咪唑和左旋咪唑0.2~0.3 g,拌饵投喂,隔2 d后再用同样方法投喂1次;每50 kg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40~45 g混于饲料中投喂,连喂6 d。

4.2毛细线虫病

毛细线虫病主要是毛细线虫的头部钻入肠壁黏膜层,通过破坏组织,使肠中其他病菌可以侵入肠壁,引起组织发炎溃烂。病鳝腹部向上,头伸出水面,体色发黑,红肿;解剖后可以看到后肠内有乳白色、细小如线、体长2~11 mm的毛细线虫。预防上,可以用90%晶体敌百虫0.05 g/m3水体,全池泼洒。治疗上,可以用水浸泡兽用敌百虫片(0.5 g/片),然后碾碎,按0.1%的量拌饲料进行投喂,连喂6 d;每50 kg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5.0~7.5 g拌饲料进行投喂,连喂6 d。

5常见虫害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技术

5.1水蛭

水蛭危害的患病黄鳝活动迟缓,食欲减退,影响生长。用肉眼可见到出血点,大量寄生时鳝体会流血不止。预防上,可在放苗前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清塘。治疗上,在苗种下箱前用聚维酮碘10 g/m3水体浸泡10 min;用禽畜类血放入箱中诱杀水蛭[6];用10 mg/L的CuSO4浸洗鳝体10~20 min。

5.2水老鼠

水老鼠可以咬破网箱,位置在水面上下几厘米处。预防上,每天早上提起网箱四角,上下检查网箱,发现箱内有残饵应及时捞出。及时修补网箱被咬洞口,经常在养鳝池四周用鼠夹捕鼠和投放鼠药灭鼠[7]。

6参考文献

[1] 刘文燕.黄鳝网箱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4):326,328.

[2] 程咸立,邓德虎,边光中,等.池塘网箱黄鳝病害的预防与治疗[J].水利渔业,2005,25(1):66-67.

[3] 吕代钧.黄鳝网箱健康高效养殖技术[J].农家顾问,2011(2):39-42.

[4] 柳富荣.鱼塘网箱生态健康养殖黄鳝技术研究[J].现代渔业信息,2010,25(1):3-6.

[5] 周羽英,张华东.黄鳝网箱养殖新技术[J].新农村,2011(1):32.

第12篇

浙江省宁波市海水网箱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起始于1990年代,并在过去的20多年里得到了迅速发展。传统海水养殖网箱的数量众多,结构型式各有差别,但绝大多数传统网箱都是竹竿、木板或钢管结构的小型网箱,多为正方形,规格为3m×3m,部分为6m×6m;由于受环境污染、养殖方式的影响,病害频发,养殖产量、成活率、经济效率每况日下,面对困境,如何解决网箱养殖企业、养殖户养鱼的现状,从技术层面上讲,改造网箱,预防病害、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鱼类品质和口味,促进国内市场消费,开拓国际市场。而三层网箱是在养殖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的结果,其特点是扩大了网箱的养殖容积,是一种单位面积鱼类产量高,养殖成活率高,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强,且投资成本低的网箱,并且该网箱对生态环境影响低,对周围水质环境污染小。其设置有三层网衣,因此可以养殖三种适合不同水层的鱼类,分别投放于相应的网衣内,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由于多层网衣的深度大,在喂食时鱼粮可以在网衣内停留较长时间,大部分的饵料会被各层鱼类所吞食,且上方鱼类所产生的排泄物也有部分被下方鱼类吞食,因此不但饵料使用率高,而且对周围水质环境污染小,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一、三层网箱的构造

网箱木材全部采用进口榉木,木板宽度为25cm,厚度为9cm,木板接口处留出50cm,用不锈钢螺丝固定;采用直径为38的聚乙烯绳作为桩绳;为增加网箱抗风浪能力,网箱均制作成双层木板;浮子均采用直径为45cm实心泡沫浮。中层网箱和外层网箱采用双层网衣,利用网片间的摩擦以减少污损物的附着。根据养殖海区实际情况,可以设置不同规格的三层网箱。本试验在宁波市象山县新桥镇网箱养殖基地和西沪港网箱养殖基地开展,采用外层网箱规格为25m×25m×8m,网眼3.5cm,网衣42股,中间层为24m×24m×7m,网眼3.2cm,网衣32股,并在6m×6m或3m×3m框架上安装9只6m×6m×5.5m网箱,网眼2.8cm,网衣32股。

二、养殖环境选择

养殖区内海水污染少,年平均海水盐度20‰~32‰,年平均pH值8.0~8.5,年海水温度12℃~25℃,砂石底质,水质清澈,适合海水鱼类养殖。水深8m以上,流速30cm/s~150cm/s,最大流速不超过2m/s,无洄旋流,透明度在1.0m左右,附近有山阻挡,风浪较小。

三、养殖模式

1.普通养殖养殖品种以适养鱼类为主。2.立体生态养殖网箱养殖区一定区域内养殖海带或其它大型藻类,三层网箱以适养鱼类为主,内外层间距间养殖海参,海参以海带为饵,而网箱养殖过程中残饵粪便则转化为海带生长的养分,从而达到综合利用、生态习性无补,构建鱼、藻、海参立体养殖模式及综合生态效应。

四、养殖试验

1.养殖时间:2011年4月~2011年12月2.养殖地点:宁波市象山崇堍港和西沪港3.养殖品种大黄鱼、鲷科鱼类、鲈鱼、美国红鱼等。4.放养规格最外层放养平均规格250g~300g的黑鲷或300g~400g的真鲷;中间层放养平均规格0.8kg~1kg的鲈鱼或规格1kg以上的美国红鱼;最里层放养平均规格80g~100g的大黄鱼或规格200g~250g的鲈鱼。5.放养数量外层放养黑鲷或真鲷50000尾,中间层鲈鱼35000尾或美国红鱼40000尾,最里层大黄鱼1500尾或鲈鱼1200尾。6.养殖结果(1)生长速度外层黑鲷每月增重约50g,中间层鲈鱼增重约80g,红鱼每月增重150g以上;最里层鲈鱼每月增重约20g~30g,大黄鱼每月增重30g以上。(2)饵料系数上层鱼吃剩的饵料和排泄物,成了下层鱼的饲料,所有鱼在同一水体中形成共生关系,饵料投喂减少32.9%。(3)品质由于各种鱼类生态习性互补,活动面积大,不但体型好、味道鲜美,鲈鱼出口价格比传统网箱高800美元/吨。(4)养殖周期大黄鱼常规养殖需17个月达到商品规格,而通过三层网箱养殖14个月就可到商品规格,周期缩短3个月,黑鲷常规养殖达到500g规格需23个~24个月,三层网箱养殖18个月即可到500g规格,养殖周期缩短5个月以上。(5)人力一只立体多层大网箱养殖面积相当于16只传统的浅水小网箱,由于投饵、换洗网衣的次数下降,1个劳动力可以管理2个~3个三层网箱;传统网箱由于换洗网衣、投饵次数多,1个劳动力仅能勉强管理15个网箱,因此三层网箱与传统网箱相比劳动力减少了50%以上。(6)病害应用了鲈鱼、大黄鱼免疫防病新技术和病害测报网络,在线水质监控技术,养殖病害发生率比全市平均发病率低8%~10%。(7)养殖经济效益养殖试验采用6个三层网箱,3个大黄鱼-鲈鱼-黑鲷,3个养殖大黄鱼-美国红鱼-黑鲷。2010年4月份通过改造网箱,最里层养殖大黄鱼、黑鲷、鲈鱼,中间层部分养殖美国红鱼,2011年4月,把养殖在最里层的鲈鱼放养到中间层,黑鲷放养到外层,至2011年12月出箱,鲈鱼成活率90%,产量50400kg,售价36元/kg,产值181.44万元。黑鲷养殖成活率95%,平均规格500g以上,产量23750kg,售价50元/kg,产值118.75万元。美国红鱼平均成活率100%,规格2.0kg以上,产量80000kg,售价24元/kg,产值192万元。大黄鱼养殖成活率80%~82%,养殖规格500g以上,产量6560kg,售价50元/kg,产值22.14万。6个网箱共计产值2153.73万元,网箱制作投入80.4万,鱼种投入514.08万,饲料投入450万,人工管理、燃料、折旧、加工试验等128.7万,获利980.55万,平均每只三层网箱获利163.425万。

五、分析讨论

1.饲料系数和环境效应从普通模式上看,6个三层网箱的养殖鱼增重了27万kg,鲜杂饲料投入160.71万kg,而饲料投入为16.6元/kg,按普通网箱养殖1kg黑鲷鱼需8kg鲜杂饲料,养殖鲈鱼需10kg鲜杂饲料,养殖美国红鱼需9kg鲜杂饲料,大黄鱼需7kg~8kg鲜杂饲料,达到同样养殖效果,需投入鲜杂饲料238.44万公斤,饲料投入约为24.72元/kg,也就是说养殖1kg鱼,三层网箱比普通网箱节省了2.9kg鲜杂饲料,饵料系数下降了32.9%。从立体生态模式看,网箱中的残饵、鱼类排出粪便转化为氮、磷等物质,被人工放养在这里的海带、海苔等藻类和浮游植物来吸收;而海带等饵料又可作为养殖在网箱区间的海参食用,且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可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保证鱼生命活动需要,促进鱼类产生的污染物的氧化,海区上中下层存在的物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对港湾的生态修复作用巨大。2.劳动力资源随着劳动力资源的紧缺,劳动力成本上涨幅度很快,已影响到很多行业的开工和进一步发展,由于三层网箱空间大,水体流动性好,最里层网衣3个月一换,中间层和最外层由于采用双层网衣和生物防污,可以不用换洗网衣,而普通网箱原来1个月一换网衣,劳动强度大,人手多,大大抑制了生产的发展,三层网箱把更多的人力从繁杂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便于更好的日常管理。3.经济效益由于三层网箱养殖周期短,降低了气候风险,提高了成活率,而且在饵料和人力上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因此从传统的资源消耗性渔业经济转变为高附加值的生态渔业经济,在保持生态平衡中提高了复养指数和单位经济效益。4.品质三层网箱由于水体交换性好,各种鱼类生态习性互补,活动面积大,鱼体发生病害少,养殖鱼种经过先期的免疫,大大减少了用药,从而提高了养殖鱼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