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15: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东早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春天徥一年的开端,是播种的季节。和风拂煦,细雨潇洒莺歌燕舞,花团似锦。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历代文人墨客采访写生。或触景生情,惑有感而发,或写诗或填词,或咏歌留下了无数赞美春天脍炙人口的绝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的这首七绝是早春的颂歌诗人以敏锐观察力扑捉住了初春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一场春雨过后,嫩草吐芽。远远望去,原野上仿佛铺垫了一层浅绿细绒,而走进眼前,却因芽短草稀反而不易察觉这是多么准确地聚焦描绘,多么形象的文学语汇。与韩愈《早春》相比美的,是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两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韩愈从植物发芽预感到春天的来临,苏轼却从鸭儿戏水联想到冰雪消融江水转暖,暗示春天给万物带勃勃生机。两首诗一静一动把早春景物描绘的栩栩如生真乃堪称双绝。
以诗喻志的的唐代诗人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家清净在新春,绿柳露黄丰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尽是看花人。”从诗眼上看,是诗人在早春刚到,绿柳露黄,敏感到扑面而来早春的气息将很快到来,便抢占先机,先声夺人 独自去寻春踏春了。如果待到春花烂漫时,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出门都是看花人了。”
人们赞美春天,总离不开春风。贺知章在《咏柳》诗中以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拟刻画早春新柳:“不知新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孟郊则用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来表达中举登科的喜悦。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情景交融,自然流畅。传说其中的"绿"字圈改过多次,开头是"到”后来改为“过”等,诗人这种“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宿寒。”的严谨态度同他的杰作佳句一样,被世人广为传颂。
2、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唐杜甫《春运》
3、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唐李白《古风》
4、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5、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6、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唐杜甫《曲江对雨》
7、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8、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9、春城而色动微寒。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10、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11、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李华《春行即兴》
12、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13、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唐钱起《春郊》
14、春来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5、时在中春,阳和方起。《史记秦始皇本纪》
16、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唐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17、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18、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19、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唐杜甫《清明二首》
2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3、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4、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25、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26、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27、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盂珠》
28、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29、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3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32、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33、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34、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唐刘昚虚《阙题》
3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6、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37、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3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3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0、阳春白日风在香。晋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41、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唐杜甫《腊日》
42、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唐刘昚虚《阙题》
43、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44、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45、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46、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4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48、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49、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50、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韩愈《感春五首》
5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52、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唐杜牧《怅诗》
1、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芳甸:郊野。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3、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唐钱起《春郊》
4、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6、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7、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唐杜甫《春运》
8、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9、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10、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唐李白《古风》
11、时在中春,阳和方起。阳和: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
12、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13、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秀:秀丽。屯:驻,聚集。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14、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15、阳春白日风在香。晋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16、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17、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18、林花着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唐杜甫《曲江对雨》
19、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20、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2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22、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23、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24、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25、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唐刘昚虚《阙题》
26、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7、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唐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8、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盂珠》
2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0、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31、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32、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朝:早晨。唐杜甫《清明二首》
3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3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3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36、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7、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唐韩愈《春雪》
38、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芳菲:美盛的花草。唐韩愈《晚春》
39、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唐刘昚虚《阙题》
40、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唐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41、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42、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李华《春行即兴》
43、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汀:水岸平地。唐戴叔伦《苏溪亭》
44、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45、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迟迟:缓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祁祁:众多。《诗经·小雅·出车》
46、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唐杜甫《腊日》
47、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48、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韩愈。《感春五首》
49、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50、春来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1、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倍还人洛城:洛阳城。风日:春光风物。道:说。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关键词: 古典诗歌 形象性 含蓄性 跳跃性 抒情性
古典诗歌是中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负载着丰富的审美意蕴和文化气息。但由于时隔久远,鉴赏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了解古典诗歌特点,有助于我们快速读懂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审美内蕴。古典诗歌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形象性
古典诗歌主要靠意象传情,意象有着特定的形象内涵。即使是同样的意象,也因作者赋予不同的情感特征而寄予不同的时代特征和精神意义。如同样是将落的夕阳,盛唐诗人王之焕《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和晚唐诗人李商隐《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给人的是截然不同的审美感受,两个意象分别代表了盛唐时期积极进取的昂扬之气和晚唐时期颓势不可挽回的感伤之气。谢的《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和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同是写思妇的闺怨,李白选用的“玉阶、水晶帘”等意象就比谢的“夕殿、珠帘”更给人光莹皎洁的美感,也更烘托出女主人公纯净美好的内心世界。一些意象已经固化成民族共有的文化心理和文化符号,如明月、断雁代表思乡,燕子代表昔盛今衰的兴亡感,折柳代表惜别怀远,杜鹃、鹧鸪和猿啼代表哀伤愁苦,对于这些有固定内涵的意象应注意识记其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二、含蓄性
诗歌抒情贵在含蓄,主要体现在富有表现力的炼字艺术。如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中“生”字写出了白露越来越多、越来越浓、越来越深、越来越久、越来越冷,也暗示时间的越来越久,怨情的越来越深,“侵”字更写出玉阶伫立的时间之久。更巧妙的是李白并没有写这个女主人公的怨恨,而是借一个优美的暗示性动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写出女主人公对崇高、美好、皎洁的爱情的追求和向往。这样就比谢的《玉阶怨》女主人公“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的直抒胸臆更含蓄蕴藉。
诗歌含蓄性还表现在双关义的使用,既传达出景物特征,又传达出主人公的情感。如“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中的“暗”字的活用既写出拂晓时分室内环境的幽暗冷落,又烘托出抒情主人公在友人离去时的黯淡心情。诗歌的多义性与模糊性也给人带来多重的审美享受。如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这一“清”字既是指早春景色的清新,又是景致人迹罕至的清幽,还可是赏春者情致的清雅。
三、跳跃性
诗歌语言不是单纯的线性语言,而是通过意象的罗列、叠合、对比,时空的转换、交替展现不同画面,丰富诗歌的意境。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短短四句写出了妻子来信时的殷殷期待、自己看信时归期渺茫的落寞和憧憬团聚时的欢欣这悲喜交集的三重时空感受。
诗歌有时需要省略。特别是近体诗和词曲因为有字数和对仗、平仄、押韵的要求,主语、连词和介词经常省略,特别是省略动词。对于这些诗句,应寻找到意象之间的联系,填补出意象之间的审美空白,进而弄清诗人在诗中传达出的情感。如黄庭坚《寄黄几复》中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两句诗都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桃李”、“春风”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江湖”使人想到流转和漂泊,“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而“十年灯”和“江湖夜雨”相连缀,激发了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个朋友,各自漂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
四、抒情性
古典诗词往往负载着浓郁的情感,除了直抒胸臆的诗句之外,诗人更多的是将自己的情感借助其他方式表现出来,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抒情方式。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诗歌往往借助一系列景物意象营造出引人驰骋想象的意境空间。鉴赏时读者要由景入情,理清景情之间的关系。有的景物正面烘托情感,有的景物与情感形成对比反衬。如杜甫的《绝句》(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就是通过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表达诗人欢欣愉悦的心境。而《绝句》(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则是借绚丽多彩的乐景来反衬诗人思乡情的深厚。
2.用典抒情。
许多诗歌往往借古人古事或化用古人诗句含蓄委婉地传达自己的情感。鉴赏这类诗歌应弄清诗人运用历史典故的意图,才能了解诗人真正的情感。如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就是借助贾谊的不幸遭遇感伤自己的怀才不遇。
3.托物言志。
许多诗人采用象征和比兴的手法传达自己的理想、人格或人生际遇。如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孤鸿”和“幽人”两个意象互映互喻,写出自己侥幸免于一死被贬黄冈之后的幽约怨悱情怀。鉴赏这类诗歌应注意事物形象的人格化特点。
4.记叙或议论抒情。
关键词:盐碱地;园林;建设技术
江苏盐城东台一带是靠海的,属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日照较为充足。年平均气温15.3℃,最热为7、8月间,月平均气温为27.5℃,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2.9℃。全年降水量充足,年平均降雨量为1117.1毫米。春夏、夏秋之季长驱直入的东南风,其余季节为偏北风为主。
盐城东台位于江苏省东端,由长江下泻的大量泥沙在长江与东海交互作用下不断加积而形成。由于其成陆时间很晚,是江苏省土壤盐碱度最严重的地方;其土质为沙质土,粘土较为少见。因土壤中存在大量的钠盐,钠离子表面有一层厚水膜,厚水膜具有很强的分散作用,使土地结构呈高度分散状态,湿时膨胀泥泞,干时收缩坚硬,俗称“流沙地”,此类型土团粒结构差,土壤板结,透水性、通气性都不好。另外,地下水位高,蒸发强度大,地势平坦(海拔标高在3.3―4.0m),盐害很容易发生且相对均一,影响植物生长。
一、重视种植前的土壤普查,确定改土绿化方针,为树种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我国各省市有100多城市地处盐碱区,根据农业部组织的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统计,我国盐碱地的面积为3.5×107hm²,相当于耕地的1/3。正是由于盐碱地面积大分布广,人们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不断的进行植树造林。我国林业和园林工作者们经过近三十年来不断的从实践中总结了很多针对盐碱地种植的经验,如采用盆栽技术、客土置换、暗管排盐、做隔离层(既可隔断地下毛管水上升,又有利于雨水下渗)、增施有机肥、化学改良剂、生物技术等等,也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对于大面积建植苗圃和上千亩上万亩的海防护林建设来说,如果全面采取以上措施成本就太高了,也很不现实。所以种植前大力开展土壤普查显得非常必要、针对普查结果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局部改良土壤。从盐城东台的情况来看,盐碱地的含盐和土壤的PH值在每个区域的不同地块是不同的,而且相差很大。为确定这种情况,我们2008年冬2009年春对盐城东台地最重的区域大堤内平台做了一次全面调查。大堤内平台(全长15公里,平台宽16米)的土壤普查采用了S形100米间距定点取样,共取160个点,每个点取三个样,总样本数为480个。在0―20 cm、20―40 cm、40―60 cm这三个不同深度取土样,然后进行土样分项测定。普查结果:土壤容重(mg..m-3)1.37―1.49,总空隙度(%)44.72―48.90,PH值8.44―9.60,盐度(‰)0.5―13.5之间,平均值2.41。有机质含量土壤上层6.64 ― 15.32 g/kg,中层5.67 ― 8.70 g/kg,下层5.11― 14.23 g/kg。从整个数据及各个数据点来分析,重盐碱地区在整个区域中是零星分布,并不是整个区域全部是重盐碱地。这一点从现场的植被情况也能反应出来,平台上稀疏生长着耐盐碱的野草,成不均匀分布,有着盐碱地指示植物之称的碱蓬子也是成不均匀分布,只有个别地方因盐碱而寸草不生,低洼处仍长有密集的芦苇。从多年的旱地植物种植情况来看,也证实了这一点,只有不均匀的局部地块,植物长势很差,都是成不均匀分布。所以在造林时,我们就可以针对这种情况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局部地块重点改良,为我们改土、造林选树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遵循水盐运动规律,因地制宜改良土壤
土壤中水盐运动规律是:“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盐随水上,盐随水下。”本区土壤中的盐分系随海水浸渍而来,随毛管水上升而上。改良土壤的中心环节就是要紧紧抓住“来”与“去”、“上”与“下”这对水盐运动的主要矛盾,采取各种措施促使土壤中的盐分随排水而去,随重力水而下。
1、活体植物覆盖法:即在树穴周围(树木地径处要空出一圈以防止蛀杆害虫“天牛”危害)等空地上留野草,只割不锄,把割后的杂草全部覆盖在树穴周围的空地上。同时在平时的养护过程中,适量保留一些低矮的小草,以保证的土地得以覆盖,以起到保湿保熵的作用,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腾作用,以防止水分的迅速蒸发而使大量的盐分返到土面。
2、套种法。我们种植后先用稻草或收割后的杂草把泥球进行全部覆盖,随后在林间空地上进行套种。我们每次种植完成后都种上了黄豆或红暑,而且黄豆的根瘤菌对土壤改良和树木的生长都起作重要的作用。种植时间稍晚的地块,错过了黄豆种植季节,正好可以种上花菜。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而且大大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
三、密植
盐碱地上进行苗圃建植及沿海防护林建设应适当的密植,因为密植可加速林地的郁闭,提高林地的郁闭度,可有效的对的土地进行遮荫,同样可初步达到活体植物覆盖法和套种法的效果。经过多年的苗圃建植及造林的实践证明:林分郁闭度高、根系活动层深有利于土体盐分的洗脱及其稳定系数的提高。
四、因地选树
在盐碱地区植树绿化,要选适合当地生长,又是耐盐碱的树种。在高水位盐碱区,还要注意选择耐水湿的树种。不要盲目地从国外或外地引进树种和花木品种,应尽量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因地选树要测土测水,取得立地条件数据,科学地指导树种选择。最好和最可靠的依据是种植前大力开展的土壤普查数据,它可直接作为确定改土绿化方针。
五、适时移植
由于树种不同萌芽物候期不一样,所以种植的时间切不可强求一致。通过观察,盐城东台以3―4月为宜。到了5月中旬以后,由于气温的逐步上升,土壤的水分蒸腾作用加强,直到秋季之前这段时间返盐最严重,所以切勿种植。盐碱地秋季也好种植,因为秋季土壤脱盐之后盐分比较低,而且随着气温逐步降低,地下水的蒸腾作用减弱,很多时候栽植后土壤即封冻,不至于产生返盐,并且次年早春根系发育早可提高树木成活率。
六、铺设隔盐层
为了有效地控制地下盐分的迅速上升,根据种植前开展土壤普查的情况,对于局部重盐碱地区可在树穴底层铺设隔盐层。适合作隔盐层的材料有下列几种:芦苇、锯末、树皮、马粪、碎石子、卵石等。为了大力节约成本,同时又能就地取材,从盐城东台的情况来说,芦苇是最好的材料。只要把芦苇稍为切碎就可直接铺设。要注意隔盐层之上与根系之间要有保护性土层,以防烧坏根系。隔盐层以上用原土,重盐碱地换客土,利用优质土来保证生根、发萌。同时,作为有机物的隔盐层腐解产生有机酸形成一层“酸膜”既能降低土壤的pH值又能增加土壤肥力。
七、抬高栽培地
抬高地面可以相对地降低地下水位,从而降低了地下水位的上升高度。
八、适当浅栽
历年来各地因栽植过深造成树木死亡的不少。经验证明,绝大多数树种均以浅栽为好。栽植深度比苗木原土印深1至2厘米左右。浅栽可以有效地控制水渍烂根,又能保证根系有良好的透气性。
九、控水管理及透气栽培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柳” 意象分析
古典诗歌之美往往在于意象的建构。明人王廷相认为:“夫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猫着,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可以目睹,难以实求是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道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的有机融和统一。正如比之稍后的明人胡应麟所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诗薮》)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大量运用柳意象的,则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一、“杨柳”与“柳”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唐・白居易,《忆江南》),“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北宋・欧阳修,《蝶恋花》)。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
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汉乐府中也有《折杨柳》等曲目,故此据不足为证。
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
我国古代最早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的《释木》篇中就有如下记载:“杨,蒲柳。”西汉学者毛亨在《毛诗诂训传》中曰:“杨柳,蒲柳也。”宋代陈彭年、邱雍等人编撰的《广韵》一书中亦云:“杨,赤茎柳。”清代郝懿行在其所著的训诂学专著《尔雅义疏》一书中亦说:“柽、旄、杨通谓之柳,蒲柳又谓之杨,是皆通名矣。”当代《汉语大词典》中的“杨柳”的意思也都被解释为“柳”,如“杨柳腰”就是“柳腰”的同义词。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例如,《战国策・西周》中有这样一个典故:“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在该典故中善射者所射的明明是柳叶,可由此概括而成的成语却为“百步穿杨”;唐代诗人刘禹锡受民歌影响而创作的“杨柳枝词”诗体,又名“柳枝词”。
二、柳的意象分析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以柳写景,摹春光无限。
初春时节,春寒料峭,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民间谚语云:“五九、六九,河边看柳。”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于是,人们把春风称为“柳风”,春信称为“柳信”。
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气盎然的春景图。元稹写道:“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同样,我们从杨巨源的《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中,读到的也是满怀的对春光的期待。苏轼《一丛花・初春病起》:“东风有信无人见,微露意,柳际花边。”春寒料峭之时,柳梢上已露出丝丝绿意,显现点点春光。敏感的诗人正是从柳芽萌发中捕捉到春天来临的信息。元代诗人刘因《探春》:“道边残雪护颓墙,城外柔丝弄浅黄。春色虽微已堪惜,轻寒休近柳梢旁。”冬春交接之际,严寒总是迟迟不肯退让,残雪困守着颓墙负隅抵抗,然而春光还是顽强地来到柳丝之上。在这一幅对比的画面中,柳丝悄悄地向人们传达着春的希望。
(二)以柳喻情,抒世间真情。
1.写离别
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惜别、相思之情。唐代雍裕之《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女主人公希望柳丝绵绵不断,能把“郎”的船儿系住,留他下来,永不分离。宋代朱敦儒的《柳枝・江南岸》:“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柳枝。”连用六个“柳枝”(“留之”),将离别之痛写得真切感人。
另外,柳树易栽易活,以“柳”赠友,寄予着对友人的美好祝福,无论友人漂泊何方都能像“柳”一样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离别、寄远以折柳致意,正是祈望离人远人随遇而安,身心顺畅”。①李白的《折杨柳》:“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寄予了自己对友人真挚的惦念之情。李贺的《致酒行》:“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将对家人的牵挂表现得淋漓尽致。
2.抒乡思
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屋前房后,还是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李白《春夜洛阳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远游在外的诗人听闻《折杨柳》之曲顿生故园之思。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的首联:“一上高楼万古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3.叹闲愁
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仕途不顺,英雄末路,岁月空老,人生聚散,闲愁在心。历代文人骚客的际遇也往往如此。柳絮的满天飞洒、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且“絮”又与“绪”谐音,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形象生动。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冬去春来,蒲柳先衰,主人公感叹青春易逝,容颜渐老,担心夫婿看不上自己的伤感之情便油然而生。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是被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作者以满地烟草、满城柳絮、满天细雨喻满怀愁思,遮天盖地,形象地阐释了作者此时忧愁的深度和广度。苏轼《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柳绵纷飞,喻示春天已逝,东坡感伤美景不常,繁华易去,也是自身处境漂泊不定、遭受摧残的悲慨。
(三)以柳喻人,绘人生百态。
1.美丽女子形象
柳树姿态婆娑,枝条纤细柔软,而随风瓢荡时,婀娜多姿,风姿绰约,楚楚动人,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张先的《醉垂柳》:“细看诸好处,人人道,柳腰身。”这里以柳喻女子柔弱的腰肢,写尽了女子婀娜妩媚之姿。宋人也曾言:“柳比妇人尚矣,条以比腰,叶以比眉,大垂手、小垂手以比舞姿。”③清代诗人程梦星评李商隐诗曾指出:“唐人言女子好以柳比之,如乐天之杨柳――小蛮,昌黎之倩桃――风柳,以及章台柳之词皆然。”②
柳树之叶也常常用来比喻女性的眉毛和眼睛,称“柳眼”、“柳眉”。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一幅含情默默之态,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韦庄《女冠子》:“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李清照《蝶恋花・暖日晴风》:“暖日晴风出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柳眼梅腮”似少女含羞,楚楚动人。
2.高洁隐者形象
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之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杨柳阴阴,垂条扶疏,幽静宜人,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诗人把醉酒狂歌的友人裴迪比作人称“楚狂”的春秋时楚国隐士陆通(字接舆),是对这位有志于隐居的年轻诗友的赞许。唐代刘慎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刘慎虚并将隐居之处命名为“深柳读书堂”。刘禹锡《杨柳枝词》:“城中桃李须臾近,争似垂杨无限时。”借“桃李”、“垂柳”,讽刺那些争名夺利、风云一时的势利小人,赞美那些朴实无华,修身自美的君子。
3.各色世人形象
柳条柔弱,因风起舞,但在一些诗人看来,它摇摆不定,趋炎附势。因此,也赋予它得势小人这一意象。杜甫《绝句漫兴九首》:“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作者将暮春时节的柳絮比作道德败坏、投机取巧、耍奸弄权的小人。南唐诗人孙鲂《柳》:“摇荡和风恃赖春,蘸流遮路逐年新。颠狂絮落还堪恨,分外欺凌寂寞人。”将柳比作倚得春风,颠狂发威的小人,到处飘絮吹绵,欺负“我”这孤独寂寞的人。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能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也将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并告诫他们总有一天会受到“清霜”的惩罚。
因为柳发于料峭早春时即已破芽,所以古诗词里也有一些诗词将柳写作不畏严寒,抗击风雪的坚贞意象。白居易在《有木诗八首・其六》中写道:“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东。”杨柳虽柔弱,但在作者眼中,它却是一个顽强不屈的抗争者,当风雪袭来时,它顽强地与之抗争。
柳絮飞扬还可用来形容人才济济。王维《酬郭给事》:“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即以柳絮飞舞颂扬了郭给事桃李满门、人才云集的喜人景象。
注释:
①戴明玺.“折柳”的历史演变、文化意蕴和宗教情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3).
②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卷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649.
③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九・历代诗话(下)[M].北京:中华书局,1981:487-488.
参考文献:
[1]戴明玺.“折柳”的历史演变、文化意蕴和宗教情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3).
关于春的名字,有这样一个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到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浣衣时猛然感到水的温情……当人们惊讶地奔走相告时,大家一致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个季节命名――“春”。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字眼啊!这个音读起来是何等的铿锵有力且美好优雅,这个字的形状是何等齐整妥帖且极具对称的美感啊!
重温经典
在诗词典籍中赏春日盛景
《诗经》里的春日迟迟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小雅・出车》
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先秦时期的一位女子轻唱:“春天的时光啊慢又长,花木丰茂又好看;枝头的黄鹂啊叫不停,采蒿的人儿多又多。”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周南・桃夭》
春天是古代青年男女成亲的美好季节,桃花灿烂绽放,把春装扮得美艳动人。美丽善良的姑娘就要出嫁了,她会把欢乐和喜气带给她的婆家,让我们一起祝福她和她的夫君幸福美满。
《论语》里的暮春三月
(曾)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先进篇》
孔子问弟子们的志向,曾的回答简单朴实,富有生活情趣:“在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在身上,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水旁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他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春日郊游图,呈现给我们生命的充实和欢乐,我们似乎也从中感受到了春的和熙、歌的嘹亮和诗的馥郁。
三月集体出游后来演变为修禊活动,即人们通过沐浴除灾祈福,时间固定在每年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称之为“上巳日”。再后来,春日出游成了文人墨客雅聚的重要活动,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就记载:“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唐诗宋词里的春意阑珊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生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这样的春意格外惹人爱。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冬的鸭子们早已察觉初春江水的回暖,它们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河滩上已经满是茂盛的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小小的嫩芽,此时河豚也要逆江而上了。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
早春二月,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如酥,草芽破土,远远望去浅绿朦胧一片。可走近仔细看时,地上只是稀稀朗朗、极为纤细的芽。一年中就数这早春的景色最美,它远胜过烟柳满京城的晚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
辽阔的千里江南,黄L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中,这让江南显得神奇而迷离。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月是草长莺飞的季节,花红柳绿,好鸟相鸣,春意正浓。“烟花”指柳絮如烟、繁花似锦,一年十二个月中,也只有三月可以用“烟花”一词来形容。李白以“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佳句赠别孟浩然,将离别之情诗意洒脱地表达出来。而这首送别诗经过人们的千年吟诵,使得扬州仿佛永远停留在烟花三月的诗情画意中。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宋】晏殊《破阵子・春景》
这是一幅情趣盎然的春日盛景图:燕子飞来时正赶上社祭,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的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在枝叶上,只见那柳絮在空中轻扬……
在唐宋时期,春社与上巳节、中元节成为当时诗词中最常见的节日习俗。社日时,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女子可以停止劳作,与家人一起踏青嬉戏。
陈年趣事
古人在大好春光里如何撒欢
桃红柳绿,莺歌燕舞,正是踏青郊游的大好时节。从古至今,人们对春日郊游一直很青睐。先秦时,青年男女喜欢借郊游之机寻找浪漫的爱情;魏晋时,人们在郊游中注重陶冶情操;隋唐时,人们郊游讲究享受野餐的乐趣;宋代至明清时,人们郊游更偏爱于健身休闲……不管你喜欢什么样的春游方式和迎春活动,只要能走出家门,在春意盎然的大自然中尽情撒欢,那么你就没有辜负这大好春光。
花朝盛会:踏青赏红拜花神
踏青赏花自古便是民间悦目娱心的一大乐事,而祭拜花神更是古人迎春时必不可少的祭祀活动。花朝节取“晨花朝放”之意,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范蠡在《陶朱公书》中记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挂在花枝上称为“赏红”或“护花”,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时的盛况写照。
唐代对花朝节很是推崇,据说女帝武则天嗜花,每逢花朝节便广集百花与米捣碎,蒸制花糕馈赏群臣。民间上行下效,花朝节蒸糕赏花蔚然成风。到了宋代,民间盛行扑蝶会,开封城内以花中扑蝶为赛,以扑蝶多者为胜。洛阳百姓则喜欢畅游龙门石窟,挑选新鲜野菜回家烹食,故花朝节又称“挑菜节”。
时至明清时期,花朝节已历经千年,但依然长盛不衰。当时最为讲究的还是慈禧的花朝宴,花朝节当天,颐和园内的牡丹花丛都会被系上红黄两色丝绸,锦花相映,一片璀璨春色。御膳房则以花为辅料,制作各色糕点,园里还会唱一出传统剧目《花神庆寿》。
清代小说巨匠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的金陵十二钗皆为花神转世,他更将林黛玉的生日定为二月十二花朝节,以此暗喻其为众花之首。
可以说,花朝节从春秋伊始由对自然的崇敬逐渐演变成一场全民娱乐,不论达官显贵还是市井黎民,都在这春色斑斓的节日里释放深埋一冬的热情。
单身派对:郊外办起“相亲会”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封建礼教严苛,男女授受不亲。对于那时的青年男女们来说,春天就是解禁的季节,所以他们迎春的最佳方式就是好好地谈一场恋爱。
踏青春游成就了一段段佳偶良缘,谈情说爱也成了先秦时期郊游的一大特征。《诗经》中记载的大量的爱情故事都是在郊游期间发生的,比如《出其东门》的首句便是“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意思是说出了城东门,满眼都是花枝招展的郊游女子。而《溱洧》就描述了当时在溱水和洧水两条河边,郑国的“士与女,殷其盈矣”,意思是说前来郊游的青年男女站得到处都是,其阵势堪比今天各大城市办得风生水起的相亲大会。在结伴郊游的过程中,他们增进对彼此的了解,然后两情相悦,互赠信物,这应该就是我国最早的自由恋爱吧。
文青春游:天然花茵无须座
古代的文艺青年最喜欢邀上两三知己结伴同游,踏青寻柳,赏花看山,听涓涓流水之声,闻百花盛开之香,以陶冶心性。
《开元天宝遗事》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件趣闻轶事:唐代学士许慎在花园里摆设露天宴席,邀请亲朋好友赏花观景。宴间有席但并不设座,于是有人问他:“你设宴赏花为何不设座呢?”他笑答:“我有天然花茵,何必再设座具!”原来,许慎让仆人收集花园里掉落的花瓣铺在地上,让客人坐在花瓣上。想必这种奇思妙招也只有极为风雅的文艺青年才能想得出。
当然,这些文人墨客春游时除了附庸风雅之外,也会遇到一些难题。古代可不像现在,很多村庄小镇都有饭馆、农家乐,所以古人郊游时吃喝常常成为一难。《浮生六记》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古时春游赏花大都是文人雅士的癖好,而他们很重面子,提着锅碗瓢盆去踏青赏花不仅麻烦还有失格调。于是,苏州的文人们就想出了一个点子,他们请了一个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叫卖馄饨的小伙计跟随他们一同春游。这样带着酒菜、炊具去赏花,既解决了吃喝难题,又有野炊的别样趣味。
古代文人大都把郊游视为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许多士人把理想寄托于山水之间。有“中国山水诗第一人”之称的谢灵运在郊游方面最为讲究,《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有一套郊游的专业行头――头戴曲柄笠,脚蹬木屐。木屐前后都有齿钉,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谢公屐”,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登山专用旅游鞋。
闺蜜有约:解下红裙相垂挂
古代的大家闺秀、世族小姐们平时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有春天来了,方可走出闺房,在芳草地上相伴嬉闹,在楼台水榭中畅聊心事,享受难得的大好春光。
唐代女子春游踏青蔚然成风,不论贫富,皆倾城而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这样描述:“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杜甫在《丽人行》中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另据《新唐书中宗本纪》记载:“景龙三年二月己丑,中宗及皇后幸玄武门,观宫女拔河。”这反映了唐代就有女子拔河这项运动。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蹴鞠竟然也是古代女子喜爱的春日休闲项目,清代李渔在《美人踢球》中这样描写:“蹴鞠当场二月天,春风吹不两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拂峨眉柳带烟。”可见大家闺秀们在春游时都一改往日娇羞矜持的本色,纷纷女汉子附身。
另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京城长安仕女联袂郊游踏青,路上遇到好花就在花前铺席藉草,围坐一圈,并插杆结索,解下身上的红裙相递垂挂,当作野宴的帷幄,这种“造屋”赏花的风俗至今仍流行于日本。可见,即便是闺阁小姐们在郊游时也是不拘小节、自由随意的,少女的青春风韵展露无遗。
舞文弄墨
和文学大家一起读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
天上L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化作根芽萌发的雨露。
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做春天的天空呢?
――迟子建《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春光在万山环抱里更是泄露得迟,那里的桃花还是开着,漫游的薄云从这峰飞过那峰,有时稍停一会,为的是挡住太阳,让地面的花草避开光焰的威吓。岩下和山溪长满了薇蕨和其他凤尾草,红黄蓝紫的小草花点缀在绿茵上头。
――许地山《春底林野》
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绿了。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阳光温柔地对着每个人微笑,鸟儿在歌唱飞翔,花开放着,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蔚蓝的天,自由的风,梦一般美丽的爱情。
每个人都有春天,无论是你或者是我,每个人在春天里都可以有欢笑,有爱情,有陶醉。然而秋天在春天里哭泣了,这个春天,在迷人的南国的古城里,我送走了我的一段光阴。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
喜鹊在枝头,春风杨柳燕影斜。风如酥,花似火,十里桃花相映红。雨后春笋争相破土而出,小麦青青,一片粉花翠浪,远处近处的田畴里,春风泛起涟漪。
阳春三月,微风和煦,绿柳含烟,漫天飞着软绵绵的柳絮。
――宗璞《花的话》
今天早晨,我又走过校园。这时候,晨光初露,晓风未起。浓绿的松柏、淡绿的杨柳、大叶的杨树、小叶的槐树成行并列,相映成趣。未名湖绿水满盈,不见一条皱纹,宛如一面明镜。还看不到多少人走路,但从绿草湖畔、丁香丛中、杨柳树下、土山高头传来一阵阵朗诵外语的声音。仅从声音里就可以听出那种如饥似渴迫切吸收知识、学习技巧的炽热心情。
短期内国内玉米价格将保持稳中趋弱态势,建议农民朋友应根据自身的存储条件和其他实际情况决定玉米销售策略。缺乏存储条件和需要售粮还贷的农户可采取必要措施加快玉米降水脱粒,在上市高峰来临前选择适当时机出售玉米;存储条件较好的农户也应尽量避开上市高峰,选择价格较高时出售;存放“地趴粮”的农户,应采取措施改善通风条件,防止霉变造成粮食损失。
2015年玉米消费需求预计将有一定回暖,有利于提振玉米价格。一方面,宏观经济形势将基本保持稳定,经济增速不会有明显提升,因此玉米深加工消费难有明显起色;另一方面,随着养猪效益好转,生猪产能正逐步恢复,同时鸡蛋价格高位运行,养禽业产能出现恢复性增长,这将对玉米饲用消费起到较为明显的拉动作用。
2015年化肥价格可能略有回升
2015年主要化肥产量仍将保持稳定:氮肥产量在4450万~4520万吨之间;磷肥产量在1650万~1700万吨之间;钾肥产量在500万~550万吨之间,对进口依赖度降低。主要化肥品种价格将略有回升:尿素出厂价1600~1750元/吨,零售价1850~2005元/吨;磷酸二铵出厂价2450~2550元/吨,零售价3000~3200元/吨;进口氯化钾零售价3100~3250元/吨;高浓度国产复混肥零售价2950~3100元/吨。关于出口情况,预计氮肥出口量将进一步增加,在550万~650万吨之间;磷肥的出口量保持稳定,约300万吨;钾肥进口量将略有增加,在400万~420万吨之间。
水稻除草剂氰氟草酯需求上升
新型农药氰氟草酯是芳氧苯氧羧酸类除草剂中惟一对水稻具有高度安全性的品种,并且对禾本科杂草具有高效的内吸传导性作用。目前主要用于水稻秧田和水直播、旱直播稻田防除稗草、千金子、牛筋草等大多数恶性禾本科杂草。
水稻田中千金子危害较严重,而氰氟草酯对4叶期前的千金子表现出极高的杀草活性,其他药剂无法与之相比。氰氟草酯和陶氏的使它隆混用,杀灭阔叶草效果较好。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稻区,针对直播稻田千金子、马唐、稗草等发生面积大幅增加的趋势,各地农技系统新近都推广了氰氟草酯和美国的10%恶唑酰草胺(韩秋好)加以防治。在苏北稻区氰氟草酯的使用量也在上升,氰氟草酯对当地秧田、直播田中的稗草、千金子和部分阔叶草均有较好防效,且安全性好,因而很多经销商都将氰氟草酯作为水稻除草的主推品种。
我国将建首个深远海养殖平台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车船舶与海洋工程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崇和实业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深远海养殖平台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由上述单位联合自主研发的“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由十万吨级阿芙拉型油船改装而成,能够提供养殖水体近8万立方米,依托整船平台、幼苗孵化与养殖、物流加工和数字信息管控等四大功能板块形成的系统平台,能满足3000米水深以内的海洋养殖,同时具有抗12级以上超强台风的多重优越功能。该平台并着眼海防、远洋捕捞船只物资供给、海产品中转加工、仓储物流以及应对突发事件救援等辅助,以期全面支撑我国海洋资源产业化战略。
未来十年我国养猪业呈现三大变化
近日,“首届北方养猪高峰论坛暨河北天兆种猪上市新闻会”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召开,来自北方6省市的200余名养猪业内人士参加了论坛。
与会专家指出,未来十年,我国养猪业呈现三大变化趋势:一是生猪出栏数量将从目前的7亿头下降到5亿头左右;二是我国能繁母猪的数量将从目前的5000万头降低到2500万头;三是未来十年80%以上的猪场将不复存在。随着国家对病死猪执法力度的加强,《畜禽污染防治条例》已在2014年1月正式实施,《环境保护法》也将在2015年1月正式实施,大量环保不过关的猪场将面临关停的局面。
我国国产祖代蛋鸡打破进口品种垄断局面
近年来,在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蛋鸡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国产祖代蛋鸡已占据市场半壁江山,打破了过去被进口品种垄断的局面。据悉,河北大午农牧集团种禽公司在蛋鸡自主育种上取得突出成绩,成功选育出了“京白939”“大午粉1号”蛋鸡新品种配套系,正在培育的“大午金粉”蛋鸡配套系是世界首创的红羽粉壳蛋鸡,中试推广证明,该配套系生产性能好、适应能力强、淘汰鸡价值高,市场前景好。
近年来,我国蛋鸡产业稳步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部高度重视蛋鸡产业的发展,通过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近年来共创建了526个蛋鸡标准化示范场,为加快蛋鸡生产方式转变发挥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实施《全国蛋鸡遗传改良计划》,加快蛋鸡种业科技创新,提升我国蛋鸡自主育种能力,健全蛋鸡良种繁育体系;通过实施畜禽标准化养殖项目和良种工程项目,扶持建设了一大批蛋鸡规模养殖场和种鸡场。今后将围绕推进蛋鸡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目标,从政策设计、规划引导、科技支撑等方面,为蛋鸡产业营造更加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
合肥紫色辣椒品种选育国际领先
近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方智远研究员为组长的专家组,依据科技部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对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主持的“中小棚设施辣椒系列品种选育”成果进行了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针对江淮地区中小棚辣椒品种缺乏、花色品种少、抗病性和抗逆性不高等问题,培育出中小棚设施栽培系列辣椒品种、研发了配套栽培技术。该成果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食用紫色辣椒种质资源创制与品种选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该成果将常规育种方法与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中小棚设施辣椒专用品种选育方法的新突破;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中小棚设施栽培的辣椒新品种7个,均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定。其中,“冬椒1号”为秋冬保护地专用品种、“皖椒3号”为早春保护地专用品种、“皖椒18”为春季干鲜两用品种、“皖椒19”为越夏栽培品种,“紫燕1号”“紫云1号”和“金帅”为国内外最早通过省级鉴定的辣味型彩椒品种。研究提出新品种优质高产制种技术规程、冬春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规程、大棚栽培技术规程等配套技术。
水生蔬菜种植新模式化解连作障碍难题
近年来,江苏省水生蔬菜高效生产创新技术团队通过协作攻关,广泛开展协作组之间合作交流、集成、示范“瓜果类蔬菜―菱角”、“早春大棚水蕹菜―秋延后瓜果类蔬菜”、设施“菇―水―旱”生态栽培等生态高效种植新模式,不仅有效控制了设施蔬菜的连作障碍,而且通过错季栽培,大幅度提高了设施蔬菜生产效益,部分地区3个月的水生蔬菜茬口实现亩效益2万元以上。
目前大棚莲藕、慈菇、菱角等在金湖、宝应、姜堰、如皋、盐都、兴化、靖江、阜宁等地规模化种植达1万多亩。南京市溧水区的“草莓―菱角”、苏州市多个区市的“旱生蔬菜―水蕹菜”、盐城东台市的“春大棚西瓜―直播二茬慈菇”、镇江扬中市的“秧草―菱角”、泰州市姜堰区的“春大棚慈菇―水稻”等生态高效新模式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在淮河流域以南的水资源丰富地区年栽培面积达5万亩以上。
国内首台八行花生捡拾联合收获机通过鉴定
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尽早扭转大型高效花生收获装备依赖进口的局面,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八行花生捡拾联合收获机,通过专家技术鉴定。
据了解,花生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优势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七千多万亩。随着新疆和东北地区花生种植面积快速增长及传统产区规模化生产发展,国内对高效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装备需求日趋迫切。该设备主要由轮式自走底盘、捡拾系统、输送系统、摘果系统、清选系统、集果系统和机电液控制系统等组成,可一次性完成八行花生的捡拾、摘果、清选、集果等联合收获作业,生产效率可达12亩/小时。试验表明,无论是垄作还是平作,无论是干秧还是鲜秧,无论是顺收还是横收,均可实现顺畅作业,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油菜直播机与割晒机3项成果通过鉴定
关键词:唐代歌行;反七律体;格律诗
Abstract:The anti-septasyllabic verse was a sub-style of poetry favored by the best-known poets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 It usually took the form of eight seven-character lines but was not regulated-versed. Strikingly characteristic of “oblique tone” and “anti-antithesis”,this style of poetry differs completely from regulated verse in mood and emotion.
Key Words:versed line in the Tang Dynasty;poetry in the Tang Dynasty;regulated verse
在研究中我发现,唐诗中有些七言歌行也如七律一样,是七言八句,但这些七言八句的诗并非七律。《全唐诗》中此类歌行竟有300首之多,俨然成唐诗之一“亚类”。这些歌行貌似七律而实非七律,姑称之为“反七律体”。本文将这一歌行之特殊类别略加叙说与绍介,或可补苴唐诗研究之一隙空白。
一
首先应关注的,是“反七律体”作者阵容之强大。初唐作者有王勃、宋之问、刘希夷,稍后有张说。盛唐时代,大家、名家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乃至崔颢、储光羲、常建都有所作。大历作者有元结、王季友、钱起、卢纶、戎昱、皇甫冉、顾况等。中唐此体创作之盛况一如盛唐,无论尚平易一派的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抑或尚奇险一派的韩愈、孟郊、卢仝、贾岛以及李贺,都写过此类作品;刘禹锡、柳宗元也各有所作。晚唐写过此体的著名诗人有李商隐、皮日休、陆龟蒙、李群玉、温庭筠、唐彦谦、韦庄等。五代十国时期,创作过此类诗篇的高层人士有后蜀后帝孟昶和南唐宰相李建勋。诗僧寒山、贯休、齐己也留下了此类作品。总体来看,“反七律体”诗作之绝大部分是出自诗坛大家、名家之手,杜甫以34首的数量高居“反七律体”创作的榜首,李白也作有12首;其他著名诗人之创作,依数量排列依次是:李贺26首,元稹18首,温庭筠17首,白居易、张籍各9首,王建8首,岑参7首,高适5首。此外,中唐擅长歌行的刘商,作有《胡笳十八拍》,除第一拍为七言10句外,其余17首均为此体。因此,可以说“反七律体”是贯穿了唐诗发展史的、为唐代著名诗人所青睐的一种“亚诗体”。
对这些诗篇的命题方式加以考察,有些是乐府古题,如《短歌行》、《飞龙引》、《行路难》、《雁门太守行》、《远别离》等;有的乐府古题附加了记事性成分,如《短歌行送祁录事归合州因寄苏使君》。有些是具有记事或抒情性的“歌辞性诗题”,如《赤壁歌》、《怀仙歌》、《越王楼歌》、《折槛行》、《苦战行》、《秋雨叹》、《残丝曲》、《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同岑郎中屯田韦员外花树歌》、《双笋歌送李回兼呈刘四》等。有些则为一般的记事或抒情性诗题,如《长安早春旅怀》、《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寒食城东即事》等。要之,从题目看,“反七律体”仍体现了七言歌行自由抒写的特点。
最重要且最具有特征性的,是“反七律体”形式上的“非格律化”。这主要表现在“用仄韵”和“反对仗”两个方面。称之为“反七律体”,正缘于这两点形式特征的存在。兹分述如下:
其一,用仄韵。与七律之用平声韵相反,“反七律体”十之八九使用了仄声韵。其使用仄声韵,又有三种情况:
A式:八句诗分为两截,上下各四句,或上平下仄,或上仄下平,中腰必换韵一次。有的诗篇平声韵四句或仄声韵四句中各自也换韵一次。这类诗篇有120首左右。
B式:通篇用仄声韵。有换韵者,也有一韵到底者。这类诗篇有100首左右。
C式:平仄韵互用而无规律。这类诗篇有40首左右。
D式:用平声韵的篇章。以上三类使用了仄声韵的诗篇,占了“反七律体”的87%。剩下来40多首,是使用平声韵的篇章,可称之为D式。
其二,反对仗。与七律的颔、颈二联须用对仗相反,“反七律体”诗中很少有对仗句。即使有“对仗”句,也往往为变体,最常见的情况有两种:一是用仄韵的“一联”构成“对仗”;二是有意使用排比句构成“对仗”。
下面,将“反七律体”诗歌的内容、情感表达与形式特征结合起来加以讨论。讨论过程以诗篇用韵的A、B、C、D式为经线,编串相关诗歌作品。所举诗例,多系名篇,藉以展示“反七律体”的创作成就。大家、名家之外,也选了一些不甚知名诗人的作品。
二
反七律体中使用A式的诗篇数量颇丰。如: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1]王勃《滕王阁》
这是现存最早的一首“反七律体”诗作。一开手,王勃就为这种诗体制订了一种上仄下平的基本体式。上四句写景色,下四句抒幽思。三、四句是用仄韵的对仗句。
去年六月西河西,今年六月北河北。沙场碛路何为尔?重气轻生知许国。人生在世能几时,壮年征战发如丝。会待安边报明主,作颂封山也未迟。[1]张说《巡边在河北作》
前半写实,叙说自己以身许国,巡边两年来奔波于沙场碛路的经历;后半抒写人生感慨以及安边报明主的壮心。开头两句,是仄韵构成的对仗,且为排比式的对仗——对仗句上下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要求词性相同,但绝不能重复,而这种排比式对仗恰恰是以必要的重复为特点。此种对仗句读来惟觉凹凸奇崛,与律诗中对仗句的圆美流转感觉完全不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1]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此诗与前引诸诗恰好相反,前半用平韵,后半用仄韵。前半叙事兼有写景,镜头摄取的画面是渡头;后半写诗人自己的栖隐情景,镜头摄取的画面是鹿门山中。平、仄韵转换处,以“鹿门”一词构成歌行常见的联绵句。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满酌香含北砌花,盈尊色泛南轩竹。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1]储光羲《新丰主人》
这首诗的仄韵对仗很有特点:一、二句在句中相同位置上两次以“新”对“旧”,似乎构成了对仗,但两个句子的其他词却不具有对仗性质,因此,似对非对,读来给人以十分独特的感受;三、四句的对仗,词性对得相当工整。这正表现了歌行造语的灵活性。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1]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此天宝十载诗人自西域返至武威时作。诗的前半用仄韵,想象对方行程,火山、赤亭、轮台均诗人所亲历,所以写来颇为真切。后半用平韵,抒别情,既是对友人的鼓励,也是诗人自己功业情怀的坦露。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1]李白《采莲曲》
这应是李白青年时代初游越地时作。先写采莲女,三、四句的仄韵对仗充分展现其形象的美丽;后写游冶郎之迷恋忘返,诗人自己也包括在其中。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1]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此李白晚年游金陵所作。先写登楼所见夜景;次写油然而生的怀古之情。三、四句开首均用“白”字,构成排比式的仄韵对仗。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城中斗米换衾衤周,相许宁论两相直。[1]杜甫《秋雨叹三首》
这一组诗是天宝十三载杜甫困居长安时作。第一首上仄下平,先写个人处境,次写对连绵秋雨的忧虑。第二首上平下仄,先写决明草在雨中顽强生长的景况,次写诗人对其命运的担心。第三首亦上平下仄,先以描写出之,写广大范围内的雨景象;次以感叹出之,写雨带来的严重灾害。第二首“著叶”、“开花”二句及第三首“去马”、“浊泾”二句,用平韵,从词性看似对仗,但句中平仄却不符合律句的要求。
长松万株绕茅舍,怪石寒泉近岩下。老翁八十犹能行,将领儿孙行拾稼。吾羡老翁居处幽,吾爱老翁无所求。时俗是非何足道,得似老翁吾即休。[1]元结《宿洄溪翁宅》
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老翁”一词重复了4次,五、六句且构成排比式对仗。前半是客观描写,后半是主观抒情。
上山下山入山谷,溪中落日留我宿。松石依依当主人,主人不在意亦足。名花出地两重阶,绝顶平天一小斋。本意由来是山水,何用相逢语旧怀。[1]王季友《宿东溪李十五山亭》
这是一首纪实之作,写得极有情趣。上半说入山没见到主人,下半说其实用不着与主人相见,有山水相伴就满足了。三、四句是联绵句,五、六句则是“反七律体”少见的平韵对仗句。
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欲渡水水无桥。我欲上山山路险,我欲汲井井泉遥。越人翠被今何夕,独立沙边江草碧。紫燕西飞欲寄书,白云何处逢来客。[1]顾况《悲歌》
前四句用平韵构成一组大排比式的“大对仗”,而且,各句中四、五字重复,富有民谣风味。
虎有爪兮牛有角,虎可搏兮牛可触。奈何君独抱奇材,手把锄犁饿空谷。当今天子急贤良,匦函朝出开明光。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虞唐![1]韩愈《赠唐衢》
此以诗代简,写得兴味十足。开头二句是排比式对仗,用来反衬赠诗对象的窘迫之状。诗的后半用平韵,以未来前途给对方以鼓励。
天下薄夫苦耽酒,玉川先生也耽酒。薄夫有钱恣张乐,先生无钱养恬漠。有钱无钱俱可怜,百年骤过如流川。平生心事消散尽,天上白日悠悠悬。[1]卢仝《叹昨日三首之二》
这首诗用仄韵的前四句,是两组排比式对仗,一、三句的“薄夫”和二、四句的“先生”又分别构成间隔式的联绵句;第五句换平韵处,复以“有钱无钱”绾结三、四句,构成一个大联绵句式,把全诗打成了浑然一片。
贫穷汲汲求衣食,富贵营营役心力。人也不富即贫穷,光阴易过闲难得。我今幸在穷富间,虽在朝廷不入山。看雪寻花玩风月,洛阳城里七年闲。[1]白居易《闲吟》
白居易此诗的句式结构,与上面卢仝的诗很相近,以“穷”“富”贯穿于全诗,构成开首的仄韵对仗和多重联绵。前半写世态,后半抒怀抱。
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仙心从此在瑶池,三清八景相追随。天上忽乘白云去,世间空有秋风词。[1]刘禹锡《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
诗的前半用仄韵,咏玄宗当年故事;后半换平韵,发表自己的评论。
洞庭明月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1](李贺《帝子歌》)
这首诗的前半用仄韵,且中间换韵一次,增添了迎接帝子降临时的幽渺气氛;后半用平韵,按王琦的解释,是“言帝子不肯来格”[2]。
以上共举诗例多首,或上平下仄,或上仄下平,平仄韵的转换无不将诗的内容划为两截,韵脚转换处即内容的转捩处。一般来说,前半多客观描写或记叙,后半多主观抒情。这与七律的结构方式有很大不同。七律的结构,是分为四联,首联领起,颔联、颈联用对仗句展开,尾联收束,其首尾呼应的四联式结构,完整圆满得无可挑剔,但也因过于严整而造成一种封闭感。“反七律体”的两截式结构,无论上截或下截,给人的感觉都是只有展开而无收束,所以相对较为开放。同时,“反七律体”的句式灵活结撰,富于变化,充分体现着歌行的自由体特点,也完全不似七律那样如同戴着镣铐跳舞,循规蹈矩而不能越雷池一步,这也显示了开放性。此外,中腰平仄韵的转换,打破了七律一韵到底的用韵规定,使诗的韵律变得生动起来,也增加了诗歌的开放性。
二
B式反“七律诗”有100多首,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如: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1]李白《上李邕》
此李白少年干谒之作。用仄韵,给人以奇崛不平之感。中腰换韵,将诗分为两段,前半自抒怀抱,后半宣泄对世俗、包括李邕大人的不满。
檐前白日应可惜,篱下黄花为谁有?行子迎霜未授衣,主人得钱始沽酒。苏秦憔悴人多厌,蔡泽栖迟世看丑。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1]高适《九日酬颜少府》
此高适未得志时作。八句诗基本是两两构成仄韵对仗,对仗表达的意思实为对比,宣泄满腹牢骚。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1]杜甫《悲陈陶》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1]杜甫《悲青坂》
这两首诗如姊妹篇,记述安史之乱中官军的两次惨败。诗人心情极为沉痛,低抑的仄声韵脚恰与这种心情相表里。
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无村坞。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女病妻忧归意速,秋花锦石谁复数。别家三月一得书,避地何时免愁苦。[1]杜甫《发阆中》
山行落日下绝壁,西望千山万山赤。树枝有鸟乱鸣时,暝色无人独归客。马惊不忧深谷坠,草动只怕长弓射。安得更似开元中?道路即今多拥隔。[1]杜甫《光禄坂行》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看青壁。[1]杜甫《阆山歌》
以上三首诗的题目都点出了真实地名,是杜甫寓居蜀地时所写纪实性作品。因为纪实,所以客观的环境描写占了主要地位。适应环境描写的需要,诗中多用仄韵对仗:三首诗的中间四句,各构成两组对仗;《阆山歌》的开首二句还是排比式对仗。诗的结尾为诗人主观感情的抒发。
轩车歌吹喧都邑,中有一人向隅立。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风吹新绿草芽坼,雨洒轻黄柳条湿。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1]白居易《长安早春旅怀》
面瘦头斑四十四,远谪江州为郡吏。逢时弃置从不才,未老衰羸为何事?火烧寒涧松为烬,霜降春林花委地。遭时荣悴一时间,岂是昭昭上天意?[1]白居易《谪居》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1]白居易《晚秋夜》
这三首诗都写在白居易心情不佳时。各诗中间四句,均为仄韵对仗,连同前引杜甫诗,可知诗人们似对七律的写法有所借鉴,有意将诗的中间四句写成类似七律颔、颈二联的对仗句。
有鸟有鸟名啄木,木中求食常不足。偏啄邓林求一虫,虫孔未穿长觜秃。木皮已穴虫在心,虫蚀木心根柢覆。可怜树上百鸟儿,有时飞向新林宿。[1]元稹《有鸟二十章之八》
有鸟有鸟众蝙蝠,长伴佳人占华屋。妖鼠多年羽翮生,不辨雌雄无本族。穿墉伺隙善潜身,昼伏宵飞恶明烛。大厦虽存柱石倾,暗啮栋梁成蠹木。[1]元稹《有鸟二十章之九》
元稹组诗《有鸟二十章》的基本用意是讽世,其中15首选用仄韵且一韵到底。“之八”一首,“木”、“虫”二字重复4次,盖不重复则无法说清二者的关系。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1]张籍《野老歌》
我家家西老棠树,须晴即晴雨即雨。四时八节上杯盘,愿神莫离神处所。男不着丁女在舍,官事上下无言语。老身长健树婆娑,万岁千年作神主。[1]王建《神树词》
张诗写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王诗代百姓言,表明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也是间接反映民生的。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1]李贺《梦天》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1]李贺《秋来》
这两首诗的意境都表现着李贺特有的诡异和冷艳。前一首想象天上景象,并由天上俯看人间;后一首写秋夜读书情景,并在想象中进入鬼的世界。
刘商的组诗《胡笳十八拍》,有13首是全用仄韵的“反七律体”,这显然是诗人对诗体的有意选择。兹举二首以见其一斑:
马上将余向绝域,厌生求死死不得。戎羯腥膻岂是人,豺狼喜怒难姑息。行尽天山足霜霰,风土萧条近胡国。万里重阴鸟不飞,寒沙莽莽无南北。[1]《胡 十八拍》第二拍
忆昔私家恣娇小,远取珍禽学驯扰。如今沦弃念故乡,悔不当初放林表。朔风萧萧寒日暮,星河寥落胡天晓。旦夕思归不得归,愁心想似笼中鸟。[1]《胡茄十八拍》第八拍
第二拍写初到胡地时对当地风物人情的陌生感受,第八拍以笼中鸟比拟自己困处异乡的愁苦心情。
思牢弩箭磨青石,绣额蛮渠三虎力。寻潮背日伺泅鳞,贝阙夜移鲸失色。纤纤粉馨香饵,绿鸭回塘养龙水。含冰汉语远于天,何由回作金盘死。[1]李商隐《射鱼曲》
商隐此诗境界蛮荒怪诞,读来与他那些华美的七律情趣迥异。
屋小茅干雨声大,自疑身著蓑衣卧。兼似孤舟小泊时,风吹折苇来相佐。我有愁襟无可那,才成好梦刚惊破。背壁残灯不及萤,重挑却向灯前坐。[1]陆龟蒙《五歌·雨夜》
这是诗人散居江湖生活情景的真实写照,虽多野趣,但毕竟充满艰辛。
以上所举诗例中,仄声韵的特点是不能上扬,不能延长,读来短促、低抑,给人以奇险峭厉、抑郁不平、奋迅激烈之感,适宜于表达人处于逆境或陌生环境时的心理感受,适宜于宣泄胸中苦闷牢骚。上举诸诗总体上体现了这样的感情特色。可以说,仄韵发出的一般是不和谐音。在通篇用仄韵的诗作中,我们绝难发现七律中常见的那种好整以暇、气度从容、圆美流丽的光景。人的感情世界是复杂而丰富的,需要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应该说,使用七言八句而通篇仄韵这种体式,是诗人适应着感情表达的需要对诗体进行的有意选择。
三
C式“反七律诗”约40多首,诗韵平仄使用无规律。D式主要用平声韵写成。先看C式,如: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1]高适《送别》
此诗四个韵脚中三个为平声,惟三、四句写到梦见归客时用了仄声韵,显示心灵瞬间的颤栗。
无为洞口春水满,无为洞傍春云白。爱此踟蹰不能去,令人悔作衣冠客。洞傍山僧皆学禅,无求无欲亦忘年。欲问其心不能问,我到山中得无闷。[1]元结《无为洞口作》
此与前诗相反,其二、四、八句皆用仄韵,惟五、六句押平韵,这两句表现山僧生活与内心的平静,优游不迫,故不用仄韵。
织素缝衣独苦辛,远因回使寄征人。官家亦自寄衣去,贵从妾手著君身。高堂姑老无侍子,不得自到边城里。殷勤为看初著时,征夫身上宜不宜。[1]张籍《寄衣曲》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1]张籍《征妇怨》
张籍这两首写征妇怨的诗,前首情思委婉,故用平韵和仄韵的比例是三比一;后诗情思酷烈,用韵情况正好相反。
主人一去池水绝,池鹤散飞不相别。青天漫漫碧水重,知向何山风雪中?万里虽然音影在,两心终是死生同。池边巢破松树死,树头年年乌生子。[1]王建《别鹤曲》
此诗首、尾用仄韵,侧重叙事;中间四句用平韵,侧重抒情。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李贺《雁门太守行》
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秦娥盖湘水。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1]李贺《湘妃》
这两首诗的用韵正好相反:前诗开首用平韵,以象征之笔写敌我对垒情景,将士精神为之振奋;其余用仄韵,表现浓重的杀气和赴死的决心。后诗开首用仄韵,将传说中的筠竹推入人们的视野;其余用平韵,展开神奇的想象,幽凄而美丽。
较之A、B二式,C式的平、仄韵似随意安排,因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少人为意识。但无论如何,篇中只要有了仄韵,诗作就和七律断然划开了界限,而凸现了“反七律”特征。
最后说到用平声韵写成的“反七律体”,即D式。此式有两种较典型的用韵方式:其一,逐句或基本逐句用韵。如:
白狐向月号山风,秋寒扫云留碧空。玉烟青湿白如幢,银湾晓转流天东。溪汀眠鹭梦征鸿,轻涟不语细游溶。层岫回岑复叠龙,苦篁对客吟歌筒。[1]李贺《溪晚凉》
这种押韵方式回到了汉魏时代的七言诗。
其二,篇中换韵。如:
昨日之日不可追,今日之日须臾期。如此如此复如此,壮心死尽生鬓丝。秋风落叶客肠断,不办斗酒开愁眉。贤名圣行甚辛苦,周公孔子徒自欺。[1]卢仝《叹昨日三首》
仅换韵这一点,就和七律有了明显区别。
唐代歌行中“反七律体”的出现,实有其必然性。从句式看,七言是中国古代诗歌基本句式发展的最高形态,较之四言、五言,它有更强的表现力;从诗篇看,八句是一个长短合宜的章幅,能适度展开,又能及时收拢,且具有均衡感。七言和八句这两个因素,都是古典诗歌的重要语言资源,这一资源既在七律中得到极其充分的开发、利用,与此同时,诗人们还会考虑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于是,就有了“反七律体”的出现。与七律不同,“反七律体”属古体,即自由体,它最重要的形式特点就是没有格律规定,即使上举最具形式特征的A式,也非常缺乏规范性。
本文提出“反七律体”的用意,与其说是发掘一种唐诗体式,毋宁说是展现唐诗的一种实际存在。任何时候,实践总是比理论更丰富多彩,“反七律体”乃是唐诗作者们在创作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着的一种与格律严整的七律情趣迥异的诗歌形式,它的实践意义远大于它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图景・图画
西安,陕西省省会,古称长安,地处关中平原,南依秦岭,北临渭河,是西北的中心。西安的建城史已有 3100 多年,周、秦、汉、唐等十二个王朝曾建都于此。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宫,并在骊山留下了历史宝库秦始皇陵。中国意为中央之国,可以说中国的中心点就在西安。汉唐时期,西安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当时西安世界地位的写照。如今,西安已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同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解说・解读
隔着文字看西安
周晟
秦地,流传着多少可歌可泣、可颂可叹的故事,演绎了多少英雄豪杰荡气回肠的传奇……我的思绪是一叶扁舟,沿着长江,循着黄河,顺着一脉涛声溯流而上,以虔诚的心追忆那一部无法读透的传奇。当目光穿透千山万水,当双手翻遍秦砖汉瓦,蓦然回首,却发现在那片山河拱戴、沃野弥望的千里黄壤中,居然放牧着几个世纪的文明。
三千年的悠悠岁月,以厚积的黄土将西周丰镐层层掩埋。但当我们拨开历史的风尘,依然能够惊讶地发现,在中华文明的童年时代,这片土地已焕发出一种跃动腾飞的色彩。处于文明初级阶段的周人,尚未被后世的繁文缛节束缚,他们狂放朴野,刚强肃毅,彰显着华夏民族豪迈而纯真的童年气派。在周人对世间幸福的执著追求下,令人畏惧惶恐的宗教色彩为平和温厚的风格所替代,殷商先祖的狰狞之力也让位给了中和之美。这些灿烂辉煌的礼文化深远地规范着后世中国人的文化心态。然而盛极必衰,丰镐的警戒线――骊山目睹了西周王朝的最后一幕。就在这高高的峰巅上,褒姒笑了,周天子的威信荡然无存,滚滚狼烟再不能招来勤王的一兵一卒。昔日无比繁盛的镐京,只剩丘陵起伏,渭水如带。
汉高祖五年,刘邦在渭河以南重修宫殿,命名长乐宫,后又命萧何建未央宫,并于同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长安城。从此长安作为一座高贵神秘、风华绝代的文化名都,带着一张沧桑但风韵犹存的脸,进入了世人的眼界。古长安,曾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一个充满历史遗梦的城市。那遗失在历史盛典里的骆驼昂首挺胸,驮着丝绸驮着白云驮着一个朝代的繁华,刻下与风沙同行与日月同行的脚印,留给西安的是永不磨灭的骄傲。在我的心中,从秦始皇气吞山河的霸气到盛唐统驭宇内的绚烂夺目,从来没有一座城市能够像西安这样承载着如此厚重的历史烟尘。
到了唐这个盛大的朝代,成熟的文明,使长安奏响了他生命历程中最动人心魄的乐章。那曾经是个诗的世界,人们总会想起那些不可思议的数字:有诗篇传世的诗歌作者两千余人,流传至今的诗歌至少四万八千余首。诗歌女神似乎特别垂青长安,也许是因为这个城市欣欣向荣、丰富多彩的生活氛围启迪了人们的诗情,也许是他能以一种宽敞的胸襟对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精英。“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的白居易初入长安时,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青年。当时的长安虽然米珠薪桂,却向天下包括白居易在内的具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敞开了大门。诗仙太白以他的旷世才华赢得了长安的尊敬。“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彰显出长安城豁达宽容的气象。诗圣杜甫一句“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叹尽长安兵荒马乱,遍地废垒空壕、乞儿饿殍的惨状。“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望》)在现在这个眼泪和爱情全唱成日韩腔的时空里,何处还能听到蕴含着如此纯粹音乐精神的笛声?唐人的宛转和悠扬,微微星河下借一支竹笛,有时也能透过光阴,给我们一种入骨的袅娜。唐朝知识精英那超然独立的人格和长安城宽松民主的学术氛围使得后世的文人艳羡不已,他们欢快或忧郁的歌唱诗化了整个时代!
那曾经还是个乐舞的世界。长安城内“胡旋舞”“纵横跳动,旋转如风”;“秦王破阵”声震百里,撼山震岳;“霓裳羽衣”轻歌曼舞,妩媚温柔。从宫廷到市井,回响的是世俗的心声。那曾经还是个无拘无束、无羁无绊的世界。“吴带当风”“癫张狂素”倾泻出这个城市不可遏止的情态气势。
“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骊山山麓的华清池掩映在阳光照耀的万绿丛中,静静地漾溢着清波。《长恨歌》的如泣如诉似乎让《长生殿》和《梧桐雨》在千年之后也鸣奏起了追怀盛唐的挽歌。
中国历史上战乱太多,祸难太深了,而长安的地位和威望使他总是首当其冲,成为最严重的受害者。除了循环上演的战乱,还有各种不可抗拒的天灾与和平时期的人为破坏,而后者往往能更加彻底地铲除一个绵延数百年的文化遗存。大雁塔是长安残留的精魂,是从战火和灾害中苦熬过来的幸存者。灰黄古朴的塔尖沐浴着夕阳的余辉,在夹道的高树之上若隐若现,像一座巍峨雄伟的灯塔,又如荷盾伫立的武士,威武轩昂。而俊秀婀娜的小雁塔,尽管如玉立的簪花仕女,别具娇媚,可事实上却比大雁塔经历了更多的磨难。在长达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它的塔身经历了数次神奇的离合,据说神奇之处就在于每次塔身被震裂以后,裂口就会在下一次的大地震中自然地“神合”在一起。
当你盘桓在千年古都的城墙内外,面对着这方大唐诗人纷纷登场歌哭吟啸的舞台,凭空遐想着演出的盛况不胜低回时,你也许会惶惑那神秘的秦陵和兵马俑是否庄严如初,华清池的水是否长流如新,女皇的威仪在经历了上千年的风沙洗礼是否还让人不敢逼视,城墙根下还能否听到古老的传说……不管盛衰兴亡、不问春花秋月的渭水依旧滔滔,厚重的城墙记载的是曾经的辉煌与繁荣,但如今铅华汰尽,汉魏唐宋元明清早已退朝,抹不去的是那刻骨铭心的沧桑和繁华。
在西安不再是京都以后的漫长岁月中,人们仍然感喟赞叹“佳气犹能想郁葱,云间双阙峙苍龙……眼前叠嶂青如画,借问南山共几峰!”(吴激《长安怀古》)茫茫大漠的孤烟或者浑圆的长河落日,将无限豪迈分娩成绵延的惆怅和婉约。月圆之夜凝视着时代的歌舞升平,想着李白听过的万户捣衣声,透过天边青蒙蒙的雾霭赏一轮出土的古月,你会慨叹西安以他的粗犷、大气、悲壮和宽广,孕育了多少柔情和热血,醇厚和激烈。黄土高坡承载的是几千年风风雨雨的过往和是非。
名迹・名篇
位于西安南郊慈恩寺内的大雁塔,是古都西安的标志。相传是玄奘大法师从印度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之样式故名雁塔,后来为了区别于小雁塔改称大雁塔。
过华清宫
唐・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
过香积寺
唐・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秋兴
唐・杜 甫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位于西安城东骊山脚下的温泉胜地华清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似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秦始皇兵马俑遗址位于距西安30多公里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它规模宏大,十分壮观,被誉为“世界奇迹”之一。
长安秋望
唐・赵 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
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
空戴南冠学楚囚。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 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校园安全国旗下讲话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安全,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值得反反复复的唠叨;而我却要说,安全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常常放在心中默念的主题。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们师生幸福安宁的基本保障,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首要前提;失去它,我们的一切努力将会失去意义。在这里,我首先要通报上一周发生的两起校园安全事故。第一起是:12月7日晚,发生在湖南省湘乡市某民办中学的踩踏事故,造成8人死亡、26人受伤的惨剧。据报道,事发当晚,该校就有学生在楼梯间大闹,几个调皮学生堵住楼梯口,一名女生滑倒,后面的学生就层层叠叠地压了上去。学生安全意识不强,自控能力弱,在楼梯间拥挤,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第二起是:12月9日晚,发生在南安市仑苍镇某中学一初一年学生坠楼事件。据报道,在当晚21时30分许,该名学生与舍友嬉闹,准备从五楼的一个宿舍的后阳台翻墙到另一个宿舍的后阳台,就在那一刻,不幸就发生了。就这样,这些花季少年鲜活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了。当这些孩子的生命之花凋谢的时候,他们的理想和奋斗永远地失去了价值,他们的母亲永远失去了孩子,他们的家庭永远失去了未来……。
可能,有些同学会说,这些事我也干过,我不是好好的站在这里。我要告诉这些同学,心存侥幸是生命安全最大的敌人,不幸往往在心存侥幸的那一刻发生。同学们,我衷心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加强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好各方面安全防范工作,在全校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校园安全”的浓厚氛围,让我们的校园里,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做到警钟长鸣!在此,我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我们要真正提高认识,牢记“没有安全防范意识就是事故”、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全校师生都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遵守好学校安全工作的相关规定。同时我们平时要做个有心人,时刻注意寻找和发现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现应及时向老师和学校汇报。
第二、注意活动安全。在课间不互相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拥挤,要注意礼让并靠右慢行。严禁在楼梯的扶手栏杆上向下直滑或在楼梯上追逐奔跑,严禁攀爬栏杆、围墙、下水管道、树木、窗户等。身体有某些方面疾病的同学一定要提前报告给班主任,防止在体育课或做其他剧烈运动时发生意外。
第三、要注意交通安全。我校临近324国道和城东大道,交通状况复杂。同学们要遵守好交通规则,走人行道或人行天桥,主动避让机动车辆,横穿马路时要注意来往车辆。严禁学生骑摩托车、电动车上学,不骑自行车带人,不乘坐无安全保障的车辆。
第四、要注意财物安全。体育课或放学时离开本班教室,或离开宿舍时,要关好门窗,寄宿学生须保管好自身贵重财物,不能给小偷有可乘之机。
第五、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不在校门口和街头流动摊点购买零食、不购买三无食品,防止误食不卫生食品、过期变质食品,造成食物中毒。
第六、对自己的行为应负起安全责任。放学回家不在外面逗留、玩耍,不要进入网吧、游戏机室、台球室等不宜场所,不到建筑工地、江河、水库、池塘等不安全的地方。交友要慎重,不准将社会闲杂人员及以前的同学带入校园内。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老师们,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也是最宝贵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让我们一起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提高自我防范能力。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每天平平安安到校,高高兴兴回家,祝愿我们的校园真正成为全校师生安全的港湾,和谐的家园!
校园安全国旗下讲话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我们又快到期末了 ,这是同学们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候,但是安全又再次成为我们要提出的重要问题。现在安全事故已经成为我们12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我们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Du、溺水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几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今天我们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时间围绕"安全"这个主题,提醒同学们注意几方面的安全问题,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高高兴兴、平平安安的过好这个假期。
一、注意交通安全。
我们提倡同学们做到以下几点:不在马路上踢球;不在马路中间行走,要走马路两旁人行道;不足年岁不骑车上街、骑车不带人、不在公路上骑飞车。
二、注意活动安全。
在长假期间活动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父母不在的时候,活动要远离建筑工地、道路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不到坑、池、塘、沟、河流、施工重地等不安全的地方玩耍;不玩火,不燃放烟花爆竹,防止意外伤害。不进入网吧、电子游戏厅等未成年人禁止活动的场所。如果出门一定要告知我们父母长辈知道,告诉他们你和谁在什么地方玩,要注意时间,不要很晚到家,以免父母担心。我们要时刻牢记特种电话,如:110、120 122 119等。 由于我们特殊的地理环境,暑假都喜欢去溪里游泳,在这里我郑重的声明,你们若没有家长陪同,不要去游泳,我们要爱惜自己的生命。
三、注意饮食安全。
现在进入了夏季,同学们都喜欢吃冷饮,所以购买袋装食品要看清楚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及地址,不购买"三无"食品;防止误食不卫生食品、过期变质食品,造成食物中Du。特别是旅游在外,提醒父母注意饮食卫生。
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小学生受到意外伤害,很多是没有想到潜在的危险、没有自我保护意识造成的。我们只要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
谢谢大家!
校园安全国旗下讲话 朋友们:
让红绿灯永驻我们心中。
1998年12月14日,在萝北县人民医院的病床上,一颗年轻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死时,年仅27岁。这位27岁的青年就是我的校友团结镇东方红小学教师王洪坤。
27岁,只有当今中国人平均寿命的1/3。27岁,应该是一天中的清晨,一年中的早春,一生中的序幕,是充满憧憬与希望的年华。是和我们一样该享有幸福与安宁的年华。可他却匆匆地走了,永远的走了。走的那么匆忙,那么无奈。来不及和他的亲人们道一声别,来不及和他的学生们说一声再见。是什么强迫他闭上了双眼,停止了呼吸!强迫他告别了人生,离开了人间?
是一场无情的车祸!!!
1998年12月14日晚4点30分,即将参加镇乒乓球比赛的王宏坤兜里揣着新买的乒乓球拍骑着摩托车朝家中走去。也许是由于去年的镇第一名的喜悦从昏了头脑,也许是对正在生病的妻子的挂念,也许是对即将过周岁生日的女儿的期盼,他不由地加快了行驶的速度。不幸就这样发生了!他一头撞到了因为缺油停在路边等待修理的一辆四轮车上,连人带车一同倒在了地上,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直到晚上9点钟,他才被人发现送往县医院。妻子哭着喊着叫着他的名字,无知的女儿咿咿呀呀地叫着“爸爸”可是这种感人的努力,都未能击败死神无情的进攻。我们试想:如果车主略懂一些交通常识的话,他就该在车身后面设立警告标志或开危险信号灯向人们警示前方潜在的危险。如果教师本人稍微重视一下交通安全慢些开车不幸就不会发生。可无情的事实是:东方红小学的学生失去了一位好老师,他的妻儿失去了朝夕相处的丈夫,他的父母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
一次意外的交通事故:一个女孩失去了父亲,一个妻子失去了丈夫,一位母亲失去了儿子。像这样的悲剧不胜枚举:今年6月,由于司机酒后驾车,我们凤翔镇一位年轻的大学生丧生于滚滚车轮之下。匆匆的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曾经为了挽救他的生命,他的父母,亲友,同事汇聚成血缘与物质的,道义与精神的力量。为他捐款1,5000元,也没能挽留住他离去的脚步。他的家庭特别贫困,父母含辛茹苦地供他大学本科毕业。原本指望儿子能出人头地,可没想到盼来的竟是这样的结局,面对着突然逝去的儿子,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哭干了眼泪,哭红了双眼,哭成了“魔症”哭完就反反复复地念叨一句话:“这孩子咋就不见了呢?这孩子咋就不见了呢?。。。。。。”他们的悲剧不只是个人的悲剧,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重的警告,那就是:“交通安全不容忽视,交通规则不能违反。”据统计:1998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性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72起,死亡人数1056人,伤1086人。多么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多么令人难以忘怀的惨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