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

时间:2023-05-30 09:15: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费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费用

第1篇

财务费用是企业在筹集生产和经营所需要的资金过程中产生的费用,通常情况下,财务费用中包括利息支出、票据贴现息、汇兑损益以及支付给金融机构的手续费用等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与完善,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关系也日渐密切,在参与国内外的市场竞争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外币的兑换、参与金融市场投资活动等等,这必然会导致企业财务费用的增加,而财务费用是影响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因此,企业必须要科学的分析当前财务费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并且通过有效的措施降低财务费用,才能够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一、企业财务费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控制财务费用的重要性,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来降低财务费用,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财务费用的管理方面仍然体现出一些不足之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对于筹资结构和投资效益缺乏科学的分析,因而造成企业资金成本不断提高,使得企业承担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有的企业为了扩大投资领域,而不断在房地产业、信息业、旅游业等主产业以外的行业中进行投资,形成多行业并举的经营格局,虽然在短期内使得企业的发展空间得到了扩展,但是由于涉足太多的新产业而偏离主业,在筹资结构和投资效益等方面缺乏严格的计算和分析,容易由于经验不足而导致企业财务费用的增加。

2.有的企业为了在短时间内实现多方位的发展,而通过向银行借款的方式来促进自身筹资活动的开展,因此而产生大量的信息费用,也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3.有一些中小型企业在市场应变能力和敏感性方面不强,无法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容易造成商品的积压,无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也是造成财务费用增加的主要因素。

4.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快速增长,因此而导致资金使用效率受到影响。影响企业成本控制效率的因素,除了企业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其内部管理机制的建设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企业各种经营决策的制定与执行,都需要各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才能够达到理想的状态。财务费用的控制也是如此,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不仅要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保证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而财务部门与采购部门、生产部门的融通与合作的效率,也影响着财务费用的控制效率。

二、加强财务费用管理的措施

企业要提高财务费用管理效率,必须要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就需要对财务费用管理的目标进行明确,同时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来对其进行控制,以此来实现降低财务费用的目的。当前,企业采取降低财务费用的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企业资金的运作管理

资金运行状态是衡量一个企业生产和经营状况的主要指标,因此资金运作的管理也是影响企业财务费用的重要因素。为了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一方面要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规范货币资金的使用,不仅需要规避货币不足引发的支付危机,也要避免因存储过多的货币资金而导致收益低下。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货币资金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货币资金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存货的管理,存货管理涉及到企业的供、产、销的整个过程,如果存货大量的积压,就会导致资金被占用,这对于企业财务费用的管理是十分不利的。另外,要加强对应收账款制度的完善,应收账款能够为企业带来较多的销售收入,但是也容易造成资金的占用,因此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管控。

2.保持商品产销平衡,控制生产时间

生产企业如果缺乏对产品生产的及科学控制,造成供大于求,就必然会导致库存量的增加,这样就会造成资金被大量占用,而影响企业正常的运转,因此,要对产品的库存进行合理的控制,首先就需要对市场信息有准确的把握,根据市场信息来制定销售计划和生产计划,并且对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有科学的制定,这样才能够合理的控制库存产品的数量。同时在生产时间方面,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如果产品的生产周期过长,就必然会造成库存量的增加,如果能够实现科学化和标准化的生产,减少生产设备的故障率,提高管理的效率,便能够使生产周期缩短,减少产品在企业中的停留时间,以此来减少产品积压的时间,提高产品流通速度,促进资金的快速回流。

3.通过科学的举债调整融资结构

在财务管理理论中认为,通过任何渠道获得的资金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此如果能够通过科学的举债,对企业的投资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也是降低财务费用的一个可行途径。当前很多企业的融资渠道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借债,另一种则是由企业所有者提供资本。企业的资产通常是应当先还债,然后才能够向投资者进行分配,这样说明投资者的风险比债权人的风险大,同时由于负债利息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的负债成本要远远低于资本成本,这也是造成很多企业盲目举债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利息的支付具有强制性,所以企业盲目的举债必然造成惬意财务费用的不断增加,因而造成沉重的负担。所以企业在进行融资过程中,要对举债进行科学的控制,不能盲目的追求生产的扩大而举债,这样会造成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因此企业要对资产负债率进行科学的分析,并且将其进行有效的控制,既能够充分利用举债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资金,也要避免由于过度举债而造成财务费用和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

4.减少企业利息支出

企业向银行借款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利息费用而导致财务费用的增加,而借款又是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企业可以通过长期借贷和短期借贷、票据贴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融资,避免单一的使用中长期贷款,这样便能够使利息费用得到有效的控制。通常情况下,企业在进行大额款项的借贷时,一般都考虑以中长期为主,而针对一些小额的贷款项目,则可以以短期贷款、票据贴现为主,这样企业在获得一定的周转资金后,便可以及时的偿还,如果中转资金不足,也可以在短期贷款即将到期时,将其转为中长期贷款,这样企业便可以通过不同的转换,而合理的安排融资结构,以此来降低全部采用中长期贷款而产生的巨大的利息费用,从整体上减少了利息的支出,达到降低财务费用的目的。

5.建立健全科学的信用政策

应收账款赊销的效果,完全取决于企业的信用政策。当前企业的信用政策中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间、现金折扣政策等等。信用标准是确定信用政策的基础和标准,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产品的质量以及市场竞争力等因素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在此基础上制定折扣的期限和标准,增加销售,同时也要考虑因此可能产生的应收账款的增加,通过对应收账款和坏账损失之间的科学衡量,制定科学的收账政策,以此来减少应收账款导致的坏账损失,加快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以此来降低企的业财务费用。

第2篇

关键词:节约财务费用 实现资金最大使用效益

本文从资金的收款渠道入手,最大范围归集各项资金,形成一定的现金池,有以下几个方面:自动归集功能;线下部分的催收;阶段性收款;财务公司的下划;应急性存量资金。

从资金支付角度看,如何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实现资金最大使用效益:核心支付部分,掌握资金付款节奏、时间节点,结算流程;充分利用网银平台;提高付款效率,确保高效的付款;研读各银行收费政策,最大限度节约财务费用;了解各银行日限额额度;财务软件的理解和运用。

资金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血液,资金链条的接续关系到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资金管理自然成了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资金管理从宏观角度,需要加强金融政策的分析,融资管理,保证资金链条的接续。从日常核算角度,面对大量的资金结算工作,需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需要很的责任心和专注力,要认真对待每一笔收付业务,保证资金安全有效运行。本文从资金结算现汇管理角度出发,从节约财务费用入手,关注细节,算细账,对现汇管理工作作出了一定的管理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整理如下:

一、加强资金归集,重视银行收款工作,保证一定的资金存量

利用银行技术手段实现资金管理的自动归集工作。为满足资金集中统管要求,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需要将各单位资金自动归集,委托银行建立起资金自动归集关系,规定归集的时间和次数,形成一定的资金归集规律。前期做出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目前大部分单位都能实现资金自动归集,对形成一定资金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对不具备自动归集条件的单位,督促其交款。可以利用其上报的月度预算,核实其收款情况,根据其上报的货币资金日报表收支明细进行核对。做到有据可循,另外可以在付款时对其进行控制,交款不足,或者不交款不予付款。

针对一些单位阶段性的收款工作,进行跟踪落实,根据其收款进度,保证一定的上交金额。比如职工集中交房款,住房保证金、职工安康保险等一些集中收款工作,可以利用时间差,增加一定的利息收入。

二、科学控制资金支付节奏,制定严密的付款流程。

掌握大额资金支付的时间和节奏。电费支付,支付莱芜供电公司的电费,每月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按一定的付款比例,控制一定的付款周期,特殊情况下传递资金紧张信息,可以采用延缓支付或者改用承兑支付;工资支付,通过统计列表显示各个单位在各家银行工资分布,掌握工资发放规律,正常情况不跨月支付工资,特殊情况下,工资可以延缓支付,对不具备付款条件的单位不予支付;缴纳税金,提前了解税金的支付金额,各单位在各家银行的税金缴纳情况,通过了解大部分单位在商行开立税户,在最后缴纳期限足额筹集资金,通过商行网银系统系统集中划款。提高税金支付效率。保证税收支付的严密性;对一些零星开支,了解其支出明细,用途,核定一定的支付额度,尽量落实到具体收款单位,进行明细开支,对资金管理进行严、细管理。总之,把大额资金支付控制住,尽量采用行内付款,行外付款尽量采用汇款费用较少的银行,控制好资金支付的频率,统筹安排资金支付节奏,可以高效的使用资金,对节约财务费用起了重要的作用。

利用网银平台进行资金支付。充分利用各银行开发的企业网银平台,可以随时统计出银行数据,网银付款方便快捷,效率高,随时反馈付款信息,网银费用一目了然,通过对比,可以总结出各银行之间的扣费标准,尽量采用费用扣划标准较低的银行,有的可以征求银行意见,降低或减免费用。在节约财务费用方面,只要肯用心,可以节约财务费用。

了解各银行的收费政策,通过列表对比,对一些个别银行单独收取的费用进行落实,比如银行账户维护费,电子回单箱出租收费等,要求银行免予收费。由银行内部协调冲减该费用。针对各银行都收取的网银汇款费用,也不一致,分析各银行的收费特点,进行归类分析。比如中国银行在省内中行系统免受网银划款费用,商行在莱芜市内商行系统免收手续费,跨行汇划费用一律半价收费,农信网银收费目前按柜面汇划费用的7折收费,积极与农信协调争取5折收费。

详见列表:

对银行日限额提出要求,目前商行日限额1.50亿元,单笔限额为5000万元,农信日限额2000万元,单笔限额为500万元,对于大额资金支付收到一定限制,造成汇款费用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支付效率。如果这个地方与银行协调好,争取到更大的单笔限额和日限额,满足大额资金支付需求,可以降低财务费用。

仔细研究资金结算使用的财务软件,不断发现新的功能,满足业务变化的需要,提高资金支付效率。

第3篇

本周,广发证券推荐棕榈园林(002431),理由是看好公司增发资金到位后有望使业绩见底回升。另外,PPP项目进展值得关注。

二级市场上,棕榈园林过去几年走出的都是箱体震荡格局,目前价位处于箱体上轨附近,而经过长时间的盘整,股价上行的动力已经得到蓄积,且中长期均线已呈多头排列,伴随后续业绩增长,股价突破箱体上轨打开上行空间的概率较大,可逢回调适时买入。

从棕榈园林近日的业绩快报看,201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06亿,同比增长16.51%;实现归母净利润4.28亿,同比增长7.38%。广发证券的分析认为,公司四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17.03亿,仅较去年同期增长3.42%,为上市以来单季最低。其实在三季度已有端倪,收入增速已大幅下降,全年16.51%的收入增速符合预期。

事实上,收入增速下降并不是公司个例,园林行业上市公司在四季度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经济不好已经反映在整个园林行业之中。

投资者可重点观察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由于公司全年进一步举债开展业务,年末的资产负债率为68.62%,较13年末提升4.55%。从前三季度来看,较多的负债也产生了较多的财务费用,对净利润增速产

生了一定影响,可以预计增发后公司财务状况将得到好转。

增发方案在年初获得证监会通过后不久便进行了增发。广发证券测算认为,14.1亿的募集资金将有效改善公司的资本结构(假设在15年第一天增发成功,资产负债率将从68.62%降低至59.7%左右),全部补充流动资金将保证公司未来业绩的平稳增长。另外可以看到,此次增发大股东和高管都参与认购,利益会更加趋同;同时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在发展的模式上已看出了变化,公司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未来棕榈园林经营上的亮点可关注PPP项目,近期包括棕榈园林、铁汉生态在内的众多园林公司纷纷试水PPP项目,这些项目的盈利方式和状况值得关注,若进展顺利,未来有望铺开。棕榈园林目前正全方位介入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的规划、开发、建设、运营中,力图打造国内首个生态小镇范本。

浔龙河项目位于湖南长沙县果园镇,距离长沙市区40公里,项目规模约9平方公里。棕榈园林按照生态城镇的模型示范进行高标准地建设。在规划端口引进整合“中欧设计平台”,由欧洲奥地利等知名设计机构联合贝尔高林-棕榈设计,操刀浔龙河规划。在民生政策方面,以农民就地城镇化、就地就业为目标,通过农民集中居住、土地集中流转和产业集中发展,力求实现政府、集体、当地民众以及企业四位一体的利益均衡。广发证券指出,该项目值得重点跟踪与关注,若成功有望改善公司和行业的预期。

此外,园林行业也与具备环保概念,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是必由之路,在城市水资源污染和城市大气污染的双层夹击下,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必将以绿色生态文明为着力点,行业整体估值提升亦具备足够的基础。<Z:\1325\结束符.jpg>

第4篇

【关键词】电网企业;统贷统还;财务费用分摊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思路

资金是企业集团的血液,企业集团的资金从数量到结构都比单一企业更加雄厚和复杂。集团内各单位资金的需求和使用只有纳入集团总部的统一管理和统一安排,才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率。“统贷统还”模式恰恰能够以较低的利率借入大量的资金,确定集团最优资本结构,优化资金配置,保证资金供给。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尽管“统贷统还”模式为企业的资金供应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如何确保后续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既能够保证资金的有序管理,又能够确保各项业务最大限度地符合法律法规或会计准则的要求,切实降低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则成为“统贷统还”模式下需要规范的工作。

(二)文献综述

在企业资金管理方面,许学斌认为,实现资金的有效控制和高速运转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关键。对企业集团的资金实行集中管理,不仅可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且能够有效地对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进行资金监控,保证集团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张靖认为,在电力企业不断扩大经营管理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电力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建立起集中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科学合理的财务核算流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全面完整的财务分析体系。实现全过程有效的财务管理与监控以及全成本费用的优化预控。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大体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研究中采取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基本研究方法。在具体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综合运用会计学、企业财务管理等,采取实证分析、文献调查、比较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探求建立健全“统贷统还”模式下财务分摊机制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的融资、收拨款方式及利息分摊方法

(一)省公司的融资、拨款方式及利息的一次分摊

1 省公司的融资、拨款方式

当前,省公司的基建工程贷款主要凭借企业的优质信誉及与各商业银行建立起来的长期合作关系,按照项目资金需要及贷款预算,不定期地向各大商业银行签订期限为20年的长期贷款合同。

按照收支两条线及按周拨付资金的原则,省公司根据各供电局申报的周及月度的资金需要,综合平衡,将从各银行融入资金以贷款拨付的名义汇入各地市供电局资本性支出账户。

2 省公司的一次利息分摊方式

当前对资金的融入及拨付方式,基本上决定了银行每季度通知的贷款利息需要在省公司层面进行一次分摊,将相同用途的不同贷款合同产生的利息总额按照贷款拨付金额与拨付天数相乘的积数为权重进行分摊,以此分别来确定各地市供电局应负担的贷款利息金额。

(二)地市供电局的收款方式及利息的二次分摊

1 地市供电局的收款方式

按照收支两条线及按周拨付资金的原则,地市供电局根据预测的资金使用情况,逐月向省公司报送资金需求计划,省公司综合平衡后,按周拨付资金,逐月反馈拨款明细表。

2 地市供电局的二次利息分摊

由于地市供电局收到的省公司“利息通知单”仅以资金用途及电压等级作为分类进行了利息总额的列账,因此,地市供电局需编制“利息分摊表”。进一步将省公司“利息通知单”中各资金用途及电压等级的利息总额按照省公司拨款中属于贷款拨入,并以贷款拨付金额与拨付天数相乘的积数为权重进行分摊,通过地市供电局的二次分摊,各电压等级的利息总额最终被分摊至明细工程中,而具体涉及本季资本化、费用化金额的认定则是根据工程实施部门确认的本季投产工程的投产时间距离本季初和本季末的天数比例进行分摊。

三、当前的利息分摊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贷款合同与工程项目不对应导致分摊基础不明确

由于贷款合同与工程项目没有对应关系,在省公司清偿部分合同贷款本金的情况下,省市两级均无法确定清偿本金对应的工程项目,从而导致早期工程始终无法从利息分摊表中删除,而只能继续参与利息的分摊。这也就意味着,此种利息分摊方式很可能在一次分摊的层面就存在早期已投产工程承担了后期签订贷款合同所产生的利息,或者新开工工程承担了早期签订合同所产生利息的情况,利息分摊与工程的匹配性较差,分摊的基础不明确。

(二)以拨款为积数而非以用款为积数存在争议

现时的分摊方式在确定分摊比例时,采用的是拨款金额与到账天数相乘的积数为权重。但按照谁占用、谁分担的原则。只有使用了贷款资金的工程才应分担贷款利息。由于当前的工程管理水平和理想化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暂时还不可能保证申请支付款项与实际支付款项的一致,经常存在资金调剂使用的情况。因此,从工程对资金占用的角度考虑。对于积数比例分摊方式下采用拨款金额与到账天数相乘的积数为权重也存在争议。

(三)关键时间点的确认标准有待统一

关键时间点的确认对于贷款费用的计算是非常关键的指标,对于地市供电局。由于无法掌握某项工程拨入贷款的开始计息时点,因而无法与资产支出开始时点及购建活动开始时点进行对比,因而无法准确认定开始资本化时点;其次,对于暂停资本化的认定。由于缺乏非正常中断的认定标准及流程的控制,可能会导致产生分摊的资本化利息超出工程概预算的情况。

四、利息分摊工作整体思路及解决方案

(一)在省公司层面同时搭建资金池与项目池

目前的统贷统还方式。省公司只负责资金的筹集与归还,而地市供电局只负责资金的使用与项目的管理。换而言之,省公司只负责资金池,而地市供电局只负责项目池。由于省公司层面不明确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地市供电局层面也不明确资金偿还情况及偿还资金对应的具体项目,导致省市双方均不能够合理明确参与利息分摊的具体项目范围。在统贷统还模式下,由于资金池是省公司层面负责管理的,因此,为使资金的使用及产生的利息能够与项目进行对应。省公司层面应对各地市局项目池进行汇总,确保在省公司层面同时掌握资金池的运作情况及项目池的资金实际使用情况。

(二)为每笔银行划款登记终身唯一的标记号码

资金池与项目池在省公司层面搭建完成后。为使资金池的资金筹集和拨付能够与项目池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完全对应,我们需要引入标记号码作为索引,即对于任何一笔自银行提取的贷款款项,在银行将该款项划拨至省公司之初,就为该笔划款定义终身唯一的标记号码,其后,无论该笔划款被分解划拨至各地市供电局,或者再被各供电局安排至各输变电项目使

用,每一笔被分解的资金都有同一个标记号码进行标记,省市两级均可以根据标记号码对任意一笔银行划款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跟踪。

(三)规划标记号码编码规则

对于目前按周拨付资金的操作方式,可能存在每周从银行提款一次的情况,也可能存在同一周从不同银行提取资金的情况,由于提款的频率较高。对口银行较多。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标记号码的编制规则进行提前规划,避免标记码的无序及重复。

(四)省市两级均通过标记号附带的计息信息核对利息额

对于从银行提取的每一笔款项,都有明确的贷款利率、起息日、结息日以及计息方式等计息信息,省公司可以根据计息信息与银行核对季度内每一笔划款的利息额。同样,地市供电局也可以根据标记号附带的计息信息及该标记号所属资金的使用情况计算各输变电工程占用资金应承担的利息金额。如此一来,所有的资金产生的利息就有明确的工程对应。同时。各地市供电局通过标记号进行汇总还能够与省公司核对同一标记号的利息总额。

(五)按需提款原则

按照目前省市两级的资金申请、拨付方式,省公司可以根据各地市供电局申报的每月甚至每周的资金用款计划,以按需提款为原则,分批从银行提取资金,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由于资金过早借入而造成增大资金成本的情况。

(六)省公司明确统一的利息资本化、费用化的认定原则

对于利息资本化、费用化的准确界定。有赖于省公司层面按照新准则的标准对贷款利息资本化起点的确认、暂停资本化的原则以及停止资本化的认定标准进行统一。各地市供电局根据统一的时间认定标准对每一笔有标记号的资金产生的贷款利息额进行资本化、费用化的区分。

另外。由于银行按季结息,对于省公司没有拨付至地市供电局的资金所产生的利息,应直接在省公司层面费用化;而对于各地市供电局当季最后一个月末的账户资金余额,由于没有工程实际使用这部分资金,因此,产生的利息不应由任何工程负担,而应予以费用化处理。

(七)对应标记号码和地市供电局确定贷款本金偿还范围

省公司在偿还银行贷款本金前,可以根据预偿还本金的额度,结合标记号码记载的借人本金金额。确定偿还本金的范围。该范围可以是某一个标记号码所属的部分地市供电局或者全部供电局,也可以是不同标记号码所属的部分地市供电局。还款应尽量避免将同一标记号下的某个地市供电局借款分期偿还,以保持还款范围的清晰、完整。另外,省公司还款应本着先借先还的原则执行,以便可以对还款进行有序管理。

(八)搭建完善的资金借贷、偿还、拨付信息系统

由于资金的借贷、偿还、拨付以及利息的计算工作是在银行、省公司、地市供电局三方之间进行的,其中涉及大量的对账、对息工作,且对每一笔资金产生的贷款利息要以输变电工程的具体配套项目为单位单独计算,手工模式下会有较大的工作量,数据的准确性也会受到人为操作的影响。完善的资金借贷、偿还、拨付系统能够完全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且无序进行三方之间的资金余额及发生利息总额的核对,所有资金的使用情况及对应的工程负担利息均可根据标记号码进行实时统计、汇总,能够达到手工方式无法比拟的效果。

五、采用新方式后的实际效果

(一)将资金的借、用与工程项目紧密相连

在原有资金池的基础上。我们通过项目池的措建和标记号码的使用,在资金池与项目池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连接方式,这样。省公司的层面不仅可以对资金的借入进行规划和运作。如果有相关信息系统的支持,更加可以实时掌握拨付给各地市供电局建设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提高资金管理的系统性与时效性。

(二)利息的多少采用计算方式而非分摊方式

由于采用标记号码对每一笔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跟踪,而每一笔资金应承担的利息金额又能够根据标记号码的附加信息单独计算,因此,通过此方法,银行、省公司、地市供电局三方均可通过资金、利率、起息日、结息日等信息随时计算任意一笔资金的利息额,而不再采用原有的分摊方式。利息计算的依据清晰,数据准确。

(三)谁使用资金、谁承担利息

由于标记号码可以跟踪任何一项工程对资金的使用情况,任何一项资金所产生的利息也能够随时计算出来,因此,工程使用资金所应承担的利息可以随时根据工程对资金的占用情况得出,改变以往分摊方式所沿用的根据拨款比例确定分摊利息的做法,使工程项目与应承担的利息能够非常准确地对应。

(四)本金偿还与工程项目对应

采用标记号码对拨款及用款进行标记后,在还款阶段,省公司通过标记号码建立起来的资金池与项目池的对应关系。明确本金偿还对应的标记号码范围或者工程项目范围,并可借此确定每次偿还本金的额度,使本金的偿还与工程项目也建立起明确的对应关系。

六、研究结论

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费用分摊机制,通过分别设立资金池和项目池的做法。可以在贷款分配和具体项目使用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使贷款利息可以清楚、明了地分摊到具体项目和单位,使下属单位对财务费用的会计核算更为真实、合理。也更加符合国家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费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小企业;期间费用

费用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规范的内容之一。费用是指小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小企业的费用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本文拟对小企业期间费用,即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以期对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期间费用的会计核算有所帮助。

一、销售费用的会计核算

(一)销售费用定义

销售费用是指小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销售费用通常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商品维修费、运输费、装卸费、展览费和广告费等费用。

(二)“销售费用”账户

1、用途:“销售费用”账户核算小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通常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装卸费等。

2、性质:损益类账户。

3、结构:“销售费用”账户借方登记小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运输费、装卸费等费用。发生销售费用时,借记“销售费用”账户,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

期(月)末,可将本账户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账户无余额。

(三)核算举例

例1:2月1日,甲小企业以支票支付电视台广告费5000元。企业以支票存根和电视台收款收据为依据,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销售费用——广告费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所以,此小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能无限制的发生,否则,年末,经计算超过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所得税。

例2:2月18日,甲小企业以支票支付产品运输费1000元。企业以支票存根和营运部门运输发票为依据,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销售费用——广告费930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70

贷:银行存款1000

根据新修订的增值税条例第八条规定,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中,将运输费用明确列明,即购进或者销售货物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支付运输费用的,按照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该支付的运输费既包括购进商品的,也包括销售货物的。

例3:月末,甲小企业将本期发生的上述费用5930元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5930

贷:销售费用 5930

二、财务费用的会计核算

(一)财务费用定义

财务费用是指小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发生的筹资费用,财务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银行相关手续费等。

(二)“财务费用”账户

1、用途:“财务费用”账户核算小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银行相关的手续费等。小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在竣工决算前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而不计入财务费用。

2、性质:损益类账户。

3、结构:“财务费用”账户借方等小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财务费用发生时,借记“财务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利息”等账户;贷方登记发生的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等。收到存款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等账户,贷记“财务费用”账户。

期(月)末,可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例4:b企业为小企业,其购买材料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支付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20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例5:接银行通知,b企业收到其在银行存款应得利息收入2000元已经转入其存款账户。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2000

贷:银行存款2000

例6:接银行通知,银行已从b企业存款账户扣贷款利息120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 12000

贷:银行存款1200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扣除: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

例7:期(月)末,b企业将“财务费用”账户余额3000元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15000

贷:财务费用15000

三、管理费用的会计核算

(一)管理费用定义

管理费用是指小企业发生的除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外的其他费用,管理费用包括小企业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开办费、办公费、业务招待费、相关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二)“管理费用”账户

1、用途:“管理费用”账户核算小企业发生的除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外的其他费用,包括小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行政管理部门在经营管理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物料消耗、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办公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排污费等。小企业(商品流通)管理费用不多的,可不设置本账户,本账户的核算内容可并入“销售费用”账户核算。

2、性质:损益类账户。

3、结构:“管理费用”账户借方登记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行政管理部门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发生的修理费、发生的办公费、水电费、业务招待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技术转让费、排污费等、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及小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薪酬、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等。在管理费用实际发生时,借记“管理费用(开办费)”账户,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应交税费”等账户。

期(月)末,可将本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

例8:a企业为小企业,其筹建期间通过以支票支付办公费3000元、印刷费2000元和注册登记费50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开办费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例9:a企业聘请法律顾问,以现金支付咨询费6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咨询费600

贷:库存现金600

例10:a企业本月应缴纳房产税500元、车船使用税300元,同时购入印花税2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税费1000

贷:应缴税费——应缴房产税500

——应缴车船使用税

300

库存现金200

例11:a企业以现金支付业务招待费150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

15000

贷:库存现金15000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小企业业务招待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假设该小企业取得销售收入250万元,则该企业年终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如下:

250×5‰=1.25(万元)>1.5×60%=0.9(万元)

则业务招待费调增所得额=1.5-1.5×60%=1.5-0.9=0.6(万元)

期(月)末,a企业可本账户的余额26600元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借:本年利润26600

贷:管理费用26600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商业汇票;背书转让;账务处理

一、带息商业汇票背书转让的概念

背书是一种票据行为,是票据转让的一种重要方式。商业汇票的背书转让是指持票人在票据背面背书栏内记载将票据权利转让给他人的背书文句,并将票据交付相对人,表明将票据上的权利转让给他人的票据行为。这里的持票人称为背书人,受让人称为被背书人。

二、带息商业汇票背书转让的会计核算

带息商业汇票转让的不仅是将来收取票面金额的权利还有收取票据利息的权利,因此在带息商业汇票的背书转让过程中,背书人是以票据的到期值为计价基础来换取一定的财产物资,对于已经计提的票据利息通过“应收利息”账户转出,尚未计提的利息,通过“财务费用”账户转出,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材料采购/库存商品等(购进财产物资的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贷:应收票据(票据面值)

应收利息(已经计提的利息)

财务费用(尚未计提的利息)

银行存款(差额;可能在借方)

如果背书人转让的票据是银行承兑汇票,票据到期付款人无法付款,票据的承兑人(银行)会垫付款项,所以对于被背书人不涉及追索的问题;如果背书人转让的是商业承兑汇票,票据到期付款人无法付款,被背书人就会行使追索权向背书人索要票据款项,这对于背书人来说,则形成一项或有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如该或有事项存在,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则需要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被背书人收到商业汇票时,是以票据的到期值为计价基础出售商品物资,对于将来应收到的票据利息,先暂时计入“财务费用”账户,待将来计提利息或者收到利息时再冲减“财务费用”账户的余额,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票据(票据面值)

财务费用(票据利息)

银行存款(差额;可能在贷方)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售货物取得的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计提利息或者收到利息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利息/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

三、例析带息商业汇票背书转让双方的账务处理

下面以一道例题分别从背书人和被背书人角度,对该商业汇票的账务处理进行解析。

例:甲公司20×1年9月1日,因销售商品收到一张带息商业承兑汇票,面值为10,000元,付款期限为5个月,票面年利率为6%,甲公司按月为票据计提利息。20×1年11月15日将该票据背书转让给乙公司购买一批材料,价款10,000元,增值税1,700元,差额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收支。乙公司按月为票据计提利息。

1、甲公司(背书人)的账务处理。背书转让票据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

贷:应收票据 10000

应收利息 100

财务费用 150

银行存款 1450

资产负债表日,如该或有事项存在,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甲公司需在报表附注中披露该或有事项。

2、乙公司(被背书人)的账务处理。20×1年11月15日收到票据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票据 10000

财务费用 250

银行存款 14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

20×1年11月30日计提利息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利息 150

贷:财务费用 150

20×1年12月30日计提利息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利息 50

贷:财务费用 50

20×2年1月31日到期收回票款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10250

贷:应收票据 10000

应收利息 200

财务费用 50

如果乙公司到期不能收回票据款项,需要将该应收票据的款项转入“应收账款”账户,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账款 10250

贷:应收票据 10000

应收利息 200

财务费用 50

此时,乙公司可以行使追索权向票据的背书人及出票人索要票据款项。

待将来收回票据款项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10250

贷:应收账款 10250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篇

一、不涉及交易费用时的合并处理

[例1]母公司于1月1日购入子公司同日发行的全部债券,债券面值100万元,期限5年,发行价110万元,票面利率10%。当年末合并会计报表工作底稿(单位:万元)编制如下:

1)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会计处理:(略)

2)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如下:

①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118万 分录(1)

贷:长期债权投资118万

②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含溢折价摊销)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8万 分录(2)

贷:财务费用8万

报表项目 投资前 投资当年 集团

合计 抵销分录 集团

合并

母公司 子公司 母公司 子公司 借方 贷方

银行存款 200 90 110 200 200

长期债权投资 118 118 118 0

应付债券 118 118 118 0

财务费用 8 8 8 0

投资收益 8 8 8 0

未分配利润 8 -8 0 8 8 0

对于集团而言,由于本次内部交易并未产生实质上的费用,故而合并结果与投资之前母公司的财务状况是一致的。因为对于集团而言,上述债券的发行与认购只是一种集团内部的资金划拨而已,不可能产生集团的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但实际工作中,公司发行或认购债券是有交易费用的,上述情形只是一种被抽象化、理想化的结果。

二、涉及交易费用时的合并处理

[例2]假设母公司与子公司在本次交易中分别产生了相当于债券面值5%的交易费用,其他数据承[例1]。

报表项目 投资当年 集团

合计 抵销分录 集团

合并

母公司 子公司 借方 贷方

银行存款 85 105 190 190

长期债权投资 122 122 122 0

应付债券 118 118 118 0

财务费用 13 13 8 5

投资收益 7 7 12 -5

未分配利润 7 -13 -6 12 8 -10

1)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会计处理(略)

2)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如下:

①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118万 分录(3)

投资收益4万

贷:长期债权投资122万

②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含溢折价摊销)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8万 分录(4)

贷:财务费用8万

由于母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确认的财务费用并不相等,那么我们是如何确定抵销分录(4)中的金额呢?这就需要确定哪些交易是内部交易事项。在本例中,就是母公司确认的债券投资利息收入及摊销的债券投资溢价所产生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确认的应付债券利息费用及摊销应付债券溢价所确认的财务费用,即应抵销的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溢价摊销)=应抵销的财务费用=(利息费用-溢价摊销)=10-2=8万元,故分录(4)中的金额应为8万元。

在合并结果中,财务费用为5万元,就是子公司的融资交易费;投资收益为-5万元,就是母公司的投资交易费用,这两项费用对于集团而言,都是实实在在发生了的费用,这也间接证明了合并结果的正确性。同时,合并结果还隐含地表明,对于母公司的交易费用,在合并过程中被费用化了。而按现行会计制度,母公司可将该笔费用作为投资的成本,进行分期摊销。

三、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的合并处理

[例3]第二年,母、子公司分别计提债券利息及摊销债券溢价,其他数据承[例2]。

报表项目 第二年 集团

合计 抵销分录 集团

合并

母公司 子公司 借方 贷方

长期债权投资 129 129 129 0

应付债券 126 126 126 0

财务费用 8 8 8 0

投资收益 7 7 8 1 0

未分配利润 7 -8 -1 8 9 0

年初未分配利润 7 -13 -6 4 -10

1)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会计处理(略)

2)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抵销分录如下:

①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126万 分录(5)

年初未分配利润3万

贷:长期债权投资129万

由于截止本年末,母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中的长期债权投资仍含有尚未摊销完的债券费用3万元。而从上年的合并结果我们知道,长期债权投资的债券费用在上年已经被全部费用化、确认为投资收益。所以,本年末应抵销长期债权投资中所包含的债券费用3万元、并冲减年初未分配利润。

②抵销本年度母公司摊销的债券费用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1万

贷:投资收益1万

因为本年度母公司按直线法摊销了1万元的债券费用、并将其计入了投资收益(借方),而这部分债券费用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已于上一年度被费用化、计入了上一年度的投资收益。所以,在本年合并时应予以抵销。

③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含溢折价摊销)的抵销:同分录(2)

四、对合并会计处理的两点改进意见

第8篇

【关键词】 应收票据 贴现 会计核算

票据是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现已成为资金融通和结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国内,商业汇票被广泛使用,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只要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都能使用商业汇票。

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按照承兑人的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商业汇票的付款人为承兑人。

对于会计核算而言,收到商业汇票的一方为收款方,会计核算使用“应收票据”科目;而对于付款方而言,则用“应付票据”科目进行核算。本文仅针对收款方一些常见的经济业务进行探讨。

在我国,商业汇票均为不带息商业汇票。但为教学的需要,还需设置带息商业汇票的核算。

1. 商业汇票的一般核算

1.1不带息商业汇票的一般核算

1.1.1 取得不带息商业汇票时借记“应收票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或其他科目。

1.1.2 到期时

(1)收回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2)无法收回时,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1.2带息商业汇票的一般核算

1.2.1 取得带息商业汇票时借记“应收票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或其他科目。

1.2.2 计息原则上是每月计息,但为简化核算,可在6月30日或12月31日两时点上计算利息。因为这是半年报及年报的时点,这样的会计处理不至于会给会计报表使用者带来误判风险。

借记“应收票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1.2.3 到期时

(1)收回票据款时,借记“银行存款” (到期值),贷记“应收票据”(面值及已计利息)及“财务费用”(差额)科目。

(2)无法收回票据款时,借记“应收账款” (到期值),贷记“应收票据” (面值及已计利息)及“财务费用” (补计的未计利息)科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很多的资料及以前的会计制度规定,对于无法收回的应收票据,应按面值及已计提的票据利息的金额转入应收账款科目,未计提的利息不再计提。新准则则没有相关的具体规定。依笔者拙见,如果对未计提的部分利息不再计提,将导致付款方因不履行付款义务而产生收益。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笔者以为,应该对未计提的利息进行补提,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同时增加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这也与付款方因无法支付到期商业汇票而转入应付账款的账面价值相一致。

2. 商业汇票的贴现时的核算如果在中途需要变现,则可进行贴现

商业汇票的贴现根据其风险是否转移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附追索权的贴现,即贴现企业在法律上负连带责任;另一种不附追索权的贴现,即企业将应收票据上的风险和未来经济利益全部转让给银行。尽管从理论上讲,银行承兑汇票比商业承兑汇票可能兑现的概率要高,但我们不能简单以为银行承兑汇票就属于无追索权,商业承兑汇票就一定是带有追索权。因为银行承兑汇票并不是全无支付风险的。企业在贴现应收票据时,应当事先约定该商业汇票是否带追索权,而不应简单地以商业汇票的种类判断其是否具有追索权。

2.1不带息商业汇票的贴现

2.1.1 无追索权贴现时,借记“银行存款”及“财务费用”,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到期时:

(1)如对方付款,无需做账务处理。

(2)如对方不付款, 在不附追索权情况下也无需做账务处理。

2.1.2 带有追索权贴现时:借记“银行存款”及“财务费用”,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到期时:

(1)对方付款,借记“短期借款”,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2)对方不付款, 在附追索权情况下,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应收票据”,同时,借记“短期借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如因短期借款发生有借款利息费用,则借记“财务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如果账上款项不足支付短期借款,则只需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2.2带息商业汇票的贴现

2.2.1 无追索权带息商业汇票贴现, 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票据”,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到期时:如对方付款,无需做账务处理;如对方不付款, 在不附追索权情况下也无需做账务处理。

2.2.2 有追索权带息商业汇票的贴现

(1)计息时:跨6月30日或12月31日两点时计息时,借记“应收票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2)贴现时:借记“银行存款”(按贴现净额),贷记“短期借款”(按到期本息),按两者之间差额,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3)到期时:如对方付款,应补记利息,借记“应收票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同时,借记“短期借款”,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如到期对方不付款, 在附追索权情况下,先补记未计部分利息,借记“应收票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同时,转销应账票据账面余额。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应收票据”(按本息之和),同时,借记“短期借款”(按本息之和),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如短期借款发生有借款利息费用,则借记“财务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如果账上款项不足支付短期借款,则应补记利息,借记“应收票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同时,转销应账票据账面余额至“应收账款”科目,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若短期借款无力支付,挂在账上。只是要按相关规定计算并计提借款利息。

3. 应收票据减值的核算

应收票据相比应收账款而言,虽然比应收账款风险小,流通性强,但因仍属于延期收款性质,如果出现减值迹象,也应该计提坏账准备。可参照应收账款用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

应收票据减值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 贷记“坏账准备-应提的应收票据减值准备”科目。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初级会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第9篇

1、付对公账户管理费应该计入财务费用-手续费科目。

2、详细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手续费

贷:银行存款

3、财务费用科目核算的内容包括:

(1)利息支出,指企业短期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应付票据利息、票据贴现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长期应付引进国外设备款利息等利息支出(除资本化的利息外)减去银行存款等的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2)汇兑损失,指企业因向银行结售或购入外汇而产生的银行买入、卖出价与记账所采用的汇率之间的差额,以及月度(季度、年度)终了,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币期末余额按照期末规定汇率折合的记账人民币金额与原账面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等;

(3)相关的手续费,指发行债券所需支付的手续费(需资本化的手续费除外)、开出汇票的银行手续费、调剂外汇手续费等,但不包括发行股票所支付的手续费等;

(4)其他财务费用,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融资租赁费用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0篇

    一、现行利润表的局限性分析

    2007年以来实施的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利润表(本文称为“现行利润表”)较之传统利润表具有一些重大突破,主要体现为对会计收益的确定,既通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项目体现了传统的收入费用观,又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等项目引入了资产负债观,明确将未实现资产持有利得或损失直接计入利润表;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利润表的基础计量属性,而按照国际惯例把“公允价值”概念引入[1-2]。另外,现行利润表不仅在构成层次上,而且在构成内容上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指标变化更为明显[3-8]。这些变化在近几年的企业会计实践中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积极意义,但现行利润表仍存在着不足。

    (一)利润表要素不完善,“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项目的存在缺乏合理性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第一章基本准则第五节财务报告明确阐明利润表的定义及编制目的为:“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企业编制利润表的目的是通过如实反映企业实现的收入、发生的费用以及应当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金额及其结构情况,从而有助于使用者分析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其构成与质量。”据此可以看出利润表要素应该包括“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五个方面,而现行利润表中只有反映“收入”、“费用”、“利润”的要素,却没有反映“利得”和“损失”的要素。但现行利润表中却多出了超过基本准则规范的“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两个项目,这两个项目的存在缺乏合理性。

    1.“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项目不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基本准则既然已明确定义了“利得”、“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会计要素概念,在利润表中就不应该再出现“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这些模棱两可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否则会让国外同行百思不得其解。在利润表中,仍沿用“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两个传统项目,与国际通行做法相悖。

    2.“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项目的提法本身欠妥当。“营业外收入”如果是收入,那么“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直接计入损益的利得不也是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不相关的收入即“营业外收入”吗?那利润表中就不应该单独出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而应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并入“营业外收入”项目中,怎么现行利润表却又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单独列示作为营业利润指标的增项处理?“营业外支出”如果是支出,那么“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资产减值损失”等直接计入损益的损失不同样是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不相关的支出即“营业外支出”吗?那利润表中就不应该单独出现“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资产减值损失”项目,而应将“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并入“营业外支出”项目中,怎么现行利润表却又将“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单独列示作为营业利润指标的减项处理?

    (二)利润表结构层次及内容安排不合理

    1.“营业利润”指标构成内容不合理。在利润表中,“营业利润”指标是最重要的反映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持续稳定增长能力的盈利指标,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等非经营活动损益直接计入到体现经营活动损益的“营业利润”指标中,会极大地降低“营业利润”指标的质量。首先,这不符合谨慎性信息质量要求,降低了“营业利润”指标的可靠性,容易导致营业利润虚增。其次,会怂恿企业利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项目进行盈余管理,平滑经营业绩,操纵利润。第三,以含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项目的“营业利润”指标来进行财务分析,极容易使企业各年间的“营业利润”指标数额产生波动,而这种波动显然是企业左右不了的(如由于整体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导致的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权益法核算下长期股权投资确认的投资收益),这样不便于进行年度间的对比分析和考核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使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也就变得欠科学,缺乏说服力。

    2.“营业收入”项目笼统,容易导致营业收入虚高。利润表中只笼统按权责发生制基础确认“营业收入”项目,不同性质的营业收入不加区分,收现的营业收入与赊销的营业收入均反映在“营业收入”项目中,没有考虑赊销收入的风险,这样很可能导致企业在报告期结束前为虚增报告期利润而盲目赊销,从而使利润表中的&ldquo ;营业收入”数额虚高,违背谨慎性信息质量要求;同时在外部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分析时,在利润表中无法获得单独的赊销营业收入导致根据含有现款收入的“营业收入”计算出来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指标存在误差,不利于评价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

    3.“营业成本”项目笼统,难以评价存货的流动性。利润表中只笼统列示“营业成本”项目,营业成本中不仅包括存货销售成本,还包含诸如设备出租、提供非工业性劳务等业务的成本,在外部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分析时,在利润表中无法获得单独的存货销售成本导致根据含有非存货销售成本的“营业成本”项目计算出来的“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天数”指标存在误差,不利于评价企业存货的流动性。

    4.“财务费用”项目内容不合理,导致EVA、MVA、FCF等指标的计算缺乏可靠依据。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项目主要包括费用化的利息支出、付给金融机构的手续费等理财费用、存款利息收入三大项,表中未单独列示通常占“财务费用”金额比重较大的“利息支出”,这种做法非常不妥。“财务费用”项目如果不单独列示“利息支出”,会给财务分析评价带来很大不方便,如“经济附加值”(EVA)、“市场附加值”(MVA)、“自由现金流量”(FCF)等指标的计算就需要使用企业的资金成本,而利润表中“财务费用”项目反映的是费用化的利息支出、理财费用扣除存款利息收入后的数额,缺乏单独的“利息支出”信息,使得资金成本的确定很不准确,从而导致EVA、MVA、FCF等指标的计算缺乏可靠依据。企业将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计入“财务费用”项目之所以不合理,主要是因为当企业报告期的存款利息收入大于费用化的利息支出与理财费用之和时,利润表上的“财务费用”项目变为负数,如上市公司五粮液在2010年年报中显示“财务费用”为-1.924 708 463 7亿元、贵州茅台在2010年年报中显示“财务费用”为-1.765 770 25亿元,这会令很多信息使用者难以理解。

    二、对利润表的改进建议

    2009年9月10日财政部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持续全面趋同的完成时间确定为2011年。财政部计划2010年启动准则体系的修订工作,力争2011年完成,2012年起在所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修订后的准则体系。根据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修订工作的进程要求和上述对现行利润表的局限性分析,提出改进现行利润表的建议。

    (一)完善利润表要素,取消“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项目,增加“利得”和“损失”要素

    一直以来我国利润表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利得”和“损失”并没有作为单独的利润表要素。建议对我国利润表要素进行改进,将“利得”和“损失”要素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利润表要素;取消“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项目,将其分别纳入“利得”和“损失”要素中;将基本准则中的“收入”、“费用”要素更名为“营业收入”、“营业费用”要素,以免与广义收入(营业收入和利得之和)、广义费用(营业费用和损失之和)概念混淆。这样“营业收入”、“营业费用”、“利得”、“损失”、“利润”五要素共同构成反映企业财务业绩的利润表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利润=营业收入-营业费用+利得-损失,这样就可以使利润表要素更加完善。

    (二)改变利润表结构层次及内容,使其提供的财务业绩信息更加合理

    将利润表层次由现行的四层次变为五层次,各层次的内容及关系如下:

    第一层为计算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第二层为计算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含利息收入)+利得-财务费用-损失

    第三层为计算全面利润:

    全面利润=利润总额+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第四层为计算净利润:

    净利润=全面利润-所得税费用

    第五层为计算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利润/普通股股数

    三、利润表结构模式新设想及注释

    (一)利润表结构模式新设想

    利润表结构模式新设想的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利润表

    会企02表

    编制单位:A企业 20××年度 单位:元

    

    (二)对利润表结构模式新设想的注释

    1)在计算“营业利润”指标时剔除“财务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项目,更符合可比性、可靠性信息质量要求。无论企业是利用自有资金进行生产经营,还是利用借入资金进行生产经营,计算“营业利润”指标时都不考虑“利息支出”,这样既便于不同企业间“营业利润”指标的横向比较,也便于同一企业前后各期“营业利润”指标的纵向比较。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等项目本来就与企业的日常活动联系不密切,属于非经营损益,从“营业利润”指标中将这些非经营损益剔除更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收入”(即营业收入)、“费用”(即营业费用)要素的定义要求。这样计算出的“营业利润”指标就是“营业收入”与“营业费用”之差,代表经营活动给企业带来的损益,从而使“营业利润”指标更为可靠、便于理解。这种改进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符合现行现金流量表对业务活动的分类。现行现金流量表是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进行分别披露的,将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指标进行比较,可以考核“营业利润”指 标的质量,若利润表中“营业利润”指标数额大,而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指标数额小,则说明“营业利润”指标的质量不高。二是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新动向的趋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为增强报表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启动了财务报表列报综合改进项目,计划对财务报表列报格式进行大幅变动,要求财务状况变动表(资产负债表)、综合收益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都按业务活动和筹资活动进行分类列报,同时业务活动再细分为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

    2)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项目下分别单独列示“赊销营业收入”、“存货销售成本”项目可以方便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对“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天数”等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分析与评价,从利润表上就可以了解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及其存货的流动性;同时还可以通过“营业收入”下单独列示的“赊销营业收入”了解“营业收入”的质量和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

    3)对“投资收益”和“财务费用”项目内容进行调整。将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纳入“投资收益”项目中披露,同时将“投资收益”项目中的“存款利息收入”单独列示,以便信息使用者了解真正的投资效果。“财务费用”项目只包括费用化的借款利息支出和理财费用,这样就完全能够避免利润表中“财务费用”出现负数的情况,从而增强“财务费用”的可理解性;同时在利润表中“财务费用”下单独列示“利息支出”,以有利于资金成本的估算及其他财务指标如“经济附加值”(EVA)、“市场附加值”(MVA)、“自由现金流量”(FCF)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杠杆原理 财务管理 应用

一、杠杆原理概述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着杠杆效应,表现为由于特定费用的存在,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财务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有三种形式: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总杠杆(又称复合杠杆)。企业进行筹资时要考虑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可通过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还要面临经营风险,而经营风险可通过经营杠杆系数来衡量。两者综合可了解企业整体风险的大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合理运用杠杆原理,有助于企业合理规避风险,提高资金营运效率。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分析工具,企业管理部门可以利用财务管理中的几种杠杆效应,在投资、融资决策方面做好“度”的把握,并进行相应评估,以使企业在可以承受的风险范围内获取最大收益。

二、经营杠杆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经营杠杆的含义

经营杠杆是指由于固定经营成本的存在而导致企业资产的报酬(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率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EBIT=M-a=(p-b)x-a=mx-a=x(m-a/x)

式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x为业务量,a为固定经营成本,m为单位产品毛利,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企业只要存在固定的经营成本,当业务量增加时,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降低,单位产品利润提高,使息税前利润的增长幅度大于业务量的增长幅度;反之,业务量的减少会提高单位固定成本,降低单位产品利润,使息税前利润的下降幅度大于业务量的下降幅度。如果不存在固定成本,则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幅度与业务量的变动幅度一致。因此固定经营成本的存在是产生经营杠杆效应的根本原因。

经营杠杆效应的大小通常用经营杠杆系数(DOL)来衡量。

1.经营杠杆系数(DOL)的定义公式。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EBIT/EBIT)/(X/X)

2.简化公式。

报告期经营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

DOL=M0/EBIT0=M0/(M0-a)

上式中M0表示基期边际贡献,边际贡献=销售量×(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位毛利。EBIT0表示基期息税前利润。

(二)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的关系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风险就是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经营风险是由于经营上的原因导致收益(息税前收益)的不确定性。

根据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知,经营杠杆系数反映的是息税前利润变动和销售量变动之间的关系。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杠杆效应就越大,计划期的销售量稍有变化,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就会有较大幅度变动,企业的经营风险就越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固定经营成本越高,说明企业对经营杠杆的利用程度越高,经营杠杆系数就越高,企业的经营杠杆效应也越大,经营风险就越大。

当然,固定经营成本的存在,并不是企业产生经营风险的原因,企业产生经营风险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产品销售量、产品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经营成本的数量变动引起的息税前利润不确定性,但固定经营成本的存在放大了这一风险。

(三)影响经营杠杆效应的因素

从简化公式看,凡是影响M0和a的因素,均会影响财务杠杆效应的大小。而M0=(p-b)x,因此,凡是影响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和固定成本的因素,均会影响经营杠杆效应。因此,企业的销售量是否稳定、售价是否经常波动特别是不利波动(下降)、单位变动成本是否能有效控制、固定成本是否在全部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对企业经营风险都有较大影响。企业应从这些方面,对经营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防范。

(四)经营杠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经营杠杆效应实质表明的是企业对固定经营成本的利用程度。当企业的销售收入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会通过支点(固定成本)最终引起企业经营活动成果(息税前利润EBIT)的变化。经营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当企业销售量下降时息税前利润会下降得更多,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当企业业务量上升时息税前利润会增加得更多,这时企业可以获得经营杠杆收益。对于经营杠杆的应用可从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结合企业的发展阶状况,选择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当企业处于衰退期,市场份额不断下降,销售量在不断减少时,为避免由于利润的大幅度下降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企业应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及时淘汰过时的固定资产;当企业经营处于成长期,销售量不断增加,这时应充分利用经营杠杆的正效应,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从而获得经营杠杆收益。

从生产经营活动看,根据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凡是影响企业息税前利润变化的因素,都可能会引起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应通过提高销售量、提高产品售价、降低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等措施,增加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尽可能降低和避免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

三、财务杠杆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一)财务杠杆的含义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企业资产的每股收益(EPS)变动率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EPS=[(EBIT-I)×(1-T)]/N=[EBIT(1-I/EBIT))×(1-T)]/N

式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I为固定财务费用,T为所得税率,N为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企业只要存在固定的财务费用,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1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就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使息税前利润的增长幅度大于业务量的增长幅度;反之,息税前利润的减少会使每1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相对增加,普通股股东的盈余就会大幅下降。从上式看,如果不存在固定的财务费用,则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幅度与每股收益的变动幅度一致。因此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是产生财务杠杆效应的根本原因。

财务杠杆效应的大小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FL)来衡量。

1.财务杠杆系数(DFL)的定义公式。

财务杠杆系数=每股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EPS/EPS)/(EBIT/EBIT)

2.简化公式。

报告期财务杠杆系数=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固定财务费用)

DFL=EBIT0/(EBIT0-I)

上式中EBIT0表示基期息税前利润,I为固定财务费用。

(二)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筹资原因产生的资本成本负担而导致的普通股收益波动的风险。根据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知,财务杠杆系数反映的是每股收益变动和息税前利润变动之间的关系。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杠杆效应就越大,计划期的息税前利润稍有变化,企业的每股收益就会有较大幅度变动,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越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固定财务费用越高,财务杠杆系数就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也越大,财务风险就越大。

当然,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并不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引起每股收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资产报酬(EBIT)的不利变化,但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放大了这一风险。

(三)影响财务杠杆效应的因素

从简化公式看,凡是影响EBIT0和I的,均会影响财务杠杆效应的大小。而EBIT=(p-b)x-a,因此,凡是影响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和固定成本以及固定财务费用的因素,均会影响财务杠杆效应。因此,企业的销售量是否稳定、售价是否经常波动特别是不利波动、单位变动成本是否能有效控制、固定成本是否在全部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固定财务费用是否较高,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都有较大影响。企业应从这些方面,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防范。

(四)财务杠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财务杠杆表明了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对固定财务费用的利用程度。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通过支点(固定财务费用)最终会引起股东收益(每股收益EPS)的变化。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每股收益会下降得更多,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当企业息税前利润上升时每股收益会增加得更多,这时企业可以获得财务杠杆收益。因此,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应当确定适度负债规模。可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资本结构。在企业创业初期,市场份额不高,资本利润率相对较低,为避免由于息税前利润的大幅度下降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此时应适当减少负债筹资的规模,在资本结构中应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在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较好时,资本获利能力较强,资本利润率大于负债的利息率,这时应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正效应,可适当加大负债筹资的比重,从而获得财务杠杆收益。

因此,企业在进行筹资活动时,应考虑企业的发展阶段、生产经营状况、资本的获利能力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资本结构,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

四、复合杠杆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复合杠杆是指由于固定生产经营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共同存在而导致的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复合杠杆反映企业的总风险,它是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叠加,因此,企业总风险的大小取决于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共同作用。在企业所能承受的总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应结合其行业特点及其发展所处的阶段,选择合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筹资规模和筹资方式。在企业销售稳定、资本利润率较高,经营风险较小时,企业可承受的财务风险就会高一些,可适当加大负债筹资的规模,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反之,在企业的起步阶段和衰退阶段,销售不稳定或处于下滑阶段,资本利润率不高,企业经营风险相对较大,此时应缩减负债筹资的规模,降低负债筹资可能引起的财务风险,从而减少企业的总风险。

五、总结

经营杠杆是通过产销量变动影响息税前利润的变动,而财务杠杆又是通过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影响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变动,可见,两者最终都会影响到普通股的收益。如果企业同时利用这两种杠杆,那么产销量对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影响将更大,同时企业总风险也会更高。如果同时使用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会对销售收入的变化产生组合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根据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在一定的综合杠杆水平之下,选择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不同组合,以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如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可以适当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负债经营对提高每股收益率的作用,相对降低经营杠杆系数,以规避经营风险;而经营情况良好的企业可以选择适当提高经营杠杆系数,充分发挥固定成本对提高盈利水平的作用,相对减小财务杠杆系数,以规避财务风险。

综上所述,合理利用杠杆效应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科学利用杠杆原理会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额外收益,企业应认真研究杠杆原理并评价其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是合理利用杠杆原理为企业服务的基本前提,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目标的重要基础。Z

参考文献:

1.唐淑文.财务管理(第2版)[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2.徐增容.关于杠杆原理在财务管理中运用的评价[J].经营管理者,2011,(15).

第12篇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了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费用。一般包括工资、福利、差旅、折旧、办公摊销、工会经费、职工培训费、招待费、税、技术转让费用、劳保费、管理费等等。审计管理费用的目的是审查企业的费用开始范围是否正常、列支标准是否真实、符合规定。审计时要结合该企业近几年的审计报告,分析管理费用是否存在较大增长或较大波动,如果存在较大波动应警惕并查明原委。管理费用由于有些项目是可以免交或少交税款,因此管理费用中常被有意的计入不该记的项目以达到少交税的目的。下面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介绍一些管理费用的审计经验:

1、注重业务招待费用

工作中时常发现有的企业规模大、业务广泛、生产销售活动旺盛,但是其业务招待费支出的金额却并不大,审计后得知这种相悖往往是企业规避所得税造成的。在实际审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由于差旅费可以全额税前扣除,因此很多企业将招待费计入差旅费,因此在审计中要注意辨别差旅费中的餐费的发生地点、注意餐费和出差伙食补助是否并存等矛盾;其次,还有企业利用会议费中的餐费可以全额税前扣除,将招待费计入会议餐费。所以在审计中应注意会议的真实性、及地点、出席人数、费用标准等,如证明材料不全,应将其计入业务招待费用;最后注意区分福利费中的餐费,《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规定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之外的福利费,其税收准予扣除的规定将招待费用计入福利费以达到避税目的。

2、留意技术开发费用

由于国家鼓励创新,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及相关设备相关研发费用等存在很多税务优惠,因此此处也是企业常钻的空子之一。常见的偷税手段包括,通过伪造技改文件将普通的技术和产品列为新产品、新技术。将普通设备列为技改用设备。将不适当的支出列为技术开发费等,目的是使企业技术创新达到一定比例后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因此在审计时对相关技术开发费的认定要严格核实。

3、注重固定资产租赁费用

相关税法规定,因生产经营产生的固定资产租赁费可列入成本、管理费用项目税前扣除。但是对融资性租赁支出则不适用(此部分应提折旧计入成本)。审计时应注意区分,所以如果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固定资产租赁费中包括了融资性租赁支出,那么此行为属于企业扩大当期期间费用,偷逃税款。

4、其他常见伎俩

审计中常见的被混入管理费用的项目还包括:单位公车违章罚款(应由人支付);未按期缴纳税款的滞纳金(应由税后利润支付);房屋维修(应列在建工程);推销产品广告费(应计营业费用);非常损失毁损材料(应计营业外支出)。

二、销售费用审计

销售费用,是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简而言之就是为了销售而产生的费用,其中主要包括包装费、运输费、广告费,参展费、租赁费等,其中销售部门所产生的费用也属于销售费用,如销售部门人员工资、福利、差旅、办公、维修等等都应归于销售费用。此外独立销售机构(如门市部、经理部)所产生的一切费用都应归于销售费用。销售费用项目多而繁杂,审计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审查其费用项目是否合法、合规

应仔细审查其销售费中所包含的世纪费用项目,审查其有没有划分销售费用和其他费用之间的界限,并审查其是否复合规定。如是否存在将应划入管理费用内容列入销售费用等。

2、费用数目是否真实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销售费用开支项目越来越复杂,费用越来越大,因此还应注意审计其数目的真实性,如在审计中,发现其在他经营大环境未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个公司的销售费用大大降低,可能存在虚假销售,无具体销售费用,只有虚假的销售收入。

3、费用的结转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会计法规规定,销售费用,应首先归集在“销售费用”科目中,然后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结转后,“销售费用”账户应无余额。实际开展审计工作中应该注意结转是否符合要求,企业是否存在对销售费用任意多转、少转或不转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利润不实的现象。

4、各项费用是否具体

对销售费用涉及的各项具体项目应该仔细和算起明细账目。注意明细账目总账、明细账同有关凭证之间是否一一对应,以此为依据推测各项开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三、财务费用审计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了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简单来讲就是资金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抵消利息收入)、汇兑损失(抵消汇兑收入)和相关手续费,在财务费用的实际审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区分筹集资金的用途

在财务费用的界定中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筹建期和清算期发生的利息、汇兑支出和手续费等不属于财务费用,同时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按规定应予资本化的部分也不属于财务费用。在审计中应注意是否存在多记的问题。

2财务费用为收入减支出的净支出

在审计中,财务费用世纪上是由利息支出减去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去汇兑收益,即不仅考虑支出也考虑收入,因此财务费用可能是正直,即产生了费用,这里衡量的是企业的资金压力。也有可能是负值,负值即为赚钱也就变成了财务收益。审计时应注意是否存在漏计问题。

3汇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