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15: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益智课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游戏为辅,活跃课堂氛围
教学的开展,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幼儿教学也不例外,幼儿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幼儿课堂教学开展的整体水平密切相关。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拓宽课堂教学的层次,提高孩子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益智游戏与传统游戏有一定区别,传统游戏强调娱乐性,而益智游戏更强调在娱乐的同时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意识。教师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要明确益智游戏的特征,让孩子在游戏中收获快乐的同时也得到自我提升,进而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幼儿教师在设计游戏的时候要结合课堂内容,还应综合考虑每个孩子的个人因素,通过有效地游戏设置,发挥游戏的促进作用,从而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在玩游戏时,教师可以把孩子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设置游戏任务,观察游戏过程中每个孩子的表现。对积极参与游戏任务完成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号召其他孩子向积极完成任务的小组学习,这样不仅益智游戏得到了有效利用,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幼儿教学的开展。此外,在训练幼儿的记忆力和归类能力时,老师可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玩“卡片接龙”的游戏,老师首先准备一些水果、数学图形等卡片,将这些卡片切分成不同小块,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由第一个学生出示一块卡片,接下来的学生以此顺接,接得又快又准的小组获胜,并给予奖励。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可让学生学会识别不同实物的图形、颜色,还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类能力。
二、教学活动与益智游戏联合进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益智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尽管如此,益智游戏也只能作为幼儿教学的辅助工具,不能让游戏占据了整个教学时间。因此,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益智游戏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让益智游戏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例如,在幼儿体育课程中,可以穿插《小小跳伞兵》《熊猫挖笋》等游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跑跳能力,又可以培养其协调能力和思维能力,孩子在体育课中锻炼了身体,又在游戏中开发了智力。又例如在数字1~10的加减法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对1~5这几个数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玩《抽牌凑数》的游戏,教师可以给每个孩子发三张同样大的纸片,在纸牌上写上相应的数字,再用小纽扣在纸片上画出数字对应点数,把孩子分成两人一组,每组由一个人先抽牌,另一名孩子读出牌上的数字,并进行凑数,算得又快又准的那一组可以获得奖励,游戏进行几轮后,奖励最多的小组获胜。在教学活动和游戏中,学生就学会了10以内的加减法,既轻松愉快又学到了知识。
三、抓住重点,发挥益智游戏寓教于乐的作用
教学是由师生共同配合完成的,幼儿具有活泼好动、辨别是非能力差、以具体思维为主,对事物好奇、喜欢提问等特点。因此,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特点,以学生的主体需求为主,加强游戏组织,并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一系列的益智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内容的存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就会逐渐增强,还在寓教于乐之中使其身心健康得到保障。例如,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学习加减法时很费劲,老师授课也困难,这时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中穿插游戏,发挥游戏的作用。如设计游戏“老鹰捉小鸡”,老师和学生风别扮演老鹰、老母鸡和许多小鸡,由老师充当老鹰,挑选一个班里大一些的学生充当老母鸡的角色,其余学生全部充当小鸡。任务开始前老母鸡要在小鸡的配合下,清点出小鸡的数量,老母鸡的任务就是要保护好所有的小鸡不被老鹰捉走,当有小鸡被捉走时,老母鸡要和小鸡一起,计算出被捉走小鸡和剩余小鸡的数量,这样一次一次反复游戏,并有意识的在游戏中渗透数学的概念,不仅老师轻松,学生也在快乐中得到学习。
四、结语
益智游戏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在幼儿教学中开展益智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增强孩子的注意力、辨别力和思维能力,应该被有效利用到幼儿教学中去。此外,幼儿教师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加强益智游戏研究,帮助幼儿教学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作者:梁亚琳 单位:赤峰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在音乐兴趣的培养中,教师与家长都要形成一定的共识,尤其是在方法的运用中,要采用与孩子身心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引导与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启蒙教学,教师应该要注重益智游戏的运用,采用活动的方式,让钢琴教学与益智游戏结合在一起,改变以前机械化的授课模式,通过使用启发式、诱导式、激励方式等的应用,注重孩子在刚起学习中的兴趣引导,通过益智游戏的融入,将一些音乐基础知识以及钢琴演奏方面的注意点、重点等进行讲解,形成授课方式的形象化、生动化,尤其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形象思维训练的方式,将一些简单的曲谱展示在学生面前,并采用动植物比喻教学的方式,将这些曲谱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形成形象化的运用,逐步引导孩子在钢琴学习中的兴趣。可以举办一些小型的音乐会,还在相互的表演中感受一种更大的力量,尤其是自我实践锻炼的能力,通过孩子自我的表演,产生一些竞争意识,同时,家长要配合教师的教学,采用多种方式的应用,通过播放cd、听磁带、看演出等方式,让孩子形成钢琴意识的培养,逐渐对钢琴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及时的布置钢琴演奏的相关任务,增强整个演奏的整体能力和自信心。同时,在整个音乐艺术的表达中,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到一种艺术的氛围。通过学习钢琴来开发孩子的整体智力。其中,在整个教学中国,主要是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在增强孩子的综合理解能力的基础上,采用多种益智游戏,让学生在钢琴演奏学习中感受到一种艺术力量,并在音乐氛围中形成个性化的能力提升。在具体的过程中,让孩子自由的表达,根据不同的节奏与音乐旋律,结合孩子个人的身同感受等演化出不同的钢琴学习技巧,强调学生个性化的细微演奏模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避免一些死板的教学模式,形成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模式。教师尽量帮助学生分析钢琴曲目中包含的情绪,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音乐形象与感官体验。
二、课堂操练———注重规范、系统的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让孩子形成钢琴演奏与学习的规范化,在注重形态、艺术创造、音乐感悟等方面的能力中,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孩子钢琴演奏的好习惯,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一)注重站姿与手型的规范化操练。
在整个教学中,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在坐姿上,要注重钢琴与凳位的距离,位于钢琴的正中间,重心要相对稳定,两个肩膀自然放松,手臂在身体的两侧自然下垂,双目平视。同时,注重脚的支点,要注重掌握好相对的平衡性,双脚自然着地,右脚稍微靠前,左脚稍微靠后,保持好身体的平衡性。在手型的操练中,要注意身体不能太过于接近键盘,手臂自然的放松并下垂,手型应该要全面放松,大虎口不要紧张,四个小指注意端正,形成整体的控制。
(二)合理的练习方式。
手、眼、脑的协调:新练曲目时,识谱是关键,识谱前必须把谱号、调号、拍号、指法、音区以及整体速度搞清楚,在练习过程中,手脑需相互协调,脑要先于手,手要在大脑的支配下运行,这一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孩子在弹琴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眼睛和大脑要走在你手指运动的前面,所以需要放慢速度。
(三)培养良好的练习习惯。
练习中边弹边唱,既可提高其对旋律线条、音乐理解的能力,也可锻炼听音能力。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耳朵的重要性,其实引导学生随着音乐的情绪尽情抒发,让他们自己去感受、体会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语
高效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潮流,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教成年人,教学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方面着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计算机基础常识、操作技能的训练、益智性教学软件为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不强,对信息技术的一些基本常识和理论知识理解接受的较慢,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要合理处理好理论知识与上机实践之间的关系,使得所学理论知识通过上机实践得到理解、掌握、巩固。学习信息技术动手是关键,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操作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学生不动手练习是不能掌握电脑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只有动手操作,才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到信息技术中的更多知识。
理论教学也应尽量安排在计算机机房中进行,使得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接触到实体。通过直观教学,学生在机房中不但容易理解理论知识,而且能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更大的兴趣。例如,笔者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册第2课认识计算机这一课中,就在机房准备了一台电脑,在教授学生认识计算机硬件组成时,把计算机主机打开,让学生观看主机内部构造,试着对实物观察讨论,从而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通过实际接触计算机硬件,消除了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加深了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小组合作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高效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在教学中要有效地组织各种教学形式,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搭配分组,一般为4~6人一小组。对某些问题的解决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得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学习并充分发挥各人的长处,使得所有学生在合作中取得进步。教师对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可在辅导中作个别指导。还要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具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对这些学生在教学中要注意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并加于指导。
三、高效课堂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实现高效课堂。例如在对学生的键盘指法训练时应采用多种形式,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是刚接触到计算机,正确的键盘指法训练为学生在今后学习或工作中正确、快速输入文字打下坚实基础。由于小学生认知的特点,因此在键盘指法训练时,应经常采用一些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如可利用金山打字软件进行训练,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打字大比武,让学生在竞争中不断进步。也可以利用word软件,让学生边看书稿边进行指法训练,这样就使得原本枯燥的键盘指法训练,变得形式多样、生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四、适度使用一些益智性教学软件
关键词:教育游戏 小学数学 融合策略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是学生数学意识的启蒙阶段,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至关重要。数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比较枯燥,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反感,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当代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运用游戏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借助游戏进行数学教学,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游戏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枯燥,因此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将游戏巧妙融入数学教学的过程是新时期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游戏与小学数学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探究意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游戏对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促进作用
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渗透有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采取游戏的策略,可以加强师生的互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游戏中。在数学游戏过程中,教师设定一定的目标和学习任务,小朋友共同参加游戏或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数学游戏生动有趣,理念包含大量的数学知识,蕴含着生活的智慧,学生通过做游戏可以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游戏对提高小学生思维具有促进作用
小学数学游戏手段的采用可以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首先,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问题的解决运用的是逻辑思维,因此,数学游戏可以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小学生会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而吸收数学知识,并做到理解和消化。其次,数学游戏过程中,小学生的感官被调动起来,动脑动手能力随之提高,学生进入思考的状态,进而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具体化,进而增长数学知识。
(三)游戏有助于学生战胜学习困难
数学本身是较为枯燥的课程,一些学生认为数学很难学,从而建立一种恐惧心理,这种心理不利于数学教育的开展。小学生由于年龄原因注意力不够集中,部分小学生缺乏毅力和耐力,在数学教学中缺乏兴趣,严重的甚至厌烦数学学习,这是导致数学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要找到症结所在,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降低学生的畏惧心理,在趣味性的促进下,挑战游戏中的困难,培养小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的魄力和勇气。
二、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的融合策略
(一)采用益智类的游戏激发数学兴趣
益智类游戏简称“PZG”,是一种开发智力的简单游戏,适合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益智类游戏没有强烈的图像冲击,更多的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考验。学生在玩益智类游戏时要专注,要保持高度注意力进行突破关卡。因此,将益智类游戏与小学数学有效融合会起到推动作用,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例如益智游戏《连连看》,教师可以为学生下载数字连连看的游戏,学生通过寻找相同的数字两两连接,将数字消除。教师如果只是讲数字的联系和计算公式,难免会给学生枯燥乏味的感受,而游虻脑擞镁涂梢允寡生对数字更熟悉,进而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教育游戏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一般都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比较关注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教育游戏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但在游戏设计阶段,教师一定要根据数学教学实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合理设计游戏。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图案鲜明、色彩艳丽的游戏会吸引其注意,节奏较轻快的游戏更贴合他们的心理。高年级的小学生教师要选择趣味性、逻辑性较强的游戏,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游戏资源,保证游戏的新奇性。例如小学“单位换算”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
(三)因人而异开展差异化的教学
不同的小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有区别,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差异化的教学。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是不符合学生发展和认知规律的,教师要协调全班的学习状态,在数学学习任务布置时也要差异化。例如教师在加减运算的讲解时,可以设置加减运算的游戏,根据学生情况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计算。
(四)注意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国提倡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在游戏教学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我。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不单单有教师的教,还有学生学的过程,教师一定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例如讲解三角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剪纸游戏,鼓励学生剪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例如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学生通过对所剪三角形的边、角等的测量,得出一些关于三角形性质的结论,进而加深对三角形知识的认识。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促进游戏与数学的结合
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有效将游戏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运用画面、声音等将数学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如关于立体几何图形的讲解,教师可以运用三维图形动画展现数学知识,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结语
有效将游戏与数学教学过程有机融合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师要善于设计合理的游戏,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完善游戏教学的模式,改善数学教学环境和氛围,结合目前较受学生喜爱的教育游戏,加强游戏与数学的结合,为数学教育发展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范永春.探索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的融合途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1).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运用越来越广泛,但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本身却不太受重视,也不太受学生晴睐。笔者结合实际,浅谈了三种教学方法,带你走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改变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根据笔者了解,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始,学生对计算机都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情,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并觉得信息技术课可以上网、聊天、打游戏,非常好玩,于是非常想学。但随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有的内容理论性非常强,需要记忆,且枯燥无味,知识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逐渐降下来了。因此,针对这一现象,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采取比拟、激励、游戏等方法来吸引学生,达到课堂教学效果。
1.采取形象比拟法让“你”获得新知
形象比拟法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借用学生已感知的知识来映射新知识,从而使新知识更容易被理解的教学方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教师就应当尽量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将难懂的理论形象化。比如,在讲Windows98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时,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若照本宣读,学生就难以接受,而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用外国人的取名来比拟文件名与扩展名,用一棵“倒立树”的结构来比拟文件目录结构,学生就会感到所学内容与生活是接近的,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
这种用现实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事物,对问题进行说明,以达到加深印象、帮助理解的方法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采用这种形象比拟法教学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比拟的两种事物可能仅在某一方面相似,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二是所打比方一定要贴切,如易产生误导作用则宁可不用。
2.采取兴趣激励法让“你”增强动力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比如,在教学“计算机操作系统”时,由于Windows98/2000系统的人机交互性强,因此,有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会在上机时做出一定花样来显示自己的能力,诸如将系统桌面的图标移动、改变桌面的背景或设置屏幕保护等等。教师发现后,如果就此对这些学生进行大肆批评,甚至加以处罚,学生就会“扫兴而归”,学习兴趣就会陡然跌至低谷,一旦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有效的做法是:宁可自己的教学进度受影响,也要请这些学生上台给其他学生介绍他们的“经验”。这样,不仅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可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其的内容,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要告诫学生,一些随意操作可能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是不能随意改变系统设置的。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采用兴趣激励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这样,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习,一旦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会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
3.采取游戏引导法让“你”产生欲望
所谓“游戏引导法”是指教师借用健康益智性游戏软件的教学,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求知欲望;通过健康益智性游戏软件的操作,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技能技巧。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的常用施教方式有以下几种:
采用益智性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近几年来,计算机游戏软件的制作越来越精良,主要表现在软件制作者在注重游戏趣味性的同时,更注重游戏的文化内涵,这使本来是“舶来品”的计算机文化又被涂上了一层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为我们将游戏软件引入课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把游戏软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揭示给学生。例如,在教学生玩《三国演义》时,作为游戏人物介绍,给学生讲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忠勇仁义,讲赤壁之战孔明的神机妙算,讲官渡之战曹操的雄才大略,讲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的韬光养晦……
通过游戏教学法,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操作经验实际上就是认识各种类型的软件,并熟悉掌握该操作方法。每种软件的界面千变万化绝不雷同,但是组成界面的各种“界面元素”却是完全一样的,不外乎下拉式菜单、弹出式菜单、各种窗口、图标、组合框、对话框等等。益智性游戏软件的界面设计是最精良的,它几乎囊括了各种类型的“界面元素”。教师只要在操作中适时引导、分析、归纳、总结,学生就可以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操作经验,提高操作的熟悉程度。
当然,在运用游戏引导教学法时,教师要注意几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目的、有节制地进行一些益智性游戏操作。即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有益的游戏,却不能以游戏为目的,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引导学生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的一种手段;选择游戏要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帮助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增强技能和科幻意识。加强学生的科幻意识被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进行游戏软件的安装、解压、合理分配内存等计算机知识的探索实践,寓基础知识的学习于娱乐之中;要把握好引入游戏的尺度,不能以玩代教,因玩误教。同时更不能忽视游戏的负面影响,要绝对禁止在一切学习时间玩游戏(包括在信息技术课上机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利用课外活动、节假日,选择政治观点正确、思想内容健康、知识丰富的游戏,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操作,但一定要教育学生有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努力提高自己信息技术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将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等到灵活地运用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不断更新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生与时俱进的要求,设计出更灵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林则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03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教育;幼儿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23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154
游戏是幼儿的本性,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自主活动,也是在幼儿教学中广泛采用的重要教学方式。运用游戏教育可以巩固幼儿的知识体系,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等能力的发展,还能够给幼儿带来快乐体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要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造游戏条件,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尊重幼儿生长规律和特点,寓教育于游戏当中,逐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作为幼儿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避免过度依赖语言讲授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采用游戏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为幼儿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同时,还要提高对幼儿的重视程度,加强对新纲要的理解和把握,激发幼儿的潜力和天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但是,从目前幼儿园的教学现状分析,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游戏开展并不乐观,教学还是重课程轻游戏,给予幼儿自由游戏的时间过少,而且缺乏有效指导。基于幼儿园游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幼儿教学经验,具体阐述幼儿园教学中的游戏创新策略。
一、 在益智区投放个性化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益智区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场所,能促进幼儿不断地探究和思索,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在益智区里,幼儿通过玩耍教师投放的材料,可以调动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幼儿认识几何图形时,为了增强幼儿的记忆,我在益智区放了许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彩色卡片,然后让幼儿根据提示找出相应形状的几何图形。还会鼓励幼儿进行折一折游戏,就是通过折叠卡片将正方形变为三角形,将正方形变为长方形等,让幼儿形象地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感受到图形的乐趣,从而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潜力。幼儿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名幼儿,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二、 通过多样的美术和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音乐和美术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提高幼儿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幼儿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新思维方式,营造适合幼儿成长的氛围,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发挥出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作用。比如在美术教学中,为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我会先播放一段《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动画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然后让小朋友根据动画片中出现的人物和场景去绘画,发挥自己的想象。幼儿通过描绘既体验到了美术的乐趣,也更加具有灵活性。音乐游戏在幼儿教学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教幼儿学习儿歌时,幼儿教师边朗读儿歌边播放优美的音乐,使儿歌更具有吸引力,然后让幼儿跟随音乐进行朗诵并配合相应的动作,使课堂教学效果高涨,也培养了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三、 从实际出发,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带动全园游戏的开展
在幼儿时期,游戏就是幼儿锻炼身体的主要方式。因此,幼儿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首先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经营和理念,促进高效游戏课堂的形成,最终带动全园幼儿的共同进步。幼儿运动系统的发育及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还不完善,跳跃动作缺乏力量,因而幼儿的动作还不协调。针对这种情况,我选择了孩子们喜欢的小白兔跳跃进行动作练习,游戏的主要内容是双脚并拢行进跳,教学目标是促进幼儿肢体的协调发展以及培养幼儿的勇于拼搏和爱护同伴的精神。我给幼儿提供了小白兔头饰若干个,使游戏更具有形象效果。然后教师扮演狗熊,狗熊要抓小白兔,当小白兔看到狗熊以后要跳跃着逃跑,一旦被狗熊抓到就成为了狗熊的俘虏。当然,小白兔可以把狗熊引开,然后去设法施救被困的小白兔,这都要靠幼儿发挥聪明智慧。
四、 提倡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养成自主学习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由于每个小朋友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性格等具有不同的特点,导致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学时必须考虑到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符合现代化教学的特点,改变了以往对全体幼儿进行同一标准的教育模式。在组织幼儿做游戏的时候,选取生活中或幼儿园中的某些事件作为主题活动,使幼儿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教小朋友认识水果和蔬菜的时候,以往的幼儿教师都是以说教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幼儿对学习失去兴趣。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创新,让小朋友做买卖水果和蔬菜的游戏,这样幼儿在买卖过程中就要熟记各种水果蔬菜的名称、外形特征等。当幼儿遇到不认识的水果或蔬菜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去询问教师或者同学,能够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对于水平高的幼儿可以给他们拓展更多的知识,对于水平一般的幼儿要把基础打牢。游戏虽然简单,但对于孩子来说,动手又动脑,既玩得高兴,又锻炼了判断能力。
五、 家长参与互动,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实现家园共同教育
幼儿家长参与互动游戏成为了近年来幼儿游戏教育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开展运动会时增加了家长参与的环节,提升家长和孩子的默契程度,让家长能够直观地看到游戏给孩子带来的乐趣。幼儿园要定期聘请专家或者有经验的幼儿教师为家长开展讲座,分别介绍不同年龄段开展的亲子游戏种类和特点,让家长对亲子游戏有更全面的了解。
参考文献:
一、激发学生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望异常强烈,能够发挥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课堂效果的好坏来源于一个重要的因素――兴趣。
1.最新知识的传授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软硬件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把最新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讲计算机的存储器时,不但要讲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还要使学生了解CD―ROM盘片的规格、结构、容量。讲到输入输出设备时,讲授数码相机等最新流行的输入输出设备,这不仅没有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课业负担,反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多讲一些信息技术界闻名的轶事
在教学中补充讲解对现代计算机发展有特殊贡献的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的奋斗故事,从几百美元起家,到目前全球的首富的经历,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其从中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3.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出自己的创意,展示自己的作品,共同交流,给学生以自信。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只有使学生成为“乐之者”,他们才能进入最佳学习的境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如何使学生成为“乐之者”呢?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精心设计的课件,演示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并且内容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让学生感兴趣。在讲授PowerPoint时,教师就是先让学生欣赏了许多用PowerPoint制作的精美贺卡,然后教师启发学生:“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这样精美的作品?”以此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也可以通过益智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勇于探索,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敏感,经常让他们学习一些枯燥的信息技术知识和重复地操作一些计算机技能会减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让学生提高对电脑的兴趣呢?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小部分时间介绍些益智游戏,如“吃苹果”“扫雷”等游戏既要动脑筋,又要灵活运用鼠标的游戏,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到很多知识,掌握很多电脑操作技能,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课外念念不忘对电脑的学习,一有机会就会自己主动地操作电脑,又达到了延伸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迫使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限于教学生如何使用软件,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应抛弃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教学模式,采取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大致可以分成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立研究主题。主题的确立要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为基础,采取单元设计的方法,即以一个主题为设计对象,设计一个单元,单元中可以包含一堂或多堂课。这种按照单元进行设计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习环境的设计,有利于信息技术学习的连贯性。
第二步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待确立研究主题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研究过程,通过实践和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在这一阶段内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主要以上网查询资料为主;小组合作及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与沟通;以科学的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最终要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并将此成果通过网页、文档、幻灯片等形式展示出来。
第三步展示研究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要把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信息。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研讨会等方式加以表达。
四、因材施教,多给学生鼓励
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在知识水平和能力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学生的考试成绩就有了“高低差异”,这就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分层教育方法来进行教授。教师要给学生制定一个较容易达到的目标,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去努力,进而逐步达到目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好奇和兴趣,学生只有感觉学习中有了乐趣,才会努力地把基本知识和技能学好。此外,正确运用普雷马克原理,做到先有行为后有强化,每堂课的课堂练习也进行分层设置,让学生尽量在课堂上可以完成知识的吸收,教师可以给完成较快的学生一些奖励,如上上网,打打益智类游戏等。逐步用学生的兴趣去强化教学任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成绩,这样课堂学习气氛自然而然也浓厚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速度也会随之加快。学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那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五、建立多种评价体系相结合的体系
以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比较单一,多是通过学期末的期末考试或者学业水平测试来评价学生。这种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信息素养,也不能激励学生个性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增加过程性评价,即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等来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总的评价。
1 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在必要时还要扩充课外知识。这种方法不仅将教材的用途发挥到最大化,还将课本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举例说明,在计算机基础性知识教学的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了解到搜索引擎的乐趣、作用,并让学生了解可以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这样,学生体验到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乐趣与便捷,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进而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学习。
2 加强有效管理,追求共同进步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最佳的听课时间是开课后的5到20分钟,所以需要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良好掌握,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从而保证教师在最佳时段内能完成课程的主要内容,解决核心问题,然后在课后通过习题练习、学生间的自主讨论等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
3 加强过程研究,提供学习支撑
3.1 要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应该将课程内容的难度简化,运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教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开发学生动手机会和能力,只有学生在运用中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才会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在进行Excel 的教学时,知识点繁复杂乱,这种情况下用死板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勉强学会方法,记忆力不深刻,也不会对Excel这门技术感兴趣。此时可以讲述一个空调销售的故事,再通过教师示范操作,利用Excel处理了一组空调销售数据,同时显示出增长率与对比结果。这样的实例解析让学生印象极为深刻,也就被其中的Excel功能吸引,从而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设计一项任务,比如用word制作科普小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先用图文并茂的课件吸引学生,然后再向学生讲解Word用法,最后布置一个任务,由学生自由命题,做一个科普小报。这样,整个课堂都会是学生热闹的讨论声,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尝到了乐趣。
3.2 益智游戏的合理利用。许多教师都反映,很多学生之所以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是因为可以玩一些小游戏,对此,一些教师的做法是将游戏删除。游戏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不能玩,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而且有一些益智型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大脑的开发,帮助学生熟悉键盘的运用、练习指法。比如,单一的打字练习很枯燥无味,教师可以让学生玩打字游戏,这样不仅学生练习了指法还让学生在练习中找到了乐趣。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
“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最受小学生喜欢的教学环节。对“游戏教学”进行合理运用,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突破难点。
一、教学游戏化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影响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小学信息技术兼具知识、实践、技能、创新的特点。因为该课程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至关重要的任务。就目前情况而言,教师以游戏或者竞赛的方式进行授课,一方面,可以用更加活跃轻松的方式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信息技术充满兴趣。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出: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并且持久地集中在他们所关注的知识上,尤其是在涉及游戏的内容上,表现得更为明显。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游戏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但具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而且已经成为学生主动学习不可或缺的原动力。
二、信息技术课“游戏”教学的指导思想
1.通过“游戏”激发学习热情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笔者提出要求:学生只有在掌握当堂知识,并且完成相关练习之后才能获得玩游戏的资格。与此同时,那些极具益智性或者能帮助学生练习键盘或鼠标操作的游戏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学生才可以玩。这样,学生可以在游戏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基于游戏对学生特别的吸引力和学生玩游戏的迫切性,学生会认真听讲,提高课堂效率,尽快掌握课堂知识。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另一个问题,那些率先完成任务的学生会对其他的同学产生一定影响,因此,笔者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方式,那些效率较高的学生只有帮助落后的学生完成任务,提高效率,才会更早获得玩游戏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提高学习质量。
2.让学习游戏化,提高趣味性
由于游戏极具趣味性,学生对此爱不释手。如果将游戏的趣味性和学生所学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充分结合,加强学习的趣味性,将会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个人能力,保持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由此看来,为了充分调动、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要将“趣味”充分、巧妙地融入信息技术教育中去,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不断创新,实现信息技术的趣味性教学。
三、信息技术课“游戏”教学的路径
1.游戏以教学目的为中心
为了更快地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效率,笔者以教学目的为导航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方案即设置课堂游戏。该系列游戏的设置具有容易到复杂、新旧知识相联系、逐步递进的特点,也具有一定的对抗性,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练习、层层深入地探究。为了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增加教学趣味性,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知识会穿插到游戏中,教学的重、难点更是会重复地进行训练,这样学生就会在边玩边练的过程中巧妙地掌握教学的重、难点。
例如,在教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的《认识鼠标》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款有利于智力开发的游戏——“环保小卫士”,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学生需要拖动鼠标将“草地上的垃圾”放入到垃圾箱中,他们兴高采烈地点击鼠标以完成垃圾的清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但迅速掌握了鼠标的基本操作练习,大脑与手的协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而且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通过不断地把垃圾拖入到垃圾箱中,提高了熟练掌握鼠标操作的能力。最后,为了巩固学生掌握的鼠标操作知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新一轮的游戏竞赛,在一定时间内所过关卡多者胜出。这个游戏不仅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2.以激发学习为目的开展游戏
笔者在教授指法第一课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先让他们玩起了《金山打字通》的游戏。与初学者相比,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会在短时间内很快进入游戏状态,学习的兴趣也会立即提升;初学者感到游戏具有一定的难度,然而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却丝毫没有减退,新的挑战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在此过程中,笔者认真观察了有基础的学生的指法,并将其指法的正确与否做了详细的记录。比赛结束以后,笔者通过让获胜者介绍经验来激发更多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因为优秀同龄人的一言一行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烈的好胜心也会促使他们做得更好。此时笔者会借此告诉他们:只有努力练好指法才能够赢得比赛。指法的重要性也会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他们会更加迫切地期待笔者教授更多的关于指法的知识,也会更加努力地进行相关的练习。
3.游戏要让脑、手、口都活跃起来
游戏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更是为了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明确教学思路——以学生为本,更好地阐述游戏开展的意义。课堂游戏的设计要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他们能说”,将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在游戏的过程中,多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营造出团结协作、自主创新的课堂氛围。
在游戏中学习已成为许多学生和教师都非常喜欢的教学方式,在学习三年级的教学课程《图形的修改》这堂课时,教师就为学生选择了好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分组来玩游戏“大家来找茬”,让学生自己通过“选定”“复制”“粘贴”三个步骤对图画进行修改,然后让其他的学生来找出其中的不同,然后再排出名次。通过这种办法,每个学生都发挥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各显神通,尽量地把每一个修改做得很细微。排名方面使学生组内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创新特点。这种课堂氛围和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的积极性。在这种游戏中学习的状况下,学生发挥了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地投入到了学习创新中。
4.在游戏中学习,培养学生的正确游戏观
(1)让学生了解游戏类别
游戏有很多种,所以要让学生了解游戏的类别,并让学生了解哪些游戏适合学生玩。益智游戏是学生好的选择,所以学生应该少接触暴力游戏。往往益智游戏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益智游戏不会让学生成瘾。因为这类游戏玩过之后便不会再有第一次的那种新奇感,例如七巧板、挑错等游戏。
(2)让学生了解不良游戏的弊端
不良游戏会使学生成瘾,给学生带来很大危害,造成严重后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告诫学生,抵制不良游戏,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念。再者,这样也能使学生更加投入到这种教学模式中去,让其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小学生进行游戏教学是多样化的,所以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游戏软件,让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娱乐学习,快乐学习,从游戏学习中汲取知识,逐步培养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东宁.高中信息技术游戏教学环境设计[J].中国信息界,2011(06):256-257.
一、影响幼儿注意力的因素
幼儿注意力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环境因素。幼儿注意力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对环境有着较为敏感的关注,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幼儿的注意力将受到很大的影响。环境因素中主要包括社会因素与物质因素,社会因素涉及诸多方面,如家庭、商场、幼儿园及其他公共场所等,在公共场所,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幼儿的注意力极易分散,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提供了与课堂无关的益智性玩具、教具等,都将影响幼儿的注意力;同时,物质因素涉及的主要是噪声及环境污染等,由于幼儿的听觉、视觉、嗅觉等感官都十分敏感,不同的声音与环境污染将直接影响幼儿的注意力。其二,认知因素。幼儿的认知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影响着教学效率。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的运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在语言方面存在难以理解的地方,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其三,生理因素。幼儿生理因素对其注意力的影响较大,主要是由于幼儿的生理情况还不稳定,其身体健康方面,如头疼、发烧、肚子疼等都会影响其注意力;同时,幼儿的心理方面对其注意力也有较大的影响,幼儿的情绪是不稳定的,当幼儿处于兴奋状态时,其注意力较好,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情绪则会发生变化,幼儿的注意力则会分散。其四,教学内容因素。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对幼儿注意力的影响是关键的,要通过丰富的、创新的教学内容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果教学内容反复、枯燥、难以理解等,幼儿的注意力则会分散。
二、培养幼儿注意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法
1.保证幼儿的兴趣
培养幼儿注意力,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幼儿的兴趣,兴趣的培养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当幼儿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时,才能认真地听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图片、搞笑的动作等吸引幼儿的兴趣,也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教学,让幼儿的兴趣引导其学习。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游戏是最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游戏教学法能够实现对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2.丰富教学中的游戏内容
幼儿的生活中,对游戏十分关注,幼儿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游戏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实现幼儿注意力的培养,同时还能够保证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益智游戏的运用,能够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等,通过不同能力的提升,将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利于教学效果。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幼儿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通过游戏环节,吸引其注意力,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幼儿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的游戏进行总结与创新。
3.布置活动
幼儿的注意力可以通过布置活动得以培养,幼儿虽然动手能力不足,但通常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都乐于并积极完成,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对其任务进行检查,并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也要进行鼓励并帮助,让其逐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其关心与注意,幼儿的注意力将得到很大的改善,从而实现对教学效率的提升。
4.营造教学氛围
在幼儿的教学过程中,要倍加重视教学氛围的营造,幼儿的教学氛围要轻松、愉悦、活泼、信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幼儿的亲密联系,保证教师与幼儿的充分互动,最终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学美术 教学 课堂设计
理学家对学习过程分析过,把学习过程分成了阶段,即引起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和反馈,这是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作为审美为主线的美术教学,不仅有一般学习的共性,又有它的独特之处,美的欣赏的想象延伸,非画面表象所包揽,而美的创造又扩展了作业类内涵,变巩固为创造,变规律为多样化。如果说学是教的基础,那么,教就是学的主导方向,优化课堂设计,就可以更好地激活美术教学。
一、课堂设计要注意过程的顺序性
美术教学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艺术思维能力、创造的表现能力以及艺术评价能力。这就必须靠教师的课堂教学去完成,需要教师去优化课堂设计,它必须是科学的、新颖的,同时也是有实效的。
美术教学,前者为“美”后者为“术”,两者互为作用,怎可截然分开。如七年级第十四册《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一课,如果按先概念再因素后法则的顺序讲解,必定违反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规律,效果不会好。如果教师先展示图片让学生分析这些立体图像采用的是什么样的表达方法,分析出构图因素,归纳出概念,学生便得到了了解、获得。再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立体物象的结构形态和体积量感等要素以直接的动态的方式和最清晰的剖析表达出来,以此来认识构图的可变性,引出构图法则,了解重心、均衡、和谐的道理。同时其他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意愿画出构图形式简图,由于课堂形式新颖,图片的感召力强,容易引起参与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的表现心情益于言表,得到了获得。然后以学生生活体验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内容,用多元化的艺术手法代替美术语言的表达,以手绘线图像的基本方法为轴心,辐射生活中涉及造型和空间艺术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区分不同形式的构图,深化所学的知识,启发认识构图的作用,得到了回忆、概括。
这一课融入启美、益智于其中,顺于学生的认知心理,符合感性到理性、具象到抽象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把握住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因而课堂效果很好。
二、课堂设计要重视兴趣引发和气氛培养
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深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课堂教学本身应该是一种注重人的兴趣、情感、精神、活力得以提升和释放的整体行为过程。兴趣的提高是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学生的兴趣,一部分是由自身审美素质激发的,主要靠教师优化教与学的气氛而诱导引发,这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如七年级《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一课,先让学生收集一件民间工艺品,分析它的色彩搭配特点,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再利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优美的音乐、多彩的画面镜头,把同学带入一个美丽的色彩世界,让同学从欣赏中学会审美,在技能表现上跃跃欲试。这种多媒体进入课堂,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气氛活了,活跃中有智性开发,动的过程中有美的创造,把教与学的活动变成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变成了享受创造美的快乐,其收效是很大的。
三、课堂设计要突出审美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美术教学离不开随堂欣赏,美的欣赏能给想象插上翅膀。作业的本身形象不是意境,它只不过是想象的媒体、想象的“引发剂”,欣赏者由看到想象就是一个创造,这个想象过程就是审美过程。蓝天会使人想到大海,想到晴朗的天空;五星红旗,会使人想到祖国、黄河、长江,无数的先烈为此牺牲了自己,无数的华夏儿女多么希望它在各地飘扬……这种想象需要教师的引导,艺术的眼光、创造的想象是培养出来的、训练出来的,因此教学设计必须把学生的情趣、审美素质和丰富想象力结合起来。如七年级第十四册《多姿多彩的袋和包》一课中,笔者教学设计的大框架是通过直观的欣赏,分析手袋、背包的种类样式与人的审美心理趣味的关系,激发学生议论、畅谈感受等积极思维的主体活动,使学生对这类产品的不同造型特点与不同的人文文化背景有所认知,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造型结构独特、属于自己的作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课堂设计要注意巧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擅于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在美术课教学中, 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创设情境、再现情境、演绎情境,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向着更科学、更先进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
如在《感悟绘画中的色彩》一课时,由于八年级学生掌握的绘画色彩基础知识较少,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还很有限,对绘画色彩的认识也很浅显,因此,要让学生感悟表现秋天的暖色调,最好能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参观、体如在《感悟绘画中的色彩》一课时,由于八年级学生掌握的绘画色彩基础知识较少,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还很有限,对绘画色彩的认识也很浅显,因此,要让学生感悟表现秋天的暖色调,最好能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参观、体味。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构想难以实现。而在电脑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师就可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创建大量的动画情境:秋叶飘落、秋果累累、秋收农忙、秋林漫步……同时再配以大量表现秋景的色彩绘画作品。当这些大自然与人文的景观动画和精美的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他们沉浸在秋天美好的意境中,学习情感处于极佳状态,再加上教师娓娓动听的话语引导,学生们的思维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秋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并与绘画作品所表达的秋日色彩结合起来,感受到了绘画色彩的艺术魅力,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自然、有效地掌握了新知,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课堂设计要注意语言情感和德育的渗透
美术教育的辅德、益智、启美功能,被人们不断地所认知,它能塑造灵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美术课中渗透思想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一课,作为内容构成作品艺术形象的客观现实生活,作者以典型的例子设计了时期游击队员利用地道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英勇战斗的情景,从而引发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构想,依此作为本课的德育渗透,使之益智、启美,把课堂推向了。知道抗日故事的学生很多,有的还记忆犹新地向大家讲述,可见思想教育应在寓美寓智之中,注重思想感情的融汇和感染,非口号说教所能取代。
总之,美术作品总是运用无声却机智闪光的艺术语言,去打开欣赏者的眼光,用它的生动形象来表达思想内涵,用情感哲理来品味作品的思想蕴含,触及感情世界,以情动人,以此征服人的心理。
参考文献
[1]毕可秉.对美术教学过程的思考[j].山东教育, 2000,(z6)。
关键词:物理教学;情感;兴趣
一、发挥物理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的激情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爱上物理,就要先让学生喜欢上物理教师。因为只有让学生觉得这个教师有趣,他们才会觉得这个教师上的课也一定有趣。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做事认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用丰富的知识、优雅的举止、坚定的信心、乐观的态度、幽默的谈吐、高尚的道德来感染学生。成功的教育,必须让学生人格完美,人性得到升华,让教育体现它真正的价值。作为师长,我们要改变以往严肃的形象,要给予学生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我们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不要时时刻刻说学习、说成绩。要爱学生,尊重学生,甚至做他们的好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只有抓住学生年轻的心,我们在教学上才能“对症下药”,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物理教师的人格魅力,让我们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好学、乐学。让学生因为喜欢物理教师而喜欢上物理课堂。
二、让爱的主旋律唱响物理课堂
伟大的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而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有责任的教师一定要有爱心。爱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该把无限的爱献给自己的学生,做到伸手可以拥抱世界,敞开胸怀可容纳宇宙,拥有这样的大爱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最伟大的、最理想、最爱戴的教师。
爱是宽容。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时期的学生顽皮、好动,甚至叛逆,我们教师不能动不动就批评、请家长,甚至用简单粗暴的行为来解决问题。我们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学生,学生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我们要用宽容取代严厉,给学生更多的有原则的宽容,并适时地创造条件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让他们真正从内心深处得到心灵的触动。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当发现学生的错误时尽量用温和的态度指出来,并帮其改正,用教师有原则的宽容去构建一个和谐的物理课堂。
三、用我们的热情去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我们爱学生,包容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师,就是要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
物理是一门严肃而抽象的学科,它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某些现象来感受自然界的规则,并试图以这些规则来解释自然界所发生的任何事情。用我们有限的智力来理解自然,并试图改变自然。它这么高深,怎么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呢?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不可能天生就有,我们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培养。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1.利用生活中的物理常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地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常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比如,煮饭、烧水的蒸气到自然现象中的雾、雨、电的形成,以及火药的发明,原子弹、人造卫星的上天等入手,使学生明白学好物理是多么的有趣,不仅可以了解世界,还可以改造自然,用好物理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用动手做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增长知识,体会成功的快乐。初中生还是很爱玩的,他们还拥有一颗好奇的心,我们要利用好这一特点来益智。
平时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造成课堂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动手的喜悦。真正做到“百闻不如一动”。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益智小游戏来丰富课堂。比如,教学“磁现象”时,可利用小黑板来玩游戏,事先在小黑板的背面贴上一块小磁铁,记住位置,同时准备好一把有环扣的小钥匙。在课堂教学中我提问:“有哪位同学能把老师手中的这把钥匙挂到这个小黑板上?”学生踊跃实践,没有一个成功。这时我就故意卖弄一下,在小黑板上画了一个小铁钉,然后变魔术般轻而易举地把钥匙挂了上去!“哇,老师会变魔术!”在一片惊奇声中,学生的好奇心马上被调动起来了,纷纷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在讲“影子的形成原因”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投影仪做光源,在屏幕上玩影子游戏,做一些小狗、小兔、小鸟游戏。让学生观察影子再讨论影子形成的原因。
3.用生活中有趣的物理文化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穿插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发现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还有,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1)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2)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我们可能从小就知道,但没学物理之前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因此,在课内外穿插一些有趣的物理文化,一定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师伟大的爱是学生成长的源泉,我们要让教育充满爱的艺术。物理是一种智能,我们要利用好这种智能,对待学生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怀疑,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责备,多一些感化少一些说教。在课堂上倾注更多的爱,让情感之花在物理课堂上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杨宝盘.谈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