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效课堂的核心

高效课堂的核心

时间:2023-05-30 09:15: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效课堂的核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效课堂的核心

第1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构建分析

1核心素养对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重要作用

1.1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对于学习来说非常重要,不论是学习英语知识还是学习其他学科,学生如果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就可以更快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能相应得到有效提高。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分类以及理解分析,能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提升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如果学生的思维意识以及思维能力较差,不仅其学习会受到影响,甚至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也很容易被淘汰,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构建高效英语课堂,而且还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1.2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那么教师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能帮助其更好、更快地学习英语知识,从而提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能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也得到增强。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获得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提升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效果,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1.3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英语的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这些环节。但在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说”的能力的重视程度严重不够。教师如果想要提升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就不能忽视对小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小学生“说”的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学生形成语感,为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不断“说”英语的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英语意识,使其更易于理解教师教学中的英语思维。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就会变得更易于开展,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提升,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促进小学英语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的英语学科素养有待提高

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规范、教学设计的方案以及教学方法等都可能会对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养成产生影响。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当中,部分教师只注重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忽视了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很多小学英语教师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2.2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

研究表明,很多小学英语教师都是参考网上下载的课件或者资料来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或者通过网上现成的课堂教学设计来构建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还有部分教师是借鉴其他教师的课件;只有极个别的教师是根据自己长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内容设计。

2.3学生学习能力不足

通过平时的随堂测验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限,很多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差。通过分析学生日常测评的结果可以发现,学生在英语词汇和语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多,这导致学生最后写出的作文往往水平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此,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英语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3.1通过课前预习,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一项能保证学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能力。学生通过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不仅可以实现英语素养的提升,同时还能帮助教师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对此,在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从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出发来设置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可以开展预习教学模式,让学生针对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研究,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感情体验。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对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减少课堂上对教师的依赖,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给学生扩充英语知识,以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能够通过课件初步学习本节课的英语知识,引导学生加强对英语知识的了解,这样学生才能实现有效的预习,才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比如在学习三年级APictureofMyFamily一课时,在本节课程开展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制作课件,让学生在课前充分地理解并且接受教学内容。首先,课件应当包括文章的重点词汇、重点短语和固定表达结构等语法知识;其次,课件还应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教师应在预习课件中标示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让学生通过预习实现对本节课内容的初步学习,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节省对一些简单内容进行讲解的时间,用更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Whatisthis?”“Whoisthatboy?”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来寻找答案,并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应用英语知识点进行表达。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积累一定的英语知识,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极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实现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

3.2通过合作探究教学,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转变学生的课堂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模式的设计需要围绕学生进行。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并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学生的英语知识和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后,教师的教学就会变得轻松,学生也能快速理解教师教学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并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例如,在讲解MyFavouriteSeason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内容为学习小组安排任务,让小组成员针对任务进行探讨与交流。教师可对小组的交流结果进行详细且有针对性的讲解,并适当进行补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省略或者简化部分教学内容,节省课堂时间,提升英语课堂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将话题“Myfavoriteseasonandreasons”作为课前小组探究的主题,同时再根据这一主题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展开学习,例如:“Byreadingthetext,whatarethecharacteristicsofthefourseasons?”“Discusstheweatherconditionsofthefourseasonsandtheactivitiesthatcanbedoneinthefourseasonsaccordingtothetextandyourpersonalexperiences.”“Whichseasondoyoulikebestandwhy?”等。学生通过这些问题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并采用英文对话的方式来进行交流与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临时应变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提升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时了解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对学生进行补充和纠正,有效提升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3.3加强课后阅读拓展,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良好的英语基础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英语课堂。英语学习需要积累大量的英语词汇以及英语短语,因此,小学英语教师除了教授基础知识,还应在课后为学生拓展英语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但是,小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与控制能力,对于课后知识拓展往往缺乏方向与目标,以致他们课后学习往往不够专心,有兴趣时就看看自己喜欢的书,没有兴趣的时候就玩玩手机,不能很好地进行系统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学习能更有效率。例如,有的学生英语单词量积累还行,但语法部分较弱,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课后多做一些英语语法练习。总而言之,教师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地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好课后学习的正向作用。

4结语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如果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构建高效课堂,就需要增强对学生的管理与引导。在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在课中,教师要保证学生课堂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和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培养;在课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巩固。最重要的是,不管是在什么阶段,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来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兴莲.紧扣英语三维目标,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浅析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J].学周刊,2019(6):84-85.

[2]袁丁飞.试论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小学),2018(11):162.

第2篇

关键词:智障儿童 生活化 语文 教学

智障儿童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对信息的接收、反馈及运用能力都相对较低,缺乏综合应用的能力,对抽象的知识技能难以掌握。对他们实现有效的语文学习,需要在现代化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智障儿童身心特点,让语文教学贴近现实生活,最终使他们生存、立足于社会。

一、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使语文教学贴近智障生的生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不仅要学会认知,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这样才能实现“学会生存”。培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化的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1.依据智障儿童的生活需求来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以及受它影响而产生的有关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已在很多国家的特殊教育领域得到了体现。它主张开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的需要。智障儿童日后要独立生存于社会就必须掌握衣、食、住、行几个方向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自我照顾、自我服务。因此在选择和设计生活语文课程内容时我们就应该以是否符合智障儿童的需要加以取舍,促进智彰儿童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我校中重度儿童适应语文课程的教学主题是从生活自理、个人卫生、饮食卫生、交通工具、交通安全、休息娱乐等方面来加以选择,符合智障儿童的生活需求。

2.在教学中融入动态的、发展的生活知识

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对我们每一个人的适应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智障儿童而言,他们面临适应生活环境改变的挑战更大。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反思的课堂。生活周围每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要及时收集周围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的信息,把它们适时地充实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来。动态的信息:诸如某某公路开通方便了我们、我们社区的变化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吸收新鲜事物,以小主人的身份面对生活,自强不息。反思的信息:诸如电视报纸传来的有关地震、火灾、交通事故等负面消息。这些现象将对我们的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教育引导学生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困难,从而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

由此可以看出,对智障儿童进行语文教学时,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将成为一种干巴巴的说教,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不符合智障儿童的认知特点,使教学成为一种智障儿童难以理解的抽象事物。

二、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丰富智障儿童的生活经验

智障儿童由于其智力的因素,造成他们在实际情况上的迁移困难和适应行为的局限性,因此,对智障儿童来说,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学会怎样进入社会,怎样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处、交往,比让其学会背课文要实用得多。生活化的语文教学通过创设生活场景、生活角色扮演等,帮助智障儿童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

1.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帮助智障儿童学会与人交往

在生活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自然的、非功利性的交往,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交往会成为人们获得交往智慧的直接源泉。当智障儿童在真实的生活场景、模拟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进行实践操作练习,能使智障儿童获得与人交往的最直接的经验,学会待人接物与人相处,从而促使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如教《有礼貌的孩子》这一课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采用半扶半放、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模拟生活场景,让智障儿童向课文中的“小红”学习,上学时向家人告别,利用学校这一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练习到了怎样与老师、学生家长、同学打招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2.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帮助智障儿童学会做人

生活是人的道德的真正发源地。对智障儿童来说,抽象的单纯的说教是枯燥无味、难以接受的。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结合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一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智障儿童在一种生活的氛围中、人与人之间自然、和谐的相处中接受教育,就会促使智障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让智障儿童感悟生活的真谛,学习怎样做人,提高智障儿童的道德素质。

3.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提高智障儿童的自护能力

智障儿童的自护能力普遍低下,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可以让智障儿童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学会一些自护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护能力。课文《公鸡和狼》可以引导智障儿童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坏人时要向课文中的公鸡学习,要镇定、机智,敢于与坏人抗争,课文《红绿灯》让智障儿童知道要注意交通安全,对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的记忆,对打电话的实践操作练习都可以使智障儿童知道在遇到困难时学会向家人和警察求救,提高智障儿童的自护能力。

三、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能力

学生的成长需要学生自身的体验,只有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是其真正意义上的获得。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学生亲自去体验,要体验就要实践。

1.让弱智儿童的学习由“接受式”变为“体验式”

在语文课堂上,创设实践机会,“先体验后学习”,先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充分实践与体验中,找出问题,再在同学、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老师要有意识地把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教学语言训练《打电话》一课后,可以带学生到办公室,试着给爸爸妈妈打电话,通过实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意识和实际生活能力,让生活成为学生的练兵之地。

2.利用多媒体,完善生活化语文课堂

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活性等特点,老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情境。如教学《秋天到了》一课,可以运用电脑课件,制作“秋天到了,树叶黄了,叶子从树上落下”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秋天落叶的情境,这样使学生很形象地感受到落叶表明秋天已经来临这一季节特点,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所教的知识也更形象、更生动,更让学生记住秋天落叶这点生活经验。

3.关心爱护智障学生,富有人文精神

在生活化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富于情感关怀,重视对智障儿童自尊的保护、自信心的培养。例如,联系语文课堂学习的超市购物一课,带学生去超市购物,首先学存包。我想到孩子都已懂事,且和正常孩子不一样,如果十几个一起进去,肯定会因笨拙的言语和动作而引来异样的眼光,便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轮流进超市学存包,让他们心情愉快,孩子的自尊得到了保护。在自信心的培养上,教师应基于中重度智障儿童差异的特点,做到个别化教学实践。需要指出的是:中重度智障儿童普遍缺乏独立活动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以及特殊性,有机实施教学实践,例如:结合《打扫卫生》一课的教学进行实践,把轻度智障儿童分为A组,中重度分为B、C组,实践的重点放在B、C组上,让A组学生完成扫地,B组学生擦桌子,C组学生捡地上的纸屑放进垃圾筒,教室打扫干净以后,教师进行总结表扬,让同学们体会到自己能行,并不是什么都不会做的孩子,鼓励他们多参与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自信心。

生活是教育的发源地,语文教学是离不开生活的。实践证明,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活动更有利于智障儿童的成长。当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在浓郁的生活氛围中、在人与人的自然相处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钱林英.浅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6)

[2]吴建琛.培智学校实施个别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02):40~42

[3]董加琼.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究.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9)

第3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效课堂 评价体系

近年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意识到,语文是一门飞扬着灵性的课程,是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语文教学,不应该是解释,更不应该是说明,而是一种心灵的润泽,是一次难忘的、充沛的情感经历,语文教学是浪漫而富有创造性的,对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全体”发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观的引领下,中职语文教学更应该解放人的心灵和智慧,让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发挥出来,提高以“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为核心要素的语文素养,为中职生从学生人转变为社会职业人做好准备。在如今提倡“大语文”的环境下,课堂教学依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阵地,所以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构建高效课堂。

一.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核心素养的原则和关键

高效课堂,就是学生和教师消耗尽可能少的精力和时间,获取尽可能最好的学习效果。高效课堂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教学理念的更新,也包括教学技巧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改变。正因如此,中职学校掀起了对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自主学习、翻转课堂等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课堂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学校很多老师纷纷尝试,相互效仿。可事实证明,这些模式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放之四海皆准,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和教师。所谓“教无定法”,学生是个性化的。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本来也应该是极具个性化的,本该个性化的东西一旦走入固定模式的桎梏,就成了死板僵化的开始。所以构建高效课堂的原则就应该是因生制宜、因师制宜、因地制宜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衡量语文课堂是否高效,一是要看学生是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形成与发展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素养;二是要看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是要看师生是否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解放了心灵和智慧。要想实现这三个目标,学生是关键的主体,学生的高效决定了课堂的高效。所以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不在于用什么教学模式,而是要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性。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技巧固然重要,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评价体系。

中职学校现有的评价体系中,课堂表现几乎完全与最终评价脱钩。即便是有的学校将课堂表现作为最终评价的一方面,但不少学生仍受初中一张期末考试卷成绩决定最后成绩评价模式的影响,忽视课堂的评价。不少老师对于课堂的评价也缺少系统而有效的评估体系,刺激不了学生对课堂评价重要性的认识。优质的评价体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动力,形成主动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上建立基于提高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关注以“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为核心要素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二.以基于提高核心素养的多维评价体系促高效课堂的构建

“建立促进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这是课程改革给我们新的u价理念,根据这一理念,我尝试把基于提高核心素养的主体维度和时间维度的多维度评价体系引入课堂。

(一)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

从主体维度上主要分为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

自我评价是师生自己评价自己,通过自评让学生和教师较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

生生评价是互动学习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的评价,既对小组进行评价,也对个人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客观,可以弥补自己评时的不足,使学生更全面看清楚自己。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学生们可以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达到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目的。

师生评价不仅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长久以来,学生都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体系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单向评价方式,切断了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渠道,不仅使学生产生被忽视的感觉,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也使教师失去了了解学生感受,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机会。现在,我们不但要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还要把评价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评价教师的教学,说出对教师的不同看法,提出对教师教学的要求。通过评价教师使教师得到教学上的宝贵反馈,也提高了学生的民主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教学相长。

(二)教前评价、教中评价和教后评价

从时间维度上主要分为教前评价、教中评价和教后评价。

教前评价是对学生课前学习内容自我的了解,自我评估的定位的评价。包括能否提前预习,是否查找相关学习资源材料,能否合理地质疑,以及对学习内容兴趣度和难易程度等方面的认识评价。教前评价可以掌握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和本课的难点,准确地对教学内容、教学难度、教学方法进行定位,根据评价结果,学生调整学习计划和策略,教师整合教学内容。

教中评价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评价。教中评价可以及时检查教学状况,调控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

教后评价是教学之后对与教学相关因素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策略,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教后评价可以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以便在下一阶段更好地教学。

(三)基于提高核心素养的多维评价体系对构建高效课堂的作用

在评价的过程中,把自我、生生、师生评价和教前、教中、教后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更具有全面性、多元性和发展性。譬如,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理解是否深刻,教学目标设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就预习是否充分、到位,学习计划的制定是否合理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预设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自己的兴趣,教师则评价学生的预习成果是否达到期望水平。至此,师生对于正式的课堂教学都做到了心中有数,也对课堂的教与学有了一定的期望,保证了上课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自己和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也可以评价其余小组展示的学习成果。师生互相评价对方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各种问题,学生在小组活动和交流中是否表现积极等等。教师反思教学效果,如课堂教学是否实现了互动,是否引导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探究活动,学生有没有“创造性”的发现等等。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及时把握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的薄弱部分,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益。这一阶段的评价确保了学生积极地互动与交流,课堂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自然就培养出来了。在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一些调查问卷,使学生能对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对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题目对学生进行形成性测试,检验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根据问卷和测试的结果反思教学效果,如自己是否有足够的知识和机智应对学生的探索过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等等。评价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全面总结,及时鼓励学生,师生共同制定下一阶段教学的策略和目标。

每一次完整的多维评价都是师生一次提高自身核心素养的机会,有了这种提高,学生对下一阶段自己和同学的表现充满了期待,觉得语文的学习充满了乐趣,在学习中就会更加积极,课堂学习更加高效,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交流多了,思维的碰撞多了,知识储备量也多了,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素养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中职学生普遍缺乏一种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基于提高核心素养的多维评价体系引入课堂,制定合理规范的评估分值体制,刺激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是构建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而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以“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为核心要素的语文素养,也就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语文教材教法》主编: 王林发, 副主编: 李晶晶 暨南大学出版社

2.《如何打造高效能课堂》著者: [美]麦克唐纳[美]赫什曼 中国青年出版社

第4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新课堂;改革;线路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1-0005-07

一、“新课堂”的崭新形态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能够肩负起“节能减耗、增效高效”使命的新课堂形态是多样化的。其中,有四种课堂形态值得教师关注,它们分别是:基于学生潜力挖掘的“高级课堂”、基于教学重点巡回再现的“循环课堂”、基于元认知学习的“元级课堂”与基于思维导图学习的“深度课堂”。

(一)基于学生潜力挖掘的“高级课堂”

传统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书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即所谓“双基”,其目标点是保底式的,把《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教学任务奉若神明,教学的最终效果难以突破既定的知识技能圈层,教学活动只能徘徊在学生的低级认知层次中,如感知、理解、记忆等水平上;新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后对既有知识技能教学要求范围的突破,试图以法定知识、技能的教学为基础,用它们来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整个教学突破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的限制,让学生获得额外的收获与惊喜,让他们在思维、想象、创造、批判等高级认知能力上获得发展。这种课堂是致力于释放学生潜能、培养学生高级智能、深度开掘学生智慧“矿藏”的高级课堂。

(二)基于教学重点巡回再现的“循环课堂”

增加核心知识在课堂中的呈现频次,让教学重点内容与学生循环会面,是当代高效课堂改革实现增效目标的重要经验。在杜郎口中学,“六次循环——学案预习是一次,小组内部交流是一次,小组展示准备是一次,小组展示是一次”[1]不失为课堂增效的内在秘密,教师应该从中获得启迪。在新课堂改革中,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课堂形态是循环课堂。在传统课堂中,课堂教学是时间性、线性的,所有教学内容都分布在教学时间之轴上,教学活动单周期进行,教学重点知识在课堂中的呈现次数受限;在新课堂中,教师要借助于核心知识导图这一课堂教学内容骨架来增加核心知识的呈现频度,努力在课堂上复制、重现大量“核心知识导图”的翻版形式,并嵌入到课堂教学的多个环节上去。在每个教学环节,如课外自主学习环节、小组研讨环节、教师点拨环节、查漏补缺环节、课堂小结环节、课外作业环节中,教师都要让学生在心中、脑中再现一次教学重点知识脑图,提高核心知识的再现频率,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效能不断飙升。正如有学者所言,“评判一堂课是不是‘高效课堂’,应从以下六个‘度’考量,即效度、广度、密度、深度、自觉度、适切度”[2],循环课堂是解决知识点呈现密度,增加课堂容量的有效举措。

(三)基于元认知学习的“元级课堂”

课堂教学效能最优化的另一手段是实施反身教学,即让学生教师化、编者化,带着原创者、讲授者的心态与意图去学习,以反思、批判的眼光对待学习活动。所谓学生教师化,就是让学生在充当教师助理、“小先生”、学科长、小组长等角色中站在教师的角度、立场上去学习,让学生潜入到元认知层面。这种反身学习法自然是一种最高效的学习,它有助于学生担当起学习的责任,监控、把握自我的学习活动,自觉改进学习方式、观念、思路。所谓学生编者化,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中自己去揣摩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目的、心思,深入到教材文本的背后,与教材文本的作者进行对话,实现对教材的追本溯源式的学习。显然,这种学习活动也带有元认知的成分,它能够帮助学习者实现学习活动自主化与自控化,属于一种将元学习与知识学习融为一体的课堂学习新形态,故以这种学习活动为支撑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元级课堂”。

(四)基于思维导图学习的“深度课堂”

课堂的深度取决于师生对学习内容吃透的层次与水平,取决于课堂讨论深化的程度。“信息量、训练量要达到一定的浓度”[3]方能刺激学生的认知发展。一般而言,课堂教学往往是在两个层次上展开的,一个是对教材内容的浅显认知,一个是对教材背后知识架构的深刻理解。前一层次集中体现为让学生读懂教材,而后一层次则体现为让学生读透教材,将教材文本分解为一系列的零散知识点,再按照知识点间的逻辑、意义关联进行重新组装。要实现第二教学层次的目标,教师就需要借助思维导图,清晰把握课堂知识的“基本结构”。在新课堂中,教师不仅可以按照知识导图来备课、授课,来设计作业,还可以让学生用知识导图来做笔记,进行课堂小结,组织课堂效能检测等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突破字义理解层次,达到对课堂教学的深层构架。“深度课堂”正是在核心知识导图的配合下实现的,它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把利剑。

二、新课堂创建的实践切入点

理念、思路毕竟具有主观性,含有一定的假想、想象、想当然的成分,将之适用于具体的课堂语境与教师身上,形成操作化、现实性的课改实践与行动路线,是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考察课堂是否高效要关注三个维度:一是高的目标达成度,二是优化的达成路径,三是积极的学习愿望。”[4]路径选择对新课堂创建而言同样意义重要。要将新课堂形态付诸实践,教师需要具备多样化的智慧,尤其是要善于统筹课改的关键链环,践行“课前、课中、课外”一体化统筹的课改理念。为此,找准新课堂理念行动化转变的抓手,找到课堂改革的施力点,是力促课改成功的必由之路。在高效课堂改革中,我们应从改革重点领域的确定、课改辅工具的引入与课堂效能测评工具的研发等三方面入手来勾画课堂改革的具体行动路线,使新课堂理念课有形化、具体化,藉此提高教师的课改执行力。

(一)关注质量形成关键链环,确定课改重点领域

高效课堂改革的三个重点链环是课前设计、课中实施与课后作业布置。简言之,高效设计、高效教学、高效作业是高效课堂改革的三个行动切入点,是把教学活动引向高效优质的三个抓手。高效课堂改革是校内外、课内外协力协同的一体化过程,正如一些学者所言:“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这是水平和效率最高的教学方式。”[5]换个角度看,课堂教学效能的提高是三大教学活动,即“学”、“教”与“练”密切协作、有机配合的过程,在上述三个环节中如何实现三者间的协作尤为关键。在新课堂创建中,三个课改领域各有侧重点:课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课堂以教师导学为主,课后以学生练习为主。分别掌控这三个教学环节质量的纽带是:课前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导学问题设计、课堂教师的教学组织与导学活动以及课后教师的作业设计与学生练习效度。把高效课堂改革的理念落实到这三个环节中去,努力实现各个教学环节的最优化与实效化,是课改环环紧扣、步步见效、直逼目标点的实践路径。

(二)研发助学新工具,打造课堂改革脚手架

引入辅学新工具,努力实现导学目标,构筑学生自主学习轨道,是促进课改增效目标达成的另一重要实践路径。在新课堂创建中,我们将着力引导师生共同开发“一图三单”,为高效课堂改革提供垫脚石与脚手架。所谓“一图三单”,即核心知识导图与学习目标清单、学习问题单、课堂表现自我评价单。

核心知识导图是基于脑图绘制原理,以单元课程内容中的核心知识为基本元素,以核心知识间的逻辑、思维、认知关联为线路,模拟神经结构图的组织方式绘制而成的一种教学导视图、教学内容结构图或学习线路图。

学习目标清单是单位教学活动,如课时教学、一课教学、一单元教学等的具体活动目标,它是检测教学效能达成度的直接工具,是效能检测环节的命题蓝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航标。尽可能具体化、可量化、精确化是高效课堂目标清单的必需特征。

学习问题单是新课堂的重要导学工具,是学生预先学习教学内容的指南,是激活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引线,是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导图。从来源看,学生学习问题由学生生成问题与教师预设问题两个部分构成,它们是师生开展教学对话、展开教学实践、落实教学目标的切入点。教师对这些问题评估后,将之划分为由易到难三个等级的学习问题,将较难层次的学习问题作为课堂点拨的对象,将中等难度问题作为群学的对象,将容易问题作为独学的对象,整个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才可能大大增强。

课堂表现自我评价单是显化课堂教学活动效能,开展教学反馈,刺激教学热情,保证教学活动的必要动能的重要工具,是高效课堂的特色助学工具。课时学习效果检测表格、学生课堂表现亮点点评表、学生课堂自编习题等都是学生课堂表现自我评价单的常见形式。

在新课堂创建中,上述四个“图单”在相互配合中发挥着各自的独特助学功能:核心知识导图是教师解剖教材的手术刀,是教学整体设计的指南针、导航仪与直观图,是防止教学偏离重点的“防火墙”,是现代板书与学生笔记的最佳替代品,是精化、简化教学活动的一把利器;学习目标清单是师生直击教学靶心、过滤教学垃圾、规划学习活动的工具,是凝聚学生的学习精力、聚焦教学目标点的有力“小工具”;学习问题单是实现学生学习活动自助化、自主化、自控化的学习新工具,是教师的主要导学工具,是学生设计自学线路的路标,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课堂表现自我评价单是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正能量、学习力度的“加油站”,是记录学生学习中的“兴奋点”与成功点,让课堂教学效能持续增力的课改工具,利用好这一工具能够真正实现“陈述型教学”向“挖潜型教学”的飞跃。

(三)运用全新课堂评价工具,落实高效课堂改革目标

课堂教学效能的准确监控需要一系列科学评价工具,它们是实现课堂教学永续高效、持续增效的必要条件。基于新课堂变革的需要,我们在课改推进中需要研发三类课堂效能评价新工具,即基于“零负担高质量”理念的教学质量短效评价体系、基于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监测的时效性评价工具与基于学生学习喜欢度监测的长效评价工具。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能,教师必须从三个方面来努力,即确保自己的课内整体教学效能完全达到,确保自己课内各环节的教学效能依次达到,确保自己的教学真正产生助学增效的功能。要达到这些课改目标,新课堂就应该开发上述评价工具,引导学生在低负担、高动力、高热情的水平上达到高效课堂改革的各级目标。简言之,如果教师的教学效能不是教师在课内取得的,那么这种课堂教学可能是无效率、高成本的,是以学生课外生活时间的牺牲为代价的,它不能证明教师课堂教学追求高效的目标实现。或者说,该堂课达到的只是一种“假效果”,“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6]才是高效课堂改革追求的“真效”;如果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不能得到即时回馈与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成就感无法得到激励,这种教学即便是有效也难以继续前行,毕竟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能是高效课堂效能延伸的生命线;如果教师不清楚自己教学对学习者的吸引力大小,不知道他们喜欢与否,课堂教学同样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即参与的广度、深度与频度,真正有效的课堂难以实现。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我们认为:新课堂创建中必须加大上述评价工具的研发,为新课堂效能的显化、调控、强化提供有力的评价支持。

三、微观课堂结构重构:

迈向“新课堂”的路线图

上述课改理念与工具为教师制订微观新课堂改革路线提供了线索与启示。所谓微观课堂,就是指教师所上的每一节课是新课堂改革的终端落脚点,是高效课堂改革的最底层改革工程。在高效课堂改革中,所有整体改革思路与宏观改革蓝图都必须立足于一节节平实、深入、科学的课堂变革之上才能够最终落到实处、体现实效。我们认为:教师个人的微观新课堂改革工程主要涉及授课的三个主要环节,即课前、课堂与课后。对这三个环节进行分别改革,在每个环节上植入新课堂改革的理念与精神,构筑高效课堂改革的完整流程与循环,是教师个人新课堂创建实践的一般线路。

(一)课前

充分、深入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改革的首始环节,是构筑新课堂的基础链环。任何课改参与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必须在高效课堂改革理念的指引下做好各项课前准备工作,如开发各种配套改革工具,分析透教学内容,设计相关授课预案等,以此为课改的顺利实施与推进打下坚实基础。在课前准备工作中,教师与学生各自准备的内容与要求是既相差异又直接关联的。

1.教师备课。

教师备课是课前准备活动的主要内容。具体而言,教师要做好以下各项授课准备工作,为课堂教学效能的提高做好铺垫。

绘制课时核心知识导图。结合课程标准,参考课改要求,认真分析教材内部构架,深入把握教学内容脉络,是教师绘制核心知识导图的第一步。之后,教师应抓住核心知识点,定位教学重难点,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网络状关联,并在知识脑图绘制原理的指导下,绘制出一课时、一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导图。这是开展高效课堂设计,准备高效学生预习问题单,科学分配教学时间,有序规划教学流程的基础性工作。一旦核心知识导图绘制完工,教师不仅吃透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也能做到胸有成竹,教学实现高效目标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大。

分配教学时间。教学时间分配虽然不是课堂结构优劣的根本指标,但也是课堂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参考指标。高效课堂的效能是教学效果与教学时间之间的比率,有限时间内能否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是决定教学品质的重要参量。在新课堂试行期,我们建议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时间进行科学分配,努力形成各环节、各部分时间配置匀称的教学结构。在高效课堂改革中,教师必须合理设计以下教学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各知识点间的教学时间比例、核心知识与非核心知识之间的时间比例、知识技能教学与情意价值教学之间的时间比例、教与学之间的时间比例、讲与练之间的时间比例、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之间的时间比例、有效学习与无效低效学习之间的时间比例、课外学习与课内学习之间的时间比例等等。整个时间分配的改进方向是:适度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有效学习、课内学习、核心知识学习、课堂练习在整个教学时间中的比重,力促学生课堂学习效能的最优化,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化。

设计课时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分环节进行,环环紧扣、步步为营地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是高效课堂改革的重要策略。在高效课堂改革中,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改革理念设计出独具特色、进程科学、有序衔接且符合效率效能要求的授课环节,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路线图。教学环节设计的实质是为学生学习提供一条高速轨道。因此,教学环节之间应该具有一定的梯度、跨度,达到让学习者拾级而上就能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设计效果。新课堂的根本特点是强调学生、学习、参与在教学中的重要位置,毕竟“学生在‘做’中主动建构,在‘做’中主动发现,主动发展”[7]。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一定要突出学生学习活动,如展示、交流、研讨、探究、参演、练习、自学等。新课堂的教学环节设计要突出学生学习环节、学生互学环节、教师导学环节、师生研学环节,这些环节是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能的关键点。

撰写课堂教学“简案”。在教学环节设计完成之后,教师应该考虑的是在每个环节上具体安排哪些教学活动,设计哪些教学内容,采取什么组织形式,运用什么教学方法等问题。把这些教学活动要素组织起来,就形成了课堂教学的预案或方案。在新课堂创建中,我们认为:计划不如变化,计划跟不上变化。所以,教学方案的设计应该力求简单明了、简明扼要、清晰练达,让人一看就抓住主线,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内部构架一目了然。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简案”。教学简案的最大优点是不埋没主题,不冲淡教学主调,不增加冗余教学环节,所以非常适合基于核心知识脑图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符合简明课堂、瘦身课堂的精神追求。同时,教学简案也有助于教师开展教学创造,利用教学生成,便于对教学方案进行灵活调整,促进教学活动与学生学情、课堂情境之间动态调适与迅速契合。

制作学习目标清单。实践证明,清晰、具体、准确的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效能的保证,教师为学生制作学习目标清单是辅助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课前,教师应该基于核心知识脑图来确定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并尽可能使之指标化、表格化、数量化。譬如,授课后学生要能把握课文的主旨,要会运用所学知识点来解决实际问题,要能完成导学案后的自测题并达到一定分数以上,等等。学习目标清单设计制订完毕后,教师就有了教学、评价、测效的基本工具,就能让教学达到指点打点、直击靶心的效果。在学习目标清单制订时,教师一定要考虑三个标准:全面,即充分考虑让学生“学会、会学、想学”或“知识、能力、情意”等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生本,从学生角度来描述学习目标,便于学生自我检测、自我反馈、自我激励、自我调控;适度,学习目标刚好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每个目标之间拉开合适的梯度,确保学生“能学会”、“能慢慢学会”。

制作“自主学习问题单”与“自主学习效能检测题”。新课堂创建的目的之一是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服务,努力实现教学活动的自助化,为学生学习提供一道“自助餐”。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依托是研发“自主学习问题单”与“自主学习效能检测题”。所谓自主学习问题,就是教师对课时或单元教学内容中的核心知识加以改编而形成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抓手,是引导学生自助式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引线或垫脚石;所谓自主学习效能检测题,就是师生用以检测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效果效能的一系列题目,它是促使教学活动实现自学、自评、自控的依托。无论是自主学习问题单,还是自主学习效能检测题,都要求教师遵循两个基本要求:一是确保每个问题、题目都具有一定的认知载荷或难度;二是问题、题目必须精选,要能够与学习目标清单之间形成大致对应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自主学习问题单与自主学习效能检测题才可能与教学目标密切关联,紧密围绕核心知识与技能、核心素质点展开。在制作问题单与检测题时,教师一定要处理好典型考题与学生学习中自生的典型问题间的关系,努力将二者结合起来,提高问题单与检测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为了适应学生课前与课堂两个层次的学习需要,教师应该把自学效能检测题分为A、B两部分,A部分可以相对简单一些,用于学生开展课前学习效能的自助检测,B部分相对难一些,用于检测学生课中学习效能的达标检测。

2.学生备学。

与教师备教同步的是学生备学,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又一重要依托。学生备学效能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一是有无科学的导学工具,其二是有无科学的学习程序,其三是有无科学的质量监控工具。为此,学生在备学中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首先,借助“学习问题单”进行自主学习。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问题单开展自主学习,循序渐进地达成学习目标清单上的各项学习任务,是学生备学的基本思路,是学生针对核心知识展开的第一轮学习。对学生学习而言,学习问题单就是导航仪,就是领航员,教材就是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在学习问题单的引领下,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就可能有条不紊地展开。当然,经过这一轮学习之后,学生不一定全部掌握预定学习任务,肯定还会有一些核心学习问题没有完全掌握,一些“学习难题”会随之生成。此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问题单上详细记载这些难题,以备课堂学习中将之提交给学习小组或教师。

其次,严格按照“阅读教材——尝试完成问题单——聚焦疑难问题”的程序开展自主学习活动。阅读教材是学生全面把握教学内容的手段,适度增加阅读的深度、频度是学生顺利解决问题的前提。在阅读教材之后,学生应该尝试完成问题单,解决问题单中的简单知识点,对中度或有难度的知识点进行深度思考,即使无法解决,也要清楚疑惑在哪里,症结在哪里,以此来提高课堂听课的针对性。

最后,完成学习效能检测题,自助评估自己的学习程度。在学生完成自学问题单后,应该及时完成学习效能检测题的A部分,并在家长评阅配合下共同完成自学效能评估活动,确保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状态,知悉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分析在课堂学习中的听课重点,实现对自主学习状态的自我知悉、自我掌控。完成学习效能检测题之后最好要写出学习反思,记录学生在学习方法、解题技巧以及学习过程方面的收获与体会,以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自我强化学习信心与学习动机。

(二)课堂

在充分的课前准备完成之后,课堂教学活动就变得轻松多了。课堂教学的最大优势有两个:其一是学生群体合作学习易于开展,能够克服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中的缺陷;其二是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教学进程与效能全部在师生的掌控下进行,学生学习结果能够得到及时评价。因此,课堂教学在高效课堂改革中承担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成学习任务,确保学生学习的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地达成最终教学目标。所以,作为高效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新课堂应该具有自身的结构、环节与样式。客观地讲,新课堂创建应该远离模式,与模式、套路之间适度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优质高效课堂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课堂,而是一次次的生活与生命的共鸣,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的殿堂”[8]。换个角度看,课堂模式不一定全是病态的,只要利用得当,合理的课堂模式很可能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结构生成的基础框架。实际上,在高效课堂改革领域中,学者最反对的是固化模式、定型模式,而非创建模式、利用模式。在高效课堂改革中,临时性的课堂模式只是新课堂创建的垫脚石与起点,只是未来新课堂理念的雏形与草稿,只是一种临时性的暂时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改雏形也只有在不断修整、完善、改进中才可能赢得广大教师的认可与接受。在课改中,我们建议中小学教师以以下课堂模式为起点来展开高效课堂改革的实践,这就是基于核心知识脑图的“七环教学模式”。我们可以认为:这一模式就是高效课堂创建的“起点模式”、“雏形模式”、“一般模式”,它是高效课堂改革者推进课改的切入点与起跑线。

(1)出示目标。

本环节的基本教学活动内容是:教师出示学习目标清单,同时同步呈现本课时的核心知识脑图,让学生瞬间强化学习重点与预定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清晰的学习目标定向。本环节用时应该控制在1分钟之内。

(2)自主学习。

本环节的主要教学活动内容是:让学生自读教材,生成自学问题,完善教师提供的学习问题清单,形成深入思考、同学讨论、教师点拨的对象。本环节用时应该控制在5分钟之内,确保学生能够进一步吃透问题,清楚学习问题。

(3)合作学习。

本环节的主要教学活动内容是:组长领学、问题聚合、小组研讨、组内展示,解决简单问题,筛选疑难问题。在小组长或学科长的带领下,学生在组内交流学习中形成的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解决掉一些简单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再次收集,形成本小组需要集体解决的优质问题,以备教师点拨之用。本环节用时应该控制在5分钟之内。

(4)课堂展示。

本环节的主要教学活动内容是:由小组长负责,按照学习问题单顺序,依次向全班同学展示学习成果,提交学习中生成的问题。在每一次展示中坚持以一位组长展示为主、其他组长补充或纠错的形式进行,从各小组提供的问题中选择问题“并集”,公共学习问题减缩为一个问题,并将问题“并集”呈现在黑板或幻灯片上。在展示中给学生提供课堂陈述的固定格式,即“讨论中,我们组学会了哪些新知识”,“我们小组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学懂”,“我们问题的关键环节是什么……”本环节用时应该控制在10分钟之内。

(5)集中点拨。

本环节的主要教学活动内容是:教师在学生陈述的同时呈现教学内容框架或再次呈现核心知识导图,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或认知图式,引导学生抓住教学内容全景。同时,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及时进行简明扼要地点拨,确保同学们顺利解决疑惑,达成教学目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本部分也可以与第4环节结合起来进行,以融合教与学、问题展示与点拨,实现帮助学生释疑解难的目的。本环节用时应该控制在15分钟之内。

(6)课堂归纳。

本环节的主要教学活动内容是:让学生或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的核心知识点及其学习结论,利用板书或PPT呈现学生的主要学习收获,集中呈现核心学习成果,强化重点教学内容。本环节用时应该控制在3分钟之内。

(7)效能检测。

本环节的主要教学活动内容是:让学生完成学习效能检测题中的B部分,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掌握学习目标达成度,形成技能与能力,增加课堂练习比重,达到熟能生巧的教学目标。本环节用时应该控制在6分钟之内。

上述环节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形成了一个“教学环”,如图1所示。

(三)课后

课后也是高效课堂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延伸教学效能、强化学习结果、校正学习误解、确保预习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新课堂创建中,我们也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优化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效能。总而言之,新课堂创建中的学生课前预习成了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任务,事关高效课堂改革的全局。因此,课后作业量、课后练习内容必须严格控制,使之精化,确保课后作业改革良性推进。在课后作业改革中,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改革举措,以确保课后作业的质量与效能。

1.围绕核心知识设计或选择作业题。这是确保高效课堂改革抓住重点、有序推进的条件,也是压缩作业量、聚焦作业重点的必然选择。教师布置作业时,应精挑细选,力争精简高效。

2.引入分层作业布置理念,照顾学生个别差异。作业是因材施教的重要环节,是差异性地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手段。在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布置A、B、C三类作业,确保三类作业难度有梯次地加大,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作业任务提供条件。当然,在作业选择中,教师应该规定学生只有在稳操胜券地完成低层次作业的前提下才有资格完成更高难度作业,决不允许盲目追求作业的难度,决不随意高估学生的水平,产生揠苗助长的不良效应。分层次、有梯度的作业设计方案重在为学生个性化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作业能级提供一种备选项,构建一个学习竞争的平台。这也是分层作业布置理念的核心。

3.与家长签订作业选择契约。契约中双方可以约定:如果一段时间内学生学习成绩有进步,教师、家长可以允许学生选择最少量的作业,甚至由家长为孩子自主布置课时作业,也可让学生自己选择课外作业。这是实现作业设计最大程度地个性化的重要举措,是增加作业设计弹性、确保作业难度与学生水平高度契合的有效举措。在课改推进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意愿与家长要求为学生提供作业选择建议,但必须明确:学生作业把握的首席责任人是家长,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是作业选择的最终目的,是家长、学生、教师三方的共同作业目标。

4.定期评选“免检作业”,助推作业效能提高。对那些高质量的作业,教师应该及时授予“免检作业”或“抽检作业”称号,提高学生自己对作业质量的自我管理意识。免检作业评选的目的不是为了减轻教师作业批阅任务,而是为了把作业质量管理的部分责任交给学生自己,培养他们对自己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自主高效的作业管理模式。

5.定期评选“预习高手”,开展自主学习经验交流会。预习是课后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主要依托。在课改中,教师应该定期评选“预习高手”或“预习能手”,让预习效果、方法俱佳的同学得到大家的关注,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与样板。借助预习经验交流会,预习方法研讨会等活动来提高课前预习效果,是课后学习活动不断优化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闻待.杜郎口“高效课堂”的效率性特征[J].上海教育科研,2009(9).

[2][3]陈杰.高效课堂读解的六个维度[J].江苏教育研究,2010(35).

[4]迟学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文化思考与行动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2(5).

[5][6]王敏勤.高效课堂的四个要件[J].人民教育,2010(6).

[7]学荣.“学做导合一”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

[8]齐营营,刘先志.“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5).

On the Roadmap of Effective Class Reform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Class"

LONG Bao-xin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Shanxi Province)

第5篇

摘要: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思想,将其应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能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时应将核心素养思想进行全面地渗透与应用,展开高效教学探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拓展与训练,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高效课堂;策略

一、“课上+课下”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效率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要求。根据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需求,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课上+课下”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探究。让学生在课下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思考与探究,并在预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引导,拓宽学生自主探究的思路,完善并优化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持续性的学习能力[1]。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脱离对教师的依赖,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自主探究;此外,这种方式还能让学生提前获知教学内容侧重点,积累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师的课堂教学省去不必要的知识讲解时间,全面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以五年级教材Inanaturepark这课学习为例。教师在教学开展前期要针对本课内容为学生制作较为完善地预习课件,在预习课件中体现出本节课的语言知识点内容,为学生进行有效罗列。如,本节课的重点词汇:lake、restaurant、share、forest…;重点表达结构:Istherealakeinthepark?——Yes,thereis…等。让学生在自主预习文本内容中标注语言知识点,将需要知识点代入原文语境进行加强性理解,收获高效自主预习效果。此之,还要在预习课件中体现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通过设置问题Whatarethesights(景物)andthingsbesideJones'house?让学生对Readingandwrite模块文本内容进行阅读,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总结与概括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对学生自主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提前了解教学内容语言知识点,进行自主记忆。同时,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地深刻理解与认知,保证其高效学习成效。

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学习效果与体验

在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引导小组成员针对学任务展开有效交流与探讨,共同解决与探究,加强学习效率。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通过相应地手段提升学生在英语探究过程中的思维品质。还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用英文对话形式进行交流与讨论,加强口语组织与表达能力,提升英语综合实力的同时满足核心素养能力的基本需求[2]。以五年级教材Myfavouriteseason这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针对小组布置有关文本内容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任务中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语言能力的培养等双重能力培养要求。让学生针对本课的文本内容进行全面地阅读,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通过思维导图手段进行有效划分与绘制。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了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说明了人们对这四个季节的不同体会与感受。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小组成员根据这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分成四个重要层次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小组成员合力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彼此讨论通过怎样的方式能将文本内容得以具体体现。之后,可以根据思维导图的二级框架结构进行针对性分析,小组成员针对不同季节的具体内容,通过英语文对话的形式展开讨论与交流。这一系列的小组探究过程能通过思维导图的手段拓展学生的探究思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还能通过小组间的有效交流与探讨,深化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实力,加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开拓学生学习认知视野

文化意识是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中应注重深化学生的学科情感,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与理解,并积极拓宽学生的文化认知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与思想品质,满足核心素养的基本需求。根据这种思路,教师可以在高效课堂构建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开探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现文本内容,并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为文本内容做好主题拓展,有效开拓学生的文化认知视野。如。可以选取五年级教材WhenisEaster?这课作为教学案例。在本课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到诸多中外的传统节日,在文本内容中对这些节日的相关信息进行了基本的介绍。但只通过教材的讲解无法使学生深入体验本课的主旨思想,教师则要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搜集并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搜集Mid-AutumnFestival,SpringFestival,Christmas,Halloween这些传统中外节日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及主要庆祝活动等资源,以图片、影像资料或文字记载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直观浏览与阅读。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想认知视野,还能使学生在课件的浏览过程中,深入体验课件内容所蕴含的文化思想,领悟学科精神,在保障高效课堂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自身文化素养水平的有效提升。

四、总结

总之,在小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要加强对各项核心素养能力与品质的有效培养与训练,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与体验,促进学生素质能力水平的综合性发展。

第6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 全球教学 发展起研究

一、核心素养的界定

1.核心素养的概念

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继素质教育后,我国教育界的热门词汇,2014年,《人民日报》曾开出专栏解读核心素养,认为核心素养不能够简单等同于其他素养。核心素养应该是建立在学科之上。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平台上构建的适合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核心素养更多地强调个人学科修养和对家、国的关爱,强调学科教育对学生社会公认价值观的培养,正能量的引导。当代众多教育家和学者对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界定。成尚荣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基础。不仅注重学科的基础。同时也关注社会发展的基础需要。以及个人发展的基础需求。这就使得核心素养更加具有发展动态的特性,而李小建教授则认为核心素养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具有共性的认知、思辨、判断等认知能力,同时还包括组织、管理和交往等非认知能力。

2.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界在对本世纪世界和我国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后,针对未来人才培养规格提出的教育理念。教育界的专家和学者通过对核心素养的不断论证。提出了三方面的内涵:首先,是具有学习和创新的素养,具体包括提取与批判思维的形成。解决不同情境问题的能力。良好的人际协调与沟通能力。对待传统事物的变革与创新能力;其次,是指信息化素养,未来世界是信息世界,对信息的处理和把握程度是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素养。具体包括媒体素养、数字处理素养、通信发展技术等;最后,是具有良好的职业和生活素养。具体包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对自我职业规划的能力、社会责任感等。

二、构建“核心素养”的垒球教学课堂

1.整合高效资源、形成核心课堂

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整合提炼教学资源,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能力。为其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建立在高效n堂基础之上。而高效课堂的建立则是在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培养基础之上。由此可见要想构建具有核心素养的高职体育课堂,必须从整合高效资源、形成核心课堂这方面人手。高校的垒球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垒球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此外,通过垒球运动还要塑造独立自主。顽强拼搏。具有一定抵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这使得高校的垒球教学目标不再是一维目标。而是呈现出三维多级目标。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达到这些目标。就需要整合最优秀的垒球教育资源。并对其加工提炼,形成课堂的核心内容。这些资源不仅指教学内容和手段,同时还包括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

2.形成“大”体育与“微”课堂

要改变人们对体育运动认识上的偏颇。当学生和家长提及体育教学时候,更多的时候是将其看作课余文化和休闲娱乐活动,完全忽视了体育的教育功能和价值,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人们对体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形成了一个“大”体育的观念。而这一观念的形成。正是建立在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基础之上。

田麦久教授在北京体育大学报告会上曾经指出,中国高校的体育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模式,而缺乏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素质和能力的桥梁,而核心素养的提出恰恰解决了这一瓶颈问题。理念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有限的课堂当中,在有限课时的垒球教学中,实现高校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根本变化。需要高校垒球教师结合垒球运动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大”体育和“微”课堂的统一与整合。

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形成特色课堂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继素质教育理念后的教育界的又一全新理论研究成果,是素质教育的凝练与升华。理论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和完善。高校垒球教学采用“核心素养”为理论指导。必然就需要构建具有这种理论导向的特色课堂。而特色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便是特色的教学内容。高校垒球教学需要与时俱进,与国际大学体育教学接轨,同时还要立足高校教育的本身特点。重新构建高校垒球教学标准。此外,充分利用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俱乐部,在垒球课上教学和课外活动中不断渗透体育核心素养的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课余活动、课外俱乐部等平台,吸收最为优秀的垒球资源,采用最为适合的教学方法,因地因时制宜形成最佳的教育资源。不断将体育核心素养渗透给学生,增强高校学生“大”体育的观念,形成特色垒球教学课堂。

4.强化体育教学的实用性。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高校体育教育培养社会基础实用建设人才。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教育学科,应重视体育教学的实用性,通过垒球教学增强高校学生的身心素质,为其将来步人工作岗位奠定身心基础。同时高校的体育教学还要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第7篇

要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准备涉及师生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准确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难中易相结合,重点难点突出,不能面面俱到;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寻找合适的补充性教学资源,例如历史图片、历史纪录片、历史歌曲等等,学生的课前准备就是各个小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前预习,组内合作探究,找出问题,课堂上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果。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对于内容比较枯燥的历史课来说,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发言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可以用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西班牙和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相关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在学习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四位航海家的航线、目的地、支持的国家等,然后分角色来完成相关的知识,老师只需适当进行指导,这样做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记忆,有效并快速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组织学生进行恰当的课堂讨论

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适当的课堂讨论是必不可少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达到高效学习历史的目的。高效历史课堂讨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讨论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可以通过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组织学生进行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进而突破重点难点,比如,讨论第二次的影响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黑河的历史人文资源对重要的历史问题设计开放性讨论题进行专题课堂讨论,可以安排学生在爱辉历史陈列馆寻找相关的历史资料,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这样就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高效课堂与堂堂精、堂堂清有效结合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发展,高效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学科素养的核心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以及思想方法,而做好这些需要我们上的每堂课都是精品课,每堂课都能完成教学任务,做到堂堂清。现在,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因此构建高效课堂显得格外重要。只有我们所上的每堂课都是精品,才能做到堂堂清,进而才是真正意义的高效课堂。

五、切实用好当堂检测达标卷

高效课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而高效课堂也离不开对学生的知识考查。素质教育与知识考查并不矛盾,素质教育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考查是检验学生的发展情况。当然,历史学科不可能经常考试,但是阶段性的考查是不应该缺少的。现在我校使用的当堂检测达标卷可以很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既可以看出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也可以适当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我认为用好达标卷既能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时还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六、注重课堂语言的艺术性

第8篇

一、“高效课堂模式”带给老师的“痛”与“快”

俗话说:一个好老师,才会有一批好学生。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也经历了迷茫、磨难,彷徨。当时心想:我要生病了,不用参加学校的“三轮”磨课,那该多好啊!这是所有老师对高效课堂的自然的心理抗拒。经历了痛苦蜕变的老师们,拥有了“高效课堂模式的魔杖”,达到了“灵活”运用的境界。当一个人没有后路时,所有的“潜能”就会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我校的“三次磨课”中,我的综合考评是第一名,这种大病初愈畅快的感觉真好,现在我可以骄傲地说:我经受住了“高效课堂”的磨炼与考验。现在我深深地体会到:面对大的变革,出现暂时迷失自我,这是生活中的常态。只有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看到美丽的彩虹。

二、“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的“高原现象”

实施“自主、合作、练习”高效课堂模式两年后,过分强调“自学”“过量练习”,课堂显得缺乏“活力”,缺乏“爱的流动”,缺乏“爱的召唤”,学生厌倦了。“真正的高效课堂是什么呢?”我们在不断地追问,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充满爱的流动,体现生命的追求。教室应成为充满爱的信任与真诚、学生向往的地方,而不是让孩子恐惧的剧场。

三、“淡化模式”需“寻找目标、把握精髓”

1.熟练运用基本操作程序

揭示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自学——合作交流成长——点拨释疑提高——检测评价巩固

2.学生找目标是更高层次的自学

目标是学习的灵魂,如何在很短的时间里又快又好地“捕获到学习目标”,的确是需要老师细心琢磨的一件事情。从七、八年级两个学段里,在学习目标方面,我经过了以下三个层次的摸索,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告知学习目标。在学生初步自学时,老师应先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第二,模仿找学习目标。在学生充分熟悉老师是如何制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方法自己去找“学习目标”。第三,学会自己找学习目标。我个人认为,我教的学生已经经历了“七年级一学期的学案”的实践阶段,学生对感知“学习目标”已经相当熟悉了。

3.学生充分自主应成为课堂亮点

自主学习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环节,如何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大课题。学生在“自学”中得到学法指导,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会学习的“三种方式”。“学会自学”,是学生学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我们今天从“有效课堂”走向“高效课堂”的主要行走方式。为此,学生充分自主应成为课堂亮点。

4.“核心考点”记忆要疯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人说“速度”决战高考命运,“英语著名人士李阳口语快速记忆方法”,这是一种“高效”学习方法,“李阳疯狂记忆法”,有助于促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进行知识的有效

积累。

第9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策略;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71

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更新,采用新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的教育模式,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本文就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当代的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对传统的思想观念进行更新,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这种新教学理念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要目的,而代之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采用新的授课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合理选择音乐教材,灵活运用各种音乐教学设备,让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才能对音乐课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精神集中的时间短,并且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时时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新鲜而有趣[1]。因此,我们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理念,针对小学生们喜欢听流行音乐及动画音乐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积极创设情境,围绕主题设计审美情景,激起学生对音乐审美的渴望、培养学生主动地感知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从而实现营造和谐高效的音乐课堂。只有这样,我们音乐老师才能实现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

二、积极创设情境来强化音乐教学效果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课堂情境是实现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关键。在音乐教学中需要触发学生的情感,让其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这就需要进行情景的创设,构建和谐、宽松、充满音乐美感的教学气氛。教育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他才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人在这种情绪下学习,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2]。

(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按照相关的教学目标要求,为学生的有效探究知识,要以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否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为标准设计好问题,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生理特点及兴趣爱好创设出一种真切的教学情景,有效的将学生引入到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音乐,去思考问题,体验到音乐课程的深刻内涵。例如,在教《摇篮曲》时,可以设计先播放《摇篮曲》曲目,再轻声问小学生们:同学们在此时此刻想到了什么呢?有没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似像什么情形?这样,小学们就会思索与这《摇篮曲》曲目的相近情形。好似小学生很容易想到在小时候被妈妈哄睡觉的情形,感到很幸福、很温馨。在这基础上,就可以顺着进行母爱教育,用情感激励小学生们积极地来学习,带着感恩的心态来学习《摇篮曲》。从而让小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轻柔安宁、优美抒情地学习演唱《摇篮曲》,歌曲中的内容思想就很容易被小学生们接受,触及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达到了对小学生们思想的教育,也让他们的学习的兴趣更强烈;他们感受到学习探究知识中的喜悦,实现了在音乐课堂的育人价值的高效价值。

(二)充分利用小学生们的模仿能力很强、表演欲望、参与积极性高等特点,可在小学的音乐课上时,一边播放要教的音乐歌曲,一边分配角色小学生表演情景,让音乐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小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优美的音乐、动听的故事、高效的课堂。例如,在教《我和你》时,这是我国在2008年举行北京奥运会时的开幕式主题曲,由刘欢和英国莎拉?布莱曼共同演唱,旋律上舒缓、优美、大气,歌词上通俗易懂、琅琅上口,主题上立意深刻。我们很难教小学生学好这种高难度的抒情作品,但是如果歌曲中的主题是传达的和谐世界的美好,从而设置教学的情境,教学的效果就大不一样。如让学生随着旋律的进行面对面站立,手拉手,相互凝望,待旋律发展至处,让学生体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美好愿望,让他们彼此深情拥抱,双手轻拍对方的后背并齐声高唱"永远一家人"。这样,小学生们就很容易置身入歌曲的主题中,很容易体会歌曲的主题。

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高效学习音乐的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强大动力,可以让小学生同音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小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健康成长,也让音乐课发挥其独特的音乐艺术价值[3]。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审美特征及身心发展规律,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讲述更多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和培养。

(一)视听结合。在欣赏歌曲时,小学生们还能借助歌词基本理解,但欣赏乐曲就比较吃力了,有时乐曲已经结束,小学生们还是一头雾水,这是因为音乐比较抽象,不像美术那样具体直观。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尽量借用直观的事物如录像、幻灯片、图片、实物等,帮助小学生们感知音乐,激发其欣赏的音乐作品兴趣。例如,在教《小青蛙》时,运用幻灯片进行教学,在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中,视屏上分别出现了夜色茫茫的田野,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地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在绿色的田野里歌唱、欢舞的情景。这样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小学生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

(二)音乐游戏。教学中运用音乐游戏,让小学生们感受不同的音乐意境。例如,欣赏《火车波尔卡》时,让小学生们边听边跟着音乐做开火车的游戏,在游戏中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火车的鲜明形象和欢快的音乐情绪。形式多样的音乐游戏是培养小学生认识音乐世界、提高音乐素养的良好途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音乐可以促进孩子智力和德育的发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动机。音乐教师应营造良好的课前氛围;应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合理进行教学,同时把情感融入课堂中。音乐教师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打造音乐魅力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永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学苑教育.2012.18.

第10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 模式 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06

近年来有关打造高效课堂的呼声不断高涨,各种教学模式纷纷出现。然而,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不能仅靠模式,也切忌无凭无据,极端强化模式。新一轮教改提出的高效课堂建设“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模式有其相当的规范性,也有可操作性,但要真正把它和实践联系起来却存在很大问题。下面具体谈谈。

一、调查研究,发现问题

教育者的观念,仅凭专家的一两次报告是根本无法转变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阻碍教改顺利推进的主要有以下因素。

其一,一些学校的领导以秉承传统为由,大行传统之道。课堂教学形式上是所谓的“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实质上是换汤不换药,整个课堂仍然被教师霸占,学生只有老老实实听的份。其最大的变化,就是在课堂上多了几幅图片、几首歌曲。

其二,绝大多数教师,死把着传统不放。他们认为,教师上课“讲”是天经地义的。高效课堂的模式只有在公开课或领导听课时套用一下,平时还是我行我素。

其三,教师普遍认为,教改只是一阵风,一阵风过后,仍旧风平浪静,别太在乎它。这既是教师对教改的认识,又是对以往教改的总结。教师身上的这一“痼疾”仅用“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是无法根治的。

二、钻研理论,确立理念

我们普遍认为,新一轮教改的理论支撑是:杜威的实用主义、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因此,要确立正确的教改理念,务必认真钻研这些理论。

杜威的实用主义。在世界现代教育史上,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历史时期,杜威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且这种状况是空前的。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包括以下内容: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思维与教学,论儿童与教师。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去掉本质和必然。后现代主义者毫不留情地向传统方法论原则的唯一性和普遍性宣战,向僵化凝固、缺乏想象力的理性主义教育研究方法告别。改革务必求变,但变要有“度”,这个“度”就是这些理论,只有认真研读这些理论,才能把握这些“度”。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以学生为核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高效课堂建设,“学”和“教”的问题才是根本的核心问题,模式应在其次。若不解决根本的核心问题,过度强调模式,就会走形式主义的误区。

三、推广模式,规范教学

理念确立,就意味着教改已经迈出了一大步,问题的焦点就不再是“改不改”,而主要是“如何改”。根据当前教改的经验,先进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解决“如何改”的问题,但要制定和推广模式,还需要一个细致周密的过程。

1.学习先进经验。制定教学模式,首当其冲的是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全国各地优秀的教学模式非常多。譬如,山东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河北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教学模式;江庐中学的“教学合一”模式等。

2.摸清现实底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出现好的效果,并不是教学模式本身单一的因素而引起的,它必然涉及学校的办学(教育)理念、教学管理、德育工作、激励评价以及校本教研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才能使教学模式产生最大化的效果。我们必须在学习先进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学习,选择、借鉴、创新使用,并辅之以其他因素,才能有所用,不然会劳心劳力,适得其反。

3.以意识为先导。随着教改的推进,各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越来越有个性。但有一个局势,我们务必在意。每种模式都有太多的清规戒律,过分强调整齐划一,过分强调权威性、确定性、控制性等。这种局势,很有可能将学生和教师从这儿解放出来,又从那儿囚禁起来。

4.切忌“一刀切”。模式只是落实教改理念的操作方式,而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理。因而,它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若不分何时、何地、何人皆套以固定的模式,这是对“崇尚差异”的否定,终将走向“凝固僵化”。

第11篇

一、高效课堂要落实好六个维度。

实:扎实的课是有意义的课,要注意基础性目标的达成度,体现在学生对必备的学科新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与应用达到了目标要求。教师要做到“五个落实”:1.落实学生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落实学生的观察分析,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获得过程;3.落实学生表述,让学生内化知识;4.落实学生动手,让学生体验、实践;5.落实学生的概括归纳,让学生主动探究。

广:学生在主体参与面上要有广度,让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参与搜集处理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探索求知的过程,有自己的体验和思考。教育本质就是要培养学生向上的精神、学习的志趣、创造的激情和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设问更具思维梯度和思维力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内集中学生的心智和精力。

深:知识是思考的结果、经验的结果,仅仅是结果的教育教不出学生的智慧,智慧往往表现在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的最好方法就是“和学生一起思考”:让知识充满悬念,时刻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通过问题导引,拓展理解的宽度,凝练思维深度。高效课堂更加注重学科特点,注重内涵与外延。一是注重思考力的培养,二是注重过程性经验和积累,三是注重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活:即课堂教学机制要灵活。在教材使用、内容呈现、方法运用、环节把握、时间分配、教学评价等机制方面,体现教学的灵活性、创新性,激活课堂。高效课堂的本质要体现“以生为本”,关键问题就是教学环节和结构的改进。为构建以“问题导引”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注重抓好4个环节:自主学习,形成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展示交流,深化理解;总结疏理,巩固升华。

和:即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谐的课堂环境体现在公平性、互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要给学生贴标签,深入研究学生,读懂学生,发现学生学科学习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充分体现教育公平的理念。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及学生与环境之间有充分的互动。要给学生创设宽松和友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现,允许学生冒险和犯错误,鼓励创新性观点,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

真:打造课堂教学生态,体现教学的真实、真情、真诚。教师以真诚的教学态度,用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使之产生迁移。学生创新能力来自知识积累、经验积累和思维训练。就理科教学而言,高效课堂的核心是理性精神、思想和方法。即思维的流畅性、广阔性和深刻性。在课堂上,学生的思考多为即时型,长时间思考几乎为空白,而恰恰只有长时间思考才会有思维的深度,求真就是要塑造学科文化和学科气质。

二、高效课堂的特质和教学策略。

教学是一场艰难的跋涉,师生历经的教与学的过程犹如一次有意义的旅程。高效课堂不追求表演、不追求容量,不刻意地“求活”,是在不降低教学难度前提下的高质量、高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志是强调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让教授的内容“简单、根本”,突破重点、难点、能力点和素质点。课堂上要注重调动学生的自学、交流、论辩,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高效课堂是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需要教师从教材内容到教学内容的深度加工和创造,以达到深入浅出和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在驾驭学生方面,要善于发现和培植学生领头羊,树立同班同学的追赶目标,要关注好后进生,争取人人参与,各得其所。只有师生双边的有效互动,才会让课堂展示出智慧和魅力。

高效课堂更强调教师的科学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三个维度,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每个学生都要发展,程度不一;每个学生都要进步,跨度不一;每个学生都要合格,评价标准不一。要精细考虑学生学什么,通过设计前置性作业实现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内容、课堂讨论内容的集中和统一。立足把学生的“学”全部设计为活动,使之始终在活动中学习,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要重视讨论在学习中的作用,把讨论作为学习中的常态,把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舞台,让学生成为积极向上、自信大方、友好合作、知识丰富、思维活跃、成绩优秀的主人。要能及时生成教的内容,在学生学的同时,教师要清楚地、冷静地掌控学情,据此精选教的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让教更精练、更具针对性、切中学生的需要。在一定的学习阶段,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和疏理。

打造自主高效课堂,教师要坚持在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上下工夫,结合学生特点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改进教学结构和环节,实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意教学行为的反思与重建,深入浅出地将难点化于无形。善于汲取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第一,核心是改变学生学习行为,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享受学习;第二,方法是坚持以学定教,以学促教,先学后教,不学不教,坚持教与学的统一,坚持教为学服务;第三,在聚焦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的培养中,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第四,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有值得期待的精彩;第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

高效课堂要贯彻好“为深刻而教,为有效而教”的教学理念。要达到课堂教学的深刻,就要让学生在课堂内产生有负荷的思维劳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去研究新问题,或从新的角度认识老问题。教师还要围绕学习目标设计问题,将学习问题关联化,体现学科概念和思想方法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通过质疑,让已有经验与教师的发问发生思维碰撞。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围绕核心知识和知识的核心,要体现思维的力度和价值,能促进学生主动地、自动地思考,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思想的自由,以免形成学生对老师“亦步亦趋”的依赖。

高效课堂的艺术在于启发式教学,强调自主学习的“五个互相”。互相说:学生轮流发言、小组代表发言,你说、我说,大家说,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互相看:看教师的示范引领,看其他学生的思维变化、课堂表现,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互相辩: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讨论、分析和辩驳的机会,拓宽学生思路;互相帮:快的帮慢的,强的帮弱的,思维深刻的帮思维肤浅的,思维正确的帮思维错误的,思维全面的帮思维有缺限的,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互相考:学生互相出题考,同桌之间随时考,小组之间竞赛考,班级之间选手考,强化学生的应考能力。

三、高效课堂要根植于校本文化的土壤。

一直以来,阻碍教师教学行为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是教师拥有的教学理论。理论的价值在于能指导实践,要让理论走向实践、走进教师课堂,还需要实践智慧,需要校本行动,需要基于解决问题的活动载体。课堂的高效还需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从夯实任务人手,以科学的过程引领为重点,以制度构建和有效组织为保障,以创设公平、愉快的研修文化氛围,追求实效为目标,使集体备课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集体备课,不能简单理解为写成案,而是备课组内教师学习、构想、反思、研讨教学设计和教师研修历练的必要过程。集体备课要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围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用目标引领、任务驱动。

制度引领,注重过程。构建规范的集体备课制度,使组内教师养成个人准备与集体备课、教学研修和校本教研相结合的良好习惯。

第12篇

一、兴趣做导引,激励来支撑

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中心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转变观念,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的关系.观念的转变就为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了先决条件.

2.活跃课堂状态气氛 ,提升学生学习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课堂调控,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的学习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使学生能真正处于学习的状态.当然,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3.适当的激励机制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更需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要分别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应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学困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习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做准备.

二、把握核心概念,做好过程设计

1.强化核心概念教学,搭好理解基础

构建反映数学内在发展逻辑、符合学生数学认知规律的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并使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在数学课堂中得到落实,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突破口,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因为只有使学生真正领会和把握数学概念的核心,领悟概念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数学地思维,才能形成功能强大的数学认知结构,切实发展数学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教师应善于抓住数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懂得削枝强干;对数学知识中蕴含的价值观资源应特别敏感,有挖掘这些资源并用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方式表述的能力,使数学知识教学与价值观影响有机整合;方法多样、有趣味、少而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有效学习、主动发展,不仅使他们学业成就得到提高,而且发展均衡.

2.重视教学过程设计的自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