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9:15: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国名人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章衣萍(1902―1946)是中国现代作家中的才子,因为“我的朋友之”和“懒人的春天哪,我连女人的屁股都懒得摸了”为人诟病,让他一辈子没有伸到皮。前一句被列为“肉麻主义”;后一句话,虽然在曹聚仁和温梓川的文章里已说他是冤枉,是他的绩溪同乡汪静之创作的,他只是引用收入到他的《枕上随笔》而已,可现在的文人们忙着趋名逐利,浮云终日,却懒得去还章衣萍的清白。温梓川说:“衣萍一生著作等身,已出版的著作有二十余N之多,但今日仍为世人所知的,恐怕也只有那部《情书一束》吧。”诚哉斯言,“摸屁股诗人”的称谓他还不知要背多少年。
章衣萍自我的评价很高,他曾很自信地写下诗句“敢说文章第一流”。他写作的体裁很广,小说、散文、诗歌、评论都有涉及。既然世人只知《情书一束》(1925年6月由北新书局初版),那他还为儿童写了些什么就更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了。也许人们根本就没有想到他还能写儿童读物,所以很少有人提及他在儿童文学方面的成果。
章衣萍的造句简洁,读他的文章“就像是吃冰淇淋,入口就化”,他自己说是为抄写文章时,多多少少有受的影响。他的儿童文学创作起于一次朋友的聚会,温梓川说:“记得有一次谈起衣萍的文体,我说他那种浅显的文句,最适宜于写儿童文学。他应该走孙毓修的路子,中国的儿童读物也最缺乏。在座的章铁民也颇以为然。衣萍自然首肯,‘一・二八’后,他果然出版了不少的儿童文学丛书。我相信衣萍在文坛上的地位,将来恐怕不会是《情书一束》,倒是那一大堆儿童文学丛书吧。”他还说章衣萍“为儿童书局写了几十种历史人物等儿童读物,裨益小学生不少”。
这里说的儿童书局是张一渠在上海办的专门出版儿童读物的书局,是中国的第一家。儿童书局出版的“中国名人故事丛书”三十种,其中除《岳飞》《花木兰》是章衣萍与夫人吴曙天合编的外,其余全是他编写的。
章衣萍为儿童写书十分认真,他在《马援》(1936年5月北新书局初版)的序里说:“无论做什么文章,没有比名人做传记,更使我感动而且麻烦的了。……我平生做文章,很少起草稿的。但这番替儿童书局写中国名人故事,有时竟不能不起草稿,而且再三修改。我为什么要这样小心呢?怕的是唐突古人,贻误少年读者而已。”他在《陶渊明》序里说他处处为小朋友着想,用趣味的笔法写趣味的诗人,把一些诗句译成白话,以便让孩子们更能懂得。
他在写作上虽说为了让小朋友们更易懂,而改了诗句为白话,但他行文从不端架子,像是跟小朋友们平等地交流。只要不是太深奥的引文,他都照录,相信小朋友们能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个人物,在序文里都交代得详尽,采用了谁的观点,参照了哪些书籍也都交代得很清楚,正直而诚信。
他也知道一本书的教育意义,通过对人物描写,讲一些道理给小朋友们,亲切自然,不做作,也许这里面也有他自己的人生观。在《马援》的第27-28页,他说:“读书人的一生,只求足食足衣,有一乘短毂的车,一匹马,做一个君吏,使乡里的人都说好,那就不错了。至于要多少钱,不过是自己找苦头吃罢了。”这么平易的话,相信好学的小朋友们都是能从中受到启发的。
章衣萍除“中国名人故事丛书”外,还为儿童书局写了大量的作品,如《儿童演说四讲》《儿童作文讲话》《我的儿时日记》《寄儿童们》《给小萍的二十封信》《我的祖母》《我的童年》等,还与林雪清合译了《苦儿努力记》。
章衣萍为儿童写的书,可以说超过他其他文学作品量的总和,人们不应因那两句“名言”而忽视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能为儿童写书的作家,是值得人们尊重的。
作者单位:四川文艺出版社
1、12版《北京爱情故事》中沈冰的饰演者是佟丽娅。
2、佟丽娅,1983年8月8日出生于新疆伊犁察布查尔,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舞者。2000年,佟丽娅成为了新疆歌舞团的舞蹈演员。2004年,进入中国歌舞团担任舞蹈演员。2006年,因出演情感剧《新不了情》而踏入影视圈。2008年,凭借古装剧《母仪天下》在影视领域崭露头角。2011年开始,佟丽娅因出演穿越剧《宫锁心玉》、爱情剧《北京爱情故事》获得更多关注;并义务出任锡伯族形象大使。2014年,凭借家庭剧《断奶》获得第13届华鼎奖中国百强电视剧最佳女演员奖。
3、2016年,因主演现代剧《平凡的世界》获得第华鼎奖中国当代题材电视剧最佳女演员、第2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女演员奖。2018年,获得“中国电视好演员”绿宝石女演员奖;其主演的爱情片《超时空同居》则位居国产电影年度票房前十,她也凭借该片获得了第1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女演员提名。2019年,获得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女演员奖;而由其策划并领舞的舞蹈剧场《在远方,在这里》也于同年上演。2020年,除了主演传奇剧《浣溪沙》;她还第四次入选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并排名第55位。
(来源:文章屋网 )
图书馆里找资料
下午三点整,我正在房间里看《100个中国名人故事》。门铃响了,妈妈在包饺子,对我说:“淑啊,快去开门。”我只好“离开”书中的名人世界,走去开门。一看,这不是表弟吗?他来干什么?不会又来“伊拉克战争”吧?疑问在我的脑海里盘旋。“嘿,表姐好!”表弟彬彬有礼地说。“哦,表弟来啦,舅妈好!”我随声应咐道。“妈,舅妈来了。”正在忙碌的妈妈放下手中的活儿,出来迎接。
表弟轻声轻语地对我说:“表姐,我要考你一个问题。”“什么问题?”我疑惑地问道。表弟笑容满面地说:“收获果实时,为什么不能用竹竿打?”啊?一个大大的问号浮现在我脑海里。“对不起,表弟。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不如这样吧,听说长?坝锥?袄铮??ビ幸桓鐾际楣荩?刻烊?憧?牛?宓憬崾?6?一姑夥芽词槟兀∥颐侨ネ际楣堇镎掖鸢赴桑薄耙谎晕?ǎ?崧砟炎贰!北淼芩档馈
来到图书馆,我左翻右找,终于找到一本《少儿百科全书》,把问题解决了:因为成熟的果实如果用竹竿打的话,很容易把果实打碎,也很容易把枝条上的蒂柄打掉。果树开花结果,主要依靠枝条上的蒂柄。蒂柄打掉了,第二年,果树发芽、开花、结果就会少,产量就会减少。所以,收获果实不能用竹竿打。
找到答案之后,表弟点头说道:“哦,原来是这样啊!我就再也不会失去朋友了,太棒了!”“这关你的朋友什么事啊?”我奇怪地问。表弟说:“我有一个朋友,他叫董齐斌。他今天来我家,问我就是这个问题,我答不出来,他就说:‘你找不到答案的话,就不跟你玩了’,所以只好来找你咯。”我听了,故意问道:“表弟,你不说你‘万事不求人’吗?现在怎么知道有困难,就该请求别人的帮助啊?呵呵……”“我是这样说过,但我没说‘万事不求表姐’啊。嘻嘻……”哎,表弟的个性就是这样……
图书馆里找资料真是好处多哦!图书馆里有好多书,希望同学们有时间,来这里“游玩”哦!
水环境问题作为当前国际普遍关注的热点,受到与会嘉宾以及新书出版方的高度重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今年的工作重点为海洋生态系统治理,与《水中的童话》强调的五个常见水环境问题之一非常契合,因而孩子们纯真的画作从某种意义上也为成人世界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诸多畅想。
据介绍,会现场揭幕的《水中的童话》一书,由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彭树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新闻司长Naysán Sahba、环保部宣教中心主任贾峰以及公益明星周迅专门撰写寄语。
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学院副院长李风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德全、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毛显强、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召集人汪永晨、中央美术学院摄影系主任姚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副校长蔡淑亮、著名漫画家潘大吼等知名人士为该书作专家推荐。
《水中的童话》书中通过五个没有结局的童话故事,为少年儿童介绍了河流污染、海水赤潮、湖泊消失、生活用水浪费和地下水位下降等较为常见的水环境问题。而参与活动的少年儿童可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对于水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为童话故事提供完美结尾。
事实上,自2014年9月启动以来,《水中的童话》环保图画征集活动收到了来自北京、山东、河南、山西等多个省市的数百幅儿童环保画作,其中的优秀环保作品被选入《水中的童话》一书。为了让该书具有更加实际和广泛的环保教育价值,书中还收集整理了许多与水环保相关的科学常识。
贯穿全书征集过程的“纯净水世界,我们在行动”主题,让更多的孩子有了积极行动的意识,更加积极参与水环境保护。
在寄语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新闻司长Naysán Sahba说,相信《水中的童话》一定会为世界儿童朋友带来阅读乐趣,在与他人分享这部作品的同时反思现实世界的问题,共同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美好世界。
“《水中的童话》一书不仅表达了孩子们的心愿,客观上还起到触动并教育成年人的目的,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副校长林美钦在会现场表示。
参与新书的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彦伟、“绿家园志愿者”的召集人汪永晨等专业人士也表示,孩子们是童话世界的主人公,更是现实世界的积极行动者。“希望2015年自己就能长大,学会开动机器清理海洋问题。”儿童代表的稚嫩心声,让众多与会人士为之动容。
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②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创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郄诜对自己的评价,郄诜对日:“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特别出众的人才。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袁榜眼、银桂代表探花。
③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更待繁华白,邀君弄芳馥j”对友人赠他所喜爱的桂树,欧阳修不仅以诗答谢。还在诗中发出了改日共赏“芳馥”的邀请。其实,像欧阳修这样热爱桂花的古代名人实在是很多,大文学家柳宗元在居所附近一种就是十余株,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
④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氏春秋》中赞叹道:“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还有“桂冠”,本意是月桂树叶编织的帽子,后来竟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一些研究桂花的专家据此向北京奥组委推荐:在桂花的故乡举行奥运会,何不用真正的桂枝来编织“桂冠”?
1 称我国是“桂花的故乡”,原因是_______。(3分)
2 第②段主要说明了_______。本段中加点词语“创”的意思是_______。(5分)
3 第③段引用朱熹诗句的作用是_______;引用屈原诗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6分)
4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桂花和梅、菊、兰、莲、牡丹等都是中国名花。
B 科举前三名的代称和蟾宫折桂的典故有关。
c 燕、韩两国用桂花表示亲善友好之情。
D 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都非常喜爱种植桂花,
5 你对文末提到的专家的建议(画线部分)有什么看法?清简述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精解
第1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何谓“故乡”?只要把这个词的意思理解了,此题也就不会出现误答的现象了。参考答案:史料记载,桂花原产地在中国的西南部。(如答“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给1分)
第2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做这道题,要仔细阅读第②段的文字,可以看出,第一问的答案就在此段的第一句话中;第二问是考查“创”字在文中的含义,结合上下文,可以看出“创”在这里的意思,即“被砍伤”。参考答案:桂花和人们的生活贴得最近(关系密切)(3分)被砍伤(2分)
第3题考查学生对重要信息的提炼概括能力。对于这两首诗的作用,原文中就有阐述,关键是怎么进行提炼概括。参考答案:说明桂花的观赏价值(如答“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给1分)说明桂花的食用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文化渗透 必要性 途径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有着无比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无比丰富的知识资源让我们去开采、去发展。传授一定相对比较浅而易懂的传统文化基本知识,对吸引学生听课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有莫大的帮助。
1.语文教材中渗透的美
选择渗透着文化美的语文教材,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文章中最大化的感受到文化的美,语文教材中优美的古诗词,精辟的文言文。让学生边学习边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意境。任务化向兴趣爱好转变。语文教材中编入了名家名篇能给人以美的熏陶。通过潜移默化的学习促使学生各方面不断的进步,并积淀价值观和人生观。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能够让学生对于我国的传统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使中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文化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我们那些传统的节日的由来,如元旦,亦称元日、元正、正旦、朔旦、朔日等。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其日为岁之元(第一天)、时(季)之元、月之元,故又称“三元”。 这一天标志着新的一年及春季的开始。还有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中秋吃月饼赏月,烧香焚于月下。中秋夜亦为团圆之夜。再者古代流传下来的各式家谱,内容新奇多样,激发人的好奇心。如姓氏来源,姓氏字辈,取名技巧等。
3.陶冶中学生的情操
中学语文教学中遇到古诗及古代名人时,要及时进行古文化知识的讲解,用浅而易懂的方法教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比如教授岳飞的《满江红》。中国南宋爱国军事家,抗金名将------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这是首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可以说,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没有一首像本词那样有这么深远的社会影响,也从来没有像本词那样具有激奋人心,鼓舞人们杀敌上战场的力量。老师这么精心的点拨,相信肯定会留给同学们很深的印象,岳飞的精忠报国和爱国情怀感染着他们。
4.塑造中学生的性格
我国古代道德高尚的人物及事迹对中学生的人格塑造有着得人独厚的优势。比如在讲授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时,对司马光先做个了解,司马光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伟大史学家,他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编辑者。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亦可涉及下北宋那一时期的著名人物,如范仲淹,坡,王安石,李清照等。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他们这些伟人是事迹及道德品质一定会对学生的性格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教育的途径
1.授课演变为“讲故事”
现在电视普及之后,孩子们已从电视剧中了解了许多中华传统故事。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亦可组织同学们积极的讲故事,来分享一下自己所了解的中华传统故事。如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开天等,让同学们了解古代传统文化故事,培养了他们对古代故事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在教学中传授文化知识
在课堂上时刻的传授文化知识,并不断的巩固。从古代的名人故事,古代诗词到现代的各式文化,各地名胜古迹。传授的文化知识层面越广,开拓同学们的视野越大。对他们的以后学习生活将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
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的积累,同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好语文本身就需要学生有大量的知识来做铺垫。所以养成课外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学生想阅读,就不是什么难事。我们要尽量少的安排家庭作业,让孩子们有更宽裕的时间拿来进行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对他们是终身受益的。
三、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己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而中学语文教学在传承民族文化中又有着重要的职责。通过语文教学加强民俗文化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亲近母语,了解民族文化的渊源。学生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民俗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关注名人,以“名人效应”提升知名度。前驻法大使蔡方柏是咸宁人,在家乡有着很高的关注度。今年夏天他回乡探亲,我报采访后在《香城骄子》栏目以特写加照片整版报道,拉近了他与家乡读者的距离;成长经历、大使生涯,有很强的可读性。读者称赞报道家乡名人,可亲、可敬、可信,同时提供采访线索,推荐家乡名人。
今年,咸宁市组织了《中国文化名人看咸宁》活动,邀请舒婷、汪国真、蒋子龙、陈建功等文化名人看咸宁、写咸宁。香城都市报派出文字和摄影记者全程跟踪采访,开设了《中国名家看咸宁》专版,刊发了《舒婷,飘过香城的鳶尾花》、《汪国真闻香而来: 香城满城皆香,从此不识芬芳》等文。舒婷赠言:香城文化鼎盛,艺术成果斐然——给《香城都市报》的读者朋友们;汪国真赠字:香城满城皆香,从此不识芬芳——书赠《香城都市报》;蒋子龙为本报题字:香城都市报,文字带香气。这些文化名人在咸宁依然有很多“粉丝”,他们的故事、在咸宁的生活等,读者仍十分关注。而他们题字对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香报”的肯定,也提升了香城都市报的知名度。
2.关注能人,以“示范效应”聚集正能量。中国梦是当前媒体报道的重点。如何让中国梦落地?香城都市报在4月1日的创刊号上首推《泉都追梦人》栏目,定位为报道“草根创业者”,通过他们追梦、圆梦的故事,鼓起更多读者创业风帆,聚集起正能量。
周峰是江苏人,原来在路边卖炒货。由于诚信经营,生意越做越大,已开了十多家炒货连锁店。香城都市报以《16年前来咸“讨生活”,搭棚卖炒货,如今开起10多家炒货店——江苏夫妻在咸宁“炒”出幸福好滋味》为题,报道了他们的创业故事。见报后,夫妻俩专程来报社致谢,说生意越来越好了,一些人还到他的店学习,一些人联系他想加盟连锁店,让他十分自豪、欣慰。
截至8月底,《泉都追梦人》栏目刊发稿件36篇。有讲述打工仔的创业故事:《15年前,他从地道的农民转身成为茶商;如今,他的“川玉”有机茶已经家喻户晓——张加川:用心“泡”出人生百味》;有讲述大学生的创业故事:《大学毕业后因工致残,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利用自己擅长的吉他知识开办起琴行——周咸兵:超越残缺,追逐音乐梦想》等。这些追梦、励志故事,使《泉都追梦人》栏目有了一批忠实读者。
3.关注好人,以“榜样力量”弘扬主旋律。时下,许多人抱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作为以“铁肩担道义”为己任的媒体,应责无旁贷弘扬正气,旗帜鲜明弘扬主旋律,担当起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责任。为此,香城都市报开设了《香城好人》专栏,配特写图片、评论员文章,大张旗鼓地赞美好人。
《香城好人》专栏开设后,记者跑妇联、跑工会找线索;进社区、进乡村找典型。温泉办事处桂花路社区魏阳义的妻子陈美容12年前突发脑溢血偏瘫。丈夫12年不离不弃,悉心照料。爱的感召下,老伴竟奇迹康复。如今,79岁的魏爹爹与74岁的陈婆婆经常一起河边散步,社区居民夸赞不已。《香城好人》栏目以《今生,我是你的拐杖》予以报道。
《香城好人》栏目开办以来,已发稿29篇。有义助灾区的典型:《老伴住廉租房,他住在乡下老家,患小儿麻痹症的儿子在温泉城区租房捡破烂为生,生活贫困的他却从微薄的收入中挤出1000元捐献给四川雅安灾区灾民——大爱老兵唐继强》;有义务维权的典型:《在嘉鱼县官桥镇舒桥村,有一位爱管“闲事”的老爹。8年来,经他处理的消费纠纷案件达300多起,为村民挽回经济损失150余万元。这位老爹叫张秉涵,没有工资,义务为村民办事——嘉鱼七旬爹爹为民维权乐此不疲》;有助人为乐的典型:《叶祖志和徐丽萍是隔壁邻居。两人坚持义务打扫西大街社区公厕卫生,叶爹爹负责打扫男厕,徐阿姨负责打扫女厕。14年来,他们用手中的扫帚,为居民们扫出了一片清洁、和谐——两邻居义务打扫小区公厕14载》。
4.关注凡人,以“邻家大哥”增强亲和力。一段时间来,能有资格上报纸的都是“高、大、全”的英雄人物。随着新闻单位的“走转改”,记者们纷纷把镜头、笔尖对准了普通人,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报纸放下架子,以“邻家大哥”、“邻家女生”的定位,增加了亲和力。正基于此,香城都市报开办了《我爱我家》、《新哥说事》栏目,报道普通百姓的新闻。
《我爱我家》栏目由副刊部负责,主要报道新闻性、故事性强的家庭故事。2009年12月9日,一男三女四胞胎降临到通山县通羊镇高坑村四组村民吴义任一家。乐观的老吴给四胞胎取名“怀朵鲜花”。四胞胎给这家带来了快乐,但也带来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与累。今年3月底,记者走进了这个家,感受已成长到4岁的四胞胎故事。4月2日,《四胞胎名叫“怀朵鲜花”——有一种苦与累,叫做幸福》一文发表后,这个快乐而又艰难的家庭引起高度关注,一些爱心人士和企业纷纷联系本报,为四胞胎提供帮助;而这四个孩子的快乐成长故事,也深深感染了读者。
为了增强普通百姓新闻报道的力度,香城都市报开设了《新哥说事》栏目,由负责社区报道的社会部负责,定位为社区新闻的报道和点评。开办以来,共发稿20余篇,对社区新事、家庭纠份、邻里矛盾等新闻进行报道和点评。
咸安区83岁的周爹爹经历了四段感情:57岁时,他的第一任夫人去世;第二任妻子与周爹爹儿女关系没有处理好散伙了;三婚老伴又因病魔离他而去。心有余悸的周爹爹再不敢提结婚。最后,通过半年的交往,周爹爹决定和同院的刘妈两人相守不结婚,双方AA制,携手度过余生。《八旬老人“试婚”安度晚年》一文发表后,引起社会热议,支持者有之,非议者有之,大多还是祝福。《新哥说事》点评道:找个老伴“试婚”,咸安周老爹也够“新潮”的,新哥心里忒佩服老人的勇气——敢爱敢恨,敢于追求自己的晚年幸福!“新哥”最后说:不管是领证还是“试婚”,只要老人们过得幸福,我们(特别是老人的子女)就要支持。新哥在这里祝福周老爹和刘婆婆白头偕老,幸福长寿!
5.关注美人,以“沉鱼落雁”提高感染力。近年来,咸宁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城市越来越美丽;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咸宁女子也出落得羞花闭月。香城都市报推出了《泉都魅影》专栏,将美景、美人、美文相结合,简洁、大气推出咸宁美人。
承担《泉都魅影》专栏的编辑,从报名者中精心挑选形象好、气质佳的美人,到潜山国家森林公园、竹博馆、人民广场、市博物馆、湖北科技学院等景点和地标建筑拍摄,让美景衬托美人,美人衬托美景,所谓“人面桃花相映红”,配以诗歌、散文发表,版面有着极强的视角冲击力。
6月25 日的《泉都魅影》推出了《“博”美咸宁 》版,出镜美女本身是一位开舞蹈班的创业者,与市博物馆相组合,含义为咸宁既有悠久瑰丽的历史,又不乏独立奋取的女性,是一座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美丽城市。该栏目先后在泉山国家森林公园拍摄,推出了《潜山丽影》、在人民广场沁香园拍摄,推出了《美“沁”心脾 》、在湖北科技学院拍摄,推出了《 学府拾梦》,满足了读者的审美需求,提高了香城都市报的格调和感染力,许多版面因其美不胜收被读者肯定和收藏。
资料显示,人最在乎和关注的是自己的名字,人物永远是媒体最有魅力的。香城都市报报道的人物,在相当长时间都被身边的人热议,一些报道的主角和亲朋好友还到报社,要求订阅香城都市报。由此可见,报道一个人,可影响一群人,而随着报道人物的叠加,就会为一张报纸累积人脉、人缘、人气,就会夯实一张报纸发展的民意基础。
日本有部家喻户晓的电影叫“男人难当”(中国名叫“寅次郎的故事”)。27年里,总共上演了48集,系列之长已经载进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看过这个电影的观众已达8000万人,今天,如果电视里放映这个电影,收视率仍高达10%左右。
在东京庶民区出生长大的行旅商人“寅次邓”,所到之处总能遇到爱情,但每次都是由于他替人排忧解难而品尝失恋的伤痛,只好回到家人温暖的怀抱。这个电影每集故事都是大同小异,所以电影评论家们批评说它老是一个模式,太单调。尽管这样,老百姓还是一如既往喜欢寅次郎,喜欢他朴素的眼泪和笑容。
这部电影摄制于日本经济高速起飞的1969年,当时正是大学要求自治和反越战的左翼学生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似乎是为了治愈社会混乱所留下的伤痕,“寅次邓的故事”一上映就赢得了各阶层人的心。影片中的寅次郎,一件方格衬衫,一双雪地木屐,行旅匆匆,也许正是这种无拘无束的装束,勇往直前的生活方式,紧紧抓住了被循规蹈矩的管理社会弄得精疲力尽的观众的心。
10年前,主演渥美清(真名:田所康雄)的去世给这部电影画上了休止符。电影制作公司抱定“寅次郎只能由渥美清来演”的想法,所以,渥美清的去世使得原本已经构思好了的第49集没法继续拍摄。
即便成了日本国民的偶像,渥美清的私生活对外界来讲也一直是个谜。拍摄电影期间,连接送他的秘书,也只能走到他住宅的附近接他。和癌症作顽强抗争的五年时间里,渥美清十几次住院治疗,这些他也没有向周围透露,继续扮演着“寅次郎”。他留给家属的遗嘱是“不希望让别人看到自己的遗容,等烧成骨灰之后再对外界公布,不要一切供花和香钱。”
渥美清真正彻底做到了公私分明。喜欢看电影的他,每次外出为了不招人注意,总是戴着压住发梢的棒球帽,有时还戴个大口罩。他在自家附近租了一间公寓作为办公室,为的是不把与工作有关的事带回家里。他在收到各种奖状的同时,也就马上转手送给朋友。在家里根本找不到关于“渥美清”的东西。所以,在周围人的眼里,“办公室是像由克拉克‘肯特变成超人一样,由田所康雄变成渥美清的地方。”
渥美清的长子在广播局工作,但也没有沾他名气的光。在他看来,“靠自己是渥美清的孩子这块招牌度过一生是很愚蠢的。”据说有一次,广播局招待员工的父母,来的人中竟然有一位大明星渥美清,全体工作人员大吃一惊。
6年前,笔者走访了渥美清的老友,写了一本书,试图揭开一直被“面纱遮盖着”的渥美清。书的内容都是在渥美清去世之后,他的朋友们开口讲述的有关往事。原来,渥美清出生在一个连午饭都吃不上的贫寒家庭。早期,他在偏僻的小剧场里担任一些滑稽的角色,还患了当时被视为“不治之症”的肺结核,并因此失掉了半边肺。他从生活的底层做起,靠自己的天赋和努力,终于成为影视两栖大明星.
一些所谓的“名人”,成了大明星之后,往往就跟周围人摆架子。渥美清不同,他的好友是豆子店、电器店的老板,建筑商以及他以前的同班同学等普通老百姓。渥美清跟这些人平等交往,这和如今那些把自己的私生活作为卖点卖给新闻媒体的明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据说,渥美清本人就不喜欢在媒体“露脸”,曾公开称:“只要演技有意思,就足够了。”
而与牛国庆不同的是,曹继依然使用与10年前一样的工作模式,继续在图片库的娱乐摄影领域中深挖。
在本土娱乐业的起步节点入行
2006年,南方报业集团的重点之一是开拓娱乐新闻市场,这似乎也是中国本土娱乐业开始高速发展的节点。这也预示了之后国内娱乐新闻的报道风格日趋多元,而媒体对娱乐新闻、照片的需求也比以往更加强烈。曹继正是在这个节点踏进娱乐摄影领域。
在娱乐新闻产业开始扩张之际,其对图片和新闻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形下,曹继有机会成为了《南方都市报》娱乐版的特约摄影记者,开始“跑口”。“但我不是正规军,学的也不是摄影,所以应该说工作能力是在拍摄活动中培养的。”曹继说。从那时开始,他就保持着每周参加4到5场娱乐活动的频率,一直到现在。
而开始与图片库接触,也是因为有亲朋好友带路,在当时曹继的哥哥已经是一家网站的摄影师,跟图片库有比较成熟的合作,因此他也将这种对自由摄影师来说非常重要的经营模式介绍给曹继,算是带他入了门。
“从一开始就做娱乐,是觉得挺有意思的。”但如何有意思,曹继却有点说不上来,可能一入行就在这个领域,十多年拍下来会有着复杂的感情,娱乐圈本身就是最锋芒毕露也是最充满暗涌的行业,放在台面上的新闻背后可能有更多耐人寻味的故事,人性会在大众媒体的镜头前被无限放大,或许正是这种复杂一直吸引着曹继,因此进入这一行对他来说“并不是因为娱乐照片好赚钱”。
明星在变,摄影师不变
回想这十年,首先是中国娱乐本土界轰轰烈烈推进商业化并发生激烈演进的十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港台娱乐业从明星、电视、电影等多方面占据内地市场的大半江山,四大天王无疑是当时的全民偶像。而本世纪初,在2004年第一次公布的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上,被称为“四小花旦”的赵薇、周迅、章子怡、范冰冰集体亮相,黄晓明、陈坤、孙红雷等现在的当红男性也在这一时期先后登场。到了2016年福布斯中文网公布的名人榜单中,范冰冰连续3年稳居第一,鹿晗等新生代明星也开始异军突起。除了内地演员开始扛把子,中国内地电影也已开始正视商业,不再讳言金钱,模仿好莱坞举办的豪华电影首映礼也司空见惯。
而这十年的风起云涌都可以在曹继的照片中寻到踪影。他以一种很稳定的工作方式,成为中国本土娱乐业的观察者、记录者。他积累了大量的照片,王菲、范冰冰、周杰伦,几乎每年的焦点人物拍摄他都没有缺席,而积攒下来的大量照片在库里滚动,给他带来每月超过万元的收益。
“其实这些收入都是由市场决定的,如果没有活动,那我拍什么呢?”曹继说。
网络媒体客户增多
在过去十年,伴随中国本土娱乐业起飞的同时,中国互联网的强势崛起也为自由摄影师发放了前所未有的福利。
以前由于传统娱乐媒体的更新周期固定,版面限制多,所需的娱乐图片非常有限。但网络娱乐媒体的发展,使得娱乐摄影的市场一下子成倍数增长。想看娱乐新闻,所有的受众可能都首选网络媒体,希望在第一时间看到最多、最精彩的娱乐图片。
或许正是因为需求量的剧增,再加上图片库让摄影师不用直接面对客户,曹继一直埋^在拍,也没有想过为什么卖得特别好。“我也不是很关心拍摄数字,自己拍摄的水平也一般,可能是图片库的推荐起作用吧。”曹继猜测。但事实上,他并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想,只凭腿脚勤快成功的摄影师。
“为什么能卖得好?”“可能是有一些独家的东西吧。”“那怎么拍到这些独家内容的?”“嗨,我纯属是瞎捞。”在回答的层层推进间,得知曹继为了“瞎捞”也是进行了不少尝试,比如在现场对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做预判,“有的明星,在红毯上实在是穿得那么少,不想拍也得拍,可能走两步一弯腰就能有点‘意外情况’。”
而且,曹继的心态一直很好,别人拍到的独家自己没有也不会太失落,他说“这样对自己比较好”。
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现状
调查一:课外书的种类
通过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发现,中学生喜欢看的课外书中,30.9%的人选择了恐怖小说,57.7%的人喜欢看青春小说、武侠小说、奇幻小说、网络文学和流行杂志等。相比之下,经典名著颇受冷落,只有11.4%的中学生表示爱看经典名著。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85%的中学生表示“没有看完”《红楼梦》,像《高山下的花环》、《红岩》、《烈火金刚》这些红色经典书籍,几乎很少有人去关注。阅读《飘》、《呼啸山庄》、《茶花女》、《三个火》等外国名著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调查二:课外书的来源
调查发现50%的中学生的课外书都是由父母购买的,32%的中学生的课外书是老师、同学和亲戚推荐的,只有18%的中学生利用节假日自行到书店选购。初三学生张迪说:“我喜欢看漫画书,从《灌篮高手》到《我为歌狂》,从《死神》到《海贼王》,我几乎都看过。一套漫画书往往数百元,价格有点贵,但作为藏品也算是个人爱好吧。”
调查三:看课外书的目的
调查显示,75%的中学生看课外书是为了娱乐消遣,17%的中学生是为了扩展知识面,只有8%的中学生是为了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赵媛媛是一名初三学生。她从小喜欢阅读,凡是“目所能及”的书,她都纳入阅读计划,尤其是文学类作品。不过,自从升入初中,赵媛媛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看课外书了。因为学校禁止学生往学校带课外书,一旦被老师发现就被没收。赵媛媛说:“我看的课外书都是文学类的,是对学习有帮助的,再说,学校阅览室的名著版本老旧,类型单一,根本不能满足我的阅读需求。”
调查四:中学生的阅读倾向
24.5%的中学生阅读的课外书为实用型,包括阅读新闻类、科普知识、人物传记以及相关的学科辅导书等,75.5%的中学生喜欢阅读流行的、时尚的言情小说或幻想小说。喜欢科普的中学生一般都读过《时间简史》,这是一本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这本畅销世界的《时间简史》已成为科学著述的里程碑。这不仅归因于作者史蒂芬・霍金迷人的表达方式,还归因于他讨论的令人敬畏的主题:空间和时间的本性,上帝在创生中的作用,宇宙的历史和将来。今年初二的冯世章刚刚读完《奥巴马回忆录:我父亲的梦想》一书,他说:“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奥巴马的故事。45岁的奥巴马演说极具魅力,灿烂的笑容更虏获许多民众的心。与过去有意竞选总统的黑人前辈相比,奥巴马是首位在初选前民调获得全国性支持的明日之星,2008年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与这些实用型书籍相比,沈阳市某中学的李姗姗则把自己的阅读点放在青春故事和幻想小说上面。李姗姗说:“我很喜欢雪小禅的书,她的《看我青蛙变王子》、《戏子》、《像冰一样疼,像火一样蓝》、《一地相思两处凉》等我都看过。我不仅喜欢她的写作风格,关键是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读后有一种暖暖的感觉。”在调查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把阅读目光投向了漫画。赵小天说:“学习太紧张,看漫画书可以解除疲劳。另外,故事内容富有幻想性,打斗场面很刺激,人物形象逼真,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
分析
名著是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结晶,无疑有很高的价值,但是由于时代、文化的差异性,使名著与中学生离得越来越远,甚至产生了“隔膜感”,这就造成了中学生宁愿看漫画,读青春小说而不愿意看名著的主要原因。另外,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中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他们以快捷的网上阅读代替了纸面阅读。从课外书的来源上看,中学生看名著处于被动,也许是学习时间紧张,也许是名著枯燥乏味,也许是父母的过多干涉……总之,名著就好像是身边的一缕风,可有可无。
有人认为名著是文学的经典,能影响人的一生;有人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标杆,为什么一定要读去名著?到底如何看待这个文化现象?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采访。
不读名著的三大理由
理由一:名著内容陈旧,缺少新意
张利伟(初二学生):我们初中生大都不喜欢读名著,《梦里花落知多少》、《那小子真帅》、《哈利・波特》之类的书倒是很受欢迎。什么原因?名著读起来十分无聊,使人读不到一半便不想再往下读了,就拿《西游记》来说,故事无非是说有一群怪兽贪吃,抓了唐僧就走,而每次又不吃,等着孙悟空来救,最后怪兽输了。每次的故事无非如此,毫无新意,我读到一半便不想往下读了。另外,我感觉名著的语言习惯和我们现在大不一样,如果看得多了,我还担心自己模仿上了,那样就有可能写不出东西了啊!
理由二:“名著”是闲书,应以学习为主
李宏达(大一学生):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开始接触《水浒传》《西游记》《格林童话》之类的书了,开始并不是很愿意去看,只是父母总在耳边说看这些书能受益一辈子。尽管名著中的语言不太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但是我还是能感觉到,里面的故事很经典。
我和“名著”划清界限是从高一开始的。有个周末,我一睁眼就发现枕头边的《红楼梦》不见了。没多久,母亲敲门进来,对我说:“你已经上高中了,高中就意味着学习,以后不许看这些闲书了。”“闲书?”我诧异地看着母亲,一时说不出话来。母亲一边说一边开始收拾我的书桌,把所有和学习无关的书籍都没收了,临走时还呵斥我:“等你考上了名牌大学,随便你怎么看!”我知道母亲这样做是为了我好,就是一时无法接受她的这种做法。高中三年,我从没来没有读过名著,偶尔看几眼杂志,也都是母亲拿来的。去年,我考上了大连理工大学,给母亲交上了一张满意的答卷,可是每当同学谈论文学典籍时,我很少能插上嘴。在此,我要劝学弟学妹一句:不要为了考大学而忽略了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其实,读一些名著是很有必要的。
理由三:时间紧,放弃课外阅读
赵晓冬(初三学生):我从来不看课外书,中外名著,我也打小就没有接触过。但是你不能据此断定我不爱学习,相反,从我有记忆以来一直在忙着,甚至远远比一般的同学要忙。记得初一的时候,有个朋友来我家做客。当他看到我的书架上一排一排花花绿绿的书时,大为感叹地说:“想不到你不是个书呆子嘛,知识面这么丰富啊!”但是不过三分钟,他又说了一句:“这么多书,怎么连一本名著都没有啊?”我还没来得及答话,就被妈妈抢了先:“现在,我家冬冬正准备出国,最重要的是补外语,没时间看那些课外书。
是啊,小时候是不知道看,现在是没时间去看,我什么时候才能静下心来读一读名著呀!
读名著的三大好处
好处一:开拓自己的知识面
田丽莎(学生):读名著的好处真是数不胜数。它能在我掌握知识的同时,放松心情、陶冶情操;能在我提高文笔的同时,领略到了大文豪们的风采。名著中还能体现许多文豪的人生观,使我懂得许多人生哲理。读名著还可以使我们的人生少走许多弯路,不去赴那些过了一辈子失败人生的人的后尘。《时间简史》是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时间简史,一部深入浅出、简单明了的科学经典,我读了三遍。这不仅归因于作者迷人的表达方式,还归因于他讨论的令人敬畏的主题:空间和时间的本性,上帝在创生中的作用,宇宙的历史和将来。《时间简史》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了解了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的知识。
好处二: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董力夫(学生家长):经典书籍是我们永远需要的,因为经典书籍能提升我们的人文的价值和人文的精神,能够培养一个人的素养。《老子》、《孟子》、《论语》等古籍看似离我们很远,但其理论思想一直影响到今天。“百家讲坛”风靡一时,它借助名人名家之口将中国古人的思想精髓传播开来,产生了轰动效应。我认为孩子从小就应该养成读名著的习惯,读名著对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孩子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来认识世界和感悟世界,增强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对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接受,比我们大人肤浅的说教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
好处三:帮助提高学习成绩
赵维江(语文教师):大部分中学生不读名著,原因很复杂,有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因素,也有是出于个人原因。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学生热衷于考大学是情理之事。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充斥下,一些中学生跟着浮躁的风气走,扑向网络和卡通,名著当然就被冷落了。但是,名著都是经典,而经典是永恒的,有着永恒的价值和魅力。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玩乐而忽略了对经典的阅读。说到名著与考试的关系,这几年,部分省市为了提倡读名著,语文卷都要出几分的“名著题”,“名著题”多是普及性的简单知识的填空。有些同学认为分数少,不得也罢,其实,“名著题”是很容易拉开分数的,如果同学们对名著很了解,对提高考试成绩会助上一臂之力。
链接:中学生必看的十大名著
《老人与海》
推荐理由:小说语言简洁,情节激动人心,洋溢着英雄主义精神,深深吸引着世界各国的读者。1954年,《老人与海》使海明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从此成为家喻户晓的世界文学名著。
《边城》
推荐理由:《边城》,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不朽杰作。该书分别从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湘西》、《从文自传》中搜辑名篇,基本囊括了沈从文作品的精髓,且较能体现沈氏文风的别样神采。
《繁星・春水》
推荐理由:作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了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骆驼祥子》
推荐理由:作者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通俗朴素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新鲜,充满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格列佛游记》
推荐理由:该书充满了奇异的想像和童话色彩。辛辣、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是该书的灵魂所在。另外,作者借游记、借外人之眼来评议自己国家的现状。
《鲁滨孙漂流记》
推荐理由:小说对鲁滨孙荒岛生活的描写逼真自然,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小说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
《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推荐理由:该书采用大量的引文,抓住“传主”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使之成为统领全篇的灵魂,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书中,作者多侧面地去表现“传主”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他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童年》
推荐理由: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14岁,成为摄影沙龙的模特,以一头褐色长卷发搭配棒球帽的靓丽造型一炮而红,稳坐“宅男女神”头把交椅;19岁,与好友共创潮牌,成为香港潮流杂志力捧的品牌设计师;20岁,全面进军影坛,随后拍摄《全城热恋》《花田事2010》《建党伟业》《太极之从零开始》等多部大片,成为华语影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22岁,登上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前100名;23岁,正式签约华谊兄弟传媒集团;24岁,当选新生代四小花旦之首……
呃……这些,真的是由一个只有24岁的女孩做到的吗?回头看看姓名栏,Angelababy的字样赫然出现。是的,上苍的确将最好的10年赋予了这个年轻的女孩,其中不乏美丽、人气、事业和财富。
24岁时你会在干什么呢?是每天以路人甲的身份穿梭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还是带着些许学生气在职场里跌跌撞撞,或是继续躲在象牙塔里幻想着明天的海阔天空?没错,我们正航行在一条伟大航路上,我们需要有人为我们的青春注入不一样的热血,在我们累到想要放弃的时候还有一个继续向前的理由。不可否认,Angelababy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切实际而又最令人信服的理由。
Angela & Baby
Baby出生在上海,原名杨颖,香港新一代潮流教主。拥有四分之一德国血统的她,5岁以前生活在香港,6岁时返回上海读书。当时,同学们羡慕Baby自由自在,零用钱又多。她却觉得自己很孤单,现在回想起,仍然觉得童年时代仿佛欠缺些什么。Baby说:“我还是最喜欢家人用上海话叫我杨颖,感觉最亲切!”小时候她的英文名是Angela,但她的同学都觉得这名字太难读,加上她有点婴儿肥,所以都叫她Baby。她主持迪士尼节目时,重新用回Angela一名。后来不想大家混淆她的名字,才结合成为现在的Angelababy。
从路人到话题名人再到时尚明星的三级跳
似乎很多事情只有发生在香港才显得合理。比如说,喇叭裤亮耳钉与西装皮鞋板寸头一同汗涔涔地挤地铁,在街头茶餐厅吃一碗车仔面,会有过气的TVB艺人主动搭讪,最后请求与你这样的普通内地客合影。既然说到了明星,那么还有一个例子,在某一年的夏天,一个瓜子脸、嘟嘟唇、褐色长卷发,就是这样一个女孩,成为了香港宅男界的福音。在这样一个屋顶上掉块玻璃没砸着人都能连上三天头条的弹丸之地,因为Angelababy的横空出世,有了“靓模”这么一个新词汇。那时候嫩模市场尚未被开发,等到一批又一批的嫩模“杀”出来的时候,Baby已经站稳了脚跟。
随后,嫩模厮杀进入白热化阶段。2009年的夏天,所有嫩模都去沙滩拍写真,聪明的Baby却将写真拍摄地选在时尚之都巴黎。她穿上国际品牌的成衣,放弃标志性卷发,将刘海与长发全部往后盘起展露浓浓的女人风情,亲手颠覆了自己一手创立的洋娃娃形象。
接下来的故事未免有些俗套,摩登世界中的灰姑娘,在过上幸福的生活之前,首先要闯过重重关卡。面对媒体的追问,整容的小道消息,以及八卦绯闻,她都需要小心规避。Baby似乎也无暇对付那些居高临下的凌厉眼神,当其他幻想成名的女孩竞相仿效的时候,Baby已经顺理成章地向电影圈过渡。
嫩模标签换上女神桂冠
Angelababy说:“希望大家看到一个日趋成熟、已脱离嫩模阶段的Angelababy!”
对于Baby来说,重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2007年,尚处于嫩模阶段,她就涉水鬼才导演彭浩翔的电影。后来全线出击,在海峡的导演麾下皆有斩获,甚至在明星扎堆的《建党伟业》中露脸。《全球热恋》还是三个女人一台戏,但马楚成的《夏日乐悠悠》已捧她做了绝对的女一号。
据悉,她因为熬夜拍摄《狄仁杰前传》已两天没睡,制造飘逸感觉的风筒对着她的双眼猛吹,闪光灯也猛闪,她却能在镜头前保持双目炯炯有神,魅力十足。记者忍不住问她怎么办到的,她笑着说:“这得靠意志力。”
电影《太极》中Baby亮丽的外表和精湛的武打引起电影圈热议,认为她是“电影圈的新希望”。对此,她觉得自己目前还只是在摸索的过程,希望继续冲刺。她说:“通常说女孩长得美找个好人嫁了算了,但我不太习惯依赖别人,我想有自己的事业。人生才这几十年,现在不努力什么时候努力?而且得到别人的认同我会特别开心,就像有些事我本来做不到,但经过努力,克服自己的恐惧,加上训练,就能做到了。那种开心,是你整天玩游戏吃薯片完全享受不到的。”
2012年,作为唯一一位参加第86届威尼斯电影节的女星,AngelaBaby抢尽了风头。看着她在电影节期间光彩夺目的每一个瞬间,人们不禁感叹她从一名模特转身成为国际女星的神速。不仅身穿华服惊艳亮相红毯,还在威尼斯沙滩拍摄时尚大片,尽显国际女星风范。
李晨火了。
《十七岁不哭》是很多“80后”的青春记忆,李晨凭借简宁这一角色,润物细无声地走进那些青涩的心。用现在的话说,李晨就是那时候的男神。
随后,李晨虽然获得不少奖项,也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总是显得那么不温不火。但是,在“马羊”年交替之际,李晨火了一把,“推波助澜”者就是大型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大黑牛”的称号也随即家喻户晓。
眼看李晨跻身华谊二哥的位置,他又跟范冰冰宣布了恋情。这一喜讯使二人身价倍增,尤其是李晨,更是红遍大江南北。
俗话说,不想当老板的明星不是好艺人。如是,演艺圈里的很多明星都开始或明或暗地拥有另一个身份――老板。6月16日,李晨趁热打铁,在北京开了一家专卖豪车的4S店,并邀请多位明星到场助兴。李晨的跨界经营,为他的立体式好男人形象再添一彩。
年轻时两度创业
李晨,其实骨子里曾经对“演戏”是拒绝的。他在采访时曾公开提及,当时刚从学校毕业,因为年龄小也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很难接到合适的角色,因此想在那个年代看看自己还有没有什么别的路可走。于是,“鬼迷心窍”再加上年少冲动,他就找到了自己的几个好哥们儿一起合伙开酒吧。没想到没干四个月,因为没有年龄与社会经验的积累,李晨最终退出了。
在此之后,李晨还是“创业梦不死”。2001年,李晨在当时王府井的“绿屋百货”租了一个65平米的铺位,一家韩国品牌。“那时候特别流行韩国组合HOT,到哪都是模仿他们的追星族,所以就决定卖韩国品牌。”下定决心后,李晨拿出15万元投资给自己的服装店,他还模仿当时流行的“会员制”,自己设计贵宾卡,招揽生意。但是经营了半年之后,李晨已经赔了2/3,在血本无归之前,他决定退出。
他后来回忆说:“王府井不如当时的西单,因为西单年轻人多,潮流的东西更多一点,但是王府井偏向游客消费,卖工美艺术品和小吃会赚钱多一点……”
可能用现在的眼光看李晨,当时那两段创业经历简直是“开玩笑”,它也不过是李晨财富增长路上的一个“可爱的小污点”,但正是有这种经历的打磨,才使得李晨终于重回演艺正轨,也才有了之后《士兵突击》《唐山大地震》等佳作问世,并最终“红”动神州。
转幕后尝鲜多面
近年,李晨开始尝试当监制,转战幕后,目前监制的作品有《北京爱情故事》《到爱的距离》《好家伙》等。他坦言是为了摆脱当演员的被动,但也有不同的感觉。“当演员就想着赶紧收工回家睡觉,但监制每天要开会,遇到下雨就发愁了,这组拍什么,那组拍什么,得提前规划好,很累。尤其是遇到超期,就只能把自己按到现场拍自己的戏份,一天十多个小时地拍,把时间赶出来。”
不过当监制也有好处,李晨说那样剧组找来的人都跟朋友一样,“服化道、灯光、摄影都是我认可的人,能保证大家在开心的状态下工作,发挥最大的作用”。可他在剧组只管艺术,不管钱,面对制片方对演员贵的“抱怨”,李晨都这么安抚:“相信我,一切都是平衡的。老说这人特别贵,为什么还找他?一定是从他身上挣到了钱,任何人都不做赔本的买卖。”
从电影版《奋斗》开始,李晨又尝试做编剧,但现在工作排得太紧,他说很难找到整块的时间鼓捣剧本,“现在只能偶尔写。有时候吃饭聊天、几句闲扯,就可能发现有价值的社会话题,或者聊出一个人物,记下来,将来可能做出一个戏”。至于当导演,李晨说那是将来的事,“以前写过故事书,今天做了演员、监制,明天可能做导演,水到渠成,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事”。
赚钱时毫不手软
至于说到“钱”嘛,虽然他的女友一个比一个令人“带劲”,但咱“简宁哥”也不差啊。单不说“跑男”几百万的片酬换来名气的再度爆棚,前几年电视剧《麻辣女兵》在举行开播会时,制片人何静的一番话就绝对令人浮想联翩:“在剧中挑大梁的6个新人总片酬不及李晨一集片酬的五分之一。”虽未提及具体数字,但其“1V6”的霸道无双,还是令人瞠目结舌。
在2013年的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单上,李晨以3000万元的收入排名第52位,其综合排名位居第35位。而到了2014年,李晨继续以1800万元收入昂首挤进“前100”,福布斯对他的评价是:“李晨,如今又当监制又做投资人,在娱乐圈算是全方位发展的典范,一部戏赚三份钱,真是生财有道。”